Tuesday, 24 May 2016

经济“权威人士”文章的是与非

来源:
美国之音

5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匿名“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的长文,当天中国股市大跌100点。由于匿名的神秘,涉及的经济学的深度和政策广度,以及对股市的冲击,该文章这些天来受到海内外媒体的极大关注。对文章的背景和传达的信息也有不少猜测传闻。有人说这里面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矛盾,该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李克强总理的经济政策的批评,等等。

如果你仔细用经济学来读这篇文章,并不是这么回事。这个权威人士也许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写作班子的发言人,有其良好的西方经济学训练同时也了解中国实际情况。这篇文章通篇是国内经济学家这两年来对经济形势和政策的主流观点,并没有什么特别惊奇之处。这些观点在经济学圈子里经常说,虽然常常不能公开发表。这些观点更接近李克强的而不是习近平的经济政策理念。因此,那文章并不是习对李的批评,反而可以认为是经济界主流对习近平过去的经济政策思维的修正。或者说,在习的经济智囊班子中,目前主流经济学家即市场派和务实派取得了话语权。

下面我从国企改革理念上举个例子,可以明显看到该权威人士和习近平的分歧。

习近平的国企治理理念是强调党作为核心和政治引领,由党组织来管国企。在国民经济层面上则要做大国企。而权威人士是个市场派,延续改革以来邓胡赵江的做法,要将国企推向民营化和市场化,也就是做少做小国企。企业层面上,权威人士主张由企业家而不是党来管国企。

习的国企理念反映在去年9月中央办公厅下达的《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中。该文件基于习近平的一些相关内部讲话而成。文件强调: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保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提升国有企业的制度优势和竞争优势。文件坚持党领导企业和党管干部,国企负责人是党的干部而不是红顶商人。文件强调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强调企业中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加强党性教育。公司结构上,党组织成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等等。在国民经济上,如11月习近平视察吉林国企时强调,“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不动摇”。

上述中央文件和习的“做大”国企的说法,当时在企业界和经济学界引起很大不满,被批评为“将国企党营化,民企国有化”,是对三十年来企业所有制改革的倒退。除了学界企业界批评外,国务院和政府部门的官员也意见很大。

上述中央文件促使国企党营化造成的结果是国企内部推诿严重,效率更加低下。今年一季度财政部报表显示,全国国企总收入同比下降3%,利润总额下降13.8%。比去年的6.7%降幅更为恶化,财政压力增大。由此内部的批评声也加大。

也许和这个背景有关,现在这篇权威人士文章谈了很多有关国企改革问题。文章反映了学界和国务院政府部门的意见,反对习的国企治理理念。文章通篇强调市场作用,只字不提党组织和政治在经济和企业中的引领作用,实际是反对这样做。文章批评将经济问题政治化,市场问题行政化的做法:“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更多地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好决定性作用。那些本身没有行政干预、市场机制发挥较好的领域,就别再去指手画脚了。”

文章鼓励让亏损国企破产,反对做大国企:“长痛不如短痛。对这些企业进行清盘。该关闭的就坚决关闭,该破产的要依法破产,不要搞‘债转股’‘拉郎配’式重组。处置僵尸企业,该断奶的就断奶,该断贷的就断贷,坚决拔掉输液管和呼吸机。”

谁来管国企?文章中9次强调企业家在各类企业中是主导力量,要依靠企业家办企业而不是排斥他们,同时只字未提党组织:“企业家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供给体系适应能力的主导力量。要把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在一些具体政策执行上,不要盲目翻旧账,使创业者有安全感”。

权威人士文章的大量篇幅谈的是国企改革。而很明显,他的观点和政策方案,直接和间接地在否定了搞党治党营国企的中央办公厅9月文件,否定了习近平的相关讲话,却又和国务院和政府部门的官员看法一致。由此可见,说文章是习对李的攻击,或是党中央对国务院的批评,并不靠谱。文章中这些原来一度没有公开话语权的观点,现在能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说明市场派经济学家和务实派政府官员有了更大的声音,而原来主张政治引领和党治党营国企的左倾管理思维目前则不占主导地位。这个改革和务实理念占优的形势是否会持久,人们拭目以待。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605/%E7%BB%8F%E6%B5%8E%E2%80%9C%E6%9D%83%E5%A8%81%E4%BA%BA%E5%A3%AB%E2%80%9D%E6%96%87%E7%AB%A0%E7%9A%84%E6%98%AF%E4%B8%8E%E9%9D%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