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2 October 2015

記者來鴻:俄國人真為普京空襲叫好?

2015年 10月 12日

西方國家指責普京空襲敘利亞是「假途滅虢」;俄國官媒美譽普京「挽救歐洲」。俄國人、特別是穆斯林怎樣看?普京面臨哪些風險?
現在,空軍戰機每天出動、空襲敘利亞多達70次,俄國強大的媒體機構也在大力造勢。
國營電視台上,新聞和討論節目焦點統統對凖敘利亞,傳達的信號都一樣:西方的敘利亞政策失敗了,普京總統出手相助。
以言辭激進著稱的大腕主播德米特裏·基謝廖夫(Dmitry Kiselyov)在他每周一期的節目中高呼,「俄國第四次挽救歐洲免遭野蠻生靈塗炭。讓我們來數一數吧:蒙古人,拿破崙,希特勒,現在又來了伊斯蘭國!」
官媒把外國指責俄國空襲忽略伊斯蘭目標、而是對凖(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反對派的批評斥責為宣傳。
上星期,俄國外交部發言人瑪麗亞·扎哈洛娃在記者會上說,「這是事關國家安全的大事。我們經歷過恐怖主義,我們不想再次經歷。」
絕大多數俄羅斯人的新聞來源都是電視,因此,官方論調已經開始滲透進入基層。上星期,位於莫斯科的獨立民調機構勒瓦達(Levada)中心所做調查發現,72%的俄國人支持空襲。
與軍事行動和媒體宣傳攻勢開始之前相比,這一數字有了戲劇化的轉變,當時大多數人反對空襲。
這樣的結果一定會讓普京更放心。對他來說,敘利亞行動是在國際權力舞台上再次扮演硬漢、重展俄國實力的又一個機會。
現代俄國在對抗性軍事行動中發射第一枚巡航導彈的當天是普京63歲生日:電視上連篇累牘重播那段震撼影像,猶如慶祝焰火。
轉天報紙把空襲形容為普京總統向軍事現代化大加投資、俄國再次成為美國對手的證據。
但是,勒瓦達中心的調查也揭示出另外一個重要方面。中心主任列夫·古德科夫(Lev Gudkov)指出,「對俄國可能會陷入敘利亞泥潭的擔心也很明顯,正如蘇聯當年在阿富汗一樣,這將成為長期的軍事行動,有人員傷亡、有高額代價。」
其實,克里姆林宮早已經反覆安撫民心,說俄國不會派遣地面部隊。古德科夫說,「克里姆林宮強調這會是短期行動,而且只是空中打擊。但是,如果武裝分子攻擊俄國空軍基地怎麼辦?那以後,事態如何變化根本不清楚。」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也正在發酵中。俄國一而再再而三地將敘利亞空襲行動稱為反恐戰爭。但實際上,它是在支持一個以什葉派為首的聯盟、打擊遜尼反對派。這一點,俄國國內的穆斯林人並非沒有注意到。
俄國人中至少11%是穆斯林,其中大多數是遜尼派。莫斯科新建的中央清真寺最近組織的一次活動中,請來的演講人指責美國在中東埋下動蕩,現場許多人按著這個論調說支持普京的政策,
亞當·德里姆哈諾夫說,「他們是要分裂穆斯林世界。」
但私下裏,清真寺裏也有其他人也表示擔心。一名男子聽完演講後說,「這都是政治。當然了,我們很擔心。他們是在轟炸遜尼穆斯林。」
官方數字顯示,2000多名前蘇聯人加入伊斯蘭國以及敘利亞其他極端組織。消除對俄國的威脅是克里姆林宮發動空襲的官方說辭,但是,這樣的政策可能反倒會激化更多的人危險也不容忽視。
年輕的車臣男子曼蘇爾說,「在俄國肯定也會有後果,伊斯蘭國肯定要作反應。」他承認擔心可能發生恐怖攻擊,「他們肯定不會善罷甘休。」
有評論人士說,普京希望他的敘利亞行動可能會幫助緩和俄國與西方的關係、甚至可能會緩解由於干預烏克蘭西方國家施加的嚴厲制裁。
但目前已有跡象並不積極。相反,空襲敘利亞也存在為俄國已經疲軟的經濟增加新壓力的風險。
短期影響力可能很小,因為國防決算絕大部分是提前預撥的。但是,俄國現在發射的是最新巡航導彈,如果衝突持續下去,代價肯定增高。
俄國議員迪米特裏·古闊夫(Dmitry Gudkov)說,「我們也要為軍事行動花錢吧。一大筆錢,況且現在經濟局面這麼複雜!」他還說,議員從來沒有辯論過軍事干預。不過古闊夫還說,雖然表面上看支持率有72%,但是,對空襲軍事行動的衷心承諾並不深入。
古闊夫說,「也許政府這是決定把注意力從烏克蘭轉向敘利亞。但是這離我們國家太遠了,俄國電視需要加大努力,讓國人關注這項軍事行動。我知道國營電視台連軸轉地報道現狀,但是,我並不認為俄國人真感興趣。」
目前,普京在西方國家面前表現出的決斷和立場仍在國內贏得叫好。但是,他並沒有明確的「退出」策略。
衝突持續越久,對俄國以及俄國總統的風險就越大。

(撰稿:蘇平,責編:董樂)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fooc/2015/10/151012_fooc_russians_intervention_sy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