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28日爆發,並持續了79天的雨傘運動,是香港自1997年回歸中國以來,最重要的民主抗爭運動。一年下來,我們看到的香港政治局面有什麼變化呢?
政治兩極化
最 明顯的一方面,大概是香港政治兩極化的現象持續惡化。反對派和建制/親北京的力量在不少社會事務上,繼續進行政治角力。上月29日由建製成員佔多數的香港 大學校務委員會以12比8的票數,否決了其物色委員會的建議,拒絕任命同情佔領運動的前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教授出任港大副校長一職,便是最新的例子。一 家大學的副校長任命,如果撇除政治考慮,很難想像校委會為何要推翻原初由它自己任命組成的物色委員會的唯一建議。自從陳文敏獲推薦的消息被親北京報章披露 後,整件事情便政治化起來。在過去大半年,兩面陣形的支持者和媒體,通過種種方式向對方施壓,並指控對方政治干預香港大學在人事任命上的院校自主和學術自 由。這種互相的指控和爭斗,在校委會作出了決定之後還是持續不斷,可見政治兩極化之嚴重。
政治兩極化帶來的政治掛帥,無可避免地損害香港的核心價值。經此一役,我們對大學維護院校自主和學術自由的決心 難免受到動搖。事件中對行之有效的程序慣例和原則的破壞,相信並非短期內可以彌補的。更令人憂慮的是,陳文敏事件可能只是序幕。雨傘運動之後,中央政府為 了防範類似挑戰的再現,很可能積極地在香港行使她在一國兩制白皮書所說的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這次公帑資助大學管理層的人事任命,只不過是其中一個事例也 說不定。
運動失敗了嗎?
另一方面,在回顧雨傘運動一週年 時,並沒有任何一方認真的以為,雨傘運動是成功的。建制/親北京的人士不用說。就是佔領運動的發動者或積極參與者也承認,運動就算是不能稱之為失敗,卻也 不成功。顯然,佔領運動爭的是包括公民提名權的「真」普選。這一要求不但沒有取得寸進,2017年特首的產生,現在還是只能繼續讓小圈子的1,200人的 選舉委員會決定,雨傘運動怎麼說也是沒有成功。那麼,雨傘運動失敗了嗎?對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一樣的答案。我覺得目前還不是回答這問題的成熟時候。但我從不少運動的發動者或積極參與者的反思中,看到的,是香港民主運動的失落。
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認為,公民抗命式的抗爭行動目前看來是不能為香港爭到民主的了。他估計未來3-5年也難以發動一次比雨傘運動更澎湃的民主運動。他批評泛民政黨因循,不懂運用新思維打破舊框框。但他主張的所謂公投制憲,恕我目前未能看到這為什麼比雨傘運動會更有效。
在佔領期間,呼籲參與群眾共同進退,「贏便一起贏、輸就一塊輸」的社民連立法會議員梁國雄(長毛),頭腦清醒地 說,運動者未能真正系統地反省今次運動的得失,以至未能為下一輪的民主運動作出更好和具針對性的凖備。他更批評反水客式的街頭挑釁行動表面看似激進,但事 實上是強弩之末,缺乏動員能力,只是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行為。換言之,否定「大台」(即有組織、有領導) 式的任性抗爭,連相對激進的長毛議員也看不到出路。
前景不明朗
雨傘運動的一個結果是,產生了不少否定"大台"的激進群組。他們有些主催香港分離主義或獨立,批評主體社運/民運活躍份子為左翼的妥協派(左膠) ,不敢採用或考慮暴力的手段對抗北京的強權。佔中3子中的陳健民說,如果香港的民主運動踏上暴力革命之途,他看不到出路。但 這些分離或本土論者反駁說,像陳健民這些人在香港爭取民主已近40年,出路又在哪裏呢?不少參與過運動的新進現在說要散落小區,深耕細作,甚至要出選下月 舉行的區議會選舉,實行體制內外兩條腿走路。不過,散落小區並非什麼新事物,參與區議會選舉更可能分薄了原本在小區中的泛民政黨的選票,讓建制派漁人得 利。
如果我以上的分析不無道理,是否代表建制派形勢大好呢?答案是否定的。理由如下。
首先,不少年青人經歷了雨傘運動的洗禮後,對社會和北京極度失望。如果這批人的民主要求得不到充分的響應,社會兩極分化的局面便難以打破,這對建制也是個很大的負面因素。
其次,在梁振英特首之下,香港的建制派其實並不團結,2017年特首選舉之爭,更可能進一步分裂建制派。北京應 該清楚明白,單靠這樣的建制派是管不好香港的,否則便不會出現在6月份立法會表決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時,建制派議員因為協調失誤和互不合作,讓反對派議員 以大比數否決方案這樣的結果。
中間派興起?
政治兩極化的結果也催生了一些中間派的力量,試圖為拉近北京和反對派的距離作出努力。其中脫離了公民黨的前議員湯家驊成立了智庫民主思路,前民主黨成員狄志遠和黃成智成立了政黨新思維。這類中間組織能否發揮作用,他們能否在立法會中贏得議席是關鍵因素之一。就此而言,原有的泛民政黨會否視他們為對頭人而非合作者,傳統上支持泛民的選民會否擔心,如果支持中間派會否導至泛民失去在立法會的1/3政改否決權,將決定這些中間派的政治生存空間。以目前情況論,他們的前景並不美好,難怪湯家驊說他在籌款上遇到不少困難。
總而言之,雨傘運動之後,香港政治兩極化之餘,前景也不明朗。
(責編:董樂)
注:本文不代表BBC立場和看法。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focus_on_china/2015/10/151005_cr_hk_occupy_one_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