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捷玉博士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院副院長
2015年 10月 26日
最近中國人社部發佈消息說,中國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齡最早的國家,平均退休年齡不到55歲;人社部日後將公開延遲退休改革方案,每年推遲幾個月,逐步推遲到合理退休年齡。這條消息一出,引起了媒體與大眾的很大反響。
中
國的法定退休年齡是女職工50歲,女幹部55歲,男職工為60歲。在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紀初的全國範圍內的國企改革過程中,許多職工在40歲,
45歲時就內退回家。
縱觀全球退休年齡來說,中國的退休年齡的確是出奇的低。除了非洲的一些國家之外,大多數國家都是在65歲。像英國現在都在考慮取消強制退休年齡,
即用人單位將不能再援引法定退休年齡政策來強制任何員工退休。全球各個國家延遲退休的目的很清楚只有一個,就是要保證財務可持續性和養老金 的支付能力。 如果現在的老年人都過早地把養老金取了,很多人擔心以後的年輕人怎麼辦? 再加上中國已經未富先老,工作人口與退休人口的比例在今後的三四十年內會越來越接近。為了應對老齡化,緩解勞動力總量減少, 延遲退休成為國家決策者的一個必然選擇。
城鄉差距
然而在中國社會, 由於地區發展的極不平衡, 還有其他基本公共設施的不完善,一刀切式延遲退休年齡是不成熟的。第一,如何將城鄉差別納入這個退休制度改革中? 我在中國農村調研時,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農村的老人根本沒有退休這個概念。很多留在農村的老人,七八十歲,無論男女,只要腿腳方便還能動,就在田裏幹活,幫子女帶孩子。他們的養老階段實際是從不能動開始的。
最近幾年, 在其家庭成員交款的條件下,國家開始給滿60歲農村老人發放養老保險金。由於歷史性原因,農產品的收入一直遠遠低於外出打工的現金收入;雖然這農村養老金每月只有55元,農村老人是非常歡迎的。
如 果城市裏延遲了退休年齡,是不是意味著農村老人也要推遲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呢?如果是的話,我覺得是非常不公平的;在城鄉收入差別已經很大的情況下,這55 元對於農村老人來講是一個重要的維持生活的收入。另外在調研中發現,有些60多歲的農村老人,為了給自己以後養老做凖備,給子女減輕負擔,還在外面積極打 工,男的在工地上,女的在餐館裏做活。調研中,很多老年村民提到他們的年齡經常成為被解雇的原因。當媒體與學者們還在糾結於延遲退休政策時,農村的老年人 們早已長期無聲的演繹著延遲退休。
養老扶幼
第二,中國的婚姻家庭結構決定了50-60歲的這個年齡人群往往是處於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也就是說,他們需要照顧自己的七八十歲的父母,同時又要照顧孫兒輩。在現今中國社會,對這老小照顧的社會化程度還是相當低的。比如說,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新聞報導過一些養老院的排隊要排一百年以上;三歲以下幼兒入園率僅為21.4%。其他國內二三線城市,養老院普及更為緩慢; 對於幼兒園來說,很多僅從三歲開始招生。
由于城市裏的夫妻很多是雙職工,產假也僅有四個月,理所當然的,爺爺奶奶輩成了照顧孫兒的主要人選。
對比之下,在英國社會, 法定產假為一年,很多幼兒設施可以接受三個月大的嬰兒,因此對隔代撫養的需求基本上沒有。
目前中國社會,主要的大城市上海,廣州等,隔代撫養率都過半。如果這個年齡段的人被延遲退休的話, 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是誰來照顧他們的父母和孫兒? 唯一的解決方案是加速幼兒照顧和養老的社會化進程。
在業培訓
第三,國家必須考慮到勞動者自身的特點和整個社會的產業結構轉型背景。這次人社部僅提出了漸進式延遲的原則,我覺得在國家產業結構從製造業到服務業轉型完成之前,必須在退休制度中納入彈性原則,即讓勞動者自己有一定的選擇餘地。中國過去幾十年的產業結構是以製造業為主,再加上社會歷史的原因,當今50-60這個年齡段的人群中相當一部分人並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所以他們在勞動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是有限的。
對於一部分高技術高能力的人員,延長退休年齡,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強的工作激勵, 發揮潛能。但是對於競爭能力較弱的勞動者,如果喪失了工作又拿不到退休金,只能將他們推向貧困。
因此在推行延遲退休制度的同時或之前,國家應該致力於創造在業培訓與學習的機會,借此提高勞動者的競爭力。
(責編: 董樂 )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5/10/151026_cr_china_retirement_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