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民五术”这个词汇本身并非出自商鞅时代的文献,也不是《商君书》中明确提出的固定术语。它是在现代学者和评论家解读《商君书》(被认为是商鞅及其以后学者的著作汇编)中的治国思想时,概括出来的一套强化国家控制和削弱民众力量的治民策略。
这个“五术”通常概括为:
1、壹民:统一思想,只鼓励农战(耕种和打仗)这两种有利于国家强大的行为,排斥其他思想和行业(如商业、游学)。
2、弱民:让人民处于一种相对虚弱、无知的状态,使其难以组织起来反抗国家权力。
3、疲民:通过不断的劳役和战争,使人民疲于奔命,没有时间和精力思考政治或从事其他活动。
4、辱民:通过严苛的刑法和连坐制度,使人民互相猜忌、谨小慎微,失去自尊和血性。
5、贫民:使人民保持在能温饱但没有余财的水平,避免其拥有足够财富而产生反抗国家的资本。
商鞅思想的根本出发点是强国富兵,它将国家权力视为至高无上,而民众则被视为工具,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释放民众的劳动力和战斗力,服务于国家的扩张和统一。
商鞅的“驭民”思想(或法家治术)是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最深远的思想之一,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采用,包括中国现在的统治者。下面,我将从多个层面、结合商鞅驭民五术的逻辑,详细阐述“数字驭民”对专制国家的重要性、具体实施方式和深远后果。
一、商鞅驭民五术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商鞅的“驭民”思想(或法家治术)是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最深远的思想之一,商鞅思想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历来评价都是极其复杂且两极分化的,简单地用“正面”或“负面”来概括是困难的,商鞅的这套统治策略,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和国家能力建设的关键一步:
1、建立了高效的官僚国家: 它摧毁了分封制下松散的贵族政治,建立了高度集权、运转高效的官僚体系,为秦国乃至后来的大一统王朝奠定了制度基础。
2、确保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生命力:“弱民”和“疲民”的策略客观上防止了地方势力的坐大,使得中央权力得以长期维持,保证了秦汉以后大一统国家的稳定和延续。
商鞅的“驭民”思想对中国两千年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刻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本精神的缺失:法家思想将人视为工具而非目的,极度压制了个人的自由、创造力和人文精神。这导致中国传统政治缺乏对个人权利的基本尊重。
2、“重刑轻德”的政治文化:商鞅开启了严刑峻法的传统,过度依赖惩罚来治理国家。这导致历代王朝在治理上都具有严酷性,压抑了社会活力。
3、抑制商业和创造力:极端的“重农抑商”和“壹民”思想,虽然短期内有利于集权,但长期来看,阻碍了商业文明、技术创新和多元文化的健康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后期停滞的重要原因之一。
4、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商鞅的思想为后来的统治者提供了一套成熟的专制统治技术。汉代虽然名义上“独尊儒术”,但实际上是“阳儒阴法”,即用儒家的道德伦理来粉饰门面,用商鞅的严密法术来治理国家和控制百姓。
从短期和制度层面来看,商鞅的“驭民”思想催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架构,保证了中国大一统的政治形态得以延续。从长期和文化层面来看,它是负面的,它强化了国家对社会和个人的绝对控制,抑制了社会自由和活力,导致了中国传统社会长期的僵化和发展缓慢。因此,我们通常评价商鞅是“功在社稷,罪在人民”。
二、 “数字驭民”对专制国家的重要性:永恒的权力工具
历史进入当代社会,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虽然政治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极权专制国家的行政管理和治理逻辑中,我们依然能看到商鞅“驭民”思想的残余或变体。
在当代,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监控技术的发展,这种控制能力被空前强化:国家利用先进的人脸识别、移动支付数据和网络言论审查技术,实现了对民众行为和思想的全方位实时监控,一些国家推行的社会信用评分体系,通过整合个人和企业的各种行为数据(包括消费记录、交通违规、甚至网络言论),对其进行综合评级和奖惩。这种将道德和法律行为量化,并将其与个人生存权利(如贷款、出行)挂钩的机制,正是商鞅“以法御民”和“军功爵制”在当代社会管理中的异化体现。它将个人的所有行为都纳入国家的绩效考核体系,实现了对社会资源分配的绝对控制。
对专制国家和独裁者而言,“数字驭民”不仅仅是治理工具的升级,还是政权生存和权力永续的终极保障。如果说过去法家之术依赖于人力和暴力,那么数字驭民则依赖于算法和数据,实现了更隐蔽、更高效、更全面的控制。
对专制国家来说,“数字驭民”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消除“不确定性”:对潜在威胁的前瞻性消除
专制统治最害怕的是不确定性,即无法预测的反对力量和突发事件。
传统法家:只能通过严刑峻法事后惩罚,或者通过告密制度(什伍连坐)进行人力监控,效率低下且容易引发大规模反抗。
数字驭民: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社交媒体监控,可以在大规模抗议形成之前就识别出潜在的“危险群体”、“敏感言论”和“聚集倾向”。这种能力使得当局可以进行精准的、先发制人的干预(例如,在集会前封锁区域、定点约谈或断网),将威胁扼杀在萌芽状态。
2. 重塑“真相”:对意识形态的绝对垄断
专制统治依赖于对信息的绝对垄断和对历史、现实的官方叙事。
传统法家:通过“燔诗书而明法令”来消灭异议思想的载体,手段原始且不彻底。
数字驭民:通过先进的内容过滤系统、算法推荐、和“水军”(网络评论员),可以实时塑造和强化官方叙事,这包括:
(1)“降噪”:压制一切负面新闻、异议声音和未经官方授权的集体记忆。
(2)“增益”:持续推送对政权有利的宣传信息,占据信息流的主导地位。
(3)“信息茧房”:为民众构建一个“定制”的、充满官方正能量的“信息茧房”,让人相信“一切都很好”。
3. 实现“无摩擦统治”:降低暴力成本与统治成本
数字监控的最终目标是让人民自我审查、自我规训,从而降低统治所需的暴力成本。
传统暴力统治:需要大量的警察、军队和看守所,成本高昂,且可能引发国际制裁。
数字驭民:威慑力来自于数据记录的永久性和惩罚的精准性。民众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记录在案,与个人信用、旅行自由、就业机会挂钩,于是会产生内在的恐惧,主动避免触碰红线,实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式的统治效果。
三、 “数字驭民”的实施手段:商鞅五术的数字重构
“数字驭民”并不是单一技术,而是一整套复杂的、以数据为核心的社会工程系统。它完美地对应了商鞅的“驭民五术”,实现了古老策略的现代化。
1. 壹民:统一思想与目标
商鞅策略:焚烧诗书,唯重农战,将人民心力集中于单一的国家目标。
数字重构(信息铁幕与思想过滤):
(1)网络主权与数字墙:建立严格的国家防火墙和内容过滤系统,将国内互联网与国际信息流物理隔绝。这使得统治者可以完全控制民众接触到的信息源。
(2)算法审查与定向推送:利用人工智能对所有文本、图片、甚至语音进行实时语义分析和审查。任何涉及敏感关键词或群组讨论的内容都会被立刻删除、降权或标记。同时,通过算法确保官方宣传内容获得最大的曝光率。
(3)统一数字身份:推行全国统一的数字身份系统,将个人所有线上行为(搜索、评论、购物)与线下行为(交通、住宿、医疗)捆绑,消除匿名性,确保所有公民都在国家的监控之下。
2. 弱民:瓦解社会组织与个人力量
商鞅策略:建立什伍连坐,使人互相猜忌,不得私议,消除民间自组织能力。
数字重构(精准监控与连坐):
(1)实时地理位置追踪与轨迹分析:通过手机基站、GPS、公共WIFI、以及人脸识别摄像头组成的“天网”系统,实时掌握每一个人的地理位置和行动轨迹,确保任何未经批准的聚集都会被立即发现和驱散。
(2)数字连坐与信用惩罚: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将个人的违法行为(例如发表异议言论、参与抗议)与家人、亲属、或同住者的信用记录挂钩。这比传统的“连坐”更具威慑力,因为惩罚不是坐牢,而是剥夺现代生活的便利(如限制购买机票、限制子女入学、限制信贷)。
(3)加密通信的破解与拦截:强迫通信软件(如VPN、加密聊天工具)安装后门或遵守国家安全法,使得当局可以解密甚至拦截私人通信,彻底瓦解民间通过加密渠道组织或串联的可能性。
3. 疲民:榨取精力与时间
商鞅策略:频繁的战争和繁重的劳役,使人民没有时间思考政治。
数字重构(高强度工作与无休止的娱乐):
(1)“996”与超额工作制: 在经济领域鼓励或默许企业推行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模式,使公民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被消耗在谋生上,无暇关注公共事务或参与政治讨论。
(2)奶头乐的算法投喂:利用短视频、直播、和沉浸式游戏等算法驱动的娱乐产品,在非工作时间向民众投喂碎片化的、无害于统治的娱乐内容,进一步消耗其思考能力和政治热情。
(3)数字政务的繁琐化:故意将一些行政事务流程复杂化、电子化,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去“跑系统”,让民众感觉处理日常琐事已经筋疲力尽。
4. 辱民:制造恐惧与自我审查
商鞅策略:设立严苛刑罚,无论贵贱一律执行,使人对法律产生极度的恐惧和敬畏。
数字重构(永久记录与数据污名化):
(1)“黑名单”的永久性: 任何被当局认定的“不当行为”记录都会被永久写入个人数字档案,成为不可磨灭的数字污点。这种“污名化”比传统记录更难消除,足以让人心生畏惧。
(2)精准执法与公开示众:利用数据精准定位“异议分子”,进行突然的、公开的“社会性死亡”式惩罚(例如,公开曝光个人信息、冻结数字账户、撤销社会福利),作为对其他民众的震慑。
(3)普遍的自我审查:由于无处不在的监控和数字记录的永久性,民众在任何公开或半公开场合(包括私人聊天群组)都会进行高度的自我审查,避免任何可能被算法标记为“敏感”的言论。
5. 贫民:控制财富与经济依赖
商鞅策略:让人民保持在“略有余粮但没有反抗资本”的水平,将大量资源收归国家。
数字重构(数字货币与经济管控):
(1)数字主权货币(CBDC)的推行:专制国家可能加速推行央行数字货币。这种货币的最大特点是交易可追溯、可监管、可编程。政府可以实时监控每一笔金钱流向,可以冻结任何被视为“非法”或“敏感”的交易,甚至可以设定数字货币的使用期限或用途。
(2)剥夺经济自由: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和打击任何可能发展成独立经济力量的个体或组织,确保所有重要的财富都必须依附于国家或受国家控制的体系。
(3)金融黑名单:任何被列入政治或社会“黑名单”的人,其数字金融账户可能会被立即冻结,剥夺其在现代经济中生存的基本能力。
四、 “数字驭民”的深远后果与历史终结
如果“数字驭民”得以不受约束地实施,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它不仅会巩固独裁统治,更可能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历史终结”效应。
1. 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全景监狱”的降临
(1)消灭公民社会:数字驭民系统可以彻底摧毁公民社会的组织基础。在无处不在的监控下,任何自发、非官方的集体行动都将变得不可能,社会将彻底原子化。
(2)固化阶层:社会信用体系和数字档案将导致阶层固化。一旦被标记为低信用或政治不合格,个人及其后代将难以在教育、就业、旅行等方面获得机会,形成一个 “数字贱民”阶层。
(3)思想的贫瘠化:严格的算法审查和信息茧房将导致社会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精神的萎缩。如果一个社会只能听到一种声音,它将失去自我纠错和创新的能力。
2. 对政治稳定的影响:虚假的繁荣与潜在的崩溃
(1)僵尸化统治:统治者在数字系统提供的虚假“稳定”中,会失去对真实民意的感知能力,政治决策将越来越脱离现实。表面上看来国家无比强大稳定,实际上却可能像秦朝一样,在高压解除的一瞬间迅速瓦解。
(2)“黑天鹅”效应的加剧:由于数字驭民消灭了所有中间层和缓冲机制,一旦发生系统性危机(例如经济崩溃、重大灾难),民意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表达或释放,积压的愤怒将可能导致灾难性的、突发性的社会总崩溃。
3. 对人性的影响:奴役的内在化,这是最可怕的后果。
(1)“机器中的幽灵”:人们将不再是为了信念或良知而行事,而是为了“通过算法的审核”而行事。人的行为不再受道德、良知、情感的驱动,而是受系统化的奖惩机制驱动。
(2)自由意志的丧失:当个体的所有选择和行为都被算法预测和引导时,自由意志将成为一个空洞的概念。人们不再是自主的个体,而成了服务于国家机器的数据节点。
总结:新时代的挑战
“数字驭民”证明了商鞅法家思想的内核——国家权力对人性的绝对支配欲——在技术面前获得了重生。我们必须意识到,技术本身是中立的,但它被专制者掌握后,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将人类社会推向一个由算法和恐惧驱动的“数字利维坦”时代。如何在数字时代保护个体的自由、隐私和反抗的权利? 这将是决定人类文明走向的关键问题。
2025-9-28
勿鸣 | 大数据时代专制国家的数字驭民五术最先出现在议报。
from 议报 https://yibaochina.com/?p=256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