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1 July 2023

澳洲学者史鹤凌:中国一带一路投资已大幅减少

来源:
法广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之后,同年10月,又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自此,这两项提议合称“一带一路”,在国际社会的普遍观望中起步。十年之后,根据“一带一路”官方网站的数据,“中国与全球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截至2022年6月底,中国对沿线国家非金融业直接投资超过1400亿美元……。”但随着内容繁杂的各类项目在世界各地铺展开来,原本半信半疑的观望正越来越多的转向批评,尤其是“一带一路”项目投资可能带来的债务陷阱更引来广泛关注。由于地理位置,也由于历史上的人员流动,东南亚地区可以说是中国“一带一路”项目推广的优先目标。而随着中美全球竞争升级以及美国的印太战略部署,“一带一路”在东南亚地区的推进,无疑更具有了特殊的意义。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Monash University)商学院教授史鹤凌先生接受本台电话采访,谈了他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亚洲地区推进情况的观察与分析。

世界银行的看法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法广:史教授,“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提出,如今进入第十年。这项倡议最早提出的时候,不少人猜测,这是中国对外输出过剩产能,但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对这项倡议的真正目的。十年之后,这项规模庞大的海外投资行动所追求的目的,如今是否更明确呢?

史鹤凌:“一带一路”刚刚提出的时候,大部分国家都把它看作为一个经济的计划,类比于二战以后的马歇尔计划。从中国角度来讲,当时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它的剩余产能。从“一带一路”接收国的角度来讲,他们正好利用中国的资金、中国的技术以及中国的相对来说比较好的管理能力,来发展自己国家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动机,实际上最明显的就是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比方说当时在斯里兰卡,然后在马来西亚,包括在马来西亚东部沿海建造铁路项目(法广注:连通马来西亚东西海岸的铁路-马东铁被看作是“一带一路”在马来西亚的标志性项目。设计全长600多公里。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023年2月,项目建设完成超过40%),诸如此类的,这基本上从经济的角度来看。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际上是出现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中国在东南亚和南亚的一些投资,并不符合经济的要求,也就是说这些接收了中国投资而进行的项目,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有适当的产出。也就是说这些国家实际上最后是欠了很多中国的债。所以中国逐渐就成为这些“一带一路”国家的一个债权国。而这些接收投资的国家实际上背上了债务。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政府的解决方法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它基本上不是用经济的方法来解决,而是用政治的方法来解决。比方说他们对斯里兰卡,对巴基斯坦,对马来西亚等地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港口,提出控制权。这就使得国际上对“一带一路”到底动机是什么,产生了一点疑问。原来(大家)纯粹从经济角度来考虑,现在就逐渐从经济角度就转向了:中国是不是在这些地区进行一定程度的政治控制?这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变化!我注意到,世界银行对“一带一路”的看法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从原来非常认可“一带一路”的态度,到最后,警告那些接受“一带一路”投资的国家一定要注意“债务陷阱”。世界银行对这些国家都提出了非常严重的一些警告。

第二个问题是,这个变化使得更多的西方国家怀疑“一带一路”的目的根本不是经济动机,而是出于地区政治、地区控制的动机。所以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逐渐开始持一种比较负面的态度了。尽管现在还是有很多的国家是属于“一带一路”的国家,但是,这些国家现在由于政府更替,逐渐开始考虑退出中国的“一带一路”。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意大利。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我所在的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我所在的维多利亚州,2018年跟中国签署了一个“一带一路”备忘录。后来,在联邦层面换了政府以后,联邦政府就出面解除了这个备忘录!

我们可以观察一些相关数据。“一带一路”刚刚提出的时候,中国对“一带一路”投资的数目是非常庞大的。但是从最近的统计可以看出,投资实际上是变得非常非常少了,比方说对东南亚的投资降了三分之二!也就是说现在这段时间,投资是过去的三分之一!降得非常非常厉害。

“一带一路”在东南亚投资降低了三分之二

法广:但这是不是投资重点区域在转移呢?还是说投资整体规模在下降呢?

史鹤凌:我可以给你一个数字:对整体的投资大概降了80%!对东南亚的投资是降了三分之二,也就是60%左右。对非洲的投资差不多降了40%。所以,总的来说,降低得非常非常厉害。这里面当然也因为中国经济本身碰到一些问题,它没钱进行投资。还有就是说,原来跟中国签“一带一路”协议的那些国家,现在开始变得比较谨慎了,这些因素都有。

法广:提到债务问题,中国近期也开始对一些负债沉重、偿付困难的国家做出债务调整。但这些补救措施是否有效?而且这些国家无法还债的情况,对中国自身的财政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是否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一些评论所说的“烂尾工程”?

史鹤凌:这个说法是非常对的。因为说实在的,中国“一带一路”投资的时候,对这些投资的项目并没有做很好的可行性分析,他并没有考虑这些所在国能不能偿债。这就是为什么它造成了很多很多的坏账。因为中国当时“一带一路”的(项目设立),很多是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而不是经济因素的考虑。尽管中国政府提出各种各样的债务解决方法,但是这些国家说:我没有钱,怎么办?……所以从中国角度来讲,等于是投入了好多钱,现在这些都成为烂尾工程,都没有办法收回了。中国在非洲的许多投资,实际上都是烂尾工程,根本就没有办法收回。

法广:这种局面对中国经济本身也是一种负面影响……

史鹤凌:那是肯定的。因为现在正好碰到中国经济本身下行,整体增长速度非常慢,而且很多行业现在碰到了破产的状况。在中国国内,失业率非常高,比方说,年轻人失业率都超过20%,所以在这样的状况之下,那些烂尾工程肯定会对中国的整个财政和它的金融产生很大的负面的影响。

法广:中美两国近些年可以说正开全面竞争。最近十年,中国在全球各地大规模投资一带一路,主要是基建工程,但中国如今与西方的竞争发生在高端芯片领域,也就是高科技战。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否走错了方向?

史鹤凌:我一直对“一带一路”持批评态度。我从来没认为“一带一路”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好处,从经济角度来讲更是如此。我刚刚提到,就是最初设计整个“一带一路”战略的时候,主要是从政治角度、从地区安全的角度来考虑的,所以在经济方面,它本身就不是一个设计得很好的计划。

您刚刚提到中美之间的竞争是在芯片方面,主要在高端技术。但中美竞争现在也在一些地区政治方面显现出来。比方说,中国原来想通过“一带一路”计划,来控制太平洋上的几个岛国,这样就保证中国可以通过控制那些太平洋岛国,来突破第一岛链的限制。但是,现在美国注意到自己对东南亚国家、对太平洋岛国的控制力下降,所以现在对这些太平洋岛国增加了投资,澳大利亚也参加在其中,希望在这些太平洋岛国重新夺取话语权。现在看起来的话,这一招还是非常成功的。太平洋的好多岛国现在都已经重新回到了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势力范围之内。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07/%E6%BE%B3%E6%B4%B2%E5%AD%A6%E8%80%85%E5%8F%B2%E9%B9%A4%E5%87%8C%EF%BC%9A%E4%B8%AD%E5%9B%BD%E4%B8%80%E5%B8%A6%E4%B8%80%E8%B7%AF%E6%8A%95%E8%B5%84%E5%B7%B2%E5%A4%A7%E5%B9%85%E5%87%8F%E5%B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