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8日
財政預算案終於公布。現在香港處於經濟反彈的轉角位,因此,這份預算案的重點是政府有什麼措施助燃經濟,香港又是否可以回到疫情前的光景。
消費券乃民粹產物
每年鬧得最熱哄哄的,是派錢與消費券,因為大家有份。相反,很多行業利益,花錢多、影響大,但受眾少,除了業界人士,冇乜人理。
理論上,經濟復蘇,市面暢旺,失業率跌至3.4%,幾近全民就業,消費券提振作用已經減少。但有政黨民粹上身,例必爭取,不斷要求派消費券。有人覺得要派足1萬元,有人覺得不應該派,政府取中庸之道,所以將去年1萬蚊的消費券砍半,又加上財赤,今年每人派5000蚊。
觀乎過往數年,2020年派的是1萬元現金,是真正派錢。2021年派5000元消費券,2022年派1萬元消費券,2023年派5000元消費券。其實2020及2022才是經濟差的年度,2021年本地生產總值(GDP)有6%反彈,根據經濟增長,這種派法也合理。
不過,派消費券在推廣電子支付上邊際效益遞減。當很多商戶已使用電子支付,剩下來的不用就是不用(跟打針一樣),已經無助推廣;派現金反而可以減少使用上的不便,保留金錢的內在價值。而且電子支付會令支付系統得到大量市民數據,可能造成安全風險,是否應該大力推廣,值得商榷。
中產退稅被搵笨 削肉還基層
有中產朋友說,減少退稅、派消費券是削了他的肉。2020年寬免上個課稅年度2萬元薪俸稅,2021年退稅1萬元,2022年也是1萬元,2023年只有6000元,愈退愈少,中產被搵笨。
即是說,不計差餉、電費補貼等,2020年中產總共得到最多3萬元現金,2021年得到5000元消費券及1萬元退稅,2022年有1萬元消費券、退稅1萬元,但2023年只得5000元消費券、退稅6000元。
從以上看,退稅一路減,但消費券或現金派發有加有減,不派消費券亦不代表有較多退稅。從以前經常退稅,至近來派消費券維持了幾年,令市民有了期望。派錢人人有份,財富重新分配意味較強,但財爺稱全民派不能持續,財政理念是否有變,有待觀察。
至於提高子女免稅額,並不能刺激生育。有人說要把小孩養育成才,動輒幾百萬元,任何父母如果因為增加少少的免稅額,而改變自己不生育的決定變成生育,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父母不負責任 才因免稅額生育
提高子女免稅額,可減輕養育子女的負擔,例如學費、興趣班、課外書、補習、幼兒託管、課外活動等。當然這亦要看父母是否願意將多了的錢放在子女身上。有些父母會花在自己娛樂身上,那就不能惠及子女。
樓市辣招正如我所料,沒有放寬,我在〈不撤樓市辣招做得好〉(2022年12月6日《明報》)已經闡述原因。由於開關之後,樓市稍有回升,貿然撤去辣招,之後如果再次實行,就會顯得舉棋不定,市場無所適從。
唯一改變的是從價印花稅的稅階,現在沒持有物業的買家,買900萬元或以下單位,可以省幾萬元稅。這個政策算是輕輕托市,但又不改變大方向,畢竟對官員來說,樓價不能大升,也不能大跌。
這亦是一個接火棒政策。繼「林鄭plan」、「波叔plan」之後,又多一個幫助僅僅夠能力者「上車」的政策改變。慳稅幾萬元與幾百萬樓價相比,看是很少,但有些人計到盡,那些最缺乏資金的買家,如果因為慳到幾萬蚊所以「上車」,升還好,到頭來樓價下跌,實力不夠,思慮不周,導致損手,不值得可憐。政府在「導人接火棒」上,從來不會缺席。
有麝自然香 聲名非一日建成
然後就是一堆用來振興經濟,吸引旅客、人才及企業的措施。
「Hello Hong Kong」用派機票及禮物包的方法吸引旅客。但正所謂「有麝自然香」,日本毋須派機票吸引旅客,貴到1萬蚊一張單程機票,在櫻花旺季都大把人去。國際名聲,以30年建立,聲名狼藉只需3年。至於吸引人才及企業(或阻止其遷離),道理一樣。
要吸引旅客,不如吸引商務客,住貴酒店,租用場地辦會議、展覽、宴會等,成本都是企業付出,比較爽手。至於100萬個禮品包,旅客是不會為了禮品包來的;收得的旅客已經到埗。既然財赤,如此小恩小惠,不如慳番。
「開心香港」的內容是政府舉辦不同嘉年華及活動,這令我想起1967年暴動之後,港英政府舉辦舞會和各式民政活動,是統治謀略。2003年SARS之後,也有「維港巨星匯」。本質上是用政府開支舉辦活動刺激消費,意義上是帶領市民走出陰霾,帶動社會氣氛的社會工程。但政府舉辦活動不比市場導向的好,市場了解市民喜歡什麼活動,而由於市場要賺錢,不會容許浪費,公帑則不易監管。「維港巨星匯」當年監管不力,醜聞如影隨形。
至於移民政策,香港有「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和「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前者類似外國的投資移民計劃,明碼實價。但這計劃的成功,仰賴高端人才通行證的嚴謹稽查,有替代品就無人會用成本較高的路線。如果簡單自行申報在百強大學畢業,偽冒畢業證書,幾天批出通行證,又何需出錢成為「資本投資者」入境?有了「BNO(英國國民(海外)護照)5+1」、加拿大Stream A途徑,成本比需要一千幾百萬元的投資移民低得多,於是很少人行投資移民路線。因此,高端人才通行證一定要把好關,否則資本投資者計劃不會成功。
經濟預測需留意黑天鵝
最後,財爺預測今年本港經濟會有3.5%至5.5%的增長,我認為合理,因為在2021年的反彈也有6.3%增長,2022年經濟下行,今年復蘇會有不錯的反彈。
至於預測未來5年每年平均增長有3.7%,有人認為太過樂觀。相對於其他發達經濟體,確實高。驟眼看其預測方法,只是慣常做法。先假設GDP增長、政府收入及政府開支與疫情前的坡度一樣,漠視疫情3年的顛簸,然後在圖表上延長曲線。至於賣地收入用過去15年的平均數估算,以一個樓市周期由12年至30年不等,15年是合理假設,畢竟這些估算向來用歷史數據作基礎。
不過,未來香港的經濟增長是否可以跟以前一樣,是一個大疑問。首先,有許多「黑天鵝」存在,例如台海戰爭,又例如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如果西方國家認定中國有份幫助俄國,或因其他戰略原因,都可能加以制裁。香港是否仍然能夠維持目前有較中國大陸優惠的貿易及科技進口政策,不得而知。
始終香港是一個外向型經濟體,接通四方,經濟學家預測未來一年全球經濟衰退,需求減少,影響香港經濟。香港經濟與中國大陸經濟關聯性甚高,中國大陸的債務問題,尤其是房地產,以及各個行業的規管變動,都會衝擊香港經濟。
面對變幻莫測而不穩定的局勢,香港及香港人都要有兩手準備。
作者是香港大學經管學院講師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from 也是這裡,也在這裡~ http://ktoyhk.blogspot.com/2023/03/20230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