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 March 2023

评论 | 何清涟:全球经济-政治版图之变:中美关系是杠杆

2022年对于全球经济来说是无比艰难的一年,创纪录的通货膨胀、严重的能源危机以及对世界贸易造成严重破坏的地缘政治冲突,全球化以来通过国际分工形成的三大类国家——生产国、资源国、消费国,均因自身经济禀赋决定了受到了不同的冲击,国际关系也发生剧烈的重组,作为世界头号、二号经济大国的美中关系,如今已经进入“有话没法好好说”,在各个层面加强较劲的状态。

对外贸易:2022年中国渡难之舟

2022年,中国中小企业(包括少数大企业)破产者不在少数,网上流传的数据是2022年上半年,国内倒闭的企业数多达46万家,310万个体户注销。2023年2月27日,我在最高法院的“全国企业破产重整信息网”上,录得的案件共计330,991件。上面两个数据,无论哪个数据为真,都很惊人。

但是, 2022年中国GDP总量仍然突破18万亿美元。企业生存这么困难,这18万亿美元由哪些部门产出?从数据来看,很大部分得益于中国出口贸易。据中国海关总署1月13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出口增长7%,达3.59万亿美元的新高,刷新了2021年3.36万亿美元的纪录;年度贸易顺差为8,776亿美元,超过了2021年的6,764亿美元。

按惯例,GDP总量中一半来自于服务业,另一半是制造业。也就是说,中国制造业产出的9万亿当中,约3.59万亿用之于出口。以下是中国出口最多的几个国家与地区:

2022年,中国对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主要为东盟国家)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12.95万亿元,占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0.8%。其中,中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中间产品8.7万亿元,占同期我国对其他成员国进出口总值的67.2%——后面这数据很重要,说明美欧等国从东盟各国进口的产品不少只是用中国生产的部件组装。

在中国的贸易伙伴中,欧盟排第二,美国为第三,韩国为第四,日本第五。

中国贸易顺差主要来自欧美

据美国联邦商务部2月7日发布的统计:2022年,美中贸易额为6,900亿美元,其中,美国自中国进口总额为5,388亿元,中国自美国进口1,538亿美元;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达3,829亿美元(2021年为3535亿美元)。从美中双方的统计数据来看,两国已经从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降至互为第三了。

2022年中国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27国对华贸易总额为8,563亿欧元,较上年增长22.8%。其中,对华出口2303亿欧元,增长3.0%;自华进口6260亿欧元,增长32.1%;逆差3,957亿欧元(按欧元兑美元1:1.06计算,为4190亿美元),增长58.1%。

中国2022年在全球市场上获得的8,776亿美元顺差,其中8019亿(90%以上)来自于欧美两大经济体。中国外汇储备 2023年1月公布的最新数据为31,844万美元,欧美两大经济体贡献了37%以上。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 美国贸易逆差额高达9,481亿美元,其中约41%来自中国,这是在美国对华实施各种制裁禁运之时。

也就是说,欧美两大经济体与中国的关系现在是政冷经热,美中关系尤甚。这种分裂状态将严重影响今后的全球经济-政治版图。

2023年影响美中关系的几个变量

美中双方都明白经贸关系在2023年将面临各种变数,中国也已经预告了外贸面临下降困境。这些变数包括以下各种因素:

一、美国国内经济状态对全球与中国的影响

美国作为全球第一经济体,其国内经济状态对全球贸易有举足轻重的轻重的影响。据标准普尔全球市场情报2023年宏观经济基线预测估计,从2022年到2023年,美国GDP预计将增长0.3%,但前两个季度会出现衰退,下半年才会出现经济复苏。

美国经济状态对全球影响甚巨。201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乔纳森·伊顿(Jonathan Eaton)和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萨缪尔· 柯图姆(Samuel Kortum)是国际贸易领域权威专家曾合作发表《贸易和全球经济衰退》,该项研究以2008年金融危机中全球贸易和制造业崩溃为研究对象,以当时美国对世界贸易的贡献为12%,对世界制造业生产的贡献约为14%计算,提出一个假设:如果只有美国经济受到冲击,其他地方没有,那么仅美国的冲击就使全球贸易减少了3.6%,实际下降额为20.5%。因此,在任何一种情况下,美国冲击本身对全球贸易和生产的影响,都比它们各自的美国份额高出约50%,伊顿与柯图姆认为,这一计算反映出世界贸易体系如何放大美国的冲击效应。

简言之,美国是全球最大消费国,中国是全球最大生产国与资源进口国,美国国内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将决定美国从中国的进口量,以及中国的生产与资源消费,进而影响全球经济。

二、美国减少对中国经济依赖的努力正慢慢见效

中国在全球化全盛时代所带来的低风险溢价(risk premium)正在被慢慢改变。从川普对华贸易战开始,供应链风险成为美日等国跨国企业的战略关切,美国陆续实行的应对策略包括供应商多样化(diversification of suppliers)、在地化(Reshoring)、在墨西哥实行近岸外包(Nearshoring)以及在印度等国实行友岸生产(Friend-shoring),近两年更是让台积电整体迁往美国以打击中国。

2022年欧盟成为美国第一贸易伙伴,只是美国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的开始,量变正在积聚。

三、美国华府对华政策在摇摆中阴晴变幻

俄乌战争开始后,中国拒绝站到西方阵营,随着华府对台湾的支持日益加强,严重影响了美中关系,气球事件只是出现在两国关系日趋紧张之时的一个插曲。尽管白宫表示与中国在合适的时候将恢复接触,但受到的限制显然比民主党掌控两院时要多。例如2月28日,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要求立法,赋予国会定期审视并更新美国国务院针对台湾所定的指导方针报告,以进一步巩固美国对台湾的支持就是一例。美国国务院有个内部规定《与台湾关系指导方针》,其中规范了美国行政当局与没有正式外交关系的台湾政府部门及官员接触的细节和限制。新立法的目的就是减少这些限制,强化美国对“盟友台湾”的支持。

四、美国盟友尤其是欧盟与中国的关系。

近几年,欧洲几个大国一直想寻求对华政策的外交自主权,法德两国的立场将是今年美中竞争的着力点。

五、华尔街、跨国公司对华态度必将影响华府对华外交。

六、台湾岛内政治生态的变化。

这一点关系到美国对台方针。俄乌战争初起,台湾人多数认为“台湾就是乌克兰”;随着战争进入僵持状态,台湾人的态度渐渐转变为“台湾不是乌克兰”,直到现在的“台湾决不能成为乌克兰”,最后产生了蔡英文批评的“疑美症”。2022年12月,由几位美籍台湾教授主持的《台湾国家安全研究2022》调查发布,显示台湾人对美出兵协防台湾信心降低。调查中问到,“如果因为台湾宣布独立,中国大陆攻打台湾,美国政府会采取何种对策?”在四个答案中选择美国“只提供武器”的人占44.4%,以下依序是:出兵援助,19.3%;只提供军事以外的援助,13%;什么都不做,12.9%。2023年2月21日,台湾民意基金会公布最新政党支持度民调:国民党支持度27.1%,民进党26.9%; 民众党12.3%。此外台湾人的统独倾向,虽然还是有44%民众支持台独,胜过维持现状与两岸统一的总和,但却也是4年来最低。

不过,台湾地方小,民意如风,说翻盘就翻盘。2024年台湾总统选举前三个月的国际形势才是决定台湾选举结果的主要因素。

以上各种变数表明,在国际关系中,相对中国而言,美国仍然具有优势地位,但这种优势能否保持,一是取决于美国国内经济政治状态,二是取决于国际社会在新的多极世界中追随谁;三则取决于美国的外交手段是否高明。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pinglun/heqinglian/hql-03012023111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