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8 November 2022

談談孝道

其實這篇文章由我寫出來,肯定是要被非議的。如果是個父親或母親寫一篇文章說什麼“孩子不欠我的”,那他多半會被人夸開明,先進;但我一個當兒子的寫,難免會有人說我這是不想負責任。我後來想想還是寫吧,我已經被很多人罵過了,蝨子多了不怕癢,不在乎再被罵。其實就算我自己的父親也認同這個觀點,但真正讓我想寫這篇文章的,卻是我母親。至於為什麼,我下面會講。

我相信“父母無恩論”這個東西大家早已耳熟能詳,我就不多說了。早在東漢時期的孔融就反對“孝”這個概念,認為孩子是父母尋歡作樂(什麼意思都懂的)的結果,孩子自己又沒選擇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欠父母什麼。後來曹操殺孔融的藉口之一就是“不孝”,證據即是這句話。但諷刺的是,孔融被殺的時候他的兒子沒一個逃跑,都願意與他同生死共進退,比那些整天把“孝”掛在口上的“孝子”們強了不知多少。如果孔融不對他的兒子們強調“孝”,那麼是什麼讓他們有了這種勇氣?答案想必大家也知道,是“愛”。

中國社會的發展是從原始的氏族社會開始,或者說,以家庭為單位的。幾個家庭組成一個部落,幾個部落組成部落聯盟,幾個部落聯盟組成一個國家。很顯然,最初的原始社會裡是沒有孝道這東西的。原始社會嘛,就是幾個人以家庭為單位在一起生活,那麼是什麼使他們能夠團結一致面對困難?答案自然也是“愛”。憑藉著家庭成員天生和朝夕相處而來的情感紐帶,人們同舟共濟,互幫互助。

中國的統治者總是說“以孝治天下”,“忠臣必出於孝子之家”,上面提到的曹操也說過“夫人孝於其親者,豈不亦忠於君乎”!很多人將統治者強調“孝”的原因歸咎於“培養人民服從性”,“讓等級制度深入人心”等等,這些不能說是錯的,但似乎也不足以說服我。很簡單,按照從前的邏輯,生我養我的是父母,對我有恩的是他們,我服從他們,對他們盡義務的就是了,關那個遠在天邊的皇帝老兒什麼事啊?這個事情我一直似懂非懂,直到我想起有一天我跟我母親因為政治觀念鬧了矛盾,她對我講了這樣一句話:

“國家就像是你的家,共產黨就像是你的父母,你連你的父母都不愛,你敢說你愛這個家嗎”?

這句話令我茅塞頓開。是啊,她將政府比作父母,這是為什麼?就像我在上面提到過的,政府,或者說皇帝,本質上就是很多個大氏族的“終極族長”。我家這個小“氏族”的“族長”是我的父親和母親,想讓我對他們盡義務其實也沒那麼難,只要他們好好對待我,我們之間天然的愛加朝夕相處形成的情感就不會讓我在他們有需要時離開他們。可是對於其他人呢?比如說我的大伯(如果按氏族社會的輩份派,他是我們這個“大氏族”的族長),他有幫過我的忙,我也跟他相處過,但很顯然我對他的情感比不上對我父母的,出於對他有限的情感,我會願意為他盡比較有限的義務。然而把“氏族”擴大一些,擴大到一個國家那麼大,對於這個“巨大氏族”的族長(也就是皇帝或統治者),我又有多少情感呢?答案是,沒有。你又沒生我養我又沒跟我朝夕相處,你關我什麼事啊?我憑什麼對你盡義務?這時候,“孝”就來了。

就像前面說的,如果我足夠愛自己的父母,根本用不著什麼“孝”,但如果我不夠愛呢?又有什麼能讓我對他們盡義務?那不就是“孝”這種道德觀念麼。當血脈親情不足以維持一個家庭時,“孝”就出來了。既然在由氏族社會為根基形成的觀念中,皇帝,或是統治者的職能就是“大家長”,那麼如果我能對自己沒有感情的父母,也就是“小家長”盡義務,那麼我不也就能對自己不愛的“大家長”盡義務嗎?總而言之,我認為“孝”的本質就是對自己沒有情感紐帶的家族首領盡義務。所以說,沒有“孝”,統治者就無法讓中國這個“大氏族”的成員為他們死心塌地地服務,而“孝”,也是歷代統治者政權的合法性來源。可以說,“孝”是維繫中國傳統社會的根本價值觀。

與中國社會相反的,就是古希臘的雅典社會。那裡的人來自五湖四海,以航海家和商人為主,沒有血緣關係,沒有情感紐帶。正如恩格斯訴說的,雅典人“炸毀了氏族社會”,那麼他們靠什麼維繫社會,使人們共同面對危險和挑戰?答案是,法律和道德。沒有大家長做主,就必須制定法律解決糾紛;沒有情感,就有了“尊老愛幼”,“照顧弱小”之類的道德。

不過有一點必須說明,無論是雅典社會(或者說現代商業社會)的道德,還是中國這類氏族社會的“孝”,都是建立在沒有情感紐帶的情況下的,而有博愛之心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只能依靠這些道德來讓人們互相扶持和依靠。所以老子就說過,“大道廢,有仁義;六親不和,有孝慈”。我認為老子講的“大道”指的就是“博愛”,但這種博愛又和我們現在理解的“博愛”不太一樣,應該是“對所有社會成員的愛”。顯然,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愛自己根本不認識的人是很難的,畢竟南丁格爾少之又少,所以這應該就是老子提倡應當回到原始社會的原因,這樣一來小家庭又成了最大的社會單位,一個人當然更容易做到愛自己所有的家庭成員。然而他的設想明顯是不現實的,所以道家日漸衰微也不是沒有原因。但這並不意味著老子的思想沒有可借鑑的地方,能說出這種話的人,還是相當深刻的。

說回”孝”。其實當時我母親對我說那句話之後我氣的要命,覺得一個人怎能如此無知。但是現在看來,我還要感謝她呢,要不是她我不知道還要一個人想多久。既然“孝”是維繫舊社會和專制統治者統治的道德觀念,那如果我們要建立一個現代社會,為什麼還要將它一再捧上神壇呢?該掃進歷史垃圾堆的,就把它丟掉吧。

畢竟,孝是沒有感情的,我們對家人的愛才是真的。


from Matters | 熱議 https://matters.news/@WenkanYueh/%E8%AB%87%E8%AB%87%E5%AD%9D%E9%81%93-bafyreiecsuztzggefkyhe4looehsecgrrnfs5k25veuaifmde3sumonz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