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日经中文网
日前有报道称,在中国为美国苹果组装产品的台湾鸿海精密工业正讨论到美国进行生产。此前也传出过苹果要将产品转移到美国生产的消息,但这次似乎有理由让人相信不是在虚张声势,原因是即将上任的新一届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宣称要对中国产品提高关税。
日经中文网11月18日刊登了一篇发自台北的报道,题为《鸿海讨论在美国生产iPhone》。报道称,苹果曾于2016年6月询问鸿海能否在美国生产iPhone。这一时期恰好与特朗普在总统竞选中大肆批判苹果将生产委托给中国的时期相重合。
竞争力明显下滑的“中国制造”
众所周知,鸿海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服务商(EMS)。该公司以苹果的iPhone为中心,通过在中国受托生产知名企业的产品而发展成为巨型企业,此前还收购了夏普。虽然是台湾企业,但2011年前后仅鸿海一家企业就包揽了中国大陆进出口额的近6%,可以说是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的代表性企业。
不过,随着中国人工费的暴涨,苹果和鸿海转变了生产向中国一边倒的情况,正在向巴西和印度等拓展工厂。顺着这股趋势,此前偶尔也出现了会向美国移转生产的消息,但在美国生产的话成本会大幅上涨,因此最终也没有做出最终决定。不过,如果对中国产品征收高关税的话,向美国移转生产就可能不再是句空话了。
但话说回来,即使不被征收高关税,中国产品似乎也渐渐在美国丧失竞争力。从2015年起,中国媒体就多次刊登一篇题为《中国制造正从美国市场里消失》的文章。文章介绍称,在美国购买了7件耐克、阿迪等运动品牌的服装,其中只有一件为中国制造。
这篇报道中附上了所购产品标签的照片,上面记载的产地分别为越南、印度尼西亚、埃及、孟加拉、泰国和中国。还提到了松下和三星电子等电子产品企业撤离中国的情况,流露出了相当强烈的危机感。该报道被屡屡转载,这本身或许也是整个中国社会均意识到了事态紧迫性的证明。
中国的增长引擎从出口转为房地产
大量生产廉价产品然后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中国“世界工厂”形象在进入2000年代后形成。在2000年代中期,出口额超过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成。日本的这一比率几乎是在约为10~15%间徘徊,可见中国曾比日本更依赖出口来实现经济增长。
不过,这一依赖出口的结构在2008年雷曼危机的冲击下突然崩溃。由于发达国家经济衰退,中国的出口出现下滑。中国政府在惊慌失措之中出台了扩大内需的政策。随着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的推进,中国经济逐渐转变为由内需拉动增长的结构。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的引擎已经从出口产业转向了房地产行业。
即使美国经济呈现复苏,中国的出口也难以再像过去那样大幅增长。其原因是受人民币升值和进一步的扩大内需政策影响,以人工费为首,生产成本大幅上涨。虽然眼下人民币与2015年秋季相比贬值了约6%,但10月份的出口额仍同比下滑7.3%,表现低迷。预计2016年的年出口额将连续2年同比减少。
曾经达到GDP总值30%左右的出口持续逐年下滑,2016年可能跌破20%。这似乎反映出仅依靠人民币小幅贬值已难以恢复出口的竞争力。如果美国下任总统特朗普真的提高对中国产品的关税,苹果和鸿海将不得不将生产基地转移到美国。
这样的话,估计中国企业也将通过海外生产和海外投资来寻找活路。仅仅10年时间中国就开始从“世界工厂”向“世界投资人”转变。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612/%E4%B8%AD%E5%9B%BD%E4%B8%96%E7%95%8C%E5%B7%A5%E5%8E%82%E5%9C%B0%E4%BD%8D%E4%B8%8D%E5%A4%8D%E5%AD%98%E5%9C%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