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8 October 2015

保七失敗 中國三季度GDP增長6.9%

中國公布今年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9%,是2009年一季度以來表現最差,但符合市場預期。
中國國家統計局星期一(10月19日)同時公布,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同月零售總額增長10.9%;1至9月份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4%。
此前市場普遍預期三季度GDP無法維持7%的目標,意味著中國政府面臨更大壓力,須透過減息等措施來刺激經濟。
中國前段時間讓人民幣貶值,加上證券市場動蕩,引起經濟硬著陸的憂慮。
駐香港的牛津經濟研究院亞洲經濟研究主管高路易(Louis Kuijs)對BBC說,目前中國經濟增長依靠國內消費來推動,但消費增長沒能全面抵消阻礙增長的負面因素。
高路易同時指出,中國官方經濟數據的可靠性仍然受到質疑,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也許低估了實際的下行情況。
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星期一強調,中國經濟「穩中有進和穩中向好的態勢沒有變」,「經濟運行仍在合理區間」,國際層面的因素和國內層面的因素相互疊加,加大了三季度經濟下行的壓力。
盛來運解釋說:「從國際層面來看,世界經濟的復蘇是不及預期的……美國的加息預期進一步強化,造成世界大宗商品的價格、股市、匯市出現大幅動蕩,許多國家貨幣出現進一步貶值,這樣加大了中國出口的壓力。」
「從國內的情況來看,主要是我們國家仍處在結構調整的關鍵階段,傳統產業不僅在去庫存,而且在實實在在地去產能,鋼鐵、水泥、建材這些傳統產能過剩行業的增速都出現了下滑……短期來講對工業下行產生了壓力。」
「另外還有一個因素,前期增長比較快的,像汽車、手機這些行業,市場容量進入了調整期。」
在星期一的GDP數據發表之前,中國經濟已受到連串不利數據困擾。本月初公布的9月份製造業數據顯示行業仍在萎縮;進口總額顯著下跌;通脹大幅回落。
政府高層近日多次向外界保證能有效管理經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發訪問英國前夕接受路透社的書面採訪時說:「一個國家經濟增長,有快有慢是正常的,不能說只能加速、不能減速,這不符合經濟規律。」
「中國同國際市場密切關聯,全球經濟情況總體偏弱,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中國經濟發展有讓我們擔憂的問題,我們正在抓緊加以解決。我們也擔憂世界經濟增長乏力,這對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發展不利。」

(撰稿/責編:葉靖斯)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2015/10/151019_china_ec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