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WSJ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速放缓至6.9%,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表现最差的一个季度。官方数据显示,9月包括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在内的其他经济数据弱于预期。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增速低于5.9%的市场预期。1-9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增速也低于市场预期。9月只有零售额增速与市场预计的10.9%一致。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周一在新闻发布会上称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并将经济增长放缓归因于全球经济和需求乏力以及中国工业产能过剩。
以下为经济学家对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的分析摘要:
凯投宏观的Julian Evans-Pritchard:中国官方GDP数据持续稳定将进一步强化外界对这些数据可信性的忧虑。GDP平减指数的计算方式存在瑕疵,在实现增长目标方面面临政治压力,这些因素都意味着近年来官方公布的增长率并不像多数第三方机构所测算的那样严重放缓。虽然我们确实认为当前的官方数据大幅高估了GDP增速,不过我们也有理由认为,第三季度的实际增长情况确实大体稳定。展望未来,我们依然认为,财政开支增大和信贷增速加快将限制未来几个季度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风险。
IG Markets的Angus Nicholson:中国公布的GDP数据令人遗憾地未能提高投资者对中国国家统计局的信任。人们可能会指出,第二季度GDP确实以7%的速度增长,因为期间股市大涨,金融服务业做出了较大贡献,然而基于这样的观点,第三季度增速就应该相应回落。中国公布第三季度GDP增长6.9%,只能令人对第二和第三季度数据的真实性都产生怀疑。很难对最新发布的GDP数据过于乐观,特别是在今天发布的其他数据疲软的情况下。
摩根大通(J.P. Morgan)朱海斌:中国通过扩大基建投资来支持的努力见效速度缓慢,鉴于经济面临的诸多不利因素,即便成效开始显现,提振作用可能也只会持续一两个季度。消费和服务似乎持稳,但不足以抵消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普遍产能过剩的影响。结构性放缓局面将在中期内持续,这种局面可能还会持续一两年。
Societe Generale CIB的Klaus Baader:中国公布的9月份和第三季度数据显示,政府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提振经济的举措成效依然不佳。考虑到9月份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表现疲软,GDP数据表现这么好令人难以理解。总体而言数据颇为令人失望。虽然政府采取措施支持经济,但投资继续显著放缓,政府扶持措施的力度似乎还不够大。--
澳新银行(ANZ)的刘利刚、林慕尔(Louis Lam):考虑到政府的支持性政策,我们预计第四季度的GDP增速将基本保持平稳。在中国央行放松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更趋积极的情况下,融资难问题已经有所缓解。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也将有助于促使经济回到正轨。第四季度的通胀水平或将继续承压,因自3月份以来猪肉价格上涨的势头已经放缓。随着增速放缓以及通缩风险增大,我们重申中国需要在第四季度再降准50个基点。通缩风险即将到来意味着中国央行也将进一步下调基准利率,特别是贷款利率。
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高路易(Louis Kuijs):房地产和出口面临的持续下行压力导致第三季度GDP增速降至6.9%,但稳健的消费和基建阻止了增速更大幅度的下滑,虽然关于数据的担忧将继续存在。我们预计,随着工资增速放缓,到2016年消费增速将放缓。预计政府将继续采取更多的促增长措施,确保经济增速不会在不进行大规模经济刺激的情形下大幅偏离目标。我们预计此类措施将主要集中于提振内需,财政政策可能在基建领域之外逐渐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如果下行压力增大,我们预计政府会推出更强力的措施。
国泰君安的林采宜:宏观经济在短期内不会触底反弹。第三季度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4%,同比上升了9.3个百分点。消费贡献度的增长与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有很大关系,从2015年楼市表现来看,多轮“救市”措施出台后,尤其是“330新政”之后的二季度,一线城市、部分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好转,全国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也开始转正。不过,城镇固定投资增速继续下降,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9453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1个百分点。企业投资仍然非常疲软,对于经济增长和市场回暖仍然是信心不足。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10/%E8%A7%A3%E8%AF%BB%E4%B8%AD%E5%9B%BD%E7%AC%AC%E4%B8%89%E5%AD%A3%E5%BA%A6gdp%E6%95%B0%E6%8D%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