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3 March 2025

侍建宇:中国的军力扩张不再仅是南海而已

中国在印太地区显示海上实力的努力仍在不断向前推进。在台湾海峡的紧张关系以及在南海与菲律宾的频繁对峙之外,2025年2月又两次与澳大利亚发生争辩。2月22澳大利亚对中国海军三艘舰船日前在靠近其海岸的水域实弹演习表达关注,新西兰政府也随后就这些实弹演习对其商业航班的影响表达不满。而就在此前不久,堪培拉政府刚刚就一家中国歼敌机在南海中国所称西沙群岛附近上空针对澳军战机的危险操作提出抗议。如果说中国声称对南海几乎全部水域都拥有主权,因而与多个周边国家,尤其是菲律宾,对南海一些岛屿的主权声索冲突的话,这次在靠近澳大利亚海岸水域的实弹演习进一步显示,中国的海军实力不仅在不断挑战美国在印太地区的第一岛链,而且也正抵达第三岛链。如何解读中国海军这次在澳大利亚附近水域的实弹演习的意图?我们电话采访了台湾国防部下属智库,国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侍建宇先生接受本台电话采访,介绍了他的观察与分析。他尤其认为,鉴于中国海军实力的不断推进,特朗普政府有必要尽快明确美国的立场。 

在澳新附近水域实弹演习的三大目的

法广:侍建宇先生,您好。最近几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先后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南海2月21号进行的实弹演习提出抗议,因为演习的地点虽然是在国际水域,但是它靠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海岸,导致连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许多航班不得不调整航线。中国近年在南海水域的军事演习非常的频繁,但这一次在靠近澳大利和新西兰海岸附近演习,是不是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呢?

侍建宇:当然是的。中国大概从十年前开始,具体来说应该是2017或2018年,就开始不断地进行这种制海权或者是制空权的扩张。基本上就是要突破所谓第一岛链、然后第二岛链,甚至第三岛链。这次能跑到新西兰(台湾称纽西兰)和澳洲的旁边的公海进行演习,基本上也是在象征性的展现:它的能力已经到达这个地方,不再仅仅是在南海而已。

最近几年我们常常提到“灰色作战”。这其实并不是”灰色作战“。“灰色作战”是一个很奇怪的认知概念。从现在的战争的角度来说,绝对不能用一百年前一战或二战的方式来讲说:要有军事冲突才叫“作战”。现在,很多的战争都是发生在无形之中,不管是生物战、化学战或者是科技战,甚至网络战。中国的军事策略也是想不要透过直接的军事冲突,来得到它原来只能透过军事冲突才能够到的目标。它基本上是采用一种切香肠的或者是英文讲的salami slicing策略,一步一步的往前进逼。

这样做的目的基本上有几个。第一个就是针对台湾。它想要并吞或者按中国官方的讲法:要统一台湾。这几乎已经变成习近平的历史任务了。2017年,中共解放军突破海峡中线之后,又借口美国的前任众议院院长佩洛西来访台湾,实施了非常接近于封锁或者是隔离检查的军事演习。此后还不断地甚至跟俄罗斯进行联合军演等等。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在不用直接冲突的情况之下,瓦解掉台湾岛内抵抗的民心和士气。

当然,它也是要给美国一些警告。中国基本上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控制了台湾周边的海域。他在强迫的、不断的往前推进,显示他有办法去拒绝——通常中文把它译成“拒止”,就是去拒止台湾盟友可能的军事介入。这当然包括日本,包括美国。如果美国的航母往这边靠近的话,它告诉你它有能力到达西太平洋这边,也就是台湾的东边的太平洋海域,直接把这些船只或者援助阻绝在外。

这一次在临近澳洲跟新西兰水域演习,就是表示它的能力还在往前更进一步的延伸。

除了台湾的部分,第二个目的就是想要切断美国过去将近十年来的印太战略的发展。印太战略当然是指西到印度、东到美国。该战略等于把整个亚洲-太平洋这个区域给含括在里面。中国从中间突破,从南海一直往南切,直到澳洲-新西兰,告诉美国:中国完全可以突破这个所谓的印太战略,把印度隔绝在印度洋上面,亚洲这些东南亚的国家、南海周边的国家等于完全置身于它的军事威胁之下,也不敢做出什么样的反抗。

第三点,破除印太战略的很大的目的就是一方面向美国示威,另外一方面也回到最前面讲的台湾的问题:它可以阻断东南亚、东北亚,甚至从西方、从中东过来的资源、燃料的运输,等于切断了运输线,从中国沿海到南海,然后再往南进,进入澳洲、新西兰。从海湾地区运石油,运天然气过来,基本上没办法突破马六甲海峡,因为一旦进入南海就受它(中国)控制。即使往南绕道西太平洋,中国现在也有办法把它的军事力量延伸到这个地方。这是象征性意义非常强的动作。如果运输路线要拉到西太平洋,就是绕过澳洲、纽西兰,再北上去台湾、日本、韩国的话,这其实非常不方便,因为这些地方没有非常合适的海港。澳洲和新西兰有,可是再往上,菲律宾的东边、台湾的东边,基本上海港都不是非常发达。对于航行船只来讲,这其实是一种威胁,是一种风险。中国这样做(在澳大利亚-新西兰附近水域军演)就是告诉你:走这条线,就算你想冒这个风险,我也不让你冒这个风险,因为我有能力到这个地方对你进行这种denial或拒止的做法。

我想,这就是中国在这个区域实弹演习的主要目的罢:台湾问题、突破印太战略向美国示威,然后切断所有的可能的外力介入运输补给线路。

中国海军能力已推至美国第三岛链

法广:在这之前,中国主要是和在南海有主权争议的,比如越南或菲律宾等周边国家关系紧张。但这一次他索性将实弹演习地点选在靠近澳大利亚,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是与中国没有海权争议的国家。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它表明中国的军事能力已经突破了美国的“岛链”概念,扩展到了第三岛链了……

侍建宇:是的。那当然,美国新任总统从上台到现在为止,好像一直忙于处理世界各个地区不安定的局势,包括现在如火如荼的乌克兰战争:乌克兰和平协议能不能达成?那当然这都还是很麻烦的问题。再加上还有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加萨走廊的问题。在这两个问题没有达到一定的成果之前,似乎美国到现在为止也还没有对中国的各种的行为做出任何的反应,只是以关税作为一种警告。对于中国的军事力量的扩张,(美国)尽管发出了各种警告言论,可事实上,中国对此置之不理,继续不断地对外扩张。很明显,中国在南海经营的那些岛礁上的军事基地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成熟。中国原来在永暑礁或美济礁等三四个岛礁的基地发展成熟的时候,它就完全控制了南海。现在它(中国)不只说南海是它的领海,而是还要往前推进,也就是显示可以直接与美国对抗,看美国如何回应。我相信美国一定会回应,只是他现在没有回应,所以中国还是继续我行我素。

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需更明朗化

法广:中国的军事演习似乎越来越多的是实弹演习。实战演习和非实战演习的意义是否也不同呢?

侍建宇:当然。实弹演习可以收集的参数——就是参考的数据,跟非实弹演习是不一样的。非实弹演习可能只是瞄准它锁定的靶标,或者是做什么样的演习科目。而实弹演习要看是不是真的可以达到锁定的目标。这样收集的参数当然是不一样的。而且这些参数收集也有很多不同的考虑,比如飞机飞过去会受到什么样的自然气候的影响等,都需要不断地反复演习,才能收集到足够的参考数据。一旦真的需要进行军事行动的时候,才能够做出一个比较全面的决定,确定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要做出什么样的行为。中国这十年以来已经不断地在做出各种改进。无论是在台湾海峡,还是在南海,甚至现在到了西太平洋,都是在做这样的数据收集工作。所以我希望美国能够做出一些反应,否则中国真的把这个地方慢慢纳入它的势力范围,在它认为已经完全做好准备的时候,要对任何地方进行任何冒犯或侵略或并吞,就都是水到渠成。我觉得,美国特朗普新任政府对中国的政策需要更明朗化,尽管它现在并不清楚它要怎么做,或者他们自己可能很清楚,只是他的盟友并不清楚他们要怎么做。当局势越来越明显的时候,美国必须要做出一个很明确的作为,这个地方的情况其实并不如外界想象得那么乐观,而且在逐步的恶化下去。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5%8D%B0%E5%A4%AA%E7%BA%B5%E8%A7%88/20250313-%E4%BE%8D%E5%BB%BA%E5%AE%87-%E4%B8%AD%E5%9B%BD%E7%9A%84%E5%86%9B%E5%8A%9B%E6%89%A9%E5%BC%A0%E4%B8%8D%E5%86%8D%E4%BB%85%E6%98%AF%E5%8D%97%E6%B5%B7%E8%80%8C%E5%B7%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