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仅是内蒙古重大煤矿坍塌事故备受瞩目,在重庆也发生了一起在建项目的意外,两起事件都造成多人死亡。为何中国安全生产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仍不能防范生产事故?
据多家中国媒体报道,2月23日上午,重庆市沙坪坝区成渝中线高铁一在建项目围墙垮塌,致5人死亡。应急部门成立调查组,事故原因仍在调查。
而就在前一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新井煤业有限公司一露天煤矿发生大面积坍塌。截至23日22:30,已有12人获救,6人生还,6人死亡,仍有47人失联。中国多家媒体随工作组第一时间进入事发现场,但有关事故的调查报告仍未公布。
中国官方一再向世界承诺减少碳排放,但煤炭仍是中国的主要能源之一。截至2021年,煤炭约占中国能源消费的56%。路透社报道,中国煤矿已成为世界上“最致命的煤矿”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安全标准执行不严。
为产量放弃质量
随着两会临近,中国将对煤矿开采业进行一系列的安全整改。然而,由于煤炭对能源安全和经济活动至关重要,有分析报告指出,中国不太可能大幅削减供应。
美国民间人权组织“公民力量”创办人杨建利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煤炭开采作为支柱产业,与当地财政收入和官员利益勾结,才使得安全监管长期缺位。
杨建利说:“如果市场需要更多的煤炭就要加大生产,因为和煤炭生产商和他们背后官员的利益连接在一起,如果过分监管,这些人的利益就会受损。这就是中国目前几乎每个生产领域的状况。煤炭行业更加是这样。”
路透社援引中国矿山安全监察局本月公布的数据指出,在中国呼吁提高煤炭产量之后,该行业的事故和死亡人数也大大增加。数据显示,与2021年相比,2022年的煤矿事故几乎翻倍,死亡人数达到了245人,创下六年来新高。
杨建利分析,2021年中国遭遇煤炭能源短缺,导致全国各地大规模停电。自那以后,煤炭市场需求大增,国家政策再次提振煤炭行业,也是导致煤矿事故频频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次矿难并非偶然。据查询,发生事故的新井煤业股东多次成为被执行人并被限制高消费,失信总金额达人民币7亿元之多。公司主体也多次被处罚,但未整改到位,仍强撑运作。“吃阳间饭,干阴间活”已经成为了矿工中最为流行的自嘲。
也有中国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发生事故后,煤矿主和当地官员订立攻守同盟,阻碍正常的安全检查和事故调查,已是业内常态。
经济发展优于人命
中国“百年大计,安全第一”的口号喊了数十年,却仅浮于表面。2002年1月1日,《安全生产法》在中国正式施行。法律第一条就指出,要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为何该法施行二十多年来,经济发展仍优于生产安全?
总部位于美国的非政府组织“中国劳工观察”负责人李强告诉本台,疫情以后中国经济受到重创,资方为了增加生产,将成本转嫁至矿工身上。他认为,事故频发的煤炭行业并非个例。
“(事故频率)高于往年,从某种程度来讲可以看得出来中国政府本身的管理能力的下降,制定的安全标准,企业就不会像以前一样去执行。”李强说:“中国经济不好的时候,(成本)就会转嫁到工人身上,包括煤矿事故的发生。就造成公司不愿意再做更多的安全投入。不仅是工人的工资待遇降低了,安全环境也降低了,这样使得矿难变得更加频繁。”
李强认为,中国长期缺乏独立工会为劳动者争取安全生产待遇,也是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
杨建利说:“政府在那段时间监管得严密一些,可能有些工厂和公司就会改善条件。换句话讲,工人的工作条件和权利被保护,基本在别人的恩赐之下。”
记者:经纬 责编:郑崇生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