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30 July 2025

黄亚生专访(二):中国经济三大转折点

黄亚生先生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政治经济和国际管理教授。2025年7月9日,智库法国亚洲协会在巴黎举办中国主题高峰论坛期间,黄教授应邀接受法广中文部专访。他归纳中国经济发展三大转折点:一是1989年六四镇压带来的政治震荡,二是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西方的高消费需求引入中国,中国内向型经济开始走向外向型经济。三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国进民退”自此也有了另一个更深层含义:企业投资决定越来越重视国家信号。此后十多年,此时形成的国家主义继续延申。 

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四十多年,国民生产总值总值曾多年高速增长,但为什么只形成了有效率的生产,而没有形成巨大的消费力量,以14亿人口之众,却没能变成消费大国?这是黄亚生教授在这部分采访内容中阐述的话题。他指出,中国经济并非不依赖消费,只是中国产出品的消费市场主要在国外,在欧盟那些高消费国家。中国的生产要满足的是国外市场的需要。

为什么政府年年发誓要实现经济转型,却始终难以说到做到?黄教授认为,这是因为形成消费市场,需要政府减少手中的权力,需要政府向百姓提供一定的权利保障。但四十多年的经济发展,没有形成体制和政治上的转型,民生始终不是各级政府最重视的问题。甚至与历史上的威权体制相比,当下中国的体制更不重视民生。中国百姓的收入增长在改革开放初期曾一度超过GDP的增长,但此后却大幅下滑。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到来时,中国政府更以四万亿投资提振经济,由此令企业投资更加看重政府指令,导致国家主义在此后持续。

点击浏览视频,了解更多内容。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50730-%E9%BB%84%E4%BA%9A%E7%94%9F%E4%B8%93%E8%AE%BF-%E4%BA%8C-%E4%B8%AD%E5%9B%BD%E7%BB%8F%E6%B5%8E%E4%B8%89%E5%A4%A7%E8%BD%AC%E6%8A%98%E7%82%B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