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1 December 2022

美國參院通過對台灣五年百億美元的「無償軍援」意味著什麼?

美國參議院12月15日通過2023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NDAA),將送至白宮,等待美國總統拜登簽署。

該《國防授權法案》總額近8580億美元,打破記錄,當中的涉台項目引發兩岸三地關注,北京已經表示強烈反對,並稱會採取嚴厲反制。

該法案將授權美國從2023年至2027年未來五年間,對台灣提供高達100億(約新台幣3074億元)美元的「無償」軍事財政援助。該法案同時提及一項支援美國會官員派任到台政府部門「訪問」,目的是擴大台美經濟與防衛合作,最快在2023年秋天啟動。

不過,在剛結束不久的印尼G20峰會上,中美雙方領導人會面並釋放友善信號後,眾多分析稱兩國緊張關係至少已在表面上趨緩。此刻,美國參眾兩院再次通過軍援台灣及抵禦中國威脅的法案,送到拜登桌上等待簽署,或再為美中兩國關係蒙上陰影?

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研究學院副教授蘇立文(Jonathan Sullivan)表示,目前白宮認為提高台灣的自衛能力是當務之急,即使這意味著惹怒中國。「這種情況將繼續下去,美國將繼續增加對台灣防務的實質性支援,至少在2024年的選舉之前,屆時台灣和美國都將進行總統大選,」他告訴BBC中文。

台灣國防部智庫「國家安全研究院」蘇紫雲研究員告訴BBC中文稱,美國國會此刻通過提供軍援給台灣的原因,可以依照美國務院公開的資料來解讀。他說,目前美國給全球25個國家提供軍事援助,其中包括軍事強國以色列,「而美國的著眼點在於保持區域安全的平衡。台灣經濟實力較以色列強大,但考量中共軍事威脅增加,因此,平衡台海安全局勢應為美方軍援台灣的主要考量。」

中國外交部已經對美國通過2023年度《國防授權法案》做出強烈反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當日便在記者會上要求美國停止打「台灣牌」搞「以台制華」,並表示中方將採取「有力措施」反制。

對台授權法案內容是什麼?

繼美國眾議院12月初以350票贊成、80票反對通過後,美國參議院在12月15日以83票贊成、11票反對通過了2023年度《國防授權法案》。綜合台灣中央社及其它媒體報導,該法案涉台部份共分軍售及軍事融資金援等數項:

軍事融資金援

根據台灣中央社,美國2023年度《國防授權法案》納入今年九月美國參院外委會通過的《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部分條文,將授權2023至2027年間透過美國國務院「外國軍事融資」(Foreign Military Financing,FMF)計劃,每年計劃支援台灣至多20億美元無償軍援,又提供台灣最多20億美元「FMF貸款,還款期限12年。

除此之外,該法案又授權美國總統動用「總統撥款權」,每年從美國防部庫存挪用至多10億美元提供台灣「超額防禦物資」( excess defense articles, EDA)或其他服務。

蘇紫雲告訴BBC說,此「超額防禦物資」依據美國「國防安全合作署」定義系指原屬美軍「自有裝備財產」,經美方評估有多餘情況下,可列為「移交盟邦清單」,其作業則依《對外軍援法》與《軍備出口管制法》進行。

但是,該授權法案僅訂定開支項目,最後撥款金額仍要視後續撥款法案而定。

「特定主要非北約盟國」資格及軍售台灣

該法案授權為台灣打造包含彈藥及其他「合適防衛武器」的「區域應變軍備庫」(regional contingency stockpile),即在台灣儲存彈藥的計劃。

此外,該法案並賦予台灣與北約(NATO)南翼與東南翼國家、特定主要非北約盟國及菲律賓等國家相同的待遇。在此框架下,台灣能優先取得美國「超額防衛物資」。

蘇紫雲表示,賦予台灣「特定主要非北約盟國」資格,並授權美國政府可為台灣打造「區域應變軍備庫」,依美國與北約實務運作,是類似美軍「海上預置船艦」(Maritime Prepositioning Force,MPF)、以及「陸軍預置儲備」(Army prepositioned stocks, APS),等同美軍的實體協助,「極具戰略與政治意義」。

該法案同時要求美國國防部及國務院「優先加速」處理台灣軍購請求,不能以「包裹出售」為理由延遲對台軍售。根據《紐約時報》此前的報導,因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美國對外軍援轉向烏克蘭,因而延遲對台軍售,但美國官方並未正式承認。

12月6日,美國《彭博社》稱,根據取得美國國務院知會內容,美國已提議軍售台灣多達100枚最先進的「愛國者」(Patriot)防空飛彈及雷達等支援裝備,但美台雙方都低調不願談論此傳言。

加入國際組織及軍演

該法案以「國會意見」(sense of Congress)稱,美國與台灣舉行聯合軍演,是改善戰備能力的重要元素之一,美國國會呼籲白宮邀請台灣參加2024年的環太平洋軍演。該法案又表示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

中國問題

面對中國威脅,該法案要求相關部會首長,擬定計劃因應中國網路攻擊、資訊站、傳統文宣戰及推動「統一戰線」(united front)的脅迫或貪腐等作為。並要求總統在法案生效180天內建立跨部會小組,對抗中國經濟脅迫作為。

訪問學人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據《日經亞洲》調查,該法案中首次提到,「台灣學人計劃」(Taiwan Fellowship Program)提供包含美國聯邦政府官員或符合資格的美國公民赴台交流兩年。《日經亞洲》稱,該計劃第一年計劃學習中文、台灣歷史、政治人文及印太區域關係等等,第二年則到台灣政府部門、立法院或私人部門服務和訪問。該報導又稱,處理這項派駐計劃的非營利組織(NPO)組織名為「西太平洋研究項目」(The Western Pacific Fellowship Project),它來自美國麻薩諸塞州,並在台北市有辦公室。

西太平洋研究項目主任皮爾森(Richard Pearson)告訴《日經亞洲》稱,美國在今年11月至12月間已經陸續與台灣官員、立法委員等人士協議該計劃。皮爾森說,待美國《國防授權法案》通過,將在2023年初招募第一批人員,預計1年10人,9月開始語言培訓。他說,美軍武裝部隊亦是招募對象,「但不包括情報部門人員」。

北京揚言反制
此法案通過後,毫無意外地引發北京的強烈反對。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美國參議院通過該法案後,在例行記者會上稱,美國向中國台灣地區出售武器,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信號,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堅決反對「。

她說,中方敦促美國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停止搞「以台制華」。這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警告,北京將「採取有力措施,堅定捍衛自身主權和安全利益。」

12月9日,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則針對美國眾院通過該授權法案,要求華府「立即停止在台灣問題上玩火」,並警告美國不得與「中國台灣地區」進行任何形式的軍事聯繫。她又警告台灣民進黨當局「倚美謀獨注定失敗」。

台灣疑美派聲量越來越大?

位於北美的台美關係研究組織——「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在臉書以中文評論稱,華府在此時提出對台如此大金額軍援的原因是,根據美國前總統里根(Ronald Reagan,雷根)1980年代執政時期的政策備忘錄明示,美對台軍援和軍售皆是依據中共對台威脅程度而定,「這個原則當然是繼續適用。而美國這樣直接提出軍援,他們稱是因為美國認同「這些軍事凖備的速度必須要加快、規模必須要加大,同時也的確是在用美國所認為必要的角度,來幫忙加快台灣在軍事上的凖備程度。」

該組織又強調,上述法案多數要求的是具體政策作為,美國國會要求行政部門執行,是有拘束力的「法案」內容,並不僅是國會意見(Sense of Congress)亦即僅有參考的性質。

至於以台灣的角度而言,蘇紫雲博士說,此法案關於台灣安全的條款,實質授權美國國務院向台灣提供軍事援助、授權美國總統必要時增援台灣、賦予台灣「特定主要非北約盟國」地位,同時要求加速落實對台軍售,等同是對台灣安全的「大全配」。

但是,即便對於台美軍事關係越來越緊密,台灣的疑美派聲音似乎越來越大。

國民黨立委曾銘宗在美國參議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案》時對台灣媒體說,台灣仍不能完全依靠美國。近日,台積電赴美設廠,知名財經評論者陳鳳馨痛斥美國與民進黨合作,將台灣的技術「連根拔起」,她在東南衛視稱民進黨與美國合作「抗中保台」策略將全然失敗。

國民黨市議員王鴻薇則曾經在中國央視節目抨擊台灣總統蔡英文是「對美國唯命是從的領導人」,引發議論。值得關注的是,王鴻薇今年在台北市富人區松山信義區市議員選舉拿下第2高票,顯示疑美派的聲音在台北市越來越有影響力。

英國諾丁漢大學學者蘇利文則告訴BBC,美中關係的惡化使台北與北京的彈性互動變得越來越難,但還沒有看到美國「放棄」對北京「接觸政策」的地步。 然而,他說無論如何,增加對台灣的非正式和有形的(防禦)支持的趨勢,估計將繼續下去;他亦強調,「當然,從中國的角度來看,這兩件事(指對華接觸並軍援台灣)是絕對不相容的。」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6403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