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0 January 2019

【眾新聞】中產平民:當荒謬成為常態

有些新聞,由於每年冬天也會出現一次,恐怕市民也感到麻木,傳媒也不再重視,只有受害者才感到切膚之痛。我想說的就是香港醫療系統瀕臨崩潰的狀態,每天在港聞版也會見到公立醫院迫爆的情況。根據最新數字,部分內科病房佔用率已經達到130%,急症室輪候時間長達八小時。這些新聞不只在今年出現,在過往幾年其實已經報導過很多次。但當相似的新聞重複出現,大家不但不應該選擇忽視,更應該深切反思為何相同的亂象,可以在過去幾年不斷發生而且一年比一年惡劣。
急症室迫爆的情況已變成常態。資料照片
很多人嘗試將複雜問題簡單化,把責任推到前線人員之上。筆者近日也閱讀過不少由行內人寫的文章和博客,也跟行內人談論過,得出的結論是問題的癥結就是政府政策失誤,但卻為了卸責,把所有問題都推到前線醫護人員身上,把醫護人員和病人推到對立面,然後淡化自己的失職。有很多人 歸咎香港醫療系統不足,是因為保護主義,阻止海外醫生來港就業。但當護士和其他醫療職系專業人士也發出怒吼,炮轟當局管治不善,令前線人手工作量和壓力爆煲瀕臨崩潰邊緣,大眾也不能夠將所有的錯都推到醫生保護主義之上吧。
缺乏人手的也不是醫生,護士人手也同樣缺乏。時間回到1999年,當年政府面臨財赤,決定關閉超過20間護士學校,令護士畢業人數大減八成;2003年推出肥雞餐,令資深護士流失;2014年關閉三間公立醫院登記護士訓練學校。多項政策令護士人手短缺,更荒謬的是現時前線護士的工作,不少部分更牽涉無謂的文書工作,一位病人入院和出院最重要的,竟然不是病人狀態,而是高層要求護士填妥大量無謂的表格,如此堅離地的政策,不夠諷刺嗎?
至於其他輔助醫療職系的問題就剛好相反,現時不是沒有足夠的畢業生,而是畢業等於失業。就以藥劑和言語治療為例,在病人數目不斷上升的情況下,其實藥劑師和言語治療師的需求也同樣不斷上升,但醫管局卻不願意增加相關職位的招聘。結果令現職的壓力爆煲,至於其他畢業生就苦無受聘的機會。
其實香港醫療系統淪落至此,說到底就是管理層的失誤,無視需求不斷上升,不願意增加資源或者即使是有資源也不願意投放在前線之上。就以最近衛生署牙科服務為例,明明署方擁有資源去恢復一個顧問醫生職位,卻選擇反其道而行,取消臨床職位,改為增聘行政職位,令資源緊拙的公營牙科服務雪上加霜。每當有人嘗試將複雜問題簡單化將所有問題都歸咎在所謂的保護主義之上時,麻煩各位先聽一聽故事和其他輔助專業醫療人士的聲音。當護士因為培訓措施失誤導致人手供不應求,其他醫療職系供應足夠,但管理層卻拒絕增聘人手,浪費寶貴的人才。
各位讀者不妨多聽自各醫療職系人士的聲音,別被偏頗的言論誤導,因為現時公營醫療的亂象不是單單靠增加醫生數目就能夠解決。病房和病床數目不足、新一代藥物久久未能納入藥物名冊、護士和其他輔助醫療人員數目不足,都不是可以透過增加醫生人手來解決。真正的問題源頭是因為管理階層尸位素餐、肥上瘦下,只顧讓行政階層不斷膨脹,而不願意投放更多資源在前線醫療之上。假如讓特區政府和醫管局管理層繼續以如此思維管治,香港公營醫療系統只會繼續沉淪。



原文連結


from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com/2019/01/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