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10 June 2022

亞洲首個非虛構寫作獎學金「在場」 6月11日舉行發佈會並開啟新一季徵件

寫作平台Matters設立亞洲首個非虛構寫作獎學金「在場」,為獨立寫作者提供獎金和編輯支持。每季獎金總額17500美元(近50萬新台幣),向全球華文寫作者徵稿。第一季五件得獎作品將於6月11日、6月12日「在場第一季發佈會:以寫作作為行動」首度發表,第二季「在場」獎學金報名也將同步啟動。

Matters Lab自2018年成立以來,持續探索以區塊鏈技術讓創作者獲得更公平的回報,已聚集近10萬名世界各地的內容創作者,是最大的Web3華文寫作平台。創辦人張潔平是資深記者,曾任《端傳媒》總編輯,並獲亞洲區及香港、台灣等新聞深度報導及評論獎項十數項。2021年12月,Matters與香港文藝復興基金會聯合發起「在場」非虛構寫作獎學金,希望給予堅持在時代一線的記錄者以支援。

「在場」獎學金認為,隨著輿論及社會環境的變化,以非虛構方式記錄的歷史、書寫的真實、或親歷者見證等作品,正越來越多由離散在專業機構之外的獨立寫作者、記錄者完成。他們往往單兵作戰,難以獲得持續資源及由編輯和同行者形成的支持網路,不容易支撐時間跨度長、田野難度高、寫作挑戰大的作品。這是「在場」獎學金成立的初衷。

「在場」獎學金每4-6個月徵集一次寫作計劃,由35位有豐富經驗的寫作者、編輯、出版人參與評審,選出5名入選者分獲2000美元-7000美元的獎金,並由專業編輯全程協助完成作品;另設5-10名特別關注名單,提供部分編輯協助。第一季舉辦即收到350件優質的多元寫作提案,串連起在現場的紀錄寫作者、資深編輯、出版人、讀者贊助者相互支持的生態系。

從第一季的寫作提案中,可以從不同地域的選題得以一窺不同社會的核心焦慮與集體母題:「臺灣的題材充滿著自由的氣息,且在追尋更細緻的敘事;香港則明顯處於後運動時代的階段,但傷痕累累的香港,仍有一定的社會底蘊可展現與貢獻於世界,令人感動;中國的題材有種游擊的姿態,在一些縫隙中小心翼翼找到能面對大敘事的可能。」評委之一、台灣春山出版社總編輯莊瑞琳如此點評。

第一季的獲獎作品目前已經完成,6月11日至12日,在場第一季發佈會以「寫作作為一種在場行動」為主題,於ZOOM 會議室線上舉行。發佈會共有六場座談,前五場由五位獲獎者,結合自己剛完成的作品,與著名作家與學者對談,分別回應「在黑暗中看見彼此:流行文化裡的情感與創傷書寫」、「深掘與淺埋:個人生命敘事作為非虛構的一種」、「從人類學田野到寫字檯,故事能夠接住一切嗎?」、「愛、算法、機器人:數位時代的愛戀與寫作」、「遠方的戰爭與難民——為什麼我們依舊需要戰地報導?」五個主題。第六場專注在如何建立非虛構寫作的生態條件,由「在場」發起人、媒體人、出版人共同討論。

「在場」所呈現的社會現實多元、豐富,呈現出主流敘事之外的複雜視角,評委莊瑞琳將這些作品稱為「一個社會的第二敘事」,「第二敘事的豐富性,對我來說,就是民主社會的重要奠基。正是要從非常微小的事物、人與社區開始,我們才能擁有越過政治包裹一切的能力。」

「在場獎學金」第二季,也將於6月11日正式啓動報名。面向全球徵集華文非虛構寫作計劃,邀請更多獨立寫作者,共同以書寫作為行動。

詳請請見 https://www.mattersonsite.com/



from 獨立媒體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E7%94%9F%E6%B4%BB/%E4%BA%9E%E6%B4%B2%E9%A6%96%E5%80%8B%E9%9D%9E%E8%99%9B%E6%A7%8B%E5%AF%AB%E4%BD%9C%E7%8D%8E%E5%AD%B8%E9%87%91%E3%80%8C%E5%9C%A8%E5%A0%B4%E3%80%8D-6%E6%9C%8811%E6%97%A5%E8%88%89%E8%A1%8C%E7%99%BC%E4%BD%88%E6%9C%83%E4%B8%A6%E9%96%8B%E5%95%9F%E6%96%B0%E4%B8%80%E5%AD%A3%E5%BE%B5%E4%BB%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