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5 February 2022

俄羅斯烏克蘭危機:中港台三地民眾關注焦點有何不同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在全球掀起軒然大波,中港台的民眾也高度關注該事件的發展。但跨越地域和政治差異,兩岸三地對這一事件的關注焦點大有不同。

中國大陸:社交媒體輿論戰

中國大陸民眾對此次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關注非常之高。即便在受到網絡審查的情況下,社交媒體上也充滿了對相關話題的討論。

2月25日上午,佔據微博熱搜榜單前50名的話題中,有超過一半議題與之相關。引領話題的主持人大多是中國官媒,包括環球網、央視新聞、環球時報、人民日報等;其中少數是偏市場化的媒體,比如山東商報。


在另一社交媒體微信中,計算內容受歡迎程度和關鍵詞重要程度的小程序「微信指數」顯示,烏克蘭和俄羅斯兩個關鍵詞在24日的日增長趨勢分別達到275%和147%。 

大陸民眾對該議題的討論方向呈現多樣性。微博熱搜包括本次衝突的最新進展,比如「烏克蘭禁止18至60歲男性公民離境」、「烏克蘭稱西方完全放棄了烏克蘭」、「導彈擊中烏克蘭一機場現場畫面曝光」、「烏軍與俄軍在蘇梅激烈交火」等等。

討論還涉及與該事件相關的外交互動,比如話題標籤「法國外長回應北約為何不出兵」、「印度總理莫迪與普京通電話」、「日本將對俄實施新制裁」、「拜登稱現在美俄關係已經完全破裂」等。

中國大陸民眾尤其關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做法是否正確。許多網民支持俄羅斯的做法,並認為美國的介入是導致這場衝突的重要因素。

一位微博用戶說,「如果俄羅斯不打,烏克蘭加入北約,下一步可能北約和美國就要威脅俄羅斯。到時候中國政府一定會幫助俄羅斯。如果不打,就等著北約和美國一起打中國。」截至25日中午,這條留言獲得近6萬人點讚,4千多條回復。

但反俄言論也一度在微博上盛行。一份「俄羅斯侵佔中國領土順序表」在社交媒體上傳播,有用戶引用歷史介入討論。

「我實在不能理解我們國家的政府為什麼明裏暗裏支持俄羅斯侵略別國,俄羅斯的行為不就是當年日本侵佔中國成立偽滿洲的行為嗎?一碼歸一碼,北約打了我們的大使館,這個確實是國仇家恨,但是俄羅斯這種行為還支持,不怕有一天這樣搞我們嗎? ​」一位微博網友寫道。

值得注意的是,22日期間,批評俄羅斯的內容逐漸被反美言論所取代,一些用戶將反俄用戶描述為「美國間諜」。一名用戶將矛頭指向美國,稱美國從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那裏竊取了土地。另一位說,「你們上了美國的大當了,美國故意搞你們,賣過期武器給你們,慫恿你們先開火,渲染戰爭把你們資金轉移走。」

中國大陸民眾還關注在這次災難中的烏克蘭難民以及在烏的中國公民。在有關包機接返中國公民的討論中,很多網友關注允許登記人士包括持有台胞證的民眾。其中一位網友說,「此生不悔入華夏,來生還生中華家」。另一位諷刺道,「可不可以讓持台胞證的喊出我是中國人再登機」。

在有關美國接受烏克蘭難民的討論中,多數網民諷刺美國的做法。其中收獲點讚最多的幾條帖子寫道:「虛空接收難民,嘴上說說而已」;「笑死我了,每次都是美帝搞事情撈好處,然後歐洲背鍋」。

香港:2019年反修例抗議的聯想

在香港社交媒體上,許多民眾從本次烏克蘭危機聯想到香港近年來發生的抗議運動。

香港自2019年發生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示威運動,期間多次發生暴力衝突事件,逐漸演變成一場訴求更為廣泛的社會運動,成為香港主權移交以來的重大政治危機。在抗議期間,一部烏克蘭在2013年抗爭運動中拍攝的紀錄片受到部分香港抗議者歡迎。 

在目前這場烏克蘭危機中,一段短片在香港社交媒體上廣為傳播,講述一位要留守戰場的烏克蘭父親送別女兒的場景。

香港媒體人潘小濤在其Facebook公眾頁貼上這則短片鏈接,並寫道,「作為香港人,看到這些畫面......怎會無動於衷呢?的確,都是很無助,更深深明白,國際社會的支援對烏克蘭局勢的作用有限。除了祈禱,也希望香港人更關注更關心烏克蘭!天祐烏克蘭!」截至25日中午,這則帖子有超過3000人點讚,近200人分享。

人在台灣的香港國際關係學者沈旭輝也在Facebook發文,將本次烏克蘭危機與香港聯繫起來。

沈旭輝說,「在國際關係角度,烏克蘭的獨立和領土完整,本來是有一條國際協議保障的,但這條協議到了真正被違反之時,卻沒有任何效用。這樣的案例,我們自然似曾相識:香港的《中英聯合聲明》,正是根據同一『模式』被撕毀的。」

台灣:「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 之辯

在台灣,主要日報25日的頭條新聞都聚焦俄羅斯軍隊入侵烏克蘭。而在此之前,有關本次俄烏衝突的話題就已經成為討論熱點。

許多台灣媒體認為,本次烏克蘭危機與北京攻擊台灣的風險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支持獨立的一方敦促台灣為中國可能入侵台灣做好凖備。親北京一方則表示,台灣應該對大陸採取不那麼敵對的政策。

《自由時報》24日發表社論,對北京將如何看待西方在烏克蘭危機中選擇外交調解和經濟制裁而忽視軍事回應表示關切。

該社論質疑拜登政府能否在北京入侵台灣時提供足以抑制軍事冒險主義的援助,抑或反而會鼓勵北京不顧一切進行冒險行為。

在23日一篇社論中,《自由時報》旗下的英文出版物《台北時報》稱烏克蘭事件是「台灣的先兆」,指出莫斯科對基輔的戰略和北京對入侵台灣的算計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比如都運用了「復仇主義外交政策」以及類似的「滲透和破壞穩定的策略」。

該社論寫道:「考慮到北京有模仿俄羅斯戰略和戰術的記錄,台灣海峽兩岸都將密切關注烏克蘭局勢的發展及西方回應。

相比之下,親北京報刊則強調西方對烏克蘭的「空洞支持」,並敦促台灣在對北京政策上採取更現實的態度。

2月24日,《中國時報》發表自由撰稿人沈迺訓的評論稱,西方在俄羅斯「粗暴對待」烏克蘭時不願採取軍事行動,表示「美國的國力日漸消退」,「不可逆轉」。

沈敦促台灣人要建立一種「健康心態——千萬不要低估對岸統一的決心,也絶對不要高估美國在內國際社會幫忙台灣的可能」。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605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