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4 June 2016

《经济观察报》钢铁行业的“去产能增产量”怪圈

河北去产能行动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然而,《经济观察报》提到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河北省每年的去产能力度都很大,但其钢铁实际产量却几乎每年都在增长。产能不断淘汰,实际产量却不断增多,供需关系并没有改善。

该报道援引河北冶金工业协会以及有关企业人士称,十二五期间,除了涉及武钢和河钢的两个重大钢铁项目之前外,河北省一直没有对钢铁新上项目再予审批。“炉子一直在不停地拆,新项目又不让上了,理论上产能是逐年在下降的,而且下降幅度还不小。”

但不断增长的产量原因何在?该人士表示,“假设产能指数是10,产量指数是3,那么产能一直在减少,但不妨碍产量一直在增加。产能的化解是政府在做,但产量的增长却是市场行为带来的结果。也就是说,二者没有必然的关系。”这就意味着,“产能”管不了“产量”的事,市场做定夺,政府没办法。

作为中国钢铁业去产能样本的河北省,能否真正打破“去产能增产量”的怪圈,才是衡量新一轮化解过剩产能的关键。

然而,陷入“去产能增产量”怪圈的不仅仅只有河北省。不少省的钢铁供给侧改革,尽管提出了不少的压减产能目标,但实际产量还是在增加。如河北、广西、山东等省。从已经公布的数字看,今年前4个月,除了煤炭在4月日均产量有所下降外,钢铁、水泥、有色的日均产量都是逐月提升的。甚至一些省在未来还有新增产量的可能。

一位钢铁行业人士指出,各省提出的减少产能,这是很虚的数字。因为产能说不清楚。过去每年减少产能任务,很多是早就停产的多次申报。而有的尽管关闭,现在还可能会恢复生产。

原鞍钢经济研究所专家马忠普表示,钢铁减产,还是要靠市场手段,企业亏损才会停产。而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钢价在上升,在这时要减产很难。

财新4月12日曾报道称,由于大部分企业不愿主动去产能,过剩产能压减任务只好在地区内钢铁企业当中“摊派”,即无论产能先进与否,各省至少要压减各自产能的13.3%,这种等比例化解原则类似“一刀切”。业内称,这像是回到了计划经济。

而另据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表示,当前公布的全国去产能计划远远低于市场预期,对解决当前的结构性问题帮助不大。当前的去产能政策强调让别的企业来兼并收购僵尸企业,而不是破产清盘,相当于把安置失业工人和处置不良资产的责任推给了其它企业和银行,而现在的很多产能就是政府调控出来的,地方政府需消除软预算约束,由市场决定需要关闭哪一家企业。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06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