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年底中共召开十八大,最高领导人亮出反腐与改作风的旗帜以后,中国时政新闻的通俗化水平忽然提升了许多。
原来硬邦邦的拆迁争议、干部人事调动、体制改革等时政话题,被“梦”、“不封路”、“光盘行动”、“不浪费”等新型标语抢占了新闻主角的位置。不过,这些标语再生动,都远不及官员性丑闻吸引眼球。过去两三个月里,涉及淫官私生活的新闻一波接一波袭来,有图文并茂的,也有无图却有文字详细记载的,那些足以引发联想的情欲刻画,让不少人的偷窥欲与正义感同时得到满足。
中国媒体与微博话语于是新增两大常用词——“爆料人”、“不雅视频”,它们的频繁出现凸显出一股揭秘风气之盛。
当前风头最健的“爆料人”无疑就是声称手上拥有多名重庆高官不雅视频的网站创办人朱瑞峰。
关于朱瑞峰其人其事,外界对他褒贬两极,有人将他比作将美国政府内部信息公诸于世的“维基解密”创办人阿桑奇,敢于与公权力斗智斗勇;也有人痛斥他是“靠骗婚留京、靠网络暴力勒索敛财、靠信口开河一夜成名的欺世盗名之徒”。
而就在朱瑞峰名声大噪的此时,也有人发掘出一年多(2011年10月)前,著名学者胡星斗宣布与朱瑞峰脱离师生关系,胡星斗在声明中还语带双关地说:“如果朱瑞峰涉嫌违法犯罪、敲诈勒索,皆与本人无关”,“希望民间反腐网站严谨、清正、自律、守法”。
朱瑞峰是反腐功臣还是骗子?朱瑞峰大义凛然地强调攻击他的言论都是官员的报复,同时,他的对立者也抛出具体论据指他素来人品可议。也许,他身上不只有一种特质,他反腐行动中掺入私利的可能,未必能够排除。
能够肯定的是,作为经验丰富的爆料人,他熟谙人性心理,擅长利用网络为个人造势与自保,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专访时坦言,网民对色情的兴趣更大,贪污受贿的案件很难发布到网上,涉及色情的往往比较容易被接受和处理。
过去“爆料”的经验也告诉他,贪污受贿的官员,一般要30天以上才能扳倒,“贪污受贿查起来很慢”;反倒是通过“情色反腐”扳倒某个干部,最快记录是只需要两天。
在腐败久治不愈,官场道德滑坡的今天,中国民众拥护网络反腐,将朱瑞峰、赵红霞(色诱11名官员的不雅视频女主角)视为英雄的心理,并不让人意外。这个趋势反映出公权力反腐的缺陷与公信力不足的窘迫处境,网络反腐给予民众心理安慰,但是它也正将反腐导向非法治、民粹化的道路上。
据说,民粹主义并没有严格的学理定义,简而言之,它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依靠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民粹的影子在中国上空游荡,非止近三两月的事。从在早几年的反日游行,左派网民号召“人民公审XX汉奸”里,到现在的公开视频让大众“公审”贪官,民粹意识加速增长。
当一个国家走出威权时代,开展多元政治的时候,最容易出现民粹主义抬头的现象,它代表了民间能量在被压抑多时以后,对威权进行反扑。解严时期的台湾就是一个突出例子,在某种程度上,新加坡也有类似情况。
网络时代下的大众情感不容忽视,但情感不一定有助于揭示真正的问题。就中共来说,为争取民心,上层提倡出“反腐”与“不浪费”;民间则大倡“情色反腐”,合计成了要求官员“戒吃戒色”四字;这与理想中的“将权力放进笼子里”,还有好一段距离。
回望最近这一年多来的中国,社会氛围变化之快,仿佛隔了一个晚上,已是另一番光景。政者倘若回避反思与制度性的改革,而企图通过个别政策的调整来讨好民意,将引向什么结果?这个问题,值得不止一个国家深思。
相关日志
- 2013/01/23 -- 陕西“房姐”4户口,郑也夫:户籍制为计划经济产物,方便“特权阶级”滋生腐败 (0)
- 2013/01/23 -- 记者酒楼暗访:上座率明显下降 宴请单位成机密(之前三公消费瞬间洗白?!) (1)
- 2013/01/23 -- 住房信息联网引发官员焦虑 大城市豪宅抛售骤增 (0)
- 2013/01/24 -- 重庆雷政富案调查–陷阱,专为要员而设 (1)
- 2013/01/24 -- 习近平王岐山确定反腐重点:金融业和电信业 (0)
- 2013/01/24 -- 官员们争相抛售豪宅 外逃急升 中共最高层真急了 (0)
- 2013/01/24 -- 李春城之妻曲松枝被免职 (0)
- 2013/01/23 -- 习近平提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0)
- 2013/01/23 -- 印度比起中国还差得远 (1)
- 2013/01/23 -- 闾丘露薇:艺人和政治 (0)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45463?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