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大纪元
外贸外资对影响中国经济甚巨。中共2018年提出的“六稳”,其中“两稳”即稳外贸、稳外资。今年经济形势显著恶化,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积极回应外资企业来华营商便利等诉求,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5月25日李克强召开10万人的“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次日再宣布13条保外贸政策,要求进、出口“保稳提质”。
但是,当局黔驴技穷,出台的“六个方面33项一揽子稳经济的政策”并无新意;围绕稳外贸、稳外资构建的“3+3”落实框架,连篇官话而已。当前,中国的外贸外资基本盘已有崩解的迹象了。这既有“上海封城”的直接冲击(例如,从港口运量上看,封城后上海港口轮船到达/离开数在800以下,明显低于上海疫情前约2000的平均水平),更是中长期问题在特定状态的大爆发。本文略谈三点。(文中引用的官方数据,且不论其真假。)
第一,4月中国外贸增速骤降,不是偶然、暂时现象,而是标志性事件
中共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9.42万亿元(1.4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7%。4月,进出口总值3.16万亿元,同比仅增长0.1%,增速比3月大幅回落5.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速大幅下降至3.9%,相比3月(14.7%)下降了10.8个百分点,相比1月(24.2%),下降幅度更超过了20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一则财经新闻引发热议:一季度,越南货物出口额达到89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842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3月出口额达到347.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75亿元),环比增长48.2%,同比增长14.8%。这意味着,越南一季度出口总额超出中国出口第一大城——深圳多达277.5亿美元;其中3月份的数据差距更大,几乎是深圳的两倍(深圳月的货物出口额约为1200亿元,同比下降了14%),达346.2亿美元。越南即使和整个广东省相比,也相当惊人:越南9800万人口(广东1.2亿),GDP大约只有广东的六分之一,但它的出口额却能占到广东的60%。
毫无疑问,这是因为订单大量涌入越南,“单子排到下半年甚至明年”。而这些订单很大部分都是从中国转移而来的。国盛证券的一项研究指出,综合PMI出口订单、出口增速、出口份额、历史经验、微观调研5大线索,短期中国订单向东南亚转移确实存在。
越南不仅外贸增速远大于中国,而且其GDP增速(一季度为5.03%),也高于中国同期的4.8%(非独越南,菲律宾、印尼等国情况也大致如此)。我们知道,去年越南防疫不利,第三季度该国GDP同比下降6.17%(为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季度下降),而中共声称自己是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怎么2022年就逆转了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越南转向“与疫情共存”新常态,今年3月15日甚至重启国际旅游,经济进入全面复苏的轨道。而中共呢?面对奥密克戎来袭,死守荒谬的“动态清零”,使本已衰退的中国经济雪上加霜。而且,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并未完全反映出疫情导致的中国经济的脆弱,因为3月底上海才开封城,二季度的数据将更难看。
中共挽回经济,很大希望寄托在外贸上(2021年进出口39.1万亿元,增长21.4%,是当年中国经济增速的主要动力)。这就是为什么一再出台政策来稳外贸外资基本盘,但效果并不明显。GDP今年5.5%的增长率,中共不大可能做到。这个影响将是巨大的,不仅习近平三连任充满变数,而且中共所谓的“政策优势”、“政治优势”、“体制优势”也将一同崩溃。
第二,近年来中国外贸增幅波动大,2021年高增速是例外,不可持续
从2010至2020年的历史数据来看,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的年度增幅可以高达34.7%(2010),也可以低至-8.1%(2015);从2013年跨过4万亿美元门槛后,就一直徘徊不前,直至2021年一举跨越5万亿、6万亿两个级别,高达6.05万亿美元,增长30%(比人民币计价高8.6%)。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引自蛮族勇士(老蛮):2020中国外贸全景图
增幅波动如此之大,表明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已大为降低。事实上,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也就是外贸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例,也由过去的60%以上(2006年为64%)下降到目前30%多一点(2020年为31.5%)。然而,中国经济实质上2008年后就走下坡路了。2012年GDP增长率“破8”(只有7.8%),一直下滑,直至2020年的2.3%。
2021年情况大变。中国GDP总量突破114万亿元(约合17.77万亿美元),增长率跃升到8.1%。这除了2020年遭疫情重创基数低的因素外,这得益于两大因素:(1)货物进出口总额高达39.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1.4%(2020年增长率只有1.6%);(2)实际使用外资再创新高(11,493.6亿元),同比增长14.9%(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42%,而中国实际使用外资9,99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
不过,即使有外贸、外商投资的极大支撑,2021年中国经济也是每况愈下。例如,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4.0%。因此,2021年12月,当局研判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这表明中国经济已经病入膏肓,即使由于2021年的特殊情况(疫情在世界各地表现不同),中国外贸、外资火热,也稳不住中国经济大盘。2022年中国经济大盘如果崩解,外贸外资基本盘则率先开裂。目前外贸骤降、外资流出可谓表征。
第三,外企“去出口化”、外商投资“去工业化”与移出中国,深刻影响中国经济
其一,外企产品销售重心从出口转内销。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大规模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中国出口的迅猛增长,2008年外企在中国货物出口中的占比接近60%。但2012年外企出口规模超过1万亿美元后,就徘徊不前,2021年占比更降至34%。于此同时,外企产能却在扩大,产品买去哪了?转向内销。2006年,企业出口商品销售额达到5638亿美元,是其在中国国内销售额的7倍;2020年,外企的国内销售则高达1.45万亿美元,高于出口金额55%。中国市场日益成为企业经营的重心。外企的战略已经从“in China for world”转向了更多的“in China for China”。然而,一方面,中国“内需不足”,中共口中的“超大规模市场”正在成为许多外企的黄粱一梦;另一方面,外企净出口的下降,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能力也很有限。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引自蛮族勇士(老蛮):2020中国外贸全景图
其二,外商投资重心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2005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额中,服务业仅占24.7%;2011年,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达到521亿美元的峰值,但也在这一年,对服务业投资占比超过50%,2020年更升至77.7%。《华尔街日报》2021年底刊文称“中国利用外资结构与制造业强国目标相悖”。大家知道,服务业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首次占“半壁江山”是在2015年(50.5%),外商直接投资可是提前几年“去工业化”了。事实上,因为中国工业大而不强,短板太多,过早“去工业化”是中国经济的一大隐患(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长期超过30%,但从2011年开始占比下降,2020年只有26.18%)。中共渴望外商投资促进制造业升级,但外商显然有自己的考量。
其三,外商制造业开始移出中国(同期国内制造业也在移出)。从2013年开始,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数量已经进入了下跌区间,且跌幅逐步在扩大(越南、印度等成为重要投资对象国)。中美贸易战和疫情助推了这一进程。进入2022年后,进程大大加快。除了俄乌战争中共支持俄罗斯与上海封城之外,美国推出“印太经济框架”也是一大因素。例如,关于苹果公司正考虑将部分生产线从中国迁出一事,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说:“我从其他多家美国制造商那里也听到同样的话,其中有很多在中国从事制造数十年了。”她认为,当美国公司考虑要离开中国,或停止在中国的进一步扩张,他们会更倾向选择在印太经济框架(IPEF)的成员国。这对中共可是当头一棒。
结语
5月12日,中共商务部称今年1至4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78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5%,新增合同外资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185个,相当于平均每天有1.5个外资大项目落地。非常耀眼。
但是,4天后,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主要经济指标大幅走弱。这表明即使真有如此引资,也是解决不了中国经济的困境。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206/%E5%A4%96%E8%B4%B8%E5%A4%96%E8%B5%84%E7%A8%B3%E4%B8%8D%E4%BD%8F%E4%B8%AD%E5%9B%BD%E7%BB%8F%E6%B5%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