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11 June 2021

法专家谈中国在中东欧影响力及前景:局势已变化,但北京不愿看到和承认

近年来,中国中东欧巴尔干地区的存在明显增加。这种重新接触呼应了北京在20世纪90年代末采取的外向型理论。在东欧和东南欧,这种理论导致在2012年发起了17+1倡议,除北京不承认其独立的科索沃除外,所有西巴尔干国家都参与其中,为了加强其理论的操作性,并赋予其战略范围,中国在2013年启动了其巨大的“新丝绸之路”项目,其目的是通过建设和战略控制交通基础设施,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实际连接起来。西巴尔干半岛位于这个项目的交界处,这些国家打算利用中国的甘露来实现其陈旧的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并促进经济发展。众多项目正在进行中,为日益广泛的合作铺平道路,与中国的关系因此在该地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但这些地区因中国参与的 "掠夺性"、"腐蚀性"和最终有害性的警告越来越多,引起高度关注。

广告
中国在西巴尔干地区地位的加强引发了一些问题:中国在该地区追求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它是如何努力加强其地位的?它对该地区的国家有什么影响?那里如何看待它的影响?而欧盟应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法国智库Jean Jaures基金会巴尔干观察站成员、法奥欧洲和睦中心(维也纳)副秘书长Florent Marciacq接受法广专访作了分析解读。

法广:1989年中国发生了以天安门广场为标志的民主运动,在6月4号凌晨遭到血腥镇压,拦腰斩断了中国人民的民主梦,几乎同时,中欧和东欧也爆发了颜色革命,共产党政权在纷纷退出这些国家的政治舞台,但30年过去了,中国一党专制的局面完全没有改变,这些中东欧国家民主状况如何?

F.Marciacq:的确,近 20年来,中东欧的一些国家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都获得快速发展,和1989年之前的情况相比,包括波兰,匈牙利等国家都经历了理想化的一段时期。但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也的确观察到一些国家的民主退步的现象,比如,民主退步包括公民自由受到侵蚀,保护民主的机构也慢慢遭到破坏,反对欧洲,欧盟和人权的力量越来越大;分析起来,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在经过了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由欧盟主导的过渡期的兴奋和激情后 ,国家利益占了上风,而国家利益被定义为和欧盟或欧盟倡导的价值观相左,因此有出现了与民主价值的摩擦,一些国家,尤其是波兰和匈牙利开始重新向布鲁塞尔要求国家主权,对他们而言,布鲁塞尔是一个帝国中心,这或许就是这些国家的民主遭到侵蚀的原因之一。

法广: 中东欧的国家大部分都有过被共产党统治的痛苦经历,他们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慢慢摆脱了共产党,但是依然由共产党控制的中国一步步加强与这些国家政府在经济,政治领域的关系,这些国家的人民如何看这样的局面?

F.Marciacq:这是中国政府试图做的宣传工作,但也是双刃剑。北京考虑的是,双方拥有的一些共同历史和过去的经历,包括共产党的遗产, 但这在中欧和东欧行不通,因为目前在这些国家依然对共产党非常反感,中国和东欧在对待历史的态度上非常不同。 中国虽然发生了巨变,但政治上还是连续性的,而且希望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并将政权延续下去。但在中东欧情况完全不同,历史出现断层,他们要清除这段共产过去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北京和中东欧国家并不能和谐地相处。

法广:中国与中东欧的国家的关系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北京当然有非常缜密的地缘政治计划和安排,希望这些国家成为中国进入欧洲这个全球最大市场的桥头堡和东大门,而且正在按部就班地实施其计划,欧洲难道一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吗?

F.Marciacq:的确,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长远的计划,与中国几千年来的整体发展理念相符 ,除此以外,也不要忘记中国还有另一个更加实用主义方面:中国产能过剩,需要通过输出找到出路,这就是中国开启 “新丝绸之路”倡议的原因之一,在此框架下,通过与中东欧国家签署的交通、能源等基础建设来实现产能输出;在政治方面的动作就是2012年创立的17+1机制。该机制开始时是16+1 ,之后希腊加入变成了17+1…… 最初,因为中国承诺了很多投资项目,让这些国家都对与中国的合作可能带来的巨大发展机会十分期待。当时这他们之间各显神通,甚至勾心斗角,比赛谁与中国关系最好,谁能提供最好的条件来吸引到中国投资 ……这是第一阶段;随后,几年来,不仅中国吸引力一点点地在减弱,17+1机制活力也在下降,新冠疫情让局势更加恶化。但是北京方面却不仅不愿意看到问题,不愿意承认问题存在,而且还想其他办法或言论来夸夸其谈,掩盖真相。比如,上次17+1峰会时,与会代表级别被提升了,这本是一个总理出席的峰会,这次中国方面直接由习近平本人亲自出席,但结果是,大约3分之1 的欧洲国家都派出了比中国方面级别相对低的代表与会……

法广: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局面呢?

F.Marciacq:我想原因是多方面,首先就是刚才我讲过的对中国未兑现承诺的失望,也就是这些国家在17+1机制最初曾抱有的希望和 实际结果之间的差距,有很多计划半途而废的工程例子,布达佩斯和贝尔格莱德之间铁路一再延期,很多计划没有得到实现,这些国家对中国的失望首先是经济领域,其次,是他们对中国的经济外交,投资或更准确说是“贷款”带来的后果产生的戒心也越来越明显。比如黑山与中国签署了建造一段高速公路的合同,公路还没有建好,但是过度借贷让这个国家面对中国处于弱势,还有一些国家,比如波斯尼亚,注意到中国在能源领域的投资造成的环境破坏的后果,与他们对欧盟做出的相关承诺背道而驰。

这些国家发现,中国的计划最终不一定总是能完成,而完成的计划又总是会带来一些问题。

另外还有两个与地缘政治有关的因素:第一,就是被中国完全忽略掉的俄罗斯,这一点在华为和5G问题上得到充分展现。中国本以为在中东欧找到了对自己有利的国家,但同时这些国家都对俄罗斯有强烈的反感,因此就更加接近美国,将美国当成自己的安全担保人,比如波兰和巴尔干半岛的一些国家都属于这种情况。也就是说,当中国为这些国家提供5G等数字技术投资时,他们就会因为美国这个安全担保因素而拒绝中国技术,这与他们与俄罗斯的关系直接相关,这是被中国低估了的因素,也可以解释了为什么17+1机制内的成员国对中国的态度开始出现微妙变化。而之所以塞尔维亚丝毫不受影响,这是因为塞尔维亚没有反对俄罗斯的因素  ,赛尔维亚和俄罗斯关系很好,所以,中国可以在此扎根,但在波兰,或波罗的海与俄罗斯关系有问题的国家情况就不同。 其次,就是中国低估了欧盟对中国大力投资会导致内部分化问题的觉醒,当欧盟成员国意识到这是一个危险时,欧盟就做出了适当的反应。

法广:为什么塞尔维亚会成为中国在中东欧关系最铁的国家?

F.Marciacq :塞尔维亚的确非常特殊,原因是多重的,首先,这是铁托领导的前南斯拉夫的继承人,至少他们是这么认为的。而铁托执行的是不结盟战略,外交政策建多极,同时与俄罗斯,欧洲,美国和中国保持关系。实际上 ,中国最初进入时,在欧洲扮演的角色完全无足轻重,但塞尔维亚一直都试图在多极局面中保持平衡, 因此塞尔维亚很快就与中国签署了多个重要的战略协议,并且还进一步得到强化,对它而言,这是弱化对其它几方依赖性的方式:塞尔维亚在政治和经济上完全依赖欧盟,在科索沃独立问题上也绝对需要俄罗斯的支持,因此,在外交政策上,为了平衡各方利益,就加强与中国的关系,需要中国为它提供某种经济政治甚至外交上的杠杆力。

法广:同时中国也需要一个忠实的朋友,可以说这是中国一直声称的“双赢”局面?

F.Marciacq:从这个层面上看可以这么说,中国认为能在塞尔维亚扎住根是一件好事,显示北京对这个欧洲国家的控制。中国和塞尔维亚关系非常好,甚至在这里复 制了中国式的视频监控,人工智能等网络来达到保障社会稳定目的的模式,这是在其他国家都做不到的。之所以在塞尔维亚可以成功,原因也是因为这个国家缺乏民主保障,并且在此领域严重倒退,中国借机得以采取行动,并将其打造成中国社会模式在欧洲的一个橱窗。

我们可以看到几乎在所有中欧和东欧的国家,或许除了拉托维亚和塞尔维亚之外,民众对中国正面积极的看法低于负面的,这是普遍现象。中国曾试图通过软实力推广自己的形象 ,但是新冠疫情影响了人们对中国的正面看法。疫情期间,中国的宣传非常具有攻击性,通常被宣传成一个好的领导形象,虽然他们当然不会直接说,但中国宣传传递出来的信息是,由于中国有一党专政体制,由于中国拥有监控系统,所以能够战胜疫情,这些信息都被直接地,猛烈地传递了出来,但同时也遭到很多中东欧国家人民的抗拒,  中国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当然很难让尚未走出疫情泥潭国家的人民给出积极的回应,这也加快了多个 国家居民对中国的抗拒情绪。

  法广:中国与匈牙利的关系也不错,而匈牙利是欧盟的民主“坏学生”,总统奥尔班也因此不时被布鲁塞尔敲打,但是在和中国打交道时,可以完全没有这些顾虑,匈牙利转向中国是否可以看作是对欧盟态度的一种报复?

F.Marciacq: 对中国反感的现象也在匈牙利出现,和塞尔维亚相比,中国和匈牙利的关系更表面化,匈牙利已经是欧盟成员国,虽然也有一些国家主权问题,但是没有需要在多极关系中寻找平衡点的顾虑,或许匈牙利的目的是向布鲁塞尔展示自己除了欧盟外,还有其他的朋友,但老实讲,从投资,从基建计划等各个层面看,中匈关系实际上并不深刻,完全不可与塞尔维亚的程度相比,所以我认为这些都是表面化的,也不会有发生巨变的危险;而在赛尔维亚,中国是其外交政策的主要   去组成部分,是与欧盟谈判时杠杆。

法广:17+1机制中,有12个国家是欧盟成员,拥有决定欧盟政策的投票权,在欧盟针对中国,尤其是制裁中国的决议时,比如在香港,新疆或南海问题上影响最后的结果,这种局面对欧洲团结非常不利,您如何看?

F.Marciacq:在中国的叙事中,一直强调自己是可靠的伙伴,主张多边主义,说“一带一路”并不是一个地缘政治计划,中国是一个之前很穷,但现在已经成为科技强国的良好范例。中国强调所作所为都没有目的性,仅仅是经济投资,目的是双赢。但现在在欧洲,人们已经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不相信在双赢,和谐关系和纯经济投资等话语背后没有任何地缘政治的考量,实际上这些举动都具有政治目的,尤其是要重塑让中国获利的世界秩序。这体现可以为中国带来直接利益的领域,比如主权问题,在内政上就有新疆和香港或南海等议题, 在这些问题上,就可以看到中国利用其经济投资的影响力,来赢得某些国家在国际组织,比如联合国内部的支持,这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看到17+1机制中的国家都没有加入在国际社会或欧洲批评中国在新疆关押维吾尔人的问题上表态,在香港亲民主抗议议题上,一些欧盟成员国采取了与欧盟不一致的立场来支持中国。所以,我认为这些 并不是偶然发生的对中国有利的机遇,而是经过中国周密的策划和安排,寻求中国地缘政治的利益的方式,通过最大可能化地强化 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等各种手段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比如过度负债问题, 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实际上都并不是直接投资,而是提供贷款,虽然利率相对较低,但还是要还的,如果像 黑山现在这样,无法偿还贷款, 但中国在和这些国家签署的非常不透明的协议中,都预先设有可以获取战略资产的条款,之前在斯里兰卡已经发生过,因为无法支付贷款,被迫将该国第二大港口拱手让给了中国,现在黑山也遇到了同样的局面,中国或许也可以获得一个港口  ,这是一种解决方式,但在走到这一步前,中国会采取比获取战略资产更聪明的方式,比如要求政治支持,中国可以拥有众多在经济金融上对它十分依赖的债务国,要求这些国家支持自己的立场,来换取偿还贷款余额的重新谈判。   

法广: 中东欧已经成为地缘政治的新战场,除了中国,欧洲,俄罗斯和美国都试图在这里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您如何看未来局势的发展?中国还可以继续占据重要的地位吗?

F.Marciacq: 除非出现意外,我想目前的情况是,在中欧、东欧、巴尔干地区,除了少数几个国家外,中国在中东欧的影响力实际上已经在走下坡路了,17+1机制减弱,其软实力和形象也在减损,欧洲人对它产生的戒心越来越大,比如,孔子学院的数量在欧洲 不断减少…..

虽然最近习近平说要中国的外交手段做出改变,但是我想很困难,因为一旦人们的信心改变了,就很难挽回,因为,十多年来,这些国家没有看到他们期待的经济 效益,中国可以改变沟通的方式,但不能带来具体结果,中国的宣传出现了问题, 他们还试图说一切都正常,是双赢等等,但事实上,看不到具体的成果,这一点要被改变自然困难重重。

与此同时,在北马其顿,的确高速公路项目完工了,但是也爆出了牵扯到中国的腐败丑闻,导致这些国家与中国打交道时变得越来越谨慎,中国方面在寻找更好的沟通宣传方式,展示良好的领导形象,但无法减少人们的戒心和警惕。比如在罗马尼亚和捷克等国,都已经采取了措施阻止中国在基础建设,交通和能源领域的投资,罗马尼亚这样做的原因之一就是,当中国无法成功竞标时,往往会上诉,导致竞争对手工程开工日期被推迟,中国这种不认输的做法妨碍了正常的流程。这些都是事实,所以,即使中国改变了沟通方式,也无法完全改变人们对它不断扩大的戒心。除了塞尔维亚以外,其它国家都可以观察到这样的局面。

法广:欧洲可以做什么来改变现状?  

F.Marciacq:: 这很复杂,因为欧盟也是由这些国家组成的,他们也是欧盟的一部分,近几年来,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采取的措施颇具成效,欧洲加强了在中国问题上的沟通,曾经有一段时间,每个国家自行其事,但之后就逐步意识到了中国投资带来的危险和脆弱性,包括经济和外交领域,欧盟就此进行了沟通,我认为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明确问题重点所在,比如,当谈到中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投资”时,要明确的是,实际上并不是投资,而是贷款,表面上看是词语之争,但背后隐藏的是截然不同的经济逻辑。因此要回应中国方面对其自身有利的宣传,就必须让民众很好地意识和了解到他们会面临到的风险,我认为这一点至关重要。

非常感谢Florent Marciacq先生接受法广专访。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5%9B%BD%E9%99%85%E7%BA%B5%E6%A8%AA/20210608-%E6%B3%95%E5%9B%BD%E4%B8%93%E5%AE%B6%E8%B0%88%E4%B8%AD%E5%9B%BD%E5%9C%A8%E4%B8%AD%E4%B8%9C%E6%AC%A7%E7%9A%84%E5%BD%B1%E5%93%8D%E5%8A%9B%E5%8F%8A%E5%89%8D%E6%99%AF%E8%B6%8B%E5%8A%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