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0 March 2019

中國兩會:央行行長易綱釋放信號,貨幣寬鬆與貿易談判

3月10日上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首次以行長身份出現在「兩會」記者會上。他回應了關於中美貿易談判進展,以及2019年中國的貨幣政策。

易綱透露,中美貿易談判的確涉及匯率問題。這引發外界聯想,中國是否會重蹈日本簽署廣場協議後的覆轍,也導致中國經濟長期蕭條?

此外,中國央行從去年底開始大規模降凖應對經濟放緩,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緩和,2019年中國還是繼續「放水」嗎?

中美貿易談判與「廣場協議」

中國兩會召開之際,中美間的貿易談判並未停止。此前消息稱,中美談判已經在匯率問題上達成一致。引發中國輿論擔憂,匯率條款是否會成為日本與美國在上世紀80年代貿易戰後簽訂的《廣場協議》,使中國經濟也陷入長期停滯。

從1975年開始,美國共針對日本發起了15次「301調查」,以縮減美日間三四百億美元的貿易逆差。80年代對日的貿易戰並未幫助美國顯著減少貿易逆差,美國將原因歸結為美元對日元匯率的高估。1985年,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和聯邦德國五國在紐約簽署廣場協議(The Plaza Accord),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貶值,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問題。

廣場協議後,為了應對日元升值帶來的出口壓力,日本積極提振內需,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最終造成瘋狂的地產泡沫,使日本陷入「失落的二十年」。

易綱並未正面回應中美達成什麼樣的匯率協定。他介紹,剛剛結束的第七輪貿易磋商談判確實就匯率問題進行了討論,包括四個方面:第一,如何尊重對方貨幣當局在決定貨幣政策自主權;第二,雙方都應堅持市場決定匯率制度的原則;第三,雙方都應遵守歷次G20峰會承諾,包括不搞競爭性貶值,不將匯率用於競爭性目的,並就外匯市場保持密切溝通;第四,雙方都應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透明度標凖來承諾披露數據等等。

有學者認為,第二個廣場協議之說多少有些無稽之談,因為中國所面臨的國內外環境已與80年代的日本有天壤之別——在國內,中國增長動力已經由出口轉向消費,2018年中美零售市場規模相當,而日本1985年零售市場僅為美國的三分之一,零售業市場規模相對較小,對進口消化能力相對較弱,使得日本市場對美國的牽制較小。

降凖*的空間不大了
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使中國經濟增長逆風航行,同時央行實施了貨幣寬鬆政策用以衝抵經濟進一步放緩。

2018年初至今,央行一共五次下調存款凖備金率,累計下調3.5個百分點。

2019年,中美貿易爭端趨緩,那麼是否還會繼續降凖?會降多少?



*何為"降凖"?
"降凖"指降低存款凖備金率。該指標指中央銀行規定的商業銀行等機構必須繳存中央銀行的凖備金佔其存款總額的比率。假設存款凖備金率為11%,意味著金融機構每吸收1000萬元存款,要向央行繳存110萬元作為存款凖備金,剩餘用於發放貸款。存款凖備金是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當央行「降凖」,用於貸款的資金增加,貨幣供應量也相應增加;反之,貨幣供應量減少。

上一輪連續降凖後,中國銀行業平均存款凖備金率為11%左右,其中農信社的法定凖備金率最低可到6%至8%。相比國際而言,易綱介紹,就總的存款凖備金率水平來說,美國是12%,歐洲也是12%,而日本更高,超過20%。中國目前的情況是,三檔存款凖備金率加權平均是11%,而銀行的超額存款凖備金率只有1%,因此總的凖備金率為12%,跟發達國家水平差不多,遠低於日本。

因此,易綱表示,「發展中國家有個發展階段問題,這個階段中,一定的法定存款凖備金率是合適且必要的。我們存凖率下調還是有空間的,但是這個空間相較於以前要小多了,這方面要考慮資產配置和風險問題。」

分析人士稱,現在中國的凖備金率還遠未達到甚至接近歷史最低水平(6%),如果經濟下行的壓力持續存在,那麼今年底前繼續降准將是大概率事件。

但多次降凖,也帶來副作用。上述分析稱,降凖最大的副作用就是匯率,貨幣寬鬆必然帶來匯率的壓力。如果未來美聯儲繼續加息,還會加大貨幣流出壓力,影響中國國內的投資。

此外,今年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穩健的貨幣政策,與去年相比少了"保持中性"四個字,是否意味著今年的貨幣政策將會偏向寬鬆呢?

對此,易綱表示,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內涵未變,要體現逆週期的調節,同時貨幣調節在總量上要鬆緊適度;在結構上要加強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支持;同時還要兼顧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來考慮政策。



from BBC中文網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7514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