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31 May 2017

BBC:日本"失去的二十年"究竟失去的是什麼?

宋婉源
BBC中文網特約記者


自從1989年日本經濟崩潰以來,日本平均年GDP增長率不足1%。全球媒體對日本經濟一致唱衰,稱過去的20年為日本"失去的二十年"。

然而縱觀日本經濟,日本依然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GDP高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OECD)的平均國民生產總值,且GDP增長率在發達國家中領先。上周,日本內閣府宣佈日本GDP增長率今年有望達到2.2%,而同一時期的英國經濟增長只有0.3%,略高於美國的0.7%。

如果"失去的二十年"只是日本經濟的哀兵之計,那麼日本究竟在"失去的二十年"中失去了什麼?

教育

戰後日本實現了經濟奇蹟,除去美國的大量資本援助,日本教育改革也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1947年日本通過頒布《教育基本法》和《學校教育法》將義務教育延長至9年。1953年頒布的《理科教育振興法》等法規要求高校擴大招收理工科學生人數,從而培養大批理工人才。
1970年至1980年,政府撥付的教育經費增長幅度超過了日本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幅度。
然而到了泡沫經濟時代,經濟的衰弱打擊了日本人對本國教育的信心。"讓日本教育跟上全球化進程" 成為了日本教育改革的目標。
1990年起日本開始推行"寬裕教育",中小學生的學習內容、強度、以及在校時長均被縮減。到2002年授課內容進一步被刪減到原有內容的70%。與此同時,"寬裕教育"要求減少班級人數,拒絶"填鴨式"教育。

如此一來校園擴建、師資培訓等經費大幅上漲。稅收不足難以保證改革質量,導致改革效果大打折扣。
在高等教育方面,日本國內排名第一的東京大學在10年內從世界第17位下降至第69位。
劍橋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出版的《檢驗日本失落的時代》中稱日本教育退回戰後水平。

養老和醫療

日本災後醫療資源更加緊張

2010年,日本經濟泡沫爆破後的第20年,日本老齡化問題已經相當嚴峻, 65歲以上的老人佔接近總人口的23%,現在更是達到了27%左右。
與此同時, 日本失業率從7、80年代接近0%的"完美比例"上升至4%,僅1997年就有超過200萬人失業。納稅人口降低,在稅收比例不變的情況下,政府可獲得的稅收減少,而需要支出的養老金等費用急速擴大。

自1990年起,依附養老金生活的人數已經是納稅人的5倍。到了2012年,政府在養老方面的經費投入已經比90年代的投入翻了一倍,達到了5萬億日元。
2004年日本啟動了養老金改革,每年以0.354%的漲幅提高稅收,到2017年納稅人繳納的養老金已佔到個人年收入的18.3%。
然而,由於泡沫經濟降低了日本人對國家經濟的信心。當年就有424萬日本公民(佔應納養老金人數的三分之一)連續24個月未支付任何保險金費。相較於泡沫經濟剛開始的1990年,未繳費人數上升了21%。

負責和管理運用養老金的政府養老金投資基金,在2016年虧損了130萬億日元,養老資金出現更大的缺口。
與此同時老齡人口對醫療的需求的大大增加,然而從1990年到2004年日本醫院數量減少了1000多家。醫生護士人數減少,日本不得不聘請大量外籍醫生。
日本人類發展指數(測量人均GDP,教育,以及醫療)從泡沫經濟前的世界第一掉落至2007年的世界第十七.

政府公信力

日本民眾對政府喪失信心

在"失去的二十年"中,日本數次發生自然災害。1995年阪神發生的大地震是日本政府公信力銳減的一個節點。
地震發生6小時以後,內閣才召開了第一次應對會議,三天以後中央政府的救援物資才抵達震區。在這一場7.3級的地震中,6434人死亡,4萬多人受傷。人們對於政府的不作為怨聲載道。

日本311地震六週年後 居民仍擔心幅射不願回家

東日本地震五週年:居民自力更生的重建

同年,東京發生地鐵沙林毒氣事件。奧姆真理教教徒,包括策劃人麻原彰晃,在日本地鐵內散佈沙林毒氣,導致13人死亡,4000多人受傷。
事後根據《日本時報》的披露,警方在地鐵毒氣案之前就已經掌握了真理教的情況,但卻對這一組織沒有作為。事發之前,真理教內部的報案,向警方透露了大致作按計劃和毒氣品種等重要信息。然而警方並沒有嚴查。

警方的疏忽招致日本民眾的大量不滿,斥責警方和政府"墮落"。《朝日新聞》當年的民調顯示只有2%的日本人"非常相信"政府,65%的民眾選擇了"極不信任""不怎麼信任"政府。
然而僅僅只是在阪神地震和沙林事件發生的5年前,日本學者伊藤感還在《橫跨太平洋的憤怒》中寫到,一些日本人相信日本會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政府會帶領民眾"終結美國的時代"。

這一信心在"失去的二十年"中遺失殆盡。


BBC


from 也是這裡,也在這裡~ http://ktoyhk.blogspot.com/2017/05/20170527-b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