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2 February 2013

到時香港暴動,大家會記得諸位功勞不少

統計處數據指自九八年至今,已有廿萬雙非嬰在港出生。以香港有七百萬人口計算,雙非嬰人口已佔全港人口三十五分之一。這個約數,雖不中亦不遠矣。對於有多少雙非嬰會「跟足程序」來港爭奪資源,教育局起先支吾以對,然後一群「文化人」跟著誓神砍願說不會有大量雙非嬰來港。「文化人」的胡扯,很快有現眼報。現在北區喊學位不足了,小孩子可能要長途拔涉跨區上學;教育局也出來打倒昨天的我,說他們估計有八萬五雙非童來港讀書了。
融合是有成本的。在朝的官、在野的愛國病患者,都一味鼓吹中港融合,好像香港的前途就全繫於香港能有多融入廣東省以至全中國的「大家庭」。然而,不論是人口融合、生意往來(自由行),都是要理性地進行的。經過麥理浩的本土福利建設,香港已不全然是那個自出自入的轉口港。外來的異質文化進入香港的時候,如果太過急速、太過不成比例,則必定引起本地人的反感和本能的恐懼。
當你在火車上聽見左右四方都是普通話,你很難可以處之泰然;當你走入尖沙咀,發現整個地區的商鋪都以普通話迎客,你很難不生出一種異鄉人的鄉愁。
這些情緒,敢情是不理性。但你不可能在「香港正在香港消失」的情況下叫廣大民眾理性;大眾厭中,是基於實在的資源緊張(通漲、奶粉、學位、話語權),不是你對他們吟誦一本西方社會學名著就可以消解、不是拿一本馬克思出來講句「大家都是工人階級」就能鎮痛。這種由權貴話事的中港融合,已超過民眾的接受程度。威脅之具體和現實,使得香港人一向有的中國感情都不管用了。大眾非理性,是因為大政不合常理、無視香港有獨立文化及市民階層的中港「溶」合。
現實問題,用現實方法解決:修改基本法,堵塞雙非漏洞;限制自由行客量,使城市不再迫爆、商家不能完全傾斜大陸客品味;更要用各種經濟(課稅)及行政手段打擊中港走私狂潮。只要本市亂象稍減,則香港人對中國人之憎恨亦再無憑藉。

否則情況持續下去,港人陸人當街毆鬥、群眾暴動,指日可待。雲端上的名嘴政客、飽讀西方新銳知識理論的知識分子如果嫌局勢還不夠緊張,儘管多說「大家都係中國人」、「佢地都係搵兩餐」、「人奶好好」之類的蠢話,維穩不成,火上加油。到時香港暴動,大家會記得諸位功勞不少。


from 無待堂 http://dadazim.com/journal/2013/02/f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