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13 September 2025

前8月金融数据揭示中国经济风险

来源: 
大纪元

9月12日,中共央行公布《2025年8月金融统计资料报告》,如果与一季度的资料对比,可谓黯淡,其中危机深藏。本文略谈三点。

一、从四月始,受美中关税战2.0冲击,贷款断崖式下降

从表1可知,一季度强劲,新增贷款9.78万亿(人民币,下同),月均3.2万多亿。但是,4月川普开打美中关税战2.0,并推出全球“对等关税”,对中国的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很少,可忽略不计)造成重大冲击,新增贷款断崖式下降:4月、5月分别只增加了2800亿、6200亿,6月反弹至2.24万亿(应是政府强力介入所致),但昙花一现,7月竟然罕见的负增长(减少500亿),8月也才回升至5900亿。这与一季度相比,真是冰火两重天。

由此不难理解,原本想硬扛美中关税战2.0的中共,为什么5月起会向川普政府大幅让步,以换来暂时休战。

表1:2025年前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


资料来源:中共央行2025年月度金融统计资料报告,增加量为作者计算

二、消费持续疲弱,楼市根本没有“止跌回稳”

6月,中共央行、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但央行资料显示情况仍严峻。

住户贷款,1~8月,总共增加7,110亿;其中,前8月短期贷款减少372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08万亿元。

请注意,1~3月,住户贷款可是增加了1.04万亿。也就是说,4月至8月这5个月里,住户贷款总共减少了近3,300亿元。其中,4月和7月都是罕见的负增长。

减少的是短期贷款(前8月短期贷款减少3,725亿元),说明消费非常疲弱、持续疲弱(2024全年住户短期贷款也仅仅增加了4,732亿元),因为短期贷款主要用于即时消费。

增加的是中长期贷款(1.08万亿元),这主要是房贷。中共自去年三季度就喊楼市已“止跌回稳”,并要求银行支持居民买房,可1.08万亿元这个数字实在寒酸。比较而言,2024全年住户的中长期贷款尚增加了2.25万亿元,2025年竟比2024年还差许多,这个“止跌回稳”从何说起呢?

截止8月,2025年新增人民币贷款总额13.46万亿元,其中住户贷款7110亿,占比5.28%,非常之低。

比较而言,2024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8.09万亿元,其中住户贷款增加2.72万亿元,占比15.04%;2023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2.75万亿元,其中住户贷款增加4.33万亿元,占比19.03%;2022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其中住户贷款增加3.83万亿元,占比17.97%。

住户贷款占比降幅之大,令人惊心。

三、四月来对企(事)业单位贷款骤降,显示中国经济危机已藏不住

从表1可知,截止8月末,2025年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22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82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38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8778亿元。乍看似乎不错,但看月度分布,就是另一回事了。

表2:2019—2025年企(事)业单位新增人民币贷款


资料来源:中共央行金融统计资料报告(2019—2025)

前3月,对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66万亿,月均2.89万亿。但是,4月以后,贷款骤降,在5、6千亿左右徘徊,7月份甚至只有600亿。这对企业可是致命性打击。此外,根据央行“2025年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资料报告”,前八个月企业债券净融资1.56万亿元,同比少2214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669亿元,同比多1093亿元。总体来说,企业融资环境趋于恶化。(参见:王赫:中国企业融资急剧恶化)

从2019年以来资料看,企(事)业单位新增人民币贷款:(一)疫情后较疫情前有较大提升(2020年比2019年增加2.72万亿),(二)2022年中国经济大盘动摇后,又有大幅提升(2024比2021增加5.07万亿)。

企(事)业单位新增人民币贷款呈现持续增加的态势,2025年四月以来却大幅下降,实在非同寻常。当局的本意是通过增加贷款维持经济增长,却不得不如此,显示中国经济的危机已难以掩盖。

四、前8月新增存款资料的多重蕴意

从表3可知,(一)住户存款波动巨大。一季度新增存款已高达9.22万亿,但到8月末却只有9.77万亿,其中4月和7月分别减少1.39万亿和1.11万亿。减少的和少增的住户存款,可能很大部分可能去炒股了(今年前8个月,A股新开户数合计已达到1721万户,其中个人投资者占到绝大多数)。此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中国经济越来越困难,导致住户收入在减少(减薪潮起),由此带来住户存款的减少。

表3:2025年前8月新增人民币存款


资料来源:中共央行2025年月度金融统计资料报告,增加量为作者计算

(二)非金融企业存款从一季度的1.74万亿减少到8月末的6106亿,说明企业日子难过。前面讲过,四月来企(事)业单位贷款骤降,企业只得动用存款来维持经营。

(三)财政性存款大增加,8月末已高达2.21万亿元。为什么?两个主要原因。第一,前八个月政府债券净融资10.27万亿元,同比多4.63万亿元;第二,财政资金运用效率不高,钱没有及时花出去(包括缺少好项目投资),躺着赚利息。

(四)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非银存款)增加高达5.87万亿。非银存款一般包括证券、信托、理财、基金等非银机构存放在银行的存款。非银存款新增的5.87万亿中,贷款只有1227亿元。说明主要资金另有来源。这些资金很大部分进入股市,推动着今年的A股行情(目前上证指数站到了3800以上的高位)。而中国股市的一个特征是,大涨之后必有大灾。看来,目前的火热,预示着股灾的不可避免。

这样的存款结构和存款态势,显示中国经济相当危险。

结语

根据中共央行“2025年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资料报告”,2025年前八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6.5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66万亿元。多出的4.66万亿元来自哪呢?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期,政府债券净融资10.27万亿元,同比多4.63万亿元。而同期4月以来,新增贷款却在大幅降低。这表明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政府债券的分量越来越大,大大挤占了实体经济所需的资金。这样又能持续多久而不爆雷呢?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9/%E5%89%8D8%E6%9C%88%E9%87%91%E8%9E%8D%E6%95%B0%E6%8D%AE%E6%8F%AD%E7%A4%BA%E4%B8%AD%E5%9B%BD%E7%BB%8F%E6%B5%8E%E9%A3%8E%E9%99%A9.html


王庆民 | 中共对海外华人政策:利用、欺骗、坑害

中共支持者尤其毛泽东的支持者,总是说毛和中共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国际上不受欺负了”。这些人还声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打赢朝鲜战争、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反美反帝,让海外华人也扬眉吐气。 但其实,中共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系列真真假假的“成就”,不仅没能真正让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人受益,反而让中共压迫民众的枷锁更牢固,还极大坑害了海外华人华侨。
海外华人华侨历经苦难,劳动致富,近现代对祖国贡献良多

 从古代到近现代,因为中国大陆资源紧张、战争、饥荒等原因,许多华人/汉人漂洋过海,前往南洋(东南亚)、欧洲、美洲讨生活,并形成了非常庞大的海外华人社群。尤其是17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满洲集团入关和统治中国,许多反抗满清政权的汉人及其他民族成员逃离中国大陆,前往海外求生和继续抗清事业。大多数前往南洋,一部分前往欧洲和中亚,一部分漂洋过海抵达美洲。

 相对于长期处在专制腐败中的中国大陆和浑浑噩噩的中国老百姓,东南亚和欧美相对宽松的环境,反而让许多华人有了更加自由和灵活的生存方式,在绝望后找到新的生机。华人的勤劳、守纪律、愿意吃苦、较积极受文化教育、擅长经商等特性,使得华人在海外颇有所成,比大多数族群更富裕。虽然华人在世界各地会遭到白人、土著等族群歧视,甚至被系统性迫害和排斥,但仍然取得很大成就。最可贵的是,这些漂泊海外的华人,在当时仍然保持了汉族为核心的中华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并一直心系祖国。

在从清末到民国的中国剧变中,海外华人华侨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无论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民国和共和国建设中,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出力极多。而南洋华人(东南亚华人)出力尤甚,出钱、出人、出舆论,劳苦功高。如抗日战争中的南侨机工,牺牲了成千上万宝贵的生命。国民党的前身中国同盟会,核心成员大都在海外,成为推翻清廷、终结帝制、缔造共和的关键力量。民国政府也非常在意华人华侨,并将之作为国民对待,如在国民大会中专设华侨名额席位。
毛时代中共利用和欺骗华人,为中共统治和“输出革命”服务

纵观毛时代,中共对海外华人的政策可总结为:始乱终弃、坐视甚至助推华人被害;而海外华人状况则是:左翼右翼、亲共反共华人相互残杀,华人内讧、人心离散。

中共崛起、逐渐得势和当权后,也积极拉拢海外华侨并给予很高待遇,同时以华人民族主义和左翼共产主义吸引华人。这确实吸引了许多具有理想主义、缺乏对中共本质认识的海外华人华侨,包括陈嘉庚等知名华侨也倾心红色政权。他们以为中共真的是为被压迫的穷人、弱势群体奋斗的进步力量。许多南洋华侨投身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并接受中共的指导和资助。如马来亚共产党(马共)就是华人为主的反英反殖、反国民党的组织。而同时,国民党/国民政府也扶植反共的海外华人组织。

而这就造成了海外华人尤其东南亚华人内部的撕裂:一部分左翼亲共,另一部分右翼反共,并因国共内战和两岸对立更加激烈对抗和持久撕裂,甚至相互残杀。而华人内部的相互对立和残杀,也让印尼人、马来人等土著趁机得势,迫害当地华人。

本来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全球华人一度扬眉吐气、高度团结,摆脱了长期被帝国列强、白人和日本人、土著族群欺凌的状况。但因为国共决裂、华人内讧、同胞相残,不同立场的华人不能团结争取华人利益,反而争相拉拢外人、对外让利,以消灭立场对立的另一部分华人。这样的撕裂和内乱,不仅中国大陆民众蒙难,海外华人也再一次陷入遭受歧视、迫害、边缘化的状态中。

 而当中共全面统治中国大陆,在东南亚和世界上影响力也显著超过国民党/中华民国后,就露出了对华人华侨残忍冷漠和始乱终弃的邪恶面目。如中共一方面扶植左翼亲共华人对抗亲国民党的右翼反共华人,以及利用华人“输出革命”、宣扬毛泽东思想;另一方面却又支持东南亚各民族国家主体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运动,包括支持对整体较富裕的华人的歧视、暴力清洗、财产掠夺、屠杀和强奸。1955年万隆会议,中共还正式放弃了对东南亚华人华侨中国国籍的承认,等于从法律上放弃保护东南亚华人的义务。

1950-1970年代,马来西亚、印尼、缅甸、柬埔寨等国都发生了对华人的屠杀和财产剥夺等惨剧,中共不仅不帮助华人华侨,还把华人扣上“资本家”、“国民党”帽子,加以污名化,哪怕其中很多人是亲近中共的、为中共革命和夺权做出很大贡献的。对于涉及左翼华人的排华暴行,偶尔中共也会装模作样发表谴责,但并不真正干预。1965年印尼发生右翼军政府撑腰下印尼土著发动的排华屠杀,中共名义谴责,实则放任华人被害,并将责任推给在台湾一隅、无力援助南洋华人的国民党方面。

仅仅在印尼排华屠杀一年之前的1964年,中共成功试爆核弹,核弹显然没有威慑住印尼军政府和暴民,中共的输出革命反而坑害了华人,让本就在东南亚处境危险的华人遭到更大劫难。很显然,中共的核弹并非保卫华人汉人的利器,而只是维护政权统治的工具。而1940-1960年代中共对世界各地尤其东南亚华人华侨的花言巧语、各种热情拉拢,都是为利用华人华侨为中共服务而编织的骗局。许多华人华侨家破人亡时,才有所醒悟,可惜为时已晚。
中共劝诱华人华侨回国“报效祖国”的骗局

 中共政权建立后,尤其1949-1950年代初,还一直积极呼吁在世界各地尤其美欧的海外华人华侨返回中国大陆,“报效祖国”。许多华人华侨回到中国后,一开始受到热情接待,但逐渐就成为被怀疑、审查、迫害的对象。如知名学者巫宁坤,就是响应“新中国”号召,在1951年回国,一度在燕京大学、南开大学、安徽大学任职,但之后遭到停职、开除公职、监狱劳改、下放农村被监视劳动等迫害和长期批斗,其妻子也受连累,女儿也在那个不法年代被同事性侵。巫宁坤的《一滴泪》详细讲述了他回国后的悲惨经历。

还有如赵九章、姚桐斌、陈天池等留美/留外归来的科学家,也被扣上“特务”、“美帝走狗”、“反动学术权威”等罪名,惨遭迫害而自杀或被杀。而那些身份不高的普通归侨,其被迫害和死亡同样普遍,且更被忽视。即便侥幸未被迫害致死致残,也被没收财产,一贫如洗,这些人曾经参与抗日、帮助革命的贡献也被抹杀。同时,当时留在美国或去台湾的中国人/华人学者,却成就斐然,如杨振宁和李政道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两相对比,更加反映中共摧残华人的恶果。

全球范围内,中共的当权、国共对峙、中共在大陆一系列倒行逆施和人权迫害,撕裂了全球华人。亲共和反共华人相互斗争和消耗,经受政治运动折磨的华人一盘散沙、离心离德,严重损害了华人的团结和整体利益。

 中共政权尤其毛泽东政权,一方面利用华人对民族的认同和对祖国的感情,拉拢华人华侨为中共服务,另一方面根本不在乎华人华侨的权利和利益,对归国华侨大肆迫害、对海外华侨在各国被歧视欺凌不闻不问。美国、加拿大、澳洲等国华人华侨在二战后争取的对之前不公待遇的道歉、权利平等,基本都是华人华侨自主努力的成果,而与中共无关。而华人的相对富裕,更是华人勤劳努力的结果,而非中共的功劳。
改革开放之后中共再次为统治利益拉拢利用华人

  而改革开放之后,中共面对毛泽东留下的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不得不有求于海外华人的帮助。所以邓小平等中共高层又开始赞美华人华侨的贡献,呼吁华侨回国投资办厂,并给予“超国民待遇”。在共产主义退潮后,中共也更加利用“中华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凝聚人心、吸引支持。

 但事实上,改革开放后中共拉拢海外华人华侨,仍然是为了中共统治“续命”,以及为中共权贵精英带来利益,而非真正出于对华人华侨的同族同胞之情、汉族和中国繁荣富强的目的。改开以来中共对华人华侨的“优待”,主要集中于那些非富即贵且必须亲共的华人精英,而对于普通的、没权势的、没“统战价值”的各国华人,就弃之不顾,从不为他们维护权利和利益。而对于反对中共的华人华侨,中共政权还会“长臂干涉”,对其加以明里暗里的制裁和孤立。

例如1989年“六四”事件后,中共就通过利诱等方式拉拢和分化华人,促成许多本来倾向支持中国民主的各国华人倒向中共,而孤立那些仍然坚持纪念六四、批判中共的华人华侨。之后几十年,中共都是通过类似手段,笼络华人精英为中共服务,而反中共的华人要么被其孤立和边缘化,要么淡化华人身份和对中国的关怀成为完全的“外人”。这也更损害了华人的团结和凝聚力。

2018年华为孟晚舟事件,中共不惜以绑架加拿大人、破坏中加关系为代价,营救已获加拿大绿卡的华为副总裁孟晚舟。而一些中共高层权贵子女在美国加拿大等国遭遇车祸等事故后,当地中国使领馆往往积极出动百般关怀。但同时,对于在缅甸等国遭遇电诈集团绑架和酷刑、在东南亚和非洲被敲诈勒索、在日本欧美等地遭到种族歧视和其他不公平对待的普通身份的华人华侨乃至中国公民,都毫不关心或敷衍了事。

 还有1998年印尼再次发生排华屠杀,当时由江泽民执政的中共中国,拒绝谴责印尼和帮助华人逃离,反而是中共一直谩骂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积极营救华人。而1998年鼓动排华暴乱的主要人物、陆军司令普拉博沃,2024年成为印尼总统,美国因其参与排华及参与苏哈托政权的专制腐败等人权污点,而没有祝贺。中国方面却祝贺了普拉博沃当选,2024年普拉博沃还访问中国,受到欢迎、得到习近平会见。2025年,普拉博沃还获邀出席了中国抗战80周年阅兵式。中共不仅没有因印尼排华屠杀和其他长期迫害华人的行为而中断与印尼往来,这些年反而与印尼加强了关系。而对于另一东南亚国家马来西亚从法律和制度上系统性歧视华人的行为,中共政权也从未表达反对,甚至官方媒体从未提及过马国的种族歧视政策,且同样与马来西亚保持良好关系。

中共也长期利用华人华侨,为中共统治中国的合法性背书,影响欧美和亚非拉各国对中共中国的态度和政策。如对于西方国家在台湾、香港、新疆、西藏问题上对中共中国的批评,中共就发动亲共侨民和议员为中共辩护。中共还发展一些华人充当中共情报人员,包括进行商业和学术剽窃行为。这也导致华人社群被所在国主流社会警惕、遭受污名化。中共这些渗透也让支持中共和反对中共的华人更加撕裂对立,损害华人整体利益。

 这些事实都证明了,中共根本不关心海外华人华侨的安全、权利、利益,而只是将华人华侨作为可以利用的工具,当然,与中共权贵关系密切或本身就是中共权贵成员、已长居国外甚至已是外国国籍的华人华侨,会被中共政权利用国家资源和国际影响力全力服务、“保驾护航”,甚至不惜破坏外交友好关系和国家利益。而占华人华侨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即便仍然持有中国国籍,也不能真正且稳定的获得公民应得的服务、同族同胞应有的关怀。
中共统治和影响下的海外华人丧失民族情感和世界影响力

中共对海外华人华侨更具危害性的,是中共为垄断权力和影响力,以各种方式阻挠和破坏华人华侨的民族意识(以中共主导的特色“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取代真正的华人民族认同和同胞情感)、团结性、自组织能力,导致海外华人一盘散沙,在各国都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中共一方面宣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体/大团结”,但实际上却对海外华人在中共控制之外的结社和参政非常警惕,不仅拒绝任何形式的支持,还千方百计分化瓦解。中共同时又扶植亲共侨团,为中共统治服务。

由于之前几十年国共决裂和内战引发的华人内讧、相互争斗甚至杀戮的历史伤痕、身份认同的混乱,不同出身、阶层、经历、价值观、立场的华人相互间关系冷漠甚至敌对,以及1949年后从中国大陆离开的华人华侨普遍缺乏公民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种种历史与现实原因导致华人之间无法互信和团结,反而很多时候相互坑害与提防。华人一盘散沙,更遭受歧视和各种损害,不能像印度裔、土耳其裔、犹太裔、韩裔等族群那样团结起来为华人社群争取利益,更无法与母国/祖国有良性可靠的互动互助。

于是,虽然华人/汉人是全世界最大族群之一,许多国家都有庞大华人社群,但团结性与影响力却与人数规模极不匹配。作为有着超过五千年文明史、疆域辽阔、人文历史丰富多元的中国,文化和软实力影响力,还不如日本、韩国等比中国体量小得多的国家。而海外华人华侨的地位和影响,也同样比不过日裔、韩裔。这些都和中共专制、伤害民族和人民、坑害华人华侨,有着因果关系。

总而言之,中共对于海外华人华侨,起到了非常负面的作用,不亚于中共对中国国内及中国人民的损害。而海外华人华侨很多人对此茫然不知,还有一些则是沉默和“装糊涂”。甚至还有许多中国人和华人华侨误以为中共弘扬了中华文明、让中国人在国际上腰杆直起来,并认为中共的中国越强大,海外华人越有尊严和获益。
中共不是海外华人的后盾而是祸害,中国民主化才是前景

那些把中共的国当成后盾的海外华人的错误认知和判断,是可悲的。中共中国不是民主国家,政权不被人民约束和监督,不代表人民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不是汉族及维回藏等弱势民族的国家,也不会为汉族等族群在国内和国际上争取利益。即便中共偶尔表现出若干开明立场、亲和态度,往往也只是为利用华人和吸引支持而做的一时的权宜之计,其每次暂时开明后最终都回到专制保守、蔑视人权、践踏华人华侨尊严和利益的常态上。

中共统治的中国越强大、富裕,越不利于大多数华人华侨的长远利益。中共独裁统治下的中国若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只会让中共统治集团不用担心欧美的人权压力,更加肆无忌惮鱼肉中国人民并祸及世界,而并不能让中国人和海外华人华侨有尊严和幸福,甚至给中下层中国人和华人华侨带来更多压迫、不公平、痛苦。至于中共的航母、导弹、核武,都是维护其统治的戈矛,而非保卫国民和华人华侨的剑盾。何况之前几十年尤其1950-1960年代中共抛弃、掠夺、迫害华人华侨的残酷教训历历在目,若不汲取教训,难免重蹈覆辙。

全球各地的华人华侨,一定要明白中共不是救星和希望,中共中国的强大虽然在一些具体方面,如经贸领域能给部分华人华侨带来益处,但根本上是阻碍华人团结和争取更大权利和利益的祸害。对中共始终警惕,并推动中国走向自由民主,让中国真正成为全球华人可靠的故国家乡,才是每个中国人和海外华人应想、应做的。

王庆民 | 中共对海外华人政策:利用、欺骗、坑害最先出现在议报。

from 议报 https://yibaochina.com/?p=256530


Friday, 12 September 2025

美联社调查:美国科技公司协助中国监控数十万人

美联社最新调查显示,过去25年来,美国科技企业在协助中国构建庞大国家监控系统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其涉入程度和在人权侵害中的角色远超过外界原本认知。 

中央社援引调查指出,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数位监控网络,被广泛用于追踪、预测和打压被视为“麻烦制造者”的群体,包括异议人士、宗教团体和少数民族。该系统大量依赖美国科技公司提供的软硬体与技术支持。

根据美联社查证的数千页政府机密文件,中国国防承包商华迪曾与美国IBM合作设计“金盾工程”,协助北京监控网络并打击被视为威胁的群体。戴尔(Dell)、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英伟达(Nvidia)、英特尔(Intel)、惠普(HP)、思科(Cisco)、甲骨文(Oracle)、微软(Microsoft)等公司,其产品或技术也被发现广泛应用在中国的警务与监控体系中。

部分公司甚至在行销文案中明确强调“全种族识别”或针对少数民族的功能。美联社指出,戴尔2019年在微信上宣传具备“全种族识别”的AI笔电,赛默飞世尔则在官网介绍DNA检测套件时点名维吾尔族与藏族。

尽管在新疆人权争议引发国际制裁后,美国科技出口流入中国的情况自2019年起显著下降,但此前建立的系统已为中国监控网络打下基础,中国企业也逐步形成自主能力,部分甚至取代了美企。

消息称,目前,英伟达和英特尔的芯片仍是中国警务系统的重要零件,而IBM、戴尔、惠普、思科、微软等美企的软件、硬体与维护合约依然在中国广泛存在。

20名美国前官员与国安专家今年7月联合发声,警告包括英伟达H20在内的AI芯片如果继续出售中国,最终可能流入军方与情报机构,加剧全球安全风险。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50909-%E7%BE%8E%E8%81%94%E7%A4%BE%E8%B0%83%E6%9F%A5-%E7%BE%8E%E5%9B%BD%E7%A7%91%E6%8A%80%E5%85%AC%E5%8F%B8%E5%8D%8F%E5%8A%A9%E4%B8%AD%E5%9B%BD%E7%9B%91%E6%8E%A7%E6%95%B0%E5%8D%81%E4%B8%87%E4%BA%BA


俄乌交火致19起无人机侵入波兰领空事件,波兰请求启动北约第4条款

综合路透社、美联社、俄新社消息,9月10日,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在议会表示,当天夜间发生了19起无人机进入波兰领空的入侵事件,其中大部分无人机是从白俄罗斯进入的。这是北约成员国在俄乌战争期间已知的首次开火。图斯克称,已确认击落了三架无人机,第四架可能也被击落。他指出,“这一事实改变了政治局势。因此,经盟友间磋商,已采取了正式请求启动北约条约第4条款的形式”。俄罗斯驻波兰临时代办称其已受到波兰外交部的传唤。 

波兰表示,在当夜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大规模空袭期间,有19个目标体进入了波兰的领空,并称已击落其中构成威胁的目标。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表示,已启动北约条约第4条款,根据该条款,联盟成员国可要求与盟友进行磋商。

俄罗斯驻波兰临时代办安德烈·奥尔达什则表示,波兰没有提供任何证据证明在波兰被击落的无人机是俄方的。塔斯社报道引用其评论称:俄方“认为这些指控毫无根据”。

对这一事件,其他的各相关方反应不一。白俄罗斯表示,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空袭交火中,由于电子干扰,一些无人机偏离航向,白俄罗斯方面将其击落,并且已将相关情况告知波兰和立陶宛。白方指出,其通报“使得波兰能够及时应对”,“白俄罗斯将继续在与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的信息交换框架内,履行关于空情信息共享的义务”。

白俄罗斯总参谋长帕维尔·穆拉韦伊科少将在声明中,并未说明这些无人机属于哪一方。他表示,“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夜间无人机交火中,白俄罗斯共和国的防空部队和值班力量持续跟踪那些因双方电子战设备影响,而偏离航向的无人机”。“其中一些失控的无人机被白方防空部队在共和国领土上空击毁”。

波兰总统卡罗尔·纳夫罗茨基决定在48小时内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纳夫罗茨基说,这一情况是北约和波兰历史上的前所未有的时刻。波兰称此次侵犯是“一种侵略行为”,并标志着联盟成员国在俄乌战争中首次开火。

立陶宛外交部长则指出,目前并没有确认俄罗斯无人机进入邻国波兰的行为是有意为之。

意大利外长坚决谴责俄罗斯无人机侵犯波兰领空的行为,称“这一事件极为严重且不可接受,它是对整个欧洲大西洋地区内部安全的侵犯”。

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无人机进入波兰领空的行为“完全不可接受”,并补充说他将很快与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通话。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5%9B%BD%E9%99%85/20250910-%E4%BF%84%E4%B9%8C%E4%BA%A4%E7%81%AB%E8%87%B419%E8%B5%B7%E6%97%A0%E4%BA%BA%E6%9C%BA%E4%BE%B5%E5%85%A5%E6%B3%A2%E5%85%B0%E9%A2%86%E7%A9%BA%E4%BA%8B%E4%BB%B6%EF%BC%8C%E6%B3%A2%E5%85%B0%E8%AF%B7%E6%B1%82%E5%90%AF%E5%8A%A8%E5%8C%97%E7%BA%A6%E7%AC%AC4%E6%9D%A1%E6%AC%BE


美将促G7大幅提高对中印关税 迫普京停战

来源: 
大纪元

美国川普政府将于周五(9月12日)召开的七国集团(G7)财长线上会议上,敦促各国对中国、印度征收高额关税,以迫使两国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关税税率可能设定在50%至100%之间。

美国财政部发言人向《金融时报》表示:“中国和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资助了普京的战争机器,并延长对乌克兰人民毫无意义的屠杀。”

发言人说:“本周早先,我们已向欧盟盟友明确表示,如果他们认真想结束这场发生在自家后院的战争,就必须与我们一起征收有意义的关税。这些关税将在战争结束当天立即撤销。”

他强调,川普政府已经做好准备,并呼吁“我们的G7伙伴需要与我们一同采取行动”。

此举将把美国的请求,进一步扩大到欧盟以外的日本、英国和加拿大。

该发言人拒绝透露具体税率,但知情人士称,美方提议的幅度在50%至100%之间。

知情人士告诉《金融时报》,白宫对和平进程停滞不前,以及俄罗斯持续加强对乌克兰的空袭感到挫折,推动美方提出了新一轮制裁提案。

周三,一位知情人士向英文大纪元证实,川普已要求欧盟与美国一起向中印征收高额关税,以期加快结束乌克兰战争。(先前报导:川普要欧盟对中印加征100%关税 向普京施压)

上个月,美国因印度持续购买俄罗斯石油,将印度进口商品的关税提高至50%,使双边关系趋于紧张。不过,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已表示,若印度同意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也有可能达成新的贸易协议。

今年4月,川普大幅提高中国商品的关税至三位数,但在双方达成一项贸易休战协议后,对中国商品的平均关税已调降至约57.55%。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则多次呼吁西方盟友,应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实施额外的二级制裁,以切断俄罗斯的战争资金,迫使其重返谈判桌。然而,对中印征收如此高额的关税,对七国集团成员而言并非易事。欧盟、日本都和中印有紧密的经济往来,可能带来重大冲击,且中共可能采取报复行动。

欧盟希望说服美方,还可透过其它方式施加类似压力,例如对俄罗斯能源生产商实施更严厉制裁,并提前实现原定2027年才要求成员国全面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与天然气的期限。

三名欧洲官员指出,欧盟领导人希望川普向匈牙利和斯洛伐克施压。这两个由亲俄领导人掌权的国家,至今仍持续购买俄罗斯石油,并多次否决欧盟更严厉的制裁方案。

欧盟能源事务专员丹‧约根森(Dan Jørgensen)周四与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Chris Wright)会面,讨论以美国液化天然气取代俄罗斯能源。

约根森说:“我们需要尽快确保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欧盟目前仍有约五分之一的天然气依赖俄罗斯,低于战前的45%。

(本文部分参考了金融时报、共同社与基辅独立报的相关报导)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9/%E7%BE%8E%E5%B0%86%E4%BF%83g7%E5%A4%A7%E5%B9%85%E6%8F%90%E9%AB%98%E5%AF%B9%E4%B8%AD%E5%8D%B0%E5%85%B3%E7%A8%8E%7C%E8%BF%AB%E6%99%AE%E4%BA%AC%E5%81%9C%E6%88%98.html


从911到查理·柯克之死,美国正打响另一场反恐战争

 原创 如是大牛哥  第五二六区 2025年09年11日


“ 回归常识和传统价值观是让文明世界免于坠入深渊的唯一路径。


 2001年9月11日,纽约曼哈顿上空腾起滚滚的浓烟。曾经作为纽约地标,和自由女神像并称为美国精神象征的世贸中心双子座大厦,在火光中轰然坍塌。那一日,美国人第一次感受到恐怖主义对本土的直接冲击。至今,被称为“归零地”的双子座遗址仍是世界的记忆锚点之一。911恐怖袭击被视为对美国的挑衅,催生了后来的反恐战争、国安法案和漫长的中东军事行动。24年后的今天,在美国社会911纪念日的烛光之下,又爆发了另一场影响力堪比911的袭击事件。随着一声沉闷而致命的枪响,当地时间9月10日,保守派青年领袖查理·柯克(Charlie Kirk)在犹他谷大学的演讲现场遭枪击身亡。这一次没有满载燃油的飞机,也没有恐怖的宗教口号;一枚小小的子弹在夺走Charlie生命的同时,也击碎了白左精英和全球主义者多年以来精心编织的“宏大叙事”。查理·柯克的死撕下了“包容、多元、自由”的遮羞布,暴露出美国日益严重的政治暴力与社会撕裂。这一刻,全美为之震动。美国总统川普称“这是美国的至暗时刻”!

 当政治开始走向极端,平和的辩论和演讲被暴力终止,党派的利益凌驾于法律和道义之上,一场比911更猛烈,灾难性后果更严重的恐怖袭击不是即将到来,而是已经发生。而另一场影响美国的“反恐战争”也已经打响。

 查理·柯克是美国青年保守主义的影响力人物。他18岁时创办的“转折点”组织。该组织面向年轻人和学生宣传有关“财政责任、自由市场和有限政府的原则”。作为年轻一代中的对川普总统MAGA理念的重要支持者,他是持枪权和保守价值观的倡导者和LGBDQ直言不讳的批评者。导致这起政治暴力事件的导火索之一就是发生在北卡的一起惨剧。一名23岁乌克兰女孩伊琳娜·扎鲁茨卡在乘坐轻轨时,被一名有14次犯罪记录的黑人惯犯当众刺杀。这名女孩逃离了家乡的战火,却倒在美国的土地上。与女孩的血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弥漫在车厢里的冷漠,和主流媒体再一次选择性失明。然而想当年,一名叫弗洛依德的惯犯、瘾君子因持枪抢劫孕妇,在被警察逮捕中突发疾病死后。白左政治精英集体为他下跪;他罪恶的躯体被装进黄金装饰的棺材;主流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把一个恶棍描述成圣人;有人为他塑铜像,有人把他绘制在城市壁画中。查理·柯克对此一针见血的指出,这就是白左的虚伪!而他也因此成为了政治暴力的攻击对象。

 如果我们把查理·柯克遭枪击案与乌克兰难民女孩Iryna Zarutska 被刺杀案放在一起剖析,能揭示出美国社会深层的病灶。Iryna之死代表着美国政府对街头犯罪控制的失败,这是制度对普通人的失职!公民在让渡部分权力、缴纳天文数字的税款后却换取不到公权力的保护。而查理·柯克之死则代表着政治的极化濒于失控:和平的对话氛围被打破,异见者被视作必须消灭的敌人,暴力成为意识形态的延伸。两起事件殊途同归,揭示出美国社会正在同时遭遇的日常暴力+政治暴力的“双重恐怖”。一个象征普通人安全感的坍塌,一个象征民主辩论空间的凋零。前者侵蚀生活安全感,后者撕裂民主制度。导致美国社会不可避免的面对一场因价值观撕裂和党派对立导致的“低烈度内战”。

 911之后美国人曾说:“我们失去了大楼,但不会失去自由和团结。”而今天的美国,却面临更致命的威胁:高楼依旧矗立,自由与团结面临最大的挑战。校园、集会、教堂,公共空间被笼罩在暴力带来的恐惧中;邻里、族群、党派关系被意识形态切割为“敌我”;社会共识遭遇解构,社会信任面临危机。如果说恐怖主义的目标是制造恐惧与分裂,如今美国的白左已经先于国际恐怖分子达了这一目标。

 查理·柯克之死敲响了黑暗中的警钟。今天的美国各州纷纷为他举行祈祷与默哀活动。成千上万人在社交媒体上点燃烛光,呼喊“拒绝政治暴力”。川普总统宣布全国降半旗以表悼念。此举也是在象征性地宣告:美国将对内生的政治暴力与极端主义开战!我想说的是,文明的崩塌,从不是一夜间的轰然倒下,而是一次次退让与纵容。人心的腐朽和堕落也不会一蹴而就,而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要赢得这场新的“反恐战争”,回归常识和传统价值观是让文明世界免于坠入深渊的唯一路径。暴力不能解决分歧,仇恨不会带来正义,法律必须高于党派,“包容、多元、自由”不能再成为政治利用的工具!如果查理·柯克鲜血能唤醒更多年轻人。这一代美国年轻人将有望成为千禧年后“伟大的一代”!

 文章就写到这里。今天是911恐怖袭击24周年纪念日。对911事件的态度也是区分善与恶,和一个人认知高低的分界线。而煽动仇恨鼓吹战争本质上就是一种泛恐怖主义思潮。最后,愿逝者安息,愿活着的人醒来!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5/09/911.html


林保華:九三閱兵後,新時代軸心國蠢蠢欲動

    作者:林保華
    Newtalk新聞  發布 2025.09.12 
 

中共的九三閱兵,明明是展示武力,威懾其他國家,尤其是鄰國,然而一再恬不知恥的聲稱是為了「和平」,閱兵結束時還放出8萬隻鴿子,聲稱這是和平鴿。然而閱兵後所展現的蛛絲馬跡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這次閱兵的三位主角是習近平、普丁、金正恩。是新時代的軸心國,原來外媒還列入伊朗總統,然而他完全沒有現身,說明還不夠格。而這三位主角不但是獨裁者,還是共產國家與曾經是共產國家,因此新時代軸心國與「共產主義」也有關係,缺少這點就沒有資格。

這個新時代軸心國,一個俄羅斯在三年半就發動入侵烏克蘭的戰爭,然後北韓金正恩再介入,派了援軍參戰,中共沒有明顯派兵,但在軍事物質供應與其他經濟問題則給予俄羅斯大量援助。這些行為就如八、九十年前希特勒、墨索里尼的所為,日本是後來加入軸心國的。

九三閱兵後,還在北京的金正恩就與習近平會談,中共收回了過去一直主張的朝鮮半島非核化。中共一向以此欺騙美國政府,似乎只有依靠它朝鮮半島才能非核化。從1994年欺騙柯林頓政府舉行四方會談,到2003年又欺騙布希政府擴大到六方會談,川普第一任,中國外長王毅就一直施展騙術,說如果不是四方、六方,三方五方中國也支持,想繼續以非核化談判交換其他利益。但是美國已經看穿從此不理睬。所以這次習近平也最後拿掉畫皮,與金正恩相親相愛,也收回非核化的騙術。

而俄羅斯方面,普丁回去後也加強侵略行動,發射新式的伊斯坎德-K飛彈攻擊烏克蘭首都基輔的政府大樓,這是開戰以來的首次,說明戰爭升級。還好有些彈頭沒有爆炸,否則這棟大樓被夷為平地。不但如此,俄羅斯的無人機還入侵波蘭領空,被波蘭擊落,這是表示俄羅斯還準備入侵烏克蘭以外的其他國家?難道這次普丁到中國,又得到習近平對入侵他國的支持而更加膽大起來?

就在同時,北京宣布外長王毅將出訪歐洲三國,包括波蘭。這倒有趣了,王毅會勸波蘭對俄羅斯的入侵反擊?當然不會。他應該是勸波蘭克制。也就是俄羅斯動手,中國動嘴束縛波蘭反抗的手腳。俄中兩國相互配合實現擴張計劃。這是九三閱兵普習金的密謀成果?如果對歐洲擴張是其中一環,親中的南韓政權也要提防被中共出賣。因為南韓與北韓,中共當然對北韓更親,不但有韓戰時鮮血結成的友誼,南韓也不要忘記中共對它們的企業並不客氣,包括偷盜技術,還實施「限韓令」。由北韓統一南韓也是中共目標,就如金正恩支持中共解放台灣那樣。

最後,因為川普把國防部改為「戰爭部」,中國黨媒又在那裡說三道四,證明美國好戰。那麼愛好和平,口口聲聲「和平」,連窮兵黷武也叫和平的中共,是否可以把它的國防部改名叫做「和平部」?讓世界看到中共維護世界和平、不實行武力威脅、不挑起武裝衝突的決心。這樣也可以解釋中共為何一再拔除他們的將領,把他們送進秦城監獄,原來是為了世界和平。


https://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post/36787124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5/09/blog-post_71.html


中共设黄岩岛保护区 或推升南海紧张局势

来源: 
大纪元

中共周三(9月10日)宣布在南海争议海域黄岩岛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过外界普遍认为此举意在加强主权声索。黄岩岛位于战略要道,涉及每年逾3万亿美元的国际航运,是中菲摩擦最激烈的地点之一。中共此举或推升南海紧张局势。

中共国务院称,保护区是“维护黄岩岛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的重要保障”,但观察人士指出,其实质目的在于巩固海洋权利。2016年海牙常设仲裁法院已裁定,北京在南海的广泛主权声索不符国际法,但中方拒绝接受,并通过“灰色地带行动”持续扩张。

上月,黄岩岛(Scarborough Shoal,菲律宾称Panatag Shoal)附近甚至发生中共海警船追逐菲律宾海警船,与中共自己的海军舰艇相撞事件。

同时,《日本时报》周三报导,菲律宾总统海事事务助理安德烈斯‧森蒂诺(Andres Centino)透露,菲方正制定一套新的内部规则,以更好地协调海巡、海军、警察海事部门与渔业局等行动,应对中共在南海的“灰色地带行动”。

他表示,新规将于年底前发布,涵盖交战规则及何种情况可动用武力,并与去年通过的《菲律宾海域法》与《群岛航道法》衔接。

森蒂诺指出,中共研究船已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从事各种活动,菲方必须建立一致的应对方式。他强调新规目标之一是避免冲突升级,“我们不希望事态失控,但我们也会坚决回应非法行动。”

菲律宾同时加强与美国、日本、澳洲的军演合作,并与加拿大、法国、新西兰洽谈驻军协议。总统小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去年曾警告,若菲律宾公民遭中共部队蓄意杀害,将“非常接近战争行为”,届时可能援引与美国签署的1951年共同防御条约。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9/%E4%B8%AD%E5%85%B1%E8%AE%BE%E9%BB%84%E5%B2%A9%E5%B2%9B%E4%BF%9D%E6%8A%A4%E5%8C%BA%7C%E6%88%96%E6%8E%A8%E5%8D%87%E5%8D%97%E6%B5%B7%E7%B4%A7%E5%BC%A0%E5%B1%80%E5%8A%BF.html


台海威胁介于过度恐惧和盲目乐观之间

来源: 
上报

美国知名智库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近期发布“重新思考威胁”(Rethinking the Threat)报告,挑战近年“中国随时可能武力犯台”主流叙事。

报告主张,北京全面入侵台湾的可能性相当低,远低于许多政策圈与媒体所传播的想象。主要理由有三:侵台战争代价太高昂、中共领导阶层倾向非战手段、国际反共联盟国家合作的高度吓阻作用。

理性分析:中国不敢轻启战端?

这份史汀生中心报告认为,中共侵台战争的代价极为沉重。中国如果选择动武,肯定将面临国际经济制裁、全球供应链断裂、南海与台海大区域海域航运中断、涉险区域外资大量撤离、中国金融体系崩溃的危机,加上台湾与中国之间高度的经贸依存,实际上所谓的武统不仅只是双方的对外战争,也是经济自残。对中共而言当然不划算。

其次,中共侵台军事执行难度是“恶梦”(nightmare)等级。跨越台湾海峡的两栖登陆战役,会名列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复杂的军事行动。仅仅是建立桥头堡,就需要付出极大代价,更遑论后续的城市战、游击战以及长期占领之艰险万难。中共军方虽然积极扩军,但在远距投送、后勤维持、海空制权等方面,差距仍相当遥远。

现实而言,中共偏好使用“非战手段”,例如透过《反分裂国家法》、经济胁迫、武力施压、恩威并施、法律战、认知战,以及多种灰色地带行动,逐步蚕食台湾的国际空间,削弱台湾人的心理韧性与抗共保台意志、对中共的威胁麻木。相较于高风险的武力犯台,这些手段的成本更低、灵活性更高,也符合北京“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文化。

基于以上理由,史汀生中心报告认为:至少在短中期之内,武力侵台不会是北京的首选,并非立即可行的军事方案,而更像是威吓与政治工具。

非理性风险:习近平的孤注一掷?

然而,若如史汀生中心报告仅以“理性分析”面向来判断台海风险,恐怕过于乐观。

习近平统治迄今十多年的中共政权,不仅是钻研战略谋算的政权,更是戮力维稳的全球最大独裁体制。这样的结构下,中共的“非理性决策”风险恐怕远高于民主自由国家所能想象与准备。

七十多年以来,中共政权的政治生存空间始终凌驾于国家利益与人民福祉。习近平更是强调中共政权的合法性建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完成统一大业”叙事上。

如果中国经济失控、失业潮蔓延、人口危机带来社会动乱,许多分析人士认为习近平可能孤注一掷,对台湾开战以转移矛盾,即使明知风险极高。威权独裁者在国家内部危机高涨时,选择以战争作为续命的赌注,在历史上的确有不少案例。

重要的是,中共存在对国际强烈反应的误判风险。虽然史汀生中心报告认为国际制裁与盟友干预能够有效吓阻中共,但是欧洲、日本、东亚诸国在危机爆发当下的联合抗共决心与行动力是否坚定?仍有很大犹疑空间。美国朝野与民意难免也存在相当程度的“战略模糊”以及“反战情绪”。北京倘若误判美国与盟友的介入程度,可能以为有机会可以“速战速决”,从而率尔出阵。

换言之,史汀生中心报告也许低估“非理性因素”的重要性。意即台湾真正的风险,不在于中共是否计算得出“武力侵台不划算”,而在于习近平是否会“明知不划算也要下赌注”,以及是不是有足够的动员能力。

灰色地带的长期战争

这份史汀生中心报告有助于平衡国际舆论,避免各国位高权重的政策制定者被“中共即将武力侵台”的过度恐慌情绪勒索,对决策方针与资源配置能有更冷静细致的思考;并且提醒:侵台并非中共的最合理选项,至少目前中共更倾向于以法律、经济、心理战与认知战等手段施压——这些“非战争形式的战争”是台湾长期要对付的中共侵犯压力来源,台湾及盟友必须提高因应能力。

在此局势下,台湾更不能因为“中共短期内不会打我”而掉以轻心。中共的威胁不在于是否明天就会发射飞弹、登台进犯,而更在于能否“持续藉由灰色地带战争手段蚕食台湾防卫意志”。同时,习近平的独裁体制,意味着“不理性决策”随时可能发生,当中国内部矛盾压顶,仍可能会把侵台战争当做政权保险杆。对此台湾当然不能畏缩,必须鼓起士气、提高警觉、积极准备。

对台湾与反共盟友而言,战略智慧不在于“过度恐惧”或者“盲目乐观”,而在于做好两手准备:在理性层面,强化防卫、深化国际结盟、降低战争诱因;在非理性层面,建立更强大的吓阻能力,让北京即使企图孤注一掷,也知道很可能付出政权垮台的极高代价,不敢贸然行动。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9/%E5%8F%B0%E6%B5%B7%E5%A8%81%E8%83%81%E4%BB%8B%E4%BA%8E%E8%BF%87%E5%BA%A6%E6%81%90%E6%83%A7%E5%92%8C%E7%9B%B2%E7%9B%AE%E4%B9%90%E8%A7%82%E4%B9%8B%E9%97%B4.html


尼泊尔一夜变天的启示

来源: 
大纪元

9月8日,尼泊尔爆发了震惊世界的“Z世代示威”。

最初,民众走上街头,是为了反对政府封杀社交媒体,要求反腐。然而局势在短短两天内急转直下:抗议迅速蔓延全国,首都加德满都烽烟四起,政府大楼与国会被攻占,总理奥利被迫辞职,数名部长先后辞职甚至“逃亡”,执政的共产党政权在几乎一夜之间轰然倒塌。

对世界而言,尼泊尔只是一个小国。但这场骤然的政局巨变,却释放出巨大的象征意义,尤其令北京如芒在背。

极权的脆断性:历史的共同规律

奥利政权的坍塌,让人联想到2010年的突尼斯“茉莉花革命”。当时,导火索仅仅是一个小贩的自焚,却点燃了全社会的愤怒,最终引发阿拉伯世界的连锁剧变。同样,1989年的东欧剧变中,罗马尼亚独裁者齐奥塞斯库看似稳固的统治,也在几天之内土崩瓦解。

这些案例都说明:极权政权并不像外表那样牢不可破,而是像干枯的树干——看似粗壮,却经不起烈火。尼泊尔的“变天”,再次证明了极权体系的内在脆弱性。

民怨是火药,禁令是火星

尼泊尔“Z世代示威”的爆发,表面上是因为社交媒体禁令,实质却是长期压抑的民怨集中喷发。腐败、贫富差距、失业率高企、权贵子女的奢靡生活,早已让社会情绪逼近沸点。

当政权选择封杀社交媒体,以为可以堵住批评声浪,结果却恰恰点燃了火药桶。这与中国的白纸运动颇为相似:一张白纸,本是“无声”,却能瞬间撕破恐惧的屏障,激起全社会的共鸣。

军队立场是关键变量

面对民众的抗议,尼泊尔军队没有选择镇压,而是呼吁对话,这成为共产党政权快速倒塌的决定性因素。如同东欧剧变时,军队拒绝向民众开枪,是独裁政权瓦解的重要原因一样。

对中共来说,这一幕尤其触目惊心。中共总强调“党指挥枪”,但军队内部的派系斗争和权力裂痕早已公开化。一旦中国爆发大规模抗议,军队是否仍会像1989年那样服从命令,帮助政权血腥镇压,已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后阅兵效应”的讽刺

奥利政权倒台还有一个令人玩味的背景:他刚刚参加了北京的阅兵式,与习近平并肩出现。讽刺的是,不到一周,他就被推翻下台。网友戏称这是“死亡之握”的最新版本。

回顾历史,中共的“好朋友”似乎往往没有好下场:从苏联到东欧,从利比亚的卡扎菲到缅甸的军政府,极权政体一个接一个崩塌。如今奥利也加入了这个名单,所谓的“同志加兄弟”关系,实则是一种脆弱的抱团取暖。

带给中国的启示

尼泊尔的剧变向中国传递了至少三重启示:

第一,极权并非坚不可摧。表面强大的政权,也可能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

第二,民意不可忽视。不论是白纸、微博话题,还是一张被删的帖子,都可能成为点燃火药桶的火星。

第三,不合作是力量。在无法形成组织化反抗的环境中,普通民众仍能通过“躺平”、拒绝配合、捂紧钱袋等方式来削弱政权的掌控。

尼泊尔一夜变天,让世界再次看见了自由的力量。它提醒人们,没有任何极权可以永恒,自由的风终将吹来。独裁者可能自以为稳坐江山,但历史的进程往往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转折。对中国民众而言,这既是震撼,也是希望。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中共政权的土崩瓦解,也许就在一个偶发事件之后。”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9/%E5%B0%BC%E6%B3%8A%E5%B0%94%E4%B8%80%E5%A4%9C%E5%8F%98%E5%A4%A9%E7%9A%84%E5%90%AF%E7%A4%BA.html


Thursday, 11 September 2025

电子学重大突破 有望改变手机笔电等设计方式

来源: 
大纪元

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团队成功研发一种全新“光激子开关”(optoexcitonic switch),突破传统电子元件在运作过程中产生废热的限制,未来有望彻底改变手机、笔电乃至量子电脑的设计方式。

这项成果已于8月31日发表在“ACS Nano”期刊,标志着全球首次打造出可在室温运作、性能超越现有光子开关的“激子开关”,具备应用于经典与量子运算的潜力。

传统电子元件仰赖电荷流动来传递资讯,因此会产生大量热能,这正是笔电发烫与资料中心需降温的主要原因。

新开关则利用中性准粒子“激子”(exciton)传输信号。激子由一个被激发的电子与电洞结合而成,虽各自带电,但整体为中性,能大幅减少讯号传输时的热能耗散。

密歇根大学研究员马提亚斯‧弗洛里安(Matthias Florian)向《生活科学》表示:“电子元件发热是因为储能与放能过程涉及电容器,而这些过程必然产热。激子类似光子,是一种中性粒子,不会造成这种热效应。”

由于激子不带电,无法用电场驱动,研究人员改以光波推动激子沿一维脊状结构传输。激子在移动过程中会改变颜色,使研究团队得以明确观测传输情形。

共同作者麦基洛‧奇拉(Mackillo Kira)表示:“当激子沿脊线前进时,其颜色随之变化,让我们能清楚观察到实验成功。”

团队的最终目标是开发室温运作的激子电路,彻底取代现有电子元件,让电脑不再需要风扇散热,手机电池寿命也将显着延长。

研究人员相信,在未来数十年内有望克服相关技术瓶颈,推动无废热、高效率的新一代电子装置问世。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9/%E7%94%B5%E5%AD%90%E5%AD%A6%E9%87%8D%E5%A4%A7%E7%AA%81%E7%A0%B4%7C%E6%9C%89%E6%9C%9B%E6%94%B9%E5%8F%98%E6%89%8B%E6%9C%BA%E7%AC%94%E7%94%B5%E7%AD%89%E8%AE%BE%E8%AE%A1%E6%96%B9%E5%BC%8F.html


Wednesday, 10 September 2025

敢从马克龙手中接下"烫手山芋"的人,究竟是谁?

在前总理贝鲁因无法解决政治困局而下台的第二天,法国总统马克龙于9月9日立即宣布,任命其亲信、来自右翼的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努(Sébastien Lecornu)为新任总理。至此,勒科尔努成为马克龙任内的第七位总理,也是自2022年第二任期开始以来的第五位总理。 

那么勒科尔努到底是什么来历?让他可以充分赢得马克龙的信任,并且毫不犹豫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

现年39岁的勒科尔努来自诺曼底,曾是参议员,自2017年以来在政府中屡屡担任要职,最近是国防部长,这是乌克兰战争时期尤为敏感的职位。这些迹象充分表明,他是马克龙的亲信和心腹。

回顾他的政治生涯,勒科尔努从政时间长达近二十年,是法国政坛名副其实的“早熟型人才”。2005年,年仅19岁的他就成为最年轻的议会助理。2008年,在布鲁诺·勒梅尔手下成为最年轻的部长顾问。2015年当选为厄尔省议会主席,是全国最年轻的省议会主席之一。2017年他进入当时的总理爱德华·菲利普的政府。如今39岁的他,是马克龙两届任期中唯一一位幸存的部长。

但他却几乎不为公众所知。在2017年第一次与马克龙见面前,他甚至从未与总统打过交道,只是在被任命为生态事务国务秘书的那天第一次参加部长会议。七年后,马克龙却亲自决定让他担任国防部长,甚至否决了当时总理巴尼耶提出的建议。2022年刚担任国防部长时,他被军界视为外来者,甚至带有偏见,认为他和别人一样,不过是又一个马克龙的宠儿。然而,他依靠此前在海外省任职期间的亲信团队,在一年内推动了一项新的国防预算法,不仅提高了军费,还协调了军队高层、情报系统、武器制造商和国防采购局。最终在2023年夏天,他奇迹般地通过了该法案,且没有使用《宪法》第49条第3款强制通过,当时只有极左派和共产党投了反对票。

至于他的性格,在TikTok大行其道的今天,他没有账号,也极少在媒体上谈论家庭生活,显得低调而谦谨慎。他坦言自己喜欢安静,喜欢和他的狗、书籍和花园在一起。

其实早在去年12月,马克龙就曾考虑任命他为总理,但当时他还是选择了老盟友贝鲁。而这一次,马克龙似乎没有再犹豫,在贝鲁提交辞呈当天就“闪电”式任命了新总理,与他平日犹豫拖延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法新社分析,这似乎预示了这项人事安排早已在幕后筹划良久,只等今天公布。

在提前议会选举失败、尝试与右翼的巴尼耶或中间派的贝鲁组成“半联合政府”无果之后,马克龙最终还是转向了一位纯粹的“马克龙主义者”。极右翼领导人勒庞立即在社交媒体X上讽刺称:“总统打出了马卡龙主义的最后一张牌,把自己封闭在一小圈亲信之中。”

至于他是否能够满足马克龙的期待,化解议会分裂危机,并推动2026年国家预算的通过,如果根据他过往的经验来看,比如当年他与各党派议员逐一协商、逐步推进立法而成功在政治上崭露头角,几乎以全票通过的方式推动了《2024-2030年军费规划法案》(LPM),该法案在政府大幅削减开支的大背景下,军费预算却增长了40%。从这次经历来看,他的确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一位国民议会国防委员会前成员评价他说:“他在议会各派中都颇受尊重”。但问题是,这位被左翼人士称作“手腕老练”的人物,是否能成功说服马克龙一直以来努力合作的对象——社会党(PS),仍是个问题。一位政界人士指出:“他理解能力很强”,但也补充说,“他的立场比贝鲁还偏右”。此外,有媒体曾披露他与极右翼领袖勒庞共进晚餐的消息。这使他成了一些社会党人心里的“包袱”。

在预算问题上,与贝鲁反复强调债务危机的紧迫性不同,勒科尔努曾表示,他并不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经站在贝尔西(法国财政部)门口了”,但他坚信,“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国家就会一点一点地被闷死”。

在任命勒科尔努之前,尽管左翼党派人士和生态党都呼吁会谈,并提出应先指派一位“谈判代表”来评估可能的联盟组合,但最终马克龙还是拒绝了这类建议。

除了预算问题,还有更迫切的现实考量。因为眼下必须立即任命一位新总理,以免在9月10日“封锁一切(Bloquons tout)”抗议行动和9月18日的全国工会动员前出现权力真空。

马克龙很清楚,自己手中的牌已经所剩无几,而这一次打出的勒科尔努这张“王牌”,可能是他在不得不再次解散议会前的最后一次尝试。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8%A6%81%E9%97%BB%E5%88%86%E6%9E%90/20250909-%E6%95%A2%E4%BB%8E%E9%A9%AC%E5%85%8B%E9%BE%99%E6%89%8B%E4%B8%AD%E6%8E%A5%E4%B8%8B-%E7%83%AB%E6%89%8B%E5%B1%B1%E8%8A%8B-%E7%9A%84%E4%BA%BA%EF%BC%8C%E7%A9%B6%E7%AB%9F%E6%98%AF%E8%B0%81


Tuesday, 9 September 2025

川普总统令直指纵容犯罪的“零元保释”

何清涟

川普上任以来的内政改革最大之举措当属联邦政府的裁员,但自8月11日开始向华盛顿特区派遣国民警卫队已经触及联邦政府与地方分权这一层面。美国几大左派媒体对此称为“军事介入”,将军队卷入地方政事。但考察事情的缘起及干预的后果,很难说川普此举不正确。

总统令直指民主党的刑事司法改革零元保释

8月11日,川普宣布向华盛顿特区派遣800名国民警卫队士兵,以解决首都地区的暴力犯罪和无家可归问题,“今天是华盛顿特区的解放日,我们将我们国家的首都从犯罪、流血、混乱、肮脏和更糟糕的境况中拯救出来”。川普陈述了行动的法律依据,“根据我作为美国总统所赋予的权力,我正式援引《哥伦比亚特区地方自治法》第740条……并将华盛顿特区大都会警察局置于联邦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

此举当然引起左派媒体的强烈批评,《纽约时报》于次日发表《国民警卫队进驻华盛顿,特朗普再将军方卷入政治问题》。此文的所谓“再”当然是指还有第一次,这个第一次是2020年5月下旬,民主党利用弗洛伊德事件在全美发起BLM抗议,华府成为BLM活动的重镇 。川普当时想援引《地区自治法》接管华盛顿特区警察局,6月1日,川普与国防部长马克·T·埃斯珀、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A·米利(Mark A. Milley)将军一道步行到白宫附近的教堂,沿途国民警卫队为之开道,民主党指此举为借军方之力干预国内政治,《纽约时报》就是称“也许就是在这一时刻,一切都变了”。事情就是这么回事,但当时川普面对Deep State与媒体处于绝对弱势,加之军方完全投靠民主党,川普连辩解的余地也没有。

华盛顿特区市长穆丽尔·鲍塞(Muriel Bowser) 也坚决反对总统派兵清理华府犯罪的举动,坚称“该市仍然拥有控制权”。民主党籍华盛顿特区议会主席菲尔·门德尔松(Phil Mendelson)尽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在这座城市,杀人也能逍遥法外”,但仍然坚持总统不能派军队干预地方政务。

不过,《纽约时报》的指责与华盛顿特区市长、议员的说法不正确,川普这次行动有法可依,1973年《地方自治法》赋予了总统这一权限。

1973年《哥伦比亚特区地方自治法》赋予总统的权限

华盛顿特区是联邦政府所在地,也是唯一一个不属于美国五十个州的城市。在 1973 年之前的大约一个世纪里,华盛顿特区一直由三位总统任命的专员管理。

川普派国民警卫队进入华盛顿特区后,《地方自治法》成为媒体高频词汇。这部法律全称是《哥伦比亚特区地方自治法》(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Home Rule Act),是 1973 年 12 月 24 日通过的联邦法律,该法律将哥伦比亚特区的某些国会权力移交给地方政府,授权特区居民选举市长和市议会,促进了哥伦比亚特区的地方自治。

但这部《地方自治法》也规定,如果“存在紧急性质的特殊情况”,总统可以控制该市的警察部队,可以使用华盛顿特区的警察部队48小时,如果通知国会,则最多可以使用30天。特朗普表示,他计划在最初的48小时后继续维持联邦政府对警察部队的接管,并将正式通知相关方。截至本文完稿之时,川普还未越权。

川普总统令直指零元保释制度

华盛顿行动开始14天之后,川普于8月25日签署了行政命令,命令全美范围内采取措施终止无现金保释制度,保护美国人民。美国舆论哗然,叫好者称这是向保护零元购的零元保释开战;实施这些法律的城市(川普称之为“问题城市”)则老调重弹,称这是对贫穷的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侵犯。

这里需要稍加解释。2020年5月下旬开始,BLM抗议全美遍地开花,同时在纽约、旧金山、芝加哥、洛杉矶等几十座民主党管辖的城市均发生以黑人为犯罪主体的劫掠商店、超市的抢劫活动,名之为“零元购”。美国商界与守法者对此深恶痛绝却束手无策,全因民主党城市实施“零元保释”(无现金保释,Cashless Bail)。这是民主党人实施所谓的“刑事司法改革”,他们声称保释金制度对于贫穷的犯罪嫌疑人(主体是黑人)不公平,要求改变以保释金为基础的保释制度, 无需缴纳保释金就可以让犯罪嫌疑人出狱,许多犯罪者被抓后很快释放,再重复犯罪。

从8月25日的总统令中可看出,川普了解“零元购”问题的核心——零元保释制度,他下令司法部收集所有实施“零元保释”的城市以及州的名单,然后以停止联邦拨款威胁,要求这些地方取消“零元保释”。 如果说洛杉矶和旧金山是最先实行“零元保释”的城市,芝加哥所在的伊利诺伊州于2024年全面实施《SAFE-T法案》,成为美国首个彻底取消现金保释的州。

零元保释政策允许大多数被捕人员在未支付保释金的情况下获释,被视为这些民主党城市犯罪率高发的重要原因——这种看法其实完全有道理。犯罪经济学的奠基人、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加里·斯坦利·贝克尔(Gary Stanley Becker的提出的犯罪成本论是犯罪经济学的核心,意指犯罪率高低与犯罪成本呈正相关关系,犯罪成本低(不受或者少受惩罚)必将导致犯罪率高发,犯罪成本高(受惩率高)则会降低犯罪率。贝克享誉全球,但在美国,由于民主党大力推行DEI政策,人们几乎忘记了这位犯罪经济学的奠基者就在芝加哥。

“问题城市”将被清理

9月3日,白宫在X上的官方号“The White House”发表推文并附上芝加哥犯罪地图,推文写道:我们对民主党执政城市中美国民众的告诫:衰败是可选择的。数十年来,民主党城市的领导者们始终未能尽责。现状本不必如此。每位美国人都应享有安全感。“

与此同时,川普宣称民主党主政的芝加哥、洛杉矶、纽约、巴尔的摩和奥克兰等城市为“问题城市”,宣布将派遣多达 1700 名国民警卫队,从 8 月起一直部署到 11 月中旬,支援移民和海关执法局(ICE)及国土安全部(DHS)。作为关键边境州的德克萨斯,将获得最大规模的兵力投入。其他涉及的州还包括:阿拉巴马、阿肯色、佛罗里达、佐治亚、爱达荷、印第安纳、艾奥瓦、路易斯安那、内布拉斯加、内华达、新墨西哥、俄亥俄、南卡、南达科他、田纳西、犹他、弗吉尼亚和怀俄明等19个州——当然不是全州铺开,而是针对“问题城市”。所谓“问题城市”例如芝加哥、纽约、洛杉矶、旧金山-奥克兰和华盛顿特区都有个共同特点:民主党执政、黑人较多。

美国宪政奠基于法治之上,联邦与地方分权(包括联邦法与地方司法各有权限)是美国司法体系的特点。但近年民主党当政,从各方面破坏美国法治,比如以DEI的身份政治为由保护黑人犯罪者、无视移民法以人权名义引进数千万非法移民保护犯罪者,都造成了法治废弛,民主党当政的城市与地区犯罪率高发,民主党地方政府又无能或者无意愿清理整顿之时,确实需要联邦介入。具体到川普派遣国民警卫队至“问题城市”清理犯罪、重建秩序这一事情来看,一是《地区自治法》确实赋予了总统相应的权限,二是需要从实施后果评断。如果确实降低了犯罪率,让当地人民生活更安全,那么就应该支持,而不是坚持民主党那套害民说辞。

(原载《联合早报》,2025年9月9日,https://www.zaobao.com.sg/forum/views/story20250909-7480127)

 

from 清涟居 http://heqinglian.net/2025/09/09/trump-fight-to-cashless-bail/


黎智英之子:父亲若死在狱中将成为自由更强大的象征

来源: 
法广

香港民主派媒体大亨黎智英的儿子黎崇恩(Sebastien Lai)在访华盛顿期间接受法新社采访表示,其父若死在狱中,将成为更强大的自由象征,而释放他符合中国当局自身的最佳利益...

据法新社9月9日报道, 黎崇恩先生正在华盛顿访问,与美国官员和议员会面,他呼吁国际社会对北京施加更大压力以解救其父。

黎崇恩先生告诉法新社:“说这些话对我来说很可怕,但如果我父亲死在狱中,他实际上会成为更强大的自由象征,成为信仰的殉道者”

现年77岁的黎智英被控在2019年香港民主抗议活动中煽动叛乱和勾结外国势力,他是抗议活动中的关键人物。黎智英自2020年12月起被监禁。他被以危害国家安全罪名接受审判,该案于2023年12月开始审理,最高可判处终身监禁。

他已提出无罪抗辩。香港法院一名法官于8月底表示,判决结果将“适时”公布。

黎智英的儿子表示,释放他的父亲符合中国当局自身的最佳利益。因为“正如我们在许多异见人士身上看到的那样,一旦他们获释,就会失去很大一部分所谓的能量”。

黎智英是亲民主报纸《苹果日报》的创始人,他被指控在亲民主运动遭到镇压后,要求西方政府对中国及其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制裁。

他还被指控制作煽动性文章和内容,尤其是在署名其名的社论中。

这两项罪均受法律严惩。第一项是根据国家安全法,该法是在2019年香港这个前英国殖民地(于1997年回归中国)爆发时有暴力的冲突后通过的。另一项罪行是根据殖民时期的法律。

法新社说,黎智英在狱中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他患有糖尿病和心力衰竭,却只能得到有限的医疗护理,一直被关在闷热且没有空调的隔离牢房里。

黎智英的儿子表示,法国等西方国家应该让中国当局明白,如果他的父亲死在监狱里,香港将会面临“非常具体的后果”。

他还感谢德国和英国的支持,他目前居住在英国,他的父亲黎智英(吉米)于1994年获得了英国国籍。他说:你“除了授予某人公民身份之外,也做不了更多了。”

至于美国总统特朗普,他在竞选期间曾经承诺要“救出”这位香港活动人士。他于8月14日在福克斯新闻频道重申:“我将尽一切努力拯救他”,并表示已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及此事。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9/%E9%BB%8E%E6%99%BA%E8%8B%B1%E4%B9%8B%E5%AD%90%E7%88%B6%E4%BA%B2%E8%8B%A5%E6%AD%BB%E5%9C%A8%E7%8B%B1%E4%B8%AD%E5%B0%86%E6%88%90%E4%B8%BA%E8%87%AA%E7%94%B1%E6%9B%B4%E5%BC%BA%E5%A4%A7%E7%9A%84%E8%B1%A1%E5%BE%81.html


【译丛】习近平在阅兵式上展示了军事实力——但他自身的弱点也不容忽视

来源:作者专栏
作者:杨建利
译者:Fred

9月3日,北京举行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阅兵式,纪念二战胜利80周年。国际社会的目光聚焦于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天安门广场中心与习近平并肩而立的醒目画面。这个画面旨在展现中俄朝三国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系,共同对抗美国的“霸权”。这一信息毋庸置疑。然而,同一时刻,另一个鲜为人知的信号也随之浮现:习近平的健康状况。习近平的健康状况并非个人问题,它对中国的政治稳定、经济未来以及世界地缘政治平衡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习近平在典礼上的表现——欢迎外国政要、发表演讲、检阅军队、向人群挥手致意——都显露出明显的虚弱。他费力地走上天安门城楼,在普京身边喘着粗气,他的演讲缺乏力度和耐力。阅兵式上,他的肢体语言显得无精打采、疲惫不堪,与长安街上纪律严明、气势磅礴的军队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国家军事机器的强大与最高领导人的虚弱之间的这种不协调是无法忽视的。

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健康状况被视为国家机密。即使在体弱多病的老年时期,共产党领导人也会通过化妆来显得精力充沛。在毛泽东生命的最后几年,他每况愈下的健康状况都被官方用语“面色红润”和“精神饱满”来掩盖。经验法则很简单:如果一个领导人看起来精力充沛,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如果他看起来身体不适,那意味着身体状况的衰退是真实的。因此,习近平9月3日的虚弱状态值得关注,甚至令人警醒。

西方媒体迅速捕捉到习近平和普京一起登上台阶时,两人之间一段非同寻常的对话。习近平说道:“过去很少有人能活到70岁;今天,70岁还是个孩子。”普京回应说,生物技术如今可以实现器官移植,或许为永葆青春铺平了道路。习近平补充道:“有人预测,本世纪人类的寿命可以达到150岁。”他们的言论并非空谈,而是揭露了这位独裁者对永生和永恒统治的幻想。对于独裁者来说,对长寿的渴望与对永恒权力的渴望密不可分。然而,无论他们如何残酷地战胜对手,任何暴君都无法战胜死亡。习近平明显的身体状况衰退无可避免地提醒着我们一个事实:最终决定他统治期限的,是他的身体,而不是他的野心。

这使得继任问题愈发紧迫。习近平自掌权以来,系统性地抹去了任何指定继承人的迹象。他深知,一旦指定的继承人得到广泛认可,该人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次要的权力中心,削弱他的权威。迄今为止,习近平成功地阻止了这种局面的出现。大多数观察家认为,他心中并没有继任者。但这并非全部。习近平不仅仅是一位渴望权力的领导人;他还致力于巩固自己的政治遗产、保护自己的家庭以及确保其政策的延续。他大规模的反腐运动和清洗运动在党内和社会上树敌无数。对于一个以不同于前任的方式重塑中国发展轨迹的人来说,他的继任问题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问题。即使他试图否认,他日益恶化的健康状况也使继任问题成为一个迫在眉睫、不可避免的现实。

历史表明,威权主义的继任本质上会造成不稳定。长期执政的独裁者的去世,往往不仅会引发治理危机,也会开启深刻的政治变革。1976年毛泽东去世后,激烈的权力斗争爆发,但他的去世也开启了一个改革时代,极大地改善了普通民众的生活。正如一些学者所言:“毛主席太伟大了,他的去世让中国人民终于吃饱了。” 同样,1989年的民主运动和天安门屠杀也与邓小平令人担忧的继任计划密不可分。邓小平最终废除了终身制,并建立了两届十年的领导制度,这被视为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在这一制度下,胡锦涛接替江泽民,过程相对平和。然而,习近平打破了这种脆弱的平衡。2018年,他修改宪法,恢复了终身制,并于2022年获得第三个任期,实际上加冕为皇帝。然而,“终身制”的寿命不可能超过其本人的寿命。“终身”结束后,任期也随之结束。

这种悬而未决的矛盾笼罩着中国的未来。习近平的执政让那些试图预测中国政治轨迹的人感到困惑。它会走向更加开放,还是更加专制?它会在中央集权下保持稳定,还是在隐性紧张中走向分裂?这些并非抽象的问题。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核大国,也是从气候变化到冲突等全球危机的核心参与者。它的方向影响着我们所有人。看着纪律严明的军人队伍在北京的大街上整齐划一地行进,我不禁自问:他们要去哪里?这个幅员辽阔、强大的国家最终将走向何方?压倒性的军事秩序与虚弱的最高领导人的形象交相辉映,体现了中国道路的不确定性。强大的国家与虚弱的掌舵人之间的矛盾,或许最终会成为决定性因素。

目前,习近平通过盛大的场面展现了与国外专制盟友的团结,以及对内的力量。但他的身影却讲述着另一个故事,一个任何盛况都无法掩盖的故事。专制政权建立在不可战胜的幻觉之上。习近平显而易见的虚弱戳破了这种幻觉,重新引发了专制政权继承权这一古老难题。世界应当关注。中国的未来,乃至全球政治的未来,或许并非取决于习近平的盛大阅兵或地缘政治策略,而是取决于他自身健康状况的极限。

杨建利博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研究员。中国公民力量倡议创始人兼主席,著有《为了我们》、《活着:照亮真相的旅程》和《是时候建立一个基于价值观的“经济北约”了》。

 

【译丛】习近平在阅兵式上展示了军事实力——但他自身的弱点也不容忽视最先出现在议报。

from 议报 https://yibaochina.com/?p=256491


Sunday, 7 September 2025

俄发动最大规模空袭 乌政府大楼首度遭袭

来源: 
法广

在周六夜至周日晨,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了自战争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新一轮空袭,造成至少11人死亡、数十人受伤。首都基辅的一个重要政府大楼在袭击中受损起火,这是首次有乌克兰政府建筑遭击。在8月下旬俄军对基辅的大规模空袭中,欧盟代表处和英国文化协会的办公楼曾遭袭受损。

乌克兰军方表示,俄军在周六至周日凌晨向乌克兰共发射了至少805架无人机和13枚导弹,这是开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轮空袭。乌方称拦截747架无人机和4枚导弹。在受损最严重的首都基辅,救援机构表示,袭击导致至少三人死亡、18人受伤,遇难者中包括一名仅一岁的幼儿。多栋居民楼和基础设施在爆炸中受损。距离乌克兰总统府和议会仅数百米的一个政府大楼遭导弹集中,屋顶和高处楼层起火。法新社记者看到,大楼冒出滚滚浓烟,消防直升机在大楼上空连续洒水灭火。

乌克兰总理尤利娅·斯维里登科在社交平台电报网上发文说,“这是敌人首次击中政府大楼的屋顶和顶部楼层。火势仍在扑救中。” 她同时公布了大楼起火的照片。她呼吁国际社会采取更有力措施说,“世界必须以行动而不仅仅是言辞回应这种破坏。我们需要更严厉的制裁,特别是针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限制。“ 她同时也再次请求国际社会对乌克兰提供更多武器。

这已是最近两周以来基辅遭遇的第二次大规模空袭。8月底,俄军的一轮打击曾造成25人死亡,并损坏了欧盟驻乌代表处及英国文化协会的办公建筑。

除了首都基辅,乌克兰多地同样遭遇空袭。在中东部的第聂伯罗 彼得罗夫斯克州,州长谢尔盖·利萨克表示,无人机和导弹空袭造成一名54岁男子遇难,多处基础设施被毁。在东南部的扎波罗热,一枚导弹击中居民区,造成一名女性丧生。周六晚间,靠近俄罗斯边境的苏梅州也报告一名平民死亡。

在对乌大规模空袭后,俄罗斯国防部周日宣称俄军占领了彼得罗夫斯克地区的一个村庄,自7月以来,俄军一直在该地区展开攻势。尽管有基辅政府大楼在空袭中遭击中受损,但俄国防部在声明中称,当晚对乌克兰的空袭行动只针对军事和基础设施。

俄军对乌克兰西部的袭击引发邻国波兰空军高度戒备,波兰武装部队作战司令部周日晚间表示:“波兰及盟国的飞机已开始在本国领空执行任务,而地面防空和雷达侦察系统也已进入最高戒备状态。”

俄军对乌空袭不断加大规模的同时,前线战事持续,俄军依旧占据乌克兰大约20%的领土,而争取停火的外交努力陷入停滞。过去几周,围绕冲突解决方案一度外交活动频繁,8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阿拉斯加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随后又在华盛顿接待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多位欧洲领导人。外界期待能推动停火谈判,但迄今没有取得如何实质性进展。俄罗斯方面坚持拒绝停火,经过三年半的消耗,这场战争已成为二战以来欧洲最血腥的冲突,死伤人数不断攀升。

尽管目前看不到停火谈判的突破性进展,欧洲等乌克兰盟国仍在为此做相关努力。26国周四的巴黎会议后,承诺向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以便在未来可能的停火后防止俄军再次发动进攻。普京随后警告称,任何在乌克兰部署的外国部队都将成为俄罗斯的合法打击目标,并重申乌克兰加入北约是不可接受的。与此同时,特朗普则表示他将很快与普京举行会谈。

在莫斯科发动自乌克兰冲突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空袭后,法国总统马克龙周日 表示,“俄罗斯正日益陷入战争与恐怖的逻辑中。”  他在推特上发文谴责俄军对“包括居民区和政府总部在内的无差别打击”,并表示,法国将继续“尽一切努力推动实现公正、持久的和平”。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9/%E4%BF%84%E5%8F%91%E5%8A%A8%E6%9C%80%E5%A4%A7%E8%A7%84%E6%A8%A1%E7%A9%BA%E8%A2%AD%7C%E4%B9%8C%E6%94%BF%E5%BA%9C%E5%A4%A7%E6%A5%BC%E9%A6%96%E5%BA%A6%E9%81%AD%E8%A2%AD.html


法西斯美学三大核心:崇高感、归属感、自豪感

云上迦南 知乎 发布于 2023-11-30 17:05・新加坡


法西斯美学三大核心:崇高感、归属感、自豪感

法西斯美学的宏大叙事,往往会使观众热血沸腾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此刻,集体被无限拔高,相应的导致个体被无限矮化。使个体产生强烈的集体归属欲望。而为了获得集体的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并且,按照《乌合之众》中所说: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而法西斯美学,就是要将这种群体无意识最有害的一面充分的发挥出来,以实现自己的目的。所以,每当你为张艺谋等人创作出来的恢弘场面陶醉的时候,应该想想自己是不是无意中丢掉了什么。

“法西斯美学产生于对控制、屈服的行为、非凡努力以及忍受痛苦的着迷,它们赞同两种看似相反的状态,即自大狂和屈服。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以典型的盛大庆典的形式表现出来:群众的大量聚集;将人变成物;物的倍增或复制;人群集中在一个具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具有无限个人魅力的领袖人物或力量周围。”——苏姗·桑塔格

所谓法西斯美学,不是为了美化法西斯,而是一种具有鲜明政治特色的美学风格。人们总是探讨它,是因为法西斯尽管远去,但是它给人类施加的影响一直存在。

法西斯美学是上世纪三十年代诞生于法西斯专政下某些文艺作品的美学风格的统称。此概念源自意大利法西斯主义者墨索里尼的一句名言,“所谓法西斯主义,首先是一种美。”

戈培尔在1933年说,政治“就是现存的最高级的和最综合的艺术。我们在制订现代德国政策时,感到我们自己就是艺术家……艺术和艺术家的任务在于成形,定形,消除有害的东西,为健康的人创造自由”。

纳粹的电影,例如《意志的胜利》和《奥林匹亚》,至今仍被很多人认为是纪录片的巅峰之作。

《意志的胜利》是瑞芬斯塔尔1934年拍摄的一部纪录片,记录对象是纳粹党1934年的纽伦堡大会。瑞芬斯塔尔在这部影片中树立了一种美学,被后来的导演如弗兰克·卡普拉、以及我国的一些导演等一再模仿。她的镜头语言非常适合表现人类的强健、更适合表现宏大叙事。

影片记述了1934年纳粹党的全国党代会,意在宣扬德国的复兴。其中有我们熟悉的纳粹宣传,为了德国的未来而无私奉献,全民要团结在元首周围,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差异的社会,要平等更要服从,要和平更要强大。这些宣传都来自希特勒和其他纳粹头目的演讲。里芬斯塔尔把那些毫无美感的冗长发言剪辑掉,只留下简短而煽情的号召。她把更多镜头投向会场外的队伍,扛着铁揪的劳工阵线成员,手捧丰收作物的农民,朝气蓬勃的青年团,步伐整齐的冲锋队、党卫军和国防军。

据说,由于影片展示的不可抵御的美和力量,电影学院的教授们甚至不敢在课堂上把它放完,他们担心学生们看完影片,会变成真正的纳粹。

“法西斯美学从对情境的控制,对服从行为和狂热效应的迷恋中得到发挥(并找到正当理由)。这种美学颂扬的是极端利己主义和苦役这两种表面对立的现象。主宰和奴役采取了一种特别虚饰的形式:成群集结的人;人向物的转换;物的增多以及人与物,均围绕一个无所不能的,有催眠术的领导人或领导力量集结。法西斯的艺术夸耀屈服,歌颂愚昧无知,美化死亡。”(《迷人的法西斯》)
纳粹的宣传画


法西斯并非只在电影绘画摄影展示光荣伟大,从雕塑到建筑,乃至服装的设计,都无不在展示完美和力量。

希特勒认为,“军装一定要帅,这样年轻人才愿意来参军。”因此纳粹德国创造了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帅气的军服——这些精致的勋章、皮革、近乎完美的剪裁,也进一步成为了证明日耳曼种族优秀的道具。在癫狂的法西斯主义下,军装从一件衣服变成了地位与力量的象征——如同那些被送进集中营的犹太人身上的六芒星一样,在封闭的人性实验室中,衣服成为标识人类属性与地位的标志。
纳粹军服


法西斯美学是集体主义和威权主义的产物,人们在其中获得的审美愉悦更多来自对暴力的屈服,对机械服从的赞美。当我们认识到这种大而齐,浓墨重彩是人造的、扭曲的,就不难跳出这个审美层次,而去找寻自然的、真实的审美体验。
纳粹集会仪式


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希特勒本人其实并不喜欢这些重口味的东西,只是政治的需要罢了——也就是人民多狂热,就给他们看多狂热的东西而已。

而希特勒的早期画作,则完全是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倾向,用现在的话来说,整个一枚小清新。
希特勒作品

记纳粹党代会的《意志的胜利》是法西斯美学的经典之作。我国一些导演拍出推崇秦始皇等以强权、集权“统一天下”的影片也带有法西斯审美趣味。以及他们导演的一些大型晚会等也是运用了类似的拍摄手法。这些导演可谓法西斯美学在大陆的继承者。如影评人说的他们好像有瑞芬斯丹的隔代遗传,一些影片在拍摄手法和美学意图上,几乎是《意志的胜利》的翻版;也是极力铺排大场面、大气势、大群体。那种整齐划一、威风凛凛的帝国大军,那铜墙铁壁、不动如山的武士方阵,象征着不可挑战、无法逾越的帝王权力。任何挑战,任何异议,任何不同,都会被万箭穿心,像蚂蚁一样被碾得粉碎。

这种群体主义美学,在某些开幕式中也十分常见:千百人组成一个方阵,千百人构成一个画面,千百人变成一道景观,其步调一致到可与电脑控制比美的地步。这种高度一致、整齐划一的画面展示的是:群体才是最美丽的,群体是至高无上的,只有在群体之中,你才有价值;没有群体,就没有你。

他所传递的是“在这个灿烂、美丽、威严的群体面前,个人是多么的渺小,只有成为这个雄伟群体的一分子才可能有骄傲之感。”

这样的美学风格是极具号召力和煽动效应,至今仍然被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所采用,它令人们激情高涨,热泪盈眶。我们介绍、分析法西斯美学,并不是为了学习和运用它,而是警惕它,因为在这种群体主义的壮美面前,人们极易放弃独立的思考,而加入乌合之众的洪流。

(来源:社科同文馆ATS)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5/09/blog-post_22.html


中國在「勝利日」前夕加速西藏的內殖民化


湯名暉/東協經濟貿易文化發展協會研究員

镜报

2025年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80週年,也是圖博被劃歸為西藏自治區的60週年,值此時刻,中國預計於9月3日舉行閱兵慶典,中共高層提前在8月底赴西藏視察。在南亞地緣情勢緊張之際,中國陸續提出水壩在內的各項基礎設施,在高度民族主義氛圍下,中國極力宣示其在西藏的歷史正當性與治理成果。 然而,中國近期在西藏推行的一系列重大政策與基礎建設,從雅魯藏布江「超級水電」工程、新藏鐵路與川藏鐵路的戰略鋪設,到邊境小康村建設與軍事部署,並不是從在地發展出發,反而展現出強烈的地緣戰略意圖和內殖民色彩,服務於政權穩定的目的。

一、「勝利日」前夕鋪墊宏大敘事

中國近年在西藏的統治策略兼具地緣政治與控制雙重面向,以經濟發展和基礎建設之名加強對高原邊疆的整合與利用,同時透過軍事壓制、人口社會工程與文化同化來鞏固其統治秩序。近期在「勝利日」的宏大敘事下,不只是編織歷史,更是反應中國內殖民治理的複雜性,以及作為地緣政治角力的工具。

中共高層在「勝利日」前訪問西藏,不僅意在強調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的歷史連續性,更借此宣示其對邊疆治權的正當性。習近平在拉薩發表談話,強調「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戰略思想,官方敘事藉由抗戰勝利的愛國主義氛圍,將西藏60年的巨變描繪為中國領導下「和平解放」與「現代化發展」的成果。 西藏問題具有獨特的歷史與政治脈絡,中國在表面上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賦予藏族,包括宗教信仰自由。但事實上,中共對藏政策很快轉趨強硬,在西藏造成嚴重破壞。進入改革開放時期,西藏成為「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點,一系列經濟基建項目和漢族移民湧入,引發內殖民化的問題。

二、發展西藏是為地緣政治訴求

過去十餘年,中國在西藏大規模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涵蓋鐵路、公路、水利和城鄉建設等領域,其速度和規模前所未有。官方將此描繪為「西藏跨越式發展」的證明,聲稱要讓「團結線」,「幸福路」通達高原的每個角落。然而,這些建設不僅是經濟考量,更服務於國家對邊疆的地緣戰略整合與內殖民化的控制。

鐵路與公路方面,中國在 2006年完成全長1956公里的青藏鐵路,結束西藏不通鐵路的歷史。在「十四五」期間(2021–2025),中國進一步投入約300億美元用於西藏基建,包括新建高速公路、升級國省幹道等。官方計劃到2025年實現西藏高速公路里程超過1,300公里、公路總里程突破12萬公里。

中國更雄心勃勃的是鐵路布局,目標到2025年區內鐵路營運里程達4,000公里,2035年達5,000公里。最新規劃的新藏鐵路則連接新疆和西藏,路線從新疆和田出發,經阿里地區日土縣附近抵日喀則市,預計里程約2,000公里。新藏鐵路將沿219國道走廊,平均海拔超過4,500公尺,穿越崑崙、喀喇昆侖、喜馬拉雅等山脈冰川,其部分路段緊鄰中印實控線(LAC),被視為加強中印邊境西段兵力投送和資源運輸的要道。

三、基礎建設是內殖民化的統治技術

儘管官方以經濟效益和改善民生宣傳鐵路建設,但其背後的地緣戰略動機不言自明。將西藏編入全國高速交通網絡,並且綁定兩個不穩定的邊疆地區。既便利物資人員流動,也為軍隊快速部署提供交通關鍵基礎設施,加強對少數民族和邊區的控制。

在交通幹線延伸的同時,邊境鄉村建設也成為關鍵一環。2017年起,中國集中力量在西藏實施「邊境小康村」建設計畫,投入巨資於邊境的628個村莊,改善基礎設施和居住條件,實則從生活世界刨去文化根柢,以基礎建設重建不自由的異托邦。

實際上這些基礎建設的政治目的,是通過改善邊民生活來穩定邊疆人口,鼓勵他們扎根邊境成為國家界樁,同時潛移默化地將國族意識灌輸到每個村寨。這種在邊境地帶加強基礎設施和定居點的做法,如同歷史上的屯墾與長城,在地緣政治上意在鞏固對邊界實際控制權。

四、水資源戰略牽動南亞生命線

除了交通網絡,中國近年也把西藏豐富的水能資源納入國家能源版圖。喜馬拉雅高原被譽為「亞洲水塔」,雅魯藏布江更是南亞數億人口的生命線。中國在雅魯藏布江下游,接近中印邊界「大拐彎」處,規劃建設世界最大規模的水電開發工程,投資高達約1,700億美元,裝機容量將超越三峽大壩。

2025年7月官方宣布這一「超級水電站」正式動工,計畫在50公里河段內興建五座大壩,利用河流落差(約2,000公尺)分級發電,預計2030年代中期陸續發電。中國宣稱該項目將提供清潔能源、帶動就業並刺激西藏經濟。

此計畫在國際上引發高度關切,印度和孟加拉等下游國憂心中國壩控上游水源可能危及其水資源安全。印度阿魯納恰爾邦(即中國所稱「藏南地區」)官員警告,大壩可能攔截高達80%的河水流量,導致印側河段乾涸,同時增加下游阿薩姆等地氾濫風險。

儘管中國外交部聲稱將採用「潞水式」,即不改變河道自然流向的發電方式,並與下游國分享水文資訊以減輕疑慮,但由於缺乏透明度,此工程仍被質疑具有潛在戰略用途。中國可藉關閉閘門來「斷流」下游作為施壓手段,如同中國在中南半島控制湄公河,使水資源成為地緣政治的工具。

這一系列的水利措施,還為滿足中國飢渴的算力,包括未來的量子運算以及當前的人工智慧所需電力。深掘的坑道更能抗擊核武,將運算中心隱匿於高原之下,成為難以攻破的算力中樞。

五、高原軍備化加速內殖民腳步

隨著高原交通運輸和基礎建設改善,解放軍在西藏的力量投射能力明顯增強。在航空領域,西藏已建成或在建多座軍民兩用機場,包括拉薩貢嘎、日喀則和平、林芝米林、阿里昆莎、昌都邦達等,並新建定日(聶拉木)機場和達木夏(當雄)機場作為前沿空軍基地。

即便有先進的基礎設施,內地調防高原的漢族官兵仍普遍遭遇高度適應不良。2020年加勒萬衝突期間,大量解放軍士兵因高原反應而戰鬥力受限,這促使中國開始在藏招募更多本地藏族青年入伍,認為他們更適應高海拔環境。

2021年中國通過《陸地邊境法》,強調要加強邊境基礎設施和「邊民守邊」機制,為軍民融合的邊防治理提供法律依據。政府也下令學生從13歲起接受軍事預備訓練,並放寬藏族青年徵募年齡至26歲,以增加高原部隊的本地兵源。形成有人煙、有組織的「第二道防線」,必要時可成為後勤支撐網絡。

如今在達賴與西藏海外政府問題未解之前,中國加速發展西藏,吸納藏族充實高原部隊,塑造「驅策被殖民者為宗主國戍邊」的現代模式,對於當地的文化影響甚鉅。此一模式也與「一帶一路」高度相仿,差異僅在於施行者與對象是否同屬一個國家框架之內。

https://www.mirrordaily.news/story/17605

from 天葬臺 http://sangjey.blogspot.com/2025/09/blog-post_4.html


日本首相石破茂辞职

来源: 
法广

日本首相石破茂于日本时间9月7日晚6点在首相官邸召开记者会,宣布辞去自民党总裁职务。石破首相在自民党于8日决定是否举行临时总裁选举之前,表明辞职意向。外界认为,他希望通过主动辞职的决定平息党内的混乱和分裂。

石破茂表示:将推动依照自民党党章规定的新的总裁选举,在新的总裁和首相选出之前,他还将尽责尽职。

他表示9月5日,美国白宫宣布,特朗普总统依据此前的日美协议,签署了总统令,日美关税交涉完成了一个阶段的协议,他也可以说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由于在去年10月的众议院选举、今年6月的东京都议员选举和今年7月的参议院议员选举中日本执政的自民党和公明党三连败,自民党内追究作为自民党总裁的石破茂首相的责任,拉他下台,提前举行总裁选举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石破茂面临不得不下台的局面,自民党举行新总裁选举已成定局。

在要求石破茂下台举行新的总裁选举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的局面下,自民党已经决定要求所属自民党议员和都道府县联合会在8日提交要求提前举行自民党总裁选举的书面申请,所属295名国会议员每人算一票,47个道府县联合会的代表各一票,共342票,自民党党章规定,如果有172人递交了要求重新选举总裁的申请,达到了总票数的一半,石破茂就要下台,自民党重新选举总裁。

FNN(Fuji News Network)对自民党的295名国会议员进行了采访,调查了最后阶段的动向。截至7日零时,回答“要求提前选举”的议员共有131人,占全部议员的44%。

另外,在47个都道府县联合会中,有20个表明将要求提前选举,两者合计达到151,已经逼近过半数的172。

读卖新闻社对都道府县联合会的意向进行了调查。截至6日,已有21个县联通过机构决议或方针,明确表示赞成。反对的有9个县联,剩下的17个府县联预计将在7日和8日决定赞成或反对,加上读卖新闻社对国会议员的意向调查,表明赞成实施新的总裁选举人数为161人(其中国会议员140人),远远超过反对的50人(其中国会议员41人)。

在是否举行自民党的临时总裁选举将于8日决定之前,石破首相于6日与亲近的赤泽经济再生大臣举行了会谈,6日夜间,他又与小泉农林水产大臣进行了大约两个小时的会谈,被认为就如何实现党的团结等问题进行了磋商。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9/%E6%97%A5%E6%9C%AC%E9%A6%96%E7%9B%B8%E7%9F%B3%E7%A0%B4%E8%8C%82%E8%BE%9E%E8%81%8C.html%7C1


謝蘭尼:台灣站在十字路口:自我調適,否則被併吞

@ 謝蘭尼(Brahma Chellaney)
自由時報-星期專論 20250907


在一場攸關印度—太平洋地區未來安全架構的劇烈變局中,台灣正處於動見觀瞻的震央。嚇阻是否持續奏效,抑或徹底崩解,其影響將遠遠超出台灣海峽,從根本上重塑全球權力格局。

箇中利害無以復加。當前,日趨強勢的中國已在多個面向,對台北施加前所未有的壓力。北京的戰略是全方位的,包括軍事恫嚇、外交孤立、經濟脅迫,以及無孔不入的滲透煽惑,企圖從內部裂解台灣的民主社會。

政治對立加深 國安共識受限

來自中國的挑戰又因為台灣內部的政治分歧,而變得更為嚴重,甚至延伸到關於這個島國的身分認同,以及未來對中關係的根本性問題。隨著政治對立程度加深,台灣在重大安全決策上凝聚共識的能力,變得愈來愈受限,而偏偏當下正是最需要團結的時刻。

數十年來,台灣的安全奠基於一項隱晦的保證之上:美國的軍事優勢與民主團結,能夠庇護這個島國免於中國的侵略。然而,隨著地緣政治現實的變遷,這種確定性已在重重壓力之下逐漸崩塌。

川普政府在印太夥伴關係上的破壞性作法,包括對美國的關鍵戰略夥伴印度,發動近乎經濟戰的行動,為亞洲的安全佈局帶來危險的不可預測性。與此同時,美國內部日益嚴重的政治掣肘與戰略疲乏,讓外界對於華盛頓願意為了台灣,不惜與中國直接衝突的決心,產生令人不安的疑慮。

這些疑慮恰恰浮現於情勢最惡劣的時刻。中國的軍事挑釁已成為日常,戰機與船艦頻繁越過台灣海峽中線,赤裸裸地展示武力。在外交層面,北京持續蠶食台灣的國際空間,包括挖走台灣的多個邦交國。與此同時,中國的滲透也達到前所未見的程度,結合惡意假訊息、經濟利誘與網路攻擊,企圖削弱台灣的民主制度與社會凝聚力

或許最令人憂心的是,中國已經發動人類歷史上最迅速、最野心勃勃的和平時期軍備擴張。北京的國防工業複合體正以遠遠超越冷戰時期軍備競賽的速度,大量生產戰艦、飛彈、戰機與無人機。中國龐大的飛彈庫涵蓋數千枚精準導引的彈道與巡弋飛彈,有能力摧毀台灣的軍事基礎設施。
中共軍事擴張 企圖逼降台灣

中國海軍的船艦數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一,而其核武器庫存的擴張速度,更是自一九六○年代以來所未見。藉由這類軍事擴張,北京向台北傳遞訊號,即併吞台灣勢在必得,抵抗毫無意義。北京或許認定,壓倒性的軍事優勢為併吞台灣提供了多種手段,包括直接入侵、利用封鎖扼殺經濟運轉,以及持續透過難以承受的軍事施壓,逐漸迫使台灣在政治上屈服。

在前述背景下,台灣若要救亡圖存,就必須揚棄已經過時的安全想定,正視嚴峻的現實。嚇阻不能僅止於仰賴外部承諾,而是必須從可信的自我防衛能力出發,善用台灣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事實上,台灣的地理條件正是遏阻敵人來犯的最大資產。這個島國的多山地形、適合進行兩棲登陸的海灘有限,以及一年中大部分時間均湍急浪高的海象,都是不可多得的天然屏障,但前提是台灣採行正確的軍事戰略。

這意味著台灣應該優先發展不對稱戰力,而非採購傳統的昂貴裝備,包括能夠殲滅入侵艦隊的機動式反艦飛彈;可以封鎖登陸區的水雷;防禦性無人機蜂群,以及在密集飛彈轟炸下仍可獨立作戰的分散式海岸防衛部隊。

同樣重要的是,台灣應該放棄投資易受攻擊的高價值目標。當中國的飛彈有如暴雨般傾瀉時,先進戰機與大型水面船艦將淪為昂貴標靶。相反地,台灣應該聚焦於發展存活性高、具備成本效益的武器系統,以阻止中國迅速取勝,並讓任何入侵的嘗試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
民間韌性 也是嚇阻重要支柱

民間韌性則是有效嚇阻的另外一根支柱。烏克蘭的經驗提供了寶貴教訓,即韌性不僅來自於前線的火力,也仰賴全民做好妥善準備。

台灣必須擴大後備部隊訓練計畫,定期舉行民防演習,並建立分散式重要物資倉儲,包括燃料、醫療設備與通訊器材等。目標是確保即使遭到中國的飛彈攻擊或封鎖,民生基礎設施仍不至於全面癱瘓,社會凝聚力也不會潰散。

中國的影響力行動也構成同樣嚴重的威脅,需要擬定細緻的對策。北京的戰略瞄準台灣民主制度的弱點,透過網路攻擊、散播假訊息與秘密政治資金,企圖撕裂社會,侵蝕民眾對民主制度的信心。

台灣的應對也必須是全方位的。加強媒體識讀教育,能夠讓一般公民識破網路世界的惡意操弄。選舉法規需要強化,以杜絕中國暗中資助特定候選人與政黨。資安防護必須擴展到關鍵基礎設施的民間營運單位,而非僅限於政府機關。

最關鍵的是,台灣的民主制度必須保持韌性、透明與公信力。民主愈是堅實,中國能夠滲透的土壤就愈貧瘠。

雖然美國的支持依然至關重要,但台灣不能完全依靠華盛頓的承諾。相反地,台北應該主動深化與其他民主國家的夥伴關係,因為這些國家也有防止中國稱霸的共同利益。

日本正日益將台灣的安全視為自身國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臨中國在邊境施壓的印度,同樣深切關注如何維護印太地區免於中國宰制。澳洲和歐洲也逐漸意識到,台灣的命運攸關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穩定。

台灣的外交戰略應在三個層次上運作:首先,透過非正式的安全對話與演習,培養與區域民主國家的合作默契;其次,訴諸國際法律架構,強調台灣人民在不受任何脅迫下,自主決定未來的權利;最後,拓展經濟夥伴關係,使國際社會無法承受台灣被孤立或侵佔的代價。
夥伴關係極大化 對台至關重要

這些行動不會削弱美國嚇阻的重要性,華盛頓依然是抗衡中國脅迫的最主要力量。然而,台灣在持續深化與美國安全合作的同時,也必須防範美方的介入可能延遲、有限,甚至受到政治掣肘的風險。

台灣的挑戰在於如何將夥伴關係極大化,同時避免過度依賴。如果台灣展現真正的決心與能力,就能強化國際馳援的正當性。反過來說,自滿會讓台灣的承諾遭到質疑,削弱其他國家為台灣承擔風險的意願。

中國毫無疑問是以併吞台灣為目標。不確定的只是台灣是否做好準備,確保北京的野心永遠無法得逞。而一套多層次的嚇阻戰略—結合堅實的自衛能力、民主韌性,以及拓展全球夥伴關係—可以讓中國的侵略付出更高昂的代價,大幅降低其達成目標的可能性。

(作者謝蘭尼為新德里智庫「政策研究中心」戰略研究教授,擁有得獎作品《水:亞洲的新戰場》等九本著作。國際新聞中心陳泓達譯)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5/09/blog-post_21.html


从“存款大国”到“人均负债14万”:老百姓辛苦赚的钱到底去哪了?

戴维财经 知乎 20250904


中国人爱存钱,世界出了名的。

咱们看看数据:

现在,美国居民的人均储蓄率一直维持在个位数,但上世纪70年代最高时也未突破15%。

而我们的居民人均储蓄率一直都维持在30%以上,之前最高时甚至突破了50%。

尤其是近8年来,我国住户存款规模从2016年的59.8万亿元,增长到2025年1月的151.25万亿元,增长超一倍。

按照14亿人计算,人均存款已经达到了10万。

不过,还有一组数据也很亮眼:

截至2024年底,中国居民部门总负债已达200万亿元,按14亿人口计算,人均负债约14.2万元。

南方周末消息:

数据分析机构尼尔森于2019年年底发布的《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显示:86.6%的年轻人都在使用信贷产品,其中有近一半的人把信贷产品当作“支付工具”使用,年轻人平均债务收入比为41.75%,仅13.4%的年轻人零负债。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披露,截至2025年3月22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存量高达852万人,相当于欧洲瑞士、塞尔维亚等中等人口国家。另据媒体报道,到2025年2月,全国累计有1627.05万被执行人(次)迫于信用惩戒压力,自觉主动还债或与债务人和解。由此推算,全国累计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在2400万人左右,约占全国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13%;平均每7个市场主体有1人曾经上榜。

问题来了,勤俭应该聚集财富的有效手段,为何在今天,却变成了导向债务的桥梁?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从“存款大国”到“负债大国”:老百姓辛苦赚钱的钱,究竟都去哪里了?


01
老百姓的存款负债现状

1.存款现状:

央妈数据显示,居民存款151.25万亿元,人均存款超10万。

这两年大环境不好,一些专家也总“惦记”着大家的存款,甚而又专家认为,大家存款增加主要也是因为收入提高、消费降级了。

但将居民存款总量进行人均化,显然不符合实际,毕竟当前我国有超6亿人收入不足1000元。此外,根据相关研究评估,中国约有4.6亿人工资只有3000元。

这样的收入,对于很多有债务压力的人来说,连基本的开销都难解决,更何况是存钱。


2.负债现状:

数据显示,居民部门总负债总额超200万亿元,人均负债高达14.2万元。另据央行的数据显示,我国国民的大部分债务都来源于银行。

此外,分年龄来看,80后人群负债金额达到人均22万元,90后达到人均12万元。

单从平均存款和负债来看,我们已经从“存款大国”变成了“负债大国”,钱去哪了?


02
钱去哪了?

深入分析其实并不复杂,老百姓辛苦赚的钱,都去了以下这些地方,怎么可能还会有存款呢?

1.很大一部分存款进入了楼市。

按照财经作家吴晓波曾说:北上广等城市的房价,在过去20年里涨了12倍,而国外纽约的房价却只涨了2.6倍。

这一对比,鲜明地揭示了楼市的非凡膨胀,以及它对普通家庭深刻影响。


房价太高,老百姓买房,只能掏空家底付首付+承担几十年房贷。

这也就意味着,买了房的家庭,以后每月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得用于还贷,这个钱都交给楼市了,想要存钱就很难。

有观点认为全国大概有2亿贷款买房的家庭,涉及贷款人数约4亿人,这相当于总人口的1/3 。

这还不算,现在的房子还有公摊面积。而且,以后入住即使没住到公摊面积上,咱也要算上公摊的物业费、取暖费。

说白了,总价200万的房子,贷款140万,算上利息,实际支出差不多340万了。这样多的还贷金额,哪里有钱存?


2.很大一部分消耗在教育上。

多年来,国内的养娃成本不断上升,以前总说孩子喝水都能长大,如今机构预算,养大一个孩子,起码得三四十万,如果要算上大学的花销,起码还得增加十几万。

更何况,几年大学院校的费用也在不断上涨,有的涨幅甚至高达80%。

据说2023年以来,上海、四川、吉林等地陆续调整了公立大学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学费,涨幅在10%至54%之间。

这样的竞争,带来的结果无疑是,家庭储蓄率大幅下降。毕竟,当收入都用于支付教育费用时,再加上房贷沉重的负担,哪里还有半分钱的储蓄?



3.医疗费用的相对上涨

这些年,虽然国家采取了众多措施,例如集中采购、严控药价等,以期减轻民众的医疗负担,但现实情况仍令人忧虑。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面临着更为复杂且昂贵的健康挑战,

一个家庭重视赚钱的人太多,倘若出现一个大病,有可能因病致贫,大半辈子的储蓄打水漂,甚至还可能因此欠上数十万的债务。

毕竟,很多药都不在医保的报销范围内,剩下的一部分就算报销了,最后也是杯水车薪。


身边有个朋友,一家四口上班,最后老人查出白血病,仅四个多月,就将老人一辈子的积蓄花个精光,儿女为了给老人治病,甚至将房子抵押贷款四五十万。

最后,老人还是没留住,但老人的这场病,却让子女前前后后加起来欠下了50多万的债务。


其实这种情况下在全国范围内并非孤例,在这样的医疗环境下,家庭不得不为潜在的医疗风险存储大量资金,或者在实际面临疾病时消耗掉所有积蓄。

这进一步削弱了家庭的储蓄能力,使得原本勤俭节约的家庭也难以积攒财富。

写在最后

房价、教育、医疗,就像三座大山一样,压得大家喘不过气,拿什么存钱?

说白了,只要有这三座大山在,即使很勤俭,也难以逃脱负债的困境。

所以说即使存款率持续上升,但绝大多数都是富人的资产,普通老百姓口袋的钱,已经被无形的负担所吞噬掉了。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5/09/14.html


Saturday, 6 September 2025

习近平的阅兵式,是对世界和平的真威胁:骗子,战犯,和独裁者联合起来了

BirchTree
BirchTree’s SubstackSep 03, 2025





文章的日文版发表在此:https://www.fnn.jp/articles/-/925790


2025年9月3日,北京举行有史以来最大的阅兵式。这场以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主题的阅兵式,中共邀请了两个”无上限好朋友“ ,战犯普京和独裁者金正恩参加,而当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方的盟军国家没有一个出席。日本的鸠山由纪夫也出席,和普京,金正恩,习近平站在一起,是一个很滑稽,习近平很喜欢的画面。 鸠山由纪夫在日本代表不了日本人民,但是在北京可以。他似乎也很喜欢做这样的“政治演员”。


阅兵式是为了“庆祝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对中国人民来讲,抗日战争的胜利当然值得庆祝。 当年日本的军国主义政府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持续了8年(如果从1931年“九一八”事件入侵中国东北开始算的话是14年)。对当年的中国造成了极为惨重的人员伤亡:约 1,700万—2,200万平民死亡,超过1000万人伤残,流离失所的平民超过 9,000万,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这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人口结构,是20世纪最严重的人道灾难之一。(当然,后来中共掌权之后毛泽东的各种政治运动造成的中国人的死亡比这个数字还大,1959-1962年的3年大饥荒饿就死了3000-4000万人)。

习近平和中国共产党和是不是有资格代表“中国人民” 做这样的庆祝和阅兵呢?你可能觉得,他们现在是中国的合法政府,当然可以啊。 那么问题来了,从1949年起中共政权就是中国的“合法政府”,如此“伟大的胜利”为什么在2015年之前的70年从来没有庆祝“抗战胜利”的阅兵? 为什么2015年开始高调庆祝? 这后面的原因其实大部分中国人也不知道。 因为在中国,这样的阅兵式做还是不做 为什么做,花多少钱做,请谁来参加, 普通人没有任何话语权,也没有知情权。

但是, 在二战结束80周年之际的2025年,在世界上三个最大的独裁政权的领导人在北京高调同台”庆祝“的时候,所有人去了解这段历史非常必要。 因为相聚北京的这三个政权是当下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这场表面上为了”庆祝和平”的盛大仪式,发生在中国经济凋敝,失业率暴增,民不聊生的当下,是中共面对现在内忧外患的一个政治秀场。 这后面的中共的政治操弄,也需要更多人能看懂。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段历史, 和为什么中共前70年没有“庆祝”

1. 东京湾上的二十分钟

1945年9月2日,停泊在东京湾中央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是日军无条件投降的签字仪式。早上9点,盟军最高司令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走上讲台宣布:“我们不是来报复的,而是来缔造一个公正、持久的和平。”随后,日本代表重光葵、梅津美治郎走向签字桌。那一刻,意味着日本无条件投降,一个旧时代的终结。

紧接着登场的是中国代表国民政府的军政部长徐永昌将军。徐永昌出身山西,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又赴德国深造。他在抗战期间长期负责军队的建设与军政事务,为维持中国军队的抗战潜力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在投降书上写下“中华民国”四个字,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走出了这场战争。在徐永昌之后,美国的尼米兹海军元帅、英国的弗雷泽元帅、苏联的德列维扬科中将,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的代表依次签字。九个名字,九个国家,把共同的意志写进历史。

2. 没有中共的抗日战争

在亚太战场上,对战胜日军起决定作用的是美国,付出最大牺牲的是中国。但这个中国不是1949年成立的中共的政权,是中华民国。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国民政府领导中国人民抗战“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苦撑8年,用上千万人的死伤撑到了和平的一天。

当年的中国共产党是一只反政府武装,躲在陕西边远地区窑洞里,制定的是721 方针,就是“一分抗日,二分应付,七分发展”。也就是借着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日,发展自己的武装。 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日之间共发生了22场双方兵力超过10万人的大型会战。这些决定战争走向的会战,都跟中共的八路军、新四军没有关系。整个8年抗战中,中共发动的唯一能被称为“战役”的主动进攻,只有1940年的“百团大战”。战后,军事首领彭德怀,因为暴露实力、违背了党中央“一分抗日、二分应付,七分发展”的方针,而受到毛泽东严厉批评。而且在后来1966年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中,“百团大战”被重新翻出作为彭德怀的罪证:毛指控彭“为个人荣誉发动大战”“给根据地带来严重损失”,甚至说他“给日本人送刀子”,说他当年的抗日是为“反革命行为”。彭德怀在文革中被残酷批斗、长期关押,身患癌症却得不到医治,最终于1974年12月病逝。

3. 被日本军国主义”成就“ 的中共政权

从彭德怀的命运可以看得出来,中共并不想”抗日“,否则也不会说彭德怀因为“抗日”而是“反革命”了。但中共的确是抗日战争最大的受益者。

1945年8约驻中国东北的 日本关东军约70万人向苏联红军投降。苏军迅速进占东北,缴获了极为庞大的军需物资,包括坦克、飞机、大炮、轻重机枪、枪械、车辆、弹药、粮食等,可供数百万军队使用。随着美军登陆朝鲜半岛,斯大林考虑到苏联利益,逐步把一部分武器交给中共,以牵制蒋介石。这些装备使得些装备使得中共的东北民主联军一度成为中共装备最精良的部队,中共也从一个小的反政府武装长成为可以和国民政府军对峙的武装力量,并最终在1945-1949的内战中取胜。

所以中共是非常“感谢”日本的,首先通过日本对华战争消耗国民政府和军队的力量,然后自己又接收了关东军可以武装百万军队的装备。所以 Ross Terrill, Mao: A Biography(1977)这本书里引述毛1950年代对日本人的谈话:“如果没有日本侵略,中国共产党也许不能那么快夺取政权。”

4. 不被庆祝的”胜利

因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40多年,庆祝“抗战胜利”是件尴尬的事。毛邓时期的很多人都是亲历者,知道“抗战胜利”是靠美国和他们的”敌人“ 国民政府取得的。不是他们的胜利。他们是趁国民政府被战争削弱,自己夺取了政权的得利者,是这场战争最大的”受益人“。

所以前几十年中共官方高调庆祝是内战胜利,从“2万5千里长征(其实就是被政府军追得逃跑)到“(对国军的)三大战役”。北京每年10月1日是最大的庆祝日,庆祝他们夺取政权。 而对于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官方很少提及。因为如果他们高调庆祝抗战胜利,可能会“暴露真相”。 多少有点有常识的人就会想:抗战期间中国的合法政府是谁?肯定不是中共政府。是谁在正面战场上抵抗了侵华日军的主力?肯定不是中共的军队。

5. “抗战胜利”作为政治工具

1991年,中国国务院把9月3日确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当时的背景是1989天安门屠杀,中共用军队和坦克杀戮学生,很难在国内证明自己的合法性,于是他们诉诸永远好用的工具:民族主义,树立一个新的敌人。而最方便的敌人就是日本了,于是和日本相关的宣传基调从80年代的中日友好,转向打反日民族主义爱国牌,宣传喉舌重新把抗战和钓鱼岛拿出来炒作。

其实中共自成立以来,所有操作都是基于当下政权的利益和政治需要,和历史事实以及逻辑无关。这是很多西方国家的政客和学者理解中共的难点。

到2014年中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把9月3日确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当时在习近平的“中国梦”里,操纵民族主义的反日和“爱国”情绪已经成了定期上演的政治表演。于是在这种新的政治需要下,习近平在2015年做了第一次大阅兵,10年后再来一次,而且规模更大,规格更高, 还重金请来了俩大独裁者。

所以刘宗坤评论这次阅兵是,“一层被精心编排的政治光环“,是中共政权“一步步把那场不属于自己的胜利,篡改成了为自己权力加冕的政治仪式”的无耻行径。并引用130年前中国的大翻译家严复的话: “始于作伪,终于无耻”。

图:2025年9月3日, 从幼儿园开始的教育体系和工作单位都强制看阅兵,洗脑不留死角


6. 80年, 庆祝什么?

反法西斯战争结束80年,当然值得庆祝。 但问题是,庆祝什么?

1945年的中国是”胜利者“,是不是2025年的中共就是”胜利者“的代表?就可以代表”正义的一方“ 去“庆祝”?日本当年是1945年的战败国,是不是所有的日本人就永远都是罪人? 鸠山由纪夫是日本人,是否就可以代表日本在北京”谢罪“? 这里面有太多的偷换概念,而中共是偷换概念,操纵语言构建表象为自己政治目的服务的高手。而他们不需要事实,只需要表象。

破除这些中共精心打造的表象, 我们就很容易看到,虽然1945年的中国是“战胜国”, 但中共1991年以来利用民族主义情绪的操作,和1930年代日本极右翼军国主义和德国纳粹的内核是一脉相承的。 纳粹的意思就是“国家社会主义”, 和中共宣称的“社会主义”也并没有什么两样。中共通过几十年的极权统治,在中国造成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权灾难,在2025年的中国,养老,医疗都没有保障,大量企业被掠夺性的经济和政治迫害逼得倒闭的时候,习近平拿出巨资做大阅兵。 而当他和和另外两个独裁者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时候,俨然已经是是新时代的”轴心国“。普京已然是侵略者, 中共政权穷兵黩武,在亚太制造冲突,拥有核武的北韩政权是人权的地狱和黑洞。他们这次以”和平“为借口的军事秀,才是对世界和平真正的威胁。

7. 普通人能做什么?

首先,普通人要明白,发动战争,永远是政权得利,普通人遭殃的。普通人要么因为被政权的洗脑成为战争机器的一部分,要么是枪炮下的家破人亡。无论是的当年发动战争的的日本还是德国,还是现在的俄罗斯,都是一样的。

其次, 普通人要警惕和排斥的,不是哪一个民族, 哪一个国籍的人, 而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他人即敌人”的思想。这种思想,不仅在习近平的“中国梦”里,在普京的“帝国梦”里,也在美国的“让美国再次伟大”里, 在日本的“日本第一”里。优先发展自己当然没有错,但是如果前提是“别人”都是“敌人”,那么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终究会滑向战争和灾难。

我们如果有敌人的话,是制造这些思想的政权,他们的暴力机器和舆论机器。而我们最好的武器,就是了解历史真相,独立思考,和持续发声。

2024年诺贝尔奖颁发给日本原子弹被害者团体联合会,意义非凡。我看到田中照美先生和其它幸存者以90多岁的高龄还在不遗余力地游说,非常感动。他们向日本政府争取对被害者更好的支持和赔偿,在全球范围推动核武器禁用,收集幸存者证词,推动国际社会铭记核爆悲剧。他们有深切的切肤之痛,希望其它人,无论什么民族,国家,信仰,文化的人,都不要再经历他们经历的苦难,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工作!但他们毕竟老了,生命在走向尽头。有人说,二战的幸存者还健在,就不会再次爆发战争。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这些老人们已经做了太多了。我想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需要接过这个接力棒,了解历史,揭示谎言,独立思考,同理他人,建立共识,有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愿意这样持续地努力,我们才有希望避免再次陷入战争的深渊。

写在2025年9月3 日


——网友推荐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5/09/blog-post_34.html


何宇怀:全球关注的长生梦

文/何宇怀




习总、普京和金三当今世界三大独裁者齐集天安门,作九三阅兵状,全球关注。


人们马上指出,此三人同框的象征意义也是现实意义太大了,这不就是"三个终身制"、"邪恶三巨头"向全世界亮相吗?其实,几年前,这"三国轴心"早已初具雏形。2021年中共国与俄罗斯建立"没有禁区,没有上限"的伙伴关系,默许普京发动侵乌战争,同时也一直同朝鲜保持着"传统友好合作关系";至于朝俄两国,金三在俄乌战争中向普京提供武器和雇佣兵,更形成了紧密的军事同盟。现在,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三个独裁者毫不避嫌,同框亮相,向全世界宣布邪恶轴心终于成型。他们确实一路货色,而此时当然习总特别得意。他借"九三"纪念,既可展示强大的军事实力,又可操弄历史,把历史武器化,以此来强化其对台湾和南中国海的主权主张,为其领土野心寻找合法性。他更得意的是,普京和金三跟随左右,他俨然成为共主,为新轴心联盟指明方向。人们说,这个九三阅兵,成了为三战做准备的邪恶联盟誓师大会——三个独裁者向西方下战书了,而且似乎成竹在胸。

邪恶三巨头同登天安门城楼(网络)

人们说,这也是一场"极权长生的荒诞展演"。

当天,在中共国首都的心脏,邪恶三巨头同登天安门城楼时,一路上竟然大谈长生不老,谈施行器官不断移植以延长生命,习总更放出"人可能活到一百五十岁"的豪言壮语。说"荒诞"是这交谈话题毕竟与此刻场合气氛完全不对:一方面是倾全国之力展示最先进最可怕能致亿万人瞬间消亡的杀人武器向全世界威胁叫嚣;另一方面是掌握这些杀人武器的最高独裁者此时心中念兹在兹是自己如何长生不老并毫不掩饰公然表露出来。士兵喊着"忠诚领袖""随时准备牺牲",而他们在算计如何偷换肝肾,如何苟延残喘;导弹昂首,战车轰鸣,战机飞过,衬托出的竟然是最高掌管者的惶恐——最怕的是自己的死亡。如此对照,岂不荒诞到刺眼?!

当然,习总绝不认为这有什么荒诞。而且,他一言九鼎,他说"人可能活到一百五十岁",应该是确有把握的。早在2019年,中国就疯传中共301医院一则"981首长健康工程"广告,声称设立专门医疗服务,要把高官寿命延长到一百五十岁。据说这个工程有三大课题:健康促进工程、青春再现工程,以及最神秘的一百五十岁长寿工程。这套系统自2005年启动,顶级医疗专家征集组团研究,国际前沿设备一应俱全,现经二十年卓越奋战,在习总指明方向下,谁敢说没有成功?!活摘器官已是公开的秘密。生命,在独裁者看来,不过是器官拼装的零件市场。多少生命,成了他们延寿的筹码。他们的长生不老梦,正是以无数无辜者血肉构建。

中共研究者认为,习总甚至是刻意利用这个全世界都在注视的时机谈论"长生不老",并指使他的御用宣传工具放出这段直播视频。这个"故意泄漏",其实是向世界昭告:别再幻想什么接班人,他要霸住龙椅直到棺材板钉不下去。世界历史特别是国际共运史已明确显示:独裁者不会轻而退出政治舞台。

看来,习总,以及他的左膀右臂普京和金三,在欣喜若狂地觉得自己"生正逢时"。两千多年前,秦始皇苦寻长生不老药不果;现今,他们似乎有望了。只是,这场"极权长生的荒诞展演",遭到了全球的讥讽。他们九三阅兵,本想让世人在他们穷兵黩武面前瑟瑟发抖,却反而只让人看见邪恶三巨头在哆嗦着做着不死的白日梦。他们那一段交谈,已足够写进荒诞史:全人类的记忆里留下的是三个害怕死亡的独裁者对永生的猥琐渴望。

倘若这些极权统治者真能不断延寿,那不是人类的进步,而是人类的灾殃,是真正的人类噩梦。极权统治者疯狂起来,什么作恶包括发动世界大战都在所不惜。他们会把历史拖进无尽黑夜,让人类堕入无间地狱。这样说来,这邪恶三巨头九三阅兵,也是一次警钟长鸣,提醒世人必须高度警惕。

(2025年9月4日)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5/09/blog-post_30.html


央视要求路透社下架习谈“活150岁”视频

来源: 
大纪元

中共党魁习近平9月3日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前往北京阅兵现场的途中,谈到“器官移植”“长生不老”“活到150岁”等话题,震惊全球。路透社称中共央视要求删除被剪辑分发的四分钟视频。

路透社9月6日报导,中共央视要求删除一段长达四分钟的视频,并撤销使用该视频的合法许可。该段视频包含普京和习近平之间的对话,两人讨论了“器官移植”“长生不老”,以及习近平声称的预测人类“能活到150岁”等话题。

路透社原来将习近平与普京的谈话内容,剪辑成一段四分钟的视频,并分发给全球一千多家媒体客户,其中包括世界各地的主要国际新闻广播公司和电视台。

路透社表示,这段视频此前获得了中共央视的许可,其它获授权的媒体也剪辑了相关视频。然而他们却收到中共央视的律师函,书面要求他们删除该视频,于是他们在9月5日移除了该视频,并向其客户发出了“删除”命令。

报导说,中共央视法务主管贺丹宁(HE Danning)在致路透社的信中写道:“对这份材料的编辑处理,明显歪曲了授权新闻中所包含的事实和陈述。”并声称路透社已超出协议所允许的使用范围,但信中并未具体说明细节。

路透社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撤回这些视频是因为其不再拥有该段版权内容的发布权。但路透社坚持认为自己的报导内容准确,“我们坚持所发布内容的准确性。我们仔细审查了已发布的视频,没有发现任何理由表明路透社长期以来对准确、公正新闻报导的承诺受到了损害”。

9月3日,中共喉舌央视直播及全球多家媒体的转播画面显示,在阅兵前,普京、习近平和金正恩并行走向观礼台,途中三人通过翻译闲聊。

习通过俄语翻译说:“以前,很少有人能活到70岁,但现在70岁还是个孩子。”翻译随后转述普京的一段话说“人类的器官会不断地移植,会越活越年轻,甚至会长生不老”。视频中传出一阵笑声。

习近平则说:“预测呢,本世纪呢,可能人类会活到150岁。”(网民热传的视频片段链接)

大纪元记者9月6日检视Youtube上多家外媒和港媒的完整转播视频,习与普京有关对话并无受到影响。BBC还在完整视频中的相关片段前做了标记:“习近平和普京谈器官移植和长生不老,被意外播出”。

习近平和普京上述对话公开后,引发全球舆论震惊,中共活摘器官的罪恶再度引起各界关注。

活摘器官一直是中共极力隐瞒的真相。二十年来,国际社会至少发表约十个报告,证实中共活摘法轮功学员等良心犯器官。

美国众议长约翰逊(Mike Johnson)对新唐人记者表示:“我们听过很多可怕的中国器官移植故事,这些器官来自‘不情愿的捐献者’——这么说已经是轻描淡写了!”

“(普京和习近平)这个对话告诉人们,和我们的世界观相比,他们的世界观是如何大相径庭”,约翰逊强调,“如果领导人们都在谈论这件事,我们应该警惕。”约翰逊承诺,要把“反对活摘器官”列为国会立法的优先事项。

华府哈德逊研究所宗教自由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妮娜‧谢伊(Nina Shea)告诉大纪元,此事件意外显露中共活摘人体器官的真相。她表示:“这两个暴君之间毫无防备的对话让我们更加担心,他们正在通过强行摘取他们眼中政治敌人的器官,创造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科幻反乌托邦世界。”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9/%E5%A4%AE%E8%A7%86%E8%A6%81%E6%B1%82%E8%B7%AF%E9%80%8F%E7%A4%BE%E4%B8%8B%E6%9E%B6%E4%B9%A0%E8%B0%88%E2%80%9C%E6%B4%BB150%E5%B2%81%E2%80%9D%E8%A7%86%E9%A2%91.html


Wednesday, 3 September 2025

中俄朝首领罕见同框 专家析北京阅兵反效果

来源: 
大纪元

9月3日(周三),中共在北京举行阅兵式,俄罗斯总统普京、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罕见与中共党魁习近平同台现身,引发国际关注。美国总统川普(特朗普)发声直指他们正在密谋反对美国。专家指,川普是对中俄朝发出双重警告,意味着对俄乌战争的性质有了重新的定位和评估。

在今天(9月3日)的北京阅兵式上,习近平登上天安门城楼后,普京站在习近平的右侧,金正恩站在习近平的左侧。对照2015年9月3日的北京阅兵,习近平左侧坐的是中共现任及退休大员,右侧坐的才是外宾。

这次是习近平、普京和金正恩三人首次同台现身。加上参加阅兵式的还有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号称新“邪恶轴心”中俄朝伊的国家领导人同场引发国际关注。

习近平在阅兵前发表的讲话不足千字,当中特别提到“又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

美国总统川普周三在社媒“Truth Social”发文,请习近平代向普京和金正恩致以“最热烈的问候”,他说,“因为你们正在密谋反对美国。”

川普认为,需要回答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习是否会提及美国为帮助中国从一个极不友好的外国侵略者手中,“争取自由而提供的大量支持和‘鲜血’”。(链接)

此前川普受访,谈及中俄朝领导人在北京阅兵式同台露面时表示,“完全不担心”包括中、俄在内国家形成反美轴心,因为美国有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强大的军力。

旅美政论家唐靖远对大纪元表示,川普所发出的这条推文,应是发出了双重的严厉警告。第一个警告是冲着习近平来的。他说习近平会不会提到美国当初对中国抗日战争给予的巨大的帮助等等。事实上,习近平根本就没有提,相反还在讲话之中,含蓄地威胁究竟是要对话还是要对抗,究竟是要共赢还是要零和等等。这其实暗指与美国的战略竞争。

唐靖远说,川普相当于含蓄地指责习近平是忘恩负义者,中共是忘恩负义的政权。

唐靖远表示,川普另一警告是冲着普京和金正恩来的,说他们在密谋反对美国,因为普京和金正恩在联手推动俄乌战争。

他认为,由于俄朝联手在推动俄乌战争,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美国的国家利益,也威胁到了整个北约的安全。看来川普已经意识到,这场战争并不像他过去所想的那样跟美国没有关系,而是直接反对美国了。川普可能对俄乌战争的性质有了重新的定位和评估。

“中俄朝这三个‘邪恶轴心国’显然已站在一起了。川普嘴上说的是俄罗斯和朝鲜在密谋反对美国,其实是这两国以中共为核心在构建一个反美的阴谋。”他说。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员沈明室对大纪元表示,就金正恩来讲,能够在这样的场合跟其他国家元首在一起,也可以凸显朝鲜并不是外交孤立的。而这些独裁者同台,更重要的是传达出这些反美政权是“团结在一起”的信号。当然这个信号会引起川普的严厉的反弹。

旅澳自由主义学者袁红冰对大纪元表示,中共目前企图阻止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关系缓解的趋势。特别是在俄乌战争的问题上,习近平已经和普京签订好了一个秘密协议,那就是中共支持普京在欧洲方向上收回前苏联时期的所有土地。

而在这次阅兵式上,中共集中大秀其号称新一代武器装备。

悉尼大学副教授冯崇义对大纪元表示,中共的军备展示只会起反作用,整个欧美和民主联盟,都在反对中共穷兵黩武造成对世界和平的威胁,特别是中共在台海、南海滋事,破坏国际秩序,中共秀军事肌肉,会让民主国家鹰派的影响力增加,让鸽派更加哑口无言。

对于中共对抗战阅兵大肆宣传,冯崇义表示,回顾历史,当年日本投降是投降给国民政府,而国民政府是中共谋反推翻的,中共根本就没有资格来纪念抗战。“它跟日本勾结,根本不抗战,在敌后扰乱国军抗战,在后来的内战中,多少抗战英雄都它被杀掉了。他们后来建国后,又杀掉了多少抗战英雄。”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9/%E4%B8%AD%E4%BF%84%E6%9C%9D%E9%A6%96%E9%A2%86%E7%BD%95%E8%A7%81%E5%90%8C%E6%A1%86%7C%E4%B8%93%E5%AE%B6%E6%9E%90%E5%8C%97%E4%BA%AC%E9%98%85%E5%85%B5%E5%8F%8D%E6%95%88%E6%9E%9C.html


宋國誠:九三閱兵 中國「新軍國主義」的鬥牛場

宋國誠  上報 202509903



中共「九三閱兵」已經落幕,但大戲才剛開始,全球都在關注這場閱兵背後的野心與意圖;人們看到的是:一面「中國新軍國主義」的大旗已經張開,一幅「中國軍事示威」的畫像已經亮相。

 

習近平絕不是「為閱兵而閱兵」,而是「為示威而閱兵」,這其中,暗示性的政治訊號要遠勝於軍容的展示。一句話:藉由閱兵,習近平妄想扮演世界領導人的最高地位,儘管這只是一場春秋大夢、一幅鏡花水月。實際上,這是一場借殼上市、搶奪抗戰果實的「篡位閱兵」,不具合法性與正當性,充其量只是一場「世界獨裁者同樂會」,而西方國家元首集體缺席可以證明:獨裁與你合流,民主不與你同在。

 

據傳日本政府通過外交渠道,呼籲歐洲及亞洲國家謹慎考慮是否出席閱兵式,認為中國的九三閱兵有太多反日成分。實際上,日本的外交運作實屬不智和多餘,顯示日本對於侵華戰爭反思不徹底、謝罪無誠意。但即使日本不做如此外交運作,西方民主國家早已選擇不與獨裁政體排排坐,以「無一出席」表達對中共閱兵的抵制。

 

中共當然可以舉行閱兵,但請大聲說出:1937年至1945年(民國26年至民國34年),中華民國政府及其所屬國民革命軍,歷經8年浴血抗戰,贏得了日本侵華戰爭的勝利。若非如此,九三閱兵就是「偽閱兵」。

 

然而,正如我在前述兩文中指出,中共多年來刻意誇大渲染「紅軍」在抗戰中的貢獻,塗改並掩蓋國民革命軍領導抗戰的史實。換言之,九三閱兵就是一場豺狼扮虎、變賊為王的「竄史大作」。然而,為何中共依然狐假虎威、假戲真做?在我看來,中共旨在釋出以下幾個政治訊號。

 
從「習不穩」到「習很穩」

 

在近期各方猜測習近平地位不穩的時刻,習近平就是以閱兵來展現他依然掌控大局,一則闢謠,一則壯膽。

 

從獨裁者「權力演進的倒U曲線」來分析。一個獨裁者,在面臨越過權力顛峰開始向下滑落的時刻,權力的危機感特別深重,這可以從習近平不斷清洗異己得到證明。面對「用人不忠,無忠可用」的困局,習近平借用閱兵可以彌補自身權力失落感,從「習不穩」的傳言中證明「習很穩」。由此觀之,閱兵不是紀念,而是習近平「壯黨求生」的表現。

製造愛國主義高潮

有權力就有儀式。對中共而言,就是有意識、有選擇的從歷史資源中(特別是紅色基因與革命原素),找到有利於凝聚政治共識、聚合政治能量的要素,並將其儀式化。換言之,「儀式」(ritual)就是一種把象徵符號或抽象信仰,轉化為政治教條與單一意識形態的過程。
按照「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8年一篇《增強政治儀式聚合政治能量的功能》文章的解釋,政治儀式主要依靠心理、情感、認知的象徵性活動,發揮宣揚政治價值與整合政治秩序的作用,實現凝聚共識、政治團結、立威樹信等目的。換言之,閱兵,包括把表演者的肢體動作、語言、表情,道具、裝備、出場順序到場面規模、參與人數、傳播媒介等等,統合編輯成為一場訴求「民族復興─中國夢」的表演儀式,目的就是製造愛國主義高潮,誘發集體激情與亢奮。換言之,從「儀式政治學」(politics of ritual)的角度來看,中共藉由閱兵儀式,一方面篡奪抗日戰爭的歷史話語權和歷史地位權,一方面激發更強大的民族主義,藉以鞏固習近平的統治威信。

歷史記憶的政治動員

儀式的政治能量必須訴諸記憶的整編與動員來實現。從「記憶政治學」(politics of memory)的角度來看,歷史記憶往往是政治合法性的「稀缺資源」,具有「永磁性」效力。所謂「記憶政治學」就是對儲存於社會大眾的集體記憶,進行挖掘、利用和重塑,以形成新的集體記憶並加以政治正確化,形成新的政治能量與行為趨力,對此,中共給予一個名稱:「國家記憶」:對個人自主意識的壓制與綁架。一如當年毛澤東「假抗日,真內戰」,習近平就是利用動員、灌輸、激發三種情感策略,以篡奪抗戰勝利果實來補充中共稀缺的合法性。換言之,在「政治正確」的框架中,任何人都不能忘卻國家記憶,個人信仰不得牴觸國家記憶,否則就是叛徒或漢奸,必須接受全民族的譴責與霸凌。

民族主義的鴉片大餐

雄偉的隊伍,壯盛的軍容,機砲集聚,狂嘶吶喊,這種聲光齊鳴、震天嘎響的場面,是對中國人國恥舊恨與民族創傷最好的療癒。88年前,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屠我中國人民三千多萬,殺我抗日將士百萬生靈;南京大屠殺、731部隊人體實驗、慰安婦…..,國恥不能忘、家仇不可拋。然而,一場大閱兵,猶如一袋又一袋的「國殤鴉片包」,一則減緩國仇焦慮,二則撫慰民族創傷。在吸飽國恥鴉片之後,就是民族主義的復生與膨脹;藉由閱兵儀式的藥性發作,轉化為支持共產黨的瘋癲資源與迷幻士氣。儘管事實上抗戰勝利並非中共所貢獻,而是國民革命軍以血肉換來的成果,也儘管民進黨政府拒辦抗戰勝利紀念,自棄歷史論述的話語權。

槍桿子肌肉主義

毛澤東說「槍桿子出政權」,習近平則「大閱兵秀肌肉」。藉由閱兵,習近平一方展示各種新型武器以證明其推動「軍事現代化」的成果,一方面藉由影像傳播向全世界展軍威、秀決心,擺出「中國不好惹」的姿態,表達「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信念,對此我稱之為習近平的「肌肉主義」。換言之,習近平藉由閱兵,向全球反華勢力釋出嚇阻訊號,試圖在地緣政治與外交領域奪取更大的籌碼,乃至向台灣發出「反分裂」的警告,證明中共隨時可以武力解放台灣,外力不得干涉。

獨裁者俱樂部

儘管民主領袖無一出席,但獨裁領袖全員到場,包括「動蕩軸心」(Axis of Upheaval)的邪惡四國:伊朗、北韓、俄羅斯、緬甸等等。從中,習近平扮演反西方的東道國,重塑國際秩序的大酋長。換言之,這場「群猴看戲」的大閱兵,就是一場獨裁頭目的同樂會,藉機構建「極權主義俱樂部」,儘管這是全球安全不可忽視的風險與危機。
在這70分鐘的閱兵場上,陸海空整齊劃一,一眼望去軍容壯盛,士兵各個精神抖擻、訓練有素。實際上,天安門廣場只是一處殺人武器的大劇場;受閱士兵的每一腳步,領隊員的每一致敬儀式,以及行動中的武器縱隊,都只是極權主義的機械複製與展演。實際上,閱兵的原汁原味在於:窮兵黷武的好戰姿態,獨裁者野心的公開展示。對此,美國一定全神貫注,並予以嚴肅的評估。

極權主義的機械複製

什麼是「極權主義的機械複製」,就是把人體當機械,把部隊按照機械規律來擺動。據媒體對「閱兵村」(閱兵練習場)的報導,受閱隊伍的「徒步方隊」要講究「六線一致」─頭線、臀線、手線、膝線、腳線、刺槍線必須形成一條直線,並以高科技的「鐳射線」進行校準,誰沒有達到標準,鐳射線就會發出警告。實際上,這種「六條線」準則,純屬表演,與戰力完全無關。
又有記者私下觀察,每位受閱士兵在衣領左右都會插上兩根刺針,在行進間若是搖頭、偏頭、低頭,都會被刺針所傷,目的是維持士兵頭部的筆直和面目的嚴肅。以至於即使幾個月演練結束,士兵們依然慣性反應,直頭走路、直頭用餐、直頭上廁所,乃至直頭睡覺不敢側睡,十足像個「人體機器人」!

中國「新軍國主義」的公開挑釁

一場閱兵,雖以紀念抗戰勝利為名義,實則邀集世界反美國家於一堂,聯合對抗所有「反中助台」的力量。這是一場習近平「軍事肌肉主義」與「新軍國主義」的揭旗和宣示,意味中國將以純粹軍事主義挑戰國際秩序,證明習近平只是21世紀世界麻煩的製造者。實際上,這不是一場閱兵,而是戰略挑釁,警告勝於紀念。然而,中國越是展示軍力,各國越是提高警惕,全球圍堵遏制中國的趨勢就越發強勁。

#完整評論 https://bit.ly/3JIHETF

【延伸閱讀】宋國誠專欄:中共沒資格紀念抗戰勝利

 

【延伸閱讀】宋國誠專欄:誰才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5/09/blog-post_83.html


他的“退路”是送外卖,那外卖员的呢

来源: 
大何崛起

上个月我就吐槽过一件事,当时有媒体宣传公职人员送外卖,说得好像又快乐又赚钱。

我当时的评价就两个字:离谱。

简直是“翻车现场”级别的宣传。

结果呢?这才几天,又刷到一篇同款文章,还是写公职人员送外卖。

不得不说,这次宣传的角度“进步”多了。

说送外卖不但能赚钱,还能得到工作上难得的及时反馈,也暂时放下了焦虑和迷茫,还找到了久违的成就感。

我特意瞅了眼岗位,好家伙,三位主角不是干行政就是搞宣传的。那没事了,这俩岗位是挺容易没获得感和方向感的。

说实话,看到写材料的“笔杆子”居然有时间准时下班去送外卖,我第一反应是震惊的(毕竟我在体制内也混过几年)。

就说平时吧,领导白天基本是不在的,不是开会就是出去调研,经常是非得等到快下班了,才扫一眼稿子,轻飘飘一句“不行,思路不对”,你就得留下加班。

至于怎么不对,自己琢磨去吧。

很多时候临时起意明天开个会那也得加班写,请示,报告,参阅材料,征求意见,总有一款会让你崩溃。

而能在上班时间开写材料就已经是万幸了,大多数情况是上班时间得在工位上坐着无所事事地收集资料等上级消息,到了下班再根据意见开改。

就这么一套流程下来,人基本就废了,还谈什么成就感?不给你一连串的负反馈就不错了。

要知道,在体制内,“写稿子”已经算是技术含量高、相对核心的工作了,连这都如此,那些更机械、更重复的活儿,能带给你什么,可想而知。

但送外卖不一样。

就像文章里说的,你跟着手机App的路线跑就行,付出了体力,立马就有钱进口袋。这就是最直接、最上瘾的正向反馈。

能从所做的事情上获得正反馈,多巴胺的刺激,从本来虚无的工作中转为实际的,让人踏实的,有获得感的工作确实是不错的“暂时”选择。

但是,我想说的是,媒体接二连三地拿这种事大做文章,到底想干嘛?

往浅了说,这是想塑造一种亲民形象:

你看,公务员也能深入群众,体验基层劳动,这对本职工作多有帮助啊。

顺便也告诉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送外卖不丢人。

再往深了想,这其实是在给所有公职人员打了一剂预防针:

准备好,苦日子要来了。

现在各地财政吃紧,过去靠各种补贴撑起来的高收入正在缩水。

大部分基层岗位的“铁饭碗”,未来很难再比社会平均水平高出多少了。

一个月就那么三五千块,大学毕业生们,你们还挤破头地往里冲吗?

正是在这种预期下,我们才看到官方开始松口,允许公职人员合规兼职,甚至出台了“副业白名单”。

这次宣传的案例包括上个月的那一篇,不就是政策出台后,官方找来的“模版案例”吗?

这其实也是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预期管理。

然而,在我看来,这背后还藏着更深的一层算计。

还记得之前对大学生们说的“脱不下的长衫”吗?

这套路其实如出一辙。

它巧妙地将大家对收入下降的不满,转化为一种“个人选择”的问题。

潜台词就是:

你看,人家公务员都能放下身段去送外卖,还干得像打游戏一样快乐,你有什么理由不行?

别动不动就喊躺平了。

问题是,现在公众对于这种「诱导教育」的新闻题材,已经越来越不买账了,所以我想这个报道也不例外。

说实话,公职人员去送外卖,有政策依据,也合情合理。

谁说公务员就一定生活优渥?几年前不还有副镇长下班跑滴滴的新闻吗?

可是,拜托能不能别再把“送外卖”这件事娱乐化、游戏化了?

别再用那种调侃、猎奇的视角去看待这个行业和这个行业里的人。

大家最反感的,就是把底层人的苦难,包装成一碗励志鸡汤。

不光是公职人员,最近什么大厂精英、富二代,一个个都“下凡”体验送外卖。

媒体也乐此不疲地把这描绘成一种轻松、解压、还能顺便减肥的潮流生活方式。

搞得好像送外卖是救赎所有人的诺亚方舟,而且过程轻松得像玩儿一样,顺便还能把钱挣了。

说这些话的人,你们自己送过外卖吗?你们的至亲好友里,有外卖员吗?

干过的人都知道,这份职业不说能累死人,至少要褪层皮吧,风里来雨里去,被平台的算法追着跑,被无理的投诉压得喘不过气。

送外卖不是打游戏,就算是兼职送外卖,也不是打游戏,这是劳动者的一种生存方式,这是柴米油盐的来源。

所以,能不能不要高高在上的俯视,也不要信口开河的说教,不仅外卖员们不想听,我们普通大众劳动者也不想听。

正如我之前文章所说的,

这就好比一个天天吃鲍鱼龙虾的人,偶尔尝了一口穷人家的窝窝头,然后咂咂嘴对穷人说:“哎呀,这个好啊,健康,我们平时都吃不到呢!”

他不是不知道你天天吃这个有多苦,他只是想用自己的“体验”,来定义你的“生活”,甚至堵住你抱怨的嘴,反过来指责你“心态不好”。

不过,我觉得这些文章还算是有点基本生活常识的,幸好只说一个月赚760块,没编出“公职人员下班兼职摆地摊月入过万”的童话来。

但我们必须思考一个更残酷的问题。

连“铁饭碗”都得靠送外卖来补贴家用了,那那些本就“灵活就业”的朋友们呢?他们是不是得打三份工才能勉强度日?

真正该被推上热搜的问题,难道不应该是:

为什么送外卖、跑滴滴这种低门槛、弱保障的零工,会成为这么多人赖以生存的“救命稻草”?

这难道不是恰恰说明,那些稳定、有保障、有前景的好岗位,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吗?

我们再往下想一层。

像新闻里的公职人员、大厂精英,他们原本站在社会的较高层级。

当他们“跌落”时,接住他们的是外卖、是滴滴。

那么,那些原本就靠送外卖为生的人,如果他们再失业了,会跌到哪里去?

下面还有什么能接住他们吗?

我想起了08年金融危机,一夜之间几千万农民工返乡,当时的农村是接住他们的蓄水池。

但现在的情况,和那时已经完全不同了。

08那一代的农民工,我们称之为“漂一代”,他们在农村长大,会种地。

城市没活儿干了,他们可以回家,重操旧业,至少能养活自己。

但现在这批人,很多是“漂二代”。

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根本不会干农活。

他们要么在城市出生,要么成年后就一直在城市打拼,在工厂流水线上,在建筑工地上。

所以,当他们失业,回到那个所谓的“故乡”时,面对的是无尽的陌生感。

别说地了,可能老家的房子都塌了。

那个故乡,早已回不去了。

城市是他们唯一熟悉的地方,但当他们失业时,城市会把他们当成家人吗?

我想不会。

你看之前那些警情通报,总会写着“外地来务工人员”。

“外地”两个字,冰冷地划清了界限:你只有在犯罪时才归我管。

那家乡的社保体系呢?更不会管,因为你压根没在本地缴过社保。

你看,他们就这样被悬在了半空中。

城市不认他们是归人,乡村看他们是过客。

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精准地绕开了这个庞大的群体。

当这个群体被生活挤压,掉落到社会最底层时,又该怎么办?

我真心希望,我们的媒体,能把镜头多分一些给这些“沉默的大多数”。

他们的故事,远比精英体验生活更值得被看见。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9/%E4%BB%96%E7%9A%84%E2%80%9C%E9%80%80%E8%B7%AF%E2%80%9D%E6%98%AF%E9%80%81%E5%A4%96%E5%8D%96%EF%BC%8C%E9%82%A3%E5%A4%96%E5%8D%96%E5%91%98%E7%9A%84%E5%91%A2.html


鍾劍華:「8.31事件」是香港警隊永遠抹不去的一段黑歷史


 文:鍾劍華
《追新聞》2025 年 8 月 31 日 【劍氣詩心】

《記六年前的8.31》
是非顛倒意難平,黑白混淆賊作兵。
濫權枉法綱常亂,襲民行兇信誠凌。
榮光盡墜危巢陷,濁惡橫流寃憤縈。
歲歲此辰須緊記,站中鮮血尚猶腥。

    報道無罪 知情有價 請即訂閱《追新聞》:
    https://www.patreon.com/thechasernews

當下的香港,每年都多了很多喚起香港人傷痛記憶的日子。除了以前每年的6月4日對「六四事件」的悼念及要求平反,及每年7月1日回歸紀念日夾雜着各種社會訴求及民主呼喚這兩個日子之外,近年最能令香港人情緒觸動的,應該是每年的7月21日及每年的8月31日了。

7.21及8.31都是標誌着香港管治方式淪落的重要日子, 也是香港曾經有過的現代文明被嚴重破壞,香港人基本生活方式被徹底扭曲的日子。

比較起來,7.21標誌着香港的管治正式進入共、官、警、黑聯合管治。2019年元朗站發生的白衣人無區別恐怖襲擊市民的事件,明顯是在中聯辦鼓動(共),香港政府及建制陣營協調(官),警察配合包庇(警),鄉郊惡勢力及黑社會動員參與進行(黑)的事件。

在殖民地管治百多年來,就算港英殖民政府及其新界理民府曾經盡量彈性協調鄉事勢力及處理其傳統利益,對鄉民社會的一些不良風氣也盡量包容,但從來都不至於容忍以「保家衞族」為藉口去作奸犯科。香港的皇家警隊及其反黑組,有時也難免對幫會某些行為採取一些非執法性的策略,例如情報刺探、緩和、疏導及暫時容忍的策略來處理,但在2014年佔領運動之前,似乎也未聽過警察會動員黑幫打壓政治異見者,對暴力罪行的情報也似乎不會掉以輕心。

在殖民地時代,港英政府也會盡量與身家並不那麼清白的人保持距離,所以霍家就算發達後做了很多善事,也不會取得英國勳銜,楊光那一類煽動放炸彈的暴亂分子,更從來不會有機會與港官同台。上世紀70年代之後,殖民地政府的警隊開始專業化,警隊高層也盡量會顧存身份,潔身自愛。但7.21事件把殖民地時代還能夠保持的公共行政文明程序完全顛倒。

如果說7.21事件是香港管治文明倒塌的標誌,8.31事件就是文明倒塌之後的延續,甚至是把管治文明推翻之後,短時間之內就把能夠造成的卑劣性推向極端,因而8.31事件在某程度上比7.21可能更惡劣。

其惡劣性質主要在於那一次香港的警隊連假手於黑社會或鄉黑勢力這一步也省下來,警隊自己扮演了黑社會及暴徒的角色。無論之前的示威抗爭事件有幾激烈,警察都沒有理由無區別地毆打香港人,更何況包括了很多無辜的市民。

2014年佔領運動期間發生的「七警打人事件」,涉事的七位警察非法毆打的對象,是一個被制服了的示威者,那位示威者也曾經向警員潑水,七名警察毆打他,還可以說有一個觸發的理由。就算如此,七名警察還是被拘捕、被檢控、被帶上法庭,最後被定罪。「七警打人事件」總算還勉強維持住司法上的公義。但警隊高層沒有就事件及那些警員被判罪向市民道歉,仍然受到社會各界的強烈譴責。

比較起來,8.31事件的惡劣之處,是警察竟然赤膊上陣,扮演了暴徒及黑幫的角色。現在能夠看到的資料,根本找不到任何理據說明那批警察有足夠的理由或合理的依據,衝入地鐵站內,無區別毆打月台上及車廂內的市民。

而且,那種毆打根本完全超越了執法或平息衝突的必要性。警員在月台把一些人打倒,用小腿及膝蓋把他們壓在地上,或許還可以懷疑那些是有動作的示威人士(事實上後來也沒有證據向市民證明這一點),在車廂內的毆打片段,就可以說完全是暴徒行為了。有一些帶着小朋友的市民舉起了雙手,仍然被警員近距離噴射胡椒噴霧;見不到市民在車廂內有任何武器及動作,有的可能只是雨傘,但衝入車廂的警員可以說是窮凶極惡,棍如雨下。那些全部都不是我們認識的、能接受的、執法必須的合理或可容忍的武力,而是完全沒有需要的,明顯帶有惡意及傷害性的,以造成傷害為目標的暴力襲擊行為。

事發之後,警方還要封鎖月台及車站幾個鐘頭。從錄影片段中也清楚見到,有一些負責救護的義務工作者哭着臉要求進站內救人也被拒絕,甚至被車站內的警務人員以粗口招呼,以惡言相向。車站被封鎖那幾個小時,地鐵的車廂調動及月台上面的情況,到現在仍然沒有一個詳細的報告。

警方高層事後一再說,有人傳聞站內有死人之說是假新聞,是污蔑警隊。但如果車站內確實有幾個小時不為人知的空白,有人有這種懷疑又可以怪誰?

8.31事件可以說是香港自有警察歷史以來,最嚴重的警察暴力行為。上世紀70年前的集團性貪污,說到盡都只是包娼庇護賭,對幫會行為隻眼開隻眼閉,或者為幫會活動提供一些對他們有利的、或避險的情報,尚未聽說過有警察直接逼良為娼或代表黑幫去執行黑社會的家法。曾經有些說法,指在當年皇家香港警隊有集團性貪污的年代,警隊高層也試過協調幫會之間的衝突,協助一些江湖勢力處理一些問題,但暫時都未聽過警察會直接扮演幫會分子的角色。

無論如何,特區政府與鄉黑勢力的關係,在主權移交之後變得越來越密切,似乎是無可置疑的了。自從2012年的特首競選團隊與黑社會人物的小桃園飯局之後,政府與黑社會的關係及協調更開始浮面。

2013年曾經試過有新界的鄉黑叔父輩人物,帶同他的門生,去到天水圍特首答問大會門外協助政府維持秩序,他們還在現場門外追打不同意見的示威人士。那叔父後來甚至接受《明報》的專訪,在頭版刊出,以向市民威嚇的口吻說「最希望見到流血」,政府事後也沒有作出強烈的反應,最多只是循例譴責兩句,敷衍市民說會重視及跟進。

2014年之後,再出現黑勢力或幫會分子協助警察及政府。2014年佔領運動期間,發生過黑社會分子在旺角及銅鑼灣佔領區毆打佔領者的事件;2019年也試過,在示威遊行過程中,福建幫多次暴力傷害遊行人士。

2019年的7.21事件,就更是最大規模的鄉黑被「共」動員,得到「官」的協調,與「警」的縱容而發生的嚴重事件。

但上列這些,全部都仍然是假手於黑社會及鄉黑勢力。到了8.31事件,就完全再沒有避忌,警察的行為徹底黑社會化了,警察被賦予了的合法武力也完全被暴力化了。

六年後的今天,特區政府對8.31事件還沒有有一個合理的交代,很多懷疑仍然未得以釋除,涉及暴力打人的警務人員仍然逍遙法外。這一切,令事件的惡劣性質不但沒有隨着年月而淡化,還因為持續不斷的包庇與隱瞞,進一步令事件的惡劣性質延續擴大。

在8.31事件踏入六周年的這個日子,望香港人不要因為時間雖延而把事件的惡劣性質淡忘,也不要因為特區政府堅持包庇及繼續邪惡而放棄追究。

只要事件繼續沒有合理的交代,只要當時以比合法武力惡劣不知幾多倍的暴力來毆打市民的警員未得到追究及制裁之前,大家不要忘記8.31這個香港警隊歷史上最黑暗、最邪惡的事件。

讓我們大家每一年都記起這件事,重提這件事,喚起所有人對8.31事件的記憶。

 

鍾劍華
2025年8月31日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5/08/831.html


王丹:「重慶投影」是照亮中國前路的一束光

 王丹  上報 20250902

重慶投影50分「推翻共黨暴政」 重慶勇士現身英國專訪-民視新聞

8月29日晚間10點左右,中國的重慶大學城的一棟高樓外牆, 忽然亮起刺眼投影,文字內容痛批中共專制。投影持續近一小時,震驚了無數路人。這場行動表面上只是一名不知名個體的孤立抗議,然而它所反映的卻是專制體制下無法避免的歷史規律:極權最怕的並非強大的組織,而是無法徹底防範的個人反抗。

極權政體的核心特徵,在於對組織性的恐懼。透過嚴密監控與高壓維穩,它能有效瓦解任何成型的政治對手,從政黨到民間團體無一倖免。然而,當國家人口龐大,潛在的個體行動便具有不可預測性與無限可能。阿倫特曾指出,極權的恐懼會將社會原子化,每個人都被孤立於公共生活之外。但正是這種孤立 ,反而讓「孤狼」式行動成為可能。沒有組織鏈條、沒有上下命令,任何普通人在某一時刻都可能成為挑戰體制的行動者。

抵抗運動中的孤狼現象, 在歷史上不乏先例。納粹德國後期,即便蓋世太保密布天下,仍出現暗殺希特勒的企圖。雖然未能成功,卻讓最高領導層無時無刻皆處於不安之中。蘇聯克格勃的控制同樣無孔不入,但索忍尼辛依然能在流放地完成《古拉格群島》,最終擊碎謊言的鐵幕。這些案例說明,當政權將全部精力放在防堵組織時,它往往忽略了個人反抗的可能,而這些反抗最終構成體制不可逆轉的裂縫。

重慶投影事件的另一個啟示,在於維穩的邏輯已經走向自我消耗。北京四通橋事件之後,當局派人在橋樑上駐守,以防標語重現。但當抗議者改以投影燈投射於高樓外牆時,體制是否能在全國每一棟建築、每一間酒店都部署人員?有時候抗議者只需在廁所牆壁上刻下一句「不要謊言,要自由」,便迫使政權進一步思考:是否需要在全國每個角落都設置監控?這正是所謂的「防禦過度困境」。當一個體制被迫將所有資源投入在防堵無處不在的可能行動時,它最終只能陷入消耗自身的泥沼。

在中國, 近年來具有政治反抗性質的孤狼行動之所以不斷增多,與經濟環境的惡化密切相關。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雖然社會不滿存在,但「日子還在變好」的心理預期抑制了反抗的意願。如今這種平衡已被打破。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中產階層財富縮水,房市一蹶不振,小商小販與農民工普遍感受到生計的困境。在這樣的氛圍下,民眾對未來不再抱有希望,怨氣開始轉化為個體的激烈行動。烏魯木齊火災之後的白紙運動、成都天橋標語、以及如今的重慶投影,都是這種社會心理裂變的表現。它們表明,經濟與政治的不滿已經交織成強大的壓力,並逐漸逼近臨界點。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孤狼行動在技術層面的門檻正在下降。投影儀的價格並不昂貴,攜帶方便,任何人都可以輕易使用。網路雖然被嚴密封鎖,但資訊透過截圖、翻牆與海外平台仍能迅速擴散。這使得孤狼行動具備低成本卻高震撼的特徵。重慶的投影僅持續五十分鐘,但親眼目睹者數以百計,透過網路討論則擴散至數以萬計。這種效應恰似病毒式傳播,一個微小的突破點就足以引發廣泛的社會關注。極權體制越是依賴封鎖,這種行動帶來的反差震撼就越強烈。

如果從更宏觀的歷史角度來看,重慶投影事件並不是孤立的偶發,而是極權大國走向衰敗的回聲。羅馬帝國後期,即便血腥鎮壓,基督徒仍以隱蔽方式堅持信仰,最終動搖了帝國的精神合法性。東德的史塔西以密探之網覆蓋整個社會,但「我們要自由」的低語最終匯聚成柏林牆倒塌的洪流。蘇聯解體前夕,地下傳單與標語雖屢遭清除,卻如野草般不斷再生。這些歷史場景提醒我們,專制崩潰的導火索,往往並非一場宏大的組織化暴動,而是無數零星卻頑強的行動積累的結果。重慶的夜空只有短短五十分鐘的光芒,但它象徵著恐懼壟斷的破裂。專制體制看似堅不可摧,卻往往在這樣看似微不足道的挑戰中暴露脆弱。孤狼的燈光雖然孤單,卻能激發更多想像:一個普通人,用有限的工具,仍然可以與龐大的權力機器對抗。當無數星星之火匯聚,燎原之勢便不再可阻。重慶的投影,正是這場歷史進程中最清晰的一道裂縫,也是照亮前路的一束光。

 

※作者成長於80年代的北京,1987年考入北京大學後即從事學運,參與和組織了1989年民主運動,後為此兩次坐牢達6年多時間。1998年被流放到美國,得以進入哈佛大學10年,先後得到東亞系碩士和歷史系博士學位。現在擔任「對話中國」智庫所長。政治上的溫和堅定反對派,思想上的理想主義者,生活中的資深閱讀者。出版有政治評論和詩歌散文等書籍20餘本。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5/09/blog-post_26.html


Tuesday, 2 September 2025

洪耀南:習近平主導南方反西方,天津登場


作者:洪耀南
中央廣播電台 2025年9月1日


歷史伏筆:從冷戰後邊陲安全到區域主導的野心

上海合作組織(SCO)誕生於冷戰落幕與蘇聯解體的餘震之中。1991年後,中亞五國(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紛紛獨立,卻也留下安全真空與邊界未定問題,特別是與中國新疆接壤的地帶。
北京深知,中亞動盪將直接衝擊其西部穩定,特別是在面對宗教激進化與分離主義(如東突運動)之際,亟需構建一套集體安全合作機制。與此同時,俄羅斯也為維繫其「後院」地位,尋求對抗北約東擴與美國勢力滲透。
於是,1996年「上海五國」機制初步成型,2001年烏茲別克加入,SCO正式成立——一個以「安全合作」為名、但實為地緣權力平衡工具的區域組織,悄然誕生。

天津峰會:表面多邊合作,實為北京主導的地緣政治秀

2025年天津峰會,被中國官方譽為SCO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亦是全球南方罕見的大型聚會。會場之內,元首會晤穿插進行;會場之外,則是一場以中國為核心的政治敘事輸出與國際秩序重構。
借著二戰結束80週年的歷史符號,習近平搭建起批判美式秩序的舞台。普丁、盧卡申科、伊朗、巴基斯坦、中亞五國領袖悉數到場,幾乎清一色為「西方制裁名單上的常客」。這不是偶然,而是刻意安排下的「對抗矩陣」:將集體不滿、孤立與怨懟,包裝成一場「去西方化」的國際嘉年華。

「西方」不再是方向,而是敘事中的敵人

在SCO的語境中,「西方」不再只是地理方位,而已升級為一種意識形態標籤——代表著霸權、干涉、殖民主義與雙重標準。從普丁到習近平,從會議聲明到官媒報導,「西方」是問題的根源,而非合作的對象。
與此同時,中國努力將自己塑造成非西方世界的領航者,試圖輸出一種以「主權神聖」、「發展權利」、「文化多樣性」為核心的新秩序樣板。這套話語系統,表面訴求平權,實則包裹著中國式中心邏輯。
矛盾也因此浮現:中國高呼反霸權,卻以經濟手段主導議程;強調多邊主義,卻獨攬敘事權;批評外來干涉,卻在一帶一路沿線輸出債務與依賴。SCO的「反西方」姿態,更像是北京中心主義的另一種包裝。

「全球南方」:從邊陲地理到地緣邊鋒

「全球南方」原是一種描述亞非拉開發中國家的地緣術語(萬隆會議),如今在SCO語境中被政治再造——成為對抗西方、主張自主的集體象徵。天津峰會讓這個詞彙走向前台,被中國有意賦予「替代西方秩序」的戰略意涵。
但這種集體敘事背後,卻暗藏龐大的分歧與矛盾。印度拒簽聯合聲明,因措辭偏向巴基斯坦;莫迪雖出席峰會,卻缺席閱兵,明顯是不滿川普但又對華府釋放外交善意。這些細節凸顯:「全球南方」並非理念一致的聯盟,而是各懷戰略焦慮的臨時同台。
SCO成員國在邊界、宗教、經濟依賴與地緣認同上歧見深重,天津峰會更像是一場戰略孤立者的自我安慰與短暫集結,而非實質性的政治重構。

語言術:不提美國,卻句句劍指華府

令人矚目的是,整場峰會中幾乎未出現「美國」三字,卻句句針對美式秩序。從「反對單邊制裁」、「推動去美元化」、「倡導安全不可分割原則」,到「尊重文化多樣性」——每一條語言碼都在對美國霸權進行繞射性抵抗。
這種「不點名、卻火力全開」的語言策略,展現了中國對國際語境的高度操控與戰術精算。它既避免直接對撞,又暗中凝聚對美不滿,形塑一種不合作的集體敘事。
結語:強人之會,弱者之聯?
天津SCO峰會,是中國對「全球南方」的精心布局與話語收編,更是習近平式多邊外交的試演場。這場高調反西方的盛會,看似打破舊秩序中心化,實則構築的是一套北京本位的新型單極秩序。
SCO越是高呼「多極世界」、「去霸權化」,就越像是一場由中國主導的單極替代品——從華盛頓手中接棒的,是另一種中央集權版本的「世界主義」。
最值得注意的,是缺席者的身影:沒有美國,沒有歐盟,甚至連印度都保持距離。天津峰會看似熱鬧,實則空洞;人多勢眾的表面下,是矛盾叢生、敘事未整的脆弱聯盟。
這不是新的萬隆,也不是第二個聯合國,而是一場中國為全球南方量身打造的「另類國際推銷會」。推銷的產品,不是自由貿易與民主制度,而是一套由一人決策、一國主導、一種話語包裝的秩序替代品——看似多邊,實則集權;表面合作,內裡操控。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5/09/blog-post_65.html


余茂春 | 天安门阅兵:虚构的胜利与真实的谎言

作者臉書 20250831

死于中共之手的中国人,数倍于自鸦片战争以来所有因外国入侵而死亡的中国人的总和。记住这一点,就能理解中共的残忍与无耻。
即将上演的这场阅兵,并非追思,而是宣传;不是历史,而是谎言。它披上国旗与军装,实则是一场对真相的侮辱。出席者若为其背书,便是对反法西斯英雄的背叛,也是对一个建立在中国人白骨之上的政权的奖赏。

9月3日,中共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表面上,这是对民族英烈的致敬;实际上,却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历史伪剧——旨在美化中共、丑化早已脱胎换骨、民主自由和平的日本,并欺骗国人的政治大秀。
谁是真正的抗战中坚?
中共一再宣称自己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但这完全背离史实。
1937年至1945年,承受日军主要攻势的是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军队。国民党军迎战所有重大战役,付出了逾350万人的惨烈伤亡;而中共则龟缩延安,损失寥寥,唯一确认牺牲的高级将领仅左权一人。日本战史数据同样证明,百余万日军伤亡几乎全部由国民党与盟军造成,中共几无贡献。
苏联与中共的"不抗日"方针
中共之所以按兵不动,根源在于对苏联的依附。苏联与日本在1941年签订《中立条约》,直至战争末期都严守承诺。为免破坏这一安排,中共谨慎避免与日军正面冲突,导致在华北大片沦陷区,中共部队与日军几近共存,鲜有抗战行动。毛泽东真正关心的不是民族解放,而是趁机坐大,从数千人扩充到百万大军,以备战后夺权。
虚假的"抗战功绩"
所谓"百团大战"被中共包装为辉煌战绩,号称造成日军数万伤亡,然日本史料显示实际损失不足五百人。毛泽东甚至事后将此役斥为战略错误,主将彭德怀亦因之遭整肃。这正暴露了中共抗战叙事的虚假与功利。
美国曾尝试在中共控制区推动游击抗战,甚至派遣战略情报局(OSS)人员协助。然而中共非但不配合,反而暗中阻挠,甚至导致美国军官约翰·波奇上尉(Captain John Birch)惨遭杀害。所谓"中共-美国合作抗战",在历史真相中从未存在。
当下的历史操弄
今天,中共仍在改写历史。重庆等地的纪念馆,伪造歪曲史料,刻意营造中美并肩的幻象,将史迪威将军与飞虎队纳入中共的抗战神话,而对真实的美国与国民政府合作只字不提。更讽刺的是,举行阅兵的天安门广场,正是1989年成千上万生命被镇压的血地。
被抹去的真正牺牲者
中共声称缅怀1500万抗战死难者,却对其自身制造的7000多万同胞冤魂噤若寒蝉——镇压反革命的大屠杀、大跃进的饿殍、文革的牺牲者、劳改营的亡魂,乃至六四血泊中的青年,皆被彻底抹去。死于中共之手的中国人,数倍于自鸦片战争以来所有因外国入侵而死亡的中国人的总和。记住这一点,就能理解中共的残忍与无耻。
一个对本国人民造成远超外敌死亡的政权,根本没有资格谈论牺牲与和平。
真正值得纪念的人
若要真正纪念抗战,应当向在正面战场浴血奋战的国民党将士致敬,向飞虎队与美军英雄致敬,向战略情报局勇士致敬,更向无数在占领下忍辱负重的平民致敬。同时,也必须正视中共暴政的牺牲者,这才是中国近代苦难与抗争的完整真相。
历史不容涂抹。9月3日的天安门广场,呈现的不是记忆,而是谎言。而一切谎言,都终将被揭穿。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6%B3%95%E5%9B%BD%E6%8A%A5%E7%BA%B8%E6%91%98%E8%A6%81/20250901-%E4%B9%A0%E8%BF%91%E5%B9%B3%E4%B8%BA-%E5%85%A8%E7%90%83%E5%8D%97%E6%96%B9-%E9%A2%86%E5%AF%BC%E9%93%BA%E5%B1%95%E7%BA%A2%E5%9C%B0%E6%AF%AF


多家国际媒体抗议加沙记者频殉职 哈玛斯反对美接管加沙计划

位于巴黎的无国界记者组织表示,全球70多国的250多家媒体9月1日在自家网站首页公开抗议大量记者命丧加沙(Gaza)的以哈战争 

无国界记者组织(RSF)秘书长柏儒廷(Thibaut Bruttin)在声明中指出:按照以色列军队在加沙(Gaza)杀害记者的速度,很快就没人能为你报导消息了。

据无国界记者组织的材料,参与此次官网首页抗议行动的媒体包括: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英国的“独立报”(The Independent)、法国的“十字架日报”(La Croix)及“人道报”(L'Humanite)、德国的“日报”(TAZ)及“法兰克福评论报”(Frankfurter Rundschau)等。

无国界记者组织统计,自以色列为报复巴勒斯坦人组织“哈玛斯”(Hamas)2023年10月7日的攻击而展开加沙军事行动以来,已有约220名新闻工作者丧生。

媒体发起这场抗议行动一周前,有5名记者命丧以色列对加沙汗尤尼斯市(Khan Yunis)纳瑟医院(Nasser Hospital)的空袭,包括为半岛电视台、美联社及路透社工作的媒体人。

另有6名记者死于另一起以色列8月稍早对加沙市(Gaza City)西法医院(Al-Shifa Hospital)外的空袭。

以色列方面称:针对纳瑟医院的攻击目标是哈玛斯的摄影机,但这起攻击引来国际谴责,即使是做为以色列重要盟友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也表达不满。

据无国界记者组织的声明,参与今日行动的媒体“要求结束以色列针对加沙记者犯下罪行不受惩罚的现象、紧急疏散寻求离开加沙的记者、允许外国媒体独立进入加萨”。

环保少女童贝里乘船再闯加沙因强风影响被迫返航

法新社1日报道:瑞典“环保少女”童贝里等上百位倡议人士昨天分乘20艘救援船,从西班牙巴塞罗纳启航,试图载着人道援助物资前往加沙,但因地中海强烈风势被迫返航。

这只名为“全球坚毅船队”(Global Sumud Flotilla)的活动人士指出,大约20艘船只昨天从巴塞隆那启航,打算在以哈战争期间“开辟人道走廊,终结对巴勒斯坦人民持续的种族灭绝”。

今年6月,童贝里(Greta Thunberg)曾与12名倡议人士搭乘救援船前往加沙走廊,盼突破以色列封锁,完成人道援助,但遭以色列军方拦截扣押,后来被以色列驱逐出境。

哈玛斯反对美接管加沙计划 批此举背弃巴勒斯坦

法新社在加沙1日报道:巴勒斯坦伊斯兰主义组织哈玛斯(Hamas)今天谴责美国总统特朗普据传考虑由美国接管加沙走廊并将其人口重新安置的计划,声称“加沙不是待售商品”。

华盛顿邮报前一天报导,特朗普政府内部正流传一项加沙战后计划,内容显示美国将管理加沙至少10年、重新安置加沙人并将当地重建成为度假胜地和高科技中心。

法新社引述《华盛顿邮报》周日(8月31日)报道,根据这份长达38页的计划,约200万加沙居民将“自愿”迁往他国,或在战火摧毁后的加沙境内被安置至安全区域,直至完成重建。

计划规定,愿意离开的人将获发5000美元现金,并享有四年租金补贴及一年的粮食援助。土地所有者则可获得“数字代币”,用于资助在境外展开新生活,或兑换为加沙境内未来建设的六至八座“人工智能驱动的智慧新城”中的一套住房。

这些新城计划引入电动车工厂、数据中心及酒店等产业,由公共和私人投资共同资助。加沙在重建期间将由一个名为"加沙重建、经济加速与转型信托基金"的机构负责管理,期限十年,其后移交给一个“经过改革和去极端化的巴勒斯坦实体”。

《华盛顿邮报》称,该方案由部分以色列人士制定,他们同时是“加沙人道基金会”(GHF)的创办者。该基金会获以色列与美国支持,原为分发粮食援助而设,却长期饱受批评。

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2月曾提出由美国接管加沙的设想,称一旦居民迁出,美国可将其改造为“中东的里维埃拉”。他建议将加沙居民迁往埃及和约旦。这一设想虽获以色列极右翼支持,却遭阿拉伯国家及多数西方国家拒绝,联合国则警告此举可能构成“种族清洗”。

以色列国防军打死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发言人乌拜达

以色列国防军8月31日宣布,在加沙地带发动空袭,打死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发言人乌拜达。

联合国则发表声明,谴责胡塞武装8月31日在也门扣押至少11名联合国工作人员。被胡塞武装扣押的联合国工作人员总数已达34人,其中一些人已被关押数年。。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当天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胡塞武装扣押联合国工作人员的行为。要求立即、无条件释放此次被扣押人员,以及至今仍被关押的所有联合国工作人员。

德国政府对以色列使用强硬口气

法新社31日报道:德国政府人权政策和人道援助专员今天启程前往以色列及加沙前表示,以色列必须“立刻”改善加沙的人道状况。随加沙人道局势日益恶化,一直支持以色列的德国不得不对以色列使用强硬口气。

直到最近,以色列在德国政治光谱上一直获得广泛支持,但随着加萨人道局势日益恶化,总理梅尔茨(Friedrich Merz)对以色列的语气也趋于强硬。

德国政府人权政策和人道援助专员、执政党社会民主党(SPD)议员卡斯提鲁奇(Lars Castellucci)表示:以色列政府必须依据人道主义原则及国际法,立刻、全面、可持续地改善加萨的人道局势。他谴责加沙平民所承受的苦难,尤其是身陷冲突、“既无辜也无责任”的儿童所受的痛苦。他表示,德国对加沙的人道援助已多次增加,但要是援助无法送达需要的人,“那一切都毫无意义”。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8%A6%81%E9%97%BB%E5%88%86%E6%9E%90/20250901-%E5%A4%9A%E5%AE%B6%E5%9B%BD%E9%99%85%E5%AA%92%E4%BD%93%E6%8A%97%E8%AE%AE%E5%8A%A0%E6%B2%99%E8%AE%B0%E8%80%85%E9%A2%91%E6%AE%89%E8%81%8C-%E5%93%88%E7%8E%9B%E6%96%AF%E5%8F%8D%E5%AF%B9%E7%BE%8E%E6%8E%A5%E7%AE%A1%E5%8A%A0%E6%B2%99%E8%AE%A1%E5%88%92


天津峰会:习近平让中国成为"反西方新秩序"的核心

周一的法国世界报用大量篇幅来报道在天津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该报强调,通过天津峰会,习近平让中国成为“反西方新秩序”的中心。在天津,中国以最高规格迎来了二十多位外国领导人,其中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印度总理莫迪。8月31日至9月1日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不仅是一场地区性的多边会议,更是习近平展示中国在重塑世界秩序中核心地位的重要舞台。 

习近平在开幕致辞中毫不掩饰对美国的批评,强调要反对“冷战思维与霸凌行径”,并呼吁以“全球南方”的集体力量来推动治理体系的改革。习近平还指出,世界正在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确定性与不可预测性急剧增加,中国将成为这一历史转折中的稳定和主导力量。

法国世界报还表示,峰会的布置极具象征性:在官方的精心安排下,天津被塑造为 一个“新时代世界中心”的舞台。除了上合成员外,来自埃及、马来西亚等国的观察员也悉数到场,显示出会议外延的不断扩大。中国意在通过这种规模与排场,营造出一种“世界向东方聚拢”的气氛。

法国世界报表示,在这场外交大秀中,几位主要嘉宾的立场耐人寻味。普京与习近平关系密切,过去十年两人会晤超过40次,两国高层保持每月沟通,协调立场而又避免军事同盟。即便特朗普8月中在阿拉斯加为普京铺设红地毯,中俄依然强调战略合作不受影响。莫迪则在与美国关系急剧恶化后首次访华,既要寻找经济出路,也要借北京平衡华盛顿的压力。与此同时,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缅甸军政府首脑敏昂莱等领导人同样现身,他们各自怀揣着不同的诉求,却共同为中国的“中心叙事”增添分量。

法国世界报表示,习近平的目标不仅是外交展示,更是价值叙事的重塑。在北京看来,西方长期主导了国际规则的制定,也垄断了“道义话语权”。如今,中国不以制度和价值观 划分阵营,而是以合作与利益为纽带。正因如此,缅甸军政府、伊朗政权或朝鲜领导人,都能在天津获得公开亮相的舞台。

学者指出,这一策略迎合了许多国家的心理。华盛顿史汀森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韵(音)直言,“天津峰会清楚地表明,中国、俄罗斯、伊朗和朝鲜的凝聚力甚至超过了当下的西方”。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频频以关税威胁伙伴、收缩多边承诺的背景下,对美国的态度感到失望的国家更愿意向北京靠拢。印度莫迪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由于拒绝配合特朗普谋求诺贝尔和平奖,加之因采购俄罗斯石油遭遇关税惩罚,他被迫重新评估与北京的关系。

然而,这种“反西方联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同盟,而更像一个松散的平台。正如一位新加坡学者所说,“这是一个几何可变的关系网络,每个国家都只取自己所需,而中国则因被承认为核心平台而受益”。对非洲和太平洋岛国,中国提供资金与基础设施;对伊朗与朝鲜,中国提供经济生命线与外交庇护;对印度与土耳其,中国则提供平衡西方的筹码。

天津峰会显示:中国希望被看作稳定之源、规则之塑造者和反西方秩序的核心。对北京而言,真正的胜利未必是达成多少具体协议,而是让世界舆论逐渐习惯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多极世界”。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6%B3%95%E5%9B%BD%E4%B8%96%E7%95%8C%E6%8A%A5/20250901-%E5%A4%A9%E6%B4%A5%E5%B3%B0%E4%BC%9A-%E4%B9%A0%E8%BF%91%E5%B9%B3%E8%AE%A9%E4%B8%AD%E5%9B%BD%E6%88%90%E4%B8%BA-%E5%8F%8D%E8%A5%BF%E6%96%B9%E6%96%B0%E7%A7%A9%E5%BA%8F-%E7%9A%84%E6%A0%B8%E5%BF%83


中共援俄铁证?俄无人机残骸惊现深圳画面

来源: 
新唐人

据“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报导,一架在乌克兰坠毁的俄罗斯无人机,意外暴露了北京可能暗中支持莫斯科的证据。乌克兰无人机专家贝斯克雷斯诺夫(Serhii “Flash” Beskrestnov)在9月1日公开多段视频,并表示这些视频取自俄军“非洲菊”(Gerbera)无人机的摄影机。令人惊讶的是,视频中显示的竟是无人机在中国深圳进行街景测试的画面。这一发现再次引发外界对中国企业可能向俄罗斯供应关键电子零件的关注。

一段视频从高楼内部开始,一位不明人士在夜间将相机转向窗外,聚焦于车道上的车辆。相机自动以黄色和白色标记突出个别汽车,并放大细节。另一段影片则捕捉到车辆汇入主干道的情况。“商业内幕”使用百度地图和卫星功能进行地理定位分析,确认这些画面与深圳北环大道匹配。乌克兰开源地理情报组织“网路博罗什诺”(Cyber Boroshno)更精准指出,拍摄地点很可能就是北环大道旁的“奥特科兴科学园”。

贝斯克雷斯诺夫还提供了一个关键线索,他发布了一张无人机摄影机的照片。这款产品外观酷似深圳ViewPro公司生产的A40 Pro相机,这是一款360度40倍光学变焦相机,能使用人工智慧追踪目标。ViewPro公司官网显示,其办公地址位于深圳高新产业园区,距离“奥特科兴科学园”只有大约1.2公里。

目前不清楚ViewPro是否直接与俄罗斯军方合作,或产品是否经第三方转售。ViewPro对相关问询没有回应。

这并不是乌克兰第一次在俄罗斯无人机中发现中国制造的关键零件。今年1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一位顾问表示,乌军在俄军使用的伊朗制“见证者”(Shahed)无人机及其俄国仿制品中,发现了来自中国的防干扰天线等先进电子设备。

路透社于2024年7月报导,俄罗斯常利用香港作为中心,设立空壳公司采购电子和芯片,以规避西方对它的制裁。美国商务部和财政部已针对数十家香港企业和个人实施个别制裁。而深圳作为中国的科技枢纽,毗邻香港,显然也是俄罗斯灰色供应链中的关键一环。

《新闻直击》制作组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9/%E4%B8%AD%E5%85%B1%E6%8F%B4%E4%BF%84%E9%93%81%E8%AF%81%EF%BC%9F%E4%BF%84%E6%97%A0%E4%BA%BA%E6%9C%BA%E6%AE%8B%E9%AA%B8%E6%83%8A%E7%8E%B0%E6%B7%B1%E5%9C%B3%E7%94%BB%E9%9D%A2.html


大阅兵-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及其美学实践的展台

即将在北京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九三大阅兵近日引发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但官方公布的26位外国首脑参会者名单,却引爆网络,因为名单中既没有反法西斯主战场同盟国的领导人,也没有亚洲战场主要参战国中华民国领导人,但来自独裁威权国家的著名领导人却一个不少,甚至还包括被海牙国际法庭通缉的战犯。这让国际媒体将此次大阅兵解读为一场“威权领导人的北京聚会”。 

既然是反法西斯大阅兵,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聚焦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及其美学表现形式-阅兵式。可能大众对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的了解流于脸谱化,因此并未意识到自己可能一直生活在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主导的社会中。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复习一下法西斯主义的准确定义:法西斯主义(Fascism)是一种极端的民族主义、威权主义和反民主的政治意识形态。它起源于20世纪初的意大利,并在二战前的欧洲(如德国、西班牙)得到发展。法西斯主义的主要特点包括:极端民族主义,强调国家和民族至高无上,认为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它通常伴随着对“外部敌人”或“内部叛徒”的仇恨,并常以历史或神话来构建民族优越感;它要求个人绝对服从于国家,否定个人自由和权利的重要性。社会被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国家则是这个整体的最高体现。法西斯政权由一个独裁者或一个精英阶层统治,排斥任何形式的民主选举和政治多元化。政党通常只有一个,所有反对派都会被无情镇压。法西斯主义反对共产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也反对自由资本主义的无序竞争。它倡导一种由国家控制和指导的经济模式,以实现民族复兴和自给自足。法西斯主义推崇军事力量和纪律,认为战争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必要手段。它常通过大规模的阅兵、集会和宣传来鼓吹暴力和力量。它主张社会应该像军队一样等级分明,各司其职,以实现效率和秩序。法西斯主义者常常通过美化历史来激发民众的民族自豪感。简而言之,法西斯主义是一种将国家和民族利益置于最高位的政治哲学,通过独裁统治、民族主义宣传和军事化手段来压制异见,并建立一个高度统一和等级森严的社会。

法西斯主义美学是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在艺术、建筑、设计和宣传中的体现。它并非一种单一的艺术风格,而是通过视觉和感官手段,来传达和强化法西斯主义的核心政治信息。法西斯美学旨在展现集体而非个人的力量。通过大规模的集会、游行和大阅兵,创造出一种宏大、整齐划一的视觉效果,强调服从、纪律和国家的统一,以及对力量、秩序的崇拜。

法西斯主义美学将暴力和战争浪漫化,将其描绘成一种崇高的、净化心灵的行为。它赞美男性气概和牺牲精神,通过宣传画、雕塑和电影来塑造英雄形象,将战争描绘为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

法西斯主义美学排斥包括抽象主义、表现主义和立体主义在内的现代主义艺术形式,将之视为“堕落”。他们偏爱写实主义和具象艺术,认为艺术必须为政治服务,反映民族的“纯粹”精神。正如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所指出的,法西斯主义的核心在于“政治的美学化”。它将政治活动本身变成一种大型的艺术表演和壮观的仪式,让民众沉浸在情感而非理性的体验中。通过这种方式,法西斯政权能够操纵群众,将他们的革命能量引导到对领袖和国家的狂热崇拜上。总而言之,法西斯美学是一种政治工具,它通过壮观、古典、暴力和非理性的视觉语言,来美化极权统治、宣扬民族主义,并最终服务于国家的政治目标。

一篇题为《法西斯美学的诱惑:崇高感、归属感、自豪感》的网文指出:法西斯美学通过宏大叙事,将集体无限拔高,从而矮化个体,激发人们对集体归属的强烈渴望。文章这样写道:所谓法西斯美学,不是为了美化法西斯,而是一种具有鲜明政治特色的美学风格。人们总在探讨它,是因为法西斯尽管远去,但是它给人类施加的影响一直存在。

纳粹电影《意志的胜利》至今仍被很多人认为是纪录片的巅峰之作。《意志的胜利》是瑞芬斯塔尔1934年拍摄的一部纪录片,影片记述了1934年纳粹党的全国党代会,意在宣扬德国的复兴。其中有我们熟悉的纳粹宣传语,为了德国的未来而无私奉献,全民要团结在元首周围,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差异的社会,要平等更要服从,要和平更要强大。这些宣传都来自希特勒和其他纳粹头目的演讲。瑞芬斯塔尔剪掉毫无美感的发言,把更多镜头投向会场外的队伍,扛着铁揪的劳工阵线成员,手捧丰收作物的农民,步伐整齐的冲锋队、党卫军和国防军。据说,由于影片展示的不可抵御的美和力量,电影学院的教授们甚至不敢在课堂上把它放完,他们担心学生们看完影片,会变成真正的纳粹。

《意志的胜利》是法西斯美学的经典之作。我国一些导演拍出的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影片也带有法西斯审美趣味。他们导演的一些大型晚会也运用了类似手法,极力铺排大场面、大气势,大群体。那种整齐划一、威风凛凛的帝国大军,那铜墙铁壁、不动如山的武士方阵,象征着不可挑战、无法逾越的帝王权力。任何挑战,任何异议,任何不同,都会被万箭穿心,像蚂蚁一样被碾得粉碎。他们可谓法西斯美学在大陆的继承者。

这样的美学风格极具号召力和煽动效应,至今仍然被世界上的一些国家所采用。而对于关注历史,研究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及其美学表现形式的人来说,九三大阅兵将是一次绝佳的观摩机会。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5%BE%AE%E8%A8%80%E5%BE%AE%E8%AF%AD/20250831-%E5%A4%A7%E9%98%85%E5%85%B5-%E6%B3%95%E8%A5%BF%E6%96%AF%E4%B8%BB%E4%B9%89%E6%84%8F%E8%AF%86%E5%BD%A2%E6%80%81%E5%8F%8A%E5%85%B6%E7%BE%8E%E5%AD%A6%E5%AE%9E%E8%B7%B5%E7%9A%84%E5%B1%95%E5%8F%B0


「小红书」成香港演艺学院封杀新标淮? 名剧作家庄梅岩访问上载不了后被取消

香港着名剧作家庄梅岩接受母校香港演艺学院的校庆访问后,其短片无法上载至中国内地的社交平台「小红书」,校方其后在没有知会她的情况下,把在香港播放的系列影片中也抽起她的访问。庄批评学院的做法是在「自制红线」,质问校方「过得了良心吗?」又呼吁各方「适可而止」,慎防有人以此为由「借权谋私丶铲除异己」。网上普遍对演艺学院的做法作出谩骂,评论员吴志森更指这并非个别事件,而是学术腐败问题频生的现象。 

庄梅岩昨(1日)早在她的社交平台公布这宗于6月发生的事,其间给予事件让校方解释和处理。她昨晚另再发帖表示,上述事件的披露只是第一篇,直指校董会在去年换届后,对学校「上下其手」,她稍后会一一「为香港记下来」。

政协空降演艺后 荒谬事出现

港府在前年底委任新的演艺学院校董会成员,当中四人为新人,包括校董会主席杨传亮。公开资料显示,杨传亮本职是会计师,亦为湖北省政协委员,在获委入演艺学院校董会前,未见有他参与演艺事业的关连。

庄梅岩校友访问短片被抽事件,源于演艺学院的40周年校庆活动,她于去年接受母校邀请,与其馀十名校友各自在访问中分享职业生涯,并于今年上半年播放的表演艺术讲座系列《机智的演艺生活—实战篇》中播出。及至今年中,她才发觉其访问没有面世,追问负责职员,方知其访问短片今年1月上载到「小红书」时,上载不了,其他校友的访问则成功上载。她认为,学院同事「在拿掐他们自制的红线,只是没想到,在香港畅通无阻的社交平台,学校还是选择放弃了我这位校友。」

上载不了小红书 自由香港亦止步

她在6月10日写给校方和校友会丶并于昨天发布的公开信中表示,对事件感到难过,形容事件是「荒诞和粗暴」,指责校方竟然为一个「非官方社交平台」放弃她,而且在事前事后也不交代,即使相关人士在公开场合有碰到她。她质疑,这种不主动通知她有关取消,是因为忙碌抑或是「我被封杀所以不需尊重我?」

她直言,这一年演艺学院「对制作或艺术工作者的审查丶对『敏感』的过份诠释丶捕风捉影的干扰,实在令我怀疑学校管理阶层的理智。」翻查资料,演艺学院去年2月曾临时煞停取裁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达里奥.霍(Dario Fo)代表作的舞台剧毕业作品《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的演出,当时的解释是「一旦公演,参与师生将会面对法律风险」,但详情「不宜进一步公开」。

庄又说,普罗大众胡乱举报投诉,恶意取消一个人或演出,尚可说是相关人士无知,不明白这会对香港表演艺术界的伤害;但一所艺术学院对校友进行毫无根据的剔除,就叫明知故犯,质问校方「真是过得了良心吗?」

她直言事件令她伤心和愤恨,质问校方是谁下决定取消其短片的播放?为何以上载不了「小红书」作为取消「新标淮」?她是否「被封杀」?

她自言,明知问题可能得不到回应,又或在互相包庇下石沉大海,更可能因这封信令她的名字更敏感和更难租用母校场地或上演,甚至她的剧本会在图书馆内慢慢消失,但她仍不愿襟声,仍要透过写这封信「奉劝各位,适可而止,别做得过份了」,因为实在不值得为「不存在的危险」去打压创作,以致令艺术家记恨一生。

庄无憾公开信成墓志铭  评论指属香港学术腐败问题

庄梅岩又说,国家安全固然重要,但也要慎防有人以此为藉口去「借权谋私丶铲除异己」,最后不过为了增加自己在艺术界的影响力而牺牲了一众艺术家。她总结称,即使信件不能令阅者反思,只成了她「在香港演艺生涯的墓志铭,我亦无憾」。

演艺学院今早回覆本台查询时,没有回应取消访问的原因丶不知会受访者是否属于不尊重,以致有没有其他校友访问被取消等提问,只是统一地说,感谢学院所有成员包括校友的贡献,确认「庄梅岩校友」对戏剧界作出不少贡献,声称学院会一直就相关事宜跟庄校友保持联系。

不少关注香港事务的评论员均对学院的做法大惑不解和批评,质疑「小红书」大过名剧作家;当中,吴志森更表示,庄梅岩访问被取消事件并非单一事件,而是香港学术腐败频生的又一例证,只是庄拒绝苟活而甘冒更困顿的未来而公之于众。他不禁要问,为何这些事在香港已普遍出现,却只有庄梅岩一人愿意发声?

不时就政治审查争议发言的庄梅岩,2001年毕业于演艺学院,其后一直从事编剧工作,得奖作品包括《留守太平间》丶《法吻》丶《圣荷西谋杀案》,以及影射六四事件的《5月35日》等。她共获得七次香港舞台剧最佳剧本奖,并在2010年获艺术发展局颁发年度最佳艺术家奖,部分作品更被翻译成外语在外地上演,包括最近在日本上演的《5月35日》。

庄梅岩十分敢言,身兼戏剧协会委员的她近年不时就艺文界的政治审查发声,例如在文化体育及旅游局长罗淑佩6月声言将更严谨审批资助及场地以提防「软对抗」时,庄梅岩几乎是惟一一个公开反驳的名人,她批评当局将任何蛛丝马迹和投诉纳入「软对抗」,不知「冤枉几多无辜的人和作品」。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50902-%E5%B0%8F%E7%BA%A2%E4%B9%A6-%E6%88%90%E9%A6%99%E6%B8%AF%E6%BC%94%E8%89%BA%E5%AD%A6%E9%99%A2%E5%B0%81%E6%9D%80%E6%96%B0%E6%A0%87%E6%B7%AE-%E5%90%8D%E5%89%A7%E4%BD%9C%E5%AE%B6%E5%BA%84%E6%A2%85%E5%B2%A9%E8%AE%BF%E9%97%AE%E4%B8%8A%E8%BD%BD%E4%B8%8D%E4%BA%86%E5%90%8E%E8%A2%AB%E5%8F%96%E6%B6%88


Monday, 1 September 2025

美国靠不住 日本推进与"准同盟国"的军事合作

美国总统特朗普两次执政,对日本同盟和美国对日本提供安全保障颇有微词,特朗普上届在任时就表示,日美安保条约有失公平,日本应大幅提高对驻日美军驻留经费的负担,并言及驻日美军可能撤退,今年3月6日,特朗普对日美同盟关系再次表示不满,称“我们必须保护日本,但日本却不保护我们”。特朗普能不能像以往的美国一样,在日美同盟的框架下防卫日本?日本政府与国民都很担心,认为美国可能靠不住,为此,日本正在推进防卫上多元化的国际联盟,推进与其他国家建立“准同盟国”的军事合作。 

应日本国首相石破茂的邀请,印度总理莫迪于2025年8月29日至30日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两首脑在会谈中表示:两国首脑欢迎对2008年发表的《日印安全保障合作共同宣言》进行修订,并确认在日印周边安全环境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日印将为实现“印太地区和平与稳定”这一共同目标承担更大的责任。在防卫装备与技术领域方面,两国首脑欢迎有关向印度海军转移舰艇搭载用复合通信天线“独角兽”的协调取得进展,并一致同意推动其尽早实现移转。

两国首脑对日印防卫与海洋安全保障合作处于上升轨道表示深切满意。两国首脑欢迎2024年8月在新德里举行的第3次日印外务与防卫部长会议(“2+2”),并指示两国部长尽早在东京举行第4次会议。两国首脑还对自2022年3月上次首脑会谈以来,双方军种间交流日益活跃表示满意。如去年2月日本海上自卫队参加印度主办的多国海军军演“米兰24(Milan24)”,以及日本航空自卫队2024年8月-9月参加印度空军首次主办的多国军演“塔兰·沙克提24(Tarang Shakti24)”,航空自卫队与印度空军2023年1月举行首次双边战斗机军演“维尔·加迪安2023(Veer Guardian 2023)”,并且在2023年内首次实现三军均参与的双边军演。

双方发表的了时隔17年修改的《日印安全保障合作联合宣言》,宣言提到:要在在广泛领域中,实施两国部队之间更为复杂且精细的双边联合训练,并互相参加对方主办的多国联合训练;由印度军队、自卫队以及两国海上保安厅/海岸警备队所属舰艇进行更频繁的访问与停靠;在应对两国当前及未来安全保障需求的背景下,在防卫装备与技术合作机制下,探索可互利并能切实运用的装备与技术的共同开发与联合生产的合作机会;加强日本防卫装备厅(ATLA)与印度国防研究开发机构(DRDO)之间的防卫研发合作;在国家安全、卫星导航、地球观测及宇宙等双方共同约定的其他领域中,扩大双方对空间系统的利用;深化日美澳印之间的合作,推动日美澳印为实现印度太平洋地区和平与发展的积极且务实的议程。

而美国《纽约时报》30日报道称,美国总统特朗普没有计划在今秋前往印度出席将要召开的日美澳印合作框架“Quad”(四方安全对话)首脑会议。报道称这是多名熟悉特朗普行程的相关人士透露的消息。若属实,证明由于美国向印度征加关税等问题,美印关系的裂痕可能进一步加深,四方安全对话可能会演变为有日澳印三方支撑。

目前,日本正在朝着“准同盟国”的方向,推进日印军事合作。

日本也正在推进与英国的“准同盟国”的军事合作。

8月28日,曾参加在印太地区与日本海上自卫队等开展的联合演习的英国海军航母“威尔士亲王号”抵达东京。英国航母打击群此次访问日本是继4年前之后的第二次,凸显了在中国日益活跃于印太地区的背景下,英国积极介入这一地区的姿态。日本时间8月12日早上8点左右,“威尔士亲王号”驶入美国海军横须贺基地的,参加在西太平洋与海上自卫队等开展的联合演习。8月23日,石破茂首相视察了停靠在驻日美军横须贺基地(神奈川县横须贺市)的英国海军最大航母“威尔士亲王号”,这是日本首相首次登上访日英国航母,防卫相中谷元随同登舰。

8月29日,防卫相中谷元在停泊于东京湾的“威尔士亲王号”航母上发表演讲时表示:“能够打破俄罗斯帝国主义的日俄战争,正是因为有基于日英同盟的英国支持才成为可能。”他回顾了1902年(明治35年)缔结的日英同盟等历史,强调了当代日本将英国定位为“准同盟”的重要性。

中谷在回顾1904年开始的日俄战争时指出:“在日本海海战中击败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日本联合舰队旗舰‘三笠’,正是由英国维克斯公司建造的。”他还指出,维克斯公司后来设立了航空机部门,这一发展与当今日英意三国共同研发下一代战斗机相连,“极具深意”。

中谷元8月28日与英国防长希利在日本防卫省举行会谈,双方一致同意在联合训练、技术合作等安全保障领域加强合作。双方对中国在东、南海加紧海洋扩张表示严重关切,中谷表示:“欧洲・大西洋与印太地区的课题需要相互强化参与,这非常重要。”他还对英国航母打击群在8月12日至9月2日期间访问日本表示欢迎。希利回应称:“日英正进入防卫合作的黄金时代。”双方发表了写入扩大日英安全保障合作的联合声明。这是日英防长会谈首次发表联合声明。

希利在会谈后的联合记者会上表示,日本航空自卫队的F15战斗机即将赴英国部署。这是空自战斗机首次在欧洲展开活动,计划与英军进行部队间交流。

2022年5月5日,当时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伦敦会见了当时的英国首相约翰逊,双方就《互惠准入协定》(Reciprocal Access Agreement,简称RAA,又译《日英便捷化协议》、《互相准入协定》等)达成成原则共识,该协定确定了自卫队和英国军队在对方国家逗留时的法律地位等。

《相互准入协定》是提前规定部队赴对方国家时携带武器等手续和确定自卫队和英国军队在对方国家逗留时的法律地位等的协定,签订这一协定,可使每次联合训练免去逐一敲定规则的繁琐程序,可使日英两国间的部队往来顺畅,在对方国家逗留期间发生法律问题时有据可依。

前首相安倍晋三于2022年5月6日晚在日本富士电视台BS的节目中,谈到日英《互惠准入协定》时说,该协定使日英关系变得“非常接近同盟关系”。 同时,他认为该协定的背景,“是考虑到亚洲地区的中国”。该协定已在2023年10月15日正式生效。

今年8月12日(当地时间同日),菲律宾外交部与日本驻菲律宾大使馆在马尼拉举行了为便于日本自卫队与菲军相互往来的《互惠准入协定》(RAA)互换文书仪式,该协定将于9月11日正式生效。去年7月8日,日菲借召开外长防长磋商(2+2)之机签署了《互惠准入协定》。日菲有意扩充防卫合作体制,加强对中国及俄罗斯的牵制。这是继澳大利亚、英国之后,日本批准的与第三个国家之间的《互惠准入协定》。

2023年8月13日,日本与澳大利亚之间的《互惠准入协定》也正式生效,目前,日本与英国、澳大利亚和菲律宾三国鉴于这种类似于“准同盟”的军事协定。

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军事合作也正在顺利发展。澳大利亚副总理兼国防部长马尔斯以及国防工业部长康罗伊于8月5日召开记者会,确认将在下一代护卫舰引进计划中“采纳日本三菱重工业的方案”,并称该方案在价格和性能方面都是最优条件。 由于现役护卫舰老化,澳大利亚政府计划引进11艘新型舰艇,并于5日正式将日本列为联合开发的最有力候选国。日本有关原则上禁止出口装备品和防卫相关技术的“武器出口三原则”及其运用指针,在2014年修改,根据新的“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的运用指针,日本的防卫装备品出口仅限于〈1〉救援、〈2〉运输、〈3〉警戒、〈4〉监视、〈5〉扫雷——这“五种类型”的情况,像护卫舰这类攻击能力较强的装备品不能直接出口,但如果以有助于日本安全保障为目的,并采取与友好国家进行国际共同开发的形式,就可以实现。

对日本而言,作为完成品的防卫装备出口,此次出口将成为继2023年向菲律宾出口防空雷达之后的第二个案例,这将是日本首次向国外出口舰艇,打开了一条重要的军事合作的新道路。2023年12月22日,日本政府重新修改《防卫装备技术转让三原则》,该原则规定了防卫装备的出口规则及其实施指南,进一步放宽了武器出口的限制;2024年3月26日,日本政府在内阁会议等场合再次修改了《防卫装备技术转让三原则》的实施指南,解除了日本、英国、意大利联合研发生产的下一代战斗机向第三国出口的禁令,为日本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合作进一步铺平了道路。

目前,在朝令夕改的美国特朗普政权下,日本越来越不相信日美同盟和美国防卫日本的承诺的可靠性,因此正在推进建立 “准同盟国”并推进军事合作,进行新的合纵连横,以对应虎视眈眈的近邻中、俄、朝的军事威胁。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4%B8%9C%E4%BA%AC%E4%B8%93%E6%A0%8F/20250901-%E7%BE%8E%E5%9B%BD%E9%9D%A0%E4%B8%8D%E4%BD%8F-%E6%97%A5%E6%9C%AC%E6%8E%A8%E8%BF%9B%E4%B8%8E-%E5%87%86%E5%90%8C%E7%9B%9F%E5%9B%BD-%E7%9A%84%E5%86%9B%E4%BA%8B%E5%90%88%E4%BD%9C


挑战九三阅兵的"重庆勇士"亲吐心声:总要有人去传播火种

九三阅兵迫近之际,在重庆大学城投影反共标语,之后被网友封为“重庆勇士”的身份曝光。海外网络节目《不明白播客》星期天8月31日播出他的专访,“勇士”戚洪首次公开了自己的身份和行动动机,他表示早已离开中国,并直言最不能接受的是:中共对下一代的仇恨教育。 

从底层奋斗到出国,亲历社会不公

1982年出生的戚洪来自重庆的偏远山村,16岁因家境贫困辍学,早年辗转于多地打工。在北京奋斗期间,他曾因在街上闲逛被误认为是法轮功成员而遭受无辜拘禁,亲眼目睹了监狱中的残酷行径。

然而,2006年他迎来了转机,在北京创业开设淘宝电商,生活逐渐稳定,并实现了买房买车、结婚生子的愿望。在搬离北京之前,他曾目睹政府暴力强拆,这让他对政府的强制行为有了更深的认识。2021年,他带着家人回到重庆定居。

仇恨教育是最大痛点

戚洪表示,这些年他最无法接受的是中共对下一代的仇恨教育,特别是对美国和日本的仇恨宣传。他认为,这种盲目的爱国主义和篡改历史的教科书摧残了年轻人的心灵,让他们失去希望和爱。

他说,他从小就教育两个女儿要独立思考。他以台湾为例,反驳官方“收复”论调,认为如果中国真的那么好,台湾人自然会愿意过来。

效仿“四通桥勇士”,以投影传递思想

受到北京四通桥和白纸运动等抗议活动的鼓舞,戚洪在今年7月开始筹划自己的行动。他最终选择效仿2023年山东济南万达广场的抗议者,采用投影方式进行。经过多地勘察,他最终选定了大学城,希望能够将“火种”传递给更多年轻人。

戚洪为了这次行动,自学了投影技术,并购买了雕刻机在酒店内研究了10天,亲自制作了投影标语。他选择“打倒红色法西斯,推翻共产党暴政”等标语,正是为了揭示中共的极权暴力统治与法西斯主义的本质。他痛批中共的九三阅兵是“贼喊抓贼”。

在8月20日安放好设备后,戚洪便带着家人飞往英国,原本计划在9月3日远程启动,但考虑到可能出现变故,他选择提前在29日投影,希望赶在大学生返校前,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他们。他还在酒店房间里留下了手写信,劝导警察不要“助纣为虐”,希望能唤醒他们的良知。

戚洪坦承,这次行动让他感到紧张,但他也为行动产生的巨大传播力感到惊喜。尽管他的家人在中国的亲人因此受到约谈,他深感抱歉,但依然坚定地表示:“总要有人去传播火种。”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50831-%E6%8C%91%E6%88%98%E4%B9%9D%E4%B8%89%E9%98%85%E5%85%B5%E7%9A%84-%E9%87%8D%E5%BA%86%E5%8B%87%E5%A3%AB-%E4%BA%B2%E5%90%90%E5%BF%83%E5%A3%B0-%E6%80%BB%E8%A6%81%E6%9C%89%E4%BA%BA%E5%8E%BB%E4%BC%A0%E6%92%AD%E7%81%AB%E7%A7%8D


马萧:等级制度与自由的政治

我们都是等级制度的受害者。

共产主义承诺在未来赋予人以全面的自由,这甚至是它存在的全部理由。而在现实中,它却创造了一个组织森严、阴森恐怖的等级制社会。它进化出一种新型的现代生活方式,或者说,一套使人类生活严重异化和变形的集体组织体系,一个大到让人难以察觉的国家集中营。并且,只要共产党继续统治一天,这个建立在抽象的集体主义观念基础上的等级制度就只会被强化,不会自动消失。它声称将人强行组织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去争取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解放,在我看来,没有比这听上去更加讽刺的政治笑话了。

一直以来,我都在反对这种政治上的等级制度。它反对平等的精神,完全不尊重人性,同时也蔑视人的自由。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注定是一个人性泯灭、群魔乱舞的世界,这是我对共产党人避而远之的原因。他们蜷缩在封闭的象牙塔里,在等级结构的夹缝中小心翼翼地求生存,从而塑造出一种乖张的畸形人格和世界观(如果还不算心理变态的话):对上,极尽谄媚、逢迎之态,时刻战战兢兢,诚惶诚恐,不允许自己跨越雷池半步;在服侍上司方面,他们的能力是出类拔萃的——细致、体贴、周到、温顺、乖巧,灵敏得像马戏团中训练有素的滑稽猴子,总是在眼巴巴地期待得到主人的夸奖和赏赐。而对待在等级结构中地位比自己低下的人,则是狗仗人势,狐假虎威,他们穷凶极恶,百般刁难,千般挑剔,时刻摆出一副要在鸡蛋里面挑出骨头来的架势,试图把从上司面前受到的训斥、恐吓和羞辱,转身从这些被吓得目瞪口呆的傻瓜们那里加倍讨要回来。在每个共产党人身上,都会若隐若现地展现出这样的品质,这是权力作用在他们身上产生的必然反应。

他们把别人的真诚、善良、信任和礼貌,视作是软弱可欺的人性弱点;他们利用自己手上掌握的任何一点权力,为自己和上司的利益服务,把最大限度地为难他人当作自己的职业成就;他们愚蠢而又自大,自命不凡,自以为是,自我膨胀;他们唯一的优点,就是忠诚,但这种忠诚,并非是对自己的良心和理性负责,而是对残忍、凶猛的权力无条件地效忠。

与等级制度如影随形的是特权。这种制度赋予共产党以绝对权力:首先是杀人的权力,其次是任意没收个人财产的权力,再次是可以畅通无阻,干它想干的任何缺德事的权力,没有监督,没有约束,没有反对。这比表面看上去的政府官僚的政治腐败,以及总是优先于他人的财富占有和分配权更加可怕,这也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对权力趋之若鹜,如此着迷的重要原因。由他们掌权的世界,云雾缭绕,乌烟瘴气,以野蛮、粗鲁、诡诈、污秽为美德,其中还掺杂着虚伪——在天真的陌生人面前,假装自己是一个尚未被权力污染和腐蚀的“好共产党人”。

我并没有把共产党人当作政治对手,虽然他们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我的写作活动之中。在我看来,他们只是一群受到某种抽象观念(共产主义)蛊惑,从而误入歧途,被这种思想病毒感染而陷入集体癫狂的可怜病人。他们是受其自身观念绑架的受害者,可以被怜悯,但并不值得同情。

我现在不会让这个等级制度在我身上轻松地碾压过去,一旦它试图接近我,我就会将它一把推开,让它灰头土脸,败兴而归,不让它从我身上榨取任何滋养它的养分。我知道,这个完全依靠庸众的数量优势堆砌而成的等级制度不喜欢我的态度,而我也不喜欢它的声色俱厉,装腔作势。如果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自由和尊严感,拒绝去迎合它,拒绝与它合作,那么,这个看似坚不可摧的等级制度将变得举步维艰,寸步难行,而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将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景象。

出于历史的惯性,人们总是过份地夸大这种特立独行的不合作态度将会给自己惹上的麻烦。实际上,当一个人真正踏出实质性的第一步时,他会发现,他不是第一个拥有这种想法并依此而行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而且,惩罚并不会如期而至,至少不会像想象中那么严重,已经有太多的先行者们在前面铺就了一条通往自由的羊肠小道。

自从我从事政治写作以来,虽然政治警察也会上门约谈,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惩罚,其实也只有2019年4月的那一趟看守所之旅,那一回,他们将我恶狠狠地丢进了海淀区看守所,我成为他们的战俘,吃了整整一个月的牢饭。原因是在“6-4”事件发生三十周年前夕,我约日本共同社的两位记者采访了一位党内的高干子弟,这种涉外事宜让警察们的神经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从而做出了这个打破常规的出格决定。而这么多年下来,出于工作的原因他们在平时频繁地和我打交道,接触过程也会充满紧张的拉锯和结果的不确定性,但总的来说还是“和平”和“体面”的,甚至连参与联署《零八宪章》这样的政治活动都没有发生特别激烈的冲突。

我始终认为,自由不会从天而降,不要指望共产党拱手放弃权力,它的镇压体系不会在一夜之间失去魔力,导致这个等级结构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突然向内部坍塌,也不要指望美国大兵开着航母战斗群和B2轰炸机一路浩浩荡荡将自由送上门来。如果不从被禁锢的黑暗洞穴中自己走出来,即便有一天出于某个无法预测的原因,自由幸运地降临到一个人的头上,他也会把持不住。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他没有经历过争取自由的心路历程,没有体验过自由的真正滋味,总之,他并不明白自由的重要性,也无法分辨那些对自由构成威胁的潜在和现实因素,因此,即使有一天他很轻松地获得了自由,也同样会以低廉的价格将它兜售出去,甚至免费赠送,这是人性使然。上帝赋予摩西以使命,让他带领犹太人出埃及地,从而摆脱法老的奴役,这个跋山涉水的艰难过程是需要犹太人自己去完成的,上帝不会代替人类去做这件事,即使祂完全有这个能力。

如果说极权主义还有什么值得肯定的价值,在我看来,那恰恰就是它所造成的灾难和破坏力。我认为,这是它对人类所作的最大也是唯一的贡献,它提醒后来人,为了让未来的完美社会得以实现,去牺牲当下人们的幸福,是一种不可救药的愚蠢。不论那些手握权杖的人们声称自己有多么遭人误解,有多么无私,多么有理想情怀,也不论这个世界还有多少人对这种想法抱有真挚的同情心,任何头脑清醒的人都必须明白,这是一条不折不扣的通往奴役之路。

政治的重心应该重新回归到它的落脚点,回归到服务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身上来,而不是去追逐那些看上去很美好,实际上永远无法实现的乌托邦设想。政治,首先必须学会尊重社会的自治、自我管理和自我组织。而权力的来源,不应该来自党的政治局,不应该根植于军队的刺刀、警察的镣铐类似的恐怖活动,不应该被描绘在一幅单调、抽象、晦涩的政治蓝图上,它应该围绕个人和家庭这些基本的社会单元,去倾听每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人的真实想法,它是现实主义的。一句话,将政治从虚无飘渺的天上拉下来,让它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视野当中,回归到生命的本质和人的权利属性上来,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必须承担起自身命运的责任,而不是将它交托到那些素未谋面、却自称已经掌握了全部真理和正确答案的人手上,这是所有极端政治的危险前兆。

这是一个经历过共产主义的煎熬炙烤,从地狱火湖里艰难爬出来的男人写下的安魂曲。

2025年8月30日

马萧:等级制度与自由的政治最先出现在议报。






from 议报 https://yibaochina.com/?p=256454


Sunday, 31 August 2025

"龙象共舞":莫迪与习近平在西方压力下寻求合作

印度总理莫迪周日(8月31日)在天津出席上合组织峰会并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后,当天又与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会面。莫迪在会见中表示,印方欢迎恢复印中两国“党际交流合作机制”,并称其与习近平就两国关系长远发展达成新的共识。路透社援引分析称,莫迪与习近平正寻求在西方压力下"靠拢",焦点转向“对冲西方压力”的现实合作。 

 此次蔡奇“加场”会见,被视为对当天习莫会的政治层面补充:不仅释放两国“高层政治沟通—执政党渠道—经贸务实合作”三条线并行的信号,也显示双方有意将政治互信的修复向机制化延伸。此前,习近平与莫迪在天津会谈,强调要在全球关税不确定性下改善经贸关系、妥善处理边界议题并扩大合作。

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指出,莫迪与习近平正寻求在西方压力下靠拢。就在几天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印度商品征收高达50%的惩罚性关税,其中部分原因是新德里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这一举措打击了美印数十年来精心培育的关系,而华盛顿原本希望印度能在地区内制衡中国。

聚焦经贸与边境稳定

莫迪在会晤中向习近平表示,印度致力于改善与中国关系,并特别提到希望缩减接近992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逆差。他同时强调,应在2020年边境冲突后持续维持和平与稳定。那场冲突曾引发长达五年的军事对峙。

莫迪在会晤中说,“我们承诺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关切的基础上推进双边关系。”据其官方账号发布的视频,莫迪并指出,中印合作关乎28亿人口的利益,边境地区已营造出“和平与稳定”的氛围。

习近平则表示,中印互为发展机遇,而不是威胁。新华社援引习近平的话称,“我们必须避免让边界问题定义中印关系的全貌”。如果双方能够以伙伴而非对手的眼光看待彼此,两国关系将“稳定而深远”。

中印两国自上世纪50年代起在喜马拉雅地区的3800公里边境上存有争议。2020年的冲突中,20名印度士兵和4名中国士兵在肉搏中丧生,此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大规模集结军力。

印度外交秘书米什里周日向记者表示,自去年10月达成新的巡逻协议以来,边境局势已有所改善,“边境局势正朝正常化方向发展”。

焦点转向“对冲西方压力”的现实合作

对于美国关税问题,米什里透露,莫迪与习近平就国际“经济形势”及其带来的挑战进行了讨论。“他们尝试探讨如何利用这一局势增进互信,并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向前发展。”

根据印度外交部声明,两位领导人还谈及扩大在双边、地区和全球问题上的共同立场,包括应对恐怖主义、公平贸易等议题。

双边关系出现“解冻”迹象

去年在俄罗斯举行的峰会上,莫迪与习近平曾就边境巡逻达成协议,为关系解冻奠定基础。近几周,随着新德里试图对冲来自华盛顿的关税威胁,中印关系回暖迹象更加明显。

莫迪透露,自2020年以来停飞的中印直航将恢复,但未说明具体时间表。与此同时,中国已同意解除对稀土、化肥及隧道掘进机的出口限制。中国外长王毅本月访印期间,双方达成相关共识。

中国驻印大使徐飞洪此前表示,北京反对华盛顿对印度征收高额关税,并将“坚定与印度站在一起”。近期,中方允许印度朝圣者赴西藏访问印度教与佛教圣地,两国也取消了互设的旅游签证限制。

印度学者马诺杰·克瓦拉拉马尼指出:“此次会晤是关系逐步改善的一步。双方的表态既有混合的政治信号,也体现出在更广阔的地缘政治背景下稳定双边关系的必要性。”

隐忧犹存

尽管关系有所缓和,但长期困扰依然存在。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但巨额逆差一直令印度官员不满,今年更创下新高。

此外,中国计划在西藏兴建大型水坝,印度政府担忧该项目可能在旱季削减布拉马普特拉河多达85%的水量。印度国内还长期敏感于流亡在印的达赖喇嘛问题,北京视其为分裂势力。与此同时,印度的宿敌巴基斯坦仍持续获得中国在经济、外交与军事上的坚定支持。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50831-%E9%BE%99%E8%B1%A1%E5%85%B1%E8%88%9E-%E8%8E%AB%E8%BF%AA%E4%B8%8E%E4%B9%A0%E8%BF%91%E5%B9%B3%E5%9C%A8%E8%A5%BF%E6%96%B9%E5%8E%8B%E5%8A%9B%E4%B8%8B%E8%B0%8B%E6%B1%82%E9%9D%A0%E6%8B%A2


上合组织有望替代北约吗?

星期日,在中国北部城市天津,全城处于高度戒备状态,部分街道还布设了装甲车,许多区域的交通中断。今天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日子。他邀请了俄罗斯和印度领导人,以及来自约20个欧亚国家的政要齐聚天津,出席一场旨在强化中国区域主导地位的重要峰会,并向世界传递一个信号: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新模式是可能的。 

 俄罗斯总统普京于周日抵达天津,随行的还有高级政治人物和商界代表。当天,习近平会见了印度总理莫迪。莫迪于前一日晚间抵达天津,这是他自2018年以来首次访问中国。与此同时,习近平也马不停蹄地与土耳其、阿塞拜疆等国领导人,以及普京的坚定盟友、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举行了双边会晤。今天晚上北京时间19点(格林尼治时间11时),他将主持一场欢迎晚宴,款待参加上合组织峰会的各国嘉宾。峰会将于周一正式举行。几天后,北京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以纪念二战结束80周年。

此次峰会被认为是上合组织自2001年成立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峰会,也恰逢该组织成员国面临多重危机的关键时节:中国和印度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俄乌战争、伊朗核问题等。

在峰会前夕,中国官方大量宣传推崇多边主义,并称要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典范,远离 “冷战思维和过时的地缘政治对抗观念”。其言下之意,无疑是针对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的。

上合组织由10个成员国和16个观察员国或伙伴国组成,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近一半,GDP占全球的23.5%。上合组织常被视为北约的制衡力量。北京和莫斯科也都在努力推动此次论坛成为北约的替代。

然而它真的能取代北约吗?北约是以北美和欧洲国家为主的军事联盟,强调集体防御原则,即攻击任何一个成员即视为攻击所有成员,主要目的是保障成员国的安全和防范外部军事威胁。但上合组织既不是像北约那​​样的军事联盟,也不是像亚太经合组织或欧盟那样的自由贸易区。

尽管上合组织常被戏称为是遭特朗普排挤和孤立国家的“朋友圈”,成员国也都是非西方国家,但组织内部成员分歧远远大于共识。它们共同呼吁建立多极世界秩序,但这并没有超越各自的地缘政治利益。拿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来说。虽然俄乌战争以及特朗普的政策让俄中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但在上合组织内部还有许多中亚国家。柏林智库梅里克斯(Merics)的分析师克劳斯·宋(Claus Soong)表示:“中国和俄罗斯结盟但并非盟友,而且两国都将中亚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但利益却存在分歧。作为回报,中亚国家必须平衡与这两个国家的关系。”

而近些年来,中亚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中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国电动车品牌比亚迪在中国境外最大的工厂并非位于巴西或东欧,而是在乌兹别克斯坦。据《中亚时报》报道,这座工厂初期投资约1.6亿美元,年产能可达5万辆。目前,工厂已规划了两期扩建工程,将产能提升至50万辆。此外,东亚的矿产资源对中国来说也极具吸引力,可以说中亚对中国的矿产和稀土供应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中亚与俄罗斯和中国这两个伙伴的关系显得十分微妙。

再拿中国和印度来说,星期日白天新华社官网头条一直是习近平与莫迪会晤的新闻,同时在官方通报中,习近平表示,今年是中印建交75周年,双方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中印关系,通过天津会晤再提升,推动两国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莫迪则在社交平台X上发布视频,称他对习近平表示,印度致力于推动两国关系发展。

尽管在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下,印度不得不重新修复与中国的关系,但双方在许多问题方面存在重大的分歧。在经贸方面,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但双方贸易逆差已达到创纪录的992亿美元(约合849亿欧元),这一直令印度感到不满。在地缘政治方面,中国一直都积极支持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在今年5月使用了中国的先进武器对印度发动攻击。此外,中国计划在西藏建设的大型水坝项目也引发印度担忧,该项目可能导致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旱季的水量减少多达85%。更令人担忧的是西藏问题,印度是藏传佛教精神领袖达赖喇嘛的流亡地,而中国则将其视为危险的分裂势力。前不久习近平到西藏视察时还多次强调,必须要维护西藏的社会和政治稳定。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罗德林(Dylan Loh)称:“中国长期以来试图将上合组织塑造成一个非西方主导的权力联盟,推动一种更民主的新型国际关系模式。”

尽管中国也有意利用此次峰会展现团结,但除了对抗美国外,上合组织缺乏更多共同利益和目标,并且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分歧众多,如果不能真正团结到一起,将很难真正形成一个制衡北约,或者说有影响力的组织。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8%A6%81%E9%97%BB%E8%A7%A3%E8%AF%B4/20250831-%E4%B8%8A%E5%90%88%E7%BB%84%E7%BB%87%E6%9C%89%E6%9C%9B%E6%9B%BF%E4%BB%A3%E5%8C%97%E7%BA%A6%E5%90%97


总统赖清德重申台湾国防预算2030年达5% GDP 国民党议员质疑钱从哪来?

美国参院事委主席威克来防台湾期间,总统赖清德30日再次重申台湾国防预算将在2026年超过3%且2030年比照北约标准的5%。国民党议员质疑将加税筹钱或排挤教育社福。 

台湾总统赖清德于接见美国联邦参院军委会主席威克时,感谢美国对台湾的坚定支持。他重申,2026年度国防预算占比将超过GDP 3%,并且预计于2030年达到比照北约标准的5%。

分析指出,台湾此举旨在回应美国的压力,尽管这次未必能让美方完全满意,但至少能暂时交代,未来必然还要加码。

事实上,特朗普前白宫国安会幕僚长葛瑞曾在8月警告,台湾应将国防支出在数年内提升至GDP的5%,并大幅推进非对称防御,同时需展现两党国防共识,台湾才能确保在美国战略中继续被视为资产,而非负担。

然而,对于2030年国防预算比照北约标准达GDP 5%,国民党议员游淑慧30日表示,民众或许不了解复杂的预算和财政,但政客不要简化数字来糊弄。并请问赖总统,钱从哪来?是要加税筹钱或排挤教育社福?

同时,她提到,目前台湾的中央政府支出约占GDP为12.40%, 如果这12.4%中的5%都要编成国防预算,那代表政府支出的40%,全部将变成国防预算。

从目前4674亿增加到1兆2500亿,增加的8000亿从哪里来? 2025年的预算编列,社会福利支出才8310亿元、教育科学文化支出6050亿元。是否要把社福和教科文各砍一半,再省出8000亿给国防?如果不从现有其他预算排挤,那就只剩下举债或加税?

国民党议员游淑慧强调,此举恐债留子孙、掏空财政。赖总统总爱拿北约来比,但北约5%和台湾5%的概念一样吗?

不过,台湾驻美代表俞大㵢在7月于美国受访时曾表示,如果以北约的标准来计算国防采购的预算,台湾的预算实际上已经达到约5%,其中包括社会韧性、基础建设等等。因此我们的国防开支可能已达3.5%,如果北约标准来算的话,而基础建设和韧性方面的开支为1.5%。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6%B8%AF%E6%BE%B3%E5%8F%B0/20250831-%E6%80%BB%E7%BB%9F%E8%B5%96%E6%B8%85%E5%BE%B7%E9%87%8D%E7%94%B3%E5%8F%B0%E6%B9%BE%E5%9B%BD%E9%98%B2%E9%A2%84%E7%AE%972030%E5%B9%B4%E8%BE%BE5-gdp-%E5%9B%BD%E6%B0%91%E5%85%9A%E8%AE%AE%E5%91%98%E8%B4%A8%E7%96%91%E9%92%B1%E4%BB%8E%E5%93%AA%E6%9D%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