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9 May 2021

黎則奮 流亡海外的中國民運份子是一面歷史鏡子

六四前夕,最值得悼念的八九六四民運份子,是2014年已經因癌症在北京病逝的知識份子陳子明。我認為他是最值得尊敬推崇、最堅持理想原則至死不渝的民運份子,足為典範。如果歷史是公正的話,他在歷史上應得的評價,絕不會低於劉曉波,對於中國問題的思考,思想和理論上的成就和貢獻,環顧海內外的民運份子,無出其右。在他面前,所有只會年年站出來呼喊悼念六四死難者,聲稱不會遺忘歷史,以維持自己頭上的政治道德光環不褪色,口說堅持,實質流亡海外三十二年來無所作為、一事無成的海外民運份子,都無關宏旨,不值一提。他們對中國大陸已經消失的民主運動全無貢獻,亦完全脫離國內的群眾及政治現實,除了淪為西方右翼反共反華政黨政客的應聲蟲外,連被人利用的政治剩餘價值也沒有,被遺忘是活該,在中國未來的發展,尤其是政治上的變化,不會有任何角色扮演,最終只會無聲無色地從政治現實和歷史上消失。

什麼政治取向其實並非最重要,思想右翼絕不是問題,關鍵的是政治實踐。如果真心相信自己的政治理念,認為美國和西方國家是反共大業唯一和最重要的政治力量,既然自己已經成為外國公民,最正確的做法,就是加入自己認同的政黨,全心全意從政,一天成為當地政要或官員,例如現為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參選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落敗現正準備競逐紐約市長的楊安澤,以至共和黨全國委員余懐松,便可發揮作用,實踐自己的信念。當然,不一定每個人都適合參政,退而求其次,至少在「中國往何處去?」的理論探索和論述上,也可以有所貢獻吧?

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沒有民主運動的論述,也就沒有民主運動。三十二年過去了,中共再沒有所謂「改革派」和「保守派」之分,只有不同政經利益的派系,如何定性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社會的性質,不但是確立中國民主運動未來去向的根本,也是制定民主運動的策略和具體行動綱領不可或缺的理論工作。可是,幾十年下來,從八九民運的一代到如今余𤇍、曹長青之流,全都交白卷,寄望再非流亡而是已經安居入籍外國的所謂民運份子和公知能夠作出什麼實際而有效的貢獻,無疑是緣木求魚,枉費心機。

流亡海外的中國民運份子是一面歷史鏡子,香港今天面對相同的歷史命運,無論身處香港或海外的自詡抗爭者,尤其是念念不亡「獨立建國」的港獨份子,能不引以為鑑,好好反省?否則只會走上相同的老路,結果也是一樣。


題為編輯所擬





from 獨立媒體 https://www.inmediahk.net/node/%E7%A4%BE%E9%81%8B/%E6%B5%81%E4%BA%A1%E6%B5%B7%E5%A4%96%E7%9A%84%E4%B8%AD%E5%9C%8B%E6%B0%91%E9%81%8B%E4%BB%BD%E5%AD%90%E6%98%AF%E4%B8%80%E9%9D%A2%E6%AD%B7%E5%8F%B2%E9%8F%A1%E5%AD%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