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8 March 2019

拼爹拼妈的基础教育

来源:
毛杉稻士

教育部部长如果一直坚持要给公共基础教育减负,他就一定是个坏胚子。

如果中国缺少扎实公共基础教育,阶级固化真的非常有可能会加强。我用自己的例子来讲讲为什么。

我爸妈的学历都很低,职业是农民,没去过什么地方,也没什么见识。所以,我的父母是没有任何能力为我和我弟提供家庭教育的。

其次,我父母的收入都很低,也没有能力让我和我弟进补习班。我和我弟从小到大没有上过任何补习班,包括新东方。

从初中开始,我妈就看不懂我的课本了。

从初二开始,我爸对我的数学题就束手无策了,我只能下课问学校老师,而这是免费的。

我和我弟参加数理化和计算机竞赛,我父母一道题都看不懂。

再说说我和我弟的学历,我是本科武汉大学,保送本校研究生。我弟本科在清华大学,现在已经保送博士。

所以我可以说,我和我弟完全是靠公共基础教育打下的基础,得到了今天的成绩。

我小的时候,上学最大的动力,就是通过学习改变我的生活。

我爸一直恐吓我:‌‌“如果你的成绩不能保持,你就辍学在家干活。‌‌”

这句话我小时候是信的。

在我老家,小学辍学的女孩子大有人在。

‌‌“让女孩子上学=浪费钱‌‌”,这基本上是当时我老家大部分人的共识。

如果按照教育部部长说的,不要让宝宝不高兴,要减负;如果当时的公共基础教育不扎实,那我就拼不过家庭条件好、父母学识高的人。今天,我也不可能坐在北京的某个地方,打下这些文字,和微博的网友探讨如何去保护我们的公共基础教育,为普通人保留突破阶层的可能。

——除非我是个天才,但我并不是。

我或许也被迫辍学在家干活,在十八岁就嫁给村里那个挨打老婆的铁匠的儿子。

但削弱公共基础教育,就得拼爹拼妈。

有多少人拼得起?

根据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的可支配收入(注意,不是工资!)统计,如果把中国人按收入分成五等分,第一等分的年收入平均是6万4千多,第二等分是3万4千多,第三等分是2万2千多,第四等分是1w3000+,第五等分是5958.4。

差距基本是跳崖式的。

如果学习要拼家境,穷必输。

我在北京工作以后,才发现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学区房‌‌”。‌‌“学区房‌‌”,按片区上学,意味着,孩子的教育,将从父母的财力比拼开始。

划片区择校对于非富非贵家庭是非常不利的。

拿我在北京工作认识的富人来说,他们为了给予孩子更多选择权,在多个有好学校的学区内拥有房子,同时还做好了让孩子出国的打算。而社区楼下的小夫妻,一套学区房都换不起(指卖掉现有的房子,用卖得的钱,买一套学区房)。

平民与权贵相比,本就缺少选择权,如果没有教育公平,穷将更穷。

我和我弟上中小学的时候,我们县里的好初中和好高中是按分数择优录取的。(考试)最优秀的学生和最优秀的老师都会不断通过优胜劣汰流到一起。现在根据我在老家和北京了解的、媒体报道的情况,很多优质的老师流向了‌‌“课外学校‌‌”和高额学费的私立学校。

三点半放学也好,课堂教育减负但考试内容不减负也好,都是对普通家庭孩子的不公平。

当时我的同学里,有当官的孩子,有高级知识分子的孩子,也有我这样的、农民的孩子。

我和他们的差距依然存在。

拿高中来说,我通过考试,进入了省重点高中上学,因为中考成绩好,学杂费全免。但是我和初中教育就很好的同学相比,差距非常大。他们通过父母的耳濡目染和更好的教育,眼界更开阔,尤其是英语,词汇量更广。他们看过的书,有的是我第一次听说。但是好在,我可以通过考试择校,知道他们看过的书目。我就算落后一步,也总算有弥补的机会。

如果我不能跳到全省重点高中去上学,我永远都没办法考上武汉大学。

也许有人会讲,应试教育的内容没有实用性,如果换一个选拔人才的方式,就不用学这些没用的知识了。

但对于非权非富家庭而言,很难找到一个比统一考试更加公平的选拔方式了。(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看中国古代科举的演变史,非常好地显示了科举考试是一步一步变得更公平的。)

另外,在目前的义务教育阶段,公共教育给予了父母学识不好的家庭很好的弥补,比如启发孩子的逻辑思维(学习数学),建立基本的三观(学习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生物、物理),学会和世界沟通,和自己沟通(生物的人体生理卫生部分,了解人体发育)等等。

这个阶段,有牢固的、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怎么搞素质教育,基础的东西都不可以省略,不可以丢,不可以删减,不可以忘。

对比西方,会发现快乐教育和精英教育,完全是两件事。

也许会有人批评我唯分是论。

唯分是论确实存在很多缺陷,但唯分是论,是目前对于非富非贵家庭比较公平的方式了。

此前北京地区想要改变高考录取方式,‌‌“不将高考分数作为全部的录取依据‌‌”,遭到很多人的反对。

这是什么?

这是权贵的豁口。

当初禁掉高考各类加分项,就是为了避免有些权贵随意‌‌“弄‌‌”来奖项加分,维护公平。

更何况,现在大多数选拔依然是‌‌“唯分是论‌‌”,考的内容还是那些,教的却少了,就是在给家庭教育和课外教育增加压力,普通家庭哪里追得上?!

扎实的公共基础教育,就是给我们这些非富非贵的普通人的机会。

所以,公共基础教育不能掺水分,不能削弱。

教育部部长答记者问有一些话是有道理的,比如给治理校园APP乱象;但是针对减轻课业负担是不合理的,把教育的责任过度转移给家长也是不合理的。如果教育部部长坚持削弱公共基础教育,将基础教育的负担转移到课堂外,就是毁掉我们的机会。

‌‌“父母需要有科学的教育理念‌‌”,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是很多低收入、低学历父母,如何有科学的教育理念?

教育部如果真的在意家庭教育,就应该从公共领域着手,下力气为父母培训。

希望教育部部长能明白,他是执政者,不是许愿者,家长不是圣杯也不是阿拉丁神灯。不是部长说一句要怎么怎么样,父母就立刻能做到怎么怎么样。

今年全国两会,湖南、江苏省几个村支书人大代表都讲,脱贫攻坚要借助科技力量,借助互联网力量。村支书都知道脱贫要靠知识,教育部部长不知道?

教育之功在当下,业在千秋。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建国还不到一百年呢!

——谢谢你愿意看完。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903/%E6%8B%BC%E7%88%B9%E6%8B%BC%E5%A6%88%E7%9A%84%E5%9F%BA%E7%A1%80%E6%95%99%E8%82%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