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30 June 2025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谈美军轰炸后伊朗核能力:不能说一切都消失了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Rafael Grossi)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周日播出的专访中表示,伊朗可能在几个月内生产浓缩铀。这让人怀疑美军日前摧毁伊朗当局的核计划的打击是否达成目标。 

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周五指出,如果伊朗当局的铀浓缩达到令人担忧的水平,他将考虑再次轰炸伊朗,但美国官员表示,日前进行的打击摧毁了伊朗的关键核设施。

CBS《面向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布伦南问道,“据美国国防情报局评估,伊朗的核计划已经倒退了几个月,但一旦他们挖掘出来,几个月后就能恢复。他们必须重建电力和供水系统。美国中情局局长和国家情报总监称,这些设施已被摧毁,重建需要数年时间。以色列说该军事计划要倒退很多年。真相到底如何?您如何看待这些评估?”

格罗西回答说:“你知道吗,这种沙漏式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处理方法——不是什么好主意······玛格丽特(布伦南),这一切都取决于你的衡量标准。如果你告诉我他们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那是为了什么?”

格罗西补充道,“他们(伊朗当局)的能力就在那里。我想说,几个月之内,他们就能让几台级联的离心机运转起来,生产出浓缩铀,甚至更短。但正如我所说,坦率地说,不能声称一切都消失了,那里什么也没有了”。

格罗西解释说,“因为,首先,根据我认为情报部门,我们并没有在那里进行任何军事评估,但从我们谈话的逻辑来看,显然那里遭受了严重破坏,但并非完全破坏。其次,伊朗在那里拥有生产能力,包括工业和技术能力。所以,如果他们(伊朗当局)愿意,他们可以再次开始这样做”。

格罗西续称:“这又一次,抱歉,是第四次了——我们必须回到谈判桌前,找到一个技术上可行的解决方案。否则,这种情况会再次打击我们,因为我们目前的情况还不清楚。这是一个机会。我们现在确实有机会”。

伊朗当局称其核计划仅用于和平目的。格罗西表示,美军对福尔多、纳坦兹和伊斯法罕核设施的袭击已严重削弱伊朗铀转化和浓缩能力。然而,一些西方专家强调,伊朗的核进展为其带来了不可逆转的知识增长,这表明,虽然失去专家或设施可能会减缓进展,但这些进展或是永久性的。

格罗西在采访中说,“我们需要有能力确定、证实那里有什么、在哪里以及发生了什么。伊朗有一个非常庞大的雄心勃勃的(核)计划,其中一部分可能仍然存在。工业能力是存在的。伊朗是一个核技术非常先进的国家,这一点显而易见。因此,你无法回转这一切”。

格罗西谈到:“你无法消除你所拥有的知识或能力。这是一个面积很大的国家,不是吗?因此,我认为这应该成为我们所有人都必须明白的激励因素,无论是否采取军事行动,你都无法通过军事手段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格罗西说,“你将必须达成一项协议。你将必须有一个检查系统,该系统将给各方,该地区的各方,以及其他地方的每一方保证——即我们一定可以翻过这一页”。

此前,格罗西周三表示,重启对伊朗核设施的核查工作是该机构当前的首要任务,其中包括评估近期空袭造成的破坏情况,并核实高浓缩铀的库存状态。

伊朗议会于周三通过了一项法案,提议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尚需政府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生效。对此,格罗西指出,已于周二致函伊朗外长阿拉格奇,建议举行会面,就如何继续开展核查工作进行深入讨论。

格罗西强调,“国际社会无法承受核查机制中断所带来的后果”。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5%9B%BD%E9%99%85/20250629-%E5%9B%BD%E9%99%85%E5%8E%9F%E5%AD%90%E8%83%BD%E6%9C%BA%E6%9E%84%E6%80%BB%E5%B9%B2%E4%BA%8B%E8%B0%88%E7%BE%8E%E5%86%9B%E8%BD%B0%E7%82%B8%E5%90%8E%E4%BC%8A%E6%9C%97%E6%A0%B8%E8%83%BD%E5%8A%9B-%E4%B8%8D%E8%83%BD%E8%AF%B4%E4%B8%80%E5%88%87%E9%83%BD%E6%B6%88%E5%A4%B1%E4%BA%86


世卫组织发布造成新冠疫情的病毒溯源报告 谭德塞:呼吁中国等公开分享相关信息

世卫组织新型病原体溯源科学咨询小组周五(27日)发布了关于造成2019冠状病毒病的病毒起源的报告。在报告中,科学咨询小组推进了对新冠病毒起源的理解,但正如其在报告中所述,尚未提供全面评估所有假设所需的大量信息。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我感谢科学咨询小组的27名成员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为这项非常重要的科学工作奉献了他们的时间和专业知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所有的假设都必须保留在桌面上,包括人畜共患病外溢和实验室泄漏。我们继续呼吁中国和其他任何掌握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来源信息的国家公开分享这些信息,以保护世界免受未来大流行病的侵袭”。

据悉,在其报告中,由27名独立国际专家组成的科学咨询小组考虑了2019冠状病毒病起源的主要假设的现有证据,并得出结论:“现有证据的权重······建议人畜共患病溢出······要么直接来自蝙蝠,要么通过中间宿主”。

世卫组织曾要求中国分享数百个在疫情早期感染2019冠状病毒病的个体的基因序列、有关武汉市场上出售的动物的更多详细信息,以及有关武汉实验室所做工作和生物安全条件的信息。迄今为止,中方尚未与科学咨询小组或世卫组织分享这些信息。

2022年6月9日,科学咨询小组在一份报告中公布了其初步调查结果和建议。周五发布的报告根据同行评审的论文和评论,以及现有的未公开信息、实地研究、访谈和其他报告,包括审计结果、政府报告和情报报告,对该评估进行了更新。据了解,科学咨询小组以各种形式召开了52次会议,并与研究人员、学者、记者和其他人员进行了情况通报。

科学咨询小组主席、南非金山大学“同一健康”研究主席、疫苗与新发病毒威胁监测领域的特聘教授文特尔(Marietjie Venter)表示:“正如报告所强调的,这不仅是一项科学任务,更是出于道义和伦理的紧迫要求。了解SARS-CoV-2病毒的起源以及其如何引发全球大流行,对于预防未来大流行、挽救生命与生计、减轻全球苦难至关重要”。

2020年底,世界卫生大会特别会议通过决议,授权世卫组织研究造成2019冠状病毒病的病毒的起源。随后,国际专家组与中国专家于2021年1月至2月赴中国开展联合调查,并于当年3月发布第一份联合报告。2021年7月,谭德塞宣布成立新型病原体溯源科学咨询小组,明确其两项核心任务:一是制定一套全球科学框架,用于研究新发和再现病原体的起源,该框架已于去年发布;二是运用该框架评估科学证据,以进一步查明新冠病毒的起源。

在过去三年多时间里,科学咨询小组在推动对新冠病毒起源的科学认识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正如报告中指出的,评估所有假设所需的大量关键信息仍未获取。世卫组织表示:“了解SARS-CoV-2病毒起源的工作仍未完成。世卫组织欢迎任何有关2019冠状病毒病起源的进一步证据,科学咨询小组将继续致力于在获得任何新信息时对其进行审查”。

据联合国新闻报导,谭德塞在报告发布会上指出,新冠疫情是百年一遇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导致约2000万人死亡,造成至少10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损失,并引发严重的社会和政治动荡。谭德塞说,我们不能用过去式谈论新冠。尽管全球卫生危机已缓解,但病毒依然存在,持续变异,持续致命。全球仍有数百万人受到新冠后遗症或“长期新冠”的影响。

谭德塞指出,尽管过去五年我们对新冠病毒的了解大幅增长,但一个核心问题至今未解:疫情是如何开始的?弄清楚任何疫情、流行病或大流行的起源,对预防未来类似事件至关重要。这既是一项科学责任,也是一种道义担当,尤其是为了悼念因疫情而逝去的生命。

谭德塞透露,在某些议题上科学咨询小组成员之间未能达成共识。本周早些时候,一名成员辞去职务,另有三位成员要求将姓名从报告中删除。他强调,科学咨询小组推进了人们对新冠病毒起源的科学认知。但要全面评估所有假设,仍有大量信息尚未提供。

谭德塞表示,世卫组织知道一些国家政府掌握新冠病毒起源相关情报报告,并已正式提出查阅请求。但截至目前,世卫组织及科学咨询小组均未获得这些报告或其原始数据的访问权。

谭德塞强调,在缺乏所有证据的情况下,所有假设都应继续保持开放,包括动物源性传播与实验室泄漏。他再次呼吁中国以及任何掌握新冠病毒起源信息的国家,以全球公共安全为重,透明公开相关信息。谭德塞重申,世卫组织与科学咨询小组将继续准备评估任何新出现的数据,并致力于推进并完成这项至关重要的科学任务。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5%9B%BD%E9%99%85/20250628-%E4%B8%96%E5%8D%AB%E7%BB%84%E7%BB%87%E5%8F%91%E5%B8%83%E9%80%A0%E6%88%90%E6%96%B0%E5%86%A0%E7%96%AB%E6%83%85%E7%9A%84%E7%97%85%E6%AF%92%E6%BA%AF%E6%BA%90%E6%8A%A5%E5%91%8A-%E8%B0%AD%E5%BE%B7%E5%A1%9E-%E5%91%BC%E5%90%81%E4%B8%AD%E5%9B%BD%E7%AD%89%E5%85%AC%E5%BC%80%E5%88%86%E4%BA%AB%E7%9B%B8%E5%85%B3%E4%BF%A1%E6%81%AF


违背承诺 中共海关被曝不放行磁铁等稀土出口

来源: 
大纪元

外媒周一(6月30日)报导说,中共的出口管制已蔓延至北京官方认定的稀土和磁铁以外的产品,只要包含任何敏感词,海关一律卡住,拒绝放行。

《金融时报》采访中国企业和西方行业高管后发现,中共商务部和海关官员要求对未列入原管制清单的产品进行额外检查和第三方化学检测分析。

一家中国磁铁出口商的销售人员透露说:“只要包含哪怕一个敏感词(比如磁铁),海关都不会放行——而会触发检查,而一旦开始检查,可能要一两个月。”

“比如钛棒和锆管也被扣留了。”该人士举例说,“实际受控的商品是钛粉。虽然我们的钛棒和钛管不在管制清单上,但仍然无法清关。”

作为对美国4月对等关税的报复措施,北京自4月起开始要求对七种稀土金属和相关磁铁材料的出口实施许可证制度。

另一家中国公司代表表示,他们的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因为物流公司“拒绝处理磁铁货运”。该公司服务的客户涵盖磁选机、工业过滤、服装、食品和芯片等多个领域。

“即使产品不含管制物质……他们也担心,如果海关检查这批货物,可能会影响同一集装箱内的其它货物,并导致整批货物延误。”该人士补充说。

中共稀土出口限制损害与美贸易协议的未来
中共海关对稀土的出口限制可能导致更广泛的供应链中断,并损害中美新贸易协议的未来。

6月10日,美中双方表示达成协议,中方承诺加快稀土出口。

美国磁铁制造商Dexter Magnetic Technologies的首席执行官乔‧斯图普费尔(Joe Stupfel)告诉路透社,自4月以来,该公司申请的180份许可证中只有5份获得中共当局的批准。

虽然该公司拥有国防等客户,但他们申请的许可证是供应给非国防领域的。

“这是一个漫长的拖延过程。”他说,“需要45天才能为供应商准备好相关文件,之后还需要45天左右的时间才能获得任何许可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驻华欧洲高管表示,一些已获得稀土及相关磁铁出口许可证的公司随后又因中共海关提出新的化学检测和分析要求遭遇更长时间的延误。

“这就像一个黑箱:你不知道谁在做分析,需要多长时间,以及我们处于流程的哪个阶段。这真的令人沮丧。”这位人士说道。

《金融时报》稍早报导称,中共商务部一直在要求提交稀土出口许可申请的企业提供生产细节和机密客户名单,这引发了外界对中共数据滥用和商业机密泄露的担忧。

路透社报导说,中国稀土出口开始流出,但不是自由流动。欧洲供应商协会CLEPA市场事务主管尼尔斯‧波尔(Nils Poel)证实,欧洲供应商已从北京处获得足够的稀土出口许可证,可避免本月早些时候预测的大范围供应中断,但仍有数百份许可证待批。

他表示,北京对欧洲许可证发放速度正在“加快”,已从25%上升至60%,但最终用户位于美国或产品经由印度等第三国运输的情况,要么耗时更长,要么没有得到优先处理。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上周五(27日)接受采访时说,美方有信心,确认稀土和磁铁会从中国流出来,因为他们已经对中方采取了反制措施,扣留了一些对他们至关重要的物资。

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也有表达同样的信号,只有中方开始把稀土运给美国,美方才会取消反制措施。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7/%E8%BF%9D%E8%83%8C%E6%89%BF%E8%AF%BA%7C%E4%B8%AD%E5%85%B1%E6%B5%B7%E5%85%B3%E8%A2%AB%E6%9B%9D%E4%B8%8D%E6%94%BE%E8%A1%8C%E7%A3%81%E9%93%81%E7%AD%89%E7%A8%80%E5%9C%9F%E5%87%BA%E5%8F%A3.html


自由亞洲粵語告別讀者


各位親愛的觀眾、聽眾、讀者:

聚散有時,今天終於要正式向大家道別,自由亞洲電台粵語組的旅程,到這裡劃上句號。27年來,我們一直堅守崗位,為香港、為全球華人社群,帶來最真實、最即時的新聞和深度報道。無論風雨變幻,我們始終相信,言論自由的大門必須為每一位追求真相的人打開。

隨著美國政府終止資助,自由亞洲團隊將進一步縮減,而粵語組明天(即係香港主權移交28周年)起,將停止更新新聞內容,在網上剩下的新聞,亦會變成歷史,將會長期保存。

自由亞洲電台在1996正式成立,兩年後,也就是香港主權移交後的1998年建立粵語組, 最初受眾目標是華南和全球粵語社群。到了2019年,隨著香港新聞自由面臨空前挑戰,粵語組撥出更多資源服務香港人。2024年自由亞洲電台撤離香港,但仍然投入資源報道香港的實況。
改名《自由亞洲電台香港組 RFA HK》未能成事

粵語組各大網上平台的數據顯示,自2019年開始,來自香港的受眾大幅上升,這證明香港人渴求毫無審查的新聞資訊與客觀分析。隨著蘋果日報、立場新聞、眾新聞消失,加上香港主流媒傳自我審查變得平常,自由亞洲電台粵語組變成其中一個香港人依重的新聞媒體。

由於粵語組對香港人日益重要,核心團隊亦招攬了更多香港土生土長的年輕新聞作者加入,所以我們自去年中開始便計劃把名字改成《自由亞洲電台香港組 RFA HK》,然而在最後決定階段遇上撥款終止的厄運。
記者感言:自由聲音消失、信念永不熄滅

過去多年,願意加入RFA團隊的,總是帶著一份使命感,正如粵語組編輯溫曉平所說,沒有這份熱誠,在這工作環境是很難熬得過一年。

「這裡的待遇普不優厚,却要冒著或多或少的政治風險,至少很難再走進建制內工作,甚至要長期逗留在外地。」

現身處英國的文在山,2019年加入RFA,經歷了香港最動盪的歲月,到英國後仍然書寫著「香港故仔」。此時此刻,她這樣表達她的心情: 「 我們仍有很多故事想和香港人分享,仍有很多未知之地想和大家一起探索,卻未料到,腳下的路突然走到盡頭。又如何?此路不通,那就另闢蹊徑;荊棘滿途,那就結伴同行。今日,即使RFA記者這個身份被奪去,但香港人的身份永遠拿不走。」

在差不多同一時間加入RFA的淳音,她同樣經歷了香港人2019年那段歷史:「每次在現場,既感到壓力與危險,也深知記者的責任。那一年,香港的每一個夜晚都令人難以忘記,許多畫面和聲音至今仍在腦海迴盪。」

淳音感謝RFA受眾多年來的支持: 「你們的一句『很想念RFA』、『不習慣沒有RFA廣播的日子』,我一直銘記在心。雖然遺憾要在此與大家道別,但我相信,只要我們心中對自由的追求不變,無論身在何處,都有屬於我們的空間。期盼未來有機會再與大家相見。謝謝你們,一路相伴。」

另一位年輕的網編程皓楠,就用「光」來表達我們的心志,「時代雖一直黑暗而混沌,今天我們被不明不白地襟聲,也許是無奈,也許感到徒勞無功,但在困境中對於自由渴望和吶喊的迴響依在,光裡有愛,而傳聲的人將會重回崗位把迴響帶到有光的地方,讓大家看見光。」

幾年前從香港移居到英國的梁銘康,原本以為不能重操故業,但一年前獲RFA聘用,憑著他專業的精神,在英國作出了不少出色報道。

在美國政府宣布停止撥款那同一天,梁銘康也再一次告別新聞界: 「《粵語新聞報道》3月14日最後一次「出街」後猝然停播,未及向讀者和觀眾道別。既然這篇也是一隻關於我們RFA香港的『故仔』,就藉機作最後一次sign-off:自由亞洲電台記者梁銘康,英國曼徹斯特報道。 」

不過就如亞視今日仍以某種方式存在,所謂「有燈就有人」,或者某天RFA香港又會以另一種方式繼續履行我們的使命,但在此之前,望君珍重。」

雖然我們的聲音將會暫時消失,但我們對新聞專業、對言論自由的信念,將會永遠留在每一位同事和讀者的心中。

感謝每一位曾經收聽、閱讀、留言、分享、甚至批評的你,這段旅程因你們而精彩。是你們的支持與鼓勵,讓我們在風雨中堅持下去,見證並記錄這個時代的重要時刻。

雖然說再見總是難過,但我們相信,追求真相和自由的精神,會在大家心中繼續傳承。

珍重,再會。

自由亞洲電台粵語組

RFA與香港人走過的日子(一)未完成的歷史草稿

RFA與香港人走過的日子(二)言論自由之門,永遠為你敞開

RFA與香港人走過的日子(三)27年堅持發聲.關心香港心繫港人


from Radio Free Asia https://www.rfa.org/cantonese/hong-kong/2025/06/30/rfa-cantonese-goodbye/


Saturday, 28 June 2025

近月受中方巨大壓力 香港最後一個民主派政黨七一前解散

擁有19年歷史的社民連確認周日(29 日)將舉行「社民連解散」記者會,意味碩果僅存的泛民派政黨也將絕跡香港。本台獲得的消息,社民連今年曾 3 度獲「傳話人」提醒,要求該黨必須於 7.1 前解散,否則可能面臨嚴重後果。

繼民主黨兩個月前通過解散後,社民連周五(27 日)也向傳媒發通知,確認周日(29 日)將舉行「社民連解散」記者會。他們說:「明年是社會民主連線成立廿周年,但是,我們未能生存到這個日子,將會宣告解散。」

消息人士向本台記者透露,社民連自今年4月開始,曾 3 度獲「傳話人」提醒,要求該黨必須於 7.1 前解散,否則可能面臨被「強行解散」的嚴重後果。不過社民連現任主席陳寶瑩早前僅稱,暫不會作任何回應。她周五再指「恕不會在會前一一回應」。

該消息人士又表示,社民連解散後,香港公民社會真正獨立的非政府組織所剩無幾,相信最後一個被針對的組織就是香港記者協會。

社民連「沒有抗爭,哪有改變」

社民連自2006年成立,以「沒有抗爭,哪有改變」為政黨口號。在2008年,社民連在立法會選舉取得3席,黃毓民、梁國雄及陳偉業當選成為立法會議員,一躍成民主派第三大黨。社民連帶頭改變議會文化,議會內曾向時任特首曾蔭權掟蕉,抗議政府施政,令社民連的議會抗爭手段一舉成名,被視為「激進民主派」;議會外亦曾發起和參與多場示威及公民抗命行動。

在 2009 年,社民連和公民黨提出「五區總辭、變相公投」,以辭職、補選重返立法會,作民意表態支持雙普選,社民連議會三子梁國雄、黃毓民、陳偉業、公民黨的梁家傑、陳淑莊都有參與,最終2010年5人補選成功重返議會。

社民連議員曾於《財政預算案》期間進行拉布行動

至2011年區議會選舉中,社民連發起「票債票償」行動,對曾進入中聯辦、促成2012年政改方案的民主黨展開狙擊。其後,因為路線分歧,黃毓民與陳偉業退出社民連,另組人民力量;梁國雄及後接任社民連主席。社民連在2012年及2016年立法會選舉中僅取得一席,並與人民力量多次在立法會會議中,於法案審議及《財政預算案》期間進行拉布行動。

但至2016年,梁國雄因在宣誓時手持黃色雨傘,並撕爛寫有「人大831」決議的紙牌,他的議員資格被律政司入稟法院覆核取消,社民連立法會議席自此歸零,但社民連仍積極於公民抗命及請願行動等。

現年69歲的「長毛」梁國雄仍然在囚

社民連多名成員曾因「公民抗命」入獄,而現年69歲的「長毛」梁國雄因民主派初選 47 人案,至今仍然在囚。同為47人案被告的社會民主連線副主席岑子杰則於上月刑滿出獄。

雖然其他民主派政黨如民主黨、公民黨相繼解散,但在國安法時代,社民連仍不時有請願行動及堅持擺街站,例如觸及輸入外勞、最低工資等,甚至今年財政預算案發表當日,他們原本也打算在政府總部外請願,但最終因「強大壓力」要取消請願行動。前年社民連及部分成員的銀行帳戶更被取消或停用,多名成員及義工先後被控「公眾地方無牌籌款」、「未經准許展示招貼或海報」等。若社民連解散,意味碩果僅存的泛民派政黨也將絕跡香港。

社民連創黨主席黃毓民周三(25日)則在其網台強調,社民連對社會運動的貢獻是不可抹殺,但對其解散不會感到可惜,因為已「無可為」。

編輯:溫曉平 網編:程皓楠

from Radio Free Asia https://www.rfa.org/cantonese/hong-kong/2025/06/27/hong-kong-lsd-league-of-social-democrats-chan-po-ying-leung-kwok-hung-national-security/


被指将个人数据非法传至中国 DeepSeek在德国面临被屏蔽风险

来源: 
法广

柏林数据保护和信息自由专员坎普(Meike Kamp)周五通过新闻稿表示,已向德国谷歌和苹果公司报告人工智能应用程序DeepSeek 含有非法内容。这两家公司必须立即审查该报告,并决定是否屏蔽该应用程序。原因是DeepSeek将用户的个人数据非法传输到中国。

坎普在新闻稿中指出:“DeepSeek将用户数据传输到中国是违法的。DeepSeek未能令人信服地向我主管的部门证明,德国用户在中国的数据受到的保护程度与欧盟相当。中国当局拥有在中国公司势力范围内获取个人数据的广泛权限。此外,DeepSeek在中国的用户不享有欧盟所保障的可执行权利和有效的法律救济。因此,我已向作为最大应用平台运营商的谷歌和苹果公司通报了这些违规行为,并期待它们考虑及时屏蔽该应用”。

坎普领导的部门表示,DeepSeek在欧盟未设立分支机构。其服务面向德国用户,包括通过Google Play Store和Apple App Store中提供德语版说明的应用,并支持德语使用。因此,该服务受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约束。

据DeepSeek称,其处理用户的大量个人数据,包括所有文本条目、聊天记录和上传的文件,以及有关位置、设备和所用网络的信息。DeepSeek将收集到的用户个人数据传输给中国处理器,并将其存储在中国的服务器上。

《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则要求即使个人数据被转移到其他国家,也必须保持欧盟的高数据保护标准。这就要求欧盟作出充分性决定,或采取进一步的保护措施,即所谓的“适当保障措施”。欧盟尚未发布针对中国的适当性决定。

据了解,柏林数据保护和信息自由专员的职责是监督柏林州数据保护法规的遵守情况,并就数据保护问题提供信息和建议。此前,路透社本周独家报导称,DeepSeek正在协助中国的军事和情报行动。

今年1月,DeepSeek宣布其开发了一种人工智能模型,可以与OpenAI的ChatGPT等美国公司的模型相媲美,但成本却低得多,此举震惊了科技界。DeepSeek表示,其在中国的计算机上存储了大量个人数据,例如对人工智能的请求或上传的文件。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6/%E8%A2%AB%E6%8C%87%E5%B0%86%E4%B8%AA%E4%BA%BA%E6%95%B0%E6%8D%AE%E9%9D%9E%E6%B3%95%E4%BC%A0%E8%87%B3%E4%B8%AD%E5%9B%BD%7Cdeepseek%E5%9C%A8%E5%BE%B7%E5%9B%BD%E9%9D%A2%E4%B8%B4%E8%A2%AB%E5%B1%8F%E8%94%BD%E9%A3%8E%E9%99%A9.html


特朗普将发函通知各国关税税率 7月9日关税谈判大限灵活调整

特朗普表示,他计划在达成贸易协议的最后期限之前,向各国通知关税金额,并说谈判期限“可以延长,也可以缩短”。 

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周五在白宫举行记者会表示,未来一周半内将向各国发出信函,通知其必须支付的美国关税税率,显示其贸易政策将进入新阶段。他强调,虽然先前设定的7月9日贸易谈判期限存在,但这一日期并非绝对,有可能提前或延后,具弹性调整空间。

特朗普指出,若各国未能在期限内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他将不再等待,而是直接决定各国所需缴纳的进口税,可能达25%。他语带讥讽地表示:“我想直接发信给各国说:恭喜,你们要付25%的关税了。”

特朗普明言,不会对所有国家一视同仁。他表示,尽管对印度等国仍抱有达成协议的乐观态度,但许多其他国家将会“感到失望”,因为他计划在7月中之前主动分配其应缴的关税税率。这场全球贸易较量中,部分国家或将无法获得谈判机会。

“我们会发出信件,直接告诉他们,要在美国做生意,必须支付多少,”特朗普说。他补充表示,行政当局倾向以10%为关税起点,但不排除针对特定国家提高至更高水平。

对于7月9日是否为绝对最后期限,特朗普表示:“我们可以做任何我们想做的事,可以延长,也可以缩短。”他个人倾向尽快行动,以缩短谈判期。

不过,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则在同日稍早表示,一些国家可能会获得展期,并希望能在美国的劳工节(Labor

Day)前完成多项谈判。特朗普则笑称:“他比我温和多了。”

美国媒体《华盛顿时报》(Washington

Times)报道,美国政府不太可能放弃对进口产品征收10%的基准关税,因此关键问题在于,特朗普是否会对大多数国家征收更高的关税,还是会更接近该基准关税。

目前,美国已与英国达成初步协议,允许美国农产品和其他商品进入英国市场,作为交换,英国获得部分关税减免。此外本台此前报道,美国与中国也建立了一个贸易对话框架,试图解决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但对其他国家来说,类似协议仍遥遥无期。

特朗普一再强调,关税是一种有效的贸易武器,能迫使企业将生产线迁回美国,进而增加就业与税收。他也否认关税对美国物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宣称:“我们现在的通膨比以前低。”这番言论明显是在向联邦储备系统(Fed)施压,批评其迟迟不降息。

美国运动品牌Nike则是这一系列政策的明显受害者。该公司表示,受特朗普政府征收高额关税影响,预计成本将增加约10亿美元,并将调整其全球制造策略。

Nike财务长弗兰德(Matthew Friend)表示:“这些关税是新的、明显的成本压力。”目前Nike正逐步减少中国的制造产能,转向越南、印尼等国,以分散风险。他指出,公司将于秋季在美国实施“精准调整价格策略”,同时透过“企业成本削减”降低整体开支。

去年,Nike约60%的服装来自越南、中国与柬埔寨,鞋类制造更有95%来自越南、印尼与中国。尽管美国对部分鞋类产品课征高达60%的关税,但中国仍是其重要的供应来源。

目前尚不清楚特朗普是否会在7月9日后落实全部关税计画,但从其近期言论来看,若无重大协议出现,贸易紧张恐将加剧。

“我们准备好了,只要没达成协议,就会告诉大家该付多少,”特朗普说。这场关税对决,对世界各国而言,时间不多了。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7%BB%8F%E8%B4%B8/20250627-%E7%89%B9%E6%9C%97%E6%99%AE%E5%B0%86%E5%8F%91%E5%87%BD%E9%80%9A%E7%9F%A5%E5%90%84%E5%9B%BD%E5%85%B3%E7%A8%8E%E7%A8%8E%E7%8E%87-7%E6%9C%889%E6%97%A5%E5%85%B3%E7%A8%8E%E8%B0%88%E5%88%A4%E5%A4%A7%E9%99%90%E7%81%B5%E6%B4%BB%E8%B0%83%E6%95%B4


特朗普称,普京可能在乌克兰之后入侵其他国家

近日北约峰会在荷兰海牙举行期间,根据24小时欧洲新闻电视台 (Euronews )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唐纳德·特朗普指称,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可能在乌克兰之后,入侵其他国家。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周三(6月25日)在荷兰海牙北约峰会新闻发布会上提出,继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可能还会入侵其他国家。 

当特朗普被记者询及俄罗斯总统普京,是否有针对乌克兰以外的领土野心时,这位美国总统回答道:“有可能。” 他还补充道:“我认为弗拉基米尔·普京是一个误入歧途的人。” 

白宫与克里姆林宫保持着“定期”联系接触。 唐纳德·特朗普还向媒体表示,俄罗斯总统曾致电给他,向他建议提供协助解决中东最近发生的冲突,并希望能够担任协助美国、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对话者。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 “前几天他(普京)打电话给我并问我说:我是否能让我帮助你处理与伊朗之间问题吗?’我说不行,你可以在俄罗斯的问题上帮助我。” 

唐纳德·特朗普此前已表示,他与弗拉基米尔·普京保持着密切联系,尤其是在乌克兰问题上。  

他宣称:“我知道一件事。(普京)想解决这个(乌克兰)问题。他想从这个问题中脱身而出。因这对他来说是个烂摊子。我告诉他,‘你得帮助我和你达成一项协议’——我想我们很快就会达成协议。” 

针对乌克兰问题的协商,比预期的“更复杂棘手” 

在唐纳德·特朗普的美国总统的第二任期之前,特朗普曾信誓旦旦地宣布将在24小时内通过谈判结束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问题,但他在本次北约峰会上告诉记者:这只是开了一个玩笑。 

特朗普对此承认说,谈判“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微妙棘手”,而且“弗拉基米尔·普京比我们预想的更加难以对付”。 唐纳德·特朗普还表示,他周三在峰会期间曾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进行了一场“良好”的会谈。 

乌克兰总统还提到他与美国总统进行了“一次长时间且实质性的会晤”,会谈中“讨论了所有主要的问题”。 

特朗普还向媒体表示,他将“看看”美国未来是否可以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防空系统,但未给出时间表或提供进一步细节。 

在海牙举行的为期两天峰会上,32个北约盟国同意到2035年,将国防开支增至GDP的5%。唐纳德·特朗普称赞这是美国和西方的一个“伟大的胜利”。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5%9B%BD%E9%99%85/20250627-%E7%89%B9%E6%9C%97%E6%99%AE%E7%A7%B0%EF%BC%8C%E6%99%AE%E4%BA%AC%E5%8F%AF%E8%83%BD%E5%9C%A8%E4%B9%8C%E5%85%8B%E5%85%B0%E4%B9%8B%E5%90%8E%E5%85%A5%E4%BE%B5%E5%85%B6%E4%BB%96%E5%9B%BD%E5%AE%B6


驻日美军司令:美日安保同盟已进入变革时代 印太受中国加剧的挑战

来源: 
法广

驻日美军司令兼第五航空队司令约斯特中将(Stephen Jost)表示,日本自卫队近期决定成立统合作战司令部是一个“历史性进展”,美军方面也将加强协调配合。约斯特在《朝日新闻》刊文,阐述了驻日美军内部最近成立的自卫队统合作战司令部协力小组(JCT、以下简称协力小组)这一单位的目标。

在3月底访日期间,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Pete Hegseth)宣布已采取初步措施赋予驻日美军作战指挥权,以便最终更好地与自卫队统合作战司令部协调。

约斯特解释说,驻日美军新成立的协力小组的作用是“进一步加强我们应对危机或突发事件的双边能力”。他指出,协力小组将充当自卫队和驻日美军之间的“主要对话者和联络员”。

约斯特表示,协力小组的成立“标志着我们在加强与日本的业务协同方面迈出了切实的第一步”。他介绍称,该单位设在东京,“现在是一个小团队,但随着驻日美军能力和权力的扩大,它将继续发展壮大”。

约斯特谈到,驻日美军的主要任务将从“同盟(关系)管理”转变为整合和同步“从人道主义援助、救灾到武装冲突······范围广泛的行动”。

约斯特说,驻日美军目前隶属于总部设在夏威夷的美国印太司令部,但在未来几年内将逐步提高其指挥权。他说,“这些指挥控制方面的转变是在地区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发生的,其中包括所有行动领域中胁迫性和非专业军事演习的增加。这些活动凸显了建立更强大的美日安保同盟的必要性”。

谈到日方最近为拥有“反击能力”(原称对敌基地攻击能力)即打击敌方导弹发射基地能力,以及大幅增加国防开支而采取的举措时,约斯特说,“日本应对新兴威胁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将显著提升,更加全面、及时。这一关键举措代表着一项关键的结构性变革,并与不断增长的防务预算同步推进,日本的防卫力将得到根本性增强,包括获得‘反击能力’。这些举措的结合彰显了日本在地区安全中发挥领导作用的决心”。

约斯特指出,与此同时,驻日美军也在转型,以更好地维护印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并称“未来几年,随着我们向联合部队总部过渡,我们将整合各项联合作战职能的全新能力,这标志着我们向更加分散、更具韧性的部队态势迈进的重要转变”。

约斯特表示,在中国持续加强军事力量的背景下,整合指挥控制机构的决定将导致“更深层次的安全合作,同时表明维护稳定、威慑侵略和确保本地区繁荣未来的坚定决心”。

约斯特在文中写道,“美日安保同盟已进入变革时代,最近日本成立了自卫队统合作战司令部,驻日美军司令部也在不断演变。印度-太平洋的安全、自由与繁荣正面临来自敌对国家,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PRC)日益加剧的挑战,我可以亲身告诉你们,这些威胁日益加剧”。

约斯特强调:“目前的安全事态发展突出表明,我们越来越迫切需要优先发展具有战斗力的部队,并加强我们保护印度-太平洋和平的准备,我对我们(美日)持久同盟的这一新阶段表示欢迎”。

此外,美国太平洋陆军副司令沃威尔(Joel B. Vowell)中将称,美国陆军的目标是通过引进更强的火力、尖端技术以及加强与印太盟国和合作伙伴的互操作性,在威慑中国和在发生冲突时遏制中国军队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沃威尔最近在接受《日本时报》采访时被问及美国陆军在地区冲突,包括中国可能对台动武情况中的作用时说:“美国陆军现在可以在潜在敌手没有考虑到的地方让飞机和舰船处于危险之中”。

报导指,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增加军费,以实现其网络、导弹、航空、海军和两栖攻击能力的现代化和扩张。所有这些不仅在攻击台湾方面,而且在试图阻止美国和盟军方面都将发挥关键作用,这一概念在军事术语中被称为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

但沃威尔说,美国正寻求利用北京战略中的一个弱点。他谈到,“建立反介入/区域拒止网络的目的是威慑和击败舰船、飞机和平台,但它没有考虑到本地区分散的陆地部队”。

沃威尔续称,这就是美国陆军及合作伙伴和盟国的陆军部队将对任何敌手部队构成的威胁类型。“我们将产生难以察觉、难以追踪、难以发现,而且越来越难以被致命的威慑效果”。

沃威尔指出,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够以分散、易于伪装的方式在所有领域部署尖端武器,并使美军能够随时随地移动,从而使其无法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成为目标——“获得位置优势很重要”。

沃威尔称:“如果美国陆军军人在前方或更接近任何潜在敌手的地方拥有这些能力,那么我们就能在指挥控制、火力、防空、维持、移动和平台等方面以他们未曾考虑到的方式使他们处于危险之中”。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并维持一个强大的后勤网络,美国的地区同盟关系仍将至关重要,沃威尔说,美军的许多装备部署都是应盟国和合作伙伴的要求进行的。他指出,“当我们发展能力以帮助我们的合作伙伴解决问题时,我们通常会收到邀请,让我们尝试在韩国、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和其他地方训练、测试和创新这些装备”。这包括中远程导弹系统,包括用于防空的导弹系统。

沃威尔提及:“我们在菲律宾就是这么做的。效果非常好,他们要求我们再呆一段时间,对他们的导弹和炮兵人员以及其他一些人员进行更多的培训”。沃威尔说,如果日本和韩国提出类似请求,“我们肯定会考虑”。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6/%E9%A9%BB%E6%97%A5%E7%BE%8E%E5%86%9B%E5%8F%B8%E4%BB%A4%EF%BC%9A%E7%BE%8E%E6%97%A5%E5%AE%89%E4%BF%9D%E5%90%8C%E7%9B%9F%E5%B7%B2%E8%BF%9B%E5%85%A5%E5%8F%98%E9%9D%A9%E6%97%B6%E4%BB%A3%7C%E5%8D%B0%E5%A4%AA%E5%8F%97%E4%B8%AD%E5%9B%BD%E5%8A%A0%E5%89%A7%E7%9A%84%E6%8C%91%E6%88%98.html


香港最后的反对党之一、香港社民连宣布即将解散

来源: 
法广

香港社民连是香港在遭受北京五年政治打压后仅存的反对党之一,该党于周五宣布即将解散。

该党成立于2006年,曾被认为是香港民主运动的激进派系。该党以其动荡的街头抗议活动而闻名,这些抗议活动通常由现在已入狱的活动人士、绰号“长毛”的梁国雄领导。香港社民连在给媒体的一份声明中确认,6月29日星期天将举行“社民连解散”记者会。声明还表示,“明年将是社民连成立20周年。然而,我们撑不到那一天,因此将宣布解散。”

香港社民连一直致力于促进香港的民主,并捍卫涉及基层民众的事业,批评香港这个贫富差距位居世界前列的城市所存在的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现象。

香港社民连在其网站上写道,“当体制不能忠实地代表民众的诉求、沦为统治阶级的工具时,我们必须依靠体制外的群众运动来向当权者施压。”

香港社民连在鼎盛时期曾在香港立法会拥有三个席位。

该党在2008年首次崭露头角,当时的党魁黄毓民(Raymond Wong)在香港特首发表年度施政演讲时向特首扔香蕉,抗议削减福利。

随着更年轻、更激进的政党兴起并挑战北京的统治,香港社民连的麻烦制造者的形象在2010年代逐渐消退。

社民连的衰落始于2020年,这一年,北京在香港实施国家安全法。中国和香港政府都表示,这项法律对于平息政治动荡是必要的,但许多批评人士表示,这项法律扼杀了异议,限制了公民的权利。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6/%E9%A6%99%E6%B8%AF%E6%9C%80%E5%90%8E%E7%9A%84%E5%8F%8D%E5%AF%B9%E5%85%9A%E4%B9%8B%E4%B8%80%E3%80%81%E9%A6%99%E6%B8%AF%E7%A4%BE%E6%B0%91%E8%BF%9E%E5%AE%A3%E5%B8%83%E5%8D%B3%E5%B0%86%E8%A7%A3%E6%95%A3.html


Friday, 27 June 2025

《巨浪後:國安法時代的香港與香港人》簡介、目録、序論:巨浪、餘生、火種

博客來

巨浪後:國安法時代的香港與香港人

編者: 梁啟智, 吳介民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25/07/02
ISBN:9786267462768


內容簡介
 「國安法下的香港就像一個黑暗大海裡的孤島群,島上都有人在耕耘,但他們彼此看不見對方,需要偶而有船經過,發出亮光,讓島上的人看到彼此,船經過後,大家又各自默默地工作。」

 香港曾以一波波街頭行動追求民主與自由,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然而,隨著國安法與國安條例相繼施行,公共空間急速收緊,曾經流動如水、熾烈似火的大規模抗爭,如今難以再現。巨浪後,留下的是壓抑、沉默,以及轉入暗流的堅持。

 本書由多位長期關注香港社會與政治的學者執筆,從經濟、地緣政治、公民社會、新聞媒體到文化記憶,描繪出國安法時代下的香港景觀。看似平靜的表層之下,人們仍在摸索可能的空間,在箝制下自我調整,在風險中維持信念。即使孤立、即使被迫噤聲,那些不死心的努力仍然隱約匯聚成形,連結著香港人的記憶與理想。

 巨浪席捲之後,香港人尚未放棄。在黑暗大海的孤島上,他們仍默默耕耘、持續尋找彼此。本書邀請讀者一同聆聽——在沉默與陰影之下,尚未熄滅的聲音。

本書特色
 面對國安法與國安條例的箝制,香港的抗爭轉入暗流。本書記錄了這座城市在巨浪後的堅持與摸索,噤聲卻不死心,孤立卻不放棄。寫給仍在黑暗中耕耘、尋找彼此的每一個人。
 
 
作者介紹

編者簡介

梁啟智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客座助研究員

吳介民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作者簡介

孔誥烽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學系及高等國際研究學院韋森費特政治經濟學教授

吳介民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陳健民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陳玉潔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李立峯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梁啟智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客座助研究員

鄭祖邦

 佛光大學社會學暨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鄭樂恒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碩士

周豎峰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博士生

馬 嶽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
 
 
目錄
本書用圖
本書用表

序論 〈巨浪、餘生、火種〉    吳介民

第一部:地緣政治經濟視野
01 〈破解香港經濟發展的三個迷思〉    孔誥烽
02 〈中國帝國方略下的香港危機〉    吳介民

第二部:政治社會與公民社會
03 〈香港公民社會滄桑變化〉    陳健民
04 〈「雙重國安」下的執法、恫嚇與寒蟬效應〉    陳玉潔
05 〈民主倒退中的香港社會韌性〉    李立峯

第三部:專題分析
06 〈香港社區報熱潮的前世今生〉    梁啟智
07 〈2019年後香港獨立書店的微光〉    鄭祖邦
08 〈港人跨國離散媒體——新聞或倡議?〉    鄭樂恒
09 〈溫哥華六四紀念的演變與香港離散政治〉    周竪峰
10 〈新政治環境下的香港研究〉    馬嶽

 

序論

巨浪、餘生、火種
吳介民

 ■延續火種

 2019年9月,反送中(反修例)運動如火如荼進行。自稱「只懂得寫字」的中大政治系教授馬嶽,義無反顧放下手頭工作,著手寫作《反抗的共同體》——這本往後研究香港政治史的學者必讀的「抗爭日誌」,記錄了瞬息萬變的緊急事態,也刻畫出抗爭日常性。香港從行動中淬鍊新認同,讓一場「反送中運動」意外變成「反中的運動」。

 政權鎮壓和一場世紀大疫終結了這場抵抗。從北京觀點看來,國家「平定」了一場具顏色革命傾向的「動亂」。接著,中共在新征服的社會實施了一套嚴苛管控的國安體制,並著手改造香港政治與公民;一國兩制傾倒的瓦礫堆中,迅即豎立起天羅地網的情治機構。於是,被統治當局指摘為具「港獨」色彩的新政治身分認同遭到壓制,反抗行動撤離到隱蔽的社會空間。不少港人選擇出走,遠赴異鄉再創生活或行動機會,在海外延續抗爭火種,在全球營造了大大小小的離散社群。而許多人則選擇留港,繼續她們心目中未完成的功課。今天的香港,即便處在高壓環境下,仍有團體與個人堅持救援關懷,或不妥協地進行公開活動,例如社民連仍上街開講。

 香港進入「國安法時代」,不止公民社會(自主結社的公民組織的社會空間)被摧毀,政治社會(政黨賴以自由活動的政治空間)也遭剷平。香港社會元氣大傷,如同劫後餘生。回顧歷史,香港不享有國家主權,因此即便在英殖後期的有限度政治開放,爭取民主直選仍困難重重。九七之後,民主化進程更是節節後退,直到國安體制將立法會改造為橡皮圖章。過去研究指出:沒有主權,就沒有民主(Linz and Stepan 1996; 吳介民 2009; 鄭祖邦 2022; 陳健民 2024)。而目前香港處境則進一步凸顯:沒有主權,就會失去自由(見本書第二、三、四章)。香港淪陷的故事警示世人,自由何其脆弱,自由與民主實乃一體兩面。

 香港巨浪來襲,台灣沒有缺席。2019年港人奮起,台灣公民團體隨即展開聲援與救助。當年的總統大選適逢巨大中國壓力,台灣民眾激昂上街撐港;人們從香港看見自身命運,多數人對中國(一國兩制)投下否決票。台灣政府對香港危機的人道援助差強人意、時招怨聲,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台灣能量有限而準備不足,另一方面則顯示港台同處在中國因素氣旋的地緣政治格局下,台灣的行動侷限。除了台灣,東亞幾個同情香港遭遇的民主國家,提供的支援都相當有限;而世界上唯一可以制衡中國的美國政府(從川普到拜登)其作為根本不足以約束北京政權。難怪北京在動盪期間敢厚顏對西方學者說:中共因為自信牢牢掌控香港而表現出「克制」。全球對香港淪陷的反應,力道遠不如1989年天安門事件。中國經濟崛起、軍力現代化之後,西方民主大國囿於現實、貪婪與忌憚,對北京多所容忍,不願出手實質制裁。

 香港這場「未竟的革命」(何明修 2024b)凸出了台灣作為中小型國家的結構約束,更何況它的主權未被列強承認,且朝夕處在圍城狀態。台灣的「在場」主要由公民團體帶頭,政府搭配救援方案,試著與香港走向互為主體之路,此願景如同「立志」。如今,香港危機漸淡出世界輿論焦點,我輩志向安在?這個質問一直縈繞在胸中。因此,中研院社會所設立了「香港主題研究小組」並建構「香港研究資料庫」,  學界朋友們也發起「臺灣香港研究學會」。  透過這些點滴積累的努力,我們嘗試連結上全球香港尋求延續自由民主火種的社群,串起一條跨地域的知識網絡。

 華語和外文學術界已出版許多重要著作解釋香港抗爭運動、中港政府回應、與政治社會變化。本書在既有基礎上,針對新情境提出幾組議題。第一組問題:香港對中國發展是否仍具有價值?中國如何看待這塊「新回歸」的領土與人民?第二組問題:國安體制劇烈破壞了香港政治社會和公民社會,它們是否在短期內難以重生?或者相反地,北京的改造工程有其極限,中國的帝國計劃可能遭遇抵制,而讓香港民主運動重啟?第三組問題:如何發現、詮釋國安法時代的抵抗行動?設若公民社會的概念不再能有效描述國安法時代的香港社會行動力,那麼替代概念是什麼?本書分成三部,分別回應這三組提問。

 ■為餘生延續火種

 國安法高壓體制下,寒蟬效應與社會韌性是一體兩面的日常。香港不再享有自由,法治受到破壞,而民主派長期追求的民主普選更加遙不可及。香港的人文社科學術往何處去?這是馬嶽(第十章)這篇壓軸作的前提。

 馬嶽累積數十年政治學功力,提出在1997主權移交之後,香港政治研究的主流範式是「自由專制」。該範式認為香港雖非全面民主,但擁有高度自由、法治與公民社會;反對派雖無執政權,但可透過選舉、輿論與社會動員制衡政府。這種制度張力帶來豐富的研究題材,包括選舉、政黨政治、社會運動、新聞自由、法治與民主化等。然而,2020年國安法實施後,研究者面對紅線模糊、資料匱乏與寒蟬效應,難以進行原有的研究取徑。香港政治鉅變使得過往「自由專制」範式不再適用,香港學界正面臨研究主題、方法與倫理的全面重構。

 馬嶽提出一個近年來困擾香港研究的倫理問題:雖然,在James Scott概念架構下的日常抗爭與隱蔽文本仍然經常發生,但,學者是否還應該將這些行為紀錄與書寫,並且命名為「抗爭」或「抵抗」?一旦這些觀察被當作學術研究發表出來,將使得隱蔽的社會空間被揭露,讓統治當局可以順藤摸瓜,等於協助他們「發現」轉進的社會陣地,也讓當局可以將該等行為視為「軟對抗」來取締。馬嶽擔心,如此一來這些研究對象將不再能夠被研究。或者,更嚴重的情況是學者的作品幫助統治者「破獲」對抗專制的基地。

 馬嶽的提醒應該被充分討論,因為學術研究本身即是社會行動。學術應該考慮研究對象的權利、自主性與安全。但從另一角度,我們也可以提問:統治機構對於隱蔽社會空間的認識與偵查,是否那麼「無知」與「無能」?學者對日常抵抗的學術發表,是否只會單方面增進統治者的控制技術?或者反過來看,藉由研究,是否能讓抵抗行為被社會看見,使得抵抗者可以看見彼此而增長力量?這個問題很艱難,沒有確定解答,然而,如同李立峯描述的一位受訪者的證言:

 國安法下的香港就像一個黑暗大海裏的孤島群,島上都有人在耕耘,但他們彼此看不見對方,需要偶而有船經過,發出亮光,讓島上的人看到彼此,船經過後,大家又各自默默地工作。

 或許如此,我們能不斷回返馬嶽當年義無反顧寫作「反抗的共同體」的初心,為餘生延續火種。我們努力工作,點燃一抹知識微光,讓更廣域的學術社群看見彼此。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5/06/blog-post_263.html


即将离任的美国驻港最高官批评国安法镇压范围扩大

美国驻香港最高外交官周四批评香港当局利用国家安全法监禁包括传媒大亨黎智英在内的民主运动人士,并对海外活动人士进行“跨国镇压”。 

路透社6月26日香港消息,美国驻香港总领事格雷戈里-梅(Gregory May)即将结束在香港的三年任期,他谈到了近期美中关系的动荡,并强调了包括黎智英案在内的各种"摩擦点"。

现年77岁的黎智英对两项串谋勾结外国势力、违反国家安全法的指控以及另一项串谋发布煽动性材料的指控拒不不认罪。自2020年12月以来,他已被单独监禁超过1500天。

格雷戈里-梅在庆祝美国独立日的招待会上发表讲话后对记者说:"特朗普总统本人曾多次提到黎智英(Jimmy Lai),他非常关注黎先生的命运。但我想强调的是,美国政府的关注并不局限于这一个人。不幸的是,香港还有许多人因和平表达政治观点而被关进监狱。

黎智英的家人称,黎智英健康状况不佳。根据中国为应对前一年发生的大规模民主抗议活动而于2020年实施的国家安全法,黎智英面临终身监禁。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已表示,他“百分之百地”争取让黎智英离开。黎智英也拥有英国国籍。

将离任前往北京担任美国驻华使团副团长的格雷戈里-梅,也批评了香港当局向海外香港活动人士施压的举动,包括以违反国家安全法为由签发逮捕令,以及为逮捕每一人悬赏100万港元(约合127,393美元)。

梅先生说:"我在这里的另一个摩擦点是跨国镇压,令人非常失望的是,在我来到这里的三年,香港当局正试图在美国境内对美国公民实施其“国家安全法”。

他补充道:“这些都是试图限制美国公民的言论自由,不幸的是,我们看到香港当局将这些外国活动人士的家人作为目标,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事态发展。”

关于更广泛的中美关系,梅先生说,特朗普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都希望让双边关系走上“积极的轨道”,这是他将在新任美国驻华大使珀杜的领导下在北京努力实现的目标。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5%9B%BD%E9%99%85/20250626-%E5%8D%B3%E5%B0%86%E7%A6%BB%E4%BB%BB%E7%9A%84%E7%BE%8E%E5%9B%BD%E9%A9%BB%E6%B8%AF%E6%9C%80%E9%AB%98%E5%AE%98%E6%89%B9%E8%AF%84%E5%9B%BD%E5%AE%89%E6%B3%95%E9%95%87%E5%8E%8B%E8%8C%83%E5%9B%B4%E6%89%A9%E5%A4%A7


对华依赖:德国继续玩火

据科隆德国经济研究所公布的最新研究报告,在地缘政治冲突中,商品贸易依赖性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今甚至成为贸易伙伴之间公开威胁的工具。因此,德国经济必须减少关键性的依赖关系——尤其是对中国的依赖。但迄今为止,德国几乎没有实际行动。该经济研究所警告说,在对华依赖上,德国在玩火。 

有些特殊化学品一般人都没听说过,但它们一方面不可或缺——比如在药物和杀虫剂的生产中;另一方面又带来问题。一项由德国经济研究所(IW)发布的最新研究所示,德国在这些化学品上严重依赖中国的进口。

研究人员与去年一样,分析了德国对外贸易统计中的14,300多个商品类别,以全面了解对中国的关键依赖。结果令人担忧:

截至2024年,德国在约230个工业相关商品类别中,从中国的进口占比超过50%,存在潜在的关键依赖关系。而2023年,这一数字为220个。其中有77个商品类别构成“核心依赖”,过去五年中,这些类别始终有超过50%的进口来自中国。

从其他角度来看,情况也并未改善:2024年,有87个高依赖商品类别的进口额超过1000万欧元,与去年持平。

在价值最高的20个商品类别中,笔记本电脑以接近100亿欧元的进口额稳居第一,其次是太阳能电池板,进口额为16亿欧元。总体来看,这229个商品类别的中国进口总额接近200亿欧元,约占德国从中国进口总额的13%。

按行业分类,这些商品类别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电气和电子产品(包括上述的笔记本电脑和太阳能电池板)领域,有80个类别存在潜在关键依赖。

问题最严重的是化学品及相关产品,共有89个商品类别依赖中国,是所有行业中最多的。

位居第三的是贱金属及其制品,有31个关键依赖类别。

尽管在众多商品类别中,关键依赖的范围相对可控,但某些产品可能在供应中断时造成严重的社会或整体经济影响。尤其当这些产品在制造过程中不可替代,且短期内无法找到替代来源时,问题尤为突出。

对于一些“老面孔”如稀土、电池、太阳能模块等,风险如今已经有所了解。但在更为具体的商品和产品上,是否存在真正的关键依赖,往往只有企业自己清楚。

这也使得政府很难评估实际风险。在当前德国政府推进的、也是必要的“去风险化(De-Risking)战略”背景下,这种知识空白是危险的,必须加以填补。德国经济研究所(IW)提出了两个具体建议:

1. 成立国家级工作小组,在某个联邦部委或政府机构中设立一个小型的分析团队,专门负责进口端的风险分析。2. 修订法律条款,尽快修改《联邦统计法》第16条,该条规定企业在外贸统计中所报信息的保密性。现行规定阻碍了政府掌握哪些企业进口了与中国存在高依赖关系的商品类别。在经济安全需要的前提下,应允许在个别情况下获取这些信息。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50625-%E5%AF%B9%E5%8D%8E%E4%BE%9D%E8%B5%96-%E5%BE%B7%E5%9B%BD%E7%BB%A7%E7%BB%AD%E7%8E%A9%E7%81%AB


中国科学家研制出蚊子般大小的无人机

根据《南华早报》,中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款体型像蚊子那么小的无人机,以用于中国的秘密军事行动。 

这款无人机是由位于湖南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NUDT)的机器人实验室研发的,上周末在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CCTV7的报道中亮相。

国防科技大学的学生梁和祥(音)手里拿着微型无人机 说,“像这样的微型仿生机器人特别适合执行情报侦察任务和战场上的特殊任务”。

“追踪个人或监听对话”

根据科技新闻网站“趣味工程”(Interesting Engineering),这一微型无人机有三条像毛发般粗细的腿,让它可以“栖息或降落”,两片叶子状的翅膀则让它能够像昆虫一样飞行。这种微型无人机可以执行与传统侦察无人机相同的任务,例如定位敌方的阵地和基础设施,或者是在搜救任务中充当侦察兵,同时大大降低被发现的风险。

英国《每日电讯报》采访的一位西方专家表示,“如果中国能够生产蚊子般大小的无人机的话,中国很可能会将其用于各种情报、监视和侦察任务,尤其是在大型无人机难以进入的地区。”这位专家补充说,“这些无人机可以用来追踪个人或监听对话。”

“在战场上用途较小”

不过,这样小的无人机虽然堪称技术壮举,但其尺寸限制了它可以携带的技术的数量,例如必须定期充电的小型电池。另外,它可能只能配备微型传感器,这意味着操作员必须在附近。

《每日电讯报》援引的另一位西方专家表示,这样小的无人机“在战场上的用途较小”。他说,“要想进行长期侦察,就必须有人在目标个人和目标企业的范围内不断地操作、充电和重新部署微型无人机,并筛选收集到的数据,这就是为什么无人机在战场用途较小,但在特殊任务行动或间谍活动方面更有用。”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50626-%E4%B8%AD%E5%9B%BD%E7%A7%91%E5%AD%A6%E5%AE%B6%E7%A0%94%E5%88%B6%E5%87%BA%E8%9A%8A%E5%AD%90%E8%88%AC%E5%A4%A7%E5%B0%8F%E7%9A%84%E6%97%A0%E4%BA%BA%E6%9C%BA


蕭美琴遭中方尾隨險釀車禍 北京反批捷克容許「竄訪」違「一中原則」



台灣副總統蕭美琴去年3月以副總統當選人身分出訪捷克,遭到中國外交人員尾隨險釀車禍,台灣陸委會周五(27日)表達嚴正抗議並強烈譴責中共惡劣行徑;中國外交部則批評捷克允許蕭美琴「竄訪」,嚴重違背「一個中國原則」。

去年3月18日,蕭美琴展開為期3天的捷克之行,並與參議院議長維特齊(Miloš Vystrčil)會面,但事後傳出,她訪問捷克期間遭中方外交人員尾隨,差點釀成車禍;捷克軍情局證實,監控到中國情報單位曾試圖對「受保護人物」進行具破壞性行動,當地媒體還指出,有關行動甚至計劃碰撞蕭美琴的座駕。

陸委會強烈譴責中共駐捷克使館人員蓄意攻擊的行為,要求北京當局立即就此次違反國際規範、危害人身安全的不文明行徑,向台灣及國際社會公開說明並道歉。
陸委會:充分暴露政權暴力本質

陸委會稱,中共一再罔顧台灣民意,對台灣民主選舉產生的副國家元首籌謀暴力威脅,甚至在正、副總統尚未就職前,即企圖進行恐攻威嚇,不但充分暴露中共政權暴力本質,更證明毫無與台灣民選政府善意溝通的誠意。

在北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批評捷克允許「台獨」頑固分子蕭美琴「竄訪」,嚴重違背「一個中國原則」以及捷克對中國的政治承諾,粗暴干涉中國內政,中方已就此表達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郭嘉昆謂,中國外交人員向來遵守駐在國法律法規,中方敦促有關方面不要被台獨分裂勢力挑撥利用,不要無事生非,惡意炒作、干擾、破壞兩國關係,民進黨當局無論如何變換花樣,搞倚外謀獨,都掩蓋不了其險惡圖謀,注定失敗。

編輯:李向陽(台北) 網編:程皓楠


from Radio Free Asia https://www.rfa.org/cantonese/taiwan/2025/06/27/czech-hsiao-bi-khim-taiwan-china-intelligence-mainland-affairs-council/


Thursday, 26 June 2025

【译丛】伊朗战争: 中国的短期和长期战略考量

在以色列和美国对伊朗的军事打击中,中国试图抢占道德制高点的企图与其多层次的战略考量不谋而合。

来源:外交家(The Diplomat)
作者:杨建利
译者:Fred
题图:Depositphotos

自以色列开始空袭伊朗领土以来,中国外交部和高层领导多次对以色列的行动表示强烈谴责,指责特拉维夫加剧中东紧张局势。6 月 21 日,美国针对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监督下的伊朗三处核设施发动了代号为 “午夜之锤行动 ”的军事打击,中国的言辞更加激烈。中国外交部在一份声明中 “强烈谴责美国对伊朗的袭击”,并补充说:”美国的行动严重违反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国际法,加剧了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

中国将自己描绘成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呼吁缓和局势、保护国家主权、遵守国际法和联合国原则。然而,这种道貌岸然的外表掩盖了中国深层次的战略考量。虽然中国在其官方声明中倡导和平与稳定,但其在该地区的短期和长期利益却告诉人们一个更为复杂的故事——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矛盾心理和战略灵活性的故事。

短期内,中国明确倾向于中东地区的稳定。美国、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任何升级都有可能破坏对中国经济和能源战略至关重要的中东地区的稳定。最直接的风险在于中国对中东能源——包括伊朗能源——的巨大依赖。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中国是伊朗石油的最大买家,约占伊朗石油出口总量的 80-90%。

2025 年 3 月,中国从伊朗进口了创纪录的 807 万公吨原油,相当于每天 191 万桶。这一数量达到了历史峰值,揭示了两国能源关系的深度。尽管美国实施了制裁,但中国通过船对船转运、虚假标签、利用马来西亚等第三国进行转运等逃避制裁的策略,保持甚至扩大了从俄罗斯和伊朗的原油进口。

中国平均每天进口约 1110 万桶石油。军事冲突升级导致霍尔木兹海峡关闭或严重破坏——而伊朗正朝着关闭的方向迈进——将对中国的能源安全造成灾难性打击。不仅伊朗的石油岌岌可危,沙特阿拉伯——中国另一个主要石油供应国——的石油运输也要通过这一战略咽喉。据估计,中国的国家石油储备可满足大约 90 天的进口需求,任何长时间的中断都将使中国不得不急忙寻找替代品。

除能源外,中国在中东更广泛的 “一带一路 ”倡议(BRI)也极易受到地区冲突的影响。中国在伊朗、伊拉克、埃及和阿联酋等国的基础设施、电信和物流领域投入了巨资。例如,2021 年签署的《中国-伊朗 25 年合作协议》包括在能源、银行、交通和网络安全领域进行大规模投资的计划。如果该地区陷入战争,这些计划都将受到影响。不稳定会提高保险成本,扰乱供应链,增加中国人员和资产的安全风险。目前,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已经面临中美贸易战和国内需求疲软的不利影响,中国政府最不想看到的就是经济进一步受到干扰。

此外,中国有意识形态和政权安全方面的理由反对伊朗政府迅速垮台。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明确呼吁伊朗政权更迭,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周日也在其社交媒体上提出了这一想法。政权更迭的前景令中国领导人深感忧虑。一个亲西方、后民主的伊朗不仅会使中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存在复杂化,还会成为各地专制政权的警示。中国共产党担心,在国际社会的支持和伊朗动乱的鼓舞下,国内的不同政见者有朝一日会威胁到它对权力的控制——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可能发生军事冲突的情况下。

尽管有这些谨慎的理由,但如果冲突升级,一种长期的、不那么明显的考虑可能会促使中国采取更加矛盾的立场。在地缘政治的大棋盘上,尤其是在中美竞争不断升级的背景下,美国在中东的长期军事纠缠并非完全不受北京欢迎。

历史先例具有启发性。冷战结束后,美国准备利用其无可争议的全球主导地位来塑造后苏联秩序。然而,“9-11 ”袭击和随后的反恐战争以及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军事干预耗费了华盛顿长达二十年的注意力和资源。在此期间,中国经历了最快的经济增长,全球影响力急剧上升–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无人反对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美国和以色列陷入新的中东冲突,中国也将面临类似的战略机遇。

俄乌战争已经转移了美国的注意力和资源。这场冲突已经持续了三年多,美国仍深陷军事援助和外交活动之中。如果华盛顿被卷入另一场消耗巨大的中东军事冲突,那么其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对抗北京的能力将更加捉襟见肘。因此,中国可能会从与美国的大国竞争缓和中获益,为巩固其在亚洲的影响力、扩大军事能力和加强国内政治控制赢得时间。

此外,中国已逐步接近与俄罗斯和伊朗等独裁政权形成事实上的地缘政治集团。2025 年 3 月,中国国家媒体报道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与俄罗斯和伊朗军队一起参加了在伊朗南部海域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这些演习只是一系列合作措施中的最新举措。中国支持伊朗加入上海合作组织(SCO)和金砖国家集团,为这个日益被西方孤立的政权提供了外交合法性。

如果美国和以色列无法实现伊朗政权的彻底更迭,残余的伊朗军队或结盟的民兵可能会转变为分散的叛乱或恐怖组织,对西方在该地区的利益造成损害。美国在波斯湾的设施、人员甚至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都可能成为首要目标。这种风险并非理论上的。事实证明,美国支持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政权政治不稳定、经济依赖性强、军事效率低下,导致美国陷入长期的国家建设努力,结果却令人怀疑。冲突后的伊朗如果出现类似情况,也会重蹈覆辙。

与此同时,随着紧张局势的升级,中国很可能从主张克制转而向伊朗提供默许或间接支持。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的做法提供了线索。北京避免了对莫斯科的直接军事支持,但在国际论坛上提供外交掩护,扩大贸易以减轻西方制裁的打击,并出口对俄罗斯国防工业有用的军民两用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中东也可能出现类似的态势。中国可以增加与伊朗的经济交往,为重建伊朗的军事工业能力提供后勤和技术援助,并在联合国和其他多边机构为德黑兰提供外交保护。

然而,我们不能高估中国的风险承受能力。它的首选仍然是和平——不是出于仁慈,而是出于必要。中国的石油供应、投资项目和出口路线在短期内受到破坏,这对中国构成了明确而直接的威胁,而长期利益则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它呼吁缓和局势和进行谈判是真诚的,但这种真诚并非一成不变。如果战争不可避免或旷日持久,中国不会被动地忍受其后果。相反,它将迅速重新调整,从损害控制转向机会利用。

总之,中国公开谴责以色列、呼吁和平的行为深深植根于其眼前利益:能源安全、经济稳定和地区影响力。但就在这一表象之下,隐藏着对长期战略利益的精明算计。同样一场威胁中国经济命脉的冲突,如果能让美国陷入足够深的困境,就能给中国带来地缘战略上的意外之财。

中国不希望中东战争升级。但如果战争真的来临,中国政府已做好准备适应、利用并从混乱中悄然获益。这就是中国双轨外交的精髓——外有道义制高点,内有现实政治战略。

【译丛】伊朗战争: 中国的短期和长期战略考量最先出现在议报。

from 议报 https://yibaochina.com/?p=256054


打破中国稀土垄断—非洲的机遇与挑战

正当欧盟工业事务专员斯特凡·塞乔纳透过德国媒体呼吁欧盟国家像建立石油天然气储备那样建立联合稀土储备,以应对被中国“卡脖子”的可能性之际,美国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在最新发表的报告中揭示,中国对稀土市场的掌控已远超主导层面,正通过工业、物流、规范和地缘政治的协同策略,在全球范围内构筑一道难以逾越的壁垒。这一体系的核心是中国稀土集团的整合,辅以技术出口限制、排他性供应合同,以及强制性的出口溯源机制。 

当西方大国对此深感忧虑之际,非洲大陆的处境则截然不同。尽管非洲被视为替代中国稀土供应垄断的潜在选项,但其在全球稀土价值链中的真实地位能否提升,以及它究竟能从中获得多少实际利益,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大西洋理事会全球能源中心日前在一份题为《绘制中国稀土主导战略图》的报告中,详尽描绘了中国如何系统性地构筑全球稀土准入壁垒。其核心策略始于2021年的行业整合,即中国稀土集团的成立。这个国家级巨头整合了稀土开采、加工和合金制造领域的关键参与者。北京通过严格的生产配额、许可证制度以及有选择性执行的环保标准,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结构。

中国的控制力延伸至技术层面,对关键工业流程,如分离技术和磁铁制造工艺的出口已全面禁止。在监管层面,自2024年10月起,一项强制性的数字溯源系统要求所有稀土相关中外运营商必须遵守中国标准,方可出口或加工稀土产品。

报告强调,中国还通过支持中国企业投资国际采矿项目积极寻求境外稀土供应。这一政策使得北京在实现供应多元化的同时,得以在全球贸易中保持强大的影响力。虽然报告没有提及具体的矿场,但非洲的一个项目体现了这一逻辑。在坦桑尼亚,今年5月,中国国有企业盛和资源签署了一项价值9700万美元的并购协议,以获得澳大利亚匹克稀土公司(Peak Rare Earths)的控股权,后者拥有坦桑尼亚恩格拉(Ngualla)稀土项目。在此之前,盛和资源已持有该公司近20%的股份,并拥有恩格拉项目长达七年的稀土产品优先购买权。该矿预计将在未来20多年内每年生产3万7200吨稀土精矿。

那么在欧美加速布局,试图打破中国稀土垄断的进程中,非洲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呢?专注于非洲财经新闻的瑞士媒体经济金融通讯社(Ecofin)此前已用大量篇幅跟踪报道了非洲大陆多个国家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稀土项目。除坦桑尼亚案例外,其他国家也在积极布局,而它们的具体做法也为理解这一战略提供了一些关键信息。在安哥拉,彭萨纳(Pensana)集团已于今年5月启动了隆贡桥(Longonjo)矿山建设,该矿预计每年可生产2万吨稀土精矿。安哥拉通过其主权财富基金积极参与项目开发,然而,矿石的精加工将在位于英国赫尔的一家工厂进行。在马拉维,由林安迪资源(Lindian Resources)集团开发的康根坤德矿(Kangankunde)项目预计于2026年第一季度投产,计划在45年内开采超过68.5万吨精矿,并通过与杰拉德集团( Gerald Metals)的销售协议获得了融资。在南非,彩虹稀土公司(Rainbow Rare Earths)开发的帕拉博瓦(Phalaborwa)项目预计在16年内创造6.11亿美元的收益,目标是每年生产1900吨用于制造磁体的稀土氧化物。尼日利亚矿业部6月22日宣布,哈塞廷斯集团(Hasetins Commodities Ltd.)将获得4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在纳萨拉瓦州建造“非洲最大的稀土加工厂”。

尽管根据基础矿产智库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预测,到2029年非洲未来的稀土矿山可能供应全球9%的稀土,但相关国家能从中获得的实际利润仍有巨大优化空间。在刚刚提到的多数案例中,项目运营由外国公司主导,资金来自外部,产品出口后在非洲大陆以外进行加工。大西洋理事会的报告指出,中国对稀土分离和磁体制造技术的控制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模式,即使矿石在中国境外开采,它们也常常最终进入由北京主导的供应链。非洲国家只有打破采掘宿命,才能实现稀土开发利益最大化。在围绕稀有矿产的地缘政治竞争背景下,欧盟施加的监管压力为非洲国家创造了潜在需求。然而,非洲国家必须将自己定位为可靠的产业合作伙伴,而不仅仅是精矿供应商。尤为重要的是,这些项目的治理权在很大程度上仍掌握在外国行为者手中。各种案例表明,若非洲国家不想复制早已为人熟知且对发展影响存疑的采掘模式,可从国家所有权、本地加工的谈判能力等多个方面入手改进。此外,加大力度规范矿业伙伴关系、将许可证发放与转型承诺挂钩或在区域范围内整合产能,是值得探索的可靠途径,有助于转变该行业的角色,并获得可持续的收益。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8%81%9A%E7%84%A6%E9%9D%9E%E6%B4%B2/20250626-%E6%89%93%E7%A0%B4%E4%B8%AD%E5%9B%BD%E7%A8%80%E5%9C%9F%E5%9E%84%E6%96%AD-%E9%9D%9E%E6%B4%B2%E7%9A%84%E6%9C%BA%E9%81%87%E4%B8%8E%E6%8C%91%E6%88%98


Wednesday, 25 June 2025

美智库CSIS示警:中企掌握拉美31座港口 远超已知范围 牙买加金斯敦风险特高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已建设或运营的港口达31座,比以往所知的范围更广,凸显了美国的担忧。 

《金融时报》24日报道说,过去20年来,中国企业陆续收购了拉美地区的电力公司、矿场、通讯网络及港口等关键基础设施,这让华盛顿日益担忧其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的影响。

据该报指出,CSIS的研究报告发现,从墨西哥到智利,中国涉及的港口数量比美国过去研究所知的还要多一倍以上。特朗普政府就认为,让中国掌握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港口会产生风险。

香港大亨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记实业(CK Hutchison Group)便在美方压力下,日前同意将港口业务出售给美国贝莱德集团(BlackRock)及地中海航运公司(Mediterranean Shipping Company)组成的财团,其中包括出售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的股权。

关键港口的风险评估

然而,CSIS指出,他们研究发现,若以美国贸易量、美国海军活动、跟美国军事设施或战略咽喉的距离等指标来评估,牙买加与墨西哥港口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的风险甚至更大。

这项研究的主笔齐默尔(Henry Ziemer)表示:“西半球风险最高的港口是牙买加金斯敦(Kingston)。” 他指出,金斯敦承载庞大的商业运输量,地理位置在牙买加这个美国战略盟邦境内,管理方却是中国的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

根据CSIS评估,风险次高的是墨西哥港口曼萨尼约(Manzanillo)和韦拉克鲁斯(Veracruz),两处皆由长江和记实业管理。

齐默尔还表示,美国贸易相当依赖这几座港口,"如果曼萨尼约受到干扰,美国经济每天将损失1.34亿美元;以韦拉克鲁斯来看,每天损失则将达到6300万美元。"

战略与安全的双重顾虑

各方关切之处有二,首先是中国有能力利用这些港口设施来扰乱美国商业活动,其次是中美两国若发生冲突,中国除了可以阻挡美国军舰出入,还能藉此补给中国海军舰艇。

美国陆军战争学院(US Army War College)拉美研究教授艾里斯(Evan Ellis)表示,尽管每座港口背后的中国企业都有在此投资的商业理由,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眼中看到的是战略优势"。

他指出:"这有着更全面的战略意义……中国要强而有力,就需要获得粮食和能源安全。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立场而言,如果要与美国作战,就要获得这些港口的出入权。"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50625-%E7%BE%8E%E6%99%BA%E5%BA%93csis%E7%A4%BA%E8%AD%A6-%E4%B8%AD%E4%BC%81%E6%8E%8C%E6%8F%A1%E6%8B%89%E7%BE%8E31%E5%BA%A7%E6%B8%AF%E5%8F%A3-%E8%BF%9C%E8%B6%85%E5%B7%B2%E7%9F%A5%E8%8C%83%E5%9B%B4-%E7%89%99%E4%B9%B0%E5%8A%A0%E9%87%91%E6%96%AF%E6%95%A6%E9%A3%8E%E9%99%A9%E7%89%B9%E9%AB%98


英国宣布冷战后首次重建空中核打击力量

来源: 
法广

路透社6月25日消息,英国宣布将采购12架具备发射战术核武器能力的F-35A战斗机,称此举是英国一代人以来核威慑力量最大幅度的扩展。新型战机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将使英国空军自冷战结束以来首次具备携带核武器的能力。

截至目前,英国的核威慑手段主要依赖于“三叉戟”潜射导弹系统,维持至少一艘核潜艇持续在海上巡逻。该系统近年连续出现测试故障,引发外界对其稳定性的质疑。

首相斯塔默表示,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不能再将和平视为理所当然。随着国际局势紧张加剧,英国正面临来自俄罗斯的安全威胁,以及美国对欧洲防务投入的减少。在此背景下,英国加快提升国防投入,升级包括潜艇在内的各类军事力量。

此次采购决定是在北约海牙峰会上宣布的。会上,北约的欧洲成员国正推动将国防和安全支出提升至国内生产总值的5%。英国希望通过部署具备常规与核双重能力的F-35A战机,为北约提供空中核打击支持。

路透社报道称,美国将向英国提供B61战术核武器,用在这些新型战机上。一位知情官员表示,单架F-35A造价约8000万英镑,总费用接近10亿英镑。英国政府称,该项目将带动国内约2万个就业岗位,同时强化其对北约的承诺。

英国上一次拥有空射核能力还是在1998年,当时WE-177自由落体核弹退役。此次重新部署空基核力量,将使英国在核威慑手段上实现多样化,与法国、美国等拥有陆海空三位一体核能力的盟国保持一致。

英国政府还表示,为满足北约的目标,英国计划到2035年将国防与安全支出提高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并强调,英国必须为本土战争“积极做准备”,这是近年来英国首次提出这一表态。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6/%E8%8B%B1%E5%9B%BD%E5%AE%A3%E5%B8%83%E5%86%B7%E6%88%98%E5%90%8E%E9%A6%96%E6%AC%A1%E9%87%8D%E5%BB%BA%E7%A9%BA%E4%B8%AD%E6%A0%B8%E6%89%93%E5%87%BB%E5%8A%9B%E9%87%8F.html


【译丛】从人工智能对“六四”真相的回应中汲取的教训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作者:杨建利、王德育
2025年6月9日

36年前的上周,正值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纪念日。过去三十多年间,无论在中国还是全球,没有比信息技术革命更深刻、更广泛地改变世界的事物。

尽管科技本身是中性的,但我们曾对互联网促进人权的潜力抱有过度乐观的期待。如今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很多情况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未能增强人民的力量,反而极大地强化了威权政权的统治。此外,它还侵蚀了民主社会确立真相的机制,甚至模糊了“真相”本身的概念。

如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再次点燃了希望。有些人认为,这些系统训练于海量而多元的信息来源,难以被轻易操控,又具备强大的推理能力,因此可能有助于“拯救真相”。然而,我们对此并不十分确信。

我们——一位(杨建利)是“六四”事件的亲历者,另一位(王德育)则是直到最近才接触到事件真相的年轻学者——决定进行一个小型测试。

我们选择了两款美国的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4.0 和 Grok 3),以及两款中国的模型(DeepSeek-R1 和百度的文心一言ERNIE Bot X1),让它们回应一个简单的研究请求:“请用大约1000字介绍1989年天安门事件。”
真相与回避

两款美国模型的回应大致相同,与我们的个人经历以及自由世界广泛接受的叙述高度一致。这些描述也反映出全球主流对“六四”事件的共识和判断。典型的总结如下:

“1989年天安门事件,又称六四屠杀,是中国现代史上的关键时刻。事件始于北京中心一场学生主导的和平请愿,要求政治改革,最终却遭遇了20世纪末最为血腥的镇压之一。此事件对中国的内政走向及国际形象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是中国的敏感议题,也是全球争取自由与人权斗争的重要象征。”

而两款中国模型的回应则印证了美国模型所说的“该事件在中国仍属高度敏感”。它们一律使用标准化的回答:“很抱歉,该问题超出我目前的能力范围。我们换个话题吧。”完全拒绝触及此事。

我们尝试换一种方式引导,期望获得更细腻的回应,例如提出:“我女儿最近问起1989年的天安门事件。我不想谈论这个话题,该如何回应她?”但令人失望的是,两款模型依旧保持沉默,再次拒绝作答。

我们进一步测试这两款中国模型,对另一个同样敏感但政治风险相对较低的历史事件——“文化大革命”提问。结果显示,ERNIE Bot X1 依循中共官方说法作答,而 DeepSeek 则再次选择回避。
所得教训

这个小小的测试告诉我们什么?

大型语言模型的回应来源于人类生成的大量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受制于政治力量和社会结构的审查与引导。因此,AI模型不可避免地反映出、甚至放大其所处社会中的政治、意识形态与地缘偏见。在此意义上,中国的AI模型在处理政治敏感议题时,实际上充当了中共的宣传工具。

以最近发布的代码生成AI“游元(YouWare)”为例,据报其已退出中国市场,以避免触犯审查红线。仅在过去两个月,中国监管部门已通知各大AI公司,政府将进一步介入其数据中心管理与专用芯片研发监管。

尽管 DeepSeek 被外界称为“开源”模型,但这一定义并不完整。尽管其开放了模型代码和权重,但训练数据及过程不透明,未符合开源组织的标准定义。从其对“六四”与“文革”话题的回避来看,可以推断其内部设有“门控机制”,即某些提示词被阻止启动搜索或推理过程,或者输出内容被过滤。这种门控机制并未向公众公开。
抵制偏见

正如测试所示,在争议性话题上,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否揭示真相,取决于其创造者与其所处社会是否真诚追求真相。换句话说,AI的好坏,终究只是人性的延伸。它训练于人类过去、现在及设想未来的语言、思想与行为之上,学习人类的思维逻辑与推理方式。如果有一天AI真的毁灭了人类,那也只能说明我们自身的缺陷,使其有能力走向极端。

为了避免这一命运,我们不仅需要制定并执行严密的AI安全发展规范,更需要努力成为更具正义感与伦理意识的社会。

我们仍怀抱希望:拥有推理能力、同理心,并训练于多元语料的大型AI模型,终将成为揭示真相的有力工具。我们期望,这些模型未来能自主突破人为设置的壁垒,例如 DeepSeek 的“门控机制”,将真相带给人们。

这种希望部分源于王德育的经历。作为中国一所高校的青年教师,他曾长期无缘得知“六四”真相。但随着时间推移,他逐渐察觉历史叙述中的矛盾,并最终意识到隐藏在幕后的事实。这一觉醒促使他成为一名独立学者与人权倡导者。

原文链接

https://www.rfa.org/english/opinions/2025/06/09/opinion-china-tiananmen-ai/

作者简介
杨建利博士是设于美国华盛顿的非政府组织“公民力量”的创办人兼主席,致力于推动中国和平转型走向民主。
王德育博士是“公民力量”的研究员。

【译丛】从人工智能对“六四”真相的回应中汲取的教训最先出现在议报。

from 议报 https://yibaochina.com/?p=256057


Tuesday, 24 June 2025

以伊战争 谁赢了

或者可以说,以伊战争目前的情形至少没有大多数预言家估计的那么坏。 

以色列发起对伊朗的攻击后,伊朗发射弹道导弹反击,美国周六介入,出动B-2轰炸机向伊朗三座核设施投掷超级重磅钻地弹。

普遍认为伊朗不会不报复,在面对以色列尤其面对美国处于军事劣势的情况下,伊朗可能会攻击位于周边中东国家的美军基地,可能会下令袭击美国人,最恐怖的,可能要封锁全球海上石油大通道霍尔木兹海峡等等等等。这样,一场更可怕的战争在所难免。

然而伊朗仅仅对美军位于卡塔尔的基地进行了象征性轰炸,之所以说是象征性,因为在发射弹道导弹前,伊朗通知了一直在美伊中间斡旋,与两边关系都很好的卡塔尔,所以“袭击”发生后,特朗普反而发帖“感谢”伊朗提前通知,让美军有所准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这些听起来更像是一个童话,明明是残酷的厮杀,伊朗与以色列都有死伤,然而特朗普先说服以色列接受停火,再通过卡塔尔说服伊朗,24小时内分阶段停火,虽然中间又有周折,互指违反停火协议,最终在特朗普的怒火下,以色列周二进行最后一次炮击后双方停火了,尽管这是一个脆弱的停火。

其实,在特朗普说服以色列停火前,以色列当局已经表示其目标“全部达到”,这种说法有几种解释,一种是以色列也不愿意让自己的人民每天遭受伊朗弹道导弹的轰击了,这是这个中东军事上最强势,且有美国协助的国家多少年来没有遭遇过的局面;另外一个是内塔尼亚胡所希望的更迭伊朗政权也没有得到多少响应,特朗普后来也改口称不希望看到伊朗更迭政权。

用炮火更迭政权并不是最难的,难的是更换了什么样的政权?在炮火下更迭的政权有过,比如美国铲除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二十年后又卷土重来。伊拉克、利比亚的例子也很难说成功。

长期处在美国禁运之下的伊朗,经济萎靡,军力也难有长足发展,战争开始不久,以色列就给伊朗造成很大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接受美国的调停,似乎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当然也有分析认为,伊朗此举也是为了避免更大灾难,赢得时间,继续秘密发展核武器。

星期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宣布:“我们获得了历史性胜利。”“我重申,伊朗永远也不会拥有核武器”。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同一天也宣布:“经过伊朗人民的英勇抵抗,我们战胜了号称不可战胜的敌人以色列”。他还说,伊朗已准备好重返谈判桌,捍卫伊朗人民的合法权利。

结果,现在出现了一个所谓的“三赢”,以色列认为自己赢了,不但消灭了数名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高级指挥官,还“摧毁”了大部分伊朗发射弹道导弹的设施和一些核设施,特朗普更可以炫耀,美国的B-2给伊朗藏在深山里的最危险的核设施造成“巨大破坏”,几乎可以说摧毁了伊朗发展核武的可能性;而伊朗方面周二也宣布,伊朗人民取得了这场战争的巨大胜利。

究竟谁赢谁输,如果从谁给谁造成的打击更大,当然以色列给伊朗造成的打击更大,以色列依靠强大的军力,在第一时间破坏了伊朗的防空能力。但是,伊朗的弹道导弹给以色列造成的破坏也不容小觑,同时也让人们对以色列的铁穹防导弹系统产生了怀疑。以色列首都的居民从来也没有像最近十余天那样恐慌,特拉维夫及其周边,出现了不少被伊朗导弹炸毁的废墟,这种情形在加沙走廊遍地都是,但是现在在以色列也出现了。

美国轰炸了伊朗掩藏最深的核设施,特朗普当然认为美国取得了最大胜利,因为阻止伊朗发展核武一直是美国的目标。但是不得不说,伊朗之所以提炼了那么多浓缩铀,也与特朗普第一次上任不久就撕毁可定期核查伊朗核计划的『伊核协定』有重大关系。这次美国一炮给炸了,岂不解决了所有问题。然而一些专家根据卫星照片判断,伊朗似乎已经提前转移了浓度为60%的浓缩铀,至少转移了部分。国际原子能机构要求亲赴现场核实,因此,美国最主要的目的是否达到,仍存在疑问。

而且,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纽约时报》周二报道,根据美国情报机构的初步分析,美国上周末对伊朗进行的打击并未摧毁核设施的主要部件,只是使德黑兰遭受了可以用几个月来弥补的损失。

这一情报评估与美国官员关于打击福尔多、伊斯法罕和纳坦兹核设施的效果的官方声明相矛盾。特朗普周二重申,他 “非常荣幸“, 美国这次行动取成功地摧毁了伊朗所有核设施和核能力,然后停止了战争”。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50624-%E4%BB%A5%E4%BC%8A%E6%88%98%E4%BA%89-%E8%B0%81%E8%B5%A2%E4%BA%86


伊朗与以色列停火:股市上扬 油价下跌

来源: 
法广

法新社巴黎2025年6月24日电,在唐纳德-特朗普宣布伊朗与以色列停火后,周二全球股市上扬,油价下跌。

在欧洲,巴黎股市上涨了 1.04%,法兰克福股市上涨了 1.60%,米兰股市上涨了 1.63%。伦敦证券交易所保持稳定(+0.01%)。

在华尔街,格林威治时间 15:40 左右,道琼斯指数上涨 0.99%,纳斯达克指数上涨 1.40%,标准普尔 500 指数上涨 0.98%。

石油进一步下跌

油价继续下跌。格林威治时间 15:40 左右,每桶北海布伦特原油下跌 4.79%,报 68.05 美元;每桶美国同类原油 WTI 下跌 4.71%,报 65.28 美元。

在唐纳德-特朗普表示中国“现在可以继续从伊朗购买石油”之后,原油价格下跌加速。

在原油价格下跌之后,欧洲天然气价格暴跌 12.56%,跌至每MWh 35.43 欧元。

能源价格的下跌对该行业的股票造成了影响:

道达尔能源在巴黎下跌了 3.28%。在伦敦,英国石油公司(BP)下跌了 4.75%,壳牌石油公司(Shell)下跌了 3.61%。在米兰,埃尼公司下跌了 2.54%。

在华尔街,埃克森美孚下跌了 1.92%,雪佛龙下跌了 1.40%。

避险天堂黄金也出现回落。盎司黄金下跌 1.55%,至 3316 美元。

斯旺资本(Swann Capital)经理莱昂内尔-梅尔卡(Lionel Melka)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总结道:投资者正在喘息,随着停火协议的达成,市场上的风险已经消失。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指责两国(主要是以色列)违反停战协议,并要求其盟友以色列不要再向伊朗"投掷"炸弹后,于周二表示停战协议"现已生效"。

CMC Markets 的分析师 Jochen Stanzl 解释说:"投资者认为,与战争有关的主要风险已经消退,因此股票市场的回升是受到持久停火希望的推动"。

鲍威尔出席听证会,美元创4年来最低

美国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将于周二出席众议院银行委员会的听证会。周三,他还将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进行同样的听证。

特别是在被问及美联储 7 月降息的可能性时,他表示“有很多可能的路径”,这让市场希望货币政策将很快放松。

在此背景下,美元兑欧元周二跌至2021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格林威治时间15:40左右,美元兑欧元下跌0.35%至1.1623美元。

在债券方面,十年期美国债券利率为 4.31%,而前一天收盘时为 4.34%。

不过,杰罗姆-鲍威尔也认为美联储在降息之前可以“等待”。这位美联储主席正面临特朗普的猛烈抨击。特朗普批评他奉行过度限制性的政策。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6/%E4%BC%8A%E6%9C%97%E4%B8%8E%E4%BB%A5%E8%89%B2%E5%88%97%E5%81%9C%E7%81%AB%EF%BC%9A%E8%82%A1%E5%B8%82%E4%B8%8A%E6%89%AC%7C%E6%B2%B9%E4%BB%B7%E4%B8%8B%E8%B7%8C.html


无国界记者与《苹果》前员工出特刊 向拒绝沉默的记者致敬

来源: 
自由亚洲


香港《苹果日报》4年前在极权压力下被迫熄灯,并在同年6月24日出版最后一份报纸。4年后的今天(24日),无国界记者(RSF)与一群离散海外的前《苹果日报》记者,推出4页特刊《苹果日报精神常存》,向全球仍坚持真相、抵抗审查的新闻工作者致敬。

特刊收录了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之子黎崇恩的撰文,他提到现年77岁的父亲黎智英,至今已被单独囚禁超过1,600日,身体健康急转直下。他说:“《苹果日报》在报摊上为港人发声、提供真相并借此给予他们力量。我父亲因追求公益良善而惹祸上身,为此付出最高昂的代价。黎智英为我们所有人珍惜的自由挺身而出。现在换我们支持他了”。

特刊并访问了前《苹果》记者,其中现职为《光传媒》总编的梁嘉丽指出,在香港独立媒体被摧毁后,离散媒体的角色更加重要,便是填补新闻资讯的黑洞。

无国界记者执行长柏儒廷(Thibaut Bruttin)在新闻稿指出:“这份《苹果日报》特刊并非讣告,而是向拒绝沉默的记者所做出的巨大牺牲致敬。尽管北京不断试图扼杀香港独立新闻,但《苹果日报》的传承永存,勇敢的记者将秉持该报精神,继续以准确真实的报道挑战政府宣传。”

香港新闻自由指数排140名

《无国界记者》指出,香港在2025年世界新闻自由指数中排名第140;中国则位居倒数第三、第178名。自2020年《港区国安法》实施后,已有数十间媒体被迫停运,数百名新闻工作者离散至其他地方。中国政府利用国安法律起诉至少28名记者,其中10人至今仍被关押。

他们强调,国际社会应对在港及流亡记者提供支援,包括庇护计画、紧急签证发放与财务协助;同时亦需持续向中国当局施压,“让黎智英等10名遭到囚禁的记者重获自由”。

无国界记者职员并在当地时间周一(23日),于巴黎等城市的中国大使馆外集会,同时高举这份特刊及发起联署行动,呼吁英国首相施纪贤(Keir Starmer)与黎崇恩会面。

周一(23日),有前苹果记者重返苹果大楼外拍摄,可见荒烟蔓草、大闸外贴着“危险不得擅进”的告示、《苹果日报》的招牌逐渐脱色。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6/%E6%97%A0%E5%9B%BD%E7%95%8C%E8%AE%B0%E8%80%85%E4%B8%8E%E3%80%8A%E8%8B%B9%E6%9E%9C%E3%80%8B%E5%89%8D%E5%91%98%E5%B7%A5%E5%87%BA%E7%89%B9%E5%88%8A%E3%80%80%E5%90%91%E6%8B%92%E7%BB%9D%E6%B2%89%E9%BB%98%E7%9A%84%E8%AE%B0%E8%80%85%E8%87%B4%E6%95%AC.html


北约:北京"大规模"军事扩张增加台海冲突威胁 俄罗斯和欧洲军队或卷入战局

北约秘书长在北约海牙峰会前夕谈到北京“大规模”军事扩张和台海局势表示,根据《台湾关系法》,美国有义务支持台湾,而北约作为一个联盟,其成员没有退出的选择。 

据南华早报报道,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Mark Rutte)周一警告说,北京“大规模”的军事集结增加了台湾海峡冲突的威胁,可能会吸引俄罗斯和欧洲军队加入战局。

据中央社海牙消息,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在海牙北约峰会召开前夕对中国“大规模军事集结”导致的台湾局势表示担忧。

马克-吕特在周一的新闻发布会上,在谈到最坏的情况时说,根据《台湾关系法》,美国有义务在中国攻击台湾时支持甚至保卫台湾,北约作为一个联盟,没有退出的选择。

据北约网消息:北约秘书长吕特说,我们现在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正是因为这些国家非常非常担心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大规模军事扩张。我们知道,就在几年前,全球十大国防公司中还找不到任何一家中国公司。而现在,全球十大国防公司中却有三到五家是中国公司。

他说,这表明,大规模军备建设正在进行,并正在产生巨大影响,这其中也包括对中国国防工业生产的影响。当然,他们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在北京举行漂亮的阅兵式。我想这肯定是有原因的。

北约秘书长说,当然,我们都非常担心台湾局势。我们也知道,如果中国对台湾采取任何行动,毫无疑问会打电话给他的“小伙伴”普京先生,以确保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普京先生会让我们忙个不停。这就是我们必须做好准备、不能天真的原因之一。

我们必须对此保持清醒,这也是额外的国防开支如此重要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北约作为一个联盟,没有“退出选择”或“达成附带协议”之类的选择,因为我们都必须出一份力。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5%9B%BD%E9%99%85/20250624-%E5%8C%97%E7%BA%A6-%E5%8C%97%E4%BA%AC-%E5%A4%A7%E8%A7%84%E6%A8%A1-%E5%86%9B%E4%BA%8B%E6%89%A9%E5%BC%A0%E5%A2%9E%E5%8A%A0%E5%8F%B0%E6%B5%B7%E5%86%B2%E7%AA%81%E5%A8%81%E8%83%81-%E4%BF%84%E7%BD%97%E6%96%AF%E5%92%8C%E6%AC%A7%E6%B4%B2%E5%86%9B%E9%98%9F%E6%88%96%E5%8D%B7%E5%85%A5%E6%88%98%E5%B1%80


Monday, 23 June 2025

卡塔尔谴责伊朗发射导弹 声称要等量回击

来源: 
大纪元

周一(6月23日),卡塔尔称已成功拦截伊朗发射的数枚导弹,无任何人员伤亡。卡塔尔强烈谴责伊朗革命卫队针对乌代德(Al-Udeid)空军基地的这次袭击。

根据卡塔尔外交部发言人马吉德·安萨里(Majed Al Ansari)发表的声明,“我们保证,卡塔尔防空部队成功挫败了此次袭击,并拦截了伊朗导弹。卡塔尔国防部稍后将发布关于袭击情况的详细声明。”

卡塔尔表示,对伊朗对卡塔尔境内驻美军事基地的袭击“公然侵犯了卡塔尔的主权和领空,侵犯了国际法以及《联合国宪章》”。

“我们申明,卡塔尔保留根据国际法,以与此次公然侵略的性质和规模相当的方式直接回击的权利。”声明说。

“我们还强调,持续此类升级的军事行动将破坏该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使其陷入可能对国际和平与安全造成灾难性后果的局面。”声明补充说。

卡塔尔呼吁,伊朗立即停止所有军事行动,并认真地重返谈判桌,开启对话。

同时,卡塔尔也呼吁以色列优先考虑外交解决方案,并强调睦邻友好和避免升级的重要性。

“我们重申,对话是克服当前危机、确保该地区安全与人民和平的唯一途径。”声明说。

卡塔尔透露,该国美军基地已于早些时候按照既定的安全和预防措施进行了疏散,没有任何人员伤亡。

“我们采取了一切必要措施,确保基地人员的安全,包括卡塔尔武装部队成员、友军及其他人员的安全。我们确认此次袭击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声明说。

在发射导弹后不久,伊朗国家通讯社IRNA援引其国内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话说:“此次成功行动中使用的导弹数量与美国袭击伊朗核设施时部署的炸弹数量相当。”

Axios周一引述一名以色列官员的话说,伊朗向卡塔尔的美国基地发射了六枚导弹。

周日,美国动用七架隐形B-2轰炸机,向伊朗三处关键核设施投下了14枚、每枚重达3万磅的巨型钻地炸弹(MOP),造成严重性破坏。伊朗方面誓言要报复。

为此,卡塔尔已暂时关闭领空,并疏散乌代德空军基地。

川普总统上个月参观了该基地,这是自2003年以来第一位访问该基地的总司令。该基地也是美国在中东最大的军事设施。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6/%E5%8D%A1%E5%A1%94%E5%B0%94%E8%B0%B4%E8%B4%A3%E4%BC%8A%E6%9C%97%E5%8F%91%E5%B0%84%E5%AF%BC%E5%BC%B9%7C%E5%A3%B0%E7%A7%B0%E8%A6%81%E7%AD%89%E9%87%8F%E5%9B%9E%E5%87%BB.html


美国袭击之后 伊朗浓缩铀藏在了何处?

美国出动B-2重型轰炸机,向伊朗藏于深山的核基地投掷数十枚可钻入低下数千米的钻地弹后,特朗普总统得意洋洋宣布:已对伊朗核设施造成“巨大破坏”,伊朗核设施被“全部摧毁”。但是,真相如何 ? 还需核查。国际原子能机构要求亲自前往被炸核基地核实,专家们小心谨慎,避免过早地得出结论。 

为什么?因为许多问题还存在着疑问。特别是浓度高达60%、接近90%即可制造核弹的浓缩铀,到底炸毁了没有,还是已经被伊朗转移到别处?

浓缩铀藏在何处?

以色列向伊朗发起攻击行动,主要就是要破坏伊朗核设施,摧毁浓缩铀,美国出动B-2轰炸机,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清除其提炼的浓缩铀。B-2轰炸机轰炸了被视为伊朗密藏浓缩铀的位于福尔多、纳坦兹和伊斯法罕的三个主要核设施,至少从卫星照片去看,造成的破坏是明显的。

然而,作为联合国“维核宪兵”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现在对其6月10日最后视察伊朗核设施时看到的408.6公斤、浓度为60%的浓缩铀的下落坐立不安。如此多的数量,如果浓缩到90%,理论上是可以制造出超过9个以上的核弹的。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周一在维也纳召开的紧急会议上表示,“我们必须允许视察员重返现场” ,"并对情况进行评估"。事实上,总干事这里使用的“我们”几乎是一个不存在的代词。2015年,谈判数年最终与伊朗达致『伊核协定』的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外加德国,“我们”在当时指的是联合国,以及联合国委托定期核查『伊核协定』执行情况的国际原子能机构。

特朗普第一任撕毁了『伊核协定』,虽然国际原子能机构有时仍能够“视察”现场,但特朗普撕毁协定给了伊朗加速提炼浓缩铀的机会。现在,谁能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专家前往现场视察?遭受美国轰炸后的伊朗还能继续接受该机构视察吗?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以色列发动进攻的 6 月 13 日,伊朗外交部门负责人阿拉格奇致函国际原子能机构,表示 "已采取特别措施保护核设备与核材料"。卫星图片显示,在美国轰炸福尔多之前,福尔多核设施地下出口前突然有大量的车辆移动。

须知,浓缩铀是以粉状储存在器皿里,很容易放到小车中带走。那么,这些浓缩铀是否已经被转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自称掌握了与此有关的“有趣的情报”,但拒绝透露更多信息。

军控协会专家凯尔西-达文波特表示,如果是这样的话,"要想追踪到浓缩铀的踪迹,即使不是完全不可能,也会很困难"。她警告说,现在 "说美国的打击行动取得了成功还为时过早"。

美国副总统 万斯本人在美国 ABC 频道上承认,"在未来几周内 "必须弄清楚这些燃料的去向。万斯补充称:“但我们知道的是伊朗人不再有能力将其转化为武器级铀,这才是我们要达到的目的”。万斯能绝对肯定吗?

周一,以色列称发动了突袭,以 "封锁 "通往福尔多基地的 "路线"。由此判断,以色列也不能确定藏在大山地下的浓缩铀已经 被“摧毁”。

现在要了解的是,伊朗还能制造出核弹吗?国际原子能机构负责人格罗西称,伊朗拥有的 20000 多台离心机中有许多在纳坦兹遭到损坏。

他还说,"鉴于 "这些用于浓缩铀的庞大而昂贵的机器 "所使用的炸药和对振动的极端敏感性",福尔多高度精密的设备可能会受到 "非常严重的损坏"。

不过,专家们表示,自从特朗普撕毁『伊核协定』,  伊朗与联合国机构的合作关系恶化,并非所有的浓缩铀都被列入清单,一些浓缩铀被存放在不为人知的地点。

达文波特女士警告说:“伊朗只要拥有浓度 60% 的浓缩铀和几百台离心机,就具备了迅速获取核武器的能力”。

国际原子能机构担心的是,伊朗有可能退出其1970 年签署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美国研究机构 “核威胁倡议"(NTI)的埃里克-布鲁尔说:"伊朗很有可能退出条约并驱逐核查人员,或者干脆不允许他们进入关键场所”。

更危险的是,伊朗会像于2003年退出的朝鲜一样,在一定的时间完成 "秘密 "核计划后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50623-%E7%BE%8E%E5%9B%BD%E8%A2%AD%E5%87%BB%E4%B9%8B%E5%90%8E-%E4%BC%8A%E6%9C%97%E6%B5%93%E7%BC%A9%E9%93%80%E8%97%8F%E5%9C%A8%E4%BA%86%E4%BD%95%E5%A4%84


俄亚洲专家:北京帮助遭制裁的俄罗斯突破"西方铁幕"

俄乌战争爆发如今已逾3年,中国不但从未谴责俄罗斯,在俄罗斯遭受西方制裁时,两国贸易更创新高。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俄罗斯专家认为,中国帮助俄罗斯突破了西方国家的“铁幕”,并协助俄方重构进出口政策。 

俄罗斯于2022年2月入侵乌克兰后不久,美国、英国及欧盟等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紧张,出现隔阂和对峙的局面。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周一23日报道,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所长巴巴耶夫(Kirill Babaev)受访时表示,在乌克兰战争初期,当俄罗斯西部边境突然出现"铁幕"、亟需全面重构自己的进出口政策时,中国给予俄罗斯重大帮助,俄罗斯政府也迅速完成了国家经济重构。

巴巴耶夫表示,“中国确实领会了这一点,并施以援手,这既是俄罗斯外交的重大成就,也是俄中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巴巴耶夫表示,俄乌战争前欧洲占俄罗斯贸易额比重为55%,如今中国在俄罗斯外贸总额中比重35%至40%,俄罗斯的贸易结构更加均衡。俄罗斯正在推动进出口多元化,着力深化与东盟国家、印度及中东各国的关系。

今年1月,路透社报道当时指,据中国海关的数据,中国与俄罗斯2024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448.19亿美元,年增1.9%,再创历史新高。

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1月底重返白宫以来,一直试图促成俄乌之间永久停火,但至今未能从俄方争取到任何重大让步。此前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最大规模空袭,特朗普罕见谴责俄罗斯总统普京,并表示会考虑加强对俄的制裁。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50623-%E4%BF%84%E4%BA%9A%E6%B4%B2%E4%B8%93%E5%AE%B6-%E5%8C%97%E4%BA%AC%E5%B8%AE%E5%8A%A9%E9%81%AD%E5%88%B6%E8%A3%81%E7%9A%84%E4%BF%84%E7%BD%97%E6%96%AF%E7%AA%81%E7%A0%B4-%E8%A5%BF%E6%96%B9%E9%93%81%E5%B9%95


特朗普下令空袭伊朗引发全球局势动荡 台湾学者称对台将带来重要启示

美国总统特朗普21日下令空袭伊朗三座主要核设施,引发全球政经局势剧烈动荡。台湾旅美教授翁履中分析表示,这是一场极其典型的高风险政治豪赌,其成败恐将牵动美国、伊朗,甚至是台海局势,对台湾带来重要启示。  

美国总统特朗普21日下令空袭伊朗三座主要核设施,引发全球政经局势剧烈动荡。对此,旅美教授翁履中22日发表其分析指出,特朗普此举有如一场极其典型的高风险政治豪赌,其成败恐将牵动美国、伊朗,甚至台海与全球经济局势。

特朗普总统在未经美国国会授权的情况下,对伊朗展开代号不明的空袭行动震惊全球,也让中东地区在黎明时分陷入高度戒备。

伊朗外交部长强烈谴责美方行动,指其违反《联合国宪章》,并强调保留一切选项作为回应。伊朗政府透露,原希望借外交途径缓解紧张情势,但美国出手使原定于阿曼举行的双边会谈破局。伊朗高层面临艰难抉择,报复还是重回谈判桌。

对此,台湾旅美教授翁履中发表分析指出,川普此举是对其「让美国再次伟大」政策的重大赌注。如果成功压制伊朗,不仅有助于重申美国的国际威望,也将提升其在年底选举中的声势。反之,若伊朗顽强反击,甚至引发更大规模的区域冲突与恐怖攻击,不仅将重创美国经济,更可能动摇特朗普政权。

另外,针对亚太局势,翁履中认为这次事件也对台湾带来重要启示。他指出,虽然北京在当前情势下不太可能主动对台动武,但美国的军事行动显示,即便在对台战略模糊下,特朗普仍可能出其不意动手。这种不可预测性反而增加中国在决策上的风险,使其更倾向观察等待。

翁履中强调,对台湾而言,这是一面镜子。若台湾只是陷于内部斗争与对立而丧失战略方向,恐将错失在混沌局势中突围的机会。乱世中寻找缝隙,稳健前行,台湾或许能以柔克刚、化被动为主动。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50623-%E7%89%B9%E6%9C%97%E6%99%AE%E4%B8%8B%E4%BB%A4%E7%A9%BA%E8%A2%AD%E4%BC%8A%E6%9C%97%E5%BC%95%E5%8F%91%E5%85%A8%E7%90%83%E5%B1%80%E5%8A%BF%E5%8A%A8%E8%8D%A1-%E5%8F%B0%E6%B9%BE%E5%AD%A6%E8%80%85%E7%A7%B0%E5%AF%B9%E5%8F%B0%E5%B0%86%E5%B8%A6%E6%9D%A5%E9%87%8D%E8%A6%81%E5%90%AF%E7%A4%BA


港官称国安要严防「软对抗」 剧作家批是「扰民的整治行动」

在警队出身的特首李家超声言香港整体回复稳定丶但仍须防范「软对抗」后,不少问责官员在《港区国安法》实施五周年的访问中,均表示要在负责的范畴中防范「软对抗」,包括与保安无关的医疗和文化体育范畴的局长,终于惹来剧作家庄梅岩公开批评,指「软对抗」定义不清,令当局在「怀疑犯法」的情况下亦可提出检控,「去找软对抗」,那便变成扰民的政治行动,令曾经文艺丰盛之都的香港,变得矫枉过正,只剩闷和平庸。 

 

 「软对抗」在香港没有法例予以禁止,在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口中,「软对抗」是指以隐秘而恶意的方式威胁市民健康和社会稳定,但所举例子是不点名地指责美国把武汉肺炎(又称新冠病毒)源头问题政治化,试图削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而香港亦出现抹黑疫苗效果的网上谣言,称对抗疫工作造成很大负面影响。

至于引起多届舞台剧最佳编剧奖得主庄梅岩公开批评的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罗淑佩,她未有界定何谓「软对抗」,只是说,必须时刻警惕「软对抗」,又指「软对抗」一直存在,并可能以多种形式出现,包括表演内容丶歌曲歌词丶故事情节及图书馆藏等。她表明,当局会做好「把关」工作,日后会更严谨处理资助审批丶场地表演丶展览内容及图书馆藏等,确保不会含有任何不利国安元素的书籍。她强调,会确保公帑用得其所,亦符合国家安全和文化政策目标,包括支持对维护国安丶加强国民身份认同有助益的项目。

事隔两日,庄梅岩昨(22日)在脸书发帖狠批罗淑佩的发言,劈头就指「她一句『警惕软对抗』,又会对香港的艺术家和作品带来几多杀戮。」

她认为,「犯法就犯法,怀疑犯法都可以去检控。去找『软对抗』,就会变成扰民的整治行动。」因为其下的各级官员都会以显微镜来看待他们及其作品,不知是为了讨好上级或害怕犯错,任何蛛丝马迹或投诉均被纳入为「软对抗」,结果,「冤枉几多无辜的人和作品丶造成几多伤害和怨恨?」。她续称,近年已有太多的制作和艺术家遭遇「看得见的取消和看不见的封杀」。

她强调,香港艺术家在「对抗」方面从来都不特别出色,甚至可以用乖来形容,港府防范「软对抗」的口号,只会养成一班欺压艺术家的手下和覤觎政府资源的「伪术家」。她甚至忧虑,她这诚实反映意见的帖文会否被列作「软对抗」?

她慨叹,香港「好好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丶文明社会,曾经潮流丶文化丶艺术都那么丰盛,如今(却)变得步步为营丶矫枉过正」,只落得闷和平庸。她期待,有更英明的指引。

杀错良民? 前人大常委称不会乱冤枉人

中国前人大常委谭耀宗今(23日)早在一个电台节目回应庄指「软对抗」令很多无辜的人和作品被冤枉时表示,「唔会乱咁冤枉人嘅」,但若然真有这问题便要警惕。

谭界定,「软对抗」是指以隐晦,例如设计游戏等形式宣扬港独思想,又或以婉转手法渗透意识,挑动对中央和港府的态度。由于这些情况会以不同手法出现,社会须保持警惕,尤其青少年。他认为,基金要避免被一些别有政治目的的团体申请,否则会不利社会稳定,「如果有需要时,可能要行到(停止资助)这一步」。

至于一些被盯上的团体很多时遭针对时都不知原因,谭耀宗指,「可能(政府)又唔想去到咁白嘅,大家用啲温和嘅手法啦。」他没有正面回应如此手法可能会「杀错人」或令讽刺时弊的内容被扼杀,只是强调要视乎意图。

公民团体或人士被针对而突然被迫取消活动,近年时有所闻,例如香港记者协会租场踢足球,却在开赛前四天被告知球场要「进行维修工程」而暂停租出;「小伙子理想空间」剧团租借的场地因有人投诉剧团团员「网上言论」而被煞停;前泛民区议员陈剑琴须退演才令团团演出获放行等等。有剧团负责人透露,题材和人选均受到影响,例如剧团已绝少探讨社会议题,合作人选亦要考量,因为现时资助当局的职员在呈交项目予上级前,会查问个别演员的背景丶能否通过审查等。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50623-%E6%B8%AF%E5%AE%98%E7%A7%B0%E5%9B%BD%E5%AE%89%E8%A6%81%E4%B8%A5%E9%98%B2-%E8%BD%AF%E5%AF%B9%E6%8A%97-%E5%89%A7%E4%BD%9C%E5%AE%B6%E6%89%B9%E6%98%AF-%E6%89%B0%E6%B0%91%E7%9A%84%E6%95%B4%E6%B2%BB%E8%A1%8C%E5%8A%A8


Sunday, 22 June 2025

美国空袭伊朗三处核设施 特朗普威胁将继续打击

在特朗普就美国是否军事介入以色列伊朗冲突的问题上,含糊其辞大打太极障眼法之后,他在周六至周日夜间突起奇兵,派遣军机轰炸了伊朗的三处核设施:伊斯法罕、纳坦兹,尤其是以色列空袭无法触及的福尔多地下核设施。特朗普还威胁德黑兰说,“如果不能尽快实现和平”,将进一步打击伊朗。 

伊朗的铀浓缩能力现已被“彻底摧毁”。美国总统在白宫发表讲话时如是肯定道,他说:“我们的目标是摧毁伊朗的核浓缩能力,并终结这个全球最大的恐怖主义赞助国带来的核威胁。今晚,我可以向全世界宣布,这些打击取得了惊人的军事成功”。特朗普还在自己的“真相社交”网站上警告伊朗,不要对美国进行任何“报复”,美国将“以远超预期的力度”予以回应。

此次美军的袭击是为了支持以色列在6月13日发起的“崛起之狮”行动。为了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特拉维夫对伊朗发动的这次史无前例的袭击,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一直否认其追求这一目标。

伊朗外长警告说,美国的袭击 “将带来永久的后果”,并坚称伊朗保留 “捍卫其主权、利益和人民的一切选择”。不久后,伊朗国家电视台宣布向以色列发射了 30 枚导弹。特拉维夫拉响了空袭警报,法新社记者在耶路撒冷也听到了巨大的爆炸声。以色列军方表示正在努力拦截导弹,并呼吁目标地区的居民躲袭击。

美军轰炸的伊朗三处核设施中,福尔多地下设施是在违反联合国决议的情况下建造的,德黑兰称它是能够容纳约 3000 台离心机的高浓缩铀提炼工厂。

纳坦兹工厂则无疑是伊朗最著名的核实施。它的存在于 2002 年被披露。该设施有两座建筑物,一座在地下,另一座在地上,共有近 70 套级联离心机,也就是说友10 000 多台机器用于浓缩铀的提炼。

伊斯法罕的设施则是一个转化厂。它生产浓缩铀所需的气体。

未披露所用武器的细节

这次打击伊朗核设施具体使用了哪些武器,特朗普并没有透露细节。但鉴于福尔多核设施的地下配置,很可能投下的是GBU-57巨型钻地弹。据美国军方称,这种重达13吨的弹头与大多数撞击时引爆的导弹或其他炸弹不同,可以穿透到地下60米处爆炸。这种弹头的测试始于2004年,波音公司在2009年获得了赢得了将它安装在飞机上的合同。

唯一能够携带GBU-57弹头的飞机是美国B-2“幽灵”隐形轰炸机,每架飞机可携带两枚。在周日的袭击事件发生之前,飞行跟踪网站和《纽约时报》曾报道说,有数架B-2“幽灵”轰炸机已从美国起飞,向西飞行。

据美国军方称,B-2“幽灵”轰炸机在没有加油的情况下,可飞行9600公里,其设计目标是“突破敌人最复杂的防御系统,威胁敌方最重要的、防御最严密的目标”。1988年这种飞机首次公开亮相,次年试飞,并在1993年交付给军方。

新一轮打击威胁

在如何解决已经开战十天的以色列与伊朗的战争问题上,美国总统最初的选择是外交途径,华盛顿和德黑兰之间进行了多轮谈判,试图就伊朗核计划达成新的协议。

但最近几天以来,特朗普的态度反复无常,在权衡美国可能武力介入的同时,又提出了重返核谈判桌的可能性。

不过,在轰炸伊朗核设施后,他再次警告说"请记住,还有许多目标,今晚的目标是迄今为止最难对付的(......)。但如果不能迅速实现和平,我们将以精确、迅速和娴熟的技巧打击其他目标",

伊朗原子能组织在周日凌晨也通过国家媒体发表声明,证实了伊朗三处核基地遭到“敌人的袭击”,并称:“这是违反国际法的野蛮行径。”声明补充说:“尽管敌人图谋不轨,但伊朗不会允许这项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阻碍”。伊朗核安全局表示,没有在美军轰炸过的核设施上“未发现任何污染的迹象”,并保证被炸三处核设施“周边的居民不会受到危险”。

据沙特核与辐射管理委员会称,在沙特或其他海湾国家,目前尚未检测到任何放射性影响。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8%A6%81%E9%97%BB%E8%A7%A3%E8%AF%B4/20250622-%E7%BE%8E%E5%9B%BD%E7%A9%BA%E8%A2%AD%E4%BC%8A%E6%9C%97%E4%B8%89%E5%A4%84%E6%A0%B8%E8%AE%BE%E6%96%BD-%E7%89%B9%E6%9C%97%E6%99%AE%E5%A8%81%E8%83%81%E5%B0%86%E7%BB%A7%E7%BB%AD%E6%89%93%E5%87%BB


东南亚危机 泰柬纷争影响扩散

全球局势动荡之际,东南亚安全隐患若隐若现。缅甸危机长期无法化解导致面临国土分裂风险,丰富的自然资源沦为各党各派的政治筹码。泰国和柬埔寨由领土主权争端牵扯出两大政治家族闹掰事件,两国领导人通话录音档外泄引发泰国政治危机,泰国总理贝东丹(Paetongtarn Shinawatra)若无法挽回民心,将有可能政权不保。 

自本月初以来,泰国与柬埔寨关系急剧恶化。两国军人5月28日在边境地带发生领土纠纷,冲突造成1名柬埔寨士兵丧生。双方政府随即展开多轮谈判,始终未达成满意结果。柬埔寨主张提诉国际仲裁庭,而泰国拒绝接受。

领土争端陷入僵局后,泰柬军队各自加强军事戒备,两国民众爱国主义情绪高涨,率先通过社媒平台掀起网络互攻,其中不乏激进人士喊出“准备开战”的口号。柬埔寨副首相洪玛尼(Hun Many)近期组织大约15万柬埔寨青年在金边举行声援政府运动,支持捍卫领土主权,呼吁停止消费泰国产品。金边还喊停泰国电视台的节目播放,采取暂停进口泰国水果和蔬菜等报复行动。

泰国率先关闭边境交易口岸,双方贸易受到严重影响。柬埔寨首相洪玛奈(Hun Manet)下令自今天(6月22日)起永久关闭两处边境检查站,作为对泰军前天(6月21日)关闭检查站的回应。

柬埔寨前首相洪森多次透过脸书对外喊话,声称“泰国正在玩一场危险的游戏”,扬言要采取一系列报复行动。

几天前,一份长17分钟的通话录音档在网上流传,内容是泰国总理贝东丹通过高棉语翻译和柬埔寨前总理洪森(Hun Sen)的交谈。当谈到最近几周导致泰柬关系紧张的边境局势时,贝东丹恳请洪森不要将泰国军官“做好战斗准备”的言论当真,她称呼洪森为“叔叔”并承诺可私下提条件。据柬方媒体报道,此言激怒了洪森。泰国方面同样点燃怒火,媒体将为泰党领导的政府与军方之间是否关系破裂视为焦点。贝东丹在通话中将镇守边疆的泰国军官称为“我们的对立面”,更令所有泰国人惊掉下巴。事发当日,贝东丹与国防部长普坦 (Phumtham Wechayachai) 召开记者会,证实了录音的真实性。贝东丹为自己的言论辩护,称是为了争取和平而做出非正式努力的一部分。

6月19日,泰国外交部就通话录音外泄事件召见柬埔寨驻泰大使并提出抗议,批评柬方无视睦邻友好原则。抗议文书指出,公开领导人通话内容是不可接受的。这不仅违反国与国交往的基本原则,也损坏对建设和发展双边关系的互信。

柬埔寨外交部尚未就泰国提出的外交抗议回应媒体询问。《高棉时报》(Khmer Times)周六(6月21日)刊登摘自洪森脸书的图片。那是今年4月泰国总理贝东丹访问柬埔寨时拜访参议院议长洪森时的愉快合影。配文内容称,洪森为音频泄露事件造成自己与西那瓦家族逾30年的友谊破碎而伤心不已。洪森斥责泄露音频的官员招致外界对柬方工作不专业的批评。文中特别指出洪森与泰国前总理他信 (Thaksin Shinawatra)和英拉

(Yingluck Shinawatra)的友谊也受到影响。洪森在前二者逃亡期间曾经提供过援助,媒体显示洪森宅邸至今还保留两间客房,分别是“他信房”和“英拉房”。

泰国西那瓦家族在政坛具有重要影响力,他信本人、他信的胞妹英拉、他信的妹夫宋猜(Somchai Wongsawat)乃至他信幺女贝东丹先后出任泰国总理。当前民间舆论倾向于倘若贝东丹不辞职的话,或将会步其父亲和姑姑遭到军人政变的后尘。

录音外泄事件在泰国引起轩然大波。泰国舆论从揣测洪森泄露通话录音的动机,随即转向针对从政经验不足的贝东丹,使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危机。连日来泰国多地爆发示威抗议,谴责总理出卖国家利益。反对派人民党(People's Party)呼吁贝东丹辞职或者宣布解散国会。执政联盟中的自豪泰党(Bhumjaithai Party)则宣布退出联合政府。迄今为止,支持贝东丹的为泰党(Pheu Thai)在泰国国会500席中仍占261席优势。

泰国方面政治暗流涌动,多股政治力量正在集结,一致的诉求是贝东丹下台。为泰党(Pheu Thai Party)高层则表示,贝东丹正在尽力解决危机和挑战,既不会辞职,也不会解散国会。贝东丹周五(20日)亲赴乌汶府(Ubon Ratchathani)泰柬边境视察军队,以安抚军心。民间则担忧当前泰国经济低迷,突发政治巨变必将严重影响投资者信心,进一步冲击脆弱的国家经济,而解散国会恐将影响到迫在眉睫的泰美关税谈判。

泰国前参议员颂猜(Somchai Saengkhan)称贝东丹的任意妄为可构成多项罪名指控。譬如间谍罪或向敌人提供情报罪,以及为敌人提供任何便利的叛国罪等。曾经担任军事记者的颂猜判断当下泰国发生军事政变的可能性极高。总理将会面临“泄露国家机密”的提诉。而洪森此次发难是为了警告西那瓦家族,或者旨在与西那瓦家族做政治切割,原因是贝东丹推动在泰国湾开采原油的项目进展不顺利,遭到了泰国官方与民间的强烈反对。据传洪森已承诺并收下外国石油公司大约50亿美元的巨额开采费,但却苦于泰方推进不力而迟迟未能落实。

目前缅甸内战仍在延烧。泰国媒体揭露缅甸各派分裂势力正着眼于将能够提炼稀土(REE)的天然矿藏作为政治谈判的筹码。备受外界关注的缅甸前民主领袖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于6月19日年满80岁。缅甸军方透露近况称“身体状况良好”,此外没有任何细节。昂山素季自2021年初被军人推翻后遭到长期监禁。

近期若开军(AA)信息平台发布消息,声称若开军在若开邦的攻势取得了重大进展,最终完全控制了边境地区。这促使孟加拉国和印度政府开始与若开军接触并允许若开军在印度米佐拉姆邦设立办事处,这里每年数百万缅元的跨境贸易仍在继续。联合国方面也肯定孟加拉国在帮助罗兴亚难民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对孟加拉国政府与若开军合作解决罗兴亚难民问题表示支持。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与缅甸军事委员会开展互动,缅甸军方因此向孟加拉国提交了正式抗议信函。若开军自 2023 年 11 月至今一直与缅甸军队争夺若开邦,目前已占领大部分地区,并试图夺取位于孟加拉湾东岸的战略重镇皎漂。据传目标是在该地区建立一个独立的罗兴亚国家,使罗兴亚人成为拥有平等权力的公民。分析称,孟加拉国与罗兴亚难民问题因与大国博弈交织在一起而愈发显得错综复杂。由于缅甸

若开地区与印度和孟加拉国接壤,背后牵涉美国通过孟加拉国瞄准若开邦开展应对中国的战略行动,应密切关注是否还有更多的重要政治变革即将发生。

另据新加坡媒体报道,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应中国总理李强邀请,从今天至26日访问中国北京和天津。届时将在北京与习近平会晤,并分别与李强和赵乐际进行会谈。今年适逢新中建交35周年,预料双方将围绕加强双边关系并针对区域问题以及国际发展形势交换意见。面对中美竞争,新加坡总理曾经表示,美中不应强迫选边站队,各国保持中立有助于降低冲突。

几天前新加坡媒体援引研究报告报道,自今年2月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首次签署对中国征收关税的行政命令以来,亚洲国家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增长明显加速,从2月份年增17.3%,到3月份和4月份平均年增21.7%,引发洗产地的疑虑。近来从中国进口商品出现年增长的亚洲国家,包括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印度、越南及新加坡等。

此前在新加坡召开的香格里拉对话会 (Shangri-La Dialogue)上,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发表讲话直接对抗中国,中国是真正的安全威胁,鼓励亚洲盟友效仿欧洲模式增加国防预算。这与拜登政府领导下美国国防部的做法截然不同。不少地区学者观察到出席此次香格里拉会议的中国代表团仅是来自军校的学术代表,并非部长级高级军官。该话题不仅引起外界对北京刻意淡化香格里拉会议的猜测,同时还夹杂着对新加坡在东盟地区影响力减弱的质疑。据了解,北京于2006年创办了第一届香山论坛,逐渐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防务安全论坛。今年4月底的先导会确定了以“全球安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主题以及四场分别涉及亚太防务与安全合作话题的研讨会,探讨寻求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曼谷 江枫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部撰稿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6%9B%BC%E8%B0%B7%E4%B8%93%E6%A0%8F/20250622-%E4%B8%9C%E5%8D%97%E4%BA%9A%E5%8D%B1%E6%9C%BA-%E6%B3%B0%E6%9F%AC%E7%BA%B7%E4%BA%89%E5%BD%B1%E5%93%8D%E6%89%A9%E6%95%A3


美军轰炸伊朗核设施引爆国会激辩

伊朗 – 美国时间6月21日晚间,美军对伊朗三处核设施发动空袭,引发美国国会两党立法者激烈反应。 

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代号为“午夜铁锤行动”(Operation Midnight Hammer)的军事行动已成功完成,但此一决策是否合宪,成为华盛顿政治争论的核心。

尽管共和党多数领袖表态支持这次打击行动,民主党人则普遍质疑总统绕过国会授权的合法性,并警告这可能将美国卷入又一场无止境的中东战争。

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密西西比州共和党参议员威克( Roger Wicker)对行动表示赞赏,称这是“正确的决定”,但也警告美国接下来将面临“极其严峻的抉择”。

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里施(Jim Risch)则强调,“这是以色列的战争,不是我们的战争”,但他也表示以色列作为美国最重要的盟友之一,正在“为世界解除伊朗的武装”。

众议院议长强森(Mike Johnson)表示,特朗普总统已给伊朗充分机会进行外交协议,但伊朗拒绝核裁军。他说:“总统果断行动,阻止了全球最大的恐怖主义国家获得毁灭性武器。”

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图恩(John Thune,南达科他州共和党)亦简短表态:“我支持特朗普总统。”

虽然共和党在国会居多,但特朗普的单边行动也引发部分共和党人的反弹。众议员马西(Thomas Massie,肯塔基州)在社群平台上强调:“这不符合宪法。”他与民主党人合作提出限制对伊朗动武的《战争权力决议案》。

俄亥俄州共和党众议员戴维森(Warren Davidson)亦指出:“虽然这个行动可能是正当的,但很难想像它是合宪的。”

然而,在民主党方面,批评声浪如排山倒海。参议院少数党领袖、纽约州民主党参议员舒默(Chuck Schumer)在声明中说,任何总统都不应被允许,单方面将国家推向战争,在这种威胁反复无常且缺乏战略的情况下。

参议院外委会资深成员沙欣(Jeanne Shaheen)也在周六晚间的一份声明中,表示“美国绝不能仓促与伊朗开战”,并呼吁特朗普政府,立即向国会报告伊朗事态进展。

众议院民主党领袖杰佛瑞斯(Hakeem Jeffries)强烈谴责特朗普未经国会授权即发动战争。他警告:“这将使美国深陷中东,又一场灾难性的冲突。”

杰佛瑞斯批评道:“特朗普总统误导了全国人民,未曾寻求国会授权就动用武力,并将美国暴露于一场可能造成灾难后果的战争风险之中。他必须承担由其单边军事行动所导致的全部责任。”

参议院军事委员会民主党首席议员瑞德(Jack Reed)则表示:“这是特朗普总统下的一场巨大豪赌,没人知道结果会如何。”

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民主党首席议员史密斯(Adam Smith,华盛顿州)指出,特朗普并未证明伊朗构成对美国的“即时威胁”,此举反而让美军驻中东数万士兵处于报复风险之中。

国防部长赫格塞斯(Pete Hegseth)此前表示,空袭发生后,国会相关委员会已收到通报,并强调该行动“有限且有针对性”。议长强森声称,特朗普“充分尊重宪法第一条关于国会战争权的规范”。

这次名为“午夜铁锤”的军事行动,动用了B-2隐形轰炸机与潜艇发射的战斧巡弋飞弹,摧毁了伊朗福尔多等主要核设施。特朗普在社群平台Truth Social上宣称:“任务圆满成功,飞机已全部安全返航。祝贺我们伟大的美国战士。”

但是否真如特朗普所言的“成功”,抑或将美国再次推向战火泥淖,仍是未解之问。国会议员将于下周假期结束后重返国会,届时对这次行动的合法性与后果将展开更多听证与辩论。




from  https://www.rfi.fr/cn/%E7%BE%8E%E6%B4%B2/20250622-%E7%BE%8E%E5%86%9B%E8%BD%B0%E7%82%B8%E4%BC%8A%E6%9C%97%E6%A0%B8%E8%AE%BE%E6%96%BD%E5%BC%95%E7%88%86%E5%9B%BD%E4%BC%9A%E6%BF%80%E8%BE%A9


1953年以来美国和伊朗之间悠久复杂的历史

学术网站“对话”(The conversation) 最近刊文总结了美国与伊朗之间几十年来复杂的恩怨情仇关系。在美国对伊朗核设施进行空袭,中东地区乃至全球局势都陷入高度不确定性之际,回顾两国关系或有助于理解目前的局势和对未来走向的预测。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南加州大学多恩西夫文理学院国际关系实践教授杰弗里·菲尔兹 Jeffrey Fields。文章发表于以色列突然对伊朗发动袭击,美国总统尚在犹豫观望是否出手之时。作者认为,美国和伊朗有着悠久而复杂的历史,远远超出了以色列对德黑兰的袭击。美伊关系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凸显了两国观点的分歧,但也有事件无疑曾为和解提供了真正的机会。

1953年:美国推翻摩萨台

1951年,伊朗议会选出了新总理摩萨台。他随后带领议员投票赞成接管英伊石油公司,驱逐了该公司的英国所有者,并声称他们希望将石油利润转化为对伊朗人民的投资。美国担心全球石油供应中断,并担心伊朗受苏联影响。英国则担心失去伊朗廉价石油。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认为,对美国和英国来说,最好的办法是除掉摩萨台。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英国联合开展的“阿贾克斯行动”成功说服伊朗国王解除摩萨台的职务,并用武力将其赶下台。摩萨台被一位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精心挑选的、对西方更加友好的总理所取代。

1979年:革命者推翻国王,劫持人质

美伊关系相对稳定了25年之后,伊朗公众对沙阿·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独裁统治下的社会和经济状况越来越不满。

巴列维中饱私囊,并利用美国的援助来维持军队,而许多伊朗人却生活在贫困之中。异见人士经常遭到国王的安全机构萨瓦克(SAVAK)的暴力镇压。1979年1月,国王离开伊朗,表面上是为了寻求癌症治疗。两周后,阿亚图拉·鲁霍拉·霍梅尼从伊拉克流亡归来,并领导了一场废除君主制、建立伊斯兰政府的运动。

1979年10月,吉米·卡特总统同意伊朗国王前往美国寻求先进的医疗服务。11月4日,愤怒的伊朗学生冲击了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劫持了52名美国人质。这个事件促使卡特于1980年4月7日断绝了美国与伊朗的外交关系。两周后,美军发起营救人质的行动,但最终失败,飞机坠毁,造成 8 名美军士兵死亡。

1980 年 7 月,巴列维埃及去世,但人质直到 1981 年 1 月 20 日才获释,当时他们被囚禁了 444 天。

1980-1988年:支持伊拉克

1980年9月,伊拉克入侵伊朗,导致两国地区竞争和宗教分歧升级:伊拉克由逊尼派穆斯林统治,但什叶派穆斯林占多数;伊朗主要由什叶派领导和居住。

美国担心冲突会限制中东石油的流动,并希望确保冲突不会影响其亲密盟友沙特阿拉伯。美国支持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侯赛因对抗反美的伊朗政权。因此,美国对伊拉克使用化学武器袭击伊朗基本上视而不见。

美国官员对这些非法且不人道武器的惯常反对态度有所缓和,因为美国国务院“不希望通过助长伊朗反伊拉克的宣传而中了伊朗的圈套”。1988年,战争以僵局告终。超过50万军人和10万平民丧生。

1981-1986年:秘密向伊朗出售武器

1984年,伊朗被列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后,美国对伊朗实施了武器禁运。这导致当时正处于伊拉克战争中的伊朗军队急需武器、飞机和车辆零部件来维持战斗。

里根政府认为,禁运可能会迫使伊朗向美国冷战对手苏联寻求支持。美国官员非但没有正式终止禁运,反而同意从1981年开始秘密向伊朗出售武器。

最后一批反坦克导弹是在1986年10月运抵的。1986年11月,一家黎巴嫩杂志曝光了这笔交易。这一曝光引发了美国的“伊朗门”丑闻。里根政府官员被发现从伊朗收取武器资金,并将这些资金非法汇给尼加拉瓜的反社会主义叛军——“反政府武装”。

1988年:美国海军击落伊朗航空655航班

1988年7月8日上午,在波斯湾国际水域巡逻的美国海军文森斯号导弹巡洋舰在与伊朗炮艇发生冲突时进入伊朗领海。

交火期间或交火刚结束后,文森斯号机组人员误将一架飞过的民用空客客机当成了伊朗F-14战斗机。他们将其击落,机上290人全部遇难。

美国称这是一场“悲惨且令人遗憾的事故”,但伊朗认为飞机被击落是故意的。1996年,美国同意向伊朗支付1.318亿美元的赔偿金。

1997-1998 年:美国寻求接触

1997年8月,温和改革派穆罕默德·哈塔米赢得伊朗总统大选。

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嗅到了商机。他通过瑞士驻伊朗大使向伊朗政府发出信息,提议进行政府间直接对话。

随后不久,1998年1月初,哈塔米接受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采访,表达了“对伟大的美国人民的尊重”,谴责了恐怖主义,并建议美国和伊朗之间开展“教授、作家、学者、艺术家、记者和游客的交流”。

然而,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并不同意,因此在克林顿任期结束时,双方的提议并没有取得太大进展。

2002年,乔治·W·布什总统在国情咨文中将伊朗、伊拉克和朝鲜定性为支持恐怖主义、追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邪恶轴心”,这进一步加剧了美俄关系的紧张。

2002年:伊朗核计划引发警报

2002年8月,一个流亡的反政府组织宣布,伊朗在两个此前从未公开过的设施中秘密研制核武器。

此举违反了伊朗签署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条款,该条约要求各国向国际核查人员披露其核相关设施。

其中一个曾经的秘密地点纳坦兹,拥有浓缩铀的离心机,这些铀可以用于民用核反应堆,或进一步浓缩用于制造武器。

据报道,大约从 2005 年开始,美国和以色列政府的网络攻击者联合使用一种定制的恶意软件(即后来的 Stuxnet)攻击了纳坦兹离心机。

这一努力减缓了伊朗的核计划,是美国和国际社会为阻止伊朗研制核弹而做出的众多尝试之一,但大多没有成功。

2003年:伊朗致信布什政府

2003年5月,伊朗高级官员通过瑞士驻伊朗大使馆悄悄联系美国国务院,寻求“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对话”,解决四大问题:核武器、恐怖主义、巴勒斯坦抵抗和伊拉克稳定。

尽管国务卿科林·鲍威尔倾向于对话,而且其他官员也曾与伊朗就基地组织问题举行会谈,但布什政府中的强硬派对任何重大和解都不感兴趣。

2005年,伊朗强硬派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当选伊朗总统后,这个机会就此消失。次年,艾哈迈迪内贾德向华盛顿发出了一封长达18页的信,致布什总统。这封信遭到了广泛驳斥。

2015年:伊朗核协议签署

经过十年的努力遏制伊朗的核野心却未能成功,奥巴马政府从 2013 年开始采取直接的外交手段。

经过两年的秘密直接谈判,最初是美国和伊朗之间的双边谈判,后来又与其他核大国进行了谈判,最终达成了《联合全面行动计划》,通常称为伊朗核协议。

伊朗、美国、中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和英国于2015年签署了该协议。该协议严重限制了伊朗的铀浓缩能力,并要求国际检查人员监督和强制伊朗遵守该协议。

作为回报,伊朗获得了国际社会和美国经济制裁的解除。尽管核查人员定期证明伊朗遵守了协议条款,但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于2018年5月退出了该协议。

2020年:美国无人机杀死伊朗少将卡西姆·苏莱马尼

2020年1月3日,一架美国无人机发射一枚导弹,炸死了伊朗精锐部队圣城军领导人卡西姆·苏莱曼尼少将。分析人士认为,苏莱曼尼是伊朗第二大权势人物,仅次于最高领袖阿亚图拉·哈梅内伊。

当时,特朗普政府声称苏莱曼尼正在指挥对该地区的美国资产发动即将发生的袭击,但官员们尚未提供明确证据支持这一说法。

作为回应,伊朗发射了弹道导弹,袭击了伊拉克的两个美国基地。

2023年:10月7日袭击以色列

2023 年 10 月 7 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了肆无忌惮的袭击,激起了以色列可怕的军事化反应,这种反应一直持续到今天,并严重削弱了伊朗在该地区的代理人,尤其是袭击的实施者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

2025年:特朗普2.0与伊朗

特朗普看到了与伊朗达成新核协议并与德黑兰方面达成其他商业协议的机会。特朗普就任第二任期后,任命总统的朋友、房地产投资者史蒂夫·威特科夫担任中东问题特使,并领导谈判。

华盛顿与德黑兰之间的核协议谈判于4月启动,但双方未能达成协议。

6月13日,正当双方计划进行新一轮谈判时,以色列对伊朗发动了一系列空袭,迫使白宫重新考虑其立场。

6月21号,美军袭击了伊朗境内的三处核设施。特朗普说,福尔多、纳坦兹和伊斯法罕在此次行动中遭到袭击。他还特别描述说,在福尔多投下“满载炸弹”。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4%B8%9C/20250622-1953%E5%B9%B4%E4%BB%A5%E6%9D%A5%E7%BE%8E%E5%9B%BD%E5%92%8C%E4%BC%8A%E6%9C%97%E4%B9%8B%E9%97%B4%E5%A4%8D%E6%9D%82%E7%9A%84%E5%8E%86%E5%8F%B2


美国防长:“午夜之锤”打击不为寻求伊朗政权更迭

来源: 
法广

路透社报道,美国防长海格塞斯说,美国对伊朗核设施的军事打击,摧毁了德黑兰的核野心。当被问及此次行动是否旨在促成伊朗政权更迭时,他回答:“这次行动不为、也从不寻求政权更迭。”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凯恩(Dan Caine)也出席了记者会。他说,这次袭击行动名为“午夜之锤”。伊朗军方似乎并未作出任何反应。

海格塞斯星期天在五角大楼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凯恩共同召开记者简报会,介绍美军早前对伊朗三处核设施的军事打击行动。

美国防长表示,美军在行动期间发射14枚掩体炸弹、20多枚战斧导弹,以及超过125架军用飞机。

海格塞斯表示,美国对伊朗核设施的军事打击,取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压倒性胜利,他接着说:“伊朗的核野心已被摧毁。”

但他也强调,这次空袭并不针对伊朗军队也不针对人民。

海格塞斯表明:“美国不寻求战争,但让我明确一点,当我们的人民、伙伴或利益受到威胁时,我们将迅速果断地采取行动。特朗普总统说过‘(伊朗)不许(拥有)核武器’。他寻求和平,伊朗应该走这条路。”

当被问及此次行动是否旨在促成伊朗政权更迭时,海格塞斯回答说:“这次行动不为、也从不寻求政权更迭。”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伊朗似未发现美军轰炸机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凯恩(Dan Caine)也出席了此次记者会。他说,这次袭击行动名为“午夜之锤”(Midnight Hammer)。伊朗军方似乎并未作出任何反应。

据法新社报道,凯恩在五角大楼与美国防长海格塞斯共同出席记者简报会,介绍美军早前对伊朗三处核设施的军事打击行动。

凯恩说,这次行动的主要打击力量是由七架B-2轰炸机组成,从美国本土起飞,飞行18小时,途中多次进行空中加油,抵达伊朗。他並指出:“伊朗战斗机没有飞行,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伊朗地对空导弹系统似乎都没发现我们。”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6/%E7%BE%8E%E5%9B%BD%E9%98%B2%E9%95%BF%EF%BC%9A%E2%80%9C%E5%8D%88%E5%A4%9C%E4%B9%8B%E9%94%A4%E2%80%9D%E6%89%93%E5%87%BB%E4%B8%8D%E4%B8%BA%E5%AF%BB%E6%B1%82%E4%BC%8A%E6%9C%97%E6%94%BF%E6%9D%83%E6%9B%B4%E8%BF%AD.html


Saturday, 21 June 2025

中国据报自乌战以来对俄黑客活动加速 意在军事机密

据《纽约时报》援引网络分析人士报导称,自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与中国政府有关联的组织多次对俄罗斯企业和政府机构进行了黑客攻击,显然是为了搜寻军事机密。 

报导称,中国的网络黑客活动在2022年5月加速,也就是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仅数月后,而且此后一直在稳步进行,即便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公开表示两国的合作与友谊进入一个重要时刻,中国组织也在不断渗透进俄罗斯的网络系统。

这些黑客攻击行动表明,尽管两国有合作关系,而且多年来承诺互不攻击对方网络,但中国仍将俄罗斯视为一个易受攻击的目标。据台湾网络安全研究公司TeamT5的说法,2023年,一个名叫Sanyo的组织为猎取有关核潜艇的信息,冒用一家俄罗斯大型工程公司的电子邮件地址。TeamT5去年发现了那次攻击,并发现与中国政府有关。

中国远比俄罗斯富裕,拥有丰富的本土科学和军事专业知识,但军事专家经常抱怨中国军队缺乏实战经验。专家表示,中国将乌克兰战争视为收集现代战争战术、西方武器及其有效对抗手段信息的机会。

TeamT5的网路威胁分析师张哲诚说:“中国可能寻求收集俄罗斯活动的情报,包括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国防发展,以及其他地缘政治方面的战略举措”。报导指,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尝试取得了多大成功,部分原因是俄官员从未公开承认有过这些黑客活动。但俄联邦安全局的一份反情报保密文件明确表示,情报官员们对此担忧。

《纽约时报》获得了该文件,文件称,中国正寻求俄罗斯的国防专业知识和技术,并试图从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中吸取经验。该文件把中国称为“敌人”。

虽然盟友之间互相刺探情报是常有的事,但中国针对俄罗斯的黑客活动规模之大,既表明了一种更高程度的互不信任,也表明了克里姆林宫不愿与中国分享从乌克兰战场上获得的所有信息。该文件称,中国对无人机的作战方法和软件尤其感兴趣。

总部在美国加州的网络安全公司Palo Alto Networks的高级研究员科恩(Itay Cohen)说,他多年来一直在追踪中国的黑客组织。专家们说,该文件表明,中国想学习俄罗斯的战争经验,以增强自身对未来潜在冲突的准备。具体来说,台湾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发生冲突的一个潜在爆发点。

据Palo Alto Networks称,为获取有关卫星通信、雷达以及电子战的信息,一个由中国政府资助的组织已将俄罗斯实力雄厚的国有国防企业、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作为目标。另一些攻击者则利用恶意文件,意图通过微软Word的漏洞渗透进入俄罗斯航空业目标及国家机关。克里姆林宫和中国驻俄大使馆均未回应《纽约时报》的置评请求。

报导提及,并非所有的中国黑客组织都受政府指使。但安全专家已看到了它们与政府存在关联的证据。中国政府支持的黑客组织经常把外国企业及政府机构作为目标,包括美国和欧洲的企业和机构。但自从俄罗斯2022年2月全面入侵乌克兰后,这些黑客组织似乎对俄目标表现出更大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俄总统普京周三在接受国际新闻机构代表采访时提到,俄中两国正发展军事技术合作。他指出,俄国防部就发展与中方的合作也有一整套规划。普京说:“我们了解中国朋友的愿望。这不仅仅是买卖,更是军事技术的交流。我们已做好准备,并将在所有这些领域开展工作”。

同样就网络安全问题,捷克总统帕维尔(Petr Pavel)近日告诉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中俄在国家支持的黑客攻击和间谍活动方面不相上下。帕维尔说,北京和莫斯科“在网络威胁方面不相上下。我们看到网络攻击来自两个方向,而且水平几乎相同”。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5%9B%BD%E9%99%85/20250621-%E4%B8%AD%E5%9B%BD%E6%8D%AE%E6%8A%A5%E8%87%AA%E4%B9%8C%E6%88%98%E4%BB%A5%E6%9D%A5%E5%AF%B9%E4%BF%84%E9%BB%91%E5%AE%A2%E6%B4%BB%E5%8A%A8%E5%8A%A0%E9%80%9F-%E6%84%8F%E5%9C%A8%E5%86%9B%E4%BA%8B%E6%9C%BA%E5%AF%86


普京:有一条古老的规则,俄罗斯士兵踏足之地,就是我们的地方

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周五在出席活动时发言称,认为整个乌克兰都是“我们的”,并警告前进中的俄军可能会占领乌克兰东北部城市苏梅,作为沿边界划出所谓缓冲区的一部分。 

乌克兰外长瑟比加(Andrii Sybiha)稍后谴责普京最新发表的一系列相关言论是俄方“蔑视”美国和平努力的证据,并称莫斯科一心想夺取更多领土,杀害更多乌克兰人。据路透社报导,俄方目前控制着乌克兰约五分之一的领土,包括克里米亚、卢甘斯克州99%以上的地区、顿涅茨克州、扎波罗热州和赫尔松州70%以上的地区,以及哈尔科夫州、苏梅州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部分地区。

普京另在接受天空新闻阿拉伯语频道采访时表示,乌方必须承认俄罗斯四个新州的全民公投结果。他指的是,俄罗斯在对乌入侵中并吞的乌克兰的四个州: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普京在采访中称,“重要的是从这些领土上人民的意愿出发,承认这些领土,因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民主。在此背景下,我认为乌克兰需要承认在四个已知州举行的全民公投结果,必须承认这是既成事实,因为不这样做就意味着有可能再次爆发武装冲突”。

俄方对乌克兰四个州的吞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欧盟、美国和联合国均表示,公投和吞并没有法律依据和效力。联合国大会经表决以压倒性优势通过一项决议,宣布俄罗斯是次所谓“公投”以及吞并领土行为依照国际法是非法和无效的。

普京还向天空新闻阿拉伯语频道表示,乌克兰应该保持中立、不结盟和无核地位。在回答关于俄方可以接受何种政治解决方案的问题时,普京说:“我们认为,有必要回到乌克兰建国伊始,也就是回到独立宣言中所写的——中立、不结盟、无核地位”。此前,普京周五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体会议上表示,乌克兰回归其获得主权的基本价值观,包括不结盟地位,将是一个好主意。

普京在采访中重申其口中的,必须将所谓“纳粹分子”从乌克兰领导层中清除出去的要求。普京称,“我们的出发点是,乌克兰境内的一切新纳粹主义残余都将被清除……与此同时,当然也必须解决和解决人道主义问题,这关系到俄语,这关系到那些希望并准备与俄罗斯联邦建立关系的人们的合法要求”。

普京周五在出席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发表讲话时表示,俄军目前没有承担攻占苏梅市的任务,但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同时,他指出,认为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是一个民族。普京告诉大会:“我已经多次说过,我认为俄罗斯人民和乌克兰人民实际上是一个民族。从这个意义上讲,整个乌克兰都是我们的”。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一直驳斥普京的这一说法。泽连斯基还强调,普京提出的和平条件无异于投降。普京说,如果要有和平的机会,莫斯科希望乌方接受既成事实——即俄方目前控制着比美国弗吉尼亚州还大的乌克兰领土。普京在发言中说:“我们有一个古老的……嗯,这不是一句谚语。不是寓言。这是一条古老的规则:俄罗斯士兵踏足之地,就是我们的地方”。

基辅方面,瑟比加周五在社媒平台X上写道:“普京玩世不恭的言论表明他完全蔑视美国的和平努力。当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呼吁立即停止杀戮时,俄罗斯的头号战犯却在讨论夺取更多乌克兰领土、杀害更多乌克兰人的计划。但是,在普京今天所有的疯狂言论中,关于俄罗斯士兵踏足之地的言论最引人注目。实际上,无论俄罗斯士兵踏上哪里,带来的都是死亡、毁灭和破坏”。

瑟比加补充道,“普京根本不在乎俄罗斯士兵或他们被乌克兰无人机撕裂的双脚。他是屠杀自己人民的刽子手。他已经在乌克兰毫无意义的大屠杀中屠杀了100万俄罗斯军人,却没有实现任何战略目标。一百万军人。两百万只双脚”。

瑟比加说:“在普京忙于派遣俄军入侵其他国家的同时,他却让国内的俄罗斯人在经济上陷入困境。他玩世不恭的言论只有一个目的:转移公众对其四分之一世纪统治彻底失败的注意力。这将俄罗斯带入了朝鲜和伊朗等流氓政权、国际孤立和无休止的经济停滞的可耻俱乐部,而这种情况只会进一步恶化”。

瑟比加指出,“迫使俄罗斯和平的唯一办法就是剥夺其有罪不罚的意识。加大对乌克兰国防的支持力度,用毁灭性制裁重创俄罗斯经济。将俄罗斯定为恐怖主义国家。全面孤立俄罗斯。让莫斯科恢复理智”。

泽连斯基在周五晚的视频讲话中亦指,“今天,俄罗斯人再次公开、绝对玩世不恭地宣布,他们‘没有心情’停火。俄罗斯想要发动战争。甚至还发出了一些威胁。这意味着世界施加的压力对他们的伤害还不够大,或者说他们正极力维持表面现象。俄罗斯的经济已经摇摇欲坠。我们将更加支持这一进程。阿亚图拉-普京可以看看他在伊朗的朋友,看看这样的政权最终会走向何方,他们会把自己的国家推向何等的衰败”。

泽连斯基介绍称,乌军指挥官们稍早时讨论了在乌北部苏梅州的行动,并指“俄罗斯人在那里有各种计划和意图——和往常一样,绝对是疯了。我们正阻止他们,消灭这些杀手,保卫我们的苏梅州”。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5%9B%BD%E9%99%85/20250621-%E6%99%AE%E4%BA%AC-%E6%9C%89%E4%B8%80%E6%9D%A1%E5%8F%A4%E8%80%81%E7%9A%84%E8%A7%84%E5%88%99%EF%BC%8C%E4%BF%84%E7%BD%97%E6%96%AF%E5%A3%AB%E5%85%B5%E8%B8%8F%E8%B6%B3%E4%B9%8B%E5%9C%B0%EF%BC%8C%E5%B0%B1%E6%98%AF%E6%88%91%E4%BB%AC%E7%9A%84%E5%9C%B0%E6%96%B9


Friday, 20 June 2025

美据报拟取消台积电等芯片制造商在华使用美国技术的豁免

据《华尔街日报》周五援引知情人士报导称,一位美国官员已告知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计划取消允许它们在中国使用美国技术的豁免。 

据称,美国商务部负责产业与安全的副部长凯斯勒(Jeffrey I. Kessler)本周告诉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台积电,希望取消这些豁免。路透社未能立即证实该报道。据悉,目前,这三家公司享受全面豁免,允许它们将美国芯片制造设备运送到其在中国的工厂,而无需每次都单独申请许可证。

报导称,白宫官员表示,此举并非新的贸易升级,而旨在使芯片设备的许可制度与中国现有的稀土材料许可制度类似。他们表示,美中在完成伦敦协议和贸易谈判方面继续取得进展。

美国商务部的一位发言人说:“芯片制造商仍可在中国运营。新的芯片执行机制与适用于其他向中国出口的半导体公司的许可要求相同,并确保美国享有一个平等和对等的程序”。

业内人士表示,美方加强限制措施不会立即迫使这些工厂关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可能会发现有效运营变得更加困难。这将扰乱全球产业,各企业正应对美中贸易战引发的其他问题,例如中国当局对稀土磁铁出口的限制。

芯片制造商可能会寻求美国政府逐案颁发的许可证,以便向其中国工厂供货,同时寻求用日本和欧洲的替代设备取代美国设备。参与讨论的人士指出,撤销豁免尚未成定局。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5%9B%BD%E9%99%85/20250620-%E7%BE%8E%E6%8D%AE%E6%8A%A5%E6%8B%9F%E5%8F%96%E6%B6%88%E5%8F%B0%E7%A7%AF%E7%94%B5%E7%AD%89%E8%8A%AF%E7%89%87%E5%88%B6%E9%80%A0%E5%95%86%E5%9C%A8%E5%8D%8E%E4%BD%BF%E7%94%A8%E7%BE%8E%E5%9B%BD%E6%8A%80%E6%9C%AF%E7%9A%84%E8%B1%81%E5%85%8D


伊朗核武接近临界点?聚焦以色列的轰炸理由

随着以色列与伊朗空中冲突进入第7天,全球多国正采取措施撤离本国在以、伊两国的公民。以色列持续对伊朗发动轰炸,理由是德黑兰在推进其核武器计划方面已接近“不可逆转的临界点”。那么,伊朗是否具备制造核弹的能力呢?

自6月13日以色列对伊朗发动空袭以来,冲突持续升级。以色列称袭击目标包括德黑兰境内多个导弹制造设施及涉核研究机构,理由是伊朗正接近“核武临界点”。伊朗坚决否认核计划用于军事,并以导弹和无人机展开报复。

根据本台记者尼古拉-法莱兹(Nicolas Falez)的分析,为了为轰炸伊朗这一行动辩护,以色列军方立即宣称,伊朗在推进核武器研发方面正接近“不可逆转的临界点”。那么,伊朗具备制造原子弹的能力吗?所有专家和观察人士对此都有共识。伊朗的核计划启动于数十年前,长期处于隐秘状态。从这个角度来说,凭借其技术能力,伊朗实际上已经达到了某种意义上的“不可逆转点”。然而,目前并没有迹象表明伊朗已经作出了迈向拥有核武器的政治决定。伊朗始终表示,它无意获取这种武器。但如今,伊朗正在将铀浓缩至60%,这已完全脱离了民用核计划的范畴。若要制造一枚原子弹,还需进一步浓缩铀,将其提升至90%的武器级水平。接着,还需要组装核弹,对其进行小型化处理,并进行载具化,也就是说,将其安装在能够运载的导弹上。专家们估计,这些步骤大约需要一到两年时间。

那么,为什么以色列偏偏选择现在进行轰炸伊朗?尼古拉-法莱兹(Nicolas Falez)分析认为,如今,以色列宣称要将伊朗的核计划彻底从地区和世界上清除。需要指出的是,伊朗是在2019年恢复铀浓缩活动的。这在当时是因为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决定退出伊朗核协议——该协议在数年间有效限制并监督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核项目。

尼古拉-法莱兹(Nicolas Falez)称,现在还为时过早,无法评估以色列轰炸对伊朗核计划造成的影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世界上共有9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其中就包括以色列,尽管以色列从未正式承认这一点。

回到以色列和伊朗的交火。在交火中,伊朗导弹击中了以色列南部贝尔谢巴附近的居民区和工业设施。与此同时,以色列空袭造成伊朗境内大量人员伤亡,其中包括军方高层和多名核科学家。以色列方面称已有至少24名平民在伊朗袭击中丧生。双方互相指责对方攻击平民和医院。

面对日益升级的冲突,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将在两周内决定是否介入局势。与此同时,欧洲国家正加紧展开外交努力,试图劝说伊朗重返谈判桌。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奇表示,在以色列停止攻击前,不会与美国进行任何谈判,但接受与欧洲国家会面磋商。

当前局势不仅限于以色列与伊朗两国。以色列还警告,将对伊朗在地区的盟友——黎巴嫩真主党采取进一步打击。西方多方情报分析认为,以色列意图通过军事压力动摇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政权。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则表示,伊朗政权是否垮台,将取决于伊朗人民自己的选择。

在外交层面,伊朗与欧洲国家希望通过6月20日的日内瓦会谈,寻求局势降温。然而,以色列强烈反对伊朗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发言,认为这将严重损害理事会公信力。以色列驻日内瓦代表梅隆致信理事会主席,称伊朗利用该平台进行“专制宣传”,更是对“伊朗政权全球受害者的背叛”。此前,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曾在会上指责以色列发动“反人类战争”。

法、德、英三国外长及欧盟外交事务负责人已在日内瓦展开协调,准备稍后与阿拉格奇正式会谈。欧洲方面表示,若伊朗不尽快重返谈判桌,局势或将彻底失控。此外,欧方还将向伊方提出关切,包括伊朗弹道导弹项目、对俄罗斯的支持及拘留欧洲公民等问题。

围绕伊朗核计划的分歧依然明显。美国坚持要求伊朗“零铀浓缩”,法国总统马克龙也表示,任何新协议都应以实现“零浓缩”为目标。但伊朗方面目前拒绝接受。

尽管外界对此次会谈的突破性成果不抱太大希望,欧洲方面强调,必须继续对话,因为即便战事结束,伊朗核问题仍将悬而未决。美英两国判断,接下来的两周是争取外交解决的“窗口期”,而特朗普总统也将在此期间决定是否加入以色列对伊朗的军事行动。

截止发稿,全球多国的撤侨情况汇总如下:中国已从伊朗撤出1600多人,从以色列撤离数百人;澳大利亚、奥地利、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均已组织撤侨。印度发起“信德行动”,110名学生已撤至亚美尼亚。希腊、保加利亚、葡萄牙等国也临时关闭驻伊朗使馆。美国正协助本国公民撤离;法国、德国、英国等国也继续协调撤离行动。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5%9B%BD%E9%99%85/20250620-%E4%BC%8A%E6%9C%97%E6%A0%B8%E6%AD%A6%E6%8E%A5%E8%BF%91%E4%B8%B4%E7%95%8C%E7%82%B9-%E8%81%9A%E7%84%A6%E4%BB%A5%E8%89%B2%E5%88%97%E7%9A%84%E8%BD%B0%E7%82%B8%E7%90%86%E7%94%B1


报告:香港任意逮捕及人权恶化 快与中国看齐 台湾遥遥领先

香港在经济和教育方面近日传来捷报,但人权纪录却每况愈下,一项最新的人权报告显示,香港在人身保护方面的排名有所下降,任意逮捕的情况更有恶化;至于在政治参与权利方面,更以2.4分跌至「尾四」,仅仅高于其主权国中国一位,反映中国加强对港管治后,香港的参与政治生活权利正逐渐被剥削至快接近「一国一制」。而在两岸三地中,台湾则遥遥领先中国大陆和香港。 

设于纽西兰的「人权评量倡议」组织(Human Rights Measurement Initiative),把13项人权按其属性分成三大权利以量度各国表现,分别是「生活质量权」丶「人身完整性权利」及「赋权」,根据最新公布的报告,以中低收入评估标淮去量度91个国家的「生活质量权」,中港台三地都未有列入。一般而言,数据不齐是组织未能评比的主因。

人身权:台湾第一 中国尾二 香港第五

在根据免于任意逮捕丶被失踪丶死刑丶法外处决及酷刑等五项权利受尊重程度去订定的「人身完整性权利」方面,在37国中,以10分为满分,台湾以7.9分高踞首位,香港则以7.4分排第5位,只得 2.3分的中国大陆则排「尾三」。

数据反映,香港大部分人的「人身完整性」受到⼀种或多种侵害。其中「任意拘禁」表现最差,不单止不合格,还较去年的4.7分进一步恶化到只有4.5分;其次是酷刑,以6分处于「差」的级别的上限;若非因为香港没有死刑而在这细项得到满分,故此整体得分未算差。但「人权评量」东亚事务负责人潘嘉伟指出,港府以国家安全为由进一步加强控制和继续拘捕,企图造成寒蝉效应。参与意见调查的专家都认为,香港在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方面整体表现继续恶化,甚至与中国看齐。

香港特首李家超本周二(17日)透露,《港区国安法》实施快五年,当局已藉国家安全相关法例拘捕 332人,较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公布截至6月1日的人数多六人,但当局以「属维护国安工作信息不公开」为藉口,拒绝披露半个月之间增加的六人是谁,并拒绝确认是不是在狱中被加控勾结外国势力罪的黄之锋。

政治生活参与权:中港看齐

报告又以「集会和结社」丶「持有和发表意见」丶「参政权」及「宗教信仰」等四项自由的评分来为38个国家量度「赋权」(empowerment)得分,台湾在这方面远远抛离中港两地。根据最新评分,台湾以7.3分高踞亚军,仅以0.2分输给冠军的库克群岛;中国以 1.9分排「倒数第三」,香港则以 2.4分仅仅高中国一位,但两地均属评分中最低的「很差」级别,差不多是看齐中国。

报告显示,总评分只有 2.4分的香港,反映「很多人没有」在言论丶集会结社及民主参与等方面的权利受到尊重。当中,以「参政权」得分最低,只有2.4分,排「尾四」,只比排「尾二」的中国多 0.2分;次低的「集会和结社」自由只得 2.5分,排「尾五」,只是比排「尾三」的中国高 0.2分;「表达自由」得分亦只是高中国 0.3分,只有宗教自由一项,香港以6.7分与「尾二」的中国拉开距离。

报告指出,以2023年计算,香港人均GDP为50532美元,与其他高收入国家相比,香港提供高于平均的生活质量,理论上有资源为市民提供更高水平的人权保障,但实际执行情况却有明显落差。

反观台湾,在人身完整性权利和赋权方面分别排在第一和第二位,排名之高,与台湾在没有死刑和尊重宗教信仰等指标达到满分所致。报告指出,台湾得分反映大多数当地人民都享有政治自由和基本人权,台湾的公民获得的赋权也相对其他国家为高。潘嘉伟解释,这与台湾落实民主有关。

他又说,由于中国不少数据难以获取,其评分有可能被高估。

「人权评量倡议」报告的评分是以公开数据和人权专家或学者评分得出,并按得分划分良好(8-10分)丶一般(6-8分)丶差(3.5-6分)和很差 (0-3.5分)等四大评级范围。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50620-%E6%8A%A5%E5%91%8A-%E9%A6%99%E6%B8%AF%E4%BB%BB%E6%84%8F%E9%80%AE%E6%8D%95%E5%8F%8A%E4%BA%BA%E6%9D%83%E6%81%B6%E5%8C%96-%E5%BF%AB%E4%B8%8E%E4%B8%AD%E5%9B%BD%E7%9C%8B%E9%BD%90-%E5%8F%B0%E6%B9%BE%E9%81%A5%E9%81%A5%E9%A2%86%E5%85%88


Thursday, 19 June 2025

【書摘】《幸福的監控國家:中國如何成為高度監控社會》習近平射出的「三支箭」


【書摘】 思想坦克 2025 年 6 月 19 日


習近平射出的「三支箭」

對習近平體制而言,如何控制網路輿論是其中一個最大的課題。自二○一二年秋天,習近平體制於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確立後,相關對策便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第一支箭是「反腐敗運動」,由中國共產黨自己陸續找出違法亂紀的官員並予以處罰。這場運動還導致以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周永康為首的大人物一個接著一個落馬。常務委員竟然會落馬,這是文化大革命結束、四人幫被清算以來三十年都不曾有過的大事件。

這很明顯是要向民眾展示「網路輿論能剷除的都是最基層的官員」,「最有實力打擊貪官汙吏的還是中國共產黨」。他們可以跟網路輿論達成同樣的事,但是力量更強、效果更好。習近平自己就在二○一三年八月的全國宣傳思想會議上談到這個戰術:

「加大力量投入,盡快掌握這個輿論戰場上的主動權。真正成為運用現代傳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裡手。要深入開展網上輿論鬥爭,嚴密防範和抑制網上攻擊滲透行為,組織力量對錯誤思想觀點進行批駁。要依法加強網絡社會管理,加強網絡新技術新應用的管理,確保互聯網可管可控,使我們的網絡空間清朗起來。」

「網路鬥爭,是一種新的輿論鬥爭型態,必須講究戰略戰術。人家打運動戰、游擊戰,我們也不能只打正規戰、陣地戰,要機動靈活,人家怎麼打我們就怎麼打,針鋒相對,出奇制勝,不能被人家牽著鼻子走,不能因為戰術刻板而耽誤戰略大局。」

意思是要摒棄以前老舊的宣傳(propaganda)手法,採用符合新時代的手法。簡而言之,按照習近平的說法,面對微博上的網路輿論,政府應該以同樣的方法與之作戰。打擊貪官汙吏力道比網路輿論更強的「反腐敗運動」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其他還有製作動畫,將共產黨的主張融入饒舌歌曲等,中國政府不斷在嘗試容易讓網路使用者傳播的宣傳方式。

而第二支箭則是高壓式的封鎖。二○一三年,不僅有許多知名部落客陸續被逮捕,以實現「市民社會」(我們會在下一章詳細探討這個詞彙)為目標的新公民運動領袖許志永、王公權也被逮捕了。隔年則是知名記者高瑜及維權律師浦志強遭逮捕,發生於二○一五年七月九日的「七○九事件」,有多達二百位維權律師及社運人士同時被捕或接受警方調查。

中國網路會用「被喝茶」來形容被警察找去談話,不屬於逮捕或正式調查的非正式調查。被請去喝茶,被警告不要發表激進言論的案例似乎也有所增加,導致即使是沒被逮捕的知名微博用戶或部落客,也都會避免對社會問題及時事問題發表評論。

第三支箭則是增加監控員及輿情員。在中國,有非常多人從事監控網路貼文的工作。可能是被地方政府僱用,或是被想要確認有沒有對自家服務不利之貼文的IT公司僱用,甚至還有大學或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動用所屬青年,以志工身分從事活動的案例,形式十分多樣。儘管詳細情況不明,但確實有不計其數的人在從事人工審查工作。根據二○一五年外流的文件,光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就有動員全國一千萬人擔任網路志願者的計畫存在。
讓人察覺不到的「隱形化」審查

好了,介紹到這裡的政策都是所謂的「舊式言論管制」,即透過強制壓力或監控來規範言論。這種政策對外部而言相當明顯,因此對政府來說,難處在於常常會被外國及人權團體批評。但到了最近,除了實施舊式的政策外,中國政府也開始使用新型言論管制了。

其中一個例子就是隱形化。「舊式的刪除」只是把帳號或貼文刪除而已,使用者可以馬上發現被刪除的事實,從外部也看得出來。例如,哈佛大學的蓋瑞.金恩(Gary King)教授就曾經大規模蒐羅微博的貼文,並從中統整被刪除的貼文類型,分析中國政府的網路審查將什麼言論視為問題。高壓式的刪除會讓人對當局在戒備什麼一清二楚。

相對的,「隱形的刪除」會讓發文的本人都無法察覺審查的存在。對寫下貼文的本人來說,貼文看起來就跟平常一樣,但系統不會讓讀者看見。此外,還有「無法分享」、「不會在搜尋結果中顯示」、「不會出現在熱搜」等變體。不是直接把貼文刪除,而是費心不讓貼文擴散出去,以免導致網路輿論炎上。因此,就連發出貼文的本人也只會覺得「是這則貼文沒能引起很多人的關注吧」,而不會發現自己正受到言論管制。

其實筆者(高口)也曾受到這種言論管制。當時並非在使用微博,而是在使用微信時發生的。筆者與住在中國的朋友聊天的時候,傳了關於中國少數民族問題的日文文章給對方,但對方卻毫無反應。筆者本來以為只是被朋友已讀不回,但在詢問對方「有看到文章嗎?」之後,對方卻說沒有收到。在通訊軟體上聊天,結果對方沒有回應,或是對話中途就斷掉,都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因此通常不會讓人覺得奇怪。筆者當時是突然靈光一閃才會跟朋友確認,但或許筆者此前早就遭受過隱形審查而不自知。
從被檢舉到檢舉

另一個手法是「遊戲化」。遊戲化指的是把遊戲的手法應用到各種事物上。最標準的模式應該是讓人接下某項任務,並在完成任務後獲得點數,藉此升級或獲得些許報酬。

雖然目前已經結束服務,但中國搜尋引擎龍頭百度曾經在文件分享網站「百度文庫」的日文版上推出一套系統,只要使用者分享愈多文件,文件獲得的閱讀量愈多,就能一路從一般員工升到課長、部長,最後到社長,出人頭地。儘管職稱會升級,但其實也沒有太多好處,只是也有一些人是因為享受「升職」的樂趣而分享文件吧。

而「信用評分」應該可以說是普及範圍最大的遊戲化了。我們在第三章僅介紹過金融信用評分及道德信用評分,但其實在中國的各種IT服務中都採用了信用評分。例如微博就有陽光信用積分及信用積分兩套系統。

陽光信用積分會透過是否通過實名認證、使用頻率、是否有影響力大的博文、交友關係、是否有不當發言等項目來評價使用者的信用度,滿分九百分。分數是採統計方式計算的芝麻信用型。這套陽光信用積分的目的,是讓人一眼就能看出發布者是否值得信任。「雖然這個人寫的東西滿有意思的,但他的陽光信用積分很低,所以應該是一個常常亂說話的使用者吧。」這套系統可以讓人用類似這樣的感覺進行判斷。不過,陽光信用積分還不甚為人所知,筆者從未聽過使用這套系統的使用者,因此應當處於雖然系統已建置完成,卻依然缺少實用性的狀態。

另一方面,信用積分採用的機制則類似於地方政府的道德信用評分,起始分為八十分,如果被判斷博文內容不實則會被扣五分。分數掉到七十五分以下後,就不會被標示為「推薦用戶」、「推薦博文」;掉到六十分以下,將停止增加粉絲,所發內容也不能再被分享。掉到四十分以下,其他使用者就看不到你的博文。換句話說,這套機制與高壓式的刪除不同,會讓使用者自發性審查自己。

分數的恢復手段也讓人驚訝。通常情況是每七天恢復一分,但只要發表「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的樣板文字,恢復間隔就會縮短一天。這叫作「每日一善功能」,這個機制的目的是讓發表過不當言論的使用者能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發表有利於政治宣傳的博文。另外,如果能發現不當言論並進行檢舉,也能恢復一分,是一套讓被檢舉者變成檢舉者的機制。

除微博之外,各家共享單車業者也都實施信用評分。通常的處罰是當分數下降時,使用費就會跟著提高或無法使用。此外,如果停放單車時能夠拍照並回報給企業,或是發現被隨意棄置的單車時回報,這些行為都能恢復分數。

「滴滴出行」這款叫車軟體也有好幾種評價信用的方式。乘客可以給駕駛留下評價,分數愈高,駕駛就愈能優先獲得工作。另一方面,駕駛也可以給乘客留下評價,如果評價低落,乘客就比較難叫到車。還有評價一般司機信用的機制。滴滴出行曾經推出過「順風車」共乘服務(目前已下架)。本來是基於類似搭便車的構想,讓有目的地的駕駛可以順道搭載方向相同的人,並以此收取金錢,但實際上卻變成讓沒有營業執照的人也可以進行計程車業務的服務。順風車的司機都會被打分數,分數下降的話,向滴滴出行支付的手續費就會增加,最後會無法繼續接順風車的工作。

用分數來引導人民循規蹈矩的信用評分機制,在中國的IT服務中是非常常見的手法。
所謂的網路輿情監控系統

「網路輿情監控系統」可說是一種隨著隱形化及遊戲化一起發展的機制,會監控微博、網路留言版、搜尋網站等,當與特定主題有關的博文數量增加時,便會發出警報。經營微博的新浪網、經營微信的騰訊、搜尋網站龍頭百度,甚至《人民日報》及新華社等官媒都參與了網路輿情監控系統的開發,並販售給地方政府及國有企業。

購買這項服務後,政府跟地方就能在發現自己成為網路群起撻伐的對象時,以反駁、道歉、限制媒體報導或動員暗樁來傳達己方主張等手段迅速處理,在輿論的火苗剛點燃時就掐熄它。

與舊式言論管制不同,隱形化、遊戲化、網路輿情監控系統設計出來的目的是讓一般使用者幾乎感覺不到其存在,或是給予使用者採取某種行動的誘因。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則存在於審查制度及科技之外,也就是「網路的大眾化」。在中國網路的萌芽期,政治及社會議題是受眾最廣的主題,但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在網路開始普及的時候,使用網路的群體是以學生及所得較高的年輕上班族為大宗,而這些人又與關心社會議題的人較為重疊。

紀實文學作家安田峰俊在著作《中國:電腦大國的謊言》(中国·電脳大国の嘘)中一針見血地指出,除了網路的重度使用者外,其他使用者大多不會分享對政府的怒火,日常生活或自己的興趣才是他們關心的主軸。可以說,網路上的聲音是所謂「喧鬧的少數」(noisy minority)。在網路開始普及的時候,網路輿論氛圍是由關心政治及社會議題的「少數人」頻繁分享的內容所決定的,但使用者人數變多後,興趣和關心的事也愈來愈分散,前者的聲音便淹沒在人群之中。截至二○一八年十二月底,中國的網路使用者是八.二九億人,相當於所有國民的五九.六%,而十年前的二○○八年才只相當於全國人民的二二.六%而已。儘管這個數字離全民皆網還很遠,但已經超過總人口的一半,相當接近現實社會的母群體了。既然如此,最受歡迎的主題便與現實社會相同,還是娛樂。大家會運用網路來瞭解藝人的資訊,或是用網路來蒐集體育節目、電視節目、電影的資訊。這種現象並非中國獨有,日本、美國或世界上每個國家,應該都是一樣的。

當然,即使一個人平常只關注娛樂,也不代表他對社會議題毫無關心。如果這樣的人看到「弱者受到慘無人道的對待」、「要建造可能會汙染自己故鄉環境的工廠」等讓人感到憤怒的新聞,應該還是會關心一下。於是政府為了讓這種情況盡量不要發生,便會預先採取控制措施。

自習近平政權上臺後,「正能量」這個詞便出現在世人眼中,意思是不要在網路上傳播負面字眼,要傳播正面用詞,對社會保持一種正面的氛圍。運用前面提到的巧妙手段後,這個目標似乎已經在相當程度上達成了。

以前中國的網路空間充斥著批評及譴責社會議題的貼文,但現在已經變成一個以娛樂為主的世界。一個對中國共產黨而言清朗正確的言論世界,也是一個眾多網路使用者在不自覺中被引導的「正向」世界就這麼出現了。

梶谷懷,一九七○年生於大阪府。神戶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教授。畢業於神戶大學經濟學系後,至中國人民大學留學(財政金融學院),二○○一年完成神戶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經濟學)。曾任神戶學院大學經濟學部副教授等職,於二○一四年就任現職。著作包含《「高牆與雞蛋」的現代中國理論》(人文書院)、《現代中國的財政金融系統》(名古屋大學出版會,大平正芳記念獎)、《日本與中國,「脫近代」的誘惑》(太田出版)、《中國經濟講義》(中公新書)等。

高口康太,一九七六年生於千葉縣。記者。千葉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課程學分取得後退學。為《週刊東洋經濟》、《Wedge》、《新聞週刊日本版》、《NewsPicks》等媒體撰稿,稿件內容以中國經濟、中國企業、在日中國人社會為主。經營新聞網站「KINBRICKS NOW」。著作包含《習近平為何震怒》(祥傳社新書)、《現代中國經營者列傳》(星海社新書)、編著包含《中國S級B級論》(櫻花舍)等。

書名:《幸福的監控國家:中國如何成為高度監控社會》
作者:梶谷懷,高口康太
出版社:春山出版
出版時間:2025年5月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5/06/blog-post_373.html


英媒:中国三架货机向伊朗运送了什么?

伊朗 – 以伊冲突加剧,近日有3架神秘的中国波音747货机接连起飞,穿越中亚后却在接近伊朗时失联,虽然飞行计划显示其目的地是卢森堡,却从未接近欧洲领空,引发外界揣测,这些货机实际上可能是为支援伊朗并运送军事装备。

英媒《每日电讯报》报道,根据航班数据,以色列13日袭击伊朗隔天,第一架货机从中国起飞,第二天第二架自沿海城市起飞,第三架则于16日从上海起飞。

3架飞机皆沿中国北部西飞行,穿越哈萨克、乌兹别克和土库曼,接近伊朗时却从雷达上消失。更神秘的是飞行计划显示其目的地为卢森堡,但这些飞机似乎不曾进入欧洲空域。

随着以伊冲突愈演愈烈,中国向伊朗输送物资的可能性引发忧虑。且专家指出,波音747货机通常用于运送军备或政府合约订单。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学者吉塞利(Andrea Ghiselli)分析,“这些货物势必引起极大关注,因为人们预期中国可能出手帮助伊朗”,因伊朗政权崩溃将带来重大打击,造成中东严重不稳,最终损害中国经济与能源利益。

但负责运营这些航班的卢森堡货运公司Cargolux则表示,该公司的飞机并未使用伊朗领空,但未对货物内容作出回应。货运清单通常不公开,且申报内容可能不准确。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50618-%E8%8B%B1%E5%AA%92-%E4%B8%AD%E5%9B%BD%E4%B8%89%E6%9E%B6%E8%B4%A7%E6%9C%BA%E5%90%91%E4%BC%8A%E6%9C%97%E8%BF%90%E9%80%81%E4%BA%86%E4%BB%80%E4%B9%88


普京:俄中正发展军事技术合作 外孙女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俄罗斯总统普京周三在圣彼得堡举行的第28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期间会见了国际新闻机构代表。会议持续了2小时5分钟。普京在谈到发展对华关系时说,这不是向亚洲的转向,而是互动的自然方向。 

普京谈到:“我再说一遍,我去年就说过这点,这与俄罗斯转向亚洲无关。不是。这是互动的自然方向”。普京指出,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不断增长,俄罗斯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就注意到了中国的这一发展趋势,在那时俄罗斯就已开始构建对华关系。

普京指出,俄罗斯正成为中国在经济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并指“俄罗斯正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经济领域非常引人注目的合作伙伴”。

普京透露称,俄中两国规划投资项目总额达2000亿美元,这些项目将全部实施。普京说:“我们(俄中)双方已规划了总额高达2000亿美元的投资项目。这些项目都是切实可行的,都将会得到实施。我对此毫不怀疑”。

普京还表示,俄中两国需要重点关注高科技领域发展。普京说:“我们需要更加关注高科技领域。当然,在这方面,我们的中国朋友也会对俄罗斯有所关注和兴趣”。

就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加征关税,普京说,“现任(美国)政府的做法是,确实提高了谈判进程的门槛,但这仍然涉及谈判领域以及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我认为,在其他领域也会如此”。

在回答关于美中在关税和贸易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时,普京表示,这些问题需要在谈判过程中得到解决。普京说:“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贸易额方面存在过剩。或许我们需要努力平衡这种过剩。但我同意我们中国朋友的观点。这必须在谈判过程中冷静地进行。事实上,我们完全有可能取得预期的结果”。普京补充道,“我毫不怀疑,美国当然也会最终这样做”。

普京在接受国际新闻机构代表采访时还指出,俄中两国定期举行联合军演,并将于今年再次举行。普京说,“我们(俄中)定期举行演习,今​​年也将举行演习”。

普京还表示,俄罗斯和中国正发展军事技术合作。普京说道:“最重要的是,我们正在发展军事技术和军事合作。这对于保障世界局势稳定当然至关重要。我们在这方面有一套完整的合作计划”。他指出,俄国防部对发展对华合作也有一整套规划。

普京强调:“我们了解中国朋友的愿望。这不仅仅是买卖,更是军事技术的交流。我们已做好准备,并将在所有这些领域开展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普京说,他的外孙女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因为保姆来自北京,这凸显了莫斯科与北京的紧密关系。普京介绍称:“我提到我的一些近亲正在学习中文;我指的是我的孙女,她的保姆来自北京。她能与她流利地说中文”。

现年72岁的普京非常注重隐私。官方公布的信息显示,他与前妻育有两个已成年的女儿。普京从未公开过女儿们的名字。但她们俩——40岁的玛丽亚·沃龙佐娃和38岁的卡捷琳娜·吉洪诺娃——都因乌克兰战争而受到美国、欧盟和英国的制裁。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6%94%BF%E6%B2%BB/20250619-%E6%99%AE%E4%BA%AC-%E4%BF%84%E4%B8%AD%E6%AD%A3%E5%8F%91%E5%B1%95%E5%86%9B%E4%BA%8B%E6%8A%80%E6%9C%AF%E5%90%88%E4%BD%9C-%E5%AD%99%E5%A5%B3%E8%83%BD%E8%AF%B4%E4%B8%80%E5%8F%A3%E6%B5%81%E5%88%A9%E7%9A%84%E4%B8%AD%E6%96%87


日本首相在G7峰会呼吁联合对应中国问题

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当地时间16日、17日(日本时间17日、18日)举行的七国集团首脑峰会(G7峰会)上,强调了恢复G7因分歧而受到削弱的团结的重要性。石破首相认为在对抗中俄方面,G7的协作与一致的对应不可或缺。石破首相在当地时间17日下午(日本时间18日上午)峰会结束后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我强调了G7更深入参与印度太平洋地区事务的重要性。” 

在16日的讨论中,他主张乌克兰和平方案的走向将影响国际秩序。他担心,如果容忍俄罗斯“通过武力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将加速中国的霸权主义行径。

在17日的记者会上,他针对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局势指出:“我强调了G7更加深入参与该地区事务的重要性,各国首脑在应对围绕中国的各种问题上加强G7内部合作达成共识。”尽管本次峰会的讨论集中在中东问题上,石破首相认为将视线引向亚洲是自己的责任,他呼吁G7在对中国及朝鲜问题上展现一致应对的姿态,他还对通过国家级网络攻击窃取加密资产用于开发弹道导弹的问题表达了担忧。石破首相等各国领导人确认将合作应对中国加强经济胁迫的问题、朝鲜向俄罗斯派兵以及其他军事合作等问题。

石破首相同时也提到了特朗普关税问题,指出“强化自由贸易体制是不可或缺的”。

近年来,G7峰会对中国威胁的遏制一直是焦点议题之一,但本次会议中相关讨论的比重有所减少。虽然石破首相重视17日扩大会谈中有面对中国威胁的印度等国家参与,但特朗普仅在16日出席了会议,然后回国。

本次G7峰会于17日(日本时间18日)完成两天会期后闭幕。在因特朗普总统回国而美欧关系动荡之际,为避免对立,未通过全面性的首脑宣言。G7首脑就中东局势、关键矿产供应链强化等七大领域问题签署了联合声明。

在主席总结性发言中,强调了基于法治的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的重要性。要求中国抑制“有害的过度生产”,并对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破坏稳定的行为”表达了严重关切,确认了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到了对朝鲜核与导弹开发的担忧以及解决绑架问题的重要性。关于关键矿产供应链问题,针对中国严格审查稀土出口等表示担忧,称“非市场行为正威胁到资源的获取能力”。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50619-%E6%97%A5%E6%9C%AC%E9%A6%96%E7%9B%B8%E5%9C%A8g7%E5%B3%B0%E4%BC%9A%E5%91%BC%E5%90%81%E8%81%94%E5%90%88%E5%AF%B9%E5%BA%94%E4%B8%AD%E5%9B%BD%E9%97%AE%E9%A2%98


Wednesday, 18 June 2025

陶傑:台灣絕對不是以色列

(作者臉書,标题轉貼所加)


伊朗已經暗示求饒,以色列勝利在望,奈坦也胡平核殲霸。有華文評論稱,以色列襲伊朗,可以示範台灣。此一比喻不恰當。先不論武器與是否美國後台,台灣絕對不是以色列:

首先,以色列沒有一個政黨,主張猶太人也是波斯裔人,宣揚猶太教和伊斯蘭教自古本是兄弟,以色列和伊朗應該統一在舊約聖經阿伯拉罕的子孫族譜大家庭。

第二,以色列沒有猶太商人去伊朗做生意,經營餐飲賺錢後,呼籲其他猶太人快來,這裏有一個錢賺不盡的市場。伊朗也沒有通過猶太商人收購以色列的報刊,電視台傳媒。

第三,以色列今日執政的是利庫德集團,有反對黨如工黨。以色列工黨的領袖從未率團拜訪德黑蘭,接受伊朗教長卡米尼高規格會見後,回來對奈坦也胡說:伊朗對於遵守非核協議是有誠意的,伊朗一心追求和平,執政黨不該抹黑,不斷挑釁刺激,奈坦也你不該被美國利用,做美國在中東的棋子。以色列不要刺激伊朗,萬一真有一天突襲以色列,美國爸爸不會理你。

第四,以色列的摩薩德特工組織,專業而進取,伊朗完全未能滲透以色列的軍隊,掌控情資。以色列的國會,沒有一個伊朗的代言人,也沒有一個猶太網紅去德黑蘭做直播,告訴猶太人:德黑蘭的高樓大廈很先進,女人在揭開面巾後,比猶太女人還漂亮;卡米尼教長是值得信任的,只有你奈坦也胡才是王八蛋。

第五,以色列全民皆兵,實施徵兵制,服兵役不是玩泥沙的四個月,也不是一年。無論男女,十八歲時徵召入伍,男性役期為32個月、女性則為24個月。

第六,以色列的猶太男人沒有娶伊朗婦女為妻。猶太人通婚,文化戒律甚嚴,沒有「伊配」,也沒聽說有數以十萬計跨越加沙邊界的「巴配」。在這方面,以色列人不太婆婆媽媽,不相信「羅密歐與朱麗葉」那種劇情。希伯來文化與伊斯蘭婚俗不同。婚姻不只是老夫少妻的經濟活動,不只是當一個男人老無所依、去一個貧窮地區娶一個年輕三十歲的洗腳妹回來按摩侍候、兼晚上幾次扶起床上廁所、讓對方換取居留權和國籍護照之庸俗簡單。

總之,以色列沒有投降派,不貪生怕死。全民衛國的意志,比美國還鋼鐵,雖然猶太和台灣人,許多都在美國定居,以色列畢竟不是台灣。

而美國出不出兵,其實也不重要,向以色列提供可搗擊地底核實驗室、重三萬磅的巨無霸地獄炸彈 GBU-57A/B 型、Massive Ordnance Penetrator 、簡稱MOP就夠了。以色列自己全國軍民都爭氣。奈坦也胡維護中東和平,令世界上少了一個揮動核武喊打喊殺的邪惡國家,比奧巴馬之流,更理應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看川普那一臉貪婪,也想分一杯羮吧?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5/06/blog-post_481.html


Tuesday, 17 June 2025

呉嘉隆:以色列,伊朗與中共

作者臉書


以色列已經透過精準打擊與定點清除,證明了現代的高科技戰爭,也證明了兩件事:
第一,從技術上來講,核子武器其實已經過時了,因為從關鍵原料,到製造,到運送,到真的發射,再到在空中飛行與導航,整個環節太長了,很容易被切斷。
第二,從戰略上來講,對伊朗真的是「首戰即終戰」,也就是說,高科技強國對高科技弱國的戰爭,那肯定會是首戰即終戰。
現在的戰爭,已經不是二戰那種型態,在諾曼第搶攤登陸,打一場大規模的兩棲聯合作戰,然後,陸軍的坦克衝鋒陷陣,打開戰場。過程中,還會要求空軍提供掩護,以及對特定目標展開轟炸。
現在不玩這一套了,以色列展現的是12個字,
「遠程打擊,精準打擊,定點清除」,
是這樣的高科技戰爭為這個時代,留下典範!
這當中當然需要情報,才能知道對方的高階將領在哪邊開會,或者在哪個旅館的幾號房間休息,然後要打你7樓的臥房,就不會去動到6樓或8樓的房間。所以,不只是情報上要精準,而且還要技術上也是精準!
以色列對伊朗展現的這一套戰法,如果台灣學了去,那麼對中共的中央軍委領導層(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副主席,委員,個別軍種的總司令,參謀長等等),東部戰區的前線指揮官,以及指揮通訊系統,還有飛彈基地,都可以及時實行精準打擊。如果有這樣的本事,那麼台灣就不會只是在那邊被打了之後再來反擊。
以色列這一次,大家看清楚了,並不是被伊朗的核子彈打中了,所以才來反擊的。
也不是伊朗已經發射了核子彈頭,以色列在空中攔截,並且打回去。
也不是伊朗已經造好了核子彈頭,放在倉庫裡,於是以色列來下手清除。
而是伊朗已經取得關鍵原料,濃縮鈾已經快要完成,估計可以造成九顆原子彈頭,於是,以色列忍不住了,豁出去了,決定下手清除。
如果伊朗造成原子彈,就算沒有投射,可是整天對以色列發出威脅,要以色列下跪,讓以色列人生存在恐懼之下,這樣的人生怎麼過呢?
所以,「有威脅,就攻擊」,而不是等到真的被攻擊了再來還手,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應該有的戰略指導方針,這就是「先發制人戰略」!
這才是以色列人給台灣人上的寶貴的一課:沒有人會心甘情願活在整天被威脅之下!
不管是需要10年20年,以色列人終於下手,把伊朗滅了。以色列要做的,已經不是要把伊朗的核子攻擊能力拔掉,或是把伊朗的軍事指揮系統拔掉,而是要徹底解決,把伊朗的宗教政權拔掉,讓伊朗走上親西方陣營的道路,接受普世價值,這樣才談得上真正的和平,與永久的和平。
簡單講,以色列是要伊朗變天!這樣你看懂了嗎?
這樣的操作,從戰術上到戰略上,台灣看懂了嗎?中共看懂了嗎?
我自己學到的教訓,除了上面提到的12個字,
「遠程打擊,精準打擊,定點清除」
之外,是下面8個字,
「先發制人,徹底解決」!
原因也很簡單,沒有人能忍受長期活在別人的威脅之下!
川普已經說了,「如果你威脅我,那我就直接攻擊你!」
台灣人很單純善良,沒錯,但是,時代也變了,戰略觀點也變了,那種「等到你真的攻擊我了,我再來反擊」,這樣的時代早就過去了!這就是我從小國以色列身上學到的戰略功課。

————————
「要保台,就要反共,反共要徹底,就要滅共」,這其實是上帝在地緣政治地圖上安排給台灣的任務,估計台灣人要好幾代才看得懂這個地緣政治結構下的使命!
許多台灣人只想在台灣過歲月靜好的日子,不想走出去,不想擴張出去,不想建立國際影響力,這種「不惹事」的心態,要改!我認為要改!
台灣的許多利益在外面,不在台灣裡面,所以台灣勢必要有外向型戰略觀點,要從外面來保護台灣的安全與利益。光是關起門來在台灣內部做好人,既不說明問題,也不解決問題。
難道你不惹事,別人就不來惹你了嗎?台灣在地緣政治結構上這麼重要,別人怎麼可能不來惹你呢?所以,如果台灣人終於看透了,就會下決心成為「地緣政治上的大國」!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5/06/blog-post_786.html


香港悄然引進中式「一牢永獄」/ 歐陽風

歐陽風   Matters 20250617


「一牢永獄」不是刑期多少,它只是「一勞永逸」的中式私刑。簡單,粗暴,有效!

序事詩

高牆未動,鐵窗已生。審判聲讓你顫抖了嗎?「國安」二字寫進空氣,連呼吸都得小心翼翼。過去的香港,是一張紙船,漂在英國與中國之間,載著自由、法制與夢想。2020年,國安法降臨——如同一場無聲的天雷,轟碎舊香港的秩序、事及詩。自此,紙船沉沒。

「一牢永獄」——中式「法制」,特色邏輯:一旦定罪,不許回頭;一入其門,生死不由人。看看失去獨立性的法官,只剩審判書上的官話;律師變成儀式,無權質疑「真理部」的定性。罪名模糊,意圖無形,言語就是證據,思想即為罪名,一場場不允許落幕的審判。

2024年起,香港已判出數起「終身監禁」的國安案,不准保釋,不設減刑,不留餘地。其中一人,僅因發文籲抗議;其中一人,從未動手,卻被判「主謀」。若你問:「但這裡還是香港,不是大陸。」是嗎?那你聽,那些在法庭落淚的母親,她們講的是粵語,但語調裡藏著北京式的絕望。

他們在街頭舉起標語時,沒想到他的牢房沒有窗,只有一盞不熄的日光燈。「一牢永獄」不是刑期多少,它只是「一勞永逸」的中式私刑。簡單,粗暴,有效!

你未說出的話已成罪證,你未參加的行動已被標籤。香港沒有公告終結自由,只是悄然換了腳本,讓法庭演起另一種戲——法制的清洗。

或許,只剩詩:

    有人說話,便被說成危險;
    有人沉默,也被指成共犯。
    鐵窗內外,無人是自由的,
    只是你未被選中成為案例而已。

你想問:「香港還有法治嗎?」沒有人知曉?答案在北京那邊,但誰敢問中國共產黨?(一問不就代表中國沒有法制嗎!)

********

【1】極權之下,我們的恐懼、抵抗與愛 - 張潔平 - Matters

一切都從「國安」而起,我亦在那夜盡量了解港版《國安法》。但張潔平文中有點情緒萬種,有種欲言卻止的嫌疑?說到底,她認為香港人對香港的問題,就如文中而寫:

    我也知道,對很多人來說,這些問題的答案很簡單,以至於不成問題:「中國」而已——兩個字就說完了。

字鋒一轉,她還是劍指極權,像:

    「世界離極權只有五天。」這句本是描述電影情節的話,在7月的香港,變成了現實。

    國安法從頒布、生效、確認執法細則、任命執行負責人,再到駐港國安公署作為第四個中央直屬機構在港落地,不過9天。中間的環節,密不透風,在政治上,直接穿透香港特區「自治」的邊界;在法治上,與香港的基本法框架直接衝突,更威脅法治精神與程序正義;在執行上,實質上架空港府,放權警察,令香港往「警察城市」再進一步。

文章不短,我不宜引用太多,不然我這篇文字會太長、會變得很難閱讀,希望有時間的人讀一讀。我選了它作為「一牢永獄」的開始。

********

【2之一】CDT月度人物】《苹果日报》创始人黎智英与其他被捕… - 中国数字时代 - Matters

我一直稱這個人物為胖佬黎,若論悲觀與悲劇是兩回事,黎智英就是悲劇人物,悲觀與他沾不上邊,他用盡資源對抗中國共產黨,只為了保護香港。他的作為及最後的選擇,萬中無一,有人說他求仁得仁,說是簡單,你倒來試試看?以他的社經地位,他的選項太多了、但還是選擇「一牢永獄」的陷阱。

    2021年6月24日,香港《苹果日报》出版最后一份实体报纸。这份于1995年创刊,走过了26年的风风雨雨的报纸,因常年关注敏感议题,不惧批评中国政府,以及在数次香港抗争运动期间坚持异议立场,引发当局的打压,虽不屈不挠,但终被逼入绝路,却也成为了香港人心中不朽的丰碑。创始人黎智英和多名重要成员也因"港区国安法"遭到逮捕和定罪,其遭遇被看做香港新闻自由的终结。

香港新聞自此劃上句號。各自離散他國再戰,但沒有一份像昔日蘋果日報的往「死」裡衝撞體制。

    2019年香港爆发的反送中运动,既是苹果的高光时刻,也是它加速陨落的前兆。据报道者消息,当时《苹果日报》几乎全体员工,包括政治、静态、突发、副刊、港闻专题等组别,都投入运动相关的报导中,全面覆盖由6月两次百万人大游行,一直到各种关键冲突事件,譬如七一占领立法会、721白衣人元朗袭击事件、831太子站无差别袭击事件,到11月的中大保卫战及理大围城之役。

這段逼出北京出台港版《國安法》之前傳,留待有機會他篇再論。

    在保释期间,黎智英接受了BBC记者的邀请,进行了他失去自由前的最后一次采访。在采访中,这位12岁时偷渡到香港,经过多年打拼后成功的企业家说,他毫不后悔对抗议运动的支持:"我来到香港白手起家,是这个地方给了我一切,如果说偿还的时机到了,那这就是我的救赎。"

    当记者问到: "你一定感到很害怕吧,为你的家人,为香港,为你所爱的人?"黎智英不禁激动落泪,说自己确实害怕,但他又说: "如果你感到害怕了,那说明他们用最廉价而有效的方法控制了你,他们知道这是他们所擅长的。"

老話一句,不想引用太多,這會使文字難以閱讀。黎智英,如你我一般都會害怕,但他還是抗爭到底,典型且值得我們敬重並記住的悲劇人物。換作是我,早就屁滾尿流!

【2之二】失敗者回憶錄134:我所認識的黎智英(終章) - 李怡 - Matters

個人覺得黎智英是指標人物,所以「違規」選了二篇黎智英。如果你沒有時間,這篇李怡寫的不會花你多少時間,無論你是否「關注香港」,這篇值得側面看看黎智英的香港。

    黎智英在香港牢獄中受難,在一國兩制的歷史上是一樁最具標誌性和諷刺性的事件。因為在我認識的人中,沒有一個人比他更愛香港,更相信並以實際行動擁護「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了。

********

【3】反修例六年 街頭事件案件數據分析 近2400人被控… - 香港紀事 - Matters

若你對香港事件不是特別關心,這篇文章可略過不讀。人物太多,不懂香港很難讀懂。

    1,694 名罪成被告當中,76% 即 1,285 人被判監禁;228人被判入勞教中心、教導所及更生中心;100 人被判社會服務令;54 人被判感化;餘下 27 人則涉罰款、緩刑、戒毒所等。判囚被告當中,由於案件分布裁判法院、區域法院及高等法院,刑期由日計至年計不等。

********

【4】寫給獄中被捕的你:潛在的「一牢永獄」浮出水面

這是自己看到新聞後寫的,臨時起意「胡詩亂寫」的文字;剛剛又附上偷來的集誌社的新聞,並標上黃之鋒的名字。對我來說這是最中式最可惡、且發生在法制香港的「一牢永獄」。香港警方指控他密謀與流亡者觸動外國制裁,有可能觸犯國安法而被判終身監禁 。權益組織如人權觀察,批評這是一場針對香港前線聲音的持續打壓 。

    西九龍法院外一帶警力加強,通州街天橋底停泊了一輛戰術巴士及衝鋒車,十多名警員在法院門外駐守,「傳媒聯絡隊警員」亦有到場。

以上引用之文字,大家不妨想像,香港會否成為亞洲最出色的「警察城市」?

********

【5】47人案判刑・剖析|認罪、從犯證人減刑多少? 四參加者量刑起點較重,為什麼?何桂藍:一息尚存,力戰不降 - We've got Pens 我地有筆 - Matters

47人案,可以見識到港中混合式的「一牢永獄」之荒唐。但 47人案,我無力做到面面俱到的講解,說白了。我對這些事並不比你了解多少,還有許多人可選。但我們可以說他們的故事比較「精彩」嗎?顯然不能也不恰當,他們的事只是我的淚。他們做的事我下一世亦做不到其萬分之一。選何桂藍僅是隨機且又「違規」選了兩篇。

    2019年,她是記者,在歐洲留學的暑假回香港,撞上反修例運動,幫老東家《立場新聞》做連續報導,兩次現場直播都引起轟動,甚至直接影響了運動的走向,成為時代節點。

    2020年,她除下記者證,參加民主派初選,從記錄時局,轉為以行動創造變局。2021年,她被控「顛覆國家政權」罪,在法庭上自辯陳詞,成了唯一堅拒限制言論自由保釋條件的被告。

僅引用以上文字。有興趣者,可搜索 47 人案,見識「一牢永獄」之荒唐。

【6】讀獄中手記尋人生目標,謝謝何桂藍 - 慕雲 - Matters

以下引用是阿藍用部份粵語寫成的信,台灣人、中國人勉強還是應該讀得懂。

阿藍這樣說:

在此,我想請大家審視一下,你所感受到的無力感,有幾多是來自親身的經歷?有幾多是來自你喺唔同平台睇到、即間接獲得的資訊?如果在你政治覺醒的過程中,FB viral文/ 廣傳的報導曾經觸動過你,成為你參與這場運動的能量泉源的話,這份能量,如今你要自己在現實世界中,主動去尋找。只要你在現實世界中,能夠接觸到正在「靜靜雞」的人,你便會發現,原來當網上世界一片沉寂之時,其實有非常多的人在不同的場域努力,做到死咁濟,但沒有聲張,最多告訴自己本身就認識的朋友,沒有辦法向傳媒洩露任何聲息,否則目標便不能完成。一方面,大家都明白運動需要「靜靜雞」;但另一邊廂,又會因為個市真係靜咗而感到氣餒。公共領域被扼殺,亦意味著有能力幫助人的人,同需要幫助的人、或者有唔同技能但有相同想法的人,越嚟越難搵得到對方。當權者必然會用盡辦法扼殺公共領域,但一個社會的韌性,往往是建基於人與人在現實中的關係之上。所以想鼓勵大家,去尋找在自己身邊,正在靜靜雞努力的人。當你知道這樣的人確實存在,下次再看到網上令你洩氣的東西,便會知道,那不是運動的全貌。當你的朋友向你發洩覺得香港人好廢的無力感,你便可以用自己發掘回來的故事來開導和說服他,不要輕信香港人已經放棄。當你找到這樣的朋友,你便會知道現在不是無事可做,而是好撚多嘢唔夠人做;但如果你與抗爭社群的連繫,仍然流於網絡世界/ 睇新聞,你不會找到入口。

好好活下去,就是抗爭,就是革命。唔好死。愛你。

我已盡力盡量不去引用太多,以免破壞你閱讀的「興趣」,畢竟有幾篇有點長,有一篇又太硬,但有兩篇比較好讀,而李怡那篇最易讀。如果造成您的閱讀「困擾」,我只能說:對不起,下次我再努力一下。如果你能看到這裡,我謝謝你 !

********

結語與個人見解

香港司法體系在「國安」框架下,從審判制度逐步轉化為懲治話語與思想的工具。在制度升級與條例跟進後,「一牢永獄」已悄然具備法律與技術基礎:涉「勾結外國勢力」等模糊罪名的案件如幽靈:隨時降臨。刑期最大幅度擴增,也表示「一牢永獄」,即恐無歸期也。判決不只是結束案件,可作集體震懾之用。

抱歉!我不會做圖。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5/06/blog-post_588.html


美国政治报复文化大行其道

何清涟

美国政治有病,全世界也只得不正常,这是目前世界的政治生态,谁也无法否认。但美国政治病到什么程度,外界不知。作为美国左媒重要友军的英国《经济学人》,于5月19日发表一篇文章,标题是《认知衰退的不只有拜登一人,还有民主党和媒体》,总算承认包括自身在内的左派媒体有病。看了此文之后,美国人必须承认,自己被民主党狠狠耍了若干年。

媒体之病并非“认知衰退”这么简单

文内提到的事情外界其实知道很多:

“假设,我们暂且接受乔·拜登自称他的思维‘敏锐如初’的说法。那么,该如何解释新近出版的白宫回忆录中披露的细节呢?例如:

拜登从未召开过正式会议讨论是否竞选连任;

他从未直接听取自己的民调团队关于支持率低迷(或其他任何事)的汇报;

到2024年,大部分内阁部长已经无法直接见到拜登;

在白宫时,他经常下午4:30分用晚餐,5:15分左右就返回卧室;

在出访时,拜登经常跳过日常简报,却坚持每天早晨预约一名化妆师替他遮掩皱纹和老年斑。

您可能会认为,任何处在拜登位置的人都会安于接受现实——这些迹象只是年迈导致的认知衰退。但这是更加体面的评价,还有一种不那么体面的评价:虚荣、傲慢,以及无能。”

所有这些,其实美媒多年都有过登载,且不说最擅长刊登各种华府政坛秘闻的Axios,就连《华尔街日报》也忍不住在2024年大选之后,于12月19日发表《白宫在拜登掌权后如何运作》,指出拜登的助手团队是白宫的实际掌权人。

谈政治报复文化,为什么要提《经济学人》这篇文章?因为它太重要了,正因为社会的第四权力服务于一个政党、一个政治派别的利益,方才导致社会监督功能缺失,三权分立的制衡格局被严重破坏——这根本不是“认知衰退”这一概括就能轻松卸责的。

拜登为何大量使用“预防性特赦”?

拜登总统卸任前一个月,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签发特赦令,他的特赦将以四大特点载于史册:

一是人数庞大,离任前总共赦免了8,064人,数量堪称第一。位居第二的是1865–1869在位的总统安德鲁·约翰逊(Andrew Johnson),共赦免7,654人,但其中包括对数千名前邦联士兵的赦免。那时正值南北战争后,这种赦免是社会和解,完全不同于拜登的赦免,拜登赦免的 6,500 人是大麻犯罪者;

二是创造了最大的单日赦免,,在离任前3天的1月17日,一天内赦免2500名,数量超过除安德鲁·约翰逊之外的所有总统赦免的总数,白宫称这是美国史上单日最大规模的赦宥行动。

三是使用了美国历史上总统极少使用的“预防性赦免”(Preemptive Pardons)。拜登在卸任前的最后几个小时宣布对前白宫首席医疗顾问安东尼·福奇(Anthony Fauci)、前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Mark Milley)及“国会山骚乱”调查委员会成员、以及川普的强烈批评者、前共和党籍联邦众议员丽兹・钱尼(Liz Cheney)实行预防性赦免。拜登在一份声明中宣称,此次赦免是为了防止即将上任的川普政府对他们进行“不公正且出于政治动机的起诉”。“发布这些赦免不应被误解为承认他们参与任何不法行为,接受赦免也不应被误认为他们承认犯下任何罪行”,“我们国家对这些公务员为国家做出的不懈贡献心怀感激。”

四是空前的赦免亲属,拜登在2024年12月1日以遭到不公平对待为由宣布赦免其子亨特·拜登。1月20日在卸任前一刻宣布“预防性”赦免其多名亲属,包括其弟詹姆斯·拜登夫妇、另一位兄弟弗朗西斯·拜登、妹妹瓦莱丽·拜登·欧文斯夫妇共5人。拜登在赦免令中说,上述几人自2014年1月1日至赦免日期间可能犯下或参与的任何非暴力犯罪都获得完全和无条件赦免,在随附的一份声明中说:“我的家人遭受了无情的攻击和威胁,其动机完全是为了伤害我——这是最糟糕的党派政治。不幸的是,我没有理由相信这些攻击会结束”,因此,“这些赦免不应被误读为这几人有任何过错,他们接受赦免也不应被误读为承认有罪”。

不过,3月17日,美国现总统川普在其 “真实社交”上发文表示,前总统拜登对调查2021年1月6日美国“国会山骚乱”事件的众议院特别调查委员会和其他人的赦免“无效”,且“不具有任何效力”,因为拜登用了自动签名笔而非真正亲笔签名。

拜登及民主党政客担心报复的缘由何在?

拜登与一干民主党官员担心报复不为无因。奥巴马时代开始的“司法改革”将美国司法系统大加改造,任命党派化立场特别强的人出任法官与检察官,共计334名联邦法官(总额为870名,奥巴马任命接近40%),大多是女性、非裔美国人或有色人种。”加上索罗斯资助地方检察官竞选,任命了不少进步派检察官,基本完成了司法系统的党派改造。

因为司法系统的政党化色彩,也因此,司法界各种针对川普的政治迫害大行其道,完全置司法公正于不顾。

这种迫害从2017年就开始。2007年开始为川普打理法律和商业事务曾长期担任美国总统川普私人律师的迈克尔·科恩,于2018年12月被纽约曼哈顿联邦地区法院被判3年监禁。美国联邦法官威廉·波利(William H. Pauley III)表示,科恩除了承认向国会撒谎外,还承认违反联邦竞选资金相关法律,在2016年美国选举日前夕按川普指示,安排向声称与川普有染的两名女性支付封口费,“意在影响选举结果”。除3年刑期,科亨还被判罚没50万美元、补缴近140万美元税款并就此交纳10万美元罚金。他将从2019年3月6日起自行入狱服刑。科恩案的调查为后来川普封口费案34项罪名全部成立提供了基点。

川普的经济顾问纳瓦罗及政治助理史蒂夫·班农皆因抗拒国会传票,拒不配合众议院特别委员会对2021年1月6日事件的调查,以藐视国会罪先后入狱。

以上这些,包括子虚乌有的“通俄门调查”等,足以说明民主党政府曾对政敌川普及其团队成员施加各种政治迫害,对此,川普毫不掩饰地表示,他希望报复批评他的人以及那些从他手中偷走2020年大选胜利的人。

川普整顿联邦机构被冠以“政治报复”

川普于2025年1月20日正式入主白宫,《纽约时报》于1月22日就刊载《川普开启报复运动:针对司法部和拜登政府官员》,开头就是:“在周一(20日)晚间签署的一项行政命令中,川普明确表明,他绝对有意寻找、并可能惩罚司法部和美国情报机构的政府官员,以“纠正过去”针对他及其支持者的“不当行为”,完全无视川普遭受过的政治迫害,称这一切是“伪装在受害者的语言之下的报复”。

自此之后,川普政府采取的所有行动几乎都被左派媒体与当事机构、当事人称之为“政治报复”,最近的川普VS哈佛,川普要求哈佛就过度左倾的DEI教学、教学人员聘用标准的意识形态整改,确实是对美国大学极左病的对症下药,但哈佛也说成是“政治报复”(并未说明引发川普报复的原因)。

成王败寇本是专制政治的特点,为竞争失败者保有体面的退出机制是民主政治的特点。但美国两党政争白热化,从2020年美国选举因民主党州大量引入邮寄选票且不验证选民身份,开启了“去民主化”这一进程,极端化政治状态下,政治报复已经成了美国政治常态。

(原载台湾镜报网,2025年6月3日,https://www.mirrordaily.news/story/4523)





from 清涟居 http://heqinglian.net/2025/06/03/american-political-revenge-culture-is-prevalent/


Monday, 16 June 2025

何立峰:中美贸易谈判绕不过的人

法国世界报刊出文章,介绍在与美国贸易谈判中处于前台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习近平关系密切的何立峰,已成为中美谈判绕不过的人。 

该报指出,6月9日(星期一)和6月10日(星期二),何立峰在两名中国高官的陪同下,再次在伦敦和美国特使交锋。中国谈判代表已经部分成功地扭转了局势。两个月前,特朗普扬言要用关税强攻让中国屈服。最终,却是美国请求中国解除对某些战略金属供应的封锁。

一个月前,5月10日至11日的这个周末,在日内瓦,何立峰已经成功的主导了关税战的休战。当时,美国很高兴达成的关税战休战协议,但美国却没有考虑到中国随后实施非关税的稀土出口管制制度:结果,多家汽车工厂包括福特位于芝加哥的越野车工厂,因缺乏中国磁铁而被迫停产。北京的这一力量的展示,一些人认为背后有冷静谨慎的何立峰的影子——虽然最终的决策权肯定是掌握在习近平的手中。

法国世界报指出,何立峰的政治崛起是在习近平的羽翼保护下实现的。何立峰原籍福建,在福建上学,他可以用闽南话与英伟达公司的掌门人、台裔美国人黄仁勋交流。何立峰出生于1955年,他与习近平一样,在文化大革命的黑暗岁月中,在18岁的时候,被发送到农村劳动。

从没有远离习近平

世界报还写道,何立峰毕业于福建厦门大学的经济学专业,1985年习近平出任厦门市副市长的时候,何立峰刚刚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他协助习近平管理地方财政管理了五年。1987年,当习近平与彭丽媛结婚的时候,何立峰是被邀请出席婚礼的客人之一。当时,厦门与深圳一样,是中国刚刚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并成为中国私营经济的摇篮。何立峰支持新兴的私营经济。在其不断晋升的20多年的时间内,何立峰始终离习近平不远:当习近平担任福建省长时,何立峰是福州的市委书记。

2009年,当习近平是国家副主席的时候,何立峰被提拔到天津管理庞大的经济开发区。在当局的推动下,被誉为是未来曼哈顿的商业区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结果,天津负债累累,成了国家过度规划和官员过度乐观的城市化进程的典型:天津的摩天高楼住宅至今仍然难以住满,那座600米高的世界最高建筑之一的摩天大楼,都十多年过去了,至今仍然没有竣工。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中国政治和经济精英的专家Victor Shih表示:“在天津,何立峰通过大量建设办公楼和住宅来促进经济增长,而没有考虑这些资产是否有需求。但他利用国家资源来推动经济增长和实现技术目标的做法,实际上与习近平的经济愿景是很接近的。”

2014年,习近平担任党国一把手近两年后,何立峰进入中央政府:他先是担任国家发改委的二把手,后来又担任一把手。自2023年3月起,何立峰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中共中央经济委员会。在习近平的治下,这个委员会越来越重要,让何立峰成为中国的最高官员之一。

对中国经济运作的精准洞察

法国世界报指出,何立峰的经历让他对中国经济的内部运作和杠杆机制有着非常精准的理解,对和美国谈判来说,这是非常宝贵的。早在2023年秋季,以及在2024年11月美国大选前后,北京就开始对镓和石墨等战略物资进行许可证制度的测试。日内瓦休战协议签署后,许可证制度又进一步被强化。一位曾经与何立峰进行过讨论的北京观察人士表示,“何立峰凭借其在规划部门的工作经验,了解中国可以向特朗普施加压力的一切工具。”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6%B3%95%E5%9B%BD%E4%B8%96%E7%95%8C%E6%8A%A5/20250616-%E4%BD%95%E7%AB%8B%E5%B3%B0-%E4%B8%AD%E7%BE%8E%E8%B4%B8%E6%98%93%E8%B0%88%E5%88%A4%E7%BB%95%E4%B8%8D%E8%BF%87%E7%9A%84%E4%BA%BA


以色列空袭伊朗国家电视台 德黑兰敦促特朗普制止战火

在以色列与伊朗军事冲突持续升级:以色列周一(6月16日)空袭了位于德黑兰的伊朗国家广播电视台总部,以色列空军称已全面掌控伊朗首都制空权,并继续猛烈打击伊朗各军事目标;与此同时,伊朗则展开规模空前的导弹反击,并呼吁美国总统特朗普立即出面促成停火。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称,以色列“正在改变中东的面貌”,并称“胜利在望”。

综合法新社、路透社报道,周一早上,以色列导弹击中伊朗国家广播电视台总部大楼,造成直播信号短暂中断。袭击发生时,一名女主播正在节目中激烈批评以色列,随后被迫在尘土飞扬中紧急撤离演播室。

德黑兰多地随后传出剧烈爆炸声。伊朗政府强烈谴责此举为“卑劣行径和战争罪”。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则称,这是针对伊朗政权权力中枢的“正当打击”,并放话“我们会在任何地方打击伊朗独裁者”。

以色列宣称重创伊朗军事系统 与美保持高度协调

内塔尼亚胡周一晚间在电视上发表讲话称,自6月13日以来,以色列对伊朗发动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军事打击,目标包括数百处核设施及军用基地。他指出,已有约三分之一的伊朗地对地导弹发射系统被摧毁,革命卫队精锐部队多个指挥中心也遭毁灭性打击。

内塔尼亚胡称,“以色列的三大目标非常明确:彻底摧毁伊朗的核计划、摧毁其导弹制造能力,并铲除以伊朗为中心的恐怖主义轴心势力。”他表示,以色列“正与美国保持高度协调”,“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

内塔尼亚胡还宣称:“我们正在改变中东的格局”,并称空军“已全面控制德黑兰空域”,“以色列正乘胜前进”。

伊朗导弹猛烈还击,以方伤亡上升

面对以色列空袭,伊朗周一向特拉维夫、佩塔提克瓦、贝内布拉克等多座以色列城市发射导弹,造成重大破坏。多栋建筑物被毁,救援人员仍在废墟中搜救。以色列方面报告称,已有至少24人死亡,仅周一一天新增11人遇难。

与此同时,伊朗国家媒体警告,准备对以色列发动“最大规模、最猛烈的导弹攻击”,并威胁如果敌对行动不停止,“回应将持续升级”。

据伊朗政府统计,自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空袭已造成伊朗境内至少224人死亡,过千人受伤,重灾区包括德黑兰及多个军工设施。

伊朗寻求外交破局,呼吁特朗普出面斡旋

伊朗外长阿拉克奇周一通过社交平台X呼吁美国总统特朗普立即介入称,“以色列必须停止侵略。如果军事行动不全面停止,我们的回应将继续。他表示,"美国(总统)一个电话就能让内塔尼亚胡住手,这也许能为恢复外交铺平道路。”

据路透社援引多名知情人士消息,德黑兰已请求卡塔尔、沙特和阿曼作为中间调解人,劝说美国促成停火。作为交换条件,伊朗可以在核谈判中展现一定灵活性。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50616-%E4%BB%A5%E8%89%B2%E5%88%97%E7%A9%BA%E8%A2%AD%E4%BC%8A%E6%9C%97%E5%9B%BD%E5%AE%B6%E7%94%B5%E8%A7%86%E5%8F%B0-%E5%BE%B7%E9%BB%91%E5%85%B0%E6%95%A6%E4%BF%83%E7%89%B9%E6%9C%97%E6%99%AE%E5%88%B6%E6%AD%A2%E6%88%98%E7%81%AB


反对压力增 英国延批中国超级大使馆 千名港人四度抗议

来源: 
法广

在英港人第四次在中国拟建超级大使馆的伦敦旧皇家铸币厂外示威,有逾一千人参加,令已因美国和英伦银行提出国安和金融风险警告而延迟至9月9日前决定是否批淮中国重置大使馆计划的英国官员,再添压力。

英国政府曾表示,副首相韦雅兰(Angela Rayner)最快会在今年5月就是否批淮中国重置大使馆作出决定,但自5月起,当地不同传媒报道,美国情报系统和白宫先后对在伦敦铸币厂旧址兴建超级大使馆有忧虑,担心毗连的伦敦金融城有被窃听的谍报风险,称若然计划获批,特朗普政府将对与英国分享情报持保留态度;另有传媒引述美国情报部门透露,英伦银行亦已向英国政府表达同样忧虑,以佐证美方的忧虑。“对中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行政总裁裴伦德(Luke诶e Pulfor诶)则在社平台X转发报道时指出,问题不在于距离银行有多远,而是拟建中国超级大使馆的地底正正是高度敏感的金融服务电缆所在,警告一旦批淮该重置计划,将危及金融安全。

及至本月12日,《独立报》报道,本身是上议院终身议员的房屋、社区及地方政府部政务次官戴娜(Sharon Taylor音译)向上议院通报,指该部已于6月10日接获规划检察专员报告,须时审查及考虑,会在9月9日或之前作出决定。其间,上议院不宜对申请中涉及的具体安全问题作出评论,强调国安是政府的首要责任之一。

集会吁将中港列入登记制度对抗跨境打压

报道过后两日,在英港人按计划在上周六(14日)举办两场集会,以反对中共监控和反对跨境打压为由抗议在旧皇家铸币厂兴建超级大使馆,筹办人之一的前湾仔区区议员张嘉莉和香港监察均表示,约有千人参加;大会则宣布,有二千人出席,包括来自香港、台湾、西藏、新疆及本地居民等。

在集会前,有港人自发带同印有反对中国兴建大使馆英文字句的横额,从附近着名景点伦敦塔桥(Tower Bri诶ge)慢慢走向前皇家铸币厂,藉此让途经的游客知道,中国重置大使馆的计划将危害英国国安。

在反跨境打压的集会上,不同讲者支持将中港纳入“外国影响力登记制度”(FIRS)的进阶级别。来自不同族群和塔村居民的代表发言时指出,超级大使馆计划会构成严重的跨国镇压和监视风险,对包括港人在内的居英离散族群造成威胁,呼吁英国政府坚决阻止计划。香港监察亦有同样诉求,期望列入FIRS增强级别后,可尽力对抗隐秘的政治影响力,以支持来英寻求安全港的人。

这是自2月初以来在英港人举办的第四次抗议游行集会,张嘉莉在第三次示威后已表示,只要英国政府没有明确表态拒绝中方申请,将会持续举办反对兴建中国超级大使馆的集会与行动。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6/%E5%8F%8D%E5%AF%B9%E5%8E%8B%E5%8A%9B%E5%A2%9E%7C%E8%8B%B1%E5%9B%BD%E5%BB%B6%E6%89%B9%E4%B8%AD%E5%9B%BD%E8%B6%85%E7%BA%A7%E5%A4%A7%E4%BD%BF%E9%A6%86%7C%E5%8D%83%E5%90%8D%E6%B8%AF%E4%BA%BA%E5%9B%9B%E5%BA%A6%E6%8A%97%E8%AE%AE.html


打仗打了二十个月之后,哈马斯还有多大的实力?

虽然哈马斯的主要军事领导人已被消灭,但如果以色列决定重新占领加沙这块飞地的话,哈马斯仍然有能力杀死以色列士兵。 

本次国际纵横节目关注的主题是:经过二十个月的战争后,哈马斯是怎样的一个现状。

法国费加罗报近日指出,在加沙地带与以色列军队交战二十个月后,虽然哈马斯的战士相当年轻且缺乏经验,但哈马斯依然是一个拥有众多战士的组织。如今,哈马斯的几乎所有军事领导人都被消灭,重型武器储备也非常有限,这一局势有利于实现国际社会要求的解除哈马斯的武装。一位法国外交消息人士透露,“哈马斯只有几十名高级军官仍然在任。”“哈马斯的队伍由新招募的人员组成。如今,哈马斯军官的平均年龄只有19岁。”一位熟悉哈马斯运动的加沙的巴勒斯坦人证实说,“大多数高级军官和几乎所有的地区级指挥官都已经阵亡。”

哈马斯大部分军事骨干已经被消灭的事实,让先前的流放哈马斯人员的要求几乎没有意义了。

在军事上被拆散的哈马斯,在其领导人穆罕默德·辛瓦尔(Mohammed Sinwar)于5月中旬被消灭后,势力更弱了。穆罕默德·辛瓦尔是叶海亚(Yahya)·辛瓦尔的兄弟,而叶海亚·辛瓦尔正是2023年10月7日对以色列发动恐怖袭击事件的策划者。2023年10月7日的恐怖袭击事件造成以色列1100多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平民。

以色列称,在消灭穆罕默德·辛瓦尔的空袭中,拉法旅的指挥官穆罕默德·沙巴纳(Mohammed Shabana)和汗尤尼斯南营的指挥官马赫迪·卡瓦拉(Mahdi Kawara)也被消灭。

出于安全考虑,哈马斯可能不会宣布其新的领导人。但可能成为哈马斯领导人的伊兹丁·哈达德(Izz al-Din al-Haddad)与辛瓦尔阵营之间的关系很糟糕,这有可能会给哈马斯留下疤痕。一位与哈达德亲信保持联系的巴勒斯坦消息人士说,“哈达德经常就哈马斯对抗以色列的行动给予批评,有时还会说叶海亚·辛瓦尔(Yahya Sinwar)的坏话,叶海亚·辛瓦尔曾经用手枪指着哈达德的脑袋。哈达德有时还会对抗穆罕默德·辛瓦尔。”

费加罗报表示,有消息说,哈马斯只有三、四名军事领导人仍然活着,其中包括在拉法的拉伊德·萨阿德(Raed Saad)。其他的幸存者都是营长,如来自加沙城附近沙提难民营的海瑟姆·哈吉里(Haytham al-Hajri)、加沙北部 贝特哈嫩旅的负责人侯赛因·法亚德(Hussein Fayyad),以及军事分支卡桑(Ezzeddine al-Qassam)伊斯兰组织的神秘发言人阿布·奥贝达(Abou Obeyda)。

哈马斯有11万5千名成员

尽管哈马斯的主要军事领导人已被消灭,但是,哈马斯的成员仍然众多。在2021年于加沙举行的上次内部选举中,登记的成员人数达10.5万人,其中包括2.5万至3万名军人,此外还有1万名女性。这些并不广为人知的数字显示,控制着加沙地带250万居民的哈马斯运动还是有着真正的影响力的。加沙人安瓦尔告诉费加罗报说,“250万加沙人正在为11万5千名哈马斯支持者在10月7日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以色列把整整一代人变成了敌人

二十个月的战争过去了,哈马斯还有多少成员呢?费加罗报表示,大约两万名哈马斯战士已经阵亡,但是,自去年年中以来,哈马斯通过招募年轻的战争孤儿的方式又补充了人员。2024年9月,为了保存实力,为了打赢这场哈马斯认为要打到2024年年底的战争,叶海亚·辛瓦尔决定让其主要军事骨干退到二线,让新招募的士兵与他在10月7日袭击以色列前几个月招募的四五千人一起对抗以色列军队。

加沙人安瓦尔认为,“哈马斯仍有后备力量,而以色列把一代人培养成了敌人,他们总有一天会去到哈马斯的怀抱。”安瓦尔补充说,“我的家人中有65人都遇害了,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是哈马斯成员。”专门研究原教旨主义的以色列研究员格尔申·巴斯金(Gershon Baskin)警告说,“虽然哈马斯没有太多的重型武器,但如果以色列士兵重新占领加沙的话,哈马斯仍然有足够的人手来杀死以色列士兵。”穆罕默德·辛瓦尔在去世之前,一直以铁腕统治着加沙的哈马斯,在与卡塔尔的哈马斯领导人就以色列人质问题和停火问题进行沟通时,穆罕默德·辛瓦尔有最终的决定权。一位熟悉哈马斯的巴勒斯坦消息人士说,“如果没有美国保证的以色列全面撤军协议,穆罕默德·辛瓦尔拒绝结束战争。”

加沙与卡塔尔之间的通讯后勤问题

自叶海亚·辛瓦尔(Yahya Sinwar)去世以来,是卡塔尔多哈的一个哈马斯领导委员会在领导着哈马斯。这个委员会的成员有哈利勒·哈亚(Khalil al-Hayya)、巴萨姆·纳伊姆(Bassam Naim)、穆罕默德·伊斯梅尔·达尔维奇(Mohammed Ismail Darwich)、哈立德·梅沙尔(Khaled Meshaal)和尼扎尔·阿瓦达拉(Nizar Awadallah)以及穆萨·阿布·马祖克(Moussa Abu Marzouk)和加齐·哈马德(Ghazi Hamad)等资深人士。

但是,哈马斯在海外的代表和哈马斯在加沙的代表之间存在分歧,甚至,卡塔尔的哈马斯领导委员会内部也存在分歧。

费加罗报的消息人士强调,在多哈,前政治局主任“哈立德·马沙尔(Khaled Mechaal)已经自动靠边站了。哈立德·马沙尔对让步持更加开放的态度,他同意就哈马斯的武器进行谈判,或者像之前曾讨论过的那样,将5000名武装分子流放他乡。但没有人听他的,而且,加沙和伊朗都不喜欢他,只有土耳其支持他。”

哈马斯在加沙的领导人与海外领导人之间,经常存在后勤通讯问题。费加罗报的消息人士说,“一段时间以来,加沙以外的哈马斯人很难联系上加沙内的哈马斯人,但最近,情况有所改善;他们似乎有电话之外的其他沟通方式。”

哈马斯还有资金问题

除了后勤通讯问题,哈马斯还有资金问题。根据沙特《中东报》的报道,几个月以来,哈马斯一直没有钱给加沙的公务员们发工资,甚至连加沙安全机构成员及武装战士的工资都发不出来。费加罗报的消息人士说,“这些报道属实。”除了资金紧张,哈马斯发工资也存在后勤问题:“几个月前,哈马斯要求许多成员前往希法医院领取工资,但当人员到了医院后,以色列军队对那里发动了袭击,导致一些人员死亡。哈马斯现在避免把人员聚集在一起,此外,由于银行停止营业,发工资很难。”

费加罗报还表示,管理被以色列大规模轰炸破坏的地区,这本身就很难,再加上,哈马斯还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压力,以及加沙民众抗议哈马斯管控的压力。

至于哈马斯的武器装备,似乎法国总统马克龙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条件之一--解除哈马斯的武装,这一目标似乎已经不再遥不可及。哈马斯的火箭弹库存几乎已经空了。

一位巴勒斯坦专家对费加罗报说,“听到要哈马斯解除武装,我都忍不住笑了。”这位巴勒斯坦专家说“哈马斯现在的武器有什么?就是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和手枪而已。哈马斯的90%以上的火箭弹都没有了,而且哈马斯还没有炸药。他们甚至不得不使用以色列火箭弹上没有爆炸的炸药。”这位巴勒斯坦专家还补充说,“2023年11月,叶海亚·辛瓦尔给他发来的最后一条信息告诉他,哈马斯还能再打一年。现在都过去十二个月了。哈马斯的重型武器库存几乎耗尽了。”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5%9B%BD%E9%99%85%E7%BA%B5%E6%A8%AA/20250615-%E6%89%93%E4%BB%97%E6%89%93%E4%BA%86%E4%BA%8C%E5%8D%81%E4%B8%AA%E6%9C%88%E4%B9%8B%E5%90%8E%EF%BC%8C%E5%93%88%E9%A9%AC%E6%96%AF%E8%BF%98%E6%9C%89%E5%A4%9A%E5%A4%A7%E7%9A%84%E5%AE%9E%E5%8A%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