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30 June 2025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谈美军轰炸后伊朗核能力:不能说一切都消失了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Rafael Grossi)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周日播出的专访中表示,伊朗可能在几个月内生产浓缩铀。这让人怀疑美军日前摧毁伊朗当局的核计划的打击是否达成目标。 

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周五指出,如果伊朗当局的铀浓缩达到令人担忧的水平,他将考虑再次轰炸伊朗,但美国官员表示,日前进行的打击摧毁了伊朗的关键核设施。

CBS《面向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布伦南问道,“据美国国防情报局评估,伊朗的核计划已经倒退了几个月,但一旦他们挖掘出来,几个月后就能恢复。他们必须重建电力和供水系统。美国中情局局长和国家情报总监称,这些设施已被摧毁,重建需要数年时间。以色列说该军事计划要倒退很多年。真相到底如何?您如何看待这些评估?”

格罗西回答说:“你知道吗,这种沙漏式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处理方法——不是什么好主意······玛格丽特(布伦南),这一切都取决于你的衡量标准。如果你告诉我他们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那是为了什么?”

格罗西补充道,“他们(伊朗当局)的能力就在那里。我想说,几个月之内,他们就能让几台级联的离心机运转起来,生产出浓缩铀,甚至更短。但正如我所说,坦率地说,不能声称一切都消失了,那里什么也没有了”。

格罗西解释说,“因为,首先,根据我认为情报部门,我们并没有在那里进行任何军事评估,但从我们谈话的逻辑来看,显然那里遭受了严重破坏,但并非完全破坏。其次,伊朗在那里拥有生产能力,包括工业和技术能力。所以,如果他们(伊朗当局)愿意,他们可以再次开始这样做”。

格罗西续称:“这又一次,抱歉,是第四次了——我们必须回到谈判桌前,找到一个技术上可行的解决方案。否则,这种情况会再次打击我们,因为我们目前的情况还不清楚。这是一个机会。我们现在确实有机会”。

伊朗当局称其核计划仅用于和平目的。格罗西表示,美军对福尔多、纳坦兹和伊斯法罕核设施的袭击已严重削弱伊朗铀转化和浓缩能力。然而,一些西方专家强调,伊朗的核进展为其带来了不可逆转的知识增长,这表明,虽然失去专家或设施可能会减缓进展,但这些进展或是永久性的。

格罗西在采访中说,“我们需要有能力确定、证实那里有什么、在哪里以及发生了什么。伊朗有一个非常庞大的雄心勃勃的(核)计划,其中一部分可能仍然存在。工业能力是存在的。伊朗是一个核技术非常先进的国家,这一点显而易见。因此,你无法回转这一切”。

格罗西谈到:“你无法消除你所拥有的知识或能力。这是一个面积很大的国家,不是吗?因此,我认为这应该成为我们所有人都必须明白的激励因素,无论是否采取军事行动,你都无法通过军事手段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格罗西说,“你将必须达成一项协议。你将必须有一个检查系统,该系统将给各方,该地区的各方,以及其他地方的每一方保证——即我们一定可以翻过这一页”。

此前,格罗西周三表示,重启对伊朗核设施的核查工作是该机构当前的首要任务,其中包括评估近期空袭造成的破坏情况,并核实高浓缩铀的库存状态。

伊朗议会于周三通过了一项法案,提议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尚需政府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生效。对此,格罗西指出,已于周二致函伊朗外长阿拉格奇,建议举行会面,就如何继续开展核查工作进行深入讨论。

格罗西强调,“国际社会无法承受核查机制中断所带来的后果”。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5%9B%BD%E9%99%85/20250629-%E5%9B%BD%E9%99%85%E5%8E%9F%E5%AD%90%E8%83%BD%E6%9C%BA%E6%9E%84%E6%80%BB%E5%B9%B2%E4%BA%8B%E8%B0%88%E7%BE%8E%E5%86%9B%E8%BD%B0%E7%82%B8%E5%90%8E%E4%BC%8A%E6%9C%97%E6%A0%B8%E8%83%BD%E5%8A%9B-%E4%B8%8D%E8%83%BD%E8%AF%B4%E4%B8%80%E5%88%87%E9%83%BD%E6%B6%88%E5%A4%B1%E4%BA%86


世卫组织发布造成新冠疫情的病毒溯源报告 谭德塞:呼吁中国等公开分享相关信息

世卫组织新型病原体溯源科学咨询小组周五(27日)发布了关于造成2019冠状病毒病的病毒起源的报告。在报告中,科学咨询小组推进了对新冠病毒起源的理解,但正如其在报告中所述,尚未提供全面评估所有假设所需的大量信息。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我感谢科学咨询小组的27名成员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为这项非常重要的科学工作奉献了他们的时间和专业知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所有的假设都必须保留在桌面上,包括人畜共患病外溢和实验室泄漏。我们继续呼吁中国和其他任何掌握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来源信息的国家公开分享这些信息,以保护世界免受未来大流行病的侵袭”。

据悉,在其报告中,由27名独立国际专家组成的科学咨询小组考虑了2019冠状病毒病起源的主要假设的现有证据,并得出结论:“现有证据的权重······建议人畜共患病溢出······要么直接来自蝙蝠,要么通过中间宿主”。

世卫组织曾要求中国分享数百个在疫情早期感染2019冠状病毒病的个体的基因序列、有关武汉市场上出售的动物的更多详细信息,以及有关武汉实验室所做工作和生物安全条件的信息。迄今为止,中方尚未与科学咨询小组或世卫组织分享这些信息。

2022年6月9日,科学咨询小组在一份报告中公布了其初步调查结果和建议。周五发布的报告根据同行评审的论文和评论,以及现有的未公开信息、实地研究、访谈和其他报告,包括审计结果、政府报告和情报报告,对该评估进行了更新。据了解,科学咨询小组以各种形式召开了52次会议,并与研究人员、学者、记者和其他人员进行了情况通报。

科学咨询小组主席、南非金山大学“同一健康”研究主席、疫苗与新发病毒威胁监测领域的特聘教授文特尔(Marietjie Venter)表示:“正如报告所强调的,这不仅是一项科学任务,更是出于道义和伦理的紧迫要求。了解SARS-CoV-2病毒的起源以及其如何引发全球大流行,对于预防未来大流行、挽救生命与生计、减轻全球苦难至关重要”。

2020年底,世界卫生大会特别会议通过决议,授权世卫组织研究造成2019冠状病毒病的病毒的起源。随后,国际专家组与中国专家于2021年1月至2月赴中国开展联合调查,并于当年3月发布第一份联合报告。2021年7月,谭德塞宣布成立新型病原体溯源科学咨询小组,明确其两项核心任务:一是制定一套全球科学框架,用于研究新发和再现病原体的起源,该框架已于去年发布;二是运用该框架评估科学证据,以进一步查明新冠病毒的起源。

在过去三年多时间里,科学咨询小组在推动对新冠病毒起源的科学认识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正如报告中指出的,评估所有假设所需的大量关键信息仍未获取。世卫组织表示:“了解SARS-CoV-2病毒起源的工作仍未完成。世卫组织欢迎任何有关2019冠状病毒病起源的进一步证据,科学咨询小组将继续致力于在获得任何新信息时对其进行审查”。

据联合国新闻报导,谭德塞在报告发布会上指出,新冠疫情是百年一遇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导致约2000万人死亡,造成至少10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损失,并引发严重的社会和政治动荡。谭德塞说,我们不能用过去式谈论新冠。尽管全球卫生危机已缓解,但病毒依然存在,持续变异,持续致命。全球仍有数百万人受到新冠后遗症或“长期新冠”的影响。

谭德塞指出,尽管过去五年我们对新冠病毒的了解大幅增长,但一个核心问题至今未解:疫情是如何开始的?弄清楚任何疫情、流行病或大流行的起源,对预防未来类似事件至关重要。这既是一项科学责任,也是一种道义担当,尤其是为了悼念因疫情而逝去的生命。

谭德塞透露,在某些议题上科学咨询小组成员之间未能达成共识。本周早些时候,一名成员辞去职务,另有三位成员要求将姓名从报告中删除。他强调,科学咨询小组推进了人们对新冠病毒起源的科学认知。但要全面评估所有假设,仍有大量信息尚未提供。

谭德塞表示,世卫组织知道一些国家政府掌握新冠病毒起源相关情报报告,并已正式提出查阅请求。但截至目前,世卫组织及科学咨询小组均未获得这些报告或其原始数据的访问权。

谭德塞强调,在缺乏所有证据的情况下,所有假设都应继续保持开放,包括动物源性传播与实验室泄漏。他再次呼吁中国以及任何掌握新冠病毒起源信息的国家,以全球公共安全为重,透明公开相关信息。谭德塞重申,世卫组织与科学咨询小组将继续准备评估任何新出现的数据,并致力于推进并完成这项至关重要的科学任务。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5%9B%BD%E9%99%85/20250628-%E4%B8%96%E5%8D%AB%E7%BB%84%E7%BB%87%E5%8F%91%E5%B8%83%E9%80%A0%E6%88%90%E6%96%B0%E5%86%A0%E7%96%AB%E6%83%85%E7%9A%84%E7%97%85%E6%AF%92%E6%BA%AF%E6%BA%90%E6%8A%A5%E5%91%8A-%E8%B0%AD%E5%BE%B7%E5%A1%9E-%E5%91%BC%E5%90%81%E4%B8%AD%E5%9B%BD%E7%AD%89%E5%85%AC%E5%BC%80%E5%88%86%E4%BA%AB%E7%9B%B8%E5%85%B3%E4%BF%A1%E6%81%AF


违背承诺 中共海关被曝不放行磁铁等稀土出口

来源: 
大纪元

外媒周一(6月30日)报导说,中共的出口管制已蔓延至北京官方认定的稀土和磁铁以外的产品,只要包含任何敏感词,海关一律卡住,拒绝放行。

《金融时报》采访中国企业和西方行业高管后发现,中共商务部和海关官员要求对未列入原管制清单的产品进行额外检查和第三方化学检测分析。

一家中国磁铁出口商的销售人员透露说:“只要包含哪怕一个敏感词(比如磁铁),海关都不会放行——而会触发检查,而一旦开始检查,可能要一两个月。”

“比如钛棒和锆管也被扣留了。”该人士举例说,“实际受控的商品是钛粉。虽然我们的钛棒和钛管不在管制清单上,但仍然无法清关。”

作为对美国4月对等关税的报复措施,北京自4月起开始要求对七种稀土金属和相关磁铁材料的出口实施许可证制度。

另一家中国公司代表表示,他们的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因为物流公司“拒绝处理磁铁货运”。该公司服务的客户涵盖磁选机、工业过滤、服装、食品和芯片等多个领域。

“即使产品不含管制物质……他们也担心,如果海关检查这批货物,可能会影响同一集装箱内的其它货物,并导致整批货物延误。”该人士补充说。

中共稀土出口限制损害与美贸易协议的未来
中共海关对稀土的出口限制可能导致更广泛的供应链中断,并损害中美新贸易协议的未来。

6月10日,美中双方表示达成协议,中方承诺加快稀土出口。

美国磁铁制造商Dexter Magnetic Technologies的首席执行官乔‧斯图普费尔(Joe Stupfel)告诉路透社,自4月以来,该公司申请的180份许可证中只有5份获得中共当局的批准。

虽然该公司拥有国防等客户,但他们申请的许可证是供应给非国防领域的。

“这是一个漫长的拖延过程。”他说,“需要45天才能为供应商准备好相关文件,之后还需要45天左右的时间才能获得任何许可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驻华欧洲高管表示,一些已获得稀土及相关磁铁出口许可证的公司随后又因中共海关提出新的化学检测和分析要求遭遇更长时间的延误。

“这就像一个黑箱:你不知道谁在做分析,需要多长时间,以及我们处于流程的哪个阶段。这真的令人沮丧。”这位人士说道。

《金融时报》稍早报导称,中共商务部一直在要求提交稀土出口许可申请的企业提供生产细节和机密客户名单,这引发了外界对中共数据滥用和商业机密泄露的担忧。

路透社报导说,中国稀土出口开始流出,但不是自由流动。欧洲供应商协会CLEPA市场事务主管尼尔斯‧波尔(Nils Poel)证实,欧洲供应商已从北京处获得足够的稀土出口许可证,可避免本月早些时候预测的大范围供应中断,但仍有数百份许可证待批。

他表示,北京对欧洲许可证发放速度正在“加快”,已从25%上升至60%,但最终用户位于美国或产品经由印度等第三国运输的情况,要么耗时更长,要么没有得到优先处理。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上周五(27日)接受采访时说,美方有信心,确认稀土和磁铁会从中国流出来,因为他们已经对中方采取了反制措施,扣留了一些对他们至关重要的物资。

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也有表达同样的信号,只有中方开始把稀土运给美国,美方才会取消反制措施。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7/%E8%BF%9D%E8%83%8C%E6%89%BF%E8%AF%BA%7C%E4%B8%AD%E5%85%B1%E6%B5%B7%E5%85%B3%E8%A2%AB%E6%9B%9D%E4%B8%8D%E6%94%BE%E8%A1%8C%E7%A3%81%E9%93%81%E7%AD%89%E7%A8%80%E5%9C%9F%E5%87%BA%E5%8F%A3.html


自由亞洲粵語告別讀者


各位親愛的觀眾、聽眾、讀者:

聚散有時,今天終於要正式向大家道別,自由亞洲電台粵語組的旅程,到這裡劃上句號。27年來,我們一直堅守崗位,為香港、為全球華人社群,帶來最真實、最即時的新聞和深度報道。無論風雨變幻,我們始終相信,言論自由的大門必須為每一位追求真相的人打開。

隨著美國政府終止資助,自由亞洲團隊將進一步縮減,而粵語組明天(即係香港主權移交28周年)起,將停止更新新聞內容,在網上剩下的新聞,亦會變成歷史,將會長期保存。

自由亞洲電台在1996正式成立,兩年後,也就是香港主權移交後的1998年建立粵語組, 最初受眾目標是華南和全球粵語社群。到了2019年,隨著香港新聞自由面臨空前挑戰,粵語組撥出更多資源服務香港人。2024年自由亞洲電台撤離香港,但仍然投入資源報道香港的實況。
改名《自由亞洲電台香港組 RFA HK》未能成事

粵語組各大網上平台的數據顯示,自2019年開始,來自香港的受眾大幅上升,這證明香港人渴求毫無審查的新聞資訊與客觀分析。隨著蘋果日報、立場新聞、眾新聞消失,加上香港主流媒傳自我審查變得平常,自由亞洲電台粵語組變成其中一個香港人依重的新聞媒體。

由於粵語組對香港人日益重要,核心團隊亦招攬了更多香港土生土長的年輕新聞作者加入,所以我們自去年中開始便計劃把名字改成《自由亞洲電台香港組 RFA HK》,然而在最後決定階段遇上撥款終止的厄運。
記者感言:自由聲音消失、信念永不熄滅

過去多年,願意加入RFA團隊的,總是帶著一份使命感,正如粵語組編輯溫曉平所說,沒有這份熱誠,在這工作環境是很難熬得過一年。

「這裡的待遇普不優厚,却要冒著或多或少的政治風險,至少很難再走進建制內工作,甚至要長期逗留在外地。」

現身處英國的文在山,2019年加入RFA,經歷了香港最動盪的歲月,到英國後仍然書寫著「香港故仔」。此時此刻,她這樣表達她的心情: 「 我們仍有很多故事想和香港人分享,仍有很多未知之地想和大家一起探索,卻未料到,腳下的路突然走到盡頭。又如何?此路不通,那就另闢蹊徑;荊棘滿途,那就結伴同行。今日,即使RFA記者這個身份被奪去,但香港人的身份永遠拿不走。」

在差不多同一時間加入RFA的淳音,她同樣經歷了香港人2019年那段歷史:「每次在現場,既感到壓力與危險,也深知記者的責任。那一年,香港的每一個夜晚都令人難以忘記,許多畫面和聲音至今仍在腦海迴盪。」

淳音感謝RFA受眾多年來的支持: 「你們的一句『很想念RFA』、『不習慣沒有RFA廣播的日子』,我一直銘記在心。雖然遺憾要在此與大家道別,但我相信,只要我們心中對自由的追求不變,無論身在何處,都有屬於我們的空間。期盼未來有機會再與大家相見。謝謝你們,一路相伴。」

另一位年輕的網編程皓楠,就用「光」來表達我們的心志,「時代雖一直黑暗而混沌,今天我們被不明不白地襟聲,也許是無奈,也許感到徒勞無功,但在困境中對於自由渴望和吶喊的迴響依在,光裡有愛,而傳聲的人將會重回崗位把迴響帶到有光的地方,讓大家看見光。」

幾年前從香港移居到英國的梁銘康,原本以為不能重操故業,但一年前獲RFA聘用,憑著他專業的精神,在英國作出了不少出色報道。

在美國政府宣布停止撥款那同一天,梁銘康也再一次告別新聞界: 「《粵語新聞報道》3月14日最後一次「出街」後猝然停播,未及向讀者和觀眾道別。既然這篇也是一隻關於我們RFA香港的『故仔』,就藉機作最後一次sign-off:自由亞洲電台記者梁銘康,英國曼徹斯特報道。 」

不過就如亞視今日仍以某種方式存在,所謂「有燈就有人」,或者某天RFA香港又會以另一種方式繼續履行我們的使命,但在此之前,望君珍重。」

雖然我們的聲音將會暫時消失,但我們對新聞專業、對言論自由的信念,將會永遠留在每一位同事和讀者的心中。

感謝每一位曾經收聽、閱讀、留言、分享、甚至批評的你,這段旅程因你們而精彩。是你們的支持與鼓勵,讓我們在風雨中堅持下去,見證並記錄這個時代的重要時刻。

雖然說再見總是難過,但我們相信,追求真相和自由的精神,會在大家心中繼續傳承。

珍重,再會。

自由亞洲電台粵語組

RFA與香港人走過的日子(一)未完成的歷史草稿

RFA與香港人走過的日子(二)言論自由之門,永遠為你敞開

RFA與香港人走過的日子(三)27年堅持發聲.關心香港心繫港人


from Radio Free Asia https://www.rfa.org/cantonese/hong-kong/2025/06/30/rfa-cantonese-goodbye/


Saturday, 28 June 2025

近月受中方巨大壓力 香港最後一個民主派政黨七一前解散

擁有19年歷史的社民連確認周日(29 日)將舉行「社民連解散」記者會,意味碩果僅存的泛民派政黨也將絕跡香港。本台獲得的消息,社民連今年曾 3 度獲「傳話人」提醒,要求該黨必須於 7.1 前解散,否則可能面臨嚴重後果。

繼民主黨兩個月前通過解散後,社民連周五(27 日)也向傳媒發通知,確認周日(29 日)將舉行「社民連解散」記者會。他們說:「明年是社會民主連線成立廿周年,但是,我們未能生存到這個日子,將會宣告解散。」

消息人士向本台記者透露,社民連自今年4月開始,曾 3 度獲「傳話人」提醒,要求該黨必須於 7.1 前解散,否則可能面臨被「強行解散」的嚴重後果。不過社民連現任主席陳寶瑩早前僅稱,暫不會作任何回應。她周五再指「恕不會在會前一一回應」。

該消息人士又表示,社民連解散後,香港公民社會真正獨立的非政府組織所剩無幾,相信最後一個被針對的組織就是香港記者協會。

社民連「沒有抗爭,哪有改變」

社民連自2006年成立,以「沒有抗爭,哪有改變」為政黨口號。在2008年,社民連在立法會選舉取得3席,黃毓民、梁國雄及陳偉業當選成為立法會議員,一躍成民主派第三大黨。社民連帶頭改變議會文化,議會內曾向時任特首曾蔭權掟蕉,抗議政府施政,令社民連的議會抗爭手段一舉成名,被視為「激進民主派」;議會外亦曾發起和參與多場示威及公民抗命行動。

在 2009 年,社民連和公民黨提出「五區總辭、變相公投」,以辭職、補選重返立法會,作民意表態支持雙普選,社民連議會三子梁國雄、黃毓民、陳偉業、公民黨的梁家傑、陳淑莊都有參與,最終2010年5人補選成功重返議會。

社民連議員曾於《財政預算案》期間進行拉布行動

至2011年區議會選舉中,社民連發起「票債票償」行動,對曾進入中聯辦、促成2012年政改方案的民主黨展開狙擊。其後,因為路線分歧,黃毓民與陳偉業退出社民連,另組人民力量;梁國雄及後接任社民連主席。社民連在2012年及2016年立法會選舉中僅取得一席,並與人民力量多次在立法會會議中,於法案審議及《財政預算案》期間進行拉布行動。

但至2016年,梁國雄因在宣誓時手持黃色雨傘,並撕爛寫有「人大831」決議的紙牌,他的議員資格被律政司入稟法院覆核取消,社民連立法會議席自此歸零,但社民連仍積極於公民抗命及請願行動等。

現年69歲的「長毛」梁國雄仍然在囚

社民連多名成員曾因「公民抗命」入獄,而現年69歲的「長毛」梁國雄因民主派初選 47 人案,至今仍然在囚。同為47人案被告的社會民主連線副主席岑子杰則於上月刑滿出獄。

雖然其他民主派政黨如民主黨、公民黨相繼解散,但在國安法時代,社民連仍不時有請願行動及堅持擺街站,例如觸及輸入外勞、最低工資等,甚至今年財政預算案發表當日,他們原本也打算在政府總部外請願,但最終因「強大壓力」要取消請願行動。前年社民連及部分成員的銀行帳戶更被取消或停用,多名成員及義工先後被控「公眾地方無牌籌款」、「未經准許展示招貼或海報」等。若社民連解散,意味碩果僅存的泛民派政黨也將絕跡香港。

社民連創黨主席黃毓民周三(25日)則在其網台強調,社民連對社會運動的貢獻是不可抹殺,但對其解散不會感到可惜,因為已「無可為」。

編輯:溫曉平 網編:程皓楠

from Radio Free Asia https://www.rfa.org/cantonese/hong-kong/2025/06/27/hong-kong-lsd-league-of-social-democrats-chan-po-ying-leung-kwok-hung-national-security/


被指将个人数据非法传至中国 DeepSeek在德国面临被屏蔽风险

来源: 
法广

柏林数据保护和信息自由专员坎普(Meike Kamp)周五通过新闻稿表示,已向德国谷歌和苹果公司报告人工智能应用程序DeepSeek 含有非法内容。这两家公司必须立即审查该报告,并决定是否屏蔽该应用程序。原因是DeepSeek将用户的个人数据非法传输到中国。

坎普在新闻稿中指出:“DeepSeek将用户数据传输到中国是违法的。DeepSeek未能令人信服地向我主管的部门证明,德国用户在中国的数据受到的保护程度与欧盟相当。中国当局拥有在中国公司势力范围内获取个人数据的广泛权限。此外,DeepSeek在中国的用户不享有欧盟所保障的可执行权利和有效的法律救济。因此,我已向作为最大应用平台运营商的谷歌和苹果公司通报了这些违规行为,并期待它们考虑及时屏蔽该应用”。

坎普领导的部门表示,DeepSeek在欧盟未设立分支机构。其服务面向德国用户,包括通过Google Play Store和Apple App Store中提供德语版说明的应用,并支持德语使用。因此,该服务受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约束。

据DeepSeek称,其处理用户的大量个人数据,包括所有文本条目、聊天记录和上传的文件,以及有关位置、设备和所用网络的信息。DeepSeek将收集到的用户个人数据传输给中国处理器,并将其存储在中国的服务器上。

《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则要求即使个人数据被转移到其他国家,也必须保持欧盟的高数据保护标准。这就要求欧盟作出充分性决定,或采取进一步的保护措施,即所谓的“适当保障措施”。欧盟尚未发布针对中国的适当性决定。

据了解,柏林数据保护和信息自由专员的职责是监督柏林州数据保护法规的遵守情况,并就数据保护问题提供信息和建议。此前,路透社本周独家报导称,DeepSeek正在协助中国的军事和情报行动。

今年1月,DeepSeek宣布其开发了一种人工智能模型,可以与OpenAI的ChatGPT等美国公司的模型相媲美,但成本却低得多,此举震惊了科技界。DeepSeek表示,其在中国的计算机上存储了大量个人数据,例如对人工智能的请求或上传的文件。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6/%E8%A2%AB%E6%8C%87%E5%B0%86%E4%B8%AA%E4%BA%BA%E6%95%B0%E6%8D%AE%E9%9D%9E%E6%B3%95%E4%BC%A0%E8%87%B3%E4%B8%AD%E5%9B%BD%7Cdeepseek%E5%9C%A8%E5%BE%B7%E5%9B%BD%E9%9D%A2%E4%B8%B4%E8%A2%AB%E5%B1%8F%E8%94%BD%E9%A3%8E%E9%99%A9.html


特朗普将发函通知各国关税税率 7月9日关税谈判大限灵活调整

特朗普表示,他计划在达成贸易协议的最后期限之前,向各国通知关税金额,并说谈判期限“可以延长,也可以缩短”。 

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周五在白宫举行记者会表示,未来一周半内将向各国发出信函,通知其必须支付的美国关税税率,显示其贸易政策将进入新阶段。他强调,虽然先前设定的7月9日贸易谈判期限存在,但这一日期并非绝对,有可能提前或延后,具弹性调整空间。

特朗普指出,若各国未能在期限内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他将不再等待,而是直接决定各国所需缴纳的进口税,可能达25%。他语带讥讽地表示:“我想直接发信给各国说:恭喜,你们要付25%的关税了。”

特朗普明言,不会对所有国家一视同仁。他表示,尽管对印度等国仍抱有达成协议的乐观态度,但许多其他国家将会“感到失望”,因为他计划在7月中之前主动分配其应缴的关税税率。这场全球贸易较量中,部分国家或将无法获得谈判机会。

“我们会发出信件,直接告诉他们,要在美国做生意,必须支付多少,”特朗普说。他补充表示,行政当局倾向以10%为关税起点,但不排除针对特定国家提高至更高水平。

对于7月9日是否为绝对最后期限,特朗普表示:“我们可以做任何我们想做的事,可以延长,也可以缩短。”他个人倾向尽快行动,以缩短谈判期。

不过,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则在同日稍早表示,一些国家可能会获得展期,并希望能在美国的劳工节(Labor

Day)前完成多项谈判。特朗普则笑称:“他比我温和多了。”

美国媒体《华盛顿时报》(Washington

Times)报道,美国政府不太可能放弃对进口产品征收10%的基准关税,因此关键问题在于,特朗普是否会对大多数国家征收更高的关税,还是会更接近该基准关税。

目前,美国已与英国达成初步协议,允许美国农产品和其他商品进入英国市场,作为交换,英国获得部分关税减免。此外本台此前报道,美国与中国也建立了一个贸易对话框架,试图解决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但对其他国家来说,类似协议仍遥遥无期。

特朗普一再强调,关税是一种有效的贸易武器,能迫使企业将生产线迁回美国,进而增加就业与税收。他也否认关税对美国物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宣称:“我们现在的通膨比以前低。”这番言论明显是在向联邦储备系统(Fed)施压,批评其迟迟不降息。

美国运动品牌Nike则是这一系列政策的明显受害者。该公司表示,受特朗普政府征收高额关税影响,预计成本将增加约10亿美元,并将调整其全球制造策略。

Nike财务长弗兰德(Matthew Friend)表示:“这些关税是新的、明显的成本压力。”目前Nike正逐步减少中国的制造产能,转向越南、印尼等国,以分散风险。他指出,公司将于秋季在美国实施“精准调整价格策略”,同时透过“企业成本削减”降低整体开支。

去年,Nike约60%的服装来自越南、中国与柬埔寨,鞋类制造更有95%来自越南、印尼与中国。尽管美国对部分鞋类产品课征高达60%的关税,但中国仍是其重要的供应来源。

目前尚不清楚特朗普是否会在7月9日后落实全部关税计画,但从其近期言论来看,若无重大协议出现,贸易紧张恐将加剧。

“我们准备好了,只要没达成协议,就会告诉大家该付多少,”特朗普说。这场关税对决,对世界各国而言,时间不多了。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7%BB%8F%E8%B4%B8/20250627-%E7%89%B9%E6%9C%97%E6%99%AE%E5%B0%86%E5%8F%91%E5%87%BD%E9%80%9A%E7%9F%A5%E5%90%84%E5%9B%BD%E5%85%B3%E7%A8%8E%E7%A8%8E%E7%8E%87-7%E6%9C%889%E6%97%A5%E5%85%B3%E7%A8%8E%E8%B0%88%E5%88%A4%E5%A4%A7%E9%99%90%E7%81%B5%E6%B4%BB%E8%B0%83%E6%95%B4


特朗普称,普京可能在乌克兰之后入侵其他国家

近日北约峰会在荷兰海牙举行期间,根据24小时欧洲新闻电视台 (Euronews )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唐纳德·特朗普指称,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可能在乌克兰之后,入侵其他国家。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周三(6月25日)在荷兰海牙北约峰会新闻发布会上提出,继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可能还会入侵其他国家。 

当特朗普被记者询及俄罗斯总统普京,是否有针对乌克兰以外的领土野心时,这位美国总统回答道:“有可能。” 他还补充道:“我认为弗拉基米尔·普京是一个误入歧途的人。” 

白宫与克里姆林宫保持着“定期”联系接触。 唐纳德·特朗普还向媒体表示,俄罗斯总统曾致电给他,向他建议提供协助解决中东最近发生的冲突,并希望能够担任协助美国、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对话者。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 “前几天他(普京)打电话给我并问我说:我是否能让我帮助你处理与伊朗之间问题吗?’我说不行,你可以在俄罗斯的问题上帮助我。” 

唐纳德·特朗普此前已表示,他与弗拉基米尔·普京保持着密切联系,尤其是在乌克兰问题上。  

他宣称:“我知道一件事。(普京)想解决这个(乌克兰)问题。他想从这个问题中脱身而出。因这对他来说是个烂摊子。我告诉他,‘你得帮助我和你达成一项协议’——我想我们很快就会达成协议。” 

针对乌克兰问题的协商,比预期的“更复杂棘手” 

在唐纳德·特朗普的美国总统的第二任期之前,特朗普曾信誓旦旦地宣布将在24小时内通过谈判结束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问题,但他在本次北约峰会上告诉记者:这只是开了一个玩笑。 

特朗普对此承认说,谈判“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微妙棘手”,而且“弗拉基米尔·普京比我们预想的更加难以对付”。 唐纳德·特朗普还表示,他周三在峰会期间曾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进行了一场“良好”的会谈。 

乌克兰总统还提到他与美国总统进行了“一次长时间且实质性的会晤”,会谈中“讨论了所有主要的问题”。 

特朗普还向媒体表示,他将“看看”美国未来是否可以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防空系统,但未给出时间表或提供进一步细节。 

在海牙举行的为期两天峰会上,32个北约盟国同意到2035年,将国防开支增至GDP的5%。唐纳德·特朗普称赞这是美国和西方的一个“伟大的胜利”。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5%9B%BD%E9%99%85/20250627-%E7%89%B9%E6%9C%97%E6%99%AE%E7%A7%B0%EF%BC%8C%E6%99%AE%E4%BA%AC%E5%8F%AF%E8%83%BD%E5%9C%A8%E4%B9%8C%E5%85%8B%E5%85%B0%E4%B9%8B%E5%90%8E%E5%85%A5%E4%BE%B5%E5%85%B6%E4%BB%96%E5%9B%BD%E5%AE%B6


驻日美军司令:美日安保同盟已进入变革时代 印太受中国加剧的挑战

来源: 
法广

驻日美军司令兼第五航空队司令约斯特中将(Stephen Jost)表示,日本自卫队近期决定成立统合作战司令部是一个“历史性进展”,美军方面也将加强协调配合。约斯特在《朝日新闻》刊文,阐述了驻日美军内部最近成立的自卫队统合作战司令部协力小组(JCT、以下简称协力小组)这一单位的目标。

在3月底访日期间,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Pete Hegseth)宣布已采取初步措施赋予驻日美军作战指挥权,以便最终更好地与自卫队统合作战司令部协调。

约斯特解释说,驻日美军新成立的协力小组的作用是“进一步加强我们应对危机或突发事件的双边能力”。他指出,协力小组将充当自卫队和驻日美军之间的“主要对话者和联络员”。

约斯特表示,协力小组的成立“标志着我们在加强与日本的业务协同方面迈出了切实的第一步”。他介绍称,该单位设在东京,“现在是一个小团队,但随着驻日美军能力和权力的扩大,它将继续发展壮大”。

约斯特谈到,驻日美军的主要任务将从“同盟(关系)管理”转变为整合和同步“从人道主义援助、救灾到武装冲突······范围广泛的行动”。

约斯特说,驻日美军目前隶属于总部设在夏威夷的美国印太司令部,但在未来几年内将逐步提高其指挥权。他说,“这些指挥控制方面的转变是在地区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发生的,其中包括所有行动领域中胁迫性和非专业军事演习的增加。这些活动凸显了建立更强大的美日安保同盟的必要性”。

谈到日方最近为拥有“反击能力”(原称对敌基地攻击能力)即打击敌方导弹发射基地能力,以及大幅增加国防开支而采取的举措时,约斯特说,“日本应对新兴威胁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将显著提升,更加全面、及时。这一关键举措代表着一项关键的结构性变革,并与不断增长的防务预算同步推进,日本的防卫力将得到根本性增强,包括获得‘反击能力’。这些举措的结合彰显了日本在地区安全中发挥领导作用的决心”。

约斯特指出,与此同时,驻日美军也在转型,以更好地维护印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并称“未来几年,随着我们向联合部队总部过渡,我们将整合各项联合作战职能的全新能力,这标志着我们向更加分散、更具韧性的部队态势迈进的重要转变”。

约斯特表示,在中国持续加强军事力量的背景下,整合指挥控制机构的决定将导致“更深层次的安全合作,同时表明维护稳定、威慑侵略和确保本地区繁荣未来的坚定决心”。

约斯特在文中写道,“美日安保同盟已进入变革时代,最近日本成立了自卫队统合作战司令部,驻日美军司令部也在不断演变。印度-太平洋的安全、自由与繁荣正面临来自敌对国家,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PRC)日益加剧的挑战,我可以亲身告诉你们,这些威胁日益加剧”。

约斯特强调:“目前的安全事态发展突出表明,我们越来越迫切需要优先发展具有战斗力的部队,并加强我们保护印度-太平洋和平的准备,我对我们(美日)持久同盟的这一新阶段表示欢迎”。

此外,美国太平洋陆军副司令沃威尔(Joel B. Vowell)中将称,美国陆军的目标是通过引进更强的火力、尖端技术以及加强与印太盟国和合作伙伴的互操作性,在威慑中国和在发生冲突时遏制中国军队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沃威尔最近在接受《日本时报》采访时被问及美国陆军在地区冲突,包括中国可能对台动武情况中的作用时说:“美国陆军现在可以在潜在敌手没有考虑到的地方让飞机和舰船处于危险之中”。

报导指,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增加军费,以实现其网络、导弹、航空、海军和两栖攻击能力的现代化和扩张。所有这些不仅在攻击台湾方面,而且在试图阻止美国和盟军方面都将发挥关键作用,这一概念在军事术语中被称为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

但沃威尔说,美国正寻求利用北京战略中的一个弱点。他谈到,“建立反介入/区域拒止网络的目的是威慑和击败舰船、飞机和平台,但它没有考虑到本地区分散的陆地部队”。

沃威尔续称,这就是美国陆军及合作伙伴和盟国的陆军部队将对任何敌手部队构成的威胁类型。“我们将产生难以察觉、难以追踪、难以发现,而且越来越难以被致命的威慑效果”。

沃威尔指出,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够以分散、易于伪装的方式在所有领域部署尖端武器,并使美军能够随时随地移动,从而使其无法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成为目标——“获得位置优势很重要”。

沃威尔称:“如果美国陆军军人在前方或更接近任何潜在敌手的地方拥有这些能力,那么我们就能在指挥控制、火力、防空、维持、移动和平台等方面以他们未曾考虑到的方式使他们处于危险之中”。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并维持一个强大的后勤网络,美国的地区同盟关系仍将至关重要,沃威尔说,美军的许多装备部署都是应盟国和合作伙伴的要求进行的。他指出,“当我们发展能力以帮助我们的合作伙伴解决问题时,我们通常会收到邀请,让我们尝试在韩国、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和其他地方训练、测试和创新这些装备”。这包括中远程导弹系统,包括用于防空的导弹系统。

沃威尔提及:“我们在菲律宾就是这么做的。效果非常好,他们要求我们再呆一段时间,对他们的导弹和炮兵人员以及其他一些人员进行更多的培训”。沃威尔说,如果日本和韩国提出类似请求,“我们肯定会考虑”。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6/%E9%A9%BB%E6%97%A5%E7%BE%8E%E5%86%9B%E5%8F%B8%E4%BB%A4%EF%BC%9A%E7%BE%8E%E6%97%A5%E5%AE%89%E4%BF%9D%E5%90%8C%E7%9B%9F%E5%B7%B2%E8%BF%9B%E5%85%A5%E5%8F%98%E9%9D%A9%E6%97%B6%E4%BB%A3%7C%E5%8D%B0%E5%A4%AA%E5%8F%97%E4%B8%AD%E5%9B%BD%E5%8A%A0%E5%89%A7%E7%9A%84%E6%8C%91%E6%8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