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0 June 2016

鄭立 - 大中華主義必將在香港枯死

來源:PTT   2016年6月19日

談談這一點,其實到頭來也跟臺灣有關係,是有歷史緣由的。

香港是真正的英國殖民地,教育系統,原本也是用英文的。如果你看香港早古時期的課本,你會發覺裡面很有國際觀,比起今天的課本,視野要寬闊。因為那是大英帝國極盛的時代,殖民地的教育系統在培養的,其實是能夠縱橫整個殖民帝國的人才。

例如當年香港先施百貨的少東馬文輝(他是第一個提倡香港獨立的人,他在五十年前已提倡香港獨立),就是這樣背景下成長的人。他的視野寬闊,曾去過歐洲,滿洲國做生意。當時的香港人,一直都認為自己是香港人,例如上次我去中文大學的論壇,就有一個大嬸在現場說:「我們一直都認為自己是香港人,不是中國人」。

香港的意識形態變化,是源自國共內戰之後,國共內戰導致了戰後只有幾十萬人的香港,湧入了二百萬以上的難民。相比起臺灣,香港是難民佔了絕大部份,而因為五十年代,國軍預備反攻,共軍則要阻止,香港變成了激烈的意識形態戰場。因為英國人只管英文教育,漢文教育的相關東西,便由國共雙方入侵,他們在漢文教育之餘,混入了大量政治意識形態,特別是強化「中國人」的身份;但必須記著,當年的臺灣人也是一樣的。這是一個「把新一代教育成先天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風潮期。

但不要覺得香港人全是傻瓜,例如馬文輝就指出過,「香港人自認為是中國人,但共產黨與國民黨心裡都認為你不是同類」,而主張香港像新加坡般獨立。不過他太超前了,所以沒造成甚麼迴響。這事實上是英國人對於「中國」的概念沒那麼在意的結果,就是任由外來勢力擺弄,而結果產生了激烈的暴動,英國人才開始警覺到,如果香港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他們就會把中國殘酷暴力的政治鬥爭引入香港。兩害取其輕之下,英國人選擇了比較接近臺灣的路線,他們提升了「中文」的地位,也開設了「中國歷史」這科目,而教材正是輸入自臺灣的,七十年代的臺灣,國民黨治下的臺灣。我小時候讀的課本,說國花是梅花,裡面有白先勇。

你看這一點就會明白,因為我們都是讀同一類課本的,我們有幾個世代的人,都是讀國民黨的課本長大的。這其實也不要說香港,臺灣上幾輩的人,在黨國教育下成長的,其實不也有這樣的特質。這些課本的影響,持續了二三十年,在我讀中學的時候,香港的課本還是有那種風味。甚至有些香港學生,一直以為中國就是中華民國,例如昨天有個官員講銅鑼灣書店事件,口誤說「中華民國」,實在就是那種東西被潛而默化了很多年。英國人在不知不覺之下,使香港人變成了黨國教育的間接影響者,所以以前世代的香港人,才會那麼的大中華主義。在香港,其實很像現在的大陸,「大統一主義」長期變成一種道德霸權,如果你說理解和支持臺灣獨立,會被人圍攻,討伐,邊緣化你的想法。

香港人沒有那個「我不准說方言」的狗牌,但是有另外的東西。今天你在大陸,講你同情臺灣獨立,無疑你會被整個社會邊緣化。香港曾經如此,這是不容否認的。例如陳水扁時代,那是十多年前,在那個時代,我和那個香港社會,是格格不入的。我完全明白也看得到,那些人怎樣討厭陳水扁,我當年提出質疑,大家都只會避開跟我討論,覺得我是奇怪的人。我也沒有媒體上發聲的地方,當年的網絡也不發達,所以沒有人知道我有這想法,我很早就覺得,其實香港是錯誤的,臺灣才是正確的。以前的香港人,既不理解臺灣,嘲笑臺灣,一方面自稱追求民主,另一方面又無法認同臺灣獨立。我完全看過,跟這些人打過交道。我完全明白他們的想法,其實他們都隱約知道,臺灣是獨立的,而且臺灣現在這樣子,其實比起一個統一的臺灣,對所有人都好。只是他們不敢對抗那個深植於心底的道德審判,就像「每人心裡都有個小警總」一樣,香港人也有一個道德警總,使香港人一面對「國家分裂」四個字時,就會斷線,拒絕討論。

這就是我們的上一代,他們其實不懂說國語和普通話,卻比懂說的人卻自認是中國人,這其實很奇異:香港人最認自己是中國人時,其實和中國人的分別是最大的時候。九七後,香港開始推行中共的洗腦教育,即是那些不斷說服你是中國人的教育,我很記得我在大學時,見過一個來自中國大陸的學者。他卻說了一番很玄妙的說話;他私下對我說,完了,最大的錯誤已經造成,香港將會在幾十年內獨立。你可能難以想像,一個來自北京的失意學者,竟然說這番話,其實年輕的我,當時也認為他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他說,香港人自認中國人的原因,是因為不理解中國,當香港人開始理解中國,香港人就會走向完全放棄中國人這身份,這會在下一代發生。他說,如果中國想長久統治香港,就不要教普通話,把交流量盡量控制,以及要含糊掉中國人的身份,盡量令香港人不理解中國,活在對中國的幻想下。這樣,香港人才會一直想像自己是中國人。現在想想這個人才是真正的先知,可是我已忘了他叫甚麼名字。

香港九七後的世代成長,香港就開始產生變化,過去自認是中國人的一輩,並沒有那麼動搖。但九七後成長的一輩,則全盤翻了盤,而且也順帶令他們同時理解和認同臺灣為何會有獨立運動。昨天那些嘲笑臺灣的人,今天已四五十歲,而今天你看到的香港人,在當年則只是小學生與中學生。雖然不會是所有中年人都那麼閉塞,或者所有年輕人都友善,但是在知識份子當中,就是有見識的香港人群體裡,思想有很大的變化:香港人越來越理解臺灣,而且,新一代開始認為,香港人需要從臺灣借鏡改革的經驗。

有時我會接觸一些中國的學生,或者所謂的港漂,有時我會接觸香港的學生。你會發現,民族性產生了很大的變化,你會發覺前者多數講的是個人、自己,以及怎樣爭取更好的物質生活,但香港的學生,卻走向了講社會、集體,甚至有一些不斷說,他不覺得自己能活甚麼好的物質生活,覺得自己有如垃圾,既沒外表也沒內在,但如果有一天自己能夠為香港而死,而且死得悲壯,他一定會掌握這樣的機會。難以置信?

我當教師,我和很多學生,促膝詳談過很多話,我聽到這些言論時,一開始也認為是開玩笑的,慢慢我才知道,他們是認真的。這個社會與上一代沒有給予他們任何的肯定與價值,他們常常覺得,他其實不想活過下星期,但是像垃圾的人生,也不想死得像垃圾一樣:他希望有一天,能夠像一個英雄般死去。雨傘革命就是這樣產生的,一直市徻、勢利、白鴿眼看不起人的香港人,為何突然會能夠變成築起街壘,對抗警察的街頭戰士?作為教師的我,完全明白是甚麼回事。我知道,這裡面會有我以前的學生,我知道,他們想要的,是為香港做一件事,如果能夠被警察或者軍隊打死,能夠贏取別人的眼淚,那就是人生最好的句號。我不只曾從一個學生聽過類似的言論,我漸漸認真看待他的時候,我才想到,也許香港人當中部份人,產生了像神風特攻隊的異變。

而我再觀察,他們很多都是新移民的後代,往往父親是六七十歲的香港男性,迎娶二三十歲的中國女性,這些組合之下,家庭生活往往不幸福和動盪,而香港社會也沒有提供任何上流的機會,甚至沒可能找到一個不辱尊嚴的居所,結果產生了這種特攻傾向的香港新一代。

很多近年追求香港獨立的領袖,都在大陸出身,聽起來有點諷刺,但其實是很合理的,新移民的下一代的經歷,使他們的政治思想巨變。這樣的香港新一代,跟那樣的香港上一代,意識形態有很大的衝突;你們討厭的那種香港人,新一代也討厭他們,而這些上一代也驚覺下一代一點都不中國人,而互相攻伐,或者教訓他們「不論你是否承認你也是中國人」。但是有一件事是不變的,年輕人會變強,老人會變弱,最終他們會成為香港的主流。大中華主義,最終會在香港慢慢的枯死,這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這解釋了為何香港人的態度不同,你們看到那些舊有的人,已經在老化和被邊緣化了,新的力量正在壯大與降臨,未來的香港人和過去的,會很不一樣。至少我認為,香港人已預備好理解臺灣,而不像以前的香港,或者現在的大陸一樣,一聽到「獨立」就理智斷線,塞著耳朵。人類的思想是會改變,進步的,至少我在香港親眼目賭了這個演化過程。與其說「天然獨」,不如說,大家都只是在面對現實,脫離幻想而已。




from Vicsforum - One Man's Forum http://vicsforum.blogspot.com/2016/06/blog-post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