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31 December 2021

方方:我为什么不发声了



很多朋友都劝我什么都不要再写了,让时间来证明。明白你的人,终归是明白的。但是,我是洞悉人性的。就算时间过去了,那些泼在我身上的污垢,其实还是留在这世上,留在不明真相者的疑惑中。而那几个仇恨我的人,依然会用各种卑劣的方式发泄他们的仇恨。所以我想,这世上如果没有我自己的一份详细说明,或许那些肮脏的东西,就会成为永远的痕迹。

这是我早就想写的一份东西。上次财经记者采访时,我已经说了一些,但是,它很快被删除。我并不太满意那个采访,因为,它在发出之前,已经删了又删,记者尽了全力,但仍然难以原样照发。由此,我的表达,既不详细,也没尽兴。纵是如此,很多人还是没有看到。

很有意思的是,那篇采访,虽已删到极简状态,但毕竟给了我说清很多问题的机会,比如什么小产权别墅和六套房子之类。此后,质问这一问题的人明显减少。所以,我认为,对于这样一场针对我个人的污名化风暴,只有我自己来诚实面对,直接说明,理性表达,才是最好的沟通途径。毕竟,愿意让自己永远处于非理性状态的人是少数。

尤其现在,那些攻击我的人以团伙方式,在网上"人肉"支持过我的一些朋友,对他们发起围剿。所以,我想,还是由我自己来面对吧。

其实最重要的、也是没有人可以否认的事,即:引发这一系列的事件的唯一原因,就是我在封城的日子里,作为受困于城中的九百万武汉人之一,写下了六十天的记录。

所有针对我的、或是针对他人的攻击,都因这本日记而起。所以,我清理了一下那些质疑内容,以尽可能的耐心,再次进行说明。也为自己的人生作一份备忘录。

极左这两个字,是我的日记里反复提到的。也给许多人带去疑惑,不理解我为什么我要反复提极左?对此,我也有责任把它说清楚。因为不说出它的来由,也就无法说清为什么一些很小的事情,比方送侄女去机场以及送口罩等,也都会被放到无限大来对我个人进行攻击;并且也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被困在疫区的人写了60天日记,会引发如此之大的风波。

从小到老,我都属于那种对政治几无兴趣的人。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对国内有些什么派别也不太清楚。因为职业缘故,我在微博上关注的东西,大多也是世道民情、文学艺术、自然风光以及新型建设之类。正因为对政治缺乏兴致,我从未加入任何党派,不喜欢阅读政治类书籍,各种政治学习我也是能逃的都逃掉了。甚至,有许多当官的机会,我亦都选择了避开。我只想当个作家,觉得写写小说,这一生就很有意思了。熟悉我的人,大概都知道这就是我的理想。

2016年夏,我出版了长篇小说《软埋》。次年春天,突然莫名地遭遇批判,就像这次一样。一些人仿佛约好一般,群起而攻击。那一年,我有些懵,不知道这种批判因何而起,来自何人。当时,我正好去了墨西哥和古巴,批判声音最高的时候,我正在古巴。因为上网困难,竟全然不知。等我回到墨西哥时,看到了一些信息。同时,也有朋友告知说,批判你的人主要来自乌有之乡网站,并给我简略介绍了一下左派网站的情况。到那时,我才知道国内的什么左派网站,其中一个叫"乌有之乡"。在墨西哥期间,通过微博,我作了一个回复。回国后,我先落脚广州,再一次就此事通过微博阐明了我的观点。而这时,我已知道,全力批判我的人,正是那些左派网站中的极左人士,其中还有我的某个同事。有人告诉我说,我的这个同事起了主要的推动作用。甚或,引发这件事,便是来自他的个人私利。

我在2017年3月24日发了一篇微博,我写道:"因为一部小说《软埋》,不知何故让极左派人士恼怒异常,成群结队挥刀而来。批判、斥责及辱骂充斥在我的微博留言里。大多留言,令人哭笑不得。他们大多没看小说,或只读了几篇批判文章,于是想当然进行推测。对这类人,连生气都不必。

说实话,我是改革开放的获益者。1978年我幸运地考上了武汉大学,我的命运从此改变。我想,如果我没考上大学,成为了中国第一批下岗工人,我会是他们中的一员吗?因为我所工作的搬运站几乎是中国最早解散的企业。有一天听说我以前的领导在外摆摊卖菜,心里着实难受了一下。社会进步,改革不合理体制,总是会伤害到一些人,这似乎是件无奈的事。而我们所需要反思的是,怎样让这些伤害更小更轻,甚至没有。所以,历史行进中的重大事件,记录并反思,对于一个社会来说,何其重要。土改如此、反右如此、文革如此、改革开放也如此。

文学即人学。作为写作者,我关注的是身处于各种社会事件中的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因为时代动荡中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也是一座山。尤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他们的诉求和愿望经常被忽略。从我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这是我特别关注的人群。其原因在于:我曾与他们血肉相连。

任何一部小说的出版,都有读者写读后感。有人写一篇两篇,有人写十篇八篇,这全然是他们自己的事,与作者无关。正常的批评,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对作品文本进行探讨、研究,乃至尖锐批评,自然会受作者尊重,必要时或许回应。但用扣帽子打棍子大字报大批判式的低劣方式,起笔既无善意亦无诚恳的文章,何必理会?一部作品的真正完成,从来都是作者和读者双方的事。你不会读书,或是读不懂,写作者哪里救得了你!

那场交锋,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当年因为没有公众号,也没有打赏,为此,那一次论战,不必抢人眼球,更不必编出耸人听闻的谣言来追求流量,以谋求打赏。后来,这事不了了之。没有胜负。极左们,继续寻找目标,到处打棍子,而我也照样继续写小说,继续发表作品。

事隔三年,也就是这一次了。武汉遭到史无前例的封城,我应《收获》杂志约稿,开始对疫区的生活做记录。2月3日,也正是武汉疫情很紧张的时期,我在日记中写道:"只惟愿我们能有记忆:记住这些不知名的人,记住这些枉死者,记住这些悲伤的日夜,记住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在这个本该欢乐的春节中断了人生。"

几天后,有人传给我一篇文章,这应该是我看到的第一篇对我写日记所进行的批判,它发表于2月6日。写作者,正是当年批判我的小说最勤奋的一个人。为批我的小说,三年前他写下了几乎上十篇文章。我看过其中一篇,觉得此人认知已入误区,文笔也差,后面的就没有再看。而今年,他再一次开始对我批判,认定我日记中所写的"枉死者",是诬陷医护人员。文中甚至还用了这样的文字:"把所有因病去世的人说成是含冤而死的'枉死者',借以在自己拥趸中掀起仇恨和歇斯底里的情绪,这和香港的动乱中,躲在废青背后的'大台'的所作所为是一样的,作协前主席方方想达到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这样的逻辑和这类的构陷,以及这样的恶批,是其惯用手法,这是典型的文革式文章,完全可以不睬。但是,接下来的几天,我突然发现,当年那些批判我小说的人,几乎全部出动。各种批判我的文章,再次充斥各大左派网站。人还是三年前的那些人,文章也还是三年前的水平和腔调。

知道前因,我继续采取不理会态度。直到"送侄女到机场"的所谓特权事件和编造的"手机照片"所谓造谣事件,再借助社会上"仇官仇富"的心理,刻意编排"厅级干部"和捏造所谓"小产权别墅"等谣言,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这场批判才逐渐升级。对我的污名化,已经到了我无法保持沉默的地步。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日记中屡屡提到"极左"的原因。这乃是三年前对我小说批判的延续,其中带着强烈的"私仇"。而对于极左们这种"恨"字当头,要把社会拖入人人"以邻为壑"的阶级斗争泥潭之中,我个人是极其反感,也是一定要反击的。

坦率地讲,一个社会有左中右派,这再正常不过。没有,反而不正常。至于我自己,既不是左派,也不是右派。我对"左派"和"右派"中的一些观点,都会有赞同之处。我支持自己认为有道理的东西,却从不站派。但我对两派中的极端观点,一向都持反对态度。

我的日记里,从来没有说与我意见不同者,即是极左。那些在极左人士的微博和公众号诱导和挑唆下,对我进行质问或叫骂的不明真相者,尤其是年轻人,他们跟极左半点关系都没有。

记得我在自己最后的一篇日记中曾写道:我要一次又一次地说:极左就是中国祸国殃民式的存在!他们是改革开放最大的阻力!如果听由这股极左势力横行,放纵这种病毒感染全社会,改革必定失败,中国没有未来。现在,我仍然要这样呼喊。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1/12/blog-post_240.html


北京出台《中國的出口管制》白皮書, 或為反制美國營造「小圈子」

本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該國首個《中國的出口管制》白皮書。 官員稱, 此舉是為應對國際出口管「小圈子」跡象和單邊主義抬頭帶來的挑戰。

周三(12月29日)出爐的白皮書稱,出口管制是指對兩用物項、軍品、核以及其他與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相關的貨物、技術、服務等物項出口,採取禁止或者限制性措施。

上述「兩用物項」是指既有民事用途,又有軍事用途或者有助於提升軍事潛力的貨物、技術和服務。

對於核技術出口,白皮書中特別指出,核出口由中國國務院指定的單位專營,並堅決貫徹核出口「保證只用於和平目的、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保障監督、未經中國政府許可不得向第三國轉讓等三項原則」。管理部門對核出口實施嚴格的審查制度,並對違法行為採取嚴厲的處罰措施。

「出口管制小圈子」

白皮書一般由政府發佈,通常指用白色封面裝幀的重要文件,用於闡述較長時期內政府在某一領域的立場。

該份白皮書9000字,在雙邊合作章節中多次提到美國,比如,「中國與美國多次舉辦出口管制物項識別研討會,增進執法技術交流。」

再比如,「在核領域,中國與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以及歐盟機構等保持磋商與交流,並依法通過信息交流和執法合作,聯合打擊違法活動。」

不過,中國商務部有關負責人髮文解釋說,當前,國際出口管制也面臨一些挑戰,出現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和無理實施歧視性限制措施的行為,出現營造「出口管制小圈子」、違背真正的多邊主義的跡象,出口管制國際協調合作需進一步加強。

《中國的出口管制》白皮書是中國在該領域第二次大動作。上次大動作是一年前,中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出口管制法》。 該法明確規定, 對任何國家或地區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危害中國國家安全和利益,中國可根據實際情況對其對等採取措施。

此舉被認為是為了對美國進行「以牙還牙」報復奠定法律基礎。

新加坡國立大學客座教授卡普裏(Alex Capri)此前表示,中國此舉是對不斷升級的中美科技戰爭的一種反應,中國希望保護自身的優勢。

人工智能與稀土

《出口管制法》允許對海外組織或個人進行懲罰,這表明北京可能試圖用它來限制全球敏感技術的銷售。

卡普裏還指出,「我發現另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中國的出口管制也包括人工智能和算法。」

「這是美國對TikTok的禁令引發的,中國政府不想共享這種人工智能。」

此外,該份出口管制白皮書的發表或許會對中國稀土出口產生影響。一年前《出口管制法》出台時,稀土價格迎來一波上漲。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稀土供應國。從智能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到風力渦輪機,都有使用稀土。

中信證券研究指出,隨著管制法律法規的出台和生效,中國稀土出口供應或將進一步縮減。由於全球市場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度較高,出口管制實施後全球稀土供給或將進一步收縮,有望助推稀土價格持續走高。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9827443


西安封城措施持续加码,但仍压不住确诊病例数上扬

来源:
美国之音

拥有1300万居民的陕西省西安市全面封城已近一周,而且全城普筛也已经进行了多次,但是新冠疫情仍然扑而不灭,本土确诊病例仍在上扬。

中国国家卫健委的统计数据显示,星期一(12月27日)零时至24时,中国大陆全境新增确诊病例209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7例,本土病例182例。比前一天星期天的162例确诊病例增加20例,而且也是中国大陆全境连续第四天出现确诊病例上扬。而在星期一新增的182例本土病例中,陕西省就占了180例,其中西安市175例,咸阳市3例,延安市2例。

西安星期一新增的175例本土确诊病例,比前一天星期天的150例确诊病例增加了25例,比星期六的155例确诊病例增加了20例。自从12月9日西安爆发此波疫情的首例本土确诊病例以来,截至星期一,西安市累计本土确诊病例已达810例。

虽然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已经在前往中国的国际旅行者中和中国个别南方城市中有零星的发现,中国中央或地方当局都没有宣布西安市累计的810例本土确诊病例中是否有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感染者。

为了更有效地应对扑而不灭的西安疫情以及救治确诊病患,陕西省政府星期一发函向座落于西安的解放军空军医科大学求援,而该校也立即组建一支150人的医疗队,于当晚进驻本次疫情西安定点救治医院,并接管隔离病区。

根据中国官媒的报道,这支150人的医疗队中,有人曾去小汤山抗击非典,有人曾去汶川抗震救灾,有人曾去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也有人曾在武汉新冠疫情初期进驻过武汉火神山医院,因此防控治疗传染性疾病的经验很丰富。

虽然西安的本土确诊病例一直在攀升,但是与世界上很多其他城市的本土确诊病例相比,仍然是微不足道。不过由于中国政府一直以来对新冠病毒和疫情采取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迅速扑灭的零容忍政策,又因为元旦和春节双节临近,全国性大规模春运即将开始,而且明年2月初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又迫在眉睫,因此西安疫情在当局全面封锁和管控之下的走势和变化便引发外界的关注。

西安市全城目前和整个陕西省一样,已经根据疫情传播风险的大小,被划分为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三类防疫区域。

当局对封控区实施“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对管控区实施“人不出区、严禁聚集”,并且落实24小时巡逻值守,将人防和技防相结合,严防死守,不让人员外出流动;而在风险略低的防范区,居民在核酸检测阴性的情况下,才可以获准外出购买生活必需品。

西安市政府宣布,从星期一开始,除了防疫车辆和运送民生用品的车辆外,其他车辆一律不许上路。违者面临长达10天的拘留和500元人民币(约合78.48美元)的罚款。

西安市政府为了了解和管控疫情,已经对全城1300万人进行了4轮强制性的核酸检测。在新一轮普筛星期一开始之时,市民除了因为参与全城普筛需要走出家门提交检测样本外,一律不许走出家门,连采购生活必需品也不行。西安警方也发布通告,任何人在全城普筛期间如果不遵守规定,包括排队时保持1米社交距离的规定,也可能面临拘留和罚款的处罚。

与此同时,西安市还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全城户外消毒行动,工作人员将消毒液喷射在室内各条马路上以及各大建筑物上。

截至星期一,中国大陆全境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1486例,累计死亡4636例。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12/%E8%A5%BF%E5%AE%89%E5%B0%81%E5%9F%8E%E6%8E%AA%E6%96%BD%E6%8C%81%E7%BB%AD%E5%8A%A0%E7%A0%81%EF%BC%8C%E4%BD%86%E4%BB%8D%E5%8E%8B%E4%B8%8D%E4%BD%8F%E7%A1%AE%E8%AF%8A%E7%97%85%E4%BE%8B%E6%95%B0%E4%B8%8A%E6%89%AC.html


當做消失回顧的媒體,也成了被消失的一員 ——悼《立場新聞》

一言堂的社會、無批判的國度,離香港人,再近一點了。

昨天晚上,「例行」地讀過幾個平台的文章,見尚有點空檔,才認真地找了《立場新聞》的「告別2021:解體」的影片版收看。

2021 年,在紅線大軍壓境下,有最少 58 個公民團體(當然實際數字則更多了),因種種理由被逼解散。《立場》的這一個專題,乃是想尋訪曾經是這些團體的成員,當下的處境。

想不到,不足二十四小時後,《立場新聞》自身,也成了被消失的一員。

在年中《蘋果日報》被消失後,已經有不少人預視到,取向相對偏鋒的《立場》會是下一個高危的團體。彼時《立場》部份股東宣佈辭任、博客文章暫時下架、員工合約重新制定、暫停接收新訂閱等安排,曾被解讀為一種風險管理的安排。

大清早打開電視機,就聽到消息指西廠特工大舉搜查《立場》辦公室及其副採主、記協主席昇哥的住處,而六名(前)股東亦相繼被捕,登時有一種「要來的,始終要來」的感覺。下午較後的時間,就旋即傳來《立場》停運的訊息,使香港人本來已不好過的 2021 年,在完結前再添一道傷疤。

半年前的《蘋果日報》,由再一次大搜捕,到出版最後一份報紙,期間尚有數天的時間;但《立場》由揮下屠刀,到宣告死亡,只是不足二十四小時的時間。有人說,極權吸取了消滅《蘋果日報》的經驗,自更得心應手,但這種死亡速度,依然叫人心寒。

七年半前的一個盛夏下午,《主場新聞》突然死亡,網頁無預警下停機,創辦人蔡東豪以一句「我恐懼、我誤判」作解說,一直叫人可圈可點。《主場新聞》的死亡,令香港在雨傘運動期間,少了一片公民媒體的重要記錄,而曾為「佔中十死士」之一的蔡東豪,那時經常以遠足為樂,亦遭人話柄。故此同年年尾蔡東豪與一些拍檔成立《立場》的時候,雖然曾高調指出以信託管理的方式運作,以避免重蹈《主場新聞》的覆撤,但仍然受到大量網民的質疑和嘲諷,那時有關「X場新聞」的二次創作,比比皆是,最著名的,相信非「墳場新聞」莫屬,而號稱「墳總」的青永屍,更曾經出版數本著作。自己也有一些朋友因為蔡東豪的行為舉止,有好一大段時間,對《立場》有所芥蒂。

早期的《立場》雖然依然有 paraphrase 其他媒體的即時新聞再刊出報導的做法,但深度訪問、(與其他團體協作的)專題報導等,也一直是他們的一個重要板塊。這些高質素的內容,補足了主流媒體較少涉獵(或有意無意忽視)的角度,配以精細的 infographics 以相對輕鬆的手法把冗長的報導轉化成容易入口的形式,或揶揄當權者,這些也慢慢重建了讀者和網民對其的口碑。而隨著其他的主流媒體慢慢走向赤化,《立場》逐漸成為香港少數仍然可以「啃得落口」的媒體。

反送中運動期間,《立場》多線直播各個抗爭場域的實況,現已身陷囹圄的前記者何桂藍於 7.1 佔領立法會期間與抗爭者的飲泣對話,以及 7.21 在元朗站被白衣暴徒襲擊後負傷堅持直播,獲得了大量的尊重和掌聲,也讓《立場》得到更多香港人的捐款支持。這次《立場》慘被凍結的資金有約 6100 萬,也側面反映了香港人對《立場》的支持程度。

專題、偵查報導以外,《立場》也保留了以前《主場新聞》重要的博客欄目。雖然總體來說,在《立場》駐紮的博客數量和以文會友的氣氛並不及《主場新聞》的年代,但還是留了一片窗口,讓一些團體和名不經傳的寫作者,得以有一個空間,讓更多人讀得到他們的觀點論述和真知灼見。2019 年 5 月《立場》成為 LikeCoin 其中一個應用場域,好些博客也開設了自己的 LikeCoin 錢包,作為長期讀者的我,亦可以給予這些博客更直接的支持。

在新媒體的趨勢下,《立場》(及其他網媒如《眾新聞》)亦增加了製作影片節目的投放,尤其是在《蘋果日報》被消滅、香港電台變得面目全非後,就出現了更多的影片節目,部份質素也堪比電視台的製作,可算是媒體板塊(部份)崩塌後的一種補位。此外,亦看得出《立場》增加了對即時新聞的注視,但畢竟《立場》的定位和形態跟昔日的《蘋果日報》有異,仍然聽到不少人說,在《蘋果日報》被消滅後,仍然找不到有甚麼合適的途徑接收即時的新聞資訊。

《立場》的報導取態,在紅線不斷收窄的情況下,已慢慢被定性為處於偏鋒的位置。從政府一直不肯承認部份網媒的身份,以致在抗爭期間,公安刻意阻撓《立場》的記者採訪,也展現了極權如何看待這個媒體的一些端倪。早前好些有識之士高調點名批評《立場》,更是一些蓄意煽風點火的措舉。

這次西廠以「串謀發布煽動刊物」之名拘捕《立場》的(前)高層,也是相當無稽的說法。是誰去「煽動」媒體做出這些報導,是誰有能力挑動讀者、市民對政府的「憎恨」,相信大家也是心裡有數吧。那麼多讀者對這些具「煽惑」成分的報導有所共鳴,也單純是因為,其他的媒體所報導的,已完全無法反映社會的現實,只是在不停的把一些謊言無限 loop 成看似是真實的東西。

在早上傳出《立場》被抄家的消息後,香港網民再次群起組織備份工作,意圖搶救將要被消失的珍貴報導資料,但觀乎運用區塊鏈技術,如 Arwenve 進行備份的人,卻比既有的其他備份技術來得少。除此以外,好好寫下自己與《立場》有過的 interaction,對於讓歷史不被嚴重扭曲,也是值得去做的步驟。

如今《立場》也被極權揮刀屠殺了,依然堅守著的非主流媒體和獨立記者,處境絕對會更艱難,希望大家可以繼續支持。但也可以預視,缺乏資源的小型非主流媒體,能夠做出撼動人心的專題、偵查報導的可能,也是越來越少,傳媒的社會監察力量,只會再加削弱;而更多人(被逼)轉移用非正式、碎片化的渠道接收新聞資訊,社會上的資訊鴻溝,也進一步扼殺公民討論的土壤。

一言堂的社會、無批判的國度,離香港人,再近一點了。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1/12/blog-post_776.html


2021年香港回顧:那些年讓港人耳熟能詳的人、物、事

2021年,香港《國安法》實施一年半,為公民社會帶來翻天複地的改變。眾多存在多年的民主派組織和團體,接二連三解散,組織領袖不是身陷囹圄,就是遠走他鄉開始流亡生活, 抑或銷聲匿跡。

當局認為香港實現「由亂轉治」,為這個城市帶來新希望。批評人士則認為,人們熟悉的香港已不復存在, 過往引以為傲的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和結社自由,所剩無幾。

BBC中文盤點了2021年那些從香港人生活中消失組織或東西。

1) 《蘋果日報》

今年6月17日,數百名警察以《國安法》之名搜查《壹傳媒》總部暨《蘋果日報》報社,拘捕多名高層。一周後,《蘋果日報》宣佈基於員工安全考慮,停止運作,當月的24日出版最後一份實體報紙。

這家有26年歷史、香港唯一一家親民主派的實體報章走向終點。國際上,該事件被解讀為香港新聞自由以及「一國兩制」的終結。港警的執法行動遭到歐美政府和人權組織批評。

但香港政府和警方指責《壹傳媒》是借新聞之名,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工作。

創辦人黎智英被控干犯《國安法》,一旦罪成, 面臨最高無期徒刑,而他亦正就另外兩宗「非法集結」案件服刑。

2) 立場新聞

時隔半年,被視為香港最大親民主派網媒《立場新聞》同樣遭難。

200名港警周三(12月29日)執法搜查,拘捕多人指他們涉嫌「串謀發佈煽動刊物」,凍結6100萬港元的資產,《立場新聞》隨即宣告停運。

《立場新聞》自稱為非弁利媒體,堅持編採獨立, 運營主要依靠廣告和香港市民眾籌。在2019年·香港示威期間進行全程直播聲名雀起。 一名記者於7月21日元朗「白衣人」襲擊事件中直播時被毆打,其獨家視訊受到廣泛關注, 對民意影響深遠。 

3) 支聯會

香港過去是紀念1989年天安門鎮壓事件的重要地方,也是中國領土上唯一能夠舉行大型悼念活動的地方。

但今年,主辦「六四」活動的支聯會也宣告解散。

2020年開始,警方以新冠疫情為由限制「六四」燭光集會,民主派領袖與一眾市民仍然突破封鎖, 進入維多利亞公園舉行小規模悼念。 參與其中的多名活動人士包括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非法集結」被判罪。

2021年,警方同樣佈防嚴密,6月4日當天早上拘捕鄒幸彤,當晚的維園燭光不再,但市民仍在維園外亮起手機燈光。

香港警方國安處在8月指控支聯會是「外國代理人」,支聯會多名高層被捕,警方同時派人到六四紀念館搜證。

支聯會多人與支聯會被指違反《國安法》。9月25日,支聯會舉行會員大會通過解散。

中聯辦發言人曾批評稱,支聯會從成立第一天起就將「顛復國家政權」作為政治綱領,過去30年從未停止煽動對中國和執政黨的仇恨,解散是「大勢使然的政治事實」。

4) 「六四」符號

紀念「六四」的活動不存在,連帶一些擺放在大學校園的「六四」藝術品也相繼被移走。

香港大學在12月22日晚,拆除校園內的「國殤之柱」,遭作者高志活批評。

每年6月,港大學生會都會舉辦活動,洗刷「國殤之柱」以悼念30多年前「六四」事件死去的人士。

香港中文大學則相繼移除了放在大學站出入口的民主女神像,嶺南大學也移除校內「六四」浮凋,引發外界憂慮失去香港這個守護「六四」之地。
5) 民間人權陣線

自2003年開始,香港每逢7月1日回歸日都有大型的反政府抗議,其主辦單位、由多個民間團體組成的「民間人權陣線」在今年8月宣告解散。

「民陣」在香港2019年「反送中」示威中,被視為「和理非的大台」,發動過上百萬人的遊行抗議,但隨著示威升級以及新冠疫情,「民陣」再無成功申請遊行。

今年稍早傳出消息,港警有意動用《社團條例》取締民陣,親北京媒體質疑民陣收取外國資金,多個「民陣」的成員團體和組織相繼退出。

加上民陣召集人身陷囹圄,秘書處實際上無人運作,「民陣」在8 月13日議決解散。

中聯辦和港澳辦都相繼發聲明,形容「民陣」是「反中亂港」組織,支持執法機關依法調查「民陣」等組織的違法活動。

但國際人權組織認為,「民陣」是被迫解散,認為這是對公民社會的攻擊。
6) 教協

香港民主派最大型的教師工會「教協」同樣在今年8月宣佈解散。

「教協」是香港最大單一行業工會,有近50年歷史,會員人數近十萬,主要推動教師勞工權益和專業發展的工作,也會與香港教育局合作,主辦一些培訓教師的課程。

在政治上,教協代表多年來穩立法會教育界功能組別議席。

但在今年7月31日,中國官媒指責教協是「毒癗」,在2019年香港示威中,並沒有勸止師生參加違法暴力行為。

林鄭月娥形容教協把政治立場凌駕教育專業,把反政府、反中央的情緒進入學校,「騎劫」了整個教育界。

教協最後回應稱,自創會以來關心國家民族發展,反對「港獨」。 

 7) 職工盟

另一個大型民主派工會「職工盟」在今年10月3日宣佈解散。這家成立30多年的工會旗下屬分會近一百個,會員人數約14.5萬人。

工會一直在勞工議題上與政府斡旋,爭取最低工資等勞工權益,曾發起不同形式的勞工抗議活動,改善勞工待遇,亦是香港僱員再培訓局其中一家委任培訓機構。

2019年反修例風波中,職工盟亦主張工人以罷工抗議,但隨著香港政治環境變化,核心成員李卓人和前主席吳敏兒捲入不同的官司。

親北京媒體和團體將職工盟與支聯會和教協並列一起, 指控該組織「勾結外國勢力」,違反香港《國安法》。 之後, 眾多分工會退出職工盟。

8) 民主派政治人物

香港《國安法》自2020年6月實施以來,有一百多人被捕,包括「初選案」中47名民主派人士。

《國安法》實施數月後, 民主派陣營舉行「立法會初選」,希望選出代表民主派參選的人,爭奪立法會過半議席,從而迫使政權接受他們的訴求。多位本土派人士和「反送中」抗議崛起的人獲得壓倒性勝利。

香港政府認為「初選」是「非法」,企圖「串謀顛復國家政權」,47名與案有關和參選的人在2021年年初被捕,其中多人不獲保釋至今已有近一年。

他們只能透過友人於社交媒體發佈在獄中撰寫的信件,或是案件審理時在庭上見見親友和支持者。

在香港政治層面上, 民主派陣營已近乎絶跡,剛舉行的立法會選舉中,90個議席中只有一席是自稱「非建制派」的候選人。

區議會原本有380多名民主派區議員,但部分人因不同的官司需辭任、離任或離港,也因為後來港府要求區議員宣誓,部分人因此辭職或被裁定宣誓無效,最終僅餘幾十名民主派人士繼續擔任區議員工作。
9) 口號

隨著愈來愈多《國安法》審理,很多過往常在香港出現的口號和字句,逐步被明確定性為「違法」。

例如「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一句由香港本土派領袖梁天琦提出的口號,成為2019年示威最核心的口號。

在《國安法》案件中,法官不接納辯方專家證人的看法,認定口號具「分裂國家」和「港獨」的含意。

另外,支聯會喊了幾十年口號兼綱領「結束一黨專政」,也被香港官員認定其含意是要結束中共領導,意圖顛復國家政權和危害國家安全。

除了這些官方明確表態反對的口號外,民間也會自行審查一些較溫和的口號。

例如10月份,香港馬拉松賽事中,一些跑手因身穿「香港加油」的服裝而被要求換下。今年12月,維港舉行的一個聖誕市集,有檔主出售「香港人」的清酒被叫停。

而在年底的立法會選舉前,多人因為轉載海外民主派人士倡議投抗議票的文章而被捕,因為港府修改選舉法例,煽動投白票或不投票屬違法行為。
10) 藝術作品

受香港《國安法》影響的也包括文藝界別。多部與香港示威相關的電影,例如電影《少年》和紀錄片《時代革命》等,均無法在香港上映,《少年》入圍台灣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和最佳剪輯等獎項,《時代革命》奪得最佳紀錄片獎。

香港在十月通過了電影檢查的法例,電影需要由當局審視沒有「不利」國家安全才能上映。

音樂方面,活動人士何韻詩原本想在8月舉行演員會,但在舉行前約一周,遭場方取消租場,她近期因《立場新聞》事件被捕。也有街頭歌手因演唱「反送中」歌曲《願榮光歸香港》被捕。

香港書籍方面,香港康文署繼續檢視公共圖書館內的書籍內容有沒有違反《國安法》,把一些政治書籍下架。

而香港言語治療師總工會亦因出版含有政治味道的兒童繪本,多人被捕,被指控發佈「煽動刊物」。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9825566


全球稀土产业格局已悄然生变,中国恐渐失垄断优势

来源:
美国之音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唯一具有稀土全产业链的国家,对全球稀土产业链的某些环节有近乎绝对的主导权,但各种迹象显示,中国的稀土资源优势正在逐渐减弱,美国及其盟国竭力打造的独立于中国的稀土供应链已经初具雏形。

为了继续确保垄断地位,中国上星期宣布成立“中国稀土集团”,属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中央企业。中国稀土产业自2003年至今已先后经历三次行业大整合,一步步减少公司数量,扩大公司规模,在最近再次启动新一轮重组中,将全国所有稀土采矿和冶炼分离企业归并成为以江西和内蒙古为基地的两大集团,以进一步强化了北京在这一重要战略资源领域的绝对控制。

中国或渐失优势

中国虽然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世界上第一稀土矿产大国,但是多年的高强度开发也令中国的资源迅速消耗。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稀土储量在2016年时还有5500万吨,但是到2020年已经降至4400万吨,如按占比计算,全球2020年已探明稀土储量为1.2亿吨,中国的比例已由近50%降至36%左右。

由于稀土在全世界范围内并不稀少,美国地质调查局称,这些最初被认为稀有的元素在“地壳中相对丰富”,所以近年来在清洁能源经济的推动之下世界范围出现了稀土探矿热,从欧洲、南美到亚洲和非洲都有新的稀土矿藏被发现,其中很多正处在开采当中。

美国地质调查局2020年的报告说,世界上有近20个国家都在开采稀土。而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在今年的一篇论文中说,自2010年以来,世界上有37个国家的261家公司开发了共计429个稀土项目。

仅以美国正在德克萨斯州开发的“圆顶山稀土项目”(Round Top)为例,这一巨型稀土矿被认定足以提供美国130年之久的稀土需求。据德州政府官网资料,从2023年开始,负责这一项目的“美利坚稀土”公司将开始生产超300,000多公吨的稀土氧化物。

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这篇题为“世界稀土产业格局变化与中国稀土产业面临的问题”的论文指出,随着中国稀土资源的开采和其它国家新稀土资源的发现,世界稀土资源储量格局已经发生改变,“我国稀土资源优势已逐渐减弱”。

“捍卫民主基金会”资深研究员内森.皮卡西奇(Nathan Picarsic)说,在美国及其盟国近年来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开采和更多投资。他在接受美国之音电话采访时说:“澳大利亚已经有一些设施投入运行,此外在美国一些州,过去10年、15年里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的项目也正在恢复进行新的探索。”

一家名为美洲稀土公司(American Rare Earths)的澳大利亚公司最近透露说,该公司已经获得了610万美元的资本募集,并表示已经获得位于亚利桑那州和怀俄明州的两个稀土矿勘探许可证。位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西北的拉巴斯矿不但有成为美国最大稀土矿的潜力,而且该矿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其所含的钍和铀等放射性元素极低,而对放射性元素的法律限制被认为是导致美国在上个世界80年代稀土霸权拱手让给中国的最直接的原因。

该公司的官网称,美国只有一个芒廷帕斯矿,因此政府非常积极地试图增加供应,已经允许其于在2021年3月在拉巴斯开始钻探。

在中国近乎垄断的稀土分离领域,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表示,他们和能源部爱达荷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共同开发的一项稀土元新技术具有“改变游戏规则”的重要意义。由于稀土元素并不已可开采的浓度出现在地壳中,必须首先化学分离,但是这一过程不但会产生大量废物和污染,而且成本极为高昂。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在上个月底的一份新闻稿中称,他们的技术可以十分经济有效地分离稀土,并可能极大地改变行业现状,令美国稀土厂商收益。目前这一新技术已授权给北卡罗来纳州的一家有机化学品制造商。

皮卡西奇说,随着国际稀土业逐渐步入更具竞争的环境,中国产业规划机构要确保北京继续保持其影响力,从他们的角度来说,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加强政府控制和整合。他说:“他们不希望他们的上游生产商进入自由的全球市场,让这些公司可能与跟中国下游公司竞争的澳大利亚、德国人或美国公司达成交易。”

欧盟不扩散联盟国际防卫与安全中心的研究员安德里亚·博内利对美国之音说,通过新成立的国家巨头公司,北京不仅可以通过防止走私来控制价格和出口配额,“而且还可以直接控制这些公司在国外的所有活动和在世界不同地区进行投资。”

美国十年磨剑

2010年中国因钓鱼岛主权纷争升级而对日本实施稀土出口限制,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震动,美国等国家忽然意识到如此关键产品的供应严重依赖中国,但是,此时的中国早已雄踞世界第一稀土大国地位长达10多年之久。

中国在2000年时的稀土开采量就已经是美国的14倍,曾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主宰了从开采、选矿到提纯精炼的两家美国公司--“钼业公司”(Molycorp)和“麦格昆磁”(Magnequench)一家在中国的冲击下已经倒闭,另一家被中国收购,改名为“麦格昆磁天津”。原本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拥有的永磁技术现已归中国所有。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在2005到2008中,美国91%的稀土金属和化合物来自中国。

十年来,美国要从几乎为零开始建立一个不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链的努力可谓充满艰辛。

2010年后,中国对日本的制裁令国际稀土价格闻声飙涨,中国之外一时间曾涌现出数百家稀土公司,美国稀土探矿活动也开始复苏,钼业公司旗下沉寂了近十年之久的芒廷帕斯矿重新复活。然而,仅两年之后,中国又放松了对稀土的配额管制,曾经如日中天的稀土价格忽然一泻千里,钼业公司如遇当头一棒,完全无力偿还巨额负债,只能申请破产,股票被纽约证券交易所摘牌,后被中国的稀土矿业公司“盛和资源”和其参股子公司、新加坡的MP Mine Operations收购。

在几度惨败之后,美国近年来开始以政府资助和联合盟友的方式扶持打造一个没有中国公司参与的稀土产业链。美国国防部、能源部等部门从2019年开始大力资助稀土基础研究、及加工和生产。

澳大利亚的莱纳斯公司是受益于五角大楼最成功的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供应商,该公司将在其位于西澳大利亚的韦尔德(Mount Weld)开采出的矿石运到马来西亚关丹的Lamp工厂进行冶炼分离,目前已经成为中国之外世界上最大、最现代化的稀土分离厂,莱纳斯在最新的财报中说,其总产量已经达到1万5多吨。公司的股票在两年的时间里翻了大约7倍。

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研究报告认为,2017年重新投产的芒廷帕斯、和澳大利亚的韦尔德、再加上马来西亚关丹的采矿和冶炼分离产能已经“初步建成了独立于中国的稀土资源供应链”,考虑到美国的稀土表观消费量,仅从数字上看,美国已实现稀土独立。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美国近年来的稀土精炼产品进口额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1年时的进口总值为6.96亿美元,而去年仅为1.1亿美元。

美国稀土业在过去的一年中可谓动作频频,仅在最近两个星期的重大新闻就包括,收购有芒廷帕斯矿的稀土矿商MP材料(MP Materials)公司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上星期宣布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向通用汽车供应的电动汽车使用的永磁体,标志着曾为稀土磁铁业巨头的通用再度回归这个市场。此外,美国通用原子能电磁系统公司(GA-EMS,General Atomics Electromagnetic Systems)本星期一(12月27日)宣布,开始在怀俄明州设计、建造和运营稀土分离和加工示范设施,分离和提炼怀俄明州东北部的贝诺杰(bear lodge)稀土矿藏。

但是在另一方面,分析人士也指出,美国及其盟国的努力总的来说还过于缓慢。“捍卫民主基金会”皮卡西奇说,美国和盟国在产业规模上还远远比不上中国。他说,美国在为上游开采提供资源和机会方面看到了积极的发展,令人鼓舞,但在很多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我并没有对这些进展过于热情,因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巨大挑战。”

美国及其盟国的政府虽然已经对稀土供应链问题高度重视,但是市场的动力仍显不足。部分原因是稀土价格从2013年到19年间长期基本持续走低,市场动力不足。直到去年下半年,受缅甸政局动荡、风力涡轮机、电动汽车等等对稀土磁铁需求大幅增长等因素的影响稀土价格才开始飙升。

美国外交政策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费利克斯·张(Felix K. Chang)说,北京担心产业碎片化导致激烈的价格竞争,而通过成立大型企业实体更好地管理价格。他对美国之音说:“大型稀土金属公司可以利用其规模筹集必要的资金,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海外收购稀土金属矿并以此成为全球主导,进一步增加北京对稀土价格的影响。”

曾任市场预测分析公司DecisionQ首席运营官的费利克斯·张说,价格飙升虽然可以让中国公司赚取更多利润,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最近稀土价格持续走高一年左右的话,其他国家可能会更加努力建立自己的供应链。”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12/%E5%85%A8%E7%90%83%E7%A8%80%E5%9C%9F%E4%BA%A7%E4%B8%9A%E6%A0%BC%E5%B1%80%E5%B7%B2%E6%82%84%E7%84%B6%E7%94%9F%E5%8F%98%EF%BC%8C%E4%B8%AD%E5%9B%BD%E6%81%90%E6%B8%90%E5%A4%B1%E5%9E%84%E6%96%AD%E4%BC%98%E5%8A%BF.html


港媒:警方通缉练乙铮等《立场新闻》前董事 狙击程度超《苹果》

来源:
法广

在传媒质疑香港警方一旦检控独立网媒《立场新闻》的前董事是否违反法例规定之际,警方扩大拘捕范围。不同传媒引述不具名的消息人士称,警方正通缉身处海外的创办人兼董事蔡东豪、前董事余家辉及身兼前港府顾问的学者及传媒人练乙铮,令该媒体的所有董事均涉案。有关针对董事的紧迫程度,比早前因雷同情况停刊的《苹果日报》更甚,因为后者有董事未被追捕或通缉。

警队国安处本月29日以《刑事罪行条例》第9和第10条的“串谋发布或复制煽动刊物罪”拘捕《立场》七人,当中四人为前董事,分别是何韵诗、方敏生、吴霭仪和周达智,但该例第11条的“法律程序”订明,就第10条所订罪行,检控“只可于犯罪后6个月内开始进行”,而上述四人和身处海外的练乙铮及余家辉均在6月27日辞任董事,比6个月的期限早了两天,质疑警方的行动是否已超越有效检控期。不过,第11条同时订明,“未经律政司司长书面同意,不得就第10条所订罪行提出检控。”意味若律政司事前书面同意,警方仍可在超越期限后作出检控行动,对此,律政司回复传媒称“不评论”。

法律界人士对此有不同看法。身兼特首顾问功能的资深大律师汤家骅向自由亚洲电台表示,此案较为特别,6个月的有效检控期未必适用,因为“串谋”是一个持续性行为,若警方在法庭上确立“串谋”行为没有终止期,“串谋”未必需要与部分人士是否为董事有直接关系。不过,曾任廉政公署总调查主任的现职大律师查锡我不同意,指控告“串谋”须先证实行为属违法,不可能检控实际罪行有6个月的限制,但转为“串谋”便变成无限期相信这在法庭上会引起争拗。

四名在港前董事昨(30日)傍晚时分、在扣查超过36小时后陆续获得保释外出,暂未被检控,明年3月下旬再向警方报到。

与此同时,警方继续调查案件并通缉多人,不同传媒引述消息指,当中包括在日本任教、曾于1998年至2004年间担任港府中央政策组高级顾问的《立场》前董事练乙铮。拥有美国经济学博士学位的练乙铮,1992年回港后曾担任科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亦曾任《信报》总编辑,有多本着作,并与信报社长林行止同享“香港第一健笔”的美誉,近年不时就社运发展作出评论。

至于另外两个被通缉的,则是《立场》创办人蔡东豪和余家辉,所不同者,蔡仍是董事,余则在6月时已与其他董事一起请辞。

《立场》一案,警方现正式检控前总编辑兼董事的钟沛权和前署任总编辑林绍桐,以及《立场》的母公司,控方昨在庭上表示,已有足够证据起诉本案三名被告,但由于警方前日在《立场》办公室搜检许多新证据,包括六箱文件和近一百部计算机、电话及电子装置等,故需时作进一步调查,以确定会否有其他人士须被起诉。二人不得保释,还柙至明年2月25日再讯。

连《立场》在内,香港当局在半年内对两间独立传媒采取拘捕和冻结资产行动后关闭,并以未动用逾半世纪的发布煽动刊物罪检控《苹果日报》和《立场》共九名高层,当中包括《苹果》创办人黎智英。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12/%E6%B8%AF%E5%AA%92%EF%BC%9A%E8%AD%A6%E6%96%B9%E9%80%9A%E7%BC%89%E7%BB%83%E4%B9%99%E9%93%AE%E7%AD%89%E3%80%8A%E7%AB%8B%E5%9C%BA%E6%96%B0%E9%97%BB%E3%80%8B%E5%89%8D%E8%91%A3%E4%BA%8B%7C%E7%8B%99%E5%87%BB%E7%A8%8B%E5%BA%A6%E8%B6%85%E3%80%8A%E8%8B%B9%E6%9E%9C%E3%80%8B.html


日研究:接种疫苗3月后对抗Omicron保护效果大降

来源:
法广

日本北里大学研究团队利用培养细胞进行实验显示,相较于对抗Delta变异株,完整接种疫苗3个月后,血液中抗体对抗Omicron变异株的保护效果大幅下降约7至8成。

日本放送协会(NHK)报导,此前海外研究报告指出,现有疫苗对抗Omicron变异株的保护效果可能会大幅下降。

北里大学教授片山和彦领导的研究团队,针对日本国内已接种2剂辉瑞(Pfizer)和莫德纳(Moderna)新冠疫苗者各6人,利用培养细胞进行实验,调查血液中抗体到底有多大保护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接种辉瑞疫苗2剂3个月后,相较于对抗Delta变异株,对抗Omicron变异株的中和抗体值平均下降72%。此外,接种莫德纳疫苗3个月后,对抗Omicron变异株的中和抗体值平均下降82%。

片山教授表示,原则上这只是实验,实际上疫苗效果不会完全变无,但已确认在日本国内,疫苗对抗Omicron变异株的保护效果下降。为防范Omicron变异株,即使已接种疫苗,仍必须彻底遵循基本防疫措施。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12/%E6%97%A5%E7%A0%94%E7%A9%B6%EF%BC%9A%E6%8E%A5%E7%A7%8D%E7%96%AB%E8%8B%973%E6%9C%88%E5%90%8E%E5%AF%B9%E6%8A%97omicron%E4%BF%9D%E6%8A%A4%E6%95%88%E6%9E%9C%E5%A4%A7%E9%99%8D.html


VOA年终报道:中国是全球新冠虚假信息攻势的领头者

美国之音 章乐古 - COVID-19疫情已在全球范围夺走500多万人的生命,面对外界对其疫情爆发之初的处理方式的批评,中国2021年继续在全球发起虚假信息攻势,以让世界相信,中国不仅不应为疫情负责,而且正引领全球抗疫工作。 中国官方推动的信息还说,病毒可能是美军实验室泄露的并散布美国的疫苗有问题的信息。

源自中国的COVID-19虚假信息主要涉及疫情起源、疫情应对、疫苗效力和疫苗外交这几方面的信息操纵。

多份报告显示,中国是传播此次疫情相关虚假信息最多的国家,通过动员其"经常是以对抗性的方式捍卫中国国家利益"的 "战狼"外交官、多语种官媒机构和国内外社交媒体平台间的通力合作扩散这些信息。

根据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10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国政府及其代理人大量利用社交媒体,尤其是推特(Twitter),试图修复中国的声誉,并让人们对一些已普及全球的疫情相关叙事产生怀疑。"

以下是美国之音"揭谎频道"在2021年针对来自中国的疫情相关虚假信息所做的14则事实核查中的一部分——

疫情起源

美联社与华盛顿智库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数字取证研究实验室(Digital Forensic Research Lab)去年联合进行了一项费时九个月的调查,并于今年2月公布了结果。调查显示,中国"是领衔散布COVID-19起源相关虚假信息的外来虚假信息制造者。"

中国一再否认实验室泄漏假说,即导致COVID-19的SARS-CoV-2病毒有可能是从中国武汉的一个生物实验室中逃逸出来的。2019年12月,武汉出现全球首批COVID-19病例。

6月4日,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发布一则题为《专家:病毒来自中国实验室之说零证据》的英语报道,当中引用了美国非营利科研组织生态健康联盟(EcoHealth Alliance)主席、疾病生态学专家彼得·达萨克(Peter Daszak)的话。达萨克曾与武汉病毒研究所(WIV)的专家合作研究冠状病毒,也是今年2月被派往武汉调查COVID-19起源的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小组的成员。

CGTN的报道援引达萨克的话说,"有大量证据表明,这些病毒通过(人类)狩猎和食用野生动物等途径一再从野外的野生动物进入人体",并称"(病毒)源自实验室几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正如"揭谎频道"先前所报道的,"仅仅专注于实验室泄漏论中的证据缺口是在误导。" 事实上,SARS-CoV-2的起源至今仍未有定论。一些科学家和美国情报界的调查结论均表示,可能永远无法确定有关COVID-19起源的真相。


但与此同时,从COVID-19疫情爆发早期开始,中国一直在散布阴谋论,暗示SARS-CoV-2是在美国军方的生物实验室中制造的。今年5月,在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的指示下,美国情报界对疫情起源展开了调查。中国官方媒体和官员因此加大了虚假信息攻势的力度,反指COVID-19背后的病毒是在美国制造出来后被带入中国的。

8月11日,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报道称,可能是参加2019年武汉世界军事运动会的美国运动员把COVID-19最先带入中国。而讽刺的是,在疫情爆发之初,《人民日报》等中国官媒和被习近平授予"人民英雄"称号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都明确驳斥了这一阴谋论。

中国的这新一波虚假信息攻势再次"复活"了一种毫无事实依据的阴谋论,即SARS-CoV-2是在马里兰州德特里克堡的美国陆军生物实验室中制造的。而自8月下旬起,中国外交部和央视下属的一些社交媒体账号更进一步,通过选择性的呈现和歪曲事实,错误地暗示可能是美国一位顶级冠状病毒科学家设计了SARS-CoV-2。


8月10日,《中国日报》(China Daily)刊登了一篇报道,当中援引一名被称作是瑞士生物学家威尔逊·爱德华兹的人的话说,世卫组织关于继续在中国境内寻找COVID-19起源的提议"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政治动机"。而瑞士驻华大使馆之后宣布,没有任何记录表明有一位名叫威尔逊·爱德华兹(Wilson Edwards)的生物学家存在。

疫情管控

8月27日,位于华盛顿的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厉声回应了美国情报界公布的一份有关疫情源头的调查结论摘要。

"美方声称中方不透明,这完全是为其推动政治化、污名化寻找借口," 中国大使馆在一份声明中写道,"疫情发生以来,中方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原则,第一时间对外介绍、对外分享病毒基因序列、对外开展抗疫合作。"

疫苗外交

今年5月,世界最大的记者组织国际记者联合会(IFJ)发布一份报告,称中国参与了一场大规模的疫苗外交活动,"在满足确实真实存在的医疗援助需求的同时,也为其对外宣传提供了好处,借此向急需帮助的国家表明北京作为其慷慨相助的合作伙伴的地位。"

10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对美中两国的疫苗捐赠努力做出了误导性的描述。赵立坚称"中方迄今已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14亿多剂疫苗",并且"将加紧实现全年向世界提供20亿剂疫苗。" 但他继而抨击美国的疫苗捐赠努力,称"希望美方能够早日兑现疫苗援助承诺,而不是一味给发展中国家'画大饼'。"

正如"揭谎频道"在实施核查中所指出的,赵立坚使用"提供"这个词以掩饰这样一个事实,即绝大多数中国疫苗都是出售的,而非捐赠的。虽然美国在向全球提供疫苗方面遇到一些后勤等方面的波折,但它仍然遥遥领先地成为COVID-19疫苗的最大捐赠国。

10月26日,官媒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在一幅题为《毁了也不给你》的政治讽刺漫画中歪曲了美国地方层级疫苗海外捐赠中遇到的阻碍。

"近日,美国民间团体计划向墨西哥捐赠数千剂新冠疫苗,但白宫疫苗工作组却表示新冠疫苗属于联邦财产,不允许捐赠,并销毁了这些疫苗," 漫画下方的文字描述写道。"阻止民间团体向有需要的国家捐赠多余疫苗,美国政府不止干过这一回。"

但这一描述具有误导性。美国联邦政府确实数次阻止州和地方卫生当局跨国捐赠未使用并快要过期的疫苗,但CRI的这幅漫画遗漏了重要背景信息,即该禁令是出于合理的法律和后勤障碍。而随着保质期结束,疫苗就被销毁。

疫苗效力

9月3日,位于曼谷的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夸大了中国科兴疫苗(Sinovac)的效力,以回应泰国国内对泰政府从中国购买的科兴疫苗的效力的质疑。

大使馆在一份泰文声明中援引两项相关研究,其结果显示科兴疫苗在预防COVID-19引发重症、住院和死亡方面具有高效力。大使馆因此称 "这一信息证明科兴疫苗并不像有些人声称的那样是劣质疫苗。"

"揭谎频道"在实施核查中指出,虽然对科兴疫苗的负面评价有被夸大,但确实有更多项研究的结果显示,科兴疫苗不如其他几种COVID-19疫苗有效。

中国媒体还曾散布消息称,辉瑞(Pfizer)和莫德纳(Modelna)疫苗存在风险,甚至是致命的。根据CSIS今年10月发布的这份报告,这些中国媒体选择性地报道了一些发生在西欧国家和墨西哥的极度罕见的在接种疫苗后猝死或出现疾病的例子。

CSIS的报告也指出,中国大规模的COVID-19疫情虚假信息攻势效果有限。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中国应对疫情的看法有所改善,但北京并没有动摇(人们)对(中国对)疫情负有最终责任的指责,许多国家对中国的负面看法仍接近创纪录高位," 这份报告写道。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1/12/voa_31.html


千夫诺诺易,一士谔谔难

来源:
脸书

1949年5月,和大多数对国家充满希望的知识分子一样,躲在台湾师范大学教美学的吕荧,迫不及待的收拾包袱返回大陆,进入山东大学执教。

这个书生虽然在民国时代因为研究俄国文学和左派立场,已经有一定名气,但其实学界并不是太了解他。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四川、贵州等偏远省份执教,因为左派的立场,总是批评国民政府不为学校所容,他1947年从贵州大学辞职,辗转到了台湾。在国民党败退前夕,他反其道而行之,重返大陆。

和其他的知识分子一样,后来的现实脱离了他们的乌托邦想象,结结实实的被上了一课。在大多数人都开始沉默不语或者附和主流的时候,吕荧这个书生,却依然是死脑筋一个。1951年,全国上下轰轰烈烈批判电影《武训传》,作为武训的家乡,山东大学的师生们当然不甘人后,也紧随潮流大张旗鼓的开始鞭打曾经的乡贤。但吕荧却无法理解,他在课堂上说:“武训也是你们山东的一个圣人,他办义学错在哪里?没有钱,到处募捐甚至乞讨,正表现了他对办学的坚韧执着,怎么成了罪人呢?”

这番言论在当时的环境中堪称大逆不道,当然逃不过躲在学生中的“吹哨人”。山东大学随即召开批判大会,誓要纠正吕荧的“错误言论”。政治风向标《文艺报》甚至专门点名痛斥吕荧持“唯心论”。但这个转不过弯的书生没有明白其中玄妙,不仅拒不认错,反而迎头痛击,经常在课堂上和自己的学生吵得不可开交,扬言“大学毕竟不同于政治训练班”。校方告诉他只要低头检讨,就保证息事宁人,结果吕荧不为所动,居然在召开针对自己的批判大会时,不辞而别,悄悄跑了……最后找到自己的旧相识,跑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了一个翻译。

但显然,跑得了一时跑不了一世。1955年,震惊全国的文艺界第一大案“胡风案”发端。民国时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胡风,虽然本身一直是左派,但是在新时代的文艺改造中,有人举报他“在文艺创作上片面地夸大主观精神的作用,否认了革命实践和思想改造的意义”,结果被划为“反党集团”,遂遭整肃。整个文艺界火力全开,一致口诛笔伐。

1955年5月25日,由郭沫若牵头,文联召集七百多位文艺界大咖召开批判大会,其中也包括在民国时代和胡风就有交集的吕荧。开除胡风作协会员的决议通过之后,郭沫若带头表态:“反革命分子必须加以镇压”。其后20多名安排好的代表在发言中一致痛骂胡风,与之划清界限。根本不在发言名单内的吕荧在如此狂热的氛围中却没有坐住,这个书呆子几次站起来想说话,都被坐在旁边的同事制止了。他干脆径直走上讲台抢过话筒说:

“对于胡风我认为不应该说是政治问题,而是学术问题,是文艺观的一种争论,更不能说他是反革命……”

可想而知,这段话在当时正是石破天惊,还没等吕荧继续说,当场遭到郭沫若斥责,一大堆人冲上台来把他直接赶下台。其实说起来,吕荧和胡风虽然相识,却根本没有交集,谈不上交情。两个人早年因为在文艺创作上的观点不合拍还激烈争论过。但就是这么点交情,在万马齐喑的环境中,却只有一个吕荧站出来说一句人话。

没有意外,这段人话此后给吕荧带来了灭顶之灾。他走出会场后就被宣布隔离审查长达一年之久。直到高层点名放生,他才暂时逃过。但是1966年文革兴起,他的这段历史不可避免的又被捞出来,被定性为“漏网的胡风反革命集团分子”,被押送至北京良乡农场、清河农场劳改。在长期劳改、缺衣少食的折磨中,这个骨头从头硬到尾的书生,终究还是没有熬过精神的困苦,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而且身体瘦得只有50多斤……1969年3月5日,吕荧死于劳改农场,年仅55岁。

他的狱友用一张苇席包裹他的躯体,就地掩埋。墓碑只有半块砖头,上面是用粉笔的“吕荧”二字。当然,最后的结果只是尸骨无存。

而今虽然吕荧先生的美学著作依然传世,但是关于他生命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我认为并不是他研究了一辈子的“美学”——在他的苦难人生之后,再谈什么美学,是不合时宜的,就像在奥斯维辛之后谈论诗歌一样。

是的,我认为,吕荧先生如果将来光耀史册,一定是定格在他冲上发言席,为胡风说出那一句辩解的时候。因为整个中国的文艺界,当时只有这一个可堪回忆的声音。

《史记·商君列传》有句名言: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指的是一千个唯唯诺诺的莽夫,其价值也不如一个刚正直言的士子。识时务看眼色的庸才何时何地都不缺,他们只不过是衬托血色历史的边角料;只有那些既有良知又有勇气的国士,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前行、值得期望的所在。

站在新旧交替的路口,看着前方漫漫的长路,回望吕荧先生的故事,对于我们依然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在这场世纪大疫情锁住的漫长时光中,我们经历了群情激昂,也经历了万马齐喑,经历了恐慌无助,也经历了人间温情。但是两年之后,蓦然回首好像一切都没有改变,只不过是敲锣的人,从一个城市转到了另一个城市。

未来还会不会更好?在历史残酷的轮回中,我无法画一个大饼给读者诸君,因为连我自己,写一点文字也是疲惫不堪、咬牙坚持。但我想说的是,不要轻易的掐灭自己身上的那最后一点光。我们一辈子也许遇见的都是唯唯诺诺的千夫,但不要心甘情愿的淹没于其中,用岁月静好来欺骗自己。偶尔,如果条件许可的时候,也应该点亮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做一个心口合一、敢说一两句人话的“士”。因为你可能无法想象到一句真话对于历史的价值,它可能是个祸端,也可能是个火种,还可能是个伟大的宣言。如果这样的光足够多,就总有一天会汇成璀璨星河。

千夫诺诺易,一士谔谔难。愿我们都勉为其难。

2021/12/29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201/%E5%8D%83%E5%A4%AB%E8%AF%BA%E8%AF%BA%E6%98%93%EF%BC%8C%E4%B8%80%E5%A3%AB%E8%B0%94%E8%B0%94%E9%9A%BE.html


习近平新年贺词隐匿的几个不确定因素

来源:
法广

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总结2021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成就非凡。且讲话中多处以第一人称“我”来表述,似显踌躇满志。不少观察人士却指其中隐含几个不确定因素。

2022年新年贺词有几处引起分析人士注意,从字面看,习近平讲话时多处以“我”代之,比如说,“父老乡亲的话我都记在心里”,强调自己“父母官”的身份。习近平在2020年贺词中有过近似表述:“大家跟我说了很多心里话,我一直记在心上”,但区别在“大家”与“父老乡亲”上。而2021年贺词只在开头部分提到“我”,随后一直以“我们”贯通到底。

习近平讲:“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表述上有点像古代皇帝每遇大事时所发的“诏书”,但接下来一句强调自己的“梁家河身份”,“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对贫困有着切身感受”,以显示“亲民”。但有人指出,习近平当时只是“插队知青”,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出身”。

在内容方面,2022年贺词中,习的成绩自然不可或缺,他特别提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众所周知,这一名为“历史决议”实为习近平歌功颂德的决议,旨在为其20大续任铺路,对习本人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新年贺词还提到:“这一年,还有很多难忘的中国声音、中国瞬间、中国故事”,分析指这都是针对世界而言的。“中国故事”由于战狼外交横行,在世界上讲的不太好,习近平曾经为此专门召集会议,要求讲好中国故事,中南海还为此开会,请去复旦教授张维为宣讲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但从彭帅事件的效果看,中国故事仍然没有讲好,漏洞百出,前后矛盾,胡锡进等代言人越描越黑,后来又让彭帅自己出面否定自己在微信长文揭露前中共常委张高丽性侵一事,但无法让外界信服。

港澳台是新年贺词必提的,但说得很简略,关于香港,仅提香港澳门“一国两制才能行稳致远”,但在习近平同日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讲话中却表达得很清晰很严酷:“贯彻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根本原则……支持和推动香港由乱转治”。

习近平从自己的角度谈“治港”的成绩,其实香港今日的现状,外界几乎有共识,以“爱国者治港”之名,推出港版国安法,大举镇压香港民主派,“一国两制”名存实亡。言论自由不容存在,继‘苹果日报’之后,还敢说话的‘立场新闻’六员主将近日被抓,‘立场新闻’被迫停刊。

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谈抗疫“取得重大成果”,主要面向国内,而今年谈到这一主题时却换了表述角度,习近平说外国领导人及国际组织负责人,“他们多次赞扬中国抗疫和为全球疫情防控所作的贡献”。习近平可能不知道,或者有意不提,爆发于武汉的新冠疫情至今肆虐世界,国际社会要求调查新冠起源的呼声从来没有停止过,连曾经被指“偏袒”中国的世卫组织,尤其该组织秘书长谭德塞也不断地要求重启溯源调查。而在另一方面,早已宣布取得重大成果的中国,1300万人口大城西安全城封锁,让人想起2000年1月的武汉。中国需要如此“清零”吗,一些批评指,满足习近平意愿的“清零”政策让唯恐丢了乌纱帽的官员惊慌失措,动辄封锁,抓人,广西还发生了“游街事件”,闹得民不聊生,有人形容,“苛政猛于疫也”!

习近平在新年祝词最后表示,“我们将竭诚为世界奉献一届奥运盛会。世界期待中国,中国做好了准备”,话是很动听的,但是,因为北京当局在新疆,在香港制造的恶劣的人权问题,许多西方国家以各种不同方式“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可以想见,北京冬奥会开幕之日,2008年北京夏奥会“万国来朝”的场面将不复存在。

习近平新年贺词唯一没提的是2022年召开的二十大,12月27-2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他说,召开中共20大是政治局明年首要政治任务。领导同志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换届纪律,要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服从大局、服从组织、服从安排”。习近平还强调,政治局常委、委员要“带头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有分析指出,习近平讲这些话,意思是对他修宪取消领导人任期制不能“乱说乱动”,显示其有疑虑。而且习近平改变了前任的不成文规则,比如七上八下,隔代制定接班人等等,美国之音引述政治学者明居正分析:“习续任,打破惯例,其他人就没有机会(卡位)了,所以就会产生另外一波的冲击。”“即便习近平顺利上位,也开了一个恶例,也可能加剧党内对他独揽大权的挑战。”

种种迹象,似乎显示习近平二十大自我接班这件事并不轻松,与2022年新年贺词刻意营造的气氛并不一致。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201/%E4%B9%A0%E8%BF%91%E5%B9%B3%E6%96%B0%E5%B9%B4%E8%B4%BA%E8%AF%8D%E9%9A%90%E5%8C%BF%E7%9A%84%E5%87%A0%E4%B8%AA%E4%B8%8D%E7%A1%AE%E5%AE%9A%E5%9B%A0%E7%B4%A0.html


刘奇峰、郭育仁:展望2022年国际局势 民主阵营面临重重挑战

20211231

展望2022年,中共二十大和美国期中选举无疑是中美两国的重头戏。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国际事件? 一月初始,多场重要会议排队登场。

最迫在眉睫的是,俄罗斯近日在乌克兰边界集结重兵,增兵最多时达17万人,俄罗斯要求北约保证不进一步东扩,否则将采取"适当的军事技术措施"。

美国总统拜登12月30日应俄罗斯总统普京要求通话,这是两人在12月的第2度通话。拜登警告,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美国与盟友和伙伴将作出果断回应。美国之前一再警告,若俄罗斯攻击乌克兰,美将对俄实施毁灭性制裁措施。

普京则告诫拜登,若对莫斯科祭出新制裁措施,会导致美俄关系完全破裂,并对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造成最严重的伤害。

美俄预计1月10日举行安全会议。俄罗斯和北约将于1月12日举行会谈,1月13日俄罗斯将与包括美国在内的欧洲安全暨合作组织会谈。

印度弗莱明大学(Flame University)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南亚及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刘奇峰表示,美俄关系很紧张,但双方都把底线都画得很清楚,普京希望北约停止东扩,至少在乌克兰加入北约这件事上,美国和欧盟能收手。拜登以外交手段吓阻,但也说不会以军事介入。美俄双方都不想让军事对峙升级,现在都没有这样的考量。

刘奇峰认为普京不会对乌克兰真正发动攻击。他表示,普京就算大举陈兵边界,也不可能进军基辅。目前在俄国扶植之下,乌克兰内部的亲俄势力已经成立了三个"自治共和国",而从2015年以来,莫斯科、基辅以及法、德分别通过签署明斯克协定,意图解决相关领土争议,但实际上成果有限。在全面发动攻击这个选项前,普京可以透过操弄这三个争议地区达成外交目标,也不需要三番两次向美方强调。全面经济制裁将引发美俄关系的破裂,莫斯科并不想要实质造成冲突。

刘奇峰认为,普京发动攻击不见得会产生对他有利的外交态势,疫情对俄罗斯影响严重,近几年都靠出口石油,其他的产业不强,如果美欧实施经济制裁,将对俄罗斯造成很大影响,普京不会鲁莽冒然出兵,破坏整个地区的平衡。接下来如何退场是比较大的问题。美国也不想跟俄纠缠,因为这不仅会影响美国的东亚布局,也会使俄罗斯的长期盟友印度为难,让印度在QUAD采取更中立的立场,对美国没有好处。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学院讲师宋文笛认为,要西方明确对俄罗斯的要求做出正面承诺,可能性低。不过情势没那么悲观,因为俄罗斯在外交上有明显的机会主义倾向,俄罗斯看到美中竞争,美国拉拢印太的日澳和欧洲盟邦时,俄罗斯趁机见缝插针。

欧盟的核心安全观首位是俄罗斯的常规武力威胁,中国最多是第二位。所以俄 罗斯趁着美国忙于应对中国,趁机对美国比较没那么稳固的盟友施压,阻力较小。就算最后西方或美国没有做出什么承诺,对普京在政治上也是加分,因为普京对外展示了强硬,对普京的政治资本是正面因素。如果美国想节省精力处理中国的主要矛盾,而对次要矛盾的俄罗斯有任何程度的妥协或给出筹码,对俄来说就是意外收获。这算盘怎么打,俄罗斯都是赚,既然如此,普京对于美俄谈判和美俄安全会议能拿到什么好处的期待,不会特别高。

台湾中山大学中国与亚太区域研究所教授、日本研究中心主任郭育仁认为,即使俄罗斯出手也是有限度的战争,不会漫延到北约的势力范围。而中国若想趁火打劫、趁人之危,借此矛盾制造对它有利的国际局势,如意算盘不会得逞,因为拜登明确说不会以军事介入。普京也不是省油的灯,顾此失彼的不会只有美国,普京也不可能让中国趁心如意的趁火打劫,普京也是国际政治的老手,中国要利用这危机制造对他有利的局势非常困难。  

针对"台湾有事" 美日将拟联合计划

俄乌危机使得2022年初始的国际局势就不安宁,普京挟重兵和输送给西欧的天然气,施压美欧谈判,搏得新闻版面。而日本的国际地缘政治角色也十分吃重,即将在一月登场的还有美日外长和防长的2+2会议,拟于1月7日或8日视频在线举行。1月中旬,美日韩三国防长拟于夏威夷进行美日韩三方会谈,聚焦朝鲜议题。岸田文雄还传出将于一月初访问澳大利亚,讨论印太地区的国防和安全问题,预计将与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正式签署日澳"互惠准入协定"(RAA);也传出为强化双方抗中合作,两国拟定修改"日澳安全保障共同宣言"。

郭育仁说,美日2+2双边会谈的重点是修订美日防卫方针,针对"台湾有事"的情况拟定美日联合作战计划。其实自2021年六月起,日美两国就不断进行兵推。接下来很有可能在三月底或四月,在东京举行四方安全对话(QUAD)峰会,围堵中国。郭育仁指出,QUAD主要应对南海局势,美日希望通过QUAD与东盟合作,平衡中共推动的南海行为准则。中国希望明年上半年跟南海周边国家签署COC南海行为准则,以排除所谓的域外国家参与。

郭育仁认为,如果QUAD峰会在日本举行,拜登可能对日本进行首度国事访问,韩国总统大选3月9日举行。拜登如果访日,也可能访问首尔。接着在六月中,北约夏季峰会将通过新的战略构想,这是北约的重要指针,军事资源将重新分配部署,任务演习和训练都要根据新的战略概念。北约的注意力不只在欧洲,也会在印太地区。12月中,德国巡防舰"巴伐利亚号"穿越南海,这是时隔19年后,德国首次派军舰巡航印太地区。继法、英之后,德国将加强在印太区域部署。未来德法英军舰可能常态性出现在印太地区。

民主国家进入选举期将面临重重挑战

郭育仁指出, 2022年是很重要的转折点。2022上半年,民主阵营围堵中国的态势会非常清楚。在经贸方面,美国将推出印太经济架构,去分化或围堵RCEP对东盟的效应。但是年中北约峰会之后,下半年民主国家进入选举期将面临重重挑战,形势可能翻转。

郭育仁说,七月,日本参议院改选,岸田文雄目前执政状况不错,但疫情是影响选情重要因素,如果日本疫情严重,七月的参院改选不会乐观。如果岸田文雄下台,将对中国有利。七月之后,美国11月期中选举,拜登选情非常不利,拜登可能跛脚。而台湾11月的九合一选举,民进党看来选情不佳。韩国三月选出新政府,可能仍是文在寅所属的进步派执政。如果日韩是新政府执政,美台是旧政府、跛脚政府,拜登和蔡英文的政治影响力走下坡,对上政治权力在二十大达到顶峰的习近平将是很大挑战。

郭育仁说,每逢民主国家选举,中共介入的力道非常大,可预见下半年中共的渗透、武力恫吓、假消息,和无所不用其极的认知作战会频繁出现。所以下半年对习近平而言,局势有利。

郭育仁说:"2023年变得危险,局势会变得紧张。"他说,因为民主政府跛脚可能会使权力到达顶峰的习近平产生错觉,习近平可能以为能姿意妄为。如果他对于台海或南海的情势过度自信,误判的可能性高,这是为什么安倍晋三不断呼吁中共高层不要误判,"美日的政治军事菁英可能有掌握一些状况,时间点可能在2023年之后。"所以郭育仁说,明年会是相当精采的一年,也是西方国家需要高度提防的一年。

美国中期选举 对中政策可能出现重整或混乱期  

对于美国中期选举,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学院讲师宋文笛进一步分析指出,选举可能对民主党内部的凝聚力,和拜登花在外交上的政治资本产生影响。宋文笛说,民主党内偏左派的进步主义派在《重建美好未来法案》(Build Back Better Act,简称BBB)的法案上,对拜登感到失望,在民主党内对中国比较鸽派的左派,政治影响力和政治动能上升。鸽派声音可能升高,将是拜登巩固党内团结的很大负面因素。此外,中期选举后,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可能要下台,民主党很高机率会在期中选举失去多数,就算勉强守住多数,也会面临核心领导层权力中空的问题,又会出现一阵子的政策重整期。因此美国年底的期中选举,对中政策可能出现重整或混乱期。  

澳大利亚选举 莫里森面临挑战

澳大利亚2022年也有选举,最晚将于五月举行联邦议会选举。宋文笛说,从目前民调看来,两大政党支持度旗鼓相当,澳大利亚大约每隔十年会出现政党轮替。保守党政府连续执政三任,即九年,老态已显现。保守党推动的美英澳三边安保联盟(AUKUS)能否维持足够的政治热度到五月大选是个问号。如果选举结果改换鸽派的工党上台,对中政策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修正或软化,AUKUS也可能进一步延缓。工党对于AUKUS相对保守,工党领袖曾说最快要2040年才能取得第一艘可用的潜艇,澳大利亚总共下订了八艘,全部到货恐怕还要再等四、五年。美英澳三国需费时18个月讨论细节,若政权更换,可能要再延。

在中国的外交方面,宋文笛说,在中共二十大前,宁左勿右是常态,一是外交的操盘手杨洁篪、王毅面临换届;二是中国的立法权在外交上的角色逐渐吃重。2021年上半年中印边境冲突时,人大提出陆地国界法,在外交上再次定锚;对于东海议题,人大提出海警法,通过国内立法来确立外交政策的红线对他国施压。人大委员长栗战书也届临退休,所以,中共二十大换届,政策可能有一定程度的盘整期。政治上宁左勿右、强硬为上,有强大的政治诱因需对外强硬,又没有稳固的外交口领导人掌控,外交仍会出现战狼不受控的情况。中国宣称要建立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有实际困难。

中共二十大前不改对外强硬的作风,可能也使中印边界的僵局持续。刘奇峰指出,中印关系的征结还是边界问题,现在中印俄出现一些不平衡的发展,最初印度亲近俄罗斯是希望通过俄罗斯敦促中国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展现温和。但是中俄关系最近变得亲密,中国反而利用俄罗斯影响印度,中印边界问题短期内看不到解决的曙光。倒是中国最近和不丹签署备忘录打算划定边界,中不的边界争议一定会牵扯到印度,这使印度感到压力。而且春天之后适合部署,中印双方若在边境重新部署,冲突机率可能上升。

印度国安人事调整似乎对中展现善意

不过,刘奇峰指出,印度最近的国安外交人事异动值得关注。印度将驻中国大使唐勇胜(Vikram Misri)调回国担任副国安顾问,并任命前印度驻台湾代表罗国栋Pradeep Kumar Rawat为下任印度驻华大使。刘奇峰说,以前的印度国安人士都经历过洞朗危机,而这两位都算是新人,唐勇胜对中国比较温和,比较强调中印的经贸往来,这样的人事布局是否对中展示善意,值得观察。刘奇峰说:"印度似乎在重设中印关系"。印度可能希望管控中印冲突的一些因素,持续跟中国保持贸易往来。有数字显示,2020年底,中印贸易额上升至历史新高,而印度经历接连两波疫情,吸引外资的力道减弱,印度盼望引进包括中国的外资。在中印关系上,印度似乎在找寻新路,希望妥善管控分歧,寻求商业利益。印度与美国的印美贸易谈判几个月前因为一些问题终止,印美双边贸易要再观察。但是,印度在战略上向美方倾斜已经确立。



——RFA 撰稿:陈美华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1/12/2022_31.html


中国经济顶梁柱小企业急速消失,经济增长还能保持多久?

来源:
美国之音

中国经济在放缓,企业压力在增加,而处于中国经济最底层的小企业正在承受这一切带来的所有痛苦。中国官方周五公布的数字为这一现象提供了数据支持。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12月31日)公布了12月份的三项反映经济状态的重要数据--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前两项出现些微增长,比11月分别增长0.2和0.4个百分点,达到50.3%和52.7%。最后一项与上月持平。

这三项数字显示,中国经济依然在放缓的圈子里打转。50是行业增长与收缩的分界线。高于50说明经济在扩张,而低于50则说明经济处于收缩状态。

但官方数据显示,在经济面临压力加大的时候,大、中企业具有较强的应对能力,而小企业的状况最为糟糕。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报告说,大、中型企业PMI均为51.3%,而小型企业PMI指数只有46.5%,两者之差近5个百分点。从变化势头看,大企业的数据略有回升,而小企业的数据还在下降,处于2020年2月以来最低点。

最近几年,中国小企业的处境可谓日益艰难。劳动成本增加、美中之间贸易战、全球大流疫爆发和疫情不断反弹、再加上中共当局对民营企业整顿力度加大,给在中国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小企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中国监管机构最近两年在对阿里巴巴、腾讯、新东方、滴滴出行等大型民营企业进行严厉整肃的过程中扼杀了数以千万计的工作岗位,切断了对民企,特别是小企业赖以生存的资本来源,导致大量小企业破产。

南华早报提供的一组数据更揭示出中国小企业目前面临的危险状况。今年头11个月,注销的小企业数量为437万家,而注册的数字仅有132万家。这是许多年来中国小企业注销数量首次超过注册的数量。

去年(2020年)对小企业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非常罕见的糟糕之年,但还是有613万家小企业注册开张。华尔街日报说,注册与注销之比最近几年一直处在下行轨道上。2018年这个比率为25,2019年为6,去年更是下降至1.4.今年很可能下降到零以下。

中国总理李克强常说,中国的中小企业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造,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观察者担忧,在被中国官员不断念叨的这“56789”的急速收缩之下,中国经济增长还能持续多久?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201/%E4%B8%AD%E5%9B%BD%E7%BB%8F%E6%B5%8E%E9%A1%B6%E6%A2%81%E6%9F%B1%E5%B0%8F%E4%BC%81%E4%B8%9A%E6%80%A5%E9%80%9F%E6%B6%88%E5%A4%B1%EF%BC%8C%E7%BB%8F%E6%B5%8E%E5%A2%9E%E9%95%BF%E8%BF%98%E8%83%BD%E4%BF%9D%E6%8C%81%E5%A4%9A%E4%B9%85%EF%BC%9F.html


中印边境对峙 中共武装机器人车现身西藏

来源:
大纪元

在中印边境对峙局面继续持续之际,来自印度的报导称,中共已经开始部署武装机器人车辆,以应对西藏令中共士兵难以应付的高原气候和险恶地形。

2020年9月,中印两军在班公湖(Pangong Lake)南岸的边界争端中发生冲突,并发生开枪事件。这是过去45年来中印双方首次在边境发生的开枪事件。2021年,双方军队继续沿两国边界对峙。据报导,中共现在已经在西藏地区部署了无人驾驶的地面车辆(UGV),以加强边防力量。

据今日印度电视台(Times Now)报导,中共军队已经在西藏部署大约88辆“尖爪”(Sharp Claw),其中38辆在自治区西部,靠近中印两军持续对峙的地方;WION新闻则报导,中方已在西藏部署约120~300辆“骡子-200”(Mule-200),其中大部分驻扎在边境附近。

这些车辆可能被部署到了地处中印边界的乃堆拉,这个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寂寞山口,据传极其干旱、人烟罕至,但却是印度—西藏间主要商道,是中国通往南亚和印度洋最便捷的通途。

据《国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报导,“尖爪”可通过无线方式进行控制,但它也可以自行移动。“尖爪”既可以作为无人驾驶的运载卡车,也可以使用武器,如架设枪支。

人权观察、大赦国际和哈佛大学法学院国际人权诊所(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Clinic)呼吁世界各国政府停止开发战争机器人已近十年。

中共军队(PLA)早在2014年就已经拥有这些武装机器人车辆,但到目前尚未做很多部署。

“尖爪”是由中共国防公司——中国北方工业公司(NORINCO)开发,用于侦察和有限交战。据军事新闻网站“Army Recognition”报导,操作者可通过所佩戴的小型控制装置来控制“尖爪”。

由科技公司中天智控科技控股有限公司(Zhong Tian Zhi Kong Technology Holdings)开发的“骡子”射程约为31英里(50公里),可携带440磅(200公斤)弹药、物资或武器。

中共军队还部署了VP-22防雷伏击车,以帮助部队通过地形险恶的路段,或充当救护车。据报导,部署在西藏的70支部队中,大部分也集中在自治区西部。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201/%E4%B8%AD%E5%8D%B0%E8%BE%B9%E5%A2%83%E5%AF%B9%E5%B3%99%7C%E4%B8%AD%E5%85%B1%E6%AD%A6%E8%A3%85%E6%9C%BA%E5%99%A8%E4%BA%BA%E8%BD%A6%E7%8E%B0%E8%BA%AB%E8%A5%BF%E8%97%8F.html


蔡英文:中共撕毁一国两制承诺 再次打压钳制香港新闻自由

来源:
美国之音

台湾总统蔡英文对香港《立场新闻》高层被捕、网站被迫关闭表示高度关注,称这是中共撕毁一国两制承诺,再次打压钳制香港新闻自由。

星期三,香港警方200多人突袭搜查了立场新闻办公室,冻结了其资产,并以涉嫌“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逮捕了多名高层。这是继今年早些时候一贯主张新闻自由、敢于直言批评北京当局和香港政府的《苹果日报》被迫关闭停刊之后,北京和港府当局再次打压香港新闻自由的最新动态。

台湾总统蔡英文星期三(12月29日)在脸书上发文,对香港政府29日拘捕《立场新闻》高层、前高层及歌手何韵诗表示高度关注。蔡英文说:“我们很遗憾再次看到,中共当局再次撕毁一国两制的承诺,再次打压钳制香港的言论自由。”

蔡英文呼吁世界各国、民主阵线的盟友,一起关注他们的人身安全,继续关注香港情势的发展。

蔡英文说,民主自由是普世价值,是人民的基本权利,勇敢追求民主自由的过程不是犯罪,更不应该遭受不正当的对待。

蔡英文承诺,台湾会继续坚定地撑香港、撑港人。她同时希望,也盼今天遭拘捕的人士能尽早平安获释。

另一方面,台湾在野党的国民党在脸书上说,今天(12月29日)十分忧虑地看到,为香港诸多不同民意呐喊、坚持民主自由人权等立场的网媒遭到搜查关闭、多位媒体的高层遭到逮捕,包括知名歌手何韵诗。

国民党说,他们始终支持香港的民主法治、言论自由与新闻自由,尤其言论自由是人民多元表达的基础,“民主自由、法治人权”是普世价值,是国民党一贯的坚持,更要站出来发声,共同保护两岸三地民众对于民主自由的追寻权利。

国民党呼吁中国大陆当局尊重年轻世代对于民主价值与言论自由的看法,同时强调“香港正是当年国父孙中山与追求民主革命的先贤先烈们商议国事、筹备革命的民主基地。香港的民主自由,攸关两岸三地百年来对民主自由的追寻与努力。”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12/%E8%94%A1%E8%8B%B1%E6%96%87%EF%BC%9A%E4%B8%AD%E5%85%B1%E6%92%95%E6%AF%81%E4%B8%80%E5%9B%BD%E4%B8%A4%E5%88%B6%E6%89%BF%E8%AF%BA%7C%E5%86%8D%E6%AC%A1%E6%89%93%E5%8E%8B%E9%92%B3%E5%88%B6%E9%A6%99%E6%B8%AF%E6%96%B0%E9%97%BB%E8%87%AA%E7%94%B1.html


文革阴魂不散,广西街头惊现防疫违规遭游街示众者

来源:
美国之音

中国政府由于不计代价实施对新冠病毒和疫情零容忍的政策,常常出台令人咂舌的严苛管控措施早已让人见怪不怪。但是最近在广西街头出现的防疫违规者被押解游街示众的视频曝光,却让人不仅惊叹“羞辱人格”无底线,而且痛感“文革”阴魂不散。

近日有中国网友在推特上分享一段视频,只见视频中几位身穿白色防护服的人,双臂被身边同样身穿白色防护服的人扭住,胸前挂着一张大大的个人肖像,在警方或协警的戒护下在大街上徒步游街示众,背景中还有不停呼吁遵守防疫措施的录音广播。

游街示众曾经是中国十年动乱中的一个目无法纪、践踏人权的标志性场面。红卫兵和造反派在毛泽东以及由激进派组成的文革小组忽悠下,曾对所谓的“当权派”、“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以及地富反坏右分子无法无天地实施批斗和游街示众等公然羞辱的“专政”行为。

文革结束45年后,广西街头在防疫的旗号下又重现所谓违规者被押解游街示众的场景,不禁让人恍若隔世。

根据中国官媒报道,此事发生在广西靖西市,视频中2名被押解游街示众的人涉嫌将2位越南籍人士非法偷渡入境,而两位偷渡入境者中有一位核酸检测呈阳性,导致当地多所学校关闭,5万多人被隔离观察,124人送入医院隔离病房,另有1万多居民接受采检。

新冠疫情最早于2019年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被发现,然后迅速向中国全国和全世界蔓延。不过在中国政府不计代价对病毒和疫情零容忍政策下,中国严格的边界封锁、对确诊者和密接者超长的隔离以及对特定地区严格的封禁管控,使得中国的确诊人数大大低于世界其他地区,也使得疫情基本上处于可控状态。但是零星的疫情反弹仍然防不胜防,目前陕西省西安市已经全面封城长达一周,但是本土确诊人数仍未出现大幅回落。

由于中国为了防止境外疫情输入一直严格封闭边境,迫使边境线上一些因家庭团聚或生意需要而不得不入境中国的人只得铤而走险,通过走私闯关入境。

根据广西靖西市政府网站的说法,近几个月来,还有其他被控非法走私和贩运人口的嫌疑人被以同样的方法游街示众。

不过这种强迫违规者游街示众的作法,连很多中国网友都看不下去。

“还有比游街更能羞辱人的事吗?文革没有结束,只是继续,”一位网友贴文指出。

中国官媒新京报星期三(12月29日)就此发表“哪怕为了防疫,也不宜‘游街示众’”的评论指出,“即便为了防疫,也不能让‘游街示众’这种违背依法治国精神的举措再次出现。”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早在1988年就曾发布通告,严禁将死刑犯和其他被判徒刑的罪犯或尚未定罪的犯罪嫌疑人游街示众。2010年,中国政府又在维权人士的施压和据理力争下,再次颁发禁令,不允许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类似的公开羞辱。但是,各地方政府在对病毒和疫情“零容忍”政策的强大压力下,为了偏安和自保,又会执法犯法,用“游街示众”来吓阻或威慑潜在的违规者。

针对游街示众触犯的众怒,广西靖西市公安局曾辩解称,这属于“现场惩戒警示活动,是按要求处罚,没有不合适”,而且这么做也可以“吓阻边境犯罪行为”。

不过中国网民对此并不买账。

有人在社媒上质问,“建议刑罚里有没有油阶(游街)这一条?”

“游街?这是在清朝吗?”另一位网友问。

“按照法律来行不?法律里有哪一条是游街示众的?”还有人指出。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12/%E6%96%87%E9%9D%A9%E9%98%B4%E9%AD%82%E4%B8%8D%E6%95%A3%EF%BC%8C%E5%B9%BF%E8%A5%BF%E8%A1%97%E5%A4%B4%E6%83%8A%E7%8E%B0%E9%98%B2%E7%96%AB%E8%BF%9D%E8%A7%84%E9%81%AD%E6%B8%B8%E8%A1%97%E7%A4%BA%E4%BC%97%E8%80%85.html


告别2021展望2022:中国经济的“回与灭”

来源:
自由亚洲

告别2021年之际,回顾中国这一年的经济发展,可说是每个行业都经历不小震荡。对明年寻求第三任的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来说,他能有个较为稳定的经济形势、作为延任基础吗?一些中国网民也在本台近来为习近平年终总结打分数的活动中,表达心声。本台记者郑崇生邀请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以及华盛顿智库信息与战略研究所学者李恒青,带您回顾中国经济这一年的发展、并展望来年。下面请听访谈。

2021这一年,从蚂蚁金服已经服、到滴滴出行不出行,官方多次出手,整改网络科技行业。

2021这一年,房地产龙头企业的恒大爆雷后,还有多少雷可能在2022年爆发?

2021这一年,政府干预的手伸向教培行业后、还有哪个行业明年得面临整改?

2021这一年,新冠变种病毒奥密克戎让疫情再度爆发新一波流行,中国西安封城,中国的外贸出口却在今年一枝独秀、意外强劲,但对照外汇储备的数字,今年以来的同比增长有逐月放缓的趋势,这对中国经济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谢田认为,今年有五大经济事件,仍将影响中国明年的总体经济形势,分别是:1.美中贸易战持续;2.房地产泡沫接连破灭;3.政府财政收入不足公务员减薪;4.能源与粮食危机未解;5.经济进入动荡期,增长、就业、物价、与国际收支全面恶化。

李恒青则说:1. GDP增速逐季下滑,疫情肆虐,但中国出口意外强劲;2.房地产行业引爆的债务危机,波及全国;3.中国概念股在全球市场退潮;4.共同富裕、关闭教培机构、拉闸限电保“双碳”目标,暴露政府决策危机;5.号召过紧日子,公务员降薪。

记者:首先请教谢教授,宏观经济来看,你认为中国经济进入动荡恶化期,是从那些现象判断而来的?

经济基础不牢 惟出口意外向好如烟火

谢田:首先,中国过去这一年的经济就是充满动荡。中共自己的经济政策也出来不断强调要“六稳”与“六保”,目的就是在要稳定民心,而中共强调的,往往是不存在的,你得要反着看,反面才是现实的状况,也就是经济确实非常不稳定。

这包括了房地产泡沫破裂、中共财政收入入不敷出,能源危机,到经济增速、就业、物价以及国际收支等问题,种种指标与迹象都显示,这一年的中国经济确实是不稳定的,对明年的经济发展来说当然就没有一个稳固的基础。

记者:那李先生呢?您又怎么看?

李恒青:我同意谢田教授的观点。实际上,我们看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虽然都还能维持在5%以上的状态,但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每个季度逐渐下滑,也就是在一个“Cooling down”、降温熄火的状态,这会是明年基本的一个大走势,明年能不能保四、争五,现在都还是问题。

今年还有一个问题是出乎大家意料的,就是中国今年出口是“意外地”强劲。我用“意外”两个字的原因是全球受疫情影响,大家复工复产的情况确实不好,而中国,我们暂且不论它防疫手段的好坏,它确实是在出口这一块,很快地满足了世界需求的增长,给各国补货。

记者:那这个意外还能延续吗?谢教授你还提到美中贸易战仍会持续,这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美中贸易战阴影仍在 中资企业内外夹击难喘息

谢田:刚刚恒青提到中国出口今年是“意外强劲”,很关键、也确实如此。但是,中国出口虽然增长非常强劲、贸易顺差也持续扩大,中国的外汇储备却没有相应的增加,也就是在经常账项目上顺差非常大,但却没有反映在资本项目上。

这凸显可能有更多的资金在外逃,导致外汇储备没有增加、仍非常紧缺,一方面可能是外资持续撤资,再方面是中共内部自己的人知道船可能快沉,想办法转移资金。

回到你提到的贸易战,我们可以看到,自从美国总统拜登上任以来,他在贸易上、尤其是对中国上的做法,像是关税上,可以说是依循前总统特朗普的政策,也就是“特规拜随”。

对中共总体的技术禁运也没有放松,美国的欧洲盟友,对华为的防范、甚至开始拆除华为的4G设备,这对中资企业走出去,不会是好消息。

记者:李先生,你也提到中资概念股、例如滴滴出行在美国受到中国政府干预、现在硬得要下市了。对其它在美国上市的中资企业来说,明年能好过吗?

李恒青:非常不好过!过去呢,来美国募集资金的这些中国企业,是因为有华尔街这些大佬们的保护,才能享受在美国上市不用完整公开财报的“特殊待遇”,华尔街也因为协助中资企业在美国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作业,赚得盆满钵满,但这潜伏了很多危机。

过去三年,从美国国会、到白宫,都开始警惕中资企业财务造假的劣迹斑斑,要对来美国上市的中资企业管理一视同仁,相关法规已经着手补过去的漏洞。

更重要的是,中国官方本身的做法。习近平领导的政府对民营的上市公司都有戒心,只要你做大他就害怕,所以例如蚂蚁金服与滴滴出行,他们要到香港或美国上市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我想今后任何一家中国公司想到海外上市都会三思后行,因为上市不成、最后还要丢一把米,成为中国官方打压监管的目标。

房地产行业爆雷效应持续延烧

记者:本台近来也在网络上征集网友意见,要为习近平这一年的工作表现打分数,我发现总加速师这个外号在网上特别响亮,尤其是对习近平开倒车的表现,几个月下来、几轮的整治就让中国这么多的行业哀号或是倒地。另一方面,还有自爆的问题,我接着想来谈谈房地产行业,先请教李先生,您认为恒大之后、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还会再爆雷吗?

李恒青:我想会的。恒大表上资产负债表的债务就将近人民币两万亿元,据说,还有一万亿元表外的债务,因为资讯不透明,到现在都还不清楚恒大究竟真正欠了多少钱。

随着过去二十年,中国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这个危机也变得更大了,为什么在过去几个月中,中国政府一直不表态,实际上就因为他感觉他都救不了。

中国前百大房地产企业也负债累累,现在也已经一个个在爆雷,后续中国政府即使想救都救不过来,而且房地产行业还会连带影响其他行业、第一个就是金融行业也会爆发危机。

谢田:我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本身就是“畸形”的,恒青提到房地产行业就是一个例子。对房地产行业在中国内部欠下的债务,我想中国官方最后还是会用超发人民币、也就是印钞票来“旧债还新债”,但这是把债务危机转到中国老百姓头上,老百姓得吃苦、面对通货膨胀的危机,但也靠房地产行业致富的中共高层们,当然不会在乎。

另一部分的债务,也就是外债,这是没有办法靠印美钞来还掉的,所以我一直认为中共在外汇储备上紧缺的问题更大。

2022年中国经济:走“回”头路到“灭”顶?

记者:最后我想请问两位各选一个字、来预测明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走势,不知道两位心目中的字是什么?先请教李先生。

李恒青:我会选择“回”这个字。习近平基本已经选了一个道路,就是退回到计划经济的状态。除此之外,如果还不行,就更进一步退回到军管、供给制的状态,发票证,最后唯一一个目的不是老百姓过共同富裕的好日子,只是为了保护政权而已。

谢田:恒青这个回、听起来更像“退”,倒退的退。而我选择的是“灭”,灭亡和破灭的灭。

包括房地产行业的泡沫濒临破灭之外,也开始导致中国政府财政平衡的破灭,公务员都传出要砍工资、减薪了,另外还有能源结构平衡的破灭,还有就业市场的破灭。

最关键的是中国经济。我们刚刚讨论各方面的问题,可能导致中国经济整体的破灭,甚至导致中共政权的破灭,天灭中共的开始。

最后与听众朋友分享几位推特网友在本台征集意见版上的留言,谈他们对习近平在经济工作方面表现的看法。

网名“bingjian”:……3:房地产危机(后),又开始搜刮农村农民了,具体搜刮措施有:宅基地超过多少平之外要每年交钱、以农村安装天然气名义每户收4200元人民币、……身为山东农村人的我,深有体会。

网名“兹山居士”:外出视察,惊天动地;治国理政,昏天黑地;手下群獠,花天酒地;民营企业,悲天恸地;黎民百姓,哭天喊地。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12/%E5%91%8A%E5%88%AB2021%E5%B1%95%E6%9C%9B2022%EF%BC%9A%E4%B8%AD%E5%9B%BD%E7%BB%8F%E6%B5%8E%E7%9A%84%E2%80%9C%E5%9B%9E%E4%B8%8E%E7%81%AD%E2%80%9D.html


梁文韜:作為傀儡的港府積極配合北京在港的「全面管治」

20211230

香港國安處於12月29日淸晨引用「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拘捕《立場新聞》6名前董事及總編輯,是繼《蘋果日報》案被告如黎智英等人於日前被加控相同罪名後,另一間傳媒機構被指涉嫌干犯此罪名。自去年起,已有15名男女被起訴相同控罪,共涉及四宗案件,其中包括《蘋果日報》案、《羊村》繪本案等,當中僅得一人獲准保釋。港府這次突擊《立場新聞》的拘捕行動當然是對香港言論及新聞自由來了一記重擊。

最令人吃驚的是,沒有參與編輯工作的三名前董事大律師吳藹儀、藝人何韻詩及社福界領袖方敏生竟然也一同被捕。三人都在各自的專業頗負盛名,除了大眾熟悉的何韻詩外,吳藹儀曾任四屆立法會議員,方敏生乃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行政總裁,更是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的堂妹。北京對他們三人下手是要警告演藝界、法律界、社福界及前高官中的「反動份子」,別存僥倖之心。

作為中共傀儡的港府似乎是在有節奏地配合北京執行「全面管治」計劃,今年七一前收拾壹傳媒,明年元旦前擊毀《立場新聞》,剩下的媒體都沒有甚麼殺傷力。在清洗被認為受西方影響甚至利用的「反動」力量上,習總書記的心腹港澳辧主任夏寶龍可謂戰績彪炳。反共抗中的象徵如港大的「國殤之柱」,中大的民主女神像及嶺大的六四浮雕全遭不測,當中最受關注的是見證香港淪陷二十四年的國殤之柱。

「國殤之柱」由丹麥雕塑家高志活在1997年六四事件八周年的時候製作。香港大學學生會於1998年投票,通過「國殤之柱」永久在港大校園擺放。港大於今年10月初致函支聯會兩名清盤人,要求在10月13日周三下午5點之前移走「國殤之柱」,限期屆滿後校方並未採取行動。 高志活強調自己是「國殤之柱」的擁有者,並委託在香港的律師向港大發信,要求就是否移除「國殤之柱」舉行聽證會。另外,他說自己需要時間準備和安排新的位置擺放「國殤之柱」,包括移送到香港以外其它地方,他亦知道,在《港區國安法》下,雕塑根本不會被允許繼續留在香港。高志活慨嘆「國殤之柱」被迫移離已經擺放24年的位置將損害大家紀念及談論歷史的權利,他更批評港大校方要求移走「國殤之柱」有損港大聲譽並留下污點。

及後高志活於11月12日發出公開信,要求港大協助他將「國殤之柱」移走,由於拆遷牽涉複雜工序,他表明必須入境香港移走雕塑,由於他過去曾經兩度被拒入境香港,所以不確定能否親自到香港處理,高志活透過律師去信向港大及港府表示,若得到全面配合,便會將「國殤之柱」移出香港。但由於擔心《港區國安法》可以任意起訴外國公民,他便要求保證他本人和其團隊不會因為來港處理「國殤之柱」而被《港區國安法》檢控。

港大面對一個進退兩難的狀況,校方若堅決自行拆毀,必遭國際撻伐,若校方要求港府讓高志活入境,那麼港府必須解釋為何之前拒絕他入境,而一旦他進來,便有可能會高調處理「國殤之柱」,那就令港大及港府打壓言論及表達自由的形象散佈全球。不過,既然北京當局及港府摧毀了象徵「紀念六四」的支聯會,他們也不會容得下「國殤之柱」,會不惜一切代價令它在香港消失。

不過,移除「國殤之柱」必然引發國際社會關注,更有可能成為被制裁的理由之一。事實上,打壓事件剛曝光後便立即受到美國參議院的關注,在10月14日舉行的參議院關於香港人權狀況的聽證會中就有議員提到打壓「國殤之柱」的事件正好顯示香港的言論自由急速喪失。港大應該是面對來自北京的巨大壓力,但又怕得到打壓表達自由的罵名,故此便只有隨便找個理由偷偷摸摸在深夜將該藝術品暫時移走,離開公眾視線,也算是對北京有所交代。


——RFA 梁文韜 (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1/12/blog-post_451.html


寒蝉效应:《独媒》停止运作 称免误堕“煽动”法网

来源:
法广

香港独立网媒《立场新闻》昨(29日)午在警方执法后宣布停止运作后,网上另一媒体《香港独媒新闻》即晚在在社交专页脸书上公布,因应警方以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名加控《苹果日报》高层和拘捕《立场》七人,该网“为免误堕法网”,决于明年1月1日起停止运作,并将于日内移除,所有有关人员亦会同时解散。

至于另一前称《香港独立媒体》、去年底改名为《独立媒体》则继续运作,昨晚更以“《立场新闻》非正常死亡”为题报道《立场》停运的相关新闻。《独媒》主编黄俊邦向本台表示,《立场》事年后亦有评估,但决定继续坚守岗位。《独媒》于2004年中由林蔼云和叶荫聪等人创立,可说是香港网媒的先锋。该网媒于2020年12月在考虑到《港区国安法》的问题后,删去名字中“香港”二字,但一般人仍以《独媒》作为其简称。

至于明年停运的《香港独媒新闻》,是由数名青年于2019年反对修例运动期间成立,只以脸书形式播报新闻,该网媒当时已表明,他们的记者没有记者证,“但在重要时刻会为你走到最前”。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12/%E5%AF%92%E8%9D%89%E6%95%88%E5%BA%94%EF%BC%9A%E3%80%8A%E7%8B%AC%E5%AA%92%E3%80%8B%E5%81%9C%E6%AD%A2%E8%BF%90%E4%BD%9C%7C%E7%A7%B0%E5%85%8D%E8%AF%AF%E5%A0%95%E2%80%9C%E7%85%BD%E5%8A%A8%E2%80%9D%E6%B3%95%E7%BD%91.html


清洗“立场新闻”之后:香港2022年7月1日前的剧本

来源:
自由亚洲

一觉醒来,“立场新闻”前董事、高层员工全部被捕,已离港的则被通缉。这既是意料之内,也是意料之外。在过去几个月,不时传出立场新闻“快将”被清算的传闻,相信留下来的人都有心理准备。但这次高调拘捕的方式,以及直接动用国安警复刻“古法”的“理据”,似乎要传达比单纯针对《立场新闻》更“立体”的讯号,令人非常不安。以下是十点前瞻:

这一刻的时间,选择在记协举办周年晚会之后一天、被捕的前董事何韵诗举行网上演唱会之前数日,似乎不是巧合。同日《大公报》头条新闻是被“协助调查”的“立场”记者兼记协主席陈朗星“嫖妓”,而几个月来都有奇怪人士跟踪他,一切也不会是偶然。这种跨部门、动用公权力侵入私人领域的恐吓,早已超越了纯法律层面,而是“三权合作”、“全面管治”的中国大陆才有的传统。

如果香港还有中间派、中产、“浅蓝”存有幻想,这次对方敏生的拘捕,也许比上述发展更震撼。方敏生除了是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的堂妹,方家也是各方人物都有的传统大家庭,不少人和北京关系良好。而社福界刚“选”了一个所谓“1:89”的狄志远,进去“新香港”“议会”当“议员”。方敏生的立场比狄志远进步,但界别内形象不会差太多,起码在从前的社工界会被看作相对保守。在旧香港,潜规则是对这样的人尽量“宽容”,找人“温馨提示”就算。但现在方敏生早已退出江湖,也早就辞去“立场”董事,更不闻任何尖锐言论,却依然要动用国安警,凌晨六时拘捕一位六十多岁行内德高望重的长者,讯号都非常清晰:这是没有人性的机械处理,起码在“清理战场”之前,不会有任何人性的考虑。

“立场新闻”不同《苹果日报》,本来很难联系上所谓“外国势力”。而现在国安大法的剧本几乎却是事先放大,要把所有“大案”的终极老板都联系上黎智英,然后推向“美国搞颜色革命”,反正大外宣的剧本十年前就写好。于是,前“立场”总编辑锺沛权的妻子陈沛敏,本身是目前未审先囚的《苹果日报》被捕高层之一,居然也被“二次拘捕”,“罪名”是参与了“立场新闻”这个“串谋发布煽动文字罪”。根据国安“逻辑”,将“立场新闻”归入《苹果日报》案自然更有“价值”,而且已经在堆砌:《大公报》说,“立场新闻”是“《苹果日报》B队”,英国分部是为了“接收外国势力资助”。使用这种文革式手法,已经再无顾忌。

香港“国安警”出动执行和国安法无关的法律,却使用“国安套餐”,已经是一个极度取巧的“便宜行事”乱来新常态:国安法说“没有追诉期”,但香港的普通法可以有无限追诉期;现在“国安警处理非国安案”却同时可以未审先囚、没收护照、无限追溯,“双剑合璧”的“威力”,早就无法无天。早前香港言语治疗师工会的“羊村童书案”,正是国安警以这次同一罪名拘捕。本来这是1970年以来就没有出现过的“古法”,但相信在可见将来会被全面“活化”,成为比国安法更有效率的口袋法。

但《苹果日报》、《羊村》毕竟都是刊物和出版物,“立场新闻”却是网络媒体,这次也以“煽动文字”拘捕,这反映任何网络平台、个人平台、个人专页的任何文字,都可以用这条“罪名”拘捕,门槛接近零。不知道“立场新闻”被指“煽动文字”的是哪些“文字”?但相信无论如何上岗上线,以“立场新闻”的尺度都不会比一个普通网民的个人言论激进。假如一个网民在自己的个人专页对300个朋友说,“我讨厌特区政府”,似乎定义上已经是在“发布煽动文字”。这种白色恐怖,已经和大陆完全一模一样。

但香港又毕竟说是继续行普通法,也就是国安法对《苹果日报》、“立场新闻”的“定性”可以影响到无数人。日前已经有法官表示,收藏《苹果日报》也“可能”有罪;而“立场新闻”假如整份被定性为“煽动性刊物”,定义上,浏览也可能有罪。曾经在上面发表文章的人、捐款的人,逻辑上,都有犯罪风险。

这次拘捕的人已经非常温和,但代价可以很严重。以吴霭仪为例,她今年已经因为“818游行案”被判监一年,只是因为社会贡献被“开恩”缓刑两年;同案其他人大多已经坐牢。由于缓刑当中再被捕,就更难全身而退(参考缓刑中再犯六四晚会案的梁耀忠)。又如何韵诗,本来已经有加拿大护照、台湾就业金卡,现在一拘捕,而且以“国安套餐”拘捕,最低消费起码就是扣留所有旅行证件。而这宗“案”可以一审几年,也就是未来几年恐怕她都不可以离开香港。

方敏生曾经担任社联总监多年,陈朗升是现任记协主席。社联和记协是极少数还没有被瓦解的民间团体,这次多少都会有连锁冲击。特别是记协,一直是北京眼中钉之一,假如国安警“顺便”株连过去,后果堪忧。

香港剩下来境内运作的正常媒体基本上只剩下“众新闻”、“独立媒体”、“大纪元”等。“大纪元”涉及非常复杂的研判,政权有可能等待23条、假新闻法等立法来作为案例,但其他则可能首当其冲。当本地自由媒体全军覆没,海外媒体就成为最后接触真相的渠道。届时再建立网络长城,再效法大陆制定“翻墙罪”,一切就大功告成。

2022年是中共二十大的“大日子”,7月1日是“万众同心庆回归25周年”的大日子。传闻习近平可能亲自到香港“庆祝”,并宣示“一国两制2.0”胜利登场。因此有关人等需要在这死线之前,让所有杂音、联系到2019年“反送中运动”或任何可能引起习近平尴尬的痕迹,全部清除。所以各大院校国殇之柱、民主女神忽然年底前消失,剩下的自由媒体已经所剩无几,但还是很可能过不了那一天。“浅蓝”、中间派也可能有一些人要被祭旗,像方敏生那样,去警告香港人必须躺平,而且能够躺平已经是党的恩赐。

习近平来香港,除了将“平暴”、“击败美国颜色革命图谋”当作个人政绩工程,也要把将在香港实行的“新政”算在自己“功劳”上,不让任何地方官员、市长一类闲杂人等抢光环。相信他届时会宣布的“新政”还是那两招:房屋政策(之前需要批斗一些地产商)、压楼价(港人移民令楼价下跌届时也是“政绩”),同时可能宣布重启政改,让香港人在这样的“国安框架”下“普选”特首,然后以大外宣将香港作为宣传“中国全程序民主优于西方才是人类文明希望”的样板。这样的剧本,终极目标指向何方?中国的未来,把事做尽做绝,又会步向何方?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12/%E6%B8%85%E6%B4%97%E2%80%9C%E7%AB%8B%E5%9C%BA%E6%96%B0%E9%97%BB%E2%80%9D%E4%B9%8B%E5%90%8E%EF%BC%9A%E9%A6%99%E6%B8%AF2022%E5%B9%B47%E6%9C%881%E6%97%A5%E5%89%8D%E7%9A%84%E5%89%A7%E6%9C%AC.html


多名藏族学者被拘捕判刑 人权组织:西藏遭受文革式镇压

来源:
自由亚洲

西藏人权与民主促进中心发布讯息,至少八名藏族作家、学者被判刑及被关押,下落不明。(西藏人权与民主促进中心官网)

继人权组织近日披露至少有八名藏族作家、学者在西藏地区被拘捕、判刑的消息后,本台藏语组也报道了四川甘孜州炉霍寺大佛被夷为废墟、学校遭强拆等事件。藏人行政中央西藏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达瓦才仁指出,中共当局不顾冬奥前的国际形象,正对西藏进行新一轮的文革式镇压。

位于印度达兰萨拉的“西藏人权与民主促进中心(TCHRD)”12月27日发布消息披露,中国当局正瞄准西藏具有影响力的作家、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展开打压行动,包括46岁的著名学者果谢绕嘉措、41岁的迪拉丹、29岁的仁钦次成、20岁的成列嘉措等,在被秘密长期关押后遭判刑4至10年。4人的下落和确切指控罪名不清。

该中心还获悉,另有4名西藏作家遭到当局关押,包括扎果(炉霍县)33岁的果云,扎曲卡(石渠县)教师、33岁的萨布钦,以及西藏热贡(同仁县)47岁的隆务更登楞珠,和约47岁的隆务岗噶等。其中,果云在他《监狱中的酷刑》文章中,记录自己曾在成都被拘留殴打;隆务更登楞珠多次被中国安全官员拘留和审问。4人目前下落不明,无法核实相关指控罪名。

藏语网站纷传遭关闭

西藏人权与民主促进中心提及,有境内藏人表示,“报纸充斥着好消息、监狱填满了好人”的说法是事实。许多藏人流览度高的藏语网站遭中国政府关闭,例如由隆务楞珠创办的网站赞布网、仁钦次成创办的博的其达瓦网站,其他被关闭的网站还有新青年、宗喀巴、圆满雪花、扎曲呼啸、法友、多桑、西藏语言网、果洛网等。藏语倡导者扎西旺秀在中国微博分享关闭网站的截图,并写道:“为什么(我们)不能访问这些藏语网站?”

台湾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董事长格桑坚参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指出,今年七月习近平到西藏;八月搞出所谓西藏自治区成立七十年活动,宣传所谓习近平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称宗教民族问题是极端思想应予以清洗。当局赤裸裸地搞汉化、同化,毫不顾忌国际观感。

格桑坚参说:“西藏很多对语言文化拥有热忱的宗教学者都成为主要被清洗对象,以前就抓,现在抓的更严重。对像香港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对学者、记者、演艺人士都可以高姿态抓捕,西藏是完全被封闭的社会,外界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

藏人只是呼吁中国政府守法

藏人行政中央西藏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达瓦才仁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强调,这次被抓的作家、学者基本上不反对统一、不反对中共领导,只是要求使用、学习藏语文,在网路上互相呼吁当局应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保护各民族使用民族语言文化的权利。连人民呼吁政府守法都不允许,新一波镇压已展开。

西藏人权与民主促进中心指出,中国国务院和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近日通知,决定优先学习汉语普通话,并将三区三州属下的西藏牧区和农区确定为实施“三区三州儿童同音计划”的重点地区。中国教育部近日也宣布,到2025年,普通话普及率必须达到85%;到2035年,达到100%。该中心表示,当局特别针对西藏安多和康区进行大力推广普通话,此举是侵蚀非汉人身份,并直接违反中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双语教育政策的各项规定。

格桑坚参指出,康定、泸定、海东、云南等较大的城市,中文普及率早就达到百分之百,现在中共宣传力行中文普及化的是偏远广大的西藏农牧区,必须学习所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习近平称“中华命运共同体”意在全面汉化。

炉霍县藏人募资建造的佛像遭夷平成废墟 学校遭强拆

另据自由亚洲电台藏语组及“西藏之页”报道,四川甘孜州炉霍县当局以建筑高度违规为由,于12月12日下令拆除了当地民众募资建造的一尊高达99英尺的佛像,并拆除和烧毁了该县周边的45个巨大的转经筒和大量的风马旗。据悉,1973年2月6日当地发生强震,数千名藏人遇难。为了避免再发生地震,藏人们慷慨筹资捐助佛像,获地方政核准建造。2015年10月,耗资约4000万人民币的佛像在炉霍县近郊的七湾村建成。

报道提及,今年十一月,炉霍县政府以违反土地使用法和缺乏相关证件为由,下令关闭该县甘丹饶登朗杰寺(又名:寿灵寺)下属的格登佛学校,并拆除该校的教室和宿舍。这所学校向贫困藏人学生提供藏传佛教、藏语、汉语和英语等课程。学校遭关闭后,130名学生被迫返家,无法进入公立学校就读。

达瓦才仁告诉本台,30日,有两名藏人到他办公室提供炉霍县相关照片和讯息指出,中共在十一月拆毁了学校,十二月拆毁了佛像,一些人被抓去关在“学习班”中,等于是人质。当局威胁说,如果藏人敢反抗就抓这些人,如果自己不拆,佛像和其他宗教圣器将被当成垃圾处理。他呼吁国际社会,关注西藏正遭受的文革式镇压。

藏人:“种族文化隔离式的集中营”正在西藏上演

达瓦才仁示警,中共正重演灭绝民族文化运动:“新一轮文化灭绝清洗行动的前奏正继续再做,我们担心的是所有的藏语文慢慢会从街上消失,近百万、所有西藏孩子都必须住在寄宿学校,变成学校式的集中营,里面变成传播中国的文化,把西藏的孩子跟西藏母文化传统隔绝、隔离,类似南非种族隔离一样的文化隔离的集中营。”

中国政府因人权状况恶劣,遭国际质疑举办冬奥的正当性。但当局仍加大力度,打压西藏宗教语言文化。达瓦才仁认为,“中国政府现在要表达战狼的形象、中国人崛起的形象,似乎已不理会国际压力,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形象。”

台湾中央大学兼任副教授曾建元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分析,年底中国政府各单位正值职务考评,各地“拼业绩”,纷纷传出人权灾难,包括西藏作家学者遭抓捕、香港立场新闻工作者、歌手何韵诗被抓等,都不是单一事件。他认为,中共利用西方国家过新年,疏于关注政治议题之际,进行这些动作让西方国家比较难以立即反应。他呼吁国际社会,应持续对中共违反宪法,灭绝西藏文化予以谴责。

西藏人权与民主促进中心敦促中国政府,立即停止其同化政策;维护人权和宪法权利;立即无条件释放所有西藏作家、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领袖,恢复他们思想、良心和言论自由的基本权利。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12/%E5%A4%9A%E5%90%8D%E8%97%8F%E6%97%8F%E5%AD%A6%E8%80%85%E8%A2%AB%E6%8B%98%E6%8D%95%E5%88%A4%E5%88%91%7C%E4%BA%BA%E6%9D%83%E7%BB%84%E7%BB%87%EF%BC%9A%E8%A5%BF%E8%97%8F%E9%81%AD%E5%8F%97%E6%96%87%E9%9D%A9%E5%BC%8F%E9%95%87%E5%8E%8B.html


Thursday 30 December 2021

立场新闻被迫关闭 ——《立場新聞》創刊辭

立场新闻被迫关闭 香港民主瓦解的又一例证
20211229

美国之音 杨明 华盛顿 - 香港亲民主派的网上媒体《立场新闻》星期三(12月29日)宣布关闭。当天早些时候,香港警方国安处人员突击搜查了该网站的办公室,冻结了其资产,并以涉嫌"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逮捕了六名前任和现任高层。

《立场新闻》高层被抓,网站被迫关闭,是港府和北京当局打击香港媒体的最新例证。

今年早些时候,一贯主张新闻自由,敢于直言批评北京当局和香港政府的《苹果日报》,在其创始人黎智英被当局逮捕和判刑,多名高层被关押,公司财产被冻结后,被迫关闭停刊。

2020年6月30日,北京当局通过了被称为港版的国家安全法。此后,港府以所谓国家安全为名,开启了对香港民主派人士,活动分子,以及主张自由、民主、法治的媒体进行打压。一些活动人士被迫逃亡海外,100多名活动人士被当局以各种罪名逮捕,一些民间团体组织和工会被迫解散。在2021年12月19日举行的香港立法会选举中,反对派的代表和声音也在北京操纵的选举中被淹没。

面对中国的崛起,拜登政府强烈批评中国在香港实施的国安法等举措,并支持全球的民主事业的发展。

港府为逮捕《立场新闻》高层做出辩护。香港警方国安处高级警司李桂华对记者说,《立场新闻》曾经发表了煽动对当局仇恨的新闻和评论。他说,警方没收了价值6100万港元的资产以及电脑、电话和新闻材料,他不排除进一步逮捕的可能性。

香港政务司司长李家超对记者表示,他支持警方的行动。他说:"任何试图利用媒体工作作为工具来追求其政治目的或其他违反法律的利益的人,尤其是危害国家安全的罪行,他们都是破坏新闻自由的邪恶因素。"

立场新闻副采访主任兼香港记者协会 (HKJA) 主席陈朗升曾经被警方带走调查。他发表声明说,立场新闻一向秉持专业报道,警方的控罪不能改变这个事实。

香港记者协会的声明指出,他们对警方一年内多次拘捕传媒高层,以及搜查新闻机构办公室的行为,深表关注,敦促港府按照基本法保障新闻自由。

倡导媒体自由的"无国界记者组织"对港府加大打压新闻自由,禁止反对北京和香港当局声音的做法表示严重关切。无国界记者组织东亚办事处主任艾玮昂(Cedric Alviani)说,立场新闻被迫关闭,人们可清楚看到香港行政当局的目标是根除所有不支持官方叙事的媒体,把香港拉低到一个镇压与审查的等级,与中国大陆无异。

艾玮昂还表示,港府当局逮捕有独立声望媒体的记者,"除了说你在试图让媒体噤声,试图控制对香港发表看法以外,没人可以说还有其他目的。"

新闻自由组织保护记者委员会(CPJ)的亚洲项目主任史蒂芬·巴特勒(Steven Butler) 说,香港警方对立场新闻高层的逮捕,是"对香港已破败的新闻自由的公开攻击。"

目前流亡海外的前香港立法会议员罗冠聪12月29日在脸书上发文称,港府当局以所谓"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的罪名逮捕立场新闻高层,这项罪名"已成为针对传媒、言论自由的杀著(最厉害的绝招)。"

罗冠聪在文中说,"当一个又一个勇于发声的媒体倒下时,公民社会如何获取可信的资讯,如何获取真相拷问极权?"


《立場新聞》創刊辭
窗邊的小鳥  / Matters

不用拍了... 不知何時這份創刊辭在其他網頁上也會被刪除。希望借助"去中心化"的力量,留下記錄。


《主場新聞》死,《立場新聞》生。生於2014年的香港,我們有種責任。

《主場新聞》非正常死亡,我們責無旁貸。我們忽視了這個時代在香港經營獨立傳媒的挑戰,低估了打擊自主媒體的壓力。

我們不甘心,我們未放棄。不甘心就此被擊倒,未放棄建立獨立自主媒體的夢想。過去數月,我們痛定思痛,思考如何重新站起來,《立場新聞》就是答案。

《立場新聞》與《主場新聞》最大的分別,是再沒有人實質擁有公司權益。為了確保《立場新聞》不受任何個人控制,可以持續發展,《立場新聞》三名發起人通過信託安排,放棄股權的經濟利益和處置股份的權利;信託安排將長期持有《立場新聞》股權,《立場新聞》發起人沒有轉讓公司股份的能力。

《立場新聞》訂立約章,列明:

《立場新聞》編採獨立自主,不受財團、金主、權力機構或黨派左右。

《立場新聞》以非牟利原則運作,日後如有經營盈餘,不可派發,全部保留用於傳媒事業。

《立場新聞》可以接受公眾不附帶條件的贊助,所有款項只可用於傳媒事業。

《立場新聞》邀請社會人士加入董事會,監察約章履行。我們期望《立場》比《主場》更堅韌、更強壯、更能抵禦風雨 。

《立場》一如《主場》,以香港為本位,堅信我城的未來,應該由香港人自主;民主、人權、自由、法治與公義,是我們致力守護的香港核心價值。

以「立場」為名,我們一如以往,敢於宣示立場,不掩飾,不迴避。

我們堅持報道真相,不因立場而扭曲事實。我們深信獨立的重要性,處理每一宗新聞時,均不會有隱藏議程,亦不會討好權貴;我們認為傳媒的責任是監察權力、制衡權力,定必繼續為無權者、弱勢和小眾發聲。

我們捍衛言論自由,多元包容。相異的立場 ,不同的觀點,都可以在《立場》交鋒。

香港,是香港人的主場;守護主場,是我們絕不退讓的立場。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1/12/blog-post_926.html


无国界记者: 国际社会对香港媒体现状有责任 应该继续向北京施压

香港200多名警察于周三(12月29)日突然搜查了独立网上媒体《立场》新闻并逮捕7名高管,冻结其资产,成为香港回归后首次有传媒被以涉嫌触犯煽动意图罪行而被拘捕的案件。成立七年的《立场》随即宣布停止运作和遣散员工,同时也引发其他媒体“寒蝉效应”,国际社会在震惊中纷纷谴责港府行动再次重创香港的新闻自由,要求立即释放所有被关押人员,但香港特首林正月娥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都回应指出执法工作与新闻自由扯上关系,言论自由也不是违法行为的保护罩。

在对香港苹果日报采取行动导致其停刊解散后,《立场》新闻网站关闭让香港独立新闻媒体面临销声匿迹的前景。法广专访无国界记者东亚办事处执行长艾玮昂先生, 他认为香港新闻自由不仅关乎香港民众,更与全球有关,国际社会应该对香港目前的局势负有责任,采取行动对北京施压。

法广:您如何看港府突然对《立场》新闻采取的行动?

艾玮昂:香港当局一个早上决定这样对这个媒体采取行动十分令人震惊,《立场》新闻是一个提供信息的,而不是当局所言具有政治色彩的媒体,它的确对政府的一些行动进行批评,但这是媒体应该做的,媒体应该提供信息,予以分析以便让大众能够理解,立场新闻做的是分内的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文独立媒体,因为在过去的二十年间,中国政府对香港的中文媒体采取了很多行动,要么是购买,要么是对其进行控制,实际上独立中文媒体在香港已经屈指可数,因此也非常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六个月前失去了苹果日报后,香港又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媒体,而且采取的方式雷同,都是警察上门逮捕,冻结资金,让媒体没有任何自卫和表达的机会。虽然我们也预料到他们还会对其他媒体下手,但这种摧毁的手段还是让人十分震惊,也让我们对香港其他独立媒体的未来感到非常担忧。

法广:香港新闻自由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对香港的社会会造成什么影响?

艾玮昂:取消媒体会带来多重影响。首先针对香港经济,我想企业,银行或投资者可能不会对一个信息不透明,可以随时被政府进行操纵的地方继续存有信心,长远看一定会对香港的经济和发展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

短期看,对香港人不利,尤其是那些看不懂英文的人要获得不受审查的信息就越来越困难。同时也对中国民众不利,因为香港的新闻自由曾经是中国民众最大的希望,香港媒体屡屡受挫,也意味着中国民众对媒体自由的希望一点点削弱了。最后,也会对全球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这不仅是中国人的事,更关乎全球所有人,中国目前已经变得非常重要,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不需要有关中国的可靠信息。

法广:香港行政特首林正月娥和中国外交部都说香港警察的行动与媒体自由无关,您如何回应他们?

艾玮昂:林正月娥上台后就不停地为那些无法辩解的事找理由辩解,声称香港新闻自由没有受到打击。但事实是,香港当局的行为还在不停地加码。我想强调,香港媒体遭取缔不仅关系到港人,全球都不能置身事外。为了让这些行动停止,国际社会能够捍卫香港媒体,针对中国当局的镇压采取行动至关重要,因为这不仅仅是中国的内部事务。我们还记得,新冠疫情爆发后,如果没有针对信息源或吹哨人的信息审查及自我审查,中国政府本应该提前三周做出回应,三周很重要, 或可避免目前的局面......这并不是说中国应该对新冠疫情负责,但这说明中国的新闻审查会在全球造成影响,尤其是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事务中绕不过去的国家,全世界已经不再可能不需要知道中国内部发生的事情, 我们不能让中国成为信息的“黑洞”,   让所有从那里传出来的信息都是由中共撰写的。这是不可能被接受的,国际社会不能允许这种局面。

法广:美国,德国等国家以及联合国都对立场新闻的遭遇发出了强烈的批评声,这些反应会产生效果吗?

艾玮昂:民主社会对中国发生的事情发声很重要,但很清楚的一点是,他们对目前的局势有责 任,之前让中国在几十年的时间内不断强化独裁体制,而没有予以制裁,他们曾以为如果继续和中国做生意,中国就会象变魔术一样成为民主体制,尊重人权,媒体更加开放,这些当然都是错误的认知,也不能继续被接受。 民主国家现在必须坚守自己的价值,有能力向中国施压,让中国和中国政府都感受到压力。当然,北京当局并不害怕言语的谴责,但如果民主社会能够团结起来,施加能波及到中共政权的制裁手段才能取得效果。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一个月前,已经有了一波外交和政治制裁行动,这是积极的,这些制裁不会影响到中国民众,他们是新闻和信息审查的最主要受害者,也有权利参加冬奥会,采取外交制裁的手段是向北京当局说不,表示民主社会不能接受这些行为,但同时又不会对中国民众造成影响。

感谢艾维昂先生接受法广的专访。

据本台驻香港特约记者麦燕庭的最新报道,在欧美国家关注和人权团体要求放人声中,香港警方在拘查《立场新闻》六名高层一天半后,正式控告上任总编辑钟沛权和前署任总编辑林绍桐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二人毋须答辩,不准保释,还柙至明年2月25日再讯,让警方从近百部电脑和电子装备中搜集证据,以确定是否需要拘捕更多人。另外,三名前董事通宵扣查逾卅小时后,获保释出外候查。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8%A6%81%E9%97%BB%E8%A7%A3%E8%AF%B4/20211230-%E6%97%A0%E5%9B%BD%E7%95%8C%E8%AE%B0%E8%80%85-%E5%9B%BD%E9%99%85%E7%A4%BE%E4%BC%9A%E5%AF%B9%E9%A6%99%E6%B8%AF%E5%AA%92%E4%BD%93%E7%8E%B0%E7%8A%B6%E6%9C%89%E8%B4%A3%E4%BB%BB-%E5%BA%94%E8%AF%A5%E7%BB%A7%E7%BB%AD%E5%90%91%E5%8C%97%E4%BA%AC%E6%96%BD%E5%8E%8B


中国良心医生吹哨两周年,成千上万网民微博留言怀念李文亮

来源:
博谈网

12月30日星期四是有良心医生之称的已故武汉中心医院医师李文亮首次就新冠疫情“吹哨”两周年的日子。在新冠疫情仍然肆虐全球,西安封城仍在持续的情况下,成千上万的中国网民在李文亮生前微博的留言区留言,对这位当初为疫情拉响警报并因此而曾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医师表达尊敬与怀念之情。

李文亮原为武汉市中心医院的一名眼科医师。2019年12月30日,他在微信同学群中发布消息,透露他看到一份病人的检测报告,验出SARS冠状病毒高置信度阳性指标,因此提醒同为医师的群内同学注意自我防护。李文亮也因此成为为新冠疫情“吹哨”并拉响警报的第一人。

令人遗憾的是李文亮吹哨之后,中国官方非但没有就新冠病毒和疫情对外发布公告和警报,武汉中心医院的领导反而约谈李文亮,对他吹哨之举提出批评,武汉警方更在2020年1月3日与他约谈后还迫使他签署了所谓的训诫书。

根据李文亮后来在微博上的贴文,他被警方训诫后,并没有影响他在医院的正常工作,但是他在接诊新冠病毒感染者之后,很快从1月10日起先后出现咳嗽和发热症状。李文亮本人在已经被人传染的情况下,看到的官方通报却还在说没有人传人、没有医护感染,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虽然一个像新冠病毒这样的新型病毒产生后,外界对其了解确实需要时间,需要一个过程,可是当李文亮这样的医生已经被病人传染,并且很快住进了加护病房之后,北京官方还在宣传没有出现人传人、没有医护感染,很难不给外界留下隐瞒疫情印象。

李文亮的微博贴文发表时,疫情已经严重到官方无法隐瞒的地步,武汉也开始全面封城,因此李文亮的贴文在中国互联网上引发强烈的反弹和议论,曾经约谈他、并强迫他签署训诫书的武汉市武昌区中南路街派出所也迅速成为众矢之的。而李文亮不幸于2020年2月7日因新冠病毒感染不治身亡,更是引起中国网民震惊和悲愤。中国互联网上为李文亮鸣冤叫屈和要求为他平反的呼声此起彼伏,难以平息。

为了平息众怒,北京的国家监察委事后派人对李文亮先后被医院领导及警方约谈的经过和详情进行调查,并对约谈他的医院领导和派出所员警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处罚决定。2020年4月,李文亮先被湖北省政府评为“烈士”,后又被追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但是外界从李文亮医生身上看到的中国政府至少是在疫情初期对疫情的隐瞒和遮掩却仍然成为世界抗疫过程中一块两年来一直挥之不去的阴霾;而李文亮医生生前因为对疫情吹哨而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更成为中国网民心中永远的痛。

在李文亮医师吹哨两周年之际,他当初有关吹哨遭训诫以及自己已经被病毒传染,当局的通报仍然宣传没有出现人传人、没有医护感染的微博贴文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到处被转贴、到处在流传。

“李医生新年快乐!我们会永远记得你,”一位网友在李文亮微博留言区写道。

“真快,就两年了,”另一位网友感叹道。

李文亮微博留言区已经累积超过100万条评论,人民通过留言寄托对他的哀思,也对仍在肆虐世界的疫情表达感叹。

“时间过得好快,疫情虽仍未结束,但是我们依旧努力抗争着,致敬。”

“新年又要到了,不知道2022会不会变好一些。”

路透社引述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方可成的话说,李文亮的微博已经成为民众在网上表达他们觉得在其他地方无法表达的感情的地方。

“任何社会都需要这种匿名表达感情的地方,这对今天的中国就更为需要,”方可成说。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12/%E4%B8%AD%E5%9B%BD%E8%89%AF%E5%BF%83%E5%8C%BB%E7%94%9F%E5%90%B9%E5%93%A8%E4%B8%A4%E5%91%A8%E5%B9%B4%EF%BC%8C%E6%88%90%E5%8D%83%E4%B8%8A%E4%B8%87%E7%BD%91%E6%B0%91%E5%BE%AE%E5%8D%9A%E7%95%99%E8%A8%80%E6%80%80%E5%BF%B5%E6%9D%8E%E6%96%87%E4%BA%AE.html


孔誥烽:史景遷的大視野與中共困局的歷史坐標

中國史學泰斗史景遷(Jonathan Spence)剛剛離世,他著作等身,主攻清史,寫過不少研究紮實行文如小說一樣引人入勝的作品。他其中一項影響深遠的史學貢獻,便是將近代中國(Modern China)史的起點,從中國與西方一直認為的1850年代,推前到明末的1500年代。

在中國民族主義者的史觀裡,鴉片戰爭前中國封閉專制停滯不前,鴉片戰爭開展了西方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百年國恥,推動中國歷代革命人士建立現代國家,由辛亥革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現在。

這一中國民族主義史觀,其實與二戰後由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提出的「衝擊回應」史觀相呼應。根據這個史觀,鴉片戰爭前中國歷史發展無動力。後來伊懋可(Mark Elvin)加以補充,提出中國自南宋的經濟技術大躍進之後社會經濟進入「高度平衡陷阱」(High-level equilibrium trap),喪失進步的動能。在中國失去內部與外部的刺激和動能後,中國社會經濟和政治停滯了六百多年,到了西方帝國主義東來,才打破中國的停滯平衡,為中國的變革和進步注入新動力。

1970年代起,美國不少中國史學者開始挑戰這種觀點,指出中國在明清時代,並非毫無變化動能。費正清的門生包括孔飛力(Philip Kuhn)和柯文(Paul Cohen)先後提出中國社會自明清時代和之後的發展的動力來自內部,而非單純的來自外部帝國主義侵略。他們強調明清開始的人口壓力大爆炸,可以解釋清帝國的崩潰、晚清的起義動盪等。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等明清史家,則從美洲白銀流入造成的廣泛商業化,論述明清時代的經濟發展。

這些研究,專門而艱深,有關發現與意念的流通離不開專業史學界。後來史景遷完成《追尋近代中國》一書,用淺白有趣的文字,將近代中國始於1500年代而非1850年代的觀點,介紹給普羅讀者。該本後來成為很多中國近代史課程教科書的鉅作,超越以往中國近代史教科書將明清史當作近代史展開前的傳統背景之處理方式,而將晚明視為中國近代史的起點。

他淺白地解釋,把晚明而非晚清視作近代中國源頭的原因,是糾纏二十世紀中國包括晚清政府、國民黨政府和中共的眾多問題,例如人口龐大但天然資源匱乏、財政緊張的官僚系統要控制日益巨大和商業化的複雜人口,都始自晚明開始的人口大爆炸與社會經濟商業化。而這兩個趨勢,都是拜歐洲殖民美洲後,大量美洲白銀和能在邊緣土地栽種的美洲作物(如玉米和番薯)通過歐洲商人傳入中國所賜。

我在這裡提過,歐亞大陸東西方在十三、十四世紀黑死病之後分途,歐洲在缺乏大一統帝國控制下,由城邦網絡主導的經濟拼發出資本主義活力。中國則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恢復以原子化小農為基礎的中央專制集權帝國。與之相適應的,是明朝皇帝將強調知識與道德定於一尊的保守程朱理學鞏固為意識形態正統。

明末白銀流入帶來南方沿海繁榮,閩浙地區的鄭氏海商發展成鄭成功的海洋商業帝國,江南地區出現活潑的獨立學社,強調個性自主顛覆國家教條的王陽明心學,更開始挑戰程朱理學的地位。後來滿洲入關,清代帝皇恢復小農為本的中央集權專制體制和保守程朱理學。這一商業活力、政治自由與呆滯小農、集權專制之間的週期,一直延續到清末、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年。

史景遷為大眾提供的這一宏大歷史框架,乃是能夠幫助我們用更長視野思考中共困局與中國前景的強力參考坐標。



——RFA 孔誥烽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1/12/blog-post_234.html


恼羞成怒 港共搜抓“立场”

来源:
大纪元

香港出动数百国安警察,搜索香港网络媒体“立场新闻”,抓了7个人。

被捕者包括6名现任及前任高层人员,有“立场”前总编辑钟沛权,前董事周达智、吴霭仪、方敏生及何韵诗,署理总编辑林绍桐,还有《苹果日报》前副社长陈沛敏。

警方搜查媒体和抓人的理由是:“串谋发布煽动刊物”。这是个什么罪名?恕我中文不好,不太明白。我们来仔细看一下。串谋,就是合谋;发布,可以解释为发行,出版;煽动刊物,大概是载有煽动内容的刊物。

所以,基本上来说,并不是这个出版物造假、造谣,或者是栽赃陷害,诬蔑等等,而是“煽动”。

根据香港警方发言人李桂华所说,“立场新闻”于2020年7月至今年11月,发布多篇“煽动性文章”。比如有文章形容香港抗争者“被失踪、被侵犯”,属无事实根据恶意指控;亦有文章形容审讯是“中共赤裸地滥用权力,用法律展示只手遮天的威能”,令人对司法产生憎恨;还有涉及中大事件的文章写道,“绿色军装的防暴警察对准远处黄头盔开枪扫射,听到‘烧晒佢啦’(全都烧掉啦)”,等等,都属于煽动。

他又称,“立场”刊登很多博客文章及独家专访,利用自己平台与“逃犯”合谋,煽动憎恨特区及中央政府。他举例说,有博客文章提到前往不同国家游说、撰写制裁名单,也有专访文章提到“只有两国,才有两制”。

李桂华在记者会中,每当被问煽动的定义,都会重复说,报导不重要,关键是引发对“政府、司法和一些人士的仇恨”,就是煽动。

他说,当局并非针对媒体报导什么新闻,而是“新闻文章出来的时候是否有煽惑意图”,令香港人憎恨政府、司法等。

至于报导违反“国安法”人士的言论是否属于煽惑,李桂华表示,涉及煽惑的文章“有很多主观想法摆放进去”。记者追问李桂华具体文章内容,他拒绝回答,而是强调“关键要看报导的目的”,而不是做了什么。

这根本就是诛心行动,就是猜度你的思想和立场动机来给你定罪。

一个国家的法律,制裁想法而不是行为,这是一个独裁专制非法制国家和现代国家的分界线。

对一个新闻媒体来说,专栏文责归属作者,博客文章说游说及撰写制裁名单,说的是博客博主自己的行为;专访文章中,被访者提到“只有两国,才有两制”,那是被访者的看法。按照媒体专业的角度,这都是“不一定代表本报立场”。对新闻媒体来说,以上都是新闻的一部分,说不上是煽动。

比如报导某人对某事的看法,尤其是大家关注的某人,他的讲话,是新闻报导的一部分,他声称要杀人放火,并不等于媒体宣传煽动杀人放火。

香港警方的说法,当然是岂有此理,有冇搞错。但这种说法,对我来说却一点也不奇怪,一点也不出乎意料。因为香港是沦陷区,是自由民主的沦陷区。在这个沦陷区中,占领者的抢掠报复屠戮等等各种行动,难道会很出人意料吗?

香港的立场新闻,是一个本土网络媒体,创办人是典型香港精英人士。这一点,和《苹果》有些类似,当然也有不同,但他们的价值观、看待事情的立场基本相同,甚至人员也相互流通。

所以,一方面,我把香港警方搜查立场新闻,当成是香港共产党政府整治《苹果日报》的延续,另一方面,我觉得,这也是有新的原因的。

过去两个月,香港发生的几件重大事件,一是立法会选举。这是《国安法》之后,是中共越俎代庖,“帮助”完善香港民主之后的第一次选举。当局郑重其事,不是怕选输了,因为他们不会输,不可能输,而是怕选“丢脸了”。这个丢脸是在国际上丢脸,投票率大幅下降,说明港人不和他们玩了,既然不信任,何必在一起,干脆放弃“躺平”。事实上正是这样。这次选举,官方大肆宣传“煽动”去投票,但最后的投票率只有三成,是过去有选举以来的最低。官方特别尴尬。

在之前,香港政府就宣布,呼吁“躺平”、不投票是违反《国安法》,将要追究。就连香港民意调查机构事先进行的民意调查,发现只有一半的人有意去投票,《大公报》都直接说他是煽动不投票,是违反《国安法》云云。

在香港立法会选举之后,《大公报》头版头条的大标题是:投票率98%,创历史新高。这是假新闻吗?香港投票率明明只有三成,它说九成八,还创新高。结果读到内文,发现它说的是选委会选举投票九成八,不是立法会选举。但他不明说,而且还在下方故意下一个立法会选举的标题,等于是误导或者暗示说立法会选举投票率九成八。

相对而言,《文汇报》就比较老实一点,同样是头版头条,同样是投票率九成八,但大标题点名是选委会投票,比《大公报》好多了。

这个《大公报》,其实就是中共香港市委机关报,香港市委公开挂牌的名字,叫做中联办,前身是香港新华社。按照中共惯例,未占领的地区,中共党委叫做工作委员会,占领之后,就叫省委市委了。所以现在的中联办,其实就是“香港市委”。

《大公报》就是他们的机关报。而《文汇报》,相当于大陆的都市报吧。如果《大公报》是《南方日报》,《文汇报》相当于《羊城晚报》。

《大公报》的这种恶劣的公然欺诈,当然是为了香港市委解套。我估计,人大常委帮香港改选举法,正是因为“香港市委”去大力游说的结果。

“香港市委”过去这么多年一直觉得自己很憋屈,很委屈:大陆所有地方,市委都是一把手,市政府是配合角色,只有香港,香港市政府扮演重要角色,而市委只能幕后活动,上不了台面,心中郁闷有气,于是计划在立法会这块地方下手。控制了立法会,也就控制了香港一半的权力了。

北京要采取断然措施,还是要考虑国际上的反应,以及香港人的反应。这时候,香港市委会出来打包票,香港人民如果普遍支持,投票率不太低,国际上也就不会有太大反应。所以过去半年,“香港市委”最紧张的是民主派不参选,香港选民不投票。

等选举完,果然投票率低,国际上反应大,北京丢脸了,香港更丢脸了。美国最“过分”,直接宣布制裁“香港市委”多名的“副书记”,也就是香港中联办几位副主任,而不是制裁香港市政府官员。美国人算是眼光很准,但这给北京出了一个大难题:如何反制裁。你《反外国制裁法》出来了,别人制裁你的副书记,你不反制好像不像话,违法了。这是香港发生的第二件大事吧。

前几天,林郑月娥去北京述职,面见习近平和李克强。官方报导中,习近平说《国安法》取得成效,选举改变获得港人支持,这些都是“香港市委”提供的官方说法,但实际上是否发了脾气就不知道了。

李克强见林郑的时候,没有谈选举,谈香港还说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和习近平“一国两制、爱国者治港”的说法,有明显的不同。李克强的提法,“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共传统的说法,从邓小平到前两年都是这么说的,最近习近平把它改了。

这种简单的用语不同,其实反映中共内部对香港问题如何处理的不同的看法。习近平执着强硬的措施,效果如何,大家都在观望。“香港市委”对此心知肚明,当时打了包票,现在兑现得不太好,可能要被北京臭骂一顿。

这个和立场新闻事件有关吗?当然有关。因为香港的国安警察,其实已经不是香港警察,而是中共主管的警察机构。恼羞成怒的时候,在选举前,本土读者看最多的立场新闻,自然就成了目标。

立场之后,会是哪一个?有人说众新闻,有人说大纪元。这种事,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该来的一定会来。香港的自由既然已经沦陷,那就由占领者予取予夺了。该报什么新闻,就继续报什么新闻,真相本身就是力量。坚守到最后,绝不轻言放弃。

我相信,自由的火焰不会灭的,火种还在,希望就永远不会消失。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12/%E6%81%BC%E7%BE%9E%E6%88%90%E6%80%92%7C%E6%B8%AF%E5%85%B1%E6%90%9C%E6%8A%93%E2%80%9C%E7%AB%8B%E5%9C%BA%E2%80%9D.html


俄最高法院下令关闭关注前苏联迫害史的人权团体“纪念国际”

来源:
法广

俄罗斯最高法院12月28日下令关闭该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人权团体“纪念国际”,该团体记录了斯大林时代的大清洗和古拉格劳改营等前苏联存在时期的政治迫害史。“纪念”在1989年由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萨哈罗夫(Andrei Sakharov)等苏联异见人士创立。外界认为,这个团体记录了前苏联在斯大林时代的整肃,也是俄罗斯后苏联时代的民主化象征。

俄罗斯最高法院法官纳扎罗娃(Alla Nazarova)周二下令关闭该团体的中央机构--“纪念国际”。其被指没有按照俄罗斯法律规定,在该机构所有的出版物上标明“外国代理人”的标签,从而违反了这一规定。

人权团体“纪念”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末,记录了苏联时期进行的政治压迫,建立了苏联肃反运动和古拉格劳改营受害者的数据库。1991年创立的“纪念人权中心”是一个为政治犯权利和其他事业开展活动的姐妹组织,也因“为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辩护”而面临被清算。

“纪念国际”的关闭标志着俄罗斯现代历史的一个拐点,因为在苏联结束后开放前苏联政府秘密档案30年后,公开斯大林等前苏联领导人的罪行的努力已经成为禁忌。周二代表“纪念”团体的律师雷兹尼克(Genri Reznik)称,关闭“纪念国际”的决定是“政治性的”。他并补充说,法庭上的过程让他回想起了1930年代的苏联表演式审判。

这一决定也是在今年俄罗斯公民社会受到持续攻击之后做出的,这导致俄罗斯反对派领导人如纳瓦尔尼被监禁,知名活动家和记者逃离该国,非政府组织和媒体机构根据俄罗斯的“外国代理人”和“不受欢迎”法律被罚款或关闭。

当庭法官纳扎罗娃以该团体“多次”和“严重”违反俄罗斯的“外国代理人”法律为由对其下令。“纪念”称这一裁决是出于政治动机,但表示遵守了这一指定。纳扎罗娃宣布,该决定将关闭“纪念国际历史、教育、慈善和人权协会、其区域分支机构和其他结构单位”。

在为该团体辩护时,雷兹尼克说,“纪念协会促进了国家的健康。现在从国家的历史中消除这一点,意味着促成了‘当局永远是对的’的想法。”俄罗斯国际文传通讯社援引“纪念”的一名律师的话说,该团体将在俄罗斯和欧洲人权法院提出上诉。许多人在宣判后高呼“耻辱”。警察逮捕了几个人。

“纪念”的负责人员曾希望俄罗斯公众对该团体的广泛支持能使其免于关闭。在之前的听证会上,该团体提交了超过12.7万个对其活动表示支持的签名,以及那些通过“纪念”发现的古拉格劳改营和其他记录而查到他们亲属命运的人的证词。

法国外交部长勒德里昂(Jean-Yves Le Drian)对这一消息通过声明表示,“我怀着愤慨和担忧得知非政府组织‘纪念国际’被俄罗斯最高法院清算,而该组织的另一个分支‘纪念民权中心’也面临起诉。”

勒德里昂表示,“‘纪念国际’的解散对俄罗斯人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他们有权公平地了解自己的过去,并建立一个基于欧洲委员会所提倡的基本价值观的社会。这也是我们两国科学、学术和文化界的损失,我们正在努力建立一个不受政治不确定性影响的雄心勃勃的双边关系。”

勒德里昂提到,“在这种情况下,昨天彼得罗扎沃茨克法院决定将专门研究斯大林时期万人坑的历史学家、人权捍卫者和‘纪念’团体的地方领导人尤里·德米特里耶夫先生(Iouri Dmitriev)的刑期增加到15年,这也非常令人担忧。与我们在欧盟的伙伴一样,法国呼吁释放他,并将继续高度关注他的情况。”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12/%E4%BF%84%E6%9C%80%E9%AB%98%E6%B3%95%E9%99%A2%E4%B8%8B%E4%BB%A4%E5%85%B3%E9%97%AD%E5%85%B3%E6%B3%A8%E5%89%8D%E8%8B%8F%E8%81%94%E8%BF%AB%E5%AE%B3%E5%8F%B2%E7%9A%84%E4%BA%BA%E6%9D%83%E5%9B%A2%E4%BD%93%E2%80%9C%E7%BA%AA%E5%BF%B5%E5%9B%BD%E9%99%85%E2%80%9D.html


港府自六七暴动后首以“煽动罪”整治传媒 将如何影响香港新闻界?

来源:
自由亚洲

港府今年七一前以《国安法》大抓捕《苹果日报》高层后,外界一直盛传另一家敢言港媒《立场新闻》,将成下一个目标。港府最终在2021年进入倒计时之际,对《立场新闻》动刀,罪名是“串谋发布煽动刊物”。无独有偶,《苹果日报》多名前高层前一天被加控同一罪名,成为港府自上世纪六七暴动后,首次动用“煽动罪”针对新闻机构。此举将给香港传媒行业带来什么影响?

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以及6名前《苹果日报》高层,因被控《香港国安法》还押候审,周二(28日)再被加控“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港府第二天以同样罪名,抓捕另一家敢言港媒《立场新闻》多名现任及前任高层,更出动200名警员搜查《立场新闻》办公室。

讽刺的是,北京上周发布的《“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炮轰港英政府治港期间没有民主、钳制言论自由,列举的例子,就是指港英政府在1952年及六七暴动期间,以“刊载煽动性文字罪”处罚及检控亲北京报章。然而一个多星期后,北京自己却搬出殖民地时代旧例,整治香港传媒机构。

尘封半世纪殖民地恶法 自2020年起被用以打压异见

翻查资料,港英政府在1938年把源自英国普通法的“煽动叛乱罪”,写入香港《刑事罪行条例》,原意为保护英皇人身安全,禁止发表可能引起对女皇憎恨的文字或刊物,条例字眼充满殖民地色彩。然而自六七暴动后,港府未有再动用此法。

直至2020年3月,港警首次动用这条尘封半世纪的殖民地恶法,拘捕前民主派区议员郑丽琼,再相继检控“学生动源”前召集人钟翰林、民主派人士谭得志,以及出版儿童绘本的“香港言语治疗师总工会”成员,继而再以“煽动罪”针对传媒。

“香港监察”罗杰斯:这是香港新闻自由的死亡

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人权组织“香港监察”创办人、英国保守党人权委员会副主席罗杰斯(Benedict Rogers),在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后,曾到香港任职记者5年。他表示,当时的香港仍有新闻自由,即使有审查迹象,也只是个别记者微小的自我审查,而非来自官方压力。

然而当港府以港英时代的“煽动罪”整治传媒,他形容是“香港新闻自由的死亡”。

罗杰斯说:“这非常让人担心,当传媒被以这样的法律指控,这基本上意味着香港新闻自由的死亡。香港监察过往曾表达我们对旧殖民地法律被滥用的忧虑,例如《公安条例》,近年就经常被用来检控和平示威者,所以我认为这些旧殖民地法律已过时,应被删除。”

香港及国际一直有声音反对“煽动罪” 港府置若罔闻

香港《众新闻》曾报道,香港大律师公会及律师会在1996年,曾支持删除“煽动罪”,理据是指“煽动罪不仅已属过时,且含有不良的殖民主义涵义,更与民主发展背道而驰。此罪行以言论或文字入罪,可被用作对付合法批评政府的武器。”

而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在1997年后,曾三次审核香港人权情况,都关注“煽动罪”定义过宽,促请港府修法,以符合《公民权利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港府一直未有理会,结果“煽动罪”一直留在香港法律中,成为政权整治传媒的另一法律武器。

弃《国安法》以“煽动罪”针对传媒 原因为何?

美国乔治城大学亚洲法中心香港法研究员黎恩灏认为,港府这次弃用《国安法》,而选择“复辟”尘封的殖民地法律针对传媒,或有两个原因。

黎恩灏说:“第一就是在《刑事罪行条例》第9条下的煽动罪,包含的煽动意图其实是比《国安法》更广阔,包括引发对司法的憎恨,甚至引起人民之间内部的矛盾。第二个原因就是,官方一直强调要兼顾一些本来在香港已有的法例,去应付一些危害国安的罪行。除了新的《国安法》之外,也会用一些本地原有、可用的法律工具。”

代表北京的“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王振民曾发文,表示建立“香港维护国安机制”,还要“激活香港本地法律维护国家安全的条款”。黎恩灏认为,除了穷进香港现存法律中可以利用的条例,北京下一步会重启《基本法》第23条香港本地立法,以扩大国安体制。

而香港终审法院两星期前,就被控“煽动罪”的“香港言语治疗师总工会”成员的保释申请颁下判词,表明即使并非以《国安法》控告,如案件与危害国安相关,亦应以《国安法》一样的严格框架考虑保释申请。

这意味着被指涉犯“煽动罪”的新闻从业员,即使最高刑期只是2年监禁,也很大机会被法官以《国安法》为标准,不批准保释,长期还押。黎恩灏认为,这将使香港新闻从业员面对巨大政治风险。

流亡英国的前香港大专学界国际事务代表团发言人张昆阳在脸书发文分析,认为港府是次动用英殖时期遗留的“煽动罪”,目的是避过用《国安法》,而用现存香港法例反驳国际社会批评。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12/%E6%B8%AF%E5%BA%9C%E8%87%AA%E5%85%AD%E4%B8%83%E6%9A%B4%E5%8A%A8%E5%90%8E%E9%A6%96%E4%BB%A5%E2%80%9C%E7%85%BD%E5%8A%A8%E7%BD%AA%E2%80%9D%E6%95%B4%E6%B2%BB%E4%BC%A0%E5%AA%92%7C%E5%B0%86%E5%A6%82%E4%BD%95%E5%BD%B1%E5%93%8D%E9%A6%99%E6%B8%AF%E6%96%B0%E9%97%BB%E7%95%8C%EF%BC%9F.html


Wednesday 29 December 2021

日本决定不派政府代表出席北京冬奥会的内幕

来源:
法广

12月24日,日本官房长官松野博一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日本将不向北京冬季奥运会和残奥会派遣阁僚等高官组成的政府代表团,也不派遣任何政府官员参加。

在政府内部,原本有一些看起来可以两边都不得罪的策略。其一就是派遣体育厅长官室伏广治出席的想法。一位政府官员说:“我们需要回馈北京支持东京奥运会,因为在东京奥运会上来自中国的是国家体育总局局长,派室伏广治出席,他们是同样的级别。室伏不是阁僚,也不是政治家,但是是奥运会金牌得主。”

但是这次政府决定也不派室伏广治出席,而是派遣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组织委员会主席桥本圣子、日本奥林匹克委员会(JOC)主席山下泰裕、日本残奥会委员会(JPC)主席森和之等相关人员将出席北京冬奥会。他们分别受到了国际奥委会(IOC)等的邀请,将在当地参见奥林匹克总会,日本体育代表队也将照常参赛。

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24日在首相官邸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日本“没有派政府代表团参加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计划”。当记者追问,这一决定是否是对中国在香港和新疆的维吾尔族持续打压人权的回应时松野博一回答说:“自由、尊重基本人权、法治,这是国际社会的普世价值,在中国也要得到保障,因此是综合考虑来做出的我们独自的决定。”他不否认在决策过程中对此有所考虑。然而,当被问及日本是否会进行“外交抵制”时,他回答说:“我没有考虑使用特定名词。美国政府没有使用过‘外交抵制’这个词。”

自从美国因中国打压人权而于12月6日正式宣布对北京冬奥会不派遣政府代表团后,岸田首相一直反复表示,“我们会在适当的时候,从外交的角度加以考虑,并会从国家利益的出发,做出自己的决定。”在2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他对相关问题仍然保持谨慎态度,称:“在目前的情况下,我想综合考虑各种情况来做出决定。”

不过,日本政府24日公布的最终结论是“不会派遣任何政府官员”。前一天,岸田首相走访了前首相安倍晋三议员会馆的办公室。据说安倍在这次谈话中提出早期宣布“外交抵制”的方针,其原因是,政府代表团即使一个人参加了北京冬奥运,也会向国际社会传达一种容忍中国打压人权的错误信息。

安倍所代表的是整个自民党内外交势力的声音,安倍晋三的得意门生高市早苗到处宣传对北京冬奥会进行外交抵抗,12月23日,自民党外交小组委员会和外交调查委员会向日本外务省提交了一份文件,要求尽早发表外交抵制的声明,从而向政府施加压力。

这些动向促使岸田首相下了决心,他在24日告诉记者,“在中国,保障自由、尊重基本人权、法治和普世价值也很重要。同时他指:奥运会和残奥会是给予世界勇气的和平与体育的盛典。”

但是日本还是派遣奥运和残奥相关重要人士出席北京冬奥会,采取的是一种“软着陆”的方式。

看来日本对冬奥会的这一表态并没有得罪中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2月24日表示,中方欢迎日本奥委会等有关人士及日本运动员来华参加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关注日本政府有关表态,希望并敦促日方将中日相互支持对方办奥运会和体育非政治化的承诺落在实处。中方有信心同各方一道,践行“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向世界呈现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12/%E6%97%A5%E6%9C%AC%E5%86%B3%E5%AE%9A%E4%B8%8D%E6%B4%BE%E6%94%BF%E5%BA%9C%E4%BB%A3%E8%A1%A8%E5%87%BA%E5%B8%AD%E5%8C%97%E4%BA%AC%E5%86%AC%E5%A5%A5%E4%BC%9A%E7%9A%84%E5%86%85%E5%B9%95.html


《立场新闻》七人遭香港国安处拘捕 即时停止运作

来源:
自由亚洲

继香港《苹果日报》因国安法结业半年后,备受港官和亲中人士抨击的香港媒体《立场新闻》,也身陷法网。国安处周三(29日)动员两百人拘捕《立场新闻》多名现任及前任高层人员,指他们涉嫌“串谋发布煽动刊物”,并搜查《立场新闻》办公室,带走大量新闻材料。同时,警方也冻结了《立场新闻》6,100万元资产。《立场新闻》宣布即时停止运作。

陈朗升:“一夜之间沦为阶下因,不能保释,丧失自由...这四个多月是香港新闻界翻天覆地滔天巨浪的日子。我们明知风高浪急,但新闻自由是香港赖以成功的支柱……香港始终需要真相,亦需要记者;前路再难行,记协会截力不倒下。”

《立场新闻》副采访主任、香港记者协会主席陈朗升在周二(28日)的记协周年晚宴上说,当选主席后四个多月是香港新闻界翻天覆地、滔天巨浪的日子。谁料一天之后,香港警方国安处就拘捕《立场新闻》6名现任或前任高层,指他们涉嫌违反《刑事罪行条例》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

据悉,被捕人士包括《立场新闻》前总编辑、前董事钟沛权(52岁),前董事周达智(63岁)、吴霭仪(73岁)、方敏生(63岁)、何韵诗(44岁),以及署理总编辑林绍桐(34岁)。至周三中午,有消息称,曾在“立场新闻”撰文、正还押的前《苹果日报》副社长、钟沛权太太陈沛敏亦被捕。

消息称,另外有最少4人被国安处搜查住所,包括《立场新闻》副采访主任陈朗升周三早上亦被警方带走,协助调查。国安处人员持手令到陈朗升住所搜查,期间禁止陈进行直播,否则会“阻差办公”。

警方:“如果你要录影的话,有机会干犯阻差办公。”

陈朗升:“为什么不能直播呢?”

警方:“我跟你解释,我是国安公署帮办(督察)。今天是持法庭手令,搜集与案件有关的东西,罪名是串谋发布煽动刊物。”

值得留意是,正被还押的陈沛敏,与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5名前《苹果日报》高层,早前被控因“串谋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周二(28日)已再被加控“发布煽动刊物”罪。翌日,《立场新闻》就以同一罪名被大搜捕。

港警:已冻结《立场》6,100万元资产

香港警方下午召开记者会交代案件。香港警务处国家安全处高级警司李桂华形容,被捕7人包括该网媒编辑及时任董事,他们对公司的编采策略担任“很重要角色”。李桂华说,《立场新闻》在去年7月至今年11月期间,不断刊登多篇煽动性文章,企图引起他人藐视香港政府、引起对司法憎恨等。

李桂华:“曾经形容香港抗争者被失踪、被侵犯,记着这是国安法实施后,离开黑暴颇长的时间,这些都是毫无事实根据的,恶意指控放到文章之中,该网媒与‘所谓行国际线的逃犯或人士’是容许、合谋利用他自己的平台,煽动其他人憎恨特区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等情况,引致危害到我们的国家安全。”

李桂华又说,保安局局长已冻结《立场》6,100万元资产,为历来国安处侦破的案件中金额最大的一次,并称警方将循资金来源、《立场》及其英国分社的营运真正目的,有否合谋他人去勾结外国势力等方向调查。

李家超:利用新闻工作危害国家安全才是破坏新闻自由

政务司司长李家超强调,任何人如假借新闻工作、利用新闻自由作工具,去做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才是破坏新闻自由,并形容他们是新闻界的“害群之马”。

李家超:“利用新闻工作作为工具,是破坏新闻自由的人,是污染新闻自由的人,真正的专业新闻工作者,应该齐声反对,齐声说不,与他们保持距离,特区政府采取行动去针对一些人涉嫌利用新闻工作作工具,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或其他理由犯法,危害国家安全,我们是对这些破坏新闻自由的人,予以依法打击。”

立场新闻即时停运 陈朗升:今天是很伤感的一天

《立场新闻》下午发表公告,称警方拘捕该公司多名高层及前高层人员、带走多人协助调查,并在办公室检走多部电脑及部分文件,因应情况,《立场新闻》即时停止运作,所有员工已即时遣散,署任总编辑林绍桐已请辞。旗下包括网站及所有社交媒体立即停止更新,并于日内移除。

《立场新闻》副采访主任陈朗升事后获返回公司,与多位同事执拾文件。他眼泛泪光,仅表示“多谢读者支持”。

陈朗升:“看了公告,大家知道立场新闻最后的决定。我绝对尊重公司的决定。我没有其他补充。今天是很伤感的一天。谢谢大家。(有什么和读者说?)谢谢。谢谢读者支持。”

香港记者协会表示,深切关注《立场新闻》董事及高层被捕一事,并对警方在一年内多次拘捕传媒高层,及搜查藏有大量新闻材料的新闻机构办公室表示深切关注。记协促请港府按照《基本法》保障新闻自由。

《立场新闻》多次被亲中媒体和香港高官点名批评

前身为《主场新闻》的《立场新闻》,在2014年12月成立,以不牟利原则营运。两年前,香港发生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社会运动,《立场新闻》走到多区前线直播,紧贴示威现场最新情况,包括记下香港元朗721事件,得到大量民主派读者支持,但同时亦成为港府多次抨击对象

翻查资料,《立场新闻》多次被亲中媒体和香港高官点名批评。包括早前被保安局局长邓炳强点名批评,包括抹黑及妖魔化大潭峡惩教所“智慧监狱”管理模式、对中大桥事件报道不尽不实,煽动仇警情绪等。

在半年前,《苹果日报》宣布结业后,《立场新闻》刊出公告,指“文字狱已降临香港”,把今年5月份及之前刊出的文章全部暂时下架,并会暂停接受赞助。同时,母公司6位董事辞职,包括余家辉、周达智、吴霭仪、何韵诗、方敏生及练乙铮辞去董事职务。

串谋发布煽动刊物者首次定罪最高刑罚可判监2年

香港《刑事罪行条例》第9及10条规定,涉嫌串谋发布煽动刊物者,首次定罪可被判2年及罚款港币2000至5000元。“煽动意图”包括意图引起对香港政府和香港司法的憎恨、意图煽惑他人使用暴力、意图怂使他人不守法。第10条则明定,任何人作出或与任何人串谋作出煽动意图的作为;或发表煽动文字;或刊印、发布、出售、要约出售、分发、展示或复制煽动刊物;或输入煽动刊物,即属犯罪。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12/%E3%80%8A%E7%AB%8B%E5%9C%BA%E6%96%B0%E9%97%BB%E3%80%8B%E4%B8%83%E4%BA%BA%E9%81%AD%E9%A6%99%E6%B8%AF%E5%9B%BD%E5%AE%89%E5%A4%84%E6%8B%98%E6%8D%95%7C%E5%8D%B3%E6%97%B6%E5%81%9C%E6%AD%A2%E8%BF%90%E4%BD%9C.html


【2021 回顧.採訪手記】解散不是灰飛煙滅

    回望 2021,至少 58 個公民團體或傳媒解散,組織不復存在,剩下零星的個體,他們如何走下去?《立場新聞》嘗試逐一聯絡他們,惟部分解散組織已無法接觸,部分人已身陷囹圄,還有一大部分接觸到聯絡上,卻表明不想受訪。只剩下 22 個組織有人願意來到攝影機面前接受訪問。

    這 22 個組織的故事巧合地構成 22 分鐘的影像記錄《2021 解體:你們還好嗎?》。即使公民社會要解體,也不是灰飛煙滅,讓我們留一個真實的記錄,親耳聽著、親眼看著,他們的組織為甚麼解散?他們現在好嗎?未來又會變好嗎?

《立場新聞》記者在傳媒報導以及社交媒體公告上點算解散組織的數字,包括工會、教會、地區組織、傳媒等等所有公民團體。無奈 58 個解散組織必有遺漏,因為很多解散根本沒有公佈。而公佈的資料顯示, 2021 年首半年有 9 個組織解散。直至 6月底《蘋果日報》被迫結業, 6 名前高層被控違反《國安法》,公民社會開始大幅崩潰,一個月之間便有 22 個組織解散。 8 月至 10 月再有大型組織解散,「民陣」、「612人道支援基金」、「教協」、「石牆花」、「支聯會」、「職工盟」,都是香港人熟悉的名字。有如「石牆花」創辦人邵家臻所說:「要哪一板塊倒下那便倒下,要哪一條線倒下那便倒下,予取予攜。」

一)為何解散?

我們訪問了 22 個解散組織的代表或成員,雖然當中有 2 個錄影後擔心有風險要求取消,但綜合所有人的答案,解散的主要共通原因是「恐懼」,也害怕「株連」。

前《米報》攝影記者梁柏堅說,《米報》在 7 月 1 日解散,是籠罩著恐懼而結束。他說:「《蘋果》結業絕對是一個好大的...未到原爆,也是大爆炸。我們見政府可以用一條法例,一條《國安法》,把一間上巿公司整治。一直追求已久,應該捍衛的新聞自由,可以一夕之間這樣處理。」《米報》是在 2015 年創辦的網上媒體, 2019 年梁柏堅獨家拍攝到 8.31 防暴警察在太子站內向市民揮棍的情況。

「香港職業治療師工會」前主席 Patrick 說,組織解散的觸發點是「香港言語治療師總工會」成員涉發佈煽動刊物被捕,他說感覺「很近」,甚至害怕外界由言語治療師的工會聯想到他們的職業治療師工會,雖然他認為這種擔憂有點非理性。他說大家在恐懼下決定解散工會,還希望無聲無息,不要引起任何關注,所以連是否在社交媒體上通知會員解散,他們的成員也有一番爭論。他說恐懼的瀰漫,是連會員都不想現身出席會議,所以他們難以按會章召集三分二會員通過解散議案,最後唯有等到年結,等大部分會員不續會,才能大大減低幾百名會員的總數,較易達至三分二門檻。他說這是何其悲哀。

不能明言的恐懼

那一種恐懼甚至是不能明言。2020 年 12 月創立囚權組織「石牆花」,到 2021 年 9 月被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不點名批評,指石牆花散播危害國安種子。 大約一星期後,石牆花宣佈解散,邵家臻在眾多鏡頭前面,雙手合十,痛苦地抽泣,說不出話。

我們在 11 月訪問他,他說:「當時的眼淚是很委屈的,也沒有甚麼辦法疏導,現在也感到鬱結,所以皮膚也出毛病,敏感、濕疹。很多事也不能講,為甚麼解散,也不能講。」

「職工盟」在 9 月解散,一個有 31 年歷史、工會人數超過 14 萬人的大型工會,都要在一夕間結束。幹事 PY 狠狠說:「政權要把一個民主的工會,活生生地砍掉,是你下這一刀,是你把我們殺得一頸血,不是我們自己解散,這是一定不甘心的,我們係被迫的。」

PY 和邵家臻都說,組織解散是為了保護他們愛的人,但他們要保護誰?有何後果?收到甚麼訊息?他們也說不能說,不能明言,邵家臻說得無奈,PY 說得忿恨。

法政匯思前召集人李安然同樣表示:「法政匯思的解散是無聲無息的。它沒有任何無聲明,沒特別接受傳媒訪問。我相信讀者透過這麼多無聲無息,應會知道法政匯思對形勢的判斷,以及為何解散...我沒辦法講更加多。」記者問他是否怕有牽連所以不能多言,作為大律師的他小心翼翼地說,這問題他也不能作答。

二)你們現在好嗎?

李安然現身處英國讀書。第一次視像通話時,他赫然發現要錄影訪問,他呆了一呆,說自己未穿好西裝未準備好。改期到下星期再通話時,他又是一身便服,我笑問:「你的西裝呢?」他很認真地說:「我覺得上星期我還未拋低那身份,但我再回頭想,第一,組織已經不存在了...第二,我的身份亦已轉變了。」

問他是否適應英國生活,他很有條理地解釋交通和購物等等情況,說適應不難,但同時又答得沉重:「其實你離開了香港,你感受的痛苦沒有少了。你明白你身邊的朋友,在做正確的事,但你不可以跟他做一樣正確的事,因為你沒有勇氣,去付出同樣代價的時候...其實本身也是很難受的事情。」他希望自己身在外地仍有位置發揮能量,只要有一個人點燈,無論地方多黑,也會被看見,而他認為仍然有很多香港人在點一盞盞的燈。

李安然在沉重中仍保持希望,但在 22 位受訪者中,感覺他們的狀態是偏向灰暗的,至少有幾個人在看心理輔導和精神科醫生,他們也在情緒低谷中奮力掙扎,亦有不少人已離開香港尋找出路。

香港人適應力很強

大雄是其中一個邁步向前走的人。他在《蘋果日報》當攝影記者足足 26 年,直至《蘋果日報》結業,他揸相機變了揸的士。問他轉行做的士司機難適應嗎?他笑著搖頭,說香港人適應力很強,他也很快上手,然後連番感謝他租車的代理人公司,義務教轉行的新手如何規劃駕駛路線,開車前如何檢查機油車身等等。他還說公司的租車司機,有轉行的機師、空中服務員、會計,各行各業都有,揸的士在此時勢成為很多人的避風港,有幸沿途總有人相助。

大雄說自己選擇了揸的士,便敬業樂業,做一個好的士司機,而每天揸的士總有快樂的時候。他不再聽新聞,但車廂會播著黃明志的歌,或「​​走先啦係咁先啦」,然後投契的乘客便會熱烈地跟大雄聊天。有一次,一位乘客說得興起,還脫下外套,拉起衫袖,展示身上的紋身說要「相認」。大雄說那一刻是有點熱淚盈眶:「大家是相認到的。」

三)未來會變好嗎?

在 22 個訪問當中,最後一條問題也是新年願望、新年祝福說話,但絕大部分人也講不出新年「快樂」,有幾個更陷入長時間的停頓,不知道可以說甚麼,只以一句:「香港人,加油」作結。

唯一是 75 歲的「銀髮族老而不廢」成員麥洛新,他在街上聲如洪鐘地大叫 Happy New Year !(抱歉,未有剪輯播出 LOL)對他來說,組織散,人未散,一班老友記仍在群組中聯繫,分享喜與悲。他一把年紀,但從沒放棄理想。

未來就要看你的耐性了

他原來熱愛演戲,有次我們拍攝他到片場做特約演員。他對拍攝興奮得一夜無眠,他戴著助聽器和人熱烈溝通,同時對常常被編配演老人痴呆角色鬼叫嘆氣。不過他笑說:「我在演戲的生涯裏有一得著,就是忍耐力,不能急,等待好時機,就會 Good Take!我不喜歡『躺平』這名詞,安靜,『躺著』可以嗎?」問他有何分別?他又大笑:「躺著,躺著等待,就要看你的耐性了。」

 《2021解體:你們還好嗎?》是一個影像記錄,希望記錄公民社會的解體,同時記錄剩下的零星個體如何走下去?他們的悲觀、樂觀、幽默和力量,例如中大學生會的共患難齊打機的難兄難弟、例如用音樂消磨迷惘的岑宇軒、例如專心讀書變回港豬的中學生、例如在世界各地開公司的李文浩、例如在海外港人網媒寫文的顏武周。

也許句號不完美

這22分鐘我看過無數次,剪接、對字幕、改圖表,我看完又看,但每次看也會鼻子一酸,也會為那些事那些人難過。抱歉 22 分鐘影像太短,很多重要的說話都未能剪輯播出。而眾多組織的解散原因還有很多,有些擔心不能通過公務員、區議員宣誓,有些被警方凍結資金已無法運作,有些更在成員爭拗、互不信任下解散。可能句號並不完美。所有受訪者的文字報道,都刊於更新的「解散香港」互動專頁,望能作一點補充。

今次拍攝非常順利,團隊也是熱血的記者。我和 Mandy 在一個星期多便完成 22 人的訪問,她總在我頭昏腦脹時幫上一把,而義工監製則繼續默默帶領。讀人類學的攝影師又拍攝又剪接,還為字幕改錯字改文法,感覺他把報道當作人類學研究。

還有貓奴美術妹妹,她負責製作 58 個組織解散的動畫,原設計是把組織 logo 化為碎片消逝,但她堅持不可以有「灰飛煙滅」的效果,即使消逝,也要化作點點光,點點繁星飄去。她說一定要有希望。

就如影片的最後一句:"Everything will be okay in the end. If it is not okay, it's not the end"

文 / 鄭思思



from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 全部文章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2021-%E5%9B%9E%E9%A1%A7%E6%8E%A1%E8%A8%AA%E6%89%8B%E8%A8%98%E8%A7%A3%E6%95%A3%E4%B8%8D%E6%98%AF%E7%81%B0%E9%A3%9B%E7%85%99%E6%BB%85


【2021 回顧.移民】前中大學生領袖:展開新生?我做唔到 彭晴:咁樣走咗啱唔啱?

    根據加拿大《國家郵報》今年 10 月報道,加拿大政府今年 2 月對香港人放寬工作簽證門檻後,首四個月就接獲 3,481 宗申請。今年 1 至 7 月,透過一般途徑申請加拿大永久居留權的香港人有 1,219 人。截至今年 6 月,有 30 名港人正等待加拿大政府審批難民資格申請。

    「講真呢度幾好,幾多華人,我喺度食到香港嘅嘢仲多過喺香港。」電視電台節目主持人彭晴今年 9 月辭掉 NOW TV 工作後,遠飛 12,500 公里到多倫多。人們都以為她移民了,她說還在猶豫,因為她想再給香港一個機會。

    即使已決心長留加拿大的人,也不見得對香港沒有留戀。前中大學生會會長周豎峰今年 1 月收到「中間人」的威嚇後,決定與妻子登上離港的航機。但身在自由國土的九個月來,他仍走不出前塵:「你要我走返出嚟展開新生,我做唔到。」    (系列三之一:加拿大篇)

與周豎峰相約在麗晶廣場二樓,這裡與香港一般的美食廣場沒有分別,周圍的人都在說著廣東話或普通話,小吃攤賣的都是雞蛋仔、肥牛米線、乾炒牛河、凍檸茶 — 有一剎那恍神,以為自己仍然身處香港,但其實這裡是溫哥華本拿比(Burnaby)的一個華人市場。

今年 3 月 25 日,周豎峰倉促登上飛機,飛越一萬公里,來到加拿大。疫情下多國持續鎖國,他沒有太多可選擇的目的地,加上太太本來正在溫哥華讀書,所以他就決定來溫哥華,並隨本身屬加籍的太太申請入籍。等待了快九個月,他仍未收到加拿大領事館的回覆,因此一直未能正式工作。像在香港時一樣,他繼續接不同寫作的工作,為香港雜誌寫稿,也為一些台灣組織撰寫香港研究的學術文章,但仍是不足以維生,只能一直靠積蓄度日。

早就作好流亡準備

生活雖然較以前拮据,但他過得比在香港時輕鬆。加拿大畢竟也是一個移民國家,香港文化隨處可見,來了不久,他很快也適應了這裡的生活。他每天除了為報讀碩士課程做好準備以外,就是鑽研不同的新菜式,他喜歡為太太和朋友下廚。最近,他更領養了一隻只有三隻腳的小狗,改名 Tripod,一家三口不時出外散步,算是挺寫意。

周豎峰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離開香港。自 2012 年反國教運動起,他在朋友邀請下擔任學民思潮的義工,自此他踏足社運圈,持續參與香港民主運動。到了 2014 年升讀大學,未幾發生雨傘運動,他從中大中文系轉到政政系; 16 年成立「星火」,擔任中大學生會會長,成為學界本土派的代表。畢業後,熱愛寫作的他退居幕後,出任議員助理,做代筆,在不同平台發表政論文章。至 19 年反送中運動爆發,這一切對他來說,都是可以預見的歷史進程。身邊的戰友早在魚蛋革命後或流亡、或坐監,他早就作好了心理準備,自己可能也有著類似的命運。


但政權的打壓,還是來得比他想像中快。去年,十七區區議會舉辦聯合會議,後通過成立「香港公民議政平台」,周竪峰擔任籌委會秘書。但在平台成立前夕,平台被《大公報》及《文匯報》批評企圖成立「在野影子議會」,或違《國安法》,又被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指違法。

今年 1 月,政府以「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名大舉拘捕參加民主派初選的人士,連提供技術支援的民主動力都不能倖免。2月底,有中間人接觸周豎峰,語帶威脅地想要調查民主動力的內幕消息,實則想他「篤灰」,他斷言拒絕。當時正好是初選案提堂,他連續幾天到法院旁聽,難忘譚文豪在庭上陳詞時,說著自己熱愛的家庭和工作,哭得聲嘶力竭。他開始在去留之間思考,一個月後,決定登上飛機。

至今仍心存內疚

離港九個月,周豎峰至今仍對這個決定存有內疚。「每個人想留低嘅原因不同,有人覺得身土不二;有人覺得呢個係我地方,我要留低先做到嘢,離開咗就冇 stake。我出發點係我覺得我有個責任,過去咁多年,如果有一個學弟妹係因為我講嘅一句嘢而行咗呢條路,令佢有佢要承擔嘅後果,咁我諗我係對佢唔住,呢個 guilt 我係一直都有。」

身在異鄉,他最想念的是他在社運路上一直共同作戰的兄弟,對於正在獄中的,他更感抱歉。「我以前喺香港時成日探監,但依家 honestly,我只係寫過一、兩次信。呢個係好 soul searching 嘅行為,你唔只係要面對佢哋,你都要面對你自己。咁其實係好痛苦,有幾次揸住枝筆想寫但都寫唔到。」但理性判斷來說,周豎峰堅信他離開的決定是正確的。「我唔敢高估我精神上嘅韌力。我當我好偉大,肯坐監,但如果我一日 break 咗,我篤灰,帶嚟嘅傷害會更大;加上又結咗婚,會諗另一半會點。」
周豎峰和他的愛犬 Tripod。

在地球另一端的溫哥華,儼如一個與世無爭的平靜國度,與水深火熱的香港截然不同。但即使離開,周豎峰仍繼續密切關心香港事態。「有人會話,你離開咗香港,個根就離開咗,你就掕唔返架啦,你同香港永遠都有距離,某程度上我同意,我諗呢個係所有離開香港嘅人都會面對嘅難題。但對我嚟講,keep 住呢團火係件好自然嘅事。由我 15 歲開始反國教,到我依家25 歲,當你投放咗十年嘅 prime time 喺呢件事上,你要我走返出嚟展開新生,我做唔到。我唔敢講我未來一定唔會變,但我諗我個終極關懷同依歸都係會講返香港。」周豎峰說。

這九個月,周豎峰繼續寫作。身在自由之境,擺脫了白色恐佈的制肘後,他自覺抉擇的空間比以前多了。「寫字嘅人最怕冇咗自由,《國安法》後,我幫人代筆,我要諗好多嘢,因為出係出佢個名,出事嗰個會係佢唔係我。同時學術上如果你有啲context 唔講得,咁其實篇嘢會係廢。」在這期間,他也低調地與幾位國會議員會面過,討論收容港人的問題。

強化學問 希望幫到香港

但長遠而言,香港人如何在異地繼續推動香港民主運動,仍是周豎峰思索中的問題。不少流散港人在英、美、加、澳、台等國家繼續舉辦聲援香港的遊行集會,他欣賞他們的幹勁,但他質疑其效果。「我哋喺香港搞遊行集會有用,係因為喺香港; 我當你聚晒全溫哥華所有香港人,當然係可以提醒到人,好似悼念六四咁,但跟住點呢?」他亦不同意流散港人在異地搞政治組織甚至參選。「咁你咪即係將人哋地方變做香港殖民地?咁樣係好唔尊重當地人,而且你係應該要 care 埋當地人嘅需要。」

咁你有咩高見?周豎峰無奈笑說:「我冇!我諗到我就係下一個香港政治領袖啦。肯做係好事,但喺呢個離散嘅環境下,比起一嘢衝落去做,你要諗吓以前嗰套搬過嚟 work 唔 work。」正因如此,他決定報讀政治系碩士,研究香港歷史和社會脈絡,以尋求答案。「第一步你強化咗自己嘅學問先,希望幫到香港,就算幫唔到都為未來行動提供知識同理論基礎。你想去說服唔同背景同脈絡嘅人去支持你,你就要講好呢個香港故事,令聽嘅人明白、理解、同情,最後支持我哋,亦令嗰啲抹黑我哋嘅人最後站不住腳。」
周豎峰寄語身在海外的港人都能夠為香港講真話。

遙看著彼岸的香港沉淪,周豎峰仍然熱情滿滿。「絕望同希望相同,都係極為虛妄,咁咪 do your best 囉。再老套啲講,準備咗唔一定有,唔準備就一定冇,係咪?」他最害怕香港人選擇自我放棄,「你話明顯嘅政治抗爭或街頭抗爭要放棄,咁呢個無可避免,但你話精神上都放棄埋,甚至我哋呢班成功逃離去到自由國度嘅人都放棄埋,咁當歷史改變突然出現,咁香港人係咪會坐喺度唔識反應呢?所以我哋一定要 be prepared。」

對於仍然留守的香港人,周豎峰寄語:「仲喺香港嘅一定係要忍辱負重,死捱難捱,見到差佬就好似見到皇軍咁要低頭,係好痛苦。咁講好似好風涼,我都唔知可以講咩,但希望你哋可以頂住,你唔一定要做啲好 explicit 嘅政治行動,但你都可以潛心修練。」流散異地的,他只希望大家能做回一個自由人。「當你講真話唔會再被威脅時,你就嘗試講返真話啦。既然選擇離開,咁如果你依家仲畏首畏尾, 咁有咩意思?」

*************************************************************

彭晴 9 月重返多倫多

9 月 10 日,彭晴離開了工作 13 年的 NOW 電視台,香港觀眾無法再在香港大氣電波中聽到她的聲音,卻在 Youtube 繼續找到她的蹤跡。自去年起,她開設「彭晴的生活頻道」,似往日在香港電台主持《晨光第一線》一樣,與聽眾分享香港和海外資訊。兩個月前,她飛到多倫多,化身成為旅遊 KOL,帶網友一同遊走洛磯山脈和尼加拉大瀑布;轉眼又化身成地產經紀,帶網友看多倫多樓盤。

彭晴可以成為多倫多「地膽」,不是沒有原因。1989 年 1 月,13 歲的她跟隨父母離開香港,移民加拿大。當時六四事件還未發生,父母決定離開,純粹是為了與在加拿大的親人團聚。她從未去過加拿大,只聽說在外國讀書較輕鬆,所以也沒有抗拒。就這樣,她在多倫多一直待到 97 年。當很多香港人因為香港回歸而急著移民外國時,她卻反其道而行,回流香港。那時北美經濟衰退,大學剛畢業的她一直找不到工作,正好香港多機會,她便又回港了。

回港發展以來,彭晴成為了一個媒體人,在香港電台主持過不少節目,後來又在 NOW 擔任時事節目《時事全方位》的主持人,一做就是 13 年。她很喜歡這份工作,覺得既可以讓自己增進知識,又能為香港普羅大眾發聲。但在 9 月 10 日,她遞上了辭職信。

過去一年,在這風雨飄搖的香港,新聞業一片腥風血雨,不少媒體慘被收編整治,NOW 也不例外。新班子上場後,舊班底已被開刀,後來刀鋒也降臨到彭晴身上。「好傷心,真係好傷心。」她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竟也留不低,「我唔算係一個好尖銳好激進嘅人,有時啲人講起彭晴都唔知佢係點嘅人。我覺得我作為一個主持,我係稱職嘅,因為兩邊意見都喺度,最和稀泥嘅角色就係我做架嘞。我覺得無論建制定泛民,我都招呼得好好架,唔係話同建制好 friend,但我都好尊重佢哋,對佢哋好有禮貌。你話係咪因為有立場,大佬,每個人都有立場,但我好公私分明,我覺得我好溫和,你咁都要郁我?」

同事陸續離去 心灰意冷

面對快要揮下來的屠刀,彭晴心灰意冷,眼見作戰多年的好同事都陸續離去,她決定自動請辭,離開傷心地。同時,她身在多倫多的父親患病,只剩母親獨力照顧,於是她把心一橫,決定飛回多倫多老家,當給自己半年假期。

今次回來,彭晴有如再次認識多倫多。讀書時期,她一邊上學一邊打工,營營役彼,從未認真探索過這個城市,到後來不時回加探親,也是來去匆匆。現在她才發現原來多倫多「好多嘢玩」,像家附近的公園,變成了她的跑步徑--每樣從前沒有細味的事物,今天在她眼中都新奇有趣。


彭晴形容,身在異鄉的日子比在香港時候開心得多。

這兩個多月以來,她發現自己比在香港時開心多了。其中一個原因,或許正是遠離了香港。「過去呢幾年,好多時對好多嘢都好上心,會覺得有冇搞錯,成日喊喊喊,但依家我唔使日日睇到新聞。雖然我依家都有睇香港新聞,唔會畀自己變成港豬或加豬,但至少我唔使好似以前咁 newsroom 收到咁多嘢。我覺得少睇少見,唔好咁上心嘅話,我個人係平和開心咗。」

放鬆心情之餘,她這次回來也是想要探索在加拿大定居的可能性:「我覺得我好 adaptable, 我喺邊度開心,咪去邊度囉。如果一個地方成日都令到你誠惶誠恐,擔驚受怕,聽日我又唔知會發生咩事,你都唔會想喺呢個地方住得耐啦, 你都會想搵個生活得舒服嘅地方啦,做人係咁簡單之嘛。」

數月後返港再作打算

朋友都勸說她索性繼續留在加拿大,擔心她回港會因為過往的新聞工作而被秋後算帳。但彭晴還是未能下定決心移民,一來因為香港還有她和先生的家人,二來因為香港始終是自己的根。「講真呢度幾好,幾多華人,我喺度食到香港嘅嘢仲多過喺香港。但你要我連根拔起,真係一個好艱難嘅決定。」


彭晴仍未決定會否移民,連根拔起畢竟是艱難決定。

彭晴決定在加拿大多待數月,然後再返回香港。心底裡,她始終想再給香港一個機會。「我想再睇吓,到底香港係咪真係唔住得人。黎巴嫩戰亂都有人住啦,咁係咪唔住得?當然香港一定未去到戰亂咁嘅地步,但作為一個喺香港生活咗幾十年嘅人,睇住佢嘅轉變,係好傷心嘅。我都會問自己:咁樣走咗,你啱唔啱?」

關於去與留的問題,彭晴未有最終答案。但香港這個讓她曾流淚不止的城市,仍有讓她留戀的地方。過去她擔任傳媒工作以外,亦會做義務工作,例如為盲人錄製口述影像。「就算我無法再做傳媒工作,但我會諗,我仲有冇嘢可以貢獻呢個社會呢?我有好天真咁諗,希望可以繼續發揮我嘅力量,特別喺香港。」


記者:陳芷昕


from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 全部文章 https://www.thestandnews.com/society/2021-%E5%9B%9E%E9%A1%A7%E7%A7%BB%E6%B0%91%E5%89%8D%E4%B8%AD%E5%A4%A7%E5%AD%B8%E7%94%9F%E9%A0%98%E8%A2%96%E5%B1%95%E9%96%8B%E6%96%B0%E7%94%9F%E6%88%91%E5%81%9A%E5%94%94%E5%88%B0-%E5%BD%AD%E6%99%B4%E5%92%81%E6%A8%A3%E8%B5%B0%E5%92%97%E5%95%B1%E5%94%94%E5%95%B1


【2021 回顧.教育】學生會解散 幹事被捕 重訪年初上莊內閣 從熱血到無力、孤單

    「香港仲有學運咩?」也許看到標題的你,會忍不住如此暗忖。

    這一年大概是香港學運的重要轉捩點。年初,一個又一個年輕的學生領袖傾巢而出,他們青春熱血、關心社會,眾人意志高昂地參選學生會和成立公民組織。當中,有些是未來的工程師、護士或教師,有些被形容為「學界男神」,大好前途原本等著他們。

    不足 12 個月,法庭犯人欄後再次看到他們,眼神裡再沒有多個月前的稚氣和熱情。平均年齡僅約 20 歲的眾人,被冠上「煽動顛覆」和「宣揚恐怖主義」的罪名,等待被審判。

    的確,今年是香港學運的「轉捩點」。《立場》重訪問了部分學生領袖,看見他們有的消沉、有的重新出發、有的妥協求存。

    1 月至 5 月 — 上任 17 小時的中大學生會

2021 年 3 月 1 日,中大學生會內閣「朔夜」宣布總辭。

各大學學生會在《國安法》實施後,第一次招募參選內閣(下莊)。初時,多間院校已傳出將會「斷莊」,唯獨兩間院校有內閣成功出選,分別為中大學生會內閣「朔夜」與理大學生會內閣「煥曜」。《立場》當時訪問了兩支內閣,「朔夜」及「煥曜」均表示參選時已有被捕準備,其中「朔夜」外務副會長羅子維在訪問更指,若有一天需為香港而被捕、脫離所有關係,也沒有問題,「如果死係可以令香港民主嘅話,我會即刻跳落去。」

(詳見報道:前人被捕、後有承者 抗爭代價沉重 中大學生會候選副會長:我願為香港死)


《立場》今年二月訪問了兩支內閣,「朔夜」及「煥曜」均表示參選時已有被捕準備,其中「朔夜」外務副會長羅子維在訪問更指,若有一天需為香港而被捕、脫離所有關係,也沒有問題

「朔夜」在 2 月 24 日以 3983 張信任票,高票當選,惟翌日即遭到校方暫停其學生會職務、暫停代收會費、要求學生會註冊為獨立社團或公司等等,稱因「朔夜」的參選宣言及受訪的言論可能違法。事件引起社會迴響,「朔夜」最終在 3 月 1 日上任當日,宣布因學生會已名存實亡,通過總辭。

儘管「朔夜」其中 5 名成員仍以臨時行政委員會身分,協助中大學生會基本運作,但校方在 4 月 1 日再在學生會會室外張貼通告,指明有關成員不可使用會室,臨政主席馬活言當時形容,校方如同對他們「封殺到底」。最終,「朔夜」臨政成員也在 8 月總辭,由於一直沒有學生願意成為臨政成員,中大學生會幹事會一直懸空,直至代表會再於 10 月 7 日宣布解散。

「朔夜」會長林睿睎在上任當日指,總辭原因之一,是有內閣成員收到滋擾電話及死亡恐嚇,包括對家人的威嚇,「我們想藉這個機會再向選民和大眾致歉,是我們的懦弱,是我們沒有辦法承受這些牽連到家人的安全威脅」。

中大學生會多個成員都曾是《大公報》和《文匯報》的追蹤目標,林睿睎和羅子維早在年初已被《文匯報》跟蹤,以「老鬼操縱『新獨』 壟斷大學過莊」為題,稱眾人都是被前會長區倬僖操縱的「傀儡」。其中,羅子維辭任「朔夜」後,加入了「開站師」,另再成立了「本土青年意志」,隨即亦在 6 月再被跟蹤,甚至登出了其私人生活的關係圖,其在組織的同伴、賢學思政前發言人朱慧盈之後突然被捕,控以「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羅子維之後甚少再於學界出現,「本土青年意志」如同解散。

曾說「願為香港死」 近日萌去意

僅僅十個月,「朔夜」眾人全已淡出學運圈,同時,見證中大社運十年的民主女神像也被移除。曾稱「願為香港而死」的羅子維,近日決定或會離開香港,平安夜那天,他坐在消失了的女神像前,搖搖頭地向記者說,「我唔後悔講過嗰句說話,I still mean it」。

無力感令自己害怕

羅子維指,其實一直不是太在意左報的跟蹤及騷擾,但過去十個月最令他害怕的,其實是無力感。即使曾被警告或已被國安點名,他與學運友人在街上一同沉思時,也是反思自己所做的是否合乎其身位可做的事。

由狂熱到冷靜變悲觀

這一份無力感,在這十個月不斷擴大,他形容,自己上莊時就如活了在一種「狂熱」之中。「當時我好深信自己有一個Superhuman power(超能力),我相信自己可以改變到呢個中大、呢個社會,當我而家抽身返出嚟,我係無超能力㗎」,他形容,不論是自己或是香港人,都沒法撼動如斯壓迫和宰制的結構,「呢個認識解除左我嘅狂熱,令我由狂熱返返去冷靜,再由冷靜返返去悲觀」。

移除民女 情緒崩潰

近月,羅子維家姐移民,當中大突然移除民主女神像,他得悉消息,早上立即衝回中大,情緒亦崩潰了,「好似我所有生存領域都變晒,我都知道我改變唔到啲咩,所以我喺呢段時間特別脆弱,我承受唔到,我覺得好攰呀。又攰啦,又難受啦,冇依靠啦,所以最終決定咗離開」,以往曾倡議香港人留港的他,選擇了用「應該會」來回答歸港的可能。

他說,一直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自己有沒有辜負了當初的自己,「我有冇破壞咗當時嘅承諾呢?我覺得係有㗎...好多人仲好 strong,好多人仲留喺度,而我退縮咗」。

羅子維一直愛讀民族主義,他認為失去了當初的狂熱,令作為弱者的自己及香港人重新開始理性思考,才有獲得出路嘅機會。羅子維最後再次引用了愛爾蘭民族主義詩人葉慈的一句名句,「All changed, changed utterly, a terrible beauty is born」(所有事情都在變,但一種可怕又崇高的美便會出現)。

    5 月至 8 月 — 被控宣揚恐怖主義的港大學生會

2021.7.9 港大學生會評議會通過悼梁健輝動議之後,港大學生會幹事會召開記者會道歉並辭職

在說理大學生會之前,先說另一個同樣幾乎已不存在的組織--港大學生會。

港大學生會在年初只有「不死傳說」一人內閣、五度大選落敗的港大生麥嘉晉,他亦迎來第六次敗績,令學生會當時進入「斷莊」真空期,並在 4 月再舉辦補選。黃靖軒、麥晉棋、郭永皓及林隆輝決定組成 4 人內閣「薪燧」參加補選,當時學界不少人均質疑「薪燧」倡議的溫和路線,批評 4 人仍然提倡與校方溝通、對話,並表明不辦違法活動。

會長郭永皓 5 月時曾向《立場》記者笑言,「曾經畀人鬧話,我哋好似分咗手,仲追住佢(校方)要求復合咁,好嘔心」,但他不介意被指委曲求全,盼同學理解「難言之隱」,「現實就係當敵人步步進迫時,我哋就要喺剩餘空間,建立自己嘅實力同籌碼」。

(詳見報道:本土閣「薪燧」出選港大學生會 倡與校方對話被質疑太溫和 候選會長:委曲求全冀守僅餘空間)

感激梁健輝議案 四學生被捕

僅僅半年,「薪燧」由得到逾 2400 票當選,到 7 月 7 日通過議案感激梁健輝「為港犧牲」,並即場默哀,引來校方以至政府批評,再隨即於兩日後凌晨撤回議案,學生會幹事會全員及評議會部分成員即時辭職,郭永皓與 3 名評議會成員在 8 月 18 日早上被捕,《學苑》及校園電視主席在會室被審問多個小時。

路線曾被批溫和的人,最終在 8 月成為了《國安法》被告,連同另外 3 人被控「宣揚恐怖主義」,還押一個月後才獲准保釋,自此禁止受訪。

「學生會作為學生組織絕對不應煽動、宣揚任何暴力行為、恐怖活動或其他非法行為。中央幹事日後將謹言慎行,時刻警惕自身對學生、學校以及社會的影響」,港大學生會「薪燧」最後的聲明如此寫道。

一如中大學生會,「薪燧」未有被捕的 3 人淡出學界,但前學校事務秘書黃靖軒卻突然在 11 月參選校務委員會本科生代表,並順利當選,成為「港大評議會風波」唯一繼續擔任公職的學生,幾乎也是學界僅存的代表。

希望繼續秉持師生共治

「學生會風波之後,制度上造成咗一個缺口」,黃靖軒指,不同的大學管治委員會原由學生會或評議會成員出任,但自風波之後,一直未有人再承擔相關職責,故他希望填補學生會出缺後的空白,「希望港大可以繼續秉持師生共治,就算少咗,都希望仲有」。

專注校務 不就政治議題表態

本著「服務同學」的心,黃靖軒再次成為學校代表,但他內心明白,今次只應專注校務,不再就政治議題表態,「我年中上莊嘅時候,講得出『做咗被捕準備』;但而家我係絕對會話擔心,或者唔希望被捕,所以今次嘅諗法係好想淨係處理返校政先,我都唔希望自己要置於公眾目光之中」,他說,儘管朋友全都反對,掙扎了近一個月之後,最終決定參選。

「殺到埋身嗰下,先感受到威脅」

談起過去 7 月的港大學生會風波,黃靖軒形容,自己初選學生會時稱已有被捕準備,是有「少少幼稚」,「唯獨去到人身安全嘅危險,真係殺到埋身嗰下,先至深刻咁感受到呢個威脅」。

他形容,恐慌感有幾個方面,不過最大的擔憂卻並非人身安全,「第一下當然會驚自己嘅人身安全,都會覺得:『死啦,會唔會搞到冇晒前途,會唔會俾人拉』,都有啲會想以後都唔好理政治;但我最大嘅恐慌,係我哋嘅處理不當,令到學界對於表達意見、做公職感到害怕,而破壞咗成個風氣...我好驚累咗成個學界,呢個係我最大嘅恐懼」。

移除國殤之柱後 終打破沉默

日前,港大突然通宵拆走了屹立港大 24 年、記念六四事件的雕塑「國殤之柱」,速度之快也令黃靖軒感震驚,並連忙決定開始回應傳媒查詢,甚至就事件表態,改變了一開始不干預政治的原則。他直言,發覺原來很難避免發聲。

「即使我幾極力去避免政治,喺呢啲大事件下,冇人可以出嚟做、冇人可以出嚟評論、冇人出嚟比一啲資料大家,唯獨我可以出嚟做呢樣野,唯有我去俾比師生同大眾知道返件事嘅來龍去脈,同埋佢哋決定有咩唔合理嘅地方。」黃靖軒說。

曾經的同學和莊員,成為了《國安法》被告,也會成為一種創傷。黃靖軒指,作為「倖存者」,他更要盡餘力去傳承過去在學生會學到的事,「上莊嗰段時間俾咗一個好好嘅目標我,令到我過咗一段好充實嘅人生,可以接觸到唔同嘅市民、唔同嘅人...前輩俾咗咁多學校嘅知識我,俾咗咁多有用嘅觀點我,嗰陣時我係諗緊我可以點樣盡呢啲餘力」,於是,他便萌生了選校委的念頭。

作為港大唯一學生代表 感到孤單

多間院校學生會今年斷莊情況更嚴重,黃靖軒幾乎成為港大唯一學生代表,他自言,的確感到孤單,以及一點對引來關注的恐懼,「但係都冇計,咁我仲上得呢個位,呢啲都係一個要承受嘅嘢」。

    3 月至 12 月 — 妥協求存的理大學生會

一年後,記者再與「煥曜」會長胡偉權對話,他笑言,當初上莊想不到會這麼大壓力,弄得頭髮也少了,「原本都有啲毛毛」

理大學生會「煥曜」內閣中 12 人均在 2019 年仍尚未成年,包括會長及兩位副會長,但他們卻經歷過眼看同學於直播被警員壓在地上、好兄弟因被控暴動而沒回校、朋友於反送中期間輕生並留下革命遺言等事情,促使他們走上學運路。「咁多人為香港而拋頭顱灑熱血,我仲計較呢樣唔做得、嗰樣唔做得,我覺得無意思。…我會話,真係唔可以袖手旁觀囉」,會長胡偉權一年前如此向記者說。

2 月 5 日,「煥曜」順利以 1484(85.5%)贊成票高票當選,3 月 1 日上任首日,原為友莊的中大學生會即宣佈總辭。之後,港大的 4 人學生會內閣「薪燧」5 月補選當選,原以為學界再有同伴同行,卻發生了港大評議會風波。

至今,理大學生會仍是唯一「倖存」的大學學生會。

(詳見報道:無懼學運低潮 理大新生因理大圍城選學生會:想做返啲嘢)

一年後,記者再與「煥曜」會長胡偉權對話,他笑言,當初上莊想不到會這麼大壓力,弄得頭髮也少了,「原本都有啲毛毛」,因光頭被戲稱為「阿bob」的胡偉權笑說。

過去一年,理大學生會受到的「懲罰」,相較另外兩間院校似乎少得多,除了曾有成員因派發理大圍城單張被紀律處分、民主牆被貼黑紙之外,便是就賢學思政 4 人,包括理大學生會前成員黃沅琳,涉「串謀煽動他人實施顛覆國家政權罪」被捕一事發聲明,最後學生會因「聲明字眼偏激」而被理大校方拒絕代收會費。

「其實唔係我哋唔想搞外務,但係學校就 mon 到實,佢會即刻捉我哋上去傾偈,話『如果你哋繼續做,有機會成個學生會被記錄處分』」,胡偉權指,每次學生會的訪問、提交評議會的議案,校方都會很快知道,「所以我哋傾每一次活動之前,都會諗究竟承唔承受到個風險」。

部分壓力來自同學

自港大評議會事件之後,理大學生會受到的壓力更大,當中甚至不少來自同學,胡偉權直言,外務工作未能得到大部分學生的支持,連評議員都會批評他:「點解呢個時勢仲要搞呢啲嘢,搞到自己自身難保?」

「最大職責係保莊員安全」

胡偉權指,自己與很多希望負責外務的莊員都感到很沮喪,但明白在這個政治環境之下,學生會的空間更窄,尤其港大評議會風波之後,令眾人發現原來係評議會通過一份動議,也會被控《國安法》,「嗰下對評議員同學生會成員來講,係一個好大嘅衝擊」,他嘆道,「對於未來採用保守啲嘅方向,在我來講,我係好唔希望嘅...但我做會長最大嘅職責,就係保住我嘅莊員嘅安全」,胡偉權說,所以他堅持,只要有一個莊員有安全擔憂,也會取消相關活動或聲明。

唯獨就成員黃沅琳被捕,令原本保守的理大學生會,一改以往作風,以「對警方濫捕行為予以嚴厲譴責」等用字,公開發聲明。

發聲明後 受停代收會費「懲罰」

胡偉權表示,發聲明前的確有成員擔心,但胡問他們,「如果呢件事都唔出聲明,我哋第時仲有啲咩可以出呢?」最後才成功說服眾人,惟一如所料地,立即受到停代收會費的「懲罰」。也許,正引證了理大學生會一直的判斷正確。

作為三個學生會之中,唯一「倖存」的學生會,理大學生會從中大學生會解散一事學到教訓,近日在評議會提出「緊急情況規例」,訂明如評議會主席或者學生會主席都不在位時,學生會即可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並召開會員大會,只要三分之二會員同意,即可解散學生會。

「的確係未雨綢繆嘅做法」,胡偉權笑言,是為避免日後理大學生會也解散時,會被指程序不公。

曾經主導香港社運的大學學界,解散的解散了,連未解散的也正在籌備終結的程序,暫時,各大學也沒有內閣組成。「香港仲有學運咩?」文初問題答案,似乎已放在眼前。胡偉權無奈地指,這問題其實很難回答,「學運最主要係有學生嘅參與,但如果連好細好細嘅活動,都好難激起學生一啲共鳴同行動嘅時候,喺現時香港環境底下,好難再有學運發生」。

2021,香港的學運,到底是「轉折號」,或是一個「句號」?

文:Lea Mok

攝:Nasha Chan



from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 全部文章 https://www.thestandnews.com/society/2021%E5%9B%9E%E9%A1%A7%E6%95%99%E8%82%B2%E5%AD%B8%E7%94%9F%E6%9C%83%E8%A7%A3%E6%95%A3-%E5%B9%B9%E4%BA%8B%E8%A2%AB%E6%8D%95-%E9%87%8D%E8%A8%AA%E5%B9%B4%E5%88%9D%E4%B8%8A%E8%8E%8A%E4%B8%89%E5%85%A7%E9%96%A3-%E5%BE%9E%E7%86%B1%E8%A1%80%E5%88%B0%E7%84%A1%E5%8A%9B%E5%AD%A4%E5%96%AE


【2021 回顧.國安】88 人被控 60 人保釋無期 國安法下的法庭「新常態」

很多人仍記得,2021 年法院震撼的一幕幕。

47 人案提堂,呂智恆養母 Elsa 聞悉呂智恆須還押後,一度情緒崩潰,跑出法院停車場,尖叫不絕;一眾被告親友受訪後,手挽手、堅定望向鏡頭。

壹傳媒高層案提堂,法院外排起長長人龍,等候旁聽的不少是《蘋果日報》員工。

在我們的記憶中,更多的是,市民亮起手機燈,目送一架架囚車遠去。

《港區國安法》去年 6 月 30 日起生效,今年全面執行,律政司共起訴 88 人,涵蓋四大罪行,當中有議員、新聞工作者,亦不乏普通市民。

年初,47 名參與初選的民主派人士被控顛覆國家政權,法庭首歷四日三夜「馬拉松式」保釋聆訊,大部分被告還押近 10 個月,案件至今仍在提堂及申請保釋的程序中輪迴。

下半年,矛頭指向《蘋果日報》及支聯會,兩個機構先後停刊、解散,員工、常委遭起訴;首宗國安法案件審結,24 歲的唐英傑被裁定「煽動他人分裂國家罪」及「恐怖活動罪」兩罪成,判囚 9 年。

有律師形容《港區國安法》是「艱難的一頁」,看著當事人飽受還押之苦,不禁感到無力。即使這樣,他說:「我哋仍然有我哋要做嘅嘢同本分」。被告家屬和被捕人士則提醒自己要好好生活,「無論正面負面,日子都係要過。」

《港區國安法》是否真的如當局所說,只影響「一小撮人」?就讓我們回顧 2021 年的法庭聆訊,讓數據說話。

* * *

四大罪行全面執行 被告包括 15 歲學生

翻開《國安法》,條例列明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恐怖活動及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共四大罪行。法例實施年半,律政司作出的檢控,已涵蓋所有罪行,最多人被控的為「顛覆國家政權」,共有 61 人次,包括 47 人初選案、賢學思政案及光城者案等。國安處亦動用國安法實施細則,9 月初要求支聯會交出資料,鄒幸彤等 5 常委其後拒交資料,被控「沒有遵從通知規定提供資料」。

88 名被告中,一半是 30 歲或以下,其中 7 人尚未成年,更有 3 人年僅 15 歲。未成年的 7 人全屬「光城者」案,被指計劃在香港不同地方放置炸彈,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或串謀恐怖活動罪。

事實上,國安處亦會以「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為由,以其他普通法罪名作出拘捕,包括「羊村繪本案」的言語治療師工會 5 人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中大遊行中至少 3 人被指「非法集結」。據《立場》統計,至少有 25 人被國安處以非國安法罪名拘捕,9 人被正式起訴,案件同由指定法官審理,以國安法門檻處理保釋。

4 人被定罪 最長判囚 9 年

今年有 4 名國安法被告被定罪判囚,以 7.1 「光時」旗電單車手唐英傑的案件最受觸目,除了因為是首宗國安法案件、不設陪審團,更因控辯雙方分別派出嶺大教授劉智鵬,以及港大教授李詠怡和中大教授李立峯,分析唐英傑身上旗幟的「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口號。

儘管兩位李教授指出口號有多個解讀方法,法庭最終裁定,這句在反修例示威中常見的「光時」口號,「能夠」構成煽動他人分裂國家,被告唐英傑當時展示光時旗有煽動意圖;而唐駕駛電單車衝過四道警方防線,撞向三名警員,構成嚴重暴力。唐英傑的「煽動他人分裂國家罪」及「恐怖活動罪」罪成,共判囚 9 年。

另一宗國安法案件「美隊 2.0」馬俊文案,則主要有關馬俊文在多個場合叫喊、展示「香港獨立 唯一出路」等口號。法官指出,煽動罪不需他人實質受到煽動,被告有沒有採取「實際行動」來分裂國家亦不重要,裁定馬有意圖和希望市民響應口號,「煽動他人分裂國家」罪成,且屬「情節嚴重」,判囚 5 年 9 個月。

馬俊文的案件本身不涉暴力,辯方強調他僅希望善用言論自由,要求法庭平衡處理國安法第四條保障基本人權的內容。最終判詞指「看不到」被告權利有任何限制,亦重申言論自由非無限制,事後有學者質疑此案屬以言入罪,未詮釋人權爭議。

今年 11 月,20 歲的前學生動源召集人鍾翰林,承認分裂國家及洗黑錢兩罪,被判監禁 3 年 7 個月,成為第三名被判囚的國安法被告。

至於因去年六四集結案被判囚 9 個月的梁錦威,今個月承認「沒有遵從通知規定提供資料」罪,被判囚 3 個月,當中兩個月刑期與六四集結案刑期分期執行,意味他加監兩個月,總刑期為 11 個月。

* * *

認罪「新常態」

「我認罪,我問心無愧。」鍾翰林說。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我認罪。」梁錦威說。

除了鍾翰林及梁錦威,12 港人之一、「香港故事」成員李宇軒及 29 歲男律師助理陳梓華,今年 8 月在高等法院承認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罪,案件押至下月再訊。

現時國安法案件中有 4 人認罪,餘下大部分案件仍未進入答辯階段,但曾處理 47 人案的律師 W 預計,將來或有更多被告選擇認罪。國安法的保釋門檻,較一般刑事案高,W 說不少被告「未審先囚」,長時間的還押無疑是一種痛苦,而認罪可以扣減三份一刑期,「睇到有啲被告真係想出返嚟,所以對於認唔認罪睇得輕啲。」

以往答辯方向取決於被告是否有罪、刑期長短,但 W 觀察到,被控國安法的被告,考慮是否認罪時,不再只著眼於自己是否有罪、或有沒有理據,「喺呢個制度下打(官司),唔見得有啲咩驚喜會出現,(覺得) 劇本可能已經寫好咗。」

他形容「認罪」對部分被告而言,只是一種策略性考慮,「我諗大家將認罪不認罪,同嗰個人嘅罪責、係咪低頭,分得幾開下,佢哋認罪唔代表佢哋冇鬥志。」

W 說,國安法條文含糊、案例有限,律師亦難以給予意見,「因為好多嘢(資料)都未有,刑期會係邊一個範圍,依家呢個階段,亦都係言之尚早。」他舉例,若被告被判三年監禁,認罪可以扣一年;但被判監禁十多年,認罪則可以扣五年,「扣減嘅幅度係唔同,所以其實冇呢啲資訊底下,佢哋去做一啲決定係比較困難,有少少望天打掛咁。」

* * *

律師:感無奈仍要盡力爭取保釋

被控國安法、正候聆訊的 84 名被告中,只有 24 人獲准保釋,其餘 60 人需要還押。截至今年 12 月 25 日,被指勾結外國勢力的律師助理陳梓華已還押 311 日,47 人初選案的被告亦已還押近 10 個月。

「我諗其中一個折磨係,嗰種完全唔知個盡頭喺邊。」W 以 47 人案為例,指案件排期於明年 3 月 4 日再提訊,「就算 3 月返到去,係咪已經可以解決到所有嘢?或者你話 2022 年係咪開到審,我都答你唔到其實⋯⋯我諗嗰種等待嘅煎熬係最慘。」

W 坦言,每次到收押所探望當事人,都有一種無力感,「望住佢哋,一定覺得佢哋困咗好耐,亦都唔知佢哋要困幾耐。」相比一般刑事案件,W 說國安法案件的討論空間較少,「事實上成件事都好新,同埋所有人都係揣摩緊。」他作為律師,除了提供法律支援,對被告而言也是一份陪伴,「佢哋都係會緊張,(律師)個陪伴係緊要,我 client 好體諒我哋都喺一個好困難嘅位置,意思係我哋都冇辦法答到好多問題。」

每逢 47 人案提堂,W 說眾人出庭的畫面很震撼,看見他們熱情地與家屬揮手、靠眼神、手勢隔空聊天,「佢哋呢個狀態係被困幾個月之後,出返嚟可以仲係咁樣,仲想同公眾帶出好多訊息,嗰個能量係好強。」

他形容外面的人和還押中的被告,彷彿活在兩個不同的時空,「佢哋來自有初選、有公民社會嘅香港,佢哋出現喺法庭時,當然好了解出面社會變化,但佢哋嗰種神情、鬥志、狀態都係來自嗰個時空嘅狀態,我哋好似未來人咁。」

面對國安法聆訊,W 提醒自己如常處理案件,「作為我地呢個崗位,應該要用一個 up to 普通正常嘅心態去看待,唔應該因為佢係國安 case,所以我哋要接受『係呀,佢係會困好耐㗎啦,咁國安法呀嘛』。」

他憶起法庭內努力為被告辯護的律師,「大家對於件事嘅執著、認真處理嘅心態,我覺得係冇因為無奈而改變。我哋仍然有我哋要做嘅嘢同本分,國安法絕對係一場艱難嘅 chapter⋯⋯所有人崗位都係有限,但有限唔應該阻止我哋繼續。」

* * *

16 人向高院申保釋獲批 律師:唔知保釋條線喺邊

根據《立場》統計,獲批保釋的 24 人當中,有 16 人首次提堂時被拒保釋,其後向高等法院再申請保釋才獲批。

47 人案中,目前有 15 人准保釋,當中鄒家成、余慧明、陳志全及黃子悅等 11 人去到高院申請才獲批,保釋條件包括宵禁、交出旅遊證件、居於指定地址、往警署報到,亦不得發出被視為危害國安的言論、不得參與任何選舉、不得見外國官員。

因悼念刺警案議案,被控「宣揚恐怖主義」等罪的 3 名港大生,同樣獲高院批准保釋。除了上述條件,他們不得住在港大任何宿舍、不得參與港大任何學生會組織及擔任任何行政職位。至於未成年的光城者成員,其保釋條件更嚴苛,每周六須留在學校由老師看管、禁止轉載或讚好時事帖文等。法官明言,此對家人及學校造成很大負擔,變相令很多人失去自由。

不斷申請保釋成為國安法案件「指定環節」,W 坦言「遊戲規則」跟以往不同,申請保釋前必須跟當事人解釋現實情況及案例,更重要的是期望管理,「係同佢做,都係同自己做」。他說若律師認為保釋機會不大,要向當事人說明,「佢知道機會唔大都想試下,咁就幫佢盡力去試,起碼冇咩遺憾。」

困難在於即使有判詞參考,內容仍令人摸不著頭腦。「佢畀 bail 或者唔畀 bail 嘅原因唔係寫得好多,保釋聆訊可能進行咗好多討論喺入面,但寫出嚟佢都係用返黎智英(保釋)個法律框架。」他舉例,法官指范國威使用收取美金的社交訂閱平台 Patreon,因此拒絕批出保釋;另一邊廂,法官認為港大生張敬生品學兼優、獲教授撰寫「求情信」而批准保釋。W 說,「條線到底喺邊,其實唔知㗎,你只可以喺判詞入面(揣測)。」

* * *

劉頴匡女友 Emilia:因為衰所以要變得正面

《港區國安法》下的這一年,被告在牆內掙扎,律師在收押所及法院之間奔波;牆外的家屬也沒停止腳步,為獄中的被告打點一切。

47 人案被告之一的劉頴匡還押近 10 個月,女友 Emilia 為他入物資、訂私飯,還有處理他在獄中唸書的事情。Emilia 今年 4 月受訪時說,光是處理男友事宜,已花掉她大部分時間,沒空應付情緒。

事隔 8 個月,Emilia 如常探監、寄信,從一開始不熟悉程序,至現在駕輕就熟,「開始習慣探監嘅生活,開始掌握到節奏。」她沒將與男友相處的點滴掛在口邊,反而滔滔不絕與記者分享行山、做運動的經歷,努力令自己的生活變得精彩、健康,「無論正面負面,日子都係要過。」

改變不了事實,Emilia 決定改變心態,「國安法刑期又長又唔肯定,變咗令我個人嘅思維擺喺另一個角度,諗嘢長遠咗少少。」每天探監、寫信成為 Emilia 的快樂來源,她不諱言是「逼不得已」變得正面,「因為(環境)衰所以要變得正面⋯⋯正常你唔應該咁樣都覺得開心,但係因為依家係咁樣,適應咗呢個生存方式。」

從前擔心男友轉監獄、壓力大,現在的 Emilia 笑說「擔心唔嚟」,甚至預想到他的刑期,接受了「依家咁嘅環境,佢就係要承受呢啲嘢」。這年來,Emilia 也學會暫時放下一些執著,「以前仲會覺得,會唔會我哋可以做啲乜嘢去改變社會,依家覺得呢個時勢,係民主運動中嘅低潮,暫時休息一陣先,專注返探監。」

Emilia 的目標是好好照顧自己,不要時常想著要等男友出來,「(等佢)件事係好負面,你嘅時間、人生不停流逝,為咗去付出畀呢個人。我依家雖然都有為佢付出,但我都要花多啲時間去照顧自己,先會覺得我嘅人生有進步,就唔會覺得係白白地等佢,浪費咗啲時間。」

* * *

被捕者憂「始終有埋單嗰日」

不僅是被告家屬,被捕者也提醒自己好好生活,儘管他每天都憂慮,或許會有再被捕、甚至被控的一日。

Kelvin(化名)憶起一個清晨,遭警方國安處上門拘捕。律師迅速趕到警署,告訴他:「你有心理準備,預咗三、四年出唔到呢個門口。」Kelvin 當時感到崩潰,被扣留 40 多小時後,獲准保釋,暫時未被落案起訴。

他以「沒有底線」形容被捕後的這一年,「國安法係一條冇底線嘅法律,佢會不斷係咁入侵入侵⋯⋯ 嗰種政治完全陷入你嘅私人(生活)裡面。」Kelvin 初時覺得,自己只不過是「small potato」,「我同黃之鋒差咁遠,真係兩個 level,我不嬲覺得唔好睇到自己咁重要,但問題係呢個 moment,係政治現實要捽死佢。」

事隔一年,Kelvin 聽到急促的按鈴聲,還是會憶起國安處上門的畫面。他每次往警署報到,都有種無形的壓力,不敢鬆懈,「你一耐咗似乎覺得輕鬆咗,但時間愈耐,就即係終點愈近,(感覺) 始終都會有埋單嗰日,佢點都會落 charge。」

Kelvin 早將一些重要資料、戶口號碼等交由家人、女友處理,也有心理準備隨時被捕,「所以我好珍惜每一日。」他說未來縱使不理想,也要心存希望,「最熾熱嘅時代已經過去,我哋要做嘅嘢已經做晒,我哋目前要好好生活,等待下一個機會改變呢個社會。」

記者│ 淇 Kathy
攝影│ Nasha Chan Kayla Chan



from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 全部文章 https://www.thestandnews.com/court/2021-%E5%9B%9E%E9%A1%A7%E5%9C%8B%E5%AE%89%E7%AF%8788-%E4%BA%BA%E8%A2%AB%E6%8E%A7-60-%E4%BA%BA%E4%BF%9D%E9%87%8B%E7%84%A1%E6%9C%9F-%E5%9C%8B%E5%AE%89%E6%B3%95%E4%B8%8B%E7%9A%84%E6%B3%95%E5%BA%AD%E6%96%B0%E5%B8%B8%E6%85%8B


中国拟放松房地产和重拾基建以“稳住”经济

来源:
美国之音

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中国政府将出台包括放松房地产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多项政策以落实中共在12月上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2022年中国经济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目标。在那次会议上,中共最高领导层,承认中国经济在2022年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等诸多严峻挑战。

中国财政部本周一表示,中国将在明年推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超前的”基础设施投资,以稳定经济增长。中国财政部12月27日召开了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根据中国官媒的报道,中国政府将启动新一轮减税和减费措施,以支持企业“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这意味中国政府为稳住经济而不得不重拾基建这个“法宝”。

根据中国财政部网站公布的信息,会议要求“财政部门要准确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中国已经发行了1.46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290亿美元)的2022年地方政府特别债券预付款配额,以帮助刺激投资和支持经济。

与此同时,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也召开了第四季度例会。会议提出,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大的支持,并表示将使货币政策更具前瞻性和针对性。

中国人民银行上周六在一份声明中说,将更加积极主动地使用货币政策工具,“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意在调整市场上的流动性和针对某些领域的政策。

此次会议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主持。央行还重申其目标是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增长,保护购房者的权益,并努力更好地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路透社引述高盛分析师在上周日的一份说明报道说,“中国人民银行……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变得更加谨慎,表示打算使用广泛和有针对性的政策工具,以更积极的方式支持实体经济,并放松了对房地产行业的定调。”

高盛分析师的说明还提到,“我们预计央行将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各种贷款机制注入更多的长期流动性,与2021年相比,预算内财政支出将对增长有更大的支持,地方政府将在地方层面放松房地产政策。”

迄今为止,中国央行对货币刺激采取了克制的态度,但外界对中国央行在新的一年里将采取更多措施的期望越来越大,特别是如果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和个人消费持续低迷。随着包括美联储在内的许多全球央行寻求收紧政策或已经提高利率,中国央行的进一步货币宽松政策将扩大这种分歧,并可能开始对人民币构成压力。

中共将在2022年秋季召开二十大。保持经济稳定对于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二十大上开始他的第三个任期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新华社的报道说,“明年将召开当的二十大……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当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12/%E4%B8%AD%E5%9B%BD%E6%8B%9F%E6%94%BE%E6%9D%BE%E6%88%BF%E5%9C%B0%E4%BA%A7%E5%92%8C%E9%87%8D%E6%8B%BE%E5%9F%BA%E5%BB%BA%E4%BB%A5%E2%80%9C%E7%A8%B3%E4%BD%8F%E2%80%9D%E7%BB%8F%E6%B5%8E.html


2021年是习近平的疯狂折腾年

来源:
自由亚洲

2021年是中共党魁习近平最疯狂折腾的一年。从年头到年尾,从宏观到微观,从政治到经济,从党内到党外,从国内到国外,习近平卯足了折腾脚步,在每一个他涉及的领域,留下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混乱印记。

习近平在经济方面的折腾,使中国的私营企业家们遭遇到自改革开放以来最深刻的恐惧。如果说,习近平在2018年整肃民企时,还能口是心非地说,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2020年还貌似真诚地告诫他们,要当明白人,要“听党话、跟党走”;那么到了2021年,习近平除了加紧迈着镇压民企的大步,再无多余的话。他不由分说,用政府监管的重锤,严厉敲打和全面镇压民企,致使中国科技、金融、互联网、游戏、教培到房地产等多个行业受到重创。在过去四十年中,中国的经济环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糟糕,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胆战心惊。

习近平对“自己人”私企的担心,早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不外乎是:1)习近平认为,私企对党不忠诚,担心私企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会脱离党的掌控。2)习近平不能容忍私企成为中国经济的脊梁,故限制私企在国企中的持股比例,并要求一些科技企业将股份和董事会席位交给国家。3)习近平认为私企大多靠贿赂与欺诈,垄断与无序扩张为手段而发家或发财,所以必须打击。用贿赂与欺诈为私企编制罪名实是易事,以反垄断或反资本无序扩张的名义整肃私营领域,也是无往而不利。似乎一向以垄断闻名的国企从来没有垄断过,一向横冲直撞的国企从来都是有序扩张似的。

在党内,习近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权力越集中越坐立不安,越疑神疑鬼。虽然他在自己主导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为自己唱足了伟大赞歌,却无法消解党内对他的不满。他动了太多人的奶酪,习近平肯定明白这些人的不满,因此几次在内部会上提出警告,称党内存在野心家、阴谋家,正从内部侵蚀党的执政基础,要严肃查处对党不忠诚、阳奉阴违的两面人等等。那些曾经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人,无论是王岐山还是胡锡进,不管是功劳还是苦劳,辛辛苦苦近十年,如今就像习近平嘴里嚼烂了没味儿了的口香糖,说吐就吐了。紧跟习近平的那些亲信们,焉能不兔死狐悲?而习近平自己的日子恐怕也不好过,像毛泽东和斯大林的晚年一样,天天杯弓蛇影,他还有谁可相信呢?

在国际上,习近平和他领导的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孤家寡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习义无反顾地与世界全面交恶,除了那个常常心怀鬼胎的普京有时会站在他一边,他最忠诚、最有名的小兄弟可能就剩下朝鲜了,也许还有塔利班。有趣的是,习近平在2021年特别喜欢与民主国家结仇:中美、中澳、中加、中日、中英、中挪等关系,在中国外交战狼的嚎叫声中,全都搞得一塌糊涂。面对这些国家对中国铺天盖地的批评,习近平竟然自信到近似糊涂的地步,称中国的专制才是真民主,其他民主国家的民主都是假民主,更自信到以为他口中的“东升西降”已经成了无人能够颠覆的事实。习近平的“糊涂”直接把东方闪亮的明珠断送到黯然失色、光彩全无,其民主和自由统统被侵蚀殆尽的地步。习的“糊涂”还想用武力把民主台湾拿下,甚至不惜与美国交战。

不管是折腾还是糊涂,习其实就是想明白告诉中国的私营企业家、党内同僚们和西方诸国,他才是中国Inc.唯一说了算的大老板。他甚至经常承认,从宏观到微观方面的大大小小事务,他无不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看着习近平一天比一天更频繁地折腾中国,折腾世界,世界无不目瞪口呆:过了疯狂的今天,不知明天的中国还会发生什么更出格的事儿。

习近平在2021的折腾,结果是毋庸置疑的,习把所有对他对中国不利的因素,都搅合到一起了。习近平非让私企姓党的结果是,中国经济的根基肯定会被撼动;他在党内没完没了疑神疑鬼的结果,最终可能会演变出林彪事件或四人帮事件;他和全世界交恶的结果是,中国会再次闭关锁国?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12/2021%E5%B9%B4%E6%98%AF%E4%B9%A0%E8%BF%91%E5%B9%B3%E7%9A%84%E7%96%AF%E7%8B%82%E6%8A%98%E8%85%BE%E5%B9%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