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8 July 2025
美商务部长:8/1开徵对等关税不会延期
法新社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今天表示,美国对于在8月1日最后期限向贸易伙伴开征对等关税的立场坚定,而且不会延期。
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告诉福斯电视网(Fox)节目“福斯周日新闻”(Fox News Sunday):“所以不会延期、再无宽限期,8月1日,关税已经确定,它们(指各国关税)将会施行,海关将会开始收这笔钱,出发罗。”
他表示,对等关税开征后,总统川普仍然愿意继续进行商讨。川普今天在苏格兰(Scotland)与欧洲联盟官员展开磋商。
川普与欧盟执委会主席范德赖恩(Ursula von der Leyen)会谈后宣布达成贸易协议,欧盟输美产品关税降至15%,欧盟并同意对美采购价值7500亿美元能源,并额外投资6000亿美元。
在此之前,英国、越南、印尼、菲律宾、日本已与川普政府达成协议。
他们同意的税率通常高于美国自从4月以来对大部分国家课征的基准关税10%,不过远低于川普政府扬言若未达成协议将会祭出的税率。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7/%E7%BE%8E%E5%95%86%E5%8A%A1%E9%83%A8%E9%95%BF%EF%BC%9A81%E5%BC%80%E5%BE%B5%E5%AF%B9%E7%AD%89%E5%85%B3%E7%A8%8E%E4%B8%8D%E4%BC%9A%E5%BB%B6%E6%9C%9F.html
Thursday, 10 July 2025
非洲莱索托进入[全国灾难状态]
非洲国家莱索托(le Lesotho)在美国决定祭出50%的关税税率后,马塞卢(Maseru)当局宣布进入[国家灾难状态],为期两年。
在非洲,内陆国莱索托王国(royaume du Lesotho),中文也有译作[賴索托]。这个被南非完全围绕的国家即将在明年(2026年)迎来独立60周年。但鉴于美国于今年(2025年)04月份决定对其祭出50%的关税税率后,马塞卢(Maseru)当局如今面对出现严重经济衰退,被迫宣布[国家灾难状态],为期两年。
-- 莱索托宣布[全国灾难状态] -
据本台法广(RFI)非洲组2025年07月10日星期四的法文报道,美国特朗普政府对所有贸易伙伴强制实施的关税,对经济的影响,在弱势的贫困国家里已经显现。非洲国家莱索托的状况就是如此。在这个地处南非之中的小王国,现已出现了大规模的失业。由于大量民众失去工作及失业率大幅攀升,马塞卢(Maseru)当局宣布,莱索托进入[全国灾难状态](l’état de catastrophe nationale)。
本台法广(RFI)非洲通讯员约瑟芬(Joséphine Kloeckner)发自约翰内斯堡(Johannesbourg)的消息说,拖着美国设定的50%的关税税率,莱索托在今年四月成为了遭到特朗普(Président Donald Trump)贸易新政策惩罚最严重的国家。虽然,这一措施目前被部分暂停。但对这个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纺织品出口的贫困国家而言,灾难已经成型。
-- 莱索托担心失业继续扩大 -
同一报道指出,莱索托的纺织品出口主要面向美国,比如,制造李维斯(Levi's)牛仔裤。根据《非洲增长与机会法》(AGOA),此类出口在以往是免除关税的。特朗普的决定有如一颗炸弹,造成大量订单被取消,工厂被迫解雇员工。然而,莱索托在此之前的失业率已经很高。官方数字显示,年轻人的失业率在今年二月份为38%。马塞卢(Maseru)当局估计,如果美国不再延迟《非洲增长与机会法》(AGOA),还将额外威胁到4万个工作岗位。
本台法广(RFI)非洲组的这篇报道最后表示,进入为期两年的[灾难状态](Etat de catastrophe)应该能够使得莱索托更容易解决资金,面对危机。这个国家还深受美国削减[抗艾滋病],即[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VIH-Virus de l'Immunodéficience Humaine)援助项目的影响。
( 翻译和编辑:法广 RFI 电台 尼古拉 )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7%BE%8E%E6%B4%B2/20250710-rfi-%E6%B3%95%E5%B9%BF-%E5%B0%BC%E5%8F%A4%E6%8B%89-%E9%9D%9E%E6%B4%B2%E8%8E%B1%E7%B4%A2%E6%89%98%E8%BF%9B%E5%85%A5-%E5%85%A8%E5%9B%BD%E7%81%BE%E9%9A%BE%E7%8A%B6%E6%80%81
Monday, 7 July 2025
特朗普施压:致函日本韩国8月1日起按25%新税率征收关税
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7日周一宣布:分别致函通知美国的两个主要贸易伙伴日本和韩国,将从8月1日按照25%的新税率征收关税。这是特朗普进一步向日本和韩国施压的最新动作。
特朗普在媒体平台“真相社交”(Trtuh Social)上发布了这两封信函的副本。两封信的内容相同,称美国将于8月1日起对两国出口商品按照25%的新关税进行执行。
相比之下,根据4月白宫最早宣布的对等关税,日本将面临24%的关税,韩国将面临25%的关税。特朗普随后设置了90天的窗口期,与各国达成最终贸易协议,在此期间对各国按照10%的关税进行征收。美国威胁:如果为逃避更高关税而转运货物,美国将征收更高的关税税率。
特朗普的最新动作可能会给日韩更多时间来进行谈判。
在信中,特朗普表示,他特别关注美国与日韩各自的巨额贸易逆差。逆差意味着美国分别从日韩两国购买的商品数量超过了美国企业向这两个国家出口的数量。白宫还对准了日本和韩国的非关税政策和贸易壁垒。特朗普写道:“请理解,25%的关税远低于消除我们与贵国之间贸易逆差所需的关税税率。”
特朗普鼓励日本韩国两国在美国境内生产商品,以避免关税。他也警告,如果日韩对美国征收关税进行报复的话,他将把关税提高到25%以上。
特朗普补充说,他将在7月9日美国东部时间凌晨12:01最终达成协议期限前向各国元首发出更多信函。
据报道:特朗普宣布这一消息后,本已下滑的美国股市进一步下跌。道琼斯指数一度下跌530点,跌幅1.2%。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0.87%,纳斯达克指数下跌0.9%。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7%BB%8F%E8%B4%B8/20250707-%E7%89%B9%E6%9C%97%E6%99%AE%E6%96%BD%E5%8E%8B-%E8%87%B4%E5%87%BD%E6%97%A5%E6%9C%AC%E9%9F%A9%E5%9B%BD8%E6%9C%881%E6%97%A5%E8%B5%B7%E6%8C%8925%E6%96%B0%E7%A8%8E%E7%8E%87%E5%BE%81%E6%94%B6%E5%85%B3%E7%A8%8E
Monday, 30 June 2025
老挝正在成为中国的卫星
法国世界报周一刊文表示,通过加大对“一路一带”的投资,中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老挝、深刻地重塑这个东南亚小国的经济结构和国际地位。老挝正在成为中国的卫星。
老挝是世界上最贫穷和最依赖农业的国家之一,人口仅七百万,长期以来面临基础设施薄弱、对外交通不畅、财政能力有限等多重挑战。
2021年,中国资助并建设了老挝的第一条高铁。这一铁路全长422公里,从昆明通往老挝的首都万象,全线由中国出资并建设,加强了老挝与中国之间的物流和经济联系。老挝政府希望借助这条新的通道,将老挝从“内陆锁国”转变为连接中国、泰国、越南和柬埔寨的重要桥梁。
铁路的开通带动了一系列其他项目:如新建公路、桥梁、经济特区、大型工厂、酒店和赌场等等。中国资本也进入老挝的农业领域,榴莲、香蕉、蔬菜等农产品正以工业化方式生产,并通过铁路直接出口到中国。这一切为老挝带来了就业机会、技术转移和部分基础设施的改善。
主权和财政严重依赖中国
中国的到来被视为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机遇,但也引发了关于老挝主权和财政严重依赖中国的深层疑问。
老挝的对外债务已超过其GDP的120%,中国持有老挝50%以上的外债。面对疫情与通货膨胀双重冲击,老挝政府几乎无法按期偿还债务,只得将部分基础设施和国家战略资产如电力、电信和航空公司转让给中资企业,老挝电力公司和老挝航空,已经部分出售给中国企业。这种安排让越来越多的战略性国有企业落入中国的掌控,使得老挝的自主决策能力被显著削弱。
另外,中国对老挝的大规模投资,让位于中国边境附近的老挝城镇快速发展,比如磨丁(Boten)。
中国企业在磨丁大规模存在,有时中国企业甚至涉足安全领域。房地产开发由中国公司主导,街头招牌多为中文,甚至治安管理也有中国保安公司参与。赌场业日益兴盛,吸引着大量的中国游客与资本,也带来了洗钱、犯罪与社会分裂等新的风险。尽管官方称这些项目有助于经济发展,但也引发了部分议员和部分民间社会的担忧,因为这体现了一种经济领土化,令人质疑老挝的主权。不过,在老挝一党专制的政体下,民间社会的声音显得微乎其微。
政治上的依赖
在政治层面,老挝共产党高度依赖中国的援助、培训与资金。虽然政府表面上维持独立姿态,但许多政策和基础设施项目实际上是按照中国规划进行,体现出一种“软控制”模式。这种不通过军事而通过经济和文化手段施加影响的方式,使中国在东南亚扩展势力更加隐蔽而有效。老挝民众对中国的感觉也在逐步改善。许多人表示欢迎中国带来的基础设施升级、廉价商品和新的经济机会。火车票价格低廉、跨境通婚增多、中国产品丰富等具体的好处,正在改变公众对中国的印象。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也为中国在老挝的长期存在奠定社会基础。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6%B3%95%E5%9B%BD%E4%B8%96%E7%95%8C%E6%8A%A5/20250630-%E8%80%81%E6%8C%9D%E6%AD%A3%E5%9C%A8%E6%88%90%E4%B8%BA%E4%B8%AD%E5%9B%BD%E7%9A%84%E5%8D%AB%E6%98%9F%E5%9B%BD
Saturday, 28 June 2025
特朗普将发函通知各国关税税率 7月9日关税谈判大限灵活调整
特朗普表示,他计划在达成贸易协议的最后期限之前,向各国通知关税金额,并说谈判期限“可以延长,也可以缩短”。
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周五在白宫举行记者会表示,未来一周半内将向各国发出信函,通知其必须支付的美国关税税率,显示其贸易政策将进入新阶段。他强调,虽然先前设定的7月9日贸易谈判期限存在,但这一日期并非绝对,有可能提前或延后,具弹性调整空间。
特朗普指出,若各国未能在期限内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他将不再等待,而是直接决定各国所需缴纳的进口税,可能达25%。他语带讥讽地表示:“我想直接发信给各国说:恭喜,你们要付25%的关税了。”
特朗普明言,不会对所有国家一视同仁。他表示,尽管对印度等国仍抱有达成协议的乐观态度,但许多其他国家将会“感到失望”,因为他计划在7月中之前主动分配其应缴的关税税率。这场全球贸易较量中,部分国家或将无法获得谈判机会。
“我们会发出信件,直接告诉他们,要在美国做生意,必须支付多少,”特朗普说。他补充表示,行政当局倾向以10%为关税起点,但不排除针对特定国家提高至更高水平。
对于7月9日是否为绝对最后期限,特朗普表示:“我们可以做任何我们想做的事,可以延长,也可以缩短。”他个人倾向尽快行动,以缩短谈判期。
不过,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则在同日稍早表示,一些国家可能会获得展期,并希望能在美国的劳工节(Labor
Day)前完成多项谈判。特朗普则笑称:“他比我温和多了。”
美国媒体《华盛顿时报》(Washington
Times)报道,美国政府不太可能放弃对进口产品征收10%的基准关税,因此关键问题在于,特朗普是否会对大多数国家征收更高的关税,还是会更接近该基准关税。
目前,美国已与英国达成初步协议,允许美国农产品和其他商品进入英国市场,作为交换,英国获得部分关税减免。此外本台此前报道,美国与中国也建立了一个贸易对话框架,试图解决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但对其他国家来说,类似协议仍遥遥无期。
特朗普一再强调,关税是一种有效的贸易武器,能迫使企业将生产线迁回美国,进而增加就业与税收。他也否认关税对美国物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宣称:“我们现在的通膨比以前低。”这番言论明显是在向联邦储备系统(Fed)施压,批评其迟迟不降息。
美国运动品牌Nike则是这一系列政策的明显受害者。该公司表示,受特朗普政府征收高额关税影响,预计成本将增加约10亿美元,并将调整其全球制造策略。
Nike财务长弗兰德(Matthew Friend)表示:“这些关税是新的、明显的成本压力。”目前Nike正逐步减少中国的制造产能,转向越南、印尼等国,以分散风险。他指出,公司将于秋季在美国实施“精准调整价格策略”,同时透过“企业成本削减”降低整体开支。
去年,Nike约60%的服装来自越南、中国与柬埔寨,鞋类制造更有95%来自越南、印尼与中国。尽管美国对部分鞋类产品课征高达60%的关税,但中国仍是其重要的供应来源。
目前尚不清楚特朗普是否会在7月9日后落实全部关税计画,但从其近期言论来看,若无重大协议出现,贸易紧张恐将加剧。
“我们准备好了,只要没达成协议,就会告诉大家该付多少,”特朗普说。这场关税对决,对世界各国而言,时间不多了。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7%BB%8F%E8%B4%B8/20250627-%E7%89%B9%E6%9C%97%E6%99%AE%E5%B0%86%E5%8F%91%E5%87%BD%E9%80%9A%E7%9F%A5%E5%90%84%E5%9B%BD%E5%85%B3%E7%A8%8E%E7%A8%8E%E7%8E%87-7%E6%9C%889%E6%97%A5%E5%85%B3%E7%A8%8E%E8%B0%88%E5%88%A4%E5%A4%A7%E9%99%90%E7%81%B5%E6%B4%BB%E8%B0%83%E6%95%B4
Sunday, 22 June 2025
东南亚危机 泰柬纷争影响扩散
全球局势动荡之际,东南亚安全隐患若隐若现。缅甸危机长期无法化解导致面临国土分裂风险,丰富的自然资源沦为各党各派的政治筹码。泰国和柬埔寨由领土主权争端牵扯出两大政治家族闹掰事件,两国领导人通话录音档外泄引发泰国政治危机,泰国总理贝东丹(Paetongtarn Shinawatra)若无法挽回民心,将有可能政权不保。
自本月初以来,泰国与柬埔寨关系急剧恶化。两国军人5月28日在边境地带发生领土纠纷,冲突造成1名柬埔寨士兵丧生。双方政府随即展开多轮谈判,始终未达成满意结果。柬埔寨主张提诉国际仲裁庭,而泰国拒绝接受。
领土争端陷入僵局后,泰柬军队各自加强军事戒备,两国民众爱国主义情绪高涨,率先通过社媒平台掀起网络互攻,其中不乏激进人士喊出“准备开战”的口号。柬埔寨副首相洪玛尼(Hun Many)近期组织大约15万柬埔寨青年在金边举行声援政府运动,支持捍卫领土主权,呼吁停止消费泰国产品。金边还喊停泰国电视台的节目播放,采取暂停进口泰国水果和蔬菜等报复行动。
泰国率先关闭边境交易口岸,双方贸易受到严重影响。柬埔寨首相洪玛奈(Hun Manet)下令自今天(6月22日)起永久关闭两处边境检查站,作为对泰军前天(6月21日)关闭检查站的回应。
柬埔寨前首相洪森多次透过脸书对外喊话,声称“泰国正在玩一场危险的游戏”,扬言要采取一系列报复行动。
几天前,一份长17分钟的通话录音档在网上流传,内容是泰国总理贝东丹通过高棉语翻译和柬埔寨前总理洪森(Hun Sen)的交谈。当谈到最近几周导致泰柬关系紧张的边境局势时,贝东丹恳请洪森不要将泰国军官“做好战斗准备”的言论当真,她称呼洪森为“叔叔”并承诺可私下提条件。据柬方媒体报道,此言激怒了洪森。泰国方面同样点燃怒火,媒体将为泰党领导的政府与军方之间是否关系破裂视为焦点。贝东丹在通话中将镇守边疆的泰国军官称为“我们的对立面”,更令所有泰国人惊掉下巴。事发当日,贝东丹与国防部长普坦 (Phumtham Wechayachai) 召开记者会,证实了录音的真实性。贝东丹为自己的言论辩护,称是为了争取和平而做出非正式努力的一部分。
6月19日,泰国外交部就通话录音外泄事件召见柬埔寨驻泰大使并提出抗议,批评柬方无视睦邻友好原则。抗议文书指出,公开领导人通话内容是不可接受的。这不仅违反国与国交往的基本原则,也损坏对建设和发展双边关系的互信。
柬埔寨外交部尚未就泰国提出的外交抗议回应媒体询问。《高棉时报》(Khmer Times)周六(6月21日)刊登摘自洪森脸书的图片。那是今年4月泰国总理贝东丹访问柬埔寨时拜访参议院议长洪森时的愉快合影。配文内容称,洪森为音频泄露事件造成自己与西那瓦家族逾30年的友谊破碎而伤心不已。洪森斥责泄露音频的官员招致外界对柬方工作不专业的批评。文中特别指出洪森与泰国前总理他信 (Thaksin Shinawatra)和英拉
(Yingluck Shinawatra)的友谊也受到影响。洪森在前二者逃亡期间曾经提供过援助,媒体显示洪森宅邸至今还保留两间客房,分别是“他信房”和“英拉房”。
泰国西那瓦家族在政坛具有重要影响力,他信本人、他信的胞妹英拉、他信的妹夫宋猜(Somchai Wongsawat)乃至他信幺女贝东丹先后出任泰国总理。当前民间舆论倾向于倘若贝东丹不辞职的话,或将会步其父亲和姑姑遭到军人政变的后尘。
录音外泄事件在泰国引起轩然大波。泰国舆论从揣测洪森泄露通话录音的动机,随即转向针对从政经验不足的贝东丹,使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危机。连日来泰国多地爆发示威抗议,谴责总理出卖国家利益。反对派人民党(People's Party)呼吁贝东丹辞职或者宣布解散国会。执政联盟中的自豪泰党(Bhumjaithai Party)则宣布退出联合政府。迄今为止,支持贝东丹的为泰党(Pheu Thai)在泰国国会500席中仍占261席优势。
泰国方面政治暗流涌动,多股政治力量正在集结,一致的诉求是贝东丹下台。为泰党(Pheu Thai Party)高层则表示,贝东丹正在尽力解决危机和挑战,既不会辞职,也不会解散国会。贝东丹周五(20日)亲赴乌汶府(Ubon Ratchathani)泰柬边境视察军队,以安抚军心。民间则担忧当前泰国经济低迷,突发政治巨变必将严重影响投资者信心,进一步冲击脆弱的国家经济,而解散国会恐将影响到迫在眉睫的泰美关税谈判。
泰国前参议员颂猜(Somchai Saengkhan)称贝东丹的任意妄为可构成多项罪名指控。譬如间谍罪或向敌人提供情报罪,以及为敌人提供任何便利的叛国罪等。曾经担任军事记者的颂猜判断当下泰国发生军事政变的可能性极高。总理将会面临“泄露国家机密”的提诉。而洪森此次发难是为了警告西那瓦家族,或者旨在与西那瓦家族做政治切割,原因是贝东丹推动在泰国湾开采原油的项目进展不顺利,遭到了泰国官方与民间的强烈反对。据传洪森已承诺并收下外国石油公司大约50亿美元的巨额开采费,但却苦于泰方推进不力而迟迟未能落实。
目前缅甸内战仍在延烧。泰国媒体揭露缅甸各派分裂势力正着眼于将能够提炼稀土(REE)的天然矿藏作为政治谈判的筹码。备受外界关注的缅甸前民主领袖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于6月19日年满80岁。缅甸军方透露近况称“身体状况良好”,此外没有任何细节。昂山素季自2021年初被军人推翻后遭到长期监禁。
近期若开军(AA)信息平台发布消息,声称若开军在若开邦的攻势取得了重大进展,最终完全控制了边境地区。这促使孟加拉国和印度政府开始与若开军接触并允许若开军在印度米佐拉姆邦设立办事处,这里每年数百万缅元的跨境贸易仍在继续。联合国方面也肯定孟加拉国在帮助罗兴亚难民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对孟加拉国政府与若开军合作解决罗兴亚难民问题表示支持。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与缅甸军事委员会开展互动,缅甸军方因此向孟加拉国提交了正式抗议信函。若开军自 2023 年 11 月至今一直与缅甸军队争夺若开邦,目前已占领大部分地区,并试图夺取位于孟加拉湾东岸的战略重镇皎漂。据传目标是在该地区建立一个独立的罗兴亚国家,使罗兴亚人成为拥有平等权力的公民。分析称,孟加拉国与罗兴亚难民问题因与大国博弈交织在一起而愈发显得错综复杂。由于缅甸
若开地区与印度和孟加拉国接壤,背后牵涉美国通过孟加拉国瞄准若开邦开展应对中国的战略行动,应密切关注是否还有更多的重要政治变革即将发生。
另据新加坡媒体报道,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应中国总理李强邀请,从今天至26日访问中国北京和天津。届时将在北京与习近平会晤,并分别与李强和赵乐际进行会谈。今年适逢新中建交35周年,预料双方将围绕加强双边关系并针对区域问题以及国际发展形势交换意见。面对中美竞争,新加坡总理曾经表示,美中不应强迫选边站队,各国保持中立有助于降低冲突。
几天前新加坡媒体援引研究报告报道,自今年2月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首次签署对中国征收关税的行政命令以来,亚洲国家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增长明显加速,从2月份年增17.3%,到3月份和4月份平均年增21.7%,引发洗产地的疑虑。近来从中国进口商品出现年增长的亚洲国家,包括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印度、越南及新加坡等。
此前在新加坡召开的香格里拉对话会 (Shangri-La Dialogue)上,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发表讲话直接对抗中国,中国是真正的安全威胁,鼓励亚洲盟友效仿欧洲模式增加国防预算。这与拜登政府领导下美国国防部的做法截然不同。不少地区学者观察到出席此次香格里拉会议的中国代表团仅是来自军校的学术代表,并非部长级高级军官。该话题不仅引起外界对北京刻意淡化香格里拉会议的猜测,同时还夹杂着对新加坡在东盟地区影响力减弱的质疑。据了解,北京于2006年创办了第一届香山论坛,逐渐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防务安全论坛。今年4月底的先导会确定了以“全球安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主题以及四场分别涉及亚太防务与安全合作话题的研讨会,探讨寻求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曼谷 江枫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部撰稿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6%9B%BC%E8%B0%B7%E4%B8%93%E6%A0%8F/20250622-%E4%B8%9C%E5%8D%97%E4%BA%9A%E5%8D%B1%E6%9C%BA-%E6%B3%B0%E6%9F%AC%E7%BA%B7%E4%BA%89%E5%BD%B1%E5%93%8D%E6%89%A9%E6%95%A3
Wednesday, 4 June 2025
中国稀土出口限制冲击全球汽车业
中国今年4月宣布暂停出口多种稀土及相关磁体引发担忧加剧,这一决定打乱了全球汽车、航空航天、半导体和军工企业的供应链。由于中国占全球稀土产量的约90%,各国汽车行业代表纷纷警告称,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正日益威胁其生产安全。
路透社报道,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周三表示,他已与中国官员达成一致,将尽快澄清稀土出口相关问题。欧盟工业战略专员斯特凡·塞如内称:“我们必须减少对任何国家的依赖,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国家,我们的依赖度超过100%。”
塞如内周三表示,此次出口限制更加坚定了欧盟推动供应来源多元化的决心,布鲁塞尔目前已确定13个新的项目,旨在在欧盟以外地区增加关键金属和矿产的供应。
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CLEPA)称,由于供货中断,一些生产线已被迫停工。自4月初以来,零部件供应商申请的出口许可证中,仅四分之一获批,其余许多因“高度程序性原因”遭拒。尽管协会未具体说明受影响公司,但警告可能会有更多工厂停产。
中国的出口限制虽与对美国关税的反制措施同时宣布,但影响范围涵盖全球,各国企业高管均表达了担忧。
奔驰生产主管布策表示,公司正在与主要供应商讨论建立“缓冲机制”,例如囤货,以防供应受阻。福特首席财务官谢丽·豪斯在一场投资者会议上表示:“这给高度协调的供应系统带来压力,零部件通常要提前数周订购。” 她指出,中国的出口管控增加了管理负担,有时顺利,有时不然。“我们正在应对,但这仍是一个持续存在的问题。”
德国与美国车企均表示中国的出口限制威胁到生产,印度一家电动车制造商上周也表达了类似关切。德国汽车供应商采埃孚(ZF)的高管米德赖希指出,该公司目前大部分情况下仍能获得所需许可,但他担心情况可能演变为类似疫情期间的芯片危机,当时全球汽车产量被迫削减数百万辆。
德国电气和数字工业协会(ZVEI)首席执行官沃尔夫冈·韦伯表示,一些公司仅有几周或几个月的库存,正敦促政府尽快介入解决问题。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50604-%E4%B8%AD%E5%9B%BD%E7%A8%80%E5%9C%9F%E5%87%BA%E5%8F%A3%E9%99%90%E5%88%B6%E5%86%B2%E5%87%BB%E5%85%A8%E7%90%83%E6%B1%BD%E8%BD%A6%E4%B8%9A
Sunday, 1 June 2025
中美全球角力 亚太安全堪忧
中美竞争角力辗转多个博弈场给全球地缘政治与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诸多国家近期纷纷通过侧重亚洲安全的“香格里拉安全对话”与关注经济议题的“亚洲未来”两个国际论坛对外发声。泰国军事专家呼吁大国争锋情势危急,亚太战火一触即燃。东盟轮值主席重申坚守中心地位,推动“积极的非结盟”立场。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迪(Mahathir Mohamad)透过日经论坛断言:美利坚无力阻挡中国崛起。特朗普政策将加速中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
第22届“香格里拉安全对话”(Shangri-La Dialogue)于5月30日至6月1日在新加坡举行。与会的各国安全部长围绕亚太地区最紧迫的安全挑战提出探讨,同时开展重要的双边会谈,探讨针对最新形势的应对方案。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Pete Hegseth)周六首次阐述了美国总统特朗普 (Donald Trump)年初上任后的印太地区安全战略(Indo-Pacific Strategy),他指责中国正试图改变国际地缘政治面貌,"中国对亚太区域国家构成的威胁是真实的,中国可能准备使用武力来扭转亚洲的力量平衡。" 泰国媒体报道:美国国防部长在亚洲规模最大的安全会议上强调,印太地区是特朗普政府给予重视的关键议题。这是赫格塞思自今年1月就任以来对中国发表的最“强硬”评论之一。
赫格塞思敦促亚洲盟友加快武器采购,以应对“中国”“北韩”等安全威胁。美防长称,北约成员国承诺将其GDP的5%用于国防和军队建设(事实上大部分成员国的国防预算仅达到2%)。他希望亚洲主要盟友增加国防支出,以应对更大的威胁。为了震慑北京,华盛顿官员一度建议台湾大幅提高国防预算,使之达到GDP的10%左右。这是一个几乎无法达到的门槛。赫格塞思的讲话随即在亚洲国家的民间媒体引起了“美国旨在刺激军备武器销售”的热议。
中国国防部长缺席此次亚洲高级安全对话同样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外界传闻中国国防部长董军正在接受立案调查。此前两名前任李尚福和魏凤和亦因违纪行为而被撤职。此次出席香格里拉安全对话的中国军校代表团团长斥责美国防长的指控毫无根据,刻意制造混乱和分裂、煽动对抗并破坏亚太地区的稳定。中国国防大学教授解读中国安全立场,其中包括了“安危与共、求同存异、对话协商”三要素。这是北京今年4月提出的亚洲安全模式。
美国防长的对华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即成为地区媒体议论的焦点。撰写泰文版《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前军人作家萨姆立(Samrit Thong-in)分析称,当前亚太安全形势十分严峻。超级大国已经撕破脸并在媒体“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场域内展开激烈博弈,尤其中美关系更是无法逆转。本月初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战役,背后透露出大国军事实力的比拼。如今美国扩大对台军售,台湾首次实弹射击M142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美国海军退役少将蒙哥马利(Mark Montgomery)透露美军驻台人数500人,或将扩至1,000人。这种高度敏感的政治议题一旦公开,无疑证实了美台不断深化军事合作,势必触碰北京的红线,如果美国一再就台湾问题挑战北京,就会加剧中国武统台湾的可能。尽管北京始终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但只要中国出兵台湾,中美关系势必升温。东亚的朝鲜半岛局势同样高度敏感,目前韩国正在提前投票选举新总统,以取代被弹劾下台的尹锡悦(Yoon Suk Yeol )。表明此刻韩国军队处于无国家领袖的“真空状态”。要知道,华盛顿可掌控韩国、日本和菲律宾的军队主导权。这一地区的紧张情势是否升级成战争,只在于超级大国领导人的一念之间。
据悉,在美国主导的安全合作框架下,美国、日本、菲律宾与韩国正在举行名为“海上战士合作”(KAMANDAG)的海陆空多边联合演练。
综合东南亚媒体报道,中国抗议美国国防部长讲话,警告“美国不要在台湾问题上玩火。”中国指责美国在南海部署军事武器,已将印太地区变成了“火药桶”。
中国驻新加坡使馆当日发布谴责公告。一则指责美国防长言论充满了挑衅,华盛顿反复抹黑攻击中国,一再渲染“中国威胁论”,向世界输出“不确定性因素”,目的在于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制造战争风险。另一则就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将乌克兰冲突与台湾命运相提并论予以回击,称这两个问题完全不同,无法相提并论。自去年以来,中国解放军在台湾海峡周边至少举行了三次大规模环台军演,在事实上形成一种常态化的军事存在。评论称,中国目前似乎更加专注于各方安全力量的实质性部署。
马来西亚首相安华(Anwar Ibrahim)在香格里拉安全对话会上发表演讲,强调东盟(ASEAN)在地区安全架构中的核心作用,呼吁建立一个开放、透明、包容并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体系。安华以2025年东盟轮值主席身份强调东盟欢迎美国持续参与本区域事务,同时也重视与中国深厚而稳固的关系,包括与亚洲、欧洲和全球南方国家广泛且多元的合作伙伴关系。尽管世界多地存在冲突,贫困、分裂、军备竞赛风险以及贸易战,种种因素都给东盟带来挑战,但东盟将坚守自主与多边原则,联合全球力量共同采取行动,通过紧密的合作且具有长远眼光的政策来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观察认为,不久前首届东盟—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中国峰会召开,凸显东盟希望与海合会的资本和中国的经济规模相互对接的意愿,应证了东盟峰会巩固内部团结与合作与对外拓展战略格局的共识。
与此同时,在日本东京举办的“亚洲的未来”日经论坛上,年近百岁的马来西亚资深政治家马哈迪抨击特朗普对等关税使全世界都变成了美国的敌人,预料该政策对美国伤害更大,最多只能撑三个月。他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显然对中国的崛起感到焦虑,但中国将稳步走向世界第一。对比之下,陷入孤立的美国将无法阻止中国的发展动能。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6%9B%BC%E8%B0%B7%E4%B8%93%E6%A0%8F/20250601-%E4%B8%AD%E7%BE%8E%E5%85%A8%E7%90%83%E8%A7%92%E5%8A%9B-%E4%BA%9A%E5%A4%AA%E5%AE%89%E5%85%A8%E5%A0%AA%E5%BF%A7
Friday, 23 May 2025
中美围绕巴拿马运河控制权展开的战略博弈升级
5月23日出版的法国各大日报头版新闻多以国内事务为重点:内容分别有:法国议会调查委员会职权的公正性受质疑;审计署最新报告强调:基础教育的失败与历届政府的一系列错误决策密切相关;法国商务伦理委员会发布的2025年企业道德晴雨表显示:企业在道德问题上的信任度指标持续下降;各报聚焦的国际新闻焦点分别有:华盛顿犹太博物馆枪击案引发震惊,以色列担心反犹太主义蔓延;欧洲对特朗普促进俄乌停火幻想破灭。
关于中国,《费加罗报》刊出两篇报道,分别揭示了中美之间围绕巴拿马运河控制权问题展开的战略博弈升级;以及中美围绕稀土展开较量。
面对特朗普,中国继续控制巴拿马运河
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极力推行扩张主义,掌控巴拿马运河这一战略要道便成为其目标之一,他希望通过美国投资公司贝莱德牵头的财团促成收购香港富豪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记集团在巴拿马的港口资产。
《费加罗报》指出:在与白宫的对峙中,北京暂停向美国贝莱德集团出售巴拿马运河港口。在北京的压力下,长江和记集团暂停3 月初宣布的将其在全球运营的 43 个港口(包括巴拿马港口)出售给美国的交易。这笔价值高达228亿美元的交易曾受到特朗普的炫耀,如今却前景堪忧。这对倡导“美国优先”的特朗普而言,无疑是一个挫折。
在事态升级的过程中,北京明确表态:不允许企业危害国家利益,并威胁可能实施制裁。
报道指出:这笔交易似乎已胎死腹中,目前正在接受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Smar)的“审查”。官方的叫停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太平洋彼岸的紧张局势。随着两大经济体开始为化解贸易战而进行脆弱的谈判,巴拿马运河已成为新的争议热点,也是北京手中的一张宝贵王牌。
在与美国进行长期博弈的领导人眼中,美国的进攻赋予了运河新的战略价值。通过守住这条40%的美国集装箱经过的通道,习近平可以提高达成重大交易的筹码。
除了战术价值之外,阻止美国控制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这一后勤瓶颈也符合北京的长期利益,北京目前正展现出全球海上野心。
中美两国围绕稀土展开较量
另外,中美两国正在围绕稀土展开较量。美国不惜一切代价争夺稀土资源,而中国几乎垄断了这些关键物资。
报道指出:这些矿产已成为撕裂全球经济和贸易的焦点。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对乌克兰关键矿产资源达成协议后,才稍微缓和了对基辅的敌意。他甚至曾威胁要用武力控制拥有丰富稀土和其他关键金属资源的格陵兰岛。
中国也不甘示弱。2025年4月4日,在特朗普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两天后,北京宣布限制部分关键稀土金属的出口。即便在5月12日与华盛顿达成“停火”协议后,中国也未明确表示会取消这些限制。
实际上,中国早在20年前就系统性地建立起对稀土产业的控制。如今中国负责全球约60%的稀土开采,以及约90%的精炼和加工,其中包括来自其他国家的矿石。而欧美国家则高度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
如今,在特朗普发动的大规模贸易战背景下,北京更强硬地使用“稀土武器”来打击美国。中国限制出口的七种稀土金属被精心挑选出来,专门针对美国军工产业,阻止这些金属用于导弹、无人机等军备。
为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各国正设法推动替代项目。即便如此,西方短期内仍难以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中国依旧握有稀土这一战略资源的全球主导权。
《费加罗报》还在另外一篇报道中,聚焦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对全球、特别是美国多个关键产业造成影响的情况。
文章指出:中国限制稀土出口作为对美国贸易战的反制措施,正在冲击包括电动汽车、风能、人工智能、军工、医疗等多个关键产业,暴露出西方国家对中国在稀土提纯和供应链主导地位的高度依赖,如果不能快速建立替代来源,全球产业可能将在未来数年面临严重供应中断与成本激增的风险。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6%B3%95%E5%9B%BD%E6%8A%A5%E7%BA%B8%E6%91%98%E8%A6%81/20250523-%E4%B8%AD%E7%BE%8E%E5%9B%B4%E7%BB%95%E5%B7%B4%E6%8B%BF%E9%A9%AC%E8%BF%90%E6%B2%B3%E6%8E%A7%E5%88%B6%E6%9D%83%E5%B1%95%E5%BC%80%E7%9A%84%E6%88%98%E7%95%A5%E5%8D%9A%E5%BC%88%E5%8D%87%E7%BA%A7
Friday, 2 May 2025
陳日君最後的一人戰爭
軒翥而翔
臉書
2020年,88歲的陳日君曾隻身遠赴梵蒂岡求見教宗方濟各,想當面遞信求教宗任命「忠於信仰」的香港新主教,但等候多日一直遭拒見,無奈返港。陳日君與方濟各二人之分歧有多深,可見一斑。這位Cardinal Zen曾批評主管梵蒂岡外交的國務卿Pietro Parolin缺乏信仰,應該辭職。但明眼人一聽便知,這只是清君側的託辭。梵蒂岡的外交路線,特別是中梵關係等大事,又豈是國務卿一人主導,而無方濟各首肯?只是教宗要維持其形象,不方便出面的事情由國務卿代理而已。直到2022年,陳日君因為612基金被捕控以「勾結外國勢力罪」,方濟各才首次開口親揭自己對陳日君與中國的認知與立場。
在2022年一程從哈薩克回羅馬的飛機上,記者訪問方濟各:你一直強調宗教自由的重要,那你是否認為審訊陳日君是違反宗教自由?方濟各回應的原文虛辭濫調甚多,但大意為:我不會說中國不民主,因為中國是個複雜的國家(下刪兩段稱中國有很多個省很多種文化,是以了解中國很艱難)。所以比起說中國不民主,我會支持對話路線。
雖然方濟各有點答非所問,記者問陳日君案是否違反宗教自由,方濟各答不會說中國不民主,理由是中國很大很複雜。但其態度卻十分明顯,就是「為了對話不會非議中國政府」。這也是方濟各唯一一次親示與陳日君之分歧。方濟各一直被視為最開明的教宗,其開明路線與前任保守的本篤十六世成鮮明對比,所以有人拍了《The Two Popes》來歌頌之。他對同性戀友好,支持civic union,寬容對待墜胎婦女,深受西方進步左派歡迎,在教內外聲譽俱佳。舉目天主教內,有多少人支持陳日君呢?可謂少之又少。飛機訪問之後,有天主教傳媒評論稱教宗背叛了陳日君,亦有德國樞機Gerhard Muller 直斥整個教廷高層在陳日君案上沈默,點名樞機團團長,國務卿,和教宗都沒有發文支持陳日君,連公開為陳祈禱都欠奉。但這些聲音都未能引起廣泛迴響。
梵蒂岡選舉教宗的Conclave即將舉行,今次熱門候選人眾多,當中就包括了曾被陳日君批評的國務卿Pietro Parolin。93歲的陳日君此行去梵蒂岡,因為超齡不能參與選舉,他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影響參選者修改方濟各與Pietro Parolin的路線。但他是孤獨的,教內支持者稀,自由派把持的西方傳媒也不太關心。這很可能,是他最後的一人戰爭。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5/05/blog-post_43.html
Tuesday, 22 April 2025
下任教宗热门人选亲中 台湾或失欧洲唯一邦交国
自由亚洲
教宗方济各逝世,继任人备受全球关注。香港荣休主教陈日君在网上发文,质疑梵蒂冈只有一天时间通知,便决定在周二(22日)召开教宗选举前首次总会议,令边缘地区年迈枢机难以准时到达。而教廷国务卿帕洛林成为下任教宗热门人选之一,分析认为,一旦帕洛林当选,或加速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同时与台湾断交,台湾将失去在欧洲的唯一邦交国。
教宗方济各周一(21日)辞世,享年88岁,遗体周三(23日)起放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教堂供信徒瞻仰,葬礼则于当地时间周六上午10时于圣伯多禄大教堂举行。方济各将成为继前教宗良13世之后,逾百年来首位安葬在梵蒂冈之外的教宗。
接下来除了葬礼外,全球相当关注教宗的继任人选。根据意大利宗教网站“我无法保持安静”(Silere non possum)文章指,选教宗的第一步是召开教宗选举会议(Conclave)前首次枢机团全体会议,但并无强制规定须立即召开,全球所有枢机都可以出席,但合资格投票选出教宗的枢机年龄必须为80岁以下。
多名枢机无法赶在周二上午前抵达罗马
现年93岁的陈日君枢机虽无资格投票,仍非常关注选举过程,他在Facebook转载的文章指,枢机团团长雷伊(Cardinal Giovanni Battista Re)在周一、即方济各逝世当天的午餐后不久,便通知众枢机将于翌日上午9时,在罗马主教会议大厅举行首次枢机团总会议,即使无权投票选出教宗的枢机仍获邀出席。文章引述海外的枢机不满,指太快召开会议,亦有来自美国及非洲的多位枢机,已安排出发事宜,但无法在周二上午前抵达罗马。
陈日君枢机透过教会记者在网上发文,强烈质疑梵蒂冈急速召开首次会议的决定,他欲了解,为何如此仓促召开会议,反问来自边缘地区的年迈枢机如何准时到达;他亦转载“天主教教你Catholics Teach You”Facebook专页帖文,显示枢机团团长召开会议的通告。
翻查资料,2013年2月28日本笃十六世辞职后,至同年3月4日才召开枢机全体会议,让枢机们有数天时间前往罗马。这次仓促召开会议,令人质疑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全体枢机是否有足够时间参与所有关键决策,包括移灵及葬礼日期。
香港教区仅周守仁合资格投票
根据天主教会规定,教宗离世后教会进入“宗座出缺期”,预计将于15至20天内,由枢机团在梵蒂冈西斯汀小堂召开“秘密会议”(Conclave)选出新教宗,得票三分之二的候选人则当选。天主教香港教区现有3名枢机在世,分别为现任香港教区主教周守仁,以及两位荣休主教陈日君及汤汉,当中只有周守仁未超过年龄限制,成为香港教区唯一合资格投票枢机。
教宗继任人备受全球关注,现年70岁的教廷国务卿帕洛林,被视为热门人选,曾参与中国多场敏感谈判,陈日君早年接受专访时亦曾点名指帕洛林“没有信仰”,一心只想促成与中国建交。
分析:梵蒂冈如与台湾断交影响不大
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荣誉教授丁树范认为,如帕洛林成为教宗,或加速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令梵蒂冈与台湾断交,但他认为“台湾在国际上能见度越来越高,情况不易被逆转”,而过往梵蒂冈与台湾仅维持正常外交关系,从外交角度来看,断交影响不大。
对于台湾恐失去欧洲唯一邦交国,丁树范认为梵蒂冈有别于其他国家,是由教会主导,台湾应利用其他国家支持民主的民间团体,令它们向政府施压,增加邦交国。
现时台湾共有12个邦交国,包括位于亚太地区的马绍尔群岛、帛琉、吐瓦鲁;非洲的史瓦帝尼;欧洲的梵蒂冈;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的贝里斯、圣克里斯多福及尼维斯、圣露西亚以及圣文森及格瑞那丁。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4/%E4%B8%8B%E4%BB%BB%E6%95%99%E5%AE%97%E7%83%AD%E9%97%A8%E4%BA%BA%E9%80%89%E4%BA%B2%E4%B8%AD%7C%E5%8F%B0%E6%B9%BE%E6%88%96%E5%A4%B1%E6%AC%A7%E6%B4%B2%E5%94%AF%E4%B8%80%E9%82%A6%E4%BA%A4%E5%9B%BD.html
Monday, 21 April 2025
大国争锋 东南亚小国自求多福
当前中东动荡升级、美中关税战胶着,全球国际关系面临巨大挑战。东南亚国家一方面稳住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另一方面紧锣密鼓筹备与美国展开谈判,争取保持各自对美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综合东南亚媒体报道,美国4月初针对所有贸易国祭出关税政策,全球一片哗然。由于中国明确宣布不会让步且表示“奉陪到底”。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透过自身的社交平台(Truth Social)发文批评中国缺乏尊重市场的表现。而中国则批评美国实行单边主义,破坏世贸组织的自由贸易规则。时隔半月,特朗普一方面豁免部分中国产品关税(电子通讯类),另一方面将部分中国产品关税提高至245%(注射器等)。分析意见一致认为,美国针对中国的对等关税措施目前几乎没有实质性意义,那只是一个象征性工具而已。
与此同时,美国针对全球其他国家不断调整关税政策。目前除了对美采取报复性关税措施的国家外,美国已宣布暂缓对等关税措施90天,唯有对所有贸易国家实施10%基准关税政策不变。评论认为,大国之间的贸易战,让其它国家看到了争取美国消费市场的契机。
特朗普此前宣布,已有75个国家向美国示好并希望开展谈判。目前,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正在筹备磋商内容,准备于4月23日与美方代表进行贸易谈判。根据雅加达媒体透露,印尼代表团将在下周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会面,印尼重申将继续从美国购买液化石油气(LPG)、原油和汽油等能源产品,计划维持对美方小麦、大豆、大豆糟粕的采购。同时争取包括纺织品、家具和虾类等20种主要印尼产品免遭美方加征严苛的关税。作为交换,印尼将在关键矿产资源获取方面提供合作,并简化从美国进口园艺产品的手续。印尼期盼60天内与美国达成贸易谈判,并希望深化印尼与美国在双边贸易、投资、能源、金融、国防及教育等领域的合作。
美国与中国的紧张关系仍然没有缓和的迹象。消息称美国白宫拟专门成立对华关税工作组。在与其他国家谈判期间负责解决因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而可能导致的供应链紧张问题,包括双方未能展开关税谈判而引发的紧急事件。据悉,中国正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统一战线,联合发展中国家抵制美国的欺凌行为。中国邀请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出席下周三(23日)的非正式会议,针对美国加征关税措施提出谴责。中方指出,美国总统特朗普大幅加征关税,给全球和平发展努力蒙上阴影。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成为单边主义和霸凌行为的受害者。
美国加征关税引发中美贸易战急剧升温,当中国不放弃与特朗普的关税对抗时,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泰国专家观察意见认为,全球正在经历一场试看两个超级大国谁能坚持更久的实力竞赛。尽管中国方面表示不会再追加对美关税超过125%,但后续仍推出其他有力措施,例如禁止中国航空公司接收美国波音公司交付的飞机和购买飞机零部件。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近期走访了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三个东南亚国家后,东南亚媒体陆续报道中国制造客机开辟东南亚市场的消息。声称已有老挝、越南、印度尼西亚三家航空公司采用了中国商用飞机C909,目前已开通15条东南亚航线,运送旅客超25万人次。经老挝航空发言人证实,老挝航空公司员工已接受了相关培训,并于 3 月底将中国客机 C909 纳入其商用机队。越捷航空公司(VietJet Air)昨天(19日)宣布采用C909客机运营“河内-昆岛-胡志明”航线。据悉,出租两架客机的成都湿租(wet lease)航空公司负责为客机提供机组人员、安全管理、维修保障以及运行控制等服务。这意味着中国制造的客机正通过东南亚逐步迈向国际市场。
另悉,习近平访问柬埔寨期间,中柬双方签署了37项合作协议,包括合资修建具有战略意义的“德崇扶南运河”;将20%的海岸线出租给中国开发为期99年;建设七星海国际机场和深水港,打造东南亚物流中心等。这些项目落实将意味着中柬通过高铁、机场、运河等方面的合作,沟通印度洋通道,未来中东油轮可避开马六甲海峡,由此打破美国在印太地区围堵中国的战略布局。目前,柬埔寨七星海国际机场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开通。
分析指出,中国重视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未来还将通过在经贸、科技、货币和稳定供应链等方面加强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合作,协助这一地区国家增强产业、金融抵抗力。不过作为东南亚国家而言,在中美贸易战中偏向任何一方都会带来风险。这是所有东南亚国家领导人所面临的挑战。
马来西亚担任2025年度东盟轮值主席。马来西亚首相安华(Anwar Ibrahim)近期访问泰国。泰国总理办公室透露:泰国与马来西亚领导人进行工作会谈,双方将在东盟层面携手应对美国高关税措施。推动东盟国家在东盟框架内找到惠及各国的解决方案。
泰国-马来西亚两国领导人就加强双边经济、推进提高跨境运输效率工程、促进边境安全与互联互通达成合作意见。泰国南部局势长期动荡,马来西亚领导人承诺将协助推动泰国高层与异议团体举行和谈。安华确认,马来西亚政府将透过马方援建的野战医院向缅甸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缅甸三月底发生地震,大量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导致数千人死亡,近万人受伤。2021年2月初缅甸军队从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领导的文官政府手中夺取政权,引发持续地抗议并演变成大范围内战。东盟各方矢志参与推动缅甸局势朝着符合东盟五点共识的积极方向发展。
在中美贸易战升级导致国际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新加坡和平行动党周一(4月15日)宣布解散议会,为第 14 届大选做好准备,选举日期定于5月3日。这将是新加坡第四代领导人黄循财 (Lawrence Wong) 领导人民行动党 (PAP) 所面临的第一个重大考验,他于 2024 年 5 月接替前总理李显龙担任人民行动党领导人。新加坡总理不久前与日本首相举行电话会谈,媒体透露双方就美国关税措施以及中国的反制措施对世界经济及自由贸易体制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两国首脑表示将紧密合作,共同推进“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日本作为美国在亚洲地区的战略盟友,一直以来在经济上深耕东南亚并与相关国家保持紧密沟通和联系。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6%9B%BC%E8%B0%B7%E4%B8%93%E6%A0%8F/20250420-%E5%A4%A7%E5%9B%BD%E4%BA%89%E9%94%8B-%E4%B8%9C%E5%8D%97%E4%BA%9A%E5%B0%8F%E5%9B%BD%E8%87%AA%E6%B1%82%E5%A4%9A%E7%A6%8F
Monday, 14 April 2025
印太地缘政治:从地区到全球影响力的博弈
印度-太平洋地区已成为21世纪权力动态的中心舞台,处于日益增强的地缘政治野心和经济愿望的交汇处已成不可争议的事实。同样无可争议的是,美国和中国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为这一领域带来了重大的战略维度,两国都试图通过雄心勃勃的经济伙伴关系、有针对性的安全举措和技术优势扩大影响力,而这些目前都被视为未来主导力量的真正标志。那么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格局对欧盟,特别是法国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决定性的机遇,迫使双方重新定义其在该地区的战略参与轮廓。
法国罗伯特 舒曼基金会网站上最近刊登一篇文章,着重关注欧洲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影响力的未来 ,文章指出,虽然欧盟迄今为止倾向于利用贸易、外交和区域合作等手段(尤其是通过其“战略指南针”的指导),但法国凭借其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历史存在,正在宣称自己是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参与者,从印度洋沿岸到太平洋群岛。其战略已逐步转变为将安全、防务、经济和外交伙伴关系相结合的综合方针。欧盟和法国需要共同应对在该地区扩大影响力的复杂挑战,虽然欧盟必须解决自身的弱点,比如,通货膨胀、债务增加、生产率低下等问题,但印度-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和人口活力及其与欧洲经济体日益增长的相互依存关系使其成为重要的战略支点。
从地区冲突到全球影响的中美竞赛
在大西洋彼岸,特朗普重返美国总统宝座后,重新激发了美国重新调整印度-太平洋地区参与的明显愿望,倾向于与中国进行正面竞争的逻辑。在上一届政府的基础上,特朗普政府似乎决心强化“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原则,其言论更侧重于维护美国的切身利益,以及更具交易性和可变几何的多边主义。最近的种种信号表明,美国将回归更加对抗的态势,不仅加强与地区盟友的海军演习,全面提高关税,不仅针对中国,也影响到该地区的其他经济体,包括一些合作伙伴。与此同时,美国国际开发署的预算削减幅度、联邦政府内部重组以及多个合作项目的取消,都引发了人们对美国长期承诺的怀疑。这种相对的撤退可能会在发展和软影响力方面造成真空,中国可以迅速抓住这一真空,扩大其在该地区的战略足迹。
虽然特朗普更为强硬的政策可能会巩固与最坚定的欧洲盟友的某些安全伙伴关系,但这些政策迫使欧盟和法国采取微妙的平衡行为,必须保持战略自主,同时抓住机会与华盛顿在共同利益问题上进行合作,例如航行自由或确保关键供应链的安全。
法国罗伯特-舒曼基金会文章认为,实际上,印度-太平洋地区从美国西海岸延伸至非洲东海岸,既是一片广阔的地理区域,也是充满争议的地缘政治战场,战略竞争、军事部署、领土争端和贸易动态交织在一起。它的定义因国家和机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目前就有多达七种定义方法并存,见证了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的可塑性,受到多种不断变化的利益的影响。印太地区的地缘战略重要性的核心在于其对世界主要航道的控制,特别是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和龙目海峡,这些是国际贸易的真正动脉。仅南海问题就体现了地区紧张局势:中国通过建造人工岛屿、部署军事基础设施以及基于“十段线”、所谓的历史权利和试图强加群岛基线的矛盾法律战略,不断增加对那里的领土主张。这些行动引起了强烈反应,特别是美国及其地区盟友的反应,他们认为这是对国际法原则和航行自由的攻击。
文章继续指出,2024 年末,中国在台湾附近进行了几十年来最大规模的海军部署,紧张局势急剧升级。这次涉及航空母舰、驱逐舰、潜艇和实战导弹发射的武力展示被解读为双重信息:一方面,是对台湾防御能力的测试;另一方面,北京明确警告,如果其领土主张受到挑战,决心采取军事升级行动。作为回应,美国通过部署数个海军舰队、书面确认实施与菲律宾的共同防御条约、以及扩大其在太平洋的空军基地网络来加强其海空战略,重申了其对该地区的承诺。作为新国家安全战略的一部分,日本巩固了在琉球群岛的防御态势:安装新的拦截导弹基地,扩大12式反舰导弹的射程,并对其战斗机队进行现代化升级。
文章认为,这种动态反映了美国寻求维持的不稳定平衡:维护其地区领导地位,同时避免战略过度扩张的陷阱。表明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军事影响力在实现地缘政治目标方面的局限性,以及动员更加多样化影响手段的必要性。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后果、国内减少对外承诺的压力不断增大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的财政影响,促使美国进入战略反省阶段,并加剧了人们对美国全球领导地位可持续性的怀疑。
法国资深外交官,《 亚太,未来世界的中心》(Odile Jacob 出版社)作者Christian lechervry先生在接受法广专访中, 针对台海议题,对于台湾问题否是印太安全和利益的重中之重的问题,他认为:“我们需要从地理意义上看待台湾。台湾是菲律宾、台湾的近邻之一,因此也是东南亚的近邻之一。台湾是中太平洋国家的近邻。帕劳总统在马尼拉重申了与小马科斯总统的双边关系。台湾显然与日本的安全密切相关。因此,所有这些重要因素意味着,东南亚政策、远东政策、密克罗尼西亚政策和太平洋政策等都必须考虑到台湾问题。在太平洋地区,情况显然非常不同。首先,因为台湾有南岛外交,因为台湾与三个岛国保持外交关系,还因为台湾当局的外交旅行经常在太平洋、关岛或夏威夷停留。因此,从政治、经济、历史或文化等各个角度来看,台湾都是太平洋地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第一岛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显然是一个挑战,我可以说是一个合作的挑战。几天前,七国集团重申需要在一些问题上考虑到台湾。很显然,在抗击病媒传播疾病方面,台湾也是亚太地区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
法国的影响力
对于法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存在应该更加强大和巩固,还是可以保持现状的问题,lechervry先生指出:“法国的存在体现在几个方面。一种是欧洲大国与该地区伙伴的国家间关系。此外,还有对外关系和海外领土。因此,在这些不同的层面上,我们显然还必须加上欧盟与亚太国家关系的层面,我还想说的是:欧洲北约国家与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四个亚太伙伴的关系。换言之,法国在该地区的利益有很多。尽管法国最高国家权力机构、总统和政府成员在表达法国外交政策时显然是统一的,但表达这些利益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法国罗伯特 舒曼基金会文章最后也指出,法国拥有近 200 万公民,分布在新喀里多尼亚、法属波利尼西亚和大量外籍人士社区,其地缘政治、经济和人文利益在欧洲国家中无与伦比。其地区战略背离了对国际权力关系的二元解读,而是倾向于采取基于“主权伙伴关系”而非集团逻辑的方法。这有利于与该地区各国开展灵活、有针对性和务实的合作,并分项目开展。法国充分发挥海外领土作为影响力的杠杆,推动包容性多边主义,在构建欧盟印太承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尽管法国本土持续面临预算限制,但印太战略仍然是法国外交政策的支柱之一。法国拥有世界第二大专属经济区,面积达 1020 万平方公里,正在制定以威慑、海军力量和建立稳固的区域伙伴关系为基础的防御理论。该地区军事行动的增加加强了其与当地盟友的互操作能力,特别是通过“飞马”号(空军和海军)、“拉佩鲁兹”号和“瓦鲁纳”号(海上安全)演习,这些演习有助于在日益激烈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实现航行自由和战略稳定。
作为欧盟领先的印太大国,法国发挥着核心作用。它必须继续加强其军事影响力,同时巩固与欧洲盟友和该地区国家的国防工业伙伴关系。同时还能在面对华盛顿和北京时保持战略自主。更多地参与导弹防御计划和区域防务合作将加强法国作为安全提供者而非边缘参与者的地位。对于巴黎来说,有一个信念是明确的:只有欧洲规模才有能力应对印度-太平洋地区带来的复杂挑战。
因为印度-太平洋地区不仅仅是一个遥远的竞争战场:它还构成了对欧洲展示自己作为全球强国的能力的决定性考验。如果欧盟和法国不调整立场,它们就有可能在影响21世纪的地区被边缘化。但如果他们抓住这个机会,通过结合军事信誉、技术领先地位和持久的战略联盟,他们就能成为新全球地缘政治秩序中的主导者。选择权在自己手中。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5%8D%B0%E5%A4%AA%E7%BA%B5%E8%A7%88/20250414-%E5%8D%B0%E5%A4%AA%E5%9C%B0%E7%BC%98%E6%94%BF%E6%B2%BB-%E4%BB%8E%E5%9C%B0%E5%8C%BA%E5%88%B0%E5%85%A8%E7%90%83%E5%BD%B1%E5%93%8D%E5%8A%9B%E7%9A%84%E5%8D%9A%E5%BC%88
Wednesday, 9 April 2025
中国在乌克兰战争问题上的双重策略
今天是4月9日星期三。特朗普提升对全球进口产品关税的决定引发的反响,继续成为法国各大日报集中关注的新闻话题:随着今天对欧盟进口商品征收20%关税措施的生效,各方的不安有增无减;中美两国在关税大战中的较量进一步升级;其他国内和国际新闻焦点内容分别有;在强大的公众舆论压力下,法国国民议会正在考虑取消低排放区(ZFE)交通限制;缅甸遭遇震灾后,各方民间组织积极动员,帮助灾民度难关。
此外,中国在俄乌战争问题上的双重策略;以及中美关税大战愈演愈烈的消息,则是多份日报聚焦的与中国相关的话题。
中国在乌克兰战争问题上的模糊立场
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在对俄罗斯的政策上始终采取“双重策略”。公开表示中立,实际上却给予俄罗斯以间接支持。
《费加罗报》指出:中国在战略上始终保持模糊态度,一方面维护与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另一方面试图控制与西方的紧张关系。不过近日,乌克兰宣布俘获两名被视为中国公民的俄军士兵,颇令外界关注,普遍质疑中国是否已秘密介入战争。尽管尚无确凿证据表明其官方参与,但有可能显现中国支持俄罗斯的新阶段。
4月8日星期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乌军俘获了两名“在俄军中作战的中国公民”,并表示在“他们身上发现了身份证件、银行卡和个人信息资料”。乌克兰外交部已召见中国驻乌代办,要求澄清情况。
报道指出:目前,相关信息以及被俘人员的身份尚无法得到独立核实,他们的具体动机和背景也不清楚。如果他们确为中国公民,也有可能是以雇佣兵身份自愿加入俄军。因为非官方派遣士兵支援俄军,将标志着中国对乌克兰政策的一次重大转变。
自战争爆发以来,中国一直在“表面中立”与“间接支持”之间摇摆,保持模糊立场。事实上,中国的立场并不“中立”如:中国从未谴责俄罗斯的入侵行为,始终采用克里姆林宫的说法,称其为“特别军事行动”,并在联合国屡次弃权,拒绝对俄制裁。与此同时,中国不断加强与俄罗斯的经济与战略合作,向俄罗斯提供“双重用途”设备,实则支持俄罗斯的战争努力。从更为广泛的层面看,中国对俄出口贸易大幅增加,并从俄罗斯的天燃气出口中获益。
与此同时,中国始终试图展现中立立场,也努力维持与西方的关系,呼吁和平、对话,尤其强调“国家主权原则”,中国曾提出12点和平建议,却从未采取具体行动。
近期,中国对和平调解表现出更大兴趣,主张欧洲在解决冲突中发挥更大作用,大概希望在战后参与维和行动,在大国博弈中继续保持战略主动。
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
此外,《回声报》和《费加罗报》纷纷载文,披露中美关税战升级,特朗普与习近平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4月9日星期三开始,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关税将升至104%;中国则誓言坚决反击并威胁“战斗到底”,贸易战升级加剧,谈判前景渺茫,引发欧洲担忧。在与中国总理李强的交流中,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出呼吁,要求“避免局势升级”,并注重“通过谈判解决当前局势”。
报道指出:尽管中国发出采取反制措施的威胁,美国并未改变强硬态度,白宫在周二下午确认:美国从周三开始执行对中国的新的关税,意味着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将升至104%。
中国则在同一天再次作出强硬回应,表示绝不会屈服于美国的“勒索”,并警告将采取坚决的反制措施。中美贸易紧张局势迅速升级。
报道指出:中国虽然态度更为激进,但因对美出口依赖较大,提升关税将严重冲击其经济,尤其在当前内需疲软的背景下。根据专家的预测,中国GDP增速可能下滑至4.2%,低于官方确立的5%的目标,同时出口也有可能减少5%。
为缓冲冲击,北京加紧干预市场,国家基金与央行联手稳定股市,多家国企也启动股票回购。尽管短期内市场有所回稳,但贸易战升级带来的经济与外交风险仍难以忽视。
《回声报》还以“中美帝国之战”为题发表社评,对中美之间激烈的贸易战及其背后的战略意义进行了分析。该报指出:中国已为与华盛顿决裂做好了准备,准备在包括经济、政治、技术和军事等各个层面与美国对抗。这一点有别于被动应对的欧盟。而且与欧洲有所不同的是,中美两国都视自己为帝国。
在特朗普宣布加征关税的震撼消息发布两天后,北京是唯一一个作出反应的首都。北京并没有虚张声势。
美国通过加征关税加速了全球格局的分裂;中国则将发展重心瞄向亚洲,不仅仅涉及贸易层面,还将波及政治、技术和军事领域。
在这两个自视为帝国的国家面前,欧洲显然处于弱势。始终视自己为一个商业共同体的欧洲,在全球权力的重塑过程中显得脆弱无力。从短期来看,欧洲可能沦为中国工业的下一个目标;从更为长远的观点出发,在商业不再是核心的世界里,欧洲则面临重新定位或解体的选择。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6%B3%95%E5%9B%BD%E6%8A%A5%E7%BA%B8%E6%91%98%E8%A6%81/20250409-%E4%B8%AD%E5%9B%BD%E5%9C%A8%E4%B9%8C%E5%85%8B%E5%85%B0%E6%88%98%E4%BA%89%E9%97%AE%E9%A2%98%E4%B8%8A%E7%9A%84%E5%8F%8C%E9%87%8D%E7%AD%96%E7%95%A5
Tuesday, 8 April 2025
巴拿马审计报告 长和涉违约恐失港口经营权
来源:
大纪元
巴拿马政府周一(4月7日)公布审计报告,揭露香港长江和记实业(CK Hutchison Holdings)旗下子公司在经营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期间出现多项违约行为,导致国库重大损失。若违规属实,该公司可能失去运河港口特许经营权。
长江和记自1997年起透过旗下巴拿马港口公司(Panama Ports Company),获得经营运河太平洋一侧的巴尔博亚港(Balboa port)和大西洋入口处的克里斯托巴尔港(Cristóbal port)之特许经营权。该特许经营合约于2021年续签25年。
自2025年1月起,巴拿马审计署(Panama’s Comptroller General Office)即对和记实业旗下子公司展开审计。巴拿马审计长阿内尔‧弗洛雷斯(Anel Flores)表示,合约中政府所提供的税务优惠与利益,导致国库“损失了约13亿美元”,并宣布将就此对相关官员提出诉讼。
最终审计结果将送交负责港口监管的巴拿马海事管理局。
除了上述审计争议,今年2月,巴拿马检察总长葛梅兹(Luis Carlos Gomez)还发表了具约束力的意见,认定该港口续约合约违宪,案件正待最高法院最终裁定。
法律界人士与专家认为,若审计最终确认合约续签过程存在违规,或最高法院裁定合约违宪,则该特许经营权可能被撤销。
巴拿马运河的港口合约已成为美中博弈的核心议题之一。
这份审计报告的公布,正值美国国防部长海格塞斯(Pete Hegseth)即将抵达巴拿马之际。近来,美国总统川普(特朗普)持续向巴拿马施压,要求其削弱中共在运河地区的影响力。
川普曾多次公开表示,若情势未改善,美方“不排除重新接管”这条关键航道。
在此背景下,长江和记于2025年3月宣布,将出售其全球43座港口的权益(包含上述两座港口)给由美国资产管理巨头贝莱德(BlackRock)领导的财团,交易金额高达228亿美元。
然而,北京对此表达强烈不满,宣布启动反垄断审查,导致原订4月2日的交易签署计划遭到搁置。长江和记原定照例举行年度财报与媒体说明会,亦因港口交易议题敏感而取消。
(本文参考了路透社、法新社的相关报导)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4/%E5%B7%B4%E6%8B%BF%E9%A9%AC%E5%AE%A1%E8%AE%A1%E6%8A%A5%E5%91%8A%7C%E9%95%BF%E5%92%8C%E6%B6%89%E8%BF%9D%E7%BA%A6%E6%81%90%E5%A4%B1%E6%B8%AF%E5%8F%A3%E7%BB%8F%E8%90%A5%E6%9D%83.html
Friday, 4 April 2025
反制"蛮横"关税政策:马克龙呼吁欧洲团结 暂停投资美国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大规模提高关税后,法国迅速做出反应。总统马克龙周四(4月3日)宣布针对这一“严重且毫无根据”决定的初步反制措施。马克龙称此次关税规模"史无前例",“但最受冲击的其实是美国经济自身","这样的关税政策难以为继"。 马克龙强调,欧洲必须团结一致共同应对,并暂缓对美投资。
法新社报道,法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将面临最高20%的新关税威胁,其中以航空业、葡萄酒与白兰地业者、汽车、制药与奢侈品产业受影响最深。首当其冲的是法国航空业,占法国对美出口总额的25%,为经济受创最重的产业。而美国是法国第4大出口市场,仅次于德国、意大利和比利时。法国每年对美出口总额超过470亿欧元,相当于法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6%。
马克龙周四在爱丽舍宫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应对措施。法新社报道,会议持续两个多小时,与会者包括总理贝鲁和政府相关部门官员,以及受影响最严重行业的代表,包括航空、农业、葡萄酒业、化工、电子、冶金、医疗和化妆品等行业。法国企业界高层也参与了此次会议。但将面临25%特别关税的汽车行业没有派代表参加会议。
马克龙在会上指出,美国的决定将造成“巨大影响”,他强调法国对美出口占法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5%,而意大利(对美出口占GDP的3%,德国占比4%,爱尔兰更高达10%。
马克龙形容特朗普此次关税规模是"史无前例的",“但受冲击最大的其实是美国经济自身"。马克龙说,这样的决定难以为继,它将使美国企业更加脆弱,让美国民众更加贫穷。
欧洲必须团结应对 不可各自为战
马克龙呼吁在4月中旬采取第一步反制措施,涉及已经被美国加征关税的钢铁和铝产品。马克龙承诺,“针对昨天宣布的更广泛关税政策,我们将在本月底作出更有力的回应。”他表示,政府将逐个行业进行评估,并与欧盟成员国共同制定统一战略。
此外,马克龙担心,美国可能很快对制药业、木材和半导体产业采取新一轮关税措施,税率或将达到25%以上。
面对特朗普关税挑战,马克龙呼吁欧洲企业“暂停”对美投资计划,直至局势明朗。2023年,法国对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达3700亿美元(3350亿欧元),占美国吸引外资总额的6.9%。
马克龙表示,最担心的是重税之下欧盟内部的分裂。他强调,“欧洲必须团结共同应对,而不是各自为战。”马克龙警告:“我清楚地知道会发生什么,最大的经济体可能会倾向于单打独斗。但这不是明智的做法。”
马克龙呼吁欧洲企业不要急于与美国进行个别谈判,也不要试图通过在美投资换取免税待遇,因为特朗普政府正利用这一点拉拢企业。
马克龙强调:“如果欧洲保持团结,制定统一、合理但坚决的应对措施,同时各行业协同一致,真正展现团结精神,我们最终将实现共同目标:彻底取消这些关税。”
全球贸易格局重组
会议结束后,法国企业联合会(Medef)主席帕特里克·马丁(Patrick Martin)表示,目前形势“极其严峻,令人担忧”。但他同时指出,“各界都意识到,全球贸易格局正在重组,贸易关系变得异常紧张,威胁不断增加。因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快欧盟及法国的改革以提升竞争力。”
受关税冲击影响,巴黎股市周四大幅下跌,收盘时跌幅达3.31%,创下两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其他欧洲股市也遭受重挫,而美国股市三大股指盘中纷纷大跌。
2023年,美国是法国第四大出口市场,仅次于德国、意大利和比利时。据法国海关数据,受关税冲击最大的行业包括航空业(2024年对美出口额90亿欧元,占法国对美出口的五分之一)、奢侈品(香水、皮具等)、葡萄酒和干邑白兰地。
空客公司(Airbus)的一位发言人对法新社表示:“我们正在评估潜在影响。”
法国以波尔多、勃艮第和香槟等知名葡萄酒享誉全球,而美国则是法国葡萄酒的最大出口市场。2024年,法国对美出口的葡萄酒总额达24亿欧元,此外还有15亿欧元的蒸馏酒类产品(如干邑白兰地酒)。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50403-%E8%B4%B8%E6%98%93%E6%88%98%E5%8D%87%E7%BA%A7-%E9%A9%AC%E5%85%8B%E9%BE%99%E5%AE%A3%E5%B8%83%E5%8F%8D%E5%88%B6%E7%89%B9%E6%9C%97%E6%99%AE-%E9%87%8E%E8%9B%AE-%E5%85%B3%E7%A8%8E%E5%86%B3%E7%AD%96
Wednesday, 2 April 2025
"解放日"来临 各国如何应对特朗普关税
世界即将进入美国总统号称的“解放日”—4月2日,特朗普早已预告,从这天起,他将对全世界征收“对等关税”,包括与美国进行贸易的所有国家。各国该怎么办?若反击会否触怒冲动型的美国总统?如通过提前做出让步来软化特朗普能否奏效?总之,美国或远或近的贸易伙伴们正在尽可能地在他的“解放日”到来之时做好应对。
白宫发言人卡罗琳-利维特周二宣布:“明天,搜刮美国的时代行将结束。”她表示新税从这天起“立即生效”。发言人传达的是特朗普的声音,在特朗普看来,所有与美国做买卖的国家都在试图占美国的便宜。
贸易大棒的阴影无处不在,以至于就像你过早被告知一场大灾难将要来临,大难临头了,反而由于过分担心而变得麻木。位于加拿大和美国边境的萨尼亚兰顿商会主任 Carrie McEachran 说,“没有人知道会发生什么,因此很难制定出具体的计划”。加拿大新总理卡尼则表示,加拿大在应对 “美国政府的无理行动 ”时将 “深思熟虑”。
有关措施将于当地时间周三,即特朗普所说的美国 “解放日 ”国际标准时间20时在白宫举行的仪式上公布。换句话说,就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收盘之后公布,纽约证券交易所已经开始像全球其他股市一样瑟瑟发抖。
不可测的特朗普在这个时刻故作高深,征税的尺度有多大,规模有多大,种类有多少?涉及的国家有多少?喜欢“推特治国”的特朗普有意营造一种难以捉摸的诡秘气氛。星期一,他承诺实施“对等关税”时会比较“温和”,但具体数额、范围和期限尚未公布。
亚洲股市和欧洲股市周一大跌,周二时又有所反弹,华尔街股市开市时下跌。美国的贸易伙伴国正在走钢丝,把信誓旦旦的承诺,开放式对话,绥靖的企图以及战略和解混合在一起使用,试图进行一场危险的外交平衡行动。
特朗普的女发言人向世界保证。总统 “随时准备接听电话,随时准备进行良好的谈判,但他真的想纠正过去的错误”。首届任期时特朗普指责中国长期占美国便宜,这一次,特朗普甚至指责友邦欧盟长期以来一直在从美国身上“揩油”,所以,他要纠正这些“错误”。
特朗普最初高喊要对欧盟征收巨额关税时,欧盟回应,一旦成真,以牙还牙。不过,在“解放日”到来前几小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换成一种表面平缓但内核强硬的语气。她说:“我们不是必然地采取报复措施,但是,我们拥有一个牢固的如果必须那样做的计划”。
法国各界一直在做应对的准备,尽管商界有点无所适从。周二,在特朗普的“解放日”前夕,200多位法国企业领袖、国会议员,大区主席在巴黎商讨对策。法国南部大区主席雷诺-穆塞里耶告诉法新社:“欧洲将作出无可否认的回应,并不断地加大压力”。
他向特朗普隔空喊话:“你们想展示你们的力量,所以我们也要展示我们的力量。”他的目的是保护他所在地区的桃红葡萄酒和空中客车直升机工业。在此之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再次向他保证,欧盟有一个 “坚实的计划 ”来应对美国的袭击。
英国还在希望美英特殊关系能够发挥作用,英国商业和贸易国务大臣乔纳森-雷诺兹表示,如果双方能就新经济伙伴关系的大纲达成一致,英国仍希望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中的关税能很快取消。
不过,英国首相斯塔默周二的谈话比贸易大臣更加现实,他说:伦敦正在 “努力 ”与华盛顿达成双边贸易协议,以避免关税打击,“但很可能会有关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每个人都可以做出各自的理解。
共和党人特朗普也不能大幅度退缩。他将关税作为一种魔杖来推销,认为它能够使美国重新工业化、重新实现贸易平衡并消除预算赤字。
高盛集团的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了关税雪崩带来的经济危险,关税对家庭消费和购买力的负面影响与提高税收相同。
华盛顿对自由贸易的攻击也促使一些国家临时“结盟“。上周末,北京、东京和首尔宣布要 “加快 ”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欧洲领导人则呼吁欧盟与加拿大加强联系。
自重返白宫以来,特朗普已对来自中国的产品、部分来自邻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的产品以及钢和铝产品(无论其原产地如何)提高了关税。
国际标准时间周四 4时零1分,华盛顿还计划对外国制造的汽车和零配件征收 25% 的附加税。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50401-%E8%A7%A3%E6%94%BE%E6%97%A5-%E6%9D%A5%E4%B8%B4-%E5%90%84%E5%9B%BD%E5%A6%82%E4%BD%95%E5%BA%94%E5%AF%B9%E7%89%B9%E6%9C%97%E6%99%AE%E5%85%B3%E7%A8%8E
Monday, 31 March 2025
川普:对等关税基本上将涵盖所有国家
大纪元
美国总统川普(特朗普)周日(3月30日)表示,他预计在本周公布的“对等关税”(reciprocal tariffs)政策将涵盖所有国家,而不仅仅是对美贸易失衡最严重的10至15个国家。
川普承诺将在周三(4月2日)公布一项大规模关税计划,他将其命名为“解放日”(Liberation Day)。川普强调这项政策将帮助美国摆脱对外国商品的依赖,重建经济主权。
目前,川普上任以来已对铝、钢铁与汽车加征关税,并对所有中国商品提高了关税。
川普:对等关税基本上涵盖全球进口国
“我们会从所有国家开始(实行)”,川普在空军一号上对记者说,“基本上就是我们谈论的所有国家。”
此前,川普已表示,对那些向美国商品征收高关税的国家,美方将实施“对等关税”,以相同税率进行回应。
川普认为,关税是保护美国经济免受不公平全球竞争影响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为美国争取更有利贸易条件的谈判筹码。
今年2月,川普签署了一份备忘录,指示美国贸易官员逐一检视各国,并拟定具针对性的反制措施清单。
不过,川普上周也一度暗示,可能会放宽对等关税计划,在某些情况下,对特定国家的关税税率,可能低于对方向美国征收的关税水准。
最近,白宫经济顾问凯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告诉福克斯商业新闻(Fox Business),政府的关税重点将放在对美贸易失衡最严重的10至15个国家。
据美国政府数据,2024年贸易逆差最大15个经济体,依序为中国、欧盟、墨西哥、越南、台湾、日本、韩国、加拿大、印度、泰国、瑞士、马来西亚、印尼、柬埔寨及南非。
什么是川普政府的“对等关税?”
传统的国际贸易政策中,“对等”通常意味着双边合作下的互惠原则,例如同步降低关税或放宽市场准入,以促进公平贸易。然而,川普提出的“对等关税”概念,则采取了更强硬的立场。
这项策略主张,针对那些对美国商品征收高关税、设置贸易限制的国家,美方将回以相同程度的税率,以此纠正长期存在的贸易不平衡。
川普政府认为,现行贸易体系让部分国家的出口商获得了不对等的优势,导致美国制造业与就业机会持续流失。
实施“对等关税”的另一层目的是鼓励外国企业,甚至在海外设厂的美国公司,将投资转回美国本土,扩大在地生产与雇用,借此重振美国经济基础。
最近,川普也邀请了多家国际企业的首席执行官至白宫会面,宣布他们将在美国投资数千亿美元,增加在美国的产能,以避开进口关税。
据美国政府发布的内部备忘录,该政策不仅仅针对进口关税,还将涵盖一系列被视为“非关税壁垒”的项目,例如外国政府补贴政策、对外企的限制性法规、疑似操控汇率的行为等。这些因素皆被川普团队认为不利于全球市场公平竞争。
专家:对等关税将为美国带来巨大税收
白宫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表示,仅汽车关税每年就可能为美国带来1,000亿美元的税收,其余商品则可再贡献6,000亿美元,预估10年内累积税收达6万亿美元。
保守派智库“曼哈顿研究所”(Manhattan Institute)的高级研究员洁西卡‧里德尔(Jessica Riedl)认为,这将是二战以来美国最大规模的税收增加。
国际反应:加墨欧盟反对川普关税
然而,对国际贸易战的担忧使市场不安,并引发美国可能陷入经济衰退的疑虑。多国领导人对川普关税计划表达忧虑,认为这将破坏全球贸易秩序。
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Mark Carney)表示,加拿大将实施报复性关税。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则指出,川普关税政策“缺乏一致性”,将破坏价值链,在短期内造成通货膨胀,影响就业,“对美国经济不利,对欧洲、加拿大或墨西哥经济也不利”。
墨西哥总统克劳迪娅‧辛鲍姆(Claudia Sheinbaum)虽未直接实施报复措施,但表示必须捍卫本国就业利益。
4月2日是川普的第三个“解放日”
川普将4月2日称为“解放日”,但事实上,这已是他第三次使用这一称呼。
此前,2024年11月5日美国大选日、2025年1月20日总统就职日,均被川普称为美国的“解放日”。分析认为,这显示川普将贸易政策视为其核心政治理念之一。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3/%E5%B7%9D%E6%99%AE%EF%BC%9A%E5%AF%B9%E7%AD%89%E5%85%B3%E7%A8%8E%E5%9F%BA%E6%9C%AC%E4%B8%8A%E5%B0%86%E6%B6%B5%E7%9B%96%E6%89%80%E6%9C%89%E5%9B%BD%E5%AE%B6.html
Thursday, 20 March 2025
长和发布2024年财报:地缘政治及贸易紧张局势明显加剧
法广
长江和记周四发布了2024年业绩报告。财务数据显示,长和2024年总收入约4766.82亿港元,同比增长3.28%;股东应占净利润约170.88亿港元,同比减少27.29%;EBITDA(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约1251.08亿港元,同比减少1.73%。
从长和旗下主要业务板块来看,港口及相关服务2024年录得收入约452.82亿港元,同比增长11%,主要是由于吞吐量上升6%以及所有分部有所增长带动,其中仓储收入增长13%。近日,香港最有实力的企业集团之一长和因向贝莱德(BlackRock)领导的TiL财团出售其港口业务而日益卷入一场政治风波。
长和指出,“2024年初之经济状况较温和,通胀放缓且整体于公认增长范围内。尽管如此,英国及欧洲之能源及生产成本继续上涨,而美国预期之货币宽松政策并未落实,因此美元按历史标准仍然持续强势。自年度第三季以来,美国及集团经营业务所在若干主要市场之股票、货币、债券及债务市场波幅增大”。
报告提及,“地缘政治及贸易紧张局势亦明显加剧。商品市场大幅波动,石油、天然气及精炼石油产品因经济活动疲弱导致对需求之关注,造成价格低迷。年内,由于经营环境受到沉重压力,集团就其越南电讯业务确认一次性非现金减值及其他拨备港币37亿元。然而,整体而言,集团之基本营运业绩相对稳定”。
长和表示,“展望2025年,由于航运公司转至新联盟及持续地缘政治风险影响全球贸易,预计年初出现之供应链中断情况可能带来阻力。然而,亚洲及中东地区预期继续温和自然增长,加上现有码头设施扩建及策略伙伴关系加强,此部门于来年之营运业绩有望改进”。
这家由亿万富翁李嘉诚创办的从电信到零售的企业集团本月表示,已同意出售其大部分全球港口业务,包括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巴拿马运河附近的资产,这笔交易将为该公司带来超过190亿美元的现金。
交易完成后,长和股价一度大涨,投资者为高价收购欢呼雀跃。他们原本预计管理层会在周四的业绩报告会议上就如何将收益进行再投资,以及是否派发特别股息作出说明。然而,在中国官媒和政府机构对该交易提出批评后,长和罕见地取消了财报后的媒体和分析师会议。
亲北京的香港《大公报》在长和宣布巴拿马运河资产交易决定的一个多星期后,从上周四开始连续发文,痛斥这宗交易,敲打长和三思立场。题为《莫天真勿糊涂》和《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的时评,先后被中共中央港澳办与国务院港澳办三天两次转载,被广泛视为代表北京立场。
这加剧了人们对中方是否可能采取措施试图阻止交易的猜测,该交易在太平洋两岸已被高度政治化,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此前呼吁巴拿马运河脱离他所说的中国控制后,对交易大加赞赏。
长和表示,该交易“纯属商业性质,与最近有关巴拿马港口的政治新闻报道完全无关”。分析人士称,这一交易将意味着重大的公司战略转变,因为它将使港口在长和的息税摊销前利润(EBITA)中的贡献率从15%下降到仅约1%。
即使在这笔交易出售前,尽管长和是全球最大的私营港口运营商,但其基础设施和电信业务仍为集团贡献了很大一部分利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李嘉诚一直在香港和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开展多元化业务,目前长和只有约12%的收入来自香港和中国大陆,其余收入来自欧洲、亚太其他地区和加拿大。
长和公布的2024年基本盈利为208.28亿港元,去年同期为235亿港元。由于买卖双方将有145天进行磋商,交易需由巴拿马政府审批,因此这笔228亿美元的交易尚未最终敲定。如果该交易实现,评级机构惠誉预计长和的收入、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水平和利润率将略有下降,但表示其业务线和地域贡献将保持良好的多元化。
另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报导,贝莱德旗下基金之前在中国拥有的一栋办公楼即将以超过40%的折扣出售,这笔交易将导致这家美国资产管理公司及其支持银行蒙受损失。知情人士表示,自从贝莱德旗下基金选择不支付银团贷款并将该物业放弃给渣打银行牵头的贷款机构以来,这家总部位于伦敦的银行一直在寻找买家。
上述人士表示,渣打银行目前正进行深入谈判,拟以约7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上海北岸长风商务区的两座办公楼出售给中国不良资产专家鼎一投资。相比之下,贝莱德在2018年支付了12亿元人民币。知情人士补充说,这也意味着提供了7.8亿元贷款的银行损失超过10%。贝莱德和渣打银行的代表拒绝发表评论。鼎一投资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3/%E9%95%BF%E5%92%8C%E5%8F%91%E5%B8%832024%E5%B9%B4%E8%B4%A2%E6%8A%A5%EF%BC%9A%E5%9C%B0%E7%BC%98%E6%94%BF%E6%B2%BB%E5%8F%8A%E8%B4%B8%E6%98%93%E7%B4%A7%E5%BC%A0%E5%B1%80%E5%8A%BF%E6%98%8E%E6%98%BE%E5%8A%A0%E5%89%A7.html
Saturday, 15 March 2025
七国集团外长声明涉台措辞不再提“一个中国” 中方批评干涉内政
美国之音
七国集团(G7)外交部长星期五(3月14日)发表的联合声明增加了有关台湾的措辞,并删除了过去声明中“一个中国”政策的言论,对中国采取了更为强硬的立场。中国称该声明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此加拿大会议的联合声明说,这七个民主与工业化国家外长“强调维护跨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我们鼓励和平解决两岸问题,并重申反对任何单方面通过武力或胁迫改变现状的企图”。
声明谴责中国对台湾的“胁迫”措辞与2月日美联合声明相近似。在中国加大对台湾军事压力的背景下,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和日本首相石破茂上个月在华盛顿的峰会上,提出了“胁迫”的说法。
此外,声明表示,七国集团外长“也对台湾有意义地参与适当的国际组织,表达支持”
台湾外交部星期五在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对七国集团成员持续以具体行动展现对台海和平稳定的坚定支持,表达“高度欢迎与诚挚感谢”。
值得注意的是,此声明删除了“一中政策”的表述。去年11月的声明提及,“七国集团成员国对台湾的基本立场没有改变,包括已表明的一个中国政策”。
“一中政策”指的是国际承认北京代表中国政府,并确保与台湾维持非官方的关系。几十年来,该政策一直是许多西方国家与中国、台湾往来的基础。
国际上“一中政策”的内涵不同于中国政府宣称的“一中原则”。
中国官方对“一中原则”的标准表述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代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星期五,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七国集团的声明“无视客观事实和中方严正立场,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恶意污蔑抹黑中国”,并说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向加方提出严正交涉”。
该发言人还说,中方“坚决反对七国集团损害中国主权的错误行径”,坚定维护自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并称“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关键在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台湾地区参与国际组织活动,必须也只能按照一个中国原则处理”。
最新七国集团外长联合声明也不再包括过去声明中的一些和解性言论。例如去年11月的声明表示,七国集团“不会脱钩或闭关锁国”,并承认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性。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3/%E4%B8%83%E5%9B%BD%E9%9B%86%E5%9B%A2%E5%A4%96%E9%95%BF%E5%A3%B0%E6%98%8E%E6%B6%89%E5%8F%B0%E6%8E%AA%E8%BE%9E%E4%B8%8D%E5%86%8D%E6%8F%90%E2%80%9C%E4%B8%80%E4%B8%AA%E4%B8%AD%E5%9B%BD%E2%80%9D%7C%E4%B8%AD%E6%96%B9%E6%89%B9%E8%AF%84%E5%B9%B2%E6%B6%89%E5%86%85%E6%94%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