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6 October 2021
【潘朵拉文件】英、加議員關注港官當地資產 致函外長要求審計
Wednesday, 6 October 2021
【潘朵拉洩密文件】阿里巴巴第二大股東蔡崇信的離岸公司網絡
from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 全部文章 https://www.thestandnews.com/international/%E6%BD%98%E6%9C%B5%E6%8B%89%E6%B4%A9%E5%AF%86%E6%96%87%E4%BB%B6%E9%98%BF%E9%87%8C%E5%B7%B4%E5%B7%B4%E7%AC%AC%E4%BA%8C%E5%A4%A7%E8%82%A1%E6%9D%B1%E8%94%A1%E5%B4%87%E4%BF%A1%E7%9A%84%E9%9B%A2%E5%B2%B8%E5%85%AC%E5%8F%B8%E7%B6%B2%E7%B5%A1
Tuesday, 5 October 2021
“潘多拉文件”上榜中共权贵寥寥无几,行事更收敛还是更狡猾?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10/%E2%80%9C%E6%BD%98%E5%A4%9A%E6%8B%89%E6%96%87%E4%BB%B6%E2%80%9D%E4%B8%8A%E6%A6%9C%E4%B8%AD%E5%85%B1%E6%9D%83%E8%B4%B5%E5%AF%A5%E5%AF%A5%E6%97%A0%E5%87%A0%EF%BC%8C%E8%A1%8C%E4%BA%8B%E6%9B%B4%E6%94%B6%E6%95%9B%E8%BF%98%E6%98%AF%E6%9B%B4%E7%8B%A1%E7%8C%BE%EF%BC%9F.html
【潘朵拉文件】中國國企私企如何用離岸公司掩飾投資身分、繞過管制政策?
近年中國大量作海外投資,包括對涉國防的企業。西方許多國家為安全考慮,嚴格監管涉中國、特別是有官方背景的交易。然而「潘朵拉文件」發現,中國國企廣泛運用離岸結構,投資國內及海外產業。離岸公司為中國提供便捷途徑,讓政府隱藏在交易背後。美國前商務部部官員 William Reinsch 質問,美國政府有沒有做好工作,「理解最後真正獲益者是誰」。
VIE 的興起如何改造中國市場
2000 年 4 月,.com 泡沬在華爾街爆破前,新浪 (Sina.com) 在納斯達克登場,透過 IPO 籌得 6,800 萬美元(約 5.3 億港元)。
新浪獲得米高・戴爾 (Michael S. Dell,電腦公司 Dell 的創始人兼董事會主席)及高盛支持,有 PwC 為它核數,新浪的創辦人包括史丹福大學工程學科的畢業生。
然而最令新浪與別不同的,還是它的一套財務操作。這套操作不僅在未來二十多年推動新浪成長,並從根本上改造了中國、環球金融市場以及離岸財經世界。
這種操作稱為可變權益實體(Variable Interest Entity, VIE,又稱協議控制)。透過成為 VIE,新浪得以繞過禁止外資投資中國科網企業的規定。VIE 的具體操作如下﹕新浪先在開曼群島設立離岸公司,獲得外資,將這家公司扣連到一由中國公民持有、並擁有網路牌照的境內公司,並由其他企業保證鞏固離岸公司的利益。這做法令離岸公司能夠在美國申請海外公司上市。
開曼群島(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曾為新浪擔任主要法律顧問的 Tae Hea Nahm 表示,「我們在嘗試平衡兩項利益。中國政府指外資不可控制科網公司,因為那是媒體資產。另一方面,我們有投資者想要搭上科網炸性增長的列車。所以我們需要找到一種結構,令中國政府高興,同時令容許該公司海外上市。」
當局未能干預新浪在美國的 IPO,顯示 VIE 架構獲得認可。於是,許多中國初創企業亦採用 VIE 架構,環球投資者亦得以投資香港上市的騰訊(700)、阿里巴巴、美國上市的百度、字節跳動等科技企業。
然而 VIE 模式亦帶來中美之間的法律與政治爭議﹕誰人控制這些企業?它們該使用何種會計標準?
「潘朵拉文件」揭中國國企、私企如何運用 VIE
由於 VIE 涉離岸公司註冊,一直以來,外界對它們所知不多。然而近日洩露的「潘朵拉文件」,揭露了 VIE 如何發展,以及中國如何運用 VIE。
對中國私企而言,離岸公司幫助它們繞過中共對貿易、外資,以及跨境資金流動的管控,進而接觸境外市場。有參與 ICIJ 調查工作的媒體 The Wire 發現,阿里巴巴的高層開設一系列離岸實體,作收購與財務用途;有國家背景的清華同方設立離岸公司,以投資數碼電視平台。文件還揭發力拓集團如何與中國富豪杜雙華繼續做生意,儘管杜曾承認向力拓行賄。這些案例都有一個共通點﹕它們都植根於新浪模式。
然而問題是,既然私企用 VIE 繞過政府管制,為何政府不會打擊?
The Wire 指,中國政府容許 VIE,可能是因為不只私人企業獲利,國企亦透過離岸方式,進入海外市場,以獲得高科技及天然資源。
中國國企開離岸公司,不是罕事。中國石化及中信集團就有登記或投資百慕達、開曼群島與塞浦路斯註冊的一系列公司。The Wire 指,技術上仍是中國的離岸地區的香港,亦長時期擔當國企的跳板,進行美元募資及海外收購。報道又指,在一帶一路下,中國企業更進一步,借助離岸金融中心,在全球修橋築路。
中國國家背景資金 欲購烏克蘭國防相關企業
史丹福商學研究院教授 Matteo Maggiori 表示,VIE 的運用已為環球投資者與監管方帶來新危機。The Wire 的報道詳細描述其中一個例子。
此例是 2015 年一宗涉及軍事技術的秘密交易。「潘朵拉文件」顯示,烏克蘭飛機引擎製造商馬達西奇公司 (Motor Sich) 主席 Vyacheslav Boguslayev,同意向一組中國政府背景的企業家出售其公司一部份股份。當時馬達西奇正面臨財務壓力。2014 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政府停止向俄羅斯出售馬達西奇的戰鬥機與攻擊直升機引擎,其銷售額因此急挫。
馬達西奇的客戶之一,是中國解放軍。中國於是介入,提議出資。這些資金來自中國富商王靖等一群商人,但資金來源是中國的開發性金融機構國家開發銀行。這些中國投資者設立了多家離岸公司,包括在英屬處女群島註冊的公司 Skyrizon Aircraft。該公司起始欲以 5 億美元(約 39 億港元)購入馬達西奇的一大部份股權,其後向國家開發銀行質押他們的股權,以借取貸款(簡單而言即抵押股權借錢)。
英屬處女群島(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烏克蘭政府最後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此項交易,美國亦將 Skyrizon 列為中國軍事最終用戶 (end user)。The Wire 指,雖然交易沒成功,事件仍反映中國政府運作的企業,如何在離岸金融中心擔當重要角色。
離岸公司提供便捷途徑隱藏中國政府
報道分析,中國私人企業透過 VIE 設立離岸公司,主要是為獲得外資;而國企則許多是透過登記離岸實體,獲得海外產業,包括能源及天然資源。儘管歐美更嚴謹的國防審批某程度上阻截中國海外投資,離岸公司仍提供便捷的途徑,讓中國政府隱藏在交易背後。The Wire 引述前商務部部官員 William Reinsch 質問,美國政府有沒有充份工作,「理解最後真正獲益者是誰」。
報道並指,中國政府除利用離岸公司隱藏投資者身分外,亦與私人企業同樣,運用離岸公司操作資金,甚至會利用離岸公司,像外資那樣投資中國的私人企業。
報道舉出的例子是,數年前,中國石化想要分拆其市場部,並得到中國政府允許出售股權予本地及海外投資者。這些投資者當中卻包括國企,如中金公司、中國信達,以至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這些實體均是用開曼群島或英屬處女群島註冊的實體購入股權。
另一例子是 2012 年,阿里巴巴打算向雅虎回購其股權,當時阿里巴巴有在開曼群島註冊 VIE,而要回購股權,阿里巴巴的開曼群島註冊公司需要資金。其中一個出資者,就是中國國家開發銀行。
VIE 令企業難知是否受中國監管 投資者風險增
今年 7 月,中國網約車平台滴滴出行疑因不理勸誡赴美上市,遭中國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網信辦)下令下架。中國即收緊企業海外上市審查要求,發出《關於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要求加強審查數據安全、跨境數據流動,並會修改國務院關於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別規定。美國證券交易所隨即警告投資者,注意美國上市中國企業的風險。
除此以外,中國政府在「共同富裕」的大旗下,近月亦多次打擊大型科技企業。這些企業有許多就是 VIE。
Matteo Maggiori 認為,中國大量使用離岸公司進行操作,令甚麼是在中國法律下運作,變得模糊難分。Maggiori 指,此制度令投資風險增加,因為對環球投資者來說,這就等於「錢正處於未知的水域」。
from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 全部文章 https://www.thestandnews.com/china/%E6%BD%98%E6%9C%B5%E6%8B%89%E6%96%87%E4%BB%B6%E4%B8%AD%E5%9C%8B%E5%9C%8B%E4%BC%81%E7%A7%81%E4%BC%81%E5%A6%82%E4%BD%95%E7%94%A8%E9%9B%A2%E5%B2%B8%E5%85%AC%E5%8F%B8%E6%8E%A9%E9%A3%BE%E6%8A%95%E8%B3%87%E8%BA%AB%E5%88%86%E7%B9%9E%E9%81%8E%E7%AE%A1%E5%88%B6%E6%94%BF%E7%AD%96
區家麟 香港媒體的潘朵拉盒子
from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 全部文章 https://www.thestandnews.com/media/%E9%A6%99%E6%B8%AF%E5%AA%92%E9%AB%94%E7%9A%84%E6%BD%98%E6%9C%B5%E6%8B%89%E7%9B%92%E5%AD%90
Monday, 4 October 2021
【潘朵拉文件】唯一上榜中國政治人物馮琪雅 成立離岸公司投資美股
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最新一批「潘朵拉文件」(Pandora Papers)中,唯一「上榜」的中國政治人物是全國人大河南省代表馮琪雅(Feng Qiya),文件顯示她在英屬處女島成立離岸公司買賣美股。
根據 ICIJ,馮琪雅於 2016 年在英屬處女島成立離岸公司 Linkhigh Trading Ltd 以投資美股,公司資產總值約 200 萬美元,當中包括馮琪雅於房地產的投資。Linkhigh Trading Ltd 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有註冊,紀錄顯示公司交易活動並不活躍。
2016 年,馮琪雅是瑞士信貸銀行的客戶,瑞銀曾向她指出「經本行執行的交易,未曾遇過任何投訴」,惟離岸信托基金公司恒泰信托(Trident Trust)的一名員工在內部電郵曾提出馮琪雅是公開的政治人物,有需要做進一步盡職審查。
馮琪雅除了是河南省代表,也是一名企業家,是數家公司的負責人,包括管理 12 億美元資產的上海棋森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Qisen Investment Holdings Co. Ltd)。她於 2019 年 3 月人大會議期間提出要加強規管民營企業經濟,針對民營企業内部商業賄賂等案件加重刑罰。
from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 全部文章 https://www.thestandnews.com/international/%E6%BD%98%E6%9C%B5%E6%8B%89%E6%96%87%E4%BB%B6%E5%94%AF%E4%B8%80%E4%B8%8A%E6%A6%9C%E4%B8%AD%E5%9C%8B%E6%94%BF%E6%B2%BB%E4%BA%BA%E7%89%A9%E9%A6%AE%E7%90%AA%E9%9B%85-%E6%88%90%E7%AB%8B%E9%9B%A2%E5%B2%B8%E5%85%AC%E5%8F%B8%E6%8A%95%E8%B3%87%E7%BE%8E%E8%82%A1
潘多拉文件:帶你看懂這份龐大解密資料的邏輯和重點
- 約旦國王在英國和美國的房地產價值超過7000萬英鎊(1億美元)。他1999年登基以來,通過英屬維京群島和其他避稅天堂的離岸公司陸續購置了15處宅邸,包括美國加州馬里布海邊三棟毗鄰的別墅,還有英國倫敦和皇家賽馬場所在地區的若干房產。
- 阿塞拜疆執政者阿利耶夫的家族利用離岸公司秘密收購英國17處房產,包括一棟價值3300萬英鎊的倫敦辦公樓,業主是總統11歲的兒子海德爾·阿利耶夫(Heyder Aliyev)。
- 捷克總理未申報用於購買兩棟法國別墅的1200萬英鎊的離岸投資公司。
- 肯尼亞總統肯雅塔(Uhuru Muigai Kenyatta)和七名家庭成員秘密擁有一個離岸公司網絡。調查發現他們與11個離岸公司有關聯,其中一個公司持有資產估值為3000萬美元;
- 這些文件揭露全球一些最有權勢的人,包括來自90個國家的330多名政客,如何利用秘密的離岸公司來隱藏他們的財富。
- 容易設立公司;
- 當地的法律讓外界難以識別公司所有者;
- 徵收很低企業稅或者免稅。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8787447
Sunday, 3 October 2021
【潘朵拉洩密文件】情婦、親信 — 普京權力核心的隱藏財富
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最新一批密件「潘朵拉文件」(Pandora Papers)揭示,俄羅斯總統普京及其親信透過有富豪聖地、避稅天堂之稱的摩洛哥隱藏財富資產,其中一名親信被指是普京的情婦克里沃諾吉赫(Svetlana Krivonogikh)。
有如「俄羅斯娃娃」的財技
2003 年 9 月,摩洛哥蒙地卡羅豪華賭場附近的一座 4 層高豪宅以 310 萬美元易手,如果你有幸在夏天站在這豪宅的陽台,可以俯瞰陽光下鍍了金似的摩洛哥海灣碼頭。興之所致,可以踱步到曾現身占士邦 007 電影中的蒙地卡羅賭場。買家是英屬處女島註冊的離岸公司 Brockville Development Ltd,而 Brockville Development 則由兩家在巴拿馬註冊的公司持有,一層套一層的幕紗,猶如俄羅斯娃娃。
最新曝光的「潘朵拉文件」打開了這套「娃娃」的核心,2003 年 才 28 歲(現年 46 歲)的 Krivonogikh 是豪宅的擁有人,當時外界對這位來自俄羅斯的年輕富戶毫無所知。小時候在公共公寓長大,與五個家庭共用廚房和浴室的她,長大後讀商科,且要在一家商舖做清潔工幫補家計。到 1990 年代, Krivonogikh 仿如童話故事情節,遇上了改變她一生的「大恩人」— 普京。
Svetlana Krivonogikh (網上圖片)
數年間,Krivonogikh 成為大富豪,在家鄉聖彼得堡高尚住宅區買下一套公寓,在莫斯科擁有數個房產,還有一艘遊艇和其他資產,估計身家有 1 億美元。
俄羅斯獨立新聞網站 Proekt 於 2020 年的報道指,Krivonogikh 與普京的「友誼」始於普京出任聖彼得堡副市長時,2003 年 3 月,即 Krivonogikh 購買摩洛哥豪宅前半年,她誕下一名女兒,Elizaveta(又稱 Luiza),Proekt 指父親是普京。
當然,政治人物也有私生活,普京是絕口不提個人私事。他與妻子 Lyudmila 於 2013 年離婚,二人有兩名女兒 Masha 及 Katerina。
摩洛哥已成為「海上莫斯科」
據參與 ICIJ 計劃的《衛報》指,姑勿論 Krivonogikh 是否普京的情婦,二人關係肯定是密切的。從公開資料可知,普京與 Krivonogikh 曾數度乘坐同一架飛機。
Krivonogikh 的故事不是純粹揭秘式的八卦,「潘朵拉文件」揭示的,是普京權力核心的親信如何透過摩洛哥調動及處理財富。摩洛哥一名律師 Dominique Anastasis 向《衛報》表示,很多外國人,包括俄羅斯富戶都被摩洛哥暖和宜人的氣候與寬鬆的稅制吸引:「沒有人會問你錢從那裡來,這裡根本沒有審查文化,你完全不用作任何稅務聲明。來這裡的人就是要炫富,摩洛哥已變成海上莫斯科。」過去 20 年,俄羅斯在摩洛哥的影響力愈來愈大,其領導人阿爾伯特親王(Prince Albert)與普京友好。
據「潘朵拉文件」,為 Krivonogikh 成立離岸公司的是一家位於蒙地卡羅的會計稅務公司 Moores Rowland,其常務董事是一名英國人 Eamonn McGregor,其客戶位位腰纏萬貫,其中一人是普京好友 — 俄羅斯富商 Gennady Timchenko。福布斯估計 Timchenko 的財富達 220 億美元,McGregor 助他打理資產財富至少 20 年。
誰是財富真實持有人
Timchenko 有份成立的瑞士貿易公司 Gunvor 向俄羅斯出口石油,2014 年,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政府制裁 Timchenko,指其從事能源業務,實際上是普京的代理人,「普京有投資 Gunvor,並可能從中獲利」。Gunvor 及普京當然否認。
除了 Gunvor,Timchenko 與另外兩個合夥人在蘇聯時代已成立了一家私人公司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Products (國際石油產品,IPP), 同樣是 Moores Rowland 負責處理會計稅務事宜。2003 年 10 月,Timchenko 與另外兩個合夥人同時辭任 IPP 董事職務,同日由普京家族的多年好友 Petr Kolbin 成為 IPP 的董事。
《衛報》指,「潘朵拉文件」顯示了一些權貴,包括被美國政府制裁,與普京過從甚密的富商,如何利用 Moores Rowland 一類的會計稅務公司隱藏其生意或資產的最終擁有人。
寡頭富豪、大資本家在蘇聯時代控制了當地的經濟命脈,普京上場,他們看似是死的死,監禁的監禁,然而,新的寡頭又冒出來,普京權力核心的親信成為新的封建制度下的受益人,當中有些人擁有鉅額紙上財富,問題是真實持有人到底是誰。
from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 全部文章 https://www.thestandnews.com/international/%E6%BD%98%E6%9C%B5%E6%8B%89%E6%B4%A9%E5%AF%86%E6%96%87%E4%BB%B6%E6%83%85%E5%A9%A6%E8%A6%AA%E4%BF%A1-%E6%99%AE%E4%BA%AC%E6%AC%8A%E5%8A%9B%E6%A0%B8%E5%BF%83%E7%9A%84%E9%9A%B1%E8%97%8F%E8%B2%A1%E5%AF%8C
潘多拉文件:國際領袖海外財富和秘密交易
潘多拉文件報道組(Pandora Papers reporting team)
BBC 廣角鏡
一批財務文件曝光,披露了國際政壇領袖、政界要人和世界頂級富豪們的秘密財富交易。這批文件資料被稱為「潘多拉文件」(Pandora Papers),來自離案公司,涉及35名現任和前任國際政商界領袖和300多名公務員。
離岸公司經常被視為富人的海外避稅安全港。
被曝光的包括約旦國王在英國和美國秘密購買價值7000萬英鎊的地產;前英國首相布萊爾夫婦通過系列操作避免支付31.2萬英鎊的購樓印花稅 —— 他們買下了擁有這棟倫敦辦公樓房的離岸公司。
洩露的文件還揭示了俄國總統普京與摩納哥一些秘密資產的關聯,捷克總理巴比什沒有申報一家離岸投資公司,這家公司出資1200萬英鎊在法國南部購買了兩幢別墅。
「潘多拉文件」是過去七年來陸續曝光的秘檔中最新一批;先後被洩露的財務資訊包括FinCen文件、天堂文件(Paradise Papers)、巴拿馬文件(Panama Papers),以及LuxLeaks。
這也是國際調查記者同盟 (ICIJ) 組織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揭秘行動,共650多名記者參加。BBC《廣角鏡》節目與《衛報》及其他媒體合作參與了聯合調查,獲得了來自英屬維爾京群島、巴拿馬、伯利茲、塞浦路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新加坡和瑞士等國家14 家金融服務公司的 1200 萬份文件,其中包括近294萬幅圖片,近120萬封電郵,46.7萬張電子數據表,以及88.7萬份其他文檔。
文件涉及的一些人正面臨腐敗、洗錢和逃稅指控。
這批曝光文件揭示了國際政商界領袖如何通過合法渠道註冊公司用以在英國購買物業,由此突顯了英國政府儘管一再承諾要引入離岸財產所有者登記制度卻始終未付諸行動。
海外買家在英國置業曾引發可能涉及洗錢的擔憂。
「潘多拉文件」還曝光了經手這些交易的約9.5萬家離岸公司中部分公司的實際主人。
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及其親屬和親信秘密參與了價值超過4億英鎊的英國房地產交易。根據揭秘文件,阿利耶夫的家人曾把他們在倫敦的一處房產賣給英國王室,獲利3100萬英鎊。替英國女王打理皇家物業的這家公司由財政部管理。
調查發現,這批文件曝光的許多交易完全合法。但ICIJ成員弗格斯·希爾(Fergus Shiel)指出:
「(此類活動)範圍之廣前所未見,揭示了離岸公司為隱藏來歷不明的現金或避稅提供幫助的現實。」
他說:「他們利用那些離岸賬戶、離岸信託到其他國家購買價值數億美元的房產,犧牲本國公民的利益讓自己家族致富。」
潘多拉古是希臘神話中一名女神,她打開眾神贈予她的魔盒,釋放出人世間所有邪惡——貪婪、虛偽、誹謗、嫉妒,等等,但未及釋放盒底的希望就蓋上蓋子,後人常用潘多拉魔盒喻指災禍之源。
ICIJ 相信這次調查揭開了很多原來捂著的蓋子。
約旦國王在加州馬里布的豪宅
曝光文件顯示約旦國王在英國和美國的房地產價值超過7000萬英鎊(1億美元)。他1999年登基以來,通過英屬維京群島和其他避稅天堂的離岸公司陸續購置了15處宅邸,包括美國加州馬里布海邊三棟毗鄰的別墅,還有英國倫敦和皇家賽馬場所在地區的若干房產。
阿卜杜拉國王的律師說,曝光文件涉及的所有物業都是用國王個人資金購入;他也用個人財富贊助國內開放項目惠澤約旦民眾。
他們說,通過離岸公司購買海外房產是社會精英階層出於私人理由或安全考慮常用的方式。
「潘多拉文件」曝光的信息還有:
- 肯尼亞總統肯雅塔(Uhuru Muigai Kenyatta)和七名家庭成員秘密擁有一個離岸公司網絡。調查發現他們與11個離岸公司有關聯,其中一個公司持有資產估值為3000萬美元;
- 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漢(Imran Khan)的親信,包括內閣部長及其親屬,秘密擁有的離岸公司和信託資產數以百萬美元計;
- 塞浦路斯總統阿納斯塔夏季斯(Nicos Anastasiades)創辦的律師事務所似乎提供了假業主以掩飾一系列離岸公司的真正業主 —— 一名被指控貪污的前俄羅斯政客。該律師事務所否認這一指稱;
-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2019年當選連任前出售了他在一家秘密離岸公司的股份;
- 厄瓜多爾總統拉索(Guillermo Lasso),前銀行家,用位於美國南達科他州的信託取代了巴拿馬基金會,該基金會每月向其近親支付款項
布萊爾買辦公室不付印花稅
「潘多拉文件」沒有證據顯示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夫婦隱瞞財產,但解釋了他們花645萬英鎊買的樓盤為什麼沒有印花稅。
這位前工黨政府首相和他的律師夫人2017年7月在倫敦市中心買了一棟辦公樓,但不是直接買,而是通過買入這棟樓的業主,一家離岸公司,將其納入囊中。
在英國通過這種方式購置房產是合法的,而且不需交印花稅。令人側目的是布萊爾曾高調譴責鑽稅務漏洞的行為。這棟樓房現在是布萊爾夫人的法律顧問公司的辦公室;她的顧問公司為世界各國政府提供諮詢服務,她的女性慈善基金會也在這棟樓裏辦公。
她曾解釋說,當時賣家堅持通過離岸公司交易。這棟樓的最終業主是巴林一個家族,與政界有關。但買賣雙方都堅稱當時不知道對方的身份。
在倫敦擁有3300萬英鎊豪宅的少年
還有文件顯示,阿塞拜疆執政者阿利耶夫的家族如何利用離岸公司秘密收購英國房產,17處房產中包括一棟價值3300萬英鎊的倫敦辦公樓,業主是總統11歲的兒子海德爾·阿利耶夫(Heyder Aliyev)。這棟位於倫敦梅菲爾區的大樓2009 賣給伊利哈姆總統家族朋友擁有的一家門面公司,一個月後轉到海德爾·阿利耶夫名下。
調查顯示,這棟樓附近阿利耶夫家族擁有的另一幢辦公樓2018年以6600萬英鎊賣給英國皇家地產公司(Crown Estate)。替英國王室管理物業事務的皇家地產表示,當時確實按法律規定做了調查,但現在正在重新核查。英國政府表示,它正在通過更嚴格的法律和執法打擊洗錢活動,並將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在議會提出對擁有英國財產的離岸公司進行登記的議案。
潘多拉文件曝光了近 1200 萬份文件和檔案,揭秘了世界領導人、政界要人和億萬富翁的秘密財富和交易。這些數據由總部在華盛頓特區的國際調查記者聯盟(ICIL)獲得,該聯盟領導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全球範圍的調查。來自 117 個國家的 600 多名記者深挖了全球一些最有權勢的人的隱秘財富。英國的調查項目由BBC《廣角鏡》和《衛報》牽頭。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8782965
【潘朵拉洩密文件】《立場》參與國際調查記者同盟調查 千萬份文件揭權貴離岸公司資產網絡
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聯同多家國際媒體,近年透過「巴拿馬文件」、「天堂文件」等洩密文件調查,揭發全球多國政商權貴利用離岸公司隱瞞資產及避稅。《立場新聞》有參與 ICIJ 最新一批密件「潘朵拉文件」(Pandora Papers)的調查工作(潘朵拉文件系列報道)。
最大規模離岸公司密件洩露
「潘朵拉文件」洩密文件多達 1,190 萬份,涉及逾 200 個國家及地區、逾 130 位億萬富豪、多個政商權貴及多間跨國企業,若以文件容量計算,是最大規模離岸公司密件洩露。
文件披露權貴巨企的離岸資產操作,香港前任特首董建華、梁振英、俄羅斯總統普京,均成為調查對象。
普京
國際調查記者同盟聯同 117 個國家與地區,包括美國《華盛頓郵報》、英國《衛報》、《英國廣播有限公司》、香港《立場新聞》等,共 150 間媒體逾 600 名記者參與調查件「潘朵拉文件」(Pandora Papers),記者合作規模是歷來最大。《立場新聞》是 ICIJ 「潘朵拉文件」合作的唯一一家香港媒體,各家參與調查的媒體協定於香港時間 10 月 4 日凌晨同步發布報道。
洩密文件來自 14 間代理人公司 客戶包括董建華梁振英
潘朵拉洩密文件來自全球 14 間離岸公司註冊代理人及顧問公司,包括不少香港政商名人使用其服務的「恒泰信託(BVI)有限公司」(Trident Trust Company (BVI) Limited)及「盛亞信託」(Asiaciti Trust Asia Limited)。
《立場》參與的調查發現,前特首董建華、梁振英都是恒泰信託的客戶,兩人透過香港律師樓及資產管理公司等中介人使用恒泰服務,為其本人及家族成員註冊離岸公司。
【梁振英篇】
持股戴德梁行日本公司曝光 梁振英任特首時秘密賣股獲 20 萬英鎊
(更多報道 不日刊出)
【董建華篇】
家族涉 72 間離岸公司 董建華擁有 7 間 曾擬用作開設滙豐戶口
根據國際調查記者同盟的調查,這 14 間離岸公司註冊代理人及顧問公司,專門為客戶設立及管理離岸公司,協助將財產及投資項目轉移至海外,達到隱藏資產及避稅等目的。
離岸公司股東股權不公開
註冊離岸公司,客戶需經中介公司(如顧問公司、會計師、律師),將股東及董事資料,交由註冊代理人向當地政府提交申請,方可取得公司牌照。
註冊離岸公司費用較在港註冊昂貴,以英屬處女群島為例,需繳付 750 美元年費。在稅收上,離岸公司的收入及商業活動,都不須徵收任何稅項。離岸公司註冊不受公司法監管,公司董事或股東的資料非由當地政府管有,資料只需寄存於註冊代理公司。
公司股權比例、董事名單、收益狀況毋須公開,保密度高。公眾難以透過公開註冊系統查閱資料。因此,離岸公司便利權貴隱藏資產或用作投資工具,避過稅項。即使洗黑錢或進行其他祕密商業交易,都可容易避過司法追查。
雖然開設離岸公司,容易招惹逃稅、洗黑錢的猜疑,但是離岸公司不一定犯法,也有正規用途,合法性的關鍵,取決於是否刻意隱瞞不報資產及收入以逃稅。
全球 117 國記者合作 調查權貴離岸資產網絡
「潘朵拉文件」披露多達 1,190 萬份的機密文件,涉及 200 多個國家及地方、超過 130 位億萬富豪,當中包括逾 30 位國家領袖,如俄羅斯總統普京、約旦王儲阿卜杜拉二世等。除了政要,多個商界富豪、各界知名人士、罪犯、跨國企業的文件,也在數據庫中有跡可尋。
【約旦國王篇】阿拉伯之春後 約旦國王被揭秘密掃英美豪宅
【捷克總理篇】捷克總理被揭離岸公司購法國 41 萬呎莊園 未申報
機密文件披露,權貴於英屬處女群島、百慕達、開曼群島等熱門離岸避稅天堂的財務足跡,他們一般會透過離岸公司或空殼公司,組成複雜架構,轉移、隱藏資產。記者透過疏理及分析文件之後,嘗試把他們資產網絡重現。
ICIJ 過往文件曾揭 Nike、蘋果、陳茂波、崔世安兄弟離岸資產
自 2013 年「離岸解密文件」起,國際調查記者同盟多次與各國傳媒合作,公開揭露知名人士到避稅天堂開設公司的資料。 2016 年「巴拿馬文件」及 2017 年「天堂文件」,曾披露多間跨國企業、多名港澳政商名人的祕密資產。
2017 年「天堂文件(Paradise Papers)」曾揭發跨國企業 Nike及蘋果透過離岸公司,將盈利大幅轉移,省下億元稅務。天堂文件亦揭露,時任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疑與俄羅斯能源巨頭有合作關係。
2016 年「巴拿馬文件(Panama Papers)」顯示,陳茂波一直為巴哈馬成立的離岸公司 Right Vision 擔任董事,直至 2012 年擔任發展局長前 12 日,陳透過更換董事及轉移股權,撇除自己與公司關係,揭發出他試圖避過官員申報。巴拿馬文件同時揭露,澳門特首崔世安兄弟,曾先後擔任本港上市公司合和實業的一家英屬處女島(BVI)離岸子公司的董事。文件將崔家與合和的關係曝光。
過往有政要因捲入洩密文件的醜聞下台。2016 年,時任冰島總理貢勞格松 (Sigmundur David Gunnlaugsson)被揭發與妻子涉嫌利用 BVI 離岸公司,隱藏數以百萬美元計的投資,社會民主黨要求貢勞格松下台。事件曝光 4 日內,貢勞格松下台,成為首位因巴拿馬文件下台的國家領導人。
國際調查記者同盟,由各地記者組成,一直致力協作深度調查報導。今年國際調查記者同盟「潘朵拉文件」規模進一步擴大,聯同全球逾600 記者合作,成為歴年來最大型媒體合作調查,透視出更多權貴政要不為人知的財產分布。
報道由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統籌: https://www.icij.org
更多 ICIJ 調查報道,可參閱:https://www.icij.org/investigations/pandora-papers
from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 全部文章 https://www.thestandnews.com/international/%E6%BD%98%E6%9C%B5%E6%8B%89%E6%B4%A9%E5%AF%86%E6%96%87%E4%BB%B6%E7%AB%8B%E5%A0%B4%E5%8F%83%E8%88%87%E5%9C%8B%E9%9A%9B%E8%AA%BF%E6%9F%A5%E8%A8%98%E8%80%85%E5%90%8C%E7%9B%9F%E8%AA%BF%E6%9F%A5-%E5%8D%83%E8%90%AC%E4%BB%BD%E6%96%87%E4%BB%B6%E6%8F%AD%E6%AC%8A%E8%B2%B4%E9%9B%A2%E5%B2%B8%E5%85%AC%E5%8F%B8%E8%B3%87%E7%94%A2%E7%B6%B2%E7%B5%A1
【潘朵拉洩密文件】持股戴德梁行日本公司曝光 梁振英任特首時秘密賣股獲 20 萬英鎊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在任特首期間,申報持有戴德梁行(DTZ)附屬公司的股權,但多次拒絕交代該公司名稱及業務。《立場》參與「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最新的「潘朵拉文件(Pandora Papers)」洩密文件調查,首次從文件中證實梁振英在任內,透過兩間離岸公司,迂迴持有一間戴德梁行日本業務公司的三成股權。
洩密文件又首次揭露,該三成股權於 2015 年 12 月以 20 萬英鎊(約 230 萬港元)出售。當時梁在任特首,而廉政公署正調查他與澳洲上市公司 UGL 簽訂協議,收取 400 萬英鎊一事。翻查行政會議利益申報,梁從未申報持有該公司股權、也沒有申報在任特首期間出售股權,公眾無從得知他賣股獲益。
梁振英並無回覆 ICIJ 的查詢。《立場》上周四(9 月 30 日)透過前任特首辦向他查詢,截稿前亦未獲回覆。前廉署總調查主任、執業大律師查錫我指,事件反映官員申報制度有漏洞,如有充足證據證明屬故意漏報隱瞞,更有可能觸犯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認為梁及政府均應交代事件。
洩密文件揭露 梁持戴行日本分公司股權
ICIJ 取得的洩密文件,包括一間代表梁振英的香港律師樓於 2001 年至 2017 年間,與離岸公司註冊代理人「恒泰信託」(Trident Trust)之間的溝通電郵、註冊文件,以及相關離岸公司的董事及股東紀錄。
文件顯示梁振英與 3 間離岸公司 Wintrack Worldwide Ltd.、Ace Link Property Limited 及 EuroAsia Properties Limited 有關;他個人持有 99.9% Wintrack Worldwide 股權,而 Wintrack Worldwide 全資持有 Ace Link Property;Ace Link Property 則持有 EuroAsia Properties 的三成股權(見下圖)。
翻查在英國上市的戴德梁行 2011 年年報,EuroAsia Properties 是其日本業務其中一間主要附屬公司,提供物業諮詢服務;年報指戴德梁行持有該公司七成股權,惟並無披露其餘三成股權由誰持有。
梁間接持有的股權 2015 年以 20 萬英鎊出售
洩密文件亦包括一份股權轉讓書(見下圖),顯示 Ace Link Property 2015 年 12 月將所持的 EuroAsia Properties 三成股權(即 3 股;該公司已發行股份為 10 股)出售予 DTZ Internationl Limited,作價 20 萬英鎊;按 2015 年 12 月初的匯率計算,金額相當於約 230 萬港元。
文件中,賣方 Ace Link Property 由「LAM KWOK WING」代表簽署。翻查資料,他是梁的中學同窗,亦可能是梁的股權資產受託人(見另稿)。至於買方 DTZ Internationl Limited,屬於 TPG 財團旗下的公司,該財團 2014 年向 UGL 收購戴德梁行。
翻查 TPG 財團旗下控股公司 DTZ UK Bidco Limited 的年報,2015 年顯示持有 EuroAsia Properties 七成股權,2016 年變成全權持有,與洩密文件揭露的股權交易細節吻合。
此外,洩密文件亦披露與梁曾出任 EuroAsia Properties 的董事,直至 2012 年 8 月他上任特首逾一個月後才辭任,但他的首份利益申報未有提及。與梁有關的 3 間離岸公司,董事其後由是梁的律師及測量師行舊部接任(見另稿)。
股權轉讓交易時 梁任特首正受廉署調查
2014 年澳洲《悉尼晨鋒報》揭發,梁振英 2011 年 12 月競選特首期間與 UGL 簽訂協議,支持對方收購當時陷財困的戴德梁行;UGL 向梁提供 400 萬英鎊報酬,又提出以額外至少 20 萬英鎊收購梁個人持有、戴德梁行日本業務的三成股權,但該協議未提梁持股公司的名稱。
UGL 亦於該協議提出,梁可選擇即時出售或延後出售該三成股權。梁振英承認與 UGL 協議屬實,他亦有收取款項,但一直拒回應其持股戴德梁行日本業務公司的詳情。UGL 事件引起廣泛關注,廉政公署 2014 年 10 月立案調查,直至 2018 年 12 月公布因沒有足夠證據而結案。立法會專責小組的調查,亦因梁拒絕出席研訊等原因而停止。
今次「潘朵拉洩密文件」,揭露梁振英持股日本公司的名稱,亦證實他於 2015 年 12 月,因 UGL 事件受廉署調查期間,以作價 20 萬英鎊(約 230 萬港元)出售股權,交易細節與當時澳洲《悉尼晨鋒報》揭發的 UGL 協議內容大致吻合。不過股權轉讓書並未顯示梁最終決定以哪個選項出售股權。
EuroAsia 為戴行日本業務主要公司 擁其他分公司股權
由於梁一直拒絕交代持股公司的名稱,外界曾估計梁所持有的是戴德梁行日本業務分公司 DTZ Japan Limited。不過《立場》透過洩密文件發現,梁持有的日本業務公司,是另一家離岸公司 EuroAsia Properties。
翻查戴德梁行 2003 年年報,發現曾提及 EuroAsia Properties 完成收購 DTZ Japan Limited 的全數股權。洩密文件亦顯示,戴德梁行早於 2001 年 9 月透過 DTZ International Limited 與梁振英全資持有的 Ace Link Property,各持 EuroAsia Properties 一半股權,戴德梁行於 2002 年再向梁購入兩成股權,令佔股增至七成。戴德梁行 2002 至 2008 年的年報,都將 EuroAsia Properties 列為日本業務的唯一主要附屬公司。
梁振英自 2007 年出任戴德梁行亞太區主席後,該集團 2009 年年報才首次將 DTZ Japan Limited 列為第二間日本業務的主要附屬公司,集團佔股七成,同樣提供物業諮詢服務。
梁任特首的公開申報紀錄 從未提持 EuroAsia 股權及賣股
根據行政會議利益申報規定,行會成員包括特首上任時及每年都需填報個人利益,當中需申報其本人持有超過百分之一的公司實益股份,並需說明公司名稱。此外,行會成員亦需作保密申報,交代持有的股份(不論持股量為何),而利益如有變更,「應在兩個交易日內通知行會秘書」。《基本法》第 47 條亦規定,特首就任時應向終審法院首席法官申報財產,記錄在案。
行會保密申報及特首向終院首席法官的財產申報,均屬於保密性質,公眾及傳媒無法查閱,因此無法確定梁有否申報持有 EuroAsia Properties 股權,以及 2015 年股權出售獲益一事。
不過翻查梁上任特首歷年的公開利益申報,均未提及持有離岸公司 Ace Link Property 及 EuroAsia Properties 的股權。
梁振英 2012 年成為特首後,首份行會利益申報指自己為 Wintrack Worldwide Ltd. 及其附屬公司的股東,並指該公司為投資公司。在傳媒壓力下,他同年透過特首辦發聲明,指 Wintrack Worldwide 及附屬公司,「純粹用作持有戴德梁行一間外國分公司的股份」,但未交代分公司名稱及持股量。
他 2013 年的申報指,已將自己所有 Wintrack Worldwide Ltd. 及附屬公司股權,以信託方式持有,而「該信託由一名執業會計師作為信託人,並由我的配偶作為受益人」,但未進一步交代詳情。
2014 年,UGL 協議被揭發,梁約見建制派立法會議員解釋,有議員事後稱梁承認持有戴德梁行日本業務的三成股份,惟梁事後並無在利益申報加入相關資料。雖然洩密文件顯示,梁迂迴持有的 EuroAsia Properties 三成股權於 2015 年 12 月易手,但梁振英 2016 年 7 月的行會申報,仍只重申以信託方式持 Wintrack Worldwide Ltd. 及附屬公司股權,並無提及股權轉讓一事。
因此,公眾從不知道梁振英迂迴持有的 EuroAsia Properties 三成股權,亦無從得知該批股份於 2015 年易手,而梁從中獲得 20 萬英鎊一事。
梁振英未覆 ICIJ 及《立場》查詢
ICIJ 今年 9 月透過前任特首辦向梁振英查詢,未獲回覆。《立場》上周亦電郵再次向梁查詢,有否申報出售 EuroAsia Properties 的股權而獲得 20 萬英鎊、該公司的實際業務及用途與與香港是否有關等問題。截稿前亦未獲回覆。
查錫我:梁及政府均需交代
曾任廉署總調查主任的執業大律師查錫我表示,梁振英在任時未有詳細申報所持私人公司股權及擔任私人企業公司董事,而現時被揭任內出售股權獲益,「已非常明顯顯示申報制度有漏洞」,認為梁應公開交代,而政府亦應交代梁有否按規定作出申報。
他認為,官員申報時如僅指以信託形式持股,與申報制度原意有矛盾,「利益申報當然要將所有相關的事情公布,你只申報一部份但又不申報另外的部份,未能盡力滿足申報的要求,是不恰當亦不合理,亦令人會產生故意瞞騙市民及中央政府的觀感」。
查續指,如有充足證據能證明梁屬故意漏報隱瞞,有可能觸犯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他舉指從過去其他案件可看到,「如果你一般情況下會作申報,或知道要申報但未有申報,法庭會有合理推論認為你是故意而為。」
報道由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統籌: https://www.icij.org
更多 ICIJ 調查報道,可參閱:https://www.icij.org/investigations/pandora-papers
from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 全部文章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E6%BD%98%E6%9C%B5%E6%8B%89%E6%B4%A9%E5%AF%86%E6%96%87%E4%BB%B6%E6%A2%81%E6%8C%AF%E8%8B%B1%E6%8C%81%E8%82%A1%E6%88%B4%E5%BE%B7%E6%A2%81%E8%A1%8C%E6%97%A5%E6%9C%AC%E5%85%AC%E5%8F%B8%E6%9B%9D%E5%85%89-%E6%8F%AD%E5%9C%A8%E4%BB%BB%E7%89%B9%E9%A6%96%E7%A7%98%E5%AF%86%E8%B3%A3%E8%82%A1%E7%8D%B2-20-%E8%90%AC%E8%8B%B1%E9%8E%8A
【潘朵拉洩密文件】家族涉 72 間離岸公司 董建華擁有 7 間 曾擬用作開設滙豐戶口
《立場》參與「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的潘朵拉洩密文件調查(系列報道),發現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董建華及其家族成員,涉及至少 72 間離岸公司,董建華擁有當中 7 間離岸公司,而其中一間擬用作開設滙豐銀行戶口,處理估計價值 100 萬美元的流動資產。
洩密文件又顯示,董建華的幼子董立新亦透過一間離岸公司,擬開立中國銀行帳戶。至於董建華胞弟董建成,亦涉以 4 間離岸公司持有銀行帳戶,並以另外兩間持有山頂及淺水灣兩處豪宅物業。
ICIJ 曾透過前任特首辦向董建華查詢,其本人及家族涉及的離岸公司用途為何,與其政協職務是否相關,獲回覆指查詢與該辦公室無關,因此沒有回應。
董家涉 72 間離岸公司 董建華擁 7 間 均於卸任特首後設立
ICIJ 取得的洩密文件,包括一間代表董建華及家族成員的財務管理公司,於 2007 年至 2018 年間,與離岸公司註冊代理人「恒泰信託」(Trident Trust)之間的溝通電郵、註冊文件,以及相關離岸公司的董事和股東紀錄。
《立場》從文件中發現,董建華及其家族成員,包括其妻子董趙洪娉、長子董立均、幼子董立新、胞弟董建成、胞妹彭董小萍、侄女周董立茂及金昌玲等,於 1999 年至 2019 年分別為至少 72 間離岸公司的股東或董事;當中 24 間與董建華家族的航運巨企「東方海外」業務有關。
洩密文件顯示,董建華以個人或公司名義持有當中 7 間離岸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權,這 7 間公司均於 2005 年 3 月,董卸任特首後設立。
董建華與胞弟設離岸公司持滙豐戶口 處理 100 萬美元流動資產
當中,由董建華及胞弟董建成共同以公司名義擁有的 Thorben Services Limited,其 2017 年申請註冊文件顯示,該公司擬用作開立及持有滙豐銀行戶口,處理估計價值 100 萬美元的流動資產。電郵紀錄顯示,該公司最終成功註冊,惟未有文件或紀錄顯示是否持有滙豐戶口。
ICIJ取得的洩密文件顯示,董建華及胞弟董建成共同以公司名義擁有的 Thorben Services Limited,其申請註冊文件顯示,該公司擬用作開立及持有滙豐銀行戶口,處理估計價值 100 萬美元的流動資產。(資料來源:ICIJ)
董氏家族另有 5 間離岸公司。董建華的幼子董立新亦透過一間離岸公司,擬開立中國銀行帳戶,而董建華胞弟董建成,亦涉以 4 間離岸公司持有滙豐及摩根大通銀行帳戶。
2018 年 12 月,中國企業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被美國指控涉透過華為在香港的子公司 Skycom 在伊朗展開業務,違反美國對伊朗制裁,在加拿大被拘留。滙豐銀行其後被中國官媒指控及批評「出賣」孟晚舟。
最新洩密文件揭露,身為中國副國級領導人的董建華,以及其家族成員,早年曾擬透過離岸公司開設及持有滙豐銀行戶口。
董建成以離岸公司購物業 董建華上月斥 1.6 億首置買樓
除了以離岸公司開設銀行戶口,洩密文件亦披露董建成擔任董事的離岸公司 Toma Resources Ltd,以及他以公司名義持有的 Galician Company Limited,分別於1999 年及 2003 年,斥資2,800 萬元及 1,360 萬元,購入山頂紅梅閣及淺水灣明慧園的豪宅物業。
土地註冊處紀錄顯示,兩處豪宅目前業主仍為該兩間離岸公司。
相反,董建華今年 8 月以首置身份斥 1.6 億元,購買嘉慧園 C 座低層單位。今次洩密文件,暫未發現董建華以離岸公司名義購買物業。
董建華罕有缺席國慶升旗儀式 7 月最後公開露面
現年 84 歲的董建華,罕有缺席上周五(10 月 1日) 國慶升旗儀式。董建華其後透過發言人表示,由於身體不適,未有出席國慶慶祝活動,在家休養。
董建華今年 3 月出席全國人大、政協兩會北京開幕。開幕結束之際,董建華離場時在台上跌倒,由同場其他人扶起,特首林鄭月娥其後曾上前慰問。他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是在今年 7 月,出席慶祝中共成立電影首映。
報道由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統籌: https://www.icij.org
更多 ICIJ 調查報道,可參閱:https://www.icij.org/investigations/pandora-papers
from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 全部文章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E6%BD%98%E6%9C%B5%E6%8B%89%E6%B4%A9%E5%AF%86%E6%96%87%E4%BB%B6%E5%AE%B6%E6%97%8F%E6%B6%89-72-%E9%96%93%E9%9B%A2%E5%B2%B8%E5%85%AC%E5%8F%B8-%E8%91%A3%E5%BB%BA%E8%8F%AF%E6%93%81%E6%9C%89-7-%E9%96%93-%E6%9B%BE%E6%93%AC%E7%94%A8%E4%BD%9C%E9%96%8B%E8%A8%AD%E6%BB%99%E8%B1%90%E6%88%B6%E5%8F%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