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3 July 2025
香港国安法五周年:现状、教训、建议
上报
香港国安法实施5年,主权移交28年。昔日自由、法治、繁荣、幸福,今日专制、党治、萧条、迷惘。香港已无自治,红色恐怖横行,自我审查猖獗。三层恶法(国安法、旧恶法、23条),国安凌驾,蚕食鲸吞,共祸深化。
一、公民社会被破坏,自由生活已无存。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消减,结社自由荡然无存。目的就是要“原子化”整个社会的人际关系,方便中共极权操控。近百个民间组织、数十个媒体被迫解散。教协、职工盟、香港牧者联会、北区睦邻教会、香港基督徒学会,相继解散或停运。612人道支援基金终结。见山书店关闭。香港语言学会、香港资讯科技人员工会、多个社区组织解散。公民集会权利被取消。64、612、71、721、831、101都是敏感日子。禁止任何有意义的示威游行。预防性拘捕和审查横行。
二、政治组织被清除,选举制度人大化。罗织47人案黑狱清洗。选举制度被改写,要求变相只有被准许才得参选及当选。立法会已成香港人大。真普选联盟、民主动力关闭。公民党、民主党、社民连先后宣布解散,独剩民协孤存。全港各区人事以党控的区议会、三会、关爱队情搜、镇压、改造。
三、新闻自由被镇压,独立媒体奋力挽。香港新闻自由全球排名从2002年18位降至2025年140位,恶化严重及迅速是世界之最。记者被拘捕、起诉、定罪、囚禁。苹果日报倒闭,黎智英面临刘晓波般的悲壮命运。立场新闻关门,钟沛权、林绍桐被囚。在内:众新闻、传真社、Channel C等结束;香港自由新闻社、独立媒体、集志社、ReNews、法庭线等勉力前行;香港记者协会仍在努力运作。在外:因其他因素,如水杂志、自由亚洲电台停运;绿豆、追新闻、光传媒、棱角,以及未来成立的新媒体,仍在发光。最近,更有消息流传,政府已指令新闻媒体“四不讲”(的士和网约车争议、外卖员权益、皇后山沥青事件、大富豪夜总会重开)。换言之,即使是一般民生问题,都已成为香港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的禁区。
四、司法制度被改造,国安法官敲红槌。法庭拒绝保释、坚持羁押成为了常态,国安法官不允许陪审团审判,定罪率几乎100%,起诉前得拘留长达16天。最近,特区政府更推动监狱规则修例(限制不符合法定目的的探访、限制与指明个别法律代表联系、限制个别专职教士探访在囚人士、限制会见私家医生、禁止候审被告食私饭或穿私服),订立罪行禁止抗拒或阻碍惩教署人员执行职务,移送在囚人士除用手铐外可以用特首批准的机械束缚器具。香港已经进一步与中国人权状况趋同。
五、红色恐惧日常化,洗脑教育续深化。“光复香港”、“愿荣光归香港”成为了禁语、禁旗、禁歌。奏国歌时,背对国旗,立即被捕。空服员服务中国客,动辄被投诉。国安机关鼓励香港人互相检举,开设举报热线,随时上纲上线,全城噤若寒蝉。推广国安洗脑教育,清理中小学图书馆藏书,密集举办唱红活动,从娃娃抓起。中学生发表“错误”言论后,被校方要求写悔过书。国安严控社交媒体上发表的所有“敏感”言论。此外,当局持续加强“跨境镇压”:恐吓、通缉、悬红特定人士,打压留港近远亲人及朋友,务求孤立、分化、惶恐、耗散。
六、经济萧条恒常化,港中融合续加速。百业萧条,香港股市中资化,晚上9:30以后旺角几乎没有营业店铺。中国旅客大多穷游,有些成为麦难民、海边露营。此外,继“港车北上”后,又有“粤车南下”:为达成“双向奔赴”、“大湾区融合”,广东省车牌的汽车车主,即使驾驶座方向相反、驾驶文明程度大异,也可申请来香港驾驶,早期每日100个名额,逐步扩大,可以申请预约成功及验车后直入香港市区。这样当然会带来香港交通严重危机。
七、人口换血白热化,专业人才多出走。许多香港记者、教师、学者、律师、会计师、医师、护士、工程师、企业管理高层离开。许多中国移民和临时工人涌进来。一减一加,甚至导致香港总人口竟然轻微上升。人口外流,实际上抹除了一批坚持反共、民主、抗争的香港人(尽管不是全部人都如此)。留下来的人,由于财富稍逊、亲情牵绊等各项理由留下,但因承受亲友被拆散、坐看危城溃,也往往充满被遗弃、遗忘、悲观、失落的无力感。
八、文化语言被改造,身分认同被箝制。广东话让位给普通话,正体字让位给简体字。弥敦道、维多利亚公园、维多利亚港、麦理浩径、皇后大道中,未来都可能要改名。香港茶餐厅被中国连锁店取代。独立书店逐渐消失,或艰苦勉力维持。香港电影被合拍片、国安审查,几乎完全扼杀自由创意。警匪片、讽刺现实的喜剧,都是重灾区。“香港人”已经成为政治不正确的字眼,现在竟要改称“中国人”或者“中国香港人”。
上述八项现状,看来似是悲观。然而,我依然相信信念和希望的种籽,已经深植在很多人的心坎里:在香港内,在香港外。我认为:移居到台湾或世界各地的香港人,其实都应该积极融入、认同、效忠、贡献恩同再造的新国家。这种人生态度,完全无碍温存与坚持上述我们对于香港前途的信望。如果能够真正贯彻这种精神,到了关键时刻,不论早晚,香港未来终会有转机。
台湾可以奋发有为,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香港的教训,台湾要记取。不要让今天的香港成为明天的台湾。香港只能示范一次。台湾应当“内除共谍,外抗极权”,在国防、民防、心防、政战(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网攻、情报这几方面加强精进。以色列的能力,是台湾的学习榜样。关键还是:观念、决心、行动。
(二)重申劝吁国民:如非必要,莫到香港。建议各级公务员(广义)、立法委员及各级民意代表,以及公营事业主管人员,非经国安审查及特别批准,不得往赴中港澳。加强违法罚则。回台后必须诚实详尽报备。任何假交流之名,行接受中共统战之实的人士,必须被依法调查,加强刑罚,贯彻执行。民主的问题,往往不是用更大或最大的民主解决,而是用法治解决、观念端正、文化改良。
(三)台湾对于香港人因政治原因来台的专案居留定居政策制度,是建基于现行《港澳条例》第18条,一方面绝对不得成为移民捷径,另一方面应长期维持,因应香港人权恶化,拯救真正有道之人,配以国安严审,不因政党轮替或人事变动而受影响。
(四)台湾未来对于香港人一般移民(居留定居)政策的任何改变或收紧,在维护台湾国家安全、反渗透、严防洗人口、合理化对中国、外国、港澳不同移民门槛的前提下,我都乐见其利。同时,对于香港来台移民,我认为行政机关应该坚持“信赖保护原则”(已经取得居留证的居民,有意在若干年完成若干条件后申请定居者,都应该适用旧制,而非新制),以及“清晰透明原则”(标准清晰,有效可行,事前预告,平等适用,贯彻执行,恪遵法治)。另外,我建议可以考虑适当减轻在台湾就学毕业后在台湾工作以取得定居的难度、条件、时间。
(五)鼓励香港人愿意认同台湾、爱惜台湾、守护台湾,乐意与这个国家和社会共同打拼,对抗境外敌对势力的威胁。对于这些从香港来的旧住民、新住民,都应给予平等待遇与眼光,在自由、民主、法治的社会中,开展幸福生活。另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行政、议会、法院,都应配置足额、及格的粤语(香港话)通译专业人员,以孚需求,匡扶有需要的香港新住民,维护人权平等。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7/%E9%A6%99%E6%B8%AF%E5%9B%BD%E5%AE%89%E6%B3%95%E4%BA%94%E5%91%A8%E5%B9%B4%EF%BC%9A%E7%8E%B0%E7%8A%B6%E3%80%81%E6%95%99%E8%AE%AD%E3%80%81%E5%BB%BA%E8%AE%AE.html
Tuesday, 17 June 2025
香港悄然引進中式「一牢永獄」/ 歐陽風
歐陽風 Matters 20250617
「一牢永獄」不是刑期多少,它只是「一勞永逸」的中式私刑。簡單,粗暴,有效!
序事詩
高牆未動,鐵窗已生。審判聲讓你顫抖了嗎?「國安」二字寫進空氣,連呼吸都得小心翼翼。過去的香港,是一張紙船,漂在英國與中國之間,載著自由、法制與夢想。2020年,國安法降臨——如同一場無聲的天雷,轟碎舊香港的秩序、事及詩。自此,紙船沉沒。
「一牢永獄」——中式「法制」,特色邏輯:一旦定罪,不許回頭;一入其門,生死不由人。看看失去獨立性的法官,只剩審判書上的官話;律師變成儀式,無權質疑「真理部」的定性。罪名模糊,意圖無形,言語就是證據,思想即為罪名,一場場不允許落幕的審判。
2024年起,香港已判出數起「終身監禁」的國安案,不准保釋,不設減刑,不留餘地。其中一人,僅因發文籲抗議;其中一人,從未動手,卻被判「主謀」。若你問:「但這裡還是香港,不是大陸。」是嗎?那你聽,那些在法庭落淚的母親,她們講的是粵語,但語調裡藏著北京式的絕望。
他們在街頭舉起標語時,沒想到他的牢房沒有窗,只有一盞不熄的日光燈。「一牢永獄」不是刑期多少,它只是「一勞永逸」的中式私刑。簡單,粗暴,有效!
你未說出的話已成罪證,你未參加的行動已被標籤。香港沒有公告終結自由,只是悄然換了腳本,讓法庭演起另一種戲——法制的清洗。
或許,只剩詩:
有人說話,便被說成危險;
有人沉默,也被指成共犯。
鐵窗內外,無人是自由的,
只是你未被選中成為案例而已。
你想問:「香港還有法治嗎?」沒有人知曉?答案在北京那邊,但誰敢問中國共產黨?(一問不就代表中國沒有法制嗎!)
********
【1】極權之下,我們的恐懼、抵抗與愛 - 張潔平 - Matters
一切都從「國安」而起,我亦在那夜盡量了解港版《國安法》。但張潔平文中有點情緒萬種,有種欲言卻止的嫌疑?說到底,她認為香港人對香港的問題,就如文中而寫:
我也知道,對很多人來說,這些問題的答案很簡單,以至於不成問題:「中國」而已——兩個字就說完了。
字鋒一轉,她還是劍指極權,像:
「世界離極權只有五天。」這句本是描述電影情節的話,在7月的香港,變成了現實。
國安法從頒布、生效、確認執法細則、任命執行負責人,再到駐港國安公署作為第四個中央直屬機構在港落地,不過9天。中間的環節,密不透風,在政治上,直接穿透香港特區「自治」的邊界;在法治上,與香港的基本法框架直接衝突,更威脅法治精神與程序正義;在執行上,實質上架空港府,放權警察,令香港往「警察城市」再進一步。
文章不短,我不宜引用太多,不然我這篇文字會太長、會變得很難閱讀,希望有時間的人讀一讀。我選了它作為「一牢永獄」的開始。
********
【2之一】CDT月度人物】《苹果日报》创始人黎智英与其他被捕… - 中国数字时代 - Matters
我一直稱這個人物為胖佬黎,若論悲觀與悲劇是兩回事,黎智英就是悲劇人物,悲觀與他沾不上邊,他用盡資源對抗中國共產黨,只為了保護香港。他的作為及最後的選擇,萬中無一,有人說他求仁得仁,說是簡單,你倒來試試看?以他的社經地位,他的選項太多了、但還是選擇「一牢永獄」的陷阱。
2021年6月24日,香港《苹果日报》出版最后一份实体报纸。这份于1995年创刊,走过了26年的风风雨雨的报纸,因常年关注敏感议题,不惧批评中国政府,以及在数次香港抗争运动期间坚持异议立场,引发当局的打压,虽不屈不挠,但终被逼入绝路,却也成为了香港人心中不朽的丰碑。创始人黎智英和多名重要成员也因"港区国安法"遭到逮捕和定罪,其遭遇被看做香港新闻自由的终结。
香港新聞自此劃上句號。各自離散他國再戰,但沒有一份像昔日蘋果日報的往「死」裡衝撞體制。
2019年香港爆发的反送中运动,既是苹果的高光时刻,也是它加速陨落的前兆。据报道者消息,当时《苹果日报》几乎全体员工,包括政治、静态、突发、副刊、港闻专题等组别,都投入运动相关的报导中,全面覆盖由6月两次百万人大游行,一直到各种关键冲突事件,譬如七一占领立法会、721白衣人元朗袭击事件、831太子站无差别袭击事件,到11月的中大保卫战及理大围城之役。
這段逼出北京出台港版《國安法》之前傳,留待有機會他篇再論。
在保释期间,黎智英接受了BBC记者的邀请,进行了他失去自由前的最后一次采访。在采访中,这位12岁时偷渡到香港,经过多年打拼后成功的企业家说,他毫不后悔对抗议运动的支持:"我来到香港白手起家,是这个地方给了我一切,如果说偿还的时机到了,那这就是我的救赎。"
当记者问到: "你一定感到很害怕吧,为你的家人,为香港,为你所爱的人?"黎智英不禁激动落泪,说自己确实害怕,但他又说: "如果你感到害怕了,那说明他们用最廉价而有效的方法控制了你,他们知道这是他们所擅长的。"
老話一句,不想引用太多,這會使文字難以閱讀。黎智英,如你我一般都會害怕,但他還是抗爭到底,典型且值得我們敬重並記住的悲劇人物。換作是我,早就屁滾尿流!
【2之二】失敗者回憶錄134:我所認識的黎智英(終章) - 李怡 - Matters
個人覺得黎智英是指標人物,所以「違規」選了二篇黎智英。如果你沒有時間,這篇李怡寫的不會花你多少時間,無論你是否「關注香港」,這篇值得側面看看黎智英的香港。
黎智英在香港牢獄中受難,在一國兩制的歷史上是一樁最具標誌性和諷刺性的事件。因為在我認識的人中,沒有一個人比他更愛香港,更相信並以實際行動擁護「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了。
********
【3】反修例六年 街頭事件案件數據分析 近2400人被控… - 香港紀事 - Matters
若你對香港事件不是特別關心,這篇文章可略過不讀。人物太多,不懂香港很難讀懂。
1,694 名罪成被告當中,76% 即 1,285 人被判監禁;228人被判入勞教中心、教導所及更生中心;100 人被判社會服務令;54 人被判感化;餘下 27 人則涉罰款、緩刑、戒毒所等。判囚被告當中,由於案件分布裁判法院、區域法院及高等法院,刑期由日計至年計不等。
********
【4】寫給獄中被捕的你:潛在的「一牢永獄」浮出水面
這是自己看到新聞後寫的,臨時起意「胡詩亂寫」的文字;剛剛又附上偷來的集誌社的新聞,並標上黃之鋒的名字。對我來說這是最中式最可惡、且發生在法制香港的「一牢永獄」。香港警方指控他密謀與流亡者觸動外國制裁,有可能觸犯國安法而被判終身監禁 。權益組織如人權觀察,批評這是一場針對香港前線聲音的持續打壓 。
西九龍法院外一帶警力加強,通州街天橋底停泊了一輛戰術巴士及衝鋒車,十多名警員在法院門外駐守,「傳媒聯絡隊警員」亦有到場。
以上引用之文字,大家不妨想像,香港會否成為亞洲最出色的「警察城市」?
********
【5】47人案判刑・剖析|認罪、從犯證人減刑多少? 四參加者量刑起點較重,為什麼?何桂藍:一息尚存,力戰不降 - We've got Pens 我地有筆 - Matters
47人案,可以見識到港中混合式的「一牢永獄」之荒唐。但 47人案,我無力做到面面俱到的講解,說白了。我對這些事並不比你了解多少,還有許多人可選。但我們可以說他們的故事比較「精彩」嗎?顯然不能也不恰當,他們的事只是我的淚。他們做的事我下一世亦做不到其萬分之一。選何桂藍僅是隨機且又「違規」選了兩篇。
2019年,她是記者,在歐洲留學的暑假回香港,撞上反修例運動,幫老東家《立場新聞》做連續報導,兩次現場直播都引起轟動,甚至直接影響了運動的走向,成為時代節點。
2020年,她除下記者證,參加民主派初選,從記錄時局,轉為以行動創造變局。2021年,她被控「顛覆國家政權」罪,在法庭上自辯陳詞,成了唯一堅拒限制言論自由保釋條件的被告。
僅引用以上文字。有興趣者,可搜索 47 人案,見識「一牢永獄」之荒唐。
【6】讀獄中手記尋人生目標,謝謝何桂藍 - 慕雲 - Matters
以下引用是阿藍用部份粵語寫成的信,台灣人、中國人勉強還是應該讀得懂。
阿藍這樣說:
在此,我想請大家審視一下,你所感受到的無力感,有幾多是來自親身的經歷?有幾多是來自你喺唔同平台睇到、即間接獲得的資訊?如果在你政治覺醒的過程中,FB viral文/ 廣傳的報導曾經觸動過你,成為你參與這場運動的能量泉源的話,這份能量,如今你要自己在現實世界中,主動去尋找。只要你在現實世界中,能夠接觸到正在「靜靜雞」的人,你便會發現,原來當網上世界一片沉寂之時,其實有非常多的人在不同的場域努力,做到死咁濟,但沒有聲張,最多告訴自己本身就認識的朋友,沒有辦法向傳媒洩露任何聲息,否則目標便不能完成。一方面,大家都明白運動需要「靜靜雞」;但另一邊廂,又會因為個市真係靜咗而感到氣餒。公共領域被扼殺,亦意味著有能力幫助人的人,同需要幫助的人、或者有唔同技能但有相同想法的人,越嚟越難搵得到對方。當權者必然會用盡辦法扼殺公共領域,但一個社會的韌性,往往是建基於人與人在現實中的關係之上。所以想鼓勵大家,去尋找在自己身邊,正在靜靜雞努力的人。當你知道這樣的人確實存在,下次再看到網上令你洩氣的東西,便會知道,那不是運動的全貌。當你的朋友向你發洩覺得香港人好廢的無力感,你便可以用自己發掘回來的故事來開導和說服他,不要輕信香港人已經放棄。當你找到這樣的朋友,你便會知道現在不是無事可做,而是好撚多嘢唔夠人做;但如果你與抗爭社群的連繫,仍然流於網絡世界/ 睇新聞,你不會找到入口。
好好活下去,就是抗爭,就是革命。唔好死。愛你。
我已盡力盡量不去引用太多,以免破壞你閱讀的「興趣」,畢竟有幾篇有點長,有一篇又太硬,但有兩篇比較好讀,而李怡那篇最易讀。如果造成您的閱讀「困擾」,我只能說:對不起,下次我再努力一下。如果你能看到這裡,我謝謝你 !
********
結語與個人見解
香港司法體系在「國安」框架下,從審判制度逐步轉化為懲治話語與思想的工具。在制度升級與條例跟進後,「一牢永獄」已悄然具備法律與技術基礎:涉「勾結外國勢力」等模糊罪名的案件如幽靈:隨時降臨。刑期最大幅度擴增,也表示「一牢永獄」,即恐無歸期也。判決不只是結束案件,可作集體震懾之用。
抱歉!我不會做圖。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5/06/blog-post_588.html
Thursday, 22 May 2025
一葉落英 | 最恐怖是失去信任的社會
陳劍琴,因「小彤群抽會」粉絲專頁捲入23條案件,也是23條首例。她早兩天發表了一則貼文指:(1) 因政府場地審查演員名單,她被迫退出舞台劇;(2) 她的教學工作因一封匿名的簡體字投訴信而被終止。她提到:「如何在安全及自身利益的考慮之上,避免成為壓迫者,是整個公民社會需要慎思明辨的課題。」(已轉載全文,大家可以找回)
她還會提到「公民社會」,表示她心中還有一團火,令人敬佩。可是,香港還存在「公民社會」嗎?單是「公民」兩隻字,想到的就是「公民廣場」、「公民提名」、「逆權公民」等等,早已列入敏感詞。
她提到的是制度對公民的壓迫,我想到的是一件關於人與人互相壓迫的真人真事。
已是一年前的事。有一位熱心和富有經驗的教師,在一家中學任職不過兩三年,雖然所有教材都要經過審查,當中不能對政權有任何批評,但學生很聽話,她還是樂在其中。
她是資深老師,儲了很多筆記,也不吝跟同事分享。有一次,她心腸好,順便幫同事印好筆記,萬料不到,種下禍根。
那份筆記裏,提及一個後來涉及國安案組織的名字——這份筆記,在未有國安法前已做好。如上所述,現在的筆記要自我審查,把敏感字眼刪掉,筆記有七頁,可能出於事忙,就是看漏了那個名字。
這份筆記從來未有機會派發過給學生,可說只是小事,不派,或刪了字眼再派,不就解決嗎?
但這是文革的時代!
她的同事收到筆記,發現了,默不作聲,然後向上級舉報。科主任和校長都知道了,怎辦?「輕」則,警誡幾句,警告以後不要再犯,便可以吧?重則,把對方罵個狗血淋頭,恐嚇降職或保留採取行動的權利,也夠吧?
但這是文革的時代!
校長連同科主任,向教育局舉報這個同事,指筆記提及敏感組織的字眼。
為甚麼要這樣做?「善良」點看,是為了自保,以免惹禍上身;「邪惡」點看,是文革基因發作,展露出最醜惡的人性,可能因為對方熱心教學、受學生歡迎、勤力、比自己年輕漂亮,或根本沒有任何理由,純粹滿足邪惡的人性,就像無端端在公園用力踏死一隻沒有侵犯你的蟾蜍般。
還怎樣幹下去?教育局也不知會否立案調查,未到學期尾,這位教師便賠錢請辭。
我的孩子還小,有一天送他去童軍營,三日兩夜,突然萌生一個念頭:為甚麼我願意把我最珍視的人,讓他離開自己的家庭,在荒山野嶺睡兩晚呢?我想了一會:是因為對人的信任,我信任那些國民,信任那些童軍領袖,信任這個國家的制度——雖然那一定不完美。
文革最恐怖的,是慢慢蠶食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近年香港流行舉報文化,那些院友看到濫用公屋被舉報,歡天喜地,但他們從來沒有想到,一個社會失去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就成為野獸互噬的世界——就像那個港男想舉報前女友濫用公屋,卻忘記對方姓名,這比公屋遭濫用更嚴重和可怕。沒有信任,我怎樣把孩子交到學校?我做每一件事、說每一句話,也要擔心有人舉報我,即使最後被判無罪,或甚至不能立案,我們也會像陳劍琴一樣,被這個社會抹除。
而且,無論是陳劍琴的事,或上述冰山一角的事,沒有主流傳媒會報道,遑論跟進。只有某些網媒、專頁會報道、轉載,三天後,一切好像沒有發生過。
P.S. 很幸運,那位教師最後找到教席,她坦白如實告之,校長並不覺得有問題,畢竟正常人還是佔多,但在文革下,正常人也會被迫瘋成為幫兇!故希望大家明白,故事隱去了很多資料,是為了保護,但那是百份百的真事。
fr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yipyatchee/posts/%E6%9C%80%E6%81%90%E6%80%96%E6%98%AF%E5%A4%B1%E5%8E%BB%E4%BF%A1%E4%BB%BB%E7%9A%84%E7%A4%BE%E6%9C%83%E9%99%B3%E5%8A%8D%E7%90%B4%E5%9B%A0%E5%B0%8F%E5%BD%A4%E7%BE%A4%E6%8A%BD%E6%9C%83%E7%B2%89%E7%B5%B2%E5%B0%88%E9%A0%81%E6%8D%B2%E5%85%A523%E6%A2%9D%E6%A1%88%E4%BB%B6%E4%B9%9F%E6%98%AF23%E6%A2%9D%E9%A6%96%E4%BE%8B%E5%A5%B9%E6%97%A9%E5%85%A9%E5%A4%A9%E7%99%BC%E8%A1%A8%E4%BA%86%E4%B8%80%E5%89%87%E8%B2%BC%E6%96%87%E6%8C%871-%E5%9B%A0%E6%94%BF%E5%BA%9C%E5%A0%B4%E5%9C%B0%E5%AF%A9%E6%9F%A5%E6%BC%94%E5%93%A1%E5%90%8D%E5%96%AE%E5%A5%B9%E8%A2%AB%E8%BF%AB%E9%80%80%E5%87%BA%E8%88%9E%E5%8F%B0%E5%8A%872-%E5%A5%B9%E7%9A%84%E6%95%99%E5%AD%B8%E5%B7%A5%E4%BD%9C%E5%9B%A0/1231659348329668/
Tuesday, 13 May 2025
國安法附例|不足一日刊憲生效 標六大「國安禁地」 四罪處罰 50 萬及監禁 7 年
討論不足 24 小時,政府今午(13日)公布,署理行政長官陳國基與行政會議通過,《維護國家安全(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規例》及《維護國家安全(禁地宣布)令》,兩項附屬法例同日刊憲即時生效。其中,「禁地令」正式公布 6 個範圍被定為由國安公署佔用的「禁地」;條例又列明多項罪行刑罰,其中「沒遵從法律文書」、「提供虛假或誤導證供」、「披露公署偵查資料」、「偽造國安公署文件」罪可處罰 50 萬及監禁 7 年,「虛假證供」罪具域外效力。
特區政府發言人指「在全球地緣政治局勢震盪升溫的背景下,香港特區面對的國家安全風險可能突如其來且無法預計」,故政府須制訂附例「及時防範和化解隨時出現的國家安全風險」。當區又指附例對保障公署履行職責「是必不可少」,將在立法會「先訂立後審議」,政府會推動盡快完成審議,以期「早一日,得一日」維護國安。
「禁地令」刊憲生效 六大禁地涵臨時總部、宿舍、辦公室等
「禁地令」指明 6 個「禁地」的詳細範圍及地址,均屬現時由國安公署徵用的場所或擬興建的未來總部及附屬設施。當中包括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去年到訪、位於天后的銅鑼道148 號「銅鑼灣維景酒店」,上址現時正為國安公署的臨時總部。其餘「禁地」包括前身為「北角城市花園酒店」的城市花園道 9 號、紅磡暢通道 1 號「紅磡維景酒店」、西環干諾道西 152 號「港島太平洋酒店」,此四個地方被國安公署徵用為宿舍及辦公室。
文件另列出的兩個範圍,則為政府數年前批出,用以興建國安公署未來總部及附屬設施的大角咀海輝道與深旺道交界地盤、以及海帆道一帶。當局又強調禁地範圍均是公署單獨佔用的履職場所,不涉及私人民居,也不會對周邊社區造成不合理的影響。
危害國安闖禁地可囚 20 年 沒權限入禁地可判監 2 年
鄧炳強昨日於立法會回答議員提問時指,「禁地」只涉及整棟物業,立法主因是用於防止有人潛入並進行間諜行為,確保有法可依追究相關人士責任。鄧續指,針對國安公署調查地方,現有法律已可安排紀律部隊查封相關地點,以協助工作,因此劃定禁地不會用於臨時行動。
翻查《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就於禁地進行所指的間諜行為,包括「接近、查察、從上方或下方越過、進入或接達禁地,或出現於毗鄰禁地之處(包括透過電子或遙距方式作出上述作為);以及致使無人工具接近、查察、從上方或下方越過、進入或接達禁地,或出現於毗鄰禁地之處(包括透過電子或遙距方式作出上述作為),而一經公訴程序定罪後,可判監 20 年。至於如無合法權限或合理辯解而進行上述行為,則可視為沒有合法權限下闖入禁地,經公訴程序定罪後,可判監 2 年。
四罪行可處罰款 50 萬及監禁 7 年
至於刊憲的《維護國家安全(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規例》,在一般條文訂明,特區政府會按《香港國安法》第 49 條,接受國安公署監督、指導履行維護國家安全職責,國安委與公署建立協調機制研究商議與國安相關事宜。就公署提出的意見,由國安委統籌和協調執行,按情況決定落實方式,有關決定或措施則由國安委秘書處傳達及跟進落實,而特區須尊重及依法執行有關決定。
條文第三部分涉及據《國安法》第 55 條,案件在指明三種情況下,國安公署行使管轄權的條文。條文列明,「特區政府的任何部門或機關或任何公務人員」須應公署要求,當公署為確定是否出現第 55 條情形、或決定行使管轄權時,如採取某措施或執行法律文書,公務人員要「依法及時提供一切所需和合理的協助、便利、配合、支持和保障」。
條例又列出多項罪行及其刑罰,「沒有遵從法律文書罪」、「提供虛假或誤導證供罪」、「披露公署偵查資料罪」,一經循公訴程序定罪,可處罰款 50 萬及監禁 7 年。其中「提供虛假文書或誤導文件資料罪」設域外效力,條文列明如任何人在特區外地方作為,而該作為在特區構成該罪行,即屬犯罪。
至於偽造國安公署文件、或明知而管有文件等罪名,同可罰 50 萬元及監禁 7 年。至於有人蓄意抗拒、妨礙或襲擊正執行職務的公署人員,以及假冒公署人員,一經定罪,可處罰款 20 萬元及監禁 3 年。條文另訂明豁免承擔民事法律責任,若任何人在遵從法律文書時,真誠作出或沒有作出某作為,無需承擔民事法律責任。
公署須獲提供一切協助 可進入、使用部門任何地方
附例第 4 部列明政府須為公署履職提供保障,包括為公署人員提供出入境優先權;讓公署進入由部門、機關或公務員掌管的任何地方,或其他需許可或通行證的地方;以及公署可使用部門或機關掌管的任何場所。條文又指,任何文件「看來是」公署發出證明身分等的文件,一經交出可接納為證據。
條文最後列出「保密責任」條文,指任何人如得悉或收到與公署相關的任何工作資料,皆有義務保密;任何人不得獲取、管有或披露有關資料,公署已公開或授權則屬例外。
當局強調立法逼切 鄧炳強昨稱 CIA 招攬叛國者
鄧炳強昨下午被問及中央有否指示立法時未有正面回應,重申是有鑑於地緣政治震盪升溫。選委界議員馬逢國昨亦問到為何在此時立法,鄧炳強就指雖然公署至今不曾動用案件管轄權,但要居安思危,又形容國際形勢「風雲色變」,指「兩周前美國中央情報局,針對我們國家公開宣布大量招攬叛國者,可以看到我們面對國家安全風險,是非常嚴峻亦是突如其來,我們必須要早一日、得一日,盡早立好我們的法。」
《明報》今引述政府消息人士指,立法並非針對黎智英案或長和擬出售巴拿馬港口等個別案件或事件;若說附例是針對個別案件「只是猜想」,要「未雨綢繆」。
相關報道:國安法附例|先訂立後審議 案件若內地直接管轄 特區公務員需提供一切協助
國安附例|「國安公署直接管轄案件」若啟動 鄧炳強:相信不會自動宣布 遇抹黑會出反駁隊
from 集誌社 https://thecollectivehk.com/%e5%9c%8b%e5%ae%89%e6%b3%95%e9%99%84%e4%be%8b%e4%b8%8d%e8%b6%b3%e4%b8%80%e6%97%a5%e5%88%8a%e6%86%b2%e7%94%9f%e6%95%88%e5%85%ad%e5%a4%a7%e7%a6%81%e5%9c%b0%e5%9b%9b%e7%bd%aa%e7%9b%a3%e7%a6%817%e5%b9%b4/
Saturday, 10 May 2025
香港親中愛國者:我為何向警方舉報上百宗個案
Role,
2025年5月10日
2020年起,前銀行管理層、親中組織「香港政研會」主席鄧德成組織了民間力量,舉報疑似違反《國安法》的一舉一動。
鄧德成對BBC說,「我們在社會每個角落,看看有沒有我們懷疑可能違反國安法的事」,「如果有, 我們就去警署報案, 舉報它 」。
鄧德成前前後後舉報了上百人。這些他認為涉嫌違反國家安全法的人士,有的曾經在商場揮舞殖民時期旗幟,有的是在麵包店售賣印上示威標誌的蛋糕。
28年前,英國移交香港主權給中國。雙方簽訂了具有法律效力的《中英聯合聲明》,確保這座城市享有的權利和自由「50年不變」。
但在香港爆發2019年大規模民主抗爭之後的一年,北京強行實施《國安法》,被批評扼殺言論及新聞自由,甚至導致舉報文化萌生。
《國安法》把「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及勾結外國勢力等行為定為違法。香港立法會去年再通過了一部簡稱「23條」的國家安全法,進一步收緊了國家安全法律。
隨着新法落實、警方頻頻展開拘捕行動,外界對一群移向了香港管治權力中心的親中「愛國者」的報導有限。這些愛國者是香港的管治者、維護法紀的監察者,也是公開支持他們的普通市民。
BBC花了數周時間採訪了現年60歲、自稱愛國者的鄧德成。他與他組織的義工團隊會在社交媒體找尋他們認為涉違國安法的行為或言論,然後截圖作記錄。
他還設立了一條舉報熱線,邀請網民舉報身邊人的相關資料。
鄧德成說,他和其義工已經向警方舉報了上百個組織或人士。他說,「舉報有用嗎?如果沒有作用,我們也不會做」,「很多人被警方立案,有些甚至被判入獄。」
鄧強調,他沒有親自調查涉嫌違法者,只是舉報他認為值得被查的事件。他稱,此舉為「社區與警方的正當合作」。
鄧並非唯一參與舉報的「愛國者」。香港當局也設立了國安舉報熱線,國安處表示,由2020年11月至今年2月間,一共收到89萬宗舉報。
而那些被舉報的人,承受着龐大的壓力。
由2020年國安法實施起至今年2月間,逾300人因與國安相關的罪行被捕;而這些年來,大約有30萬或更多港人移民到海外。
在香港經營獨立書店的龐一鳴說,他經常因為一些「匿名投訴」遭政府部門上門巡查;他稱曾經在15天內,被巡查了10次。
自1990年代起參與民主運動的政治學者、大學教授陳家洛稱,自己「現在有點像一個帶有輻射的人」。
他說,一些朋友、學生和同事因他的敢言作風,與他保持距離,「但我絕不會責怪受害者。這是整個體制的問題」。
香港政府回應稱,當局「高度重視維護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但同時強調學術機構有責任確保運作符合法律與大眾利益。
鄧德成表示,他舉報有嫌疑的人是出於對香港的熱愛。他說,自己對中國的看法是在香港仍為英國殖民地時形成的。
「殖民地政策其實並不好,最好的機會總是給英國人,我們本地人並沒有真正的機會。」
他與很多那一輩的港人一樣,曾經渴望香港回歸中國,擺脫殖民統治。
他說,比起權利,當時許多香港人更關心生計,「民主或自由,這些都是很抽象的概念,我們並不真正理解」。
鄧德成認為普通市民不應過度參與政治,並說自己只是為了香港社會在2019年的動盪後,恢復「平衡」才開始參與政治。
他自稱是在為「沉默的大多數」發聲;這些人既不支持港獨,也不支持示威引起的混亂。
但其他港人認為,集會和示威是香港長久以來表達民意的方式,也是在沒有完全民主的特首選舉制度下,僅存的發聲方式。專研東歐政治的陳家洛說,「我們再不是示威之都。那我們是什麼?我還沒有答案」。
他認為,愛國主義本身並非負面,「它是一種價值,甚至是一種美德」,但它必須要容許市民在愛國時,保持「批判的距離」,而香港未有做到這一點。
2021年,香港推動選舉改革,規定只有「愛國者」且「宣誓效忠中國共產黨」的人才能擔任政府或立法會的重要職位。
中國政協前委員、時事評論員劉夢熊認為,這導致議會運作困難。他說,「公眾認為很多愛國者只是『口頭革命家』或政治投機者,並不真正代表人民」;因此「政府很多荒唐的施政,全部都能80多(百分比)去通過 ,沒有掣肘、 沒有監督的作用」。
這情況下,就連愛國者鄧德成也希望現行制度受到挑戰。
他說,「我不想每次(政策)都是90%通過」。他認為,國安法有被濫用的風險,「我不同意你的意見、你做的事,(你就)一定是違反國安法 」,「我不同意這種做法」。
港府表示,「完善後的立法會已經清除了那些只想阻撓甚至癱瘓政府運作、無意進行建設性對話、代表全港利益的極端分子」。
如今,鄧德成說,香港已經恢復平衡與穩定,他沒有再作舉報。
事實上,在香港街頭上,幾乎再看不見昔日常有的大型示威活動。而在學術界,陳家洛說,由於人們懼怕監控和違法對生活帶來的後果,自我審查和噤聲已成為「常態」。
至於在立法會,泛民主派的政黨不佔任何一席位,包括曾經最具影響力的民主黨亦已解散。
反對聲音在城內沉寂,鄧德成便將目光投向海外。
他說:「香港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我們是不是應該探索一下,怎樣可以繼續貢獻社會和我們的國家呢?」
他現時會以香港政研會的身份,定期到瑞士日內瓦出席聯合國會議,發表中國對香港、人權及其他議題的立場。他說,「對於我這樣的非政治人物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他更在瑞士創辦一家媒體公司,申請成為註冊記者。
至於身在香港的陳家洛深感前景茫茫。他說:「我有三分之一的朋友和學生正流亡海外,另外三分之一在監獄裡,而我……處於一種懸而未決的狀態。」
「今天我可以自由地和你說話……但沒有人能保證我一輩子能一直這樣做。」
香港政府書面回覆BBC時表示,國家安全是任何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固有權利,並稱相關法律「只針對極少數危害國家安全的人和組織,同時保護着廣大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articles/c39xl1kenxko/trad
Tuesday, 20 February 2024
梅西事件折射香港大陆化的速度与程度
迈阿密国际足球俱乐部2月4日在香港举行的友谊赛,因阿根廷球星梅西未出场引发轩然大波,爱国玻璃心们深感受辱遍地破碎,酿成一场中方定性的政治事件,而中宣部的辱华黑名单上又添一名猛将-梅西。事件持续发酵,网民很快发现赛事主办方签署的阴阳合同才是事件的始作俑者。不过,无论这类辱华事件如何收场,都折射出香港大陆化的速度与程度。
何谓大陆化呢?一篇题为《站住,别动!我是中国人民的感情》的网文作出精准回答,作者李承鹏在文中写道:
《笑傲江湖》开篇,就是一个体现中国富二代传统风骨的经典桥段:那天,青城派掌门人余沧海的儿子率手下行至福州,进到小树林里一处酒家,刚点了盘土豆丝,见女服务员身材甚好,就慨然摸了一下女子的下巴。余公子的商业逻辑和心路历程很清晰:“大爷我出了钱,摸一把,让你给爷笑一个,怎么啦”……随后就昏天黑地的厮打,随后就被武功平平的林平之反杀。余沧海的儿子至死没明白,人家开的饭店,不是鸡店,你付的是饭菜钱,不是包夜钱。
说起来算是旧闻了,倒跟《笑傲江湖》挺对标。前些天香港方面下了迈阿密队的单子打商业赛,付了土豆丝的钱,就想让梅西出台,让领导摸梅西的小手手。梅西赶紧两手揣兜绕开了。网上一通混天黑地厮打,打着打着,人们发现,是不是合同有猫腻……
眼见要被反杀,主办方得转移视线哪,来,上“中国人民的感情”。在漫山遍野的傻逼用着智能手机发表逻辑千疮百孔见识止于村东头的时代,这一招好使得跟动员村里老光棍闹洞房似的,终于可以合法性骚扰了。首付了恒大的楼买了河南银行的理财产品炒了A的股在冰天雪地高速上封了六天七夜的老六们,可逮着充气娃娃发泄了。
“梅西欠香港一个道歉”“梅西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这逻辑,估计余沧海听了也必须犯蒙,我儿花了一份炒土豆丝的钱去摸女服务员被反杀,挺丢人的,青城派就算去报复,也没脸跳出来说你伤害了格老子四川人民感情,你欠青城山九峰八十一观一个道歉。搞黑社会就搞黑社会,提什么家国情怀,你以为自己是陈近南?不,咱其实都是冯锡范。
这件事太LOW了,不值一提。真正值得研究的是心理学。建议李玫瑾女士总结一个现象叫“仇恨转移”。当你反抗不了伤害你的人,就会去伤害曾伤害你的人需要你去伤害的人。别嫌这段文字绕,爱国蛊的思路就这么绕如西直门盘桥。随着智慧的网友越来越坐实主办方阴阳合同赚差价。爱国蛊退无可退,放出终极大招,鼻子一拍鲜血直流坐地下满地打滚:就算梅西不上场比赛,不让领导摸手,就不能对看台上的球迷招招手笑一笑吗?笑都不笑一个,伤害中国人民感情了。
看,绕来绕去,还是回到“给爷笑一个”。
理解那些花了钱没见着球王英姿的球迷的失望感,但这得去找主办方算账,跟梅西一根土豆丝关系没有。科一个普:无论巴西还是德国,无论罗纳尔多还是贝肯鲍尔,没签比赛合同,人家连球场都不用进。梅西进了球场,当那是充话费免费赠送你的吧。
还有个人大过年的跑来跟我吧啦吧啦半宿,聊什么他发现了一个“无形契约”,说除了商业合同外,梅西是名人,所以负有对公众的责任,即使没签约,但你是名人,就得跟爷笑一个……这些没边界感的人儿啊,球员是卖球艺的,不是卖笑的,这么层层推进,下一步得让梅西陪你上床了。
看来巨婴们把职业球队当成文工团了,来,给陈局笑一个,来,让赵部长摸个小手手。可见某些中国男人的终极奋斗目标,还真是从傻逼苦修到当领导,然后接见文工团。所谓的爱国热情、民族情感、捍卫尊严,跟现代文明沾不着一根土豆丝,到头来总归是“来,小妞,给爷笑一个”。
一个职业球员就该是自由的,这是1848年英国人承继工业革命福荫定下的足球宪法,史称《剑桥规则》。那天,一头披头士发型的克鲁伊夫忽然烦了,就退出国家队。荷兰女王小心翼翼写了一封信求回归,克鲁伊夫看了一眼就扔纸篓,“老娘们你谁啊,管我踢不踢世界杯”,午夜派对去了。加缪,对,就是你常转高仿金句的那个诺奖加缪,优秀的足球运动员,率阿尔及利亚竞技队两获足球联赛冠军,肺结核痊愈了也不想踢球也不想当教练,搞写作去了,也没见球迷哭着喊着“你伤害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感情”。
自由的球员才能创造那么多奇迹。咱不是转过很多遍“奴隶是建不成金字塔的”吗,要含奴量高的,出门左转,见一个公共厕所上面挂着牌子,上用金光闪闪的大粪写着俩字,“国足”……就是它了。
开始以为中国足球上不去是体质不好,后来发现是体制不好,再后来发现是博大精深文化的骨子里那点劣根,或者三者都占齐。
真特么是城门楼子和机枪头子的完美结合:中国足协(你顺着厕所往里走的那个单位就是)删除了与阿根廷队的合作,杭州取消了三月阿根廷来华比赛,极兔快递因力撑梅西被约谈,CCTV天下足球把片头的梅西经经典进球给删了,下一步梅西的所有进球是不是也会删除。想起有次封禁一个辱华的德国球星,中国企业就把广告转给了拉姆,二货们并不知道,拉姆在我国某件不可描述的事件上有过更惊人的言论。这么看来,以后CCTV天下足球,可播放的进球也不多了,除了国足。
“站住,别动,我是受伤害的中国人民感情!”
不自由的人,永远理解不了自由的心。玩蹴鞠,永远理解不了现代足球。
《水浒传》里,高俅使了一记华丽的“鸳鸯拐”,将球儿踢得如鳔胶粘在身上一般,让宋徽宗惊讶不已,从此平步青云。据南宋王明清著《挥麈录》,高俅其实本是苏东坡的书僮,很小就被买入府中,为人机灵,眼力劲好,跟着东坡也学了一些诗词歌赋,也常为东坡誊抄一些文案。苏东坡外调做官时,舍不得放这可人儿回乡,就把他送给了好友小王都太尉王诜,王诜是神宗皇帝的妹夫,是大宋国足领队徽宗的姑父,惺惺相惜,由此铸就一段中国史。
巨婴们这么歪看历史,苏东坡也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说回霍启刚。其实霍公子像王思聪那样天天泡妞就挺好,只要不强摸下巴,就是国产富家公子该干的事儿。可自从被誉为“民族担当”,这口烟就上了头,霍启刚幻觉自己成了霍元甲。药劲导致他刚骂完梅西辱华刚呼吁了中国人要有尊严,“民族担当”就携全家就回老家英国过年去了。演呲了……心疼郭晶晶三分钟,你压得住世界上所有泳池的浪花,压不住老公的脑花。也未必,霍启刚晓得这商业赛合同怎么回事,只是在博大精深的国家,总有一个规则,八年前我怒斥一个影视投资人:我跟你谈商业,你跟我谈江湖,我跟你谈江湖,你跟我聊政治,我跟你聊政治,你说哎,我还请你吃过饭呢……都是余沧海的儿子,装什么令狐冲啊,捣的都是浆糊,笑傲什么江湖。
当年长城饭店办年会,主持人见下面坐着侯宝林,直接开喊“有请侯宝林老师来一段”。老爷子一头雾水“请我来的时候,没人跟我说要演节目啊”。主持人不依不饶,一通起哄架秧子,逼得侯老爷子黑着脸直接走了。留下主持人在原地谴责“侯宝林不顾广大人民群众的感受,不顾大师身份,对中华传统曲艺不尊重……”
当年韦小宝作为钦差大臣下扬州,地方上为表尊重专门安排了扬州名家来唱曲子,那名家的演唱水平真可谓“弦索一动,宛如玉响珠跃,鹂啭燕语”。可韦小宝索然无味,直接问“你会唱十八摸吗”,这让名家惊呆在原地,崩溃了三分钟,丢了琵琶,哭天抢地跑掉了。
“给爷笑一个”是传统文化瑰宝,无论是过年给长辈下跪领红包,无论是喝斥外卖小哥、调戏酒吧卖玫瑰花的小女孩,还是绑架侯宝林、梅西,内心动机是一样的。过程中免不了耍流氓,就跟孙扬似的,回来就说“他们看不起我们中国人”。就跟那款流氓手机一样,到处偷技术到处剽窃,被抓了包,就说外国人辱华,伤害了咱中国人的感情。
问题是,你徜徉在维多利亚港(估计以后得叫红旗港)的私家游轮上,你住在温哥华五百万豪宅里,从没想起咱是一伙的,在外面惹了事,就跑回来嚷嚷那谁谁伤害了咱中国人的感情。不就是想让我们给你耍流氓埋单吗。
长记性,所有这类故事,开头一定是在小树林里要求人家“给爷笑一个”,结尾一定是“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5%BE%AE%E8%A8%80%E5%BE%AE%E8%AF%AD/20240218-%E6%A2%85%E8%A5%BF%E4%BA%8B%E4%BB%B6%E6%8A%98%E5%B0%84%E9%A6%99%E6%B8%AF%E5%A4%A7%E9%99%86%E5%8C%96%E7%9A%84%E9%80%9F%E5%BA%A6%E4%B8%8E%E7%A8%8B%E5%BA%A6
Thursday, 1 February 2024
报告:香港信仰自由续恶化天主教穆斯林皆被“中国化”
自由亚洲
美国民间组织香港自由委员基金会(CFHK)周二(30日)发布一份有关香港宗教自由报告,指中共在香港进行“宗教中国化”的运动,利用教育进行洗脑、威吓神职人员和信徒,导致社会性自我审查,以及对各宗教和信徒进行直接攻击。
该报告题为《敌意接管:中共与香港宗教群体》(Hostile Takeover:The CCP and Hong Kong’s Religious Communities),访问了香港和海外的目击者,包括神职人员、宗教信仰学者和专家、教育工作者,以及来自不同宗教的信徒,详述香港宗教自由恶化的情况。
报告指出,近年中共多项举措表明其控制香港宗教的决心,其中包括宗教团体学校在内的所有学校都必须在校园升起及展示象征无神论的中国国旗,在各宗教符号及象征前挑战神圣地位。伦理和宗教科的学生教科书中包含赞美中共和拥抱学生为中国人身份的祷文,并将国家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及社会主义的价値观引入课程。
另外,香港天主教教区主动压制有关中国宗教迫害问题的信息,并淡化对中国天主教徒权利的关注。报告提到教区从其网络平台上删除一位香港教区神父的电视访谈片段,访问内容涉及中国宗教迫害和香港宗教自由恶化问题,又从“教区全人发展委员会”的工作范围介绍中,删除其对中国事务和⺠主人权的关注。
教会又警告神职人员在讲道中避免敏感话题;有香港神父曾因在讲道中讨论政府而接获投诉。一名基督教牧师因干犯国家安全法被定罪而被判入狱13个月,以及有越来越多宗教领袖和信徒受到法律起诉,当中包括黎智英向陈日君枢机的捐款在“黎智英案”中被提及。
报告同时指中共在香港进行“宗教中国化”的运动,其重点专注于香港的穆斯林社群,推动他们支持其发展计划,并美化中国对新疆穆斯林人口的人权侵犯。中共正连同香港立法会议员、部分宗教团体及官媒联手,在香港推动建立宗教监管机构,以控制信徒的宗教信仰和实践。
报告呼吁美国政府和其他民主国家,就中共在香港及其他地方侵犯宗教自由及打压宗教社群的行为,在现有的法律下采取行动,继续监察香港宗教自由的状况,并建议在与香港和中国政府进行的外交对话中,重点呼吁保障香港宗教自由和释放良心政治犯。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01/%E6%8A%A5%E5%91%8A%EF%BC%9A%E9%A6%99%E6%B8%AF%E4%BF%A1%E4%BB%B0%E8%87%AA%E7%94%B1%E7%BB%AD%E6%81%B6%E5%8C%96%E5%A4%A9%E4%B8%BB%E6%95%99%E7%A9%86%E6%96%AF%E6%9E%97%E7%9A%86%E8%A2%AB%E2%80%9C%E4%B8%AD%E5%9B%BD%E5%8C%96%E2%80%9D.html
Monday, 27 November 2023
洗脑:小三学国安 移英港人增至19.1万
爱国主义教育在港推行也要由娃娃抓起,根据教育局新增的小学人文科学习主题,逾七成与国民或国家安全教育有关,而小学三年级(简称小三)学生更须知道《港区国安法》以及驻港解放军的工作;小六则须认识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重大成就。传媒人李锦洪指出,相关规定明显是要改造下一代的新香港人,忧虑会令更多家长在离港抑或留港之间多了一重考虑。
而根据英国内政部昨(23日)天公布,港人以英国国民海外(BNO)护照移居当地的人数持续稳定上升。该国在今年第三季收到约 8400宗BN(O)签证申请,令该计划的申请者累增至 19.1万人,近18.5万人获批,获批比率高达 96.7%,当中逾 16.6万人已身在英国,较上一季公布抵英人数多了约 1.6万人。
上述计划因应中国在港实施《国安法》而於2021年1月推出,港人申请BN(O)签证而抵英五年後可申请永久居留,再隔一年便可申请英国国民身分。内政部表示,BN(O)签证计划推出後,去年首两季是申请高峰期,每季都录得逾三万宗申请,之後逐步放缓,平均每季大约收到一万宗申请。
73%学习主题含国教国安
在香港,教育局决定,全港小学将於2025/26学年起,在一年级和四年级推行由常识科分拆出来的「科学科」和「人文科」,翌年扩展至二年级和五年级,到27/28年便可在小学全面实施,取代推行逾25年的常识科。
教育局昨日公布「人文科」的初步课程框架拟定稿,当中订明分六个范畴共48个学习主题。虽然六大范畴中只有「社会与公民」及「国家与我」跟国情明显相关,但在开设「人文科」首项原则便是「配合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向」,以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民身分认同,结果,六大范畴下细分的48个学习主题中,35个主题包含「国民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或「常识科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框架」的学习元素,占整体七成三,且遍布小一至小六各级。
根据框架,小一生须学习「有国才有家,应尊重爱我们的国家」,并须懂唱国歌及其礼仪;小二生须认识中华民族起源,明白「香港自古以来是国家不可分离的部分」;小三生须知道何谓《国安法》及其对香港的重要性丶驻港解放军的防务工作等;至於高小阶段的小四生,则须认识《基本法》的宪制背景丶理解「一国两制」和守法的重要性;小五须明白领土主权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并须学习「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等;小六则须再深入了解《宪法》丶《基本法》及《国安法》,认识中国在中共领导下的重大成就和合理合法向政府表达意见的渠道。
与当局在2017年更新的《小学常识科课程指引》比较,人文科课程的国安元素明显加强,例如小三学生以往只须学习「国家的首都和重要城市」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人和事」,日後则须学习《国安法》对香港的重要性和驻港解放军等。
评论:政治先行扭曲本质
教育局总课程发展主任李建寰解释,希望学生与时并进丶不脱节,形容中国近年的卓越成就属「小学生很基本的认知」,他又说,相关内容亦有助涵接至初中的公民丶经济与社会课程。
小学人文科课程专责委员会主席蔡世鸿今早在电台节目指出,学界对人文科课程安排的回响不大,但较关注课时分配,因为科学科及人文科的总课时,比现有常识科多了约一节时间。
不过,网台D100的新闻节目主持人李锦洪指出,北京心知难以改变这一代年青人的想法,故中央政策是着眼下一代,由小学开始制造新一代的香港人,这对北京而言是理所当然,但对香港家长而言,这对他们决定离港或留港之间多了一重考虑。
他续称,香港虽要符合国情和国策,但不应过犹不及,事事作为政治工程去推行,便会扭曲事件的本质。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9%A6%99%E6%B8%AF/20231124-%E6%B4%97%E8%84%91-%E5%B0%8F%E4%B8%89%E5%AD%A6%E5%9B%BD%E5%AE%89-%E7%A7%BB%E8%8B%B1%E6%B8%AF%E4%BA%BA%E5%A2%9E%E8%87%B319-1%E4%B8%87
Thursday, 19 October 2023
【回教中國化(二)】近十年港回教如何被「染紅」? 「溫水煮蛙」式地「聽黨話、跟黨走」
香港清真寺破例舉行中國升旗禮引起風波,本台深入了解後發現,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10年來不斷加推「宗教中國化」,香港各大回教團體已明顯走「紅」,其中曾去信中聯辦關注新疆人權問題的領袖都「轉軚」,指被西方報道「誤導」。種種變化背後原來深藏中共「無神論者」對「有神論者」的兩大滲透和監控。有專家指出,「宗教中國化」已在香港所有宗教間開展,更可怕的是,相比起內地的強硬政策,香港是處於中共「溫水煮蛙」式的「重塑」,不知不覺地「聽黨話、跟黨走」。
本台在上集提及,香港九龍清真寺近來首次舉行中國國旗升旗禮,將象徵主張「無神論」的中共政權帶到宗教場所,更獲回教教長支持。這令人聯想中共近年在內地實施「宗教中國化」的情況,包括要求寺廟、教堂掛國旗,以展示愛國主義。

參與中式升旗步操儀式的中華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背後辦學的回教團體,為親中的「中華回教博愛社」(下稱博愛社),該校學生Sibgha對於可以負責升旗感到高興。

Sibgha說:能夠在這裡升旗並代表我們學校真是太棒了,我們感到非常自豪。

據「Web archive」顯示,作為回教中學,該校2022年突然將中國國歌寫入官網,並置於回教校歌之上,可見其對中國這「國家」之重視。該校近年的「學校發展計劃」中,亦將「建立學生國民身分和歸屬感」列為重點之一。該校校長何秀賢表示,校內學生較多是非華裔,故認為學習國民身分認同很重要。
何秀賢說:其實他們(學生)都很開心,喜歡周圍做升旗活動。(升旗)對伊斯蘭教沒有說是有很大問題,即這不是一個議題。另外,我們宗教來說,亦叫我們要尊重自己國家的國法,沒有甚麼所謂的「衝突」。

學者:「宗教中國化」已現港 「溫水煮蛙」地「重塑」政治認同
對於「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出現此現象,美籍中國回教研究專家、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副教授傅健士(James D. Frankel)認為,香港的回教的確出現「些微變化」。
傅健士說:我不得不說,現在很少有甚麼讓我驚訝。經過過去幾年,香港的情況發生了變化,我想每個人都知道這一點,所以這絕對是遵循社會和我們的政治情勢的方向。
熟悉回教議題的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安所副研究員侍建宇指,中共解釋教義時,往往加入了中國政治需要的內容來解釋,並在宗教學校和場所設下自己的「長城」,包括用自己的教士和書籍來取代外來者,特別強調警惕外國勢力「利用宗教滲透的危險」,以及「帶有政治意圖的宗教訴求」。他認為,情況反映「宗教中國化」已經在香港出現。
侍建宇說: 「宗教中國化」一項主要的內容就是要「重塑」教徒的政治認同,要讓他們遠離「外在勢力」的干擾。升國旗、唱國歌,這可能不至於就重塑了政治認同,但至少可作為一個開端,在你不知不覺之中(重塑)。甚至有些宗教人士、信徒,可能穆斯林都不覺得這有甚麼了不起。這是「溫水煮青蛙」,這個不拒絕,後面還有其他的東西加進來。
侍建宇表示,對於香港穆斯林的政策,中共和港府起初的態度是甚少干涉,其中考慮到不少外國穆斯林來港經商,香港作為中轉港有必要提供安全自由的環境。他透露從港府官員和中央政策組得悉,2001年「911」美國恐襲後,港府曾對香港穆斯林進行「地毯式的清查」,包括了解宗教政治取向、資金來源等,但沒發現有危險。
侍建宇說:只要這些宗教團體願意配合政府政策的話,政府也不會去介入宗教活動。這兩年,尤其在香港《港區國安法》實施後,這個情況有更多的改變,尤其中國在習近平執政後,不斷地對中國的宗教政策有新的策略,「宗教中國化」的內容也不斷更新,現在香港政府是處於一種被動的姿態。

極度講究「神是至高無上」的回教 如何被「中國化」?
但在香港這相對自由開放之地,要「重塑」一個極度講究「神是至高無上」的宗教,使其走向「中國化」,是如何展開的?
本台發現,主辦升旗禮的「香港回教信託基金總會」(下稱「回教基金總會」),作為最早期的回教團體,以往較多與港府官員打交道,聚焦香港所有回教事務,包括管理5座清真寺等,甚少就政治立場發聲。
相反,香港兩大親中「博愛社」和「香港中國回教協會」的政治立場鮮明,自成立以來就表明「愛國愛教」宗旨,緊隨全國級宗教的「中國伊斯蘭教協會」(簡稱「中國伊協」),對內灌輸「『愛國』是回教信仰的一部分」,並支持推進習近平的「宗教中國化」政策。這兩個組織過去20多年來,一直牽頭率團訪問內地,包括和支持新疆教育營的「中國伊協」交流。例如近年頻繁在廣東舉行「穗港澳伊斯蘭教界研討會」就是其中之一,市委統戰部、中聯辦官員和宗教委員都有出席。

「回教基金總會」自習近平上台後漸「染紅」
而「回教基金總會」在習近平2012年上台後,尤其是在2015年推動「宗教中國化」後,立場愈趨變「紅」。不但與作為香港回教選委指定提名組織的「博愛社」關係密切,並在該社提名下獲得選委席位,亦經常參與「博愛社」和「香港中國回教協會」率領或安排的內地訪問團,與當地官員「交流」學習加強「愛國愛教」意識。
與以往低調作風不同,自2020年《港區國安法》生效後,「回教基金總會」在政治議題上更為高調,多次聯同「博愛社」、「香港中國回教協會」和香港伊斯蘭聯會等,罕有地發聲明支持立法。同時在國際社會批評中國的宗教自由被打壓時,該會近年經常接受與中聯辦關係密切的《大公文匯報》、及中國黨媒《新華社》和《中國新聞社》等訪問,對外宣傳中國和香港有宗教自由,尤其指在習近平領導下,宗教權利獲得「充分尊重和保障」。
學者:「宗教中國化」將價值觀變「一致」
傅健士指,「宗教中國化」的過程,正是將價值觀變得「更為一致」。
傅健士說:「中國化」(sinicization)絕對是保護中國社會統一的策略……「中國化」是政府解釋整個中華民族的宗教和文化的產物,試圖使每個人變得更加相似,試圖使人們團結在同一事業上。

港回教組織領袖 多年來被少數「親中」權貴壟斷
值得留意的是,香港各大回教組織如此「意見一致」,或其「高層情況」亦創造一定條件。據官方資料,相關組織20多年來均被少數權貴,透過交替職位或跨會兼任等方式壟斷,這些人幾乎都是親中人士,平均年齡大部分60至70多歲,甚少會見到新面孔。
例如,「回教基金總會」主席沙意(Saeed Uddin)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過去至少10年來,他一直以主席、秘書長的身分留在「回教基金總會」董事會成員(BotMember),同時他亦是香港伊斯蘭聯會的骨幹。在香港「改變」選舉制度、要求「愛國者治港」後,他獲「博愛社」提名,當選成為10名宗教界選委之一。
作為「回教基金總會」元老的沙意,近年來不時高調與香港高官和中聯辦出席慶祝香港回歸、中國國慶等「愛國愛港」活動。他去年更獲港府頒授銀紫荊星章,港府形容他:「在香港社群有很高的聲譽,憑藉他的人脈網絡,一直充分擔當政府與香港穆斯林社群之間的有效溝通橋樑」。

香港回教組織近年常到中國「交流」
沙意亦經常與其他主要香港回教組織到內地「交流」。本身亦是紡織品公司「其運貿易」主席的沙意接受本台訪問稱,香港是中國一部分,中國亦是重要的生意門戶,香港回教團體與中國理應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值得留意的是,沙意在2012年和今年8月,分別與其他香港回教領袖參與「訪京團」。兩次均訪問「中國伊協」,但今次除了「匯報」香港回教狀況,亦表達實行「愛國愛港事蹟」。
「中國伊協」骨幹大部分是全國政協委員,大力推行中共的宗教政策,包括支持新疆教育營。中共高官不時與「中國伊協」會面,例如今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在「中國伊協」成立70周年會見其領導班子,重申「要深入推進伊斯蘭教中國化」,「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
問及中國政府和「中國伊協」有沒有向香港回教團體作出要求?沙意如此說。
沙意說:其實我不知道,你所說的「要求」是甚麼意思。我感謝香港政府,香港政府給我們宗教自由……我們高度讚賞香港警務處和政府,他們從不干涉任何事,希望中國也能效法。(有來自中國的壓力嗎?)我沒有感受到,正如我之前所說,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為何我們有不一樣的想法?……你必須跟隨中國正在做的事情,但我認為香港仍然享有獨立性。
「重塑」後的回教領袖:新疆同胞幸福快樂
最近備受關注的「交流」,莫過於同樣在今年8月中,包括沙意所屬的等香港五大主要回教組織,一行共20人罕有地獲邀考察新疆。據中國官媒報道指,該「新疆團」參觀了清真寺和「新疆的反恐和去極端化鬥爭主題展」等,又與當地人交流。

參團的香港伊斯蘭聯會主席石輝,2018年底曾去信中聯辦關注中國穆斯林的信仰權利和自由被剝削;但經過數年的「交流」後,他被官媒以普通話「配音」引述稱:「我看到新疆少數民族同胞幸福快樂」。

石輝在10月17日出席九龍清真寺國慶升旗禮時,向本台重新解釋那封信的看法。
石輝說:那封信寫的時候是因為被西方的媒體(影響)而想歪了,以為他們說的是正確的,但今次看完知道並沒有這樣的事。中國政府為新疆人民做了很多事,而我們10天在街上未曾見過一名乞丐,並不見有人露宿街頭,在香港反而見到。
至於沙意今次向本台記者再談及新疆之旅時,看法與石輝相似,又指「20年後重回新疆」,欣賞當地基建、農業和工業生產都有很多轉變。
沙意說:當地人都很快樂,我們亦沒有發現有甚麼問題,我從來沒見過乞丐,但我們在香港看到很多乞丐。當我們搭乘計程車前往哈薩克時,他們仍在繼續施工,大約10至15公里,所有的公寓都在施工照明。
記者再追問沙意曾否在新疆旅程中,向當地官員發問,他就如此回應。
沙意說:事實上,你必須明白,中國對人民的工作和生活都做得很好,食物很便宜、生活費非常便宜、石油很便宜、交通也很便宜。大多數人,當他們沒有得到任何東西時會感到擔心,然後大吵大鬧。宗教方面,如果他們有足夠的食物和生活條件,他們就不會太介意。(自由呢?)我們不能混為一談,因為當地語言問題,我們只能去看。
當再被問到,那為何外界有那麼多中國新疆穆斯林被迫害的報告,包括「新疆教育營」思想改造、嚴禁在公共場所做禮拜、強迫勞動等?
沙意說:可能這些人只是聽,再編故事。如果他們去那裡,就會發現不同的東西。他們帶我們去看時,仍然有700、800年歷史的清真寺獲得保存著,沒有被破壞。
不過實情是,過去3年,中國內地多次被揭向清真寺「動土」。當中包括2022年中,中國官方首度證實並公開展示,近700年歷史的西寧東關清真寺,其阿拉伯風格圓頂被拆改為中國特式的「飛簷翹角」;另2020年,位於西北寧夏首府銀川最大、始建於明朝的南關清真寺,原本的圓頂和宣禮塔被拆掉。不少分析指,這是基於中共「宗教中國化」的要求。

若這些事發生在香港又會如何?香港回教信託基金總會榮譽顧問利哲宏就如此說。
利哲宏說:我們這個清真寺在1985年建成,到現在都沒有動過,所有我不會擔心。(如果要動的話,有問題嗎?)我不認為會動。
港回教界「新星」 近年屢被港府機構「重用」
利哲宏算是香港回教界的「新星」,近年突然被多位港府機構「重用」,委任為「平機會委員會委員」、「青年發展委員會青年全人發展行動小組召集人」和「兒童事務委員會非官方委員」等,獲更多機會出席港府高官和中聯辦的活動,又經常到北京等地參與官方研習。在愈趨提升的社會地位下,他經常「代表」香港穆斯林接受中、港官媒訪問,宣傳中國和香港的宗教自由。對中國宗教政策的問題,他又有何意見?
利哲宏說:這是很深、高難度的問題,我覺得我不會評論這問題。為何呢?這些國家級問題留予國家級的人處理……這些問題太深,我還是不要理會,我做好自己的宗教、維繫我們的回教徒。
各大回教組織與民建聯關係密切
本台亦發現,香港各大回教組織與民建聯關係密切,經常共同在清真寺舉辦活動,民建聯立法會選委會界別議員林琳,更被「回教基金總會」委任為顧問。對於香港回教社群是否過於政治化,利哲宏如此看。
利哲宏說:很多不同的團體或政治組織要幫我們,如果真的能幫助我們同胞,為何不可?
「宗教中國化」在香港的推進不只在回教。2022年香港主權移交25周年前夕,嗇色園在黃大仙祠建升旗台,是香港首次於宗教道場舉行升旗禮,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陳澤濤亦有出席;今年5月,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在香港合辦「基督教中國化研討會」也引起關注;今年「十一」中國國慶,聖公會教省前秘書長、選委界立法會議員管浩鳴,於中環聖公會聖約翰座堂舉行的崇拜,亦首次於堂內擺放中國國旗。

侍建宇形容,中國及香港宗教界的「怪象」皆因一點。
侍建宇說:因為中共基本上是一個「無神論」的政黨,由一個無神論者去領導一個有神論者的組織。

報告:中共近年宗教政策可分三個階段
據台灣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方琮嬿,2021年撰寫的報告指,中共近年的宗教政策大致可分成三個階段:第一是2015年至2019年為「愛黨化」時期,政府透過推動寺廟教會升國旗唱國歌、讚揚習近平等「愛國主義」舉動,來要求宗教團體為黨服務。同時拆遷教會寺廟建築、逮捕地下集會組織、藉由登記註冊規定來遏止未登記組織的運作,並加強控管取得許可的組織;第二是2020年後的「去宗教化」時期,政府的打壓延伸到日常節慶習俗中,禁止「非法」宗教活動,並鼓勵舉報;而2021年的全國宗教會議則宣告中共進入下一個階段,「更積極對宗教組織及社會強化黨的控制」,包括2021年實施的《宗教教職人員管理辦法》,2022年6月起又實施《宗教活動場所財務管理辦法》。
今年8月,習近平就新疆工作發表「重要講話」,稱要「深入推進伊斯蘭教中國化」。同時,中共宣布9月1日實施《宗教場所管理辦法》,「首要條件擁護中共、貫徹習近平思想」,不得「擅自接受境外宗教團體或者機構委任教職」,又指出「宗教場所在適當的時機,必須要由當中教士與宗教人員向信徒宣揚愛國教育和守法教育」。



學耆:「宗教中國化」因政權需要而改變
到底習近平的「宗教中國化」要做到甚麼程度?侍建宇認為,由中共提出的「三自教會」開始(「自治、自養、自傳」),原則上沒改變,只是過程不停因應政權需要而改變。
侍建宇說:因為「911」爆發了,這個全球恐怖主義蔓延,然後反恐戰的出現,中共就趁著這時機就把伊斯蘭教給污名化。如果你不站在中共這一邊的話,等於你就是站在恐怖分子那邊。這是她的思考邏輯,所以等於是脅迫了這些穆斯林通通被迫選擇跟中共站在一起。儘管內容可能是不合邏輯的,可是她要大家先愛國、再愛教,先相信中共領導是絕對的。這是中共想要做到的目的,至於其他的內容,她隨著她的需要在不斷地修正和改變。
中共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將於10月20日至24日舉行期間,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將愛國主義教育開展至全體公民,涵蓋企業、傳媒、學校、宗教團體以至家長等,又特別提及香港。香港人大常委李慧琼認為,《愛國主義教育法》雖不納入《基本法》附件三在港實施,但認為若條文合適都可在港推行。
那中共將來會否如內地一樣收緊香港的宗教活動?侍建宇說,視乎中共對香港宗教人士有何「期待」。
侍建宇說:如果她期待香港繼續扮演一個中國與伊斯蘭世界的一個轉介、中間的橋樑,她必須要把這空間留下來,否則就會造成衝突。《港區國安法》之下,香港的各行各業任何不滿的聲音都暫停了,那可能要過一陣子,再看看情況有沒有變化。
中共對回教的迫害不斷,為何穆斯林國家一直沉默?下集再為大家拆解。
記者:李日言 責編:張天華 網編:杜康
from RFA https://www.rfa.org/cantonese/features/hottopic/feature-hkmuslim2-10192023004156.html
【回教中國化(一)】港清真寺升中國國旗惹爭議 民間穆斯林批聲音「被代表」
在後國安時代第3年,主張「無神論」的中共政權,將中國五星紅旗,由新疆等內地的清真寺,首次安插到香港,震驚中外。對此,香港回教領袖團體代表紛紛「解畫」,否認做法「衝擊神的地位」,更稱獲教育界普遍支持,認為有必要加強「愛國愛教」,及緊隨中共的「回教中國化」政策。不過,有扎根香港多年的穆斯林反映,其實民間穆斯林圈子非常不滿,惟礙於權勢壓迫「敢怒不敢言」,只好一直啞忍,斥這些吃盡社會紅利的所謂「代表」,「說法歪曲教義」,將來就是他們壓迫教內弱勢群體。
中國五星紅旗破例分別在今年6月和10月,在香港九龍清真寺升起,慶祝香港主權移交和中國國慶。這一幕,由香港伊斯蘭教(又稱回教)領袖「香港回教信託基金總會」(下稱「基金總會」)率領一群回教中學生,在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和中式步操下揭開。中聯辦代表、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港警高層、各大回教領袖,以及埃及、巴基斯坦和卡塔爾駐港總領事館人員亦有出席,附近有便衣警員看守。
主辦方強調,在清真寺升中國國旗,是遵守中國「愛國愛教」的「回教中國化」宗教方針。就連香港穆斯林總教長阿薩德(Arshad),都在清真寺內的中國國旗、香港區旗和「基金總會」會旗的背幕前,發表升旗禮演說。
阿薩德說:我傳達的訊息是熱愛國家、尊重宗教價值觀、社會價值觀以及團結和平等的價值觀。
記者問:所以不用擔心?
阿薩德說:「基金總會」可以給你答案,謝謝。
在港扎根5代女穆斯林 批公然「褻瀆神地位」
不過,家族在港扎根5代的女穆斯林Miriam(化名)表示,根本無法想像如此公然「褻瀆神的地位」,她特別對教長以神職人員身分支持此活動「深感失望」。
Miriam說:(真主阿拉)是唯一至高無上的原則,我不明白有人認為有空間可作出讓步,還要有大條道理說「沒問題」,我真是驚訝到不得了,難以想像。
她指出,回教徒即使要融入俗世生活,亦必定要堅守保持一定距離,行為上要顯示「絕對服從唯一的上帝」,至少在清真寺這神聖的城方絕不容許偶像主義、禁絕非回教的圖像、人像,就連音樂都不可以。而中國國旗是象徵主張「無神論」的中共獨裁政權,更加無可能會出現。
Miriam說:伊斯蘭教國家的國旗,顏色很單一,所有圖像都是新月、星星,不會有其他演繹。把伊斯蘭教國家的國旗放入清真寺是沒矛盾,因為至高無上的原則是根據回教,立國的基礎亦是基於回教。我未曾見過任何非回教國家會斗膽去把國旗放入清真寺,我也想見識,否則是欺負大家對回教認知不足。
回教對服從真主阿拉要求嚴格
今年8月,《印度時報》報道,當地回教教長拉扎(Vasif Mohamed Zahir Raza)因反對在清真寺內,升起帶印度教主義的國旗和奏印度國歌,批評做法違反教義,特別是國歌中的某些字是穆斯林禁止的,惟最終遭印度警方以違《國安法》拘捕。
Miriam指這正反映,回教對服從真主阿拉的嚴格要求。她又提及,即使去年7月,德國柏林的Ibn Rushd-Goethe清真寺,成為全球首間掛上彩虹旗的清真寺,以示支持LGBTQ群體,但「神是至高無上、高於俗世」的原則亦無動搖。
屢代港回教社群發聲者:自發「愛國愛港」正常不過
對於種種批評,屢代表香港回教社群發聲的香港回教信託基金總會榮譽顧問利哲宏(Rizwan Ullah),就解釋說「香港是國家一部分」,如今要從小加強國民教育,「升國旗是很正常不過的事」。
利哲宏說:因為這是第一次,很多人可能不清楚背後的事……所以有少少的擔憂,覺得宗教有少少的抵觸。但事實上,我們之後又再跟朋友解釋,也沒甚麼。我們升旗、唱國歌,不是在我們祈禱時間做,沒有影響到我們自己的信仰和習俗……歷史會告訴我們這一步是「正確的第一步」。
他又重申,香港穆斯林的權益一直備受中、港政府重視,他們自發做一些「愛國愛港」的事,他認為「正常不過」。
利哲宏說:在香港的選舉委員會的1500票中,我們回教有6票,這是一個肯定來的。因為並不是所有宗教有選票,印度教是沒有票的。這是第一個肯定,國家做這事是看重回教徒。現在我們開始在宗教地方,自發地做一些「愛國愛港」的事,我覺得是正常的,我們真的不想再見一些「黑暴」重演。我覺得現在香港,我在香港土生土長,我從小在這個清真寺祈禱、讀《可蘭經》,我不覺得我有任何權益少了,反而是多了。政府支持我們很多東西,會聽我們,所以我覺得我們是受尊重。所以同一樣道理下,我們都要懂得尊重這個地方的價值、文化和常態。
港回教「代表」:「愛國」還是「阿拉真神」並無衝突
中國對境內宗教信眾灌輸「愛國愛教」理念,更指「愛國愛教」是回教信仰的一部分,利哲宏認同這講法。不過放在第一位的,是「愛國」還是「阿拉真神」?他認為並無衝突。
利哲宏說:我認為沒有衝突。我祈禱,一日祈禱五次,跟我一日升旗的時間又不同,我看不到因為我要愛一個國家,而會影響到我變了一個不好的回教徒。我覺得這個equation(方程式)是不成立,兩者可以共存。
那在清真寺升起主張「無神論」的中國國旗,有沒有衝突?香港回教界社群領袖沙意(Saeed Uddin)就這樣看。
沙意說:在這個世界,我想有很多人都不相信有神的存在,不只是在中國。……的確,我們之前沒有任何升旗的想法。但過去一年半,我們的關係得以發展,有人建議何不這樣做,予人意識到我們與中國的關係緊密……我認為這不是一個壞主意,去讓人們更加愛國。當他們說服時,就沒問題了,因為我們沒有做任何違背伊斯蘭教的事。
再問及作為回教徒,「愛國」和「阿拉真神」如何排序?沙意有這樣的反應。
沙意說:我不明白為何你有此想法。我指,在東方社會,無論是穆斯林、印度教徒或基督徒,他們都有不同的意見,我們必須尊重,亦不要介意他們有不同想法,我們會盡力說服他們。
記者問:如何說服他們?
沙意說:現在差不多6個月過去了,當我們在10月17日進行第二次升旗禮。最初我們有一些聲音(反對),但現在沒有人有意見。
宗教學者:中國的「愛國愛教」是「偷換概念」
不過事實上,中國的所謂「愛國愛教」其首要條件是熱愛和支持信奉「無神論」的共產黨——中共一直以來要求黨員幹部不得信教。中國回教研究專家、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副教授傅健士(James D. Frankel),2016年曾接受VOA訪問談及「愛國愛教」時指出,中國的「愛國愛教」之說是「偷換概念」。
傅健士再接受本台訪問時,對於中國的「愛國愛教」中,是否令穆斯林在「愛國」和「愛神」之間混淆?
傅健士說: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像回教這樣需要高度虔誠的宗教, 從信徒的角度來看,沒有人比造物主更強大。 這不僅是針對穆斯林,在許多宗教中,都有一種權力是凌駕於比世界上任何權力。所以如果有人聲稱比上帝更強大,都會產生一些問題。
他又指,在一個公平、公正的社會,彼此尊重自由和權利的理想情況下,「愛國」和「愛教」本身可共存,尤其是在穆斯林國家,當國家和教義的方向一致,穆斯林佔大多數,「愛國愛教」是社會共識,自然問題不大。不過,在中國就不一樣。
傅健士說:當我們說「愛國愛教」時,「愛國」在「愛教」之前。 在中國,對所有公民來說,尊重和熱愛自己的國家是頭等大事。中國版圖歷史上曾經四分五裂,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為建立國家統一是非常重要,愛國主義就是其一。
「代表」對回教錯誤演繹 令社會誤信其行為「正當」
Miriam認為,香港回教領袖「代表」對回教的錯誤演繹,令社會誤信他們行為的「正當性」。
Miriam說:大家都知道這教義如此清晰、單一,他還可以有甚麼解釋可令大家信服?我所理解的「解釋」,「我們這些達官貴人告訴你,這是事在必行的」,「對,有人出聲但已經被搞定了,不會再發聲」。
對於利哲宏指,回教在選委會中佔有席位,可為民發聲,Miriam就認為都是「假象」。
Miriam說:現在常見的所謂落區,是跟一些非華裔的面孔握手,是否就是被列入為「已聽取意見」。他強調穆斯林團體有選委票,就可以代表我們反映意見,但問題是他們並非由我們投票選出來的,還要我們並不認識他們。只是他們不斷「打卡」拍照,與政府官員握手,我們才知道他們已靠邊,但這人(利哲宏)做了甚麼、信託會做了甚麼?是零。我們不發聲,不代表你們做的都是對的。想踩著我們上,我們都在忍耐,但可否不要那麼過份呢?如果這些歪理都可以忍,我不知道下一次是甚麼。
民間回教徒社群不滿官方做法 惟「有怒不敢言」
Miriam控訴,香港民間回教徒社群非常不滿官方做法,但在回教社群文化和權勢壓力下,行為稍有差池就會被指指點點,如今又多了嚴苛的《港區國安法》,大家只好更加「有怒不敢言」,而這壓力正是她要匿名發聲的原因。
Miriam說:因為這些人都一直在掌控少數族裔的所有資源。他們(當局)要有何政策,他們就做甚麼政策。你還想反對的人可以給予甚麼意見?當我被發現在社交平台曾發表負面意見,他要追蹤我是很容易。就如魯迅的《吃人社會》,我們的社群的確很小,我們只要知道你這人、名字,都可以找到你住哪、是誰的兒女,這是潛在規則。上次清真寺(被噴藍水),很多(穆斯林)年輕人用英文不斷在Facebook、IG批評……但轉眼間不足一星期就不見了,原因就是已被人警告。
Miriam指,繼清真寺在2019年的社運中,被港警水炮車的藍色水炮射中後,已觸動不少穆斯林的神經;今次升中國國旗更是挑戰回教徒「底線中的底線」,坦言今次受訪雖對自己有一定風險,但認為有必向外揭露不為人所知的穆斯林真實處境。
Miriam說:在2019年以來,當主流事件突然有關於回教的東西出現後,就突然出現了很多「代表」來代表回教徒,甚至代表演繹教義,這是以前從來未遇過。我們的社群中不同教長都有不同分歧,如很無聊地,「究竟可樂是否清真?」都可以討論很久都沒結論。我不知道他們(回教領袖)是否仗著我們不懂中文、不留意主流渠道,又或是主流媒體不去問,問的人又不清楚這宗教教義……「善用」這差距為所欲為?現在我們面對的問題是,由於這些人都是由建制培育出來,在此亂世、新香港之下,秩序未建立,這些人就看準秩序未建立時,要分一杯羹,以為說甚麼都可以。我們現在的處境是「被代表」,忍受不斷被錯誤演繹、眼睜睜地看著教義被褻瀆。可預視到的是,這些吃盡社會紅利的人,將來壓迫我們這些弱勢的,都將會是這些所謂的代表。
究竟這些香港回教「代表」是何許人,香港的回教政策如何走「紅」?本台將於下集為大家分解。
記者:李日言 責編:張天華 網編:杜康
from RFA https://www.rfa.org/cantonese/features/hottopic/feature-hk-muslim-10182023000647.html
Wednesday, 22 February 2023
港中大借反共国学大师钱穆宣传爱国 被批扭曲历史向中国献媚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02/%E6%B8%AF%E4%B8%AD%E5%A4%A7%E5%80%9F%E5%8F%8D%E5%85%B1%E5%9B%BD%E5%AD%A6%E5%A4%A7%E5%B8%88%E9%92%B1%E7%A9%86%E5%AE%A3%E4%BC%A0%E7%88%B1%E5%9B%BD%7C%E8%A2%AB%E6%89%B9%E6%89%AD%E6%9B%B2%E5%8E%86%E5%8F%B2%E5%90%91%E4%B8%AD%E5%9B%BD%E7%8C%AE%E5%AA%9A.html
Tuesday, 20 December 2022
港府要求老师需通过国安法考核 新指引鼓励校园检举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gangtai/ec-12202022103313.html
Monday, 21 November 2022
香港“新疆化”引忧虑 流亡港人家属被港府警告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gangtai/al-11212022105257.html
Monday, 25 July 2022
国安教育:港大生须读“宪法、基本法及国安法”课程方可毕业
自由亚洲
“国安教育”渗透香港大专院校,香港大学最新公布来年毕业规定,要求学生须完成《宪法》、《基本法》及《国安法》入门课程方可毕业。
港大学生报《学苑》周一(25日)在社交网发文,指港大教务长曾咏诗即日发电邮指,2022至2023的学年起,所有学生均须完成“宪法、基本法,及国安法入门”(Introduction to the Constitution,the Basic Law and the National Security Law)方可毕业。其为非学分课程(non-credit bearing course),将以网上自学(self-directed)形式进行,同学毋需注册(enroll)该课程。
根据2020年落实的《国安法》,学校等“应当”推行国家安全教育。教育局指,“《宪法》、《基本法》和《国家安全法》教育,亦应成为大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区国安法》实施逾两年,连同港大,目前已有8间政府资助大学相继推行国安教育课程。港媒《明报》报道,中文大学及科技大学下学年将增设全新的国安课程,中大正筹备“认识中国”及“国家宪制秩序与香港”两课程,各占1学分,拟下学年推出,所有本科生必须修读;科大亦将首设“法律教育”课程,下学年起入读的新生必修,内容涵盖《宪法》、《基本法》、《港区国安法》以及香港法律制度,不占学分,但学生须在3个单元的测试均获合格成绩。
至于浸会大学、理工大学、教育大学、城市大学及岭南大学,今学年起(2021/22)已经以课程形式推展国安教育。其中,今学年起入读浸大的本科生,必须修读一个不计学分的国安教育联通课程,包括两小时的面授课堂,全年已举行10多次课堂。浸大回覆《明报》称,大部分学生及格,校方亦为尚未及格的同学提供学习支援。浸大下学年安排与今学年相若。
综合各大学的要求,共4间院校的国安课程占学分,包括中大、理大、岭大及教大,占分最多是教大的国安必修通识课程,共4学分。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207/%E5%9B%BD%E5%AE%89%E6%95%99%E8%82%B2%EF%BC%9A%E6%B8%AF%E5%A4%A7%E7%94%9F%E9%A1%BB%E8%AF%BB%E2%80%9C%E5%AE%AA%E6%B3%95%E3%80%81%E5%9F%BA%E6%9C%AC%E6%B3%95%E5%8F%8A%E5%9B%BD%E5%AE%89%E6%B3%95%E2%80%9D%E8%AF%BE%E7%A8%8B%E6%96%B9%E5%8F%AF%E6%AF%95%E4%B8%9A.html
Thursday, 14 April 2022
香港反修例在囚者受“去激化”教育 学者批扭曲 忧沦新疆再教育模式
来源:
法广
2019年的反对修订逃犯条例风波有四成年轻人被捕,不少人最后被判入狱或接受更生教育,负责监狱管理的惩教署表示,已针对涉及严重罪行和“思想激进”的在囚和还柙人士进行“去激化”更生项目,至今已有250人参与,形容“反应正面及良好”。不过,曾协助囚友的资深社会工作学者邵家臻表示,辅导不应用作去除“政治上的激进”,有关“洗脑”教育扭曲了辅导的性质;政治论者沈旭晖则忧虑,香港将迎来新疆“去极端化”的再教育营年代。
根据保安局提交立法会的书面回复,惩教署在过去三年收柙的18至30岁香港永久居民人数,由2019年的一千四百多人增至去年的接近一千八百人,但当中的未成年囚犯人数则大幅上升,由2019年的54人增至去年的187人,增幅近两倍半;因“反修例”风波而须接受法定监管的人数更由2019年的3人增至去年的89人,两年间增幅超过28倍。根据《监管释囚条例》,法定监管是专为教导所、更生中心、劳教中心和戒毒所的更生人士、年轻释囚及其他释囚而设,以确保他们继续得到支持和指导。早前获释、提出“光复香港、时代革命”口号的本土派核心人物梁天琦,便在“法定监管”之列。
惩教署指,受“反修例”风波影响,不少在囚人士有激进思想及行为,署方会派员评估在囚者多项“激进思想特征”,识别他们在“去激化”过程中的特殊更生需要,并按认识中国历史及国民教育、心理及价值观重整、生涯规划及家庭关系重修等三方面为各人制订更生项目,又会加强《基本法》和《港区国安法》教育等,以提升在囚者的国民身分认同。截至2月底,共有约250名在囚人士“自愿”参与。
惩教署续称,会针对在囚和还柙人士的极端反社会暴力思想、心理和情绪控制等问题作出“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并会邀请在囚者家人一同接受专业心理治疗,修复家庭关系。
曾创办“石墙花”以协助囚友的前泛民主派议员邵家臻向本台表示,监狱内难说自愿与否,但惩教署所提及的“去激化”更生项目,既有旧瓶旧酒、旧瓶新酒,亦有新瓶新酒,例如《基本法》和国安法教育便属后者,至于香港历史问题则早在两年前已开始,其中一名讲者是亲北京的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的副主席邓飞,囚友已“心中有数”。
推出有关计划、刚于3月卸任的前署长胡英明和特首“惟一候选人”李家超年前均曾到新疆“考察”,而“去激化”亦令人联想新疆以教育培训中心为名推出的“去极端化”措施,但邵家臻表示,现时难以将两者比较,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局的做法有违辅导宗旨,因为辅导可用于改善性格上的执拗,但不应用作去除政治思想上的激进。他预计,有关教育不会真的有效。
不时在网上频道发表评论的台湾国立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副教授沈旭晖则忧虑,惩教处推出“去激化教育”,港人可能要有心理准备去迎接新疆“去极端化”再教育营大时代的来临。他在其社交平台上指出,“去激化教育”这名词听来非常恐怖,因为新疆“再教育营”正是以“去极端化”为目标,并于2017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令当局一切行动和措施可“依法”而行,这是港人值得关注的。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204/%E9%A6%99%E6%B8%AF%E5%8F%8D%E4%BF%AE%E4%BE%8B%E5%9C%A8%E5%9B%9A%E8%80%85%E5%8F%97%E2%80%9C%E5%8E%BB%E6%BF%80%E5%8C%96%E2%80%9D%E6%95%99%E8%82%B2%7C%E5%AD%A6%E8%80%85%E6%89%B9%E6%89%AD%E6%9B%B2%7C%E5%BF%A7%E6%B2%A6%E6%96%B0%E7%96%86%E5%86%8D%E6%95%99%E8%82%B2%E6%A8%A1%E5%BC%8F.html
Monday, 21 February 2022
香港公民社會面臨的陰暗信使威脅
原文作者:蘇昕琪
發表日期:2021年02月21日
***本譯文版權歸作者/刊登機構所有。***
近年來,香港的公民社會團體被官員和國家媒體稱為 "反華分子"。
香港公安局和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也拒絕就他們所謂的 "個人指控 "發表評論。
原文網址:https://news.yahoo.com/shadowy-messengers-delivering-threats-hong-023243224.html
Tuesday, 15 February 2022
香港强硬的防疫规定下 为什么林郑月娥可以不戴口罩?
Saturday, 18 September 2021
香港:民主派几近绝迹的选委会选举今投票 警力多于选民 「非建制派」顶多剩0.2%
经北京政府「完善」至选民大大缩少九成七的香港选举委员会选举,今(19日)早进行投票,不足五千名选民或获授权代表可在傍晚六时前到全港五个票站投票,从412名候选人中选出364名选委。为确保这个被官方称为落实「爱国者治港」重要一步的选举得以顺利举行,负责港澳事务的国务院副总理韩正昨日更南下深圳,向特首重申要办好选举,而警方则会派出五、六千名警务人员在票站和高危地点巡逻,以致出现警察多于选民的情况。
在新制度设计下,扩大至一千五百人的选委会,72%席位已经由自动当选和当然委员出任,较上届只有39%的比率大大增加;而在逾四百名需经投票选举的候选人,几乎全由建制派人士包揽,没有主流民主派人士可以「入闸」参选,只有三名候选人具接近民主派色彩,分别是因发表亲政府言论而最后退出民主党的「新思维」主席狄志远、报称独立民主派的区议员周贤明,以及在揭发铁路工程丑闻后脱离建制派政党的潘焯鸿,意味即使三人全部当选,「非建制派」在选委会中只占0.2%,比率远远较2016年的选委会有27%民主派人士当选为低。然而,这些被建制阵营称为「忠诚反对派」或「新民主派」的人士参选,仍被建制派指为选举有「多元声音」的证据。
新华社:选委会须「牢牢掌握在爱国者手中」
选委会在新的香港选举制度中,角色更为吃重,除了如往常般投票选出特首外,新增权力包括提名立法会选举的候选人,以及互选40人晋身改制后的立法会,占90个议席的四成四。而由于选委会权力大增,为确保选委是「爱国爱港」人士,两成席位已圈定给港区人大、政协和全国性团体的香港代表。
香港时间早上9 时起的九小时内,4889名选民可以在至少5000至6000警力维4秩序下投票,警务处长萧泽颐昨午解释,警务人员将在票站一带和高危地方进行「高姿态巡逻和搜查」,便衣警员亦会在场检视有没有可疑的人和事件,如发现有人企图破坏选举,警方一定会果断执法,有信心能确保选举在公平、公正和安全的环境下进行。他补充,暂时没有收到情报有人破坏选举,但警方会在在线、线下检视有没有人作出煽动作为。
作为港府第二号人物的政务司司长李家超昨日形容,今天的选举是完善选举制度下首场选举,是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的重要一步,具有特别意义。他又说,反动力量利用过往选举制度的漏洞,勾结外部势力,企图瘫痪立法会,阻挠政府施政,刻意阻碍「一国两制」成功,新选举制度可以把以前的乱象和政治纷扰彻底消除,重塑良政善治的新格局。
同日,新华社发表评论,指「爱国爱港者治港」必然意味着「反中乱港者出局」,「这是铁的底线,绝不容许触碰」,为此,必须确保选委会选举顺利进行,确保选委会「牢牢掌握在爱国者手中」。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6%94%BF%E6%B2%BB/20210918-%E9%A6%99%E6%B8%AF-%E6%B0%91%E4%B8%BB%E6%B4%BE%E5%87%A0%E8%BF%91%E7%BB%9D%E8%BF%B9%E7%9A%84%E9%80%89%E5%A7%94%E4%BC%9A%E9%80%89%E4%B8%BE%E4%BB%8A%E6%8A%95%E7%A5%A8-%E8%AD%A6%E5%8A%9B%E5%A4%9A%E4%BA%8E%E9%80%89%E6%B0%91-%E9%9D%9E%E5%BB%BA%E5%88%B6%E6%B4%BE-%E9%A1%B6%E5%A4%9A%E5%89%A90-2
Sunday, 5 September 2021
“热血公民”宣布解散,香港泛民政党又消失一个
来源:
美国之音
香港泛民主派政党“热血公民”星期五(9月3日)宣布解散,并立即生效。这是港版国安法实施后,又一个被迫选择自行解散的泛民组织。
热血公民主席郑松泰在社交平台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表示,热血公民自2012年成立以来,有幸得到众多支持者拥护,一同经历了多个寒冬,该党会铭记大家的爱戴及支持。
声明说,纵然得到众多同路人支持,该党面对目前已无政治进路的现实,因此宣布即日起解散。
热血公民是香港泛民主派中的修宪派政党,由前主席黄洋达于2012年2月成立。该党主张“永续基本法”以及“推动宪政改革”。在2016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中,黄洋达在九龙东选区落选,而郑松泰则取得新界西选区的议席,因此黄洋达将热血公民交由郑松泰带领。热血公民同年9月完成政党化改组,郑松泰成为该党主席。
热血公民在香港一直被视为泛民中立场和言行激进的政党。党主席郑松泰2017年曾在立法会会议厅倒插中国国旗和香港区旗,被指具侮辱性,该党也被某些中国官媒视为“港独”政党。
去年年底,香港当局指控4名泛民立法会议员不符合公职人员条件而褫夺他们的议席,其他15名泛民议员为表抗议立即集体辞职,但是作为热血公民主席郑松泰在内的两位泛民议员却选择留任,颇令外界意外。连北京的国务院港澳办也放话说,“反对派”议员没有被绑上“总辞”战车,而是选择履行职务,这样的“明智之举”值得肯定。
不过为筹备新一届选委会选举,香港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上星期公布选举委员会参选人的资格审查结果。虽然选委会委员由原先的1200人增加到1500人,其中几乎人人都通过审查获得参选资格,但郑松泰和另外一人却被指不符合资格。更严重的是,郑松泰的参选资格被否决后,他也立刻丧失议员资格,而且未来5年不能参选公职。
郑松泰的参选资格和议员资格被剥夺被外界视为北京在经历了2019年香港大规模“反送中”抗议示威后,强行落实所谓“爱国者治港”原则的行动。
香港政务司司长李家超在解释郑松泰参选资格遭否决一事时表示,资审会是根据郑松泰以往的言行以及他撰写的文章等作出的有关决定,而且事前也曾咨询过香港特别行政区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意见。
郑松泰在宣布解散热血公民时所说的“已无政治进路”的现实,似乎不仅关乎他个人的政治出路,而且也意味着热血公民作为一个政党的政治前途。
2019年轰轰烈烈的“反送中”抗议示威运动曾经让香港的泛民主派声势和声望大增,也让他们在当年年底的区议会选举中赢得重大的胜利。
但是当北京强行推动港版国安法之后,不少泛民人士因为担心当局打压而选择远走他乡,更有众多泛民的领军人士被捕,至今或者仍然在押,或者获保候审。而北京“爱国者治港”的口号更是逐渐将泛民的从政之路慢慢堵死。
被视为泛民精神领袖的前政务司长陈方安生和前民主党主席李柱铭已宣布退出政坛。
此外,香港众志、本土民主前线、学生动源和香港民族阵线等都纷纷宣布解散,包括众志前主席罗冠聪在内的这些团体的领军人物也都自行离港,各奔前程。
据不完全统计,在港版国安法实施后的一年里,至少由15个泛民组织被迫宣布解散,而热血公民则是其中最新的一个。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09/%E2%80%9C%E7%83%AD%E8%A1%80%E5%85%AC%E6%B0%91%E2%80%9D%E5%AE%A3%E5%B8%83%E8%A7%A3%E6%95%A3%EF%BC%8C%E9%A6%99%E6%B8%AF%E6%B3%9B%E6%B0%91%E6%94%BF%E5%85%9A%E5%8F%88%E6%B6%88%E5%A4%B1%E4%B8%80%E4%B8%AA.html
Thursday, 26 August 2021
鄭松泰:香港立法會最後一名民主派議員被取消議席
香港立法會最後一名民主派議員鄭松泰,被裁定不符合擁護香港《基本法》和效忠香港的條件,因此不符合當上選舉委員會委員資格,香港政府同時引用中國人大常委會早前的決定,褫奪他的立法會議員議席。
香港政務司司長李家超周四(8月26日)指,資格審查委員會早前審查1498名選委人選後,認定1498人當中有兩人不符資格,包括鄭松泰。
鄭松泰原本可以以立法會議員議席,以「當然委員」身份進入選舉委員會。但李家超指,資格審查委員會早前要求鄭松泰就「指明事情」提供資料和解釋,之後尋求香港政府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意見,最終作出決定,但沒有具體說明是哪些事情。
鄭松泰隨後對傳媒指,他並不認同自己不符合愛國愛港的原則,但由於相關程序沒有上訴機制,因此「只能尊重資審會決定」。他又透露,被問到的包括過去作出的言論、在論壇上的發言和著作等,但指基於「保密原則,不能說得太多」。
他同時又說自己很大機會不可以參加今年12月舉行的立法會選舉。他最後表示,要建設香港,「願意的話就能找到自己可以發揮的地方和空間」。
他在任立法會議員期間,最受外界關注是在2016年,把建制派議員桌上的中國國旗和香港區旗倒插,被法庭罰款港幣5000元,他去年就事件致歉,指自己的「表達方式確實不對」。
不容許假扮擁護《基本法》
北京今年3月宣佈改變香港的選舉制度後,李家超同時身兼新成立的「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主席,負責審視選委員和立法會選舉候選人的資格。
他在周四的記者會同時指出,資審會是落實「愛國者治港」的重要制度保障,「不容許假扮擁護《基本法》並效忠特區的人,進入特區管治體制」。
「審查時已參考法例中負面清單列出的行為,包括宣揚支持港獨自決等,考慮有關人士的言行、所寫書籍、過去文章、所提交的額外資料及解釋等,作綜合考慮及決定。」
他又說一般不會公開不合資格人士的身份,但由於有關人士是立法會議員,當局會有跟進,因此公開他的身份。他沒有透露另一名被裁定不符合選委會候選人資格人士的身份,只表示對方因為沒有登記成為香港地區選舉選民,因此被裁定不符資格。
鄭松泰的議席被取消後,立法會只剩下一名非建制派議員陳沛然。
鄭松泰是誰?
37歲的鄭松泰基層出身,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系,曾擔任民主黨的區議員助理,2005年在北京大學修讀社會學系碩士和博士,博士論文題目是與中國農民工有關。
他曾經形容自己在北京生活的日子,見證了中國大陸的環境,令他決心回港發展後,要致力讓香港不要變成中國的普通城市。
回流後在理工大學擔任應用社會科學系專任導師,並加入「城邦派」政黨「熱血公民」,「城邦派」又稱「修憲派」,主張「永續基本法、保一國兩制」,以推動香港成為「自治城邦」,政策上傾向以本土利益優先,但強調要保有中華傳統文化。
在本土議題上,熱血公民曾舉行一些反對水貨客等所謂「光復」不同社區的抗議活動,其行動和傾向在當時的香港被視為激進民主派的代表之一。
2014年,香港爭取民主的佔領中環運動爆發前,中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到香港公布831決定,鄭松泰曾和其他熱血公民成員曾在李飛入住的酒店外示威,他一度被控「在公眾地方行為不檢」。在佔領運動期間,他曾經撰文指,年輕人要在街頭爭取民主,是因為上一代沒有肩負起保衛香港的責任,而遭親北京媒體口誅筆伐。
2016年,他當選香港立法會議員,成為該黨唯一一名議員,並接替創辦人成為「熱血公民」的主席。同年10月19日,他在立法會大會上倒插中國國旗和香港區旗,因而被控侮辱國旗及區旗罪,他在庭上否認控罪下被定罪,被罰款五千港元。2019年,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 鄭松泰捲入7月1日示威者闖入立法會的抗議案件,他在同年8月因涉嫌串謀摧毀或損壞財產罪被捕,但未被起訴。
熱血公民及鄭松泰本人雖然被歸類為民主派,但一直否認自己是傳統泛民,他與泛民時有合作,也時有磨擦,例如該黨參選時會被泛民中人指責是搶走民主派的票,而鄭松泰在成為立法會議後時曾批評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和「佔中」發起人戴耀廷借雷動計劃操控民主派的選舉策略。
2020年6月,香港民主派為了立法會換屆選舉舉行初選,被港府指責是非法活動,結果40多人涉嫌違反《國安法》被捕,鄭松泰稱,熱血公民的政綱和理念與大部分反對派的人不相近,所以拒絶參加初選。
同年11月,多名泛民主派議員被北京和香港當局取消議員資格,民主派宣佈集體辭職抗議,只有鄭松泰選擇留任,當時他說,不認為總辭會對政權帶來威脅,希望盡責任在有限的環境下,繼續在議會發聲。當時,中國國務院港澳辦曾不點名讚揚他留任是「明智之舉、值得肯定」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834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