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中國官媒.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中國官媒. Show all posts

Friday, 8 September 2023

新华网人民网大量删文,墙内正在消灭10年前的历史

clearlove_4396 的提醒下,发现新华网和人民网将过去的所有报道批量删除了。通过新华网和人民网温家宝的活动报道集可以发现,过去所有的报道都无法打开。如果在新华网站内搜索胡锦涛,只显示2019年后的结果,搜索温家宝、吴官正、贾庆林则没有结果。通过百度和谷歌,也已经无法搜索到人民网和新华网关于这些官员的文章

不过中新网、央视网、腾讯网和搜狐网还残余不少文章。新华网和人民网是否有意清除过去报道,仍在研讨当中

————

平时经常会遇到过去人民网和新华网的文章被删了,但这次碰巧翻起来才发现有多么严重

在吴官正的维基百科里,一共引用了4篇新华网和人民网的文章,除了最后那个书摘不知道为什么打不开,其余3篇全部显示已删除,可以想见对过去文章删除规模之大

而且这3篇文章提到的信息,几乎从国内媒体网站彻底消失了

吴官正目前是一个正面评价为主的高层。删除的文章,除了提及要推动官员财产申报制,也没有什么比较敏感的信息,结果就全部被删除了,只剩一些千篇一律记录行程的官样文章

恐怕现在墙内就很难查到10年前的领导都说过什么话,甚至可能5年后李克强在互联网上的痕迹也都被抹去了










from Neo Zion 513 https://cinacn.blogspot.com/2023/09/10.html


Wednesday, 6 September 2023

黨媒以多國語言發布《起底美國軍事霸權》報告 狠批美國踐踏人權

在中美關係越趨緊張之際,中國的大外宣延伸至「國際」層面。黨媒《新華社》旗下的智庫,以多國語言向全球發布《起底美國軍事霸權的根源、現實與危害》智庫報告,並舉行專家研討會。報告嚴詞批評美國踐踏人權,是威脅全球安全穩定的最大亂源,嚴重阻礙人類文明進步。

研討會於周二(5日)舉行,同時透過網站、期刊及社交媒體等平台,以中文、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及俄文等多個主要語言,向全球發布約2萬字的《起底美國軍事霸權的根源、現實與危害》智庫報告。本台記者周三下午嘗試以《起底美國軍事霸權的根源、現實與危害》字眼於Google搜尋,但並未見有相關報告全文內容搜尋結果。

《新華社》引述的部份報告內容,均以極為猛烈及辛辣的字眼批評美國,指美國軍事霸權是「謀求單極世界、維護霸權秩序」的核心支柱,亦指美國肆意發動戰爭,對別國進行軍事干涉,戕害生命、踐踏人權和別國主權,破壞國際和平與發展,令相關國家人民帶來巨大痛苦和災難,是威脅全球安全穩定的最大亂源,嚴重阻礙人類文明進步。

報道指參與討論的「專家」有十多位,分別來自亞洲、中東、非洲、亞歐、歐洲、拉丁美洲以及中國國內,以綫上和現場方式進行討論,報道指這些專家對於「起底報告」予以高度評價和肯定。

報道引述俄羅斯國立高等經濟學院國際研究中心副主任蘇斯洛夫指,美國是全球最具擴張性的國家,美國的軍事霸權以嚴重破壞國際法和非法對外干涉為特徵。塞爾維亞前外交官約萬諾維奇認為,報告尊重事實,研究專業。

發表報告及舉辦研討會的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自稱是中國國家高智庫中唯一媒體型智庫,以政策研究為主要方向,其簡介表示,智連圍繞中國國內外重大議題,開展了前瞻性、戰略性、儲備性研究,形成多個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責編:李榮添 網編:江復

from RFA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report-09062023044552.html


Wednesday, 30 August 2023

港媒對港警消息照單全收以「AV愛好者」人格謀殺涉案人 評論:做法與內地接軌

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周二(29日)再度搜捕與「612人道支援基金」相關人士,在其中一個被捕者的住所,高調地以透明膠袋展示在涉案者住所搜出的性具,並向傳媒「放料」,指涉案者是「有特殊癖好」的「AV狂熱者」。有親中傳媒更只用一張Telegram截圖,指控其中一名涉案者涉性侵病人。警方做法疑「人格謀殺」涉案者,而親中傳媒亦竟「照單全收」。有傳媒學者分析,港警做法與內地逐步接軌,事件亦反映有港媒已失去新聞原則,淪為中共的喉舌。

《香港01》、《明報》搶先報道 並未提及性好

繼港警國安處於月初拘捕涉嫌與已解散的「612人道支援基金」職員,及組織「國難忠醫」的成員後,警方周二(29日)在大埔再拘捕兩名分別33歲和59歲的男子,指其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及「串謀煽惑他人參與暴動」罪。

港媒引述警方消息指,被捕社工曾在衝突現場,呼籲示威者向「612人道支援基金」申請援助,另一位是「隱世醫療室」的醫生,為示威者提供醫療支援。另一名涉案人則為瑪麗醫院麻醉科副顧問男醫生,現正身處海外,被指為另一醫療支援組織「MO Oncall」成員。

國安警的拘捕行動過去十分保密,一般將疑犯押回寓所或辦公室時,才被傳媒拍攝搜證過程,但今次港警則「破例」主動聯絡傳媒,到涉案人位於香港仔南灣御園的單位外拍攝。《香港01》於周二下午2時率先報道,內容指出該單位為身處海外男醫生的居所,警方在單位內檢走47箱證物,當中包括鐵籠、鐵柱、長竹和一對仿真乳房等。隨後15分鐘《明報》發布即時新聞,內容與《香港01》相約。

左報、《星島》「加料」報道涉案者性趣

其後,《星島日報》圖文並茂披露警方搜出的性玩具。當日下午4時33分,《星島日報》即時新聞以「AV狂熱者 有特殊癖好」為副題,文中置頂的圖片標題為「消息指涉案者有特殊癖好 警循性罪行方向調查」,報道又指警方「檢獲大量疑似性虐待工具」,包括一個大鐵籠、滴蠟工具、自慰棒、繩索和藤條等,暗示姓麥疑犯「沉迷色慾、是一名AV狂熱者、有特殊癖好。」
《星島日報》周二率先引述消息指涉案人是「AV愛好者」。(《星島日報》網站截圖)
《星島日報》周二率先引述消息指涉案人是「AV愛好者」。(《星島日報》網站截圖)

《大公報》以一張Telegram截圖,指控涉案人涉及性侵的罪行。(《大公報》網站截圖)
《大公報》以一張Telegram截圖,指控涉案人涉及性侵的罪行。(《大公報》網站截圖)

傳媒人批評建制傳媒已淪港府喉舌

資深傳媒人杜耀明接受本台訪問時指出,作為執法機構,應向傳媒解釋被捕人犯了甚麼罪,而非公布與案件無關的個人性好;而傳媒跟足港警說法,證明這些媒體已淪為港府喉舌。

杜耀明說:用幾句說話去污衊一個人,很容易的,但沒有公信力。新聞機構也會問一些問題,但這些(建制)傳媒不會的,這些是錄音機的做法,是在做抄寫的工作,所以是警方與傳媒的合作,不可以稱為新聞發布。

杜耀明又指,對被捕者「人格謀殺」的做法是內地公安慣用技倆,港警在這方面開始與內地接軌,但相比之下公安比港警更「迫真」,他們會圖文並茂製造證據污衊被捕者。

內地國安發影片 以涉「嫖妓」誣蔑鄭文傑

2019年8月8日中國公安拘留英國領事館職員鄭文傑15日,《人民日報》發放影片指鄭文傑一個月內3次到深圳按摩院「嫖妓」,拘留期間鄭文傑被要求拍片承認「嫖妓」,並需要說「感到愧疚、自責」;鄭文傑獲釋回港後,則對外稱是在威脅下才被迫承認「嫖妓」。



記者:張仕仁 責編:李世民 網編:江復



from RFA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htm/hk-discredit-08302023055425.html


Tuesday, 18 July 2023

国安法节目研毋须「持平」 中国信誉媒体可能免遵守则 学者:显特权兼削传媒职能

港府考虑以更宽松的标准规管传统电子传媒上涉及《港区国安法》和国民教育等节目,让有关节目毋须遵守「持平」的守则;而来自「(中国)内地信誉良好的媒体」的节目或频道更可获完全豁免遵守香港业务守则,海外传媒节目则未有被提及。两位传媒学者指出,当局有关建议等於承认该等节目是不专业和违规,只能被视作是宣传;结果是既削弱传媒的监督角色和批判功能,亦减少节目吸引力,并不理想。

作为香港广播业的规管机构,通讯事务管理局(下称通讯局)昨(17日)午发出谘询文件,

建议豁免当地电子传媒外购或直播中国信誉良好媒体的节目或频道时须遵守当地电视和电台节目守则的要求。

通讯局解释,留意到持牌机构对於外购节目或频道的内容只有很少控制权,尤其是直接转播的节目,难以对其内容作大幅度改编,或为有关真实题材节目内的真实资料提供凭据,现行守则中的要求在实际上未必可行,而随着香港跟中国内地的经济融合越趋紧密,给予持牌机构更大弹性,从「内地信誉良好的媒体」购入节目作直接转播或播放,既可为观众提供更多节目选择,亦可增进对内地的了解。

不过,文件未有定义何谓「内地信誉良好的媒体」,亦没有交代为何信誉良好的媒体便不须遵守业务守则,至於外国信誉良好的媒体能否获得与中国同侪相同待遇,文件亦未有提及。

另外,谘询文件又指出,现行的电视台和电台业务守则订明,持牌机构播放时事节目时,须确保内容「恰当地持平」,但有持牌机构忧虑,港府年初起要求广播机构每周播放至少30分钟有关正确认识国安法丶国民教育或国民身分认同的节目,若因遵守持平要求而加入反对国安法言论,可能要承受违法风险,不包含对立观点则可能遭受投诉,为此,局方建议,应在电视和电台节目守则中列明,「持平」规定不适用於上述节目。

杜耀明:建制派也已开始质疑国安法执行越线

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前助理教授杜耀明向本台指出,通讯局的建议是要堵塞可能被人逼入困境的可能性,但亦等於承认现时的国安法等节目并不专业和有违规之嫌,该局是为了避免投诉而作出建议。他又说,建议亦突出了国安法的特权观念,因为按守则,不符者应作出合理解释,若一旦豁免,对国安法或相关议题提出质疑或不同看法均在受禁之列?

他又说,现时连建制派也质疑国安法的执行是否已经过了,又或只懂猜测京官看法,认为这不利香港作为国际城市。他强调,意见应是自由的,就事实提出问题也是需要的,国安法执行是否合规亦须接受检视,他以大跃进为例指出:「盲目跟从是否爱国?」他更忧虑,日後会否发展成记者提出质疑也不可。

已故陈毅:不是要在港办「左口左面」的报纸

浸大新闻系高级讲师吕秉权亦向本台指出,电讯局指出的操作两难虽然存在,但不应用一刀切的方法处理。他进一步说,除非是宣传机器,否则,任何传媒均应独立於当权者之外,若把公正客观丶监督政府等角色一刀切除,会削弱传媒职能,可见有关建议并不理想。他强调,电台电视的影响力较大,一般会有更严格监管,故在任何情况下,持平都是有需要的。

他又说,香港已有不少渠道让中央电视台等中国传媒直播,官方声音已经不少,独立传媒更有存在价值。若只有官方声音,根本「入唔到屋」,因为公众会选择从其他渠道获取资讯。他提醒道,《文汇报》前总编辑金尧如在回忆录中引述开国元帅之一的陈毅曾向对港澳工作负责人作出训示,指在香港办报不要办到「左口左面」(按:即不要办成一份中共报章,因为中共又被称为左派),否则北京只需把《人民日报》搬来香港便可,敦促他们要办一份港人喜闻乐见的报章《文汇报》,这原理今天仍然有效。

通讯局谘询文件亦有其他广告限制方面的放宽,相信有利营商,公众可就上述建议在一个月内提交意见。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6%B8%AF%E6%BE%B3%E5%8F%B0/20230718-%E5%9B%BD%E5%AE%89%E6%B3%95%E8%8A%82%E7%9B%AE%E7%A0%94%E6%AF%8B%E9%A1%BB-%E6%8C%81%E5%B9%B3-%E4%B8%AD%E5%9B%BD%E4%BF%A1%E8%AA%89%E5%AA%92%E4%BD%93%E5%8F%AF%E8%83%BD%E5%85%8D%E9%81%B5%E5%AE%88%E5%88%99-%E5%AD%A6%E8%80%85-%E6%98%BE%E7%89%B9%E6%9D%83%E5%85%BC%E5%89%8A%E4%BC%A0%E5%AA%92%E8%81%8C%E8%83%BD


Monday, 29 May 2023

中国央视对外电视推特办民意调查询问北约东京开设办事处 结果称大翻车了

北约拟在日本东京成立在亚洲联络办公室,中国对此坚决反对,中官媒《环球电视网》近日透过推特进行大外宣举办关于北约于日本设点的意见投票,结果大翻车!至今天下午5时,投票支持高达85.3%,投票“我强烈反对”的仅14.7%。目前该投票还未下架。 

据自由时报今天报道称,北约拟于日本设联络点,中国官媒《环球电视网》26日在推特发起投票,询问网友“是否支持北约在日本开设连络办公室的计划”,结果大翻车。有墙外人甚至投票与留评论称应开在台湾!

北约拟于东京设立联络办公室的消息,日前均获北约和日本官员证实,引发外界热烈讨论,中国、俄罗斯、北韩等国均跳脚指责北约将触手深入亚太,威胁地区安全。中国《环球电视网》26日于推特发起的投票,选项中有“我强烈反对”和“我支持”。

据该报道,截至28日下午5点为止,该民意调查选择“我支持”的推特网友高达85.3%,投下“我强烈反对”的仅为14.7%。

该报道称,目前该投票还未下架。

据自由时报称,推特上推人纷纷在评论区开酸,“怎么没有‘强烈支持’这个选项?”、“中国共产党到底哪来的勇气问外国人这问题?”、“我不只支持北约在日本设点,更支持在台湾也开一个办公室”、“比起日本,台湾更是一个理想的地点”、“北约也应该在台湾开设,气死你中国”。

消息没有提及中国媒体报道是否涉及了此推特调查和已有结果。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30528-%E4%B8%AD%E5%9B%BD%E5%A4%AE%E8%A7%86%E5%AF%B9%E5%A4%96%E7%94%B5%E8%A7%86%E6%8E%A8%E7%89%B9%E5%8A%9E%E6%B0%91%E6%84%8F%E8%B0%83%E6%9F%A5%E8%AF%A2%E9%97%AE%E5%8C%97%E7%BA%A6%E4%B8%9C%E4%BA%AC%E5%BC%80%E8%AE%BE%E5%8A%9E%E4%BA%8B%E5%A4%84-%E7%BB%93%E6%9E%9C%E7%A7%B0%E5%A4%A7%E7%BF%BB%E8%BD%A6%E4%BA%86


Sunday, 7 May 2023

韩国驻华使馆罕见致函中国官媒环时 抗议低俗语言恶评尹锡悦访美

来源:
法广

韩国总统尹锡悦日前访美,连遭中媒环时中英文版发文批判。韩国驻中大使馆5日发函环时,抗议相关文章“以低俗到难以启齿的表达方式,无端指责韩国元首”。韩国大使馆更在抗议信函中表示,假如韩媒以同样方式连日刊文指责中国领导人,中国人民又会作何感想?韩国使馆奉劝环时“慎重地换位思考”。

据韩联社报道称,韩国驻华大使馆5日表示,已经对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及其英文版报道韩国总统尹锡悦访美消息时使用失当措辞无端指责的做法,正式提出抗议。

韩国大使馆4日在向两家媒体发送的信函中指出,有关社评以偏颇的视角和煽动性、刺激性的失当措辞,对韩国元首和韩国政府追求地区和平稳定的外交政策进行了毫无客观依据的一股脑贬低,韩方对此表示强烈遗憾,并敦促涉案媒体采取措施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据韩国使馆方面还指出,两家媒体以低俗到难以启齿的表达方式无端指责韩国元首的部分内容,甚至令人怀疑这还能否称得上是有体面的媒体发布的稿件。如果韩国媒体以同样的方式连日刊文指责中国领导人,中国人民又会作何感想,奉劝其将心比心,慎重地换位思考。

《环球时报》和其英文版上月23日发布一篇社评,对尹锡悦在访美前的涉台言论进行强烈指责。之后,《环球时报》上月28日刊登另一篇社评称,有评价说,历届韩国政府中,尹锡悦政府可能是对美国最不具有民族独立意识的,这次访美无疑印证了这个评价。

韩联社说,韩国驻外使馆对驻在国媒体的错误报道予以应对并不罕见,但对评论内容的表述和偏颇性正式提出抗议并对外公开这一消息则比较罕见。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05/%E9%9F%A9%E5%9B%BD%E9%A9%BB%E5%8D%8E%E4%BD%BF%E9%A6%86%E7%BD%95%E8%A7%81%E8%87%B4%E5%87%BD%E4%B8%AD%E5%9B%BD%E5%AE%98%E5%AA%92%E7%8E%AF%E6%97%B6%7C%E6%8A%97%E8%AE%AE%E4%BD%8E%E4%BF%97%E8%AF%AD%E8%A8%80%E6%81%B6%E8%AF%84%E5%B0%B9%E9%94%A1%E6%82%A6%E8%AE%BF%E7%BE%8E.html


Saturday, 22 April 2023

推特移除中国官媒标签,正式结束针对官媒账号的标记政策

来源:
美国之音

社交媒体平台推特移除了包括中国在内所有官方媒体账号的标签,正式结束了其两年多来对中俄等官媒账号的标记与限制政策。

在美国时间周四晚(4月20日)至周五凌晨(4月21日)之间的时段里,不少用户们指出所有中国官方媒体账号下的“中国政府附属媒体”标签都消失了。美国之音发现推特已经删除了解释其标签政策的网页。

推特上个月已经悄悄取消了对中国和俄罗斯官媒账号影响力的限制。专家担心这将帮助这些账号传播中俄政府宣传和虚假信息。

中国官媒记者多次抱怨标记政策不公

推特最初在2020年8月出台了针对各国官媒的标签政策,适用于没有编辑独立性的官方媒体的账号。政策规定:“在国家附属媒体的案例上,推特不会向人们推荐或放大贴有该标签的账号以及他们的推文。”

在当时发表的一篇博文中,推特写道:“不同于独立媒体,官方附属媒体常常将他们的新闻报道作为推动政治议程的一种手段。我们认为,人们有权知道一个媒体账户是否直接或间接隶属于某个国家行为者。”

政策出台后,受到标记的中国官媒账号以及推文被推特从搜索结果中移除。推特也不通过任何方式向用户推荐这些账号和它们的推文。

该政策受到了被标记的中国官媒记者和编辑的强烈反对。时任《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曾抱怨称:“我开始看到更多人取关我。看起来推特最终将掐死我的账号。”

在特斯拉总裁、推特拥有者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去年宣布将收购该平台后,中国官媒记者多次向他呼吁取消标签和限制措施。《中国日报》欧盟分社社长陈卫华去年4月在一则推文中回复马斯克说:“这完全是在歧视并压制言论自由。推特必须改变这样的政策。”

中国官媒记者还曾呼吁马斯克对美国之音和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媒体账号进行标记。

推特早已悄悄移除对官媒限制

自3月中下旬起,一些用户就发现推特开始向他们推荐中国官媒的账号和推文。美国之音的测试印证了他们的发现。

当时,推特的标签政策依然显示在其网站上。美国之音就此发现向推特进行了询问,但只收到了一封含有“大便”表情的电子邮件作为回复。

本月早些时候,推特突然将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标记为“国家附属媒体”。推特后来将其标签修改为“政府资助媒体”。

NPR对此进行了反驳,表示NPR是一家具有编辑独立性的私营非营利性公司。NPR说,在其3亿美元的年度预算中,来自联邦资助的公共广播公司(Corporation for Public Broadcasting)的资金占比不到1%。

推特在接下来的几周里逐渐给其他西方国家的政府资助媒体的账号加上了标签,包括英国广播公司BBC,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和美国之音等。

美国之音同样是拥有编辑独立性的政府资助媒体。美国之音的章程规定:“美国之音的使命和编辑自主受到法律保障,法律盾牌保护美国之音记者不受政府官员或政治人物的影响、压力或报复。”

推特对西方媒体的标记受到了巨大争议。NPR和CBC在被标记后纷纷停止了其官方账号在该平台上的活动。

周四深夜至周五凌晨间,推特突然移除了所有这些媒体的标签,同时也移除了中国和俄罗斯等官方媒体账号的标签。

移除标签受质疑

在移除官媒标签前,推特还在周四(4月20日)移除了大量公众人物和机构的“蓝勾”标识。

在新的认证规则下,蓝勾标识需要通过付费获得。付费用户享受一系列平台特权,包括长推文和编辑推文功能,他们的账号和发言也会被平台推广。

在美国的德国马歇尔基金会(The 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保障民主联盟项目研究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分析师爱迪恩·苏拉(Etienne Soula)此前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曾担忧,这样的认证系统会被一些有中国官方背景的账号用来扩大影响力。

而在推特下架标签政策后,苏拉在一则推文中表示:“我完全支持要姑且相信推特的新管理层,但他们的每一个新决定都让恶意参与者能够更加容易地操控这个平台,很难把所有这一切都归结为(管理层)不称职。”

在马斯克宣布要收购推特之初,有不少专家担心特斯拉在中国的商业利益会影响马斯克取消推特对中国官媒的限制。

如今,一些人怀疑马斯克对西方媒体的标记是为了给取消中俄官媒标签铺路。

经济顾问、中国观察人士程致宇(Patrick Chovanec)在一则推文中写道:“马斯克用所有那些有关国家广播公司PBS和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所谓‘国家媒体’的喧闹来移除对那些真正由俄罗斯和中国控制的官媒的标记。”

截至发稿,推特和马斯克尚未就该决定作出任何声明。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04/%E6%8E%A8%E7%89%B9%E7%A7%BB%E9%99%A4%E4%B8%AD%E5%9B%BD%E5%AE%98%E5%AA%92%E6%A0%87%E7%AD%BE%EF%BC%8C%E6%AD%A3%E5%BC%8F%E7%BB%93%E6%9D%9F%E9%92%88%E5%AF%B9%E5%AE%98%E5%AA%92%E8%B4%A6%E5%8F%B7%E7%9A%84%E6%A0%87%E8%AE%B0%E6%94%BF%E7%AD%96.html


Sunday, 2 April 2023

李显龙见习近平说了“台湾是中国内政”?台官方澄清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于3月27日至4月1日访问中国,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并会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台湾国内有媒体引述中国外交部新闻稿,称李显龙会晤习近平时说“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还说“鼓吹‘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会带来不可预测的严重后果”。自由时报今天称,对此,台湾外交部今(1)日回应,该内容引用自中国官媒,与星国政府新闻稿及相关媒体报导有明显出入。

据自由时报署名杨丞彧今天报道称,中国外交部新闻稿声称,李显龙表示“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认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都在“一个中国政策”基础上同中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鼓吹“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会带来不可预测的严重后果。新加坡主张国与国应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互利合作、避免冲突,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即使有竞争,也要基于相互尊重与信任,不能“非黑即白,选边站队”。但是中方所称的内容,在新加坡外交部新闻稿则完全未出现。

该报称新加坡外交部新闻稿指出,李显龙祝贺习近平连任国家主席以及“两会”顺利召开。在重申良好的双边关系时,李显龙和习近平同意将星中关系升级为“全方位、高质量、前瞻性伙伴关系”,反映了双方致力于不断扩大双边合作,并在数位和绿色经济等前瞻性领域寻求新合作。两人也一致认为,双方应致力将航班及人员往来恢复到疫情前水准。

新加坡外交部新闻稿也提到,习近平向李显龙介绍中国国内优先事项,李则对中国致力于改革和现代化的努力表示欢迎,并强调新加坡愿加强与中国的经济交流。此外,李显龙也和习近平就区域与国际局势发展交换意见。李显龙欢迎中国更积极参与东盟,双方再此确认将该区域开放、和平、包容之重要性。

自由时报指,对于李显龙会晤习近平,台湾外交部表示,持续密切关注相关发展。台湾国内媒体引用中国官媒,报导李显龙会晤习近平的谈话内容,与星国政府新闻稿及相关媒体报导有明显出入。台湾外交部还澄清,此类未经衡平查证且意图影响台星关系正向发展的报导,外交部不予接受。

中国外交部官方网站今天关于习近平会见李显龙新闻稿,指李显龙表示,很高兴时隔数年再次访华,看到中国各地都在迅速恢复经济活力。我对中国经济的韧性抱有坚定信心,相信中国经济将持续向好发展,新加坡等周边国家都期待同中方进一步深化经济合作。新中两国拥有坚固友谊和深度理解互信,两国关系始终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新方期待同中国新一届政府尽快对接沟通,推进互联互通等重大项目合作,以完成新中自贸协定升级谈判为契机,对外发出中国继续深化对外开放和新方致力于进一步深化新中合作的明确信息。希望通过我这次访问,为新中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新中各领域合作取得更多成果。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认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都在一个中国政策基础上同中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鼓吹“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会带来不可预测的严重后果。新加坡主张国与国应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互利合作、避免冲突,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即使有竞争,也要基于相互尊重与信任,不能非黑即白,选边站队。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30401-%E6%9D%8E%E6%98%BE%E9%BE%99%E8%A7%81%E4%B9%A0%E8%BF%91%E5%B9%B3%E8%AF%B4%E4%BA%86-%E5%8F%B0%E6%B9%BE%E6%98%AF%E4%B8%AD%E5%9B%BD%E5%86%85%E6%94%BF


Wednesday, 8 March 2023

用外国面孔背书?中国官媒出动自家外籍记者赞扬中国式民主

来源: 
美国之音

正当北京召开两会,许多外媒记者采访受限的同时,中国官媒将自家雇佣的外籍记者摆上荧幕,通过他们赞美中国体制优越性,并批评美国的民主。

过去几年里,中国一直试图将自己的政治体制描绘为一种比西方民主更加优秀的制度,并批评西方媒体对中国政治体制的报道不公平。而当没有足够的西方声音支持中国政府的论点时,中国政府运用起了他们自己的“西方声音”---就职于中国官媒的外籍记者。

《中国日报》周一(3月6日)放出一段叫做“老外从两会中发现中美差异 这个比喻绝了!”的视频,内容是两位该报的外籍记者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共同讨论中国的两会与民主制度,并将之与美国的两党制做对比。其中,来自美国的记者石花姐(Stephanie Stone)将中国的一党专政比作一辆大巴。

“中国就像在一辆公共汽车上,”石花姐说。“大家都同意要去哪里,所以现在中国正朝着使国家繁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方向发展。由于中国社会群体广泛,不同群体有不同需求,大家对于抵达目的地的方法有不同的观点和建议。但在大方向上,没有人有异议。”

除了发表这段几乎与中国官方宣传口径完全相同的个人看法外,石花姐还在这段视频里批评了美国的政治体制。

“而美国,尤其是最近几年,就像一辆停在路边的破旧公共汽车,大家完全无法同意要往哪里走,”她笑着说。

一旁的另一位外籍记者瑞恩(Ryan Usher)也补充说,中国“目前的制度是想要避免旧体制的弱点,即党派为了自己的最佳利益而导致分裂和低效”。

《中国日报》将这段十分钟的视频发布到了哔哩哔哩和YouTube等中国内外的平台上,并在微博上发起了热搜话题“美国像停在路边的一辆破车”和“美籍记者为美国政党制度感到可惜”。

现实:外媒报道两会受限

在北京认可的外国记者赞美中国制度的同时,为外国媒体工作的驻华记者们正经历着来自当局的打压。

驻华外国记者协会3月1日发布年度报告,披露驻华外国记者去年在中国采访遭遇了严厉的防疫封控、普遍的骚扰和持续的监控。

《中国日报》在一篇评论文章中对此回应表示,外国记者可以“自由地在今年两会现场进行采访报道”,因此驻华外国记者协会的报告站不住脚。

但驻华记者们的亲身经历却和《中国日报》所说的相差甚远。

英国广播公司BBC驻华记者麦笛文(Stephen McDonell)周日(3月5日)在推特上表示:“只有少数几乎完全是通讯社的记者才被允许进入全国人大的开幕式,绝大多数驻华的国际记者如今被禁止进入这些活动。”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公司NPR的驻华记者冯哲芸(Emily Feng)也表示:“疫情期间,报道官方活动的机会不断减少。今年两会期间,这样的机会几乎是零,就算是那些少数被‘邀请’参加例如开幕式这样的表演活动也一样。”

前《中国日报》外籍雇员肖恩·海恩斯(Sean Haines)向美国之音证实,与外媒在两会受到的待遇相比,中国官媒有着高出不少的自由度。

“我们在人民大会堂有一间办公室,所以我们来去自由,”他在和美国之音的文字采访中写道,“而其他媒体---特别是外国的---有着限制的时段。”

不仅如此,他回忆表示,官媒还被允许进入代表们所住的酒店,进行采访和拍摄。

用外国面孔为中国体制背书

中国长期以来批评外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有偏见,并通过跟踪、骚扰、拒发签证等方式限制外媒记者在中国报道的自由度。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也多次要求中国的宣传机构“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但为了给自己的政治宣传增加可信度,中国官媒又常常不得不使用外国面孔。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中国政治宣传的研究员崔鹏(Patrick Chester)告诉美国之音,起码在对内宣传上,这样的方式是有效的,因为中国观众更加相信美国人对美国政府的批评。

“如果这些人来自美国,中国的观众更可能认为他们亲身经历过那里的政治体制,而不是与中国政府有关联,”他说。

中国官媒拥有多位常年上镜的外籍记者,包括新华社的海伦·本特利(Helen Bentley)、李珂(Rick O'Shea)和《中国日报》的艾瑞克·尼尔森(Erik Nilsson)等等。

但海恩斯向美国之音透露,三年的新冠限制措施和越来越民族主义化的内容让中国官媒在招聘外国人上遇到了困难。许多原本在中国官媒工作的人或是离开,或是不愿意上镜。海恩斯本人因为不满《中国日报》2019年对待香港游行的报道而离开了该机构。

他表示,因为缺乏新晋人才,一些并非职业记者的外国人被中国官媒包装成了镜头前的展示者。

美国之音发现,在《中国日报》周一发布的批评美国民主的视频中,上镜的石花姐和瑞恩并不是专门报道中国或美国政治的记者。

通过搜索《中国日报》的网站,美国之音发现石花姐为该报撰写的文章多与她在中国的日常生活有关。她为《中国日报》拍摄的其他短片也多是软性的政治宣传,例如探访贵州省的红军战斗遗址、宣传中国扶贫工程的成果等。

在《中国日报》的抖音账号上,她有着自己的系列视频“石花姐在中国”。在这些视频中,她品尝多种中国美食,并发表看法。

瑞恩为《中国日报》撰写的文章和拍摄的视频也多以旅游为主题。

“可耻,不是吗?”海恩斯评价中国官媒说,“仅仅为了展现出一种国际化的假象。这也侮辱了中国记者,我相信如果能够自由报道,他们能做得不错。但取而代之的是这么一场场由官媒发布的粗糙、令人尴尬、看不起人的木偶戏。”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03/%E7%94%A8%E5%A4%96%E5%9B%BD%E9%9D%A2%E5%AD%94%E8%83%8C%E4%B9%A6%EF%BC%9F%E4%B8%AD%E5%9B%BD%E5%AE%98%E5%AA%92%E5%87%BA%E5%8A%A8%E8%87%AA%E5%AE%B6%E5%A4%96%E7%B1%8D%E8%AE%B0%E8%80%85%E8%B5%9E%E6%89%AC%E4%B8%AD%E5%9B%BD%E5%BC%8F%E6%B0%91%E4%B8%BB.html


Sunday, 5 March 2023

日本使馆发布福岛排废采访全文 批评中方媒体报道不实

来源: 
自由亚洲

日本驻华使馆日前发布就有关福岛核电站排放废水问题接受中国《浙江日报》的采访全文,批评中方媒体“只截取采访部分内容”,没能全面且正确反映事实全貌。

据悉,隶属于《浙江日报》的“潮新闻”3月2日发表《拟向海洋排放130万吨核污水,日方做法不负责任》一文,质疑日方核污染水净化过程,并引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有关表态,谴责日本“强行批准核污染水排海方案并推进排海工程建设”,“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

日本驻华使馆就此在3月3日通过推特表示,中方媒体在报道中称“关于邻近国家和地区的渔业及渔民将遭受的影响,日本国驻华大使馆没有任何答复和说明。”但事实上,日本使馆已在回复中明确说明,根据国际标准及指导方针进行放射线环境评估的结果显示,有关“多核素去除设备”(ALPS)处理水的海洋释放,在考虑到生物浓缩和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对人及环境也可以充分确保安全性。而在将稀释后的处理水释放到海洋时,预计每年释放的氚总量将控制在福岛核事故前的水平。

日本使馆表示,虽然中方的报道中没有提及,但日方在回复中已明确说明,日本预计每年向海洋释放的氚总量远低于包括浙江省秦山第三核电站在内的中国核电站的释放量。

日本使馆的声明还强调,相关处理水的海洋释放始终以科学根据为基础,并接受国际组织严格审查,在确保透明性的前提下进行。今后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向国际社会进行说明。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03/%E6%97%A5%E6%9C%AC%E4%BD%BF%E9%A6%86%E5%8F%91%E5%B8%83%E7%A6%8F%E5%B2%9B%E6%8E%92%E5%BA%9F%E9%87%87%E8%AE%BF%E5%85%A8%E6%96%87%7C%E6%89%B9%E8%AF%84%E4%B8%AD%E6%96%B9%E5%AA%92%E4%BD%93%E6%8A%A5%E9%81%93%E4%B8%8D%E5%AE%9E.html


Saturday, 25 February 2023

官媒反美文章铺天盖地 再现40年前文革架势

来源: 
自由亚洲

中共党报《人民日报》近期炮轰美国的文章可谓铺天盖地,指美国长期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幌子,干着谋求霸权、维护霸权、滥用霸权的勾当。又指美国贫富分化状况持续恶化等。学者认为,中国官媒此举主要还是向本国居民灌输反美意识。

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近期频繁发文炮轰美国政府。本周一(20日),新华社发表题为《美国的霸权霸道霸凌及其危害》的文章共6000余字,从政治、军事、经济、科技和文化五个方面批评美国的霸权。同一天,央视网发表题为《自诩“人权灯塔” 美国童工问题成灯下黑》的文章,批评“美国童工问题依然触目惊心。” 周二,《人民日报》发表署名钟声的评论文章,“美国霸权霸道霸凌行径严重危害世界”,指美国长期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幌子,干着谋求霸权、维护霸权、滥用霸权的勾当。还批评美国军费长期居高不下,在159个国家驻扎了17.3万人的军队等。

时事评论人士王正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表示,官媒对美国的指控完全不成立,美国的社会问题并非政府所为,而中国对内的所谓维稳费用对民众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他说,美国没有维稳费,而在中国:“中国的维稳费用是针对国内人的,维稳你自己的人民,这很可怕。又说美国科技霸权,中国所有的这些东西是剽窃美国的。它写的那些文章确实是给国内人看的。”

党媒带头批判美国“假民主真霸权”

美国空军击落侵入美国领空的中国无人飞艇后,美中关系持续紧张。上周,《人民日报》对此连续发文批评美国的民主制度是“假民主真霸权”,到了本周五,《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美国贫富分化持续恶化的事实真相”的文章,指美国贫富分化状况持续恶化,并分析“问题积重难返的政治和社会原因以及造成的影响”等。

资深媒体人马聚认为,中国外交官和媒体连篇累牍的反美文章,主要是给国内人听和看。他对本台说:“(中国官员)不讲道理,也无法和他讲道理,在不讲国际法的国际背景之下,不断在被窝里面臭骂别人,不管是毛泽东,还是邓小平、胡锦涛时期都是如此,也没什么新鲜的东西。不过,最近的这种态势和激烈的方式,或搬出文革时期的用语,甚至我们看到几十年前批判美国的方式再现,这完全体现习近平的话语体系。”

四十年前文革时批美国方式再现

马聚说,从《人民日报》的批美文章中看到采用了习近平的口语,表明媒体高度贯彻习近平的思想和“两个确立”的“坚决执行”:“你看中国的人民日报和媒体对于美国和国际形势的任何评判,你只能看到滑稽,但是在他们的宣传逻辑里面,确实非常符合中国现在的很多中国民众的胃口。因为中国民众已经习惯于他们这种叙事方式。”

中国央视新闻微博周五转发22日美国一名19岁男子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开枪射杀一名女子的消息。有网民留言,还是中国安全、标榜自由的美国,天堂地狱一枪之间。另有网民质疑,看到“精选评论”留言区一面倒批评美国,问道,评论也要筛选?自由美利坚。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02/%E5%AE%98%E5%AA%92%E5%8F%8D%E7%BE%8E%E6%96%87%E7%AB%A0%E9%93%BA%E5%A4%A9%E7%9B%96%E5%9C%B0%7C%E5%86%8D%E7%8E%B040%E5%B9%B4%E5%89%8D%E6%96%87%E9%9D%A9%E6%9E%B6%E5%8A%BF.html


Tuesday, 14 February 2023

土国网民爆中国记者塞钱 要求赞扬中国救灾

来源: 
自由亚洲

土耳其救灾行动持续,世国各国都有派救援队到当地搜救,而中共“大外宣”亦疑浸透至当地。有土耳其民众在网上爆料,指称中国政府媒体想以“捐钱”方式,“让我们人民反对我们的国家”;并赞扬中国政府的救灾行动。

Instagram网民“Mutlu Aile Sırları”上周发布了一段影片,内容是土耳其灾民向当地媒体爆料,指连同他在内的不少灾民,在地震后遇到来自中国的媒体记者,拿着钱给他们,要求在镜头面前说出对自己政府的不满,批评土耳其政府救灾不力,接着试图引导他们说“感谢中国政府、中国的救援队多么有效率、救了多少人之类的言论。”

这段影片的内文写上:“现在是土耳其人民一起克服痛苦的时候,他们试图破坏我们的团结,不要来这种政治游戏”,又呼吁民众团结一致克服痛苦。

外媒报道,许多灾民听到这些无理要求后,纷纷拒绝接受中国记者的采访,即便有中国记者企图在现场开手机直播进行报道,也立即遭到当地灾民阻止,并将这些无礼的中国记者赶走,或者是直接群殴对方后,再报警请警方将他们带走。

中国官方至今未有回应,惟不少网民留言批评表达不满,“你们的良心何在!”、“自己国内做假新闻,到国外还想做假新闻,真是丢脸!”。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02/%E5%9C%9F%E5%9B%BD%E7%BD%91%E6%B0%91%E7%88%86%E4%B8%AD%E5%9B%BD%E8%AE%B0%E8%80%85%E5%A1%9E%E9%92%B1%7C%E8%A6%81%E6%B1%82%E8%B5%9E%E6%89%AC%E4%B8%AD%E5%9B%BD%E6%95%91%E7%81%BE.html


Saturday, 11 February 2023

中国官媒之前多次夸耀高科技军用气球

来源: 
美国之音
中国周五(2月10日)驳斥了美国众议院的一项决议,称其“纯粹是政治操弄和炒作”。该决议谴责北京涉嫌利用间谍气球侵犯美国领空。

“中国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对记者说。

“美国国会的有关决议案纯属政治操弄和炒作,“毛宁说。

该决议于周四在众议院一致通过。决议谴责中国“公然侵犯”美国主权,并试图“通过就其情报收集活动发表虚假说法来欺骗国际社会”。

共和党人批评拜登行政当局没有尽快采取行动击落气球,但两党的议员在这次投票中以419比0票一致通过了决议。

中国坚称该物体是一个被吹离航线的民用气象研究飞艇,但没有说明它属于哪家民间企业或提供其他细节。

拒绝防长通话

与此同时,中国国防部表示,在气球被击落后,它拒绝了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Austin)的电话,因为美国“没有为两军开展对话交流创造应有的氛围”。

美国的行动“严重违反国际惯例,开启了恶劣先例”,中国国防部发言人谭克非在周四晚些时候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

谭克非说,“鉴于美方这种不负责任的严重错误做法没有为两军开展对话交流创造应有的氛围,中方不接受美方关于两国防长通话的提议。”

谭克非补充说,“中方保留使用必要手段处置类似情况的权利。”

在最初对这一事件表示“遗憾”之后,中国的言论最近几天变得更加强硬。联邦调查局从南卡罗来纳州海岸附近的美国领海气球残骸散落收集了碎片,并将其送到联调局位于弗吉尼亚州匡蒂科的实验室进行调查。

北京表示,美国击落气球是“反应过度”。外交部称这一行动“不负责任”,并称美国关于中国间谍活动的指控是美方针对中国的信息战的一部分。

五角大楼表示,奥斯汀防长上周六曾试图与中国国防部长魏凤和讨论气球问题,但是被拒绝。

气球事件发生后,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推迟了本周计划中的北京之行,一些人曾希望布林肯的访问将有助于稳定双边关系。美中双边关系因贸易、人权、中国对台湾的威胁以及中国军方在南中国海日益咄咄逼人的态势而跌至数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美国断然反驳了中国的说法,称美国U-2间谍飞机在气球穿越美国时收集的气球图像显示,它“能够进行信号情报收集”,带有多个天线和其他设备,用于上传敏感信息,气球还带有太阳能电池板为其供电。

美国说,这个气球是一个庞大的空中监视计划的一部分,这个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下的计划针对40多个国家。据拜登行政当局说,类似的气球已经飞越过了五个大陆。

夸赞侦查精兵

美国国务院一名官员表示,美国相信气球制造商“与中国军方有直接关系,并且是军方批准的供应商”。这位官员引用了解放军官方采购门户网站作为证据。

公开的记录显示,几家中国公司一直在开发军用气球,其中一些公司公开宣传他们与解放军的联系,宣传配备监视和通信设备的飞艇。

这种高科技气球通常比用于娱乐目的的热气球大得多。被美国击落的那个气球高60米(200英尺)。

中国国有的国防承包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在2021年夸口JY-400气球可以配备雷达和设备来窃听和干扰电信。

美联社发送给该公司的电子邮件被退回,因为收件箱已满。拨打列出的电话号码后一位男士接听了电话,但拒绝回答问题,并表示电子邮件是发送置评请求的唯一方式。

中国湖南省的两家气球公司也曾夸口自己与军方的关系。

根据采购通知、招聘广告和公司网站上现已删除的描述,株洲橡胶研究设计院制造装满氦气的橡胶气囊,使气球比空气轻,并且与解放军合作。

已经被删除的描述称,该企业是中国仅有的两家气象气球制造商之一,也是军用橡胶制品研究和生产单位。

该公司是国有企业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的子公司,该公司没有立即回复美联社要求置评的电子邮件。

第二家公司——湖南航天的网站称,他们生产的气球一次可以连续21天在3公里高度漂浮。据湖南省官方媒体红网(Rednet.cn)说,它还生产被称为“侦查精兵”的气球,“能够在特定区域实现长时间定点驻留。”

一位女士接听了网站所列的湖南航天的电话,但否认与间谍气球事件有任何联系。其母公司——国有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也制造导弹系统,该公司也没有立即回复美联社要求置评的传真和电子邮件。

2020年,中国科学院在内蒙古一个偏远的沙漠地区破土动工了一个专门开发高空气球的实验基地,分析人士怀疑在美国被击落的气球是从那里起飞的。

据中国网(China.com.cn)说,中国科学院建造了一艘叫做“极目一号”(Jimu-1)的浮空艇,能够在7公里的高度飞行。

中国科学院光学与电子研究所列出的一个号码无人接听,发送到其网站上一个地址的电子邮件也被退回。

对于军方来说,这些气球的战略价值很高。

执政的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出版的《解放军报》的一篇文章说:“气球平台或许也能像深海中的潜艇一样,成为令人胆寒的隐蔽杀手。”

几个世纪以来,气球一直用于战争。早在1700年代后期,法国人就使用气球来发现敌军动向,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士兵也用过气球探查军情。

1956年,中国当局拦截了美国的间谍气球,并在北京的一个展览上展示了其残余物,指责美国侵犯了他们的领空。

(本文依据了美联社的报道。)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02/%E4%B8%AD%E5%9B%BD%E5%AE%98%E5%AA%92%E4%B9%8B%E5%89%8D%E5%A4%9A%E6%AC%A1%E5%A4%B8%E8%80%80%E9%AB%98%E7%A7%91%E6%8A%80%E5%86%9B%E7%94%A8%E6%B0%94%E7%90%83.html


Thursday, 15 December 2022

病例暴增 人民日报被指丧事喜办

中国正在遭受新一波疫情袭击,卫生系统不堪重负,人心恐慌之际,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周四发表署名“任仲平“的重要评论,大谈三年抗疫成就。被批不顾人民疾苦,“假装锣鼓喧天,貌似喜气洋洋”。

人民日报的评论一开始就在营造一种欢庆胜利的错觉:

“工厂车间,机器轰鸣;大街小巷,人来人往;公路铁路,车辆穿梭;超市商场,物丰价稳;广袤田野,生机勃勃……壬寅岁末,神州大地正升腾着澎湃活力,展现出万千气象。“

网友议论纷纷:“人民日报发扬了当年大跃进时期刊登小麦亩产万斤,人可以躺在麦穗上翻跟头的光荣传统“,

“西单明珠商场因顾客稀少,开业一周再次停业。躲得过新闻联播,躲不过人民日报,唉……“

“请给医院排长队的人听一听,请给八宝山排长队的人看一看。“

“就算没有疫情,这个季节怎么会广袤田野,生机勃勃?“

“自吹自擂,丧事喜办,党报一贯作风。“

分析人士指出,就在放宽清零政策前两天还在鼓吹“坚决清零不动摇“的党报,在全中国病例爆炸增长,医疗资源明显匮乏、卫生系统不堪重负,百姓恐慌的此刻推出这篇文章,大约有点为造成这一后果的政策制定人开脱责任的意思。

文章称,过去近3年间,“我们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历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有效应对百余起聚集性疫情,有效应对5波全球疫情的冲击,在病毒最凶猛的阶段有效保护14亿多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不顾奥米克戎病毒毒性大大减轻的事实,固执要求执行坚持清零不动摇政策,许多地区封城封省,造成经济衰退,群体免疫力并未得到丝毫增加的困境,直到11月下旬爆发全国性抗议,要求习近平下台后,北京突然急转弯,大幅度放宽,然而,几年来官媒过分宣传病毒致死已给人民造成严重的恐怖心理,加之当局毫无准备,事实取消清零后病例暴增,医院人满为患。

人民日报丝毫没有反思严酷的清零政策造成的后果,却称“病毒弱了,我们强了。“”我们的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应对能力显著增强、救治能力不断提升、防疫屏障更加巩固,让我们无惧病毒不断变异……“

死守动态清零,拒不接受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采取开放性防疫,与病毒共存的方式,直到爆发了白纸抗议行动,党中央才突然急转弯,人民日报将此急转弯称为“从20条到新10条,我们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抓住时机优化疫情防控政策“。

习近平的坚决清零不动摇终于动摇了,网友批评人民日报还在“打肿脸充胖子“,狡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我们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是最经济的、效果最好的,这是中国战疫的根本支撑。"

严酷的清零政策已导致中国经济发展严重衰退,人民日报的评论却说:“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9%,比二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故意不提今年当局制定的5.5%的经济增长目标几无实现的可能,而国家统计局与人民日报发表同日公布的一组经济数字显示,中国经济仍处于低迷状态。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21215-%E7%97%85%E4%BE%8B%E6%9A%B4%E5%A2%9E-%E4%BA%BA%E6%B0%91%E6%97%A5%E6%8A%A5%E8%A2%AB%E6%8C%87%E4%B8%A7%E4%BA%8B%E5%96%9C%E5%8A%9E


Wednesday, 14 December 2022

中国的全球媒体战打赢了吗?

来源: 
美国之音

在中国政府放开新冠封控,北京染疫人数暴增后,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疫情的发展。中国官媒的报道能在多大程度上反应出真实情况令人质疑。

过去10年,中国对大外宣的投资进入了一个巅峰时期。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媒体获得了大量资金,并在美国、欧洲、非洲、东南亚等地招募了大量的外国记者,目的就是在国际舞台“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

但中国的投资收获甚微,一些最新民调显示,世界各国民众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比例达到历史新高。希腊、英国和美国人在2021年对于中国的负面看法直线上升。在波兰和匈牙利,对中国的负面看法分别上升了21和17个百分点。在德国现在有71%的人对中国持负面情绪,在20年前,这个数字仅仅为37%。

为何大幅的投资回报率如此之低?中国的大外宣是否有成功之处?失败之处又在哪?最近出版的一本新书,《北京的全球媒体攻势:中国影响亚洲和世界的不平衡活动》(Beijing's Global Media Offensive:China's Uneven Campaign to Influence Asia and the World)或许可以提供一些答案。

美国之音最近对该书作者,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资深专家约书亚·科兰兹克(Joshua Kurlantzick)进行专访。以下是专访的节选内容。

记者:祝贺您的新书出版。首先我们来谈谈您写此书的目的,什么原因开始让你关注中国的全球媒体宣传?

科兰兹克:大约五、六年前,中国开始试着建立一个全球媒体信息帝国,他们向中国国际电视台(China Global Television Network,CGTN)、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CRI)和新华社投入巨资。我想习近平及其政府,甚至在那之前,北京认为关于世界和中国的全球叙事都被自由民主国家的媒体所主导,像是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英国广播公司(BBC)或是共同通讯社(Kyodo News)。

北京希望他们自己的媒体能够掌控越来越多关于中国的报道,关于党的报道,关于习近平的报道,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报道等等。有点像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由专制国家控制,但被全球视为高质量的新闻机构...但最终我实际发现的是,(中国)大多数大型国家媒体都完全失败了。

记者:如何失败?能不能具体谈一谈?

科兰兹克:与BBC或CNN等其他全球媒体相比,或者与某个国家的当地媒体相比,我们看到CGTN和CRI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受众都非常少。有很多关注CGTN或CRI在不同地区的收视率和收听率的调查,你会发现即使在拉丁美洲和非洲这些对中国持相对正面态度的地方,他们的收听率和收视率还是非常低。

记者:在你的书中,你谈到中国想把CGTN打造一个能与CNN媲美的国际主流媒体。你也谈到了半岛电视台和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的模式。能不能具体谈一谈中国在CGTN方面的做法?

科兰兹克:CGTN不可能变成半岛电视台,而且可能永远不能像半岛电视台的原因之一就是,半岛电视台在卡塔尔。是的,卡塔尔现在经常出现在新闻中,主要是因为世界杯。但总的来说,卡塔尔是一个很小的石油国家,他们奉行专制君主制,但世界上大多数人除了现在因为世界杯,并没有太多关注卡塔尔。

所以半岛电视台驻其他国家的记者,比如拉丁美洲、美国、东南亚或东北亚、欧洲大部分地区的记者,他们可以写出大量与卡塔尔毫无关联的故事。半岛电视台的优势在于,他们为中东以外的所有其他地区的记者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因此,他们聘用了大量优秀的记者,并在地区内开展出色的工作。

但这对中国来说不太可能,因为中国不是卡塔尔。那是一个小国,大多数重要报道都与它无关。对中国来说,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报道,经济外交政策、全球议题、军事报道,可能都与中国有一些关联。所以认为他们会像半岛电视台一样允许媒体自由度,这个想法一开始就是有缺陷的。

记者:CGTN的记者,他们在报道地区和全球议题中的自由度有多大?

科兰兹克:由于过去三年中国灾难性的政策,加上北京越来越由集体威权体制走向一人统治,CGTN和CRI雇用的大多数专业记者现在都离开了。我采访过许多离开CGTN的制片人和记者,这里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他们都说现在报道的空间越来越紧。

记者:那么新华社呢?您在书中谈到新华社似乎在发展中国家取得了一些成绩?

科兰兹克:新华社有一些不一样。他们已经开始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媒体中站稳脚跟,与许多新闻媒体签署内容共享协议,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其他国家的当地媒体中。这个影响只会扩大,因为新华社正在不断扩大。他们拥有大量的记者,特别是在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在那里他们的报道量比许多新闻社都要大。他们提供的服务可能比其他新闻社更便宜,甚至免费。

记者:所以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人们阅读的新闻可能来自新华社。这里有什么顾虑吗?

科兰兹克:新华社不是美联社或路透社,新华社仍然是国家宣传机构,同时也是新闻通讯社。新华社在历史上也是一种情报机构,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层提供内部参考文件。所以依靠新华社作为新闻载体是有问题的,非常有问题。(相比其他中国国营媒体)新华社的内容更多,因为它是新闻通讯社,其内容更符合事实并可能与其他新闻通讯社的内容混合,所以其他国家的媒体能够以不同的方式获取和处理它。新华社里的宣传成分也稍微少一点,他们以一种更脱离中国的方式报道了很多事情。

我们假设泰国有一个坠机事件……纽约时报和英国卫报要进行报道,但是他们在曼谷没有那么多记者。所以一开始,新闻通讯社要报道这个事件,而且要赶快报。他们在乎的是作为第一个发表的新闻通讯社,发表一篇简短的即时新闻。他们在乎的是报道的正确性,但他们不会去写一两千字的长文。新华社也会去跟进报道…但是随着越来越多——你要知道这是新闻事件的第一份稿子——问题就是,如果这些历史性的第一稿并不是由美联社或是其他新闻通讯社撰写的,而是由新华社撰写的,特别是有关中国的新闻,这就可能出现问题。

我20多年前在法新社工作,我看到这些新闻通讯社撰写的第一稿,它们不一定是纽约时报或者是日本经济新闻的副本,这些第一稿确实会影响人们如何看待或是报道一个事件。现在随着推特和其他社交媒体的盛行,这些第一稿很快就发出去了。如果最初的报道有误,更正它是有难度的。我们在很多报道中都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如果这第一稿由新华社提供,特别是与中国有关的故事,这就是巨大的隐患。我认为这是在某些地方相当成功的新华社可能带来的诸多危险之一。

记者:最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怎么样来应对中国推动其叙事的野心呢?

科兰兹克:我们看到那些被中国作为第一波发动媒体攻击战的目标,比如说台湾、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他们都已经开发了相当有效的数字化素质项目,来帮助他们的公民有效的区分网络上的不实信息。美国需要启动类似的项目。

另一点,我想很多国家也都意识到了,媒体是一个影响政治,甚至他国政治的有效工具,所以在这方面需要更多的评估。

最后,每个国家都应当投资在国外的独立媒体,这些媒体能够很好的揭露中国的宣传攻势。与此同时,(美国)也应当投资类似美国之音或是自由亚洲电台等国营媒体,这些媒体通常是一些威权国家唯一的独立信息来源。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212/%E4%B8%AD%E5%9B%BD%E7%9A%84%E5%85%A8%E7%90%83%E5%AA%92%E4%BD%93%E6%88%98%E6%89%93%E8%B5%A2%E4%BA%86%E5%90%97%EF%BC%9F.html


Saturday, 10 December 2022

从“最严峻形势”到“新冠不可怕”:中国官媒一周内的180度大转弯

来源:
美国之音

随着中国放松疫情管控的“新十条”出台,“清零”政策正式告终。为了配合政策变化,中国官方媒体也迅速修改了对新冠病毒和疫情的描述方式。从指出抗疫面对严峻形势到宣传病毒并不可怕,官媒只花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口径上180度大转弯。

疫情开始后的前两年里,中国政府和官媒不断宣传严格封锁措施有效遏制了疫情的扩散,并强调病毒的致命性和给患者留下的后遗症,批评西方国家与病毒“共存”的方针。在低致命性的奥密克戎变种病毒出现后,官方选择坚持这套宣传方式并继续“清零”。

在11月底全国各地出现反“清零”抗议后,中国多个地方政府意外地开始放松疫情管理措施。周三(12月7日),中国出台“新十条”,大大降低了封闭措施和检查健康码的门槛。专家们普遍认为,管理的放松意味着病毒的传播将比过去三年来更加广泛。

过去一两周内,扮演宣传角色的中国官媒开始迅速更改口吻,强调疫情面临结束,病毒并不可怕。面对如此突然的转变,网民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有人认为政府突然放开是不负责任,有人欢呼终于迎来自由。但更多的是网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笑话和段子讽刺官方话术的巨变。

一周内从“最严峻形势”到接近“结束疫情”

中国在11月中旬发布“二十条”后,官媒相继强调要在防控方式上做到“精准”,减少封闭管理,但依然指出全国面临的疫情扩散风险。

曾多次发文表扬“清零”的《人民日报》评论员“仲音”在12月1日的一篇评论文章中写道:“当前,全国疫情总体呈较快发展态势,疫情波及面广,部分地方出现了疫情规模性反弹的风险,一些地方面临抗疫近3年来最复杂、最严峻的形势。”

同一天的新华时评也称:“当前,我国新增新冠肺炎感染者数量持续增加,部分地区疫情扩散加快…奥密克戎变异毒株隐秘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早期感染者更难快速识别。”

然而没过几天,风向就出现了变化。官媒开始强调起了此前不常提及的奥密克戎的另一个特点:毒性低。

12月5日的一篇新华时评表示:“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累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与任务。”

文章还宣布:“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

12月6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引用专家的话,称奥密克戎“非常接近季节性流感,可防、可控、也可治”。

就在3天后,中国官媒进一步表示中国已经接近疫情的结尾。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12月8日的节目上表示,随着“新十条”的出台,“我们正式迈向了结束疫情生活的道路”。

同一天,中国国际电视台环球电视网CGTN主持人刘欣在推特和微博上贴出一段采访片段。片段中的中国官方健康专家表示,不需要害怕新冠,传统中药就可以减缓新冠症状。

“宣传机器正疯狂工作,”前中国美国商会主席、现居北京的美籍律师吉莫曼(James Zimmerman)在推特上评价道。“2022年的官方故事线将是修正主义—淡化、编造、遗忘。就像魔法一样,所有‘清零’带来的过度措施和不满都将很快被埋葬和遗忘。”

网民反应不一,笑话段子层出不穷

官方如此迅速的变调引来了中国网络上热烈的讨论。“我们正式迈向结束疫情生活的道路”周四(12月8日)成了微博热搜榜排行第一的话题。

对于过去一直支持“清零”的网民来说,官方姿态的转变令人失望。

微博博主“明德先生”写道:“事已至此,唯有坦然直面。党和国家保护了我们每一个人整整三年,是整整三年,这真的很不容易。”

也有气愤的博主质疑:“现在和躺平摆烂有什么区别?”

官方口径的巨变也帮助催生了不少笑话和段子。

一个被广泛转发的笑话写道:

“群众:什么时候开放啊?
北京:十
群众:十个月?十周?
北京:九、八、七……”

也有网民发出了一张隐喻地讽刺中国之前防疫措施不合理的照片。照片里,在一张稿纸上,九减四这个简单的数学问题经过了十行没有必要的复杂演算后,还是得出了“5”这个答案。程式的边上写着“艰辛探索”四个字。

对于官方突然强调起奥密克戎不可怕,有网民用网络上常见的狗狗对比贴图指出了这里的荒诞。

图片左边是一只强壮的狗,指代“两周前的奥密克戎”。右边是一只柔弱的狗,指代“今天的奥密克戎”。两周前,奥密克戎的特点包括“隐秘性极强、医疗挤兑、大量死亡、反复感染、摧毁免疫系统”等。两周后,奥密克戎突然“毒性明显减弱、季节性感冒水平、没有证据显示有后遗症”。

在知乎上,一位叫做“戒烟室主任”的网民总结了过去一年来中国官媒对奥密克戎危害性的各种夸大。对于突然的变调,他讽刺地评论道:“灵活的科学精神、动态的新闻良心”。

美国独立学者金培力(Philip J. Cunningham)对美国之音表示:“官媒的首要任务是美化领袖并正当化中共的存在,保证它的权威是安全的。次要任务是向民众保证一切都很好,不要想太多。”

金培力自1986年起常常前往中国工作、生活。他的书《天安门之月》(Tiananmen Moon)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了1989年的北京学生运动。如今,他每天都收看《新闻联播》,观察中国宣传的动向。

在回复给美国之音的电子邮件中,他指出官媒在变调时使用的洗白式语言:“在‘清零’上的变卦依靠的是‘坚定不移的优化’这样的词汇,在引入新政策、放松管控的同时,保护了(官媒的两项任务)。”

但许多中国民众的确担心突然开放后可能出现的疫情恶化。过去三年里,中国将大量资源用于“清零”,没有为放开后的医疗供给做准备。而中国自主研发的疫苗有效性也较低。

中国官媒《中国青年报》报道称,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冯子健周二指出,中国政府松绑防疫封控措施后,80%至90%的中国人都难免遭遇一次病毒感染。

中国一些地方已经出现民众抢购药物。一条流传的段子写道:“以前:买菜等封控。现在:买药等发烧。”

在新冠爆发初期去世的“吹哨人”李文亮的微博下,有网民留言:“我们折腾了三年多,疫情这才真正开始了。”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212/%E4%BB%8E%E2%80%9C%E6%9C%80%E4%B8%A5%E5%B3%BB%E5%BD%A2%E5%8A%BF%E2%80%9D%E5%88%B0%E2%80%9C%E6%96%B0%E5%86%A0%E4%B8%8D%E5%8F%AF%E6%80%95%E2%80%9D%EF%BC%9A%E4%B8%AD%E5%9B%BD%E5%AE%98%E5%AA%92%E4%B8%80%E5%91%A8%E5%86%85%E7%9A%84180%E5%BA%A6%E5%A4%A7%E8%BD%AC%E5%BC%AF.html


Monday, 28 November 2022

“白纸革命”席卷而来,中国官媒社媒贴文甩锅境外势力

来源: 
美国之音

中国多日来爆发“白纸革命”,但这波抗争浪潮却不见诸中国官媒报道,也在微博等社交平台遭到封禁。一位抗争者告诉美国之音,随着举白纸、唱国际歌等相关抗争符号被禁,民众周一(11月28日)开始在微信流传习近平的话,用习近平的话来打习近平,他说,习近平“惹翻了中国人是不好办的,不管他未来如何甩锅,将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

短短几天来,从乌鲁木齐到上海,再从武汉到北京,全中国约三分之一省份的诸多民众、超过50所大学院校的学生大规模走上街头,悼念新疆乌鲁木齐大火的死难者,也手拿白纸,抗议官方坚守的极端防疫政策,并究责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要他“到站下台”。

不过,这波被外界视为“白纸革命”的大规模社会抗争浪潮,中国官媒连日来却视而不见,也只字不提,就连社交平台微博也看不到任何相关的抗议视频或贴文,和国际社交平台推特(Twitter)上一则接着一则涌入的抗议视频推文,包括中国警方粗暴逮捕手持花朵、在街头发声之民众或大学生手持白纸抗议等实况视频,形成极大的反差。

一位因议题敏感、不愿透露姓名的抗争者告诉美国之音,手举白纸、唱国际歌等连结抗议行为的象征,现在都已普遍被当局视为挑衅,一一被禁,就连习近平已故父亲习仲勋的话“人民的声音是不能压制的”也成为被封禁的敏感词,他讽刺地问,若民众在下一波的抗议现场唱中国国歌,是不是当局连中国国歌也要封禁?

抗争者:习近平惹翻了中国人民

他说,中国互联网内,已经有很多贴文或视频传不开来,所以,周一起,很多串连的民众开始在微信群里转传习主席的名言:“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已经团结起来了,什么都不怕,是惹不得的”。他说:“惹翻了中国人民是不好办的,现在就看他(习近平)怎么办呗!”

这个抗争者说,习近平把人们关在家里,人民没饭吃了,总要出来找吃的,大多数人没有任何政治诉求,就是要吃饭。他还说,多数人也都不怕被抓,“反正在家是饿死,抗争(被抓),那是在看守所里,那是管吃管住,多好,抗争是好事。”

他分析,中国这次的“白纸革命”起因于新疆乌鲁木齐的大火,因为那是一场人为封控所导致的悲剧,包括年纪最小的3岁幼童一生都活在疫情中,多么悲惨,人都有同理心,所以,中国民众知道后,都无法容忍,也从自身出发,感受到封控对生计的巨大影响,尤其是不在体制内工作、无工资可领的阶层,包括农民工“手停,口就停了”,再加上,清零封控措施层层加码,还把人封到被火烧死,因此,现在人民忍耐不下去了,一一站出来,手举白纸,抗议中国政府坚守清零政策的不人道。

他说:“为什么大家拿张白纸?一切尽在不言中,谁都知道,会想的都知道。世界杯在卡达尔举办,但是全世界是没有戴口罩的,难道是全世界都疯狂,就中国不疯狂吗?这(动态清零)就是一个非常蠢的笑话,这个笑话就看什么时候结束,正是因为它是一个笑话,大家都知道了,所以大家就拿着一张白纸,你不让我说,我什么都不说,不行吗?”

武汉游行抗议奏效 汉正街商家解封

这位来自湖北武汉的抗争者还说,武汉周日晚也爆发抗议,大批民众聚集汉正街,还沿路拆除围挡,所幸,警方或清场人员相当平和,只是把民众清到路的两旁,让出路来,并约在午夜12点过后就撤场,而且民众的游行抗议奏效,周一起,汉正街的商家都可以一一开门做生意了。

但他说,清零政策已经严重打击中国的经济,他引述中国税务单位的统计数据称,每天平均有4万家的微小企业倒闭,这些小商家平均关系著3-10人的生计,当大家活不下去,“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警方再怎么维稳也没辄。

他预期,中国在紧接著经济萧条之后,就是社会的动荡,未来不管要不要追责、那一位政府高官来承担责任,或不管习近平如何甩锅,扛“200斤(麦子)不换肩的他肯定是会钉上历史的耻辱柱的。”

中国官媒社媒封禁白纸 甩锅境外势力

虽说“白纸革命”受到中国网路防火墙的封禁,且中国官媒也都噤声未报道,但吊诡的是,在微博搜寻“白纸”关键词,还是有十多则相关贴文未被封禁,只不过这些贴文多针对所谓境外势力透过白纸革命在中国“搞事”的讨论,但令人意外的是,留言区几乎多数都在讽刺这种甩锅或自欺欺人的说法。

例如,有网民质疑称:“一夜之间全是境外势力。我想知道这么多境外势力,飞机票能买上吗?隔离期满了吗?码变绿了吗?”

也有网民嘲讽网路五毛党老是带风向,把中国内部的矛盾甩锅给美国。他写道:“天天就会甩锅,拜登家里都能开炊具店了。”

另一位网民则笑称:“境外势力这两天放感恩节假。大家都知道,外国人不加班。”

还有网民酸言酸语地说,中国房企暴雷、出生率为负、乌鲁木齐大火、贵州大巴侧翻--“责任全在美方,怪美国就对啦!”

但也有网民澄清:“刚刚我几个熟悉的群里都有人去了,真的不是境外势力,别骗自己了。”

胡锡进:外因找内因生事

就连前党媒《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11月28日也接连发文称:“近日敏感事件发生后,我们要防堵外因,治理改善内因。”

胡锡进分析,近日抗议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加乘的结果。他写道:“那些外部因素希望中国乱,如果有机会,他们不争取染指其中,那才怪了,与此同时,我们要了解这些外部因素常年存在,他们是个常数,即使中西方关系相对好的时候,那些因素也不曾离开。与之不同的是,内因是变量,这种变量更有可能决定事情在什么时候浮上水面,传播速度能有多快等等。换句话说,外因需要寻找内因生事造势,以逞其意。”

他的贴文吸引了1.1万位中国网民留言,但部分留言对他提及的外部因素也是多所讽刺。

一位来自北京的网民说:“每次一有群众抗议,就是外部力量趁虚而入,怎么不想想为什么给人家趁虚而入的机会呢?不能因为有外部势力的存在,就不能让群众表达诉求吧。两码事搞清楚啊!老胡。”

另一名来自河北的网民也批评:“张嘴就境外势力,天天精选评论,境外势力从何处渗透?听听人民的声音吧!”

另一名来自江苏的网民就直言:“我不是境外势力,我是中国公民。”

还有来自湖北武汉的网民就调侃:“对对对,昨晚汉正街的五万多人全都是外部势力。”

中共转移国内矛盾

原籍中国、现已入籍台湾的网络工程师佐拉原是中国知名的公民记者,对中国网络文化非常清楚的他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甩锅境外势力是中共常见的一种转移国内矛盾的方法。

佐拉说:“在中国的话,由于是一党专政,加上共产党这么多年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所以,所有的民间组织,包括律师协会、大学的学生会或是民间的种种组织都会被打压,或者是被中共进行管理后,完全地控制,所以民间组织几乎不存在的情况下,是真的没有境内势力了,所以只要有这种民意汹涌的情况下,当局就指责就是境外势力去推动的社会运动。但社会运动真的是这个社会有一个共识,大家都觉得受不了这个防疫政策了,受不了这个删帖了,受不了中共的这种社会治理措施,所以这个是他们常见的一种转移国内矛盾的一个方法。”

他说,拿白纸抗议最早起于前苏联时代,也是一种带有艺术性、反讽警察的抗议方式,因为抗议者举白纸,什么都没说,也会被警方以“我知道你要说什么”的自编理由逮捕。中国近日的白纸革命也有类似抗议基础。

佐拉说:“现在在中国的话,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就是民众被压抑得太久了。网上有网络审查,然后线下又不让(人)有集会自由,没有结社自由,所以大家就用这种方式来抗议,表达对政府目前的这个防疫政策、社会治理政策的不满。”

虽然部分观察人士将近日的“白纸革命”与1989年的六四运动相提并论,但也有不少人悲观地说,在习近平的高压统治下,这类的抗争最后一定会被镇压下去,改变不了北京坚持的清零防疫政策,也难以撼动习近平的权力或极权统治。

中国人民勇于发声 形塑民间力量

但佐拉说,中国几乎不存在公民社会,或许透过此次的社会运动能让中国民众勇于发声、反应民情并形塑能与官方抗衡的民间力量,即便还无法达到拉下共产党的目的。

佐拉说:“我是希望透过这次社会运动,让大家意识到,民间的自我组织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保护自己免受这种基层的胡作非为之外,也能在大的社会议题上去推动社会发展。这一次可能仍然会很多人受打压,可能有很多人会入狱,所以大家要继续团结起来,关注这些受到迫害的人或是被抓走的人,然后持续地形成一种民间的力量去跟政府制衡,假设将来能形成党外运动,形成对共产党的威胁会是竞争的话,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局面。”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211/%E2%80%9C%E7%99%BD%E7%BA%B8%E9%9D%A9%E5%91%BD%E2%80%9D%E5%B8%AD%E5%8D%B7%E8%80%8C%E6%9D%A5%EF%BC%8C%E4%B8%AD%E5%9B%BD%E5%AE%98%E5%AA%92%E7%A4%BE%E5%AA%92%E8%B4%B4%E6%96%87%E7%94%A9%E9%94%85%E5%A2%83%E5%A4%96%E5%8A%BF%E5%8A%9B.html


中国央视删除世界杯观众未戴口罩场景引发网友质疑

中国疫情严厉封控措施已导致街头抗议,而此前电视台转播世界杯赛事,也因喧闹的世界杯观众人群与中国国内严厉封控形成鲜明对比引起愤怒,而今中国国营广播公司正在剪掉卡塔尔世界杯未戴口罩球迷的特写镜头引起质疑。

法新社报导,中国是最后一个仍试图透过快速封锁、长期隔离和大规模检测来遏制疫情在国内传播的国家。

法新社观察发现,在周日日本与哥斯达黎加对阵的小组赛直播,中国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CCTV Sports)用球员、官员或足球场画面取代未戴口罩球迷挥舞旗帜的特写镜头。

央视体育播出远距离人群镜头,很难辨认个人脸孔,与包括抖音(中国版TikTok)在内的平台同一场比赛网络直播相比,人群镜头也少很多。

时至今日,北京、广州和重庆等主要城市的数千万人处于某种形式的封锁下,这与喧闹的世界杯人群形成鲜明对比,激怒许多中国社交媒体用户。

一封质疑中国防疫政策的公开信22日出现在微信App上,质问中国是否与卡塔尔"在同一个星球上",随后遭到审查员从平台删除。

数百人周日在北京和上海走上街头,抗议中国的清零政策,这是民众罕见对国家表达愤怒情绪。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21127-%E4%B8%AD%E5%9B%BD%E5%A4%AE%E8%A7%86%E5%88%A0%E9%99%A4%E4%B8%96%E7%95%8C%E6%9D%AF%E8%A7%82%E4%BC%97%E6%9C%AA%E6%88%B4%E5%8F%A3%E7%BD%A9%E5%9C%BA%E6%99%AF%E5%BC%95%E5%8F%91%E7%BD%91%E5%8F%8B%E8%B4%A8%E7%96%91


Saturday, 15 October 2022

中共英文官媒中 “Tibet”与“Xizang”的话语权术



【西藏之声2022年10月14日报道】有中国问题专家撰文指出中共官媒与外交部从今年开始在英文报道以及文件中,频频以拼音“Xizang”来替代原有的英文名称“Tibet”,疑似利用改变名称来施展其话语权术,以对牵涉西藏与人权的议题进行争辩,同时去除这个长期以来象征自由抗争、文化身份的地名。文章还指出,中共在珠穆朗玛峰的正名争议上一直要求西方“名从主人”使用藏人自己的称谓,但同样的主张一旦牵涉到西藏真正的名称“བོད།/博/Bod”时,中共却又硬换概念,完全忽略自己强调过的“名从主人”一说。

港大“中国传媒研究计划”(China Media Project)研究员班志远(David Bandurski)日前撰文分析指出,近来中共的个别官媒在有关西藏的英文报道以及外交部的文件中,逐渐以西藏一词的拼音“Xizang”来取代“Tibet”。

中共喉舌《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近期在一篇英文报道中称,有近七十个国家呼吁各方“停止干预中国在新疆、香港和西藏地区的内部事务。”其中西藏一词使用了汉语拼音“Xizang”。

“中国传媒研究计划”研究员班志远认为,这则官方报道中,暗含着一条耐人寻味的线索——中国外交官与官媒正在使用地名来施展话语权术,以对牵涉西藏、主权与人权的议题进行争辩。

西藏以拼音“Xizang”形式出现在中共媒体的英文报道中,实际上只不过几个月而已。民族主义小报《环时》是从今年开始才在其英文报道中大量使用拼音“Xizang”的。今年该报有关西藏水电项目、疫情、美国任命西藏议题特别协调员,以及边境动态的数篇新闻都以“Xizang”来代替原有的英文名称“Tibet”。

作者班志远在文章中指出,迄今在中共官媒中使用 “Xizang”的似乎只有《环时》,而《人民网》及国务院新闻办出版的《中国日报》等核心官媒还未跟进。

中共外交部也是从2022年开始较为频繁地使用拼音“Xizang”,并且这似乎已经成为外交部在有关主权敏感领土方面所使用的标准地名。最近一次就在八月,中共外长会见蒙古外长时,官方发布的消息称蒙古“反对干涉台湾与西藏、新疆和香港等有关的内政。”其中西藏就使用了拼音“Xizang”。

班志远认为,《环时》和中共外交部放弃“Tibet”而改用“Xizang”,很可能是试图将有关西藏问题的讨论从其地名上转移开来,因为“Tibet”在西方语言中象征着中国的人权侵犯罪行,显示了中国的主权争议,并且一直是争取自由、文化和身份的同义词,当然还代表着西藏领袖达赖喇嘛尊者。中共正试图透过去除“Tibet”一词,来抹杀一切有关这一话题的辩论、主张和批评。

不仅如此,中共官媒与外交部也是在透过这一地名的改变来试探各方反应,妄图促使其他国家的媒体也进行类似的改变。

文章还举例说,中共在过去七十年来,一直呼吁西方使用“Qomolangma/珠穆朗玛峰”这一名称,而非“Mount Everest”。中共官媒更豪不尴尬地称“这个名字是当地藏族人民给的”,因此应该“名从主人”。

作者指出在珠穆朗玛峰的正名争议上中共要求西方“名从主人”,但同样的主张一旦牵涉到西藏真正的名称“བོད།/博/Bod”时,中共却又硬换概念,完全忽略西藏的真正主人——藏人的观点,也闭口不再提“名从主人”,着实令人震惊。



from VOT https://cn.vot.org/2022/10/15/%e4%b8%ad%e5%85%b1%e8%8b%b1%e6%96%87%e5%ae%98%e5%aa%92%e4%b8%ad-tibet%e4%b8%8exizang%e7%9a%84%e8%af%9d%e8%af%ad%e6%9d%83%e6%9c%af/


Friday, 19 August 2022

既恨又爱,北京如何利用外国领导人访问开动宣传机器

来源: 
美国之音

中国官方媒体撰写了数十篇有关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的文章,称这位30年来一直批评北京的美国政治人士自私任性,她的台湾之行注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中国官媒对佩洛西8月初访台的报道,突显了这些官方媒体如何反映北京在各个问题上的世界观,从争议地区的独立问题到侵犯人权问题。

熟谙中国媒体的学者说,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国内视察,到国际领导人的访问,每一个官方访问都给北京带来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和宣传价值。

不过艾奥瓦州立大学研究中国新闻媒体的教授何尚恩(Jonathan Hassid)说,那些受到外国媒体和政府关注的访问,很可能会被北京视为一个影响核心议题叙事的机会。

他对美国之音说:“它们可以是非常强大的宣传载体。”

何尚恩和其他专家表示,官方媒体的报道能够力求对中共和习近平进行赞美与合法化,同时反驳外国媒体更具批判性的报道。

一位在美国研究中国宣传的教授说,外国领导人的访问——比如佩洛西的台湾行——对北京来说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但是她说,这些访问同时也提供了相对较高的宣传价值,因为有了额外的关注,“这些访问的宣传价值实际上比严格精心安排的新疆和香港之行要高很多。”

这位在美国东海岸的学者由于担心自身和中国家人的安全,要求匿名。

在中国一家官方媒体工作的人士说,对于中共官员的一些国内视察,北京允许自家媒体的有限报道,但即便如此,这也是“精心安排和高度控制的。”

这位人在中国的编辑出于安全担忧要求匿名。

她在写给美国之音的短信中说:“在这些例子中,你只能报道政府立场。这特别重要,因为这影响着政府在国际舞台上的声誉。”

中国驻美大使馆没有回复美国之音的电子邮件置评请求。

字里行间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在未来几个月召开,届时预计习近平将会获得第三个任期。

那位匿名的教授说,习近平今年6月的新疆和香港之行的目的是向中国的政治精英发出讯息。

她对美国之音说:“做这些视察是宣示他权力的一种方式——像是庆祝胜利,显示他作为国家领导人在那些地区的领导是多么有成效。”

那位在中国官媒工作的编辑也这样认为。她对美国之音说:“(我的机构)想要在报道中展现习近平卓越伟大的形象,官媒只允许报道官方立场,肯定就是这样报道的。”

习近平的新疆视察与联合国人权高专米歇尔·巴切莱特(Michelle Bachelet)的新疆之行,不仅显示出中国官方媒体如何试图推动新疆岁月静好的某种叙事,还显示出北京如何严格控制外国记者的准入。

外国记者是从中国媒体的报道中才得知习近平八年后的首次新疆之行。中国媒体的报道专注习近平行程的微小细节。

这些官媒没有报道任何对中国新疆政策以及对大规模监禁维吾尔人的批评。一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说,中国在新疆(也被称为东突厥斯坦)的所作所为可能构成种族灭绝。

《纽约时报》中国事务首席记者储百亮(Chris Buckley)在一个采访中对美国之音说,那些视察也许禁止西方记者采访,但是官媒的报道仍然是有用的,只要你知道怎么读懂隐字里行间透出来的意思。

人在澳大利亚悉尼的储百亮说:“我们作为外国记者的角色就是阅读这些视察的官方总结,读懂他们在政策上释放了什么信号。”

储百亮说:“这些行程解释得非常谨慎、克制,甚至人为造作,像是政治戏剧。它们在中国媒体中所呈现的方式旨在释放有关政策方向的信号和讯息。”

中国官媒和西方媒体的不同报道方式在巴切莱特结束中国之行的记者会上展现无疑。巴切莱特5月间的中国之行是联合国人权高专自2005年来首次访华。

巴切莱特此行没有记者随行,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公室说这能让人权高专和她见到的人进行坦诚布公的交谈。但是一位发言人说,巴切莱特试图以召开记者会作为弥补,就如她在中国所做的。

《卫报》(The Guardian)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记者询问了巴切莱特有关她在新疆的准入问题以及备受期待的有关新疆人权侵害的报告。《人民日报》等中国官媒的代表则让巴切莱特比较“真实的新疆”与西方媒体的描述,或者问她有关美国枪支暴力的问题。

上述那位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中国官媒雇员说,官媒机构“报道官方叙事,就是美国总是在抹黑中国,总是想找茬来打压中国。”

英国利兹大学教授金斯利·埃德尼(Kingsley Edney)对美国之音说,北京越来越强调向世界其他地方“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像巴切莱特那样的访问有助于这种行动。

何尚恩持类似看法,但是他表示,那些访问根植于历史象征主义。

他告诉美国之音:“不难看到,她的访问给了中国政府想要的,盖上大印,认可新疆没问题。中国政府的黄金标准是,让外国人出面来夸赞他们。”

何尚恩说,这些官方访问在中国具有特别的历史和文化意涵,帝王曾利用这些巡视来行使权威。

他说,即使在今天,官方媒体的报道也在展示“所有这一切的象征意义”。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208/%E6%97%A2%E6%81%A8%E5%8F%88%E7%88%B1%EF%BC%8C%E5%8C%97%E4%BA%AC%E5%A6%82%E4%BD%95%E5%88%A9%E7%94%A8%E5%A4%96%E5%9B%BD%E9%A2%86%E5%AF%BC%E4%BA%BA%E8%AE%BF%E9%97%AE%E5%BC%80%E5%8A%A8%E5%AE%A3%E4%BC%A0%E6%9C%BA%E5%99%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