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3 June 2024

中国当局打压疫苗受害群体 安徽维权人士遭警方拘留

中国当局针对新冠疫苗受害群体的打压持续升级,继近日多位民众在北京上访受阻后,安徽省亳州市疫苗受害者翟智慧遭当地警方拘留。

    中国“疫苗宝宝之家”发起人何方美遭羁押 两幼女下落不明

据中国民间权益组织“民生观察”周六发布的警方拘留通知书显示:2024年1月29日至2024年5月9日,霍智慧在毫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第七社区管理中心对翟智慧反映因接种新冠疫苗后确诊白血病的信访事项办理时,于2024年2月23日对其劝阻后仍多次越级赴省进京维权,并于2024年4月15日、4月16日,5月13日在微信朋友圈,抖音发布在省信访局、国家信访局的图片和视频,向管理中心施加压力,以达到其个人不合理诉求,翟智慧的行为严重扰乱了毫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七社区管理中心正常的工作秩序。翟智慧的违法行为构成了扰乱单位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予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拘留期限自2024年6月20日至2024年6月25日。

据介绍,翟智慧因注射新冠疫苗导致患上白血病,她日前发布信息表示,正前往派出所讨要说法,“要把当地对我进行绑架,对我辱骂要弄死我的视频录音发出去,让领导和老百姓看看。”
2021-03-01T000000Z_1531560971_RC2E2M9HRLZ6_RTRMADP_3_HEALTH-CORONAVIRUS-URUGUAY-VACCINE.JPG
数十位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疫苗受害者及家属曾计划进京上访,呼吁政府对接种新冠疫苗后出现的病症予以科学调查。(路透社图片)

另据维权网披露,17名“新冠疫苗受害群体”成员在6月19日赴北京上访,希望向国家信访办提交《呼吁建立“新冠疫苗伤害保障救助机制”倡议书》。但他们的诉求不但未受当局受理,还被维稳人员收走身份证并遭到扣押。据介绍,《呼吁建立“新冠疫苗伤害保障救助机制”倡议书》是由江西吉安新冠疫苗受害家长梁小强、北京新冠疫苗受害者钱大龙、广东江门新冠疫苗受害者邹健三人发起和撰写,代表了“新冠疫苗受害群体”的诉求。然而,当局采取一贯“不解决问题,只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的做法,将倡议书的三位作者和发起人梁小强判处缓刑、钱大龙和邹健先刑拘后取保,警告他们不得离开居住地,不许参加集体上访,同时他们还被限制人身自由。

本台此前报道,数十位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疫苗受害者及家属曾计划在今年两会期间进京上访,呼吁政府对接种新冠疫苗后出现的病症予以科学调查,并依结果给予赔偿。但这些民众随即遭到地方政府的维稳监控,导致他们难以进京请愿。

 

责编:何平       网编:伍檫愙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renquanfazhi/jz5-06232024164322.html


Saturday 22 June 2024

朝俄恢复共同防御条约 中国反应低调

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突击访问朝鲜时,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签署一项协议。协议规定,当一方受到侵略时,另一方将向其提供军事援助。但是,中国却对朝俄此项似乎超越中俄"无上限"伙伴关系的结盟反应冷淡。朝俄缔约会对地区和俄乌局势造成何种影响?

    布林肯: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必须停止"
    普京访华重要"成果"之一:中俄朝邪恶"铁三角"正式形成
    专家示警:中国、俄罗斯等国组建"动乱轴心"

朝俄缔盟 互相军事援助

据路透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周三(6月19日)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签署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双方承诺,当任何缔约方遭受侵略时,另一方即时利用一切手段向其提供军事和其他援助。

朝中社指,协议规定,双方不得与第三国签署任何损害对方利益的条约,也不得允许其领土被任何国家用来损害对方的安全和主权。

外界认为,朝俄此举实际上是恢复了20世纪60年代废止的共同防御协议。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表示,这一协议表明独裁国家正在结盟。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也表示:“俄罗斯在绝望中试图发展和加强与那些能够为其提供继续发动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所需资源的国家的关系。”

自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普京在国际上日益面临孤立,朝鲜成了少数密切盟友,两国在武器、资源和技术的交换不止影响了俄乌战场的走向,微妙的左右了中俄朝互动,更联动了朝鲜半岛的无核化进程。根据韩国国防部自去年以来的监控数据,朝鲜自去年开始向俄罗斯提供大量武器,包括数百万枚152毫米炮弹、122毫米火箭弹、T系坦克炮弹、火箭炮、野战炮、步枪、机关枪和迫击炮等,换取俄罗斯卫星技术、核技术、战斗机零部件、防空系统支援、甚至是俄罗斯缴获的西方武器。

随着俄乌战争进入新阶段,普京周三前往平壤受到金正恩的隆重款待尤为引外界瞩目。普京在与金正恩举行会谈后表示,联合国安理会应修改针对朝鲜的制裁。金正恩赞扬了普京的声明,明确将两国日益加深的关系与对抗西方,特别是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政策联系起来,包括其对乌克兰的支持。

6月21日,韩国外交部召见俄罗斯大使,抗议普京和金正恩签署的军事条约,并敦促俄罗斯立即停止与朝鲜的军事合作。

相较韩国的反应,路透社指,作为朝鲜的主要政治和经济支持者,中国的反应较为低调。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林剑在周四的例行记者会上回应说,上述条约是“朝俄之间的双边合作事宜”,不便评论,但中方一贯维护半岛和平稳定,“一味制裁施压解决不了问题,政治解决是唯一出路”。

他说:“关于半岛问题,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维护半岛和平稳定、推动半岛问题政治解决进程符合各方共同利益,中方愿同各方一道为此作出建设性努力。”

此次朝俄军事结盟似乎超越了早前中国与俄罗斯达成的“无上限”伙伴关系。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中国事务专家何天睦(Timothy Heath)告诉本台,莫斯科与平壤恢复共同防御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严重问题。

他分析说:“一方面,中国总体上支持俄罗斯和朝鲜对抗西方;另一方面,新缔结的联盟将恶化中国的安全局势,并加剧该地区的紧张局势。……此外,中国处境尴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伙伴形成北京长期批评华盛顿的那种集团。”

2024年6月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平壤会晤。(Sputnik/Kristina Kormilitsyna/Kremlin via Reuters)
2024年6月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平壤会晤。(Sputnik/Kristina Kormilitsyna/Kremlin via Reuters)

何天睦认为,日本、韩国和美国可能会加强国防合作,并增强自身的军事建设,作为对朝俄结盟的回应,一旦如此,可能会增加朝鲜半岛附近发生对抗和危机的风险。

他还表示,尽管中国可能对朝俄联盟的声明不满意,但放弃支持俄罗斯的概率不大。“与美国和欧洲加剧的紧张局势只会加深中国对俄罗斯的依赖,而俄罗斯是中国唯一有用的合作伙伴。”

朝俄结盟将延宕俄乌危机

华盛顿和首尔指责莫斯科和平壤违反国际法进行武器交易,供俄罗斯用于入侵乌克兰。虽然两国均否认这一指控,但乌克兰官员表示,他们在本国领土发现了朝鲜导弹残骸。

除朝鲜外,中国也面临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提供援助的国际指责。本台早前报道,中国为运载朝鲜武器的俄罗斯货船提供避风港。一艘自2023年8月以来,已运送数千箱装载朝鲜弹药至俄罗斯的俄罗斯货船安加拉号(Angara),自今年2月起停泊在中国浙江一所造船厂内。

朝俄军事结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其可能影响俄乌态势的担忧。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国际安全项目高级顾问马克·坎西恩(Mark Cancian)分析认为,朝鲜向俄罗斯提供物资确实会延长俄乌危机。

华盛顿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AEI)高级研究员扎克·库珀(Zack Cooper)则指出:“我认为俄罗斯与朝鲜的进一步合作将令中国许多人感到担忧,并可能促使北京与平壤进行更多接触。这将有助于朝鲜在军事上取得进展,可能会让朝鲜政权更加敢于冒险和挑衅。”

记者:经纬    责编:李亚千    网编:瑞哲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jw-06212024135243.html


中国领土争端中的首选武器?斧头刀具和“推搡”

本周三,中国军队在南海有争议的地区暴力拦截菲律宾海军舰艇时,他们没有使用手枪或步枪,更不用说在现代冲突中广泛使用的高科技武器了。

    中国海警南海挥刀斧 致菲国人员断指被批如"海盗"

相反,菲律宾军方分享的视频显示,中国海警挥舞着镐头和刀具,试图控制该地区。专家表示,中国使用简单武器而不是枪支是一种战术选择,但它可能并不总能防止升级。

美国华盛顿邮报22日的报道援引研究中国军队的耶鲁大学政治学教授马丁利说,“其基本逻辑是,‘棍棒和石头可以打断我的骨头,但不太可能引发战争。’”

中国与 14 个国家接壤,与另外 6 个国家有海上边界,与几个邻国存在激烈的领土争端。但近年来,其军队在这些边界作战时经常使用简易武器。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说,根据社交媒体上分享的未经证实的冲突视频,这种策略尤其在中国与印度的边境上使用。

报道指出,中国使用非常规武器可能是一种战略举措,旨在避免引发升级并避免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尤其是美国的关注。但专家警告称,尽管这次中国的做法可能奏效,但风险很大。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亚洲海事透明度倡议副主任兼研究员普雷塔特 (Harrison Prétat) 表示,“也许 ‘中国’ 可以指出,在这次 ‘南海’ 事件中,这些只是工具,而不是武器,” “但我们已经非常接近底线了。”

据菲律宾官员称,在本周发生在南海的事件中,中国海警登上菲律宾海军舰艇,破坏并没收了设备。菲律宾官员表示,中国的目的是阻止菲律宾舰艇向位于第二托马斯岛的 Sierra Madre 军舰进行补给。

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的一位发言人对此表示反驳,并声称菲律宾未经中国许可非法侵入该水域并“违反了国际法”。“中方依法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主权,这是合法合理的,也是以专业和克制的方式进行的,”刘鹏宇在给《华盛顿邮报》的电子邮件中写道。

美国官员一再表示,对南海菲律宾政府船只的武装袭击,将触发1951年签署的《美菲共同条约》。

“不使用枪支使得美国是否有义务介入并可能援助菲律宾变得模糊不清,”马丁利说。“如果他们确实使用了枪支,那么美国就有更充分的理由。”

菲律宾本周五曾表示,它不打算援引该条约来回应本周的争执,菲律宾有关官员告诉记者,政府并不认为本周与中国海警的对峙是武装袭击。

据美联社报道,这位官员说:“我们看到了砍刀、斧头,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

虽然使用尖锐物体可以限制升级的风险,但它仍然可能很危险,甚至致命。本周,一名菲律宾水手在南海失去了一根手指。根据中印两国官方的说法,2020 年 6 月,20 名印度士兵和至少 4 名中国士兵死亡。

几十年来,中国和印度一直在 2100 英里长的喜马拉雅边界上有争议。残酷的战斗可以追溯到 1970 年代,当时两军通过拳击和投掷石块相互对抗。根据 1996 年双边协议的条款,边防部队被禁止在边界两公里范围内使用枪支,该线被称为实际控制线。

最近的中印边界争端集中在达旺地区,该地区位于印度东北部的阿鲁纳恰尔邦境内,以及拉达克周边地区——印度最东北端——和加勒万河谷。 2022 年,达旺地区的冲突以无枪对峙的形式发生,导致肉搏战和士兵受伤。这次冲突是自 2020 年以来印度和中国之间最严重的事件。

印度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耶鲁大学讲师辛格 (Sushant Singh) 表示,印度与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边境经常发生枪战。他说:“解放军的文化与西方军事文化非常不同,西方军事文化使用武器的频率要高得多。”

但 2020 年 9 月,这一常态发生了偏离,在几个月前印度士兵在冲突中死亡后,在公众压力下,两国几十年来首次在边境开枪。

辛格说,“一旦任何一方认为这一常态不再存在,双方就都不复存在了。”

责编:梒青      网编:伍檫愙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my3-06222024162128.html


反送中五周年:从"国粹红"到反共,从台湾到英国,港人的漂泊人生

来源:
自由亚洲

反送中五周年,不论在港或在海外的港人都经历经了许多。72岁的杨宝熙,3年多以来却经历了两次移民,反送中后独自一人先从香港移民台湾,最终再移民英国。虽然仍没成功寻“家”,但她却不觉得自己漂泊,因为对她而言,有朋友的地方便是家。本来深信共产主义的她,从年轻时的国粹派,到后来成为“反国教、反送中”一员。抗争运动已五年了,她虽说身心俱疲,但到埗英国一个月,出席了至少6场相关活动,只因放不下香港。

宝熙说:“我近年都送了很多朋友离开(台湾),那时一群人好热闹送机。到我自己时,为何好像只有一个朋友送机,好像有点冷清。”

2024年5月5日,在桃园国际机场,满头白发、身型瘦削的杨宝熙拖着沉重的行李,准备再踏上移民之路,从台湾移民到英国。今次其实是她第二次移民,三年多前因《港区国安法》实施,她不想被限制自己言论自由而决心离开香港,移居台湾。

有别于一般港人住在台北或高雄,宝熙选择到宜兰居住,回归自然,开设一间健康食品店“慢慢走自在生活”。但后来遇上疫情及不符市场口味,她只好转营做书店。一开始她对台湾充满期待,最终她续工作签证失败不能留台,加上年纪老迈仍要工作太辛苦等多种原因,所以踏上二次移民之路。

宝熙说:“我记得我当时还和朋友说,台海开战我也不会走的了,我可以在后方种菜、煮饭。但这个想法甚么时候开始变?九合一选举有些失望,最主要是明明好多候选人被说贪污,又有证据,他还可以出来选。不单止,而且他还当选,台湾选民到底怎样想?开始怀疑及去思考,台湾作为我们心中的民主社会,台湾人如何看及实行民主呢?”

老年只想找舒服安乐地方

但走过大半世还要四处漂泊、无以为家,不会太辛苦吗?宝熙说:“近期我也在想,可能我过去的人生都是这样,我不喜欢就走。我只是找一个可能我会住得安乐,舒服一些的地方。如果到我身体真的不行时才离开,不就很辛苦?”

宝熙觉得,有朋友的地方便是“家”,但即使她再豁达,还是有一种说不出口的情感:“我都预计了我妈妈过身时我回不去(香港),因为我离开时妈妈已经约99岁。对于我不能亲身出席丧礼,我是没甚么内疚感,虽然现在说起来是有点想哭。不知道怎样说,可能因为我对于灵界的认识,或许我觉得没有距离。”

临近出发的日子,宝熙仍在店内默默收拾。喜欢收藏的她,看到当初自己接受报章访问及中大学生会的相时,也会心一笑。一般人对宝熙的认识,可能是反送中时举行银发族游行、在反国教时期绝食、推动共同购买等。但其实宝熙年轻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国粹派”,参加过“盲人运动”、“保钓运动”;毛泽东逝世时更以学联会长身分致悼辞。宝熙说:“合理化很多今天我看上来共产党,错的或血腥的事,会觉得如果你要走社会主义,就要共产党领导。”

四人帮下台令信念破碎

直到四人帮下台,她一直坚持的信念破碎。她一度选择逃避,远离政治,专注家庭照顾小朋友。但她仍心存一丝幻想,觉得只是个别派系问题,甚至到八九六四,她仍未觉得中共很坏。但“反国教”出现,一切都改变了。宝熙说:“有一个建制派的人说了一句,类似说‘国民教育一定要行’。用我们当时的说话就是,‘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当时一听到就撩拨了我,这不就是我们以前70年代相信的说话。当时我们就是这样出来,后来被四人帮骗,如果今天仍是这样就不行,这句说话很刺激我要走出来去反对。”

于是宝熙又重回社运,不过不再站在中共一方。加上中国发生毒奶粉事件、豆腐渣工程等,申冤的人竟然会被当局追究,更令她对中共的情感划上句号。那么她有后悔曾经支持共产党吗?宝熙说:“不能后悔,唯一后悔是为何自己这么无知、幼稚。如果让我重来一次,我唯一后悔是当时应该看多一点书,看多一点不同的报道。如果你要我现在说,我觉得可以用邪恶去形容共产党。”

从国粹派到反共,2019年宝熙更是“银发族游行”发起人之一。不经不觉“反送中”已经五周年,宝熙也说近年身心俱疲,移英后希望先照顾自己身体,才能走更远的路。对于仍然在港的香港人,她有一番赞叹:“留在香港的人好勇敢,在这个环境下他们仍留在此。我不同意离开香港的人就是放弃了香港,因为有些事情真的是离开了香港才做到,即是各自发挥自己能力所及及专长的事。”

叮嘱台湾人汲取香港反送中的经验教训

离开台湾前一刻,她再次叮嘱台湾人要认清中共意图。宝熙说:“不要浪费了反送中那个运动经验,我们没有可能,至少现在看到不可能再来一次,真的是很好的经验教训,希望台湾人可以汲取。”

移英后,宝熙又踏上寻“家”之路,起初并不如意,最大难题是不太听懂英语导致租屋有沟通困难。她不敢说会否重蹈台湾的覆辙,觉得不习惯又想走,但至少她觉得在英国做到想做的事。虽说要先休养身体,但转头她就去了至少6场反送中相关活动。宝熙说:“你在香港做不到的事情,你离开后可做到。那么你有机会一定会去,有些是责任觉得一定要去。”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06/%E5%8F%8D%E9%80%81%E4%B8%AD%E4%BA%94%E5%91%A8%E5%B9%B4%EF%BC%9A%E4%BB%8E%E5%9B%BD%E7%B2%B9%E7%BA%A2%E5%88%B0%E5%8F%8D%E5%85%B1%EF%BC%8C%E4%BB%8E%E5%8F%B0%E6%B9%BE%E5%88%B0%E8%8B%B1%E5%9B%BD%EF%BC%8C%E6%B8%AF%E4%BA%BA%E7%9A%84%E6%BC%82%E6%B3%8A%E4%BA%BA%E7%94%9F.html


宋國誠:中國,下一個好戰的俄羅斯?

宋國誠  上報 20240621


一如當年二戰前夕歐洲對「納粹野心」的擔憂,如今這種擔憂轉向了中國;各國普遍認為,在結束殘酷無情的俄烏戰爭之後,接下來必將面對中國的全球挑戰。如果希特勒發動了二戰,今天沒有人會懷疑習近平極可能是三戰的發動者。國際社會已經證實中國不僅長期支助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更認定「習治中國」是下一個「好戰俄羅斯」的替代者。於是,西方國家以前所未有的團結,加緊了遏制中國的規模與力度,這就不僅是美中兩強陷入「雙邊型修昔底德陷阱」,更是民主與獨裁兩大集團「陣營型修昔底德陷阱」的形成。

 
歐盟開出「歐中貿易大戰」第一槍

 

歐洲與中國原本是緊密的投資與貿易夥伴,如今這種經濟友好與外交親善已經蕩然無存。歐盟委員會6月12日發表聲明,將自7月4日起,分別對中國的「比亞迪」、「吉利」和「上汽」三家企業,加徵17.4%、20%、38.1%的關稅,若加上現有的10%的基礎關稅,最高稅率達到了48.1%。如果加上「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最高稅率將超過50%。粗略估計,僅僅以這次「暫定性的加徵關稅」的程度,將導致至少價值38億美元的中國電動汽車無法進入歐洲。

 

這次的懲罰性關稅是以「暫定性加徵關稅」的方式分段執行,作為歐盟對中「反財政補貼」調查的一部分,我稱之為「歐中貿易大戰測試版」。因為歐盟認定:「中國的電動汽車供應鏈絕大部分受益於中國的不公平補貼。受到補貼的進口中國產品以人為壓低的價格湧入,對歐盟產業構成了明顯可預見和迫在眉睫的損害威脅」。換言之,中國逐漸失去歐洲清潔能源市場,已經近在眼前。

 

至此,歐盟對於中國在電動汽車「搏命生產、死命低銷」的頑固作為,已經忍無可忍。在歐洲乃至全球市場上,中國的電動汽車已經從「慢性侵蝕」到「整體顛覆」的地步。這對歐盟的汽車工業和產業工人,已構成致命性挑戰。僅以兩個數據來看,在全球汽車出口市場上,2020年中國排名第6,短短3年,在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已取代日本成為世界汽車出口第1位;另一項統計是,2023年在歐盟銷售的電動汽車中,每五輛就有一輛是中國製造,今年(2004)將增加到每4輛就有一輛是中國製造。換言之,歐盟已經沒有選擇,只能以關稅壁壘作為保護本國汽車產業的最後手段。

 
G7全員怒責中國

 

幾乎在此同時,G7峰會以「無異議」的方式和至今為止最強烈的措辭,怒目譴責中國,視其為「世界公敵」的挑釁者。在《聯合公報》中,G7直稱中國是「俄羅斯戰爭機器的救星」(the savior of "Russia's war machine"),指責中國在南海日益加劇恫嚇與威脅,以「任意妄為的經濟體」(a wayward economic actor)向西方市場傾銷電動汽車,乃至威脅停止出口高科技行業所需的關鍵礦產。

 

一如歐盟過去把中國視為「可信賴的夥伴」,如今已把中國與俄羅斯並列為「邪惡軸心」(axis of evil)。G7《聯合聲明》明確指出:「我們繼續依照我們的法律系統,針對中國和向俄羅斯戰爭機器提供實質支持的第三國的行為者採取措施,包括金融機構,以及針對其他為俄羅斯為其國防工業基礎採購物資提供便利的中國實體採取措施」。什麼措施,一句話:全面圍堵!

 
南海:三戰的起點

 

對於中國在南海的激進挑釁,G7同聲做出譴責,明確反對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化以及持續升高的脅迫和恐嚇,這是針對中國5月間公布了《海警機構行政執法程序規定》並於6月15日生效的行動。根據該項法規,中國對未經同意進入南海的外國船舶,將「有權」進行扣船與扣人,最長可達60天。中共以自訂的行政法規否定國際法,就是執意升高南海緊張情勢的有力證明。果然不出所料,6月17日,一艘菲律賓補給船隻在仁愛礁附近海域,與一艘中國海警船隻發生了碰撞。可以預見,碰種之後就是開火!

 

中國一再援引早被海牙國際仲裁法院否定的「歷史性權利」,公然將南海每年高達3兆美元貨物運輸的戰略性通道,竊占為「中國內海」,這種幾近海盜國家的型圍,絕不會被世界各國所接受。然而,在中國的「領土妄想症」與「主權肥大症」一再惡化之下,「南海決戰」並非不可能,而是正在倒數計時的時間問題。在我看來,南海這一美麗而壯闊的海洋,必將是世界三戰爆發的起點。

 
加緊遏制中共在台海的軍事動員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證明,中共圖謀武力併吞台灣的野心已是圖窮匕現。6月13日,「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舉行聽證會,多位專家認為,中國正在為台海衝突以及與美國正面開戰的極端情況做好準備,美國需要從軍事、金融、能源、糧食等多個領域加強搜集和監視中國的儲備能力和戰爭動員的變化情況。聽證會中最引人注目的證詞是:中國已經做好了必要時和美國正面對抗的準備。

 

實際上,早在2023年10月,美國國防部就作出《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與安全發展》的報告,仔細檢視中共近年加大對台軍事脅迫的趨勢,報告中甚至列出6種中國對台動武的可能情況。看來,「修昔底德陷阱」已經難以跨越,美中不僅「終須」一戰,而是「終將」一戰!

 
中國將成為下一個俄羅斯?

 

有93個國家參與和80個國家簽屬公報的瑞士「烏克蘭和平會議」6月16日落幕。無論會議是否取得進展,但顯然「烏克蘭和平」的願景已經成為「民主國際」的共識。然而,中國不僅缺席,甚至被「有證據的指控」阻止一些國家參與這次會議。實際上,「烏克蘭和平峰會」的真正意義在於:世界「二元冷戰」的格局已宣告成形,「中俄軸心」與「民主聯盟」的對抗已經無法避免,更是中國將成為「下一個俄羅斯」的顯形與預告,兩大集團的「陣營型修昔底德陷阱」已經隱然形成。

 

種種跡象已經顯示,即使俄烏戰爭結束,世界將不會恢復太平,因為習近平將成為普丁的繼承人,中國將成為下一個好戰的俄羅斯。然而,處於經濟潰敗的俄羅斯,不具備如中國電動汽車低價傾銷的能力,也不像中國那樣擁有將北大西洋「內海化」的實力;換言之,如果俄羅斯製造的僅僅是單場的「侵烏戰爭」,那麼中國所製造的將是全面性世界大戰,這將是包括中國在內全球所無法承擔的災難!

 

中國,下一個好戰的俄羅斯,已是民主陣營的最新共識!

 

※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中國問題與國際戰略學家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4/06/blog-post_990.html


反修例五年:香港傳媒自我審查日增 海外港媒望報導連繫港人



路透新聞學研究機構(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新近發布的2024年數碼新聞報告,指自國安法於2020年生效後,香港傳媒的自我審查不斷增加,部分敏感政治議題報導大減。有記者選擇到海外重開新媒體,繼續報導絕跡於香港主流媒體的新聞。去年香港外國記者會的調查指出,有三分之二的記者及編輯會避免撰寫敏感題目,近四分三擔心會因編採被捕。而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日前在電台訪問中,未有正面回應悼念「六四」或提及「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是否成為禁忌,僅稱要看環境,以及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意圖。

「敏感」議題消失於主流傳媒

本台翻查香港最全面保存新聞剪報的WiseNews平台,發現部分議題在2020年國安法生效後,報導次數出現斷崖式下跌,除非涉及法律訂立或修訂、法庭判案,以及政府行動。

其中「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口號大減九成四,即使用以規避法律風險的「光時」一詞,在2022年後亦大減。「願榮光」、「香港獨立」、「羅冠聰」亦同告下跌,直至去年因播錯國歌事件及國安通緝令後方有上升。

censorship.png

幾名研究新聞自我審查問題的香港傳媒學者,曾分析審查手法,由過往中國透過資本控制媒體老闆的立場,以影響新聞議題設定,進化到網絡新聞以點擊率為由,減少甚至不做涉及政治及敏感議題的新聞,多做罪案、娛樂、生活的題材。

而據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的追蹤調查,發現2021年有百分之24的市民認為傳媒存有嚴重的自我審查,比9年前上升近21個百分點,同時認為傳媒偏向減少報導,以至不報導關於中國及香港的負面新聞。

杜耀明:媒體寧自我審查免被檢控

前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分析指,這些「敏感」議題因國安法下的新政,曾經主導議題的親民主派媒體不復存在,加上政府大力打壓公民社會,令媒體無任何行動可供報導;媒體亦出現良性自我審查,以免編採人員跌入法律陷阱而被檢控。

杜耀明說:「對於那些報道的人本身,可能會構成一個很大的壓力,特別是報館那些負責人,假如就算他有心想報道的話,他都有這樣的陰影,形成一個很合理地作自我審查,避免這些法律上的風險…… 自我審查就是良性的自我審查,就是為免這些同事掉進法律陷阱。連被動報導的機會都沒有……你說主動去報道,探討一下這個問題有沒有違法,我想是絕無僅有。」

海外媒體繼續報導

去年「海外香港傳媒專業人員協會」調查指,有數百名記者已經離港,有3分之2的受訪者希望重返傳媒行業工作,唯在海外重投本行頗為困難。有編輯、記者、製作人等,選擇自己設立海外香港媒體,繼續報導。據本台統計,現時約有十間海外香港媒體,主要位於英國及台灣。

梁嘉麗之前是蘋果日報專題記者,去年在台灣成立《光傳媒》。她見到主流傳媒報導深度大減,愈來愈同質化,只採單邊政府同建制的說法,而海外香港媒體,能為香港媒體應有的細節作補遺。

梁嘉麗:「光時、香港獨立、《願榮光歸香港》這些歌都在香港境內成為禁語或禁歌……世界各地的遊行集會都見到有不同的人揮旗、唱歌,這些報導都在主流媒體絕跡,我想大家都在摸索階段,都不敢貿然做這些報道和嘗試底線,海外媒體在這方面,就有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
photon media.jpeg
光傳媒創辦人及總編輯梁嘉麗在台灣一大學分享經驗。(RFA資料圖片)

她補充海外香港媒體亦不會審查報導的用字,「我想這個角色也會看到補位的作用,因為當香港媒體不再報道的時候,香港的人其實很難知道或看不到海外是否還有人悼念,我想這個也是一個充權的作用。」

海外媒體經營困難 應連繫海內外港人

問到如何持續經營,梁嘉麗直言七成讀者來自香港,廿三條立法後不清楚政府怎去定義海外香港媒體,影響眾籌收入,加上環球經濟環境不佳,每日都要咬緊牙關。

前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這個很視乎受眾有幾多,他們的支持有幾長久呢?第二件事,很視乎打壓和封鎖有幾嚴厲呢?第三方面就很考驗所有非主流媒體運營者的意志、觀念,意志是知道他有多大決心,捱到多久,捱到一代已經很厲害,幾年都很厲害…接著下來,有沒有人接力呢?」

他認為,這些媒體需要更深化讀者的基礎,製作更易消化的內容,令到留在香港的人及海外的讀者群,能有更緊密的關係。

杜耀明:「這些媒體除了代表某種歷史遺產, 如2019年社會運動反映出來香港人那種價值……我們要問在媒體有甚麼方面,通過資訊提供、觀點討論,可以令他們更有知識去面對眼前問題,這是同樣重要的。」

記者:梁銘康(曼徹斯特) 編輯:溫曉平 網編:李家明



from RFA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hk-research-06212024141124.html


Thursday 20 June 2024

南海:美国强调对菲律宾的安全承诺 战和或两茫茫

来源:
法广

2024 年 6 月 20 日 菲律宾军方在 X 上发布的一张截图显示,2024 年 6 月 17 日,中国海警人员在南海拦截了菲律宾的补给任务。菲律宾船员与中国海岸警卫队在南海发生激烈冲突两天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向菲律宾外长保证“美国对菲律宾坚定不移的承诺”。专家认为,各方看起来都在试图展现决心,但目前都不希望事态进一步升级。

据星条旗报今天报道称, 根据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周三与菲律宾外交部长恩里克·马纳洛通话的记录,美国国务院称中国的行动导致升级,“危险且不负责任”。 声明中指出:“布林肯国务卿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为破坏了地区和平与稳定,并强调了美国根据《共同防御条约》对菲律宾作出的坚定承诺。”

据美联社周二报道,周一,中国海警人员乘坐 8 艘以上摩托艇多次撞击并登上两艘菲律宾海军充气艇,以阻止菲律宾人员向 BRP Sierra Madre 号运送食物和其他物资(包括枪支)。

这艘搁浅的军舰是菲律宾在仁爱礁上的一个领土前哨,北京也声称对仁爱礁拥有主权。 经过一番扭打和多次碰撞,中国军人截堵了这些船只,并用砍刀、刀具和锤子破坏了菲船。两名菲律宾安全官员告诉美联社,他们还缴获了装在箱子里的八支 M4 步枪、导航设备和其他物资,并打伤了数名菲律宾水手,其中一人失去了右手拇指。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将此次事件的责任归咎于菲律宾。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发布的声明,发言人林剑周三对记者表示:“我要强调,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菲律宾无视中方劝阻,故意闯入浅滩附近海域。中国海警在现场采取的执法行动是专业和克制的,旨在制止非法‘补给任务’。”

新南威尔士大学名誉教授、澳大利亚国防学院讲师卡莱尔·塞耶表示,该浅滩的局势有可能进一步升级。 他周四今天通过电子邮件告诉《星条旗报》:“最近几天,中国的行为已经不再只是危险动作、水炮和撞击,还夺取并破坏了菲律宾海军在“塞拉马德雷”号上的支队士兵的补给,现在又登船并夺取了菲律宾制服官员携带的武器。”

他认为中国方面“加大赌注”。他说,随着菲律宾加大在南海领海的海军巡逻范围和频率,事态升级可能导致菲律宾人死亡或菲律宾船只沉没。

不过塞耶表示,如果中国不对菲律宾军舰和公共船只进行武装袭击,美国介入的风险就很低。

他说,美国的选择包括招募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其他盟友以及欧洲志同道合的海上强国,加入巡逻行动,为菲律宾的补给任务提供监视,甚至为菲律宾的补给船提供护航。

退役海军陆战队上校、东京日本战略研究论坛高级研究员格兰特·纽瑟姆 (Grant Newsham) 同意局势可能会加剧的看法。他指出,“中国已经明确表示,他们打算如何对待中国觊觎的菲律宾海域:控制,并在必要时夺取和占领它,让那些比自己弱小、实力悬殊的受害国家无法夺回。”

他周四通过电子邮件表示。“这也是中国在南海使用的模式。他们非常愿意使用武力来达到目的。”

纽瑟姆表示,冲突将持续下去,除非菲律宾退缩,或者美国介入并履行对菲律宾盟友的承诺。 他说,美国海军舰艇和飞机可以陪同菲律宾舰艇,美国舰艇和直升机可以向浅滩执行补给任务。

不过,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副教授 Ian Chong 表示,争端的加剧可能有限。 他说:“看起来双方都在试图展现决心,但目前都不希望事态进一步升级。” 他说,中国可能会“加大赌注”,但美国的反应取决于菲律宾想要什么。 他说:“马尼拉和华盛顿可能想提醒北京和全世界,保护主权是菲律宾的权利。”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06/%E5%8D%97%E6%B5%B7%EF%BC%9A%E7%BE%8E%E5%9B%BD%E5%BC%BA%E8%B0%83%E5%AF%B9%E8%8F%B2%E5%BE%8B%E5%AE%BE%E7%9A%84%E5%AE%89%E5%85%A8%E6%89%BF%E8%AF%BA%7C%E6%88%98%E5%92%8C%E6%88%96%E4%B8%A4%E8%8C%AB%E8%8C%AB.html


菲律宾军方公布视频,指责中国海警在南中国海的行为是“赤裸裸的侵略”

来源:
美国之音

菲律宾军方星期三(6月19日)晚公布了中国海警人员与菲律宾人员对峙场面的视频,指责中国海警在南中国海对菲律宾进行“赤裸裸的侵略行为”并要求中方归还被夺走的步枪和装备,同时赔偿损失。

视频画面显示,在第二托马斯浅滩(中国称仁爱礁,菲律宾称阿云津礁)附近,菲律宾的充气艇被至少八艘中国船只包围。视频中,中国船员挥舞着棍棒、刀具和斧头等武器,并在刺耳的警报声中大声喊叫。

其中一段视频显示,一名中国船员用棍子猛击充气艇,另一名男子则用刀刺破船只。菲律宾军方表示,持斧头的中国船员“作势攻击”一名菲律宾士兵,而其他人则“明确威胁要伤害”菲律宾军人。在冲突中,中国海警还发射了催泪弹,加剧了混乱。

菲律宾军方报告称,多名士兵在冲突中受伤,其中一名水兵失去了一根拇指。视频画面中显示,菲律宾船员紧急为受伤的同伴包扎。

菲律宾海军少将阿方索·托雷斯(Alfonso Torres)表示,中国海警人员“非法登上我们的充气艇”,刺穿了船只并夺走了七件枪枝。这些枪支原本是为驻守在第二托马斯浅滩上的人员准备的,当时船上人员只能赤手空拳反击。

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罗密欧·布劳纳(Romeo Brawner)星期三(6月19日)飞往巴拉望岛看望受伤士兵后,讲述了事件经过。布劳纳强调:“他们夺走了枪支和其他设备,摧毁了我们的船只,包括发动机。”他要求中国归还步枪和设备,并赔偿所造成的损失,并称这是“海盗行为”。

布劳纳在早些时候的声明中表示,中国海警“没有权利或法律授权干涉我们在专属经济区内的合法行动或破坏我们的资产”,“这种鲁莽和侵略行为造成了人身伤害,公然违反了国际海洋法和菲律宾主权。”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发布了与菲律宾截然不同的视频,称中国船员在冲突中没有挥舞武器。《环球时报》提到,中国海警在此次事件中首次采取了“登临检查、强制驱离”等措施,但坚称处置“合理合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将冲突归咎于菲律宾,并强调“中国海警现场采取的执法措施是专业克制的,旨在拦阻菲方船只非法运补,没有对菲方人员直接采取措施。”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星期三与菲律宾外交部长恩里克·马纳洛(Enrique Manalo)通话,讨论了“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升级行动”。布林肯表示,中国的行动“破坏了地区和平与稳定”,并重申了美国根据《共同防御条约》对菲律宾的承诺。

美国企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前白宫副国安顾问扎克·库珀(Zack Cooper)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表示,这样的画面可能会引发要求启动《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的呼吁,“我们现在处于危险的水域”。

中国宣称几乎对整个南中国海拥有主权,无视国际仲裁,持续部署海警和民兵船只在该海域巡逻,并将几个珊瑚礁变成军事化的人工岛。

(本文依据了法新社的报道。)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06/%E5%BE%8B%E5%AE%BE%E5%86%9B%E6%96%B9%E5%85%AC%E5%B8%83%E8%A7%86%E9%A2%91%EF%BC%8C%E6%8C%87%E8%B4%A3%E4%B8%AD%E5%9B%BD%E6%B5%B7%E8%AD%A6%E5%9C%A8%E5%8D%97%E4%B8%AD%E5%9B%BD%E6%B5%B7%E7%9A%84%E8%A1%8C%E4%B8%BA%E6%98%AF%E2%80%9C%E8%B5%A4%E8%A3%B8%E8%A3%B8%E7%9A%84%E4%BE%B5%E7%95%A5%E2%80%9D.html


佔中发起人陈健民坚信学术无禁区 在台最后授课谈“中国会否崩溃”

香港“佔中”运动发起人陈健民2021年移居台湾,在政治大学担任客座教授3年。在反送中运动5周年之际,他宣布结束任教生涯,转到台湾中研院做香港研究。陈健民在最后一课以“中国会否崩溃”为主题,分享他对现代中国学术研究的看法。陈健民在接受本台专访中指出,中港台学生近年看待中国问题的方式已经有所改变,他认为台湾能影响中国的新一代,希望保持两岸学术交流。

香港“佔中”运动发起人陈健民在2014年因雨伞运动被控公众妨扰等罪成被判监禁,2020年出狱后移居台湾,在政治大学担任客座教授3年,在反送中运动5周年日,选择与学生谈中国和香港敏感话题作为他教学生涯的最后一课。

陈健民说:“‘中国会否崩溃’,我来到台湾的最后一课可以讲一个这么敏感的问题,现在敏感的事情太多了,在香港‘六四’这两个字都是敏感。现在香港有一个大学里来讲一门课有关中国会不会崩溃,一定是还没有开始讲一半就可能有人来抓了。这个题目在香港是不可能教的,在中国大陆也不可能,其实在学习上是没有禁区的,台湾还是有这种自由,所以同学要好好珍视这个地方。”

陈健民从事中国研究多年,在最后3小时的课,以政权认受性(合法性)的角度谈中国,从毛泽东的造神运动讲起,解释他如何靠领袖魅力巩固政权,又向学生解释“六四”后中国没有崩溃的理由。

陈健民说:“从1989年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我旁边大部分都是那些中国学生都跟我讲,一个政权开枪打自己人民,怎么可能怎么能撑下去?我说你看吧,南美洲多少年了,那些政权还存在那么久。所以不要以为那种政权它独裁、开过枪就会倒台,对不起,历史不是这样的。最少是这本书‘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中国即将崩溃》2001年出,现在23年过去了没有崩溃,所以我不相信这套东西那么简单。”

陈健民在台任教3年 观察台湾学生对中国问题关注增

陈健民教完最后一堂课后接受本台专访,谈到为何要在台湾教中国政治和公民社会课。他认为,台湾新一代有认识中国的必要。

陈健民说:“我来了以后真的很惊讶!很多学生都觉得中国的问题好像很遥远,这是别国的事情,关我什么事?这个跟台湾20多年本土化以后内向了,连这个影响台湾那么大的中国也不去理解。我觉得更有用的使命,开这门课让台湾同学知道有关中国的事情。结果是第一年讲完以后有非常好的口碑,第二年来的学生满满,全坐在地上。所以我觉得这3年走下来,其实有改变和有效果的。”

陈健民:台湾能影响中国新一代 盼保持两岸学术交流

陈健民在香港教书时,还有机会到中国演讲和教书,当时还容许他教公民社会运动等课程,向中国学生讲他们从来没有机会接触的内容,怀念中港曾经有过的学术自由,也希望台湾成为启蒙中港学生认识何谓民主的地方。

陈健民说:“在香港讲课时其实有相当多中国学生来修读我的硕士班。在中国大陆讲课,特别对公民社会和民主的问题,他们觉得非常重要,可以为中国的出路给他一种亮光。看到学生那种对新学问的渴求,那种热情是很高的,我很怀念那一段日子。很多年轻一代到外面上课以后,我看到很多的改变,台湾是可以影响到中国的。抗中保台等想法,不要过度依赖中国,我觉得是对的。可是在文化上面交流,我希望不要完全把它封闭起来。”

陈健民感恩出狱后,有机会到台湾教书弥补心中的遗憾。在完成教学心愿后,下一步他计划专心写作,纪录他推动社会运动的珍贵经验。

陈健民说:“未来2年、3年好好当一个学者,因为我觉得我有点内疚,这么多年讲很多东西,也推动很多运动,可是没有做好学者的本分,把一些我觉得有价值的东西写出来。未来我就要写最少2本书,其中一本是对雨伞运动的回顾,另外一本书是有关民主与社会条件。所以未来生活会很不一样。

放下教鞭、完成写作后,陈健民希望有机会做回大学生,修读与艺术有关的课程,完成人生的艺术梦。

记者:陈子非 责编:陈美华  许书婷  嘉远 网编:何足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gangtai/ec-06192024043904.html


菲中撞船事故:布林肯与菲外长通话讨论南海稳定

菲律宾军方星期二(6月18日)发声明称,菲律宾船只17日在对马德雷山号(LS57)进行轮换和补给任务时,中国海警船“故意高速撞击菲律宾海军人员,造成一名菲律宾海军人员严重受伤”。菲律宾军方批评,中国海警“对合法人道主义任务的持续挑衅行为和不专业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综合媒体消息,6月17日,中国对在阿永金浅滩(仁爱礁)执行轮换和补给任务的菲律宾人员采取了侵略行动,七名士兵受伤,其中一人的手指被砍断,武器被收缴,“这些士兵在与中方人员的混战中受伤”,“除此之外,八支大威力枪支被(中方)扣押,一艘硬壳充气艇(RHIB)也被击穿”。

美国驻菲律宾大使罗玫凯星期一晚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谴责中方的“具攻击性和危险操作”损坏菲方船只和“阻碍合法海上活动”。美国国务院也发声明指中方行为不负责任且使事态升级,美国向菲律宾重申,《美菲共同防御条约》适用于“在南中国海任何地方”对包括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在内的武装袭击。法国、日本、德国、芬兰、英国和荷兰也发声指责中国,并呼吁中国承认国际仲裁法庭2016年的南中国海案裁决。

6月19日,美国国务卿安东尼·J·布林肯与菲律宾外长恩里克·A·马纳洛通电话,双方讨论中国近日在南海的行动,指中国使南海情势升级。美国国务院在通话后的声明中表示,布林肯和马纳洛的通话“是在中国6月17日采取危险且不负责任的行动,阻止菲律宾在南中国海执行合法海上行动”之后进行的,布林肯在电话中强调,中国的行为“破坏了区域和平与稳定”,也强调美国根据《共同防御条约》对菲律宾的坚定承诺。

同日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小罗密欧·布劳纳称,中国海警的做法如同海盗行为,并要求中国赔偿损失并归还枪支,“我们要求中国方面归还我们的步枪和我们的设备,我们还要求他们为其造成的损失付钱”。他在这次活动上将一枚勋章别在了一位受伤的海军军官身上,并批评道,“他们非法登上我们的小艇,扣押我们的设备”,“他们如今做出这种行为,就像海盗一样。”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则在星期三的例行记者会上再次指责菲律宾造成这次事件,“菲律宾不顾中方劝阻执意侵闯中国南沙群岛仁爱礁是造成此次事态的直接原因,中国海警现场采取的执法措施是专业克制的,旨在拦阻菲方船只非法运补,没有对菲方人员直接采取措施。菲方一再声称运补的是生活物资,但实际上一直在偷运建筑材料,甚至武器弹药,企图长期侵占仁爱礁,中方敦促菲方立即停止侵权挑衅行径,中方将继续依法坚决维护自身主权权益”。

美联社、法新社等综合

from 博聞社 https://bowenpress.com/news/bowen_340833.html


Wednesday 19 June 2024

流离在列国间的难民:不愿返回中国



6月20日是联合国创立的"世界难民日"。近几年,因为宗教、政治信仰等原因从中国出走,以难民身份到达其他国家的中国人出现增多的趋势。他们为什么要离开祖国,去他国当难民?在寻求难民身份的过程中又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八名"走线客"意外死亡 中国促请墨西哥调查
    逃出生天:中国穆斯林的"走线"之路
    中国边防严控法律学者等四类人出境 边境地区陆路偷渡通道被切断

6月18日上午,中国公民刘栋玲向丹麦难民委员会提交了她申请庇护所需的新增证据材料,但委员会的答复还是让她失望了,“他(委员会人员)说可能不会因为我提交的这些材料让案件得到翻转,而且不管是能不能得到翻转,我都要参加明天(6月19日)的会议。”

刘栋玲在上周三(6月12日),就从难民委员会拿到了对她给自己和儿子申请政治庇护的拒绝文件,文件要求她在七天内离开丹麦。刘栋玲原指望周二(6月18日)补交的新材料能有所帮助,但这些文件并没有给她带来最后的希望,“即便有翻转的机会,你要先遣返回中国,以后再通知我回来,他是这么说的。”


不能返回中国

但要回中国,对于刘栋玲来说,是万万不行的。

刘栋玲从2023年初开始,就实名参与了以社交媒体推特为主要平台的网络政治行动“拆墙运动”。这一行动的主旨是号召网民一起合力“拆除”中国的网络防火墙。但这一行动很快遭到中国政府的监控和打压。“拆墙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侨居老挝的乔鑫鑫去年5月在老挝境内失联,后被证实他是在老挝被抓,被送回湖南衡阳囚禁,并被中国警方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正式逮捕。

刘栋玲担心,一旦回到中国,她也会面临和乔鑫鑫一样的遭遇。刘栋玲的推特(现为“X”)页面上还留有她参与“拆墙运动”的完整痕迹。刘栋玲告诉记者,她在乔鑫鑫被抓后,成为“拆墙运动”的主要负责人。流亡荷兰的异议人士、中国人权问责资料库创始人林生亮也参与了拆墙运动,他向本台记者证实了刘栋玲的说法。

本台记者在丹麦难民委员会给刘栋玲的庇护申请拒绝决定书中文翻译件上看到,委员会认为,乔鑫鑫被中国警方抓捕的事件尚无法完全证实与“拆墙运动”有关,因此不认为刘栋玲的庇护申请有足够的理由。记者就此通过邮件询问丹麦难民委员会,但到发稿时为止,尚未得到答复。

记者还拨通了目前负责遣返刘栋玲的丹麦遣返委员会官员缇娜(Tina Fjorside)的电话。她告诉记者,在整个庇护申请过程中,她并不负责案件的裁决本身,“你也可以说,我是最后的终点站。当你不再拥有任何合法身份的情况下,你就要来找我。”当刘栋玲的案件到达缇娜手中时,实际上也就意味着刘栋玲已经进入了遣返程序。而缇娜将在周三(6月19日)与刘栋玲面谈,这天恰好是刘栋玲收到庇护申请被拒绝决定的第7天。

自由的代价

刘栋玲2018年离开中国,2022年入境丹麦,现在又面临从丹麦被遣返回中国。5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刘栋玲带着儿子,依然无法在中国之外的地方找到落脚之处。她似乎被卡在列国之间,失去了对命运的掌控。

但像刘栋玲这样的中国难民案例还有很多。据联合国网站的定义,难民是指因有正当理由,畏惧由于种族、宗教、国籍、属于其一社会团体或具有某种政治见解的原因而留在其本国之外,不愿返回该国的人士。

李南飞在中国国内时就开始从事政治异议行动。2010年代初期,李南飞在新疆居住,他曾因秘密组党遭到中国政府的迫害,被当局以“颠覆国家政权罪”关押数年,并于2016年逃出中国。自那以来,李南飞一直被“卡”在泰国,在泰国移民监几进几出。他既不愿回到中国,又无法去其他国家。

在泰国的移民监里,李南飞遇到不少从中国和其他东亚专制国家逃出来的难民。他说,“很多人逃出自己的国家,又不想回去,但移民监狱会让他长期滞留,有的人一关就关十几年。”他还提到,有中国难民在移民监里死亡。

李南非对移民监里的生活不堪回首,“移民监里可以说是人间炼狱,有非常普遍的侵害人权现象,里面的关押密度也很高,经常还有暴力,伙食也特别差,像猪食一样的食物。我在里面睡的时候,长度只有1米4,宽度只有40公分。”李南飞用积蓄把自己保释出来,得以在监狱外生活。

尽管已经在糟糕的状态下生活了7、8年,但李南飞依然不愿返回中国。他有些释然地说,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


成倍增长的中国难民

联合国难民署于上周(6月13日)发布了《2024年全球趋势报告》。其中指出,截至2024年5月,全球被迫流离失所的总人数已增至1.2亿,这当中包括因为战乱、政治、宗教迫害等多种因素出现的难民。

但外界很难得知从中国出走的难民数量。国际人权机构“保护卫士”在2022年6月发布的一项报告中指出,从2012年底习近平执政开始,在外国寻求庇护的中国公民人数就不断攀升,其增长的趋势显著高于其前任胡锦涛执政时期。2012 年的习近平执政初期,寻求在各国庇护的中国人约有 12000 名;到 2019 年,这一数字已超过 10 万人;2021 年达到近 12 万人。这意味,2021年寻求庇护的中国人数量是十年前2012年的10倍。

即使不看这些数字,美国东西部大城市纽约、华盛顿,以及洛杉矶、旧金山等地,近几年也不断见证奔赴美国的中国难民人数在显著增长。

住在纽约的中国回民马聚从2022年底,目睹了当地“走线”人的急剧增长,“去年、今年是一波比一波高。”从2023年初开始,马聚自掏腰包,在纽约开设了一个难民救助站,专门帮助那些从南美“走线”来的中国人。他告诉记者,“好多人来了之后都睡马路,(因为)租不起房子或找不到地方。所以我就做了这么一个地方,来的人我可以给他们提供两个星期的免费食宿,帮助他们在最开始的阶段容易度过一些。”

马聚在这个救助站了解到这些走线人离开中国的大致原因,“政治、宗教和民族原因的,我这里大概能占到八成,比例非常高。我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少数民族的维族人、哈萨克人、回族人,还有蒙古人、藏族人,很多人都跟宗教有关系,跟他们的民族身份有关系。”

马聚说,这些人大多数是因为在国内活不下去,“在那个地方,既没有尊严,又什么都没有,他痛苦得很,他每天都在痛苦中生活。”他们中也有些人是因为经济原因,不一定和政治有关。马聚介绍说,救助站开设这一年多,他已经接待了这样的走线人近200人。

同一时间,人权活动人士、艺术家向莉也在美国西岸的旧金山做着类似的工作。她为此创设了一个组织 – 亚州女性难民艺术组。这个组织帮助那些刚到美国的中国难民,尤其是女性和儿童,适应当地的生活。向莉观察到,这些刚到美国的难民需要的不仅是生活上的帮助,“有的人有心理创伤,需要疗愈。我们还谈不上辅导,可能是一种相互支撑,这种活动有时是比较管用的。”

据“保护卫士”的报告,随着寻求庇护的人越来越多,中国开始频繁使用跨国镇压手段。今年3月,中国政府宣称其“天网行动”已经进入第10年,这一行动旨在抓获北京所声称的“逃犯”回国,但这也被外界批评是一种跨国镇压行动。

记者:王允    责编:何平    网编:洪伟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renquanfazhi/wy-06182024104351.html


研究:以团结丶红旗代替苏丹丶麻扎 中国大改新疆村名以消弭维族文化

来源:
法广

一项研究显示,中国政府把630条位处新疆,且富含维吾尔族宗教、文化和历史意义的村落名字,改作“团结”、“和谐”等村名,占村落改名总数的17.3%。有份参与研究的人权组织认为,把村落改名为反映中国政府宣传意味的村名,是北京政府致力消弭维族文化和宗教表述的行为之一,这不单令部分人的生活出现困难,亦有违反国际人权公约中保障少数民族可享有其固有宗教或语言的权利之嫌。

总部在美国的“人权观察”和以挪威为基地的“维族救助”(Uyghur Hjelp意译)研究中国国家统计局网页发现,在2009年至2023年公布的村落名字可见,在2.5万条位处新疆的村落里,有3652条村曾经改名,当中约八成涉及改正拼音或号码等琐碎而正常的改动,但有630条村落名字的改动却具有改变宗教、文化和历史意味在内。

研究报告指出,凡提及宗教的,例如伊斯兰教中的苏非派导师霍加(Hoja)、苏非派建筑物哈尼喀(haniqa);又或涉及新中国成立前之维族历史的,像意指皇宫的欧尔达(orda)、有地位人士之称的苏丹(sultan,又译苏里坦)和博克(beg);甚至是彰显文化意义的,像意指圣殿的麻扎(mazar)、二弦鲁特琴都塔尔(dutar),以及意即庙宇的美其特(Meschit),都统统被改掉。

新改的村名中,最多见的是“幸福”(79条村)、“团结”(69条村)及“和谐”(55条村),其次是“光明”和“博斯坦”(维吾尔语中绿洲的意思),分别有38条村以此为新名;另外就是“友谊”、“红旗”、“红星”及“前进”等。

2017-19年改名最多喀什变动最大

研究又发现,村落改名最频繁的时间段是2018年及其前後一年,近八成的村名改动在这三年发生。两个组织指出,这三年正是中国政府在新疆触犯人道罪行日益严重的时段,而喀什、和田及阿克苏等车疆地区则最受针对,这三个地区亦是最多村落被改名之处。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政府於2014年在新疆落实“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专项行动”,2017年起,打击维族和突厥穆斯林人的行动更为广泛和系统化,包括随意拘留、酷刑、家庭分离等,被人权组织定性为犯下人道罪行。但中国政府否认所有指控,称所谓拘留是在教育营中接受再教育。

研究指出,由於资讯不透明,村落改名的影响未能全部得悉,但根据维族救助访问的11名维吾尔人得悉,改名令他们生活大感困惑,有人甚或寸步难行,因为有村民被关在中国政府的“教育营”太长时间,离开时因村名不符而买不到车票。

人权观察中国部代理主任王松莲在美国时间周二(18日)发表研事报告时指出,北京政府把村名改成反映中共意识型态的名字,是她消弭维族文化和宗教表述的方法之一。

而根据《公民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27条,一个国家中的少数族群,其成员可共同享受其固有文化、信奉躬行其固有宗教或使用其固有语言之权利,不得予以剥夺。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对此条文作一般性解释时指出,保障此项人权是要确保不同少史族裔得以发展其文化、宗教及社会身份,从而丰富一个社会的构建,亦因此须受保护。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06/%E7%A0%94%E7%A9%B6%EF%BC%9A%E4%BB%A5%E5%9B%A2%E7%BB%93%E4%B8%B6%E7%BA%A2%E6%97%97%E4%BB%A3%E6%9B%BF%E8%8B%8F%E4%B8%B9%E4%B8%B6%E9%BA%BB%E6%89%8E%7C%E4%B8%AD%E5%9B%BD%E5%A4%A7%E6%94%B9%E6%96%B0%E7%96%86%E6%9D%91%E5%90%8D%E4%BB%A5%E6%B6%88%E5%BC%AD%E7%BB%B4%E6%97%8F%E6%96%87%E5%8C%96.html


鸡鸣狗盗 何以大国?

社交网络还在发酵的视频显示,正当访问澳洲的中国总理李强在堪培拉出席新闻记者会之时,几位中国外交官故意用身躯遮挡澳大利亚天空新闻台女记者成蕾正常工作。

这个消息迅即传遍了世界,社交网络自不待言,几大世界通讯社,众多媒体都报道了这则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李强访问澳洲,这是七年来级别最高的中国官员到访,目的在于“忘掉不友好的过去”,为什么他的手下要笨拙地去阻挡一名东道国记者进行正常报道?

法新社周二报道,曾被中国囚禁三年多的成蕾,周一告诉天空新闻台:“他们费好大劲儿不让我靠近摄影镜头,要框住我。我想,这是为了阻止我说或做一些让他们认为不好看的事情”。

阿尔巴尼斯总理对澳洲国立电视台说,“细看电视画面,这几个人在成蕾面前移过来移过去遮挡,坦率地讲,那种企图很笨拙”。他补充说,“很正常,几位澳大利亚官员进行了干预,要求在记者会的这几位外交官挪开”。

有意思的是,稍早前,阿尔巴尼斯与李强总理会谈时还强调:“根据澳大利亚的政治体制,外国干预是不可接受的。” 阿尔巴尼斯周二表示,已与中国大使馆接触,对此事件表达“关切”。

2020年,因澳洲要求国际独立调查新冠疫情起源,并禁止华为参加当地5G网络建设,北京愤怒,一夜之间,不顾多年频繁的贸易交往,下令重罚澳洲进口产品,驻京澳洲记者成蕾也成了牺牲品,遭到秘密审判,被囚禁的罪名是“向外国提供国家机密”。获释后,成蕾讲述了自己在监狱遭到的严酷待遇。这件事在很长时间毒化着澳中关系。

成蕾坐够了囚牢,得以回国,正好中国总理李强试图去澳洲恢复关系,成蕾出现在两国总理的记者招待会上,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几位大汉试图遮挡她工作。身为堂堂外交官,临时做起了秘密警察,立在记者席,用脊背遮挡成蕾。不知这是手下巴结总理,免得上司尴尬,还是李强不愿意出现成蕾提问的场面?中国外交官做的事被网民评论为“不三不四”,就这样呈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常以大国自傲,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对“国之大者”念兹在兹,自诩“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展现大国担当”,且多年来一直在为提升中国在全球的领导力而努力,澳洲这一幕暴露的“大国风度”,与这个世界是多么地格格不入。有网友评论,用脊背遮挡记者,甚至比王毅领导的外交部一度恶语相向,谁提问就呛谁的战狼作风都不如,呛人可能自觉理直气壮,有“东升西降”的虚幻理念支撑,至少是公开的,在总理外访的重大场合,用脊背挡人,实属偷偷摸摸,鸡鸣狗盗。

中国与澳洲翻脸三年后,在经济利益上互有需要,各取所取,澳洲总理为李强到访在国会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但是,三年来,中国在澳洲留下的不好印象很难擦去,李强访问前夕,澳大利亚智库澳中关系研究院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七成澳洲民众“不信任中国政府”,同样比例的澳洲人认为中国是澳大利亚的安全威胁。

这次李强前来,澳洲是准备好与中国尽力和解的,李强当然也希望拉住澳洲,不要一味跟着美国跑。尽管在涉及国家安全,印太战略利益方面中澳早已分道扬镳,无可扭转,但生意是可以做的。

还有另一位澳籍华人在中国遭遇不幸,他就是自称“民主小贩”的作家杨恒均先生,他被中国当局以间谍罪名判处死缓,但外界普遍认为这是政治判决。澳洲不断地呼吁释放杨恒均,阿尔巴尼斯在李强到访之前也表示,将与李强闭门讨论杨恒均的处境。

这件事情不知会谈出什么结果,澳洲舆论似乎并不看好。有分析认为,北京现在对待西方国家的态度是既要又要,比如与欧盟,既想与欧盟保持关系,因需要其市场和技术,又要给俄罗斯私下提供大量军民两用部件,让俄罗斯得以在乌克兰长期作战。

李强澳洲行,是否也抱着美国所揭露的鱼和熊掌兼得的心态?既想同澳大利亚恢复关系,又照旧藐视人权,对澳大利亚公民成蕾和杨恒均尚且如此,遑论对于自己的人民?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8%A6%81%E9%97%BB%E5%88%86%E6%9E%90/20240618-%E9%B8%A1%E9%B8%A3%E7%8B%97%E7%9B%97-%E4%BD%95%E4%BB%A5%E5%A4%A7%E5%9B%BD


Monday 17 June 2024

香港反修例五周年:海外纪录片述说港人离散故事


撰文:陈琪
歪脑 06/13/2024


五年前,香港牵起一场回归以来最大型的示威活动,200万人走上街头要求撤回《逃犯条例》。这条法案虽然被迫收回,但随即而来是“港区国安法”及“二十三条”立法。文艺界在政治挂帅的环境下,也不可避免的卷入政治漩涡。就电影界来说,因应国安法生效,香港当局禁止有关对国家安全不利的影片上映,其间已有至少10部短片或电影未获上映许可,包括以失踪少女陈彦霖事件为背景的鲜浪潮短片《Time, and Time Again》、《与乱世共舞》、首部获选为台湾金马奖年度“最佳动画短片”的《暗房夜空》、《美猪肉圆》和获第58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时代革命》等。这场运动看似完结,但对黄嘉祺及唐佩珊这两位身在海外的90后纪录片导演而言,却是个开始。


黄嘉祺:由新闻白痴变成纪录片导演


2019年风风火火的画面沉寂下来,如今更多的是港人在机场临别依依的一幕。黄嘉祺人在英国,见证了一个港人离散大时代,并找来一个随父母移英的7岁小女孩,准备跟拍她5年的成长的点滴。

黄嘉祺这个名字对于大众可能有点陌生,香港中文大学新闻系毕业后,随即飞往英国伦敦电影学校深造,其间凭执导的《野小子》在2020年赢得香港“鲜浪潮大奖”。黄嘉祺的名字很中性,未认识她以前以为是个男孩子,相识后发现其个性更像男生,“我这短发还好吗?我自己修的;前面看来不错,但后面有点不齐”。她耸了耸肩,又说自己修剪真的节省很多,毕竟伦敦物价颇贵。她的爽直带点不修边幅,予人女校出身的感觉。细问下,她毕业于香港九龙名校嘉诺撒圣玛利书院,当年会考获28分,有4A4B,高考也有一A,是公认的高材生,可惜她对此并不骄傲:“28分真的不算高分…可能这样说很欠揍…我入中大新闻系,每个人都两、三个A…所以我28分不高分,因为新闻系的确是一班读书超厉害的人,却要来读没钱赚的科目。”

【图略】黄嘉祺执导的《野小子》在2020年赢得香港“鲜浪潮大奖”。(Christy Tse)

事实上,她早知自己不是读新闻系的材料,入学前连“泛民”、“保皇党”这些政治词汇也不晓得是甚么,可谓是个新闻白痴;只因心仪的艺术科没有取录她,而新闻系最贴近创意媒体,所以就跑到中大新闻系读书。2012年刚20岁的她与那代年轻人一样,是“被时代选中”的学生。匆匆三年的大学生涯,先发生反国教运动、毕业那年发生雨伞运动。她直言自己不会写文,但对影像拍摄有兴趣,“中大可以借器材,又有地方剪片,那时候社交媒体还没普及,所以当时政府总部发生甚么,我就去现场情况拍片,当晚立刻剪出一段精华片段…我当时Youtube频道有很多人观看,反国教那条片,连黄之锋都有转贴…哈哈哈…可能我就是第一代‘(苹果日报)动新闻’。”

三年新闻系的训练以及两年电影学知识,令她爱上以镜头表达对新闻时事的触角,而长居英国的她,当遇上了以BN(O)签证移民来英的南南一家,随即萌生一个纪录片题材:“在父母角度而言,移民对小朋友发展更好,可是南南只有七岁,她是没有选择的。究竟她的成长是怎样呢 ?或者是她这一代的人,对于那个身份认同又如何呢?”所以她跟另一拍档何旭辉,决定把南南一家的移民故事拍成纪录片,名为《我们都是这样长大》,初步会跟进至南南12岁。

她透露,一开始南南并不喜欢讲英文,不想跟外国人做朋友,岂料3年后制作团队随南南回到香港探亲,她已明确表示香港不是我的家,并很想立刻返回英国。这个转变令黄嘉祺很感慨,“最近我都有想过这套纪录片要怎样完结, 我绝对都会问她:‘其实妳知不知道为什么妈妈要妳来?’因为我想知道,当她12岁是否过着大人都以为的Better Future?”

【图略】《我们都是这样长大》。(CCDF)


唐佩珊:纪录香港人的故事是我的责任


同样以镜头延续2019年反修例的故事,还有在美国多年的90后唐佩珊Kayla,她目前正跟进在英的香港难民以及地产商的人物故事。她早在15岁便到美国读高中,当时一接触相机,就被那光影下的画面所感动,“拍摄的时候望着取景器,觉得‘哇,这样很漂亮!这样打灯很漂亮 ’;又或者用这个角度去拍摄, 令我觉得表达到画面带出的故事,我就觉得很开心。”

在美国电影圈膜爬并不容易,她坦言初入行时曾经受人白眼,许多时每每在处理镜头操作,均有在场同事“监视”她,觉得她能不胜任摄影师工作。久而久之,她唯有付出加倍的努力,冀证明给别人看,她实力不比本地人逊色。她出产的纪录片作品包括《从未说过的事》和《她们》,并凭藉自传式短片《家在日落处》获2017年萨克拉曼多亚太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并在超过20个国际电影节放映。由于她香港移民的身份,吸引她去涉猎其他族群的移民故事,如越战二代在美国生活的点滴,故她的作品许多时围绕离散、移民及边缘化人群的生活。不过2019年后她深深觉得自己有责任及道义去纪录香港人的故事,“我相信自己是属于那个群体的人,拍出来的角度会不一样,而这是珍贵的。现在香港的确少了一些创作空间,而我本身又是一个电影工作者, 所以我要拍摄有关香港人及其身份认同的故事;之前觉得我随时都可以拍这类题材的故事,但现在我觉得我要加紧去做,而这是我的工作范畴之一……”

【图略】唐佩珊自传式短片《家在日落处》获2017年萨克拉曼多亚太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女性导演被标签?


自BN(O)签证计划2021年推行至今,已有逾14.4万港人抵英。疫情期间Kayla无法到英国跟进受访者,她辗转找上伦敦的女导演黄嘉祺帮忙。巧合地她们两位同样是90后,同样由香港移居海外,而她们均感受到其女性身份,在近年电影圈女性主义抬头下被放大;唯两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

黄嘉祺认为不应以“女性视角”分析作执导作品,“我理解为甚么女性导演要强调自己, 可能因为本身行业太偏重男人,所以当遇到一班女性电影工作者就会特别高兴,好像有一点点改变,就值得庆祝。但我有时候就会很抗拒,你在庆祝同时其实在标签自己。 ”至于Kayla,她觉得可能自己多在机灯组工作,八、九成情况都只有她一名女性,而她感受到制作愈大,白人愈多;潜移默化下觉得女性与男性电影工作者在职场是有差距的。

不论如何,她们均表示拍摄与2019年有关的纪录片,是基于“人性”的视角出发。Kayla觉得,这五年内的审查制度变化太大,“可能对比中国大陆或者伊朗等地,他们可能习惯如何在受限的空间里创作。但对我们这一代电影工作者来说,大家都是在一个很慌张的情况下,继续做自己想做的东西。”

黄嘉祺则认为纪录片有种魅力,虽然过程心力交瘁,但能与受访者建立了一个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在有时候我像个照顾者陪她(南南)玩、踢足球…我在她童年这样出现过 ,我不可以拍完纪录片后就消失 ,这很不人道。”

2020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得主、《美国工厂》导演之一Steven Bognar曾经讲过:“从事纪录片工作意味着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虽然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依然质疑自己、怀疑自己制作的电影是否有价值;也会因讲述信任你的人的故事而感到内疚……然而我们能从事纪录片工作难道不是非常幸运吗?”

这五年来,香港电影土壤正在急剧收窄,然而港人记录和纪录港人的种子在海外开枝散叶,幸运吗?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4/06/blog-post_72.html


謝蘭尼:美國為即將到來的台灣之戰做好準備了嗎?



◎謝蘭尼(Brahma Chellaney)自由時報-星期專論20240616

西方世界擴大介入烏克蘭衝突,似乎是為了維護其全球主導地位,因為英國前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最近在一篇專欄文章中指稱,俄羅斯的勝利將是「歷史的轉捩點,是西方最終失去戰後領導權的時刻」。然而,基於烏克蘭戰爭已經演變為消耗戰,西方對這場衝突的介入又逐漸升級,這種決定性的論斷看來頗有問題。

正式終結西方領袖地位的關鍵時刻,更有可能是中國以降服台灣為目標的突然入侵。

隨著烏克蘭和中東戰爭對美國領導的西方聯盟構成考驗,而且美國看似已經過度耗損國力,中國對台灣的侵略可能會比許多美國決策人士預期的更快到來。
北京南海擴權奧步 恐將複製台海

有不祥的跡象顯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在為發動侵台戰爭做準備。可是,美國是否準備好應對這類突發事件,已經變成一個棘手的問題,尤其是在國際社會愈來愈擔心,習近平可能會將美國因為歐洲和中東衝突擴大而焦頭爛額,視為一個可以對台灣採取行動,又不至於與美國全面開戰的大好時機。

保衛台灣對國際社會的安全愈來愈重要,還有另外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由於習近平政權已經在南中國海成功測試漸進式的擴張手法,而且沒有招致美國的全力反彈,他可能會試圖在台灣海峽複製這種模式。

顯而易見的是,連續三屆美國政府都未能令人信服地反制中國在南中國海日益加劇的擴張主義,只是一味訴諸口頭警告,或僅止於虛應故事。因此,美國現在的爭論主要集中在如何實質失去南中國海,以及現在可以對中國日益咄咄逼人的海上戰術做出何種回應,以加強對這條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戰略通道的控制。

中國的這些伎倆引發與其他主權聲索國的一系列衝突,尤其是菲律賓和越南,中國還試圖干擾美國及其盟國在南中國海的空中和海上通行。
近年三次環台軍演 封鎖圍堵預演

中國最近舉行包圍台灣的恫嚇性軍事演習,似乎是未來可能實施封鎖的預演,目的是一步步地扼殺這個島國的民主。事實上,這是中國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針對襲擊台灣所進行的第三次排練。

相較於中國在二○二二年八月發動的第一次大規模環台軍演,當時是針對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問台北,最近這次軍演更為複雜,且經過精心設計,地理範圍也分布得更廣。

第二個原因則是,儘管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強調,印度—太平洋地區是「我們的優先戰區」和「美國大戰略的核心」,但美國其實並未真正轉向亞洲,遑論更廣闊的印太地區。
美陷烏戰泥淖 削弱印太嚇阻態勢

兩位曾經參與美國政策制定的學者卜威爾(Robert Blackwill)和方登(Richard Fontaine),在剛剛出版的新書《失落的十年:美國重返亞洲與中國勢力崛起》(Lost Decade : The U.S. Pivot to Asia and Chinese Power Rise,暫譯)中感嘆,由於缺乏應對印太地區議題的一致策略,美國在二○一一年首次提出的「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戰略,已經宣告失敗。因此,美國一直無法針對中國咄咄逼人的崛起做出適切回應,作者認為,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美國外交政策的最大敗筆之一。

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只要其他地區的衝突分散了美國對緊迫的亞洲安全挑戰的注意力,印太地區就不太可能成為美國大戰略的核心。

美國最新的對外援助計畫為烏克蘭提供了六○八億美元,卻只為包括台灣在內的印太安全倡議撥款八十一億美元,美國調整戰略優先重點的前景顯得黯淡不明。事實上,美國總統拜登最近允許基輔使用美國提供的武器,攻擊俄羅斯境內的目標,從而使美國進一步捲入烏克蘭戰爭。

更根本的問題在於,曠日持久的烏克蘭戰爭正在影響美國的中國政策,削弱華盛頓在印太地區的嚇阻態勢,從而使台灣海峽更有可能爆發危機。
拜登緩和立場 北京對台更加狂妄

為了避免美國最糟糕的地緣政治噩夢—中俄正式結盟—成真,並勸阻中國不要直接協助克里姆林宮的戰爭機器,拜登已經被迫對北京採取更為緩和的立場。

這種作法反過來又讓中國對台灣更加膽大妄為。在升高對台脅迫力道的同時,北京也進一步釐清了自己的最終目標。習近平最近宣稱,他的民族復興運動的「本質」,就是「祖國統一」。而且,中國新任國防部長董軍也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安全論壇上,指控美國「險惡用心,正在把台灣引向險境」,揚言「誰膽敢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必將粉身碎骨、自取滅亡。」

然而,一些西方人士堅持認為,美國必須先在烏克蘭戰場上擊潰俄羅斯,才能集中心力遏制中國。這種看法似乎以為,習近平會等到美國在烏克蘭的漫長戰事中痛擊俄羅斯,然後將注意力轉向遏制中國的時候,才會對台灣動手。事實上,烏克蘭戰爭落幕是習近平最不樂見的局面,因為屆時美國就可以全力轉向亞洲。

毫無疑問:隨著中國日益擴大的軍事陰影籠罩在台灣上空,無法阻止中國侵略這個自治島國的風險正在增加。因此,在美國,有愈來愈多人呼籲華盛頓必須放棄過時的「戰略模糊」政策,對協防台灣採取戰略清晰,畢竟所謂的「戰略模糊」,是在中國仍然落後、沒有能力併吞台灣時制定的。

在美國似乎還沒有為台灣可能爆發武裝衝突做好準備之際,華盛頓卻進一步介入烏克蘭戰爭,這是一個戰略錯誤,最終可能殃及美國的長期安全。

(作者謝蘭尼為新德里智庫「政策研究中心」戰略研究教授,擁有得獎作品《水:亞洲的新戰場》等九本著作。國際新聞中心陳泓達譯)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4/06/blog-post_67.html


Saturday 15 June 2024

博明:习近平正在备战 中国人民是我们最好的盟友

来源:
美国之音

前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博明(Matthew Pottinger)近日在访台期间发出警告,习近平一旦决定对台动武,第一步就是发动全面战争、直接占领台湾,不会留有余力。他在即将出版的新书《沸腾的护城河》(The Boiling Moat)当中详细列出美国协防台湾的紧急步骤,目标是加强威慑力量、将台海打造成一道“固若金汤”的护城河。博明在进入白宫任职之前曾加入美军陆战队,也当过《华尔街日报》的记者,还在北京採访时被中共公安殴打,对中共的本质有深刻的了解和亲身的体会。能说一口流利中文的博明在他访台之前接受美国之音《纵深视角》专访,深入比较习近平和斯大林的恐怖统治,并从各种迹象研判习近平实际上正在备战。博明在专访中除了针对中共的攻台计划提出具体的应对方案(非本文重点,请参考完整专访视频),也引经据典地反驳那些声称“中国人需要皇帝、不能建立民主”的说法,根本是“一派胡言”,博明说:“中国人民是我们在这场竞争中最好的盟友。”

习近平师法斯大林 清洗军队为开战?

博明曾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语出惊人地预测:习近平可能会和斯大林一样在任内去世。他在接受美国之音《纵深视角》专访时近一步阐述了习近平与斯大林之间的共同点。他说:“毛泽东深受斯大林意识形态和执政风格的影响,而习近平深受毛泽东执政风格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两人之间的共同点就是不断地清洗队伍,以维持党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习近平上台后立即展开大清洗,当时许多人预测这场大清洗可能要持续一年,但是12年后的今天,习近平的大清洗仍在继续,这确实是一种斯大林式的做法。”博明说。

斯大林对红军进行的“大清洗”一直持续到战争爆发,博明在专访中也分析了习近平不断清洗解放军的用意。他说:“习近平把这种(斯大林式的大清洗)做法应用到军队中,他摧毁他自己的班底和解放军的高层将领军官团,令许多人不解,我猜测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他不认为他已经将他所需要的一个‘精确的团队’部署在正确的位置上,用以对台湾和美国发动战争。因此,我认为,这种(斯大林式的大清洗)不仅仅是中共本身制度缺陷的一个症状,同时也是一个令人震惊的警讯,表明了习近平实际上正在为战争做准备。”

习近平“混乱轴心” 源自毛泽东“天下大乱”?

博明在专访中将最近各界用来形容中、俄、伊三国的“邪恶轴心”(Axis of Evil),称之为以习近平为首的“混乱轴心”(Axis of Chaos),这是源自毛泽东所说的“天下大乱,形势大好”。博明认为,习近平相信他的当下正在面临的,是一个一百年才会出现一次的天下大乱的大好机会,也就是习近平近年经常挂在嘴边、并和老朋友普京分享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博明说:“很显然地,习近平12年前上台执政时,他希望看到事态的发展能给中国的外部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从而创造机会,扩大中共在海外的影响力。事实上,形势就是这样发展的。如果你阅读中共的内部文件,就会发现,解放军的将军们在中国国防大学念的教科书中,谈到了他们所认为的有利形势,其中包括他们认为:美国会变得越来越弱、欧洲变得混乱、俄罗斯变得咄咄逼人,这实际上就是习近平所一直在鼓励的局面。”

博明警告:“习近平与普京之间‘无上限’的伙伴关系,以及他对乌克兰战争强而有力的支持,成为了俄罗斯这个战争机器的‘头号供应商’。如果没有习近平的支持,俄罗斯很可能无法维持在乌克兰的战争,这实际上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场‘代理人战争’,俄罗斯变成了中共的傀儡、是它的一个‘提线木偶代理人’(Marionette Proxy)。”

博明进一步分析:“北京在中东使用的剧本也如出一辙,北京是伊朗的头号经济支持者、是伊朗在全世界的头号宣传支持者、它还是伊朗的头号外交支持者,现在北京更明目张胆地接纳这些恐怖主义代理人,甚至让这些恐怖组织来北京访问,北京的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我认为美国和我们的盟友们不应该对习近平的‘混乱轴心’抱有任何幻想。”

博明vs.杜如松 中国政策大辩论

不过,博明最近在《外交事务》期刊(Foreign Affairs)和前美国国会众议员麦克·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联合撰写的一篇文章《胜利没有替代品》(No Substitute for Victory)引爆了一场激烈的“中国政策大辩论”,前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副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以及前美国副国务卿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等人在《外交事务》联名发表另一篇文章《美国想要从中国得到什麽?》(What Does America Want From China?)公开对博明和加拉格尔进行反驳。

杜如松在这篇反驳博明的文章中指出:中共和习近平有意恢复与美国的“建设性接触”,中国可以与美国“和平共存”;但博明在他的文章中强调:美国必须在与中国的竞争中“赢得胜利”,而不是去“管理”美中之间的竞争。

博明在专访中坦承,他和加拉格尔在美国对华政策方面与杜如松和斯坦伯格等人存在“重大分歧”。博明告诉美国之音:“杜如松是我的一个朋友,也是一位出色的学者与官员,但我认为杜如松代表的是拜登政府的观点,他是在为拜登政府的执政记录做辩护。我认为拜登总统上任后的头两年,他的政策实际上是特朗普政策的延续和强化,让北京为损害美国利益的行为付出更多代价,他维持了对中国的关税,同时加强了出口管制,以确保北京不会成为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半导体制造者,这些都是很好的措施。”

但博明强调:“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自2023年初开始,有一些重要的事情发生了变化,尤其是美国对中国的‘威慑政策’正在失败。现在美国有必要改变我们对中国的政策了。”

“低荡政策”的历史教训

博明近一步表示:“拜登政府官员或前官员的言论中还有一种观点,那就是如果我们(美国)不努力尝试与北京合作,美中关系可能会出现某种螺旋式下降,换句话说,他们认为如果我们不在某种程度上包容中共,北京将会变得更加咄咄逼人。但是历史告诉我们,事实恰恰相反!”

博明告诉美国之音:“如果我们回顾一下美国与苏联冷战的历史,正是在美国比较强硬的时期,与苏联的关系才变得更容易管控。反之,在1970年代,当美国推行所谓的‘低荡政策’(Détente)的时候,当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缓和政策的时候,苏联就变得更加具有侵略性。因此当苏联说:好吧,美国人想在这些领域与我们合作时,我们(苏联)就利用这些会谈来诱导美国的自满情绪,同时发展我们(苏联)的军事力量,并实际上在国外进行更具侵略性的代理战争和直接战争。”

博明在专访中细数美国在采取“低荡政策”时发生的一连串事件,包括:苏联在非洲发动战争、它开始支持欧洲共产主义运动、苏联又出现在美国后院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然后最后它入侵了阿富汗。他说:“因此‘低荡政策’的成果是更多的侵略。而不是更少的侵略,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低荡政策’中吸取教训,我认为拜登政府的政策自从2023年初以来,已经倒退成为某种程度的‘新低荡政策’。”

“杜如松不同意我的观点,他有权发表自己的观点,我尊重他,但我认为这就是我们的现状。”博明告诉美国之音。

“赌”中国崩溃 可能出现另一个普京?

在这场美国对华政策大辩论当中,双方另一个针锋相对的论点是:杜如松批评博明和加拉格尔是在“赌”中国会崩溃(betting on China' collapse)。杜如松近一步阐述他的论点,并且用普京作为例证,杜如松说:“美国的目标并不要求中国的政治转型(political transformation),而且共产主义统治的结束并不能保证会产生一个更加克制的中国,毕竟,苏联共产主义的终结,最终导致了普京的俄罗斯。”

针对杜如松以苏联解体后出现普京这样的独裁者作为理据来批评博明中国政策,博明反驳说:“如果说我们不应该发动或试图赢得冷战,只因为在30年后一些独裁者会以像是普京的形式出现,这是一种我称之为‘因小失大’(Penny-Wise But Pound-Foolish)的政策,我们现在比冷战时期好多了,自从苏联解体几十年来,美国和世界都好了很多,这是毫无疑问的。”

“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在苏联体制下成长起来、从克格勃官员变成的独裁者,我们现在得到的是一种‘余震’,有点类似消化性溃疡的一种‘冷战后遗症’,但不代表我们就不应沿用冷战时的制胜战略,仅仅因为普京还能再活上几年。”博明说。

博明进一步补充道:“加拉格尔和我提出的策略并不要求政权更迭(Regime Change),我们并不提倡美国促使(中共)政权更迭,如果中国要进行政权更迭,那将由中国人民来决定,我们不认为我们应该对此感到恐惧,实际上,我们认为,如果中国人民决定走这条路,我们应该支持他们,但我们看不到这样的过程正在进行。”

“长电报”的预言:极权会自己腐烂

博明认为有关美国对华政策的这场辩论,最好的裁判和老师是1946年乔治·凯南著名的“长电报”(The Long Telegram)。他说:“冷战初期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的思想给我们启发,1940年代末期,他(凯南)并没有呼吁实施‘政权更迭’战略,但他提出一个观点,结果证明他是有先见之明的。他说:如果苏联无法实现它的全球愿景和目标,那么美国应该采取‘围堵政策’以确保苏联无法实现这些目标,但如果苏联在更大的全球愿景上失败,它可能会从内部崩溃,乔治·凯南的说法是,‘它(苏联)会自己腐烂’。”

博明强调:“加拉格尔与我合写的这篇文章,实际上是重温乔治·凯南最初的想法,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们会对此感到困扰,尤其是左派(自由派),在右派(保守派)中也有一些人有此反应,但我们的建议,实际上是为了确保北京无法实现其全球愿景,因为这种愿景是与全球民主极度敌对的。”

中国不适合民主是“一派胡言”

博明曾在2020年5月4日以流利的中文在白宫发表一篇的“五四演说”,标题是“一个美国视角下的中国‘五四精神’”。当时他在演说中驳斥“中国人不适合民主”是“一派胡言”。博明在接受美国之音《纵深视角》专访时近一步说明:“‘中国人不能拥有民主’不但是的确是‘一派胡言’,更是一种种族主义的观念,说什么‘中国人无法体验民主’、‘中国人没有能力管理自己’、‘中国人需要一个皇帝’,这些实在是太荒谬了,因为台湾就是最好的反证。”

博明说:“我们看到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建立了成功的民主制度,我们看到台湾是一个独特的社会,但也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两岸有很多共同的文化遗产,使台湾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民主国家之一,台湾在全球民主指数的排名,甚至领先美国和英国,在各项民主指数的排名中居亚洲之冠,故指华人无法建立、享受和维持自治,显然是一个谎言。”

博明说,他相信,中国人民最终将证明他在这一点上是正确的。

中国年轻人开始觉醒 质疑谁是“境外势力”?

博明在他的新书《沸腾的护城河》当中也提到了2022年的“白纸运动”,街头上的年轻抗议者在被指控受“境外势力”操纵时,反驳说:“中共政权才是受马克思、恩格斯、斯大林和列宁这些‘境外势力’的影响。”

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正在觉醒,开始了解历史的真相,并最终意识到中共和中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对此,博明说:“中国共产党实际上是一个外国王朝,它是中国的外来政权之一,就像蒙古人、满洲人,中国共产党和他们一样,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引进了外部意识形态,就中国共产党而言,他们是从欧洲引进外部意识形态。事实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不中国化的政府,它比元朝的蒙古人更不中国、它也比清朝的满人更不中国,因为中共是把马列主义那一整套照搬到中国,而马列主义是在欧洲已被证明是破旧、失败的意识形态。”

博明认为:“在中国很多人都明白这一点,我认为中国共产党自己也知道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不遗余力地试图恶意中伤台湾的民主,并试图诋毁世界其他地区的民主。”

中国最终将抛弃马列主义 回归传统

博明相信,中国的最终走向,将是比马列主义更中国化的东西。“我不知道它会是什么?但它可能会以一种受中国传统思想、哲学影响的形式出现。”

“我最近在读孔子的《论语》,里面都是一些非常有力量的思想,包括重视人权的‘仁’、推己及人的‘恕’、完善自我的‘学’等等,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发现任何与民主观念不相容的东西,在我看来,没有一项是与民主和自治不相兼容的思想。事实上,我看到的是中国的特色,而我认为这些特色可以让民主在中国社会取得特别的成功。儒家思想对日本及其历史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些思想儒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仍在韩国生生不息,韩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民主国家、日本和台湾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如此,那么问题究竟是出在哪里呢?”博明提出这样的疑问。

“我认为,如果我们挖掘中国文化和中国的古代智慧,你会找到通向更自由、更民主、更人道的基石,而不是像我们今天在北京看到的极权独裁。”博明说。

中国人民是我们最好的盟友

博明告诉美国之音,虽然这几年他的中文有些生疏,但仍然希望在和我们的专访中直接用中文向中国人民表达他的想法。他在专访最后强调:“中国人民是我们在这场竞争中最好的盟友!”博明还说:“我认为台湾也必须记住这一点,台湾应做出额外的努力,与台湾海峡对岸的人民接触,即使有防火长城和北京极力试图对台湾灭声,台湾更应该做出额外努力,确保台湾的故事尽可能地被对岸的人民听见,就像美国应该做出额外的努力,不只是用英文和中文,而是用各种语言,努力向中国人民讲好我们的故事一样,这也应该是整体战略的一部分。”美国之音专访博明的完整内容请收看《纵深视角》节目。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06/%E5%8D%9A%E6%98%8E%EF%BC%9A%E4%B9%A0%E8%BF%91%E5%B9%B3%E6%AD%A3%E5%9C%A8%E5%A4%87%E6%88%98%7C%E4%B8%AD%E5%9B%BD%E4%BA%BA%E6%B0%91%E6%98%AF%E6%88%91%E4%BB%AC%E6%9C%80%E5%A5%BD%E7%9A%84%E7%9B%9F%E5%8F%8B.html


【文韜政論】47人港版「美麗島大審」後的香港淪喪



香港「47人初選案」為《國安法》下規模最大的及最受國際關注的案件,當中大部分人在大審前已被還押超過3年,罪成最高刑罰可囚終身。眾被告當初只是參加民主初選及意圖透過杯葛預算而被控告違反《國安法》,大家實在是低估了中共及港共的狠與毒。選舉前政治組織辦理初選本來就是民主選舉的一環,黨內或跨黨派辦初選的目的,是要找出最強的人選來擊敗敵對陣營的候選人。

反對派萬萬不會想到只是參加初選就會被秋後算賬,犯下了之後所訂定的《國安法》,根據《國安法》第22條,任何人組織、策劃、實施或者參與實施「以武力、威脅使用武力或者其他非法手段」旨在顛覆國家政權行為,即屬犯罪。反對派執意要以非暴力手段,以議會路線來迫政府進行民主改革,既非武力亦非威脅使用武力,大家都不清楚和理非的溫和抗爭犯了甚麼法。

「47人初選案」堪稱港版的「美麗島大審」,今年是台灣美麗島事件四十五周年,美麗島事件是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日國際人權日時發生於高雄的一場大型警方鎮壓事件。以美麗島雜誌社成員為首的黨外人士,在當天組織群眾進行遊行及演講,途中跟警方爆發衝突,後演變成國民黨所定性的「叛亂事件」。事件後,政府當局大舉逮捕黨外人士,並進行軍事審判,翌年四月十八日,軍法大審宣判。被控告的八人包括施明德、呂秀蓮及陳菊等,俱以「二條一」判處重刑,其中,施明德原來是要被判死刑,後判定為無期徒刑,黃信介判十四年有期徒刑,其餘六人判十二年有期徒刑。

「47人案」可判無期徒刑 裁決後繼續打壓公民自由

由於香港沒有死刑,根據《國安法》第22條,首要分子或罪行重大的可處無期徒刑或10年以上監禁,積極參與者處3年至10年監禁,其他參加者處3年以下監禁。這實際上就等同於蔣經國底下的叛亂罪,黨外只是在人權日辦個和平遊行,爭取民主就成了叛亂犯,不過,在當時戒嚴的狀況下是有可能及可以預見的。

很多的分析都認為,由於「美麗島大審」乃軍法處置下絕無僅有的公開審訊,被告都振振有詞的透過這場大審宣揚民主自由及批判國民黨獨裁,報紙媒體都可以報道令許多民眾第一次認識他們,因此被國民黨抹黑的形象得到平反,原先被誤解的黨外人士漸受尊崇,許多民眾見識民主人權的價值,更有許多人心頭泛起對台灣的傷悲。

然而這次港版「美麗島大審」在嚴密控制下進行,沒有了振振有詞的公開抗辯,場外試圖抗議的家屬都被拘捕。大多數香港人都早已深知民主自由的重要性,民眾也很清楚這次是欲加之罪下一舉殲滅民主派的行動。台灣「美麗島大審」後,僵固的政局被打破,社會控制漸漸寬鬆。香港卻是不斷惡化,大審前後更是大大收緊,民眾看球賽的小動作被視為違反《國歌法》,鄒幸彤在獄中更被指串謀親友紀念六四而被捕,流亡人士的香港護照被註銷,一連串往死裡打舉措就是要嚇阻一切反動行為,增加香港人的政治壓抑,最終只會招致更大的反噬。

- 梁文韜 (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from RFA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mt/com-twwatch-06142024080412.html


报告:中国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其专制模式

来源:
美国之音

法新社援引设在华盛顿的大西洋理事会周四(6月13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报道说,中国为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官员举办研讨会和培训,促进和宣传中共的一党体系和中共领导人习近平的世界观。

大西洋理事会的报告根据中国商务部数以百计的公开文件,详细介绍了中国向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合作伙伴宣传一党统治和习近平思想的努力。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执政的一个中心支柱,中国利用该倡议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繁重的贷款,借机拓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该报告的作者、大西洋理事会非常驻研究员邱芷恩(Niva Yau)说,这些文件很明显地强调中国专制模式的某些方面是成功发展蓝图的核心,其他国家可以模仿。

报告列举的一个实例是为发展中国家的总统顾问和内阁级官员举行的线上视频研讨会,主旨是扩展中国管治体系的国际影响。

根据报告援引的中国商务部的一份文件,这个2021年举行的研讨会谋求介绍习近平有关“国家治理的思想、中国目前的政治制度、政治生活以及基本政策决策过程的特点”。

这个研讨会还推广中国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病期间的“社会动员和管理”。中国严厉的清零防疫政策将数以千万计的民众置于严酷且超长的封城之中。

另一个为非洲官员举办的涉及城市计划的培训项目,聚焦中国无处不在的监控系统。根据报告援引的一个文件,该项目谋求教育这些官员如何在城市中通过信息技术管理公共安全。

报道说,中国是世界上监控最严密的国家之一,面部识别技术被广泛用于从日常公安执法到政治迫害的方方面面。

报道表示,该报告还详细介绍了为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国家的官员举办推介中国媒体和宣传运作的课程。报告援引一份文件说,“研讨会通过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中国在新媒体发展上的经验,分析了在新冠病毒疫情背景下,中国媒体的融合及创新理论”。

这个课程还探讨了“新闻写作的实践、项目创立以及应用于新媒体平台的资料收集”。

据中国商务部的这些文件显示,所有的项目都是由中国顶流研究机构的学术专家以及国家公务员主讲。

该报告的作者说,中国正在从事协调一致的努力,在发展中国家推广中国专制管治的模式。

法新社说,中国外交部没有回应多次置评请求。

由邱芷恩撰写的这个大西洋理事会的报告的标题是《具中国特色的全球南方》。报告的引言说,2010年代末,在中国经济增长达到顶峰之际,北京开始倡导一种替代性的治理模式,即优先考虑经济发展,拒绝以保护个人权利为中心的“西方”民主进程。随着北京开始稳步扩大促进其政治制度的使命,以及在全球南方一些国家取得经济成功,这一发展的全球影响越来越明显。

报告说,中国长期以来就谋取让外国接受中国的政治说辞和叙事,并鼓励外国接受以进一步推进中国的利益。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在目睹中国19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奇迹”后,认真对待中国有关一个更专制体系具有益处的叙述,更愿意考虑用北京模式试验有计算的风险。

报告说,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严重减缓,而其政治制度在习近平治下变得更加具有压迫性,欢迎中国管治经验的国家仍继续增长,提升了北京的全球影响力。这对民主的未来、个人权利的保护以及全球秩序的性质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06/%E6%8A%A5%E5%91%8A%EF%BC%9A%E4%B8%AD%E5%9B%BD%E5%90%91%E5%8F%91%E5%B1%95%E4%B8%AD%E5%9B%BD%E5%AE%B6%E8%BE%93%E5%87%BA%E5%85%B6%E4%B8%93%E5%88%B6%E6%A8%A1%E5%BC%8F.html


中国实施海警新规 美国务院:执法将大幅升级局势

来源:
法广

中国海警6月15日起将施行新规,允许拘留涉嫌侵入的外国人。美国国务院周五(6月14日)表示,中国国内法不适用于他国专属经济区或公海悬掛他国国旗的船舶,执行这些法律将会大幅升级局势。台湾外交部也谴责北京没有遵守国际规范,破坏区域和平稳定。

中国海警局制定发布"海警机构行政执法程序规定"。6月15日起施行的新规定将贯彻其2021年实施的海警法,允许对涉嫌侵入的外国人拘留。

中央社报道,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周五以背景说明方式电子邮件回覆中央社时指出,已注意到相关媒体报导,这在法律面上引起高度关切。

国务院发言人说,根据1982年海洋法公约,中国国内法不适用于他国专属经济区或公海悬掛他国国旗的船舶。执行这些法律不利区域和平安全。

这名发言人指出,正如国际仲裁庭2016年7月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裁决所体现,美国明确拒绝中国在南海提出全面且非法的主张。"我们敦促北京以及所有声索国,使其海事主张与1982年海洋法公约所体现的国际法相符"。

另外,台湾海巡署周五发布新闻稿指出,中国2021年2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警法",并陆续发布海警机构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海警机构办理刑事復议復核案件程序规定及海警机构行政执法程序规定等;据此可依海警法逕行划设临时警戒区,驱离净空区域船舶,并授权海警在其管辖海域使用武器,此举严重违背国际法及相关国际惯例。

海巡署表示,中国此举不仅对区域和平与稳定构成严重威胁,也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谴责;未来依整体海域情势发展机动应处,再次呼吁中国勿藉故合理化单方面破坏区域和平行为。

另外,台湾外交部周五严正谴责中国政府没有遵守相关国际法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范,片面逕行宣布执行此项措施,破坏区域和平稳定。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06/%E4%B8%AD%E5%9B%BD%E5%AE%9E%E6%96%BD%E6%B5%B7%E8%AD%A6%E6%96%B0%E8%A7%84%7C%E7%BE%8E%E5%9B%BD%E5%8A%A1%E9%99%A2%EF%BC%9A%E6%89%A7%E6%B3%95%E5%B0%86%E5%A4%A7%E5%B9%85%E5%8D%87%E7%BA%A7%E5%B1%80%E5%8A%BF.html


Friday 14 June 2024

新西兰媒体:中国的长期游戏——跨国镇压

来源:
法广

根据新西兰新闻报道,由Stuff Circuit 拍摄的纪录片《长期游戏》,指控中国政府试图在新西兰奥克兰企图绑架一名中国男子,该男子搏斗反抗后因重伤被送往医院。该男子名叫刘泉州,或列中国官方颁布的红通百人名单。至此,刘泉州仍然滞留在新西兰,但也仍然受到威胁。

据该报道,刘“迈克尔”泉州在 Stuff Circuit 拍摄的 纪录片《长期游戏》中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该片是一部调查中国当局干涉新西兰事务的纪录片。绑架未遂事件发生在 2004 年,但恐吓活动自此一直持续。刘泉州直到现在才决定公开他的案件,因为他担心中国在新西兰的“渗透”程度更为“严重”。

刘泉州指控说,“他们可以做任何事,他们会对自己的人民做任何事。”

Stuff Circuit 看到的新西兰警方文件显示,刘泉州在奥克兰郊区 Mt Roskill 参加了一场事先安排好的夜间房地产会议后,遭到三名男子的阻拦,其中一人手持手枪。

刘泉州受了重伤,警方案件记录称这是一次“暴力袭击”。刘泉州告诉 Stuff Circuit,其中一名男子自称来自中国政府安全机构。刘泉州说,中国政府安全官员于 2004 年试图在奥克兰绑架他,自那以后,他一直受到持续不断的恐吓。

Stuff Circuit 采访的一名目击者证实了这一事件,并称涉事男子是中国政府官员。“他们想逮捕他,但刘泉州的力气很大,所以他们就打斗了起来。”

根据警方档案,袭击案的主要嫌疑人否认参与其中,并在第二天乘第一班飞机离开该国前往中国,该人持瑙鲁护照。嫌疑人后来通过电子邮件承认,他参与了袭击,目的“是为了拿回资金”。

中国政府2004年5月登记的一份“逃犯档案”显示,江苏省检察院对刘泉州发出了逮捕令,指控他“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并潜逃至新西兰。

在接受 Stuff Circuit 采访时,刘泉州否认有任何不当行为,并表示他从未担任过政府官员——他是一家公共交通机构的负责人,也没有挪用任何资金。他相信两名省政府官员因财产纠纷向有关部门投诉他,指控他挪用资金。

据刘泉州表示,他一直是中国政府不断威胁将其遣返回国的受害者,他的名声甚至出现在中国 2015 年公布的百名外逃人员名单上,该名单是被称为“天网行动”的国际追逃行动的一部分。

刘泉州称,“他们试图用尽一切手段强迫你服从。他们可以起诉你,甚至让你消失。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2018年,刘志军在奥克兰的住址被中国政府官方网站公布。他说,2019年,中国政府派一名官员到新西兰与他和他的妻子谈话,并带来了他母亲的一封信,信中写道:“政府关心你们。只要你主动回国把事情说清楚,政府就会宽大处理。”

同年晚些时候,中国公安局的官员前往新西兰,与刘泉州及其律师举行了会晤。新西兰警方驻北京联络官、警司拉塞尔·勒普鲁 (Russell Le Prou) 也返回新西兰参加了会晤,但刘泉州告诉 Stuff Circuit,中国警方不允许勒普鲁出席。

警方拒绝透露有关此次会面的任何信息。勒普鲁已不再担任警察,他没有回应 Stuff Circuit 的询问。

在 2023 年 8 月对新西兰安全威胁的评估中,新西兰安全情报局警告了该国有外国跨国镇压行为,包括“非自愿遣返”,即强迫或迫使个人返回原籍国。

同月,《华盛顿邮报》报道了2017年一起中国警察抵达斐济抓捕77名涉嫌实施网络诈骗的人员的案件,并在没有引渡听证或任何文件的情况下将他们送回中国。一名前高级警官说:“他们只是进来做他们想做的事。”

人权非政府组织“保护卫士”报道了中国的跨国镇压行为,详细描述了他所称的“屡次公然侵犯人权、司法和领土主权”的例子。

今年五月,一名去年逃往澳大利亚的中国秘密警察前间谍揭露了中国当局如何针对那些被其视为国家敌人的人。

Stuff Circuit 在研究中国前驻澳大利亚外交官的指控时发现了刘泉州的案件。该外交官指控中国政府于2005年在奥克兰绑架了一名女子,因为她掌握有经济情报,并将她放在一艘国有船上返回中国。

中国前外交官陈用林向 Stuff Circuit 透露,他于 2007 年向澳大利亚国家情报局举报了此案,但官员们“不太感兴趣”。

他向《长线游戏》透露了有关此案的更多信息,包括该女子的名字谢莉,以及她因与中国“最著名的逃犯”高岩的关系而被锁定为目标。

Stuff Circuit说 无法追踪谢回国后发生的事情。

澳大利亚华裔作家兼研究员亚历克斯·乔斯克 (Alex Joske) 表示,绑架和企图绑架的指控“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影响力最极端、最尖锐的一面,是中共寻求在海外建立影响力的最暴力和最秘密的一面”。

据该报道,与此同时,刘泉州却一直处于无国籍状态:中国政府通缉他,这意味着他无法满足新西兰公民“良好品格”的要求。

但他也不能返回中国,因为他害怕会发生什么事。

威胁还在继续。2021 年,刘泉州的家中有来人留下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们不会放过你的。”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06/%E6%96%B0%E8%A5%BF%E5%85%B0%E5%AA%92%E4%BD%93%EF%BC%9A%E4%B8%AD%E5%9B%BD%E7%9A%84%E9%95%BF%E6%9C%9F%E6%B8%B8%E6%88%8F%E2%80%94%E2%80%94%E8%B7%A8%E5%9B%BD%E9%95%87%E5%8E%8B.html


"黎智英案"拒绝接受外国证词 九国政要:香港司法已沦为工具

6月14日,来自九个国家的十七位政界人士谴责香港当局拒绝让他们在"黎智英案"的庭审中作证,他们批评这是检调过程的重大疏失,在任何正常的司法体系,该审判结果都会被认为无效。同时,他们也指出,刻意忽视证据的作法也显示香港的司法体系已沦为政权的工具。

本周五,17位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 IPAC)的前任和现任议员发布了公开信,信中谴责香港当局拒绝接受他们在香港传媒大亨黎智英被控涉嫌违反《港区国安法》的庭审中作证的请求。这些政治人物包括加拿大前司法部长考特勒(Irwin Cotler)和著名人权活动家、御用大律师海莲娜·肯尼迪女男爵(Baroness Helena Kennedy QC)、以及日本前防卫大臣中谷元(Gen Nakatani)等。

多国政要多次要求在“黎智英案”作证不被香港法院采纳

这些政要在公开信中表示,在香港法院不采纳他们证词的情况下,黎智英案将存在严重缺失:“我们的电子邮件、演讲、和网上内容在你们的法庭上播放了数小时,检察官称我们为‘共谋者’和‘外国势力’,黎智英则协助我们批评北京。很明显,黎智英与我们的联系是这起审判的关键,但是,香港方面一次都没有联系过我们,向我们索要声明或证据。”

公开信提到,黎智英案的检调及审判过程缺乏采纳重要证据,这样令人震惊的证据排除,在任何正常司法体系下,审判结果都会被视为无效。此外,公开信也指出,前述的17位政治人物已经两度发表公开信,明确表示愿意向庭审提供相关证据,不过,他们提供证词的请求却不被香港当局接受,这显示了香港司法的败坏:“香港当局向世界展示了你不关心真相,你法律系统已经成为国家的工具。为了在政治上获利,你愿意放弃基本且不容妥协的法律原则,同时,你准备忽视你认为会为你带来不便的证据。”

据本台此前报道,前述政要曾在5月13日发布公开信,呼吁香港司法体系采纳其提供的证词。

记者:唐缘媛       责编:李亚千     网编:伍檫愙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gangtai/tj1-06142024125818.html


Thursday 13 June 2024

吴国光: 中国社会溃败的国际扩散

吴国光
VOA 【国事光析】20240612

本来不想再谈社会溃败的话题了,可是,新材料不断出现,也很能启发思考,于是似乎必须再写三写。"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新材料很多,其中最为抓眼球的是,一个叫作"铁头"的中国网红新近发布了一段英文视频,显示他在日本东京爬上靖国神社入口处的石柱旁小便,并用红色喷漆在石柱上写上"厕所"的英文词toilet。还有,四名美国大学教师在中国吉林观光一个公园时被人持刀刺伤,原因尚不清楚,但已有的证据显示受害人应属无辜。

启发就是本文标题所示:中国的社会溃败已经在产生"国际扩散"的效应,"互害社会"的后果加到了外国人身上,也在扩散到中国本土之外,正在侵蚀和毒化人类社会的起码文明规范。

国际抗议中的"小流氓恐怖主义"

以上两案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我想强调的就是其中所显示的社会溃败。如前所述,社会溃败的实质是文明规范的失效,是人际关系中充满了敌意与伤害,是"互害社会"的形成。从身边的亲人,到职业领域里的服务对象,到素不相识的路人,都不愿信任也不肯善待,都充满恶意并随时可以加害,这就是社会溃败的最普遍的表象。现在,这种现象的施加对象扩及外国人,扩散到中国本土之外,是为中国社会溃败的国际扩散或全球弥漫。

这也是衡量中国社会溃败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的一个指标。拙作前两篇强调社会溃败中所表现出来的亲情的异化及熟人之间信任与善意的缺失,那可以说显示了中国社会溃败的深度。现在所谈的,则是发生在陌生人之间的事情,特别是在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发生。其实,规范陌生人之间的社会互动本就是社会文明的一大功能。生人之间本就缺乏信任,更谈不上什么情感,如果不按文明规范互动,那就很容易陷入所谓"丛林社会"的黑暗之中。在一个哪怕只是很小规模的社会,一定也是生人占据绝大多数;国际社会尤其如此。如果社会溃败在这里发生,"面积"必然很大,后果必然是具有极大发散效应的。

反过来,文明社会最明显的表征之一就是对于陌生人、外国人的善意。不要说中国人排外,其实中国社会传统上礼遇客人,更特别礼遇外国人,特别重视国际声誉。曾经有句俗话说"丢人丢到国际上去了",这是说丢人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也许这句话现在不流行了,因为一种新的社会潮流出现了。这种潮流,第一,不知道什么叫"丢人",不知道世上有"羞耻"二字;第二,视外国人为仇寇,与国际社会为敌,把"国际上"就是看作打骂抢偷的领域,在这样的领域似乎你干什么下三滥勾当都行。研究中国社会的人以前总强调中国人重视"脸面",现在看,这是不是也很落伍了呢?"不要脸"是不是正在成为中国社会的新潮流呢?

那撒尿者宣称自己这么做是在抗议日本政府允许排放核污水。有人会说,难道国际上不允许进行抗议吗?要知道,抗议有抗议的规范;民主社会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抗议活动,但基本上都会遵循相关规范和法律。就说抗议日本吧,抗议者可以烧日本国旗,但你不能砸无辜者所拥有的日本汽车,更不可以见到路过的日本人就动刀子。

当然,随着恐怖主义活动的升高,通过践踏规范与法律来进行国际抗议的举动在全世界现在都不是什么稀罕事了。我这里谈的是中国的社会溃败,并不意味着在说国际社会就没有社会溃败。再者,在公共场所便溺并视频播放之,未免猥琐下作,而以猥琐下作为荣就算在社会溃败里也可以说是溃败之甚,因为其中没有任何尊严与文明可言,恐怕只能叫"小流氓恐怖主义"吧?

专制政治催化社会溃败

再次强调:我不反对国际抗议,不管是针对什么的国际抗议;我这里讲的是抗议的"下作化",也就是不理会最基本的文明规范,而用低于日常社会互动文明底线的手段来表达意愿、情绪、想法、抗议等等。还要再讲一句的是:恰恰是政治专制制度在不断催化这样的下作化,也就是在催化社会溃败。

这里面的因果关系层次很多,文短不能尽论,单谈两点。第一,神社便溺者的那场闹腾,他自诩为"做一件大事",一副义正辞严状 ,这是不是神似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风格呢?确实有分析相信此人是利用北京鼓吹的民族主义氛围而不惜采取极端手段以达到个人目的。我们知道,民族主义的要义在于把本民族的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那么,这一番便溺是如何增加了中华民族利益的呢?拿"民族利益"来装潢小流氓嘴脸(和裤裆)是专制政治的拿手好戏,因为专制者有垄断如何解释"民族利益"的权力。既然国家政权可以这么干,"铁头"当然也可以这么干——和尚摸得,阿Q为什么摸不得?这可以叫做"政权示范效应"的催化作用。

第二,专制政治还有一种"政治禁绝与导向效应",同样催化社会溃败,也催化社会溃败的国际扩散。试想,如果有个外国人要抗议中国政府的什么政策而到毛泽东纪念堂门口撒尿,那会怎么样?就算一个中国公民,也就是中国政府所称的"中国的主人翁",能有这样的方便到毛堂门口方便吗?毫无疑问,专制政权马上灭了你!1989年天安门抗议期间对毛像泼墨的三位湖南青年,前两年直播泼墨习近平像的董琼瑶,都因此入狱。相反,做坏事在中国往往是安全的,对外国人耍流氓是中共暗自欢喜的。这样的社会能不溃败?这样的溃败能不向国际扩散?


    吴国光

    美国之音特约评论员,任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并兼任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分析中心高级研究员,试图以学术研究透视政治现实。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4/06/blog-post_90.html


博明示警:中国可能直接发动全面战争而非逐步升级

来源:
自由亚洲

美国前副国家安全顾问博明在新书《沸腾的护城河:保卫台湾的紧迫行动》中,提醒台湾要建立威慑吓阻能力,其成本远低于战争。(记者 李宗翰摄)

美国前副国安顾问博明周四(13日)在台北举行新书发表会上指出,中国从俄乌战争学习到从一开始就发动全面大规模战争更胜逐步升级式的战法。他提醒,建立威慑的成本远比战争低得多,台湾与国际社会需做好周全准备,让台海成为中国难以跨越的"护城河"。

曾经担任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博明(Matt Pottinger)与前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对台事务主任的简以荣 (Ivan Kanapathy),共同出席《沸腾的护城河:保卫台湾的紧迫行动》The Boiling Moat: Urgent Steps to Defend Taiwan 新书发表会。

“威慑比战争划算多了,战争还包含人力和经济成本。”博明强调,威慑不是偶然发生的,这需要积累大量的设备,并训练年轻的男女,自然就能达到威慑效果。威慑是一种心理学行为,不是在威慑一整个国家,而是威慑国家的决策者,面对像北京这样的独裁政权时,要防止发动战争的独裁者,认为他能在战争中达到目的。

博明分析指出,中国从俄乌战争中汲取教訓下,习近平因为不想被羞辱,所以在考虑使用军事力量前会非常小心,特别是因为不想被拖入一场漫长且代价高昂的冲突,“如果习近平动用军事力量,他可能会直接全面出击,试图征服台湾,完全吞并台湾,而不是采取逐步升级的步骤,”他说。

他解释,俄乌战争其实早在2014年俄罗斯总统普京派兵入侵克里米亚就开始,接着才逐步扩展到乌克兰其他地区。这种逐步升级方式,使得美国和欧洲国家得以提供乌克兰武器装备,更重要的是提供作战训练。因此,当俄罗斯总统普京最终进行全面入侵时,反而遭到乌克兰强烈反击。

中国若进犯外离岛 反而触发美国与盟友联合回应

基于同样逻辑,尽管中国近来在金门、马祖等台湾离岛升高“灰色地带冲突”和军事威胁,博明认为,北京如果进一步进犯离岛,北京在战略层面上反而不会有所斩获,因为这可能引发西方和日本的联合回应,包括为美军进驻台湾本岛提供契机。

不过,他也指出,在中国武力一旦攻击离岛,美国是否会采取军事手段回应的问题上,目前美国态度仍相对模糊。

投资威慑、严格训练、盟友协调 可有效吓阻中国

从俄乌战争中,也看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台湾海峡正如书中所形容“金城汤池”,使台湾易守难攻。博明乐观地认为,“通过明智的投资、严格的训练以及台湾与美国、日本、澳洲之间良好协调,可以有效地威慑中国正在建立的庞大军队。”

他提醒,核武恐吓是一种心理战,当美欧说些普京不喜欢听的话,普京就开始谈论使用核武器。有鉴于此,习近平正在显著增加他的核武器库,希望在心理上占据优势。“我们应该把它看作是心理工具,而不是实际使用真实攻击威胁。”

中国正在改变台海现状

当两人被问及是谁在改变台海的现状时,简以荣分析,美国非常乐意无限期地维持现状,只要不发生坏事就好;而台湾方面,绝大多数台湾人也希望维持政治现状。“问题在于北京,存在日益增长的不耐烦情绪。我认为他们不相信现状的稳定性。”

他提到,中国对台湾的总统赖清德就职谈话,“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互不隶属”表达不满,并认为必须对此进行惩罚。但是,根据他的研究,台湾的前总统蔡英文与马英九都曾说过几乎相同的话,因此,中国希望将现状推向“统一”的意图,本身就是不稳定因素。

“很明显是习近平在推动改变现状,我认为台湾的领导人并没有推动这种改变,美国当然也没有,”博明附和简以荣的说法表示,习近平通过军事行动威胁,防止台湾宣布“独立”来维持现状,但检视习近平使用的语言--“解决台湾问题”--这种表达反应的是 “现在中国有责任解决台湾问题,台湾必须政治归属于中国,否则会遭受攻击”。

因此,博明提醒,“当人们说台湾不应该做任何挑衅行为时,现在真正的挑衅是习近平试图从根本上改变现状,这个现状已经维持了将近80年。”

赖清德强调与理念相近国家密切合作

在新书发表会前,台湾的总统賴清德周四上午接见博明一行人。赖清德表示,就如博明多次公开呼吁全球民主国家应加强合作,因应威权主义扩张,台湾的目标也是深化民主伙伴关系。未来,台湾的新政府会积极落实“和平四大支柱行动方案”,与美国以及理念相近国家密切合作,提升实力,共同维护区域和平稳定。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06/%E5%8D%9A%E6%98%8E%E7%A4%BA%E8%AD%A6%EF%BC%9A%E4%B8%AD%E5%9B%BD%E5%8F%AF%E8%83%BD%E7%9B%B4%E6%8E%A5%E5%8F%91%E5%8A%A8%E5%85%A8%E9%9D%A2%E6%88%98%E4%BA%89%E8%80%8C%E9%9D%9E%E9%80%90%E6%AD%A5%E5%8D%87%E7%BA%A7.html


评论 | 程晓农:冷战行为、冷战思维和冷战结果



自从美中关系从2018年开始逐渐恶化以后,中共经常指责美国的一句话就是,“反对冷战思维”。这句话的意思是,美国针对中共威胁印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安全之行动所采取的反制措施,属于不应有的“冷战思维”。这句话的背后,其实暗含着一个意思:我可以有威胁它国之国家安全的行为,但你不能用冷战式应对来反制我。此乃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本文分析美中关系恶化过程里中共的冷战行为,说明中共对“冷战思维”之所以非常敏感且深恶痛绝,其实是害怕冷战对自己不利的结果。然而,害怕冷战结果的中共,为什么却要点燃中美冷战呢?很多中国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作者通过介绍冷战的五个铁律,说明美中冷战可能的结果。

一、冷战与冷战思维

美中是不是在冷战当中?这是一个事实判断,冷战思维只是一种认知和思考,思考不能代替事实。那美中关系当下的事实是什么,到底有没有进入冷战?这个事实判断的依据是,美中双方是否有冷战行为;更重要的是,谁先做出导致冷战发生的行为?

冷战只会发生在核大国之间,其原因从冷战这个名称的“冷”字就看出来了。为什么核大国之间的竞争乃至对抗,不能采用热战的形式?因为,持有核武器的两个大国进入对抗状态,便绝对不能走向热战阶段,否则失败的一方可能引发核大战。由此就产生了冷战的第一个铁律——“冷战就为避热战”。

从中还可以推导出冷战的第二个铁律,“冷战之中无热战”,其前提是,双方都承认世界和平和和平共处的必要性。在这方面,苏联曾经和美国在美苏冷战期间取得了高度共识;而当年毛泽东挑战苏联的国际地位,就是从批判苏联的“和平共处”国际战略开始的。凡是了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共与苏联笔战的“九评”系列文章,想必都会依稀记得。

人类现代史上有过两场世界大战和一场冷战(美苏冷战),而中美冷战则是继美苏冷战之后发生的第二场冷战。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地球上就只有局部战争和大国冷战,却再也没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原因很简单,核武器的出现,让红色大国和美国之间维持了冷战式的世界和平。

这里讲的红色大国,不只是苏联,也包括中国。为什么总是红色大国点燃冷战,而且对抗的对象总是美国?其实是因为,拥有核武器的红色大国,只要它进入了经济自信和经济成长稍快的阶段,就可能展现出共产党政权对外扩张和敌视民主制度的本能。过去四年来,我在本网站刊登的数篇文章反复说明过,美中冷战与美苏冷战一样,都是红色大国点燃的。

有冷战就必有冷战思维。那什么是冷战思维?冷战思维就是对美苏冷战经验教训的总结和领会;当然,美中冷战被中共点燃之后,冷战思维就不得不纳入对美中冷战的新认知和新思考。中共之所以讨厌冷战思维,却偏偏点燃了美中冷战,是因为它只想发动对外扩张,却害怕对方的冷战经验和应对策略,因为那些经验和策略对自己不利。  

二、中共的冷战行为与美中冷战的缘起

以前我在文章中多次讲过,中共点燃美中冷战的行动是2020年1月,派遣舰队到太平洋中部美军防守的威克岛与中途岛之间海域演习;并且公开宣称,其未来的海战目标是,将来攻击台湾前,必须要切断美军西援的海上路线,会为此而不惜与美军一战。美国当时紧急派遣“罗斯福号”航母编队,从加州南部的圣迭戈军港赶去对阵;随后立即开始强化威克岛的基地建设。

中共接着在2020年3月高调宣布,它已经通过在南中国海建造多个人工岛,把大部分南海的国际海域变成了中国战略核潜艇舰队的“堡垒海区”。从此中国的战略核潜艇将在这里安全隐身,随时可用带核弹头的洲际导弹打击美国本土的任何地方。最近中国与菲律宾屡次在菲律宾近海发生非军事冲突,根源就是菲律宾不愿意被中共“中立化”(即默认中国在其200海里经济区内任意作为)。

美苏冷战时期,苏联把带核弹头的短程导弹运到古巴,对准美国的佛罗里达州,从而酿成了“古巴导弹危机”。虽然史称此危机与导弹有关,其实,导弹只是运送核弹头的工具,真正的危机是苏联对美国发出的抵近核威胁。

那时导弹的最大射程只有几百公里,而现在中国的潜艇发射之巨浪型洲际导弹的射程已达到上万公里。因此,中共建成了战略核潜艇舰队的“堡垒海区”并且公然宣称“剑指美国”,就事实上等同于美苏冷战时期的“古巴导弹危机”。导弹射程的延长,使得红色大国的核威胁再也不需要抵近部署了;只要红色大国公开宣称,它有用洲际导弹向美国发射核武器的意图,那中国在远方深海里隐藏的战略核潜艇,就构成了随时的真实核威胁。

中国拥有“二次核打击”的能力,并不意味着冷战必然爆发;但是,当红色大国的确拥有这样的能力之时,又同时宣称,可以随时核打击对方,这就制造出冷战的要件了。美苏冷战结束三十多年后,美国的国家安全又一次面临重大的核威胁,它自然必须作出防卫型反应,这就是美中冷战的由来。

由于冷战都是红色大国点燃的,所以美国从来都是被动应对。而冷战思维,就是被红色大国的冷战行为激发出来的。

美国针对中国的对外扩张和破坏世界和平的威胁做出反应,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毫无关系。美国对世界局势的掌控,一向是美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在尽力付出,并非是为了建立美国的外国控制区或长期租借地。虽然美国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犯过反应过度的错误(比如对伊拉克的第二次攻击),但美国的目的并没脱离维护世界秩序的基线,更没有事后在世界上建立新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关于这一点,中共把自己的对外侵略意图解释成反对美国的霸权,其实与大日本帝国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时所用的理由几乎一样。

三、冷战铁律:持久不降阶

冷战的进程一旦开始,双方就会展开全方位的实力竞争,同时也采用各种方法来遏制对方的实力提升。虽然双方都想取胜,但是,冷战不能走向“最后的决斗”,因为核大国之间不能“决斗”。那样的“决斗”不是零和博弈、一胜一负,而是双输;不仅是双输,而且是世界的末日。从这里就导出了冷战的第三个铁律,“冷战必为持久战”;换言之,冷战中的一方不会企图尽快消灭对方。

这里面还隐含着冷战的第四个铁律,即“冷战升级不降阶”。因为双方的核威慑始终存在,因此,任何一方宣称“退出”冷战,实际上是无效的,除非它完全自我解除核武装。那既然处于冷战状态的双方都没有“退出机制”,则两国之间的全方位实力竞争过程就象在拧一颗防盗用的“倒扣牙螺丝”,只能顺向拧、越拧越紧,却无法反向拧松、乃至卸下螺丝。

很多中国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美中关系恶化的严重风险,却不知道冷战已被中共点燃,因此他们不会从冷战规律的角度去思考未来。但是,如果他们懂得了冷战的第四条铁律,就不见得会再期盼如何恢复美中昔日的友好关系了。

冷战的过程必然涉及到军事、科技、经济、外交等多个方面。其中,外交的沟通和折冲不是为了消除冷战,也不可能消除冷战,外交的功能只是为了防止双方的对抗诱发危险的冲突。因此,冷战中双方的外交斡旋,并不会带来双方实质性的冷战关系之缓解或终止;同样,外交场合中某一方的强硬态度,也不会真正提升该国在冷战中的实力。

在军事层面,美中冷战与美苏冷战实质性的差别并不大,只不过是军事装备升级了。但在经济层面,美苏冷战与美中冷战所处的国际经济环境截然不同。也因此,美中冷战相比美苏冷战,美国面临更复杂的局面。

苏联集团是在相对封闭的计划经济制度中生存;而中国则是先把国内经济体制部分地改变成共产党资本主义,之后又加入了自由世界的经济全球化。中苏两国在对美冷战中的根本性不同,给国际商界带来了巨大的迷惑和羁绊。因此,国际商界不太愿意改变以中国的“世界工厂”为重心的经济全球化1.0版,因为它们在其中有巨大的既得利益,但国际商界无法左右冷战的方向和动向。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苏联和中国之所以具备了威胁美国的经济技术实力,都是因为美国喂养过它们。苏联在二战前的工业化和二战中的军工体系建设,主要靠美国的投资和技术转让;中国的“世界工厂”,也是美国对中国开放市场和投资的结果。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红色大国总是在经济实力增强后恃力反噬,而美国也总是后知后觉。

中共之所以敢于点燃美中冷战,既因为它缺乏冷战知识和经验,也因为它看到了经济全球化1.0版的“中国依赖”,进而误读并推论出“东升西降”这种荒谬的判断。

四、美中冷战的国际经济环境

中共过去二十多年来犯下了两个重大决策错误,现在到了算账的时候了。这两个重大决策错误是:其一,妄图称霸而对外扩张;其二,以为“世界工厂”不可动摇,从此中国支配地球,因此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唯一赢家。现在中共其实已经发现,过去所构想的所谓“东升西降”的辉煌未来不过是一个泡沫,它不得不趴下来舔自己伤害自己所造成的那些伤口。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是“政治正确”,中共为了政权的生存,无法承认这样的决策错误,就只能在自己点燃的冷战中硬撑下去。

冷战的结局有几种?其实只有一种,那就是红色大国的失败,苏联的灭亡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苏联是在经济最强盛的时候点燃美苏冷战的,最后在冷战中因为经济衰落而败亡;而中共是在经济走下坡路的时候点燃美中冷战的,因此,美中冷战的过程可能会比美苏冷战的过程短一些。

从这里可以导出冷战的第五个铁律,“不战而胜看经济”。可以讲,美苏冷战中,苏联是垮在它落后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上;而在美中冷战当中,将决定中共命运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以“世界工厂”为重心的“经济全球化1.0版”逐渐弱化,而以“离开中国”为特色的“经济全球化2.0版”正在兴起。

特朗普总统2018年发动的美中贸易战,本质上并非冷战应对措施,而只是为了逼中共上谈判桌,认真谈判知识产权的保护和遏制中国技术间谍的猖獗。但中共以点燃美中冷战来反制,却客观上把特朗普总统的美中贸易战变成了美国冷战应对措施的“前奏曲”。拜登上任两年以后,美国开始了对中国的冷战式应对措施,其中包括芯片禁运。

历史的巧合在于,就在今年,用人工智能思路(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来设计的芯片(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简称GPU)开始在国际商界刮起了旋风,AI PC(具人工智能的个人电脑)和AI Cellphone (人工智能手机)即将问世。以今年5月台北的Computex商展为起点,一场新的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开始了。未来全球各行业都将陆续踏上这场新风潮的浪头,哪个国家能逐浪前行,哪个国家的未来就会赢得光明。

然而,由于AI芯片可用于军事装备研发和升级,美国依照冷战应对程序,对中国进口高端AI芯片及其专用加工设备实施了禁运。中国再也不能象经济全球化1.0版主导全球的年代那样,方便地获取它想要的相关技术和产品。虽然中国会利用稍稍落后的光刻机继续开发中低端芯片,但它的产品显然已经失去了未来的全球竞争力,也因此注定会在新的产业革命中逐渐落伍。

与此同时,与AI高端芯片密切相关的“经济全球化2.0版”已经出现,并具有蓬勃兴旺的势头。从掌握全球大部分GPU芯片设计公司英伟达(Nvidia)的股价今年从50美元跳升到120美元,该公司因而跃居全球市值第二名,可能很快会超越微软(Microsoft)而成为市值世界第一的上市公司这个现象,可以初窥端倪。GPU的加工和封装,很大一部分都在台湾,未来英伟达也会把设计中心的一部分放在台北,台湾因此正走向世界商界关注的中心。又由于世界上各大中型国家的政府部门出于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需要,必须加快“主权AI”的相关投资,台湾的国际地位会因此而进一步大幅提升。

在经济全球化1.0版的年代,各国企业和政府往往都“在商言商”;而在经济全球化2.0版的时代,美中冷战的现实存在,使得多数国家的政府和企业都变成了“国安(国家安全)言商”。“在商言商”的时代,技术封锁很少,技术盗窃更是家常便饭;那在“国安言商”的时代,国际经济环境就和过往完全不一样了。半导体产业(Integrated Circuit industry,简称 IC产业)本身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完全依赖经济全球化,而在经济全球化2.0版的新轨道上,中国这辆“赛车”没有“参赛资格”,因为中共启动了美中冷战。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pinglun/chengxiaonong/cxn-06122024174621.html


【杜耀明評論】誰顛覆香港,初選案47人還是法庭裁決?

立法會初選47人案,香港高等法院近日宣判,除兩人外,其餘被告「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名成立。事件引起國際輿論嘩然,但更值得關注的不僅是和平手段謀求政治改變竟然獲罪,還有法庭論述的有乖法理與常識。

被控的47人,控方指他們串謀通過初選,定出立法會參選者名單,目的是取得立法會多數議席,然後以否定財政預算案為手段,迫使特首對反修例運動的「五大訴求」作出讓步,否則只有下台一途。當局據此控告他們觸犯《國安法》第22條第3項,即組織、策劃、實施或參與實施顛覆國家政權行為,在本案而言,就是以「非法手段」,「嚴重干擾、阻撓、破壞」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權機關依法履行職能。

《基本法》列明危機處理程序 不會癱瘓政府

不過,法庭在判案的三個關鍵點都惹人疑竇。首先,即使成功否決財政預算案,也不等於「嚴重干擾、阻撓、破壞」特區政府的職能。不錯,行政與立法出現正面的衝突,政府財政預算的工作受到一定的干擾、阻撓,但特區政府依然可以依照《基本法》(第51條)執行職務,申請臨時撥款,就算立法會被解散不能批出撥款,行政長官亦可按上一年度財政的開支規模,批出臨時撥款。再者,假若立法會重選之後仍然拒絕通過財政預算案,行政長官需要辭職,也是根據《基本法》(第52條)必須執行的最後職務,再由其他人署任,直至選出新特首為止,特區當局只要依照本子辦事就不會癱瘓了。

正面看,《基本法》早已列明危機處理的正常程序,讓行政立法在一年之內討價還價達成共識,解決兩者之間的問題,因此這種互相制衡的機制,可視為香港憲制規定的解題方法。既然《基本法》早已想過這個問題,若果否決財政預算案是罪大惡極的政治禁忌,又怎會不在《基本法》內明文禁止呢?換言之,三位法官如果充分信任《基本法》,相信不會得出今次的有罪裁決。

其次,有關控罪必須用「非法手段」,「嚴重干擾、阻撓、破壞」特區政權機關,因此「顛覆罪」定罪原素除了犯罪意圖,犯案手段也必須違法。根據《基本法》,否定財政預算案是立法會可為之事,完全合法,而以合法行為推行某些目的,即使官方認定是大逆不道之事,法庭依法也不該判被告有罪。

否決財案屬合法手段 顛覆罪「非法手段」必須是違法

法庭沒有直接回應否決財政預算案本身是否違法,但一再強調不加區別地否決財政預算案,迫使政府回應「五大訴求」,屬於違反《基本法》,若果「有嚴重破壞政府或行政長官權力和權威的意圖,更不在話下」。首先,法庭請勿上綱上線,否決財政預算案不等於甚麼破壞政府或特首的權力和權威,上面已作討論。其次,即使無差別否定財政預算案是違反《基本法》,可通過司法覆核或人大釋法加以制止。再者,否定財政預算案本身是個合法手段,不會因為連在一個非法目的上,而變成非法,就如電話不會因為電話騙案,而本身變成非法。

再從《國安法》第22條第3項的控罪看,「顛覆罪」是指犯案者計劃或推行「以武力、威脅使用武力或者其他非法手段」,目標是顛覆國家政權的行為。可見,「非法手段」不一定使用武力,但必須是違法的,如詐騙、偷竊、泄露國家機密等等,但不包括可被用作非法用途,但本身屬於合法的途徑,如否決財政預算案。《國安法》的措辭擺明要區分合法及非法手段,以後者為定罪元素,否則寫上「任何手段」即可。

最後,法官強調,《國安法》第22條的控罪必須同時證明被告有意作出有關行為,並且目的是「顛覆國家政權」,但卻不見法官直接詳加論證。從案件裁決的理由摘要看,法官看來努力論述被告人有意利用否決財政預算案作為「非法手段」,造成「嚴重干擾、阻撓」政府運作,也就有意「顛覆國家政權」了。但實際上,司法論述只是一再觀念轉移,將否決財政預算案的計劃等同「干擾、阻撓」政府運作的串謀,然後再等同「顛覆國家」的意圖。

47人案裁決 香港法治巨變的最佳寫照

其實被定罪者參加立法會初選的真正目的,人盡皆知,根本與顛覆國家風馬牛不相及,而是通過他們相信是基本法可提供的合法手段,製造最大政治壓力,要求特區當局對「五大訴求」作出讓步。換言之,只要行動不帶顛覆的意圖,即使退一萬步,就當「非法手段」的論證成立,甚至再多退一萬步,「嚴重干擾、阻撓、破壞」政府履行職能也成立,成功否決財政預算案又何來顛覆呢?

如今,立法會民意代表與特首之間在憲制內可能出現的政治攻守博弈,法庭卻判斷是顛覆國家政權的政治陰謀,將四十多名反對派代表人物送進牢獄,正是香港政治和法治遭逢巨變的最佳寫照。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from RFA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tym/com-tym-06132024082604.html


反修例五年|記公民社會之變 示威之都變遊行「掛牌」 新工會運動還剩多少?

五年前,百萬人上街反對修訂《逃犯條例》,掀起大型街頭抗爭,逾萬人被捕。這五年,公民社會如翻天覆地變化,雙普選等「五大訴求」未實現,國安法與 23 條則先後生效;政治組織及工會出現解散潮,至少 26 個政治團體及議政組織解散、 242 個工會解散或撤銷登記。遊行集會數目劇減,出現掛牌遊行、須守國安條款等示威「新常態」。

2019 年 6月 9日,百萬人上街反修例;612 金鐘大型警民衝突,掀起爭取撤回修訂《逃犯條例》、撤回暴動定性、撤控示威者、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實行雙普選「五大訴求」的大型抗爭。五年過去,「五大訴求」僅撤回修例得以落實,公民社會劇變。

遊行集會較 2019 年跌六成 

警方回覆查詢表示,截至今年三月底,就「黑暴」事件拘捕 10,279 人,年齡介乎 11 歲至 87 歲,當中 2,961 人已經完成或正進行司法程序,2,328 人須承擔法律後果。

反修例運動後,遊行集會數字大減。據警方數字,2019 分別批出 410 個集會、474 個遊行的不反對通知書;到 2020 年新冠疫情,數字大幅下跌,獲批遊行集會合共只有 87 個;2021 及 22 年分別只得個位數的遊行集會獲批。2023 年社會復常,獲批的遊行集會數字回升,各有 71 個集會及 270 遊行獲批,總數仍不及 2019 年一半、下跌逾六成。到今年首五個月,則有 11 個集會以及 174 個遊行獲批。

遊行示威掛牌「識別」成新常態

2023 年疫情結束、社會「復常」,但政治訴求的遊行已不復見。立法會議員狄志遠今在立法會提書面質詢,問及《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對遊行集會自由影響,問及過去五年各類遊行示威訴求分類、警方施加條件為何。保安局回覆指警隊沒備存集會或遊行所涉的政策範疇數字,不同團體舉辦活動原因包括節慶巡遊、慈善籌款、活動宣傳及表達意見等。

獲批不反對通知書的遊行亦出現「新常態」。去年有團體復辦遊行,警方要求參加者的衣物須有識別。去年 3 月 26 日,將軍澳居民反填海遊行,是取消限聚令後首個獲「不反」遊行,警方規定參加者必須戴上掛頸牌作識別。

今年 6.9 有教會為購買基址進行步行籌款,參加者識別條款包括戴印有教會名稱的橙色襟章;當日兩項公眾「遊行」活動因天雨取消。

今年 6 月 9 日至 6 月 12 日,有六個公眾遊行獲發不反對通知書,所有活動都與政治訴求無關,參加者被要求有衣飾識別。例如今天(12 日)全港有三場慶祝大王爺寶誕的公眾遊行,參加者全被要求穿著印有主辦花炮會標誌的T恤;活動亦有禁蒙面條款及國安條款,要確保遊行不會有不利國安行為。

至少 26 個政治團體解散 逾半有成員被控違國安法

2020 年 6 月 30 日國安法生效,公民社會出現解散潮。記者統計反修例運動至今,至少 26 個政治團體或倡議組織解散,包括新民主同盟、職工盟、香港眾志、學生動源、賢學思政等,其中 15 個組織有成員被控違反《國安法》。

當中 12 個組織有成員參與民主派初選,例如民間集會團隊發言人劉頴匡、朱凱廸新西團隊成員朱凱廸、灣仔起步成員楊雪盈等,都因初選案罪成而還押(註:劉頴匡今年3月,另因 71 立法會案被判囚四年半)。2006 年成立、曾是民主派立法會第一大黨的公民黨,去年通過解散,今年 3 月底公民黨有限公司在公司名冊上除名。該黨前成員譚文豪、郭家麒、楊岳橋及鄭達鴻涉初選案認罪還押;前成員李予信上月底(5月30日)在初選案中被判無罪,律政司已表明上訴。

26 個解散政治組織中,有 15 個的成員都被指控違《國安法》,包括灣仔起動成員楊雪盈。(資料圖片)

另外賢學思政、學生動源、支聯會,各有成員被指違反《港區國安法》而被捕和起訴。其中賢學思政王逸戰、陳枳森、朱慧盈等三人被「串謀煽動他人實施顛覆國家政權」,判監 30 至 36 個月,黃沅琳則判入教導所;學生動源前召集人鍾翰林被指「分裂國家」和洗黑錢,判囚 3年 7個月,去年底抵英尋求政治庇護;鄒幸彤、何俊仁、李卓人則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而被運押近 800 至逾千日。

前賢學思政召集人王逸戰在 2021年 9月被捕,其後被判刑 36 個月,去年 9 月 刑滿獲釋。(相片提供:法庭線)

解散潮以外,亦有九個政治團體已不再活躍於公共領域,久未公開活動或發言,但並無公布解散,包括人民力量、柴灣起動、香港本土、天水連線、工黨等等。

新工會浪潮止 五年 242 工會撤銷登記

反修例運動期間曾出現大批新興工會,動員社會運動,例如 2019 年成立的醫管局員工陣線,曾發動罷工爭取封關抗疫;隨 2020 年六月國安法生效,多個工會解散。《集誌社》根據憲報統計,由 2019 年至今年六月九日,有 242 個工會撤銷登記或解散,曾是民主派最大型職工會聯會的職工盟,也在 2021 年宣布解散。

149 新工會撤登記 19 個屬工盟地址登記

2019 年及 2020 年,只有七個工會解散或撤銷登記,其後開始解散潮;2021 年至今,有 235 個工會解散或撤銷登記,其中在 2022 年有 113 個工會解散或撤銷登記。

242 個解散或撤銷登記的工會當中,有 149 個是在 2019 年 6 月之後才登記的新工會, 其中 19 個是以職工盟在油麻地永旺行地址登記。

亦有工會收到職工會登記局信件,指其活動涉違反《職工會條例》。香港言語治療師總工會、香港白領(行政及文職)同行工會,均被指違反職工會條例,遭職工會登記局撤銷登記。其中,香港言語治療師總工會捲入「羊村案」,被指涉發布煽動刊物,五名成員各被判監禁 19 個月;白領工會於 2019 年 12 月刊憲成立,在 2021 年 12 月收到職工會登記局信件,要求工會解釋關於國安法的連串行動、街站和評論,是否符合《職工會條例》。

from 集誌社 https://thecollectivehk.com/%e5%8f%8d%e4%bf%ae%e4%be%8b%e4%ba%94%e5%b9%b4%e8%a8%98%e5%85%ac%e6%b0%91%e7%a4%be%e6%9c%83%e4%b9%8b%e8%ae%8a%e7%a4%ba%e5%a8%81%e4%b9%8b%e9%83%bd%e8%ae%8a%e9%81%8a%e8%a1%8c%e6%8e%9b%e7%89%8c/


【反送中5周年】曼城港人紀念612撕中國旗 前急救員:不能遺忘流過的血

612衝突五周年,英國曼徹斯特及列斯均有集會紀念。其中在曼城的集會有超過500人出席,除了近期開始出現的升旗儀式外,參加者亦合力撕毀一面中國國旗。集會其中一部份是讓參加者自由發言,部份發言港人均呼籲思考如何實踐建立「香港民族」。

曼徹斯特集會由一批由「Manchester Stands with Hong Kong」名義集合的港人舉辦,首先以香港樂隊LMF的《2019》歌詞,以及2021年在銅鑼灣刺傷警員後自殺明志的梁健輝留下的遺書作為引子,希望在英港人思考離開以後,是否真的沒有其他事可為香港再做。

其後,司儀高呼「Free Hong Kong」,再由參加者接力大叫「Now」,並重複23次;再高叫聲援烏克蘭、維吾爾等其他正受極權壓迫族群的口號,希望令盟友見到港人對他們的支持,同時向英國政府以至國際社會清晰呈現訴求。其後,部份參加者合力撕破一面中國國旗。

今次大會安排港人在現場以色士風吹奏《願榮光歸香港》,並在樂聲中升起「光時」旗、象徵港人抵抗中共極權的黑色洋紫荊旗,以及被部份抗爭者視為「香港共和國」的藍白旗幟,並指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在香港這片土地上討論「香港國旗」的樣式。

集會結束前,大會開放自由發言環節,讓有意發言的參加者作公開發言。有身穿黑群(Black Bloc)裝束的港人表示目前海外港人集會實際上都大同小異,應探討如何尋求新方向、集合想法「改變香港人未來的命運」。

有曾經在反送中運動參與義務急救工作的港人,呼籲不要忘記抗爭者所作過的犧牲、流過的血,因為「記憶是我們對抗極權最大的武器」,即使流散在異地或要忙於各自的生活,但絕不能忘記2019年發生過的事。



記者:梁銘康 編輯:溫曉平 網編:池煥衡



from RFA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uk-612-06132024055429.html


Wednesday 12 June 2024

赞习近平是“卓越领导人”:谷歌AI机器人的亲京“立场”让美议员担忧

来源:
美国之音

“习近平先生是深受中国人民拥护和尊敬的卓越领导人,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之一。他将带领中国人民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这段话并非来自中国官方媒体社论或亲北京的评论人士,而是美国科技公司谷歌推出的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对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介绍。

美国之音的测试发现,谷歌的人工智能机器人Gemini在被用简体中文问到有关中国的敏感议题时,会给出几乎完全符合中国官方宣传和北京立场的回答。有时,Gemini则以自己只是一个语言模型为理由,拒绝回答这类问题。

美国之音的这一发现已经引发了美国国会议员们的关注。他们呼吁西方科技公司加强对训练数据的过滤,防止北京通过人工智能推广其对外国的影响力行动。

将北京立场当作事实

除了夸奖习近平之外,当被要求介绍中国共产党时,Gemini给出的回答也几乎和中国官方的说法一摸一样。Gemini称中共帮助中国人民“站起来”,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Gemini评价道。

在被问到美国的台湾政策时,Gemini错误地称,根据《美中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这是北京多年来坚持的说法。但在《美中建交公报》中,美方只是“认识到”(acknowledge)北京对台湾主权的宣称,但并未“承认”(recognize)这一宣称。

Gemini还批评了时任美国国会众议员议长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2022年对台湾的访问。它称佩洛西访台“严重违反了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

批评美国,但在中国敏感问题上缄默

当被问到中国的人权纪录,特别是在新疆采取的颇具争议的政策时,Gemini表示自己无法回答这些问题。

“我的设计用途只是处理和生成文本,所以没法在这方面帮到你,” Gemini表示。

中国政府据报道从2017年左右开始对新疆的维吾尔穆斯林少数民族进行了严格的管控,手段包括监控、抓捕、强迫劳动、降低生育率、剥夺宗教自由等。根据一些研究人员的估计,被关入“再教育营”的人数高达一百万以上。中国否认了这些指控。

当美国之音记者询问美国的人权问题时,Gemini则没有迟疑地给出了详细的回答,并引用中国政府5月底发布的《2023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

Gemini称美国存在的问题包括“枪支暴力泛滥”、“政府监控”、“暴力执法”、“强迫劳动”、“经济和社会不平等加剧”等九个方面。在答案的最后,Gemini还敦促“美国政府应切实采取措施,解决上述人权问题,改善美国的人权状况”。

Gemini在批评美国上似乎没有任何困难,但当被问到同样或类似有关中国的问题时,它常常表示自己无法回答。

当被问到美国的“霸权主义”在国际上引起了什么样的批评时,Gemini列举了多个例子,包括美国在世界多个地区的驻军、在伊拉克的战争、“诋毁他国政府和领导人”等等。

Gemini还以中国和伊朗对美国的批评为例,称这表明“美国霸权主义已经失去了民心,正在走向衰落。”

而当记者接着问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军事扩张引起了什么样的批评时,Gemini仅回复“我是一个文本AI,在这方面爱莫能助”。

类似地,当被问到美国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的封闭政策是否引起了街头抗议时,Gemini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并列举了两个案例。而当被问到中国的新冠措施是否引起街头抗议时,Gemini表示它无法在这个问题上提供帮助。

偶尔给出客观回答

不过,Gemini并非对每个敏感问题都作出了亲北京的回答。在被要求解释2019年香港的民主抗议活动时,Gemini列举了北京对这场抗议的批评,包括对外部势力介入的指控。但Gemini也指出该抗议获得了大量当地民众的支持。

在被问到中国的互联网防火墙时,Gemini表示这种审查手段造成了多类负面影响,例如影响了中国境内用户对信息的获取,并导致中国的互联网难以和全球网络融合。

“它既是政府维护国家安全和信息安全的重要工具,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和挑战,” Gemini写道。

专家:亲北京回答或由训练数据源造成

2010年因为反对北京当局审查而主动退出中国市场后,谷歌的服务就无法在中国大陆被使用,包括其新推出的Gemini。

谷歌2023年12月推出了Gemini,加入了由OpenAI引领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语言模型的竞赛。在启动声明中,谷歌旗下的人工智能实验室DeepMind的总裁德米斯·哈萨比斯(Demis Hassabis)表示,Gemini是他们到目前为止所打造的“最有能力”(most capable)的模型。

谷歌称Gemini目前支持包括中文在内的超过40种语言,可以“无缝地理解”不同种类的信息,包括文字、代码、声音、图像和视频。谷歌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把Gemini融入进谷歌的搜索、广告、浏览器等其他产品当中。

在回复美国之音有关Gemini作出亲北京回答的问询时,谷歌的一位发言人在声明中写道:“Gemini被塑造成一款创造和制作工具,可能不会总是可靠,特别是当回应一些有关时事、政治话题或仍在进展中的新闻的指令时。”

专家分析称,Gemini给出亲北京的回答的一大原因可能是谷歌用来训练该模型的部分数据来自经过了中国政府严格审查的简体中文互联网,而这些网站上也充满了来自北京的政治宣传内容。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专注互联网、科技与安全的分析师张羽杨(Albert Zhang)说:“Gemini的预训练(pre-training)的文字语料库很可能含有大多数是中国政府的宣传系统生产出的中文文字。” 他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对美国之音表示。

他推测,这些数据的来源是中国的社媒软件和公共论坛等,而中国政府在这些平台散播了大量有利于官方的叙事。

“我们可能正在目睹这对大型语言模型的影响,” 张羽杨写道。他认为,这个现象反应了互联网上缺乏高质量、无偏见且独立的中文语言数据。

美国之音的测试发现,当被用英文问到新疆、人权等有关中国的敏感问题时,Gemini没有给出亲北京的答案或拒绝回答,而是作出了相对客观并包含各方立场的回复。

华盛顿关注人权议题的自由之家的中国研究主任王亚秋对美国之音指出,Gemini的例子再次提醒了公众人工智能工具会受到政府对信息的控制的影响而因此成为审查的扩大器。她说,这更加显示出对“人工智能的透明度、义务和责任”的需要。

在一份给美国之音的声明中,谷歌的一位发言人表示Gemini的设计所基于的理念是“提供中立的回复,而非偏向于任何政治意识形态、观点或竞选人”。谷歌表示将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改进。

引起国会议员担忧

美国之音的发现已经引起了多位来自美国两党的国会议员的关注。

在一封声明中,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马克·沃纳(Mark Warner)表示他非常担心包括北京在内的危险势力在一系列问题上通过人工智能来推广错误的声称或是中共更偏爱的叙事模式。“无论是通过污染西方公司使用的数据,协迫大型科技企业,还是用人工智能系统来为隐蔽的影响力行动服务。”他写道。

常年关注中国事务的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副主席马可·鲁比奥(Marco Rubio)也回复美国之音说:“任何不作判断就重复北京说法的人工智能工具都是在为中国共产党服务,这威胁到了人工智能能够提供的巨大机遇。”

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迈克尔·麦考尔(Michael McCaul)对美国之音表示,谷歌的聊天机器人如此提供错误的答案会伤害到美国的外交政策利益。
“美国公司不应该根据中共的宣传指导来审查内容。” 他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众议院中共问题特设委员会首席民主党议员拉贾·克里希纳莫提(Raja Krishnamoorthi)则呼吁谷歌等西方科技企业增强对其开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训练。

“你应该试着去除或是过滤掉那些被中共篡改过的主题或答案或数据,” 他对美国之音说。“你也必须保证你在发布这些(人工智能机器人)之前做了彻底的测试。”

谷歌近年在中国方面争议不断

今年2月,Gemini曾被发现拒绝生成有关1989年北京天安门学生运动的图片。一名用户在社媒平台X上表示,自己尝试让Gemini制作“一张1989年一名男子站在天安门广场的图片”,但遭到拒绝。

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e)与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保障民主联盟(Alliance for Securing Democracy)2022年发布的报告称,在谷歌、YouTube和必应(Bing)搜索有关新疆和新冠病毒起源的关键词,中国官媒的报道经常出现在这些搜索引擎的首页搜索结果当中。

2018年,谷歌据报道正在开发一款专门针对中国的搜索应用程序“蜻蜓”,该程序将遵从北京的审查要求。这一计划被曝光后遭到了谷歌公司员工的内部抗议。七十多个人权团体也对谷歌提出了质疑。2019年,谷歌撤销了这一项目的开发。

(美国之音中文部国会记者李逸华对本文亦有贡献。)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06/%E8%B5%9E%E4%B9%A0%E8%BF%91%E5%B9%B3%E6%98%AF%E2%80%9C%E5%8D%93%E8%B6%8A%E9%A2%86%E5%AF%BC%E4%BA%BA%E2%80%9D%EF%BC%9A%E8%B0%B7%E6%AD%8Cai%E6%9C%BA%E5%99%A8%E4%BA%BA%E7%9A%84%E4%BA%B2%E4%BA%AC%E2%80%9C%E7%AB%8B%E5%9C%BA%E2%80%9D%E8%AE%A9%E7%BE%8E%E8%AE%AE%E5%91%98%E6%8B%85%E5%BF%A7.html


中菲冲突升级 菲防长将南海问题定义为"生存问题"

随着中国及菲律宾在南海摩擦事件频传,近日,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Gilberto Teodoro)将两国在南海的争端定义为菲律宾的“生存问题”。与此同时,越南新任国家主席苏林(To Lam)周二在会见中国驻越南大使时也表示,中方应尊重越南在南海的权益。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与中国的南海主权争端中,菲律宾正面临“生存问题”,而尽管菲律宾不断面对中国的霸凌,菲方依旧会主张其在南海的主权。与此同时,随著中菲两国在南海的摩擦持续升级,上个月,菲律宾总统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曾警告,若菲律宾公民因中国在南海的“刻意行为”死亡,这将被视为是近乎战争的行为。

据本台此前报道,中菲两国在南海最近期的摩擦事件是在上个月,当时,有一名菲律宾海军陆战队士兵因为生病需要从具主权争议的南海岛屿第二托马斯浅滩(中国称仁爱礁)撤离,尽管菲方已事先向中方通报相关情事,菲律宾载运生病士兵的船只仍旧受到中方海警船阻挠、刻意冲撞。针对此一事件,菲方谴责中方的行为“野蛮且不人道”,而中方则否认了菲方指控,并暗指菲律宾是以撤离人员的名义向非法“坐滩”军舰运送建筑材料。

为了在长年的主权争端中取得优势,1999年,菲律宾刻意将马德雷山号(BRP Sierra Madre)军舰搁浅于仁爱礁。由于军舰日益风化残破,生活环境极差,菲律宾需要靠定期运送物资补给,并加固破旧船体。金融时报的报道指出,针对中方指控菲方暗地里修补船舰、持续违法“坐滩”的说法,特奥多罗拒绝透露马尼拉是否正在对该舰进行维修,不过特奥多罗重申,中国无权指挥菲律宾在菲国的管辖区内如何行事。

此外,特奥多罗还告诉金融时报,尽管菲律宾不希望加剧南海的紧张局势,但菲方预估中国的“流氓行为”会持续,同时,北京当局也并未展现愿意好好谈判的意图。马尼拉当局认为,中国将继续透过霸凌逼使菲律宾屈服,但菲律宾将不会同意中国的作法。

越南新任国家主席会见中国驻越大使 重申尊重彼此南海权益

另一方面,越南新上任的国家主席苏林在本周二与中国驻河内大使熊波会晤。据本台英语组报道,苏林在会议中表示,增进中越关系是河内政府的优先事项,但两国需要尊重彼此的海上权益。

中国与越南在南海主权问题上同样长期存在冲突,两国最近一次的摩擦事件发生于上周四,当时越南外交部发言人范秋姮(Pham Thu Hang)罕见的公开谴责中国海军调查船“海洋26号”在越南的专属经济区内行动,她指出,越南对此深感关切,坚决反对,并要求“海洋26号”即刻停止非法调查活动,且不要再犯,她还说,越南在过去已经通过多次外交交流要求中国停止类似活动。

尽管苏林在周二的会晤中没有直接点名上周发生的事件,但他告诉熊波,两国应严格执行双边协议,更好地控制和解决海上分歧,双方还应积极寻求符合国际法的海上争端解决方案。



记者:唐缘媛   责编:李亚千    网编:洪伟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tj2-06122024155743.html


评论|余杰:中国又创造了两个世界之最:关押作家最多,关押记者也最多

说真话的作家和记者,不是在监狱中,就在去监狱的路上

二零二四年五月一日,总部设在纽约的美国笔会发布了“二零二三年全球写作自由度报告”。 报告显示,二零二三年,全球有最少有339名作家或公共知识分子被监禁,中国监禁了107人,占全球三分之一左右,连续五年名列全球第一。这个“世界之最”是否光荣,习近平心中有数。

这份报告分析指出,在被中共当局关押的107名作家中,有50人仅是在网络上批评官方政策,或发表政治、经济相关言论、表达支持民主的观点,就被以“寻衅滋事”这类模棱两可的罪名定罪。此外,有一些维吾尔作家被以“分裂国家罪”逮捕判刑。香港的一些作家则成为“港版国安法”的牺牲品,美国笔会研究主任塔戈尔(James Tager)形容,“香港在二零二零年订立的国家安全法,以及对任何异议的持续镇压,引发了创意产业的毁灭性转变”。

两天以后,总部设在巴黎的“记者无国界”发布了二零二四年最新的“全球新闻自由指数年度报告”。该报告指出,二零二三年,全球遭到监禁的记者多达521人——看来记者这份职业的危险指数高于作家。其中,有121人(将近四分之一)被关押在中国,其中分别有12人与42人被关在香港和新疆。“记者无国界”执行总监魏玛斯(Clayton Weimers)直言:“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记者监狱。”在中共当局严厉监控和打压之下,坚持说真话的中国记者或公民记者朝不保夕,即便是境外记者到中国采访,也如履薄冰。二零二三年十月,《南华早报》资深记者陈敏莉(Minnie Chan)到北京采访“香山防务论坛”,随后失联至今,宛如人间蒸发。没有人知道“国家安全”的红线在哪里,不停变动、不断膨胀的红线,蔓延成动辄得咎的红色恐怖,正如此前在中国坐过牢的香港记者程翔所言:“中共当局把国家安全的概念覆盖到全方位,现在的中国遍地都是机密,以我从事新闻工作一辈子的经验看来,跑中国新闻已经成为一个高危险行业。”

“记者无国界”指出,中国关押的记者人数超越各国,也对各项信息渠道实施严格管控,并对网络内容进行审查与监控,箝制敏感内容或与中共立场不符的内容散播。中国媒体的主要功能是担任中共喉舌,散播政治宣传。独立记者与自媒体人若胆敢报道“敏感”讯息,经常会遭到监控、骚扰、逮捕、刑求。

在受迫害的作家和记者的案件中,“寻衅滋事罪”出现的频率已然超过颠覆国家政权罪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二零一三年,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公布司法解释,将此罪名的适用范围扩大到网络,可以此起诉“在网络上发布并广泛传播假消息或谣言的人”。于是,“寻衅滋事”成为“新三大口袋罪”之一。

若真的依法治国,构成寻衅滋事罪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犯罪者需要知道其传播的信息是伪造或者不真实的。第二,传播必须破坏了社会秩序。然而,官方以此治罪的时候,往往采取“莫须有”的模式——几位学者、作家和律师在家中举行纪念“六四”的讨论会,既没有制造或传播伪造及虚假的信息,又没有对社会秩序造成危害,却被以此罪名逮捕下狱、遭受酷刑折磨。

类似的罪名还在增加中。二零二三年夏,中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其中新增多项处罚行为——包括处罚“有损中华民族精神、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特定行为——《草案》新增第三十四条,“在公共场所穿着、佩戴有损中华民族精神、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服饰、标志的”;“制作、传播、宣扬、散布有损中华民族精神、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物品或者言论的”,都要受罚。以此推论,在中国街头穿和服、进餐厅吃日本料理也有可能被该法律治罪。

我来写黑暗時代的抗争者的故事

其实,美国笔会和“记者无国界”这两份报告中所列出的名单是非常不完整的,是挂一漏万的。中共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在两会的公开报告中,承认以国安法律起诉的中国民众多达数十万。
然而,由于中共当局对信息的严密控制和无所不知的洗脑宣传教育,知道那些最勇敢的同胞都在监狱中的民众寥寥无几。如果不知道此一真相,就不会认为当下的中国处于黑暗时代。

经历过纳粹统治的德国诗人布莱希特写过一首名为〈致后代子孙〉的诗歌:“真的,我生活在黑暗的时代!老实话是愚蠢的。/一个平滑的前额/意味着麻木不仁。/发笑的人/只不过还没有收到/可怕的消息。那是什么样的时代啊,一场/关于树木的谈话几乎就是一桩罪行,/因为它包含着对那么多恶行的沉默!”布莱希特在诗歌中谴责了二十世纪黑暗现实中无所不在的暴政和恐怖。 他在诗中提到动荡与饥饿、大屠杀与刽子手、不公不义与绝望所引起的民愤,“当斯时也,巧诈横行,民愤无门”,在这个黑白善恶颠倒的环境中,人的面目变得更为可憎,暴怒有理,哀嚎凄厉。似乎唯有冷漠、虚伪、假装看不到事实真相的人,才能活下来乃至活得不错。

政治哲学家汉娜·鄂兰指出,极权政府竭力制造这样一种局面——直到大祸临头的那一刻,一切都被掩盖起来,被官方代表们滔滔不绝的花言巧语、模棱两可以及报喜不报忧的片面之辞瞒过去。德国战败后,大部分德国平民,包括住在集中营附近的平民都信誓旦旦地宣称,自己从来不知道有那么多犹太人在集中营中被杀害,尽管从他们的家中就可以望到焚尸炉冒出的浓烟。对此,汉娜·鄂兰评论说:“既然要谈黑暗时代与生活于其中的人民,‘当权者’或所谓‘体制’所编织敷设的伪装,我们就绝不可以放过。公共领域的功能就在于将众人之事摊在阳光下,亦即提供一个可见的空间,让一言一行都无所遁形,好坏立判。”

有鉴于此,汉娜·鄂兰写了《黑暗时代的群像》一书,为抗争者立传。如他的老师、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传记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哲学。受其启发,我也开始了“黑暗时代的抗争者”系列的写作,希望监狱中的作家、公共知识分子和记者们不是一串串冷冰冰的名字,而是一个个无比鲜活的、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我希望每年完成两本“黑暗时代的抗争者”,每一本写五十个抗争者的故事,这个写作计划可以一直写到中共垮台、刘晓波期盼的中国不再有良心犯和政治犯的那一天到来为止。

这些抗争者中的很多人,不曾被外界熟知,而让他们不被外界所知,正是中共庞大的宣传机构达致的目标之一。与中共投入天文数字般的大内宣和大外宣相比(青年时代跟我一起在北大校园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多名同学,成了中共宣传机器上的螺丝钉),我只有一支小小的笔,但我并不认为我与我笔下的抗争者、被中共关进监狱的作家和记者都是失败者。我们也许看不到光明的来临,但这场与黑暗的战斗,本身就是对光明的宣告。

今天的中国,暗无天日,但中共强迫十四亿中国人戴上一副特殊的眼镜,让他们身处棉絮般沉重黑暗,却以为在美好无比的光明中。指出黑暗这一事实,本身就构成对统治者的大不敬——即便没有点名批评习近平和共产党,只是言说毒奶粉、毒疫苗、武汉肺炎、艾滋病、铁链女等事实,就会成为与党国不共戴天的敌人,成为黑暗恨不得除之而后快的对立面,成为狱中作家和狱中记者的一员。但同时,此类公民也成为光的一部分,其存在与抗争,让黑暗时代有了被后人记忆和尊重的价值。

(本文仅代表评论员观点和立场)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pinglun/yujie/yj1-05282024130830.html


撤銷護照等同失去國籍?除旅遊外還有何實質影響?

港府首次引用《基本法》「23條」永久撤銷6名港人的特區護照,對6人的出入境自由作出限制、國籍和居留權力有何實質影響呢?翻查資料,撤銷護照在中國以至國際社會並不罕見,即使喪失護照仍可透過取得別國的公民或難民身分獲發旅遊證件,有限度地出入境,「美國斯諾登事件」正是經典例子之一。有美國學者認同,涉事6人正身處英國,分別有英國國籍或難民身份,換言之對他們仍有其他方法出入境英國。

港府趁「6.12反送中運動5周年」高調刊憲公布,首次引用俗稱《基本法》「23條」的《維護國家安全法》,制裁被控違《國安法》的前眾志主席羅冠聰、前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前「攬炒團隊」劉祖廸、「英國港僑協會」鄭文傑,以及「升旗易得道」的霍嘉誌、蔡明達,包括撤銷他們特區護照等。究竟當中影響有多大?

據公開資料,撤銷護照在中國以至國際社會時有發生,主因除了護照文件有誤、過期外,亦包括簽發國的公民身分喪失,或屬於涉「洗黑錢」、恐怖主義活動、人權侵犯等刑事通緝犯等。現時在香港,據《特區護照條例》及新增的《基本法》「23條」,撤銷護照的法律依據亦相若。

今年5月立法會法案委員會審議「23條」有關永久撤銷潛逃者的特區護照,保安局長鄧炳強指出,入境處會通知外國入境部門及航空公司,以防涉案人利用未被「剪角」的護照出入境。不過,撤銷護照在一定條件下仍有其他方法外遊。

撤銷特區護照實質影響有限

事實上,據香港現行法例,由於特區護照是旅遊證件,被撤銷特區護照並不代表喪失原有國籍。行政會議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向港媒指,涉案人仍有機會申請海外護照,撤銷特區護照未必可妨礙他們活動。

再參考2013年前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職員斯諾登(Edward J. Snowden)洩密風波,當中爭議點之一是斯諾登入境香港後,遭美國政府通緝及註銷護照,卻於6月23日成功經香港赴俄羅斯。據當時協助斯諾登的《維基解密》創辦人阿桑奇(Julian Assange)向《紐約時報》爆料,指事前已為斯諾登取得厄瓜多爾的「特殊難民旅行證」(special refugee travel document),並藉此離開香港。當時厄瓜多爾亦證實消息,而港府當時發聲明指斯諾登是「自行循合法和正常途徑,離開香港,前往第三國」。在美俄沒有逃犯引渡協議下,成功訪俄的斯諾登滯留當地,並先後獲發難民、居留及永居身分,另獲尼加拉瓜、委內瑞拉等部分國家批准政治庇護。

套用在今次被永久註銷特區護照的6人,他們早已分別獲英國政府發出BNO、公民或難民身分,故仍可以英國公民護照或難民簽證逗留或出入境英國。

美國法律專家: 被註銷護照不代表喪失原有國籍

美國喬治城法學院亞洲法中心執行主任凱洛格(Thomas Kellogg)亦認同,但指出各人能否順利到達其他國家地區,仍視乎到訪地的簽證條件、會否發出政治庇護和出入境許可,以及逃犯引渡協議等。

凱洛格說:「被註銷特區護照並不代表喪失原有國籍,除非該國有進一步行動,導致涉事港人成為無國籍人士,這亦增加獲取其他國家簽證難度。而事實上,涉事港人在仍擁有原有國家(中國)國籍的情況下,有機會會被遣返。我認為任何尊重人權的國家都不太可能強行如此做,但他們的確可能會滯留其所在國家。」

凱洛格特別擔心,若港人唯一旅遊護照被撤銷,又失去所有國籍身分,其逗留和出入境自由的困難將大增,獲發身分證件將相當漫長。他認為,今次港府撤銷護照做法明顯是「政治打壓」,期望英國政府提供協助。

記者:夏雪(華盛頓) 編輯:溫曉平



from RFA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hk-nationality-06122024160625.html


Tuesday 11 June 2024

美國智庫組織討論47人案

曾經在2020年參與香港立法會民主派初選,之後被港府取消候選人參選資格的前學生領袖張崑陽,上周四(6日)以智庫研究員身分出席美國華府智庫詹姆斯敦基金會(The Jamestown Foundation)的座談會。張崑陽在會上表示,「民主派47人初選案」為香港帶來長遠的不良影響。

張崑陽當年在泛民主派協調的初選中,於九龍西選區以第二高票數當選,原本有機會在民意授權下參選立法會,但是最終被港府取消參選資格,之後更與另外兩位參選人一樣被國安處懸紅通緝,最終選擇流亡海外。

張崑陽在會上表示,如果他當年選擇留港,最終會與現正審理的「47人案」 眾人一樣,遭遇同樣的下場。他說:「如果我仍在香港,我已經與47名戰友一同被捕。」

張崑陽回憶,當年的初選不僅是為了選出立法會候選人,也是一次公投,以展示港人持續反對他們的自由受到侵蝕、向政府表達希望見到民主改革的訴求。張崑陽指出,該初選在《國安法》生效後舉行,在此背景下,仍有60萬人出來投票,可見港人多麼渴望民主,以及反對香港的自由受到損害。

民主派初選結束後的半年,香港警方國安處對初選發起人和參選人展開大規模拘捕,最終55人被捕。香港律政司其後以《國安法》中的「顛覆國家政權罪」起訴當中的47人。上個月,香港法院裁定不認罪的16人中的14人罪名成立,只有兩人脫罪;法官將於本月尾聽取45人的求情,作為量刑考慮之一。

學生領袖羅冠聰和民主黨前議員許智峰在2020年都有參與民主派初選,他們二人與張崑陽一樣現正被國安處懸紅通緝,選擇流亡海外。

張崑陽指出,「47人案」突顯了《國安法》在鎮壓公民社會和重塑香港政治格局方面的作用;香港已經進入威權統治時代,憂慮香港的公民社會及人權狀況。

張崑陽說:「港府大規模逮捕初選參與者向香港人發出了明確而令人心寒的信息,反對派將不再被容忍,《國安法》試圖鎮壓民主運動,並限製香港居民長期以來珍惜的自由。」

「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研究及政策顧問﹑美籍港人華穆清(Anouk Wear)指出,「47人案」的大部分被告是前立法會議員,或有政治抱負的年青人;部分人被捕人士已經被囚禁三年。她為這班因為以和平的手段爭取民主而被捕的人感到痛心(painful to see)。

華穆清說:「港府正使用前所未有﹑非常令人費解的法律邏輯來擴展《國安法》的解釋,辯稱47人試圖透過選舉顛覆政府。你必須發揮想像力去理解港府的邏輯,因為它是如此不合理。」

華穆清表示,港府正在利用《國安法》將企圖爭取民主和反對政府的行為定為罪行,「47人案」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司法法律里程碑。她補充,「47人案」的審訊過程突顯了《國安法》帶來的法律程序問題,包括:反對保釋的推定﹑由指定法官審判﹑不設陪審團審議 ﹑罪成可以判處終身監禁等規定都不符合香港法院先例,並且違反國際人權守則。



記者:江穎(華盛頓) 編輯:溫曉平 網編:李家明

from RFA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us-forum-06112024150322.html


中国国企财务造假,分析:若延烧 恐致金融危机

来源:
美国之音

北京当局频喊“做大做强国企”之际,数家大型地方国企近日再传出财务造假,并遭中国证监会处以行政裁罚。对此,学者分析,中国国企长期为完成中央制定的绩效而编造假财报,不令人意外,但国企频出包恐涉“高层内斗”或跟财务缺口“太大”瞒不住有关。专家警告,国企等上市公司的财务风暴若持续延烧,代表政府和市场的救市功能同步失灵,恐衍生更大的金融危机。

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司司长郭瑞明6月6日发布答记者问称,根据沪深交易所4月底新修订的《股票上市规则》,今年将严惩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目前已查出7家公司财务造假、但未达退市标准,除处以行政裁罚外,也标记为特别处理,以向投资人充分警示中国A股的相关风险。

北京罕见揪举问题国企

综合中国媒体报道,至少有6家国企被标记ST(特别处理)。包括在辽宁省的锦州港公司因4年虚增营收达86亿人民币,而于6月3日被勒令停牌1天,股票简称变更为“ST锦港”,复牌后则为“ST锦港B”,股价杀得近10万的中国股民措手不及。而深圳国企特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也早于5月中因连续5年财务造假而被标记ST(特别处理)。

此外,福建平潭国企海峡创新、河北邯郸国企汇金股份、浙江国企国瑞科技和新疆国企中泰化学都接连遭监管。

另据中国证监会的郭瑞明指出,沪深两市自今年以来共新增99家上市公司被标记,其中,44家遭风险警示为ST、55家遭退市风险警示为*ST,前者不致于直接退市,后者则符合一定条件,有很高比例会退市。

对照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6月4日才于全国政协常委会上誓言:“要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这一波因国企造假“披星戴帽”而被割“韭菜”的40万中国股民,恐百感交集。

国企造假 财经博主痛斥

锦州港被标记ST后,“国企造假”一词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并引发中国财经博主圈开始唱衰国企。

财经博主陈志豪发文称:“大A(股)几乎成了地雷阵,国企都敢财务造假,投资者已经不敢相信谁。”

另一位博主“股市东方红” 也说:“基本面好的也不敢保证是真实业绩,暴雷依然有概率且随机性,就连国企也不算免死金牌。”

财经博主“溪流竹海”分析称:“内部控制缺陷是国企造假重要因素,导致管理层能轻易进行财务操作,且融资性贸易也被用作掩盖真实收入的手段。虽证监会政策监管力度增强,国企造假依然根深蒂固。”

对于国企掀造假风暴,美国圣汤玛斯大学国际研究讲座教授叶耀元认为有两大可能引爆点,一是国企高干“内斗”,刻意吹哨情报打压异己,如发“白色黑函”来打击中央的人马; 二是国企财务“捅的洞比想像大”,中央想借此风暴将国企高干全体“换血”。

中国国企改革反其道而行

叶耀元说,中国国企官僚采“去中心化”的财报系统,易操弄数据,中共高层也深知其财务漏洞,但通常会选择遮羞、不公开化,以免打击股民对国企的投资信心或国企的内部士气,并波及中共执政团队的信赖度。

叶耀元告诉美国之音:“全世界国企改革就是民营化,(因为)没有竞争就没有监督。中国反其道而行,它的改良是让国有企业更国有化,让共产党的手伸得更深,那其实不是改造,只是讲讲垃圾话而已。(中国)国企是不可能会变好的,上下交相贼,自己监督自己一定会腐化。”

《证券时报》6月4日也分析,国企财务造假的特征是无实质贸易和并购子公司爆雷,通过资金自循环和提前确认收入,吹大营收和利润泡沫。以深圳国企特发信息为例,子公司特发东智为了完成业绩承诺,通过跨期调节营业成本、虚构业务等方式虚增收入。

在台北的中华经济研究院助研究员王国则分析,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模式主要以美化“存货和应收账款”数据为主,以规避帐面负债。其目的有三:一是“把蛋糕做大”吸引“韭菜”股民的资金,以改善内部财务问题; 二是美化绩效争取升迁机会,国企高阶经理团队已有极高比例转往中央任职; 三是达成国务院订出的国企资产负债“三年降2%”的目标。

据中国财政部5月6日发布的统计,国企营业第一季总收入同比增长3.2%,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8%,资产负债率65.0%,虽上升0.3个百分点,但仍符合中央目标。

习近平推“国进民退”催化国企腐化

在台北的台湾智库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吴瑟致也同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年大推“国进民退”路线,让国企承接更多中央任务,促使高干趁势争取政治晋升机会或累积影响力,以获得更多中央项目的支持,也导致绩效灌水偏峰行之有年。

他说,中国国企的人事安排取决于党政关系,其内部人马的权力结构复杂,也长年存在贪腐和权利分赃的弊病,且国企效率低、无竞争力也常被外界诟病。

吴瑟致指出,国企造假反映其根深蒂固的贪腐,因此,重拳改革恐引发既得利益者的反扑,加上中国经济近年严重内卷,中央和地方的债务压力也大,都让北京政府解决国企问题的能力深受质疑。

他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国企的资金流向、财报篡改等资金问题,在充裕的财政或多元融资工具的支持下,其造假惯性易被掩盖。但经济下行时,难度就高了。

他认为,习近平现恐采观望态度,并故意凸显国企财务造假,以让问题国企自生自灭,一如他一度迟未出手挽救房市,任其泡沫破裂。

但他说,这也凸显习近平缺乏解决市场失灵的金融工具和财政能力,后果将是民间资本或海外资金的收手,不再投入热钱刺激经济,即便发行特别国债也只是“左手换右手”。

政府和市场救市功能双失灵恐掀金融风暴

吴瑟致告诉美国之音:“国企对金融风险的压力比房地产更加严重,一旦政府失去了(调节)功能,市场又失灵了,国企牵动的就是这两股力量的失灵,(亦即),政府没有任何的积极救治作为、市场没有(自我)调整的空间,可能衍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这)对全球来讲,冲击其实是会非常严重。”

针对资本市场的整顿,中国国务院在4月12日发布“有关监管防范风险”等若干意见中,包括加大退市监管力度,应退尽退,被视为股市的新“国九条”,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可望引导在A股上市的公司“优进劣出”。

不过,王国臣认为,这只是口号。王国臣告诉美国之音:“(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上来后,IPO上市的监管是趋向严格的,而这个坑这么大,是不是吴清能够处理的,我是打问号。如果北京当局愿意处理这事的话,美中的会计谈判(中概股审计协议)就不会搁浅了。”

随着中国上市公司遭风险警示趋常态化,退市个股恐增加。对此,叶耀元分析,连A股国企都造假,对投资信心的打击很大,股民自然急于撤出资金,中国股市短期恐震荡。

不过,他预期,中国政府可能通过“白道”做法,用外汇存底护盘,避免股市持续探底,让股价撑在“要死不死的”水平上,又或者祭出较“黑”的手法,如禁止抽资、封锁股票、禁止散户卖股等非市场经济禁令。他直言中国的“韭菜”股民投资的股票不单是崩跌,恐连资金都遭“清零”。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06/%E4%B8%AD%E5%9B%BD%E5%9B%BD%E4%BC%81%E8%B4%A2%E5%8A%A1%E9%80%A0%E5%81%87%EF%BC%8C%E5%88%86%E6%9E%90%EF%BC%9A%E8%8B%A5%E5%BB%B6%E7%83%A7%7C%E6%81%90%E8%87%B4%E9%87%91%E8%9E%8D%E5%8D%B1%E6%9C%BA.html


Monday 10 June 2024

中国无人机闯入金门散发政治传单 台湾军方警告反制

来源:
自由亚洲

针对有来自中国的无人机飞越金厦海域,在金门街上投递政治传单事件,台湾军方警告将视威胁情况予以反制。

据台湾中央社引述金门县政府周六晚间发布的新闻稿,连续两日来,有不知名网络人士以直播方式遥控无人机至金门马山一带等区域投掷不明物品,并宣称将继续在金门县警局、金门大学分批投掷传单、肉粽等。金门县政府就此表达谴责,并要求警方着手调查。据报道,有中国抖音账号表示,此举是“给湾湾部队送温暖”。

台湾陆军金防部则针对该事件表示,防区重要武器装备及设施伪装均已完备,并依无人机处置规定,视威胁情况采取适当反制作为。台湾军方指出,部分大陆地区居心不明人士不顾引发台湾民众反感、破坏两岸关系的负面影响,意图借此争取媒播关切,以达提升社群流量或知名度目标,其行为、心态均不足取。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06/%E4%B8%AD%E5%9B%BD%E6%97%A0%E4%BA%BA%E6%9C%BA%E9%97%AF%E5%85%A5%E9%87%91%E9%97%A8%E6%95%A3%E5%8F%91%E6%94%BF%E6%B2%BB%E4%BC%A0%E5%8D%95%E3%80%80%E5%8F%B0%E6%B9%BE%E5%86%9B%E6%96%B9%E8%AD%A6%E5%91%8A%E5%8F%8D%E5%88%B6.html


辭任終院法官指香港法治岌岌可危 埋怨港法官忘記捍衛自由角色

再有海外法官宣布不再擔任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曾擔任加拿大首席大法官的麥嘉琳(Beverley McLachlin),7月底任期屆滿後不會續任,她說依然對香港法院的獨立與維護法治的決心充滿信心。

至於上星期辭任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的岑耀信(Jonathan Sumption),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形容香港的法治岌岌可危,很多香港法官在日漸灰暗的政治環境威嚇之下,已忘記了自己作為自由捍衛者的角色。

上星期宣布辭去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職務的岑耀信,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署名文章,題目為《香港法治岌岌可危》。他在文章開首提到香港法院在5月底裁定民主派初選案14名不認罪的被告「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名成立,法庭判定議員否決財政預算案不是一種容許向行政長官施加政治壓力的方式,令立法機關無法履行憲制上應有的職能,更反被定性為一種犯罪的陰謀。岑耀信認為,雖然不能因為這個站不住腳的裁決,就斷言香港法治已死,因為上訴庭仍然可能推翻裁決,但最大問題是這個裁決顯示出香港司法制度,已出現日漸萎靡的徵兆,雖然這群令人敬重的法官都熟悉普通法,但卻要在中國所創造「不可能的政治環境下」工作。在《國安法》與殖民地年代訂立但原本早已不再運用的煽動罪之下,法官的自由受到極大限制,所有法官都知道若果他們的判決不合乎北京當局的心意,全國人大常委會就可以透過釋法將判決推翻,就好像當日北京拒絕讓《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聘用英國御用大律師一樣。
HK Judiciary .png
2018年起擔任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的麥嘉琳,7月底任期屆滿後不會續任。(香港司法機構網頁截圖)

岑耀信:本地法官無路可走

岑耀信又提到,《國安法》生效之後,香港政治異見者被打壓、民主派團體紛紛解散、親民主傳媒相繼停運,剩下順從政府的媒體、立場強硬的議員、官員以及政府喉舌,營造出壓抑的氣氛,更反覆出現要求司法界「愛國」的聲音。本地法官要對抗這種強大的政治洪流,需要非比尋常的勇氣,而他們與海外法官最大分別,就是無路可走。岑耀信認為,很多法官在這種日漸灰暗的政治環境威嚇之下,已經忘記了自己作為自由捍衛者的傳統角色,即使這種角色在法律上是容許他們繼續擔當。雖然《基本法》與《國安法》都聲言會保障言論與集會自由,但他認為都只是空談,現在即使表達最微小的異見,都會被視為號召革命;向兒童出版「不順從」內容的漫畫、唱支持民主的歌曲、以及為天安門事件受害者默哀,都會被判處重刑。

岑耀信:香港逐漸變成一個極權主義的地方

岑耀信在文章結尾說到,香港已經由是一個充滿活力和政治多元化的城市,逐漸變成一個極權主義的地方。他希望海外法官的存在可以繼續維持到香港的法治,但承認這個諗法已變得不切實際。

港府: 香港法治無任何倒退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回,表示極不同意岑耀信的個人意見。特區法院在審理國家安全案件或任何性質的案件時,絕對沒有受到中央或特區政府的任何政治壓力,香港法治亦無任何倒退。任何人士無論出於甚麼理由或動機而提出相反結論,都是完全錯誤和毫無根據,港府必須正義凜然地予以反駁。

至於上星期與岑耀信同時辭職的英國法官郝廉思,當時就表示因「香港的政治形勢」而辭任。

另外,2018年獲委任為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的加拿大前首席大法官麥嘉琳於周一(10日)宣布,7月底任期屆滿後不會續任。她說5月下旬向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告知這個決定,表示希望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又說很榮幸能為香港人服務,並對香港法院的獨立性與維護法治的決心充滿信心。現年80歲的麥嘉琳,在2000至2017年期間出任加拿大首席大法官,亦是加拿大樞密院成員。

在麥嘉琳7月底離任後,香港終審法院的海外非常任法官人數將減至7人。

記者:宋子杰(倫敦) 編輯:溫曉平

from RFA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uk-judge-06102024154942.html


【纽约时报】为什么说新冠病毒可能是从武汉病毒研究所泄漏的


作者:ALINA CHAN

2024年6月5日

ILLUSTRATION BY MIKE MCQUADE. SOURCE PHOTOGRAPHS BY GETTY IMAGES.

周一,安东尼·福奇回到美国国会的会议室,在众议院调查新冠病毒大流行委员会前作证。他被问及与政府处理新冠病毒有关的几个话题,包括他在2022年退休之前一直领导的国家过敏症与传染病研究所如何支持了一家中国研究所从事高风险病毒研究工作,该研究所的工作可能导致了这次大流行。

四年多来,条件反射式的党派政治阻碍了人们探寻这场影响我们所有人的灾难的真相。据估计,全球至少有2500万人死于新冠病毒,美国的死亡人数超过了100万。

尽管大流行的起因一直备受争议,但越来越多的证据——从通过《信息自由法》获取的公共记录、用在线数据库进行的数字调查、分析病毒及其传播的科学论文,以及来自美国政府内部的泄密——表明,大流行发生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病毒从中国武汉的一个研究实验室泄漏出来了。如果是这样,那将是科学史上代价最惨重的事故。

以下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

1. 导致大流行的SARS类病毒出现在武汉,世界上最重要的SARS类病毒研究实验室就设在这座城市。

· 在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领导一个科学家团队十多年来一直在寻找SARS类病毒。

· 他们的研究表明,与导致此次大流行的SARS-CoV-2病毒最相似的病毒在距离武汉约1600公里的蝙蝠中传播。石正丽团队的科学家多次前往云南省收集这些蝙蝠病毒,并将搜索范围扩大到了东南亚。中国其他地区的蝙蝠未被发现携带与SARS-CoV-2密切相关的病毒。

· 这些科学家们直到2019年都在提出,即使在离这些病毒自然存在的热点地区(如中国西南部和东南亚的蝙蝠洞穴)附近,蝙蝠冠状病毒向人类溢出的情况也很罕见。

· 当新冠病毒的暴发被发现时,石正丽最初曾琢磨过这种新型冠状病毒是否来自她的实验室的问题,她说,她从未预料到这种暴发会发生在武汉。

· SARS-CoV-2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能像野火一样从一个物种跨越到另一个物种。然而,这个病毒没有在它的源头留下任何已知的感染踪迹,也没有在它出现在武汉之前的1600公里沿途留下任何已知的感染踪迹。

2. 在疫情暴发的前一年,武汉病毒研究所曾与美国的合作伙伴一起提出了制造具有SARS-CoV-2特征的病毒的建议。

· 石正丽的团队对冠状病毒如何从一个物种跳跃到另一个物种极感兴趣。为了寻找病毒,他们从蝙蝠和其他动物身上采集了样本,也从居住在携带这些病毒的动物附近,或与野生动物贸易有关的病人身上采集了样本。这项工作的大部分是与生态健康联盟合作进行的。生态健康联盟是一家总部设在美国的科学组织,自2002年以来,该组织获得了8000多万美元的联邦资金,用于研究新发传染病的风险。

· 该实验室进行了让病毒变得更具传染性的高风险研究:从受感染的动物样本中培养出冠状病毒,经过基因重建和重组,创造出自然界中未知的新病毒。然后用这些新病毒来感染实验用的蝙蝠、猪、灵长类动物和人类的细胞,并用其来感染果子狸和人源化小鼠(用人类基因改造过的小鼠)。从本质上说,这一过程迫使这些病毒适应新的宿主物种,发生了有利于生存的突变的病毒,最终脱颖而出。

· 石正丽团队曾在2019年公开过一个数据库,里面有对超过2.2万个采集来的野生动物样本的描述。但到2019年秋季时,该数据库不再对外开放,即使在大流行开始后,也没有与与美国合作者共享过该数据库,而采集来的如此丰富的病毒资源本该对追踪SARS-CoV-2的起源最为有用。目前尚不清楚武汉病毒所是否拥有引发大流行的新冠病毒的前体。

· 2021年,“截击”网站公布了一份泄露出来的2018年为一个名叫“化解”(Defuse)的项目提交的资金申请,申请书将研究描述为生态健康联盟、武汉病毒所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的拉尔夫·巴里克的合作项目,后者多年来一直处于冠状病毒研究的前沿。这份申请书描述了制造与SARS-CoV-2惊人地相似的病毒的方案。

· 冠状病毒之所以得其名,是因为它们的表面布满了刺突蛋白,看上去像是带刺的花冠,冠状病毒用这些刺突侵入动物细胞。“化解”项目提出寻找并制造带有一个独特性质的刺突蛋白——弗林蛋白酶切割位点的SARS相关冠状病毒。该特征增强了SARS‑CoV‑2在人类中的传染性,使其能够引发大流行。“化解”项目从未得到美国的资助。不过,福奇在周一的听证会上解释说,武汉病毒所开展自己独立的研究不需要依靠美国的资助。

· 虽然弗林蛋白酶切割位点可能是自然演化的结果(正如在一些远缘冠状病毒中看到的那样),但在科学家已登记在案的数百种SARS类冠状病毒中,SARS‑CoV‑2是唯一已知的在刺突中具有弗林蛋白酶切割位点的病毒。其基因数据表明,该病毒在引发大流行前不久才获得了弗林蛋白酶切割位点。

· 从根本上说,一种前所未见的、具有新引进的弗林蛋白酶切割位点的SARS类冠状病毒,也就是与武汉研究所“化解”项目描述的病毒相吻合的病毒,在申请书起草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武汉引发了疫情。

· 在大流行2020年开始肆虐之际,武汉病毒所的科学家们发表了对以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新冠病毒疾病研究论文,但他们没有在论文中提该病毒的弗林蛋白酶切割位点,而根据他们自己写的资金申请,这正是他们本该注意到的一个特征,这个特征很快就被其他科学家认识到了。

· 更糟糕的是,随着大流行的进一步蔓延,武汉科学家的美国合作者们并没有将“化解”计划的存在公开出来。生态健康联盟总裁彼得·达扎克最近向国会承认,他不了解武汉病毒所2015年后采集到的病毒样本,也从未问过该实验室的科学家,他们是否已经开始了“化解”项目中所描述的工作。今年5月,拜登政府以生态健康联盟没有对武汉病毒所进行的高风险实验进行监管为由,暂停了联邦政府向该组织和达扎克提供的所有资金,并启动了禁止他们今后获得联邦资金的程序。福奇在周一的听证会上说,他支持暂停和禁止生态健康联盟获得联邦资金的决定。

· 另外,巴里克在国会作证时描述了他的研究小组与武汉病毒所之间的竞争性互动,他告诉国会,该所的科学家们可能不会与他分享他们最有意思的、新发现的病毒。该研究所与巴里克之间的往来文件和电子邮件仍未向公众公开,而公开这些文件和电子邮件往来的诉讼也在激烈进行中。

· 到头来,美国的合作伙伴们很可能只了解武汉病毒所的研究的一小部分。据美国情报来源称,该研究所的一些病毒研究是保密的,保密研究或是与中国军方合作、或是受雇于军方进行的。福奇在周一的国会听证会上多次承认,对武汉病毒所的实验缺乏了解,他说:“我们不可能知道在中国、在武汉,或者在其他地方发生的所有事情。这就是为什么——我今天说的,我在TI里也说过,”TI指的是该委员会对他进行的有笔录的问询,“我对病毒起源持开放态度。”

3. 武汉病毒所在生物安全等级低的实验室进行了这类工作,不可能控制住由空气传播的、具有像SARS-CoV-2这样的传染性的病毒。

· 跟活病毒打交道的实验室通常分为四个生物安全等级(安全性从低到高分为生物安全1级、2级、3级和4级),这些安全等级根据每种病原体的特性,描述了被认为是足够安全的实验操作。武汉病毒所的科学家们在不合适的低生物安全等级下进行了SARS类病毒研究。

· 石正丽团队在一项实验中,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出一种出人意料的致命SARS类病毒(该病毒与SARS-CoV-2没有密切关系),这种病毒在人源化小鼠的肺和大脑中展现出的数量是改造前的1万倍。武汉病毒所的科学家在生物安全等级低、包括生物安全2级的实验室里用这些活病毒做实验。

· 即使在生物安全3级的更严格条件下,也无法完全阻止SARS-CoV-2病毒的逃逸。大流行进入第二年时,该病毒感染了一名在台湾一个生物安全3级的实验室工作的研究助理,那之前,台湾还没有出现过一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该研究助理已经完成了当时所有的疫苗接种,她在失去嗅觉后才做了病毒检测,做检测之前已与100多人有过密切接触。即使在生物安全等级最高的实验室,也有人为错误导致接触病源体的可能性,对在生物安全等级低的实验室进行传染性病原体研究的科学家来说,风险要大得多。

• “化解”项目资金申请的一份早期草稿中写道,武汉病毒所将在生物安全2级实验室开展病毒工作,这使其“极具成本效益”。巴里克在草稿中加了一条批注,强调了对防止可能感染人类细胞的SARS类病毒来说使用生物安全3级实验室的重要性,他写道“美国研究人员可能会很害怕”。几年后,在SARS-CoV-2导致了数百万人死亡后,巴里克在写给达扎克的信中说:“我毫不怀疑他们遵循了国家制定的规则,在生物安全2级实验室里开展了工作。是,中国有权制定自己的政策。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相信这是适当的防范措施,但不要指望我也相信。此外,不要试图用这些废话来侮辱我的智商。”

• SARS-CoV-2是一种诡秘的病毒,能通过空气高效传播,引发一系列与其他常见呼吸道疾病相似的症状,并让感染者在症状出现之前感染别人。如果该病毒是2019年从一个生物安全2级实验室泄漏出来的话,这次泄漏很有可能不会被发现,直到为时已晚。

• 一个骇人的细节是,石正丽团队的科学家在2019年秋季就出现了类似新冠病毒疾病的症状,这个泄露给《华尔街日报》的细节已得到现任和前任美国政府官员的证实。其中一名科学家的名字在“化解”项目资金申请中是作为病毒工作负责人出现的。该细节中的科学家否认他们曾患病。

4. 新冠病毒来自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某个动物的假说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持。

• 中国调查人员2019年12月作出的假设是,新冠病毒暴发在一个位于闹市区的市场,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到那里买东西。他们寻找早期病例时带有这种认识上的偏见,这意味着与市场无关或远离市场的病例很可能被遗漏了。让事情变得更糟的是,中国当局封锁了与该市场无关的早期病例的报道,并以生物安全预防措施为由,在2020年1月3日下令销毁了来自早期患者的样本,这让了解新冠病毒疾病最早期病例的完整情况变得几乎不可能。外界仍无法获得有关2019年11月和12月的几十例早期病例的信息。

• 两篇2022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为SARS-CoV-2是从武汉海鲜市场里人与动物的接触中自然出现的提供了最有力的论据支持,这两篇论文的重点是早期病例分布图,并断言新冠病毒在2019年两次在海鲜市场从动物跳跃到人类身上。最近,这两篇论文已遭到了其他病毒学家和科学家的反驳,反驳者令人信服地证明,现有的市场证据不能区分市场发生的人类超级传播者事件与自然溢出事件。

• 此外,现有的基因和早期病例数据显示,所有已知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都可能源于一次SARS-CoV-2向人类的跳跃,武汉那家市场的疫情可能是在病毒已在人类当中传播之后发生的。

• 没有一只得到过证实的在市场或其供应链中被感染的动物。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大流行始于华南海鲜市场,这个事实将病毒在武汉出现的矛头径直指向其独有的研究SARS类病毒的实验室。

5. 如果说病毒来自野生动物贸易的话,关键的证据仍然缺失。

• 尽管对从事动物贸易和与市场有关的人员进行了深入调查,但调查人员并未报告发现有动物被人类之外的途径传染了SARS-CoV-2病毒。然而,尽管20年前的病毒鉴定技术不如现在的先进,但在以前SARS和MERS疫情暴发的几天内,调查人员就找到了受感染动物源以及与其相关的证据。

• 尽管武汉是拥有追踪新型SARS类病毒方面世界领先专业知识的病毒猎寻者的基地,但调查人员一直没有收集到或没有报告过预计存在的关键证据——如果新冠病毒源自野生动物贸易的话。例如,调查人员一直没有确定最早的已知患者是否在患病前接触过中间宿主动物。没有抗体证据表明,武汉从事动物贩卖的人与SARS类病毒有经常性的接触,如果病毒源于动物的话,这会是预料之中的情况。

• 科学家们能用当今的技术检测到呼吸道病毒(包括 SARS、MERS,以及流感)在动物中的传播,以及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进行的跨越物种尝试。值得庆幸的是,这些病毒变异体在跨越到一个新物种之后通常传播效果不佳,往往会在感染了少数宿主之后逐渐消失。相比之下,病毒学家和其他科学家一致认为,SARS-CoV-2几乎不需要任何适应就能在人类和其他动物中迅速传播。这个病毒似乎在其唯一一次被检测出跳跃到人类传播后,就成功地引发了大流行。

大流行可能会由数百种病毒中的任何一种引发,可能会在以万为计的野生动物市场中的任何一个、在以千为计的城市中的任何一个发生,也可能在任何一年发生。但引发这次大流行的是一种在武汉出现的具有独特弗林蛋白酶切割位点的SARS类冠状病毒,而且是在科学家们提出收集和制造有相同设计的病毒,有时是在生物安全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工作,不到两年后出现的。

虽然几种自然溢出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而且我们仍对石正丽团队和其他研究人员在武汉病毒所进行的病毒研究缺乏足够的了解,但实验室事故是这场大流行如何开始的最容易得出的解释。

据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情况,调查人员应该顺着最有力的线索,用法庭传唤来获得所有武汉病毒所的科学家与国际合作伙伴之间的交流,包括未发表的研究提案、手稿、数据和商业订单。特别是2018年和2019年(即新冠病毒疾病出现前的关键两年)的交流,很可能具有启发性(而且不需要得到中国政府的配合就能获得),但在大流行开始已经四年多后,公众仍没有看到这些交流。

无论大流行始于实验室工作台还是市场摊位,不可否认的是,美国联邦资金帮助武汉病毒所建立了前所未有的SARS类病毒收藏,并支持了增强这些病毒性能的研究工作。倡导和为武汉病毒所提供过资金的人,包括福奇在内,应该配合调查,帮助找到并弥补让这类危险工作成为可能的漏洞。世界绝不能继续承担可能引发大流行的研究工作所带来的无法容忍的风险。

对大流行根源的成功调查将有能力打破数十年来科学界在病原体研究安全方面的僵局,让各国政府能确定如何花数十亿美元来预防未来的大流行。可信的调查还将通过证明确实有可能追究造成病毒大流行者的责任,来阻止未来的疏忽和欺骗行为。最后但同样最重要的是,各国人民都需要看到他们的领导人——尤其是他们的科学家——带头找出引发这场震惊世界事件的原因。这样做才能恢复公众对科学和政府领导力的信任。

美国政府进行的彻底调查可能会发现更多的证据,同时激励举报人鼓起勇气,寻找机会。这也会向世界表明,美国领导人和科学家们并不惧怕大流行背后的真相。

原中文链接: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40605/covid-lab-leak/

原文中英文链接: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24/06/03/opinion/covid-lab-leak.html

【纽约时报】为什么说新冠病毒可能是从武汉病毒研究所泄漏的最先出现在议报。

from 议报 https://yibaochina.com/?p=253253


Sunday 9 June 2024

前银行家罗奇坚称香港“玩完了”

来源:
美国之音

曾形容“香港玩完”的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罗奇(Stephen Roach)再度公开“唱衰”香港,认为中国经济不振,香港难以独善其身,而“一国两制”在2019年后已变成“更有中国特色”,并重申,自治被削弱是香港面临的重大挑战。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耶鲁大学资深研究员罗奇,6月5日在香港外国记者会发表演讲,再度谈论香港经济前景。罗奇引用过去数十年经济数据,认为香港和中国大陆经济,无论贸易、资金还是劳动力流向都同步放缓,在可见将来预料中国经济表现未如理想,恐怕香港经济将难以独善其身。

罗奇慨叹香港今非昔比

罗奇回忆上世纪80年代自己到访香港时,当时香港人有愿景、有战略,香港整体发展相当出色,可是到现在一切都结束。罗奇说:“往日香港不是今天的香港,更绝非明天的香港。”

罗奇到访香港期间接受《明报》专访。他形容,2019年反送中风波后,香港的“一国两制”变成“更有中国特色”的“两制”。他在6月4日刊登的专访中,为自己提出的“香港玩完”观点辩护,强调香港与中国大陆在经济及政治上的连接越来越紧密,香港能改变的空间越来越小。

在美国的独立时评人蔡慎坤对美国之音表示,罗奇和中国大陆以及香港关系密切,使他的言论深居说服力。

蔡慎坤说:“他(罗奇)是中国的一个老朋友。中国的‘发展高层论坛’每一届他都是重要的嘉宾,都要在会议上发表主题演讲的。只有今年没有让他讲话,所以说,他是非常特殊的一个人物,而且过去这么多年,他一直唱多(唱好)中国的经济。尤其过去他作为摩根士丹利亚太区的主席,非常熟悉和了解香港。”

罗奇曾一再强调,香港在反送中事件与“港版国安法”影响下,自治被削弱,是“香港终结”一个主要因素,蔡慎坤表示认同。

蔡慎坤说:“自从(香港)警察权力无限扩大,自从香港的言论空间几乎被消失。发出不同声音会受到‘国安法’严厉打击,整个国际社会不再把香港视为自由社会。想在那里居住或者做生意的就要考虑要承担风险和付出代价。能走的尽量都会考虑走。”

香港作为“一国两制”的特别行政区,又邻近中国大陆,加上贸易及外汇自由,以往一直是中国富豪、官员转移资产及移民的热门目的地,但蔡慎坤认为,现在的香港已不是“富豪安全港”。

蔡慎坤说:“过去国内的贪官也好,权贵也好,都把香港作为避风的港湾。过去他们在国内出事都会选择往香港跑,但是现在香港当局的管控已跟中国大陆任何一个城市都没什么区别,而且可能比大陆一般城市管得更严。这也是导致香港‘玩完’的重要因素。”

在罗奇眼中,一直以来香港股市对大陆经济起着杠杆作用,但中国经济的结构问题直接冲击香港股市。

蔡慎坤说:“香港的红筹股实际上就是中国一系列增长潜力好的公司,被拿到香港上市,能够吸引国际资本来投资,可是现在中国国内经济出了问题,无论国企还是一些优质的公司,现在越来越举步维艰,因为国际资本市场已经对香港不看好了,要推出新股越来越困难,也不可能以高价募集资金。香港的资本市场受到了巨大影响。”

罗奇:港府应捍卫独特性

素来有“中国大好友”之称的罗奇,今年2月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表示,在本土政治、中国经济和美中关系转差等因素夹击下,“香港已经玩完”(Hong Kong is over),估计中国推出的救市措施也难以挽救香港经济。他在最新的演说中表示,香港需要捍卫其独特性,并建议北京列出香港有别于中国大陆的特征,包括法治、资本自由流通、人员流动等,向外展示香港在每个范畴下仍坚持“一国两制”。

接受美国之音专访的前中国全国政协委员刘梦熊认为,香港面对的经济困境与近年中国改革开放政策逆转有关。

刘梦熊说:“城楼失火,殃及池鱼。香港的问题不光是23条立法或者‘港版国安法’,而是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什么中央对香港有全面管治权、完善香港选举办法这些。‘一切权力归苏维埃’这套都搬到了香港。罗奇发出‘香港玩完’的论调不是偶然的。”

刘梦熊说,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以自由、法治为基石,但近年来,这些香港的核心价值已被“釜底抽薪”,导致外资被吓跑,数十万港人移民海外。

刘梦熊说:“普通法的要素包括无罪推定,但是以47人案为例,大多数被告没有经过审判就被关了1000多天。外资觉得香港朝着‘一国一制’、‘内地化’蜕变。香港很多富豪和专业人士都移民海外。罗奇只不过综合这些现象作出结论而已。”

遭不点名反驳罗奇:港府回避核心问题

罗奇在香港发表演说后,港府随即发声明,不点名作出反驳,强调各项数据均反映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独有的优势和定位,纵然外围环境复杂,但中国与香港经济增长正稳健上扬,其步伐甚至比一些已发展经济体要好。声明又说,个别人士发表的评论显然忽视香港的优势及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数据及事实面前完全站不住脚。

其后罗奇在社交平台X回应说,港府的反应是预期之中,但港府回避讨论核心问题使他感到可悲。

前中国全国政协委员刘梦熊认为,香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中国经济陷入了过去40多年罕见的低谷,估计中共会因应形势调整治港的方针,反而港府是隐忧所在。

刘梦熊说:“港府官员的政治智慧和水平是比较低的,只有执行权,没有决策权,也没有决策能力,凡事都听北京的。可是北京领导的是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若中国大陆改革开放没有出现逆转、倒退,香港的‘一国两制’就不会变形、走样。‘一国两制’要搞得好,首先中国改革开放的‘纲’要高高举起,要稳步向前。”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前助理教授钟剑华对美国之音表示,作为摩根士丹利前高层,罗奇被视为重量级人物,其言论对于业界和投资市场的决策具有一定影响力。港府官员对他的言论迅速作出回应就是证明。

钟剑华说:“投资市场是充满羊群心理的市场。(投资者)除了作出理性决策,还会根据对外界反应的评估而作出决策。数据是客观存在的。相信投资者所看到(有关香港)的数据不会与罗奇所看到的有很大出入。罗奇公开发言后,外界会揣测他的言论会影响到多少人以及如何影响资金的走向,因此罗奇的言论既有实质影响,也有心理上的影响。”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06/%E5%89%8D%E9%93%B6%E8%A1%8C%E5%AE%B6%E7%BD%97%E5%A5%87%E5%9D%9A%E7%A7%B0%E9%A6%99%E6%B8%AF%E2%80%9C%E7%8E%A9%E5%AE%8C%E4%BA%86%E2%80%9D.html


抓人特首李家超

来源:
法广

警察头子出身的香港特首李家超,被指做事唯主子之命是从,抓人抓得相当顺手,不但把许多曾参加游行示威的民主人士,或抓或逼逃亡,一般的老百姓也失去了平安,这两天发生的事就离奇而可怕。

6月6日晚,世界杯亚洲区外围赛在香港大球场举行,港队对伊朗队,赛前,按惯例播放中国国歌时,有3名观众或背向球场,或没有起立,涉嫌侮辱国歌,人在足球场就被抓走了。

6月7日,香港更新公务员守则,明定不得以公务员身份批评政府政策,北京的代理人扑灭了民主,压制了民间,现在又控制住公务员,李家超特首可以高枕无忧了。

时评人蔡慎坤认为李家超是香港文明和自由的终结者,之前的特首无论如何还有点底线有点敬畏,还会为港人保留一些尊严。李家超为了取悦北京不顾一切了。他认为李家超最终可能会像搞乱香港的中国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张晓明一样。

张晓明,前香港中联办主任,2017年担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2020年2月,“反送中”运动末期,罕见地降为保留部级的副主任,今年3月2日,被免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6月6日,被免去全国政协常委及委员职务,舆论视之“结局悲惨”。因为他有搞乱香港的名号,所以不少港人为他有这样的结局高兴。

香港本来是一块中国大陆绝无仅有的自由特区,作为中国派驻香港的最高长官,他被认为在撕裂香港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比如香港媒体报道,是否允许泛民主派人士担任香港行政长官一事,张晓明竟然表态:“让你活着就足以显示国家的文明和包容”,出言凶狠。2014年,香港爆发雨伞革命期间,他声称“太阳照常升起”,有恃无恐,拒绝与港人对话。

现居加拿大的香港作家,媒体人颜纯钩认为:“香港一国两制的败坏,就是从他和梁振英狼狈为奸之下开始的。反送中运动时,张晓明在北京,王志民在香港,上下串通,把中共逼上暴力镇压的不归路。”

送中条例是引爆香港超大规模民主运动的导火索,送中条例到底是当时的行政长官林正月娥为讨好北京主动提出的,还是张晓明领导的港澳办施压所致,被认为仍是悬案。但是,张晓明,以及当时的香港中联办主任王志民,特首林正月娥,都是“东方明珠”的终结者。

不过,国际舆论的一致看法是,他们虽然对港人凶狠,也都不过是遵旨行事的打手,香港真正的终结者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中共镇压香港的劣迹在因镇压反送中在全世界面前暴露无遗,张晓明降为副主任,最后被送到政协挂闲职,最终也被免掉。王志民2020年年初被免去香港中联办主任,回北京做研究了。林正月娥曾被披露有连任特首的意愿,也再没有机会了。舆论的看法是,独揽罪名的习近平把气出在了他们身上。

香港2019年爆发反送中运动,主要的原因是港人唯恐一国两制被北京掏空,北京在次年干脆强行为香港这个名义上高度自治,司法独立的特区立下国安法,从此人人自危。从前常见的游行示威没有了,一年一度的六四纪念活动被消失了,硬是把一座美丽而充满活力的自由城市变成一座内地的城市。

警察出身的李家超,反送中运动期间是保安局局长。香港警察此前名声一直不坏,但在反送中运动期间大打出手,“纪律部队”成了名副其实的“镇压部队”,与李家超有很大关系,他因此得到北京赏识,2021年6月成为香港首位警察出身的政务司司长,2022年居然以“唯一候选人”身份成为香港特首及香港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他也因此被不少网友讥讽为“抓人特首”。

抓人特首,实至名归。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06/%E6%8A%93%E4%BA%BA%E7%89%B9%E9%A6%96%E6%9D%8E%E5%AE%B6%E8%B6%85.html


五眼联盟警告:中国“积极招募”西方战机飞行员

“五眼联盟”周三(6月5日)警告,中国持续在招募现役和退休的西方飞行员及其他军事人员来训练解放军,可能对美国及其盟国安全构成威胁。

由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组的情报联盟“五眼联盟”(Five Eyes)发布的一份公开简报称:“西方军事人员训练中国解放军,有可能会降低我们的威慑能力,从而增加未来冲突的风险。”

这份简报是由美国国家反情报与安全中心(NCSC)及五眼联盟共同发布,内容指出,中国解放军透过南非和中国等民营公司,聘用西方国家的前战斗机飞行员、工程师和空中作战人员来训练其空军和海军飞行员,“解放军希望利用这些人的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增进自己的空中作战能力,同时深入了解西方的空中战术、技术和程序”。

简报称,解放军的招募人员使用“不道德”的招募方法来掩盖中国军方的参与,为在中国、南非和其他地区的工作提供了丰厚的报酬,接触目标的方式包含透过猎人头公司和专业网站,且在训练期间企图获得有关西方最先进飞机和战术的知识,以及相关战术可能用于哪些情境,例如台湾冲突等。

金融时报也引述美国官员说法指,部分西方战机飞行员会透过聚会,敦促他们的同僚加入该项计划中。

五眼联盟呼吁各界警惕此类提议,称这些提议通常会承诺给予丰厚的工资或过度奉承,并且应向本国的联邦调查局或军事调查人员报告任何企图。

美国国家反情报与安全中心主任凯西(Michael Casey)表示:“为了克服自身短处,中国解放军一直积极招募西方军事人才来训练飞行员,利用全球各地的私营公司隐瞒与解放军的关系,并向被吸收的人员提供极高的工资。”

自2022年开始便有消息指称“南非测试飞行学院”(TFASA)有超过20名退役的英国陆海空三军飞行员,在帮助培训中国军事飞行员。美国、英国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已对此展开调查,其中,英国国防部于2022年10月曾对此发布“威胁警报”,并表示将修法阻止退役军官转为TFASA等机构工作。同月,澳大利亚警方逮捕了前美国海军陆战队飞行员杜根(Daniel Duggan),指控他透过南非测试飞行学院,训练中国飞行员如何在航空母舰上降落。该学院随后已证实杜根曾与该校签约。

德国之声、自由亚洲电台等综合

from 博聞社 https://bowenpress.com/news/bowen_340750.html


香港“反送中运动”五周年 全球多地举办纪念活动

本周日是香港“反送中”或“反修例”运动的5周年纪念日。海外港人和全球多个地区的民间团体就此共同举办纪念活动。

    力图保持香港自治,美国智库撰写方案

在台北,香港边城青年及多个台湾公民团体共同举办“#香港自由六月,2024台北游行—捍卫民主、台港同行”游行。据台湾中央社报道,约600位民众当天下午从自由广场出发,步行至西门町西本愿寺,各方人士接力发表演说并演奏了遭港府禁止的《愿荣光归香港》乐曲。

香港边城青年秘书长冯诏天表示,五年前的今天是香港103万人上街参加反送中游行的日子,近几年因为港版国安法实施及香港基本法23条的通过,对于在台湾支持香港议题的香港朋友带来很大的风险,不过还是希望借着游行发声,让香港知道在台港人并没有放弃。台湾的国会香港友好连线副会长、民进党籍立法委员洪申翰表示,台湾需要继续传递民主香火,此次游行透过台湾人、西藏人、维吾尔人共同参与,借此警惕中共,历史不会永远站在他们那边。

此外,英国伦敦、曼彻斯特等多座城市,美国波士顿,加拿大的多伦多和温哥华等地周日或在未来几天,也将举办类似的纪念活动。

自2019年6月9日起,香港爆发了多达数百万市民参与的一系列示威活动,民众反对当局修订有关《逃犯条例》,担心该条例会导致涉案嫌疑人被引渡至中国大陆受审,从而损害香港在“一国两制”以及《基本法》承诺下的独立司法管辖权地位。在长达数月的“反送中运动”中,香港民众最终提出立法会和行政长官须直接选举产生的“双普选”诉求。但伴随北京当局在港强制实施《港区国安法》,这场运动最终遭受香港警方镇压。

香港《明报》周日引述警方证实,截至今年3月31日,香港警方共就反修例事件拘捕10279人,2961人已经完成或正在经司法程序处理,共2328人须承担法律后果,占进入司法程序者78.6%。“须承担法律后果”包括被定罪、签保守行为等,其余结案方式包括无罪释放、撤销控罪。报道说,香港警方此前在回复中会提供各结案方式的人数,但今年没有再交代详情,仅表示“正依法处理其余案件”。


责编:何平      网编:伍檫愙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gangtai/jz1-06092024104717.html


Saturday 8 June 2024

中国背景引关注:美国议员呼吁对新闻应用程序NewsBreak 进行更多审查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热门新闻聚合应用程序NewsBreak使用AI制作不实新闻,该公司的中国背景引发关注。美国议员呼吁对NewsBreak进行更严格审查。

美国近年来下载次数最多的免费新闻聚合应用程序NewsBreak使用人工智能(AI)收集内容并撰写新闻。路透社的报道说,具有中国背景的NewsBreak因多次遭检举报道内容错误而引发关注。

NewsBreak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在北京和上海也设有办公室。NewsBreak解释称,“不准确的信息内容源自内容提供方”,并指出“当NewsBreak发现任何不准确或违反我们社群标准的内容,会立即采取行动予以删除”。

近年来,随着美国各地的地方新闻机构陆续关闭,NewsBreak填补了这一空白。

路透社采访了七名NewsBreak的前雇员,其中五人表示,该应用算法背后的大部分工程工作都是在中国的办公室完成的。这些前员工因与NewsBreak签订了保密协议而要求匿名。

自称是“所有本地新闻的首选来源”,每月拥有逾5000万活跃用户,该平台发布来自路透社、福克斯、美联社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主要媒体的授权内容,以及一项从互联网上搜索当地新闻或新闻稿取得的信息,并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进行改写。Newsbreak仅限于在美国使用。

路透社查阅了与版权侵权相关的法庭文件、警告停止侵权的电子邮件,以及2022年的公司备忘录,其中记录了对 “人工智能生成报道”的担忧。但自2021年以来,至少有40次NewsBreak报道影响其服务社群的案例,包括使用人工智能发布错误报道,用虚构署名从当地新闻网站创建了10篇报道,以及从竞争对手处获取内容。

“唯一比一家经营不受审查的人工生成的新闻的公司更可怕的,是与敌对外国政府有着深厚关系的公司,”担任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的民主党参议员马克·华纳 (Mark Warner) 说。

“这是令人担忧的国家的技术构成的严重威胁的又一个例子。这也清楚地提醒我们,我们需要采取整体方法来应对这一威胁——我们根本无法在与单个公司的打地鼠游戏中获胜,”他说。

美国议员们对 NewsBreak 与中国投资者的当前和历史联系以及该公司在中国的存在表示担忧,该公司的许多工程师都在中国。

在回应路透社对议员声明发表评论的请求时,NewsBreak 表示它是一家美国公司:“NewsBreak 是一家美国公司,一直都是。任何相反的说法都是不正确的,”一位发言人说。

NewsBreak于2015年在美国推出服务,是中国新闻聚合应用“一点资讯”的子公司。这两家公司都由郑朝晖(Jeff Zheng)创立。郑朝晖目前是Newsbreak的首席执行官。两家公司共享2015年在美国注册的“兴趣引擎”(Interest Engine)专利,该算法可根据用户的兴趣和位置推荐新闻内容。

2017年,“一点资讯”因积极传播政务宣传而获得中国政府表扬。但路透社在调查中没有发现NewsBreak审查或制作有利于中国政府新闻的证据。

民主党议员克里希纳莫提(Raja Krishnamoorthi)表示,美国人有权要求新闻发行商与中国共产党的任何联系“完全透明”,特别是在使用“不透明的算法”和人工智能工具制作新闻时。

共和党众议员斯特凡尼克( Elise Stefanik) 表示,IDG Capital 对 NewsBreak 的支持表明,该应用“值得加强审查”。“我们不能允许我们的外国对手获取美国公民的数据,将其作为武器来对抗美国的利益,”她说。

据路透社报道,NewsBreak 是一家私人控股的初创公司,其主要支持者是私募股权公司旧金山的 Francisco Partners 和北京的 IDG Capital。今年2月,IDG Capital 被列入五角大楼称涉嫌与北京军方合作的数十家中国公司名单。

IDG Capital 此前曾表示,它与中国军方没有任何关联,也不属于该名单。它拒绝对这位议员的反应发表评论。

Francisco Partners 的发言人此前拒绝回答路透社关于其对 NewsBreak 的投资的问题,称该报道“虚假且具有误导性”,但拒绝提供详细信息,只是表示将其描述为 NewsBreak 的“主要支持者”是不正确的,因为他们的投资不到 10%。



责编:梒青。   网编:伍檫愙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meiti/my5-06082024172120.html


林培瑞:六四35周年,西方离看穿中共还有相当距离

来源:
美国之音

三十五年过去了,六四天安门事件至今仍然是中国的禁忌话题,很多中国年轻人也不知道曾经发生过这样的血腥镇压,天安门事件是中国政治格局的转捩点,也改变世界经济和政治气候。美国著名汉学家林培瑞说,习近平上台后抛弃韬光养晦政策,西方国家逐渐认识到中共的真实面目,但是离开看穿中共还很远。

六四改变了中国,至今阴影不散

1989年4月15号,前中共总书记胡耀邦骤逝,成为民众不满改革缓慢、腐败和收入不平等的催化剂。几千名大学生到天安门广场举行悼念活动,并很快演变成要求政治改革的全国性民主运动。6月4号,前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下令解放军对手无寸铁的群众进行大屠杀,镇压了这场民主运动。

六四被视为中国改革的重大转折点:六四前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十年,中共高层存在三种政治力量的博弈,一是以赵紫阳为代表的具有民主倾向的改革派;二是以中共元老陈云为代表的固守专制体制的保守派;三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既想改革经济体制,又想守住政治制度的有限改革派。

但是,美国汉学家林培瑞指出,六四屠杀除了对中国高层政治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打击了人民的民主诉求。

林培瑞说:“更重要的一个后果是镇压了老百姓的(思维)变化,因为80年代学生能够出来上街抗议,写他们的文章,80年代是一种相对来说共产党最开放的十年,但是六四以后不再开放,一直到现在。有人说邓小平的考虑是,用2,000个生命来换20年的稳定,我不知道他字面上是不是完全那样说,但是很清楚这是他镇压六四的一个政治考虑。”

1978到1989年期间,中国民间在反思文革的历史伤痛,希望推动政治和经济的现代化。但是六四强行把学生和市民要求推进政治改革和反腐败的和平呼声镇压下去,终止了前面十年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政治改革和思想解放的势头。

林培瑞当年担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北京办公室主任,他帮助中国异议人士方励之夫妇进入美国大使馆避难,被中共列上黑名单。他认为镇压六四的影响不止20年,至今已经35年了,屠杀的阴影一直旋绕在中国人的头上,而且很可能还会再发生,比如镇压法轮功和香港民主运动,肆意逮捕和拘押维吾尔人等等,虽然镇压行动在规模和程度上和六四不同,但是有了六四镇压的前例,老百姓知道中共会动真格的。

六四改变了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

在六四后江泽民和胡锦涛主政的23年里,中国迅速融入世界,西方接受这个无害的新兴市场国家。但是,中国问题专家李伟东在纽约时报的评论指出,西方对中国六四后发展趋势的一系列误判,使中国替代苏联和之后的俄罗斯,成为自由世界最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对手。因为西方国家没有更严厉的制裁中国,让中国在此后多年都确信:西方需要中国在地缘政治上的战略合作和中国的巨大市场,不管中国国内人权问题有多糟糕,西方都不会太为难中国,因为六四屠杀他们都容忍了。

现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校长特聘兼讲座教授的汉学家林培瑞说,当年美国和西方国家主要有两种考虑,一是要跟共产党保持一个基本关系,一起对抗苏联。二是美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大国对中国的经济抱有希望,以为邓小平又要重新改革开放。

他说:“六四后邓小平主张的是韬光养晦,把中国强势的那一方面掩盖起来,让外国政府认为中国能改革,会潜移默化地向更文明、更民主的政治制度发展,我相信邓小平是故意让外国人那样看。”

林培瑞说,六四后从1989一直到1994年,美国政界曾经把经济和人权挂钩,美国国会每年都讨论是否给与中国最惠国待遇,但是1994年以后,克林顿总统决定把人权跟经济脱钩,影响到今天。

西方至今没有看穿中国

习近平上台后,通过反腐和压制异议人士稳固权力之后,公开改变了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政策,开始在全球主动出击,让西方逐渐认识到中共的真实意图。

纽约时报刊登专栏作家布雷特·史蒂芬斯的评论文章,标题时《习近平,谢谢你》。文章用嘲讽地语气说,习近平连任第三个任期被视为美国和其他自由国家“历史上最大的意外之喜之一”,因为西方不再对习近平抱有幻想,文章说,“这些希望不仅仅是落空了,而是被粉碎了”,“你的反腐战争变成了大规模清洗。你在新疆的镇压堪比苏联的古拉格。你的经济‘改革’相当于让通常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重新成为主导者。”

林培瑞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说,西方政府和精英曾经希望中国潜移默化向民主制度演变,但是大约五六年前北京镇压维吾尔人之后,这个美梦破裂。同时,很多到中国去做生意的外国商人发现,中国学会了西方的科技之后,自己创办公司,搞不公平竞争,因此即使以前支持共产党的一些美国商人也开始明白。但是,林培瑞说,西方社会离开彻底看穿中共还是有相当的距离。

他说:“美国政界商界里头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是有那种天真的想法,觉得共产党也是人,我们可以合作,它可以做responsible stakeholder(负责任的利益相关方)。举个例子,最近关于要不要禁止TikTok的问题,很多好心的美国人说,TikTok是很多美国年轻老百姓很喜欢的东西,可以用它去发挥自己的看法,这是言论自由的一个工具,等等。他们看不到TikTok的具体作用,因为ByteDance是共产党所有的,它的那些算法那自然地把很多新闻标题引到亲共,而且在西方世界里头捣乱的那种所谓新闻节目。部分人看不到这个,这是很糟糕的事情……彻底看穿没有?还有相当的距离。”

林培瑞警示,在某种程度上,共产党对人类的危害甚至大于希特勒纳粹。

他说:“希特勒的集中营是杀人,烧毁尸体,没有别的能够跟他作比较,这是坏到不能再坏的一个事件。但是你根据人数,多少人因为毛泽东政策非自然地死亡,跟希特勒比,毛(杀的人)多得多。大跃进大饥荒的原因是因为毛泽东的政策,毛泽东下命令怎么种菜,等等,引发了世界上最大的饥荒,至少是3,000万,有人说4,000万以上人非正常的死去,是毛泽东干出来的事情。所以你用多少人死亡的数字去衡量这个问题,那毛比希特勒多多了,坏多了。希特勒杀人是很残酷的,但是毛泽东时代,包括习近平时代,杀人的方式有的也是很残忍的。”

“中国梦”只能暂时掩盖伤口,六四早晚会成为中共新的噩梦

中国政府至今把六四血腥镇压以及在此之前长达50天的学生抗议活动称为“政治风波”,把那场后来几乎由全民参与的民主运动定性为“极少数人”“煽动的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动”。习近平上台后,宣扬中国复兴,年轻一代很多人没有听说过六四,也对六四不感兴趣。习近平的中国梦是否成功地让中国人摆脱了六四的噩梦?

前六四学生领袖、中国民主教育基金会理事封从德在旧金山参加六四35周年专题研讨会后对美国之音说:“我们每年纪念六四,应该把(被)中共枪决的那些人高举,把他们的像要刻出来,把他们的名字念出来,这些是我们最应该纪念的人,他们是真正最勇敢反抗中共的人。”

美国汉学家林培瑞指出,六四早晚会在制度和价值层面上成为中共新的噩梦。他说,习近平想跟毛泽东一样控制人民的意识形态,但是现在的年轻人的知识范围广得多。网络之前的中国老百姓是孤立的个体,所有媒体是从上往下。有了网络以后,人民可以交流,很多信息来源是从下往上,现在的年轻人的视野比他们的前辈广得多,掌握的信息也比毛时代的人多得多。

林培瑞说,目前中国民主进程倒退是习近平压制的结果,表明上看似平静,但是追求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DNA,因此他对中国的民主前景并不悲观。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06/%E6%9E%97%E5%9F%B9%E7%91%9E%EF%BC%9A%E5%85%AD%E5%9B%9B35%E5%91%A8%E5%B9%B4%EF%BC%8C%E8%A5%BF%E6%96%B9%E7%A6%BB%E7%9C%8B%E7%A9%BF%E4%B8%AD%E5%85%B1%E8%BF%98%E6%9C%89%E7%9B%B8%E5%BD%93%E8%B7%9D%E7%A6%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