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13 June 2025
緬甸電騙 1|從台灣到緬甸 回溯詐騙歷史、幕後軍政商黑網絡
文字:AC
今年 3 月,緬甸發生世紀以來的最強地震,之後有被當地武裝扣留的人士嘗試逃出園區。(Khit Thit Media 相片)
世紀最強地震為被拘留者帶來希望
世界上最奇怪的事之一,莫過於一些虛無縹緲的預言使人心生畏懼,一些近在眼前的災難卻帶來一絲希望。
2025 年 3 月 28 日當地時間下午 12 時 50 分,有被困緬甸詐騙園區的受害人感受到突如其來的震動,但地動山搖亦動搖不了眼前的現實。一個小時後,只能無奈地用 WhatsApp 回覆:「我也希望昨天地震的就是這裡,這樣我們就可以跑回去了,結果沒有影響」。
當時發生的,是一場黎克特制 7.7 級大地震。那是一個世紀以來,緬甸發生的最強地震。全國隨即進入緊急狀態,但正確來說,軍政府在一月底已宣布延長緊急狀態半年。至今,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已經超過 3,700 人,多達二十萬人流離失所。而自 2021 年政變以來,估計平民死亡人數同樣超過 5,350 人。天災與人禍接踵而來,緬甸正經歷雙重鉅變。
四月的一個星期日,超過 270 人嘗試逃出緬甸一座建築,當中大部分來自埃塞俄比亞等非洲國家。他們兩個月前從詐騙園區獲救後被當地武裝拘留,發生地震亦未打算逃離,卻獲悉他們可能要回到園區,或許說明還有什麼比天災更加讓人畏懼。
「緬甸地震,死亡人數持續上升……」,像這樣的新聞報道佔據了頭條好幾天便逐漸消聲匿跡,國際大都會中不少人打趣地探聽詐騙園區會否倒塌或是否有人藉機逃脫,發現影響輕微後甚或失望而回。「KK 園區」在過去兩年半的時間幾乎成為了海外禁錮的代名詞,東南亞一度變成即時訊息中不少長輩口耳相傳的蠻夷之地。香港社會早有「賣豬仔」形容華工的說法,後來引伸形容那些不知真相而被誘騙的人的貶義詞。茶餘飯後,現代奴役演變成一幕幕奇觀,滿足部分大眾炫耀街頭智慧的心理,有時彷彿受騙的那個比騙徒更混帳。一切卻是被禁錮港人用令人難以置信的經歷換來。
+ 852 的源起
十年前,香港通訊事務管理局宣布各電話營辦商必須在流動電話的「來電顯示」中加入「+」號以標示所有境外來電。當時香港電話騙案有上升趨勢,假冒中港官員的電話騙案尤其流行。警方表示涉案的懷疑詐騙電話都來自中國大陸,已知涉案的戶口有三分二來自北京,但相信有同黨在外地,並牽涉多於一個跨國犯罪集團。時任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處長羅夢熊與公安高層於北京會面商討對策,在一個電視新聞節目中提到電話騙案手法最早出現在 90 年代末的台灣,及後再傳入中國大陸。
翻查資料,在 90 年代,台灣詐騙集團,又稱「金光黨」,已經開始使用電話進行詐騙。通訊科技進步,令詐騙成本下降,覆蓋目標大增。2000 年代初,台灣電訊商為了改善金門的信號覆蓋,在當地設置基站,由於金門的地理位置與廈門的東南沿海城市接近,詐騙集團想到利用不同司法管轄區的漏洞跨境犯案,成為今日跨國電訊詐騙模式的雛形。2003 年,時值台灣流行「刮刮樂」中獎電話騙案,台灣刑警發現橫跨兩岸的電話詐騙集團,五名疑犯以廈門作基地,遙距指揮手下犯案,導致超過 3000 人受騙,損失超過 11 億台幣。
2008 年,福建警方和台灣檢察部門分別發現涉及台灣及大陸人的詐騙犯罪集團,據報當時據點已遍佈福州、廈門以至深圳和西安等地。2009 年,兩岸簽訂「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此後數年合作將嫌疑犯逮捕並遣返原居地。隨住台灣民眾對電話騙案的警惕增加,詐騙集團將目標轉向中國大陸等更龐大的市場。這股浪潮稍後亦席捲香港,市民能在電話號碼前綴的加號識別海外來電,卻不能從來電顯示得知對方的真實位置。
11 年前大火揭騙徒跨國詐騙
大概沒有人想過,是一場大火才讓騙徒的行蹤曝光。2014 年 11 月 29 日,非洲肯亞首都內羅比一間住所失火,導致一名中國公民喪生。當地警方在調查時,意外搜獲一批未經許可使用無線電設備。肯亞當局繼續追查,以此及非法入境為由先後拘捕 77 人,他們分別來自台灣、中國大陸及泰國。不少人甚至未曾離開處所,事件揭發跨國犯罪集團招募華人到海外從事詐騙相關活動及在當地有組織地設置「機房」的運作模式。
2016年「肯亞案」判刑,北京改變以往的兩岸移交罪犯慣例,將原居台灣的疑犯與當地政府協議引渡返大陸受審。類似操作先後在柬埔寨、印尼、亞美尼亞、馬來西亞和西班牙出現。部分騙徒選擇返回台灣,被戲稱是「鯊魚返鄉」,但亦有騙徒選擇轉戰其他缺乏監管的國家。詐騙活動的地緣政治在國與國之間觸發連串司法爭議,在詐騙集團眼中卻出現了可以被利用的漏洞。局勢不穩的東南亞地區,及後成為不法分子遊走灰色地帶的不二之選。
犯罪集團轉陣東南亞 中、台人口被誘騙
2022 年 2 月 28 日,中國外交部發布了一則訊息,題為「外交部提醒中國公民:謹慎前往緬北和妙瓦底、大其力地區」。內文提及有中國公民輕信「高薪招聘」網絡虛假招募訊息後,在緬甸被逼從事網絡詐騙及賭博等非法活動,甚至遭到毆打、非法拘禁和敲詐勒索。
八月,台灣媒體《報導者》刊登台灣人被販賣到中南半島包括柬埔寨及緬甸詐騙園區的情況,揭發一條跨國詐騙和人口販運產業鏈已經形成。當時台灣當局統計,由 2021 年 6 月 21 日到 2022 年 7 月 25 日,近一年接獲 163 名台灣人被誘騙到柬埔寨工作後人身自由被限制的報告,同期緬甸則約有 40 人報告,疫情期間前往柬埔寨的人數亦異常地多。內政部警政署當時粗略估計受害人數可上千,遠高於當時統計數字。事件引發關注,台灣跨黨派立委召開記者會呼籲成立專責小組建立完整機制營救及協助受害者。
消息經社交媒體由台灣散播到香港。8 月 13 日,柬埔寨藉華人佘智江,涉嫌營運非法跨境賭博在曼谷被捕,背後的詐騙集團以至相關在香港註冊的公司陸續曝光。此後連續數星期,港人在東南亞被非法禁錮的消息和謠言導致人心惶惶。此時,大部分香港人才認識到一個今日無人不曉的詐騙代名詞 —— 「KK園」。
傳媒循騙款逆向追查 KK 園幕後金主
緬甸與泰國之間的邊境,被莫艾河(Moei)所分隔。屬於緬甸的一方河岸,是緬甸克倫邦的妙瓦底(Mywaddy)。位於這裡的正是港人耳熟能詳的詐騙園區,「KK園」,名字來自所在地名「雷格高新鎮」(Lay Kay Kaw)。
雖然東南亞詐騙園區更早的源頭是在柬埔寨西港,但由於最早傳出有港人受害者被騙到 KK 園,加上全球反詐騙組織(GASO)的成員透過台灣媒體形容該園區為東南亞人口販運的終點站,而且手法最為殘暴,甚至牽涉販賣器官和草菅人命,使 KK 園迅速變得惡名昭彰。
KK 園大約在 2020 年開始建成,並在緬甸軍事政變期間迅速擴張。根據普立茲中心(Pulitzer Center)與《南華早報》合作的調查報道,KK 園實際分成兩期,在 2019 年底至 2021 年中期間落成,而第二期,又被部分受害者稱為「東風園區」,且擴建工程持續進行中。有別於其他園區,關於 KK 園的幕後金主一直流傳各種無法證實的說法。不過,還有一個方法能夠反向追查幕後金主的真正身份,就是從受害者入手。
2023 年,《路透社》調查網絡詐騙期間發現被 KK 園欺詐的受害者,其騙款由多個加密貨幣錢包轉賬到「亞泰經濟交流總商會」副會長王益承的戶口。美國區塊鏈分析公司 TRM Labs 表示由 2021 年 1 月 至 2022 年 11月,該錢包至少有 910 萬美金與「殺豬盤」騙案手法有關連,王益承本人則攀附泰國執法當局及政治精英階層(forged relationships)。到 2024 年,《德國之聲》同樣在追蹤 KK 園受害者加密錢包後得到相同結論,區塊鏈分析師表示王益承可能只是洗黑錢網絡的其中一個身份,並不代表資金流向的終點。
詐騙集團的軍、政、商、黑網絡
2019 年 7 月 13 日,在曼谷的香格里拉酒店,「亞泰經濟交流總商會」舉行了一場隆重的儀式慶祝其成立,泰國與中國的政商巨賈,包括泰國農業與合作社部長、警方副署長、移民總局副局長及中國駐泰大使館公參均有出席。現場奏起兩國國歌。商會會長李勝交,同時是泰國中國和平統一促進社總會常務副會長,在 2021 年起擔任泰國打擊網絡犯罪警察局局長的顧問,亦曾向該局長親自拜年。
在 2023 年的農曆新年,商會舉行了新春聯歡會,泰國國防部和泰國洪門總會均有代表出席。事實上,「亞泰經濟交流總商會」與「海外洪門文化交流中心」在曼谷使用同一大樓,而後者的創辦人正是澳門著名黑幫,綽號「崩牙駒」的尹國駒。
「崩牙駒」發行加密貨幣 由柬埔寨轉戰緬甸
1998 年,主權移交前的澳門曾令人聞風喪膽,司警司長座駕亦被炸彈襲擊,尹國駒被指涉案,隨後被判多項罪名入獄超過 13 年。2012 年出獄後,他行事轉向相對低調。不過,在 2017 年,尹國駒在香港出席加密貨幣眾籌上市活動,幕後股東分別是澳門及泰國公司,加密科技使用者則是賭場貴賓廳。到 2018 年,尹國駒在柬埔寨金邊高調宣佈成立「世界洪門歷史文化協會」,更發行 10 億枚加密貨幣「洪幣」。
聯合國去年一份報告指出,加密貨幣和線上賭場已經成為不法活動的載體,「洪幣」亦指定透過總部設在香港的加密貨幣交易所 A.Top 進行交易,交易所背後單一股東是北京一家投資管理公司。實際上,客戶可以透過其他加密貨幣及法定貨幣購買「洪幣」以換取賭場籌碼,隨後籌碼再可兌換回「洪幣」並在欲選定的司法管轄區兌換成奢侈品或法定貨幣。這亦與尹國駒起家的「疊碼仔」有點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柬埔寨在 2019 年宣布將由 2020 年起禁止網絡賭博,此時屬於一帶一路重要據點的西哈努克港被中國犯罪集團利用,尹國駒被指關係密切,禁賭令正是在北京的壓力下生效。但在 2020 年 2 月,尹國駒便出席緬甸「賽西港產業園區」,又稱東美園區的奠基儀式。命名來由正是來自「要勝過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的寓意。此時他已經透過發行在港交易的加密貨幣組成搭通地下錢莊及線上賭場的網絡。
網上圖片顯示,到場的的還包括馬來西亞前首相署副部長 Mashitah Ibrahim 及她的丈夫,前者去年主動報案,馬來西亞警方在一星期後表示調查銀行賬戶後,認為兩人並無涉及緬甸的人口販運活動,而他們到緬甸只是為了房地產投資事宜。幾乎東美園區奠基的幾乎同一時間,克倫民族聯盟主席 Kew Htoo Win 與國防部長 Saw Roger Khin 則出席了 KK 園的奠基儀式。根據緬甸傳媒及後取得的土地租賃協議,顯示出租的一方是由「克倫民族聯盟」擁有的 Mulaei Alin 公司,另一方是 Trans-Asia International Holding Group,是 Huanya Holding Group 子公司,緬甸傳媒指出後者實際上是香港註冊的「環亞集團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園區公司香港註冊 五年前被美制裁
2020 年,美國財政部制裁尹國駒及其所屬公司,包括在香港註冊的「東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美國同時又指尹國駒是中國政協委員,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否認。被制裁的「東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是緬甸「東美園區」的擁有者。園區被指涉及多種「殺豬盤」及非法禁錮個案。
去年一齣港產片對白提到「愛情,只要你相信,就是真」,所諷刺的正是「殺豬盤」,亦即網上情緣騙案。國際刑警為免污名化受害者而避免使用前者,但仍是指利用與受害者建立的信任和關係,使其墮進投資騙局,並在事後斷絕聯繫。由於牽涉錢銀交易,具備隱藏身份特點的加密貨幣成為此類騙案常見的工具。先後有報道指出,被禁錮在園區內的人需長時間工作,若未能達成詐騙目標,更會面臨非人道對待。而加密貨幣除了用以詐騙,亦會被用來作為受害者家屬支付贖金的方法。受害人談的那場戀愛,離不開黑幫、政治和科技的身影。
相關報道:緬甸電騙 2|追尋來電源頭 2,416 公里的泰緬邊界的中、港身影
緬甸電騙 3|拆解詐騙之都政變幕後、地緣局勢
緬甸電騙 4|詐騙國際化 反思跨國營救背後 各國政府後續
from 集誌社 https://thecollectivehk.com/%e7%b7%ac%e7%94%b8%e9%9b%bb%e9%a8%99%e5%9b%9e%e6%ba%af%e8%a9%90%e9%a8%99%e6%ad%b7%e5%8f%b2%e5%b9%95%e5%be%8c%e8%bb%8d%e6%94%bf%e5%95%86%e9%bb%91%e7%b6%b2%e7%b5%a1/
Thursday, 1 May 2025
法媒关注中国对缅甸的掌控日益加深
《十字架报》驻泰国曼谷记者Valentin Cebron在五一当天发来报道说,尽管北京官方支持执政的缅甸军政府,因为不愿见其倒台;但同时,中国也与一些接近其边境的少数民族武装组织保持联系,以对其施加影响。
报道指出,缅甸军政府重新夺回腊戍(Lashio)这座战略要地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这座城市距离中国边境仅110公里,凸显了中国对缅甸控制力的不断增强。上周,北京高调宣布,已经派出一个小组“监督缅甸军队(即塔马都,Tatmadaw)与控制该城市的反叛组织之间的停火”。
美国和平研究所(USIP)驻曼谷专家陶尔(Jason Tower)表示:“这是一种最明显的对他国内政干涉的形式之一。”他说:“如果没有中国的干预,缅甸军方不可能重新控制腊戍。缅甸军队正越来越受北京操控。”
腊戍位于缅甸东北部的掸邦,人口约15万。2024年8月,该市落入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MNDAA)之手。这是一个少数民族武装组织,与其他反抗军派结盟,占据了这个商业枢纽—这里是商品、自然资源和军用物资的流通之地。他们还控制了一个关键的区域军指挥部,这是自2021年政变以来,首次有该级别的军事设施落入反对派手中。
但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防务与安全研究员迈克尔斯(Morgan Michaels)提醒道,这些少数民族武装—包括MNDAA—之所以取得军事胜利,也离不开它们与中国的联系。他说:“迫击炮、无人机、制造土制炸弹所需的硝酸铵,这些全部来自中国。”
然而,对北京来说,腊戍的失守是一条不能被跨越的“红线”。这座城市位于中国与缅甸之间的重要贸易通道上,这条通道一直延伸至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中国意识到这些武装组织比他们原先希望的要强大得多”,迈克尔斯继续说,“因此,现在中国开始对他们施压,要求他们停止攻势并达成停火协议。” 他补充说:“历史上,中国一直两面下注,对每一方都加以影响。”
报道强调,北京政府绝不愿看到缅甸政权崩溃,因此中国在推动一种“选举”闹剧,以帮助这个日益溃败的军政府寻求合法性。如今,缅甸已有四分之三的国土实际上不在军政府的控制之下。
报道最后提及,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私人保安公司出现在缅甸境内,负责保护与“一带一路”倡议有关的战略基础设施,尤其是连接皎漂港(Kyaukpyu)和中国云南省的能源走廊(包括天然气和石油管道)。陶尔指出:“北京正试图建立一条从中国西南延伸至印度洋的通道,以便在将来可能在南海或台湾爆发冲突时获取战略优势。”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50501-%E6%B3%95%E5%AA%92%E5%85%B3%E6%B3%A8%E4%B8%AD%E5%9B%BD%E5%AF%B9%E7%BC%85%E7%94%B8%E7%9A%84%E6%8E%8C%E6%8E%A7%E6%97%A5%E7%9B%8A%E5%8A%A0%E6%B7%B1
Wednesday, 23 April 2025
中国在缅甸的双重博弈——北京如何利用缅甸乱局确保地区主导地位
来源:www.foreignaffairs.com
作者:YE MYO HEIN(叶明亨) April 17, 2025
译者:李靖
缅甸内战已四年,冲突仍远未解决。损失惨重的军政权深陷困境:已失去对全国约四分之三领土的有效控制;将包括两个区域军事指挥部在内的关键战略基地拱手让给正在推进的抵抗力量;随着叛逃和士气低落的蔓延,军方如今面临队伍空心化的问题。尽管反对派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他们仍未攻占军方在该国中部的据点。反对派的共同目标是将缅甸建设成一个联邦民主联盟,这一安排或许能够兼顾不同派系的利益。但由于反对派分散在全国各地,缺乏可靠的联络渠道,也无法安全地面对面沟通,其合作仍然松散脆弱,即使战场上胜利在望,内部分裂仍将持续。
与此同时,该国约5400万人民仍在遭受苦难。军政府依靠对人口稠密的城镇进行无差别空袭来弥补其地面部队和领土控制力日益薄弱的缺陷,对反对派部队不断增加的空袭导致平民死亡人数激增,到2024年底接近1万人。超过350万人在国内流离失所,约三分之一的国民需要人道主义援助。经济濒临崩溃,自然灾害使本已严峻的形势雪上加霜。去年9月,一场强烈的台风袭击了缅甸,造成数百人死亡,许多地区被洪水淹没;3月下旬,一场毁灭性的7.7级地震袭击了缅甸,造成3500多人死亡。地震发生后,交战双方宣布暂时停战,以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但这并没有持续下去。地震发生后仅数小时,缅甸政权就发动了新的空袭和地面攻势,并且此后一直没有停止袭击。据当地媒体报道,缅甸军方在3月28日至4月6日期间发动了108次空袭和炮击,其中包括宣布停火后的46次袭击,造成约70名平民死亡。激烈的地面冲突仍在持续。
只有一个行为体在此悲剧中获益:中国。在西方,缅甸内战常常被描述为一场“被遗忘的冲突”。但对中国而言,缅甸是北京地区野心、经济利益和安全关切交织的关键战场,一个实力削弱的缅甸对于中国建立无可争议的地区霸权至关重要。如果北京能够控制缅甸,它既可以构成一道战略屏障,抵御印度“东进政策”(该政策旨在将印度与快速发展的东南亚地区联结起来),也可以成为中国在东南亚大陆和印度洋沿岸的重要立足点。中国官员在公开声明中坚称,他们希望恢复缅甸的稳定,并促进两国之间的兄弟关系。实际上,中国一边扶持摇摇欲坠的军政府,一边试图将少数民族武装组织拉入其势力范围,并在此过程中将其认为与西方过于亲近的民主力量边缘化。
西方国家对缅甸缺乏真正的兴趣,这造成了一个真空,而中国非常乐意填补这个真空。例如,西方国家在三月地震后几乎无所作为,而中国则高调地向受灾重灾区提供紧急援助。事实上,中国在混乱中找到了机会:它通过扶持摇摇欲坠的政权并支持其残酷的军事行动、破坏抵抗力量的团结、扩大对多支抵抗力量的影响力、边缘化西方影响力以及无视缅甸人民的政治诉求来巩固对缅甸的控制。一个长期处于军事统治之下的分裂缅甸将更容易被北京控制。
中国的两面派
缅甸不仅仅是中国的邻国之一。它为北京提供了通往印度洋的重要陆路门户,为马六甲海峡这一咽喉要道提供了一条至关重要的替代路线。开发这条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北京庞大的海外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的关键目标。中缅经济走廊(CMEC)是北京“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中国云南省与缅甸丰富的能源储备、自然资源以及通往印度洋的通道连接起来。
缅甸还拥有中国所需的重要资源,包括关键矿产、天然气、水电和农产品。缅甸供应了中国超过一半的稀土进口量,而稀土是高科技和国防工业必不可少的投入。长期以来,中国一直与武装团体合作开采这些资源,却几乎不顾环境或社会后果。 2024年,缅甸向中国供应了5万吨稀土氧化物,超过了中国国内的稀土氧化物产量。缅甸也是中国79.9%锡矿进口的来源地,而锡矿是半导体和其他关键技术生产的重要原料。
中国官员出于安全原因也对缅甸感兴趣。中国不希望外部势力,尤其是西方势力,在缅甸站稳脚跟,从而挑战北京的地区主导地位。北京深感担忧,如果一个与西方结盟的政府或政治力量上台,可能会为西方势力在中国边境附近持续存在打开大门,构成长期的安全威胁。这种安全驱动的心态塑造了中国对缅甸内战的态度,北京担心这场战争可能会鼓励西方干涉缅甸内政。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最近坚称,阻止其他外部势力干涉缅甸冲突是他的主要目标之一;他认为缅甸是中国专属势力范围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旗舰报纸《人民日报》的一位高级编辑在2012年《环球时报》的一篇评论文章中强调了这一点,他将缅甸一些地点的重要性与南海争议海域的重要性进行了比较:“皎漂(中国目前正在缅甸若开邦建设的深水港)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稳定,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中菲之间关于黄岩岛的主权争端。”
中国对缅甸的和平与稳定毫无诚意
至少自2021年推翻民选政府的军事政变以来,中国一直高度关注缅甸局势。鉴于中缅经济走廊的大部分路段直接穿过冲突频发的地区,政变后的冲突扰乱了北京在缅甸的许多投资。然而,这也为北京加强对缅甸控制提供了机会。中国官员最初淡化此次政变,称其为“内阁改组”,并在其他大多数国家边缘化缅甸军政府的情况下,与缅甸军政府保持着积极的外交关系。
但中国又在玩弄两面派,同时加强与缅甸少数民族武装组织的关系。自政变以来,这些组织大幅扩大了其事实上的领土控制范围。中国不仅是这些组织的主要武器供应国,也是它们的主要贸易伙伴。这些关系使北京能够对分裂的缅甸几乎所有主要势力保持影响力,并在军方垮台时充当战略对冲。
中国一直对缅甸的民主力量心存疑虑,尤其包括主要由2021年政变中被罢黜的人士组成的民族团结政府。尽管西方国家提供的支持微乎其微,但北京认为该组织与西方走得太近。 2022年,缅甸民族团结政府(NUG)在华盛顿设立办事处,美国于2023年底通过《缅甸法案》(该法案承诺提供大量援助,但最终未能兑现),此后,中国的疑虑进一步加深。北京还试图劝阻其他少数民族武装组织与缅甸民族团结政府合作,并指示它们与军政府谈判。诚然,北京允许与缅甸民族团结政府进行秘密沟通,主要是为了保护中国的商业资产,但北京对这些交易保持谨慎,不置可否。随着军政府失去更多领土,一些中国公司向缅甸民族团结政府的少数民族武装组织和附属武装团体纳税或合作,以维持业务运营。
抓住时机
几年来,这种两面派的伎俩让中国得以保护关键投资项目,同时在缅甸陷入暴力冲突之际深化其影响力。2023年末,一个由与中国有联系的少数民族武装组织组成的反军政府联盟,其中也包括与缅甸民族团结政府有关联的武装力量,发动了“1027行动”,这是一场大规模的协同攻势。自攻势开始以来的一年里,叛军已攻占军政府的两个地区指挥部、六个作战指挥部、超过160个营级基地和93个城镇。这支曾经被视为不可战胜的军队,如今却摇摇欲坠,濒临崩溃。
2024年8月,军政府位于腊戍的东北地区指挥部垮台,这给北京敲响了警钟,北京认为抵抗力量已经走得太远。中国随后放弃了对冲策略,转而代表缅甸政权采取积极干预。 2024年8月,外交部长王毅会见军政府官员时,这一转变显而易见,表明北京方面对缅甸的明确支持。不久之后,军政府首脑敏昂莱前往昆明,这是他自2021年政变以来首次访华。
与此同时,北京试图向中缅边境的少数民族武装组织施压,迫使其停止敌对行动。北京试图胁迫不服从的派系,包括关闭边境哨所,切断跨境电力、水利、互联网和基本物资的供应。2024年末,北京采取了最激烈的行动,当地新闻报道称,中国拘留了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MNDAA)领导人,试图迫使该组织停火并从腊戍撤军。
在“1027行动”之后,北京自诩为和平斡旋者和稳定保障者,在军政府与多个少数民族武装组织之间斡旋了多轮谈判。这些谈判未能促成和平,因为军方坚持要收复失地,而各民族派系则拒绝放弃来之不易的成果。与此同时,中国通过施压,迫使各方承认并接受其在塑造缅甸未来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而深化其在缅甸的影响力。中国通过在国际社会提供外交掩护,并向军政府提供重型武器、战斗机、监控技术和资金支持,为其提供支持。中国还加剧了缅甸抵抗力量内部的分裂,向其控制下的民族武装团体(尤其是北部边境的民族武装团体)施压:不得与缅甸民族团结政府或其认为受西方支持的盟友民主力量合作。这些干预加剧了局势不稳定,并延长了战争。作为回应,一些抵抗组织感到有必要公开保证保护中国在缅甸的利益,甚至暂时停止计划中的攻势,以免激怒北京。
在长期军事统治下,分裂的缅甸将更容易被北京控制
三月的地震为北京提供了另一个机会,使其能够扩大在缅甸的影响力,并逐渐削弱其最大的挑战:普遍存在的反华情绪。在缅甸遭受人道主义灾难之际,西方国家仅提供了有限的支持,而中国则介入其中。随着软实力的提升,中国扩大了在缅甸的安全存在。由于担心军政府无力保护中国资产,北京向军政府施压,要求其组建合资安保公司,这些公司目前部署在中缅边境西部的皎漂深水港和东部的木姐。这些行动由中国国家安保公司领导,标志着中国首次在缅甸正式部署武装力量。扩大在缅甸的军事存在的长期影响尚不明确,但它可能会显著重塑缅甸的内部冲突以及更广泛的地区安全格局。
简而言之,北京的介入正在延长缅甸这场破坏性战争。在中国的支持下,缅甸政权加大了对抵抗力量控制地区的空袭力度,不分皂白地将平民作为攻击目标。但缅甸军政府实力不足以发动地面攻势收复失地,因此目前专注于阻止抵抗力量巩固其在新占领地区的控制。即使在三月地震造成广泛破坏的情况下,缅甸政权仍将空袭置于救援行动之上。中国已向缅甸军政府增派战机和无人机,以协助其行动。
无论反对派是否具备取代军政府所需的政治凝聚力,其在战场上的推进仍在持续。目前,反对派正试图在全国范围内扩大城市行动,最终目标是中部的主要城市。只要军政府仍然控制着缅甸最大的城市仰光和首都内比都,反对派的推进将削弱军政府,但可能无法造成决定性的打击。如果反对派内部没有强大的统一战线,该政权很可能将继续步履蹒跚。
随着西方对缅甸兴趣的减弱,中国抓住机会,利用缅甸的混乱和政治分裂,扩大其战略影响力。如今,中国对冲突各方的关键参与者都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并通过疏远与西方结盟的团体,系统地边缘化西方的影响力。北京已经获得了一些切实的收益,包括保留其对稀土元素等战略资源的获取渠道,并在缅甸领土上建立军事存在。这些举措不仅使中国获得了获取经济资产的特权,还使其在东盟(ASEAN)内对一个顺从的邻国拥有了政治筹码,从而加强了其对这个与其野心息息相关的地区的控制。中国在缅甸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并非个例,它是北京在地区霸权扩张的更广泛行动中的一个关键前线。对西方和地区大国来说,应该敲响警钟:被动应对是不够的。遏制北京的扩张必须从中国快速扩张的地方——缅甸的基地边缘开始。
北京不想要什么
这场危机的政治解决仍然遥不可及。军政府承诺在一年内举行选举,由于战争和三月份的地震,其举行选举(即使是假选举)的能力似乎受到了极大限制。由于缅甸大部分地区饱受战乱之苦,缅甸政权被迫一再推迟原定于2022年举行的选举。无论如何,反对派团体和公众都不会承认军政府组织的选举合法。目前,试图举行选举只会进一步激化冲突,加剧缅甸的人道主义危机。
包括东盟、中国和印度在内的许多外部大国都呼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尽管他们尚未提出具体条件。但这仍然不现实,主要原因有二。首先,鉴于军政府的软弱,抵抗力量和公众将此视为一个历史性机遇,最终将缅甸军方——他们苦难的罪魁祸首赶下台。其次,缅甸的将军们从未进行过有意义的政治对话,即使是可能威胁其权力的微小让步,他们都无法容忍。相反,他们强加条件,期望对手屈服,并在一个确保军事主导地位的框架内行事。即使在三月地震之后,缅甸政权仍优先对反对派武装进行空袭,并利用国际社会日益增加的参与,尤其是通过人道主义援助,来巩固其合法性,与此同时,无数受害者仍然困在废墟之下,得不到任何实质性援助。在中国和俄罗斯的坚定支持下,缅甸政权更加胆大妄为,几乎看不到进行真正谈判的希望。
军政府只有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才会接受通过谈判结束战争。这需要反对派之间加强合作、提升政治凝聚力,以扭转战场局势,对缅甸政权构成决定性打击,威胁其对缅甸中部地区的控制。北京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无论未来发生什么,它都将继续破坏反对派之间的合作,而这种合作对于未来建立一个和平、稳定、联邦民主的缅甸至关重要。中国对缅甸的和平与稳定毫无诚意,它想要的是战略主导权。如果北京能够通过挑起缅甸各派之间的矛盾,使缅甸陷入虚弱、分裂和对中国的依赖,从而最大程度地扩大其影响力,那么北京就会这么做。
原文链接: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china
/chinas-double-game-myanmar
中国在缅甸的双重博弈——北京如何利用缅甸乱局确保地区主导地位最先出现在议报。
from 议报 https://yibaochina.com/?p=255651
Friday, 28 March 2025
缅甸强震波及东南亚 中国承建大楼瞬间倒塌
自由亚洲
这场规模7.7的强震波及整个东南亚,连远在泰国曼谷的地区亦受波及。当地居民纷纷逃至街头,高楼大厦泳池的水更溢出至街道。泰国曼谷一座已封顶近一年的政府审计大楼,几秒间完全倒塌,多人仍然失踪。翻查资料,该大楼是中国中铁十局负责施工,事发时已进入玻璃幕墙安装阶段。网上更流出中铁建去年一条宣传片,显示大楼挂上「封顶大吉」的红布,十几名中国员工拉起横额庆祝封顶完成。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消息,这场地震发生于缅甸时间中午12点50分,震源深度仅约10公里(6英里),属于浅层地震。
震央位于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以北约20公里(12英里)处,几分钟后又发生了一次规模6.4的强烈余震。
来自曼德勒的社交媒体帖文显示,多栋建筑倒塌,街道满布瓦砾。一名当地居民向自由亚洲电台(RFA)证实,该市地标性建筑「阿瓦桥」(Ava Bridge)已经倒塌。
法新社(AFP)报导,在缅甸首都内比都(Naypyidaw),地震造成路面隆起,建筑物天花板亦有大块碎片掉落。多位居民向 RFA 缅语组表示,当地多座建筑,包括佛寺在内,都遭到破坏。
这场灾难引发外界关注,缅甸自 2021 年军方政变推翻民选政府以来,国内持续陷于内战,这将对灾后援助的送达造成极大挑战。
缅甸军政府已对受灾地区宣布紧急状态,并表示有六个主要地区遭受严重破坏,包括:掸邦、曼德勒省、实皆省、勃固省、马圭省以及行政首都内比都。
军政府在声明中表示:「国家将迅速调查灾情,并展开救援行动,同时提供人道援助。」
在当地时间周五傍晚,救援人员告诉自由亚洲电台缅语组,在中部勃固地区的东吁镇(Taungngu),已有包括5名儿童在内的10名居民丧生,当地医院正为至少30名伤者提供治疗。
据路透社报导,在曼谷,一栋正在兴建中的摩天大楼倒塌,现场响起阵阵警报声,救援人员正努力搜救被困于瓦砾中的81人。
部分地铁与轻轨列车服务暂停,多条主要道路严重挤塞,大批民众试图离开市中心。
泰国总理贝东坦·西那瓦(Paetongtarn Shinawatra)在社交平台 X 上表示,地震发生后,她中断了前往南部普吉岛的官方行程,紧急召开会议应对灾情。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表示,云南地区有明显震感。中国外交部则表示,正在「密切关注」相关报导。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3/%E7%BC%85%E7%94%B8%E5%BC%BA%E9%9C%87%E6%B3%A2%E5%8F%8A%E4%B8%9C%E5%8D%97%E4%BA%9A%7C%E4%B8%AD%E5%9B%BD%E6%89%BF%E5%BB%BA%E5%A4%A7%E6%A5%BC%E7%9E%AC%E9%97%B4%E5%80%92%E5%A1%8C.html
Wednesday, 14 February 2024
缅甸军政府下令年轻男女须强制服兵役 役期最多可延长至五年
缅甸官媒周六报导称,缅甸军政府规定所有青年男女都必须服兵役,军政府正竭力遏制在缅甸各地争取更大自治权的武装叛乱力量。所有18至35岁的男性和18至27岁的女性必须服兵役两年,而45岁以下的医生等专家必须服兵役三年。缅甸官媒称,在当前的紧急状态下,服役期最多可延长至五年。
缅甸军政府发言人佐敏吞(Zaw Min Tun)对官媒说:“保卫和捍卫国家的责任不仅限于士兵,还包括所有公民。因此我想告诉大家,要自豪地遵守这部人民兵役法”。
自军方在2021年的政变中从民选政府手中夺权以来,缅甸一直处于混乱之中。去年10月至今,缅甸军方在与三个少数民族叛乱组织联盟和支持民主的战士联合发起的攻势作战中人员损失惨重。这是缅甸军方自1962年首次在这个前英国殖民地掌权以来面临的最大挑战。
分析人士说,缅甸军方正努力招募士兵,并已开始强迫非战斗人员上前线。2010年出台了一项强制征兵的法律,但并未得到执行。该法律规定,不服从征兵者将面临长达五年的监禁。
仰光一名31岁的医生说,他宁愿离开缅甸,也不愿服兵役,“我不能继续生活在这个国家,因为他们随时都可以来抓我们。如果他们强迫我,我只会逃跑”。出于安全考虑,这位医生不愿透露姓名。
一名31岁的女银行家说,担心缅甸军政府会把她列为“专家”,强迫她服役。这位银行家说:“与其为他们服务,我要么离开这个国家,要么可能加入革命军”。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A%9A%E6%B4%B2/20240211-%E7%BC%85%E7%94%B8%E5%86%9B%E6%94%BF%E5%BA%9C%E4%B8%8B%E4%BB%A4%E5%B9%B4%E8%BD%BB%E7%94%B7%E5%A5%B3%E9%A1%BB%E5%BC%BA%E5%88%B6%E6%9C%8D%E5%85%B5%E5%BD%B9-%E5%BD%B9%E6%9C%9F%E6%9C%80%E5%A4%9A%E5%8F%AF%E5%BB%B6%E9%95%BF%E8%87%B3%E4%BA%94%E5%B9%B4
Friday, 5 January 2024
缅甸独立日:军政府宣布特赦9000人 昂山素季再次例外
1月4日为缅甸的独立日,为纪念缅甸于1948年1月4日摆脱英国统治,当局通常会在这一天宣布特赦。据该国国营媒体当天报导,军政府已经宣布特赦9652名犯人,其中包括114名外籍受刑人。但身陷囹圄的民主运动领袖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不在军政府此次大赦之列。
路透社报导,缅甸军方于2021年2月夺权成功,颠覆长达10年的民主试验,并动用致命武力镇压抗议,这个东南亚国家从此深陷动荡不安。
为纪念缅甸于1948年1月4日摆脱英国统治,当局在这一天宣布特赦九千多人,但该国民主运动领袖昂山素季目前仍被判刑关押。她遭判从煽动、选举舞弊到贪腐在内的一系列罪名成立,面临长达27年的徒刑。否认所有指控的昂山素季已提出上诉。但军方坚称,昂山素季所涉案件由独立法庭负责审理,而且诉讼程序并无问题。2023年独立日,缅甸军政府大赦7千多人,没有昂山素季。
缅甸当地媒体报导,在商业首都仰光,民众聚集在音山监狱(Insein Prison)外,等待受刑人获释。军政府的简短声明则表示:“为维系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且基于人道考量,114名外籍受刑人将得到赦免,他们将被驱逐出境。”
法新社报导,与此同时,由少数民族武装团体组成的联盟宣称:已占领军事阵地和对中国贸易的重要边境枢纽,分析指出,这对缅甸军政府构成严重威胁。
在缅甸,独立日庆祝活动通常还会包括首都奈比多(Naypyidaw)的游行活动,以及军政府领导人敏昂莱(Min Aung Hlaing)的演说,不过敏昂莱今年并未出席纪念活动,而是由部属宣读事先准备的讲稿内容。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A%9A%E6%B4%B2/20240104-%E7%BC%85%E7%94%B8%E7%8B%AC%E7%AB%8B%E6%97%A5-%E5%86%9B%E6%94%BF%E5%BA%9C%E5%AE%A3%E5%B8%83%E7%89%B9%E8%B5%A69000%E4%BA%BA-%E6%98%82%E5%B1%B1%E7%B4%A0%E5%AD%A3%E4%BE%8B%E5%A4%96
Thursday, 21 September 2023
缅甸军政府要求中国援助身份识别系统 恐将如虎添翼
缅甸军政府官员访问北京,要求中国为其即将实施的人口普查提供身份识别系统。该国反对派指出,北京的识别系统将有助于军政府加强监视民众。
法新社9 月 20 日曼谷消息,缅甸军政府已请求中国帮助在计划于 2024 年进行的全国人口普查之前部署电子身份识别系统,批评人士称这可能会加强对其反对者的监视。
据缅甸国家媒体周三报道,缅甸移民部长周二前往北京,"寻求中国在实施电子身份证方面的合作"。
据缅甸《环球新光报》报道,内比都计划在 10 月份进行试点后,于 2024 年启动全国人口普查。
军政府警告说,如果不先进行人口普查,就无法举行自2021年政变以来的首次选举。
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党领导人向法新社表示,缅甸“可能”会在2025年举行全国大选。
2020年11月,昂山素季领导的民主党被指控在投票中舞弊,这个指控引发争议,随后发生了军事政变,缅甸陷入了国内暴力冲突。
作为缅甸军政府的主要盟友和武器援助者,中国当局为了在本国维稳,通过庞大的监视系统来监控中国民众。
缅甸军政府的批评者,包括自封为民族团结政府(NUG)的反对派表示,人口普查行动将加强对政变反对者的监视,其中包括数千名公务员、医生和教师,他们已停止工作以示抗议。
对于缅甸军政府的举行计划,俄罗斯表示支持,但美国谴责军政府的选举是"假装选举"。
缅甸几乎每天都有军队与种族和政治对手之间的战斗,成千上万平民被困在暴力之中。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5%9B%BD%E9%99%85/20230920-%E7%BC%85%E7%94%B8%E5%86%9B%E6%94%BF%E5%BA%9C%E8%A6%81%E6%B1%82%E4%B8%AD%E5%9B%BD%E6%8F%B4%E5%8A%A9%E8%BA%AB%E4%BB%BD%E8%AF%86%E5%88%AB%E7%B3%BB%E7%BB%9F-%E6%81%90%E5%B0%86%E5%A6%82%E8%99%8E%E6%B7%BB%E7%BF%BC
Tuesday, 5 September 2023
缅甸危机、南海争端, 第43届东盟峰会哪些看点?
这是印尼担任轮值主席国下东盟的最后一个重要会议,地时间上午10点印尼总统佐科 维多多主持峰会开幕,他在开幕词中说,"由于大国争夺影响力,未来挑战更加严峻”,但 "东盟国家已同意不充当任何大国的代理人,将为所有人的和平与繁荣共同努力。”
作为一个整体,东盟数十年来一直坚持不结盟、协商一致决策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下运作,导致在解决一些地缘政治问题时效率低。尤其在缅甸议题。自2021年发动政变推翻民选政府,缅甸军政府对所有反对派,尤其是民选领导人昂山素季的支持者进行血腥镇压。东盟一直在努力促进缅甸的和平,但在如何对待军政府的问题上却存在分歧,一些国家希望将其完全排除在外,而另一些国家则希望继续与军方对话。东盟在此问题上的应对盟被批没有实际约束力,其有效性和团结受到质疑。而根据法新社取得的东盟峰会公报草案,其中关于缅甸的部分仍然空白,显示各方对此议题仍没有共识。
东盟和缅甸军政府 2021 年签署一项“五点共识”,包括同意停止暴力镇压、与相关各方进行建设性对话等,但至今这些共识没有获得落实。军政府基本上无视该计划,对国际社会的批评充耳不闻,拒绝停止暴力及恢复与昂山素季的支持者们进行和谈等。在峰会前周一举行的成员国外长会上,印尼外长蕾特诺表示,外长会议将全面审查五点共识实施情况,并准备一份建议供峰会领导人审议。她说:“唯有确保缅甸问题得到和平、持久的解决,东盟才能全力向前迈进。”
此外,峰会也将讨论有关替换缅甸担任2026年东盟轮值主席国事宜。按照东盟规定,轮值主席国每年轮换一次,按成员国英文名称字母顺序排列,2026年原定由缅甸担任轮值主席。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交官向法新社说,此次峰会将通过让"菲律宾接替缅甸担任2026年东盟轮值主席国 "。菲律宾是按照字母排序继缅甸之后的国家。他说,这一调正是 "一种务实姿态",将确保东盟的行动会不被缅甸危机所 "劫持"。前来参会的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周二表示,“菲律宾很高兴已做好准备2026年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
另一位消息人士向法新社说:"关于缅甸五点计划的讨论的影响之一就是东盟轮值主席国议题",但他没有证实菲律宾将接任。今年,泰国单方面组织了与缅甸军政府和昂山素季的会晤,凸显了东盟在缅甸问题上的分歧。此举被认为破坏了雅加达确立的今年与缅甸危机相关方的 "静默外交"。目前,缅甸军政府被禁止参加东盟高层级会议,但一位东南亚外交官告诉法新社,东盟内部部分国家正推动让缅甸军方重新受邀与会。
此外,中国在南海的领土扩张也是此次峰会关注的焦点,中国自然资源部上月底发布“2023年版标准地图”,在南中国海标注了“十段线”,取代之前的“九段线”,将有争议的区域纳入其中,引发台湾、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的强烈反应。今年7月,中国与东盟就尽快于3年内完成“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达成共识,但未透露更多细节。
根据法新社获得的东盟峰会公报草案,东盟国家队争议海域的“填海造陆、活动、重大事件”表达担忧。草案还谴责 "加剧紧张局势并可能破坏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 "的行动。报道预期东盟领导人将表示,将在 2026 年之前完成旨在缓解南海紧张局势的 "行为准则 "谈判。
东盟峰会后,雅加达周四还将主办东亚峰会,包括东盟和其不同的合作伙伴国:美国、中国、日本、印度和俄罗斯等共18个国家参加。但今年三个重量级大国元首 美国总统拜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都将缺席。美国副总统贺景丽、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和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将出席会议。对于拜登缺席此次峰会,有批评指这显示美国对东盟重视不够,一名印尼前外长说对此感到失望,他认为这传递的信号是东盟的重要性下降。
报道预计本周聚集在雅加达的各国领导人,将会针对各自关注事务发声。韩国总统尹锡悦周二在峰会上呼吁,东盟国家和韩国必须两手因对朝鲜的核威胁。他在对印尼《孔帕斯日报》(Kompas)采访时说,朝鲜的导弹发射不仅对韩国,也对其东南亚盟国构成了 "直接的生存威胁"。呼吁东盟和韩国联手应对,在朝鲜无核化问题上密切合作。法新社报道说,预计在周四的东亚峰会上,将有美国副总统贺锦丽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针锋相对,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说,在雅加达的系列会议上,贺锦丽将优先讨论 "气候危机、海上安全......在该地区落实和加强国际规则规范的努力"。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8%A6%81%E9%97%BB%E8%A7%A3%E8%AF%B4/20230905-%E7%BC%85%E7%94%B8%E5%8D%B1%E6%9C%BA-%E5%8D%97%E6%B5%B7%E4%BA%89%E7%AB%AF%EF%BC%8C-%E7%AC%AC43%E5%B1%8A%E4%B8%9C%E7%9B%9F%E5%B3%B0%E4%BC%9A%E5%93%AA%E4%BA%9B%E7%9C%8B%E7%82%B9
Wednesday, 2 August 2023
缅甸军政权部分赦免昂山素姬为哪般?
法广
8月1日星期二,通过政变把昂山素姬推翻的缅甸军政府首脑敏昂莱将军赦免了、至少是部分赦免了昂山素姬。为什么缅甸军政权要部分地赦免昂山素姬呢?
缅甸前领导人昂山素姬的命运8月1日星期二发生了新的转折。
昂山素姬是缅甸前持不同政见者,后来成为缅甸政府的首脑,自2021年2月的军事政变以来她一直被关押在监狱里。可是,8月1日星期二,通过政变把昂山素姬推翻的缅甸军政府首脑敏昂莱将军赦免了、至少是部分赦免了昂山素姬。为什么缅甸军政权要部分地赦免昂山素姬呢?
就此,法国世界报记者布鲁诺·菲利普(Bruno Philip)及该报东南亚通讯员布莱斯·佩德罗莱蒂(Brice Pedroletti)周二发表联合署名文章表示,部分赦免昂山素姬这位78岁的前领导人的决定是缅甸军政权在面临困难之际作出的。
相关的文章写道,在2021年2月的军事政变之后,昂山素姬被指控腐败、泄露国家机密以及被指控在新冠大流行期间强加限制等罪名,在经过18个月的装模做样的审判后,昂山素姬于2022年12月被判处33年的监禁。
8月1日星期二,在电视新闻上宣读的一份简短的声明宣布,“被主管法院定罪”的昂山素姬“根据人权法被赦免”。
根据某些信息来源,今年78岁的昂山素姬甚至有可能很快会获得释放。不过,目前,是否真的会被释放,这还没有得到证实。看来,昂山素姬的刑期至少有一部分已经被减免,对她的19项定罪中有5项已经被赦免。
同时被赦免的还有七千名囚犯,相当于传统上在为时三个月的佛教大斋节开始时所进行的特赦。
不过,这种部分赦免是没有可预见性的,缅甸是个具有传奇般的政治不透明的国家。许多缅甸政治生活的观察者们因而担心,曾经被称为仰光夫人的昂山素姬恐怕还是会在监狱里过完她的一生的。
保证军政权表面上的合法性
法国世界报的相关文章继续写道,就像曾经的缅甸军政权过去在其他军事独裁时期所做的那样,缅甸现军政权的将军们可能正在考虑制定一项新的战略:通过组织选举,以便保证军政权在表面上的合法性。
因为政变两年半后,内战在大片的缅甸领土上肆虐,加上民间武装团体支持的少数民族游击队的抵抗,至今,缅甸军方没有办法把叛乱分子们给镇压掉。自2021年2月以来,已有3000多人死亡,他们不是在反政权的示威活动中丧生,就是在政府军与抵抗战士之间的战斗中丧生。
缅甸军政权甚至在周一将紧急状态延长了六个月,这已经是连续第四次这么做了。今年一月份,在上一次延长紧急状态时,部分地区实施了戒严,同时也将死刑用于更多的轻罪,以便为军队镇压叛乱提供更大的余地。但是,一切都无济于事:虽然军队在某些叛乱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势,但也没有能够取得进展。另外,由于招聘困难,军队的人数也在减少。最重要的是,它面对的抵抗行动是越来越坚决。事实证明,少数民族武装和他们指挥的新型“民兵”力量之间有能力进行联合战略行动。
昂山素姬最近被转移到缅甸首都的一处政府官邸里。7月中旬,泰国外交部长敦·帕马威奈透露说,他见到了昂山素姬这位被监禁的领导人,这是自她被监禁以来第一位见到昂山素姬的外国官员。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08/%E7%BC%85%E7%94%B8%E5%86%9B%E6%94%BF%E6%9D%83%E9%83%A8%E5%88%86%E8%B5%A6%E5%85%8D%E6%98%82%E5%B1%B1%E7%B4%A0%E5%A7%AC%E4%B8%BA%E5%93%AA%E8%88%AC%EF%BC%9F.html
Tuesday, 25 July 2023
北京虽“坚决反对”,美国支持联合国一份称中国向缅甸输出镇压武器的报告
美国之音
缅甸人权特别报告员的一份报告说,中国一直在向缅甸军方出口武器的报告,军方2021年政变以来使用这些武器压制抵抗,尽管中国“坚决反对”这些结论,但是美国这份报告表示支持。
美国国务院一名发言人星期五(7月21日)对美国之音(VOA)韩语组说,“美国强烈支持特别报告员的授权和他揭露缅甸人权状况的工作。”
这是对中国反对联合国缅甸人权特别报告员汤姆·安德鲁斯(Tom Andrews)5月发布的报告的回应。安德鲁斯在报告中说,缅甸军方2021年政变以来从中国和俄罗斯至少进口了价值10亿美元的武器和相关材料。
天空新闻台(Sky TV)7月18日在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询问中国对缅甸的投资和对军政府的军售问题时提到了这份报告。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说,“有关特别报告员超越了自身授权。无端抹黑主权国家之间的正常军贸,歪曲事实,混淆视听,中方坚决反对。”
她继续说:“我们要求这位特别报告员严格根据自身的授权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停止服务政治目的,避免损害特别机制的声誉。”
题为《十亿美元的死亡交易:使缅甸人权受到侵犯的国际武器网络》的报告说,缅甸军方从中国实体进口了超过2.67亿美元的武器和材料,这些实体包括国有实体。
报告说,“许多在中国注册的私人和国有公司,包括香港,2021年10月到2022年12月继续向缅甸军方提供多种武器装备和原材料。”
报告说,武器出口包括喷气式飞机、攻击飞机以及坦克和战斗机的升级铝、铜、钢和橡胶等原材料和制造武器需要的润滑剂。
亚太战略中心(Center for Asia Pacific Strategy)副总裁大卫·麦克斯韦尔(David Maxwell)说,中国一直向缅甸军方出口武器,因为希望“在南方边境有一个友好国家”,以“从孟加拉湾进入印度洋到达印度以东。”
他说,北京“无视缅甸人民的人权”,“寻求向世界各地出口其威权政治制度,以主宰这个地区。”
他说,为了这个目标,中国也寻求“拉拢或胁迫国际组织,创造只对中国有利的经济条件,排除民主机制。”
美国国防情报局前情报官员布鲁斯·贝克托(Bruce Bechtol)说,缅甸将被视为“国际社会的弃儿”,“唯一的朋友将是中国”。
他还说,中国可能认为这样“有利”,因为北京希望防止边境出现一个民主国家。
缅甸军方2021年发动暴力政变,推翻了事实上的领导人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的民选政府,此后一直使用致命武器镇压抵抗其统治的反对组织。
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2023年发布的世界报告说,缅甸军方“无差别使用火炮和空袭”,导致平民死伤,摧毁民用房屋。
联合国的报告说,军方政变以来至少打死3500平民,拘留了多达22万政治犯,迫使150多万民众流离失所。
《卫报》(Guardian)援引法新社(AFP)的消息报道,两名村民星期五说,缅甸军方在实皆地区(Sagaing)发动攻击,在西保村(Sone Chaung)搜查人民防卫军的领导人,打死14人。
美国财政部6月制裁了缅甸国防部和军方用来购买武器的两家国有银行。
财政部说,缅甸外贸银行(MFTB)和缅甸投资商业银行(MICB)允许国营的缅甸石油天然气公司(MOGE)进入国际市场,为进口武器材料创收。
(美国之音缅甸语组记者对本文亦有贡献。)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07/%E5%8C%97%E4%BA%AC%E8%99%BD%E2%80%9C%E5%9D%9A%E5%86%B3%E5%8F%8D%E5%AF%B9%E2%80%9D%EF%BC%8C%E7%BE%8E%E5%9B%BD%E6%94%AF%E6%8C%81%E8%81%94%E5%90%88%E5%9B%BD%E4%B8%80%E4%BB%BD%E7%A7%B0%E4%B8%AD%E5%9B%BD%E5%90%91%E7%BC%85%E7%94%B8%E8%BE%93%E5%87%BA%E9%95%87%E5%8E%8B%E6%AD%A6%E5%99%A8%E7%9A%84%E6%8A%A5%E5%91%8A.html
Monday, 3 July 2023
缅甸最高法院称要审理昂山素季上诉案
法广
缅甸法律官员报告称,缅甸最高法院定于本月举行听证会,审议被罢黜领导人昂山素季对她的定罪提出的上诉,这些政变后掌权的军政府对昂山素季各种定罪的案件导致她被判处总共 33 年监禁。
据美联社报道,缅甸最高法院将审理被罢黜领导人昂山素季对军队指控并定罪的案件上诉。
针对昂山素季的案件大多是由 2021 年 2 月从她当选的政府手中夺取权力的军方提起的。78 岁的昂山素季在军方接管后被捕,并因多项指控受审。昂山素季的支持者和人权组织称这些指控是捏造的,目的是使篡权合法化并抹黑她,使昂山素季无法恢复在政治中的积极作用。
自被捕以来,她一直没有被公开露面或被允许公开发言,自 2021 年底以来,她的律师也被禁止向媒体谈论她的案件。
两名熟悉针对昂山素季提起的案件的司法官员表示,最高法院计划于 7 月 5 日审理昂山素季在两起案件中的上诉,在这两起案件中,昂山素季被判犯有选举舞弊罪和违反国家官方保密法罪。去年9月,她因每起案件被判处三年徒刑。
这些官员要求匿名,说他们无权发布有关昂山素季案件的信息。
他们表示,法院将于 7 月 12 日审理针对她五项腐败指控的上诉,这些指控被判滥用职权并因忽视金融监管而造成国家资金损失。她因这五起案件总共被判处七年监禁,其中涉及允许前政府内阁成员温妙埃租用、购买和维护一架直升机。法律官员表示,法院定于 7 月 18 日举行听证会,决定是否接受在她被判煽动叛乱、非法进口和持有对讲机以及违反冠状病毒限制等罪名的案件中减刑的特别上诉。
美联社说,特别上诉通常是缅甸上诉程序的最后阶段。
昂山素季的律师在大多数案件中提出的初步上诉已被下级法院至少驳回一次。法律官员表示,她对其他七项腐败指控的定罪上诉仍在审理中。昂山素季的法律团队面临着几个障碍,包括在准备她的上诉时无法与她会面并接受她的指示。律师表示,自去年 12 月最后一次见到昂山素季以来,他们已五次申请会见昂山素季,但尚未收到任何答复。
监狱规定应该允许每个新定罪的囚犯与任何人联系以安排上诉。然而,如果监狱长认为会见违背公共利益,则可以拒绝要求。
自2021年军队政变以来,缅甸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导致全国范围内的和平抗议活动被军政府以致命武力镇压,引发了广泛的武装抵抗,一些联合国官员将该局面定性为内战。据追踪安全部队逮捕和杀戮统计的政治犯援助协会的数据,截至本周五,至少有 19,295 名政治犯被关押在缅甸,其中包括昂山素季。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07/%E7%BC%85%E7%94%B8%E6%9C%80%E9%AB%98%E6%B3%95%E9%99%A2%E7%A7%B0%E8%A6%81%E5%AE%A1%E7%90%86%E6%98%82%E5%B1%B1%E7%B4%A0%E5%AD%A3%E4%B8%8A%E8%AF%89%E6%A1%88.html
Sunday, 2 July 2023
【译丛】缅甸是新冷战的前线吗?
来源:Foreign Affairs
作者:Ye Myo Hein and Lucas Myers
译者:撒母耳
图:2021年2月,在缅甸仰光,反对缅甸军事政变的示威活动(Stringer/Reuters)
自从缅甸军方在2021年初的政变中夺取政权以来,这个国家就陷入了致命的漩涡。起初是对军政府的大规模和平抗议,后来演变成武装抵抗,该国大部分地区重新陷入内战。冲突后来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叛乱,较新的民主力量与几十年来一直与中央当局对抗的民族武装团体一起作战。在越来越多的战略僵局的迹象中,军政府和抵抗组织似乎都决心继续战斗。邻国曾试图进行调停,但通过谈判实现和平遥遥无期。
在过去两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尽管缅甸危机是在大国紧张关系加剧的情况下发生的,但美国和中国对缅甸危机的关注程度却很低。华盛顿及其合作伙伴对缅甸的民主派表示支持,但地缘政治的考虑限制了他们对军政府采取有力行动的意愿。尽管北京在某些方面偏向于军事独裁政权,但它最初也选择了观望。
但这种大国的克制现在正在瓦解。由于误认为一些事态发展表明反政府武装是美国的代理人,北京正以越来越大的决心来支持军政府。其结果就是人们所说的冷战化:内战吸引了大国对手的外部干预,每一方都担心不作为会使另一方受益。
这使该地区的其他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陷入两难困境。东盟的核心原则之一,是不应被迫在美中之间做出选择。相反,东盟重视与两个大国都保持良好关系。但随着缅甸内战呈现出冷战时期代理人冲突的特点——部分原因是该地区各国政府不愿在早期联合起来反对军政府——缅甸的邻国可能很快就会面临这样的选择:不仅是在军政府和民主派抵抗力量之间,而且要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同时,对于华盛顿及其盟友来说,一个听命于中国的军政府的巩固,将预示着在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下降和更大的不稳定。
内战再起
2021年2月的政变使缅甸走上了冲突和破坏的道路。政变者在民众中得到的支持很少,民众团结在被废黜的领导人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的背后。数十万人走上街头进行和平抗议。被推翻的政府成员与其他一些政治和民族团体联合起来,宣布成立一个文职的“民族团结政府”以恢复民主。军方的回应是对其反对者发动无情的、往往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暴力。
到2021年春天,缅甸正朝着重新爆发内战的方向发展,军事独裁政权的反对者们纷纷拿起武器,发誓要反击而不是退缩。抵抗力量在该国近二十个民族武装组织中找到了盟友——这些组织位于缅甸周边地区,有些与邻国中国有着密切的经济和政治联系,自1948年缅甸建国以来,这些组织一直在为增加自治权或完全独立而斗争。
虽然面对的是一个无情的、装备更精良的对手,但民主派和少数民族武装团体很快就在许多农村地区站稳了脚跟,特别是在该国与印度、中国和泰国的边境地区。早在2021年中期,军政府领导人敏昂莱大将(Min Aung Hlaing)就承认,他的部队没有控制整个国家。此后,他们在农村守住了阵地,但在攻占城市和城镇方面却举步维艰,部分原因是他们打不过军政府的重炮,并且受制于其空军。截至2023年春末,双方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战略僵局。
双面游戏(double games)
美国对政变后的缅甸的态度是在价值观和利益之间进行谨慎而务实的平衡。华盛顿反对军政府,但也担心疏远其在该地区的盟友和合作伙伴,其中一些盟友和合作伙伴自政变以来一直与缅甸军方保持接触。
美国高级官员会见了缅甸反对派抵抗运动的领导人,美国政府对缅甸军方高级官员实施了有针对性的制裁。但这些制裁措施没有触及军政府最宝贵的资产:缅甸石油和天然气企业,这是一家军方拥有的公司,每年产生约15亿美元的收入,为军政府提供急需的外汇。华盛顿也没有对那些与军政府有业务往来的公司,如泰国的能源公司和新加坡的金融公司,实施二级制裁。
美国的这种克制可能是为了安抚该地区的其他国家,尤其是泰国,泰国政府——其本身就是在2014年的政变中上台的——仍然支持缅甸军政府,并与该政权保持密切的经济联系。美国在印太地区的重要盟友和合作伙伴,如澳大利亚、印度和日本,都对缅甸危机表示了“关切”,但担心过度施压会使缅甸政权受到中国更大的影响。因此,它们一直保持着与军政府的经济和外交关系,或者就印度而言,扩大了与军政府的关系,不太可能向缅甸的抵抗力量提供支持。
与美国不同,中国对缅甸的混乱局面持矛盾态度。在昂山素季政府被推翻之前,北京与该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在中国看来,隔壁爆发内战——中国和缅甸有着1300英里的边界——这对地区稳定和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对缅甸的数十亿美元投资来说是个坏消息。中国过去和现在都是缅甸军方的主要武器供应商之一,但中国从未完全信任缅甸军方的领导层,认为他们太不可预测了。北京还支持缅甸的一些少数民族武装团体,包括默许地下跨境武器贸易。
出于这个和其他原因,北京的领导人在政变后选择了对冲的做法。尽管他们从未谴责军政府或明确要求恢复文官治理,但他们向“民族团结政府”敞开了秘密沟通渠道,并向军政府施压,要求其不要解散昂山素季的政党——“全国民主联盟”。当军政府和一个少数民族武装团体之间的战斗导致一个中国边境城镇遭到意外炮击时,据报道,中国政府警告缅甸军政府,如果再发生此类事件,将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中国领导人还与执政的将军们保持着距离。2022年夏天,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的王毅访问缅甸时,拒绝与军政府领导人敏昂莱会面,此举在当时被视为一种重大的外交冷待。
中国开始进攻
美国和中国在缅甸的一系列复杂的利益关系,使该国在很大程度上避开了美中竞争的“引力场”(gravity well),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如此。当地的交战各方可能认为他们的斗争是全球民主与专制斗争的一部分,这一事实在抵抗运动对乌克兰的支持和军政府对俄罗斯的同情中最为明显。但华盛顿和北京的情况并非如此,对他们来说,内战是在平衡和对冲中的操作,而不是代理人战争。2021年9月,美国和中国甚至合作,阻止军政府接管缅甸在联合国的席位。
然而,在过去的一年里,情况向更糟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中国政府放弃了最初的谨慎态度,转而支持军政府。推动这一转变的原因,是中国认为美国本身已经改变了方针,认为华盛顿现在完全支持并正在巩固其对民主派抵抗力量的影响力。有两项发展特别触动了中国:美国关于缅甸的新立法,和去年民族团结政府决定在华盛顿开设办事处。
事实上,这两个步骤都没有表明美国政策的有意义的转变。有关的法律,即《2023年缅甸法案》(2023 BURMA Act),重申了华盛顿扭转政变的目标,并要求向反政府武装提供非致命的军事援助(主要是通信设备)。然而,该法案既没有授权提供致命的军事支持,也没有对军政府的石油和天然气业务进行制裁,甚至连非致命性援助的发放都滞后了。与美国在乌克兰对俄罗斯的战争中向乌克兰提供的支持相比,美国为缅甸反抗力量所做的努力可以忽略不计——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至于“民族团结政府”在美国首都的新办事处,其目标是协调和扩大抵抗运动的宣传,但它是否能成功完成这一任务是另一个问题。
尽管有这些顾虑,北京的反应是更有力地支持军政府,结束了两年来的相对疏远状态。5月,中国外交部长秦刚会见了敏昂莱,宣布中国将帮助缅甸 “在宪法和法律框架下实现和解”——这是支持军政府的外交术语。今年早些时候,军政府取缔了昂山素季的政党,如果没有得到中国政府的同意,它可能不会这么做。据内部人士透露,中国的对话者也敦促民主抵抗力量不要与西方走得太近。
北京的新任缅甸特使邓锡军也开始了攻势。近几个月来,邓锡军与军政府领导人和几个少数民族武装团体的代表举行了一系列会谈,据说他正在推动这些团体之间的停火。这一结果对缅甸政权有利,而对抵抗力量则不利:与中国结盟的少数民族武装团体的停战会在他们与支持民主的盟友之间造成隔阂,因为后者的战士们依靠少数民族武装团体提供训练、人力和装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中国或使用中国制造的部件)。另一方面,缅甸政权将同时在较少的战线上作战,并可以将其士兵重新部署到最重要的热点地区。其结果是军政府胆子变大,对自己的生存机会充满信心,愿意继续战斗。
做出选择(GET OFF THE FENCE)
中国对缅甸的新兴趣和参与让人想起冷战时期的东南亚冲突,如柬埔寨、老挝和越南的战争。当时和现在一样,国内的敌对派别向敌对的超级大国讨好并寻求支持——这些超级大国往往会接受这些努力,因为它们担心另一方会获得优势。
今天的缅甸也不例外。中国与其对手——首先是美国和印度——之间的竞争正在重塑印太地区许多国家的国内政治,因为当地各方感到不得不选边站。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多年来一直陷于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地缘政治角力。中国的影响力,以及接受或拒绝中国日益增长的地区野心的问题,已经成为南亚其他地区、东南亚部分地区和大洋洲的政治焦点。但在缅甸这样的武装冲突中,风险尤其大,因为中国越来越多的卷入有可能造成长期的痛苦和额外的大国紧张局势。
鉴于中美关系的现状和缅甸内战的意识形态层面,交战各方被卷入更广泛的地缘政治竞争中也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区域行为体也有很大的责任,他们早已放弃了责任,从而把竞争的场地让给了北京。东盟的表现尤其糟糕。由于该集团的重点是建立共识和不干涉,它已被证明无法对军政府施加任何重大的压力。东盟在冲突中的最重要外交举措,即名为 “五点共识”(Five-Point Consensus)的不可行的2021年协议,由于缺乏执行机制而很快失去了动力。目前担任东盟主席国的印尼政府对“后门外交”(backdoor diplomacy)的微小尝试也未能取得进展。与此同时,几个专制的东盟成员国似乎急于在该组织内恢复军政府的地位,包括泰国和老挝,后者将在2024年担任东盟主席国。
东盟成员国和该地区其他国家不应无休止地犹豫不决和谈论“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而应该面对事实。首先,缅甸军方是四分之三世纪以来一再吞噬缅甸的暴力事件的结构性根源和近因。第二,军方没有能力取得战场上的胜利,尽管其拥有压倒性的火力优势,但却无法巩固对农村地区的控制,无法击败少数民族武装组织,也无法镇压民众的反抗,这就是证明。将其赶下台是实现该国长期和平的唯一现实的选择。东盟和其他国家的外交努力应该反映这一现实。东盟可以向非洲联盟学习,后者在2019年因苏丹军方未向文官政府移交权力而暂停了苏丹的成员资格。
最后,如果东盟坚持寻求合作并努力迎合两个大国,它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面对中国咄咄逼人的领土扩张,这种做法在南海已经被证明是无效的。在缅甸,东盟需要做出一些艰难的选择,不再作壁上观。中国支持军政府的外交努力如果成功,只会拖延冲突,巩固一个听从中国修正主义(revisionist)地缘政治目标的政权。反过来,其后果可能预示着该地区其他国家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不得不与华盛顿或北京结盟——这是东盟内部没有人希望看到的结果。
华盛顿应努力与北京协调其缅甸政策
美国方面应该明白,它不能再将缅甸视为战略上不重要的国家。鉴于缅甸位于南亚和东南亚的交汇点,一个稳定的缅甸对于整个地区的稳定至关重要。作为第一步,美国应该像它在《缅甸法案》中承诺的那样,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缅甸,并说服其盟友和合作伙伴调整政策。
然而,美国政府不应将内战视为与中国的零和竞争,因为中国在地理上与缅甸相邻,而且在缅甸有重大利益,因此中国是任何解决方案的必要组成部分。相反,华盛顿应该努力与中国协调其缅甸政策,哪怕只是为了建立必要的护栏以防止事态升级。美国官员应通过呼吁中国领导人的务实精神来说明问题: 美国和中国在地区稳定方面的共同利益意味着缅甸军政府必须下台。由于军政府只有在看不到军事胜利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和平谈判解决,因此美国根据《缅甸法案》对抵抗力量的援助不是对中国的威胁,而是符合北京自己的目标。此外,北京应该很清楚,军政府完全缺乏民众的支持,将其作为长期合作伙伴是有风险的。
对于东南亚国家来说,避免冷战态势而使该地区分裂,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优先于围绕不干涉和共识的越来越不可行的规范。泰国最近采取的接纳军政府的行动是完全错误的做法,使这个该政权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它可以继续保持权力。相反,东盟在地区稳定方面的利益只指向一个解决方案:将缅甸的主要不稳定因素——军政府——赶下台。
原文链接: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burma-myanmar/new-cold-war-hein-myers
【译丛】缅甸是新冷战的前线吗?最先出现在议报。
from 议报 https://yibaochina.com/?p=250748
Wednesday, 31 May 2023
中国军情高官访缅甸 与军政府讨论"合作"
缅甸国家媒体今天周三5月31日报道,一名中国高级情报官员已经抵达缅甸,与该国军政府讨论军事"合作"事宜。
法新社引述当地一个非政府组织说,自2021年政变以来,缅甸在国际舞台上被孤立,军政府对其反对者进行了暴力镇压,已经造成3500多人死亡。
中国从未谴责过缅甸军方的政变,并且是缅甸将军们的主要盟友之一,也是他们的主要武器供应商之一。
据缅甸国家媒体报道,Yang Yang(音译杨洋)与缅甸军政府二号人物梭温会面,讨论"两军的合作"。这是自2021年2月1日政变以来,中国军官和缅甸官员之间第一次公开宣布的会面。
该报道说,杨少将被介绍为中共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情报局”的“代理局长”。
据《缅甸全球新光报》报道,两人在周二的会议上还讨论了"边境地区和平、安宁和发展方案的合作"。据该报报道,中国国防武官也出席了这次会议。
法新社说,在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的网站上有一个2022年3月的页面,将杨扬描述为国防专员。
据联合国缅甸人权问题特别报告员的说法,军政府自上台以来已进口了价值2.67亿美元的中国武器,其中一些来自国有企业。
中国的"一代一路"庞大基础设施项目将穿过缅甸北部,将中国的云南省与印度洋连接起来。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5%9B%BD%E9%99%85/20230531-%E4%B8%AD%E5%9B%BD%E5%86%9B%E6%83%85%E9%AB%98%E5%AE%98%E8%AE%BF%E7%BC%85%E7%94%B8-%E4%B8%8E%E5%86%9B%E6%94%BF%E5%BA%9C%E8%AE%A8%E8%AE%BA-%E5%90%88%E4%BD%9C
Sunday, 5 February 2023
政變兩週年,2023年怎麼看緬甸?
from Matters | 熱議 https://matters.news/@reprily/%E6%94%BF%E8%AE%8A%E5%85%A9%E9%80%B1%E5%B9%B4-2023%E5%B9%B4%E6%80%8E%E9%BA%BC%E7%9C%8B%E7%B7%AC%E7%94%B8-bafybeienu4dl7e2jdkp6h2jmsk22va2vx6436sj4g7j3e4pivuuxagiezi
Wednesday, 1 February 2023
缅甸军事政变两年祭
Wednesday, 25 January 2023
挪威主权财富基金指控中国与印度两公司违法向缅甸出售军火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30125-%E6%8C%AA%E5%A8%81%E4%B8%BB%E6%9D%83%E8%B4%A2%E5%AF%8C%E5%9F%BA%E9%87%91%E6%8C%87%E6%8E%A7%E4%B8%AD%E5%9B%BD%E4%B8%8E%E5%8D%B0%E5%BA%A6%E4%B8%A4%E5%85%AC%E5%8F%B8%E8%BF%9D%E6%B3%95%E5%90%91%E7%BC%85%E7%94%B8%E5%87%BA%E5%94%AE%E5%86%9B%E7%81%AB
Wednesday, 21 December 2022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首个关于缅甸的决议 敦促释放昂山素季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A%9A%E6%B4%B2/20221221-%E8%81%94%E5%90%88%E5%9B%BD%E5%AE%89%E7%90%86%E4%BC%9A%E9%80%9A%E8%BF%87%E9%A6%96%E4%B8%AA%E5%85%B3%E4%BA%8E%E7%BC%85%E7%94%B8%E7%9A%84%E5%86%B3%E8%AE%AE-%E6%95%A6%E4%BF%83%E9%87%8A%E6%94%BE%E6%98%82%E5%B1%B1%E7%B4%A0%E5%AD%A3
Wednesday, 30 November 2022
中国产战机因质量问题几乎全遭缅甸空军废弃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m1129-fy-11292022095333.html
Saturday, 22 October 2022
不理国际呼吁 传北京卖战机给缅甸军政府
缅甸军方控制政权数十年,自去年二月政变以来更是加剧镇压民主运动,在遭到美国的制裁下,军政府从中俄两国获得大量武器,近期更传出北京当局出售多架战机给缅甸军政府。
据缅甸独立新闻媒体Irrawaddy网10月18日报道,缅甸已经向北京当局订购了多架FTC-2000型号的神鹰战斗机。该采购消息本周也获得泰国新闻机构THE STATES TIMES报道。
熟知中国国防政策的台湾政治大学教授丁树范就向本台记者表示,缅甸等第三世界国家付不起高昂武器费用,再加上武器主要是镇压国内少数族群,因此,向中国买神鹰战机之类的旧型武器,足够因应缅甸的国内需要。“神鹰战机是中国旧型战机J-7的衍生产品,因为是旧型战机,性能改善的空间有限,但价格便宜。”
Irrawaddy网引述消息人士的话指出,早在今年6月份,缅甸空军派出的大约8名飞行员、8名技术员和2名军械官抵达了昆明。这批神鹰战斗机将取代缅军已经老化的F-7s和A-5s系列战机,并将被部署在掸邦南桑(Namsang)空军基地。相关人士指出,中缅两国战机及其零件交易,长期以来透过香港的Gateways Hong Kong Ltd公司进行。
缅甸或中国官方都未证实上述采购消息。但早在2020年4月份,中国官方《环球时报》等媒体报道,神鹰战机的生产商中国航空工业贵飞公司就放出消息,声称神鹰战机被东南亚某国下单购买,价格为850万美元。因与中国良好的政治军事关系,外界猜测缅甸和柬埔寨为潜在买家。
上述采购战机传闻引起爱好和平的缅甸当地及国际网友的反对,并称这将帮助独裁的缅甸军政府镇压平民,应抵制北京。
Myanmar Regime Buys FTC-2000G Fighter Jets From China#WhatsHappeningInMyanmarhttps://t.co/zg0z1fbEHj
— The Irrawaddy (Eng) (@IrrawaddyNews) October 18, 2022
联合国:中俄供应缅甸军火 镇压平民百姓
北京向缅甸军政府出售军火早有记录。
据美国《防务邮报》(The Defense Post)报道,对于中国和巴基斯坦联合研制JF-17雷霆战斗机,缅甸军方于2015年成为该战机第1个买家。
据联合国人权高专办,今年2月底,缅甸事务专家就报告指出,中国、俄国和塞尔维亚3国参与了对缅甸军方的军火供应,并造成了大量平民死伤,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呼吁安理会应阻止各国向军政府出售军火。
去年2月1日,缅甸军政府发动政变,抓捕昂山素季为首的大批民主派人士,引起了国际谴责。据美联社本周引述人权组织的统计数字,自军方发动政变以来,共造成2300多人死亡、16000人被逮捕、上百万人无家可归。
从近2年公开报道来看,美国在缅甸政变后,迅速多次在联合国表态反对缅甸军政府独裁,和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宣布对缅甸军政府多名高官及关联实体祭出制裁。
英、美两国政府都宣布,对涉嫌参与帮助军政府对外采购军火的岱扎(Tay Za)及其公司 Htoo Group进行制裁,而据彭博社本周消息,岱扎就藏身于新加坡并且生活奢华。
中、俄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联合国对缅甸危机至今只有达成不具约束力的决议案。
据柬埔寨当地媒体报道,一向呼吁缅甸国内各派和平解决冲突的东盟,在今年8月初拒绝缅甸军政府参加在金边举行的东盟外长会议,并批评缅甸处决4名民主人士的做法。东盟轮值主席国元首、柬埔寨首相洪森指出,缅甸危机影响了东盟团结,并造成了经济和人道主义危机,并可能考虑对缅甸局势更多介入。
对此,曾旅居东南亚5年的时事评论人士徐杰就向本台记者表示,在过去数十年中,缅甸长期受到西方制裁,严重依赖中国军火。而北京之前在伊朗石油购买等事务上,也多次违反国际社会规定,并不新鲜,也不会在乎。他还谈及了在缅甸的中国企业与欧美企业进退的看法,“所有外资撤离的地方,都会有中资在填补空缺,缅甸的玉石、石油、铜矿都是中资感兴趣的。”
记者:乔鑫鑫 责编:郑崇生 网编:洪伟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fy-10212022083858.html
Wednesday, 12 October 2022
缅甸原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刑期再增3年,累计刑期已达26年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A%9A%E6%B4%B2/20221012-%E7%BC%85%E7%94%B8%E5%8E%9F%E5%9B%BD%E5%8A%A1%E8%B5%84%E6%94%BF%E6%98%82%E5%B1%B1%E7%B4%A0%E5%AD%A3%E5%88%91%E6%9C%9F%E5%86%8D%E5%A2%9E3%E5%B9%B4%EF%BC%8C%E7%B4%AF%E8%AE%A1%E5%88%91%E6%9C%9F%E5%B7%B2%E8%BE%BE26%E5%B9%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