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陶傑.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陶傑. Show all posts

Friday, 30 June 2023

陶傑:當「背叛」是一個社會的生存基礎

BY 陶傑  | *CUP媒體   2023年6月28日

由第一日開始,西方輿論就不應該對普里戈任的流氓僱傭兵司令有太大期望。

他的兵團取名華格納:西方古典音樂巨匠,深得希特拉欣賞,華格納的音樂有殿堂般的森嚴和壯麗,這個名字顯示了這位烹飪出身的傳奇人物某些內在魔鬼傾向。

普里戈任生於蘇共時代,19 歲就因欺詐和入屋行劫,被當時的蘇共政府判處入獄 13 年,服刑 9 年之後獲釋。

出來之日已經是戈爾巴喬夫當政。蘇聯跨台前夕,實行改革開放,29 歲的普里戈任出來,兩手空空,決定由零做起。

他在街頭的市集經營熱狗小食檔,這樣的出身,與 1980 年中國改革開放珠江三角洲許多人的發跡經過相似,都是從最底層一步步登天,只因為善用機會,以及認識攀附正確的人事和人脈。

在普京當政時,普里戈任的機會來了。到底他如何有機會貼身進入普京的視野?只須認識當時普京一名心腹,總之他很快就得到了莫斯科中小學食堂的包伙食合約,令他迅速致富。

現在獄中的異見分子納瓦爾尼說,普里戈任曾以非法手段參與投標,以不公平的價格取得合約。

然後,由包伙食商,進而開餐廳,向美食王國進軍。

他的餐廳很快得到普京與俄國政府高官的青睞,曾經招待來訪的法國總統希拉克、美國總統布殊。曾有張著名的照片,是他恭身在後由普京奉餐。


2011 年,普京設宴招待外國學者和記者,普里戈任在一側躬身侍奉。 圖片來源:路透社

然後青雲直上,憑他過去在莫斯科的街頭經驗,普里戈任還認識了普京時期的一些寡頭大亨,知道前蘇聯在非洲索馬里剛果等地留下的開採合同,由普京政府繼承,批給自己的親信。

也就是普京時期的「一帶一路」,需要武裝力量拱護。這時普里戈任就成立了某種「紅海行動」的私人的僱傭兵團,類似中國古代的押送貨物的鏢局。美國的黑水公司,也是徵召退伍軍人加入,用美式裝備,保障美國企業在中東和非洲營運安全。

 普里戈任僱用的是囚犯,今日共有 5 萬兵員在烏,其中 4 萬多是囚犯。

如此街頭崛起的江湖強人,遇到烏克蘭戰爭,同樣被普京收編,一定與俄國的國防部高官產生衝突。

理由在一個錢字。蘇聯軍部的貪污,不是新聞。多年前與車臣交戰,俄國軍隊可以將自己的軍械私下賣給車臣叛軍。在烏克蘭戰爭中,俄軍也將坦克的引擎拆下賣給白羅斯的黑市市場,中飽私囊。

因此,以紹伊古為代表的俄羅斯國防部官僚,對於提供給華格納的軍事物資,並非嫡系,當然從中克扣,令華格納兵隊在烏克蘭戰場失利。

華格納將怨憤化於戰場的殘酷,曾經處決許多逃兵,也殺死烏克蘭的戰夫。即使普里戈任能夠成為新總統,手握原子彈,對於西方,與普京相比,普京是西方慣於打交道而熟悉的那個魔鬼(The Known Devil),而普里戈任不是。

至於他為甚麼如此輕信普京的承諾,以為放下武器就不必追究,這是一個謎,但名下幾萬殘兵,加上俄國沿途加入投誠的軍隊,至此大感驚恐,慌張忙亂,詛咒這個背叛自己的老闆。

 而「背叛」(Betrayal),在一個毫無道德土壤的國家,在被列寧和史太林曾經統治的國度,就有如漢堡包對於美國人,只是平時生存的基本概念。

在那種環境長大,不會知道甚麼叫公義,也不會信守承諾。這場內戰不可能就此完結,但已經是對烏克蘭送上的一份大禮 。

原文網址: https://www.cup.com.hk/2023/06/28/betrayel-is-a-norm/ | *CUP媒體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3/06/blog-post_59.html


Friday, 9 June 2023

陶傑:精神病患文化與香港的明日危機

2023年6月9日 BY 陶傑

香港鑽石山荷里活廣場出現深層神經病人以日本刺身刀殘殺兩名女子的兇案,香港社會對遍佈城市的精神病患者感到恐慌。平機會行政總監朱崇文在電台節目表示,「不希望公眾因此將精神病與暴力掛勾」,「環境亦是影響病情的重要因素之一」,形容公眾不應「火上加油」,並應助患者「融入社會」。

朱崇文又說,事件發生後,於網上觀察到標籤精神病人的情況增加,提醒如若煽動他人歧視患者,有機會觸反歧視條例。

首先,鑽石山的這宗兇殺案,本身就是一名精神病患行兇,要報道和評述這件事,必然與這種病徵和這個病人「掛勾」。 中世紀黑暗時代,精神病人會被當做撒但附體,無法治療,長期關押監獄。20 世紀的蘇聯史太林政權,乘機將異見者定性為精神病人,效法中世紀方式長期囚禁,令正常的人也變成瘋狂,這是極權的政治迫害。 其三,即使現代西方民間,也不可能不對精神病人懷有某種「偏見」。

電影「觸目驚心」劇照。 緊張大師希治閣的「觸目驚心」(Psycho),一個經營汽車旅館的孤獨男子,就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他將母親的乾屍藏在閣樓,自言自語,將路過的單身女子無辜殘殺。電影成為藝術經典,但是對所謂精神病人造成的「刻板印象」,在所難免。

 「蝙蝠俠」裡的小丑 Joker,編導將一個精神病患者加以悲劇的哲學化,但卻是反社會人格的破壞狂,在網絡世代,贏得了美國年輕一代的認同。暴力導演奧利華史東的「天生殺人狂」(Natural Born Killers)、英國性格影帝安東尼鶴健士的「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也一早將精神病人「經典化」。

精神病患者是電影和戲劇不可缺少的環節,製造戲劇衝突,當然也有探討人性甚至神學的作用,包括「莫扎特傳」(Amadeus)—— 作者回顧莫札特的一生,在一所精神病院由他同期的另一位音樂家薩里耶利回憶,電影也在精神病院的走廊、目送這個嫉妒成狂的失意音樂家坐著輪椅喃喃自語遠去的背影結束。 英文 Lunacy 這個詞彙,與精神病有關,連結中世紀的迷信,相信月圓之夜,就是精神病發作之際。

傳說中的人狼便是在月圓之夜出動行兇,這也成為無數影視作品的靈感泉源。 這一切銀幕形象,是否加強了對精神病人的標籤?一切戲劇作品,凡有精神病患者有關,今日是否應該禁止?按照西方最新的人道平權標準,是否言論和創作自由也要讓步?

香港的平等機會委員會,是殖民地政府撤出香港時設立的機構,引入西方自由主義價值觀,但香港是一個金錢社會,官僚和商人共同掌權,缺少深厚的文化基礎。 廣東話動不動就罵人「癡線」,上海人也說「十三點」。

香港居住空間狹窄,生活緊張,在新冠狀病毒爆發之前,香港的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公佈數字,已經有兩成七的香港市民曾經接受精神科治療。三年瘟疫困擾,香港封關,此一數字當然有增無減。 如果精神病患是迫切的危機,以蘇聯遺傳的說法,精神病患者可以包括持異見的人士,以香港和中國的「文化國情」,以香港平機會的水準,恐怕會令香港東不成、西不就,製造困惑與抑鬱之中,為香港製造另一種政治爭論與另一種人權危機。

陶傑

CUP

from 也是這裡,也在這裡~ http://ktoyhk.blogspot.com/2023/06/20230609.html


Tuesday, 16 May 2023

陶傑:從圖書下架到焚書坑儒

(作者臉書,标题转贴所加)

特區公共圖書館(下簡稱特圖)下架了幾個著作等身的傳媒人、學者、KOL全部作品,引起文青知識份子騷噪,政客議論,傳媒搜索,打聽誰下了架、誰還在架,並憂慮會不會繼而焚書坑儒。

其實無所謂。一來反正下一代打機躺平,玩Tik Tok、喪睇「神奇女俠平行宇宙」,「睇書」是廢老行為。香港的公共圖書館因冷氣免費,早淪為基層老人的另類避暑山莊,以及中學生十年寒窗做功課自修室苦學成材的社會福利。不如現實一點,看書不是急務,拆除圖書舘改建公屋或老人冷氣方倉,倉內供一套基本法、一本國家安全法,一套習近平文選,俾老人家躺平瞌眼瞓搬下來堆起做硬枕,方為「急市民所急」。

因為國安告密熱線,中國人之大媽式舉報無上限,「港版國安法」是「定義含糊,釋法廣泛」(vaguely defined, broadly interpreted ),反動書籍下架,特圖永遠下不完。二十年前我已經在電台嚴正指出:三國演義第一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強調「合久必分」,是鼓吹中國分裂,理應列為禁書。果然發動鴉片戰爭的英國,其外交大臣近日就引用此句而大讃,中國飄飄然。英國派出軍艦支持美國護衛台灣,外交大臣引述三國此開篇是為協助美國永久將台灣「由中國分裂出去」預告其歷史科學客觀性,並非仰慕閣下的中華文化。Mama Mia 這個國家真係好cute蠢呀。

至於水滸傳,鼓吹暴力推翻政權,兼鼓吹仇女意識(Misogyny ),更應同時不容於「國安法」和西方白左。

至於西遊記,將印度佛教輸入中國此一壯舉,侮辱為全憑一隻猴子護駕之功,又歪曲事實,將釋迦牟尼的左右尊者迦葉、阿難形容為索取賄賂的貪污犯。若換了伊斯蘭教,早就將西遊記一把火燒毁。

至於紅樓夢,雖然賈寶玉係最早的中國基神Bi聖,但一句「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貶低女性,又failed to mention 變性人到底又是什麼做的,marginalise 了Transgender。

四大所謂古典名著,全部有仇恨意識,應該由紐約大學請幾個文化研究學者來香港昇堂,向最近對「歧視痴肥色盲弱勢人士」、於大愛平權奇蹟地開始有少少Awareness 的中國香港特區民政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及圖書館下架員進行教肓訓導,發出Cancel Culture指引,不過要配備傳譯。
引用魯迅的臭蟲觀察:中國人被指出自己有臭蟲的時候,一定會說:外國也有臭蟲,從而感到心安。全港特圖舘長、麥美娟楊潤熊等,你們不必腳軟:西方國家左膠「覺醒派」(Woke )早已展開「書架獵巫」,本來是「自由派」(liberals )的小說如To Kill a Mockingbird 和馬克吐溫的Huckleberry Finn,因為對非洲族裔角色有大量「X鬼」(The N Word ) 字眼,美國許多中學也列為禁書。

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是鼓勵排猶的仇恨書、「馴悍記」仇視女性、「奧塞羅」種族歧視,更是證據確鑿,英國許多大學的文學系已經展開批判,課程大量刪減莎劇,更不在話下。

將政治不正確的書籍下架是西方潮流,特圖加入,吊詭地(paradoxically),反而是與國際接軌。特府下次出擊批駁華盛頓郵報,與其模仿大陸戰狼的無理取鬧,不如以事實為根據,告訴美國人:我現在做的事,與你們一樣。

公共圖書館是西方的公民社會觀念,人家會定期向活着的作者付版稅。金庸和倪匡生前,我向他們討論過這個問題:查生倪生,公共圖書館你們兩位的書出借率最高,你們一分錢也收不到,還不算大陸書賊全國地下盜版。生為所謂的中國人,而且是大作家,你們有何感想。

前者笑而不答,後者破口大罵。

孔子雖然說過「有教無類」,也說過「民可以使由之,不可以使知之」,即「讓老百姓按統治者指引的道路方向,而不需要讓他們知道為什麼。」第一個要將異見者少正卯的言論下架的,正是孔子。由秦始皇焚書到特圖大清洗,亦符孔子思想。



陶傑披藏:https://patreon.com/tokitchanne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3/05/blog-post_16.html


Saturday, 4 March 2023

中港对美缠咬 全球等看好戏

来源: 
脸书

中港对美国展开贴身缠咬肉搏,如同一场小型的珍珠港袭击,正如山本五十六说的:“我们已经触怒了一个巨人,并令他下了可怕的决心。”

东划一条红线、不可触碰;西也定一条底线,不可踰越;令美国觉得无比厌恶,遂接连踩红线、抽耳光,简直将什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当做“历史文件”:

1,国会两个委员会火速通过三项支持台湾的反共法案,为进一步筹备承认台湾。

2,美国宣布增兵台湾,前白宫国安顾问博顿支持将台湾纳入东亚集体防卫组织。

3,美国两党两院多位议员呼吁参加逮捕和起诉47人案的香港责任人物实施制裁。美国国会中国事务委员会共和党众议员的主席史密夫(Christopher H. Smith音译)与民主党参议员的联合主席麦基利(Jeff Merkley),特别点名其中六人:副刑事检控专员周天行、刑事检控专员杨美琪、署理高级助理刑事检控专员伍淑娟、高级助理刑事检控专员萧启业、署理助理刑事检控专员罗天玮、署理助理刑事检控专员张卓勤。

4,美国国会中国问题委员会提交法案,撤销中国香港特区驻美国经济贸易办事处。

5,联邦调查局局长配合美国国会调查小组,指出新冠病毒的起源于中国实验室。

6,台湾总统蔡英文八月访美,众议院议长麦卡锡明年台湾总统大选后访台。

7,台湾外长吴钊燮连同台湾国安会主席官式访问美国。

以上七项动作,有如北斗七星阵的布局,史上未见。其中以第3项涉及47人案,直接施压中国香港特区政府。英国国会议员更去信英国外相,要求外相下令中国香港政府马上放47人之中的毛孟静保释出监狱、探视其病危之英国丈夫鲍宁。

毛孟静一向反对暴力,理性和平,但因为老公是英国人,在中港民族极右民族主义仇恨之下,恐遭到种族歧视(毛前议员曾在立法会被亲中议员定性为“食惯洋肠”),以致无限期还押拘留,待遇与碎尸案疑犯邝球等一家四口相同,如此“香港故事”,令全球啧啧称奇。

但特府听从英方指令释放毛孟静,即屈从于外国干预,此时此刻,必令习近平中国高层震怒。但特府若坚持囚毛,不理会毛夫病逝,47人“依法”审判,则美国对中国香特必进一步制裁。

美国打台湾与香港牌,中国香港有什么牌好打?主动脱钩联系汇率,还是罢买美国货?不过不怕:由美国务院资助的澳洲战略政策研究所研究成果指出,在考究国防、太空、能源和生物科技等发展后发现,中国在44个关键项目中有37个已经领先美国。中国拥有底气,取代美国的全球霸权大有希望,重新改造世界秩序,看来也胜算极高,全球等看好戏。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03/%E4%B8%AD%E6%B8%AF%E5%AF%B9%E7%BE%8E%E7%BC%A0%E5%92%AC%7C%E5%85%A8%E7%90%83%E7%AD%89%E7%9C%8B%E5%A5%BD%E6%88%8F.html


Tuesday, 7 February 2023

陶傑:「毒舌大狀」和香港人心理土壤的回歸

BY 陶傑   2023年2月6日


香港電影「毒舌大狀」大賣座,票房突破 6,000 萬元。 顯示香港電影繼功夫、警匪之後,在港版國安法籠罩之下,在「背靠中國」的亂局之際,又在電影創作的座標上找到另一個起點。 

正如中國人自古以來缺乏公義,才有武俠小說;「毒舌大狀」和「正義迴廊」這兩大法庭戲賣座,也突顯了香港民間近年感到司法公正已經動搖的深切焦慮。 

此一焦慮,正揭示香港逐步「完全回歸中國」。 

包青天的戲劇,一百幾十年來在中國民間都是長久收視保證。中國大陸,幾十年來,為康熙雍正立過傳,也對清宮裡的小燕子和甄環等細碎的宮廷鬥爭很有興趣,也為漢武帝、朱元璋等拍過電視劇集,秦始皇則更不計其數;連長毛「太平天國」也有過歷史劇,2009 年,電視劇「包公」也沒有缺席。 

歷代皇帝有三百多個,包公只有一人。中國觀眾今日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包公,包括民間大媽,一定看得一把眼淚,一把鼻涕,洗腦效應得致,全國看得哭聲震天。 

只張藝謀的「滿江紅」,都已經將中國人看得熱血沸騰,導致秦檜的跪地銅像慘遭毆打,戲院裡的觀眾看完,小粉紅全體起立,高喊愛國口號,其悲壯處,直逼 30 年代戰前納粹德國的中學生。 

電視劇在西方,本來只是娛樂。即使法庭戲,荷里活的經典「雄才偉略」(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和「十二怒漢」(Twelve Angry Men),也只是社會消閒的錦上添花。 

外國人看法庭戲,不是長久受壓抑的冤情宣洩,看羅賓漢的卡通電影,也不因為現實周圍盜賊如毛,警察與黑社會勾結貪污而寄情於銀幕上替天行道的英雄。 

但是中國人社會不同。看一部劇集,無端端都觸動到許多壓抑已久的情緒紅線。此等紅線一旦成為藥引,統治者認為會點著他們恐懼的火藥庫。 

「毒舌大狀」和法庭片在香港崛起,蔓延東南亞,連星馬華人看見也深有感觸。凡有壓抑的地方,見到電影的虛構英雄為貧苦人士伸張正義,到最後果然「邪不能勝正」,總有一股心靈洗滌的舒暢,正如亞里士多德的悲劇論,悲劇的效果,就是完成一場人類人性心靈的大洗滌(A Catharsis Of The Mind)。 

香港一年內兩齣法庭戲,也有洗滌人心的作用,因為相對而論社會的心態和空氣比已經污濁。黃子華於是成為另一個頭戴假髮、身披黑袍的港產片包青天,而且竟然會說英文。 

於是很多律師界的朋友看完之後說,到底這還是一齣現代香港包裝的包青天。 

而只要市場有包青天的心理需求,法庭戲就會大賣。黃子華飾演毒舌大狀,顯示香港人在當前的法治心態之下,像從前寄情於「射雕英雄傳」郭靖,現在找到了他們的包青天。

原文網址: https://www.cup.com.hk/2023/02/06/a-guilty-conscience/ | *CUP媒體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3/02/blog-post_76.html


Friday, 2 December 2022

陶傑:「中英黃金時代」的大迷夢

 BY 陶傑  CUP 新聞囬带 2022年12月2日

英國首相辛偉誠宣佈,「中英黃金十年」結束。其實此一所謂黃金時代,有沒有真正開始過? 

「中英黃金十年」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2015 年訪英時,雙方處於外交亢奮狀態之下,產生一個當時人人相信的神話。 

Why not?一邊是帶著一本支票簿前來的超級購物家;另一方是擦著雙手等待財神臨門的賣家。然而打開英國這家百貨公司:寄宿學校、倫敦旅遊、哈洛德百貨公司購物、「王冠」和「唐頓莊園」電視影集、BBC 英語課程,這一切就是上門到來的這位北京貴賓想買的英國貨? 

還是曼聯、英國老牌的「泰晤士報」、肯辛頓宮?這三家,如果當時英國能出價,中國一定會優先購買。 

但是英國希望中國買的貨物,幾年下來證明:中國不是並無興趣,就是後來變卦退貨。 

譬如寄宿學校教育,當初一心以為中國准許英國的私校來中國開分校,結果等你批出土地、建造校舍,安置課室教育設施,如電腦和桌椅之後,忽然加上一條:課程內容要審查,還隨時要派黨委輔導員入校監察教學過程。此時英國如夢初醒:原來中國並不歡迎英國貨物中所能代表的一切西方價值觀。

 比起歐洲另一位賣家德國,德國出產的幾乎任何貨物,中國都想貪婪地買。由汽車廠的平治,到船廠的漢堡港口,由西門子電子器材到晶片廠,德國貨對於中國,就有如地上行走的四隻腳動物,除了桌子不能吃,其他統統都可以吞進肚裡。 

相對之下,英國無此「優勢」。不錯,倫敦是世界三大股票市場之一,但中國企業即使要上市,往往選擇華爾街而不是倫敦的金融城。倫敦的騎士橋和邦德街,也是百年名店匯聚之地,維多利亞英國的文化形象,深受以上海為基地的小資歲月靜好中國人戀慕和喜愛。但這一切不足以搭建成一條穩固鵲橋,搭通中英貿易這對看似飢渴的牛郎織女。 

加上其中還有「中英聯合聲明」的一條刺,以及所謂的香港問題。25 年來,英國國會的「香港報告書」,對於「中英聯合聲明」之執行,往往筆下留情,這是看在貿易分上。 

當金錢的因素逐漸消失,英國人如拿破崙口中的 A nation of shopkeepers,是開百貨店的國家,現實的面目漸漸也露出來。 

當然,中國的戰狼本相,也早已向英國顯露了:所謂黃金十年,粉紅色的一通泡沫,十年沒到,已經完全蒸發。 

尤其是因為病毒感染,中國索性完全封關,倫敦的房地產和購物中心,空全缺乏中國的水源。英國把心一橫,推出 BNO,由香港吸錢。這一點,中國當然看清楚,但是身為「國安法」的始作俑者,中國也百詞難辯。 

這時英國選出一個印度裔,六千年的貿易經驗,印度的果阿貿易中介站,比香港和上海歷史更為悠久。辛偉誠雖然近日被英國的「衛報」抨擊為既不「偉」大、也不「誠」實,但是以印度人的基因,應付狡猾的中國,這才是真的是兩雄相遇,雖然辛偉誠只有四十多歲,但其背後龐大的六千年文化,論孫子兵法,還是不可低估。 

英國經濟破敗,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所謂「中英黃金十年」這迷幻藥,時效已過,英國人從迷夢中醒過來。

原文網址: https://www.cup.com.hk/2022/12/02/the-dream-of-golden-era/ | *CUP媒體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2/12/blog-post_62.html


Friday, 29 July 2022

陶傑:歐美民意的烏克蘭疲勞

BY 陶傑  / CUP新聞囬带 2022年7月29日 

英國「新政治家」週刊指出,西方民意已經出現「烏克蘭疲勞症」(Ukraine Fatigue)。英國首相選舉期間,烏克蘭這場戰爭怎樣打下去,兩名候選人談論的時間和重點都比不上中國威脅。

美國是否應該支持烏克蘭抗敵到底?今年 4 月,答「是」的美國民意有 72%,7 月初再調查,流失 1 成,只有 63%。共和黨的支持者,流失更多,只有 60%。

對於澤連斯基的印象,今年 4 月,79% 的美國民意對他有好感,7 月初降為 67%。

此一疲勞症對普京有利,尤其能捱到今年冬天的話。普京賭的是:西方所說的團結不能維持,因為石油和天然氣可以做槓桿,希望歐洲特別是德國,很快就會施壓澤連斯基接受俄羅斯停火條件。

保守黨兩大候選人的外交議題,中國的份量遠高於俄羅斯。明明烏克蘭戰爭還在僵持,雖然普京改變戰略,每天仍有平民被殺,而且發生在與法國、德國相連的歐洲大陸,但近半年前的震驚,隨著時間慢慢消化,變成持久戰,似乎在普京的意料之中。

拜登的老弱,俄羅斯認為有機可乘。俄國至今陣亡兩萬五千人,但普京不在乎。陣亡的士兵招募自遠東,還有僱傭兵,普京可以冷笑之處,是俄羅斯石油有中國和印度捧場,抵消了美國制裁的效果。

中國不必向俄羅斯直接提供武器,只需向俄國輸送石油天然氣的訂單。至於印太經濟框架的台柱印度,則被指控加緊向俄羅斯購入石油,向其他國家倒賣。美國完全不能喝止,因為抑制中國擴張,美國在東北亞有日本,南亞只有印度。這一對鉗子,印度這端不能廢。

拜登去沙特阿拉伯乞求增產石油,無功而還。本來,歷任政府的外交國策,是絕對不能得罪沙特阿拉伯,只能拉攏鞏固。沙特對於美國的國際利益安全,實在太重要。但不知何故,拜登及其左傾的民主黨,為了與杜林普鬥氣,凡是敵人支持的就反對。

對阿拉伯王儲薩勒曼謀殺「華盛頓郵報」記者,杜林普未有行動,拜登則聲稱,不會與薩勒曼打交道。

結果就是俄羅斯一出兵,拜登馬上要向沙特下跪。薩勒曼只說:王國會按之前宣佈的,(在 2026 年)增產至 1,300 萬桶。

這個硬釘子令拜登面目無光,普京看見了更認為拜登黔驢技窮。

普京看見的,習近平自然也看到了。中國已向沙特展開外交攻勢,一旦台海爆發戰爭,中國確保有俄羅斯和沙特供應石油,還有中間的伊朗。

拜登上台,破壞了美國幾十年全球外交佈局,四處樹敵,卻又料不到普京的侵略。2014 年,時任副總統拜登支持烏克蘭政府換屆,親美的政府上台,俄羅斯認為是顏色革命,馬上以攻佔克里米亞為報復。

然後,杜林普上台,有效壓抑了普京的擴張。普京等了四年,終於等到了拜登。

兩年後,即使杜林普無法回朝,拜登下台也成定局。普京在烏克蘭戰爭拖延,中國攻台,若真的孤注一擲,不會等到杜林普回朝,而是在拜登卸任前就動手,力求速戰速決。攻台的時機,風險最高是在明年中。

一切視乎 11 月的中期選舉。拜登不可能還把持國會。佩洛西想訪問台灣,卻又顯得首鼠兩端,舉棋不定。其實前眾議院議長金里奇,1997 年就以議長身份訪問過台灣,佩洛西並沒有開先例。中國敢放言恐嚇,就是因為美國總統是拜登的緣故。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2/07/blog-post_980.html


Thursday, 16 September 2021

陶傑:美國的豆腐將軍

【黃金冒險號】

華盛頓郵報爆出美國最高將領、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Mark Milley)將軍,去年底秘密致電中國總参謀長李作成,向其保證美國不會攻擊中國的消息,相當駭人聽聞。
據報米利兩次向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李作成打電話。一次是總統大選前夕的10月30日,一次是今年國會暴力衝擊事件兩日後(1月8日)。
「華郵」記者根據兩百多位美國匿名官員的證詞還原:米利在第一次電話中說他和李作成仍然是朋友,他說:「李將軍,你我認識五年了。我向您保證,美國是穩定的,一切都會順利進行。」「我們不會對中國發動攻擊和採取任何軍事打擊行動。」「如果我們要進攻,我會提前打電話給你。這不會是一個意外行動。」
第二次通話,米利告知中國朋友「一切正常,民主制度有時候就是有點亂。」
米利在國家軍事指揮中心還召集了一個參謀部高級軍官會議,並表示,如果川普下令攻擊,首先應該第一個告知他。同時他還要求助手們承諾,若川普作出「極端命令」,包括動用核彈,不要立即服從。與此同時,米利還請求時任中央情報局局長夏思蓓(Gina Haspel)與有日裔血統的美國網絡司令部負責人中曾根(Paul Nakasone)密切監視總統川普行動。
報導指,有些官員覺得米利的做法越權,但米利深信他做的是應該做的,「為的是國際秩序不要出現歷史性斷裂,不要與中國發生事故性戰爭。不要動用核武器」。
至於國會山莊騷亂,小事一樁,也是美國內政,但米利向中方通報的姿態,如下屬向上級。有如香港特首向港澳辦匯報「香港有少數人鬧事,不過問題不大,我們有信心處理,請中央放心。」
到底美國軍方和政府內有幾多個米利?此種姿態,證明中國對美國的全天候心戰威懾,卓有成效。
若此等消息在去年爆發,即有Deep State 企圖政變,「拜粉」與左膠會指為「陰謀論」,現在卻由左翼的華盛頓郵報來爆料,證明川普下台前一連串異事:黑命貴暴動、國會山佔領、灌假票疑雲,因「米利事件」之曝光,疑點利益歸川普,去年之「大選」,確帶有政變性質。一方面是槍炮架空了民選的川普,另一方面是推特禁言於民選的川普。
美國的民主制度,不是像米利說的「有點亂」,而是呈現「中國化」的質變,米利類似一個美國版的榮祿袁世凱的綜合體,加上左膠的白蟻蛀蝕,此一制度出現結構性的腐爛。
若華盛頓郵報報道屬實,米利無疑犯了叛國罪。
美國的聯邦叛國罪在1790年援引憲法初立,1909年國會修訂,指明「任何效忠美國者,若對美國發動戰爭,或攀附於美國之敵國,在美國國內外向敵國提供協助或慰勉,即成立叛國罪(Whoever, owing allegiance to the United States, levies war against them or adheres to their enemies, giving them aid and comfort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or elsewhere, is guilty of treason.)
但米利的兩通電話,至少以香港版「國安法」的審案標準,審兩三小時即可判決罪名成立。
美中之間尚未進入戰爭狀態,所以不論拜登還是米利,都強調美中關係不是敵對,只視之為「競爭者」(competitor );不論兒子收過中國錢還是將軍打電話向對家承諾「如果川普想開戰,我一定預先打電話通知你」,就是要避免墮入與「敵國」(enemy ) 勾結之責。
但何謂「敵國」?據美國法學專家華倫(Charles Warren ) 在耶魯法學院學報定義為:「只適用於公開對美國宣示敵意的外國勢力的人員,而不是國內反抗政府的騷亂份子」(applies only
to the subjects of a foreign power in a state of open hostility with
us. It does not embrace rebels in insurrection against their own government),換言之,佔據國會山莊的美國人,犯了暴動罪,沒有犯叛國罪。中國在意識型態和戰略上都是對美國長期懷有「公然敵意」(hostility)的國家,則米利視自己的總統比中國有更大的威脅,其叛國迨無疑問。
因此米利的「慰勉」(comforting )加「幫忙」(aiding )的兩次電話,令美國人嘩然,中國應該心領神會,大可乾杯茅台。美國軍方對中國的軍事實力差距或容輕視,但美中一旦開戰,美國十分恐懼中國馬上就動用核武器。
美國核武儲存九千,中國雖只有數百,但一場中美決戰,中國只要令美國評估有「我將無我」的攬炒可能,美國就不敢動手,包括即使中國主動攻擊台灣。

——作者脸书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1/09/blog-post_450.html


Wednesday, 15 September 2021

陶傑:許老闆不差錢

【黃金冒險號】

恆大崩塌,老闆坐私人飛機去大陸善後。此事之Crisis Management ,不知會為哈佛和清華的MBA課程將來添置何等篇章,令學術界關注。
但是恆大事件,最令人有興趣的,是在一個缺乏新聞言論自由的國家,其一手製造的無數人肉神話,如何會在一夜之間,一一幻滅。有如林彪由「毛主席的好學生接班人」一夜變成「篡黨奪權的野心家」,由恆大、阿里、京東到趙薇,中國人是一個喜歡造神拜神的民族,唯一旦風雲突變,億萬膜拜的香火粉眾,即成為撲撕嚙咬的紅衛兵。
皆因這個國家只准有一尊神,不容「眾神」。一旦媳婦熬成婆的也變成大亨,忘記了「奴民」的「初心」,就為自己埋下滅因。
其中因由,不瞭解中國的人不知道,但瞭解中國、也瞭解中國語文的人,早當看出了苗頭。
例如2020年9月,「搜狐網」財經版有如此文章,標題為「馬雲馬化騰40億港元投資恆大,許家印造車不差錢」。內文如此講:
「 ´不差錢'的許家印同樣懂得'朋友圈'的重要性。為保證恆大汽車的健康發展,9 月 15 日恆大汽車發佈公告稱,通過配售新股,以先舊後新方式安排引入騰訊控股有限公司、紅杉資本、雲鋒基金及滴滴出行等多家知名國際投資者,籌集約 40 億港元。值得關注的是,雲鋒基金是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參與創辦的私募基金,這也意味著互聯網界的'二馬'罕見地聯手投資了一家造車新勢力。」
文章強調:
「按照安排,此次所配售股份將發售給不少於六名承配人,已確定的包括騰訊控股、紅杉資本、雲鋒基金、滴滴出行四家機構。而雲鋒基金是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參與創辦的私募基金。有分析認為,作為中國互聯網界兩大巨頭兼競爭對手,馬雲和馬化騰罕見聯手投資恆大汽車,既是出於加碼佈局車聯網相關智慧出行領域的戰略考量,也是對恆大汽車未來發展潛力的一致認可。」
這段文字,明的一層,向廣大「投資者」提供資訊:恆大汽車,因有雙馬等巨頭入股,帶頭看好,前景必然燦爛。
但另有隱形墨水暗的一層,向「習辦」溫馨告發:恆大、阿里、騰訉、滴滴出行,互相大手配股,近親繁殖,結為控制中國人衣食住行思想意識的帝國同盟。請問這個江山到底誰屬?
強調「許家印不差錢」,但是六億平均月入一千元的中國人,卻很差錢。如果我是許家印,與其穿戴着Hermés 皮帶在兩會記者群中到處衝,不如私下約見「搜狐網」這個刀筆「記者」,塞給他一個厚信封,央求:大哥,我很差錢,你也差點錢吧?不要這樣寫我。
中國億萬屁民韭戶,加上香港金錢口腔期的經濟分析師,看了這種文字,自然歡欣亢奮,入貨心切,覺得「中國夢」成真擊敗美帝,指日可待。但懂得中國政治、文學、歷史、哲學的旁觀者,在這種糖衣戟刀的文字密語之間,見到隱隱殺機。
這種文字,名為「網絡資訊」,實為向皇廷密報的奏摺。而恒大事件,產生萬千苦主聚眾鬧事,高呼還我血汗錢,危害國安,其實只是森林定律的一條肉食鍊的一次正常互動。
我同意中國人不需要新聞自由,也是不需要民主,在華爾街的白人基金經理與炎黃子孫「金融精英」的聯合收割周期之間,只需要「中央為我們作主」,許家印先生乖乖還錢,廣大韭民自會破渧為笑,在shut up 數銀紙之後,再跟隨「搜狐網」搜獵另一個「致富商機」。


——作者脸书


from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1/09/blog-post_91.html


Tuesday, 7 September 2021

陶傑:「小數人先富起來」之後

2021年9月7日 BY 陶傑

就中國的改革開放如何繼續下去,因著貧富懸殊惡化,在大陸引起重大爭議。數十家媒體同時刊出極左理論家李光滿的「深刻變革論」,響應「鬥爭」論調,提醒國民有一場重大的革命正在身邊發生;即被「環球時報」主筆胡錫進高調反擊,指責其危言聳聽,叫人不要相信。

此外,中國網絡又出現一署名「華山穹劍」的文章,題為「鄧小平對中國的十點警告」,強調鄧小平生前曾經警告過,國民收入分配,是要令所有的人都得益:「沒有太富的人,也沒有太窮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過。」

此語出自「鄧小平文選」。有人翻查鄧小平理論,指出鄧小平改革的原意與「初心」,並非窮富懸殊。

然而鄧小平確實也是一個矛盾的人。「要讓小數人先富起來」,這句話流於簡單。「少數」是哪些人?「先富起來」用甚麼手段?先富起來之後又如何?這一切並無詳細論述。

鄧小平也說過「共同致富」,並指出「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句話同樣出自「鄧小平文選」。

有人在鄧小平的遺言中尋找支持,反駁「中國在走回頭路」之說。但鄧小平生前的理論,並沒有指出中國的改革一旦出現財富不均,到了這個階段,應該怎樣做?

殖民地的香港其實提供了典範。戰後英國經濟大受創傷,兩次世界大戰虛耗國庫,劍橋大學經濟學家凱恩斯成為國家經濟顧問,除了主張大力推行計劃經濟,設立免費醫療系統,錢從何來,則多次越洋訪問美國,向美國借貸。

那時香港出現數以百萬計的難民,英國政府窮,香港殖民地政府也沒有錢。英國人在香港並無「打土豪分田地」,新界居民的丁權權益分毫沒有改變,本地傳統富豪如何東、鄧肇堅、周壽臣、羅旭龢,殖民地的葛量洪政府沒有向他們施以重稅,還長期維持低稅制,也沒有強制其奉獻財產,而是以皇室勳銜和社會地位為誘因,令鄧肇堅、何東等富豪創立慈善事業。

東華三院、鄧肇堅醫院、何東小學,加上天主教會在香港的接濟,殖民地香港政府開創了一個良好的氣氛,令華人社會商人認為,辦慈善事業是一種光榮。

此時,皇室成為良性互動因素。香港殖民地時代的爵士勳銜,許多是本地商人向殖民地捐獻協助改善民生的結果,英國再窮,沒有伸手向香港的鄧肇堅要錢,而本地富商不必向英國捐獻。殖民地政府取之於本地慈善家,用之於本地難民。保良局、仁濟醫院、博愛醫院、公益金,加上電視台的合作,市民並不感到政府有任何干預,富豪也沒有受威脅,殖民地政府沒有發表殺氣騰騰的文告,香港的慈善事業自然產生,而且到今日,許多慈善衍生的醫院和學校,制度運作良佳。

這一切,只講激進意識形態的人不會明白。在他們的認知世界中,一切殖民主義皆是「罪惡」,唯有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才是理想。殖民地時代的香港,葛量洪沒有留下一套葛亮洪思想,麥理浩也沒有出版一本麥理浩文摘,香港社會貧富依然有差別,但有社會向上流動力,加上廉政公署,英國人就這樣建設成一個和諧的華人社會,三千年來罕有的安居樂業,直到 1997 年,連同豐厚的儲備,交還中國。



——CUP新闻回带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1/09/blog-post_22.html


Wednesday, 25 August 2021

陶傑:重複一百次的鬧劇

黃金冒險號

拜登政府撤出阿富汗,令美國全球公信力慘跌,不但遭到中國盡情恥笑羞辱,增加攻打台海的軍事風險,在喀布爾機場,婦女隔着鐵絲網向美軍慘叫哀號,聲稱留下來就沒命;婦女將嬰兒隔着鐵絲網塞給美國人。
還有美國公民二千(其中大部份是人道救援的義工和記者——- 而這個行業在上次美國大選,幾全部仇恨川普政府、視民主黨「登神」為人權公義的大救星),原來還未能及時撤走。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破天荒聯名呼籲拜登,救人要緊,必須撤退當地的新聞工作人員。
紐約時報更連篇文章,抨擊拜登不稱職。美國自由派、極左翼、BLM,當初聲稱:入主白宮, any one but Trump,現在終於自食其果。
其實只是簡單的常識問題,還加上面相:「登神」政府的班底卡士:副總統賀錦麗是一個笑話,早已公認。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國務卿布林肯,兩皆文弱書生風貌,說話時常有一絲緊張惶恐,流露於五官。
而川普的副總統彭斯,基督教福音派,保守主義形象剛朗。歷任國家安全事務顧問,由博爾頓到最後的奧布萊恩,俱明刀明槍的鷹派。國務卿龐貝奧,更是中情局出身。這副牌面攤在桌面上有氣勢。
國際政治,最上算是不戰而屈人之兵。除了實力的隱藏,若能避免戰爭,往往看牌面的氣勢。
俄羅斯的普京就是一個例子。普京做領袖的俄羅斯,其他車臣的伊斯蘭恐怖勢力不敢亂來。
奧巴馬做總統的時代,西方記者、義工人質被伊斯蘭國恐怖分子勒令穿橙色囚衣砍頭處決,一宗又一宗,川普上台後絕跡。
亦正如民主黨卡特任內,高美尼的伊朗革命政權膽敢攻佔德黑蘭美國大使館,扣押美國外交人員做人質;卡特下令「沙漠風暴」的營救行動,自己的直升機墜毁,慘敗收場。到了列根強勢上台,伊朗乖乖放人妥協。
全世界看得懂美國,此一常識,就是美國國內無知的左翼選民看不懂。
對於一個政府,不能只看誰是總統的個人(Individual ),而是判斷這個總統代表的整體(Package ) —- 他用的是什麼人?其班底代表的是什麼價值觀?此一班底和價值觀長遠對美國和西方、對人類文明有利還是有害?
川普政府更有辦法,而川普是狡猾的商人,懂得故弄玄虛。他所謂「金正恩是我的好朋友」之類,只是名嘴賣口乖的戲劇台詞,思維直缐的學者和知識分子聽不懂。
美國支持民主黨拜登政府的啦啦隊,低頭只看到自身肚臍眼的利益區域:第三性別的人權、BLM的「抗爭」、換屆後的總統會派幾多錢、自己每個月會多得幾多綜援、這個是種族主義、那個是白人至上者。他們一聽到川普要在邊境起圍墻,即刻小腦條件反射,認定有違「大愛包容」、美墨邊境圍牆是反人權的柏林圍牆翻版。直到拜登上台,又大喊受不了非法移民。
今日阿富汗多地開始實施伊斯蘭法,非婚性行為的懲罰是公開鞭苔一百。通姦處罰是被石頭砸死;至小偷會被砍手。美國左民口口聲聲反歧視,他們的偽善令這種殘酷的歧視和暴力在世界更普遍,而且害人終害己:義工和記者之美國公民陷身山區,無法前往喀布爾,因為崎嶇山路狹谷,全部有塔利班崗哨,叫天不認叫地無門,這是荷里活驚慄片的場面,也是殘酷的惡作劇。
禍福無門,唯人自招。佛家有「現眼報」之說,美國大選的現眼報,想不到半年就降臨。對於we told you so 的觀眾,對於愚昧,除了永享受某種優越感,只有懷着一絲憐憫心,繼續看戲。
如此類推,假如有一天,左膠女神梅根真的做了美國總統,你認為這個世界會如何?

——作者脸书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1/08/blog-post_138.html


Sunday, 27 June 2021

陶傑 | 香港2021沉淪誌:中國權力政治的「老二問題」

黃金冒險號

香港國安法實施一周年,蘋果日報和壹週刊解體,雖然員工效法鐵達尼號的船員和小提琴手,隨船悲壯沉沒,香港人包括BNO持有人,紛紛申請移民。本人四份一世紀前在香港明報的專欄,由「泰晤士河畔」開始,改以中國一艘難民船Golden Adventure 「 黃金冒險號」為題,我無意預示許多年後香港許多人的前景,只是點出中國人世代喜歡逃離家園的流離宿命。
印刷媒體的專欄時代正在消失,但文字的記錄和評論不會。「黃金冒險號」將會先在陶傑Facebook 每日復刊。
復刊第一題,先論今日香港急轉直下的局勢,以「香港2021沉淪誌」為題,以後有機會,我會再深入研討「黎智英問題和蘋果的香港宿命」。
報紙專欄的一大缺點,是限制了字數。社交媒體網站這方面卻很靈活,以後專欄每天見面,可長可短,力求以一貫追求的精煉為原則。
今日第一件事,自然是香港特區的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終於被中方下令辭職,由強勢的武裝勢力代表李家超頂上。
此一退一進,顯示了「張建宗問題」體現的中國現代官場的「老二現象」 。何謂「老二現象」?就是當一名領袖正趨向強人姿態之時,必定汲取歷代教訓:強幹弱枝,或弱幹強枝,努力避免萬曆皇帝要倚仗張居正做宰相的「大權旁落」之險。
蔣介石身為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前為李宗仁,後為陳誠。李宗仁戰略有方,政治無能,陳誠則行政有忠,打仗無略。蔣介石最後寧願用只會唯唯諾諾的嚴家淦做副總統,拱護行政院長的兒子蔣經國接任,也不能讓副總統成為真正的「後備胎」。
李登輝做總統時,也寧起用「不作聲的人」李元簇做副總統,然後是世家子連戰。這兩個都是超級的庸才。因為李登輝從來沒有想過卸任後會將政權留給國民黨。
這就是中國人政治中的「老二專科」。至於毛澤東時代的劉少奇和林彪,「老二問題」惡化為另一種殘酷的戲劇,則是另話。
香港特區時代,商人董建華顯然不太懂得政治歷史,接受了「公務員之首」的陳方安生做政務司司長。結果陳太強勢,被中方斥退,財政司司長曾蔭權頂上。
曾蔭權做特首,因其「香港仔」性格,不必顧慮「自己友」的許仕仁為政務司司長——可見當時的港澳事務小組曾慶紅和港澳辦主任廖暉,於人事任命,對曾蔭權還有「高度自治權」。曾、許、唐是一個典型的「香港仔內閣」,「自己人玩埋一堆」,還一度容許做傳媒出身的「政治玩家」鄭經翰做沒有官職的「香港基辛格」——所以「曾蔭權七年」,今日香港人回憶,雖然也有各種抗議示威,原來是一段最「甜蜜」的時光。
但中方留一手,行政會議召集人一定要有梁振英來監督看守。就保留了後着。
其後唐英年果然以大熱門身份競選——香港一直到這一步,除了「普選時間表」這一着,中方認為泛民想奪權,仍緊抓着手裏不放,本來「港人治港」的型格已經相當有規模。曾蔭權、唐英年、曾俊華,已經形成一條為香港和國際投資者接受的「港人治港」的模式。若以此軌跡走下去,2047年之後的香港問題,會逐漸迎刃而解。
2012年,是決定香港命運改變的一年。中共召開十八大,習近平做了總書記。這一年三月發生了薄熙來王立軍事變,正逢香港特首換屆,唐英年卻又因僭建等問題沒有上報,大熱倒台,梁振英搶閘上位成功。
從此香港這列火車轉換了軌道,向另一個方向奔馳。
而梁振英做特首,對於政務司司長人選,用了曾許留下來、只懂執行決策、缺乏大腦理性、並聲稱「退休後要回英國」的林鄭做了政務司司長。此舉是看準了林鄭不是一個適宜接替做第一號人物的人選。
這是導致香港命運在另一個方向走上不歸路的致命因素。
豈知梁振英機關算盡,卻只做一屆,林鄭跟了梁振英五年,政務司司長人選之道,由梁振英處學到的一手,就是選用張建宗做政務司司長,除了政務事無巨細、都由自己Hands on,也是欺中方無法啃得下張建忠這種後備車胎。
林鄭月娥四年,香港居然搞成這個樣子,連中方看見也吃驚。將一切罪惡推給黎智英和反對派,當然只是政治的托詞。中國心中非常清楚:香港的失敗,敗在上下兩條線——推動和代表民心的黎智英和泛民,只是在野的那條下線,屬於「外因」;真正掌控行政財政大權的林鄭的管治是為「內因」。外因環境無論如何惡劣,總要透過內因起作用,這就是「AO黨」即刻推出來祭旗的原因。
因此李家超鄧炳強的任命,肯定林鄭無權置喙。這是中方「受夠了」特區政府高層的失敗管事之後,作出的一次「掃枱式」的換人。至於所謂「中方」,是那一個系統部門,是另一個問題,但一定反映了最高人物全面接收香港權力的鐵腕方向。
然而紀律部隊做了「公務員之首」,不止是什麼「文職武用」的香港秘密警察政府問題,而是武警專科出身的人,是不是足以統領整個香港特區政府管治的問題。
因此曾經做過文官、紀律部隊之首、民選議員的葉劉淑儀,馬上的反應,就是「香港仍要解決教育、土地和經濟等問題,相信李家超升任政務司司長後,需要擴闊其經驗和視野。」可見李家超任命在「中環」引起的心理震盪。
這個問題不妨問一問任何大陸移民:今日中共政治局常委,無一人是軍人或掌管政法系統者。不論中共總書記是何人,若中國國務院總理不是溫家寶,而是政法系統的周永康;或不是李克強,而是孟建柱。你認為又是否正常合理?

——陶傑 臉書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1/06/2021_27.html


Friday, 25 June 2021

陶傑:故事的終篇

20210624

著名的小說和電影最後一句,往往令人難忘,譬如「亂世佳人」的郝思嘉說:「明天又是另一天。」(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最近幾年看過的英文小說結局句,記得的是「少年Pi的奇幻漂流」:「很少漂流者能聲稱像帕泰爾一樣,在海上活了那麼久,何況還與一隻孟加拉老虎在一起。」(Very few castaways can claim to have survived so long at sea as Mr. Patel, and none in the company of an adult Bengal tiger.)

「少年Pi」是一篇很深奧的現代成人童話,充滿欲言又止的隱喻。當少年Pi與他的父親在飯桌討論宗教時,父親說:「如果什麼都相信,最終你什麼都不會相信。」

意思就是,無論是宗教信仰、道德理論、資訊新聞,一定要學會獨立的分析和思考能力。首先戒「輕信」,然後是學會懷疑,找出問題,推敲答案。

少年Pi與父母乘坐的日本輪船,裝載一個動物園的動物,在移民去北美的途中遇到海難。他一個人逃生,乘着木筏,與他漂流的動物有一條斑點狗、一頭受傷的斑馬、一隻猩猩和一頭成年孟加拉虎在一艘小救生艇裏。那隻老虎叫做李察柏加(Richard Parker)。

這個名字藏有典故,源起於一宗歷史上的海難事件,因為漂流大海,糧食不夠,根據當時的海洋法,幾個船員可以在船上自己抽籤,決定誰是最不幸運的那個,把他殺掉,當做食物。李察柏加正是有一年不幸被抽中宰掉的犧牲者。

木筏還經過一個小島,島上有許多叫做狐獴(Meerkats)的動物,但島上還有一種吃肉的植物。最後男主角和老虎有驚無險,擱淺在一個安全的小島上。李安改編的電影,基本忠於原著,少年Pi向日本人數訴說了與動物共處的經歷,但官員不相信。於是Pi換了一種說法,其實一同漂流的不是動物,而是三個人:船上的廚師、一個傷了腿的船員、自己的母親。而每一個人物,對應一隻動物——斑點狗是廚師、斑馬象徵船員、猩猩象徵Pi的母親、而老虎就是Pi本人。

Pi說:兩個故事,只有我一個人經歷,沒有目擊證明,你們相信哪一個版本呢?日本官員你看我、我看你,最終選了動物的故事。

Pi如釋重負,道謝說:「其實,信神也是如此。」

李安的電影最後一幕:那隻孟加拉虎一聲不響,一縱而躍入了叢林。這個鏡頭,連結到原著的最後一句,令我當年覺得震撼。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人世間許多層次豐富的味道和感悟,在一個愚痴的世代,實無從表達。最後只能說:很少人相信,有一個人,如帕泰爾一樣,與一隻老虎一起在海上漂流了那麼久。或許,其實信神也是如此。

陶傑


from 也是這裡,也在這裡~ http://ktoyhk.blogspot.com/2021/06/20210624.html


Thursday, 24 June 2021

陶傑:濫稱「陰謀論」

拜登半年,許多外交政策跟隨川普,除了重返巴黎氣候協議和世衛組織。連當初說以俄羅斯為頭號敵人、中國只是競爭者,拜登也悄悄調整了位置。至於病毒來源問題,川普任內所說的,被當作「陰謀論」,但是現在一一證實。

「陰謀論」過去兩年在西方之被主流媒體濫用,是因為針對一個人的仇恨。

對一種理論表示懷疑,是否就是相信陰謀論?

以美國過去一年的政治風波,川普政府曾一度力指武漢肺炎病毒來自實驗室,卻被民主黨及主流媒體一概稱為陰謀論。

然而對一項指稱,表達合理的懷疑,即所謂的懷疑主義(Skepticism),是否就相當於陰謀論?現代哲學家羅素說:當一項理論由專家達成一致共識,但仍可以受到質疑。質疑的人,只要有常識和理性的基礎,懷疑主義是阻止一個社會走向教條化的合理反對派。反之,以「陰謀論」三字堵截任何質疑,會令社會走向專制極權。

當西方左翼控制了政權和媒體,一切對他們發放的消息表示懷疑者,俱被貶為陰謀論者。美國的不幸,是一年來,有一位形象粗獷、外交手段相當專橫的總統,對人不對事,川普和他的經濟專家納雅羅,質疑的是,俱被指為陰謀論。

克林頓夫婦時代的民主黨,美國空軍誤用舊地圖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格斃中方人員三名。美國聲稱空軍誤用了舊地圖,許多中國人不相信,認為是故意擊殺。不相信的人,當然就是陰謀論者了,與相信奧巴馬是蜥蜴人的共和黨愛國工農支持者相同。

什麼才是陰謀論、什麼不算?美國的主流媒體和東西岸知識分子,一年來展示了他們如何喪失了由笛卡兒到羅素的懷疑主義理性。雖然川普本人,也脾氣暴烈有餘、理性不足——他做到的,是顛覆既有的秩序。但既然希望聯俄、甚至稱金正日為好朋友,沒有理由堅持向歐盟要那一點點軍費成本、並揚言退出北約。川普看出了某些大問題,但未能調理出何者為優先,亦即何為敵人、何為盟友。你不會只向敵人追索貿易逆差的關稅,但同時也打盟友幾巴掌,說盟友花了你太多的錢。兩者之間,只可以挑選一樣。

美國和西方若不自己首先出大問題,其他國家的問題,根本不成問題。何來有什麼修昔底德陷阱?本來以理性文明為優秀的雅典,自己不先出問題,又何來會有與斯巴達的戰爭?

陶傑



from 也是這裡,也在這裡~ http://ktoyhk.blogspot.com/2021/06/20210623.html


Monday, 7 June 2021

现在不是阴谋论了?

来源: 
苹果日报

美国风向大变,白宫下令彻查高弗十九病毒来源,限情服部门三个月,拜登终于不相信世卫组织提交的报告。一时间美国左翼也加进一张嘴巴,纷纷声讨武汉实验室。

其中医学顾问福奇,凭相学一看,当是一名狡猾的人物。当日川普以总统身份讲话,福奇站在一旁挤眉弄眼,一张脸孔颇为阴暗,但西方主流媒体将福奇当福星,将川普当扫把星。当川普以商人的触觉,嗅出了站在身旁的这个古惑仔不对劲,声称要解聘,主流传媒的左翼全部挺身展开一场“护福讨川运动”。

美国的问题,不在福奇有没有隐瞒真相,不在于是谁下令高弗病毒研究(其时奥巴马是总统)、美国将名下机构资金资助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病毒学家达扎克,有没有收中国的钱,有没有通过福奇这条白宫暗线,抵制川普总统,绑架医学界,令西方主流科学家不敢提“实验室泄毒论”。

美国的问题在于:一年之间,CNN和纽约时报,面书和YouTube加推特,将所谓“实验室泄毒论”列为审查禁论的目标,YouTube加上黄标。

禁论理由,是“实验室泄毒”之说是阴谋论,缺乏科学根据,引起公众恐慌,且涉种族主义。

那么几十年许多UFO,被指为外星人来地球探头探脑,还有美国的所谓51区、罗兹威尔外星人尸体事件,一切皆是阴谋论,公众一样会因人类命运而恐惧,主流媒体和社交网站,从来一字不曾屏蔽。

因为此“阴谋论”是川普内阁提出的。民主党和左翼视川普为第一公敌。“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于是川普变成了易卜生的人民公敌戏剧人物。

川普是反建制的齐天大圣。而美国的医药界、病毒研究业、华尔街、民主党,就是既得利益之建制大同盟。此一建制同盟将病毒研究像T恤牛仔裤和Nike生产线一样外判给中国,非常有想象力。

现在就是这个建制同盟,对中国翻脸。但若由大陆实验室外泄,只有“有意外泄”和“过失外泄”两种可能。以前者论,人家军方网络发布过对美国的超限战专论,美国的大使馆不可能不知。以后者论,美国人教出来的胡适,早已定论“差不多先生”的粗疏民族性。所以若美国偏要将这种研究外判中国,如同一个三岁小朋友逛动物园,走进老虎笼里与老虎一起玩骑牛牛,不关老虎的事,是小朋友自己要找死。

一年来,美国左翼对川普的刻骨仇恨情绪,就此葬送了六十万人命。现在想回头?哈哈。难了。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06/%E7%8E%B0%E5%9C%A8%E4%B8%8D%E6%98%AF%E9%98%B4%E8%B0%8B%E8%AE%BA%E4%BA%86%EF%BC%9F.html


Thursday, 3 June 2021

陶傑:宴會廳裡的不速之客

2021年6月1日 BY 陶傑

拜登上台 4 個月,新冠狀病毒的源頭,包括「華爾街日報」和美國的社交媒體,紛紛將「武漢實驗室」為源頭之說,解除審查,准予討論。

此事以政治為先。一年前,舉國同仇敵愾,以總統杜林普為第一鬥爭目標,一切都可以讓路 。

因此上屆政府雖然力指病毒由武漢實驗室洩漏,但主流媒體和民主黨不予理會,反指杜林普將自己的失職,轉移矛頭到中國。

但短短一年,風向大變,這正是政治操作的結果。原因是美國和西方,對中國持續經濟快速增長,感到迫切的焦慮和恐慌,用自由派的說法,就是西方開始「覺醒」。

恐慌的原因之一,是中國三十年來由一個入口美國與歐洲科技產品的輸入國,靠本身能力,轉型成主要的科技革新者和輸出國。

其中包括 5G 高速電訊網絡技術,中國的華為,搶先展示並向國際推出 5G 科技,而不是美國或歐洲的公司。

西方一貫以為,中國在技術革新方面,並無自己的研究開發(R&D)。然而,中國的 R&D 早已超越歐盟,並吸引華爾街的創投基金大量投資,令中國如虎添翼。2017 年,美國提出登記的專利權(PCT),雖然有 56,000 項,中國要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登記的專利權,也已經近 49,000 件,名列第二,日本和德國分別為第三和第四。

中國登記的專利權高踞排行榜前列,其實打破了中國一貫「抄襲大國」、「知識產權盜竊大國」的說法,否則偷來的技術,不可能獲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接受登記。或許,第一手是美國的,中國的學者取得之後,加以改良,變成自己的。在這方面,毛澤東時代早有「洋為中用,推陳出新」的指示。

雖然中國人均 GDP 今日仍只有美國的 3 分 1,但中國因制度中央集權、官場普遍貪污、民企老闆暴發,造成的貧富懸殊,卻因為金字塔頂擁有巨富的人口比例基數不小,因此整體平均購買力,早於 2013 年超越美國。若以購買力為標準,中國已經名列世界第一經濟體,雖然 GDP 人均比例,仍只有美國 3 分 1。

因此,中國人均收入雖仍遠於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但以中國獨特的中央國企制度,國家控制投資、消費、購買,中國長期有機會展開帶有中國特色的趕超增長,其經濟體絕對在尺寸上,繼續領先於美國,畢竟中國人口是美國 4 倍之多。

根據此一綜合方程式,而不是單一的人均 GDP 和所謂 6 億人口平均月入 1,000 元人民幣,中國對西方的威脅已經成為結構性現象。

也就是說,自從克林頓給予中國貿易最惠國地位、准許中國加入 WTO,西方的高端文明俱樂部,好像開了一個餐會,中國闖了進來,大剌剌在長桌邊一坐,並不顧西方的所謂餐桌禮儀,自備筷子,飛象過河地夾食桌上的美酒佳餚;同時中國這個不速之客,也帶來了大量自己的食物。一時風捲雲湧,西方這個餐飲俱樂部,以前的社交禮儀、衣著要求、餐飲規矩,全部被打破,要與中國一樣狼吞虎嚥。現在發現:這場盛大的宴會,不但不可能恢復維多利亞時代那種貴族禮儀和氣氛,要將這位不速之客驅趕出去,也為時已晚。

——CUP新聞囘带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1/06/blog-post_64.html


Saturday, 22 May 2021

联合国原来是奸角

来源:
苹果日报

今年奥斯卡外语片入围,至少有两部以战争和暴政为主题:“波斯密语”和“突袭安全区”,都没有得奖,奖项给了另一部充满阳光正能量关于喝红酒的电影。

“突袭安全区”以波斯尼亚一九九五年的塞尔维亚民兵屠杀为背景。女主角是一个联合国战地翻译。

米洛谢维奇的白人天主教军队包围了城市,上万难民拉家带小的逃亡,联合国在城内有一个安全救援的营地,就像一九三七年南京大屠杀发生德国西门子公司驻中国的行政人员拉贝,因德日当时有同盟关系,拉贝在中国南京建立南京战时安全区,保护了一些中国平民。

但联合国的官僚与米洛谢维奇谈判有气无力,对难民代表,并无据理出头,态度闪缩。南斯拉夫的军方根本不把什么联合国放在眼里。然后军方推翻承诺,步步进迫,难民代表要求尽量开放联合国营地,让人群进入避难,许多妇女小孩,能救多少就救多少。

但联合国打官腔,怕了塞尔维亚的军人,声称空间有限,不能开放,一切按配额条件办事,否则会“令我们的处境很不利”。

联合国办事处的营地明明有一片露天地带,有房舍,只要让难民进来,有联合国旗,军队不会冲进来。不要忘记那年是一九九五年,两年前,史匹堡的“舒特拉的名单”刚刚上映,夺得奥斯卡。舒特拉的事迹,全球热议。联合国这帮官员,不可能不知道,而且一定看过电影。但是在现实中,他们对大闸门外的难民拒绝到底。

只剩下女主角其中奔走呼号,她有职员证,她想在救援的最后名单中加入丈夫和两个儿子的名字,却也遭到拒绝。联合国的官僚对她说:最后撤退的名额,只能是联合国的职员,不包括家属。这是规矩,一切要按规矩办事。

电影的舒特拉,拉贝的日记,平时很多人讲述过。联合国难民公署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工作的地方。“突袭安全区”有两大奸角,除了塞尔维亚的战争屠夫,就是联合国。

到这个时候,什么联合国宪章、决议案、大爱包容和人道理论,全部变成废话。联合国在火线上的这帮官员,嘴脸都变成如香港特区林郑月娥班子机械木然的那一批,虽一批是白人,香港的是黄种,在其五官表情,这种跨界别跨种族的招牌脸孔,就叫做全球化。

因此,看见以色列总理把联合国踢在一边,对巴勒斯坦恐怖主义的哈马斯,唯我独尊的开炮轰炸,你就知道原因,也会为不屑于答理愚庸之辈、独立特行的以色列鼓掌。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05/%E8%81%94%E5%90%88%E5%9B%BD%E5%8E%9F%E6%9D%A5%E6%98%AF%E5%A5%B8%E8%A7%92.html


Monday, 26 April 2021

天下的筵席

来源: 
苹果日报

特区政府开始配合舆论,准备“取缔”苹果日报。

许多关心言论自由之人,自然热衷讨论。有人问我怎样看此事,我说:香港是普通法地区,要封闭一张报纸,有正确的法治程序。但如果苹果高层认为法治已死,与其天天顶受压力,不如主动将苹果日报解散结束。

此一主张,首先有逻辑上的理由:既然连立法会选举“完善”之后,香港人认为普选和真正的民主不可能,因此所有泛民不应该参与选举,那么作为“揽炒”,苹果自己结束,也是香港揽炒的一部份。

许多大骂苹果的人,多年来自己也上了苹果瘾。除了A迭新闻版是供其日日一面看、一面数广告、一面诅咒的生存负面精神食粮,他们也看财经、娱乐、副刊消费。苹果日报不止那两三版政治,长期以来,哪个明星偷食、那几种股票和地产楼盘看好、价钱有上升空间,以及美元英镑炒外汇,还有马经贴士,苹果各方面都有比其他报纸更有活力的报道。

至于是不是假新闻?高弗十九病毒,一度由某国外交部发言人说是来自美国去武汉参加运动会的军人,除了苹果,每一份华文报纸也刊登过,请问是真还是假新闻?中国说是真、美国川普政府说是假。不过如果若以某份传媒为政治仇恨的针对目标,不只警务处长,其他印刷传媒也牙痒痒的欲除之而后快,那么苹果不如自行早日解散结束。

除了逻辑,还有美学的理由。

如果认为苹果是香港特区丑陋的产物,那么去此污秽,香港的空气更加有新加坡feel,如果这是包括香港商界和家长教育界的主流民意,苹果应自行解散。

但是另一派,若认为这张报纸是言论自由的殿堂,是美的化身,那么根据三岛由纪夫的火烧金阁寺美学境界,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消逝,与其任其在人间腐朽,不如早日让她永存于记忆之中。因为美是时间之外的第五空间。

如果这样讲太深,长话短说,不如用口腔期的层次解释比较明白:中国人说,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就是这个意思。

华文世界中只有学者沈旭晖教授,书读得博广而通融,认同我的美学观点,他多次在他的Patreon网站引用拙论,将香港与金阁寺连结而抒怀——凭这一点知音,不无感性地,我认为沈教授的网站是海内外华人收费网最值得付钱的一家——沈教授举家暂时迁移海外,一定有新的灼见灵感。

因为一切哲学,以逻辑开始,以美学终结。苹果自行解散,是既合乎逻辑、也符合美学的最佳结局。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04/%E5%A4%A9%E4%B8%8B%E7%9A%84%E7%AD%B5%E5%B8%AD.html


Wednesday, 21 April 2021

陶傑:拱手送中國

2021年4月20日 BY 陶傑

拜登總統派遣前國務卿克里,以氣候大使身份訪問中國,但被低調接待,不但與其他代表同擠上一架旅遊巴,在上海的一家賓館,只能以視像方式與中國政治局常委韓正會談。

因為拜登同時下令兩名前副國務卿級高官訪問台灣,鞏固美台關係,並觸及防衛問題。拜登此舉表面上精明,認為在與中國「合作」和「對抗」的鋼絲之上,可以獨自維持平衡,由美國來決定哪些要「合作」,例如指定的氣候;而其他要競爭,甚至與之對抗的,就是台海和南中國海。

但是將減碳排放的地球氣候問題送給中國,無疑是將地球暖化這張牌,由中國話事,用來交換其他方面的「合作」。

因為稍有三歲小孩的知識都知道:以中國今日的實力和地位,豈會乖乖地讓你拜登指定「氣候」我要合作,但台海與南中國海,美國卻不會與中國「合作」?

但拜登急於經濟轉型,由一百年的石油和化石燃料,轉型到綠色能源,包括太陽能和廢物回收等循環新工業技術。

現時美國綠色經濟每年生產值 1.3 萬億美元,佔美國 GDP 約 7%,創作近 950 萬個工作職位。美國帶頭的「綠色經濟」規模,約佔全球綠色經濟總額的 16.5%。

美國要做綠色經濟領先於其他國家,本身沒有問題,但要其他國家減排碳廢氣,放棄石油,則是重大的問題。

因為憑甚麼要中國對阿拉斯加冰川溶解加速問題與美國合作?若要中國跟隨推進綠色能源經濟,中國可以向美國索取資金援助,作為中國國內經濟轉型對舊有石油工業的補償,這筆數字,當然是天文數額。

以美國本國為例,20 世紀 50 年代,美國推行石油經濟,以石油能源取代百年來的煤炭能源。

當年此一轉型,削減美國國內煤礦行業的就業機會,催生美國媒礦工人聯會領袖劉易斯(John Lewis),發動全國媒炭工人示威補償。但美國的工會領袖當然無法與石油大亨抗衡。一旦國家政策推動改用石油,煤炭價格自然暴升,大量罷工,又導致生產中斷,劉易斯雖然讓步,答應煤礦業用更多的重型機械作業,避免煤礦崩塌爆炸意外的人命損失,但已無法阻擋石油取代煤炭。

美國帶頭,石油工業經濟轉型,日本不得不跟隨。以美國的實力優勢,1950 年,美國汽車產量佔全球 4 分之 3,戰後剛起步的日製汽車,產量不到美國 100 分之 1。

但二十年後,日製汽車全力追上,已經是美國產量的 3 分之 2,80 年代初,日本汽車產量超過美國。到了 1990 年,美國汽車業的職位比 1979 年減少了 20 萬。美國汽車工業正式死亡。

現在拜登推動類似的轉型,不只由媒炭改用石油,而且放棄整個化石能源經濟,直跳入綠色能源。

綠色能源的研究有多成熟?美國能用,中國能否跟隨?若迫令中國跟隨,中國要投入多少技術轉型成本?若 50 代的轉型導致美國媒炭工人大量失業,中國將經濟轉為綠色能源,此過程又會導致多少中國人失業,美國政府是否負責供養?若中國不跟隨,巴黎氣候協議的目標頓成泡影。

此中大量空間,中國大有文章可做,完全可以化被動為主動,甚至在美中四年來的角力對抗中反敗為勝。美國的一廂情願,幕後又有幾多軍事實力強迫包括中國印度在內的國家跟隨轉型,而減少碳排放?若中國不合作又如何?凡此種種,俱是關鍵,拜登政府有答案嗎?

 

——CUP新闻回带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1/04/blog-post_45.html


Monday, 5 April 2021

幸灾乐祸的哲学

来源:
苹果日报

台湾太鲁阁隧道交通意外,死难半百,大陆小粉红发表类似鼓掌庆祝美国“九一一”之幸灾乐祸言论,引致台湾人反感。

幸灾乐祸一般令人反感,尤其灾祸引起巨大的平民死伤。中国古人明言:人生在世,有三不能笑:“不笑天灾,不笑人祸,不笑疾病。”

另千秋史册,有三不能饶:“误国之臣,祸军之将,害民之贼。”

又经商创业,有三不能赚:“国难之财,天灾之利,贫弱之食。”

此三条,到了二十一世纪,倒要以逻辑重新论析。例如“天灾之利”,若不能赚,那么高弗十九病毒,带来巨大的口罩生产企业,口罩中国制造,中国向美国的出口回升,击败川普定下的美中贸易协议中对中国出口的限制,此事符合中国利益。况且没有一个商人宣布将口罩经营的利润,全部捐给全球几百万武肺或美国军人运动员病毒死难者。

至于辉瑞疫苗,本来经营电脑科技的盖茨,也插上一腿,投资疫苗和药品研究。这就是趁全球瘟疾灾难发大财,将上市公司价格推高。

这等“古训”,二十一世纪不适用了,因为以前张小泉卖剪刀,三代家族独资。但现在西方的公司很快就上市,国难财、天灾利,左翼的盖茨,可以说都在为上市公司赚钱。也就是说,以全球化市场原则,活着的大众A,分食因救治灾难的大众B而产生的盈利,道德上没有问题。

再看“幸灾乐祸”这一条。人祸有许多愚蠢的成因,某种因集体愚昧而产生的人祸,尤其经极少数明眼人预见、并规劝其应遵从常识、若如此蛮干下去、否则必有此劫者,在人祸果真发生之后,该等少数有识人士,稍微幸灾乐祸一下,也可以理解的,也是一种表达的自由。

除非有佛祖释迦之超凡慈悲。但智者再清醒,毕竟都是凡人。

台湾的隧道车祸,技术上是一名卡车司机没有拉上手掣的人祸,不是国家政策层面的人祸。你当初若在现场,提醒那个司机拉上手掣,他不会把你杀掉。

国家政策的人祸不同:袁崇焕为国立功,皇帝凌迟处死之,押送刑场时,两旁民众还向袁精英吐口水,一文钱一片肉买来吃。后来清兵入关,屠杀平民,袁崇焕在天之灵若开怀大笑,也很正常。

幸灾乐祸,也是一种哲学。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04/%E5%B9%B8%E7%81%BE%E4%B9%90%E7%A5%B8%E7%9A%84%E5%93%B2%E5%AD%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