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30 June 2023
陶傑:當「背叛」是一個社會的生存基礎
由第一日開始,西方輿論就不應該對普里戈任的流氓僱傭兵司令有太大期望。
他的兵團取名華格納:西方古典音樂巨匠,深得希特拉欣賞,華格納的音樂有殿堂般的森嚴和壯麗,這個名字顯示了這位烹飪出身的傳奇人物某些內在魔鬼傾向。
普里戈任生於蘇共時代,19 歲就因欺詐和入屋行劫,被當時的蘇共政府判處入獄 13 年,服刑 9 年之後獲釋。
出來之日已經是戈爾巴喬夫當政。蘇聯跨台前夕,實行改革開放,29 歲的普里戈任出來,兩手空空,決定由零做起。
他在街頭的市集經營熱狗小食檔,這樣的出身,與 1980 年中國改革開放珠江三角洲許多人的發跡經過相似,都是從最底層一步步登天,只因為善用機會,以及認識攀附正確的人事和人脈。
在普京當政時,普里戈任的機會來了。到底他如何有機會貼身進入普京的視野?只須認識當時普京一名心腹,總之他很快就得到了莫斯科中小學食堂的包伙食合約,令他迅速致富。
現在獄中的異見分子納瓦爾尼說,普里戈任曾以非法手段參與投標,以不公平的價格取得合約。
然後,由包伙食商,進而開餐廳,向美食王國進軍。
他的餐廳很快得到普京與俄國政府高官的青睞,曾經招待來訪的法國總統希拉克、美國總統布殊。曾有張著名的照片,是他恭身在後由普京奉餐。
2011 年,普京設宴招待外國學者和記者,普里戈任在一側躬身侍奉。 圖片來源:路透社
然後青雲直上,憑他過去在莫斯科的街頭經驗,普里戈任還認識了普京時期的一些寡頭大亨,知道前蘇聯在非洲索馬里剛果等地留下的開採合同,由普京政府繼承,批給自己的親信。
也就是普京時期的「一帶一路」,需要武裝力量拱護。這時普里戈任就成立了某種「紅海行動」的私人的僱傭兵團,類似中國古代的押送貨物的鏢局。美國的黑水公司,也是徵召退伍軍人加入,用美式裝備,保障美國企業在中東和非洲營運安全。
普里戈任僱用的是囚犯,今日共有 5 萬兵員在烏,其中 4 萬多是囚犯。
如此街頭崛起的江湖強人,遇到烏克蘭戰爭,同樣被普京收編,一定與俄國的國防部高官產生衝突。
理由在一個錢字。蘇聯軍部的貪污,不是新聞。多年前與車臣交戰,俄國軍隊可以將自己的軍械私下賣給車臣叛軍。在烏克蘭戰爭中,俄軍也將坦克的引擎拆下賣給白羅斯的黑市市場,中飽私囊。
因此,以紹伊古為代表的俄羅斯國防部官僚,對於提供給華格納的軍事物資,並非嫡系,當然從中克扣,令華格納兵隊在烏克蘭戰場失利。
華格納將怨憤化於戰場的殘酷,曾經處決許多逃兵,也殺死烏克蘭的戰夫。即使普里戈任能夠成為新總統,手握原子彈,對於西方,與普京相比,普京是西方慣於打交道而熟悉的那個魔鬼(The Known Devil),而普里戈任不是。
至於他為甚麼如此輕信普京的承諾,以為放下武器就不必追究,這是一個謎,但名下幾萬殘兵,加上俄國沿途加入投誠的軍隊,至此大感驚恐,慌張忙亂,詛咒這個背叛自己的老闆。
而「背叛」(Betrayal),在一個毫無道德土壤的國家,在被列寧和史太林曾經統治的國度,就有如漢堡包對於美國人,只是平時生存的基本概念。
在那種環境長大,不會知道甚麼叫公義,也不會信守承諾。這場內戰不可能就此完結,但已經是對烏克蘭送上的一份大禮 。
原文網址: https://www.cup.com.hk/2023/06/28/betrayel-is-a-norm/ | *CUP媒體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3/06/blog-post_59.html
Friday, 9 June 2023
陶傑:精神病患文化與香港的明日危機
香港鑽石山荷里活廣場出現深層神經病人以日本刺身刀殘殺兩名女子的兇案,香港社會對遍佈城市的精神病患者感到恐慌。平機會行政總監朱崇文在電台節目表示,「不希望公眾因此將精神病與暴力掛勾」,「環境亦是影響病情的重要因素之一」,形容公眾不應「火上加油」,並應助患者「融入社會」。
朱崇文又說,事件發生後,於網上觀察到標籤精神病人的情況增加,提醒如若煽動他人歧視患者,有機會觸反歧視條例。
首先,鑽石山的這宗兇殺案,本身就是一名精神病患行兇,要報道和評述這件事,必然與這種病徵和這個病人「掛勾」。 中世紀黑暗時代,精神病人會被當做撒但附體,無法治療,長期關押監獄。20 世紀的蘇聯史太林政權,乘機將異見者定性為精神病人,效法中世紀方式長期囚禁,令正常的人也變成瘋狂,這是極權的政治迫害。 其三,即使現代西方民間,也不可能不對精神病人懷有某種「偏見」。
電影「觸目驚心」劇照。 緊張大師希治閣的「觸目驚心」(Psycho),一個經營汽車旅館的孤獨男子,就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他將母親的乾屍藏在閣樓,自言自語,將路過的單身女子無辜殘殺。電影成為藝術經典,但是對所謂精神病人造成的「刻板印象」,在所難免。
「蝙蝠俠」裡的小丑 Joker,編導將一個精神病患者加以悲劇的哲學化,但卻是反社會人格的破壞狂,在網絡世代,贏得了美國年輕一代的認同。暴力導演奧利華史東的「天生殺人狂」(Natural Born Killers)、英國性格影帝安東尼鶴健士的「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也一早將精神病人「經典化」。
精神病患者是電影和戲劇不可缺少的環節,製造戲劇衝突,當然也有探討人性甚至神學的作用,包括「莫扎特傳」(Amadeus)—— 作者回顧莫札特的一生,在一所精神病院由他同期的另一位音樂家薩里耶利回憶,電影也在精神病院的走廊、目送這個嫉妒成狂的失意音樂家坐著輪椅喃喃自語遠去的背影結束。 英文 Lunacy 這個詞彙,與精神病有關,連結中世紀的迷信,相信月圓之夜,就是精神病發作之際。
傳說中的人狼便是在月圓之夜出動行兇,這也成為無數影視作品的靈感泉源。 這一切銀幕形象,是否加強了對精神病人的標籤?一切戲劇作品,凡有精神病患者有關,今日是否應該禁止?按照西方最新的人道平權標準,是否言論和創作自由也要讓步?
香港的平等機會委員會,是殖民地政府撤出香港時設立的機構,引入西方自由主義價值觀,但香港是一個金錢社會,官僚和商人共同掌權,缺少深厚的文化基礎。 廣東話動不動就罵人「癡線」,上海人也說「十三點」。
香港居住空間狹窄,生活緊張,在新冠狀病毒爆發之前,香港的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公佈數字,已經有兩成七的香港市民曾經接受精神科治療。三年瘟疫困擾,香港封關,此一數字當然有增無減。 如果精神病患是迫切的危機,以蘇聯遺傳的說法,精神病患者可以包括持異見的人士,以香港和中國的「文化國情」,以香港平機會的水準,恐怕會令香港東不成、西不就,製造困惑與抑鬱之中,為香港製造另一種政治爭論與另一種人權危機。
陶傑
CUP
from 也是這裡,也在這裡~ http://ktoyhk.blogspot.com/2023/06/20230609.html
Tuesday, 16 May 2023
陶傑:從圖書下架到焚書坑儒
(作者臉書,标题转贴所加)
特區公共圖書館(下簡稱特圖)下架了幾個著作等身的傳媒人、學者、KOL全部作品,引起文青知識份子騷噪,政客議論,傳媒搜索,打聽誰下了架、誰還在架,並憂慮會不會繼而焚書坑儒。
其實無所謂。一來反正下一代打機躺平,玩Tik Tok、喪睇「神奇女俠平行宇宙」,「睇書」是廢老行為。香港的公共圖書館因冷氣免費,早淪為基層老人的另類避暑山莊,以及中學生十年寒窗做功課自修室苦學成材的社會福利。不如現實一點,看書不是急務,拆除圖書舘改建公屋或老人冷氣方倉,倉內供一套基本法、一本國家安全法,一套習近平文選,俾老人家躺平瞌眼瞓搬下來堆起做硬枕,方為「急市民所急」。
因為國安告密熱線,中國人之大媽式舉報無上限,「港版國安法」是「定義含糊,釋法廣泛」(vaguely defined, broadly interpreted ),反動書籍下架,特圖永遠下不完。二十年前我已經在電台嚴正指出:三國演義第一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強調「合久必分」,是鼓吹中國分裂,理應列為禁書。果然發動鴉片戰爭的英國,其外交大臣近日就引用此句而大讃,中國飄飄然。英國派出軍艦支持美國護衛台灣,外交大臣引述三國此開篇是為協助美國永久將台灣「由中國分裂出去」預告其歷史科學客觀性,並非仰慕閣下的中華文化。Mama Mia 這個國家真係好cute蠢呀。
至於水滸傳,鼓吹暴力推翻政權,兼鼓吹仇女意識(Misogyny ),更應同時不容於「國安法」和西方白左。
至於西遊記,將印度佛教輸入中國此一壯舉,侮辱為全憑一隻猴子護駕之功,又歪曲事實,將釋迦牟尼的左右尊者迦葉、阿難形容為索取賄賂的貪污犯。若換了伊斯蘭教,早就將西遊記一把火燒毁。
至於紅樓夢,雖然賈寶玉係最早的中國基神Bi聖,但一句「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貶低女性,又failed to mention 變性人到底又是什麼做的,marginalise 了Transgender。
四大所謂古典名著,全部有仇恨意識,應該由紐約大學請幾個文化研究學者來香港昇堂,向最近對「歧視痴肥色盲弱勢人士」、於大愛平權奇蹟地開始有少少Awareness 的中國香港特區民政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及圖書館下架員進行教肓訓導,發出Cancel Culture指引,不過要配備傳譯。
引用魯迅的臭蟲觀察:中國人被指出自己有臭蟲的時候,一定會說:外國也有臭蟲,從而感到心安。全港特圖舘長、麥美娟楊潤熊等,你們不必腳軟:西方國家左膠「覺醒派」(Woke )早已展開「書架獵巫」,本來是「自由派」(liberals )的小說如To Kill a Mockingbird 和馬克吐溫的Huckleberry Finn,因為對非洲族裔角色有大量「X鬼」(The N Word ) 字眼,美國許多中學也列為禁書。
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是鼓勵排猶的仇恨書、「馴悍記」仇視女性、「奧塞羅」種族歧視,更是證據確鑿,英國許多大學的文學系已經展開批判,課程大量刪減莎劇,更不在話下。
將政治不正確的書籍下架是西方潮流,特圖加入,吊詭地(paradoxically),反而是與國際接軌。特府下次出擊批駁華盛頓郵報,與其模仿大陸戰狼的無理取鬧,不如以事實為根據,告訴美國人:我現在做的事,與你們一樣。
公共圖書館是西方的公民社會觀念,人家會定期向活着的作者付版稅。金庸和倪匡生前,我向他們討論過這個問題:查生倪生,公共圖書館你們兩位的書出借率最高,你們一分錢也收不到,還不算大陸書賊全國地下盜版。生為所謂的中國人,而且是大作家,你們有何感想。
前者笑而不答,後者破口大罵。
孔子雖然說過「有教無類」,也說過「民可以使由之,不可以使知之」,即「讓老百姓按統治者指引的道路方向,而不需要讓他們知道為什麼。」第一個要將異見者少正卯的言論下架的,正是孔子。由秦始皇焚書到特圖大清洗,亦符孔子思想。
陶傑披藏:https://patreon.com/tokitchanne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3/05/blog-post_16.html
Saturday, 4 March 2023
中港对美缠咬 全球等看好戏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03/%E4%B8%AD%E6%B8%AF%E5%AF%B9%E7%BE%8E%E7%BC%A0%E5%92%AC%7C%E5%85%A8%E7%90%83%E7%AD%89%E7%9C%8B%E5%A5%BD%E6%88%8F.html
Tuesday, 7 February 2023
陶傑:「毒舌大狀」和香港人心理土壤的回歸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3/02/blog-post_76.html
Friday, 2 December 2022
陶傑:「中英黃金時代」的大迷夢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2/12/blog-post_62.html
Friday, 29 July 2022
陶傑:歐美民意的烏克蘭疲勞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2/07/blog-post_980.html
Thursday, 16 September 2021
陶傑:美國的豆腐將軍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1/09/blog-post_450.html
Wednesday, 15 September 2021
陶傑:許老闆不差錢
from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1/09/blog-post_91.html
Tuesday, 7 September 2021
陶傑:「小數人先富起來」之後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1/09/blog-post_22.html
Wednesday, 25 August 2021
陶傑:重複一百次的鬧劇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1/08/blog-post_138.html
Sunday, 27 June 2021
陶傑 | 香港2021沉淪誌:中國權力政治的「老二問題」
黃金冒險號
香港國安法實施一周年,蘋果日報和壹週刊解體,雖然員工效法鐵達尼號的船員和小提琴手,隨船悲壯沉沒,香港人包括BNO持有人,紛紛申請移民。本人四份一世紀前在香港明報的專欄,由「泰晤士河畔」開始,改以中國一艘難民船Golden Adventure 「 黃金冒險號」為題,我無意預示許多年後香港許多人的前景,只是點出中國人世代喜歡逃離家園的流離宿命。
印刷媒體的專欄時代正在消失,但文字的記錄和評論不會。「黃金冒險號」將會先在陶傑Facebook 每日復刊。
復刊第一題,先論今日香港急轉直下的局勢,以「香港2021沉淪誌」為題,以後有機會,我會再深入研討「黎智英問題和蘋果的香港宿命」。
報紙專欄的一大缺點,是限制了字數。社交媒體網站這方面卻很靈活,以後專欄每天見面,可長可短,力求以一貫追求的精煉為原則。
今日第一件事,自然是香港特區的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終於被中方下令辭職,由強勢的武裝勢力代表李家超頂上。
此一退一進,顯示了「張建宗問題」體現的中國現代官場的「老二現象」 。何謂「老二現象」?就是當一名領袖正趨向強人姿態之時,必定汲取歷代教訓:強幹弱枝,或弱幹強枝,努力避免萬曆皇帝要倚仗張居正做宰相的「大權旁落」之險。
蔣介石身為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前為李宗仁,後為陳誠。李宗仁戰略有方,政治無能,陳誠則行政有忠,打仗無略。蔣介石最後寧願用只會唯唯諾諾的嚴家淦做副總統,拱護行政院長的兒子蔣經國接任,也不能讓副總統成為真正的「後備胎」。
李登輝做總統時,也寧起用「不作聲的人」李元簇做副總統,然後是世家子連戰。這兩個都是超級的庸才。因為李登輝從來沒有想過卸任後會將政權留給國民黨。
這就是中國人政治中的「老二專科」。至於毛澤東時代的劉少奇和林彪,「老二問題」惡化為另一種殘酷的戲劇,則是另話。
香港特區時代,商人董建華顯然不太懂得政治歷史,接受了「公務員之首」的陳方安生做政務司司長。結果陳太強勢,被中方斥退,財政司司長曾蔭權頂上。
曾蔭權做特首,因其「香港仔」性格,不必顧慮「自己友」的許仕仁為政務司司長——可見當時的港澳事務小組曾慶紅和港澳辦主任廖暉,於人事任命,對曾蔭權還有「高度自治權」。曾、許、唐是一個典型的「香港仔內閣」,「自己人玩埋一堆」,還一度容許做傳媒出身的「政治玩家」鄭經翰做沒有官職的「香港基辛格」——所以「曾蔭權七年」,今日香港人回憶,雖然也有各種抗議示威,原來是一段最「甜蜜」的時光。
但中方留一手,行政會議召集人一定要有梁振英來監督看守。就保留了後着。
其後唐英年果然以大熱門身份競選——香港一直到這一步,除了「普選時間表」這一着,中方認為泛民想奪權,仍緊抓着手裏不放,本來「港人治港」的型格已經相當有規模。曾蔭權、唐英年、曾俊華,已經形成一條為香港和國際投資者接受的「港人治港」的模式。若以此軌跡走下去,2047年之後的香港問題,會逐漸迎刃而解。
2012年,是決定香港命運改變的一年。中共召開十八大,習近平做了總書記。這一年三月發生了薄熙來王立軍事變,正逢香港特首換屆,唐英年卻又因僭建等問題沒有上報,大熱倒台,梁振英搶閘上位成功。
從此香港這列火車轉換了軌道,向另一個方向奔馳。
而梁振英做特首,對於政務司司長人選,用了曾許留下來、只懂執行決策、缺乏大腦理性、並聲稱「退休後要回英國」的林鄭做了政務司司長。此舉是看準了林鄭不是一個適宜接替做第一號人物的人選。
這是導致香港命運在另一個方向走上不歸路的致命因素。
豈知梁振英機關算盡,卻只做一屆,林鄭跟了梁振英五年,政務司司長人選之道,由梁振英處學到的一手,就是選用張建宗做政務司司長,除了政務事無巨細、都由自己Hands on,也是欺中方無法啃得下張建忠這種後備車胎。
林鄭月娥四年,香港居然搞成這個樣子,連中方看見也吃驚。將一切罪惡推給黎智英和反對派,當然只是政治的托詞。中國心中非常清楚:香港的失敗,敗在上下兩條線——推動和代表民心的黎智英和泛民,只是在野的那條下線,屬於「外因」;真正掌控行政財政大權的林鄭的管治是為「內因」。外因環境無論如何惡劣,總要透過內因起作用,這就是「AO黨」即刻推出來祭旗的原因。
因此李家超鄧炳強的任命,肯定林鄭無權置喙。這是中方「受夠了」特區政府高層的失敗管事之後,作出的一次「掃枱式」的換人。至於所謂「中方」,是那一個系統部門,是另一個問題,但一定反映了最高人物全面接收香港權力的鐵腕方向。
然而紀律部隊做了「公務員之首」,不止是什麼「文職武用」的香港秘密警察政府問題,而是武警專科出身的人,是不是足以統領整個香港特區政府管治的問題。
因此曾經做過文官、紀律部隊之首、民選議員的葉劉淑儀,馬上的反應,就是「香港仍要解決教育、土地和經濟等問題,相信李家超升任政務司司長後,需要擴闊其經驗和視野。」可見李家超任命在「中環」引起的心理震盪。
這個問題不妨問一問任何大陸移民:今日中共政治局常委,無一人是軍人或掌管政法系統者。不論中共總書記是何人,若中國國務院總理不是溫家寶,而是政法系統的周永康;或不是李克強,而是孟建柱。你認為又是否正常合理?
——陶傑 臉書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1/06/2021_27.html
Friday, 25 June 2021
陶傑:故事的終篇
from 也是這裡,也在這裡~ http://ktoyhk.blogspot.com/2021/06/20210624.html
Thursday, 24 June 2021
陶傑:濫稱「陰謀論」
拜登半年,許多外交政策跟隨川普,除了重返巴黎氣候協議和世衛組織。連當初說以俄羅斯為頭號敵人、中國只是競爭者,拜登也悄悄調整了位置。至於病毒來源問題,川普任內所說的,被當作「陰謀論」,但是現在一一證實。
「陰謀論」過去兩年在西方之被主流媒體濫用,是因為針對一個人的仇恨。
對一種理論表示懷疑,是否就是相信陰謀論?
以美國過去一年的政治風波,川普政府曾一度力指武漢肺炎病毒來自實驗室,卻被民主黨及主流媒體一概稱為陰謀論。
然而對一項指稱,表達合理的懷疑,即所謂的懷疑主義(Skepticism),是否就相當於陰謀論?現代哲學家羅素說:當一項理論由專家達成一致共識,但仍可以受到質疑。質疑的人,只要有常識和理性的基礎,懷疑主義是阻止一個社會走向教條化的合理反對派。反之,以「陰謀論」三字堵截任何質疑,會令社會走向專制極權。
當西方左翼控制了政權和媒體,一切對他們發放的消息表示懷疑者,俱被貶為陰謀論者。美國的不幸,是一年來,有一位形象粗獷、外交手段相當專橫的總統,對人不對事,川普和他的經濟專家納雅羅,質疑的是,俱被指為陰謀論。
克林頓夫婦時代的民主黨,美國空軍誤用舊地圖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格斃中方人員三名。美國聲稱空軍誤用了舊地圖,許多中國人不相信,認為是故意擊殺。不相信的人,當然就是陰謀論者了,與相信奧巴馬是蜥蜴人的共和黨愛國工農支持者相同。
什麼才是陰謀論、什麼不算?美國的主流媒體和東西岸知識分子,一年來展示了他們如何喪失了由笛卡兒到羅素的懷疑主義理性。雖然川普本人,也脾氣暴烈有餘、理性不足——他做到的,是顛覆既有的秩序。但既然希望聯俄、甚至稱金正日為好朋友,沒有理由堅持向歐盟要那一點點軍費成本、並揚言退出北約。川普看出了某些大問題,但未能調理出何者為優先,亦即何為敵人、何為盟友。你不會只向敵人追索貿易逆差的關稅,但同時也打盟友幾巴掌,說盟友花了你太多的錢。兩者之間,只可以挑選一樣。
美國和西方若不自己首先出大問題,其他國家的問題,根本不成問題。何來有什麼修昔底德陷阱?本來以理性文明為優秀的雅典,自己不先出問題,又何來會有與斯巴達的戰爭?
陶傑
from 也是這裡,也在這裡~ http://ktoyhk.blogspot.com/2021/06/20210623.html
Monday, 7 June 2021
现在不是阴谋论了?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06/%E7%8E%B0%E5%9C%A8%E4%B8%8D%E6%98%AF%E9%98%B4%E8%B0%8B%E8%AE%BA%E4%BA%86%EF%BC%9F.html
Thursday, 3 June 2021
陶傑:宴會廳裡的不速之客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1/06/blog-post_64.html
Saturday, 22 May 2021
联合国原来是奸角
苹果日报
今年奥斯卡外语片入围,至少有两部以战争和暴政为主题:“波斯密语”和“突袭安全区”,都没有得奖,奖项给了另一部充满阳光正能量关于喝红酒的电影。
“突袭安全区”以波斯尼亚一九九五年的塞尔维亚民兵屠杀为背景。女主角是一个联合国战地翻译。
米洛谢维奇的白人天主教军队包围了城市,上万难民拉家带小的逃亡,联合国在城内有一个安全救援的营地,就像一九三七年南京大屠杀发生德国西门子公司驻中国的行政人员拉贝,因德日当时有同盟关系,拉贝在中国南京建立南京战时安全区,保护了一些中国平民。
但联合国的官僚与米洛谢维奇谈判有气无力,对难民代表,并无据理出头,态度闪缩。南斯拉夫的军方根本不把什么联合国放在眼里。然后军方推翻承诺,步步进迫,难民代表要求尽量开放联合国营地,让人群进入避难,许多妇女小孩,能救多少就救多少。
但联合国打官腔,怕了塞尔维亚的军人,声称空间有限,不能开放,一切按配额条件办事,否则会“令我们的处境很不利”。
联合国办事处的营地明明有一片露天地带,有房舍,只要让难民进来,有联合国旗,军队不会冲进来。不要忘记那年是一九九五年,两年前,史匹堡的“舒特拉的名单”刚刚上映,夺得奥斯卡。舒特拉的事迹,全球热议。联合国这帮官员,不可能不知道,而且一定看过电影。但是在现实中,他们对大闸门外的难民拒绝到底。
只剩下女主角其中奔走呼号,她有职员证,她想在救援的最后名单中加入丈夫和两个儿子的名字,却也遭到拒绝。联合国的官僚对她说:最后撤退的名额,只能是联合国的职员,不包括家属。这是规矩,一切要按规矩办事。
电影的舒特拉,拉贝的日记,平时很多人讲述过。联合国难民公署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工作的地方。“突袭安全区”有两大奸角,除了塞尔维亚的战争屠夫,就是联合国。
到这个时候,什么联合国宪章、决议案、大爱包容和人道理论,全部变成废话。联合国在火线上的这帮官员,嘴脸都变成如香港特区林郑月娥班子机械木然的那一批,虽一批是白人,香港的是黄种,在其五官表情,这种跨界别跨种族的招牌脸孔,就叫做全球化。
因此,看见以色列总理把联合国踢在一边,对巴勒斯坦恐怖主义的哈马斯,唯我独尊的开炮轰炸,你就知道原因,也会为不屑于答理愚庸之辈、独立特行的以色列鼓掌。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05/%E8%81%94%E5%90%88%E5%9B%BD%E5%8E%9F%E6%9D%A5%E6%98%AF%E5%A5%B8%E8%A7%92.html
Monday, 26 April 2021
天下的筵席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04/%E5%A4%A9%E4%B8%8B%E7%9A%84%E7%AD%B5%E5%B8%AD.html
Wednesday, 21 April 2021
陶傑:拱手送中國
2021年4月20日 BY 陶傑
拜登總統派遣前國務卿克里,以氣候大使身份訪問中國,但被低調接待,不但與其他代表同擠上一架旅遊巴,在上海的一家賓館,只能以視像方式與中國政治局常委韓正會談。
因為拜登同時下令兩名前副國務卿級高官訪問台灣,鞏固美台關係,並觸及防衛問題。拜登此舉表面上精明,認為在與中國「合作」和「對抗」的鋼絲之上,可以獨自維持平衡,由美國來決定哪些要「合作」,例如指定的氣候;而其他要競爭,甚至與之對抗的,就是台海和南中國海。
但是將減碳排放的地球氣候問題送給中國,無疑是將地球暖化這張牌,由中國話事,用來交換其他方面的「合作」。
因為稍有三歲小孩的知識都知道:以中國今日的實力和地位,豈會乖乖地讓你拜登指定「氣候」我要合作,但台海與南中國海,美國卻不會與中國「合作」?
但拜登急於經濟轉型,由一百年的石油和化石燃料,轉型到綠色能源,包括太陽能和廢物回收等循環新工業技術。
現時美國綠色經濟每年生產值 1.3 萬億美元,佔美國 GDP 約 7%,創作近 950 萬個工作職位。美國帶頭的「綠色經濟」規模,約佔全球綠色經濟總額的 16.5%。
美國要做綠色經濟領先於其他國家,本身沒有問題,但要其他國家減排碳廢氣,放棄石油,則是重大的問題。
因為憑甚麼要中國對阿拉斯加冰川溶解加速問題與美國合作?若要中國跟隨推進綠色能源經濟,中國可以向美國索取資金援助,作為中國國內經濟轉型對舊有石油工業的補償,這筆數字,當然是天文數額。
以美國本國為例,20 世紀 50 年代,美國推行石油經濟,以石油能源取代百年來的煤炭能源。
當年此一轉型,削減美國國內煤礦行業的就業機會,催生美國媒礦工人聯會領袖劉易斯(John Lewis),發動全國媒炭工人示威補償。但美國的工會領袖當然無法與石油大亨抗衡。一旦國家政策推動改用石油,煤炭價格自然暴升,大量罷工,又導致生產中斷,劉易斯雖然讓步,答應煤礦業用更多的重型機械作業,避免煤礦崩塌爆炸意外的人命損失,但已無法阻擋石油取代煤炭。
美國帶頭,石油工業經濟轉型,日本不得不跟隨。以美國的實力優勢,1950 年,美國汽車產量佔全球 4 分之 3,戰後剛起步的日製汽車,產量不到美國 100 分之 1。
但二十年後,日製汽車全力追上,已經是美國產量的 3 分之 2,80 年代初,日本汽車產量超過美國。到了 1990 年,美國汽車業的職位比 1979 年減少了 20 萬。美國汽車工業正式死亡。
現在拜登推動類似的轉型,不只由媒炭改用石油,而且放棄整個化石能源經濟,直跳入綠色能源。
綠色能源的研究有多成熟?美國能用,中國能否跟隨?若迫令中國跟隨,中國要投入多少技術轉型成本?若 50 代的轉型導致美國媒炭工人大量失業,中國將經濟轉為綠色能源,此過程又會導致多少中國人失業,美國政府是否負責供養?若中國不跟隨,巴黎氣候協議的目標頓成泡影。
此中大量空間,中國大有文章可做,完全可以化被動為主動,甚至在美中四年來的角力對抗中反敗為勝。美國的一廂情願,幕後又有幾多軍事實力強迫包括中國印度在內的國家跟隨轉型,而減少碳排放?若中國不合作又如何?凡此種種,俱是關鍵,拜登政府有答案嗎?
——CUP新闻回带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1/04/blog-post_45.html
Monday, 5 April 2021
幸灾乐祸的哲学
苹果日报
台湾太鲁阁隧道交通意外,死难半百,大陆小粉红发表类似鼓掌庆祝美国“九一一”之幸灾乐祸言论,引致台湾人反感。
幸灾乐祸一般令人反感,尤其灾祸引起巨大的平民死伤。中国古人明言:人生在世,有三不能笑:“不笑天灾,不笑人祸,不笑疾病。”
另千秋史册,有三不能饶:“误国之臣,祸军之将,害民之贼。”
又经商创业,有三不能赚:“国难之财,天灾之利,贫弱之食。”
此三条,到了二十一世纪,倒要以逻辑重新论析。例如“天灾之利”,若不能赚,那么高弗十九病毒,带来巨大的口罩生产企业,口罩中国制造,中国向美国的出口回升,击败川普定下的美中贸易协议中对中国出口的限制,此事符合中国利益。况且没有一个商人宣布将口罩经营的利润,全部捐给全球几百万武肺或美国军人运动员病毒死难者。
至于辉瑞疫苗,本来经营电脑科技的盖茨,也插上一腿,投资疫苗和药品研究。这就是趁全球瘟疾灾难发大财,将上市公司价格推高。
这等“古训”,二十一世纪不适用了,因为以前张小泉卖剪刀,三代家族独资。但现在西方的公司很快就上市,国难财、天灾利,左翼的盖茨,可以说都在为上市公司赚钱。也就是说,以全球化市场原则,活着的大众A,分食因救治灾难的大众B而产生的盈利,道德上没有问题。
再看“幸灾乐祸”这一条。人祸有许多愚蠢的成因,某种因集体愚昧而产生的人祸,尤其经极少数明眼人预见、并规劝其应遵从常识、若如此蛮干下去、否则必有此劫者,在人祸果真发生之后,该等少数有识人士,稍微幸灾乐祸一下,也可以理解的,也是一种表达的自由。
除非有佛祖释迦之超凡慈悲。但智者再清醒,毕竟都是凡人。
台湾的隧道车祸,技术上是一名卡车司机没有拉上手掣的人祸,不是国家政策层面的人祸。你当初若在现场,提醒那个司机拉上手掣,他不会把你杀掉。
国家政策的人祸不同:袁崇焕为国立功,皇帝凌迟处死之,押送刑场时,两旁民众还向袁精英吐口水,一文钱一片肉买来吃。后来清兵入关,屠杀平民,袁崇焕在天之灵若开怀大笑,也很正常。
幸灾乐祸,也是一种哲学。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04/%E5%B9%B8%E7%81%BE%E4%B9%90%E7%A5%B8%E7%9A%84%E5%93%B2%E5%AD%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