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自由亚洲
美国《华尔街日报》1月7日披露了中国与马来西亚前政府2016年数次秘密谈判的内容。会议纪录显示,中国高官曾向马来西亚提出:以“一带一路”计划协助偿还“一马发展公司”(1MDB)的债务;中方帮助马方监听调查“一马丑闻”的《华尔街日报》驻港记者,以寻找泄密者身份。中方还承诺运用影响力,尝试让美国和其他国家放弃对时任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的亲信涉嫌挪用高达十亿美元的“一马基金”公款案的调查。作为交换条件,马来西亚政府要批准由中国公司融资并兴建与“一带一路”相关的价值数百亿美元的铁路及输气管工程合同。
报道说,马来西亚官员向中方建议,可以抬高工程费用,让中国公司获得高于市价的利润。根据马来西亚顾问公司的估价,东海岸铁路计划的成本大约只是72.5亿美元,但马来西亚纳吉布前政府发给中国公司的合同造价却高达160亿美元。
马来西亚现任总理马哈蒂尔,去年叫停了“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项目,并谋求与中国重新谈判其中一些项目的条件。与此同时,马来西亚前任总理纳吉布也因涉嫌贪污,被马哈蒂尔政府起诉。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研究员戴昕昊(Thomas S.Eder)认为,中国“一带一路”项目招标过程中的不透明性,带来了很多问题。
“这些项目自动交给中国公司做,有的参与融资,有的不参与融资。该过程的不透明性,也显然让东道国内围绕这些项目的使用滋生腐败。如果关上门,当地的官员把合同交给与他们有关系的人当然更方便,也会导致预算资金的浪费。”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亚洲项目资深政策研究员安吉拉·斯坦泽尔(Angela Stanzel)指出,很多参与“一带一路”的穷国从中国大量贷款,却无力偿还,只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依附于中国。
“在斯里兰卡,来自中国的贷款,实际上把该国对中国的债务增加到了无法偿还的程度。因此,我们讨论的是对中国的长期依赖,中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利用对这些国家的影响。”
2017年12月,斯里兰卡因无力偿还中国债务,把汉班托塔港口以及港口周围15000英亩的土地租给中国99年。这让中国获得重要的商业、军事航道沿线战略立足点,也引发其他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的国家的警惕。
2018年6月,越南胡志明市等多地爆发大规模示威,抗议越南国会拟审议的《经济特区法》。该草案计划在越南设3个特别经济区,以吸引外资,并允许经济特区生产和经营用地的租地期限长达99年。尽管该草案并未提及中国,但斯里兰卡的前车之鉴,让很多心生警惕的越南人举行游行,反对越南政府把土地租借给中国。
越南民众的抗议,令越南国会取消了草案中关于外商租用土地可长达99年的规定,《特区法》草案也被推迟到2019年审议。
“全美越南裔美国人社团”(The Vietnamese American Community of the USA)曾在2018年7月,在越南驻美国的使领馆外举行抗议活动,声援越南国内民众反对《特区法》草案。该组织主席阮芝美(TraMy Nguyen)近日向本台记者表示,越南《特区法》草案中向外商租借99年土地的条款,罔顾越南人民的利益,令越南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如果将土地出租给中国99年,越南将处于不利地位。想想吧,如果这些投资者在这么长的时间内获得了特定权力和控制权,他们就会制定自己的规则,定居并扩展他们的统治。这将导致文化入侵,取代越南文化。”
中国政府在越南经济特区内建立自己的军事基地的可能性,也令包括阮芝美在内的很多越南人担心。
阮芝美认为,“一带一路”并不像中国政府宣传的那样,会给沿途国家带来双赢。越共政府的腐败官员,从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中获得好处,越南整个国家却在经济上更依赖中国,并可能受制于中国,因为一旦越南政府无法偿还贷款,中国就可以合法的攫取越南的丰富矿产和其他自然资源。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亚洲和中国项目副主任杜懋之(Mathieu Duchatel)认为,中国最初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时候,未必有政治战略意图。不过,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的中资企业和银行,在外国的投资,往往会改变该国跟中国的政治关系。
“投资成功了以后,如果是一个比较大的数字的话,必然会改变这个政治关系,因为塑造了很多对中国投资的依赖的关系。有一些政治人物或者企业,从这个关系中获得利益,原本是一个经济关系,后来逐渐的变成有政治内涵的伙伴关系。”
美国纽约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高级研究员、亚洲项目主任易明(Elizabeth C. Economy)认为,中国现在的“一带一路”是上世纪90年代末推出的“走出去”战略的加速版,引发了更多的问题。
“中国的‘走出去’战略引发了很多问题,包括合同不透明、用中国劳工到海外搞基建、无视项目社会环境影响等。‘一带一路’包括了更多的国家,中国的影响更大。但是,中国实际上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解决旧有的问题,现在又引发了人们对债务可持续性问题的关切。”
易明认为中国“一带一路”的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中国最初提出“一带一路”是为了输出过剩产能,促进联通性,把中国一些贫穷的内陆省份与外部世界和外部市场联系起来。随着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数目增多,中国政府部门开始看到新的机遇,提出数字“一带一路”,中国海军开始停靠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港口。目前,“一带一路”已从最初的投资、贷款、基建,演变成具有安全和政治内涵的国际框架。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901/%E6%8F%AD%E7%A7%98%E4%B8%AD%E5%9B%BD%E9%94%90%E5%AE%9E%E5%8A%9B%EF%BC%9A%E4%BA%9A%E6%B4%B2%E7%9A%84%E2%80%9C%E4%B8%80%E5%B8%A6%E4%B8%80%E8%B7%AF%E2%80%9D.html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揭秘中国锐实力.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揭秘中国锐实力. Show all posts
Sunday, 27 January 2019
Tuesday, 8 January 2019
揭秘中国锐实力(十五)香港、台湾
在回归中国21年后,香港是否还享有民主、自由,“一国两制”在香港现状如何?台湾又是否会步香港后尘?接下来请听《揭秘中国锐实力》特别报道的第十五集,本台记者林坪邀请专家学者,讨论分析中共对香港和台湾的影响、渗透活动。
“林郑政府操控选举!可耻!政治审查!可耻!思想审查,可耻!”
香港立法会多名民主派议员12月5日在立法会拉起横幅,抗议立法会议员朱凯廸参选乡郊代表选举被港府裁定提名无效。
政审扩大 民主派人士被剥夺参选资格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2016年就《基本法》第104条有关宣誓条文作出释法后,港府以“港独”、“自决”为由,剥夺了多名民主派议员资格和立法会参选权。目前在香港,这种政治审查已扩大到乡村选举。
11月22日,香港立法会“本土派”议员朱凯廸以新界元朗元岗新村村民身份报名参加明年乡郊代表选举,负责该选区的选举主任袁家诺两度查问朱凯迪对“港独”的立场。朱凯迪回复说自己不支持“港独”,但港人有权和平主张“港独”。12月2日,袁家诺宣布朱凯迪参选资格无效,因为他“隐晦地确认支持独立是香港人选项之一”。朱凯迪召开记者会对此回应说,《乡郊代表选举条例》及《基本法》都没有给选举主任进行政治筛选的权力。选举主任的提问和决定表示,不反对他人支持港独也不行,要求人人做政治警察,不检举他人也成为被追究的借口。朱凯迪批评香港政府不断收紧言论自由,随意划红线。
“那条红线就是要让我们不能继续保护香港人的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及集会自由。”
《中国锐实力在香港》(China’s Sharp Power in Hong Kong)作者之一,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高级讲师吕秉权(Bruce Lui)认为,随着“全面管制权”、“党管一切”在香港的实施,香港的政治红线不断增多,自由空间日益缩小。
“比方说对一些所谓港独人士,剥夺他们的政治参选的权利。后来又说这个本土派的人也不行了,因为他们支持这种所谓公投,可能跟港独其实也是差不多。到后来又说你看这个结束一党专政,也是违反宪法的等等。所有的这些红线越来越多,全方位影响了香港的自由。”
邀香港民族党召集人演讲 外国记者会遭秋后算账
触及红线的人被剥夺从政资格,给他们提供发声机会的人,也会受到株连。
今年8月14日,香港民族党召集人陈浩天在香港外国记者会(FCC)发表演讲,认为香港回归21年来不光没有实行民主选举,更逐渐走向中国式的独裁。香港要想真正变得民主,香港主权必须归于港人,而唯一途径,就是香港独立。
此前,中国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和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曾公开反对香港外国记者会邀请陈浩天发表演讲。不听招呼的外国记者会,很快遭到秋后算账。8月15日,外国记者会网站因恶意攻击瘫痪。为陈浩天主持午餐会的香港外国记者会第一副主席、《金融时报》亚洲新闻编辑马凯(Victor Mallet),今年9月申请香港工作签证续签遭拒,被迫离开香港。11月8日,马凯试图以游客身份进入香港,遭到入境口港府官员长达数小时的问询,最终被拒绝入境。
前香港记者协会主席麦燕庭指出,香港外国记者会以前曾不顾中共驻港官员反对,邀请过数位颇具争议的人士发表演说,并未因此受打击报复。例如,2008年5月,美国好莱坞影星米亚·法罗(Mia Farrow)在香港外国记者会发表演说,批评中国政府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的立场。
“为什么米亚·法罗的时候香港政府没有去惩罚这个外国记者协会?现在这个特区政府为什么会惩罚这个马凯?就看见很明显的分别,现在那个特区政府根本就跟中央政府是一起的,根本没有捍卫香港固有的对新闻自由以及言论自由的尊重。”
香港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现状
除了“港独”,抹黒中共领导人形象,跟中国梦唱反调的言行,也遭到大力打压。吕秉权举例说,
“最典型的例子是铜锣湾书店案。因为那些禁书(被中国视为是)抹黑中共领导人特别是习近平,然后铜锣湾书店的五个人就被不同的方法绑架失踪了。还有漫画家巴丢草(Badiucao)的展览,让他感受到人身威胁之后,他就把这个展停掉了。马建这个作家,为中国梦写了一本小说,讽刺这个中国梦,可能跟主旋律说法不一样,然后他那个讲座一度遭到别人不提供场地。”
吕秉权说,这些做法让香港人感到非常陌生。
“因为我们香港一直是讲制度文明的,变成那么的不可预知,跟大陆接轨,然后大家也感到很无奈。”
香港记者协会2017年发布的报告显示,香港约有35%主流传媒由中国政府控制或由中资企业入股。这令香港传媒不断加强自我审查,并开始跟随中国内地传媒脚步,成为异见人士“自证其罪”的平台。2018年2月,《南华早报》和“东网”等香港媒体在宁波看守所采访了前铜锣湾书店老板桂民海,登出了桂民海后悔自己受到瑞典方面的鼓动再次触犯中国法律的新闻。
麦燕庭认为,除了透过影响广告的投放,来控制香港传媒,中共还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传媒从业人员的控制。过去,中共官员通过请吃饭、喝茶等方式,对香港传媒机构的上层进行游说,传达中国政府的立场,近年来,中共对香港传媒人的控制已经从上层扩大到中层,甚至是一线记者。麦燕庭说,
“因为他们都知道,如果总是做那个上层工作的话,很多事情节目已经出来了,新闻都已经出来了,他影响的不够。其实他现在已经扩大到去影响中层的人,甚至有些时候就是前线的记者他也会通过不同的人,有些差不多是人盯人的方式去监察你做的那个工作。”
中共还利用记者希望获得消息的心理,对记者施加影响。麦燕庭说,
“它可以用消息来收买你,甚至是跟你建立一个关系。记者都是希望有消息嘛,所以都会保持一个起码不是太对抗的关系。然后他透过这个你希望能拿到消息就保持一个影响,你批评(他)的时候会不会就没有那么不假思索呢?”
潜伏数年中共党员已成香港各界领军人物
麦燕庭认为,中共在香港其他各界,也采取了相似的“控制资源、控制人”的手段,施加影响。除了间接的影响,中共还直接安插自己的人,进行渗透。麦燕庭说,这些有中共背景的人潜伏多年,很多已成为香港各界的领军人物。
“我知道的最早的是1980年代中期就已经有了。他们这些人都是基本上出身于红色家庭,所以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一个特别的渠道来到香港,然后在香港不同的机构里面工作。我知道有一些人有中共的背景,然后现在已经到了大学校长的位置。有些人已经是传媒机构的老总。人的渗透,他们是看的很远的,很早就已经把这个苗子放在不同的机构,然后有些人在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你根本不知道他的情况之下,他就已经在那个机构里逐渐的已经到了一个有影响力的地位。”
成立影子组织抢夺话语权
针对香港各界独立的行业组织、协会,中共还建立了很多名称相似的、亲中的社团组织,以抢夺话语权。麦燕庭举例说,
“比如说在香港传媒界,有一个比较独立的香港记者协会。他们(中共)也成立了另外一些新闻的组织,比如说什么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甚至联谊会。在教育届也是一样,有一个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然后你就发现有一个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来跟它对等。”
麦燕庭指出,基本上叫“联会”的组织都是比较亲北京的,在中央政府希望发挥舆论影响力的时候,这些组织就会“代表”香港各界人士发声,支持中国政府的观点,或者反对中国政府不喜欢的东西。
“一国两制”名存实亡
吕秉权说,近几年来,特别在习近平上台以后,香港人对“一国两制”越来越感到灰心。
“种种的迹象证明两制正在一国化,香港正在大陆化,法治变成人治化。香港本来可以有法治跟制度这个优势,已经变得越来越内地化。从法治变成讲政治。”
对于“移民”近来又重新成为香港人谈论的热门话题,麦燕庭表示,希望香港政府以及中央政府尊重香港原来的基本价值和生活方式,真的去落实“一国两制”,而不是老是把“一国”凌驾于“两制”之上,甚至是把“一国”的制度移植到香港。
台湾会不会步香港后尘?
香港的情况,也令台湾人非常担心台湾未来会不会香港化。
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吴介民,曾参与撰写《吊灯里的巨蟒:中国因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书。他认为,中国因素、中国锐实力在台湾的展现方式,基本上就是要造成一个自我审查的寒蝉效应。
“这种寒蝉效应的造成是各种力量同时构成的,软的就是说购买新闻等各种利诱,硬的是威胁,包括暴力威胁。”
吴介民举例说:“(中国大陆)各级政府可以对台湾的媒体下广告订单,或者购买新闻,或者所谓的置入性行销,这些就会作为一种诱饵让台湾的部分媒体去倾向于迎合中国的政治的观点,去做亲中的报道,主要问题是出在这里。”
这种来自中国大陆的软的影响渗透,在台湾已经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弹。例如,2012年台湾爆发了反媒体巨兽垄断运动。当时有在大陆做生意的台商到台湾购买媒体影响舆论,引起台湾青年学生和公民社会的抗议。2014年,台湾又爆发了反对两岸服贸协议的太阳花运动。吴介民说,
“服贸协议主要是国民党跟北京签订的,并没有得到全国民众的同意,也还没有获得立法院的合法性的支持,就是在匆忙当中以非法手段通过,所以引起全国人民的不满,也是年轻的学生跟青年人站出来反抗这个协议。这两件事情都造成国民党在在台湾信用政治信用破产。”
中共还借助台湾统派组织和黑道势力,企图影响台湾舆论和政治。台湾的中华爱国同心会,公开支持中共政权,以“一国两制”方式统一台湾。其成员时常挥舞着五星红旗,在台湾知名旅游景点高唱红歌,谩骂、推搡法轮功人士。
爱国同心会总干事、参选台北市万华区议员的张秀叶,今年10月在一场庆祝中国国庆69周年的餐会上现身,向选民拜票。这场餐会免费招待了近600民众用餐,舞台上五星红旗招展。台北地检署11月12日搜查了张秀叶住处、竞选总部等五处,并约谈张秀叶、爱国同心会会长周庆峻在内的十多名证人及犯罪嫌疑人。张秀叶、周庆峻两人目前已因为涉嫌利用中资贿选,被限制居住及禁止出境、出海。
此前,台北地检署已在今年8月搜查了中华统一促进党台北总部及其总裁张安乐的家,以调查该党背后有无中共资金,及是否违反组织犯罪条例。
去年财报显示党费收入为零的中华统一促进党,其总裁张安乐绰号“白狼”,是台湾三大帮派“竹联帮”元老之一。该党成员对主张台独、港独的人士多次暴力相向。去年1月,香港众志秘书长黄之锋等民主人士,在台湾机场遭到张安乐次子张玮等人的追打。台湾大学去年9月租借场地给“中国新歌声”选秀节目,台大学生前往抗议,遭统促党成员以甩棍追打。
台湾彰化县“五星共产庙”也引发媒体广泛关注。亲中台商魏明仁经法拍购得璧云禅寺后,将其改造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社会主义民族思想爱国教育基地”,庙内悬挂毛泽东、周恩来画像。从2017年元旦起,庙前每天举行五星红旗和中共党旗升旗仪式。今年9月下旬,彰化县对该寺断水、断电,强制拆除了魏明仁违规增建的部分庙体。
吴介民认为,中共正在糟蹋、利用台湾的民主空间,去反对民主。
“中共最大的目标最后就是要吞并台湾,让台湾变成他的一部分。跟他配合的这些团体我们看到就都有两个特色。第一个这些团体并不分享、并不承认台湾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是一个政治共同体。因为他是统派的并不具有这个台湾的认同。第二个,这些团体往往就是主张暴力或者走在暴力边缘。这些团体用暴力或者不自由的方式在主张中共的价值,主张这些集权的价值,主张反台湾的价值。”
吴介民认为,台湾应该通过立法去约束非民主的、反民主的行为。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荣誉教授林培瑞(Eugene Perry Link)认为,大部分台湾民众不想跟大陆“统一”。
“我前几年,有一年住在台湾。民意调查也那么说,我个人的印象也是,绝对是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台湾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不认同大陆。他说我们是台湾人,台湾是台湾,中国是中国。可是他知道不能提出台独。你公开提出台独,福建飞过来的子弹就多了。所以他不公开说。
林培瑞认为,人们没有说出来的,留在肚子里的看法,很难改变。北京政府虽然竭尽所能企图吞并台湾,但遇到的挑战比在香港大得多。
听众朋友们,您刚刚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制作的《揭秘中国锐实力》特别报道的第十五集,谈中国对香港和台湾的影响、渗透活动。下一集将讨论中国“一带一路”项目在亚洲各国产生的影响和由此引发的反弹,欢迎收听。
(记者:林坪 责编:申铧 网编:洪伟)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zhuantixilie/zhongguochujiaoshenxiangshijie/yl-12212018162526.html
“林郑政府操控选举!可耻!政治审查!可耻!思想审查,可耻!”
香港立法会多名民主派议员12月5日在立法会拉起横幅,抗议立法会议员朱凯廸参选乡郊代表选举被港府裁定提名无效。
政审扩大 民主派人士被剥夺参选资格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2016年就《基本法》第104条有关宣誓条文作出释法后,港府以“港独”、“自决”为由,剥夺了多名民主派议员资格和立法会参选权。目前在香港,这种政治审查已扩大到乡村选举。
11月22日,香港立法会“本土派”议员朱凯廸以新界元朗元岗新村村民身份报名参加明年乡郊代表选举,负责该选区的选举主任袁家诺两度查问朱凯迪对“港独”的立场。朱凯迪回复说自己不支持“港独”,但港人有权和平主张“港独”。12月2日,袁家诺宣布朱凯迪参选资格无效,因为他“隐晦地确认支持独立是香港人选项之一”。朱凯迪召开记者会对此回应说,《乡郊代表选举条例》及《基本法》都没有给选举主任进行政治筛选的权力。选举主任的提问和决定表示,不反对他人支持港独也不行,要求人人做政治警察,不检举他人也成为被追究的借口。朱凯迪批评香港政府不断收紧言论自由,随意划红线。
“那条红线就是要让我们不能继续保护香港人的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及集会自由。”
《中国锐实力在香港》(China’s Sharp Power in Hong Kong)作者之一,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高级讲师吕秉权(Bruce Lui)认为,随着“全面管制权”、“党管一切”在香港的实施,香港的政治红线不断增多,自由空间日益缩小。
“比方说对一些所谓港独人士,剥夺他们的政治参选的权利。后来又说这个本土派的人也不行了,因为他们支持这种所谓公投,可能跟港独其实也是差不多。到后来又说你看这个结束一党专政,也是违反宪法的等等。所有的这些红线越来越多,全方位影响了香港的自由。”
邀香港民族党召集人演讲 外国记者会遭秋后算账
触及红线的人被剥夺从政资格,给他们提供发声机会的人,也会受到株连。
今年8月14日,香港民族党召集人陈浩天在香港外国记者会(FCC)发表演讲,认为香港回归21年来不光没有实行民主选举,更逐渐走向中国式的独裁。香港要想真正变得民主,香港主权必须归于港人,而唯一途径,就是香港独立。
此前,中国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和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曾公开反对香港外国记者会邀请陈浩天发表演讲。不听招呼的外国记者会,很快遭到秋后算账。8月15日,外国记者会网站因恶意攻击瘫痪。为陈浩天主持午餐会的香港外国记者会第一副主席、《金融时报》亚洲新闻编辑马凯(Victor Mallet),今年9月申请香港工作签证续签遭拒,被迫离开香港。11月8日,马凯试图以游客身份进入香港,遭到入境口港府官员长达数小时的问询,最终被拒绝入境。
前香港记者协会主席麦燕庭指出,香港外国记者会以前曾不顾中共驻港官员反对,邀请过数位颇具争议的人士发表演说,并未因此受打击报复。例如,2008年5月,美国好莱坞影星米亚·法罗(Mia Farrow)在香港外国记者会发表演说,批评中国政府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的立场。
“为什么米亚·法罗的时候香港政府没有去惩罚这个外国记者协会?现在这个特区政府为什么会惩罚这个马凯?就看见很明显的分别,现在那个特区政府根本就跟中央政府是一起的,根本没有捍卫香港固有的对新闻自由以及言论自由的尊重。”
香港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现状
除了“港独”,抹黒中共领导人形象,跟中国梦唱反调的言行,也遭到大力打压。吕秉权举例说,
“最典型的例子是铜锣湾书店案。因为那些禁书(被中国视为是)抹黑中共领导人特别是习近平,然后铜锣湾书店的五个人就被不同的方法绑架失踪了。还有漫画家巴丢草(Badiucao)的展览,让他感受到人身威胁之后,他就把这个展停掉了。马建这个作家,为中国梦写了一本小说,讽刺这个中国梦,可能跟主旋律说法不一样,然后他那个讲座一度遭到别人不提供场地。”
吕秉权说,这些做法让香港人感到非常陌生。
“因为我们香港一直是讲制度文明的,变成那么的不可预知,跟大陆接轨,然后大家也感到很无奈。”
香港记者协会2017年发布的报告显示,香港约有35%主流传媒由中国政府控制或由中资企业入股。这令香港传媒不断加强自我审查,并开始跟随中国内地传媒脚步,成为异见人士“自证其罪”的平台。2018年2月,《南华早报》和“东网”等香港媒体在宁波看守所采访了前铜锣湾书店老板桂民海,登出了桂民海后悔自己受到瑞典方面的鼓动再次触犯中国法律的新闻。
麦燕庭认为,除了透过影响广告的投放,来控制香港传媒,中共还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传媒从业人员的控制。过去,中共官员通过请吃饭、喝茶等方式,对香港传媒机构的上层进行游说,传达中国政府的立场,近年来,中共对香港传媒人的控制已经从上层扩大到中层,甚至是一线记者。麦燕庭说,
“因为他们都知道,如果总是做那个上层工作的话,很多事情节目已经出来了,新闻都已经出来了,他影响的不够。其实他现在已经扩大到去影响中层的人,甚至有些时候就是前线的记者他也会通过不同的人,有些差不多是人盯人的方式去监察你做的那个工作。”
中共还利用记者希望获得消息的心理,对记者施加影响。麦燕庭说,
“它可以用消息来收买你,甚至是跟你建立一个关系。记者都是希望有消息嘛,所以都会保持一个起码不是太对抗的关系。然后他透过这个你希望能拿到消息就保持一个影响,你批评(他)的时候会不会就没有那么不假思索呢?”
潜伏数年中共党员已成香港各界领军人物
麦燕庭认为,中共在香港其他各界,也采取了相似的“控制资源、控制人”的手段,施加影响。除了间接的影响,中共还直接安插自己的人,进行渗透。麦燕庭说,这些有中共背景的人潜伏多年,很多已成为香港各界的领军人物。
“我知道的最早的是1980年代中期就已经有了。他们这些人都是基本上出身于红色家庭,所以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一个特别的渠道来到香港,然后在香港不同的机构里面工作。我知道有一些人有中共的背景,然后现在已经到了大学校长的位置。有些人已经是传媒机构的老总。人的渗透,他们是看的很远的,很早就已经把这个苗子放在不同的机构,然后有些人在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你根本不知道他的情况之下,他就已经在那个机构里逐渐的已经到了一个有影响力的地位。”
成立影子组织抢夺话语权
针对香港各界独立的行业组织、协会,中共还建立了很多名称相似的、亲中的社团组织,以抢夺话语权。麦燕庭举例说,
“比如说在香港传媒界,有一个比较独立的香港记者协会。他们(中共)也成立了另外一些新闻的组织,比如说什么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甚至联谊会。在教育届也是一样,有一个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然后你就发现有一个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来跟它对等。”
麦燕庭指出,基本上叫“联会”的组织都是比较亲北京的,在中央政府希望发挥舆论影响力的时候,这些组织就会“代表”香港各界人士发声,支持中国政府的观点,或者反对中国政府不喜欢的东西。
“一国两制”名存实亡
吕秉权说,近几年来,特别在习近平上台以后,香港人对“一国两制”越来越感到灰心。
“种种的迹象证明两制正在一国化,香港正在大陆化,法治变成人治化。香港本来可以有法治跟制度这个优势,已经变得越来越内地化。从法治变成讲政治。”
对于“移民”近来又重新成为香港人谈论的热门话题,麦燕庭表示,希望香港政府以及中央政府尊重香港原来的基本价值和生活方式,真的去落实“一国两制”,而不是老是把“一国”凌驾于“两制”之上,甚至是把“一国”的制度移植到香港。
台湾会不会步香港后尘?
香港的情况,也令台湾人非常担心台湾未来会不会香港化。
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吴介民,曾参与撰写《吊灯里的巨蟒:中国因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书。他认为,中国因素、中国锐实力在台湾的展现方式,基本上就是要造成一个自我审查的寒蝉效应。
“这种寒蝉效应的造成是各种力量同时构成的,软的就是说购买新闻等各种利诱,硬的是威胁,包括暴力威胁。”
吴介民举例说:“(中国大陆)各级政府可以对台湾的媒体下广告订单,或者购买新闻,或者所谓的置入性行销,这些就会作为一种诱饵让台湾的部分媒体去倾向于迎合中国的政治的观点,去做亲中的报道,主要问题是出在这里。”
这种来自中国大陆的软的影响渗透,在台湾已经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弹。例如,2012年台湾爆发了反媒体巨兽垄断运动。当时有在大陆做生意的台商到台湾购买媒体影响舆论,引起台湾青年学生和公民社会的抗议。2014年,台湾又爆发了反对两岸服贸协议的太阳花运动。吴介民说,
“服贸协议主要是国民党跟北京签订的,并没有得到全国民众的同意,也还没有获得立法院的合法性的支持,就是在匆忙当中以非法手段通过,所以引起全国人民的不满,也是年轻的学生跟青年人站出来反抗这个协议。这两件事情都造成国民党在在台湾信用政治信用破产。”
中共还借助台湾统派组织和黑道势力,企图影响台湾舆论和政治。台湾的中华爱国同心会,公开支持中共政权,以“一国两制”方式统一台湾。其成员时常挥舞着五星红旗,在台湾知名旅游景点高唱红歌,谩骂、推搡法轮功人士。
爱国同心会总干事、参选台北市万华区议员的张秀叶,今年10月在一场庆祝中国国庆69周年的餐会上现身,向选民拜票。这场餐会免费招待了近600民众用餐,舞台上五星红旗招展。台北地检署11月12日搜查了张秀叶住处、竞选总部等五处,并约谈张秀叶、爱国同心会会长周庆峻在内的十多名证人及犯罪嫌疑人。张秀叶、周庆峻两人目前已因为涉嫌利用中资贿选,被限制居住及禁止出境、出海。
此前,台北地检署已在今年8月搜查了中华统一促进党台北总部及其总裁张安乐的家,以调查该党背后有无中共资金,及是否违反组织犯罪条例。
去年财报显示党费收入为零的中华统一促进党,其总裁张安乐绰号“白狼”,是台湾三大帮派“竹联帮”元老之一。该党成员对主张台独、港独的人士多次暴力相向。去年1月,香港众志秘书长黄之锋等民主人士,在台湾机场遭到张安乐次子张玮等人的追打。台湾大学去年9月租借场地给“中国新歌声”选秀节目,台大学生前往抗议,遭统促党成员以甩棍追打。
台湾彰化县“五星共产庙”也引发媒体广泛关注。亲中台商魏明仁经法拍购得璧云禅寺后,将其改造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社会主义民族思想爱国教育基地”,庙内悬挂毛泽东、周恩来画像。从2017年元旦起,庙前每天举行五星红旗和中共党旗升旗仪式。今年9月下旬,彰化县对该寺断水、断电,强制拆除了魏明仁违规增建的部分庙体。
吴介民认为,中共正在糟蹋、利用台湾的民主空间,去反对民主。
“中共最大的目标最后就是要吞并台湾,让台湾变成他的一部分。跟他配合的这些团体我们看到就都有两个特色。第一个这些团体并不分享、并不承认台湾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是一个政治共同体。因为他是统派的并不具有这个台湾的认同。第二个,这些团体往往就是主张暴力或者走在暴力边缘。这些团体用暴力或者不自由的方式在主张中共的价值,主张这些集权的价值,主张反台湾的价值。”
吴介民认为,台湾应该通过立法去约束非民主的、反民主的行为。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荣誉教授林培瑞(Eugene Perry Link)认为,大部分台湾民众不想跟大陆“统一”。
“我前几年,有一年住在台湾。民意调查也那么说,我个人的印象也是,绝对是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台湾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不认同大陆。他说我们是台湾人,台湾是台湾,中国是中国。可是他知道不能提出台独。你公开提出台独,福建飞过来的子弹就多了。所以他不公开说。
林培瑞认为,人们没有说出来的,留在肚子里的看法,很难改变。北京政府虽然竭尽所能企图吞并台湾,但遇到的挑战比在香港大得多。
听众朋友们,您刚刚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制作的《揭秘中国锐实力》特别报道的第十五集,谈中国对香港和台湾的影响、渗透活动。下一集将讨论中国“一带一路”项目在亚洲各国产生的影响和由此引发的反弹,欢迎收听。
(记者:林坪 责编:申铧 网编:洪伟)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zhuantixilie/zhongguochujiaoshenxiangshijie/yl-12212018162526.html
Thursday, 15 November 2018
揭秘中国锐实力 (十四):欧洲侨界、间谍活动
来源:
自由亚洲
中国在向海外输出软实力的同时,也在输出锐实力,渗透和干预其他国家的价值观。那么,中国怎样在欧洲利用、控制侨社,为其政治目的服务?又怎样在欧洲展开间谍活动,监视侨民、并从欧洲人那里套取情报?接下来请听《揭秘中国锐实力》特别报道的第十四集,本台记者林坪邀请专家学者,讨论分析中国对欧洲侨社的影响和渗透,以及中国在欧洲的间谍活动。
中国除了在欧洲主流社会展开宣传洗脑攻势,争夺话语权,还利用侨社推广自己的政治理念、压制异议声音。旅欧华侨不仅出现在到访的欢迎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场合,更是“反独促统”的重要力量。
欧洲侨团抗议达赖喇嘛访问 谴责台湾抓捕王炳忠
2016年10月,西藏流亡精神领袖赖喇嘛访问意大利米兰比可卡(Bicocca)大学,并接受米兰市议会授予的“荣誉市民”称号。“意大利华人企业协会”等十多个接受中共统战部领导的侨社,出动了200多人在比可卡大学校区举行抗议集会。中国官媒新华社旗下的《环球时报》对此予以详细报道,说集会侨胞高举“西藏永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大型横幅,在米兰华侨华人工商会秘书长周建煌的引领下,高呼“分裂祖国遗臭万年”等口号。
“坚决反对分裂主义!坚决反对分裂主义!米兰议会,抗议抗议!”
2017年9月15日,达赖喇嘛到访意大利西西里岛。当天上午,在意大利前总理伦齐(Matteo Renzi)的安排下,意大利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荣誉会长金慧等多名侨领来到意大利执政党民主党总部,递交了抗议信。
除了抗议达赖喇嘛到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在欧洲各国的分会,也为台湾岛内政治操碎了心。去年12月,法国、挪威、丹麦、西班牙、比利时等国的统促会,纷纷发声谴责台湾当局12月19日拘捕王炳忠等新党“统派”人士。今年6月,台北地检署对王炳忠等4人提起公诉,指他们违反国安法,为大陆行政、军事、党务机构发展组织。
现在瑞典的“独立中文笔会”发行和翻译委员会协调人张裕认为,以来自大陆的人员为主的欧洲侨社,目前已全被中共渗透、控制,这些侨社的侨领全都听命于中共。
“如果有少数不同的,想独立一点的人想进去的话,他们(中共)就会设法让这些人当不成理事会(成员)。因为它不用针对这个人。跟他们近的人就会去劝这个人,你一进来,我们就会怎么样。”
张裕举例说,
“我有个朋友,是某个侨社的发起人之一,结果后来这个侨社的理事会,他就不坚持参加了。主要是,如果他跟使馆没关系的话,这些侨社的领导人要回国干什么事儿,这些交流方面就会受到很大的阻碍。侨社很多人都是生意人,很多人的生意都跟中国有关。他们用这种办法,就使这些人不得不让步。那个朋友也跟我说了,他本人倒不在乎,但是其他的朋友也受到株连,他自己心里过意不去。”
培训政治犯当特务?
中共当局在渗透、利用侨社的同时,也采取各种方式监视海外侨民的动向。
现居德国的作家遇罗锦是文革中因写《出身论》而受极刑的遇罗克的妹妹。自1986年离开中国后,她从未回过大陆,并在2008年公开表态“中共不倒”,“不会回中国”,因为自己忘不了哥哥遇罗克的惨死。
与中共政权誓不两立的遇罗锦,曾于2010年3月在网上发文,曝光一名旅德异议人士W在德国的诡异生活,认为这名所谓被中共关进精神病医院迫害13年之久的W先生,其实是中共特务。W对自己的经历语焉不详,反而追问遇罗锦2001年去美国时都和谁见面、住在谁家、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又问遇罗锦中国某个地下教会和党派的情况。遇罗锦在文中写到,怀疑W的人不只自己一人,因为W专爱打听别人的事,还在大家聚会的公众场合,没完没了地给大伙儿照相,有人不止一次看见他进了中国大使馆。
W的太太还向遇罗锦倾诉过自己的痛苦,说自己一家三口是在中国公安部门安排下出的国,W在德国受人控制。一天深夜,几个中国人突然进入W在德国的家,搬走了他的电脑,过了两天才又还给他。当时W的太太质问这些人“凭什么深夜闯进我家搬电脑?”,但他们不予理睬,W也不吭一声。
遇罗锦认为,中国培训了一些认罪态度好的政治犯,并把他们送到海外当特务。
“找特务,其实挺容易的,不难。一个你就是看他是不是提前被释放了。第二,你就看他到了海外,他靠什么生活。这些人往往是不做体力劳动的,因为共产党发给他生活的资金,每月都会给他的,而且他还过得特别好。有房子有车,儿女都上特别贵的学校。夫妇俩有的都不工作,他就能达到这种生活水平。那你就(知道了),对不对?”
以夷制夷
中国还发展少数民族间谍,让他们监视、汇报海外藏人和维吾尔族人的情况。
今年4月,瑞典检方以间谍罪起诉了一名叫多杰嘉登(Dorjee Gyantsan)的居住在斯德哥尔摩的藏人,指控他替中国政府搜集瑞典和挪威流亡藏人的家庭关系、地址、政治背景等信息。瑞典检方的起诉书说,为搜集流亡藏人信息,多杰嘉登曾在挪威参加支持西藏独立的示威活动,还以记者身份为流亡藏人媒体《西藏之声》(Voice of Tibet)报道过达赖喇嘛的挪威之行。2015年7月到2017年2月期间,多杰嘉登多次把情报交给波兰和芬兰的中国情报官员,换取报酬。今年6月,瑞典法院以间谍罪判处多杰嘉登22个月监禁。
其实早在2010年,瑞典法院就审理过一起类似案件。当时,一个名叫梅苏特(Babur Maihesuti)的瑞典籍维吾尔族男子被控为中国收集海外流亡维吾尔人情报,被瑞典法院以间谍罪判处1年零四个月监禁。法庭文件显示,梅苏特把居住在瑞典的维吾尔人的健康状况、旅行和政治倾向等信息交给负责情报工作的中国外交官和记者。梅苏特还进入流亡维吾尔人的政治团体“世界维吾尔大会”,试图利用特殊的电话拨号系统秘密向其联系人传递信息。瑞典媒体相关报道说,梅苏特还被控非法收集在挪威、德国和美国的维吾尔人社团情报。
除了“人盯人”的传统方式,中国还与时俱进,利用现代电子手段,远程监控旅欧维吾尔族人的信息,中国对新疆穆斯林的打压也从境内延伸至海外。
远程监控收集旅欧维吾尔人信息
法新社今年8月报道说,新疆警方通过微信要求旅欧维吾尔人告知现居地址、工作单位、学位、如何过周末等信息,要求他们发送护照和签证复印件,还要求他们提供身边其他维吾尔人的信息。这些旅欧维吾尔人在中国的亲属,受到中国政府监视,有的被关入再教育营,有的在当局压力下,恳求海外的亲人与中国警方合作,这令海外的维吾尔人忧心忡忡。中国驻欧使馆还拒绝向维吾尔族中国公民提供更新护照的服务,而海外的维吾尔人一旦被迫回新疆更换护照,则可能面临跟家人相似的命运。
利用社交媒体假帐号套取情报、招募线人
在监视旅欧中国侨民的同时,中国还在社交媒体上设立虚假账号,在欧洲套取情报、招募线人,此举已引发法国、德国等国关注。
法国《费加罗报》10月23日引述法国情报机构10月19日向政府提交的报告说,数千名法国公务员、科学家、高级私营部门经理等有影响力的人士,已成为中国间谍活动的目标。中国情报人员在领英(LinkedIn)等社交媒体上大规模运作精心设计的谍报网络,利用虚假身份联系目标人士,刺探秘密,并试图利诱他们给中共当间谍。
“猎物”在领英等网站上钩后,会受邀前往中国参加某个研讨会或工作会议,然后可能当场被中国国家安全官员“雇用”。此时,中国可能已经掌握了目标人物的照片、转帐记录或其他把柄,以此要挟他们合作。一些被吸收的法国人甚至被中方唆使去参加政府招聘考试,以便渗透到法国各部门和情报机构。报道说,数百名法国人被引诱到高度妥协的程度,中国此举令法国国家利益受到史无前例的威胁。
法国并非中国在欧洲利用社交媒体开展谍战的唯一目标。去年12月,德国联邦宪法保护局(BfV)公布了一批该局认为是由中国情报人员使用的虚假社交网络账号,警告德国公民通过社交媒体泄漏个人信息的危险。德国联邦宪法保护局的调查发现,中国情报机构已通过虚假社交账号联系过上万名德国人,而这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大量未被发现的目标人士和虚假账号。
路透社相关报道说,中国情报人员在领英等社交媒体上非常活跃,常伪装成猎头、科学家、咨询公司或智库的员工,使用富有魅力的年轻女性和男性的头像,以搜集信息。一些中国虚假社交账号,在被德国情报部门曝光前,已经加入了几个欧洲国家的高级外交官和政客的“朋友圈”。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11/%E6%8F%AD%E7%A7%98%E4%B8%AD%E5%9B%BD%E9%94%90%E5%AE%9E%E5%8A%9B%EF%BC%9A%E6%AC%A7%E6%B4%B2%E4%BE%A8%E7%95%8C%E3%80%81%E9%97%B4%E8%B0%8D%E6%B4%BB%E5%8A%A8.html
Tuesday, 13 November 2018
揭秘中国锐实力 (十三):欧洲学术、言论自由
来源:
自由亚洲
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令欧洲商家在西藏、台湾等问题上紧跟中国官方立场。中国还投入巨资,在欧洲展开洗脑攻势,争夺话语权。欧洲的出版社、汉学家纷纷自审,学术、言论自由岌岌可危。接下来请听《揭秘中国锐实力》特别报道的第十三集,本台记者林坪邀请专家学者,讨论分析中国对欧洲言论自由、学术自由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在欧洲的贸易、投资,成功地让很多政府对中国人权事务避而不谈。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也让很多欧洲商家在台湾、西藏等问题上迅速调整方向,与中国政府保持一致。
迫于中国压力,欧洲公司改台湾称谓
今年4月25日,中国民航总局致信44家外籍航空公司,要求这些公司的全球业务必须遵循中国有关反分裂的法律,移除任何把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称为“国家”的内容。包括德国汉莎航空、英国航空、芬兰航空在内的多家欧洲航空公司迅速响应中国当局要求,把网站上的“台湾”,改为“中国台湾”。
此前,西班牙时装连锁品牌ZARA今年1月在官方网站上发声明,为公司网站“错误地将台湾称为‘国家’”,“表示诚挚的歉意”。
奔驰为引用达赖喇嘛的话道歉
德国戴姆勒集团旗下的梅塞德斯-奔驰今年2月在其官方的英文Instagram帐户上发布了一则汽车广告图片,其中引用了西藏流亡精神领袖达赖喇嘛的一句话“从不同角度审视境遇,你的视野会更广阔”。尽管Instagram被中国当局屏蔽,一些成功翻墙的中国网民还是看到了奔驰的这则广告并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转发。
数小时后,奔驰从Instagram官方帐户上撤下了这则含有达赖喇嘛名言的宣传图片,还透过其中文新浪微博发声明,为该公司在国际社交媒体上一则包含“极为错误信息”的发布,“诚恳道歉”。
迫于中国压力,欧洲文艺界自我审查
冰岛流行歌手比约克(Bjork)2008年3月在中国上海的演唱会上演唱《宣布独立》(Declare Independence)曲目时,高喊“西藏!西藏”。
“比约克事件”引起中国政府不满后,中国文化部门加强对境外艺人赴华演出的背景审查,要求其提供演出曲目和歌词。很多境外艺人还遭到“秋后算账”。
2013年3月,德国老牌电子乐队“发电站”(Kraftwerk)的赴华签证被拒,无法参加同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草莓音乐节”。英国《卫报》(The Guardian)相关报道说,早在1999年,“发电站”乐队曾计划在一个支持西藏独立的音乐会上表演,虽然该演出计划后来因天气原因取消了,“发电站”乐队仍在10几年后因此遭到中国拒签。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为确保在华演出顺利,一些欧洲乐队主动进行自我审查。例如,德国德累斯顿十字童声合唱团(Dresdner Kreuzchor)2013年10月首次访问中国大陆巡演期间,接受经纪公司建议,取消了一首《思想是自由的》(Die Gedanken sind frei)的曲目。此举引发德国舆论关注。德国音乐委员会秘书长赫普纳(Christian Höppner)批评该合唱团对中国威权政府下跪、“自由不容谈判”。
中国官方的长臂管辖令法国动画电影节撤片
不仅赴华演出的欧洲艺人要遵从中国当地法律法规,在欧洲举办的电影节也切实感受到中国长臂管辖的威力。
中国动画制作人刘健自编自导的影片《好极了》(Have a nice day),是一部并不涉及政治的黑色喜剧动画片。该片曾入选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在改名《大世界》后荣获第54届台湾金马奖。不过,这样一部优秀影片,却迫于中国官方压力,在2017年6月法国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开幕前,被从放映表撤下。法国媒体引述影展策展人艾维诺(Patrick Eveno)说,中国官方要求撤下这部影片,因为该片没有获得在海外放映的许可。虽然影展组织方第一时间拒绝了中国官方的要求,但《好极了》的制片团队随后也要求影展组织方撤下影片。组织方“无权将制片团队置于危险之中”,只好撤下该片。
欧洲出版社自我审查
为在中国市场生存,欧洲的出版社也开始自我审查。2017年8月,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宣布,应中国当局要求,该出版社旗下《中国季刊》(China Quarterly)删除了中国网站上300多篇涉及六四、文革、香港、西藏地区等敏感话题的文章。此举引起国际学术界批评,认为剑桥大学出版社屈服于中国压力。不过,剑桥大学出版社很快又宣布重新发布被删除的文章。剑桥大学在声明中称,此前撤下文章,是为了防止《中国季刊》在大陆的网站被关闭做出的临时决定。
总部位于德国的全球最大的学术图书出版商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集团,去年11月也宣布,为遵守中国当地法规,已禁止中国境内的读者访问部分学术文章。声明说,在中国被禁访问的学术文章不到该集团出版文章总数的1%,“如果不采取行动,我们会面临所有内容被封的真正的危险”。英国《金融时报》的相关报道说,施普林格•自然集团从旗下的《中国政治学期刊》(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及《国际政治学》(International Politics)的中国网站上删除了1000多篇包含“台湾”、“西藏”“文化大革命”等政治敏感词汇的文章。
现在瑞典的“独立中文笔会”翻译和发行委员会协调人张裕认为,中国政府对新闻自由、出版自由的干预,日益严重,很多外国书商、出版商出于经济利益对自己严加审查。
“比较可怕,就是自审的时候,往往比实际上审查,拿去官方审查还要严。”
为展开洗脑攻势、争夺话语权,中国还在欧洲主动出击,耗费巨资渗透欧洲媒体,广设孔子学院,成立智库,举办各类研讨会。
中国官媒抢占欧洲舆论阵地
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欧洲各国广设记者站,还在2016年末,专门开通了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法语(CGTN -Français)和西班牙(CGTN-Español)语频道。
借助位于芬兰的环球时代传媒公司,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以当地语言向芬兰、匈牙利、意大利等多各欧洲国家的听众传播中国官方声音。路透社相关报道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旗下的一家子公司拥有环球时代传媒公司60%的股份。
2010年底在英国伦敦创刊的《中国日报欧洲版(China Daily European Weekly)》面向欧洲约40个国家发行,还向欧洲各大报刊支付广告费,把自己编写的各种外文版的《中国观察报》(China Watch)以副刊和加页的形式加以传播。“中国日报网”显示,通过与英国《每日电讯报》、法国《费加罗报》、德国《商报》、西班牙《国家报》等外国报刊的合作,《中国观察报》“直达世界大国意见领袖和政、商、学界高端读者。”
孔子学院、智库和研讨会
目前中国已在欧洲41个国家设立了170多所孔子学院。中国“汉办”通过提供、培训教师,提供教学经费和教材,利用孔子学院,向学中文的欧洲人灌输中国官方的意识形态,进行洗脑宣传。
2017年4月中国社科院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成立了“中国—中东欧研究院”(China-CEE Institute),该院所有领导都是中国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亲自出席了成立仪式。“中国—中东欧研究院”网站资料显示,该院积极寻求与中东欧国家智库合作,并以匈牙利为依托,在中东欧开展实地调研、合作研究、联合出版、人员培训、系列讲座等。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欧盟和北约总部所在地,更是中共在欧洲影响渗透的重中之重。中国挥金如土,在布鲁塞尔举办各种研讨会,试图影响国际舆论和欧洲政策导向。例如,今年9月底,在对美贸易战中屡屡受挫的中国在布鲁塞尔举办《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暨中国机遇研讨会。去年9月,中国驻比利时使馆发起举办了“金砖国家全球责任和与欧盟的关系”国际研讨会。
中国在布鲁塞尔举办的研讨会,除了讨论国际经济、政治议题,还大力鼓吹马列意识形态,为习近平歌功颂德。今年5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比利时-中国协会在布鲁塞尔联合举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研讨会。中共党媒《光明日报》的相关报道说,来自比利时、法国、瑞士及中国的50多名专家学者在该会上认为,习近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对欧洲汉学家的统战攻势
现在瑞典的“独立中文笔会”翻译和发行委员会协调人张裕认为,中国通过利益诱惑和拒签威胁,已成功“统战”了欧洲的大多数汉学家。
“据我所知,反正是有影响的(汉学家)他们都邀请,除非你摆明了不跟他们来往,也不太可能。因为很多人都是搞中国现代研究的。你搞古典研究,可以不去中国。但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政治、法律,你说那些人他们不去中国不行啊。所以去了中国他自己首先就要自律,有些事情就不能随便说。”
对于欧洲学者在涉及中国问题时的自我审查,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研究员马晓月(Mareike Ohlberg)感到担忧。
“我做研究工作。就在我身边,人们已经开始自我审查,说我不能再谈这件事了,或者我不能再研究这个课题了,因为担心会冒犯中国政府,然后会有麻烦。我认为这种担心、这种现象会长期存在。欧洲的舆论和价值都受到了影响。”
马晓月认为,中国正在全球进行影响力和舆论的斗争,不仅要赢得支持中国立场和具体政策的盟友,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也是为了获得支持中国统治模式和经济模式的盟友。
“因为全世界认为中国模式好的人越多,对中国共产党来说越安全。”
马晓月表示,面对中国的影响、渗透,欧洲不应仿效中国加强管制、关上大门,而应该思考如何利用欧洲的开放、多样性、透明度来加强自身的价值和力量。欧洲国家还需要找到长期可行的办法,为媒体、研究机构、大学、基础设施提供资金,让来自中国的资金失去吸引力。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11/%E6%8F%AD%E7%A7%98%E4%B8%AD%E5%9B%BD%E9%94%90%E5%AE%9E%E5%8A%9B%EF%BC%9A%E6%AC%A7%E6%B4%B2%E5%AD%A6%E6%9C%AF%E3%80%81%E8%A8%80%E8%AE%BA%E8%87%AA%E7%94%B1.html
自由亚洲
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令欧洲商家在西藏、台湾等问题上紧跟中国官方立场。中国还投入巨资,在欧洲展开洗脑攻势,争夺话语权。欧洲的出版社、汉学家纷纷自审,学术、言论自由岌岌可危。接下来请听《揭秘中国锐实力》特别报道的第十三集,本台记者林坪邀请专家学者,讨论分析中国对欧洲言论自由、学术自由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在欧洲的贸易、投资,成功地让很多政府对中国人权事务避而不谈。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也让很多欧洲商家在台湾、西藏等问题上迅速调整方向,与中国政府保持一致。
迫于中国压力,欧洲公司改台湾称谓
今年4月25日,中国民航总局致信44家外籍航空公司,要求这些公司的全球业务必须遵循中国有关反分裂的法律,移除任何把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称为“国家”的内容。包括德国汉莎航空、英国航空、芬兰航空在内的多家欧洲航空公司迅速响应中国当局要求,把网站上的“台湾”,改为“中国台湾”。
此前,西班牙时装连锁品牌ZARA今年1月在官方网站上发声明,为公司网站“错误地将台湾称为‘国家’”,“表示诚挚的歉意”。
奔驰为引用达赖喇嘛的话道歉
德国戴姆勒集团旗下的梅塞德斯-奔驰今年2月在其官方的英文Instagram帐户上发布了一则汽车广告图片,其中引用了西藏流亡精神领袖达赖喇嘛的一句话“从不同角度审视境遇,你的视野会更广阔”。尽管Instagram被中国当局屏蔽,一些成功翻墙的中国网民还是看到了奔驰的这则广告并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转发。
数小时后,奔驰从Instagram官方帐户上撤下了这则含有达赖喇嘛名言的宣传图片,还透过其中文新浪微博发声明,为该公司在国际社交媒体上一则包含“极为错误信息”的发布,“诚恳道歉”。
迫于中国压力,欧洲文艺界自我审查
冰岛流行歌手比约克(Bjork)2008年3月在中国上海的演唱会上演唱《宣布独立》(Declare Independence)曲目时,高喊“西藏!西藏”。
“比约克事件”引起中国政府不满后,中国文化部门加强对境外艺人赴华演出的背景审查,要求其提供演出曲目和歌词。很多境外艺人还遭到“秋后算账”。
2013年3月,德国老牌电子乐队“发电站”(Kraftwerk)的赴华签证被拒,无法参加同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草莓音乐节”。英国《卫报》(The Guardian)相关报道说,早在1999年,“发电站”乐队曾计划在一个支持西藏独立的音乐会上表演,虽然该演出计划后来因天气原因取消了,“发电站”乐队仍在10几年后因此遭到中国拒签。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为确保在华演出顺利,一些欧洲乐队主动进行自我审查。例如,德国德累斯顿十字童声合唱团(Dresdner Kreuzchor)2013年10月首次访问中国大陆巡演期间,接受经纪公司建议,取消了一首《思想是自由的》(Die Gedanken sind frei)的曲目。此举引发德国舆论关注。德国音乐委员会秘书长赫普纳(Christian Höppner)批评该合唱团对中国威权政府下跪、“自由不容谈判”。
中国官方的长臂管辖令法国动画电影节撤片
不仅赴华演出的欧洲艺人要遵从中国当地法律法规,在欧洲举办的电影节也切实感受到中国长臂管辖的威力。
中国动画制作人刘健自编自导的影片《好极了》(Have a nice day),是一部并不涉及政治的黑色喜剧动画片。该片曾入选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在改名《大世界》后荣获第54届台湾金马奖。不过,这样一部优秀影片,却迫于中国官方压力,在2017年6月法国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开幕前,被从放映表撤下。法国媒体引述影展策展人艾维诺(Patrick Eveno)说,中国官方要求撤下这部影片,因为该片没有获得在海外放映的许可。虽然影展组织方第一时间拒绝了中国官方的要求,但《好极了》的制片团队随后也要求影展组织方撤下影片。组织方“无权将制片团队置于危险之中”,只好撤下该片。
欧洲出版社自我审查
为在中国市场生存,欧洲的出版社也开始自我审查。2017年8月,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宣布,应中国当局要求,该出版社旗下《中国季刊》(China Quarterly)删除了中国网站上300多篇涉及六四、文革、香港、西藏地区等敏感话题的文章。此举引起国际学术界批评,认为剑桥大学出版社屈服于中国压力。不过,剑桥大学出版社很快又宣布重新发布被删除的文章。剑桥大学在声明中称,此前撤下文章,是为了防止《中国季刊》在大陆的网站被关闭做出的临时决定。
总部位于德国的全球最大的学术图书出版商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集团,去年11月也宣布,为遵守中国当地法规,已禁止中国境内的读者访问部分学术文章。声明说,在中国被禁访问的学术文章不到该集团出版文章总数的1%,“如果不采取行动,我们会面临所有内容被封的真正的危险”。英国《金融时报》的相关报道说,施普林格•自然集团从旗下的《中国政治学期刊》(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及《国际政治学》(International Politics)的中国网站上删除了1000多篇包含“台湾”、“西藏”“文化大革命”等政治敏感词汇的文章。
现在瑞典的“独立中文笔会”翻译和发行委员会协调人张裕认为,中国政府对新闻自由、出版自由的干预,日益严重,很多外国书商、出版商出于经济利益对自己严加审查。
“比较可怕,就是自审的时候,往往比实际上审查,拿去官方审查还要严。”
为展开洗脑攻势、争夺话语权,中国还在欧洲主动出击,耗费巨资渗透欧洲媒体,广设孔子学院,成立智库,举办各类研讨会。
中国官媒抢占欧洲舆论阵地
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欧洲各国广设记者站,还在2016年末,专门开通了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法语(CGTN -Français)和西班牙(CGTN-Español)语频道。
借助位于芬兰的环球时代传媒公司,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以当地语言向芬兰、匈牙利、意大利等多各欧洲国家的听众传播中国官方声音。路透社相关报道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旗下的一家子公司拥有环球时代传媒公司60%的股份。
2010年底在英国伦敦创刊的《中国日报欧洲版(China Daily European Weekly)》面向欧洲约40个国家发行,还向欧洲各大报刊支付广告费,把自己编写的各种外文版的《中国观察报》(China Watch)以副刊和加页的形式加以传播。“中国日报网”显示,通过与英国《每日电讯报》、法国《费加罗报》、德国《商报》、西班牙《国家报》等外国报刊的合作,《中国观察报》“直达世界大国意见领袖和政、商、学界高端读者。”
孔子学院、智库和研讨会
目前中国已在欧洲41个国家设立了170多所孔子学院。中国“汉办”通过提供、培训教师,提供教学经费和教材,利用孔子学院,向学中文的欧洲人灌输中国官方的意识形态,进行洗脑宣传。
2017年4月中国社科院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成立了“中国—中东欧研究院”(China-CEE Institute),该院所有领导都是中国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亲自出席了成立仪式。“中国—中东欧研究院”网站资料显示,该院积极寻求与中东欧国家智库合作,并以匈牙利为依托,在中东欧开展实地调研、合作研究、联合出版、人员培训、系列讲座等。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欧盟和北约总部所在地,更是中共在欧洲影响渗透的重中之重。中国挥金如土,在布鲁塞尔举办各种研讨会,试图影响国际舆论和欧洲政策导向。例如,今年9月底,在对美贸易战中屡屡受挫的中国在布鲁塞尔举办《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暨中国机遇研讨会。去年9月,中国驻比利时使馆发起举办了“金砖国家全球责任和与欧盟的关系”国际研讨会。
中国在布鲁塞尔举办的研讨会,除了讨论国际经济、政治议题,还大力鼓吹马列意识形态,为习近平歌功颂德。今年5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比利时-中国协会在布鲁塞尔联合举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研讨会。中共党媒《光明日报》的相关报道说,来自比利时、法国、瑞士及中国的50多名专家学者在该会上认为,习近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对欧洲汉学家的统战攻势
现在瑞典的“独立中文笔会”翻译和发行委员会协调人张裕认为,中国通过利益诱惑和拒签威胁,已成功“统战”了欧洲的大多数汉学家。
“据我所知,反正是有影响的(汉学家)他们都邀请,除非你摆明了不跟他们来往,也不太可能。因为很多人都是搞中国现代研究的。你搞古典研究,可以不去中国。但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政治、法律,你说那些人他们不去中国不行啊。所以去了中国他自己首先就要自律,有些事情就不能随便说。”
对于欧洲学者在涉及中国问题时的自我审查,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研究员马晓月(Mareike Ohlberg)感到担忧。
“我做研究工作。就在我身边,人们已经开始自我审查,说我不能再谈这件事了,或者我不能再研究这个课题了,因为担心会冒犯中国政府,然后会有麻烦。我认为这种担心、这种现象会长期存在。欧洲的舆论和价值都受到了影响。”
马晓月认为,中国正在全球进行影响力和舆论的斗争,不仅要赢得支持中国立场和具体政策的盟友,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也是为了获得支持中国统治模式和经济模式的盟友。
“因为全世界认为中国模式好的人越多,对中国共产党来说越安全。”
马晓月表示,面对中国的影响、渗透,欧洲不应仿效中国加强管制、关上大门,而应该思考如何利用欧洲的开放、多样性、透明度来加强自身的价值和力量。欧洲国家还需要找到长期可行的办法,为媒体、研究机构、大学、基础设施提供资金,让来自中国的资金失去吸引力。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11/%E6%8F%AD%E7%A7%98%E4%B8%AD%E5%9B%BD%E9%94%90%E5%AE%9E%E5%8A%9B%EF%BC%9A%E6%AC%A7%E6%B4%B2%E5%AD%A6%E6%9C%AF%E3%80%81%E8%A8%80%E8%AE%BA%E8%87%AA%E7%94%B1.html
揭秘中国锐实力(十二)在欧洲的经济渗透
中国近年来在欧洲加快收购步伐,获取“中国制造2025”所需的大量高新技术,控股欧洲多个重要港口。中国并在欧洲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和“16+1合作”,其背后是否另有所图?在接下来的《揭秘中国锐实力》特别报道第十二集,本台记者林坪邀请专家学者,继续讨论分析中国在欧洲的影响和渗透。
中国商务部10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在法国、德国等49个国家和地区完成跨境并购项目265起,涉及制造业、交通运输、邮政业、采矿业等领域,实际交易总额433亿美元。中国官媒人民网的相关报道说,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势未变,而且更强调“走出去”的质量。
其实,早在2015年推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后,中国就加快了在欧洲并购高科技企业的步伐,企图实现“弯道超车”。
中资大举收购欧洲高科技公司
2015年,株洲南车以约1.3亿英镑的价格收购了英国深海机器人生产企业SMD。2016年,中国家电企业美的斥资40多亿欧元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KUKA),引发德国舆论对本国技术流失的担忧。2017年,中国化工集团以约430亿美元价格完成了对瑞士农化公司先正达(Syngenta)的收购。
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投资、并购,在美国引发警惕、屡遭碰壁后,开始把目光转向欧洲。国际会计事务所普华永道(PwC)今年8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欧洲已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首选地区。其中,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以108亿美元收购葡萄牙电力公司EDP,吉利90亿美元入股戴姆勒(Daimler),两宗交易占到中国企业今年上半年在欧洲并购总额的80%。另据法国媒体消息,中国最大的国有芯片制造商清华紫光集团今年6月签署协议,以约22亿欧元的价格收购法国智能芯片组件制造商Linxens,不过,该协议还有待法国、德国和欧洲监管部门的批准。
控股欧洲多个重要港口
近年来,中资企业还不断扩大在欧洲港口的股权和经营权。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今年10月报道说,中远海运、招商局港口控股公司和青岛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国公司在欧洲16个港口以及码头终端持股至少20%。其中,中远海运集团目前已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比利时泽布吕赫(Zeebrugge)码头、西班牙诺特姆港口公司、鹿特丹Euromax集装箱码头的最大股东。
这些中国公司参股的欧洲港口,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连接点,也令分析人士担心,一些港口未来可能会被中国用于军事目的。2015年2月,中国海军第十八批护航编队就曾抵达中远海运控股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进行了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
“一带一路”令黑山债台高筑
除了控股欧洲港口,中国还借助“一带一路”,在欧洲一些国家承包陆上基建工程,并提供贷款。已有欧洲国家因此债台高筑,陷入困境。
例如,中国国企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正在欧洲小国黑山修建一条长达165公里的高速公路,该工程将连结黑山出海口巴尔港和其内陆邻国塞尔维亚。
不过,黑山目前已为41公里的一期工程建设背上沉重债务,被迫用提高税收、冻结部分公务员工资,取消福利的办法来解决其财政问题。路透社今年7月报道说,已无力承担更多债务来完成剩下的工程的黑山政府,倾向于建立一个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由外部合作伙伴负责建设和运营该公路,并有权管理该公路30年时间,以获得投资回报。中国路桥今年3月承诺在PPP的基础上完成对黑山公路剩余部分的建造。不过,今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黑山政府不要采用PPP方案,因为这可能引入大量债务。路透社报道说,黑山的这个项目在欧盟成员国和那些打算加入欧盟的塞尔维亚、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引发激烈的争论,担心这是中共在欧洲施加影响的项目之一。
“一带一路”工程项目的不透明和其他问题也引发人们担忧。
中国超低价承建工程 赔本赚吆喝还是另有所图?
中国路桥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克罗地亚承建一座跨海大桥工程。这是中国企业首次赢得一个主要由欧盟出资支持的项目。美国《纽约时报》中文网10月19日报道说,中国路桥赢得合同的报价比最接近的竞争对手低了近一亿美元。奥地利Strabag公司指责中国企业的报价低于项目的实际造价,对此提起法律诉讼,但遭克罗地亚法院驳回。目前,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正在调查克罗地亚是否按照符合欧盟规定的做法把合同授予中国公司。报道说,
由于担心中国企业可能破坏竞争、践踏欧盟劳动法,以及压低工资,欧盟一直对允许中国国有企业进入欧洲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市场持谨慎态度。中国国有企业通常自己带来建设项目的大部分工人,目前还不清楚克罗地亚跨海大桥工程有多少工人来自中国,他们的工资是多少。
“16+1合作”分化欧洲
除了“一带一路”,中国2012年与波兰、匈牙利等16个中东欧国家共同建立的 “16+1合作”机制,也在欧洲引发争议。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在2017年12月发布的报告认为, “16+1”无疑是中国对欧洲“分而治之”实践的一部分。
欧洲政客为中东欧合作、“一带一路”站台
为顺利在欧洲推动“16+1合作”、“一带一路”,中国高薪聘请了很多知名政治人物,为其背书。例如,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Jean-Pierre Raffarin)在各种场合为中国发声,呼吁法国和欧洲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Gordon Brown)目前担任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Sino-CEE Fund)的首席顾问。英国前首相卡梅伦(David Cameron)也在为支持中国“一带一路”项目而设立的价值10亿美元的中英投资基金中担任领导职务。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研究员戴昕昊(Thomas S.Eder)认为,“一带一路”并不像中国官方宣传的那样,会给中国和沿线国家带来双赢局面。“很大程度上,只对中国来说是个胜利。因为一带一路的基建项目合同,90%由中国公司获得,只有6%的本地公司和4%的国际公司获得了剩下的合同。”
不过,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亚洲和中国项目主任、法国外交部政策规划委员会顾问顾德明(François Godement)认为,人们不必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过度担忧,因为该项目类似上世纪60、70年代,由中国顶层政治人物发起的充满各种口号的大规模运动。
“然后项目仓促实施,很多资金被浪费,并没有太多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计划的逻辑性和相互间的联系。”
在顾德明看来,迄今为止,中国在欧洲推动“一带一路”并不顺利。
“在欧洲,(一带一路)项目迄今毫无用处,部分原因是,中国无法在获得基建项目的同时,提供欧洲人愿意接受的融资模式。中国贷款的利息对欧洲来说太高,缺乏透明度。缺乏竞争也违反欧盟的规则。”
顾德明认为,与中国在亚洲大规模开展的基建项目相比,目前,欧洲的“一带一路”项目更多的还停留在规划阶段,真正实施的并不多。
听众朋友们,您刚刚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制作的《揭秘中国锐实力》特别报道的第十二集。下一集将讨论中国对欧洲言论自由、学术自由的影响,欢迎收听。
(记者:林坪 编辑:申铧)网编:郭度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zhuantixilie/zhongguochujiaoshenxiangshijie/yl-11082018122750.html
中国商务部10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在法国、德国等49个国家和地区完成跨境并购项目265起,涉及制造业、交通运输、邮政业、采矿业等领域,实际交易总额433亿美元。中国官媒人民网的相关报道说,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势未变,而且更强调“走出去”的质量。
其实,早在2015年推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后,中国就加快了在欧洲并购高科技企业的步伐,企图实现“弯道超车”。
中资大举收购欧洲高科技公司
2015年,株洲南车以约1.3亿英镑的价格收购了英国深海机器人生产企业SMD。2016年,中国家电企业美的斥资40多亿欧元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KUKA),引发德国舆论对本国技术流失的担忧。2017年,中国化工集团以约430亿美元价格完成了对瑞士农化公司先正达(Syngenta)的收购。
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投资、并购,在美国引发警惕、屡遭碰壁后,开始把目光转向欧洲。国际会计事务所普华永道(PwC)今年8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欧洲已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首选地区。其中,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以108亿美元收购葡萄牙电力公司EDP,吉利90亿美元入股戴姆勒(Daimler),两宗交易占到中国企业今年上半年在欧洲并购总额的80%。另据法国媒体消息,中国最大的国有芯片制造商清华紫光集团今年6月签署协议,以约22亿欧元的价格收购法国智能芯片组件制造商Linxens,不过,该协议还有待法国、德国和欧洲监管部门的批准。
控股欧洲多个重要港口
近年来,中资企业还不断扩大在欧洲港口的股权和经营权。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今年10月报道说,中远海运、招商局港口控股公司和青岛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国公司在欧洲16个港口以及码头终端持股至少20%。其中,中远海运集团目前已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比利时泽布吕赫(Zeebrugge)码头、西班牙诺特姆港口公司、鹿特丹Euromax集装箱码头的最大股东。
这些中国公司参股的欧洲港口,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连接点,也令分析人士担心,一些港口未来可能会被中国用于军事目的。2015年2月,中国海军第十八批护航编队就曾抵达中远海运控股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进行了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
“一带一路”令黑山债台高筑
除了控股欧洲港口,中国还借助“一带一路”,在欧洲一些国家承包陆上基建工程,并提供贷款。已有欧洲国家因此债台高筑,陷入困境。
例如,中国国企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正在欧洲小国黑山修建一条长达165公里的高速公路,该工程将连结黑山出海口巴尔港和其内陆邻国塞尔维亚。
不过,黑山目前已为41公里的一期工程建设背上沉重债务,被迫用提高税收、冻结部分公务员工资,取消福利的办法来解决其财政问题。路透社今年7月报道说,已无力承担更多债务来完成剩下的工程的黑山政府,倾向于建立一个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由外部合作伙伴负责建设和运营该公路,并有权管理该公路30年时间,以获得投资回报。中国路桥今年3月承诺在PPP的基础上完成对黑山公路剩余部分的建造。不过,今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黑山政府不要采用PPP方案,因为这可能引入大量债务。路透社报道说,黑山的这个项目在欧盟成员国和那些打算加入欧盟的塞尔维亚、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引发激烈的争论,担心这是中共在欧洲施加影响的项目之一。
“一带一路”工程项目的不透明和其他问题也引发人们担忧。
中国超低价承建工程 赔本赚吆喝还是另有所图?
中国路桥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克罗地亚承建一座跨海大桥工程。这是中国企业首次赢得一个主要由欧盟出资支持的项目。美国《纽约时报》中文网10月19日报道说,中国路桥赢得合同的报价比最接近的竞争对手低了近一亿美元。奥地利Strabag公司指责中国企业的报价低于项目的实际造价,对此提起法律诉讼,但遭克罗地亚法院驳回。目前,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正在调查克罗地亚是否按照符合欧盟规定的做法把合同授予中国公司。报道说,
由于担心中国企业可能破坏竞争、践踏欧盟劳动法,以及压低工资,欧盟一直对允许中国国有企业进入欧洲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市场持谨慎态度。中国国有企业通常自己带来建设项目的大部分工人,目前还不清楚克罗地亚跨海大桥工程有多少工人来自中国,他们的工资是多少。
“16+1合作”分化欧洲
除了“一带一路”,中国2012年与波兰、匈牙利等16个中东欧国家共同建立的 “16+1合作”机制,也在欧洲引发争议。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在2017年12月发布的报告认为, “16+1”无疑是中国对欧洲“分而治之”实践的一部分。
欧洲政客为中东欧合作、“一带一路”站台
为顺利在欧洲推动“16+1合作”、“一带一路”,中国高薪聘请了很多知名政治人物,为其背书。例如,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Jean-Pierre Raffarin)在各种场合为中国发声,呼吁法国和欧洲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Gordon Brown)目前担任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Sino-CEE Fund)的首席顾问。英国前首相卡梅伦(David Cameron)也在为支持中国“一带一路”项目而设立的价值10亿美元的中英投资基金中担任领导职务。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研究员戴昕昊(Thomas S.Eder)认为,“一带一路”并不像中国官方宣传的那样,会给中国和沿线国家带来双赢局面。“很大程度上,只对中国来说是个胜利。因为一带一路的基建项目合同,90%由中国公司获得,只有6%的本地公司和4%的国际公司获得了剩下的合同。”
不过,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亚洲和中国项目主任、法国外交部政策规划委员会顾问顾德明(François Godement)认为,人们不必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过度担忧,因为该项目类似上世纪60、70年代,由中国顶层政治人物发起的充满各种口号的大规模运动。
“然后项目仓促实施,很多资金被浪费,并没有太多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计划的逻辑性和相互间的联系。”
在顾德明看来,迄今为止,中国在欧洲推动“一带一路”并不顺利。
“在欧洲,(一带一路)项目迄今毫无用处,部分原因是,中国无法在获得基建项目的同时,提供欧洲人愿意接受的融资模式。中国贷款的利息对欧洲来说太高,缺乏透明度。缺乏竞争也违反欧盟的规则。”
顾德明认为,与中国在亚洲大规模开展的基建项目相比,目前,欧洲的“一带一路”项目更多的还停留在规划阶段,真正实施的并不多。
听众朋友们,您刚刚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制作的《揭秘中国锐实力》特别报道的第十二集。下一集将讨论中国对欧洲言论自由、学术自由的影响,欢迎收听。
(记者:林坪 编辑:申铧)网编:郭度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zhuantixilie/zhongguochujiaoshenxiangshijie/yl-11082018122750.html
Monday, 12 November 2018
揭秘中国锐实力 (十一):欧洲政界
来源:
自由亚洲
中国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大张旗鼓的影响渗透活动,已经引发高度警惕和强烈反弹。相比之下,中国在欧洲“润物细无声”,贸易、投资先行,成功影响欧洲多国在人权等问题上的立场,却至今还没有引发太多的舆论关注。接下来请听《揭秘中国锐实力》特别报道的第十一集,本台记者林坪邀请专家学者,讨论分析中国对欧洲政界的影响和渗透。
中国官媒近日密集报道国家总理李克强的欧洲之行。李克强10月16日在荷兰海牙的中国-荷兰经贸论坛上说,“面对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局面,中欧作为全球两大重要经济体,应当加强战略沟通和协调合作,携手应对挑战。”李克强随后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第十二届亚欧首脑会议上再次阐述了相同的观点。
实际上,中国并不是在对美贸易战中频频吃瘪后,才开始重视欧洲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多个欧洲国家深陷债务泥潭,中国趁机加大在欧洲的贸易、投资,继而影响欧洲国家在人权等问题上的立场,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希腊。
希腊阻挠欧盟发声明批评中国人权纪录
债台高筑的希腊政府,无奈出售国有资产,中国资本也大举进入希腊。2008年,央企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中远海运)获得希腊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2、3号集装箱码头35年特许经营权。2016年,中远海运集团又购得比雷埃夫斯港务局过半股权,接管经营该港务局。目前,比雷埃夫斯港已成为中国集装箱船从亚洲向欧洲出口的重要转运枢纽和物流中心。除了港口,中国还积极进入希腊的能源市场。2017年5月,中国和希腊签署“三年行动计划”,涵盖铁路、港口、机场网络建设、电力能源网络及发电厂投资等。同年6月,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收购了希腊国家电网公司24%的股权,参与希腊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划、财务、建设、技术等方面的经营管理。
作为中国投资的重要接收国,希腊“知恩图报”,在国际舞台上支持中国。2017年6月,由于希腊的阻挠,欧盟未能按原计划在日内瓦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发表声明,批评中国的人权记录。路透社相关报道引述希腊外交官说,雅典阻止了“对中国的非建设性批评”,并表示在联合国之外,欧盟与中国单独对话是更好的讨论途径。
匈牙利阻挠欧盟签署联名信批评中国虐待709律师
希腊并非反对批评中国人权纪录的唯一欧盟成员。匈牙利于2012年加入了中国与16个中东欧国家共同建立的“16+1合作”机制,也是第一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协议的欧洲国家。去年,中国和匈牙利的双边贸易额已突破100亿美元。
深知与中国经贸往来重要性的匈牙利,多次反对欧盟在人权问题上批评中国。2017年2月末,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11 国驻华大使联名致信中国公安部长郭声琨,要求公安部对709案多名被捕律师,羁留期间遭受酷刑进行独立调查。《华盛顿邮报》相关报道引述不具名外交官员消息说,由于匈牙利的阻挠,欧盟未能集体签署这封批评中共当局虐待狱中律师的联名信。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研究员马晓月(Mareike Ohlberg)认为,中国在欧洲的活动,加剧了欧盟内部早已存在的分歧和问题。
“因为欧盟在许多领域遵循共识原则,通常只需要让一个国家反对、抗争,欧盟就没法发联合声明。因此,你已经可以看到一些后果。”
对于中国在欧洲影响渗透活动的目标,马晓月分析说,
“我认为中国的长期目标是通过赢得关键位置上的人,来改变公众舆论,继而获得支持中国政策和立场的盟友。短期目标则是对中国的政策提供现场支持,或者阻止任何被认为是不符合中国利益的事情。”
不过,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亚洲和中国项目副主任杜懋之( Mathieu Duchatel)认为,在与自由民主制度的竞争中,中国并没有主动向外输出自己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而是比较被动的等在那里,等国外受到吸引的政治力量跟它发展关系。
“希腊跟匈牙利很明显是反对欧盟的。就是说,匈牙利跟希腊和欧盟有一个比较复杂的关系。希腊是关于他的国债,匈牙利是关于它的整个意识形态。它为了让欧盟意识到它的这个立场,所以现任政府只好跟中国发展关系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你可以说中国是一个选项吧。所以这个不是中国自己主动去发展的一个关系,而是别的国家别的政治力量主动的去(与中国)发展的一个关系。”
无论是主动出击还是被动等待,中国显然已经把捷克总统泽曼(Miloš Zeman)变成了自己的铁杆盟友。
捷克总统让中国人当顾问,与达赖喇嘛保持距离
2015年,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斥资10亿美元,参股捷克J&T金融集团,收购捷克啤酒公司、航空公司、足球俱乐部等。华信能源的董事长叶简明还被聘为捷克总统泽曼的经济顾问。叶简明的发家史充满神秘色彩,有海外媒体说他与中国军方有联系。作为总统顾问,叶简明不仅可以影响捷克的对华政策,还能接触捷克和欧盟的机密,引发一些欧洲人士担忧。
积极拥抱中国投资的捷克总统泽曼,在涉华问题上高度保持“政治正确”。早在2013年1月,泽曼就在竞选总统的辩论中誓言,如果他胜选,将不会与西藏流亡精神领袖达赖喇嘛会晤。2015年9月,泽曼参加了中国反法西斯战争七十周年阅兵式,是出席该活动的唯一欧盟国家首脑。
2016年10月,捷克副总理帕维尔•别洛布拉代克(Pavel BELOBRADEK)等数名官员,与到访当地的达赖喇嘛举行私人会晤。为平息中国政府的不满,捷克总统泽曼、总理索博特卡(Bohuslav Sobotka)迅速表态他们没有会见达赖喇嘛的计划,并和捷克国会两院议长一起发声明说,捷克部分政界人士与达赖喇嘛会面,并不反映捷克政府的“一个中国”政策有所改变,捷克政府“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亚洲和中国项目主任、法国外交部政策规划委员会顾问顾德明(François Godement)认为,中国已经成功影响了欧洲很多国家在西藏、台湾等问题上的立场。
“例如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成功阻止欧洲政府会见达赖喇嘛或提出西藏问题。从政治角度来看,台湾越来越孤立,从公共外交的角度来看,与台湾交往和贸易,都会失去中国。更令人惊讶的是,中国成功地阻止了28个欧盟成员国就南中国海问题做出完全统一的反应。”
为卖三文鱼 挪威在人权问题上转为沉默
贸易、投资不仅是中国讨好其它国家的胡萝卜,也是中国惩罚“反华”政治势力的大棒。
2010年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把和平奖颁给当时仍在狱中的中国异议人士刘晓波。中国政府随即展开报复行动,搁置与挪威的双边贸易谈判,挪威的三文鱼产业跟着遭殃,在中国市场份额大幅下降。2015年,中国政府给挪威三文鱼进入中国市场设置更多障碍,禁止从挪威的诺尔兰(Nordland )等三个郡进口整条三文鱼,其余仍可以向中国出口三文鱼的挪威地区必须提供三文鱼没有患病的证明。
中国还用其他各种方式给挪威“添堵”。北京市政府2012年宣布, 45个国家的公民自2013年元旦起可以在北京中转期间72小时免签游览北京。29个欧洲国家获得了这一中转免签待遇,但挪威被排除在外。
挪威前首相邦德维克(Kjell Magne Bondevik)原定于2012年6月出席并主持在中国南京举行的普世教会协会(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的会议,但遭到中国拒签,未能成行。
两国交恶6年后,挪威和中国终于在2016年底宣布实现关系正常化。挪威显然吸取了“教训”,在中国人权问题上转而保持沉默。2017年6月,刘晓波癌症末期就医的消息传到外界,挪威政府回避媒体有关刘晓波问题的提问,也不参与国际社会“释放刘晓波”的呼吁。刘晓波去世后,美、加等国立即发声明表达哀悼,呼吁中国立即结束对刘晓波遗孀刘霞的软禁。挪威政府仅发了一份“向刘晓波家人致意”的声明。
顾德明认为,在欧洲,中国已经成功地利用经济杠杆,消除了很多批评中国的声音。
“在中国认为是核心利益或关键因素的领域,他们通过经济影响确实取得了成功,以防止他们所谓的欧洲干涉。这实际上是在阻止批评,并阻止我们的价值观的表达。”
德国的中国研究学者马晓月认为,通过贸易、投资,中国在欧洲政界的影响力正在上升。
“政治精英不太可能冒犯中国政府。这些国家获得的大量投资来自中国。”
对于中国俘获欧洲政治精英,让欧盟通过有利于中国,但未必符合欧洲利益的声明,马晓月深感担忧。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811/%E6%8F%AD%E7%A7%98%E4%B8%AD%E5%9B%BD%E9%94%90%E5%AE%9E%E5%8A%9B%EF%BC%9A%E6%AC%A7%E6%B4%B2%E6%94%BF%E7%95%8C.html
Monday, 8 October 2018
揭秘中国锐实力(十)新西兰
2018-09-25
中国在新西兰的影响渗透不仅引发当地舆论关注,也引发美国、加拿大等盟国的关注。新西兰学者就中国影响渗透问题发布报告后,遭遇入室盗窃和恐吓,其背后是否有中国的身影?中国在新西兰的影响渗透,是出于什么目的?中共是否已经接近新西兰的政治核心?在澳大利亚通过反外国干预法后,新西兰会不会针对中国推出类似法案?接下来请听《揭秘中国锐实力》特别报道的第十集,本台记者林坪邀请专家学者,讨论分析中国在新西兰的影响和渗透。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University of Canterbury )中国问题专家安-玛丽•布莱迪(Anne-Marie Brady)教授去年9月发布报告《魔法武器》(Magic Weapons),以新西兰为例详述中国如何在海外影响渗透,发挥政治影响力。其中,数名新西兰国会现任华裔议员与中共的密切联系,以及来自中国富商、华商协会等统战组织的巨额政治献金,引发舆论关注。
新西兰议员杨健隐瞒中国军方背景 游说国防部长
据英国《金融时报》和新西兰媒体披露,新西兰国家党议员杨健(Yang Jian)刻意隐瞒自己曾在中国两所军方大学学习、工作十几年的经历,其中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大学直属中共总参三部,是专门培养中国军方间谍的学校。杨健去年9月13日就此召开记者会,否认自己是间谍,说自己当时只是教英文。但面对新西兰媒体的刨根问底,杨健不得不承认他在申请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签证的时候,使用了“伙伴关系学校”的名字,没申报自己有军队背景和情报部门背景,并承认自己是中共党员。
“Were you a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member? (记者:你曾是中共党员吗?)Yes.(杨健:是。)”(2017年9月13日杨健记者会问答)
据《新西兰先驱报》消息,除了在申请成为新西兰公民时隐瞒自己的军方背景,杨健还在2011年首次成为新西兰国会议员后数月,帮一名未通过安全情报局(SIS)背景审查的中国求职者,游说新西兰国防部长等人,对其解除安全限制。
布莱迪教授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像杨健这样有中共军方特工背景的人,除非官方特派,是不能出国的。而杨健自1994年离开中国后一直积极领导、推动中共在海外的统战活动,他隐瞒中共军方间谍背景并通过新西兰国家安全检查、进入新西兰国会的核心机构——外交、国防和贸易特别委员会,直接影响新西兰对中国的政策,非常令人担忧。
公开拥护习近平的华裔议员霍建强
另一名新西兰国会工党华裔议员霍建强(Raymond Huo)公开跟中共在新西兰的统战组织合作,并用中英文宣传中国政策,也引发布莱迪教授的关注。布莱迪教授在报告中举例说,在中共统战组织新西兰统促会2009年的一次活动中,霍建强说,作为“中国人”,他将在新西兰国会推动中共的西藏政策。由霍建强拍板,2017年工党竞选口号“Let’s do it”的中文版本居然成了习近平提出的“撸起袖子加油干”。霍建强还与受中共统战部控制的致公党密切往来,和致公党领导人一起推广新西兰一带一路基金和一带一路智库。
2016年奥克兰市长竞选期间,霍建强组织慈善拍卖和华人社区晚宴,前工党领袖和国会议员菲尔.高夫(Phil Goff)从中获得了超过36万纽币的捐款。其中一笔5万纽币的现金捐款,来自中国全国政协委员陈丽华创办的富华国际集团,该公司正在奥克兰海滨建造五星级酒店,并与新西兰一带一路促进委员会密切合作。在这场慈善拍卖活动中,来自中国的投标人还以15万纽币的价格,买下了一本习近平亲自签名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公众质疑难撼杨健、霍建强新西兰政坛地位
媒体的关注、公众的质疑并未影响到杨健、霍建强的仕途。两人目前仍作为国会议员活跃在新西兰政坛。现在奥克兰的中文政论杂志《北京之春》主编陈维健对这一现象评论说,
“本来杨健所在的国家党以前是执政党,在去年的大选中落败,变成是工党执政。那么工党作为以前的反对党,为什么对杨健的问题不抓住他穷追猛扣呢?本来是很 好的一 个机会吧?这里面是因为国家党有杨健的问题,工党有霍建强的问题。”
陈维健指出,杨健和霍建强积极帮助各自所属的新西兰政党从中国富商、中资机构募款,这种经济上的重要性,令两人成为各自党派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这也令新西兰的两大党派迄今对中国渗透问题保持沉默。
“而且通过杨健,国家党跟中国政府的关系变得非常轻松容易。通过这个霍建强,工党与中国政府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两党都有这样的问题,所以说两党对于中国渗透的问题都是一种非常暧昧的态度,所以至今为止两党都对这个事情,对中国渗透问题,都基本上是保持沉默。”
对新西兰本土政客的利益输送
除了帮助与中国政府过从甚密的华裔移民进入新西兰政坛,中国还积极拉拢新西兰本土政客:以极高礼遇接待访华的新西兰各政党要员,高薪聘请很多新西兰前政客在中资机构担任要职,或通过其他方式对他们进行利益输送。例如,新西兰前国家党领袖唐•布拉什(Don Bras)目前是中国工商银行新西兰分行的主席。前财政部长鲁思・理查森(Ruth Richardson)和前国会议员克里斯.特雷蒙(Chris Tremain)是新西兰中国银行的董事会成员。新西兰前总理詹妮•希普利(Dame Jenny Shipley)担任中国建设银行新西兰分行主席,并在中国建设银行董事会任职六年。
2017年9月,新西兰媒体对前新西兰总理约翰.基(John Key)的房地产交易提出质疑。约翰.基名下的一处物业,以2000万新西兰元的价格,卖给了未披露姓名的中国买家,远高于该地区的市场价格。约翰.基拒绝回答有关交易的任何问题。
成功影响新西兰政坛
陈维健认为,中国在新西兰政坛下的功夫,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新西兰这几年来受中国的影响,对西方国家的态度也是有了一定的距离。每每在南海问题、各方面的问题上,都向中国示好。”
几年前从中国移民到新西兰的余先生,因惧怕中国政府的报复,不愿透露全名。他认为,新西兰是西方民主国家中,遭中国渗透最为严重的。
“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新西兰是个很小的国家,相对容易。第二个,新西兰政治制度比较特别,它是三年就进行一次选举,然后他又有一个MMP(混合成员比例)的选举制度。这个选举制度就会使第一大党基本上没办法过半数,那么这时候少数族裔比如说华人群体的投票倾向就对这个政治走向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全面影响新西兰各界
余先生认为,通过威逼利诱和洗脑宣传,中国已全面影响和渗透新西兰各个领域。
“这些政治、文化、宗教包括智库的精英,都会自觉不自觉的去服务于中国的利益。因为他已经被对方接待了、渗透了、影响了嘛。不管是你自我屏蔽了还是被中国官方屏蔽了,然后你就会美化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而且你也开始对中国共产党不喜欢的团体不再友好。比如说新西兰已经很多年拒绝达赖喇嘛的访问了。”
余先生说,新西兰华人教会也遭中共影响渗透。今年4、5月份,奥克兰恩泉灵粮堂华人教会牧师周斌在敬拜活动中为一带一路祷告,为中兴祷告。
“他们祷告这些东西,这种对于稍微有一点民主自由思想的华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对于那些相对年级大的,或者说不太(关心)的,慢慢就落入了这种宗教的渗透。”
言论自由遭侵蚀 新西兰高校自我审查
言论自由遭侵蚀,华人和新西兰本地人纷纷自我审查,不讨论不接触中共不喜欢的团体和话题,也令余先生担忧。余先生举例说,今年7月26日,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取消了原定于当天下午4点钟放映记录片《假孔子之名》的活动。
“奥克兰大学临时通知,因为不方便的原因这个纪录片不可以在我们大学播放。因为这个纪录片是揭露孔 子学院的真相。孔子学院实际上是一个中共的渗透工具。奥克兰大学他本身自己有孔子学院。也就说你跟中共开始合作以后你就被这个病毒感染了,你就要进行自我审查,你就要限制自己的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
中国在新西兰影响渗透的目的
中国对新西兰的影响和渗透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高级研究员约书亚•科兰兹克(Joshua Kurlantzick)对此分析说,
“我认为这个目标可能是在政府高层和退休官员中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并影响当地华人社区,以便推动中国在该地区的经济和安全利益。”
布莱迪教授在报告中分析说,新西兰目前负责库克群岛、纽埃岛和托克劳三个太平洋岛国的国防安全和外交事务。这可能意味着中国在国际组织中获得四票。同时,新西兰和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同属国际情报分享组织“五眼联盟”(Five Eyes)。中国想让新西兰远离其传统的合作伙伴,或者至少让新西兰同意停止对中国进行五眼监视,以实现成为世界大国的战略目标。新西兰相对便宜的土地价格和未被开发的石油资源也吸引着中国。
美、加关注新西兰遭渗透
中国在新西兰的影响和渗透不仅引发新西兰媒体关注,也引发美国、加拿大等新西兰盟国的关注。在今年5月举行的一场美国国会听证会上,参议员塔兰特(James Talent)表示,中共已经非常接近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政治核心。美国中情局(CIA)前分析师彼得.马蒂斯(Peter Mattis)在听证会上建议把新西兰踢出“五眼联盟”。加拿大特别情报局今年5月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中国政府对新西兰社会各个层面的渗透已达到了非常危险的级别。
布莱迪教授遭入室盗窃、恐吓 背后之手是中国吗?
布莱迪教授发布有关中国在新西兰影响渗透的报告后不久,去年12月,她的大学办公室遭入室盗窃。中国大陆跟她有联系的人也遭中国国保人员盘问。今年2月,布莱迪教授家又被盗,丢失的电脑、手机和内存卡都跟她的研究工作有关,而其它更贵重的物品则安然无恙。家中失窃前,布莱迪教授还收到一封匿名警告信,信中详细列出了对那些没有按照北京官方路线走的人所进行的报复措施,并警告她说:“你就是下一个。”
新西兰媒体今年9月报道说,目前,新西兰警方仍在调查布莱迪教授遭到的入室盗窃,新西兰安全情报局和国际刑警也参与了调查。
美国《纽约时报》9月21日引述前中情局分析师、彼得•马蒂斯说,入室盗窃以及之前的办公室闯入事件,意味着“只有一个可能的罪魁祸首”,那就是中国。他表示,布莱迪在中国影响全球问题上的高调,意味着对中国来说,“恐吓她闭上嘴巴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重大胜利”。
不过,新西兰怀卡托大学(University of Waikato)讲师、国际关系学者鲁本.什泰夫(Reuben Steff)近日向本台记者表示,布莱迪教授家和办公室被盗,人们目前仍不知道是谁做的,有人认为是中国人做的,但也可能有人做了这件事,然后试图嫁祸中国。无论如何,布莱迪教授的遭遇,的确在新西兰学术界引发寒蝉效应。鲁本.什泰夫说,
“我想很可能会有一些新西兰学者在发布研究报告前考虑:这对我个人来说要付出任何代价吗?如果他们判断个人生活、职业生涯可能受到某种干扰,(他们就不发布研究报告。)一些学者可能认为任何风险都过高,因为中国是一个非常强大和有影响力的国家。”
鲁本.什泰夫认为,布莱迪教授的报告中并没有任何直接证据指向腐败,或间谍活动,人们对中国在新西兰的影响活动应该有所关注,但不应陷入恐慌。
“这真的是一份关于中国软实力的报告,可以说其他国家可能也在新西兰这样做。新西兰应该保持警惕,但是没有政治腐败的直接证据,没有中国政府企图渗透新西兰民主并操纵它的直接证据,在缺乏直接证据的情况下,我想我们必须保留一些判断,不应该放任自己陷入恐慌之中。”
鲁本.什泰夫说,中国现在的所作所为并不令他担忧,他更担心中国未来的动向。
“当一个像中国这样崛起的专制国家在世界某些地区变得非常重要,能够果断改变安排或欺凌某些国家,引发的问题令人担忧。它会如何使用自己的力量? 它会以合作、良性的方式使用力量,还是利用其力量强迫其他国家做事?”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人权遭打压,公民社会、言论自由受到限制。鲁本.什泰夫说,这种国内模式将如何影响中国在国际上的行为,引发人们的担忧。
新西兰会跟着澳大利亚出台反中国干预的法律吗?
新西兰会不会跟随澳大利亚脚步,出台反中国干预的法律?曾在新西兰外交贸易部任职的鲁本.什泰夫对此分析说,
“我可以理解澳大利亚的立法,但我认为新西兰比澳大利亚更脆弱,我们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小国,依赖国际贸易来维持我们的生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不反对中国、现在不通过法律可能(对新西兰)是合适的。”
新西兰国防部长罗恩•马克(Ron Mark)今年7月6日发布战略性国防政策声明,批评中国的南海政策,对中国挑战既有国际秩序表示担忧。这份声明还说,无论是在国内层面还是作为国际参与的基础,中国对人权和信息自由持有的观点,与新西兰的观点截然相反。
陈维健认为,过去二十多年,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西方国家以为让中国加入国际社会,会改变中国,使中国与国际社会接轨,走向文明,但现实令它们失望,于是西方国家纷纷开始遏制中国的影响。
“但是这20几年以来,西方看到的不但中国没有跟西方文明接轨,反而通过西方接纳他,使他经济政治各方面都强大了。这个强大的过程,使他跟西方社会搞对抗。那么现在西方觉得,必须到了改变的时候了,不会像以前那样纵容中国对西方进行咄咄逼人的那种渗透了。 ”
听众朋友们,您刚刚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制作的《揭秘中国锐实力》特别报道的第十集,谈中国对新西兰的影响和渗透。下一集将讨论中国对欧洲的影响和渗透,欢迎收听。
(记者:林坪 编辑:申铧)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zhuantixilie/zhongguochujiaoshenxiangshijie/jm-09252018162912.html
中国在新西兰的影响渗透不仅引发当地舆论关注,也引发美国、加拿大等盟国的关注。新西兰学者就中国影响渗透问题发布报告后,遭遇入室盗窃和恐吓,其背后是否有中国的身影?中国在新西兰的影响渗透,是出于什么目的?中共是否已经接近新西兰的政治核心?在澳大利亚通过反外国干预法后,新西兰会不会针对中国推出类似法案?接下来请听《揭秘中国锐实力》特别报道的第十集,本台记者林坪邀请专家学者,讨论分析中国在新西兰的影响和渗透。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University of Canterbury )中国问题专家安-玛丽•布莱迪(Anne-Marie Brady)教授去年9月发布报告《魔法武器》(Magic Weapons),以新西兰为例详述中国如何在海外影响渗透,发挥政治影响力。其中,数名新西兰国会现任华裔议员与中共的密切联系,以及来自中国富商、华商协会等统战组织的巨额政治献金,引发舆论关注。
新西兰议员杨健隐瞒中国军方背景 游说国防部长
据英国《金融时报》和新西兰媒体披露,新西兰国家党议员杨健(Yang Jian)刻意隐瞒自己曾在中国两所军方大学学习、工作十几年的经历,其中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大学直属中共总参三部,是专门培养中国军方间谍的学校。杨健去年9月13日就此召开记者会,否认自己是间谍,说自己当时只是教英文。但面对新西兰媒体的刨根问底,杨健不得不承认他在申请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签证的时候,使用了“伙伴关系学校”的名字,没申报自己有军队背景和情报部门背景,并承认自己是中共党员。
“Were you a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member? (记者:你曾是中共党员吗?)Yes.(杨健:是。)”(2017年9月13日杨健记者会问答)
据《新西兰先驱报》消息,除了在申请成为新西兰公民时隐瞒自己的军方背景,杨健还在2011年首次成为新西兰国会议员后数月,帮一名未通过安全情报局(SIS)背景审查的中国求职者,游说新西兰国防部长等人,对其解除安全限制。
布莱迪教授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像杨健这样有中共军方特工背景的人,除非官方特派,是不能出国的。而杨健自1994年离开中国后一直积极领导、推动中共在海外的统战活动,他隐瞒中共军方间谍背景并通过新西兰国家安全检查、进入新西兰国会的核心机构——外交、国防和贸易特别委员会,直接影响新西兰对中国的政策,非常令人担忧。
公开拥护习近平的华裔议员霍建强
另一名新西兰国会工党华裔议员霍建强(Raymond Huo)公开跟中共在新西兰的统战组织合作,并用中英文宣传中国政策,也引发布莱迪教授的关注。布莱迪教授在报告中举例说,在中共统战组织新西兰统促会2009年的一次活动中,霍建强说,作为“中国人”,他将在新西兰国会推动中共的西藏政策。由霍建强拍板,2017年工党竞选口号“Let’s do it”的中文版本居然成了习近平提出的“撸起袖子加油干”。霍建强还与受中共统战部控制的致公党密切往来,和致公党领导人一起推广新西兰一带一路基金和一带一路智库。
2016年奥克兰市长竞选期间,霍建强组织慈善拍卖和华人社区晚宴,前工党领袖和国会议员菲尔.高夫(Phil Goff)从中获得了超过36万纽币的捐款。其中一笔5万纽币的现金捐款,来自中国全国政协委员陈丽华创办的富华国际集团,该公司正在奥克兰海滨建造五星级酒店,并与新西兰一带一路促进委员会密切合作。在这场慈善拍卖活动中,来自中国的投标人还以15万纽币的价格,买下了一本习近平亲自签名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公众质疑难撼杨健、霍建强新西兰政坛地位
媒体的关注、公众的质疑并未影响到杨健、霍建强的仕途。两人目前仍作为国会议员活跃在新西兰政坛。现在奥克兰的中文政论杂志《北京之春》主编陈维健对这一现象评论说,
“本来杨健所在的国家党以前是执政党,在去年的大选中落败,变成是工党执政。那么工党作为以前的反对党,为什么对杨健的问题不抓住他穷追猛扣呢?本来是很 好的一 个机会吧?这里面是因为国家党有杨健的问题,工党有霍建强的问题。”
陈维健指出,杨健和霍建强积极帮助各自所属的新西兰政党从中国富商、中资机构募款,这种经济上的重要性,令两人成为各自党派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这也令新西兰的两大党派迄今对中国渗透问题保持沉默。
“而且通过杨健,国家党跟中国政府的关系变得非常轻松容易。通过这个霍建强,工党与中国政府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两党都有这样的问题,所以说两党对于中国渗透的问题都是一种非常暧昧的态度,所以至今为止两党都对这个事情,对中国渗透问题,都基本上是保持沉默。”
对新西兰本土政客的利益输送
除了帮助与中国政府过从甚密的华裔移民进入新西兰政坛,中国还积极拉拢新西兰本土政客:以极高礼遇接待访华的新西兰各政党要员,高薪聘请很多新西兰前政客在中资机构担任要职,或通过其他方式对他们进行利益输送。例如,新西兰前国家党领袖唐•布拉什(Don Bras)目前是中国工商银行新西兰分行的主席。前财政部长鲁思・理查森(Ruth Richardson)和前国会议员克里斯.特雷蒙(Chris Tremain)是新西兰中国银行的董事会成员。新西兰前总理詹妮•希普利(Dame Jenny Shipley)担任中国建设银行新西兰分行主席,并在中国建设银行董事会任职六年。
2017年9月,新西兰媒体对前新西兰总理约翰.基(John Key)的房地产交易提出质疑。约翰.基名下的一处物业,以2000万新西兰元的价格,卖给了未披露姓名的中国买家,远高于该地区的市场价格。约翰.基拒绝回答有关交易的任何问题。
成功影响新西兰政坛
陈维健认为,中国在新西兰政坛下的功夫,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新西兰这几年来受中国的影响,对西方国家的态度也是有了一定的距离。每每在南海问题、各方面的问题上,都向中国示好。”
几年前从中国移民到新西兰的余先生,因惧怕中国政府的报复,不愿透露全名。他认为,新西兰是西方民主国家中,遭中国渗透最为严重的。
“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新西兰是个很小的国家,相对容易。第二个,新西兰政治制度比较特别,它是三年就进行一次选举,然后他又有一个MMP(混合成员比例)的选举制度。这个选举制度就会使第一大党基本上没办法过半数,那么这时候少数族裔比如说华人群体的投票倾向就对这个政治走向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全面影响新西兰各界
余先生认为,通过威逼利诱和洗脑宣传,中国已全面影响和渗透新西兰各个领域。
“这些政治、文化、宗教包括智库的精英,都会自觉不自觉的去服务于中国的利益。因为他已经被对方接待了、渗透了、影响了嘛。不管是你自我屏蔽了还是被中国官方屏蔽了,然后你就会美化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而且你也开始对中国共产党不喜欢的团体不再友好。比如说新西兰已经很多年拒绝达赖喇嘛的访问了。”
余先生说,新西兰华人教会也遭中共影响渗透。今年4、5月份,奥克兰恩泉灵粮堂华人教会牧师周斌在敬拜活动中为一带一路祷告,为中兴祷告。
“他们祷告这些东西,这种对于稍微有一点民主自由思想的华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对于那些相对年级大的,或者说不太(关心)的,慢慢就落入了这种宗教的渗透。”
言论自由遭侵蚀 新西兰高校自我审查
言论自由遭侵蚀,华人和新西兰本地人纷纷自我审查,不讨论不接触中共不喜欢的团体和话题,也令余先生担忧。余先生举例说,今年7月26日,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取消了原定于当天下午4点钟放映记录片《假孔子之名》的活动。
“奥克兰大学临时通知,因为不方便的原因这个纪录片不可以在我们大学播放。因为这个纪录片是揭露孔 子学院的真相。孔子学院实际上是一个中共的渗透工具。奥克兰大学他本身自己有孔子学院。也就说你跟中共开始合作以后你就被这个病毒感染了,你就要进行自我审查,你就要限制自己的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
中国在新西兰影响渗透的目的
中国对新西兰的影响和渗透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高级研究员约书亚•科兰兹克(Joshua Kurlantzick)对此分析说,
“我认为这个目标可能是在政府高层和退休官员中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并影响当地华人社区,以便推动中国在该地区的经济和安全利益。”
布莱迪教授在报告中分析说,新西兰目前负责库克群岛、纽埃岛和托克劳三个太平洋岛国的国防安全和外交事务。这可能意味着中国在国际组织中获得四票。同时,新西兰和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同属国际情报分享组织“五眼联盟”(Five Eyes)。中国想让新西兰远离其传统的合作伙伴,或者至少让新西兰同意停止对中国进行五眼监视,以实现成为世界大国的战略目标。新西兰相对便宜的土地价格和未被开发的石油资源也吸引着中国。
美、加关注新西兰遭渗透
中国在新西兰的影响和渗透不仅引发新西兰媒体关注,也引发美国、加拿大等新西兰盟国的关注。在今年5月举行的一场美国国会听证会上,参议员塔兰特(James Talent)表示,中共已经非常接近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政治核心。美国中情局(CIA)前分析师彼得.马蒂斯(Peter Mattis)在听证会上建议把新西兰踢出“五眼联盟”。加拿大特别情报局今年5月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中国政府对新西兰社会各个层面的渗透已达到了非常危险的级别。
布莱迪教授遭入室盗窃、恐吓 背后之手是中国吗?
布莱迪教授发布有关中国在新西兰影响渗透的报告后不久,去年12月,她的大学办公室遭入室盗窃。中国大陆跟她有联系的人也遭中国国保人员盘问。今年2月,布莱迪教授家又被盗,丢失的电脑、手机和内存卡都跟她的研究工作有关,而其它更贵重的物品则安然无恙。家中失窃前,布莱迪教授还收到一封匿名警告信,信中详细列出了对那些没有按照北京官方路线走的人所进行的报复措施,并警告她说:“你就是下一个。”
新西兰媒体今年9月报道说,目前,新西兰警方仍在调查布莱迪教授遭到的入室盗窃,新西兰安全情报局和国际刑警也参与了调查。
美国《纽约时报》9月21日引述前中情局分析师、彼得•马蒂斯说,入室盗窃以及之前的办公室闯入事件,意味着“只有一个可能的罪魁祸首”,那就是中国。他表示,布莱迪在中国影响全球问题上的高调,意味着对中国来说,“恐吓她闭上嘴巴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重大胜利”。
不过,新西兰怀卡托大学(University of Waikato)讲师、国际关系学者鲁本.什泰夫(Reuben Steff)近日向本台记者表示,布莱迪教授家和办公室被盗,人们目前仍不知道是谁做的,有人认为是中国人做的,但也可能有人做了这件事,然后试图嫁祸中国。无论如何,布莱迪教授的遭遇,的确在新西兰学术界引发寒蝉效应。鲁本.什泰夫说,
“我想很可能会有一些新西兰学者在发布研究报告前考虑:这对我个人来说要付出任何代价吗?如果他们判断个人生活、职业生涯可能受到某种干扰,(他们就不发布研究报告。)一些学者可能认为任何风险都过高,因为中国是一个非常强大和有影响力的国家。”
鲁本.什泰夫认为,布莱迪教授的报告中并没有任何直接证据指向腐败,或间谍活动,人们对中国在新西兰的影响活动应该有所关注,但不应陷入恐慌。
“这真的是一份关于中国软实力的报告,可以说其他国家可能也在新西兰这样做。新西兰应该保持警惕,但是没有政治腐败的直接证据,没有中国政府企图渗透新西兰民主并操纵它的直接证据,在缺乏直接证据的情况下,我想我们必须保留一些判断,不应该放任自己陷入恐慌之中。”
鲁本.什泰夫说,中国现在的所作所为并不令他担忧,他更担心中国未来的动向。
“当一个像中国这样崛起的专制国家在世界某些地区变得非常重要,能够果断改变安排或欺凌某些国家,引发的问题令人担忧。它会如何使用自己的力量? 它会以合作、良性的方式使用力量,还是利用其力量强迫其他国家做事?”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人权遭打压,公民社会、言论自由受到限制。鲁本.什泰夫说,这种国内模式将如何影响中国在国际上的行为,引发人们的担忧。
新西兰会跟着澳大利亚出台反中国干预的法律吗?
新西兰会不会跟随澳大利亚脚步,出台反中国干预的法律?曾在新西兰外交贸易部任职的鲁本.什泰夫对此分析说,
“我可以理解澳大利亚的立法,但我认为新西兰比澳大利亚更脆弱,我们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小国,依赖国际贸易来维持我们的生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不反对中国、现在不通过法律可能(对新西兰)是合适的。”
新西兰国防部长罗恩•马克(Ron Mark)今年7月6日发布战略性国防政策声明,批评中国的南海政策,对中国挑战既有国际秩序表示担忧。这份声明还说,无论是在国内层面还是作为国际参与的基础,中国对人权和信息自由持有的观点,与新西兰的观点截然相反。
陈维健认为,过去二十多年,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西方国家以为让中国加入国际社会,会改变中国,使中国与国际社会接轨,走向文明,但现实令它们失望,于是西方国家纷纷开始遏制中国的影响。
“但是这20几年以来,西方看到的不但中国没有跟西方文明接轨,反而通过西方接纳他,使他经济政治各方面都强大了。这个强大的过程,使他跟西方社会搞对抗。那么现在西方觉得,必须到了改变的时候了,不会像以前那样纵容中国对西方进行咄咄逼人的那种渗透了。 ”
听众朋友们,您刚刚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制作的《揭秘中国锐实力》特别报道的第十集,谈中国对新西兰的影响和渗透。下一集将讨论中国对欧洲的影响和渗透,欢迎收听。
(记者:林坪 编辑:申铧)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zhuantixilie/zhongguochujiaoshenxiangshijie/jm-09252018162912.html
揭秘中国锐实力(九)澳大利亚学术界、高校、侨界
2018-09-21
中国在澳大利亚的影响渗透,是出于什么目的?澳大利亚的学术、出版、言论自由受到了怎样的侵蚀?中国如何在澳大利亚华人社区扩大政治影响力,压制异议声音,又怎样利用中国留学生为其海外统战工作服务?接下来请听《揭秘中国锐实力》特别报道的第九集,本台记者林坪邀请专家学者,讨论分析中国在澳大利亚学术界、高校、侨界的影响和渗透。
中国在澳影响渗透的目的
澳大利亚帕拉玛塔市(Parramatta)前市议员胡煜明(John Hugh)近日向自由亚洲电台表示,有着丰富矿产、原材料和大片农业用地的澳大利亚,被中国视为自家的后院。中国在澳大利亚的影响渗透活动,主要是为了保障矿产、原材料供应的安全。
“原材料供应对任何国家的经济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这里的铁矿啊还有铀矿啊,对大国来说是很重要的,它要保障有安全的原料供应。所以,我觉得在这里的渗透它最主要的是围绕这个。”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国际研究学院中国学教授冯崇义则认为,共产主义在全球的凋零,令中共政权感到非常不安,中国近年来在海外的影响渗透活动,主要是为了巩固自身政权。
“全世界的共产党政权从80年代的四十来个现在只剩三、五个,它本身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它现在对外界的影响特别是在民主国家的影响,最核心的努力和目标就是要让外边的这些‘中国的形象’,就是china story或者 china narrative必须有利于中国在世界上的生存。特别是他要把这个批评中国的声音压下去。”
从北京角度看世界 威胁澳大利亚价值观
在澳大利亚查理斯特大学(Charles Sturt University)公共伦理学教授克莱夫·汉密尔顿 (Clive Hamilton)看来,通过多年的影响和渗透,中国已经成功说服了澳大利亚各界的很多精英从北京的角度来看世界,这提升了中国在澳大利亚的战略利益,也威胁到了澳大利亚的言论自由等价值观。
克莱夫·汉密尔顿举例说,
“我自己有关中国在澳大利亚影响力的书,失去了出版商。因为害怕北京的报复,我的出版商决定不出版我的书,其余的澳大利亚出版商也不敢出版我批评中国共产党的书。这对澳大利亚的言论自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威胁。”
今年2月,克莱夫·汉密尔顿的新书《无声入侵:中国在澳大利亚的影响力》(Silent Invasion: China's Influence in Australia)由澳大利亚出版商Hardie Grant出版发行。而此前,因担心招致中国报复,多家澳大利亚出版社都拒绝出版该书,其中包括曾与克莱夫·汉密尔顿多次合作、出版过他8本书的澳大利亚最大出版商之一艾伦与昂温出版社(Allen & Unwin)。
威逼利诱令澳高校学者自我审查
不仅出版社怕得罪中国,澳大利亚的大学也怕得罪中国。冯崇义指出,跟中国保持友好关系,已成了澳洲各大学对其中国研究中心或中国学系负责人的基本要求,很多学者自我审查。
“跟中国有合作项目,所以它本身就自然的掉到那个圈里头,就是中国政府的朋友圈。所以你是进入中国政府的朋友圈,当然你就只能说好话,你不能说批评的话,说批评的话,你就没有机会当朋友了。这个是一个基本的要求。所以这个自我审查已经相当普遍。”
批评中国的学者,不仅无法获得中国签证,在澳洲的事业也会受到影响。冯崇义说,
“会影响到你的集体的一些研究项目,甚至于你申请科研经费权、包括你的职务的升迁,都有很大的不利影响。所以这种东西呢它已经形成一个结构性的一种力量,就是一个大环境。”
留学生施压 澳高校老师紧跟中国政府立场
除了利益的诱惑、拒签的威胁,澳大利亚高校的老师还面临来自中国留学生的压力,要紧跟中国政府的立场。
去年8月,中印边境对峙期间,悉尼大学一名教授IT课程的印度裔老师温格基安尼(Khimji Vaghjiani)在授课中用了一张把主权存在争议的藏南地区和阿克赛钦地区标注在印度领土范围内的地图,引发该校中国留学生的愤怒抗议。几天后,温格基安尼被迫发道歉声明说:
“18个月前我从网上下载这张地图,用于教学时讨论世界各地IT企业家的特点,当时我没有意识到这张地图是不准确和过时的。这真的是一个错误,我对可能造成的任何不良影响感到遗憾。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留学生吴乐宝认为,在这起事件中,印裔老师温格基安尼是迫于他任职的悉尼大学的压力,不得不向中国留学生道歉。
“因为现在我们知道很多大学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数量非常高,留学生的学费对学校的财政收入是很大一部分的贡献。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澳州大学可能都不愿意去得罪中国留学生。 ”
同样在去年8月,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ewcastle)一名印度裔讲师因在课上把“台湾”和“香港”称作“国家”,也遭到中国留学生的抗议。
吴乐宝说,因为怕触怒中国留学生,澳大利亚高校的很多老师在课堂上谈到南中国海等涉及中国的话题时,都不愿意详谈,也避免在敏感问题上发表跟中国政府不一致的看法。
“因为他知道一旦他触怒中国学生的话,他很可能会招致抗议,就会被扣上辱华的帽子。因为中国留学生在中国大使馆的引导之下,他们非常善于滥用西方的媒体自由、西方的反歧视的法案这些东西,给那些老师,那些正常发表自己言论的老师来扣帽子。作为老师的话,这个压力会非常大,会选择回避讨论这样的话题。”
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的特殊使命
吴乐宝认为,遍布澳大利亚各高校的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不是普通的学生团体,而是受中国官方控制,监视中国留学生的言行。
“他们会把你的这些所谓的‘反华’或者是‘反共’的言论汇报给中国大使馆,这样的话如果你还是中国公民的话,回国肯定会有很大的麻烦。”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本科生,澳洲战略政策研究所网络政策中心研究员阿历克斯·乔斯科(Alex Joske)发现,澳洲各大学的中国学联跟中国使领事馆的关系非常密切,常常奉命组织爱国活动。
“他们会帮助中国官方安排什么示威,会帮他们联系学生,帮他们影响学生。”
利用朋友圈力量 让海外中国留学生服务中共
阿历克斯·乔斯科认为,中国使领馆利用中国留学生为其政治目的服务,其实并不需要出多少钱。
“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比较孤独,他们很多只会靠其他中国留学生,只有中国其他留学生当朋友。所以如果你有一大堆朋友去参加一个欢迎李克强总理的活动,那你肯定会跟他们一起去。所以他们就利用这种朋友圈的力量,利用这个友善的面孔,来让海外的中国留学生服务使馆,服务中国共产党。”
学联施压 澳大学药房不能摆放《大纪元》
中国学联的威力也令澳大利亚人害怕。2015年11月,堪培拉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陶品儒进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药房,要求其停止发放法轮主办的《大纪元时报》。担心失去顾客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药房员工,答应了这一要求。关注这一事件的阿历克斯·乔斯科说,
“因为他(陶品儒)受不了任何批评共产党的言论,所以他就进了药房,然后逼这个药房的员工帮他们把所有大纪元报纸扔出去。药房的员工很担心如果他不跟着(满足)这个学联主席的要求,这个学联就会抵制药房,所以最后就扔了所有《大纪元时报》。然后到现在他们仍然不摆放《大纪元时报》。”
学联对“反共”人士的跟踪、骚扰
2016年8月,阿历克斯·乔斯科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校报Woroni用英文报道了该事件,也因此上了中国学联的黑名单。同年10月,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官员出席了堪培拉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举办的庆祝中国国庆的晚会。以该校校报记者身份参加该晚会的阿历克斯·乔斯科,遭到中国学联成员的跟踪、骚扰,现在还心有余悸。
“这个国庆晚会我到场的时候突然有一大堆穿着黑西服的人跟踪了我。他们整个晚上都跟踪了我,还逼着这个活动场合的正式保安把我踢出去。他们最后没有成功。但连我去那个洗手间的时候他们还跟踪了我,所以那时候真的很害怕。”
争取动员华侨 在国际事务上替中国发声
在校园之外,澳大利亚华侨更是中国政府大力争取和动员的对象。2017年3月,众多澳大利亚华人冒雨在悉尼欢迎到访的中国总理李克强。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中国万岁!欢迎李总理!”
2017年8月,中国和印度军队在洞朗地区对峙期间,澳大利亚华人也行动起来,抗议“印度入侵中国”。
8月15日印度独立日当天,一群澳大利亚华人驾驶着宾利、兰博基尼、法拉利、宝马等10辆超级跑车,在悉尼城区举行豪车游行,途径悉尼多所大学和印度驻悉尼总领事馆。这些豪车车身均贴有中国国旗,并配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界线即是底线”、“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等中英文标语。
压制海外华人社区反对声音
冯崇义认为,中国政府正在唤醒、运用民族主义,压制海外华人社区的反对声音。
“通过这样的社区(活动)来去美化中共政权的形象,然后去把对他们不利的力量孤立甚至于消灭。”
冯崇义说,在澳大利亚,中国已经成功的压制了很多藏人、法轮功、民运团体批评中国政府的声音。台湾社团和媒体也受到很大影响。
“90年代那时候台湾的社区很活跃的,也有几家台湾人办的报纸。现在基本上在这边社区里头,(就)社团和媒体(而言),台湾是销声匿迹了。”
胡煜明认为,目前,澳大利亚华文媒体几乎全被中国政府渗透控制。
“如果不是被他们控制的,也因为害怕他们会采取报复行动而不敢怎么样表达一些自己的观点。”
害怕拒签也让很多澳大利亚华人谨言慎行。胡煜明说,
“你乱说话,不照着他们的意思来做的话,或者反对他们的话,你就拿不到中国的签证。有不少人仍然在中国有财产跟亲属,叫他们完全割裂的话,他们很多人会觉得这个根本不值得。这儿政治上关他们什么事呢?所以不少人就会自我约束,自己犯不着跟他们去斗。”
胡煜明认为,中国花了大力气对澳大利亚华人社区宣传洗脑,并想以此为样板,在其他西方国家华人社区推广。
“我们这里离中国相对来说稍微近一点,还有我们这里是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是最东方的西方国家吧,人口也不多。所以它觉得如果把我们这个搞好的话,可以为其他西方国家的华人社区设立一个典范吧。”
中国引发澳朝野警惕和反弹
中国的影响和渗透,已经引发澳大利亚朝野警惕和反弹。胡煜明说,
“这边澳大利亚的民众跟政府都开始警觉,尤其对我们这边的房地产,还有现在很多中资企业想来澳洲收购农场跟矿,现在已经逐渐的引起了我们当地民众跟政府的警惕,他们要收购这些资源的难度越来越大。”
对于澳大利亚等国近期出台旨在遏止中国影响渗透的法律,冯崇义分析说,过去几十年里,西方很多国家期待着,如果它们跟中国做生意,鼓励中国加入世界经济大循环,中国可以向民主、自由转型。但现实令它们失望。
“他们发现特别是习近平上台之后他根本就没有没有往民主自由方向转变的那种意向,甚至于往后走。这样的话,就使整个西方包括美国澳大利亚都在改变战略,就是不允许中国继续往这边扩张了。”
冯崇义认为,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认为之前与中国的接触(engagement)战略失败了,纷纷回头开始遏制中国的影响,中国在海外的影响力正在走下坡路。
听众朋友们,《揭秘中国锐实力》的澳大利亚部分播放完了。下一集将讨论中国对新西兰的影响和渗透,欢迎收听。
(记者:林坪 编辑:申铧) 网编:瑞哲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zhuantixilie/zhongguochujiaoshenxiangshijie/mciau-09212018131922.html
中国在澳大利亚的影响渗透,是出于什么目的?澳大利亚的学术、出版、言论自由受到了怎样的侵蚀?中国如何在澳大利亚华人社区扩大政治影响力,压制异议声音,又怎样利用中国留学生为其海外统战工作服务?接下来请听《揭秘中国锐实力》特别报道的第九集,本台记者林坪邀请专家学者,讨论分析中国在澳大利亚学术界、高校、侨界的影响和渗透。
中国在澳影响渗透的目的
澳大利亚帕拉玛塔市(Parramatta)前市议员胡煜明(John Hugh)近日向自由亚洲电台表示,有着丰富矿产、原材料和大片农业用地的澳大利亚,被中国视为自家的后院。中国在澳大利亚的影响渗透活动,主要是为了保障矿产、原材料供应的安全。
“原材料供应对任何国家的经济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这里的铁矿啊还有铀矿啊,对大国来说是很重要的,它要保障有安全的原料供应。所以,我觉得在这里的渗透它最主要的是围绕这个。”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国际研究学院中国学教授冯崇义则认为,共产主义在全球的凋零,令中共政权感到非常不安,中国近年来在海外的影响渗透活动,主要是为了巩固自身政权。
“全世界的共产党政权从80年代的四十来个现在只剩三、五个,它本身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它现在对外界的影响特别是在民主国家的影响,最核心的努力和目标就是要让外边的这些‘中国的形象’,就是china story或者 china narrative必须有利于中国在世界上的生存。特别是他要把这个批评中国的声音压下去。”
从北京角度看世界 威胁澳大利亚价值观
在澳大利亚查理斯特大学(Charles Sturt University)公共伦理学教授克莱夫·汉密尔顿 (Clive Hamilton)看来,通过多年的影响和渗透,中国已经成功说服了澳大利亚各界的很多精英从北京的角度来看世界,这提升了中国在澳大利亚的战略利益,也威胁到了澳大利亚的言论自由等价值观。
克莱夫·汉密尔顿举例说,
“我自己有关中国在澳大利亚影响力的书,失去了出版商。因为害怕北京的报复,我的出版商决定不出版我的书,其余的澳大利亚出版商也不敢出版我批评中国共产党的书。这对澳大利亚的言论自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威胁。”
今年2月,克莱夫·汉密尔顿的新书《无声入侵:中国在澳大利亚的影响力》(Silent Invasion: China's Influence in Australia)由澳大利亚出版商Hardie Grant出版发行。而此前,因担心招致中国报复,多家澳大利亚出版社都拒绝出版该书,其中包括曾与克莱夫·汉密尔顿多次合作、出版过他8本书的澳大利亚最大出版商之一艾伦与昂温出版社(Allen & Unwin)。
威逼利诱令澳高校学者自我审查
不仅出版社怕得罪中国,澳大利亚的大学也怕得罪中国。冯崇义指出,跟中国保持友好关系,已成了澳洲各大学对其中国研究中心或中国学系负责人的基本要求,很多学者自我审查。
“跟中国有合作项目,所以它本身就自然的掉到那个圈里头,就是中国政府的朋友圈。所以你是进入中国政府的朋友圈,当然你就只能说好话,你不能说批评的话,说批评的话,你就没有机会当朋友了。这个是一个基本的要求。所以这个自我审查已经相当普遍。”
批评中国的学者,不仅无法获得中国签证,在澳洲的事业也会受到影响。冯崇义说,
“会影响到你的集体的一些研究项目,甚至于你申请科研经费权、包括你的职务的升迁,都有很大的不利影响。所以这种东西呢它已经形成一个结构性的一种力量,就是一个大环境。”
留学生施压 澳高校老师紧跟中国政府立场
除了利益的诱惑、拒签的威胁,澳大利亚高校的老师还面临来自中国留学生的压力,要紧跟中国政府的立场。
去年8月,中印边境对峙期间,悉尼大学一名教授IT课程的印度裔老师温格基安尼(Khimji Vaghjiani)在授课中用了一张把主权存在争议的藏南地区和阿克赛钦地区标注在印度领土范围内的地图,引发该校中国留学生的愤怒抗议。几天后,温格基安尼被迫发道歉声明说:
“18个月前我从网上下载这张地图,用于教学时讨论世界各地IT企业家的特点,当时我没有意识到这张地图是不准确和过时的。这真的是一个错误,我对可能造成的任何不良影响感到遗憾。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留学生吴乐宝认为,在这起事件中,印裔老师温格基安尼是迫于他任职的悉尼大学的压力,不得不向中国留学生道歉。
“因为现在我们知道很多大学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数量非常高,留学生的学费对学校的财政收入是很大一部分的贡献。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澳州大学可能都不愿意去得罪中国留学生。 ”
同样在去年8月,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ewcastle)一名印度裔讲师因在课上把“台湾”和“香港”称作“国家”,也遭到中国留学生的抗议。
吴乐宝说,因为怕触怒中国留学生,澳大利亚高校的很多老师在课堂上谈到南中国海等涉及中国的话题时,都不愿意详谈,也避免在敏感问题上发表跟中国政府不一致的看法。
“因为他知道一旦他触怒中国学生的话,他很可能会招致抗议,就会被扣上辱华的帽子。因为中国留学生在中国大使馆的引导之下,他们非常善于滥用西方的媒体自由、西方的反歧视的法案这些东西,给那些老师,那些正常发表自己言论的老师来扣帽子。作为老师的话,这个压力会非常大,会选择回避讨论这样的话题。”
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的特殊使命
吴乐宝认为,遍布澳大利亚各高校的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不是普通的学生团体,而是受中国官方控制,监视中国留学生的言行。
“他们会把你的这些所谓的‘反华’或者是‘反共’的言论汇报给中国大使馆,这样的话如果你还是中国公民的话,回国肯定会有很大的麻烦。”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本科生,澳洲战略政策研究所网络政策中心研究员阿历克斯·乔斯科(Alex Joske)发现,澳洲各大学的中国学联跟中国使领事馆的关系非常密切,常常奉命组织爱国活动。
“他们会帮助中国官方安排什么示威,会帮他们联系学生,帮他们影响学生。”
利用朋友圈力量 让海外中国留学生服务中共
阿历克斯·乔斯科认为,中国使领馆利用中国留学生为其政治目的服务,其实并不需要出多少钱。
“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比较孤独,他们很多只会靠其他中国留学生,只有中国其他留学生当朋友。所以如果你有一大堆朋友去参加一个欢迎李克强总理的活动,那你肯定会跟他们一起去。所以他们就利用这种朋友圈的力量,利用这个友善的面孔,来让海外的中国留学生服务使馆,服务中国共产党。”
学联施压 澳大学药房不能摆放《大纪元》
中国学联的威力也令澳大利亚人害怕。2015年11月,堪培拉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陶品儒进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药房,要求其停止发放法轮主办的《大纪元时报》。担心失去顾客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药房员工,答应了这一要求。关注这一事件的阿历克斯·乔斯科说,
“因为他(陶品儒)受不了任何批评共产党的言论,所以他就进了药房,然后逼这个药房的员工帮他们把所有大纪元报纸扔出去。药房的员工很担心如果他不跟着(满足)这个学联主席的要求,这个学联就会抵制药房,所以最后就扔了所有《大纪元时报》。然后到现在他们仍然不摆放《大纪元时报》。”
学联对“反共”人士的跟踪、骚扰
2016年8月,阿历克斯·乔斯科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校报Woroni用英文报道了该事件,也因此上了中国学联的黑名单。同年10月,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官员出席了堪培拉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举办的庆祝中国国庆的晚会。以该校校报记者身份参加该晚会的阿历克斯·乔斯科,遭到中国学联成员的跟踪、骚扰,现在还心有余悸。
“这个国庆晚会我到场的时候突然有一大堆穿着黑西服的人跟踪了我。他们整个晚上都跟踪了我,还逼着这个活动场合的正式保安把我踢出去。他们最后没有成功。但连我去那个洗手间的时候他们还跟踪了我,所以那时候真的很害怕。”
争取动员华侨 在国际事务上替中国发声
在校园之外,澳大利亚华侨更是中国政府大力争取和动员的对象。2017年3月,众多澳大利亚华人冒雨在悉尼欢迎到访的中国总理李克强。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中国万岁!欢迎李总理!”
2017年8月,中国和印度军队在洞朗地区对峙期间,澳大利亚华人也行动起来,抗议“印度入侵中国”。
8月15日印度独立日当天,一群澳大利亚华人驾驶着宾利、兰博基尼、法拉利、宝马等10辆超级跑车,在悉尼城区举行豪车游行,途径悉尼多所大学和印度驻悉尼总领事馆。这些豪车车身均贴有中国国旗,并配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界线即是底线”、“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等中英文标语。
压制海外华人社区反对声音
冯崇义认为,中国政府正在唤醒、运用民族主义,压制海外华人社区的反对声音。
“通过这样的社区(活动)来去美化中共政权的形象,然后去把对他们不利的力量孤立甚至于消灭。”
冯崇义说,在澳大利亚,中国已经成功的压制了很多藏人、法轮功、民运团体批评中国政府的声音。台湾社团和媒体也受到很大影响。
“90年代那时候台湾的社区很活跃的,也有几家台湾人办的报纸。现在基本上在这边社区里头,(就)社团和媒体(而言),台湾是销声匿迹了。”
胡煜明认为,目前,澳大利亚华文媒体几乎全被中国政府渗透控制。
“如果不是被他们控制的,也因为害怕他们会采取报复行动而不敢怎么样表达一些自己的观点。”
害怕拒签也让很多澳大利亚华人谨言慎行。胡煜明说,
“你乱说话,不照着他们的意思来做的话,或者反对他们的话,你就拿不到中国的签证。有不少人仍然在中国有财产跟亲属,叫他们完全割裂的话,他们很多人会觉得这个根本不值得。这儿政治上关他们什么事呢?所以不少人就会自我约束,自己犯不着跟他们去斗。”
胡煜明认为,中国花了大力气对澳大利亚华人社区宣传洗脑,并想以此为样板,在其他西方国家华人社区推广。
“我们这里离中国相对来说稍微近一点,还有我们这里是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是最东方的西方国家吧,人口也不多。所以它觉得如果把我们这个搞好的话,可以为其他西方国家的华人社区设立一个典范吧。”
中国引发澳朝野警惕和反弹
中国的影响和渗透,已经引发澳大利亚朝野警惕和反弹。胡煜明说,
“这边澳大利亚的民众跟政府都开始警觉,尤其对我们这边的房地产,还有现在很多中资企业想来澳洲收购农场跟矿,现在已经逐渐的引起了我们当地民众跟政府的警惕,他们要收购这些资源的难度越来越大。”
对于澳大利亚等国近期出台旨在遏止中国影响渗透的法律,冯崇义分析说,过去几十年里,西方很多国家期待着,如果它们跟中国做生意,鼓励中国加入世界经济大循环,中国可以向民主、自由转型。但现实令它们失望。
“他们发现特别是习近平上台之后他根本就没有没有往民主自由方向转变的那种意向,甚至于往后走。这样的话,就使整个西方包括美国澳大利亚都在改变战略,就是不允许中国继续往这边扩张了。”
冯崇义认为,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认为之前与中国的接触(engagement)战略失败了,纷纷回头开始遏制中国的影响,中国在海外的影响力正在走下坡路。
听众朋友们,《揭秘中国锐实力》的澳大利亚部分播放完了。下一集将讨论中国对新西兰的影响和渗透,欢迎收听。
(记者:林坪 编辑:申铧) 网编:瑞哲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zhuantixilie/zhongguochujiaoshenxiangshijie/mciau-09212018131922.html
揭秘中国锐实力(八)澳大利亚政界
2018-09-20
中国在澳大利亚的政治献金问题近年来引发舆论关注。有多少澳大利亚政客已成为中国的代言人?澳大利亚的内政外交是否受中国左右,危及主权?澳大利亚新通过的反外国干预法,是基于冷战思维吗?在今天的《揭秘中国锐实力》特别节目的第八集中,本台记者林坪邀请专家学者,讨论分析中国对澳大利亚政界的影响和渗透。
澳大利亚政治惊悚剧《秘密之城》(Secret City)今年7月登陆美国在线影片租赁网站网飞(Netflix)。在该剧中,澳大利亚的航空交通管制系统遭到黑客攻击,中国秘密扶植亲中的澳洲政客,对澳大利亚全面渗透。
来自中国富商的政治献金 对澳大利亚政客的影响
艺术源于生活。近年来,澳洲政客接受中国政治献金的事件频频被媒体曝光,引发澳大利亚人的忧虑。其中,来自中国的地产商人、中共统战机构“澳大利亚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黄向墨,自2012年起向澳大利亚工党、自由党和国家党捐款超过260万澳元。包括澳大利亚前总理托尼•阿博特(Tony Abbott)、前贸易与投资部长安德鲁•罗布(Andrew Robb)在内的多名澳洲政客都收过黄向墨的捐款。2014年澳洲前工党参议员山姆•邓森(Sam Dastyari)还收取了黄向墨名下的玉湖集团4万澳元,用于支付法律费用。
老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2016年6月,山姆•邓森(Sam Dastyari)违背他所在的工党的立场,向媒体表示,南中国海是中国自己的事务,澳大利亚应该保持中立、尊重中国的决定。几个月后,山姆•邓森还警告黄向墨其手机可能被澳大利亚情报机构监听。事件被澳大利亚媒体曝光后,迫于舆论压力,山姆.邓森于去年12月辞去议员职位。黄向墨也在山姆.邓森辞职前不久,在去年11月的“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年会上,宣布辞去会长一职。
除了黄向墨,另一名向澳洲政客慷慨解囊的华商周泽荣(Chau Chak Wing)也引发澳大利亚情报部门和媒体关注。已入籍澳大利亚的广州侨鑫集团创始人周泽荣是中国全国政协委员。自2006年以来,他向澳大利亚多个政党捐款超过400万澳元,很多澳大利亚高官都是周泽荣的座上宾。澳大利亚前总理约翰•霍华德(John Winston Howard)和陆克文(Kevin Michael Rudd),都在卸任后到过周泽荣在广东的侨鑫从都国际会议中心。
大型中资企业积极收买澳大利亚政客
除了黄向墨、周泽荣这样的中国富豪,华为等大型中资企业也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收买澳大利亚政客。
今年6月,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发布报告说,中国通讯设备制造商华为是澳洲政治人物到中国旅游的最大企业赞助商。自2010年起,华为支付了澳大利亚联邦政客12次到华为公司深圳总部的旅行费用,包括商务舱机票、当地旅行、住宿、用餐等费用。获华为赞助赴华旅行的包括澳洲外长毕晓普(Julie Bishop)、贸易部长乔博(Steve Ciobo)和前贸易部长安德鲁.罗布(Andrew Robb)等人。
澳大利亚前贸易部长安德鲁.罗布2016年从国会离职后,马上成了中资岚桥集团的“高级经济顾问”,年薪88万澳元。
虽然华为进军澳大利亚的步伐近来受挫,被禁止参与澳大利亚的5G网络的建设,但是岚桥集团在澳洲政界苦心经营的人脉显然发挥了作用。
岚桥集团获回报 租赁达尔文港99年
2015年11月,岚桥集团以5.06亿澳元收购了澳大利亚北部深水港达尔文港99年经营权,引发澳大利亚人对国家安全的担忧。达尔文港驻有澳大利亚国防军,美国海军陆战队还在该港进行每年一度的轮换作业。澳洲海军和上百艘外国军舰每年都会在达尔文港举行大型海军演习。
岚桥集团董事长、中国全国政协委员叶成今年4月接受人民网专访时点明了达尔文港的商业、战略价值:
“达尔文港是澳大利亚货流出口的母港,二来它的地理位置特别特别重要。因为对于澳洲,甭管从空中还是海上,必经之道是达尔文。所以达尔文地理位置显得特别重要。”
中资能源公司获澳政府资助
今年3月,岚桥集团全资拥有的西部能源公司(Westside Corporation)被纳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天然气加速生产计划”(Gas Acceleration Program),获得了600万澳元的政府拨款。澳洲媒体报道说,“天然气加速生产计划”本来是澳大利亚政府为帮助发展及确保澳大利亚国内天然气的供应而设立的资助项目,而西部能源公司生产的天然气最终将主要运往东南亚及中国。
拒签要挟澳大利亚官员
除了用金钱收买,让澳大利亚官员做出有利于中国的决策,中国政府还用拒签等方式来要挟澳大利亚官员,迫使其俯首听命。
“澳大利亚人民站起来。Australian people stand up.”
2017年12月,时任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Malcolm Turnbull)在宣布修改国家安全法时,引述澳洲安全情报机构的报告,说关于中国干扰的报道令人不安。他用中文说,“澳大利亚人民站起来了”,呼吁澳大利亚人捍卫自己的主权。
推动反外国干涉立法的澳大利亚官员很快遭到了中国政府的报复。特恩布尔和澳大利亚高级官员原定于今年5月到中国参加澳大利亚年度贸易和商业博览会,但遭到了中国的“集体拒签”,未能成行。中国官媒《环球时报》的报道说,外国部长需要中国政府的正式邀请才能访华,堪培拉要求中国给出几个澳大利亚官员访华的日期,但是中国未批准这些行程,令特恩布尔等人的计划泡汤。
中领馆向澳政府官员下令:跟法轮功保持距离
澳大利亚帕拉玛塔市(Parramatta)前华裔市议员胡煜明(John Hugh)也因为支持法轮功,遭到中国官员的警告和要挟。2014年6月,胡煜明和帕拉玛塔市长要带队访问中国前,被悉尼中领馆找去“商量”,建议他和法轮功保持距离,甚至跟法轮功断绝关系。中领馆的副领事王芸还专程告诫帕拉玛塔市市长,胡煜明不受中国欢迎。
中国政府对澳大利亚公民发号施令,让胡煜明非常反感。
“我自己不是法轮功,我去参加过他们一些活动,而且这几年几乎每年去看他们的神韵演出而已。还有就是我有几个法轮功的朋友。我当然不同意(跟法轮功保持距离),因为我在这里做什么、说什么、跟谁交朋友,用不着一个外国政府来指手画脚。连我们这里自己的政府都不能这样跟我指手画脚的,别说他们了,他们完全没有资格。我是澳洲公民我在这里做什么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2015年2月,胡煜明获帕拉玛塔市市长邀请参加悉尼中领馆组织的庆祝春节活动,中领馆以“他不受华人社团欢迎”为理由拒绝让胡煜明出席该活动。
澳大利亚主权受到中国威胁
澳大利亚查理斯特大学(Charles Sturt University)公共伦理学教授,《无声入侵:中国在澳大利亚的影响力》一书作者克莱夫•汉密尔顿(Clive Hamilton)近日向自由亚洲电台表示,中国把澳大利亚作为西方联盟中的薄弱环节,试图以超越正常外交渠道的方式直接干涉澳大利亚政治,这对澳大利亚的主权构成了威胁。
“因为一些澳大利亚有权力的人认为澳大利亚政府不应该做任何让北京感到不安的事情。换句话说,澳大利亚的决策应始终以让北京感到高兴的方式进行。如果我们沿着这条路走下去,那就意味着澳大利亚的主权受到侵蚀,很快我们就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了。”
除了对澳洲官员威逼利诱,来自中国的网络攻击也直接威胁到澳大利亚的国家安全。
中国黑客攻击威胁澳大利亚国家安全
澳大利亚多家媒体今年7月报道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 National University)过去数月遭到来自中国的黑客攻击,该校正在与澳大利亚联邦网络安全官员合作调查此事。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是国家安全学院(National Security College)的所在地,该学院负责培训澳大利亚国防和情报官员,澳大利亚高级国家安全官员还经常在该校的保密房间内举行会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还和国防材料技术中心合作,研究无人机和小型卫星的使用。
中国正在澳大利亚进行冷战活动
今年6月28日,澳大利亚国会通过反外国干预的法案,其中要求游说人士申报是否为其他国家服务,并加大对间谍的惩罚力度。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对此表态,呼吁各国摒弃冷战思维。克莱夫•汉密尔顿认为,如果澳大利亚有冷战思维,那只是因为中国正在澳大利亚进行冷战活动。
“如果中国不再试图干涉澳大利亚政界、大学、商界和社会,那么就不需要反外国干预法……北京在澳大利亚进行了重大的干预行动,这就是我们需要新法律的原因。如果北京停止干涉澳大利亚,那么新法律将停留在法典中,不会有任何人被起诉。所以实际上所有决定必须由北京作出。”
克莱夫•汉密尔顿认为,澳大利亚新通过的反外国干预法,其效果还有待观察。不过,要让各国不出台新法,不对中国充满敌意,中国共产党得先让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自由开放关系,停止干涉或试图操纵其他国家。
听众朋友们,您刚刚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制作的《揭秘中国锐实力》特别报道的第八集,谈中国对澳大利亚政界的影响和渗透。下一集将讨论中国对澳大利亚学术界、高校、侨界的渗透,欢迎收听。
(记者:林坪 编辑:申铧 网编:郭度)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zhuantixilie/zhongguochujiaoshenxiangshijie/j-09202018113456.html
中国在澳大利亚的政治献金问题近年来引发舆论关注。有多少澳大利亚政客已成为中国的代言人?澳大利亚的内政外交是否受中国左右,危及主权?澳大利亚新通过的反外国干预法,是基于冷战思维吗?在今天的《揭秘中国锐实力》特别节目的第八集中,本台记者林坪邀请专家学者,讨论分析中国对澳大利亚政界的影响和渗透。
澳大利亚政治惊悚剧《秘密之城》(Secret City)今年7月登陆美国在线影片租赁网站网飞(Netflix)。在该剧中,澳大利亚的航空交通管制系统遭到黑客攻击,中国秘密扶植亲中的澳洲政客,对澳大利亚全面渗透。
来自中国富商的政治献金 对澳大利亚政客的影响
艺术源于生活。近年来,澳洲政客接受中国政治献金的事件频频被媒体曝光,引发澳大利亚人的忧虑。其中,来自中国的地产商人、中共统战机构“澳大利亚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黄向墨,自2012年起向澳大利亚工党、自由党和国家党捐款超过260万澳元。包括澳大利亚前总理托尼•阿博特(Tony Abbott)、前贸易与投资部长安德鲁•罗布(Andrew Robb)在内的多名澳洲政客都收过黄向墨的捐款。2014年澳洲前工党参议员山姆•邓森(Sam Dastyari)还收取了黄向墨名下的玉湖集团4万澳元,用于支付法律费用。
老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2016年6月,山姆•邓森(Sam Dastyari)违背他所在的工党的立场,向媒体表示,南中国海是中国自己的事务,澳大利亚应该保持中立、尊重中国的决定。几个月后,山姆•邓森还警告黄向墨其手机可能被澳大利亚情报机构监听。事件被澳大利亚媒体曝光后,迫于舆论压力,山姆.邓森于去年12月辞去议员职位。黄向墨也在山姆.邓森辞职前不久,在去年11月的“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年会上,宣布辞去会长一职。
除了黄向墨,另一名向澳洲政客慷慨解囊的华商周泽荣(Chau Chak Wing)也引发澳大利亚情报部门和媒体关注。已入籍澳大利亚的广州侨鑫集团创始人周泽荣是中国全国政协委员。自2006年以来,他向澳大利亚多个政党捐款超过400万澳元,很多澳大利亚高官都是周泽荣的座上宾。澳大利亚前总理约翰•霍华德(John Winston Howard)和陆克文(Kevin Michael Rudd),都在卸任后到过周泽荣在广东的侨鑫从都国际会议中心。
大型中资企业积极收买澳大利亚政客
除了黄向墨、周泽荣这样的中国富豪,华为等大型中资企业也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收买澳大利亚政客。
今年6月,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发布报告说,中国通讯设备制造商华为是澳洲政治人物到中国旅游的最大企业赞助商。自2010年起,华为支付了澳大利亚联邦政客12次到华为公司深圳总部的旅行费用,包括商务舱机票、当地旅行、住宿、用餐等费用。获华为赞助赴华旅行的包括澳洲外长毕晓普(Julie Bishop)、贸易部长乔博(Steve Ciobo)和前贸易部长安德鲁.罗布(Andrew Robb)等人。
澳大利亚前贸易部长安德鲁.罗布2016年从国会离职后,马上成了中资岚桥集团的“高级经济顾问”,年薪88万澳元。
虽然华为进军澳大利亚的步伐近来受挫,被禁止参与澳大利亚的5G网络的建设,但是岚桥集团在澳洲政界苦心经营的人脉显然发挥了作用。
岚桥集团获回报 租赁达尔文港99年
2015年11月,岚桥集团以5.06亿澳元收购了澳大利亚北部深水港达尔文港99年经营权,引发澳大利亚人对国家安全的担忧。达尔文港驻有澳大利亚国防军,美国海军陆战队还在该港进行每年一度的轮换作业。澳洲海军和上百艘外国军舰每年都会在达尔文港举行大型海军演习。
岚桥集团董事长、中国全国政协委员叶成今年4月接受人民网专访时点明了达尔文港的商业、战略价值:
“达尔文港是澳大利亚货流出口的母港,二来它的地理位置特别特别重要。因为对于澳洲,甭管从空中还是海上,必经之道是达尔文。所以达尔文地理位置显得特别重要。”
中资能源公司获澳政府资助
今年3月,岚桥集团全资拥有的西部能源公司(Westside Corporation)被纳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天然气加速生产计划”(Gas Acceleration Program),获得了600万澳元的政府拨款。澳洲媒体报道说,“天然气加速生产计划”本来是澳大利亚政府为帮助发展及确保澳大利亚国内天然气的供应而设立的资助项目,而西部能源公司生产的天然气最终将主要运往东南亚及中国。
拒签要挟澳大利亚官员
除了用金钱收买,让澳大利亚官员做出有利于中国的决策,中国政府还用拒签等方式来要挟澳大利亚官员,迫使其俯首听命。
“澳大利亚人民站起来。Australian people stand up.”
2017年12月,时任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Malcolm Turnbull)在宣布修改国家安全法时,引述澳洲安全情报机构的报告,说关于中国干扰的报道令人不安。他用中文说,“澳大利亚人民站起来了”,呼吁澳大利亚人捍卫自己的主权。
推动反外国干涉立法的澳大利亚官员很快遭到了中国政府的报复。特恩布尔和澳大利亚高级官员原定于今年5月到中国参加澳大利亚年度贸易和商业博览会,但遭到了中国的“集体拒签”,未能成行。中国官媒《环球时报》的报道说,外国部长需要中国政府的正式邀请才能访华,堪培拉要求中国给出几个澳大利亚官员访华的日期,但是中国未批准这些行程,令特恩布尔等人的计划泡汤。
中领馆向澳政府官员下令:跟法轮功保持距离
澳大利亚帕拉玛塔市(Parramatta)前华裔市议员胡煜明(John Hugh)也因为支持法轮功,遭到中国官员的警告和要挟。2014年6月,胡煜明和帕拉玛塔市长要带队访问中国前,被悉尼中领馆找去“商量”,建议他和法轮功保持距离,甚至跟法轮功断绝关系。中领馆的副领事王芸还专程告诫帕拉玛塔市市长,胡煜明不受中国欢迎。
中国政府对澳大利亚公民发号施令,让胡煜明非常反感。
“我自己不是法轮功,我去参加过他们一些活动,而且这几年几乎每年去看他们的神韵演出而已。还有就是我有几个法轮功的朋友。我当然不同意(跟法轮功保持距离),因为我在这里做什么、说什么、跟谁交朋友,用不着一个外国政府来指手画脚。连我们这里自己的政府都不能这样跟我指手画脚的,别说他们了,他们完全没有资格。我是澳洲公民我在这里做什么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2015年2月,胡煜明获帕拉玛塔市市长邀请参加悉尼中领馆组织的庆祝春节活动,中领馆以“他不受华人社团欢迎”为理由拒绝让胡煜明出席该活动。
澳大利亚主权受到中国威胁
澳大利亚查理斯特大学(Charles Sturt University)公共伦理学教授,《无声入侵:中国在澳大利亚的影响力》一书作者克莱夫•汉密尔顿(Clive Hamilton)近日向自由亚洲电台表示,中国把澳大利亚作为西方联盟中的薄弱环节,试图以超越正常外交渠道的方式直接干涉澳大利亚政治,这对澳大利亚的主权构成了威胁。
“因为一些澳大利亚有权力的人认为澳大利亚政府不应该做任何让北京感到不安的事情。换句话说,澳大利亚的决策应始终以让北京感到高兴的方式进行。如果我们沿着这条路走下去,那就意味着澳大利亚的主权受到侵蚀,很快我们就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了。”
除了对澳洲官员威逼利诱,来自中国的网络攻击也直接威胁到澳大利亚的国家安全。
中国黑客攻击威胁澳大利亚国家安全
澳大利亚多家媒体今年7月报道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 National University)过去数月遭到来自中国的黑客攻击,该校正在与澳大利亚联邦网络安全官员合作调查此事。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是国家安全学院(National Security College)的所在地,该学院负责培训澳大利亚国防和情报官员,澳大利亚高级国家安全官员还经常在该校的保密房间内举行会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还和国防材料技术中心合作,研究无人机和小型卫星的使用。
中国正在澳大利亚进行冷战活动
今年6月28日,澳大利亚国会通过反外国干预的法案,其中要求游说人士申报是否为其他国家服务,并加大对间谍的惩罚力度。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对此表态,呼吁各国摒弃冷战思维。克莱夫•汉密尔顿认为,如果澳大利亚有冷战思维,那只是因为中国正在澳大利亚进行冷战活动。
“如果中国不再试图干涉澳大利亚政界、大学、商界和社会,那么就不需要反外国干预法……北京在澳大利亚进行了重大的干预行动,这就是我们需要新法律的原因。如果北京停止干涉澳大利亚,那么新法律将停留在法典中,不会有任何人被起诉。所以实际上所有决定必须由北京作出。”
克莱夫•汉密尔顿认为,澳大利亚新通过的反外国干预法,其效果还有待观察。不过,要让各国不出台新法,不对中国充满敌意,中国共产党得先让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自由开放关系,停止干涉或试图操纵其他国家。
听众朋友们,您刚刚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制作的《揭秘中国锐实力》特别报道的第八集,谈中国对澳大利亚政界的影响和渗透。下一集将讨论中国对澳大利亚学术界、高校、侨界的渗透,欢迎收听。
(记者:林坪 编辑:申铧 网编:郭度)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zhuantixilie/zhongguochujiaoshenxiangshijie/j-09202018113456.html
揭秘中国锐实力(七)美国政界、侨界
2018-09-12
中国怎样利用美国人向美国政府施压,游说美国政府改变对华政策?中国又如何在美国华人社区扩大政治影响力,压制异议声音?接下来请听《揭秘中国锐实力》特别节目的第七集,本台记者林坪邀请专家学者,讨论分析中国对美国政界、侨界的影响和渗透。
中美是命定的夫妻?
多年来,中国政府企图利用经贸关系,把自己与美国的命运牢牢捆绑在一起。
“中美经济关系像夫妻。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虽然也有吵架,有分歧,但是都必须增进了解,增强互信。培育共同的生活基础。我们两家不能走离婚的路。”
2013年7月,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华盛顿参加美中战略经济对话时,用“夫妻”比喻中美关系。
今年3月,中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谈到美中贸易战时,再次提出“中美是命定的夫妻”。
利用美国商人向白宫施压
“中美夫妻论”令中国网民舆论哗然的同时,美国不少企业、行业协会向白宫施压,反对美国向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认为,经济方面的利益,令追求中国市场的美国企业很自然的对中国持友好态度,并在贸易战中帮助中国向美国政府施压。
“因为贸易和投资方面,会形成一个自然而然的共同利益。你在中国有商业的话,你当然会比较同情中国的观点,要避免中美两国冲突。”
企图全面影响美国对华政策
《华盛顿自由灯塔报》(Washington Free Beacon)高级编辑比尔.格茨(Bill Gertz)认为,中国不仅借助美国公司,在经贸方面对美国政府施压,还企图全面影响美国的对华政策。
“他们利用在中国开展业务的美国公司作为他们压力运动的前沿。商人也会感到来自中国的压力,‘如果你想在中国做生意,你必须向美国政府施加压力,不要做那些让北京政府感到不安的事情。’”
雇佣退休美国军官替中国发声 游说美国政府
比尔.格茨指出,中国还雇佣前美国政府官员和退休军官对美国政府展开游说。“三亚倡议”(Sanya Initiative)是中国情报部门在美国开展统战工作,试图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例子。该项目得到中国军方外围组织“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CAIFC)的支持,聚集了退役的中美高级军官,美国前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比尔·欧文斯(Bill Owens)也参与其中,组织美国退役高级军官赴中国三亚旅行。
“他们还代表中国政府到五角大楼游说,试图阻止美国国防部发表中国军力的年度报告。”
参与“三亚倡议”的数位美国高级退休将领,还在美国媒体和研讨会上替中国政府发声,呼吁美国停止对台军售、减少跟台湾的军事联系,修改《台湾关系法》中美国对台湾的承诺。
想让美国政坛承认中国核心利益、避谈人权问题
黎安友认为,让美国政坛承认中国所谓的合法利益,或者国家核心利益,是中国在美国影响和渗透的目标之一。
“你比方说南海或者台湾问题,或者西藏问题、新疆问题,他们想影响西方把这种问题看为一种合理的国家利益的事情,而不把它们看为威胁美国的既得利益的一个冲突性的行为。”
黎安友说,中国还想通过其影响和渗透,让美国尊重所谓的“中国文化”,即不要提出人权问题,不要强迫中国采取西方的文化,在“文化”的幌子下,把人权、民主等议题相对化。
动员华人社区 支持中国议事日程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力量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认为,中国正在使用多种不同的工具,试图影响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政策,塑造各国内部不同群体有关中国的舆论。
“拥有大量华裔人口的国家尤其成为中国要影响的目标,中国经常试图动员这些华人社区来支持中国的议事日程。”
威逼利诱 把大多数美国华人社团纳入麾下
美国波士顿“港澳之友社”主席谢中之见证了波士顿侨社的变迁。
“以前的传统的侨社就是悬挂中华民国国旗,后来他们没有了,就说两边都不挂,不谈政治。这个不谈政治,就是中共的势力渗透到它们里面。”
谢中之认为,通过对侨领的威逼利诱,中共已经把大多数美国华人社团纳入麾下。
“有些人要去大陆探亲、旅游,有一些侨团的领袖拿不到签证。然后呢,他们透过中间人,就跟他说了,要是你做什么什么,支持或者不反对中共政权的,我们可以谈。然后就给他们签证。很多的侨团受到邀请去大陆,有些人去大陆受到接待。他们渗透以后呢,以前支持中华民国的变成中立,那些所谓中立的团体就去中共的那些活动。”
侨社欢迎习主席 高呼共产党万岁
中国国家领导人出访时,华侨社团的热烈欢迎在中国媒体的新闻镜头中必不可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9月访问美国首都华盛顿,侨社组织了盛大的腰鼓表演欢迎仪式,还有侨领代表全美华侨表忠心。
“共产党万岁!习主席,我们全国华侨都爱他!”
美国侨领担任19大海外宣传员
去年中共19大召开后,中国驻芝加哥、洛杉矶等领事馆纷纷举行侨商学界座谈会,学习19大精神。很多美国侨领还被聘为中共19大精神海外宣传员,在美国组织侨胞学习19大精神。
据东南网报道,2017年11月23日,福州市侨联举办海外侨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来自美国等18个国家的36位闽籍侨领,受聘成为福州市侨联“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海外宣传员”。美国福建公所主席郑时甘接过大红的聘书时,脸上满是兴奋,说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回到美国后,他将向更多的海外乡亲特别是下一代宣讲十九大精神,让大家一起参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来。
2017年12月24日,正值平安夜,来自美国纽约、费城、新泽西等地区,以及阿根廷、新加坡等国家的60多名闽籍侨领到纽约参加了由美国福建公所、美中经贸科技促进总会主办的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海外宣传员座谈会。
对美国华人教会的影响渗透
美国旧金山“华人基督徒公义团契” (Chinese Christian Fellowship of Righteousness)
创办人刘贻牧师认为,中共在海外影响渗透的长臂,也伸到了美国华人基督教会中。
“据我所知,在洛杉矶也有,在旧金山也有,一些在中国三自爱国会里高层的牧师或者教会负责人把他们的子女送到美国来念神学。有些人在美国念的神学,以后就在美国做牧师,在美国待下来,然后这些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成为中国的‘三自爱国会’在美国的一个出口,帮或者替三自爱国会在那里说话。不仅是他们的子女,甚至我还知道有一位在中国三自爱国会的杂志《天风》里面做编辑的一个牧师也跑到美国来读神学,然后想要留在这里。这些人和国内的关系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以大陆移民为主的美国洛杉矶房角石华人长老教会(Capstone Chinese Presbyterian Church)去年7月2日透过脸书帐户发布的视频显示,该教会华人牧师黄志宏在布道台上担任指挥,站立在下面参与敬拜的华人跟着《歌唱祖国》的红歌旋律,打着拍子齐声赞美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蒙神祝福走向富强。(掌声)”
房角石华人长老教会脸书帐户并给视频配上文字说明“在纪念美国国庆的主日,让我们一起来纪念我们自己的祖国《新歌唱祖国》”,提醒教会的华人们,美国并不是“自己的祖国”。
一些美国神学院也受到中国影响
刘贻认为,美国的一些神学院也受到了中国的影响。例如,北加“丰收神学院”(Harvest Seminary)
的中文招生简章规定,该神学院以专心求学为目标,如果国际学生到了美国以后,被发现申请政治庇护或者从事其他政治活动,将被立即退学。
“我就感到很诧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话?因为一个学生参与一些政治活动那完全是合情合理的,学校有什么权利去干涉他们的这种思想政治言论的自由?我想这是无法接受的。如果一个学生他在中国国内因为信仰的关系受到迫害,申请政治庇护,那也是美国法律所允许的,学校不应该横加干涉。”
在美发表异见 难逃来自中国的压力
在中国强大的宣传渗透攻势下,一些美国华人即使持不同观点也不敢公开发声。今年3月,中国修宪取消国家主席任期限制后,纽约大学中国留学生李龙霄参加了习近平“不是我的国家主席”的抗议活动,被美国媒体报道,他也因此感到了来自中国的压力。
“我妈她所在单位党委书记找她谈话了,他说我因为这个事情被外媒关注,希望我妈给我做思想工作。我做过这种事情,回国我被约谈甚至被迫害的可能性,我想应该还是有的。”
中国警方在美国的秘密行动令人担忧
纽约大学法学院教授、该校亚美法研究所主任孔杰荣(Jerome Cohen)认为,与孔子学院等较为明显的中国在美影响渗透的努力相比,中国的秘密行动更令人担忧。孔杰荣说,中国警方对美国华裔秘密施压,企图让记者和其他有公共影响力的人保持沉默,在美国的维吾尔人也受到中共施加的压力。
“有些是美国公民,有些仍然是中国公民,他们住在美国,却不得不担心仍在中国的亲属。显然中国安全警察四处走动,悄然施加压力,提醒他们如果他们想保护仍在中国的亲友,说一些话可能不太明智。”
中国警方罔顾美国法律、赴美劝返外逃人员的做法也令孔杰荣担忧。
“我担心来自中国的警方人员悄然访问,试图说服住在这儿的人回中国。他们来美国时通常不遵守美国法律。他们持商务或旅游签证赴美,而他们在这里显然是代表中国警方进行官方劝说工作。”
美国朝野的警惕和反弹
中国在美国的影响和渗透,已经引发美国朝野警惕和反弹。今年6月,美国国会两党6名众议员推出《反制中国政府及共产党政治影响力运作法案》(Countering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Communist Party’s Political Influence Operations Act)草案,其中要求美国行政部门向国会提交公开报告,详述中共为了其政治目的,积极扩大影响力的行动范围和重点。草案还要求美国执法部门向被中共当局锁定目标遭到威胁的人士提供保护。
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8月签署的2019年度国防授权法案,也提出多项反制中国的措施,其中包括:要求国防部向国会提交报告,有关中国如何影响美国媒体、文化机构、商业、学术和政治团体,以令美国公共舆论更有利于中国安全军事战略目标;要求国防部向国会提交报告,有关中国如何出于安全军事战略目标,监视影响在美国的中国公民,以及美籍华裔;强化美台防务关系等。
听众朋友,《揭秘中国锐实力》特别报道的美国部分播放完了。下一集将讨论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影响和渗透,欢迎收听。
(记者:林坪 编辑:申铧 网编:洪伟)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zhuantixilie/zhongguochujiaoshenxiangshijie/ruishili-09122018162421.html
中国怎样利用美国人向美国政府施压,游说美国政府改变对华政策?中国又如何在美国华人社区扩大政治影响力,压制异议声音?接下来请听《揭秘中国锐实力》特别节目的第七集,本台记者林坪邀请专家学者,讨论分析中国对美国政界、侨界的影响和渗透。
中美是命定的夫妻?
多年来,中国政府企图利用经贸关系,把自己与美国的命运牢牢捆绑在一起。
“中美经济关系像夫妻。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虽然也有吵架,有分歧,但是都必须增进了解,增强互信。培育共同的生活基础。我们两家不能走离婚的路。”
2013年7月,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华盛顿参加美中战略经济对话时,用“夫妻”比喻中美关系。
今年3月,中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谈到美中贸易战时,再次提出“中美是命定的夫妻”。
利用美国商人向白宫施压
“中美夫妻论”令中国网民舆论哗然的同时,美国不少企业、行业协会向白宫施压,反对美国向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认为,经济方面的利益,令追求中国市场的美国企业很自然的对中国持友好态度,并在贸易战中帮助中国向美国政府施压。
“因为贸易和投资方面,会形成一个自然而然的共同利益。你在中国有商业的话,你当然会比较同情中国的观点,要避免中美两国冲突。”
企图全面影响美国对华政策
《华盛顿自由灯塔报》(Washington Free Beacon)高级编辑比尔.格茨(Bill Gertz)认为,中国不仅借助美国公司,在经贸方面对美国政府施压,还企图全面影响美国的对华政策。
“他们利用在中国开展业务的美国公司作为他们压力运动的前沿。商人也会感到来自中国的压力,‘如果你想在中国做生意,你必须向美国政府施加压力,不要做那些让北京政府感到不安的事情。’”
雇佣退休美国军官替中国发声 游说美国政府
比尔.格茨指出,中国还雇佣前美国政府官员和退休军官对美国政府展开游说。“三亚倡议”(Sanya Initiative)是中国情报部门在美国开展统战工作,试图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例子。该项目得到中国军方外围组织“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CAIFC)的支持,聚集了退役的中美高级军官,美国前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比尔·欧文斯(Bill Owens)也参与其中,组织美国退役高级军官赴中国三亚旅行。
“他们还代表中国政府到五角大楼游说,试图阻止美国国防部发表中国军力的年度报告。”
参与“三亚倡议”的数位美国高级退休将领,还在美国媒体和研讨会上替中国政府发声,呼吁美国停止对台军售、减少跟台湾的军事联系,修改《台湾关系法》中美国对台湾的承诺。
想让美国政坛承认中国核心利益、避谈人权问题
黎安友认为,让美国政坛承认中国所谓的合法利益,或者国家核心利益,是中国在美国影响和渗透的目标之一。
“你比方说南海或者台湾问题,或者西藏问题、新疆问题,他们想影响西方把这种问题看为一种合理的国家利益的事情,而不把它们看为威胁美国的既得利益的一个冲突性的行为。”
黎安友说,中国还想通过其影响和渗透,让美国尊重所谓的“中国文化”,即不要提出人权问题,不要强迫中国采取西方的文化,在“文化”的幌子下,把人权、民主等议题相对化。
动员华人社区 支持中国议事日程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力量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认为,中国正在使用多种不同的工具,试图影响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政策,塑造各国内部不同群体有关中国的舆论。
“拥有大量华裔人口的国家尤其成为中国要影响的目标,中国经常试图动员这些华人社区来支持中国的议事日程。”
威逼利诱 把大多数美国华人社团纳入麾下
美国波士顿“港澳之友社”主席谢中之见证了波士顿侨社的变迁。
“以前的传统的侨社就是悬挂中华民国国旗,后来他们没有了,就说两边都不挂,不谈政治。这个不谈政治,就是中共的势力渗透到它们里面。”
谢中之认为,通过对侨领的威逼利诱,中共已经把大多数美国华人社团纳入麾下。
“有些人要去大陆探亲、旅游,有一些侨团的领袖拿不到签证。然后呢,他们透过中间人,就跟他说了,要是你做什么什么,支持或者不反对中共政权的,我们可以谈。然后就给他们签证。很多的侨团受到邀请去大陆,有些人去大陆受到接待。他们渗透以后呢,以前支持中华民国的变成中立,那些所谓中立的团体就去中共的那些活动。”
侨社欢迎习主席 高呼共产党万岁
中国国家领导人出访时,华侨社团的热烈欢迎在中国媒体的新闻镜头中必不可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9月访问美国首都华盛顿,侨社组织了盛大的腰鼓表演欢迎仪式,还有侨领代表全美华侨表忠心。
“共产党万岁!习主席,我们全国华侨都爱他!”
美国侨领担任19大海外宣传员
去年中共19大召开后,中国驻芝加哥、洛杉矶等领事馆纷纷举行侨商学界座谈会,学习19大精神。很多美国侨领还被聘为中共19大精神海外宣传员,在美国组织侨胞学习19大精神。
据东南网报道,2017年11月23日,福州市侨联举办海外侨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来自美国等18个国家的36位闽籍侨领,受聘成为福州市侨联“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海外宣传员”。美国福建公所主席郑时甘接过大红的聘书时,脸上满是兴奋,说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回到美国后,他将向更多的海外乡亲特别是下一代宣讲十九大精神,让大家一起参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来。
2017年12月24日,正值平安夜,来自美国纽约、费城、新泽西等地区,以及阿根廷、新加坡等国家的60多名闽籍侨领到纽约参加了由美国福建公所、美中经贸科技促进总会主办的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海外宣传员座谈会。
对美国华人教会的影响渗透
美国旧金山“华人基督徒公义团契” (Chinese Christian Fellowship of Righteousness)
创办人刘贻牧师认为,中共在海外影响渗透的长臂,也伸到了美国华人基督教会中。
“据我所知,在洛杉矶也有,在旧金山也有,一些在中国三自爱国会里高层的牧师或者教会负责人把他们的子女送到美国来念神学。有些人在美国念的神学,以后就在美国做牧师,在美国待下来,然后这些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成为中国的‘三自爱国会’在美国的一个出口,帮或者替三自爱国会在那里说话。不仅是他们的子女,甚至我还知道有一位在中国三自爱国会的杂志《天风》里面做编辑的一个牧师也跑到美国来读神学,然后想要留在这里。这些人和国内的关系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以大陆移民为主的美国洛杉矶房角石华人长老教会(Capstone Chinese Presbyterian Church)去年7月2日透过脸书帐户发布的视频显示,该教会华人牧师黄志宏在布道台上担任指挥,站立在下面参与敬拜的华人跟着《歌唱祖国》的红歌旋律,打着拍子齐声赞美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蒙神祝福走向富强。(掌声)”
房角石华人长老教会脸书帐户并给视频配上文字说明“在纪念美国国庆的主日,让我们一起来纪念我们自己的祖国《新歌唱祖国》”,提醒教会的华人们,美国并不是“自己的祖国”。
一些美国神学院也受到中国影响
刘贻认为,美国的一些神学院也受到了中国的影响。例如,北加“丰收神学院”(Harvest Seminary)
的中文招生简章规定,该神学院以专心求学为目标,如果国际学生到了美国以后,被发现申请政治庇护或者从事其他政治活动,将被立即退学。
“我就感到很诧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话?因为一个学生参与一些政治活动那完全是合情合理的,学校有什么权利去干涉他们的这种思想政治言论的自由?我想这是无法接受的。如果一个学生他在中国国内因为信仰的关系受到迫害,申请政治庇护,那也是美国法律所允许的,学校不应该横加干涉。”
在美发表异见 难逃来自中国的压力
在中国强大的宣传渗透攻势下,一些美国华人即使持不同观点也不敢公开发声。今年3月,中国修宪取消国家主席任期限制后,纽约大学中国留学生李龙霄参加了习近平“不是我的国家主席”的抗议活动,被美国媒体报道,他也因此感到了来自中国的压力。
“我妈她所在单位党委书记找她谈话了,他说我因为这个事情被外媒关注,希望我妈给我做思想工作。我做过这种事情,回国我被约谈甚至被迫害的可能性,我想应该还是有的。”
中国警方在美国的秘密行动令人担忧
纽约大学法学院教授、该校亚美法研究所主任孔杰荣(Jerome Cohen)认为,与孔子学院等较为明显的中国在美影响渗透的努力相比,中国的秘密行动更令人担忧。孔杰荣说,中国警方对美国华裔秘密施压,企图让记者和其他有公共影响力的人保持沉默,在美国的维吾尔人也受到中共施加的压力。
“有些是美国公民,有些仍然是中国公民,他们住在美国,却不得不担心仍在中国的亲属。显然中国安全警察四处走动,悄然施加压力,提醒他们如果他们想保护仍在中国的亲友,说一些话可能不太明智。”
中国警方罔顾美国法律、赴美劝返外逃人员的做法也令孔杰荣担忧。
“我担心来自中国的警方人员悄然访问,试图说服住在这儿的人回中国。他们来美国时通常不遵守美国法律。他们持商务或旅游签证赴美,而他们在这里显然是代表中国警方进行官方劝说工作。”
美国朝野的警惕和反弹
中国在美国的影响和渗透,已经引发美国朝野警惕和反弹。今年6月,美国国会两党6名众议员推出《反制中国政府及共产党政治影响力运作法案》(Countering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Communist Party’s Political Influence Operations Act)草案,其中要求美国行政部门向国会提交公开报告,详述中共为了其政治目的,积极扩大影响力的行动范围和重点。草案还要求美国执法部门向被中共当局锁定目标遭到威胁的人士提供保护。
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8月签署的2019年度国防授权法案,也提出多项反制中国的措施,其中包括:要求国防部向国会提交报告,有关中国如何影响美国媒体、文化机构、商业、学术和政治团体,以令美国公共舆论更有利于中国安全军事战略目标;要求国防部向国会提交报告,有关中国如何出于安全军事战略目标,监视影响在美国的中国公民,以及美籍华裔;强化美台防务关系等。
听众朋友,《揭秘中国锐实力》特别报道的美国部分播放完了。下一集将讨论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影响和渗透,欢迎收听。
(记者:林坪 编辑:申铧 网编:洪伟)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zhuantixilie/zhongguochujiaoshenxiangshijie/ruishili-09122018162421.html
揭秘中国锐实力(六)美国商界、高科技产业
2018-09-11
“利”字当头,在华营业的美国商家纷纷向中国政府低头,在台湾等问题上,迅速调整立场,就连谷歌这样的美国互联网巨头也积极配合中国的网络审查。与此同时,中国采取多种方式获取美国商业机密和高新技术,高科技企业迅速崛起、占领美国市场。这也引发了警惕和反弹。接下来请听《揭秘中国锐实力》特别节目的第六集,本台记者林坪邀请专家学者,讨论分析中国对美国商界、高科技产业的影响和渗透。
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不仅让想从中分一杯羹的美国娱乐影视业避谈西藏、台湾问题,也让很多美国商家为“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行为迅速道歉。
在华经营的美国商界迅速纠正“政治错误”
今年5月14日,美国时装品牌GAP公司一款在北美销售的T恤的照片在中国互联网上流传,引发舆论关注。该款T恤上用大红字体写着“GAP 1969 China”,并印有一幅红色的中国地图。不过与中国官方的地图相比,GAP这款T恤上的中国地图缺了台湾、藏南和南海等存在主权争议的地区。
GAP公司5月14日晚间透过该公司在中国的官方微博,发出道歉声明说:
“盖璞集团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获知在个别海外市场发售的一款盖璞T恤上的中国地图设计有误。我们对这一无意的失误感到万分抱歉。我们现在正在进行内部检查,以尽快纠正错误。该款产品已从中国市场撤回并全部销毁。”
在GAP之前,已有多家美国公司向中国道歉。今年1月,美国万豪酒店集团(Marriott International)因在会员问卷调查等页面中,将港、澳、台及西藏列为“国家”,公开道歉。万豪的一名美国员工,因在“西藏之友祝贺全球酒店连锁万豪国际将西藏和香港、台湾一并列为国家”的推文下点赞,遭公司开除。美国达美(Delta)航空公司也为网站选项中把台湾、西藏列为国家而向中国道歉。
迫于中国压力,美国航空公司改台湾称谓
今年4月25日,中国民航总局致信包括多家美国航空公司在内的44家外籍航空公司,要求这些公司的全球业务必须遵循中国有关反分裂的法律,移除任何把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称为“国家”的内容。按照中国的要求,在7月25日前,各航空公司应把网站上的“台北,台湾”,改为“台北,中国”,否则,将面临惩罚。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今年4月向媒体表示,反对北京命令包括航空公司在内的美国企业如何规划方便消费者使用的网站。美国白宫也在今年5月发声明,批评中国当局要求外国航空公司改变对台湾称谓的举措是“奥威尔式的胡言乱语”,呼吁中国停止恐吓和胁迫美国航空公司和公民。
尽管有美国政府的支持,不愿在中国市场惹麻烦的多家美国航空公司还是在7月25日的最后期限前,改变了对台湾的称谓。其中,美国联合航空、美国航空以及美国达美航空把“台北,台湾”,改为“台北”。不过,联合航空和达美航空的英文官网,在把“台湾”从台北后面拿掉的同时,也去掉了大陆城市名后面的“中国”字样。
美国科技巨头积极配合中国政府网络审查
想在中国做生意的美国科技巨头,也纷纷向中国政府低头,采取实际行动配合其网络审查。脸书(Facebook)开发了一款没被启用的审查工具,还在中国发布了一款不带脸书公司名字的应用。苹果(Apple)去年从其中国应用商店下架了很多翻墙软件。
“拦截”(The Intercept)网站今年8月1日引述知情人士透露,谷歌公司正在为中国市场开发一个审查版的搜索引擎,可以过滤被中国政府列入黑名单的网站和人权、民主、宗教、和平抗议等关键词。这个代号为蜻蜓(Dragonfly)的项目自2017年春天开启,谷歌首席执行官皮查伊(Sundar Pichai)去年12月与中国政治局常委王沪宁会面后,该项目加速进行。谷歌已经向中国政府展示了该应用程序的安卓版,待中国官员批准后,可能会在未来六到九个月内推出最终版本。
中国企业大举收购美国高科技公司
除了要求在华经营的美国企业“政治正确”,中国还让大批中国企业“走出去”,通过在美国的投资、并购和各种经营活动,把很多美国品牌纳入麾下,并扩大在美国的影响。
2005年, 联想集团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业务。2010年,吉利汽车收购了美国福特(Ford)公司旗下的沃尔沃(VOLVO)汽车。2016年,海尔集团收购了美国通用电气(GE)旗下的家电业务,海航集团收购了美国信息技术企业英迈(Ingram Micro),珠海艾派克收购了美国打印机制造商利盟(Lexmark)。2017年,吉利控股集团收购了美国飞行汽车创业公司特拉弗吉亚(Terrafugia)。
中资在美国大举收购高科技公司,令《华盛顿自由灯塔报》(Washington Free Beacon)高级编辑比尔.格茨(Bill Gertz)感到担忧:
“我认为来自中国的最严重的威胁,是他们以直接购买美国公司的方式进行的技术收购。”
获取美国高新技术的其他渠道
风险投资是中国获取美国高新技术的另一方式。位于纽约的荣鼐集团(Rhodium Group)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到5月期间,中国风险投资者对美国的高新技术初创公司投入了24亿美元,涉及信息通讯、医药生化、3D打印、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各行业。
除了强制要求在中国投资的美国企业转让技术,中国还收买美国科技企业员工窃取技术。今年8月1日,中国“千人计划”专家、55岁的华裔工程师郑小清,因涉嫌窃取通用电气公司(GE)的机密技术文件,在纽约上州被捕。检方指,嫌犯与中国多家有政府背景的航空技术公司有利益关系。
中国情报部门还展开高科技电子间谍战,利用黑客入侵美国计算机网络窃取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商业机密,并攻击美国联邦人事管理局(OPM)网站,窃取数千万美国政府雇员资料。
这也引发美国政府警惕。今年6月底随美国国防部长吉姆.马蒂斯(Jim Mattis)访华的比尔.格茨,在《华盛顿时报》上撰文说,为防止中国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上植入病毒或其他恶意软件,远程对马提斯乘坐的飞机实施间谍行为,随行的美国记者和官员被迫携带专门在中国境内使用的手机,在代表团离开中国前全部丢弃。美国记者从飞机上拿走的任何笔记本电脑都必须在中国丢弃,或者交给驻华记者站的同事。
海康威视、中兴、华为在美国的活动
中国政府的大力扶植,令中国高科技企业迅速崛起,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市场大展宏图。
全球最大的视频监控产品供应商海康威视,是中国军工央企——中国电科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其产品成功进入美国市场,采购、安装海康威视摄像头的不仅包括美国家庭、企业,还包括美国警方,甚至连美国密苏里州的陆军基地和美国驻喀布尔大使馆一度也安装了这些摄像头。
中兴早在1998年就建立了美国分公司,目前已是美国第四大手机品牌。
除了在美国销售手机,华为还通过“华为创新研究计划”(HIRP)”,资助50多所美国大学和研究机构从事通讯技术、计算机科学及工程相关领域的研究。今年6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24名议员,致信美国教育部长戴弗斯(Betsy DeVos)说,“华为创新研究计划”让中国可以有效窃取美国的研究成果,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国会议员们要求美国教育部对此进行调查。
华为、中兴还到美国密西根州的偏远农村地区,竞标手机信号塔工程,其报价不仅远远低于美国公司,甚至都不够买原材料的钱。今年6月27日,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法学院国家安全中心(National Security Institute at George Mason University)访问学者安迪.凯泽(Andy Keiser)在美国国会小企业委员会(Committee on Small Business)关于中兴的听证会上讲述这个故事时说:
“小企业是美国经济的命脉……小企业本身具有弹性,富有创造力,能快速适应市场。然而,面对来自国家的进攻,积极、无情的国际间谍活动和盗窃商业机密,美国小企业无法与之竞争。这正是中兴和华为提出的挑战。”
中国高科技企业引发美国政界对其安全性的担忧
华为、中兴、海康威视等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迅速崛起,及其背后与中国政府、军方的密切关系,引发了美国政界对其安全性的担忧。
今年8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2019年度《国防授权法案》。该法案此前获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高票通过,其中包含禁止美国政府采购使用中兴、华为、海康威视、大华、海能达等中国公司产品的规定。法案还要求加大对中国在美投资项目的安全审查力度,并要求调整美国技术出口控制,以防美国技术落到中国手里。
听众朋友们,您刚刚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制作的《揭秘中国锐实力》特别节目的第六集。下一集将讨论中国对美国政界和侨界的影响和渗透,欢迎收听。
(记者:林坪 编辑:申铧 网编:洪伟)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zhuantixilie/zhongguochujiaoshenxiangshijie/ruishili-09112018163705.html
“利”字当头,在华营业的美国商家纷纷向中国政府低头,在台湾等问题上,迅速调整立场,就连谷歌这样的美国互联网巨头也积极配合中国的网络审查。与此同时,中国采取多种方式获取美国商业机密和高新技术,高科技企业迅速崛起、占领美国市场。这也引发了警惕和反弹。接下来请听《揭秘中国锐实力》特别节目的第六集,本台记者林坪邀请专家学者,讨论分析中国对美国商界、高科技产业的影响和渗透。
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不仅让想从中分一杯羹的美国娱乐影视业避谈西藏、台湾问题,也让很多美国商家为“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行为迅速道歉。
在华经营的美国商界迅速纠正“政治错误”
今年5月14日,美国时装品牌GAP公司一款在北美销售的T恤的照片在中国互联网上流传,引发舆论关注。该款T恤上用大红字体写着“GAP 1969 China”,并印有一幅红色的中国地图。不过与中国官方的地图相比,GAP这款T恤上的中国地图缺了台湾、藏南和南海等存在主权争议的地区。
GAP公司5月14日晚间透过该公司在中国的官方微博,发出道歉声明说:
“盖璞集团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获知在个别海外市场发售的一款盖璞T恤上的中国地图设计有误。我们对这一无意的失误感到万分抱歉。我们现在正在进行内部检查,以尽快纠正错误。该款产品已从中国市场撤回并全部销毁。”
在GAP之前,已有多家美国公司向中国道歉。今年1月,美国万豪酒店集团(Marriott International)因在会员问卷调查等页面中,将港、澳、台及西藏列为“国家”,公开道歉。万豪的一名美国员工,因在“西藏之友祝贺全球酒店连锁万豪国际将西藏和香港、台湾一并列为国家”的推文下点赞,遭公司开除。美国达美(Delta)航空公司也为网站选项中把台湾、西藏列为国家而向中国道歉。
迫于中国压力,美国航空公司改台湾称谓
今年4月25日,中国民航总局致信包括多家美国航空公司在内的44家外籍航空公司,要求这些公司的全球业务必须遵循中国有关反分裂的法律,移除任何把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称为“国家”的内容。按照中国的要求,在7月25日前,各航空公司应把网站上的“台北,台湾”,改为“台北,中国”,否则,将面临惩罚。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今年4月向媒体表示,反对北京命令包括航空公司在内的美国企业如何规划方便消费者使用的网站。美国白宫也在今年5月发声明,批评中国当局要求外国航空公司改变对台湾称谓的举措是“奥威尔式的胡言乱语”,呼吁中国停止恐吓和胁迫美国航空公司和公民。
尽管有美国政府的支持,不愿在中国市场惹麻烦的多家美国航空公司还是在7月25日的最后期限前,改变了对台湾的称谓。其中,美国联合航空、美国航空以及美国达美航空把“台北,台湾”,改为“台北”。不过,联合航空和达美航空的英文官网,在把“台湾”从台北后面拿掉的同时,也去掉了大陆城市名后面的“中国”字样。
美国科技巨头积极配合中国政府网络审查
想在中国做生意的美国科技巨头,也纷纷向中国政府低头,采取实际行动配合其网络审查。脸书(Facebook)开发了一款没被启用的审查工具,还在中国发布了一款不带脸书公司名字的应用。苹果(Apple)去年从其中国应用商店下架了很多翻墙软件。
“拦截”(The Intercept)网站今年8月1日引述知情人士透露,谷歌公司正在为中国市场开发一个审查版的搜索引擎,可以过滤被中国政府列入黑名单的网站和人权、民主、宗教、和平抗议等关键词。这个代号为蜻蜓(Dragonfly)的项目自2017年春天开启,谷歌首席执行官皮查伊(Sundar Pichai)去年12月与中国政治局常委王沪宁会面后,该项目加速进行。谷歌已经向中国政府展示了该应用程序的安卓版,待中国官员批准后,可能会在未来六到九个月内推出最终版本。
中国企业大举收购美国高科技公司
除了要求在华经营的美国企业“政治正确”,中国还让大批中国企业“走出去”,通过在美国的投资、并购和各种经营活动,把很多美国品牌纳入麾下,并扩大在美国的影响。
2005年, 联想集团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业务。2010年,吉利汽车收购了美国福特(Ford)公司旗下的沃尔沃(VOLVO)汽车。2016年,海尔集团收购了美国通用电气(GE)旗下的家电业务,海航集团收购了美国信息技术企业英迈(Ingram Micro),珠海艾派克收购了美国打印机制造商利盟(Lexmark)。2017年,吉利控股集团收购了美国飞行汽车创业公司特拉弗吉亚(Terrafugia)。
中资在美国大举收购高科技公司,令《华盛顿自由灯塔报》(Washington Free Beacon)高级编辑比尔.格茨(Bill Gertz)感到担忧:
“我认为来自中国的最严重的威胁,是他们以直接购买美国公司的方式进行的技术收购。”
获取美国高新技术的其他渠道
风险投资是中国获取美国高新技术的另一方式。位于纽约的荣鼐集团(Rhodium Group)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到5月期间,中国风险投资者对美国的高新技术初创公司投入了24亿美元,涉及信息通讯、医药生化、3D打印、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各行业。
除了强制要求在中国投资的美国企业转让技术,中国还收买美国科技企业员工窃取技术。今年8月1日,中国“千人计划”专家、55岁的华裔工程师郑小清,因涉嫌窃取通用电气公司(GE)的机密技术文件,在纽约上州被捕。检方指,嫌犯与中国多家有政府背景的航空技术公司有利益关系。
中国情报部门还展开高科技电子间谍战,利用黑客入侵美国计算机网络窃取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商业机密,并攻击美国联邦人事管理局(OPM)网站,窃取数千万美国政府雇员资料。
这也引发美国政府警惕。今年6月底随美国国防部长吉姆.马蒂斯(Jim Mattis)访华的比尔.格茨,在《华盛顿时报》上撰文说,为防止中国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上植入病毒或其他恶意软件,远程对马提斯乘坐的飞机实施间谍行为,随行的美国记者和官员被迫携带专门在中国境内使用的手机,在代表团离开中国前全部丢弃。美国记者从飞机上拿走的任何笔记本电脑都必须在中国丢弃,或者交给驻华记者站的同事。
海康威视、中兴、华为在美国的活动
中国政府的大力扶植,令中国高科技企业迅速崛起,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市场大展宏图。
全球最大的视频监控产品供应商海康威视,是中国军工央企——中国电科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其产品成功进入美国市场,采购、安装海康威视摄像头的不仅包括美国家庭、企业,还包括美国警方,甚至连美国密苏里州的陆军基地和美国驻喀布尔大使馆一度也安装了这些摄像头。
中兴早在1998年就建立了美国分公司,目前已是美国第四大手机品牌。
除了在美国销售手机,华为还通过“华为创新研究计划”(HIRP)”,资助50多所美国大学和研究机构从事通讯技术、计算机科学及工程相关领域的研究。今年6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24名议员,致信美国教育部长戴弗斯(Betsy DeVos)说,“华为创新研究计划”让中国可以有效窃取美国的研究成果,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国会议员们要求美国教育部对此进行调查。
华为、中兴还到美国密西根州的偏远农村地区,竞标手机信号塔工程,其报价不仅远远低于美国公司,甚至都不够买原材料的钱。今年6月27日,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法学院国家安全中心(National Security Institute at George Mason University)访问学者安迪.凯泽(Andy Keiser)在美国国会小企业委员会(Committee on Small Business)关于中兴的听证会上讲述这个故事时说:
“小企业是美国经济的命脉……小企业本身具有弹性,富有创造力,能快速适应市场。然而,面对来自国家的进攻,积极、无情的国际间谍活动和盗窃商业机密,美国小企业无法与之竞争。这正是中兴和华为提出的挑战。”
中国高科技企业引发美国政界对其安全性的担忧
华为、中兴、海康威视等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迅速崛起,及其背后与中国政府、军方的密切关系,引发了美国政界对其安全性的担忧。
今年8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2019年度《国防授权法案》。该法案此前获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高票通过,其中包含禁止美国政府采购使用中兴、华为、海康威视、大华、海能达等中国公司产品的规定。法案还要求加大对中国在美投资项目的安全审查力度,并要求调整美国技术出口控制,以防美国技术落到中国手里。
听众朋友们,您刚刚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制作的《揭秘中国锐实力》特别节目的第六集。下一集将讨论中国对美国政界和侨界的影响和渗透,欢迎收听。
(记者:林坪 编辑:申铧 网编:洪伟)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zhuantixilie/zhongguochujiaoshenxiangshijie/ruishili-09112018163705.html
Saturday, 8 September 2018
揭秘中国锐实力(五)美国电影娱乐业
不少美国娱乐明星因在台湾、西藏等问题上持跟中国政府相反的立场,上了中国政府的黑名单,无法在中国赚钱,甚至在美国的事业也受到影响。在对“问题”美国明星“杀一儆百”的同时,中国还通过商业渠道,扩大对好莱坞的影响,美国电影界也出现了自我审查。接下来请听《揭秘中国锐实力》特别节目的第五集,本台记者林坪跟大家谈谈中国对美国电影娱乐业的影响和渗透。
“你好。谢谢。我爱你。 (观众欢呼)”
2015年4月28日,被华人粉丝称为“水果姐”的美国歌星凯蒂.佩芮(Katy Perry)在台湾小巨蛋演唱会上,身穿“太阳花”裙,披着中华民国的青天白日旗。
如此鲜明支持台湾反对两岸服贸协议的“太阳花运动”的举动,令台湾粉丝热情高涨,却也令凯蒂.佩芮遭中国封杀。
2017年11月,美国内衣品牌公司“维多利亚的秘密”年度大秀在中国上海举行,原本受邀在秀场上表演的凯蒂·佩芮却因被中国拒签无法成行。
中国借对凯蒂·佩芮的封杀,清晰的向美国娱乐界释放信息:想在中国赚钱,就不要触及敏感问题,更不能表达跟中国政府相反的立场。
在台湾、西藏问题上发声 中国财路被断
除了台湾问题,不少美国娱乐界明星因在西藏问题上发声,也上了中国政府的黑名单,事业受阻。
2016年6月,美国歌坛巨星Lady Gaga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她与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的合照,并直播了两人近20分钟的交谈过程,内容包括世界和平、公义、心理健康以及人性等问题。这激怒了中国政府,下令中国网站和媒体对Lady Gaga的歌曲全部下架。
美国女歌手赛琳娜.戈麦斯(Selena Gomez)也因为曾在社交网站上传2014年她与达赖喇嘛的合照,被迫取消了原定于2016年8月在广州和上海举行的演唱会。
此前,美国乐坛已有多人被迫取消了在中国的演出。
2015年7月,美国加州摇滚乐队“魔力红”(Maroon 5)一名成员在推特(Twitter)上向达赖喇嘛祝贺生日后,该乐队被迫取消了原定于9月在上海举办的演唱会。
同年9月,美国老牌摇滚乐队邦乔维(Bon Jovi)也被迫取消了在中国的巡演。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知情者消息说,中国文化部在进行资格审查时发现,2010年邦乔维曾在台湾举行的演唱会上,使用达赖喇嘛的照片,因此叫停演唱会。
中国政府对与“藏独”问题沾边的好莱坞影星,也毫不手软。
好莱坞影星布拉德·皮特(Brad Pitt)主演的电影《西藏七年》,因描述奥地利登山运动员与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结识成为朋友的经历,并记录了解放军入藏的史实,被中国视作支持“藏独”的作品。该片在1997年上映后即遭中国当局封杀,布拉德·皮特多年来也被禁止入境中国,直到2014年才解禁。
敢跟中国唱对台戏,让你美国事业也受阻
因对西藏问题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立场,而遭中国封杀的最知名例子,莫过于好莱坞影星、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理事会主席李察•基尔(Richard Gere)。他是虔诚的藏传佛教徒,常公开批评中国政府对藏人的镇压,并出资赞助西藏人权事业。
除了至今不能入境中国,李察.基尔在美国的演艺事业也严重受阻。曾借《漂亮女人》等电影红遍全球,拥有巨大票房号召力的李察.基尔,近年来鲜少出现在大银幕上。2017年4月,《好莱坞报道》(Hollywood Reporter)刊发对他的专访说,好莱坞不愿得罪监管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中国政府,李察.基尔也正在为此付出代价。他无法参演一些电影,因为中国不同意。有人拒绝给李察.基尔参演的电影投资,以免让中国人感到不安。
甚至一部从未针对中国发行的独立电影,也把李察.基尔排除在外。电影开拍前两星期,一名中国导演打电话道歉说,如果他跟李察.基尔合作,该导演的家人再也不会被允许离开中国了,这名导演也无法再工作。
买买买,扩大对好莱坞影响
在对“问题”美国娱乐明星“杀一儆百”的同时,中国还通过商业渠道,扩大对好莱坞的影响。
2012年,中国大连万达集团以26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大影院公司AMC。2016年,万达集团又斥资35亿美元收购传奇娱乐(Legendary Entertainment)。
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影业也在2016年10月宣布,收购好莱坞电影大师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的安柏林合伙人(Amblin Partners)公司部分股权,阿里影业还将派驻1名代表进入安柏林合伙人董事会,参与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
美国电影注入大量中国元素,塑造中国正面形象
中国资本的涌入,令好莱坞电影纷纷前往中国取景,启用中国演员,并在故事中注入大量中国元素,塑造中国正面形象。
传奇影业公司被万达收购后推出的首部电影《长城》,其主演是美国明星马特·达蒙(Matt Damon)。他在电影中扮演为寻找传说中的武器“火药”偶然来到长城的勇猛战士,沉醉于中国的优秀文化和技术力量,并迷上了“信义”这一中国式的价值观,参加了保卫世界的战斗。
2016年上映的美国大片《独立日:卷土重来》中,外星人入侵地球,驻守月球的人类防卫部队展开防御,指挥官是中国人。地球防卫部队的王牌女飞行员由中国当红女星杨颖(Angelababy)扮演。五星红旗飘扬的镜头贯穿影片始末,中国人与美国人联手把外星人赶出了地球。
美国电影自我审查,剔除、更改中国不喜欢的内容
为保证中国票房,美国电影还进行自我审查,剔除、更改可能触怒中国审查机构的内容。
美国米高梅(MGM)制片公司2012年推出的影片《赤色黎明》(Red Dawn),讲述了美国人反抗朝鲜军队入侵的故事。不过,据《洛杉矶时报》2011年3月报道,该片拍摄过程中,入侵美国的反面角色本来是中国人。但发行商担心这会损害他们与中国的生意关系。在北京未发出任何反对声音前,米高梅自行用电子手法抹去了影片中的中国国旗和军队标志,并替换了一些对白,使影片看上去是在描述来自朝鲜的侵略势力。
2016年11月,由美国漫威影业(Mavel Studios)制作,迪士尼影业公司出品的奇幻动作电影《奇异博士》(Doctor Strange),在中、美两国同时上映,也让不少看过《奇异博士》漫画的人发出疑问。在原来的漫画中,奇异博士拜西藏高僧古一(Ancient One)为师。而在电影《奇异博士》中,为避免触怒中国,西藏高僧古一被改为凯尔特人(Celtic),并由英国白人演员饰演。
中国资本对好莱坞产生的影响已引发美国国会议员担忧。2016年9月,美国16位国会议员联名致函美国政府问责局(U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指万达总裁王健林与中国政府关系密切,万达在美国影业扩张加重了人们对“中国企图审查题材并对美国媒体实施宣传控制的担忧”,要求外国企业在收购美国娱乐公司时受到更严格的审查。同年10月,美国德克萨斯州共和党议员、众议院拨款委员会(House Appropriations Committee)一个监督司法部的小组委员会主席约翰•卡伯森(John Culberson)致信分管国家安全的司法部助理部长约翰•卡林,要求司法部对中资在美国影视界的收购项目进行审查,并调查《外国代理人登记法》(Foreign Agents Registration Act)如何适用于试图并购美国媒体公司用于宣传、审查目的的外国投资者。
听众朋友们,您刚刚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制作的特别节目《揭秘中国锐实力》(五):中国对美国电影娱乐业的影响和渗透。下一集将讨论中国对美国商界、高科技产业的影响和渗透,欢迎收听。
(记者:林坪 编辑:申铧)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zhuantixilie/zhongguochujiaoshenxiangshijie/yl5-09072018150445.html
“你好。谢谢。我爱你。 (观众欢呼)”
2015年4月28日,被华人粉丝称为“水果姐”的美国歌星凯蒂.佩芮(Katy Perry)在台湾小巨蛋演唱会上,身穿“太阳花”裙,披着中华民国的青天白日旗。
如此鲜明支持台湾反对两岸服贸协议的“太阳花运动”的举动,令台湾粉丝热情高涨,却也令凯蒂.佩芮遭中国封杀。
2017年11月,美国内衣品牌公司“维多利亚的秘密”年度大秀在中国上海举行,原本受邀在秀场上表演的凯蒂·佩芮却因被中国拒签无法成行。
中国借对凯蒂·佩芮的封杀,清晰的向美国娱乐界释放信息:想在中国赚钱,就不要触及敏感问题,更不能表达跟中国政府相反的立场。
在台湾、西藏问题上发声 中国财路被断
除了台湾问题,不少美国娱乐界明星因在西藏问题上发声,也上了中国政府的黑名单,事业受阻。
2016年6月,美国歌坛巨星Lady Gaga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她与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的合照,并直播了两人近20分钟的交谈过程,内容包括世界和平、公义、心理健康以及人性等问题。这激怒了中国政府,下令中国网站和媒体对Lady Gaga的歌曲全部下架。
美国女歌手赛琳娜.戈麦斯(Selena Gomez)也因为曾在社交网站上传2014年她与达赖喇嘛的合照,被迫取消了原定于2016年8月在广州和上海举行的演唱会。
此前,美国乐坛已有多人被迫取消了在中国的演出。
2015年7月,美国加州摇滚乐队“魔力红”(Maroon 5)一名成员在推特(Twitter)上向达赖喇嘛祝贺生日后,该乐队被迫取消了原定于9月在上海举办的演唱会。
同年9月,美国老牌摇滚乐队邦乔维(Bon Jovi)也被迫取消了在中国的巡演。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知情者消息说,中国文化部在进行资格审查时发现,2010年邦乔维曾在台湾举行的演唱会上,使用达赖喇嘛的照片,因此叫停演唱会。
中国政府对与“藏独”问题沾边的好莱坞影星,也毫不手软。
好莱坞影星布拉德·皮特(Brad Pitt)主演的电影《西藏七年》,因描述奥地利登山运动员与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结识成为朋友的经历,并记录了解放军入藏的史实,被中国视作支持“藏独”的作品。该片在1997年上映后即遭中国当局封杀,布拉德·皮特多年来也被禁止入境中国,直到2014年才解禁。
敢跟中国唱对台戏,让你美国事业也受阻
因对西藏问题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立场,而遭中国封杀的最知名例子,莫过于好莱坞影星、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理事会主席李察•基尔(Richard Gere)。他是虔诚的藏传佛教徒,常公开批评中国政府对藏人的镇压,并出资赞助西藏人权事业。
除了至今不能入境中国,李察.基尔在美国的演艺事业也严重受阻。曾借《漂亮女人》等电影红遍全球,拥有巨大票房号召力的李察.基尔,近年来鲜少出现在大银幕上。2017年4月,《好莱坞报道》(Hollywood Reporter)刊发对他的专访说,好莱坞不愿得罪监管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中国政府,李察.基尔也正在为此付出代价。他无法参演一些电影,因为中国不同意。有人拒绝给李察.基尔参演的电影投资,以免让中国人感到不安。
甚至一部从未针对中国发行的独立电影,也把李察.基尔排除在外。电影开拍前两星期,一名中国导演打电话道歉说,如果他跟李察.基尔合作,该导演的家人再也不会被允许离开中国了,这名导演也无法再工作。
买买买,扩大对好莱坞影响
在对“问题”美国娱乐明星“杀一儆百”的同时,中国还通过商业渠道,扩大对好莱坞的影响。
2012年,中国大连万达集团以26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大影院公司AMC。2016年,万达集团又斥资35亿美元收购传奇娱乐(Legendary Entertainment)。
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影业也在2016年10月宣布,收购好莱坞电影大师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的安柏林合伙人(Amblin Partners)公司部分股权,阿里影业还将派驻1名代表进入安柏林合伙人董事会,参与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
美国电影注入大量中国元素,塑造中国正面形象
中国资本的涌入,令好莱坞电影纷纷前往中国取景,启用中国演员,并在故事中注入大量中国元素,塑造中国正面形象。
传奇影业公司被万达收购后推出的首部电影《长城》,其主演是美国明星马特·达蒙(Matt Damon)。他在电影中扮演为寻找传说中的武器“火药”偶然来到长城的勇猛战士,沉醉于中国的优秀文化和技术力量,并迷上了“信义”这一中国式的价值观,参加了保卫世界的战斗。
2016年上映的美国大片《独立日:卷土重来》中,外星人入侵地球,驻守月球的人类防卫部队展开防御,指挥官是中国人。地球防卫部队的王牌女飞行员由中国当红女星杨颖(Angelababy)扮演。五星红旗飘扬的镜头贯穿影片始末,中国人与美国人联手把外星人赶出了地球。
美国电影自我审查,剔除、更改中国不喜欢的内容
为保证中国票房,美国电影还进行自我审查,剔除、更改可能触怒中国审查机构的内容。
美国米高梅(MGM)制片公司2012年推出的影片《赤色黎明》(Red Dawn),讲述了美国人反抗朝鲜军队入侵的故事。不过,据《洛杉矶时报》2011年3月报道,该片拍摄过程中,入侵美国的反面角色本来是中国人。但发行商担心这会损害他们与中国的生意关系。在北京未发出任何反对声音前,米高梅自行用电子手法抹去了影片中的中国国旗和军队标志,并替换了一些对白,使影片看上去是在描述来自朝鲜的侵略势力。
2016年11月,由美国漫威影业(Mavel Studios)制作,迪士尼影业公司出品的奇幻动作电影《奇异博士》(Doctor Strange),在中、美两国同时上映,也让不少看过《奇异博士》漫画的人发出疑问。在原来的漫画中,奇异博士拜西藏高僧古一(Ancient One)为师。而在电影《奇异博士》中,为避免触怒中国,西藏高僧古一被改为凯尔特人(Celtic),并由英国白人演员饰演。
中国资本对好莱坞产生的影响已引发美国国会议员担忧。2016年9月,美国16位国会议员联名致函美国政府问责局(U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指万达总裁王健林与中国政府关系密切,万达在美国影业扩张加重了人们对“中国企图审查题材并对美国媒体实施宣传控制的担忧”,要求外国企业在收购美国娱乐公司时受到更严格的审查。同年10月,美国德克萨斯州共和党议员、众议院拨款委员会(House Appropriations Committee)一个监督司法部的小组委员会主席约翰•卡伯森(John Culberson)致信分管国家安全的司法部助理部长约翰•卡林,要求司法部对中资在美国影视界的收购项目进行审查,并调查《外国代理人登记法》(Foreign Agents Registration Act)如何适用于试图并购美国媒体公司用于宣传、审查目的的外国投资者。
听众朋友们,您刚刚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制作的特别节目《揭秘中国锐实力》(五):中国对美国电影娱乐业的影响和渗透。下一集将讨论中国对美国商界、高科技产业的影响和渗透,欢迎收听。
(记者:林坪 编辑:申铧)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zhuantixilie/zhongguochujiaoshenxiangshijie/yl5-09072018150445.html
揭秘中国锐实力(四)美国媒体
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节节败退之际,新华社等中国官媒却在雄厚资金的支持下,在美国加速扩张,并利用在中国遭屏蔽的脸书等美国社交媒体,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与此同时,努力开拓中国市场的美国媒体,纷纷向来自中国政府的压力低头。一部反映中国四川地震背后人祸问题的纪录片无缘奥斯卡奖,郭文贵在美国的爆料平台越变越少,这背后究竟有没有中国的身影?接下来请听《揭秘中国锐实力》特别节目的第四集,本台记者林坪邀请专家学者,讨论分析中国对美国媒体的影响和渗透。
“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017年10月18日,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19大开幕式上作报告,再次提出对外宣传工作的要求。此前,早在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就强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中国官媒抢占美国舆论阵地
不满足于借助国际频道向海外传递声音的中国中央电视台,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设立了北美分台,2012年2月正式开播。2016年末,央视北美分台又更名为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北美分台(CGTN America)。
美国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节节败退之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环球时报》、新华社等中国官媒却在中国大外宣雄厚资金的支持下,在美国加速扩张。
“正在媒体融合的创新路上稳步前行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定将充分发挥中央主要外宣媒体的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2017年10月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宣传视频)
在中国遭屏蔽的脸书、推特等美国社交媒体,成为《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国官方媒体在海外宣传的得力工具。这些中国官媒还在Youtube网站上开设了各自的频道,抢占舆论阵地。
美国媒体向中国政府压力低头
努力开拓中国市场的美国媒体,也不可避免的向来自中国政府的压力低头。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曾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不久奔赴地震灾区,参与制作了纪录片《劫后天府泪纵横》(China's Unnatural Disaster: The Tears of Sichuan Province),描述灾区校舍倒塌反映出的人祸问题以及遇难学生家长的艰难维权之路。
“到底是谁在检查这个房子,到底是谁修的?这些砖简直像水洗过的一样。”(纪录片《劫后天府泪纵横》片段。)
汶川地震人祸问题纪录片遭中国压力 无缘奥斯卡奖
这部全长39分钟的纪录片,2009年在美国HBO电视频道放映,并获2010年奥斯卡最佳记录短片提名。夏明表示,在该片的制作过程中,他本人和投资方HBO都受到了来自中国官方的压力。
“就在制作的过程中,当时中国驻纽约总领馆的新闻处长,他就跟我联系,要我退出来。他就说,你如果想拿到荣誉、名声,是不可能的。他说因为现在HBO在中国,它有一个HBO北京总部。”
网络公开资料显示, 2005年HBO正式落户北京、上海等78个开通数字付费电视业务的中国国内城市。夏明说,美国市场趋于饱和的HBO,多年来致力于开拓中国市场。目前中国各大城市高级宾馆里的有线电视,可以收看HBO的付费节目。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可以抓住HBO的弱点,来威胁它。
“所以当时我们遇到的情况就是,他就直接可以通过外交部对HBO的北京总部施压,这样的话,我们就要付出代价。”
夏明认为,《劫后天府泪纵横》在2010年奥斯卡奖纪录片的评选中落败,显然中国官方对HBO的施压奏效了。
“奥斯卡奖纪录片评委会的成员里有一个就是HBO的那个总裁,就是我们这个电影的评选的投票人。HBO当时有三部入选片,所以我当时的一个直觉就是,HBO的投票人,他可以影响票数的话,他决不会投我们这个电影。当时是HBO有一部批评津巴布韦人权情况的影片入选了。我相信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外交部对它施加压力,让HBO一定要付出代价。”
“郭文贵在试图揭露中国高层的腐败时已成为一个持不同政见者,显然他的言论触及到了北京的痛处。他们竭尽所能试图阻止他发声。”
中美两国外媒生存环境天壤之别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力量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指出,外媒在中、美两国的生存环境存在着天壤之别。
“例如,《中国日报》在《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以及世界各地的其他报纸中都插入了中国的观点。即使这些是广告,它们也可以被广泛阅读,可以影响观点。而美国的报纸不能在中国的报纸刊登类似插页,美国的媒体公司也不能在中国电视上开通频道。”
美国是否应该按照对等原则,禁止中国官媒在美国的很多活动呢?葛来仪认为,民主国家是开放的,不能禁止私营部门的某些活动。
“我认为,作为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美国需要做的是确保中国正在做的事情是透明的,明白中国资金的去向,确保它没有不当影响,让人们知道中国的目标是什么,在何处可能与美国的利益发生冲突。”
中国大力推广的意识形态是否有吸引力?
(记者:林坪 编辑:申铧)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zhuantixilie/zhongguochujiaoshenxiangshijie/yl4-09062018142721.html
“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017年10月18日,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19大开幕式上作报告,再次提出对外宣传工作的要求。此前,早在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就强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中国官媒抢占美国舆论阵地
不满足于借助国际频道向海外传递声音的中国中央电视台,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设立了北美分台,2012年2月正式开播。2016年末,央视北美分台又更名为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北美分台(CGTN America)。
美国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节节败退之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环球时报》、新华社等中国官媒却在中国大外宣雄厚资金的支持下,在美国加速扩张。
“正在媒体融合的创新路上稳步前行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定将充分发挥中央主要外宣媒体的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2017年10月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宣传视频)
在中国遭屏蔽的脸书、推特等美国社交媒体,成为《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国官方媒体在海外宣传的得力工具。这些中国官媒还在Youtube网站上开设了各自的频道,抢占舆论阵地。
美国媒体向中国政府压力低头
努力开拓中国市场的美国媒体,也不可避免的向来自中国政府的压力低头。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曾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不久奔赴地震灾区,参与制作了纪录片《劫后天府泪纵横》(China's Unnatural Disaster: The Tears of Sichuan Province),描述灾区校舍倒塌反映出的人祸问题以及遇难学生家长的艰难维权之路。
“到底是谁在检查这个房子,到底是谁修的?这些砖简直像水洗过的一样。”(纪录片《劫后天府泪纵横》片段。)
汶川地震人祸问题纪录片遭中国压力 无缘奥斯卡奖
这部全长39分钟的纪录片,2009年在美国HBO电视频道放映,并获2010年奥斯卡最佳记录短片提名。夏明表示,在该片的制作过程中,他本人和投资方HBO都受到了来自中国官方的压力。
“就在制作的过程中,当时中国驻纽约总领馆的新闻处长,他就跟我联系,要我退出来。他就说,你如果想拿到荣誉、名声,是不可能的。他说因为现在HBO在中国,它有一个HBO北京总部。”
网络公开资料显示, 2005年HBO正式落户北京、上海等78个开通数字付费电视业务的中国国内城市。夏明说,美国市场趋于饱和的HBO,多年来致力于开拓中国市场。目前中国各大城市高级宾馆里的有线电视,可以收看HBO的付费节目。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可以抓住HBO的弱点,来威胁它。
“所以当时我们遇到的情况就是,他就直接可以通过外交部对HBO的北京总部施压,这样的话,我们就要付出代价。”
夏明认为,《劫后天府泪纵横》在2010年奥斯卡奖纪录片的评选中落败,显然中国官方对HBO的施压奏效了。
“奥斯卡奖纪录片评委会的成员里有一个就是HBO的那个总裁,就是我们这个电影的评选的投票人。HBO当时有三部入选片,所以我当时的一个直觉就是,HBO的投票人,他可以影响票数的话,他决不会投我们这个电影。当时是HBO有一部批评津巴布韦人权情况的影片入选了。我相信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外交部对它施加压力,让HBO一定要付出代价。”
夏明说,在加强对国内管控的同时,中国政府的手在海外伸得越来越长。
“一方面伸到学术界,另一方面伸到西方国家,想改变我们在西方国家对世界的看法。”
郭文贵美国爆料平台变少 背后的中国之手
《华盛顿自由灯塔报》(Washington Free Beacon)高级编辑比尔.格茨(Bill
Gertz)认为,去年美国之音中断揭露中国高层腐败的郭文贵的直播,脸书、推特封锁郭文贵帐号,都显示中国政府在积极影响美国媒体,让它们停止发布中国不想听到的东西。“郭文贵在试图揭露中国高层的腐败时已成为一个持不同政见者,显然他的言论触及到了北京的痛处。他们竭尽所能试图阻止他发声。”
中美两国外媒生存环境天壤之别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力量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指出,外媒在中、美两国的生存环境存在着天壤之别。
“例如,《中国日报》在《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以及世界各地的其他报纸中都插入了中国的观点。即使这些是广告,它们也可以被广泛阅读,可以影响观点。而美国的报纸不能在中国的报纸刊登类似插页,美国的媒体公司也不能在中国电视上开通频道。”
美国是否应该按照对等原则,禁止中国官媒在美国的很多活动呢?葛来仪认为,民主国家是开放的,不能禁止私营部门的某些活动。
“我认为,作为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美国需要做的是确保中国正在做的事情是透明的,明白中国资金的去向,确保它没有不当影响,让人们知道中国的目标是什么,在何处可能与美国的利益发生冲突。”
中国大力推广的意识形态是否有吸引力?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认为,尽管中国利用美国社会的自由开放,大力传播自己的意识形态,不过,中国官方的价值观并没有多大吸引力。
“中国的软实力的吸引力主要在于经济发展效果很强。但是美国的或者西方民主制度的自由风气,这个文化的自主发展,学术自由等等,这种方面的软实力有它的自然的吸引力。中国的生活方式,就是说那个政府越来越强,政府能够镇压人权斗士等等,这种软实力,这方面的软实力,不是特别有吸引力。”
中国官媒在美国的扩张已引发美国国会关注。去年11月,美国国会“美中经济安全审议委员会”(U.S.
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公布了该委员会提交给美国国会的2017年度报告,指出中国官媒在其大外宣的功能之外,还兼具情报功能。报告认为,在纽约、华盛顿等地广设办公室的中国新华社,搜集资讯并为中国领导层提供有关国内外大事的秘密报告,兼有情报机构的某些功能。报告呼吁美国国会,加强“外国代理人登记法”,要求中国官媒的在美员工登记为外国代理人。
这一特别节目下一集将讨论中国对美国电影娱乐业的影响和渗透,欢迎收听。(记者:林坪 编辑:申铧)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zhuantixilie/zhongguochujiaoshenxiangshijie/yl4-09062018142721.html
揭秘中国锐实力(三)美国学术界、高校
中国政府多年来对美国学术界采取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卓见成效,很多美国学者主动自我审查。在对海外学者威逼利诱的同时,数目庞大的中国留学生也成为中共统战工作的新着力点,成为欢迎中国领导人访美、抗议达赖喇嘛演讲等“爱国行动”中不可或缺的身影。来自中国的学生学者,还在美国高校遍撒党支部种子。接下来请听《揭秘中国锐实力》特别节目的第三集,本台记者林坪邀请专家学者,讨论分析中国对美国学术界、高校的影响和渗透。
“从那个《天安门文件》(The Tian’anmen Papers)发表以后,那就是说2001年以后直到现在,中国政府不给我签证。我有时候会收到国内的学者邀请我去开会或者什么。我申请签证的时候领事馆会拖。他们不敢给签证,也不敢拒绝。所以他们请示外交部,外交部也不敢回答。”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向本台记者表示,因为自己在对华研究方面算资深学者,被中国拒发签证,并不会影响他的学术研究或职业发展,年轻的美国学者则没那么幸运。
“但是年轻的学者的话,这个拒绝签证或者不给签证的威胁应该说是大家比较害怕。所以我估计年轻的学者他们会更回避一些可能会得罪中国政府的一些题目或者提法。”
常常发声批评中国政府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荣誉教授林培瑞(Eugene Perry Link),也上了中国政府的黑名单。从1996年起,林培瑞就无法获得赴华签证,甚至连名字也不能出现在中国的官方媒体中。
“我在中国有朋友,他想帮我解决这个问题,鼓励我写一些比较温和的东西呀,或者把我已经写过的东西去掉那些刺激性的内容出版。有时候也有点成功,但是我不愿意改变我的原来的意思为了能够在大陆出版,我不愿意改变我的看法,所以这也是个卡在那里的问题。”
无法去中国旅行,不能在北京的胡同里买小吃,令林培瑞感到遗憾。但他认为,更大的问题是,中国政府不给他发签证,成功地威慑了其他美国学者,很多人自我审查。
“这不仅是对发表中国政府不喜欢的言论的一种惩罚,也是对其他人的一种激励。他们试图恫吓那些职业上需要访问中国的人:不要说或研究中国政府不喜欢的东西。这是一个问题。”
孔杰荣指出,一些美国学者并没有批评中国,但因为研究敏感问题,也被中国列入了拒签的黑名单。
“新疆学者,研究中国维吾尔少数民族问题的美国人很难获得签证。中国不想给那些可能知道的太多或者可能从他们的访问中发现太多问题的人发签证。这非常不幸。我不希望看到美国采取对等报复措施,限制中国人进入美国。我认为美国应该与中国政府更清楚的讨论许多美国学者被拒发中国签证的问题。”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力量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对拒签引发的美国学术界的自我审查表示担忧。
“ 很多时候,在美国研究中国的人会避免写或说批评中国的东西,或研究中国可能不喜欢的问题,比如新疆、西藏或其他敏感问题。所以我认为这种自我审查确实是一个问题。这很难衡量,但确实存在。”
拒签威胁+利益诱惑 美国学者自我审查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认为,中国政府多年来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对西方学术界进行系统的渗透。除了拒签的威胁,利益的诱惑也影响着包括美国学者在内的海外学者。
2015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到美国华盛顿进行国事访问时,数百名中国学生在街头列队数小时,统一穿着印有熊猫图案的红色T恤,举着国旗欢迎他。
“中国加油!中国加油!”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今年3月刊文指,这是一次有偿政治动员。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教育办公室的官员收集了约700名报名参加欢迎活动的学生的联系信息,并通过微信与学生进行了交流。参加此次活动的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一名中国学生说,参与者每人收到约20美元的补助,几个月后通过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发放。
听命领馆指示 在美留学生议达赖喇嘛演讲
2017年2月初,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宣布邀请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在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该校的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立即发出抗议
声明,说校方做法伤害华人学生学者的感情,将“采取强硬措施,坚决抵制校方无理行径”。声明还说,该组织已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与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取得联系,“等待总领馆方面统一指示”。
据中国官媒《人民日报》报道,去年 2月15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校长与部分中国留学生会面,表示不会取消对达赖喇嘛的邀请,但在以后的相关宣传中,对达赖喇嘛的描述将不再出现“自由斗士”、“藏人领袖”等“诱导性词汇”。该校校长还保证达赖喇嘛的演讲不会有政治性议题。
中国教育部的报复令美国教授噤若寒蝉
中国留学生的抗议未能阻止达赖喇嘛去年6月17日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发表演讲。不过,中国教育部下设的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很快展开报复行动,不再受理中国学者赴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申请。
达赖喇嘛演讲是否影响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中国公派访问学者和自费留学生的数目?该校全球政策与战略学院院长彼得.考伊(Peter Cowhey)7月19日透过电邮向本台记者回复说,该校目前还有一些中国公派的访问学者,不过数量有所下降。中国大学的申请人数没有减少。彼得.考伊说,“所有美国大学都将学术自由作为核心价值观,我们不会后悔我们的价值观。”
“这些是中国运用影响力的例子,因为他们有着潜在的庞大的市场,或者很多私人公司不想放弃的机会,或者大学不想失去自费的中国留学生给他们带来的收入……我们不能让美国大学过分依赖中国学生的数量,做出有悖民主利益的决定。”
中共党组织遍布美国高校
随着中国赴美留学生和访问学者的增多,中共也在美国很多高校内建立党组织。2017年7月,九名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学者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一间宿舍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他们召开党员会议,并在一面中共党旗前拍了集体照,这张照片后来登在了华中科技大的官网上。
美国“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网站今年4月报道说,伊利诺伊大学的党支部并非个例。2017年7月,上海商学院的一些教师在西弗吉尼亚大学建立了党支部,并与同校的孔子学院一同举办活动。来自中国的访问学者去年还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戴维斯分校成立了党组织。中共党支部已经遍布包括康涅狄格州、俄亥俄州和北达科他州在内的美国各大州。
本专题下一集将讨论中国对美国媒体界的影响和渗透,欢迎收听。
(记者:林坪 编辑:申铧)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zhuantixilie/zhongguochujiaoshenxiangshijie/yl3-09052018122139.html
“从那个《天安门文件》(The Tian’anmen Papers)发表以后,那就是说2001年以后直到现在,中国政府不给我签证。我有时候会收到国内的学者邀请我去开会或者什么。我申请签证的时候领事馆会拖。他们不敢给签证,也不敢拒绝。所以他们请示外交部,外交部也不敢回答。”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向本台记者表示,因为自己在对华研究方面算资深学者,被中国拒发签证,并不会影响他的学术研究或职业发展,年轻的美国学者则没那么幸运。
“但是年轻的学者的话,这个拒绝签证或者不给签证的威胁应该说是大家比较害怕。所以我估计年轻的学者他们会更回避一些可能会得罪中国政府的一些题目或者提法。”
常常发声批评中国政府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荣誉教授林培瑞(Eugene Perry Link),也上了中国政府的黑名单。从1996年起,林培瑞就无法获得赴华签证,甚至连名字也不能出现在中国的官方媒体中。
“我在中国有朋友,他想帮我解决这个问题,鼓励我写一些比较温和的东西呀,或者把我已经写过的东西去掉那些刺激性的内容出版。有时候也有点成功,但是我不愿意改变我的原来的意思为了能够在大陆出版,我不愿意改变我的看法,所以这也是个卡在那里的问题。”
无法去中国旅行,不能在北京的胡同里买小吃,令林培瑞感到遗憾。但他认为,更大的问题是,中国政府不给他发签证,成功地威慑了其他美国学者,很多人自我审查。
“比如说很多年轻学者经常来问我:我这个话过多了吗,我这个话会引起麻烦吗,我这样做会过一个红线吗等等?他当然说的很客气,可是他的意思是‘我怎么样才不要落到你这个处境里头?’。换句话说,他们都自我审查。很多美国年轻学者甚至记者自我审查的原因是怕被划为黑名单。所以我这个已经上了黑名单做例子,变成了共产党的一个工具。”
对于美国很多杰出的中国问题专家,被中国据发签证、长期不能去中国的现象,纽约大学法学院教授、亚美法研究所主任孔杰荣(Jerome Cohen)认为,“这不仅是对发表中国政府不喜欢的言论的一种惩罚,也是对其他人的一种激励。他们试图恫吓那些职业上需要访问中国的人:不要说或研究中国政府不喜欢的东西。这是一个问题。”
孔杰荣指出,一些美国学者并没有批评中国,但因为研究敏感问题,也被中国列入了拒签的黑名单。
“新疆学者,研究中国维吾尔少数民族问题的美国人很难获得签证。中国不想给那些可能知道的太多或者可能从他们的访问中发现太多问题的人发签证。这非常不幸。我不希望看到美国采取对等报复措施,限制中国人进入美国。我认为美国应该与中国政府更清楚的讨论许多美国学者被拒发中国签证的问题。”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力量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对拒签引发的美国学术界的自我审查表示担忧。
“ 很多时候,在美国研究中国的人会避免写或说批评中国的东西,或研究中国可能不喜欢的问题,比如新疆、西藏或其他敏感问题。所以我认为这种自我审查确实是一个问题。这很难衡量,但确实存在。”
拒签威胁+利益诱惑 美国学者自我审查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认为,中国政府多年来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对西方学术界进行系统的渗透。除了拒签的威胁,利益的诱惑也影响着包括美国学者在内的海外学者。
“交朋友、邀请你去做访问学者、给你各种好的待遇或者是给你兼职、把你的工资翻一番。这些都是好处。那么你到了国内去的话,有这种荣誉、地位、鲜花,参访还可以有家属陪同等等。这些当然使许多海外的学者,无论是中国背景的或者是西方人,还有越来越多的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的都乐于到中国去。”
夏明指出,中国政府提供的荣誉、金钱、机会和各种好处,是在其他国家很难获得的,这吸引了大批海外学者为中国政府歌功颂德。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方的学术界有许多的人做的学问,基本上是跟着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大国崛起、和平崛起、中国梦、一带一路,根据这些在做研究。而且做研究的整个思维和结论,基本上对中国政府是有利的,是有某种宣传的这个效果的。”
中国使领馆引领留学生参加爱国行动
在对海外学者威逼利诱的同时,数目庞大的中国留学生也成为中共统战工作的新着力点。中国使领馆通过美国各大学的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CSSA)动员和赞助中国学生参加爱国行动。2015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到美国华盛顿进行国事访问时,数百名中国学生在街头列队数小时,统一穿着印有熊猫图案的红色T恤,举着国旗欢迎他。
“中国加油!中国加油!”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今年3月刊文指,这是一次有偿政治动员。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教育办公室的官员收集了约700名报名参加欢迎活动的学生的联系信息,并通过微信与学生进行了交流。参加此次活动的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一名中国学生说,参与者每人收到约20美元的补助,几个月后通过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发放。
听命领馆指示 在美留学生议达赖喇嘛演讲
2017年2月初,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宣布邀请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在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该校的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立即发出抗议
声明,说校方做法伤害华人学生学者的感情,将“采取强硬措施,坚决抵制校方无理行径”。声明还说,该组织已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与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取得联系,“等待总领馆方面统一指示”。
据中国官媒《人民日报》报道,去年 2月15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校长与部分中国留学生会面,表示不会取消对达赖喇嘛的邀请,但在以后的相关宣传中,对达赖喇嘛的描述将不再出现“自由斗士”、“藏人领袖”等“诱导性词汇”。该校校长还保证达赖喇嘛的演讲不会有政治性议题。
中国教育部的报复令美国教授噤若寒蝉
中国留学生的抗议未能阻止达赖喇嘛去年6月17日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发表演讲。不过,中国教育部下设的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很快展开报复行动,不再受理中国学者赴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申请。
达赖喇嘛演讲是否影响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中国公派访问学者和自费留学生的数目?该校全球政策与战略学院院长彼得.考伊(Peter Cowhey)7月19日透过电邮向本台记者回复说,该校目前还有一些中国公派的访问学者,不过数量有所下降。中国大学的申请人数没有减少。彼得.考伊说,“所有美国大学都将学术自由作为核心价值观,我们不会后悔我们的价值观。”
不过,今年7月,本台记者就“中国的渗透和影响”议题采访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一名熟知此事的教授,在被问及达赖喇嘛演讲事件招致中国官方切断公派留学资助后,加大圣地亚哥分校是否更为谨慎时,这名起初愿意接受采访的教授改变了主意,三缄其口,最终挂断了电话。
“我不想谈这件事。我一点也不想谈。我们对这件事采取悄然的处理方式。我们正在试图解决这件事。我真的不想谈。”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力量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认为,与孔子学院的问题相比,中国向美国大学施压要求其不能邀请达赖喇嘛,以及中国向美国和全球的航空公司施压,要求其把台湾称作中国的一部分,这些问题更令人担心。“这些是中国运用影响力的例子,因为他们有着潜在的庞大的市场,或者很多私人公司不想放弃的机会,或者大学不想失去自费的中国留学生给他们带来的收入……我们不能让美国大学过分依赖中国学生的数量,做出有悖民主利益的决定。”
中共党组织遍布美国高校
随着中国赴美留学生和访问学者的增多,中共也在美国很多高校内建立党组织。2017年7月,九名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学者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一间宿舍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他们召开党员会议,并在一面中共党旗前拍了集体照,这张照片后来登在了华中科技大的官网上。
美国“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网站今年4月报道说,伊利诺伊大学的党支部并非个例。2017年7月,上海商学院的一些教师在西弗吉尼亚大学建立了党支部,并与同校的孔子学院一同举办活动。来自中国的访问学者去年还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戴维斯分校成立了党组织。中共党支部已经遍布包括康涅狄格州、俄亥俄州和北达科他州在内的美国各大州。
本专题下一集将讨论中国对美国媒体界的影响和渗透,欢迎收听。
(记者:林坪 编辑:申铧)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zhuantixilie/zhongguochujiaoshenxiangshijie/yl3-09052018122139.html
揭秘中国锐实力(二)美国智库
在国内坚持“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党管智库”的同时,中国在美国新建智库,争夺话语权,并利用拒发签证让美国智库低头。中国还投入大笔资金与美国本土智库合作。接受中国资金的美国智库,其研究课题、研究方向、邀请嘉宾,能否免受中国的影响和限制?接下来请听《揭秘中国锐实力》特别节目的第二集,本台记者林坪邀请专家学者,讨论分析中国对美国智库的影响和渗透。
“从昨天Hudson Institute(哈德逊研究所)的取消,到今天在这里开这个记者招待会,确确实实中间发生了很多事情,是非常的不容易。特别是我觉得让我震惊的事情,昨天几乎我们安排好的团队,包括翻译到最后都吓得不敢来了。但是这就是我要不惜一切代价,不顾生命的危险,我一定要坐在这里的原因。”
这是2017年10月5日,中国流亡富商郭文贵在美国国家记者俱乐部(National Press Club)的讲话。他原定于前一天10月4日在华盛顿智库哈德逊研究所的“与郭文贵先生对话”活动中亮相,爆料中共高层贪腐内幕。不过,哈德逊研究所10月3日突然宣布“推迟”第二天的活动。实际上,该活动被彻底取消了。
“与郭文贵先生对话”活动原定的主持人---《华盛顿自由灯塔报》(Washington Free Beacon)高级编辑比尔.格茨(Bill Gertz),主持了郭文贵的这场记者会。
签证施压
比尔.格茨近日向本台记者表示,哈德逊研究所是迫于中国政府的压力而取消了“与郭文贵对话”活动。
“我从研究所的消息来源发现,他们收到了来自中国大使馆的电邮。中国大使馆威胁哈德逊研究所,如果他们继续让郭文贵亮相,他们的专家去中国的签证将受到限制。显然哈德逊研究所向中国政府的压力屈服了。”
在既定的“与郭文贵对话”活动开始前数小时,哈德逊研究所的网站崩溃了。据美国媒体消息,此前的几天,哈德逊研究所受到了来自中国上海的网络攻击。
哈德逊研究所对取消“与郭文贵对话”活动的官方解释是,时间安排欠妥。不过,中国是否利用签证施压和黑客攻击,迫使哈德逊研究所取消了这场活动,仍引发公众疑虑。
除此之外,中国政府还在美国投入大笔资金,成立各种智库,并对美国原有的智库加强渗透和影响,争夺话语权。
成立新智库 争夺话语权
2012年,复旦-UC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成立。这是中国高校在海外设立的第一家当代中国研究中心。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一名熟知复旦-UC当代中国研究中心运作的教授向本台记者透露,该中心全部经费,都来自中方。
本台记者今年7月向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发送电邮,询问该校的复旦-UC中心每年从中国获得多少资金,研究项目、员工、演讲者的选择是否需要得到中国的批准,在复旦-UC中心,以及同样位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21世纪中国中心(21st Century China Center),是否可以研究讨论西藏、天安门民主运动、台独、法轮功等敏感话题。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全球政策与战略学院院长彼得.考伊(Peter Cowhey)7月19日透过电邮回复说:
“复旦-UC中心每年的预算约30万美元,复旦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都给该中心提供了资金。复旦的资金来自复旦大学,而不是政府。该中心为各方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我们希望伙伴关系能够继续下去。复旦大学对研究项目、员工和演讲者的选择没有影响。我们支持所有教师的研究项目,不考虑政治敏感性。”
复旦-UC中心网站资料显示,该中心学者研究的领域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环保,以前就“一带一路对中美关系的影响”,“道家的社会责任感”,“陕西革命根据地的形成”等议题举办过学术会议。该中心的研究项目不涉及人权或其他敏感议题。
向美国传统智库注资
智库云集的美国首都华盛顿更是中共影响渗透的重中之重。2015年4月在华盛顿成立的中美研究中心(China-American Studies, ICAS),由隶属于中国南海研究院(NISCS)的“南海研究基金会”出资,大力宣传中国官方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
向美国传统智库注资
2017年8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 Hopkins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高级国际关系学院(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SAIS)宣布该校的中国研究系新设一个教授职位,并新设立一个研究中国在太平洋区域影响力的项目。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去年11月发文指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新设项目的部分资金来自总部设在香港的中美交流基金会(CUSEF),该基金会的主席是香港前特首、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中美交流基金会还资助了多家华盛顿智库,其中包括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e)、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大西洋理事会(The Atlantic Council)、美国进步研究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东西方研究所(East West Insitute)、卡特中心(Carter Center)、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the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等。
与中国合作的美国智库能避免中共影响和限制吗?
纽约大学法学院教授、该校亚美法研究所主任孔杰荣(Jerome Cohen)表示,只要对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结果没有任何限制,他赞成美国智库与中国同行的合作,但事实上,这种合作不可避免的受到中共的影响和限制。
“但不可避免的是,在习近平治下的中国,中国的同行,美国智库的中国合作伙伴,他们可以写什么、可以讨论的内容都受到严格的限制。所以这是个棘手的问题。我们想在美国开会的时候,应该了解谁不能从中国来开会,谁没有被选中参加会议。有时我们被询问与会人选的建议,但通常我们想邀请的那些人因种种原因被禁止赴美开会。这再次涉及缺乏透明度的问题。”
今年1月,美国国会共和党籍参议员泰德·克鲁兹(Ted Cruz)致信有意接受中美交流基金会资金的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警告该校不要接受这项资金。克鲁兹在信中写道,中国全国政协与中共统战部紧密合作,是中共扩大对外影响的工具,而中美交流基金会与统战系统有联系,他担心接受中美交流基金会的资金会令该校替中国官方宣传,损害公信力。在接到泰德·克鲁兹议员的信后,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校长范弗斯(Gregory Fenves)表态说,该校新成立的中国政策中心不会接受中美交流基金会的资金。
本专题下一集将讨论中国对美国学术界和高校的影响和渗透,欢迎收听。
(记者:林坪 编辑:申铧 网编:洪伟)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zhuantixilie/zhongguochujiaoshenxiangshijie/yl-09042018154306.html
“从昨天Hudson Institute(哈德逊研究所)的取消,到今天在这里开这个记者招待会,确确实实中间发生了很多事情,是非常的不容易。特别是我觉得让我震惊的事情,昨天几乎我们安排好的团队,包括翻译到最后都吓得不敢来了。但是这就是我要不惜一切代价,不顾生命的危险,我一定要坐在这里的原因。”
这是2017年10月5日,中国流亡富商郭文贵在美国国家记者俱乐部(National Press Club)的讲话。他原定于前一天10月4日在华盛顿智库哈德逊研究所的“与郭文贵先生对话”活动中亮相,爆料中共高层贪腐内幕。不过,哈德逊研究所10月3日突然宣布“推迟”第二天的活动。实际上,该活动被彻底取消了。
“与郭文贵先生对话”活动原定的主持人---《华盛顿自由灯塔报》(Washington Free Beacon)高级编辑比尔.格茨(Bill Gertz),主持了郭文贵的这场记者会。
签证施压
比尔.格茨近日向本台记者表示,哈德逊研究所是迫于中国政府的压力而取消了“与郭文贵对话”活动。
“我从研究所的消息来源发现,他们收到了来自中国大使馆的电邮。中国大使馆威胁哈德逊研究所,如果他们继续让郭文贵亮相,他们的专家去中国的签证将受到限制。显然哈德逊研究所向中国政府的压力屈服了。”
在既定的“与郭文贵对话”活动开始前数小时,哈德逊研究所的网站崩溃了。据美国媒体消息,此前的几天,哈德逊研究所受到了来自中国上海的网络攻击。
哈德逊研究所对取消“与郭文贵对话”活动的官方解释是,时间安排欠妥。不过,中国是否利用签证施压和黑客攻击,迫使哈德逊研究所取消了这场活动,仍引发公众疑虑。
除此之外,中国政府还在美国投入大笔资金,成立各种智库,并对美国原有的智库加强渗透和影响,争夺话语权。
成立新智库 争夺话语权
2012年,复旦-UC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成立。这是中国高校在海外设立的第一家当代中国研究中心。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一名熟知复旦-UC当代中国研究中心运作的教授向本台记者透露,该中心全部经费,都来自中方。
本台记者今年7月向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发送电邮,询问该校的复旦-UC中心每年从中国获得多少资金,研究项目、员工、演讲者的选择是否需要得到中国的批准,在复旦-UC中心,以及同样位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21世纪中国中心(21st Century China Center),是否可以研究讨论西藏、天安门民主运动、台独、法轮功等敏感话题。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全球政策与战略学院院长彼得.考伊(Peter Cowhey)7月19日透过电邮回复说:
“复旦-UC中心每年的预算约30万美元,复旦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都给该中心提供了资金。复旦的资金来自复旦大学,而不是政府。该中心为各方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我们希望伙伴关系能够继续下去。复旦大学对研究项目、员工和演讲者的选择没有影响。我们支持所有教师的研究项目,不考虑政治敏感性。”
复旦-UC中心网站资料显示,该中心学者研究的领域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环保,以前就“一带一路对中美关系的影响”,“道家的社会责任感”,“陕西革命根据地的形成”等议题举办过学术会议。该中心的研究项目不涉及人权或其他敏感议题。
向美国传统智库注资
智库云集的美国首都华盛顿更是中共影响渗透的重中之重。2015年4月在华盛顿成立的中美研究中心(China-American Studies, ICAS),由隶属于中国南海研究院(NISCS)的“南海研究基金会”出资,大力宣传中国官方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
向美国传统智库注资
2017年8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 Hopkins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高级国际关系学院(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SAIS)宣布该校的中国研究系新设一个教授职位,并新设立一个研究中国在太平洋区域影响力的项目。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去年11月发文指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新设项目的部分资金来自总部设在香港的中美交流基金会(CUSEF),该基金会的主席是香港前特首、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中美交流基金会还资助了多家华盛顿智库,其中包括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e)、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大西洋理事会(The Atlantic Council)、美国进步研究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东西方研究所(East West Insitute)、卡特中心(Carter Center)、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the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等。
与中国合作的美国智库能避免中共影响和限制吗?
纽约大学法学院教授、该校亚美法研究所主任孔杰荣(Jerome Cohen)表示,只要对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结果没有任何限制,他赞成美国智库与中国同行的合作,但事实上,这种合作不可避免的受到中共的影响和限制。
“但不可避免的是,在习近平治下的中国,中国的同行,美国智库的中国合作伙伴,他们可以写什么、可以讨论的内容都受到严格的限制。所以这是个棘手的问题。我们想在美国开会的时候,应该了解谁不能从中国来开会,谁没有被选中参加会议。有时我们被询问与会人选的建议,但通常我们想邀请的那些人因种种原因被禁止赴美开会。这再次涉及缺乏透明度的问题。”
今年1月,美国国会共和党籍参议员泰德·克鲁兹(Ted Cruz)致信有意接受中美交流基金会资金的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警告该校不要接受这项资金。克鲁兹在信中写道,中国全国政协与中共统战部紧密合作,是中共扩大对外影响的工具,而中美交流基金会与统战系统有联系,他担心接受中美交流基金会的资金会令该校替中国官方宣传,损害公信力。在接到泰德·克鲁兹议员的信后,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校长范弗斯(Gregory Fenves)表态说,该校新成立的中国政策中心不会接受中美交流基金会的资金。
本专题下一集将讨论中国对美国学术界和高校的影响和渗透,欢迎收听。
(记者:林坪 编辑:申铧 网编:洪伟)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zhuantixilie/zhongguochujiaoshenxiangshijie/yl-09042018154306.html
揭秘中国锐实力(一)孔子学院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从2012年主政以来,摒弃了其前任长期奉行的“韬光养晦”策略,提出“中国梦”,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共不断增强在海外的锐实力,为其政治目的服务,也引发了人们的警惕和反弹。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制作了《揭秘中国锐实力》系列特别节目,将以世界不同地域为关注焦点,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讨论分析中国在当地的影响和渗透。这是本节目的第一集,探讨中国通过孔子学院在美国的影响和渗透。
“今天我看到在这里,有这么多的年轻的面孔。我感到非常高兴,首先我想代表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也代表我们教育组的全体老师,向各位国家汉办志愿者教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表达我们的良好祝愿和亲切的问候。” (掌声)
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教育组参赞徐永吉2015年10月30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波士顿学院孔子学院举办的“汉办志愿者教师岗中培训”开幕式上致词说,汉办志愿者们从事的事业神圣崇高,希望他们能在美国的两年时间里倾注心血,为中美友好做出贡献。
中国从2004年开始广泛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目前已在美国各高校设立了100多所孔子学院,并在美国中小学开设了500多个孔子课堂。其教师配备以及教学经费大部分都是中国教育部的下属机构──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汉办”)直接提供。
利用孔子学院对美国人洗脑,美国大学老师自我审查
“孔子学院过来说我们给你一百万或者我们把老师也带过来,教材也带过来免费。一般的校长说好啊有便宜的东西有免费的,设立一个中国语言的一个班不是很好吗?他不知道,他不理解,他看不到那个共产党的潜在的目标和他的成功。”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荣誉教授林培瑞(Eugene Perry Link)认为,中共已经成功的利用孔子学院,对学中文的美国人进行洗脑,开设孔子学院的美国大学里的老师,也开始自我审查。
“这个看你学校是哪一种学校。那个名牌的学校有钱的学校像哥大的话,我们哥大有一个孔子学院,但是我们的孔子学院的影响不是特别强。因为我们自己有自己的东亚文化语言系,这个系是非常庞大,它自己教中国话,所以他可以完全自主的,就是说我们的系我们的东亚语言系可以自己用自己设计的标准来教中文。
黎安友认为,在缺乏资金的、较小的美国学校,孔子学院的影响更大。
“比较没有钱的更小的学校他可能比较依赖于孔子学院来给他教中国话,这样的话孔子学院可以用大陆的教课本,用一些中共的提法来教基本中国话。这个影响应该是又微妙又比较深入。所以要看情况。而且他也会影响一些更小的学校避免一些所谓的敏感问题,像台湾人权西藏。”
“已经有证据表明,孔子学院现在从事的活动,按照《外国代理人登记法》应该登记,但他们没有登记,已经违法。但是美国司法部没有对此进行调查。美国司法部应该进行调查,对孔子学院现在是否违法做出结论。除此之外,国会明确‘善意’(Bona Fide)学术活动的定义也很重要。这会弥补法律漏洞,不仅适用于对孔子学院的管理,也给其他机构划出明确界限。”
雷切尔.皮特森向本台记者表示,孔子学院还经常从事带有歧视性的招聘活动。美国大学通常同意从一群已经经过中共政府审查和筛选过的候选人中聘请孔子学院的工作人员。中共挑选的这群人都是迎合其政治和宗教政策的,而这个筛选是对其它群体的歧视。
孔子学院的问题已经引发多位美国国会议员的关注。佛罗里达州共和党参议员马可·鲁比奥(Marco Rubio)多次发声批评孔子学院危胁学术自由和国家安全,今年2月他致信佛罗里达4所大学和1所高中,敦促他们结束与中国合办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项目。今年3月,来自麻萨诸塞州的民主党众议员塞思·莫尔顿(Seth Moulton),来自德克萨斯州的共和党籍众议员迈克尔·麦考尔(Michael McCaul)和民主党籍众议员亨利·库艾勒(Henry Cuellar)也给所在州的多所高校致信,敦促它们关闭孔子学院。在收到美国国会议员的呼吁信后,西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West Florida)、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北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Florida)先后宣布停办孔子学院。
有必要让孔子学院更透明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高级研究员、中国力量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认为,不必关停所有的孔子学院,但有必要让其更透明。
“例如并非所有合同都是公开的,它们应该是公开的。我认为公众有权知道中国支付了什么,以及这些孔子学院所在的美国大学同意做什么。”
接受中国资金的孔院能讨论六四等敏感话题吗?
今年7月,本台记者向佛罗里达州、德克萨斯州多所仍开办孔子学院的美国高校发送电邮,询问他们每年从中国获得多少资金用于开办孔子学院,孔子学院的课程设置是否需要经过汉办批准才能获得中方资金,孔子学院内是否能讨论天安门民主运动、法轮功等议题。
大多数电邮石沉大海,只有南佛罗里达大学做了简短回复。不过,该校没有具体回答本台记者的提问,只是附上了以前他们就孔子学院问题给鲁比奥议员的回信,说孔子学院的课程、教师受到大学的自主监管,孔子学院不教授政治、历史问题。
八九学运领袖王丹今年6月发起挑战孔子学院的活动,他担任所长的民间智库“对话中国”向全美所有孔子学院发出公开信,要求到孔子学院讲“六四”。
雷切尔.皮特森认为,美国国会还应该通过法案,让设立孔子学院、接受中国政府资金的美国大学,失去接受美国联邦资金的资格。葛来仪认为,美国政府和其他机构也应提供别的学习语言的机会,以便让人们可以选择在孔子学院之外的地方学习中文。孔子学院使用的教材不应只来自大陆,以确保孔子学院不是在教授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
这个特别节目下一集将讨论中国对美国智库的影响和渗透。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zhuantixilie/zhongguochujiaoshenxiangshijie/yl-09032018122415.html
“今天我看到在这里,有这么多的年轻的面孔。我感到非常高兴,首先我想代表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也代表我们教育组的全体老师,向各位国家汉办志愿者教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表达我们的良好祝愿和亲切的问候。” (掌声)
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教育组参赞徐永吉2015年10月30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波士顿学院孔子学院举办的“汉办志愿者教师岗中培训”开幕式上致词说,汉办志愿者们从事的事业神圣崇高,希望他们能在美国的两年时间里倾注心血,为中美友好做出贡献。
中国从2004年开始广泛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目前已在美国各高校设立了100多所孔子学院,并在美国中小学开设了500多个孔子课堂。其教师配备以及教学经费大部分都是中国教育部的下属机构──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汉办”)直接提供。
利用孔子学院对美国人洗脑,美国大学老师自我审查
“孔子学院过来说我们给你一百万或者我们把老师也带过来,教材也带过来免费。一般的校长说好啊有便宜的东西有免费的,设立一个中国语言的一个班不是很好吗?他不知道,他不理解,他看不到那个共产党的潜在的目标和他的成功。”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荣誉教授林培瑞(Eugene Perry Link)认为,中共已经成功的利用孔子学院,对学中文的美国人进行洗脑,开设孔子学院的美国大学里的老师,也开始自我审查。
“你开个语言班是一回事。你开一个中文历史班,你提提大饥荒、文化大革命、六四屠杀呀,你能不能提法轮功、台湾问题、西藏问题,提中国高层的大赚钱阔得不得了的现象?这些都是禁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认为,孔子学院对美国高校的影响力不尽相同。“这个看你学校是哪一种学校。那个名牌的学校有钱的学校像哥大的话,我们哥大有一个孔子学院,但是我们的孔子学院的影响不是特别强。因为我们自己有自己的东亚文化语言系,这个系是非常庞大,它自己教中国话,所以他可以完全自主的,就是说我们的系我们的东亚语言系可以自己用自己设计的标准来教中文。
黎安友认为,在缺乏资金的、较小的美国学校,孔子学院的影响更大。
“比较没有钱的更小的学校他可能比较依赖于孔子学院来给他教中国话,这样的话孔子学院可以用大陆的教课本,用一些中共的提法来教基本中国话。这个影响应该是又微妙又比较深入。所以要看情况。而且他也会影响一些更小的学校避免一些所谓的敏感问题,像台湾人权西藏。”
用教育事业来做伪装的宣传机器、歧视性招聘
关注“孔子学院”问题的纽约“全美学者协会”研究项目主任雷切尔.皮特森(Rachelle
Peterson),曾花费长达1年半的时间走访了12所美国大学的孔子学院,并于今年2月在《国会山报》(The
Hill)上发表文章,揭露中共如何利用孔子学院进行宣传渗透,呼吁美国政府对孔子学院采取行动。雷切尔.皮特森认为,孔子学院实际上就是用教育事业来做伪装的宣传机器。孔子学院在教授中国历史时误导学生,同时也向美国学者施压,让他们对中共的不良政策保持缄默。雷切尔.皮特森说,“已经有证据表明,孔子学院现在从事的活动,按照《外国代理人登记法》应该登记,但他们没有登记,已经违法。但是美国司法部没有对此进行调查。美国司法部应该进行调查,对孔子学院现在是否违法做出结论。除此之外,国会明确‘善意’(Bona Fide)学术活动的定义也很重要。这会弥补法律漏洞,不仅适用于对孔子学院的管理,也给其他机构划出明确界限。”
雷切尔.皮特森向本台记者表示,孔子学院还经常从事带有歧视性的招聘活动。美国大学通常同意从一群已经经过中共政府审查和筛选过的候选人中聘请孔子学院的工作人员。中共挑选的这群人都是迎合其政治和宗教政策的,而这个筛选是对其它群体的歧视。
孔子学院的问题已经引发多位美国国会议员的关注。佛罗里达州共和党参议员马可·鲁比奥(Marco Rubio)多次发声批评孔子学院危胁学术自由和国家安全,今年2月他致信佛罗里达4所大学和1所高中,敦促他们结束与中国合办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项目。今年3月,来自麻萨诸塞州的民主党众议员塞思·莫尔顿(Seth Moulton),来自德克萨斯州的共和党籍众议员迈克尔·麦考尔(Michael McCaul)和民主党籍众议员亨利·库艾勒(Henry Cuellar)也给所在州的多所高校致信,敦促它们关闭孔子学院。在收到美国国会议员的呼吁信后,西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West Florida)、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北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Florida)先后宣布停办孔子学院。
有必要让孔子学院更透明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高级研究员、中国力量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认为,不必关停所有的孔子学院,但有必要让其更透明。
“例如并非所有合同都是公开的,它们应该是公开的。我认为公众有权知道中国支付了什么,以及这些孔子学院所在的美国大学同意做什么。”
接受中国资金的孔院能讨论六四等敏感话题吗?
今年7月,本台记者向佛罗里达州、德克萨斯州多所仍开办孔子学院的美国高校发送电邮,询问他们每年从中国获得多少资金用于开办孔子学院,孔子学院的课程设置是否需要经过汉办批准才能获得中方资金,孔子学院内是否能讨论天安门民主运动、法轮功等议题。
大多数电邮石沉大海,只有南佛罗里达大学做了简短回复。不过,该校没有具体回答本台记者的提问,只是附上了以前他们就孔子学院问题给鲁比奥议员的回信,说孔子学院的课程、教师受到大学的自主监管,孔子学院不教授政治、历史问题。
八九学运领袖王丹今年6月发起挑战孔子学院的活动,他担任所长的民间智库“对话中国”向全美所有孔子学院发出公开信,要求到孔子学院讲“六四”。
“明年是中国的1989年天安门民主运动,和中共制造的六四屠杀的30周年纪念日。那场历史事件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同时,也与今天中国的现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认为,孔子学院如果真的希望美国大学的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就不应该回避‘六四’这个敏感的政治话题。相反,相反更应该通过这样的议题的讨论,让学生对中国的发展,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林培瑞认为,汉办在跟美国大学合办孔子学院的时候,合同中不会写明哪些话题是禁区,但双方心领神会。
“不。他不那么写。可是在交涉的过程中那就很明白,你不提这些问题人家给你钱,那你怎么提法轮功,你怎么提台独了。太多例子。所以很多人,包括有名的学校有名的教授他自我审查。他也许说中国的历史知道一半,比知道零还好,我们教的那个一半,免费教也不是个收获吗?但是我个人不以为然。我觉得你把中国的历史、共产党的历史洗白了,把一个洗白了的一种历史教给美国年轻人,这比没有教还要坏。因为他不知道那一面,他只知道这一面。任何情况你只反映它的绝对好的一面,不反应别的,那是一种假的形象,所以代价在这儿。”
今年6月,美国国会两党6名众议员推出《反制中国政府及共产党政治影响力运作法案》草案,其中要求美国大学接受中共资助成立的孔子学院,应注册为外国代理人(foreign
agent)。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8月签署的2019年度国防授权法案,也限制国防部对设立孔子学院的美国大学的中文项目提供资金。雷切尔.皮特森认为,美国国会还应该通过法案,让设立孔子学院、接受中国政府资金的美国大学,失去接受美国联邦资金的资格。葛来仪认为,美国政府和其他机构也应提供别的学习语言的机会,以便让人们可以选择在孔子学院之外的地方学习中文。孔子学院使用的教材不应只来自大陆,以确保孔子学院不是在教授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
这个特别节目下一集将讨论中国对美国智库的影响和渗透。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zhuantixilie/zhongguochujiaoshenxiangshijie/yl-09032018122415.html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