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1 September 2025
电子学重大突破 有望改变手机笔电等设计方式
大纪元
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团队成功研发一种全新“光激子开关”(optoexcitonic switch),突破传统电子元件在运作过程中产生废热的限制,未来有望彻底改变手机、笔电乃至量子电脑的设计方式。
这项成果已于8月31日发表在“ACS Nano”期刊,标志着全球首次打造出可在室温运作、性能超越现有光子开关的“激子开关”,具备应用于经典与量子运算的潜力。
传统电子元件仰赖电荷流动来传递资讯,因此会产生大量热能,这正是笔电发烫与资料中心需降温的主要原因。
新开关则利用中性准粒子“激子”(exciton)传输信号。激子由一个被激发的电子与电洞结合而成,虽各自带电,但整体为中性,能大幅减少讯号传输时的热能耗散。
密歇根大学研究员马提亚斯‧弗洛里安(Matthias Florian)向《生活科学》表示:“电子元件发热是因为储能与放能过程涉及电容器,而这些过程必然产热。激子类似光子,是一种中性粒子,不会造成这种热效应。”
由于激子不带电,无法用电场驱动,研究人员改以光波推动激子沿一维脊状结构传输。激子在移动过程中会改变颜色,使研究团队得以明确观测传输情形。
共同作者麦基洛‧奇拉(Mackillo Kira)表示:“当激子沿脊线前进时,其颜色随之变化,让我们能清楚观察到实验成功。”
团队的最终目标是开发室温运作的激子电路,彻底取代现有电子元件,让电脑不再需要风扇散热,手机电池寿命也将显着延长。
研究人员相信,在未来数十年内有望克服相关技术瓶颈,推动无废热、高效率的新一代电子装置问世。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9/%E7%94%B5%E5%AD%90%E5%AD%A6%E9%87%8D%E5%A4%A7%E7%AA%81%E7%A0%B4%7C%E6%9C%89%E6%9C%9B%E6%94%B9%E5%8F%98%E6%89%8B%E6%9C%BA%E7%AC%94%E7%94%B5%E7%AD%89%E8%AE%BE%E8%AE%A1%E6%96%B9%E5%BC%8F.html
Saturday, 16 August 2025
科学家成功造出陨石钻石 或成最硬天然材料
来源:
大纪元
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成功合成一种罕见的“陨石钻石”(meteorite diamond),又称“六方钻石”(lonsdaleite),其硬度被预测可能比地球常见的立方钻石高出约五成。这项突破不仅解开长期存在的争议,也为工业与高科技领域带来潜在应用前景。
这种特殊钻石最早是在亚利桑那州“魔鬼峡谷陨石”(Canyon Diablo meteorite)碎片中被发现的,那颗陨石约在5万年前坠落地球。与立方结构的普通钻石不同,它的碳原子呈六方排列,导致晶格更紧密、更坚固。然而,过去只能在陨石碎片中找到微量样本,且常混杂石墨、普通钻石或无定形碳,让学界一度怀疑其是否真正存在。
最新研究中,科学家藉助“钻石砧压机”在极端高压高温下重现陨石撞击的条件。他们以纯石墨为起始材料,将其缓慢压缩至20万倍大气压,并以雷射加热至摄氏1400度以上,使碳原子层在极端环境中滑移、重组,最终固定为六方结构。随后逐步释放压力,成功获得稳定的六方钻石晶体。
研究人员通过电子显微镜与X射线绕射确认了这种新结构,清楚显示其两层(AB)原子排列方式。虽然样本中仍含有少量普通钻石,但证据足以证明实验取得突破。
外部学者对此表示赞赏。英国卡地夫大学物理学家苏门·曼德尔(Soumen Mandal)向生活科学网(Live Science)表示,这是至关重要的“首次验证”,但未来仍需获得更纯净、更大体积的样本,才能进一步测试其物理、热传导及电子特性。
目前,这些六方钻石的尺寸仅为微米级,尚不足以进行全面硬度测试。不过初步证据显示,其强度至少不逊于在地球上硬度称霸的普通钻石。随着后续实验的改进,科学家期望能制造出足够大、品质稳定的样本,最终应用于精密机械、电子元件、量子科技与散热系统等领域。
研究人员表示,六方钻石的工业化仍可能需要十年以上,但这一突破为实现目标打下关键基础。未来若能量产,这种比传统钻石更坚硬的材料,或将彻底改变人类使用超硬材料的方式。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8/%E7%A7%91%E5%AD%A6%E5%AE%B6%E6%88%90%E5%8A%9F%E9%80%A0%E5%87%BA%E9%99%A8%E7%9F%B3%E9%92%BB%E7%9F%B3%7C%E6%88%96%E6%88%90%E6%9C%80%E7%A1%AC%E5%A4%A9%E7%84%B6%E6%9D%90%E6%96%99.html
Saturday, 8 February 2025
不只是DeepSeek——中國的十年高科技計劃正在取得成效
Role, BBC記者
2025年2月7日
中國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DeepSeek的崛起席捲了全球,但對於中國觀察家來說,這並不意外。
作為「中國製造2025」雄心勃勃計劃的一部分,中國過去十年來一直在緩慢累積包括人工智慧在內的高科技產品方面的專業知識。
對於分析師來說,DeepSeek的成功進一步證明了這個宏大專案已經取得成功。
2015年,中國政府高調宣布了「中國製造2025」。
這個想法是將數百萬日常用品底部印著的「低品質製造的標誌」轉變為高品質、高科技至上的標誌。
十大科技業被選定為中國到2025年應主導的重點領域。
人工智慧、量子計算、電動車、再生能源、電池技術都在詳細文件中被提及。
在許多領域,中國已成功成為主要參與者,在某些領域甚至超越了最樂觀的目標。
倫敦國王學院發展經濟學專家龔雲丹(Yundan Gong)博士表示:「我認為,『中國製造2025』總體上非常成功。」
她說:「在許多行業中,中國正在趕上領先地位,在某些行業中,中國甚至處於領先地位。」
中國已經超越了之前的汽車生產中心(德國、日本、美國),由於比亞迪等熱門電動車製造商的崛起,中國汽車銷量超過任何其他國家。
電動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與中國目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池製造國有關。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的數據,在再生能源領域,中國佔全球太陽能板供應鏈的 80‑95%。研究人員表示,中國是再生能源大國,他們預測2028年全球60%的再生能源將來自中國。
在無人機領域,中國也稱霸天空。據全球市場報告和行業分析機構BCC Research的數據,總部位於深圳的大疆創新在全球擁有70%的市場份額,並表示全球十大無人機製造商中有三家是中國企業。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中國共產黨在一份詳盡的路線圖中列出了250多個小目標。根據《南華早報》分析,其中86%的目標已經達成。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智庫董事總經理、前總統喬拜登顧問林賽·高曼(Lindsay Gorman)表示:「中國成功運用了國家支持的資本主義模式,即政府真正制定研究和資金計劃。」
高曼女士指出,中國有能力吸引外國人才並鼓勵外國公司與中國公司建立合資企業。
還花了巨額資金。根據美國國會的研究,中國政府計劃籌集或花費1.5兆美元用於研發或收購外國公司。據該報告稱,截至2020年已花費超過6,270億美元。
「中國製造2025」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以至於僅僅幾年之後,政府就停止使用這個術語,因為它引起了競爭對手的反感。
但為時已晚,近年來,許多西方國家對其出口到中國的技術實施了越來越嚴格的製裁。
該計劃的目的是減緩發展速度,但在微晶片創新等一些領域,這似乎正在發揮作用。
但一些分析家認為,在其他領域,這些限制措施可能刺激了中國的發展。畢竟,提高自給自足水準是「中國製造2025」的關鍵驅動力。
卡迪夫大學商學院應用經濟學教授週鵬(Peng Zhou)表示:「中國有句古話叫『天道酬勤』。」
他說:「限制和製裁只能改變其根本,而不能改變其方向。」
週教授等專家指出,DeepSeek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由於美國的出口管制,該公司無法獲得最強大的晶片來訓練其模型。
相反,該公司表示,他們利用功能較弱的舊機器人,並創新了新技術,以更少的錢和更少的設備打造了這款令人印象深刻的機器人。
這些說法受到了一些競爭對手的質疑,但 DeepSeek對美國造成了衝擊,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稱這是對美國人工智慧巨頭的「警鐘」。
目前,中國人工智慧公司頒發的專利數量超過其他國家,阿里巴巴和字節跳動等中國科技巨頭在其產品上投入的資金幾乎與谷歌和Open AI等公司一樣多。
但儘管如此,儘管有「中國製造2025」,美國仍然被視為世界人工智慧領域的領頭羊。
儘管中國科學家每年發表的量子相關研究論文比其他國家都多,但在量子計算領域,美國在大多數領域都處於領先地位。
美國也在加強應對中國的挑戰,投入數千億美元的私人和公共資金用於微晶片製造和科學以及人工智慧基礎設施。
中國面臨的另一個潛在障礙是國家安全問題。作為第一個在全球成為主流的非美國社交網絡,TikTok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美國可能以對間諜活動的擔憂為由對其實施禁令,這對其構成威脅。Temu(特木)和Shein(希音)等中國電子商務應用程式的崛起也可能與DeepSeek一起陷入危險。
然而,只要看看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就會發現西方之外也有生存的空間。該公司在5G設備和手機製造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但從2019年開始,由於國家安全問題而受到製裁和禁令,導致業務下滑。
如今,該公司已將業務轉向世界其他地區,開始生產自己的微晶片,並剛剛創下了驚人的逾1000億美元收入和成長記錄,似乎擺脫了西方限制的束縛。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articles/cjde87p7mj0o/trad
Saturday, 21 December 2024
加拿大科学家利用量子实验观察到"负时间"
法广
长期以来,“负时间”的概念在科学界既令人着迷,又引起怀疑,但多伦多大学研究人员最近的一项发现表明,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概念。
他们观察到光粒子在进入一种材料之前先离开了该材料,并通过量子实验证明了“负时间”以有形的物理方式存在。
研究人员坚称,这些令人费解的结果(尚未在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凸显了量子力学的一个特殊怪癖,而不是我们对时间的理解发生了根本变化。
多伦多大学研究实验量子物理学的教授艾弗莱姆•斯坦伯格(Aephraim Steinberg)告诉法新社记者:“这是一个困难的课题,即使我们与其他物理学家交谈时也是如此。我们一直被误解”。
虽然“负时间”一词像是从科幻小说中跳出来的,但这位专家还是为它的使用进行了辩护,并希望它能引发对量子物理学奥秘的更深入讨论,因为量子物理学在无限小的尺度上支配着世界。
持续时间小于零
科学家们早就知道,光有时似乎在进入某种物质之前就已经离开了这种物质,这种效应被认为是由于物质对波的变形而产生的一种错觉,多伦多研究小组几年前就开始探索这种相互作用。
光粒子或光子穿过原子时,有些会被吸收,然后重新被发射。这种相互作用会改变原子,使它们暂时处于更有活力或“动荡”的状态,然后再恢复正常。
在丹妮拉-安古洛(Daniela Angulo)领导的这个研究的最后阶段,研究小组测量了这种动荡状态的持续时间。这位物理学家解释说,“换句话说,持续时间小于零”。
为了将这一概念形象化,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汽车进入隧道的情景:在实验之前,如果设定1000辆汽车的平均进入时间是中午,那么第一批汽车就有可能提前一点,即在上午11点59分离开。这个结果当时被认为是没有意义的。
但是,安古洛和他的同事们所证明的,相当于在第一批车离开后测量隧道内车辆排放的一氧化碳含量,结果发现读数是负值。
不是时光倒流
法新社说,在多伦多大学地下一间实验室里,堆着一些被铝包裹的电线和仪器,优化实验耗时两年多。使用的激光器必须经过仔细校准,以免结果失真。
不过,研究人员很快指出,没有人声称时间旅行的可能性。斯坦伯格(Steinberg)先生强调说:“我们不想说有东西在时间上倒退了。那是一种误解”。
解释在于量子力学,粒子的行为是模糊的、概率性的,而不是遵循严格的规则。
粒子的吸收和再发射不是按照固定的时间表进行的,而是在一系列可能的持续时间内发生相互作用,其中一些时间是违反直觉的。
这一发现并不违反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即没有什么能比光速更快。
有分歧
德国理论物理学家萨宾娜-霍森费尔德(Sabine Hossenfelder)是怀疑论者之一,她在YouTube上的一段视频中批评了这项工作,引来超过25万人观看。
她强调说:“这个实验中的负时间与时间流逝无关。它只是一种描述光子如何在介质中传播及其相位如何变化的方式”。
丹妮拉-安古洛(Daniela Angulo)和艾弗莱姆•斯坦伯格(Aephraim Steinberg)反驳说,他们的研究填补了在解释为什么光并不总是以恒定速度传播方面的重要空白。
斯坦伯格承认,他们文章的标题很有争议性,但他坚持认为,没有一位严肃的科学家对实验结果提出质疑。
他认为,这些结果为探索量子现象开辟了新途径,但实际应用还很模糊。他说:“我们会继续思考这个问题,但我不想给人们虚假的希望”。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12/%E5%8A%A0%E6%8B%BF%E5%A4%A7%E7%A7%91%E5%AD%A6%E5%AE%B6%E5%88%A9%E7%94%A8%E9%87%8F%E5%AD%90%E5%AE%9E%E9%AA%8C%E8%A7%82%E5%AF%9F%E5%88%B0%E2%80%9C%E8%B4%9F%E6%97%B6%E9%97%B4%E2%80%9D.html
Friday, 8 March 2024
彭博:华为和中芯国际使用美国技术制造先进芯片
法广
彭博社报道中国华为和中芯国际利用美国技术于2023 年在中国开发了7纳米芯片。
据彭博社3月7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中芯国际利用美国技术于2023 年在中国生产先进芯片。
这个报道称,中芯国际去年利用加州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 Inc AMAT.O)和泛林公司(Lam Research Corp LRCX.O)的技术为华为开发了一款先进的7纳米芯片。
南华早报今天说,去年,中芯国际制造的处理器为华为 Mate 60 Pro 提供支持,并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爱国智能手机购买热潮,在中国被誉为本土半导体制造的重大飞跃。 尽管该芯片仍落后全球公司的顶级零部件几代,但领先于美国希望阻止中国前进的领域。
路透社说,美国白宫和商务部、以及华为、应用材料公司、拉姆科林研发公司(Lam Research) 和中芯国际没有立即回应路透社的置评请求。
2019年,华为因涉嫌违反制裁而被特朗普政府列入贸易限制名单。 中芯国际因涉嫌与中国军工联合体有联系而于 2020 年被列入同一名单。 两家公司此前均否认有不当行为。
上个月,路透社报道称,在中芯国际为华为生产了 Mate 60 Pro 手机芯片之后,美国政府将矛头指向了中芯国际,并切断了中芯国际最先进的工厂从美国进口更多产品的渠道。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03/%E5%BD%AD%E5%8D%9A%EF%BC%9A%E5%8D%8E%E4%B8%BA%E5%92%8C%E4%B8%AD%E8%8A%AF%E5%9B%BD%E9%99%85%E4%BD%BF%E7%94%A8%E7%BE%8E%E5%9B%BD%E6%8A%80%E6%9C%AF%E5%88%B6%E9%80%A0%E5%85%88%E8%BF%9B%E8%8A%AF%E7%89%87.html
Sunday, 13 August 2023
中共是全球威权主义的技术帮凶
自由亚洲
在上个月关于中国在古巴的间谍基地的新闻中,人们忽略了华为员工在拉丁美洲的独裁政权下工作的事实。然而,这家中国公司不仅仅是帮助维护情报收集设施,还帮助古巴压迫其自己的公民。这在中国外交中是一个常见的情形:为威权政权提供他们所需的技术工具来监视、压制和惩罚持不同政见者。
与中国共产党有紧密关系的华为,自2017年以来,一直是古巴国家电信公司的主要技术供货商。根据一项瑞典研究,这是中国支持“数字专制主义”的一部分,而华为的eSight网络管理软件也在拉丁美洲被用于过滤网络搜索。当古巴人民在2021年7月举行大规模抗议时,根据参议员马可·鲁比奥的说法,古巴政府使用由中国“制造、销售和安装”的技术对网络进行控制和封锁。
在非洲,2018年9月,吉布提与国有企业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合作开始建设监控系统。该影像监控系统覆盖吉布提市的主要城区、机场、码头和港口。
在亚洲,中国正在与缅甸的军政府合作,在科科群岛(Great Coco Island)建设监控设施。2020年12月,缅甸在八个镇区启用了335个华为监控摄影机,作为其“安全城市”项目的一部分。这些摄影机具备人脸辨识功能,如果被监视的人在通缉名单上,系统将向当局发出警告。2022年7月,路透社报导称,缅甸的军政府在全国各地的城市安装了具有人脸辨识能力的中国制摄影机。这些设备是从大华、华为和海康威视购买的。
也是在亚洲,2023年2月,中国在柬埔寨的云壤(Ream)建有一个海军基地得到了确认。2019年6月,柬埔寨王国警察总署副署长暨金边市警察局局长访问了包括华为和海康威视在内的中国企业,表达了对中国“平安城市”、监控系统和其他警用设备的兴趣,希望引进这些系统及设备以“整顿治安环境和打击犯罪”。根据美国之音的报导,2022年10月,柬埔寨的人权活动人士怀疑柬埔寨当地警方使用了中国企业提供的无人机和监视摄影机来监控劳工权益抗议者。
在巴基斯坦,中国至少自2016年以来就在当地安装了用于监控的中国技术。就在那时,所谓的“安全城”项目在伊斯兰堡正式启动运作,与华为和其他中国企业如易华录合作。该计划在主要城市要道设立了检查站和电子警察系统,达成对全城的车辆监控。2017年,华为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平安城市管理局合作,在拉合尔建设了一个平安城市系统。该项目包括一个融合指挥及通信中心、200个警察局点和100多个LTE基站。
在中亚,华为和华录的监控系统遍布杜尚别,表面上是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2023年5月,塔吉克粟特州的负责人与华为代表会面,讨论了该省省会胡占德的2500万美元“安全城市”项目。
中国在全球提供国内监视工具的方式之一是通过其“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使其将技术送到埃及、尼日利亚、乌干达、土耳其、俄罗斯、乌克兰、阿塞拜疆、安哥拉、寮国、哈萨克斯坦和肯尼亚等国家。还有在塞尔维亚,一名政治持不同政见者声称,该国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是“追捕政治对手”。
科技报告显示,在全球范围内,至少有79个国家购买了华为的监控方案。其中包括像意大利、荷兰和德国这样的自由民主国家。与华为签订合约可能意味着与习近平形容的“新世界秩序”——“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建立了入门级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是通过支持打压的侵入性中国技术实现的。这不应该存在于美国的后院、古巴或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
2023.08.01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08/%E4%B8%AD%E5%85%B1%E6%98%AF%E5%85%A8%E7%90%83%E5%A8%81%E6%9D%83%E4%B8%BB%E4%B9%89%E7%9A%84%E6%8A%80%E6%9C%AF%E5%B8%AE%E5%87%B6.html
Friday, 16 June 2023
韩国挫败中国山寨三星工厂的企图
梅斯默表示,有时山寨事件会成为一个地缘政治事件,涉及韩国三星的山寨事件就是如此。6月12日星期一,包括三星的一名前高管在内的共七人因为在2018年至2019年期间窃取机密数据、计划和生产工艺的细节以便在中国山寨一摸一样的三星半导体工厂而被韩国司法部门起诉。
韩国检察官Park Jin-sung说,“我们挫败了一个完整复制三星半导体工厂的企图。在该行业竞争激烈的时候,这是动摇(韩国)民族工业基础的严重罪行。”根据估计,这对三星造成的损失为至少3000亿韩元,甚至更高。韩国检察官说:“如果是大规模地复制与三星电子产品的质量相似的产品的话,将对韩国半导体产业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七人被指控
除了一名三星的前高管,被起诉的还有三星电子分包商的一名员工以及前高管所创建的公司的五名员工。这名前高管的姓名没有被披露,他否认自己受到的指控。
三星前高管这名主要的被告在三星电子工作了18年,在SK海力士工作了10年,他是SK海力士的副总裁。不论是三星电子还SK海力士目前都不愿意就此进行评论。
受到指控的三星前高管是著名的半导体专家,在他2015年退休时,四川省成都市给了他4600亿韩元,给他的任务是:建立一个半导体工厂。一家台湾制造商当时愿意为该项目投资8万亿韩元。
这位三星前高管以两倍的薪水挖走了三星和SK海力士的200名员工。在韩国检方收集到的数据中,有半导体制造必需的没有丝毫杂质的“无尘室”计划,还有三星花了三十多年时间设计并被首尔视为国家技术的生产不到30纳米的DRAM芯片和NAND闪存芯片的基本信息。
这一项目中的一部分最终得以实现。相关的工程已经开始,研发设施也已经于2022年完工。据报道,原型样机已经制作完成,但没有公布任何其它细节。在韩国国家情报院(NIS)工业机密保护中心拉响警报后,位于首尔南边的三星总部所在城市水原的检方于2月份就此展开了调查,并于5月份逮捕了这名前高管。
此案发生在半导体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韩国总统尹锡悦6月8日将其描述为是“工业战”。韩国总统办公室说,半导体占韩国出口的16.5%以及设备投资的55%。
数据泄露加剧
韩国总统尹锡悦承诺对韩国的半导体行业给与支持。要知道,韩国的半导体行业正面临来自台湾的竞争、受到旨在加强美国半导体生产的美国“芯片和科学法案”的冲击,并且韩国与中国的关系在日益紧张。北京批评首尔与华盛顿走得太近,而华盛顿方面则敦促韩国制造商减少在中国的投资,以避免技术转让。
这场“战争”导致数据泄露的案件越来越多,且大多都是向中国泄露数据,因为中国提供的条件有可能是非常的有吸引力。SK海力士或三星特别容易遭受数据泄露。2022年1月,一名三星电子的员工因向美国英特尔提供制造3纳米以下芯片的信息而被捕。
2022年年底,九名三星工程的研究人员受到审判,原因是他们将技术转让给一家中国公司以提高中国公司的半导体系统的纯度。今年1月份,三星一家子公司(System Engineering Mega Solution)的一名前雇员和一个分包商被指控向中国竞争对手非法转让半导体设备技术。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6%B3%95%E5%9B%BD%E4%B8%96%E7%95%8C%E6%8A%A5/20230615-%E9%9F%A9%E5%9B%BD%E6%8C%AB%E8%B4%A5%E4%B8%AD%E5%9B%BD%E5%B1%B1%E5%AF%A8%E4%B8%89%E6%98%9F%E5%B7%A5%E5%8E%82%E7%9A%84%E4%BC%81%E5%9B%BE
Sunday, 28 May 2023
中国在IT领域依赖德国
中国对德国高科技的依赖:一是德国软件集团SAP 的ERP系统。这是企业资源规划软件系统,可以提高公司的效率,有助于更好地实现自动化。该软件对公司来说必不可少。目前,约有35%的中国公司使用SAP的ERP应用程序,尤其是在生产领域占41%,通信行业位居第二。在中国的大公司中,SAP甚至以33%的市场份额位居市场领先地位。美国公司oracle以20%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
中国对西门子的设计软件也有依赖性。比如,西门子工程公司的 CAD 软件便是如此。 凭借其设计软件,西门子成为中国第二大供应商。 该公司的工业控制系统已深深嵌入中国的关键基础设施中。
在汽车芯片上,中国也依赖德国公司。德国英飞凌是汽车行业的主要芯片制造商,中国占该公司收入的29%,比日本、美国和德国的总和还要多。显而易见,中国汽车行业的很大一部分都信任德国的芯片。中国人目前依赖来自德国的软件和芯片。这种依赖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但它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失。特别是如果德国的软件业能设法保持领先地位的话。
依赖听起来很消极,但当各经济体如此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时,它也有积极的一面。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科学主任乌斯科雷特(Hans Uszkoreit)说:“相互的市场份额,或者更好的是,在敏感的软件领域进行合作是防止滥用的最好保险。”
他还表示,目前中国的技术发展比欧洲快。而制裁迫使中国开发自己的产品,也会给市场带来变数。比如,由于美国的制裁,华为不能使用美国公司Oracle的软件,为此开发了自己的系统软件。华为不仅因此与西方软件断开了关系, 而且可能成为系统软件供应商。华为表示,不排除将自己开发的系统推销给第三方。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30528-%E4%B8%AD%E5%9B%BD%E5%9C%A8it%E9%A2%86%E5%9F%9F%E4%BE%9D%E8%B5%96%E5%BE%B7%E5%9B%BD
Thursday, 2 March 2023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中国在大多领域高新技术表现优于美国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30302-%E6%BE%B3%E5%A4%A7%E5%88%A9%E4%BA%9A%E6%88%98%E7%95%A5%E6%94%BF%E7%AD%96%E7%A0%94%E7%A9%B6%E6%89%80-%E4%B8%AD%E5%9B%BD%E5%9C%A8%E5%A4%A7%E5%A4%9A%E9%A2%86%E5%9F%9F%E9%AB%98%E6%96%B0%E6%8A%80%E6%9C%AF%E8%A1%A8%E7%8E%B0%E4%BC%98%E4%BA%8E%E7%BE%8E%E5%9B%BD
Tuesday, 21 February 2023
ChatGPT技术,中国传播虚假信息的新利器?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02/chatgpt%E6%8A%80%E6%9C%AF%EF%BC%8C%E4%B8%AD%E5%9B%BD%E4%BC%A0%E6%92%AD%E8%99%9A%E5%81%87%E4%BF%A1%E6%81%AF%E7%9A%84%E6%96%B0%E5%88%A9%E5%99%A8%EF%BC%9F.html
许成钢:从 ChatGPT 看中美人工智能竞争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3/02/chatgpt_20.html
Thursday, 16 February 2023
美中等60多国签署行动呼吁 同意军事领域负责任使用人工智能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30216-%E7%BE%8E%E4%B8%AD%E7%AD%8960%E5%A4%9A%E5%9B%BD%E7%AD%BE%E7%BD%B2%E8%A1%8C%E5%8A%A8%E5%91%BC%E5%90%81-%E5%90%8C%E6%84%8F%E5%86%9B%E4%BA%8B%E9%A2%86%E5%9F%9F%E8%B4%9F%E8%B4%A3%E4%BB%BB%E4%BD%BF%E7%94%A8%E4%BA%BA%E5%B7%A5%E6%99%BA%E8%83%BD
Wednesday, 15 February 2023
量子技術突破可能帶來計算機革命
from BBC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64638824
网文 | 我不担心ChatGPT抢我饭碗,但我担心那件更要命的事
from 议报 https://yibaochina.com/?p=249501
是 AI 追上了,還是人類倒退?
from Matters | 熱議 https://matters.news/@leafwind/%E6%98%AF-ai-%E8%BF%BD%E4%B8%8A%E4%BA%86-%E9%82%84%E6%98%AF%E4%BA%BA%E9%A1%9E%E5%80%92%E9%80%80-bafybeid6ypwmnm2tclp6x5dfyfmhlgc4e3wcooclxhpkbliipowxijcfoa
Sunday, 12 February 2023
我看ChatGPT: 为啥谷歌掉了千亿美金
from 酷壳 - CoolShell.cn https://coolshell.cn/articles/22398.html
Thursday, 9 February 2023
Chat GPT正夯 中国人工智能研究优势与局限何在?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kejiaowen/vs-02082023123205.html
Friday, 3 February 2023
解滨:美国将要爆发的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3/02/blog-post_68.html
Friday, 20 January 2023
美联调局局长:对中国的人工智能项目“深感关切”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01/%E7%BE%8E%E8%81%94%E8%B0%83%E5%B1%80%E5%B1%80%E9%95%BF%EF%BC%9A%E5%AF%B9%E4%B8%AD%E5%9B%BD%E7%9A%84%E4%BA%BA%E5%B7%A5%E6%99%BA%E8%83%BD%E9%A1%B9%E7%9B%AE%E2%80%9C%E6%B7%B1%E6%84%9F%E5%85%B3%E5%88%87%E2%80%9D.html
Friday, 13 January 2023
美國科學家如何與中國軍方合作:“警鐘”
原文作者:Didi Kirsten Tatlow
發表日期:2023年1月12日
***本譯文版權歸作者/刊登機構所有。***
主要參考資料
- United States Congress: CHIPS and Science Act (2022)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niversity Engagement with China: An MIT Approach
- Center for Research Security & Integrity: Should Democracies Draw Redlines around Research Collaboration with China? A Case Study of Germany
- Wendell Minnick: Chinese Submarines and Underwater Warfare Systems
- 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Security Presidential Memorandum 33 on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for U.S. government-support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