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捷克.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捷克. Show all posts

Monday, 4 August 2025

捷克立法将共产主义等同纳粹 该国共产党陷入危机

来源: 
新唐人

捷克共和国正式立法,将宣传共产主义和纳粹主义一样入罪。德媒报导,新法可能导致该国的共产党被禁止。

捷克共和国总统帕维尔 (Petr Pavel)7月中旬签署刑法修正案,明确将宣传共产主义与纳粹主义同等对待。该国刑法第403条修改为:“任何人建立、支持或宣传旨在压制人权和自由,或宣传种族、民族、国家、宗教或阶级敌意,或对其他人群敌意的国家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或其它运动,将被处以一年至五年监禁。”

这项修法是由公民运动“十一月尚未结束”发起,该运动的领导者是“天鹅绒革命”时期的学生领袖。捷克“研究极权主义政权研究所”(USTR)的历史学家们也加入倡议。修正案也得到众议院和参议院的众多议员支持。

USTR第一副所长内德维迪奇基(Kamil Nedvedicky)在5月底众议院通过该法案后表示:“这项草案的目标是消除20世纪两种罪恶的极权主义意识形态之间明显不公正的区别,国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被证明旨在压制基本权利和自由,捷克刑法明确反映这一点是合乎逻辑和公正的。这无关意识形态,而是为了保护民主法治国家。”

德国之声报导,对于捷克坚定的反共人士来说,这是一个漫长道路的终点:在1989年“天鹅绒革命”三十多年后,他们呼吁将共产主义者与国家社会主义者及类似威权意识形态同等对待,并相应予以禁止。如今,这已成为现实。

报导说,新修订的法律可能导致该国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共产党(KSCM,或称捷摩共)被禁,就像2010年捷克工人党因被证实具有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被禁和解散一样。KSCM方面则将新法修订称为执政联盟对其政党的一次“政治攻击”,并声称“不会被吓倒”。

捷克目前是欧盟当中,少数几个至今仍有共产主义政党运作的国家之一。作为曾经统治分裂前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政党,KSCM目前仍有数万名党员,直到2021年仍在捷克国会中拥有席位,但之后就无缘国会。

不过,KSCM目前仍是选举联盟“受够了!”(Stacilo!)的主要力量,在2024年欧盟选举后取得了欧洲议会席位。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508/%E6%8D%B7%E5%85%8B%E7%AB%8B%E6%B3%95%E5%B0%86%E5%85%B1%E4%BA%A7%E4%B8%BB%E4%B9%89%E7%AD%89%E5%90%8C%E7%BA%B3%E7%B2%B9%7C%E8%AF%A5%E5%9B%BD%E5%85%B1%E4%BA%A7%E5%85%9A%E9%99%B7%E5%85%A5%E5%8D%B1%E6%9C%BA.html


Saturday, 6 April 2024

中国武官遭指尾随萧美琴访捷险酿车祸 捷克参议院呼吁驱逐

来源:
法广

捷克智库“欧洲价值安全政策中心”主任杨雅喾5日引述捷克媒体消息,指捷克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费雪呼吁,驱逐疑似跟车尾随台湾副总统当选人萧美琴的中国军事外交人员。消息称萧美琴访布拉格时传遭中方尾随,并险酿车祸。

据中央社今天报道称,杨雅喾(Jakub Janda)引述捷克媒体Seznam Zpravy,在社群媒体X平台写道,萧美琴3月中旬访问捷克首都布拉格遭中国军事外交人员骚扰之后,费雪(Pavel Fischer)呼吁以此人直接违反“维也纳公约”(Vienna Convention)为由,将他从捷克驱逐出境。根据杨雅喾,费雪向Seznam Zpravy记者表示,中国外交人员从事危险活动是一件丑闻,他跟踪萧美琴时是驾驶民用车辆,却在捷克警方上前盘问时拿出自己的外交护照。

据杨雅喾写道,费雪指出:“我认为中方有人以外交(身份)作掩护,在此危害道路交通及我们外宾的安全,这令人无法接受。”

费雪还称该名中国外交人员的行为“就像一名帮派成员”。

杨雅喾的贴文写道,费雪还说“让这位先生继续在这里工作并不恰当”,且盼捷克能像一个主权国家那样采取行动。

消息说,萧美琴3月中旬应捷克参议院议长维特齐(Milos Vystrcil)邀请造访布拉格时,传出萧美琴的车队遭可疑车辆尾随,这辆车甚至差点因闯红灯而酿成车祸。捷克警方拦停这辆车后发现,驾驶人是中国驻布拉格大使馆军事部门的一名外交人员。

据报捷克外交部已召见中国大使冯飚,并称“捷克外交部长利帕夫斯基(Jan Lipavsky)不认为这件事已结束”;捷克政府消息人士告诉媒体,政府正在考虑列“不受欢迎人物”。




from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04/%E4%B8%AD%E5%9B%BD%E6%AD%A6%E5%AE%98%E9%81%AD%E6%8C%87%E5%B0%BE%E9%9A%8F%E8%90%A7%E7%BE%8E%E7%90%B4%E8%AE%BF%E6%8D%B7%E9%99%A9%E9%85%BF%E8%BD%A6%E7%A5%B8%7C%E6%8D%B7%E5%85%8B%E5%8F%82%E8%AE%AE%E9%99%A2%E5%91%BC%E5%90%81%E9%A9%B1%E9%80%90.html


Friday, 9 June 2023

台湾外长下周访捷克 将在布拉格国际安全峰会发言

台湾外长吴钊燮下周将在布拉格国际安全政策会议上发言。欧洲价值观智库发言人确认了这个消息。 

捷克外交部长扬·利帕夫斯基今天周五证实了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下周将访问布拉格的消息。他补充说,捷克官员不太可能偏离针对中国声称拥有的台湾的官方政策。

据路透社周四报道,吴钊燮将对欧洲进行此前未宣布的访问,预计将与捷克总统一起出席一个活动,以实现外交上的突破。

据法新社报道,台湾外长吴钊燮将于6月14日在布拉格举行的安全会议上发言。会议的组织者周五确认说,吴先生将与捷克总统彼得·帕维尔(Petr Pavel)一起在这个峰会上发言,并称这是一个"安全政策国际会议"。

欧洲价值观智库发言人奥尔加·詹祖罗娃(Olga Janzurova)告诉法新社:"我可以确认,台湾外长将在下周的欧洲价值观2023峰会上发表讲话。

法新社说,台湾外交部长这次访问捷克是中国的一根刺,中国正在试图让台北在国际舞台上被孤立。

中国外交发言人王文彬周五表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有台湾的外交部长,只有中国当地外交部门的负责人"。他补充说,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前提和政治基础"。

法新社说,捷克共和国和欧盟一样,正式奉行这个一中政策,但其官员与台湾保持密切联系。

捷克议会两院的议长最近访问了台湾,而台湾在欧盟成员国捷克的投资远远大于中国。

台湾总统蔡英文是世界上第一批在捷克总统彼得·帕维尔今年1月当选后向他表示祝贺的政治家之一。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5%9B%BD%E9%99%85/20230609-%E5%8F%B0%E6%B9%BE%E5%A4%96%E9%95%BF%E4%B8%8B%E5%91%A8%E8%AE%BF%E6%8D%B7%E5%85%8B-%E5%B0%86%E5%9C%A8%E5%B8%83%E6%8B%89%E6%A0%BC%E5%9B%BD%E9%99%85%E5%AE%89%E5%85%A8%E5%B3%B0%E4%BC%9A%E5%8F%91%E8%A8%80


Monday, 30 January 2023

捷克当选总统不惧北京不满与台湾总统蔡英文通话承诺强化双方关系

不顾北京阻拦,捷克新总统帕维尔当选次日与台湾总统蔡英文通电话,承诺强化与台湾的双边关系。

台湾总统蔡英文祝贺帕维尔当选,盼未来捷克在帕维尔领导下,继续与台湾合作推动紧密地伙伴关系。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政府在帕维尔与蔡英文通话前曾联络捷克政府,要求捷克当局遵守“一中原则”,阻拦双方通话,显然北京的这一努力没有奏效。

法新社引述跑帕维尔推文表示,“很高兴今天与蔡英文总统通话,我向她表示祝贺,并保证台湾与捷克共和国共享自由、民主和人权价值”。这位曾在2015-2018领导北约军事委员会的前将军说:“我们同意加强彼此的伙伴关系”。“我同样表达了未来能够与蔡总统会面的希望。”

根据中央社报道,双方通话近15分钟,交流气氛融洽。台湾总统府发言人林聿禅转述说,蔡英文在谈话中肯定帕维尔总统当选人延续捷克已故总统哈维尔尊重民主、自由及人权的立国精神,与台湾理念相近,盼未来在其领导下,继续与台湾合作推动紧密的伙伴关系。

林聿禅转述说:“总统表示,她与帕维尔都是伦敦大学的校友,有共同的生活经历,盼未来就台捷双边关系及区域议题保持联系,广泛交流,”

蔡英文还强调:“台捷双边互动密切良好,积极推进经贸投资、科技、教育、文化及观光旅游等各领域合作。台湾乐愿与捷克深化在半导体设计、尖端科技人才培育、全球供应链重组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并将鼓励台湾企业以捷克作为中东欧地区的重要基地,深化经贸交流”。

特朗普2016年当选美国总统后,曾与蔡英文进行短暂通话,中央社报道说,这是蔡英文“第2次跟国际元首通话。”

法新社报道说,帕维尔与蔡英文的通话有可能激起北京的愤怒,北京一直试图在国际上孤立台湾,阻拦所有可能让台湾在国际社会合法化的迹象。

曾于1989年参加推翻捷克斯洛伐克共产体制的“天鹅绒革命”,戏剧家出身的异议人士哈维尔于1993-2003担任捷克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帕维尔将取代亲中俄两国的泽曼总统,成为捷克共和国第四任总统。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30130-%E6%8D%B7%E5%85%8B%E5%BD%93%E9%80%89%E6%80%BB%E7%BB%9F%E4%B8%8D%E6%83%A7%E5%8C%97%E4%BA%AC%E4%B8%8D%E6%BB%A1%E4%B8%8E%E5%8F%B0%E6%B9%BE%E6%80%BB%E7%BB%9F%E8%94%A1%E8%8B%B1%E6%96%87%E9%80%9A%E8%AF%9D%E6%89%BF%E8%AF%BA%E5%BC%BA%E5%8C%96%E5%8F%8C%E6%96%B9%E5%85%B3%E7%B3%BB


Sunday, 29 January 2023

捷克新当选总统视中国为安全威胁

来源: 
自由亚洲

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将领帕维尔(Petr Pavel),在28日结束的捷克总统大选决选中胜出。

在外交上,帕维尔比现任总统泽曼(Milo Zeman)更亲西方,尤其主张对俄罗斯和中国强硬,支持继续军援乌克兰,立场与总理费亚拉(Petr Fiala)领导的政府相近。

帕维尔视中国为安全威胁,他曾指出中国在经济、科技和军事方面有潜力,但价值观和战略目标与捷克不同,发展双边关系要小心。

他说,捷克与中国的确有发展贸易的机会,不过贸易额还不多,潜力没有大到需要为此调整对外关系的原则,例如限制与台湾的合作。

据法新社报导,帕维尔是位热爱摩托车的战争英雄,承诺当选后让欧盟和北约成员国捷克“恢复秩序”。

帕维尔今年61岁。帕维尔在他的网站上表示:“为了推动我们国家的民主与亲西方,我已效力了33年。”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301/%E6%8D%B7%E5%85%8B%E6%96%B0%E5%BD%93%E9%80%89%E6%80%BB%E7%BB%9F%E8%A7%86%E4%B8%AD%E5%9B%BD%E4%B8%BA%E5%AE%89%E5%85%A8%E5%A8%81%E8%83%81.html


Friday, 4 December 2020

【CUP】Billy Tong:哈維爾:極權之下,保持甚麼才最重要?

前捷克總統哈維爾(Vaclav Havel)是歷史上重要的思想家,他啟發了 1989 年的天鵝絨革命,引領捷克人民走向民主自由。他的著作仔細講述極權之下人民生活的面貌,並道出極權的本質,是很多抗爭者必讀的作品。在 1988 年,他撰寫題為「故事與極權主義」(Stories and Totalitarianism)的文章,講述極權為何竭力刪除平民的故事。在此向一眾守護真相和故事的人致敬。

文章以哈維爾一個朋友的遭遇開始,他朋友有嚴重的哮喘病,但因為政治原因被送進監獄。由於倉友們都抽煙,他受盡折磨,呼吸十分困難,但多次申請調倉均被無視,健康和生命受威脅。一名美國人知道事件後,聯絡了一所美媒的編輯,看看可否喚起更多人關注,然而編輯回覆:「他死了才找我」。哈維爾聽到朋友遭遇後表示震驚,但又能理解,因為新聞報章需要故事,但哮喘不是故事,死亡才是。

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只有一間西方新聞社長期進駐,相比起來,黎巴嫩國家規模小得多,卻長期有過百間機構駐紮,因為那裡有戰爭、謀殺、死亡,每天充滿「故事」。而捷克斯洛伐克就像哈維爾朋友的哮喘病一樣,平淡無奇,街上沒有恐怖分子,沒有大型貪腐醜聞,沒有武力示威,甚至全球因為切爾諾貝爾核事故和愛滋病陷入一片慌亂時,當地根本沒有這些問題。哈維爾認為這種模糊的靜止狀態,不是由於社會太平,而是政權有系統地消滅故事。

在 50 年代,捷克斯洛伐克剛進入共產時代,全國都各地出現集中營,關押了很多無辜的人,看守他們的青年人會高唱共產主義歌曲,戰機經常在邊界上空巡邏,每天都有人被行刑,但國家總統卻可以大模廝樣在街上行走。50 年代是很壞的年代,但終究人們仍然可以與過去比較。可是 1968 年的布拉格之春令政權明白到,不能依賴革命熱情和恐懼來控制人民,只要人們還保留自己興趣和意見,政權就會受到威脅。

政權發展出先進而穩定的極權體系,捷克斯洛伐克並非沒有戰爭與死亡,只是由本來震撼、可視的,轉化為一種緩慢、隱形和不見血的形式。很快人們再聽不到紅歌,也聽不到人們的哀號,革命熱情被置換成官僚主義,可怕的酷刑室變成冰冷的辦公室,裡面坐滿了面目模糊的公務員。所有公共活動變得沒有起承轉合,沒有節奏,沒有張力,沒有神秘感。國家歷史失去故事性,變成年曆上的各種紀念日和政治會議。

慢慢地,人們的生活失去故事,也喪失了歷史感。日復日,年復年,人們忘記自己何時何地經歷過甚麼事,每年之間究竟有甚麼變化,或許這已變得不再重要。人們陷入一種社會虛無主義,哈維爾形容這種狀態為集體消亡(collective deadening),政權彷彿把時間和生命國有化,人民變成枯燥而單一的機器,直到一天這部機器完成工作,在寂靜中消逝。極權帶來的虛無主義,可以比核事故和愛滋病更可怕。

諷刺地,只有在監獄時,哈維爾才再次感受到生命的故事性。幾乎每名囚犯都能講出豐富多彩的過去,他們人生不像模稜兩可的官方文件,能展現人類的獨特一面,頑強對抗極權主義帶來的虛無。在他眼裡,街上的人才是真正被哮喘病所折磨,每天過著單調乏味、整齊劃一、像奴隸般令人窒息的生活。他認為這也合乎邏輯,當政權追求單一服從,權力入侵各個私人領域時,展現多元性和獨特性就是一種罪。

哈維爾認為,刪除故事,就是刪除人們的知識和自我認知,因為人們要透過故事和歷史來感知生命。更可怕的是,這種無聲滅絕難以被外人知道,對很多遊客來說,捷克斯洛伐克只是一個沉悶和貧窮版的瑞士。人們要麼直接經歷這種滅絕的狀態,要麼對此一無所知。結語中,哈維爾強調,他不認為極權主義是人類文明的終結,只是希望人們知道一場場無形戰爭,正在極權國度上演。人們最基本要做的,是要講出自己的故事,就如文章開首哮喘病的故事,以證明自己的心靈還未死去。

哈維爾在 1988 年發表這篇文章,然而他或許沒有預料到一年後,1989 年 12 月,捷共倒台,結束了超過半世紀的極權統治。



原文連結 https://www.cup.com.hk/2020/12/03/stories-and-totalitarianism/


from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com/2020/12/cupbilly-tong-149.html


Friday, 23 October 2020

【暴政之課.1】專訪哈維爾傳記作者 共產捷克給香港人的啟示:活得磊落,就是對抗極權

近月香港不少人談論的,是捷克首位民選總統瓦茨拉夫·哈維爾(Václav Havel),他本是位詩人、劇作家。其中他最為人熟知的著作《無權者的權力》(The Power of the Powerless),寫於上世紀蘇聯時期的捷克斯洛伐克。在有人形容香港已踏入白色恐怖時期的今天,不少人在讀哈維爾,希望從中獲得啟示及參考。曾翻譯此書的文化學者羅永生近月接受報章訪問,也說迷茫時要讀哈維爾,學習在極權下面對自己 [1]。

1936 年生於布拉格上流富裕家庭,哈維爾童年時經歷納粹佔領,青少年時則正值共產政權管治,因階級出身無法進入高等教育院校,半工讀完成夜校。他多年來一直公開批評政府侵犯言論自由及人權,是著名「七七憲章」發起人之一,曾被捷共以「顛覆共和國」罪名判囚 4 年半。1989 年東歐政局劇變,捷克斯洛伐克爆發「天鵝絨革命」,共產黨政權在群眾和平示威下倒台,出獄僅 42 天的哈維爾成為共和國總統。邁向民主之路的過程不流一滴血,至今被奉為佳話。

Michael Zantovsky 是哈維爾在憲章運動中的戰友,哈維爾執政後擔任他的新聞秘書,並曾擔任捷克參議員、駐海外大使等職位。2011 年哈維爾去世後,Zantovsky 撰寫他的傳記《Havel:A Life》,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在全球暢銷,目前是哈維爾圖書館的總監。

身處布拉格的 Zantovsky 早前透過視像通話接受《立場新聞》訪問,他主動提到捷克過去一年亦有關注香港情況,並支持香港人民主訴求。雖然香港與捷克兩場民主運動相隔三十年,兩地歷史、社會脈絡均大相徑庭,兩地經驗難以直接類比,但 Zantovsky 引述哈維爾指出,人權、自由等都基本普世價值,人的視域(horizon)理應要超越自身的日常生活,關心他人及世界。他於訪問開首著記者放心,在爭取民主的議題上,捷克人與香港人民站在同一陣線。

但香港時代革命與捷克天鵝絨革命,至少在兩個個層面上無法相提並論。Zantovsky 說,第一當然是對手不同,全球政治格局也今非昔比;第二現今世界資訊流通,全世界都把香港情況看在眼內,起碼就這一點而言,Zantovsky 認為香港的情況或比當年捷克斯洛伐克來得好一點。

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上世紀 40 年代掌權,1968 年改革派上台,當時的捷共第一書記亞歷山大·杜布切克(Alexander Dubček)主張實行「帶有人情面孔的社會主義」,推動國內經濟及政治民主化改革,亦即史稱「布拉格之春」。但改革運動觸動了莫斯科神經,憂慮民主改革會輻射出去影響其他華沙條約國家,毅然決定在同年 8 月軍事介入捷克斯洛伐克,人民走上街頭抵抗,死傷枕藉。改革被鎮壓後,捷共政府被逼簽署《莫斯科協定書》,接納華沙盟約軍以「保衛社會主義」為由繼續軍事佔領布拉格,捷克斯洛伐克隨即進入長達 20 年的黑暗時期,秘密警察橫行,異見分子遭逼害。

不過對比起例如揮軍直入布拉格等血腥手段,極權 — 或哈維爾所指的後極權社會,最主要並有效的宰制方式,是讓人民自動服膺於政權意識形態。

1969 年,時任副總理古斯塔夫·胡薩克(Gustáv Husák)接替被迫辭職的杜布切克職位,在國內推動「正常化」計劃,撤銷改革時期的新法案,整頓傳媒、司法機關中改革派力量,重新擴大警察權力,將異見分子關押在教育或勞改營,並透過秘密警察竊聽電話、檢查信件等手段,監視等手段控制公民日常生活。哈維爾在 1975 年《給捷共總書記胡薩克的公開信》中,如此描述當時社會「正常化」的面貌:人們如常上班、逛街購物,他們也投票支持政府,支持政府所作的任何事。社會恢復「正常」,因為人們恐懼,促使他們互相監察及自我監察,變得犬儒和冷漠。

哈維爾最為人所熟知的作品《無權者的權力》[2],寫作背景正是這段歷史,他形容的布拉格之春後的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人們變得自私起來,到處都籠罩着恐懼。人們被迫對生活採取陽奉陰違的態度,表面上順從,內心裡卻什麼也不相信。」。哈維爾在書中提及一個賣菜大叔的故事,他會在商店櫥窗掛起「全世界工人階級,團結起來!」的標語,但他這樣做,不是因為真的在乎工人階級有無團結起來,而是為免自招麻煩,順從政權的意識形態。這看似無傷大雅的行為,已同時鞏固了謊言,成為謊言的一部分。

生活磊落作為反抗

哈維爾提出,反抗的第一步,是每個人都要 living in truth,直接翻譯是「活在真相之中」,羅永生譯作「活得磊落真誠」。

Zantovsky 解說,哈維爾圍繞「磊落真誠」的思想有三個重點,第一,哈維爾觀察到在後極權社會中,人民只是口頭上(by lip-service)順從官方意識形態,社會表面上團結,實際上人人生活在謊言之中,且從自己的身份異化開來,哈維爾認為,只有當人拒絕假裝順從,踐行自己所信之事,方是結束異化及自我矇騙的第一步。

第二,Zantovsky 指,哈維爾相信如果有足夠人數拒絕政權的謊言,不接受政權的遊戲規則,甚至講出自己真正信念,力量匯聚起來有巨大潛力,會為社會帶來轉變,亦即所謂無權者的權力。

第三,哈維爾深信每個人都要對權力作出某程度的回應,每個人對社會均有一定程度責任。哈維爾在《無權者的權力》中就如此闡釋:


...後極權制度就靠著將每個人都拉進其權力結構內,使每個人都成為一個相互構成總體中的器具,而這總體已成社會的自驅總體。

事實上,下至賣菜大叔,上至總理大人都參與其事,亦同受其奴役。不同級別的人只不過以不同程度參與:賣菜大叔的參與程度低,因而掌權較少,總理大人具有更大權力,自然泥足深陷。兩者同樣是不自由的,只不過方式不同已。真正的始作俑者不是某個人,而是制度。在權力階梯上,在不同位置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責任和罪咎,但沒有人要負全部責任,也沒有人可以將責任完全推諉。...

發生的事總有價值

正如 Zantovsky 也開宗明義指出,香港和捷克的社會脈絡不盡相同,自去年社會運動爆發後香港社會高度政治化,最高峰時曾有 200 萬人上街參與遊行示威,即使街頭抗爭減弱,香港也沒有出有簇擁政權的假象,建制派在區議會選舉中大敗,民意調查顯示政府民望仍然長期於低位徘徊,似乎個人層面的覺醒仍未足以動搖政權一分一毫。如果政府完全不在乎謊言有無被識破,哈維爾的「磊落真誠」,對今日的香港有何意義?

Zantovksy 說,他完全理解為何港人在中共治下會感到絕望,尤其看到過中國公民社會承受的壓迫,像是受《七七憲章》啟發而成的《零八憲章》,發起人劉曉波陷獄含冤而死,「中國裡面發生的(壓迫),是很龐大、極具系統性,是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未見過的,」

不過 Zantovsky 強調,即使是至 1989 捷共倒台前幾個月,他們當時還不知道民主化在望,人民始終要確信,我們無法預知政權、或世界局勢何時會變化,何時會出現破局的可能性,「有時你就是要告訴自己,你可以堅持下去,無論要堅持多久。」

哈維爾的磊落真誠,其實核心說的是如何面對自己。Zantovsky 指,哈維爾一直強調一種信念,是所謂抱有希望,並非因為肯定是事情會有好結果,而是不論結局如何,發生的事情總有其價值(hope is not a certainty that something will turn our well, but a belief that something has a meaning, regardless of how it turns out.)

「如果你相信這種說法,它會給你一種距離感,並令你更有耐性,為結果去等待。」

捷克《七七憲章》最初只有 242 人簽名,至 1987 年底簽名人數亦不過一千人,反而招致多名發起人被捕陷獄,看似無功而還。哈維爾一年寫成《無權者的權力》,就曾形容如果用開放政治系統的傳統眼光來看,它可以說「在政治上是完全無望的」,但對一個後極權社會而言,七七憲章可能有著重燃公民自覺和信心的影響。哈維爾十年後再撰《論七七憲章的意義》[3] 一文,再回應有人對憲章作用提出質疑時承認,如果從實用政治角度看來,憲章的作用的確有限,但他認為憲章當初的宗旨,更傾向是在道德方面尋找出路。

從短期產生的效果來看,上書之舉似乎鞏固了執政者的法權,然而從歷史發展的觀點,以及永恆的原則性來看,上書之舉強調了公民意識。在社會歷史的發展中,政權更替,法律秩序變換,甚至社會制度也會發生變化,然而有一條原則是永恆不變,並永遠具有現實意義,那就是:公民應該承擔他們對整體命運的責任,並以此指導自己的行為。...... 無論遇到什麼困難(當然要根據未定的環境),都要弘揚真理;將真理與權利結合起來;要求當權者尊重真理,從而或多或少地為公開的民主討論開闢一席之地;建立、鞏固公民參政的制度,提醒公民維護自己參政的權利。

憲章的任務不是評價執政者,而是樹起一面社會關係的鏡子,從而強調最基本,人人都應有的公民權利。

《論七七憲章的意義》一文在 1986 年 7 月寫成,當時距離天鵝絨革命不過 3 年。

香港《國安法》生效近三個月,至今超過 20 人被逮捕,當中不乏因網上言行被捕者。在嚴刑峻法下,言論自由空間縮窄,人民還能如何保持磊落真誠的勇氣?

Zantovsky 認為,公開說出自己信念已是第二步,而在極權下保持磊落真誠的第一步,是拒絕參與政權的謊言,「就像那個賣菜的人,哈維爾不是要求他站出來說反對政府,只是希望他不在櫥窗貼上連自己都不相信的海報,這是兩種不同程度的勇氣 — 而在絕大多數情況,拒絕參與謊言不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 * *

在最細微處行使自由

Living in Truth 的具體反抗方式,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曾經透過在政府掌控體制外建立「平行結構」、「平行文化」,包括發展地下刊物、地下大學、地下劇院等,Zantovsky 說,人民總有方法交流、表達官方意識形態容許以外的思想,不至於沉默。

「我們當年出版地下刊物,還要用上打字機、用碳式複寫紙逐頁打出來,你可以想像到多費時,但當年仍有很多人去做,當年這是很熱門的家庭手工業,人們也會把禁書互相傳傳閱。還有人會在家中舉辦地下音樂會,辦地下大學,甚至邀請海外學者來講課... 這些堅持以自己方式、而不是政府容許的方式過生活的行為,也屬於抗議的一種。」

哈維爾形容,平行結構可說是「磊落真誠地生活」的最充分表現,「平行結構就是一個讓不同的生活存在的領域,那裡生活與生命的目標和諧一致,生活的形式亦符合那些生活的目標。」

「我們當年也有方法表達自己的意見,現今資訊科技發達,我相信你們會有更大的力量。」Zantovsky 說,「當然今天的中國政府發展出很厲害的監控技術,但政府最終一定是徒勞無功的,今日有太多方法、太可能性了,我相信無論政府如何箝制,人民總會有辦法連結。」

除了在制度外行使自由,在高壓之下,自由亦體現於生活的微小之處。哈維爾曾因被控「顛覆共和國」入獄,陷獄期間寫給妻子 Olga 的過百封家書,後來輯錄成《Letters to Olga》一書。哈維爾總在書信中叮囑妻子要給他寄茶葉,最好寄兩大罐,因為泡茶,是他在獄中每天唯一能夠為自己自主安排的事情,是他自由的實質象徵。


也惟有當我在沖泡它時,才仍能感覺到自己是一個完整的人,如同過去一樣,有能力照顧自己。

我每天都喝茶,而且把茶的沖泡調製,當成是每日一個小小的儀式,儘管是一個小小儀式,但它的功效卻很大,可支撐一個人免於崩潰。

— 哈維爾《Letters to Olga》

哈維爾是公認的溫和政治家,曾經說過政治家最重要的是要有耐性、縝密思考、分寸感和了解他人。哈維爾在《無權力者的力量》中強調尊重法律制度的重要性,並主張人民應以法律為工具提出, — 儘管他也明言,法院和檢察機關受盡政治操縱、警察會捏造證供、法律可以為權力運作披上高貴的外衣、「依法辦理」成為毀掉青年人生命的藉口。

哈維爾有此主張的原因是,體制必須依靠法律建立自己的認授性,法律是政權意識形態的基本信條,並為權力提供必要的形式、框架和基本準則去運行,雖然哈維爾認為,部分法律條文,尤其是關於人民享有何種權利的條文已淪為一紙空文,但如果人民堅持向法律提出訴求,「(政權)除了假裝手法已別無他法,所以逼得一定要對這些訴求作出回應。」

哈維爾認為,「要求維護法制就是一種過磊落真誠生活的行動,會在謊言的頂峰毀壞整個謊言的結構。這樣的訴求會一再使法律的官樣文章性質暴露於世... 間接逼使那些躲在法律替我恩背後的人去肯定它,為他樹立威信」;相反,哈維爾認為如果我們因認為法律只是偽裝,不屑利用法律提出訴求,「實際上只是會使法律作為偽裝和官樣文章的性質變本加厲,默許法律成為假象世界的組成部分,令那些利用法律佔便宜的人可以從容地享有這種(最虛偽的)藉口。」

Zantovsky 受訪時則指,《七七憲章》之所以贏得支持,因為憲章只訴諸當時共和國已簽署的國際協定,相關條文所保障的言論、教育、宗教自由等,他們當年只是要求政府履行承諾,而非推翻原有法制。Zantovsky 認為,對應香港的情況,就等同中國政府承諾奉行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現在為何做不到呢?「我認為香港人和國家社會,都應該促請中國政府遵守自己的承諾。」

除了重視守法原則,哈維爾明確反對武力(或暴力)抗爭,至少他認為並不適合於當時捷克斯洛伐克的後極權社會。哈維爾形容,後極權社會猶如處於「被催眠」的狀態,人民沉睡在消費物慾之中,造反不單不會贏得支持,甚至會令人民更偏向體制一邊。

不過哈維爾進一步指,反暴力精神最深處的原因,是因為相信社會制度的改變,只是表面、次要的東西,真正的社會問題埋藏得太深,不能僅僅由更換政府或技術改革等的方法來解決,以「邁向美好將來」為名的暴力,很可能只會帶來更多的問題與不公。

在超過 40 年後的今天,Zantovsky 說自己不是靈媒,但他深信如果哈維爾仍在世,他仍會反對今天各地示威中發生的暴力。「因為他始終不相信暴力可以帶來社會改變,他一直反對所謂目的可以合理化手段、所以使用暴力沒有問題的那些說法。」

Zantovsky 說,1969 年華沙盟約軍入侵布拉格,有少數青年計劃以武力反抗,最終不成功,部分人入獄,但除了這一次以外,以他所知,捷克斯洛伐克多年的反抗運動均沒有人使用武力。直至當年天鵝絨革命期間,廣場上最多人叫喊的一句口號,是「我們和他們(共產政權)不一樣(We Are Not Like Them)」,Zantovsky 甚至記得,1989 年 11 月 17 日政府派出防暴警察鎮壓示威學生,還有學生給警察送花。

曾有學者分析,天鵝絨革命之所以能堅持非暴力抗爭,其一原因是捷克斯洛伐克文化非常重視理智主義(intellectualism ),視講出真相為知識分子的責任,加上知識分子網絡即使在共產時期仍持活躍,哈維爾等知識分子在捷克斯洛伐克反抗運動中扮演重要角色。不過 Zantovsky 亦指,1989 年政權和平過渡,也有很大部分原因和政府官員深知大勢已過,樂得交出政權,時也命也,Zantovsky 形容捷克斯洛伐克是幸運的。

相反同年在羅馬尼亞發生的革命,則沒有這麼幸運,支持和反對政府的武裝部隊多次交火,據報死亡人數逾千,領導人夫婦是被槍斃的,「我比較傾向我們(天鵝絨革命)的做法,但我也經常說,其實從來不是人民決定會不會發生流血衝突,我們沒有槍械,發生流血事件是政府的責任,他們要受到相應懲罰。」

哈維爾 1989 年當選總統後,亦曾在訪問中形容,能夠活著目睹國家順利在充滿愛的情形下進行革命,自己對此感到很高興,但他同時目睹羅馬尼亞革命的血腥景象,意識到捷克斯洛伐克只是倖免於難,「畢竟,類似的事情也可以在我們的國家發生。(After all, in our country something like that could have happened as well.)」[4]

三十年後回看天鵝絨革命,是否只屬天時地利人和的巧合?想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是否太樂觀、太天真?不流血革命的經驗,還有沒有辦法複製?

Zantovsky 說,像他們在共產政權下成長的一代,讀書時常被灌輸歷史唯物論觀點,歷史發展軌跡完全受制於物質條件,但他們長大後才知道,人有能力創造歷史。

「很多時候你看見歷史會向前飛躍幾步,又再後退幾步,你永遠無法預測。而當事情無法預測,當中總會有運氣的成分。」他笑言,「但當你爭取一件事情夠久,或許到某一刻,幸運就會降臨。」

文/梁凱澄



註:

[1]《明報》,過到自己達人羅永生 香港有種天然抵抗力

[2] 本文引用《無權者的力量》章節摘自羅永生譯(1992) 《哈維爾選集》,基進出版社

[3] 論七七憲章的意義,網絡

[4] Arnost Lustig and Josef Lustig Return to Czechoslovakia: Snapshots of a Revolution: The Kenyon Review New Series Vol. 12 No. 4 Autumn, 1990 p.8 Kenyon College http://www.jstor.org/stable/4336322 p.7


延伸閱讀:

原文

(獨立中文筆會)哈维尔:知识分子的责任

重溫捷克總統哈維爾1990年1月1日的新年講話

哈维尔著《獄中書──致妻子奧爾嘉》(选)

The Need for Transcendence in the Postmodern World

七七憲章全文

分析

Transcedental 人物與思潮 /從帕托卡到哈維爾:捷克的異見倫理學

A Study of Intellectualism in Czechoslovakia and its Role in the Velvet Revolution

NYT:布拉格之春50年,被坦克碾壓的自由與改革夢想

知乎:布拉格之春50周年:幻灭的变革

羅永生(2014)活在後極權的香港

過到自己達人羅永生 香港有種天然抵抗力

重讀哈維爾 與一國兩制的支柱(文:馬嶽)

《極權主義的起源》──漢娜・鄂蘭的成名作到底寫了些什麼?

The Hero Europe Needed

from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https://thestandnews.com/politics/%E6%9A%B4%E6%94%BF%E4%B9%8B%E8%AA%B2-1-%E5%B0%88%E8%A8%AA%E5%93%88%E7%B6%AD%E7%88%BE%E5%82%B3%E8%A8%98%E4%BD%9C%E8%80%85-%E5%85%B1%E7%94%A2%E6%8D%B7%E5%85%8B%E7%B5%A6%E9%A6%99%E6%B8%AF%E4%BA%BA%E7%9A%84%E5%95%9F%E7%A4%BA-%E6%B4%BB%E5%BE%97%E7%A3%8A%E8%90%BD-%E5%B0%B1%E6%98%AF%E5%B0%8D%E6%8A%97%E6%A5%B5%E6%AC%8A/


Saturday, 12 September 2020

中共“沉重代价”颁布:中国公民勿前往捷克旅游

来源:
自由亚洲

捷克参议院议长维特齐访台行程结束,捷克知名钢琴制造商佩卓夫来自中国的订单就被取消。中国文旅部9月11日又发出通知,宣称由于捷克境内疫情出现快速反弹迹象,提醒中国公民暂勿前往旅游。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是通过微信公众号作上述表示的。台湾中央社的消息说,维特齐日前率近90人大阵仗访问台湾,引发中国外长王毅公开扬言要他付出沉重代价。他的访台行程结束后,捷克知名钢琴制造商佩卓夫(Petrof)来自中国的订单随即在当局压力下被取消。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9日与捷克共产党主席、众议院第一副议长菲利普(Vojtech Filip)视讯通话时更表示,希望捷克主流人士与率团访台的捷克参议院议长维特齐等人“划清界线”。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9/%E4%B8%AD%E5%85%B1%E2%80%9C%E6%B2%89%E9%87%8D%E4%BB%A3%E4%BB%B7%E2%80%9D%E9%A2%81%E5%B8%83%EF%BC%9A%E4%B8%AD%E5%9B%BD%E5%85%AC%E6%B0%91%E5%8B%BF%E5%89%8D%E5%BE%80%E6%8D%B7%E5%85%8B%E6%97%85%E6%B8%B8.html


Tuesday, 1 September 2020

捷克参议院议长在台湾立法院发表演说:“我是台湾人”

来源:
美国之音

捷克参议院议长维特奇(Miloš Vystrčil)星期二在台湾立法院发表演说时引述前美国总统肯尼迪(John F.Kennedy)于1963年发表的著名演说“我是柏林人”,

并以中文表示“我是台湾人”,此举赢得了台湾朝野立委的起立鼓掌。

维特奇议长的这场演说大约30分钟,讲题是“民主国家团结一致,致力捍卫共同价值”。这是台湾立法院暌违45年之后,再度有外国议长在议场内发表演说。维特奇也是第一位到台湾立法院发表演说的非邦交国议长。

维特奇谈到,他坚信每一位民主主义者,有义务支持所有捍卫民主原则、建造民主的人,因此作为国会外交关系代表,能够访问台湾交换经验、互相支持,扩大彼此合作,他感到十分荣幸。

在演说后的记者会当中,维特奇议长也解释了赴台访问的主要原因,首先是要为企业家寻求新的合作伙伴,加强经济、科技、创新研发方面的交流。其次是,确保捷克的主权和独立性。他说,在民主世界,我们不该听从其他国家的命令,尤其是非民主国家的命令。最后,台湾是民主国家,与捷克拥有共同的价值。

中国外长王毅日前称,维特奇议长访问台湾,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之后,捷克外交部召见了中国驻捷克大使,对王毅的言论表达不满。

台湾执政党民进党立委王定宇表示,台湾这几十年来都被安排在国际秩序的角落,从来没有经历过正常的国际交往,因此当见证捷克国会议长在台湾立法院演讲的那一刻,心中有一种复杂的感动。

他说:“最后我听到他讲我是台湾人,以这句话来形塑,就像当年的肯尼迪在西柏林,看到德国的(西)柏林人面对东柏林,在民主的最前线,那一刻,我们觉得讲得真好。”

王定宇委员还说,期待2020年是台湾跟国际主流社会恢复接轨的重要一年,捷克参议院议长维特奇的来访将是一个好的开始。

谈到中国对捷克表达的不满,王定宇委员认为,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国的文明不应该以这种态度呈现,王毅公开恐吓捷克的参议院议长,已经引发捷克内部不管是亲中或是亲台派的谴责,并强调要做维特奇的后盾。

王定宇还期盼欧盟能采取与捷克一致立场,避免捷克单独面对中国的压力,因为这不仅是台湾与捷克友好的问题,也是全世界面临民主与独裁的重要抉择。

台湾最大在野党国民党立委陈玉珍接受美国之音采访表示,非常感谢维特奇议长以具体行动肯定台湾的民主自由价值。

她说:“民主自由是一切的根本,也是中华民国最大的力量,我们必须坚持。”

陈玉珍委员还指出,中华民国是一个小国家,外交处境很艰难,非常欢迎其他国家的政要能继续来访。

台湾总统蔡英文将于9月3日在总统府内接见捷克参议院议长维特奇率领的访问团。此前,蔡英文还表示,将与捷克展开全方位的深入交流。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日前在例行记者会上重申,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台独分裂活动都不会得逞。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9/%E6%8D%B7%E5%85%8B%E5%8F%82%E8%AE%AE%E9%99%A2%E8%AE%AE%E9%95%BF%E5%9C%A8%E5%8F%B0%E6%B9%BE%E7%AB%8B%E6%B3%95%E9%99%A2%E5%8F%91%E8%A1%A8%E6%BC%94%E8%AF%B4%EF%BC%9A%E2%80%9C%E6%88%91%E6%98%AF%E5%8F%B0%E6%B9%BE%E4%BA%BA%E2%80%9D.html


Monday, 31 August 2020

不畏中方抨击 捷克参院议长:访问台湾是正确的事

来源:
美国之音

捷克参议院议长维特奇(Miloš Vystrčil)星期一(8月31)赴台湾政治大学演讲时强调,访问台湾是正确的事,具有相同价值的民主国家应该相互支持。当日稍早,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说,捷克参院议长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深痛代价”。

访台的首场公开演说当中,维特奇以“行动是最好的语言”为题传达捍卫民主的重要性,并指出这是台湾与捷克两国的共通之处。

维特奇强调:“我永远不会听取并接收任何削弱我们独立性及主权、或是破坏世界任何地方的自由和民主的建议。”他说,若会危害到世界上任何地方的自由和民主,即便是国家最高官员、甚或是总统提出的建议,他都不会接受。

此前,捷克现任总统泽曼(Miloš Zeman)并未建议维特奇访问台湾。泽曼自2013年上任以来就寻求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经贸与外交关系。

捷克参议院前任议长柯佳洛(Jaroslav Kubera)原订在今年初访问台湾,却在访台前猝死。维特奇表示,柯加洛受到中国大使馆与捷克最高官员要求取消此行有极大的压力,“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这压力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柯佳洛参议长的猝死。”

他在演讲后回应媒体提问时表示,此次访台的参议院副议长、外交委员会主席等官员都是自愿访问台湾,“因为我们认为这是正确的事,做正确的事在短期角度看可能不会带来利益,但是长期角度来讲肯定会带来利益。”

“民主国家也应该相互支持,并且应该共同的支持正在为民主斗争的其他国家,或者正在受到强大国家威胁的其他国家,因此我们有义务共同支持香港、共同支持自由的白俄罗斯。”他说。

他以1989年11月促进捷克斯洛伐克的民主化的“天鹅绒革命”与1990年3月台湾学生发起的“野百合运动”为例,强调学术自由等同民主基石,认为台湾和捷克在两场运动当中表现同等勇敢。他还肯定了2014年反对《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不透明谈判的台湾“太阳花学运”。

台湾外交部部长吴钊燮在维特奇演讲前致词说,参议长以实际行动来到台湾、展现对台湾的重视,这就是民主国家之间的共同语言。“如今,民主国家再度面对极权国家的挑战。某些专制集权国家利用民主国家的开放体制及自由市场,进行渗透与破坏。面对这些挑战,民主国家要团结起来,坚定我们的价值理念,加强彼此的连结。”

星期一稍早,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针对维特奇访台一事做出评论,称捷克参议院议长是在“公开挑衅”,“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决不会听之任之、坐视不管,一定要让其为自己的短视行为和政治投机付出沉重代价。”

台湾经济部部长王美花星期一上午出席台湾捷克经贸暨投资论坛时接受媒体提问回应,对于中方说法不予置评。她说:“捷克、台湾是一个自由民主、重视人权的国家,我们跟捷克有相同的价值观,所以跟捷克本来就有很深厚的关系。”

本次捷克来访团除了35名参议院等政府官员外,还有43名企业家一同来访参加周一的经贸投资论坛与企业媒合会。星期二,捷克团预计至台湾的立法院参访。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8/%E4%B8%8D%E7%95%8F%E4%B8%AD%E6%96%B9%E6%8A%A8%E5%87%BB%7C%E6%8D%B7%E5%85%8B%E5%8F%82%E9%99%A2%E8%AE%AE%E9%95%BF%EF%BC%9A%E8%AE%BF%E9%97%AE%E5%8F%B0%E6%B9%BE%E6%98%AF%E6%AD%A3%E7%A1%AE%E7%9A%84%E4%BA%8B.html


Sunday, 30 August 2020

捷克访问团抵台 观察人士:中国胁迫外交失效欧洲恐掀仿效风

来源:
美国之音

捷克参议院议长维特奇(Miloš Vystrčil)所率领的访问团于周日(8月30日)上午抵达台湾,由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亲自接机,并受到热烈的欢迎,维特奇一行近90人将于周一开始展开政、商、学界的拜会行程,为期五天,包括晋见台湾总统蔡英文等,这是台捷外交有史以来最高层级的交流。

台湾外交部表示,维特奇登机前已定调,此次访台旨在彰显捷克前总统哈维尔(Václav Havel)精神,即自由、民主和人权之价值。

民进党发言人谢佩芬也透过新闻稿表示,此次捷克访团来台,是台捷双边共同努力,“共同抵抗中国压力的成果,也是台湾人民集体让国际看见台湾的正向收获。”

维特奇无惧中国威胁且高调访台已引来中国外交部以“卑劣行径”叫骂。

据环球网周日报道,中国驻捷克使馆更批评维特奇是“出于个人政治算计执意访台,严重干涉中国内政”,除强烈谴责和反对外,还再次呼吁捷克恪守一中原则,维护中捷关系大局。

多位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观察人士表示,虽然捷克总统泽曼(Miloš Zeman)亲中,但捷克主流民意支持访团强化台捷友好关系,而维特奇这位捷克备位元首抵台也代表中国的“胁迫外交”失灵,后续若引发其他欧洲国家仿效之连锁效应,恐让中国更头痛。

捷克开“呛中”第一枪

捷克访团除了开启欧州“呛中”第一枪的政治效应外,后续在台所进行的经贸交流也可望拉抬两国的投资意向、共创后疫情时代的商机和供应链重组,而台商透过捷克“跳板”欧洲市场,也将为两国经济注入活水。

台湾外交部周日透过新闻稿指出,维特奇所率之访团成员包含资深参议员、布拉格市长贺瑞卜(Zdeněk Hřib)及大学校长、研究机构、文化界人、企业领袖和媒体等共89人,原本预计同行的前议长柯佳洛(Jaroslav Kubera)之遗孀柯薇拉(Vera Kubera),则因健康因素,临时取消行程。

根据已公开的访团行程,议长维特奇排定周一参加台捷贸易论坛、并赴政大公开演讲,周二赴台湾立法院发表演说,并接受立院院长游锡堃颁赠国会外交荣誉奖章,同日也会造访游锡堃的故乡宜兰,周三则安排参访工业技术研究院(工研院),工研院2017年与捷克科学院签有合作备忘录,在机械、绿能、通讯和生化医学等诸多产业领域已展开多年合作。

捷克团政商学界拜会满档

维特奇周四的重头戏则是晋见蔡英文总统和其他台湾政要,周五离台前,也会出席美国在台协会(AIT)所举办的论坛。由于访团成员众多,部分人士或有不同的行程安排,如布拉格市长贺瑞卜规划拜会台北市长柯文哲,而其中40多位的捷克企业人士则因横跨纺织、防疫、医疗和高科技等多元产业,也有各自领域的台湾企业参访安排。

在防疫上,台湾疫情指挥中心表示,此次捷克团的防疫规格不输之前来访的美国和日本政要团,除3次采检、专机、专车、动线区隔都已做好分流和规划外,还会特别安排防疫医师在场,观察防疫措施之落实情况,以免因人数众多,或因各拜会地点缺乏“外交泡泡”的防疫经验,而有所疏忽。

针对此次来访的捷克访团,台北唯一一家捷克餐酒馆“捷克公寓(Divadlo)”的捷克籍老板皮哈(Karel Picha)大表肯定,他说,近几年,欧洲不少政治人物对中国轻言屈服,让一般人民都很反感,因此,维特奇此次大阵仗访台,其实从捷克媒体报导和捷克网民的留言都可以看出,大多数捷克基层人民的支持度很高,反应出中国的“胁迫外交(coercive diplomacy)”对捷克不但无效、而且可能还适得其反。

中国“胁迫外交”失效

他向美国之音表示:“我认为,他(维特奇)想要向中国释出一个很强烈的讯息,那就是,捷克共和国是一个自由且民主的国家。我们不喜欢任何国家,不管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指使或勒索我们,例如威胁说,‘如果访台,就会受损’等。(捷克团)做出一个很重大的(政治)宣示,这就是金钱并非万能。”

捷克前议长柯佳洛年初规划访台,但遭到中国高压威胁,间接造成柯佳洛的猝死,引发参议院和捷克人民对中国高度反感,参议院并以50:1压到性的票决、支持继任的维特奇议长完成柯佳洛遗愿,率团出访台湾。

而捷克访团抵台前,上周也有70位分属欧洲议会、美、英、德、法国国会议员,共同发表书面声明,力挺维特奇率团访台,彰显西方民主国家反共阵营的声浪高张。

在此前提下,皮哈认为,捷克团这次访台应该会带来连锁效应,引发其他欧洲国家仿效,他也期待透过此次的访台行程,捷克能和台湾深化在教育、经济、文化、医疗、观光等各领域的合作。

后续政治效应 有待观察

对于捷克团的政治影响,两位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学者则有所保留,表示后效还有待观察。

东吴大学中东欧研究中心副执行长郑得兴表示,捷克自前总统克劳斯(Vaclav Klaus)揭举务实外交后,再加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自2013以来,透过一带一路深化中捷两国的经贸往来后,内部的亲中和反中势力拉锯、互斗加剧,目前政府部门,包括齐曼总统和总理巴比斯(Andrej Babis)的倾中程度不等,但主流还是亲中,然而捷克年轻人充满正义感、且对捷克首任诗人总统哈维尔路线的推崇不断,捷克内部反中势力未来崛起主政也不是不可能。

郑得兴说,捷克这次大阵仗访团,可能拜捷克内部政党政治竞争加剧、为选票铺路之赐居多,而对中国最大的威胁则在于后续欧洲各国的反应。

他说:“中国不是担心你捷克,捷克对它来讲,国家意义也不大,它担心的是你这么一搞、后面的人会不会去效仿,有没有第二个捷克、第三个捷克?它担心的是后面这个连锁效应,像捷克这样子带头去冲,这样的个案是很特别,因为从中、东欧来看,我想,大概很难有像捷克这样的个案。”

郑教授指出,台湾和捷克的民主化历程类似,都曾于90年代历经过不流血的政治革命,台湾在李登辉时代进行的宁静革命促成政党轮替,而捷克的丝绒革命也促成共产党下台以及1993年的“丝绒离婚(Velvet Divorce)”-捷克斯洛伐克邦联分裂为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因此,两国在自由、民主和人权的理念非常接近,他说,这也是为什么台湾外交官一直在捷克是比较有尊严的原因,尤其,捷克早在1918年就是个民主国家,拥有深厚的民主传统。

台湾曾对捷克的丝绒离婚能否对两岸关系的分合提供一个典范模式有过讨论,不过,郑教授认为,此模式的历史背景和两岸差异颇大,适用在两岸关系和台湾前途的可能性不高。

两岸可参考丝绒离婚

虽然捷克团来访代表台湾对中欧外交的一大突破,但台湾东华大学的施正锋教授也同意,捷克团后续要引发其他欧洲仿效难度不低,尤其中德关系走稳、英国还在观望美国的态度,而法国一向自主性高,受他国左右的程度也较低。

不过,支持台湾独立的施教授,倒是对于捷克的政治发展能带给台湾的启示,抱持较为乐观的看法。他期待,两岸可以取法捷克和斯洛伐克,基于行事风格和传统都有极大的差异下,或许可以思考以和平的方式好聚好散,而不必时刻弄得兵戎相见。

不过,丝绒离婚要适用于两岸,前提是双方都要是民主国家,他说。

施正锋说:“还是民主国家有差别,因为,民主国家必须对选民有反应,选民的压力就可以表达,不像今天若是个威权或共产国家,它(中共)面对老百姓要压制,借打仗来转移目标、(巩固政权),所以,(是不是)民主国家,是个很重要的条件。”

除了政治效应,捷克访团更重要的是后续的经贸交流成效,东吴大学中东欧研究中心的郑教授说。

捷克的跳板经济

郑得兴说,虽然台湾高科技大厂如鸿海、友达、华硕都已在捷克设厂,但捷克在经济转型上更欢迎台湾能到捷克强化投资,引入研发技术和高附加价值的产业,尤其台捷两国对于开发技术含量较高、医疗、高科技、汽车产业、甚至航太和人工智慧(AI)的市场都有共识,也深具合作潜力。

他说,尤其捷克第二大城布尔诺(Brno)近年来吸引了全球前500大的企业进驻其大学城、设立研发中心,它们看中的就是当地较便宜的人力、高技术含量和新创的引资环境,其实也是非常适合台湾企业前往投资的。

郑得兴说:“我们设想它是个跳板经济,因为我们的市场不是在1,000万(人口)的捷克,而是在欧盟、在欧洲,所以假如技术开发、合作生产产品,可能会是向其他市场前进,那这(方面),我觉得是蛮乐观的。”

另外,郑教授说,他也乐见台湾吸引捷克来共同开发亚洲市场,尤其是南向开发东南亚市场,他说,捷克近年重视新创,在医疗、AI等诸多领域都着力颇深,两国产业界可以携手,共同思考后疫情时代的产业供应链的重组、或者合作开发产品和市场。

经济部统计,捷克为台湾在欧洲的第四大投资国,投资规模仅次于德国、荷兰与英国;2019年台捷双边贸易额近8.2亿美元,台湾出口产品金额为4.54亿美元,从捷克进口产品金额约3.65亿美元。

相较于台湾,根据捷克的统计,中国则是捷克的第二大贸易国,2019年中捷双边贸易总额为293亿美元,占捷外贸总额的7.8%。其中,捷克对中国出口25亿美元;自中国进口268亿美元;捷克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达243亿美元。

台湾企业评估投资捷克

台湾的安口食品机械公司董事长欧阳禹就对投资捷克,表达兴趣,他说,他期待透过捷克访团的搭桥,两国能找到更多商机。

他指出,明年1月开始,陆续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东协加三、东协加六或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都对台湾企业带来很大的关税障碍,台湾若没有办法找到破口,切入与台湾没有签订关税优惠的市场,企业恐怕很难经营。

再加上,疫情后,中国制产品不再具有竞争优势,现实考量,台湾企业也必须及早因应全球供应链的重组,因此,捷克作为欧洲的门户,的确有投资潜力。

以安口为例,欧阳禹说,安口的食品制造机供应全世界,虽然现在在中国设有零组件的制造工厂,但随着供应链的重组和关税的因素,他也许必须考虑关掉中国的工厂,前往美欧设立生产线。

他说:“我美国有公司,大陆有工厂,美国现在企业所得税从35%降到21%,台湾现在17%提高到20%,将来我把大陆工厂结束,移到美国去,贴近市场,税金不高,然后Made in USA(美国制造),(美国对)local content(自制率的要求)40%就可以拿到产地证明,从美国卖到加拿大、中南美、欧洲都近,比如说,在欧洲,一样地,我的工厂设在捷克或匈牙利,从那边卖到跟捷克有签FTA(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要不然,台湾走不出去。”

台湾竞争力前景看俏

欧阳禹说,捷克的汽车、工业、高科技产业发达,对台湾的工具机也有不小需求,而且属农业国家,新冠疫情期间,农产品制成高附加价值的冷冻食品,需求不小,台湾企业更可以透过捷克,卖到周边享有优惠关税税率的国家,其实,竞争力和商机都不小。

欧阳禹说,安口一直不愿卖入中国,因为中国的仿冒风太盛,一具2万美金的饺子机,一进入中国,马上就有5-6家厂商仿冒,以劣质品低价竞争,而且中国智慧财产权观念低落,即便诉诸专利诉讼,也遏止不了山寨厂商,这也是为什么安口现在只愿在大陆厂量产便宜的零组件,不做全机的制造,而且随着中国人力成本升高,有些少量多样的零件,安口在台湾制造的价格也已经比在中国做便宜。

他总结,现在的全球营商的环境随着美国带头发动全球供应链的重组,台湾的竞争力又回来了,以安口为例,产品价格合理、品质稳定、而且售后服务到位,竞争力远胜于中国制的食品机。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8/%E6%8D%B7%E5%85%8B%E8%AE%BF%E9%97%AE%E5%9B%A2%E6%8A%B5%E5%8F%B0%7C%E8%A7%82%E5%AF%9F%E4%BA%BA%E5%A3%AB%EF%BC%9A%E4%B8%AD%E5%9B%BD%E8%83%81%E8%BF%AB%E5%A4%96%E4%BA%A4%E5%A4%B1%E6%95%88%E6%AC%A7%E6%B4%B2%E6%81%90%E6%8E%80%E4%BB%BF%E6%95%88%E9%A3%8E.html


Tuesday, 9 June 2020

无惧北京 捷克参院主席宣布8月底访问台湾

来源:
法广

捷克媒体透露,捷克参议院议长维特齐今天宣布将访问台湾,日期为8月30日至9月5日,访团成员将包括政治、企业和科学界人士。维特齐坚持,访团成员应搭乘官派飞机,比照官方行程处理。评论指此行将激怒中国。

据中央社今天报道称,无惧中共打压,捷克参院议长8月底访台。

该报道称,对于维特齐(Miloš Vystrčil)正式宣布访台,台湾外交部下午表示诚挚欢迎,将与立法院妥为协调准备,提供各项协助。

据CT24zive等数家捷克媒体消息,维特齐下午召开记者会,正式宣布访台。他提出的访台理由包括应抗拒北京威胁施压,坚守主权与自由、民主等价值。此外,访台有助促进捷克的经济、教育、科学和文化发展。

维特齐曾因对台湾捐赠口罩等医疗物资协助捷克对抗新冠肺炎病毒疫情表示感谢,并与中华民国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合影,引发中国驻捷克大使馆不满,大使馆甚至曾致电警告他勿祝贺台湾总统就职。不过,无视亲北京的捷克执政联盟及企业施压,维特齐近日仍决定访台。

中央社说,前捷克参议院议长柯佳洛(Jaroslav Kubera)原订2月访问台湾,却不幸在出发前猝逝。当地媒体曾揭露,柯佳洛疑因受中国施压猝逝;专家指出,中国驻捷大使对柯佳洛施压,是应捷克亲中政治人物要求为之,背后牵扯个人经济利益。捷克与中国、台湾的关系角力再度受关注。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6/%E6%97%A0%E6%83%A7%E5%8C%97%E4%BA%AC%7C%E6%8D%B7%E5%85%8B%E5%8F%82%E9%99%A2%E4%B8%BB%E5%B8%AD%E5%AE%A3%E5%B8%838%E6%9C%88%E5%BA%95%E8%AE%BF%E9%97%AE%E5%8F%B0%E6%B9%BE.html


Saturday, 2 May 2020

前任或因访台案猝死 捷克参议院新议长再谈访问台湾事

捷克前参议院议长柯加洛骤逝后,接任者维特齐(Miloš Vystrčil)是否访台成为捷克政坛焦点。维特齐日前表示,若他最后决定出访台湾,目的是展现捷克的国格和重视自由民主。维特齐的前任柯加洛的遗孀日前指控,中国大使馆威胁柯加洛不要访台、不然将对捷克企业报复的一封信是导致他猝死的原因,在捷克政坛引起轩然大波,维特齐表示将全力调查这封信的背景,让真相水落石出。

据中央社今天报道称,捷克参院议长指:若访台可展现国格与重视自由民主。消息说,捷克前参议院议长柯加洛骤逝后,接任者维特齐是否访台成为捷克政坛焦点。

报道称,柯加洛(Jaroslav Kubera)原订2月访问台湾,却不幸在出发前猝死。鉴于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扩大,继任的维特齐3月宣布暂缓台湾行的规划。根据捷克宪法,参议院议长的位阶仅次于总统,如果维特齐访台,对捷克和欧洲的对台关系将有高度象征意义。

据捷克公共电视台(Česká televize)上月29日报导,维特齐表示,如果他最后决定访问台湾,不是为了报复,而是展现捷克的国格和对自由民主的重视。据维特齐强调,期待访台能留下捷克也希望帮助其它人获得自由的印象。

该报道指出,不过,如果维特齐在疫情趋缓后决定访台,势必冲击捷克和中国的关系,对此捷克外长派提赛克(TomášPetříček)表示,访台的影响大家都很清楚,他不建议、但也不会阻止他访台。

此外,柯加洛的遗孀日前指控,中国大使馆威胁柯加洛不要访台、不然将对捷克企业报复的一封信是导致他猝死的原因,在捷克政坛引起轩然大波,维特齐表示将全力调查这封信的背景,让真相水落石出。



from RFI http://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00502-%E5%89%8D%E4%BB%BB%E6%88%96%E5%9B%A0%E8%AE%BF%E5%8F%B0%E6%A1%88%E7%8C%9D%E6%AD%BB-%E6%8D%B7%E5%85%8B%E5%8F%82%E8%AE%AE%E9%99%A2%E6%96%B0%E8%AE%AE%E9%95%BF%E5%86%8D%E8%B0%88%E8%AE%BF%E9%97%AE%E5%8F%B0%E6%B9%BE%E4%BA%8B


Tuesday, 28 April 2020

中國大使逼死捷克參議院長?訪台前夕猝死,遺族控訴的「密室恐嚇信」

「捷克總統和中國大使不讓他訪問台灣...然後他就死掉了。」捷克政壇27日爆出重大的政治醜聞。曾參與「天鵝絨革命」的政壇大老——已故捷克參議院長,柯佳洛(Jaroslav Kubera)——原本2月份計畫訪問台灣,不料出發前夕卻因心臟病突於1月20日猝逝。但他逝世兩個月後,柯佳洛的遺孀與女兒周一卻在國家電視《捷克電視台》的專訪中,公開指控捷克總統府與中國駐捷克大使館,在柯佳洛死前不斷威脅恐嚇「施壓他取消訪台」。夫人表示,在柯佳洛死前3天曾受中國大使的新年餐會邀請,與中方代表進行了一次「很不愉快的密室會談」。之後在清點遺物時,家人又發現柯佳洛的手提箱裡,各有一封來自捷克總統府與中國大使館的「威脅信」,之中不僅再三嚇阻柯佳洛訪台,更涉嫌牽扯「柯佳洛家人的安危」。

2020年1月20日逝世的柯佳洛,享壽72歲。他是在1989年捷克「天鵝絨革命」推翻鐵幕統治後,才展開從政之路的民主化世代。長期以來,柯佳洛都是捷克右翼大黨「公民民主黨」(ODS)的骨幹成員之一,過去20年內都是國會裡的連任老面孔,並於2018年開始擔任參議院院長——此一職位,是僅次於總統的「憲政地位第二把交椅」。

在2019年的雙十國慶酒宴中,受中華民國駐捷克代表處邀請的柯佳洛,席間公開承諾將於2020年總統大選後「訪問台灣」——相關表態讓我國外交部一時頗為振奮,一來是因為柯佳洛作為捷克憲法第二號人物的來訪,是極為特殊的重大突破;二來也是因為在捷克總統齊曼(Miloš Zeman)治下,捷克當局一直是歐盟成員國裡最與中國交好的「親中政府」。

齊曼總統的親中路線,近年在捷克本國也引發了許多爭議與不同意見,除了不少人質疑中國的專政極權問題外,政壇也多有質疑中國企業的投資承諾不佳,以及北京當局對於捷克內政的干預與介入等問題。因此近兩年來,像是海盜黨出身的布拉格市長賀吉普(Zdeněk Hřib)、或者是承諾訪台的柯佳洛,都曾主張要積極修好與台灣交流合作。

然而柯佳洛宣布訪台的消息傳開後,卻引發中國政府的「極度不滿」。自去年冬季開始,北京當局就不斷指示中國外交部對捷克施壓,其中作為壓力箭頭的利益執行者,即是素來強硬但極不得在地人和的中國駐捷克大使——張建敏。

現年50歲的張建敏,是在2018年9月赴任捷克遞交國書。外交部翻譯司出身的他,過去只曾被派至中國駐美大使館擔任參贊3年,其餘時間都在外交部的翻譯科。而擔當中國駐捷克大使一職,雖是張建敏第一次以「全權大使」身份外派當家,但考量到捷克當局與習近平政府的熱絡互動,張建敏的仕途前景也被認為是「璀璨光明」。

但當柯佳洛宣布「2020年訪問台灣」後,張建敏的「職缺爽度」卻急轉直下——特別是在中國-台灣關係緊張的同時,若真讓柯佳洛訪台,也被北京當局視為「不可被接受的外交破口」。因此張建敏方面,即不斷向捷克政府——特別是總統齊曼本人——施壓,並威脅柯佳洛必須取消行程,「否則捷克與中國的雙邊投資,將遭到最大程度的報復!」



張建敏的外交施壓,雖然逼使捷克總統府配合出手,但一向強硬並領導參議院的柯佳洛,卻堅持行程不予理會——多方的正面摩擦,也特別在2020年1月11日蔡英文總統連任後,更趨果斷白熱化——然而當一切正進入攤牌高峰時,72歲的柯佳洛卻突發心肌梗塞、於1月20日猝死身亡,重大但又爭議的訪台行程也因此遺憾取消。

柯佳洛死後不久,從中國爆發的武漢肺炎就讓整個世界陷入防疫封鎖中。殊不知張建敏的「施壓爭議」卻越演越烈,像是捷克總理巴比斯(Andrej Babis)與接任柯佳洛參議院長的維特齊(Milos Vystrcil),都在3月初證實:中國大使張建敏,曾就柯佳洛訪台一事發信威脅捷克政府,並直接點名Skoda汽車...等捷克企業,必定會因為院長訪台一事付出「慘痛代價」。

張建敏的恐嚇性發言曝光後,讓捷克上下一時為之震怒,政壇之間要求「中國撤換大使」的爭議也激辯不下。再加上防疫期間的口罩、呼吸器、快篩試劑進口問題引發兩國摩擦,雙邊關係也因此急轉直下進入頗為微妙的尷尬狀態。

沒想到柯佳洛事件遠未就此結束——因為國家頻道《捷克電視台》的新聞專題節目「168小時」(168 Hodin),竟然在4月26日晚間的節目中,專訪了柯佳洛的遺孀薇拉(Vera Kubera)與女兒溫杜菈(Vendula Vinšová),並讓兩人悲傷地說出更加嚴重的「施壓敘述」。
 薇拉表示,柯佳洛從政30年來,工作上遇到什麼挫折、有什麼壓力,都會和妻子分享,但在他死前7天,「卻變得一言不發...整個人的行為,都變得非常鬱悶不對勁。」

根據薇拉的說法,柯佳洛是在1月14日的「總統府新年餐會」後,出現詭異變化。根據官方說法,當時齊曼總統與柯佳洛只是另行聚餐;但內部消息卻傳出,兩人因為「訪問台灣」一事激烈衝突——據稱,齊曼總統當場就轉交了中國大使張建敏的「敢訪台Skoda就完蛋了」的施壓信。

幾天過後,柯佳洛又接到了中國大使館的「餐會請帖」,邀請夫婦兩人1月17日到布拉格的大使館一聚、參加鼠年的使館農曆新年晚宴。然而到了現場,中方使館人員卻要求薇拉「暫時迴避」,張建敏與另一中方翻譯,就拉著柯佳洛到其他房間裡「密室一聚」。

「房間裡就只有他們3個人,就這樣談了2、30分鐘後,柯佳洛才走出來。」薇拉表示:柯佳洛當時頗為緊張且憤怒,並要求「太太絕對不要食用中國使館提供的餐點飲料」。但究竟房間裡發生了什麼事,柯佳洛僅簡單表示「張大使又在逼我不要去台灣」,並說自己如果當真成行,張建敏大概會被「馬上拔官」抓回北京。

當夜的過年宴會並沒有發生後續爭議。不料3天後,柯佳洛卻突然在辦公室倒下,並因心肌梗塞急救無效而突然身亡。

薇拉與女兒表示,急救的醫生事後向家屬表示,柯佳洛的心臟病發不是突然的事,很可能是在1月17日前後、也就是大使館晚宴前就開始有症狀。微妙的是,雖然家人們都發現那幾天柯佳洛時常胸悶嘔吐,但醫事檢驗的死因確實是「自然死亡的心臟病」——既然如此,參議院長的猝死,理應沒有太多爭議?

「先生死後,我開始整理他的遺物...結果在他的公事包中,我發現兩封新開啟、還沒有登錄進辦公室資料庫的『官方信』。」在電視上,薇拉如此表示:其中一封來自中國大使館,另一封則是總統府辦公室發出,「兩封信的內容都讓人『非常害怕』,我們不知道該拿這兩封恐嚇信怎麼辦。」

薇拉表示,自己和女兒看過信後都非常恐懼,並強調「這兩封信的內容,就是害死柯佳洛的原因」。

然而兩封信上的具體內容為何?薇拉與女兒卻無法細述,因為信件正本已經交給了柯佳洛的接班人、新任議長維特齊接手調查;同時在其他媒體訪問中,薇拉在回憶「威脅具體內容」時更出現情緒潰堤的狀況。

根據《捷克電視台》的說法,這兩封信應該都是「官文正本」無誤,其中一封應來自於總統府辦公室主任邁納爾(Vratislav Mynář),但另一封中國大使館的威脅信「則只蓋有大使官印,沒有任何署名與簽名」。

報導表示,中國大使的威脅信中,應與3月份傳出的「中方報復論」雷同,但外界尚不確定的是:「讓柯佳洛遺孀與家人如此害怕的文字內容,是否涉及針對議長本人或其家人的『人身威脅。」

另一方面,在此前傳開的報導中,都只強調中國大使張建敏的恫嚇爭議,「沒想到齊曼的總統府不僅是中國的傳話人,還跟著中國大使聯手恐嚇『捷克憲政位階第二高的政治領袖』?」

接任柯佳洛的維特齊表示,針對「兩封恐嚇信」的重大醜聞,他已連發三封信給總統齊曼「要求解釋」,但無論是齊曼總統、還是長期為他穿梭「中國搭橋」的邁納爾,目前都拒絕國會的質疑與調查邀請。其中邁納爾更是駁斥媒體的說法,聲稱自己與柯佳洛「相敬相愛是政壇老朋友...怎可能會幫著外人來欺負自家人?」

 「我先生生前說得沒錯...邁納爾就是個卑鄙小人。」薇拉說,他強調柯佳洛儘管遭遇中方的嚴重恫嚇,但直到死前都沒有打消訪問台灣的承諾:

「沒錯,他對於訪台非常堅持。他曾告訴我們:『在共產黨專政的年代,都沒人能擋得了我!現在的捷克已經是民主時代,我哪有道理對這種壓力唯唯諾諾!」

「我對我爸爸的所作所為感到驕傲,因為他始終都沒有自己放棄相信的立場...儘管在我們眼裡,他就是因此而死。」柯佳洛的女兒表示。而出面發聲的薇拉,也把矛頭與幕後黑手指向了總統齊曼,儘管齊曼仍堅稱他是柯佳洛的多年好友,並打算追贈授勳頒給他國家最高的榮譽獎章:

「我的丈夫對得起國家的最高榮譽...但我們絕不接受齊曼那雙髒手來頒發。」




from 轉角國際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4523989

Wednesday, 25 March 2020

中国卖伪劣“新冠测试盒”给捷克

来源:
自由亚洲

中国在新冠疫情出现好转之际,不断向欧洲提供疫情援助,其背后的外交意图也广受关注。但据台湾新闻网报道,捷克共和国新闻网站(https://www.irozhlas.cz/ )周一披露,中国3月份卖给捷克共和国的一批新冠肺炎快速测试盒80%是伪劣产品。

此前据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3月18日,捷克军队专门派一架军机运回了在中国订购的15万套新冠肺炎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捷克卫生部长亚当·沃伊捷赫当时还说,这些试剂盒将被送到疫情严重的地区,供大医院、警察和士兵等人员使用,最快20分钟能出结果,而此前捷克使用的试剂盒要6小时才出结果。

但摩拉维亚-西里西亚州的应急人员本周一开会时指出,这批来自中国的试剂盒出错率达到了80%。区域卫生学家帕夫拉·斯维奇诺瓦(Pavla Svrčinov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些试剂盒在俄斯特拉发大学医院进行了测试,但结果出错率太高;他们正在等待全国范围内的进一步检测结果。

捷克副总理、内政部长扬•哈马切克(Jan Hamacek)指出,这些试剂盒的错误方法有可能是被刻意选择植入的。

当地机构已经决定,只能限制这些试剂盒的使用。该州将继续依靠传统的测试方式来测试新冠病毒,但这样每天只能测试900例。

无独有偶,3月21日,中国空运了多达110万份口罩和呼吸器到达捷克,意在帮助捷克抵抗疫情。日经新闻网报道说,中国积极帮助捷克,似乎为了让捷克原谅中国驻捷克大使张建敏对捷克的强硬言论。此前张大使曾公开威胁捷克,如果该国再派人访问台湾,将惩罚捷克的商业活动。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甚至华为这样的大公司都在为欧洲的疫情提供协助。中国已经向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等国派去了医生,并运输了大量的医疗器械过去。

据日经新闻网报道,捷克帕拉茨基大学(Palacký University, Olomouc)教授理查德·图萨尼(Richard Q.Turcsanyi)指出,中国的这些做法都是想向欧洲显示,他们是有用的伙伴。

但这些包含着外交意图的援助措施,目前正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伪劣测试盒的出现有可能扩散对中国的不良印象。


from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3/%E4%B8%AD%E5%9B%BD%E5%8D%96%E4%BC%AA%E5%8A%A3%E2%80%9C%E6%96%B0%E5%86%A0%E6%B5%8B%E8%AF%95%E7%9B%92%E2%80%9D%E7%BB%99%E6%8D%B7%E5%85%8B.html


Tuesday, 6 February 2018

【立場新聞】譚蕙芸:雨傘之後,我專訪了布拉格之春發起人

幾日前,安裕inbox我,問我是不是經常去捷克,我答是,每年都會和學生去,他才提起,布拉格之春五十週年了,他好像要寫篇文章。若不是有他提起,我才不會想起。因為布拉格之春聽下去很浪漫,但只是短暫的半年,到了夏天,蘇聯老大哥便出坦克鎮壓,我人比較悲觀,對布拉格之春的記憶,只是鐵腕暴力的那個夏天,而不是生機煥發的一月初。

安裕寫了一篇布拉格之春,讓香港文化界也關心起這段遙遠國度的舊史,今日揭報,看到楊岳橋也寫。

而我,則因為經常到布拉格,一直有讀這段歷史。人們記得的是哈維爾,或者是《生命不能承受的輕》的米蘭昆德拉,不過,我在讀了幾本書之後,驚喜地發現了另一位作家Ivan Klima(伊凡.克里瑪)。

在捷克,跟人說,你喜歡哈維爾或昆德拉,他們反應淡淡然,但跟他們說,我訪問過克里瑪,對方無不雙眉揚起,臉上表情會是:「嘩,呢個人你都識?果然識貨」。哈維爾是國際巨星,但做了總統後風評受影響;昆德拉因為離開故國,以法語寫作,很多捷克人都覺得,他離開了國家太久。至於克里瑪,一直被公眾視為有良心的公共知識分子。

克里瑪少年時代,曾經加了入共產黨十四年,並加入共產黨報章做記者,父親也是共黨忠臣,可惜他看到父親被批鬥的下場,他再反思自己從事新聞採訪的一些遭遇,令他開始思考共產黨的問題。一九六八年「布拉格之春」,是包括他作為共產黨員對「黨內改革」的希望之旅,不少有心有抱負的共產黨員,深信黨是可以變成更自由,更包容,更開放,亦即領導人 Alexander Dubcek 所講,「有人性的社會主義」。

蘇聯老大哥不滿意,八月驅軍直進布拉格,克里瑪和一眾共產黨員被懲罰,蘇聯扶植的管治階層,令大眾都覺得「被異國佔領」(Occupied),一群為數約一百名的讀書人,在十幾二十年堅持自己信念,即使淪為洗窗工人、掃街工人,都不願妥協。克里瑪本身有機會到美國生活,但他還是回國,繼續地下創作。Alexander Dubcek 至八九年,還讓人民有良好的印象,一個有良心的共產黨員,那時候若不是哈維爾在,他當總統的呼聲最高。

幾年前,我讀了克里瑪的自傳,然後,在雨傘完結之後,我膽粗粗找克里瑪想約他做訪問。有個「亞洲來的記者」讓他覺得訝異,但他欣然答應。我在他那間近郊的小屋,從地板到天花也是書的房間做了幾小時訪問。我們用不太流利的英語,輔以很多誇張的手語,完成了這個訪問。捷克人出名是樸素,貴為大作家,他一點架子也沒有,還經常講笑:「你看了我的自傳兩次?值得花這個時間?」

他已經八十歲,走路慢而且背很彎,但腦筋澄明,我們談得深入,談自由是甚麼,談文化人使命,談抗爭的堅定。我記得,那個下午天氣暗冷,但我的熱血卻沸騰,坐在我面前的人就像「歷史本身」,克里瑪小時候入過集中營,帶領過布拉格之春,經歷過二十年的欺壓,至一九八九年天鵝絨革命後,目睹民主化捷克的起跌至今。他以身作則表明,世上沒有英雄,地上也沒有烏托邦,回歸人性不說謊才是民主自由的起點。

安裕又問我,捷克普通人仍記得布拉格之春嗎?我說,一定知道,但是否深刻則不一定。

其實,民主不是靈丹妙藥,捷克國家兩大元首,近日皆更換了,兩人都為文化界所不喜歡。經常醉酒並批評記者的總統 Milos Zeman 再次連任,新總理 Andrej Babiš 是商家,人們覺得像Trump,兩位右翼親中親俄經濟至上的政客,把捷克帶向離開哈維爾人文價值治國完全相反路線。

克里瑪解釋:「捷克國民大都只是關心生活和民生,經濟好,大家就開心」。我提醒學生,捷克大部份平民不是哈維爾,只是少數讀書人會關心世界大事。我們沒必要美化捷克普羅大眾,有一票在手,他們也未必會選賢能。

不過,回看這篇訪問,看到克里瑪鼓勵香港人的話,還是感到觸動。

在冷戰時代,捷克和東歐多國,只能仰着蘇聯鼻息生存。克里瑪說,深深明白一個小地方面對強大鄰舍的壓力:

「捷克很小,當時面對蘇聯的big power(他把手伸得高高),我們這個文人圈子只有百多人,也沒有放棄過抗爭;香港作為中國裏仍然『自由的地方』,處境一定很困難,它的面積這麼小,中國卻是強大的力量,我希望香港人能夠頂住。你們必須記住要捍衛自由,因為即使你這麼小,也可倒過來影響比你大的鄰舍。」


from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com/2018/02/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