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博客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3月26日在博鰲论坛表示,本轮全球性的货币政策周期已经接近尾声,是时候考虑如何以及何时退出量化宽松的问题了。对于周小川行长的这个讲话,外界解读很多,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这是中国央行明确对外传出国内货币政策将逐步收紧的信号。国内也有市场人士认为,周小川行长这个讲话已经预示着中国也将进入加息周期。如果这样,它将对中国的金融市场特别是对各种资产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为,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各国央行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央行掀起一波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大潮,几年来全球各国央行采取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及把利率保持历史最低水平成了一种常态。对于中国,当时尽管外部需求大减让中国的出口急剧下降(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就已经发生),但当时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并不是太大,中国更是没有发生金融危机。
不过,在中国外贸出口快速下降而严重影响GDP增长的影响,中国政府不仅推出前所未有的4万亿财政刺激政策,更是让中国的货币政策宽松了再宽松,希望以此来拉动内需,维持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可以说,2008年以来的中国货币政策比起美国等发达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说,其宽松的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从而让中国M2急剧的增长,整个国家的负债水平全面上升到全球最高水平,市场的流动性泛滥,并由此掀起了中国房地产市场一轮又一轮的价格上涨的高潮。在以往十年的时间时,由于中国央行货币政策过度宽松,导致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从而引发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暴涨。在1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价格普遍上涨了6-7倍,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房价上涨甚至在10倍以上。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快速上涨,不仅会吹大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更为重要的会引发市场上的各种资金都涌入房地产市场,让整个中国经济脱实入虚。
所以,当美国的货币政策开始由量化宽松要回归常态,当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吹得巨大,当中国资产的价格全面暴涨时,中国的货币政策何去何从,同样成了中国货币政策当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否则中国的金融市场及中国经济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特别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之后,其经济观念及经济政策可能与以往有很大差别,中国如何应对、如何出牌,也应该是中国央行要考虑的问题。如果中国央行没有对此有预先的方案,而美国的经济政策是出其不意,这肯定会让中国难以应对。所以,美国加息之后,尽管中国央行没有立即跟随美国宣布加息,但相信中国央行早就有了预先方案,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回归常态也应该是一种趋势。所以,无论是国外媒体还是市场人士分析中国央行也可能进入加息不是没有道理。
而且,有市场的分析认为,中国央行货币政策进入加息周期不仅在周小川的讲话向市场发出明确的信号,更是重要的中国央行已经开始采取不同的方式在试探市场,比如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些许上升,要求各商业银行全面收紧住房按揭贷款及逐渐取消住房按揭贷款优惠利率,公开市场操作流动性投入减少等。不过,以这些现象来判断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在收紧还是依据不足。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是否进入加息周期同样是相当不确定。
因为,这一轮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疯狂上涨,及房地产泡沫吹得巨大,完全是中国央行货币政策过度刺激所造成的结果。当前对中国房地产泡沫吹得巨大,国内金融市场的风险越来越大,要遏制这些房地产泡沫及遏制资产泡沫,最好的工具当然是央行货币政策逐渐收紧,否则问题更是会大。不过,为了挤出房地产泡沫而对住房按揭优惠政策逐渐收紧,并非是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进入加息周期。因为,这不仅在于这些住房按揭贷款政策完全区域性及局部性,而且对中国绝大多数地区来说其货币政策在房地产的一城一策主导下同样处于十分宽松状态。总体而言,中国的货币政策根本谈不上是在收紧。
所以,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是否进入加息周期,还得看这一轮的房地产市场价格疯狂对全国三四线城市的蔓延程度,如果像1-2月份的情况那样,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也会出现快速增长,以及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或融资平台风险基本上转移基本完成,那么中国央行下半年进入加息周期是有可能的。如果不是这样,那情况就是另外天地了。
当然,有分析认为,中国央行很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加息,时间点可能对应美国今年的第3次加息,在十九大召开之后可能性大一些,也有可能提前到第3季(十九大之前)加息。而最近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讲话就已经明确发出这种信号。不过,估计这也只能是一种猜测,实际上的情况如何是相当不确定的。
最为关键的因素就在于2016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疯狂上涨疯狂模式能否迅速蔓延到三四线城市,并掀起国内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热潮。如果目标达到了,中国央行加息有可能开始。如果目标没有达到,情况是相当不确定。因为,只要中国央行进入加息周期,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就是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这个巨大泡沫。政府既担心不能把这个巨大房地产泡沫再吹大,也担心挤破这个泡沫而引发中国的金融危机。何去何从?则成当前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最大的难点。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3/%E4%B8%AD%E5%9B%BD%E5%B7%B2%E7%BB%8F%E8%BF%9B%E5%85%A5%E4%BA%86%E5%8A%A0%E6%81%AF%E5%91%A8%E6%9C%9F%E5%90%97.html
Friday, 31 March 2017
馬嶽:每一次「選舉」,都可帶來一次倒退
回歸20年,第五任特首,香港人可能只是想要一個能通過「黃子華測試」的特首……
林鄭月娥勝出特首選舉後,與丈夫林兆波以及長子林節思一同合照及見傳媒。
攝:陳朗熹/端傳媒
特首選舉劇目閉幕,究竟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曾俊華是最大的贏家
曾俊華自然是最大的贏家。他輸了權位,但贏了群眾支持。作為政治人物,這兩個月可說把他捧上了人生的最高點。很多人對曾俊華的熱潮大惑不解,我覺得這熱潮主要是因為他在這個時空盛載了某種希望,很多香港人想帶來改變的希望。這種希望的內容不很清楚,他可以怎樣達致這希望的路徑也不清楚(希望很多時都是這樣的),有時看來這種希望有點虛妄,如同絕望一般的虛妄,但在後雨傘的失落無助和不少人對香港前景的悲觀情緒中,他整個選舉工程的確成功讓很多人有一種寄託,有一種「仍然會相信,這裏會有希望」的寄託。
如果用他的智囊羅永聰的說法,"It’s about how people will remember you",他當不上特首,其實是一種對他個人而言最好的結局,因為他可以停留在某個想像,某種希望,讓很多支持者腦海中有一個 ”what if” 的想像。反之,如果他真的當上特首,我看不到他怎樣可以真的讓支持者願望成真,希望和個人形象都可以很快破滅。
林鄭輸的可不小
林鄭贏了權位,但是輸了。輸的可不小。篇幅關係,這裏只寫一段。
林鄭兩個月的「選舉工程」帶來的,差不多都是負面形象和聯想:高高在上不諳民情、不聽民意和反對聲音、和年輕人距離很大。更重要的是連本來「好打得」的「能吏」形象也大大受損。她在整個選舉過程不斷犯錯,不斷說錯話要在下一階段補救,如果是踢足球大家都會懷疑是「打假波」,反映她沒有公務員系統支持個人能力有限,無法帶領一支團隊打一場仗,也無力自行爭取公眾支持。最後階段前高官的匿名公開信,更令很多人對她是否好的領袖有很大質疑,相信是中央所始料不及。「選舉工程」的不濟令「中央信任」成為唯一選委支持的理由,徹頭徹尾暴露制度欽點的本質,也部分拯救了民主派。
進退失據的泛民
這本來就是一場「死馬當活馬醫」,「不做白不做」的抗爭,不須期望過高,但過程中有很多人樂此不疲的就各種策略互相指摘,希望透過看見別人不成功來證明自己正確,抽離一點看其實相當無謂。
泛民其實是輸家。話說在前頭,要在這小圈子選舉中推進民主運動,本來就是很困難的,沒有很好的成功方略。從董建華年代(97年和02年)的全面杯葛,到由梁家傑(07年)和何俊仁(12年)參選,到今次不參選主要支持曾俊華,都沒有什麼方略可算是有用的。你說要突顯小圈子選舉荒謬,我這個年齡的人會說有沒有搞錯,還用再去突顯小圈子選舉荒謬嗎?何況這種荒謬是不用你去突顯的,他們會自己做給你看。
這本來就是一場「死馬當活馬醫」,「不做白不做」的抗爭,不須期望過高,但過程中有很多人樂此不疲的就各種策略互相指摘,希望透過看見別人不成功來證明自己正確,抽離一點看其實相當無謂。
從推進民主的角度看,泛民的失敗不是因為曾俊華輸了(本來大家就不應期望泛民支持的人在這制度下會選上特首呀),而是今次泛民在道德高地原則和務實政治策略之間進退失據。我相信很早泛民主流便希望透過支持曾俊華當選來製造更寛鬆政治環境,以致提高下一階段重啟政改的可能性,但沒有勇氣真正站出來這樣說,結果論述和策略都說不清楚,並且製造了相當的分裂。
政治文化的倒退
政治文化上,對民主運動而言今年是一種倒退,因為整個過程引領人把希望寄託在某種「明君政治」上,希望習大大體察民情聽到香港民意願意和解,然後欽點曾俊華;希望曾俊華個人可以修補撕裂和推動改革(說好的「換人換制度」呢?),甚至變為希望《成報》和《大紀元時報》是可靠的傳媒,希望大量建制派商界選委會在投暗票時「按良心投票」和違背北京意旨(比這更虚妄的希望實在不多了)。民主運動的主體——群眾,反而被忘卻,最後由曾俊華部分接收。
有人說泛民要「造王」,他們真的成功「造王」了。曾俊華當然沒有贏,但整個過程把他造成了「王」,變成了香港民主改革的希望,但整個選舉中,反8.31框架、反23條、真普選以至各種民主派的民生政策訴求,都差不多完全失蹤。有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最後階段還「出圖」說三名候選人都沒有承諾撤回8.31,令人啼笑皆非:那為什麼你不派人參選,又冷待長毛搞公民提名,到最後又埋怨呢?反而把180提名票給不是民主派、沒有提真普選,到現在我仍然搞不清楚策略上有何功能的胡國興呢?
或多或少,曾俊華和林鄭都部分拯救了泛民。林鄭的不濟事和曾俊華民望工程的成功,都令泛民 all-in 變成較合理;至於錯失的推進民主的機會,我們可以安慰自己:這從來都不是什麼機會。
建制派不同集團其實都是輸家。五年前,不少本地商界敢於違抗北京意旨,繼續投給唐英年,引來不少「有骨氣」的讚賞。各土共集團如工聯會到最後階段轉軚支持梁振英,仍然可以解說是因為民意所向。五年後兩樣都不存在了。本地工商界大部分人和中聯辦組成非神聖同盟支持林鄭,已經喪失反抗的能力和意志。各土共團體在長期等待老爺點燈,最後說來說去支持林鄭只是因為中央信任,變成只是為北京執行欽點的工具(你會說:從來都是啦,不過這次更難看而已)。林鄭最後的民調支持跌低於三成,已經低於建制的基本盤,他們可能已經流失部分「淡藍」的支持。
劣幣驅逐良幣的制度
回歸20年,第五任特首,香港人可能只是想要一個能通過「黃子華測試」(註一)的特首,至今還未有遇上。
曾俊華不單是通過了這個測試,而且還是一個可以得到群眾歡迎和支持、寄託希望與淚水的前政府高層。更厲害的,是他在沒有中央和政府支持,沒有成型政黨或參政團體支持下,做到了這一點。
我想,這應該就是他不會成為特首的重要原因了。
中國政府並不想香港有一個極受群眾歡迎、一呼百諾、民氣極盛、可以團結大多數香港人、不同階層和不同政治光譜都可以支持的特首,特別是在沒有中央支持的情況下,可以凝聚到這樣的支持。這樣高支持的人,挾民意反中央豈不是很麻煩?
特區政制的設計,不利有個人魅力的政治領袖出現。各種選舉制度的設計令管治權威和權力零碎化,也不鼓勵有社會基礎深厚的執政黨出現,目的是保證操控權力繩索的源頭,最終會掌握在北京或中聯辦的手裏。由上而下的政治控制需要,比有效管治更重要。
這是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社會和制度,在這次選舉中暴露無遺。不懂爭取公眾支持的當選了,原因是她沒有公眾支持只能靠阿公支持。在21世紀的開放國際都會,管治的威望靠的是權威(authority),要人民心悅誠服。政治控制需要先行,凌駕民意民情和社會需要,特首難以建立其威望,劣幣驅逐良幣的邏輯會由上而下的慢慢滲透到政府和社會的不同角落。每一次「選舉」,都可以帶來一次倒退。
馬嶽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研究選舉及民主發展
註一:黃子華說:「如果你可以不帶保鑣一個人走入一個大型屋邨,然後能安然走出來,你可以做特首了。」
from 也是這裡,也在這裡~ http://ktoyhk.blogspot.com/2017/03/20170329_29.html
林鄭月娥勝出特首選舉後,與丈夫林兆波以及長子林節思一同合照及見傳媒。
攝:陳朗熹/端傳媒
特首選舉劇目閉幕,究竟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曾俊華是最大的贏家
曾俊華自然是最大的贏家。他輸了權位,但贏了群眾支持。作為政治人物,這兩個月可說把他捧上了人生的最高點。很多人對曾俊華的熱潮大惑不解,我覺得這熱潮主要是因為他在這個時空盛載了某種希望,很多香港人想帶來改變的希望。這種希望的內容不很清楚,他可以怎樣達致這希望的路徑也不清楚(希望很多時都是這樣的),有時看來這種希望有點虛妄,如同絕望一般的虛妄,但在後雨傘的失落無助和不少人對香港前景的悲觀情緒中,他整個選舉工程的確成功讓很多人有一種寄託,有一種「仍然會相信,這裏會有希望」的寄託。
如果用他的智囊羅永聰的說法,"It’s about how people will remember you",他當不上特首,其實是一種對他個人而言最好的結局,因為他可以停留在某個想像,某種希望,讓很多支持者腦海中有一個 ”what if” 的想像。反之,如果他真的當上特首,我看不到他怎樣可以真的讓支持者願望成真,希望和個人形象都可以很快破滅。
林鄭輸的可不小
林鄭贏了權位,但是輸了。輸的可不小。篇幅關係,這裏只寫一段。
林鄭兩個月的「選舉工程」帶來的,差不多都是負面形象和聯想:高高在上不諳民情、不聽民意和反對聲音、和年輕人距離很大。更重要的是連本來「好打得」的「能吏」形象也大大受損。她在整個選舉過程不斷犯錯,不斷說錯話要在下一階段補救,如果是踢足球大家都會懷疑是「打假波」,反映她沒有公務員系統支持個人能力有限,無法帶領一支團隊打一場仗,也無力自行爭取公眾支持。最後階段前高官的匿名公開信,更令很多人對她是否好的領袖有很大質疑,相信是中央所始料不及。「選舉工程」的不濟令「中央信任」成為唯一選委支持的理由,徹頭徹尾暴露制度欽點的本質,也部分拯救了民主派。
進退失據的泛民
這本來就是一場「死馬當活馬醫」,「不做白不做」的抗爭,不須期望過高,但過程中有很多人樂此不疲的就各種策略互相指摘,希望透過看見別人不成功來證明自己正確,抽離一點看其實相當無謂。
泛民其實是輸家。話說在前頭,要在這小圈子選舉中推進民主運動,本來就是很困難的,沒有很好的成功方略。從董建華年代(97年和02年)的全面杯葛,到由梁家傑(07年)和何俊仁(12年)參選,到今次不參選主要支持曾俊華,都沒有什麼方略可算是有用的。你說要突顯小圈子選舉荒謬,我這個年齡的人會說有沒有搞錯,還用再去突顯小圈子選舉荒謬嗎?何況這種荒謬是不用你去突顯的,他們會自己做給你看。
這本來就是一場「死馬當活馬醫」,「不做白不做」的抗爭,不須期望過高,但過程中有很多人樂此不疲的就各種策略互相指摘,希望透過看見別人不成功來證明自己正確,抽離一點看其實相當無謂。
從推進民主的角度看,泛民的失敗不是因為曾俊華輸了(本來大家就不應期望泛民支持的人在這制度下會選上特首呀),而是今次泛民在道德高地原則和務實政治策略之間進退失據。我相信很早泛民主流便希望透過支持曾俊華當選來製造更寛鬆政治環境,以致提高下一階段重啟政改的可能性,但沒有勇氣真正站出來這樣說,結果論述和策略都說不清楚,並且製造了相當的分裂。
政治文化的倒退
政治文化上,對民主運動而言今年是一種倒退,因為整個過程引領人把希望寄託在某種「明君政治」上,希望習大大體察民情聽到香港民意願意和解,然後欽點曾俊華;希望曾俊華個人可以修補撕裂和推動改革(說好的「換人換制度」呢?),甚至變為希望《成報》和《大紀元時報》是可靠的傳媒,希望大量建制派商界選委會在投暗票時「按良心投票」和違背北京意旨(比這更虚妄的希望實在不多了)。民主運動的主體——群眾,反而被忘卻,最後由曾俊華部分接收。
有人說泛民要「造王」,他們真的成功「造王」了。曾俊華當然沒有贏,但整個過程把他造成了「王」,變成了香港民主改革的希望,但整個選舉中,反8.31框架、反23條、真普選以至各種民主派的民生政策訴求,都差不多完全失蹤。有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最後階段還「出圖」說三名候選人都沒有承諾撤回8.31,令人啼笑皆非:那為什麼你不派人參選,又冷待長毛搞公民提名,到最後又埋怨呢?反而把180提名票給不是民主派、沒有提真普選,到現在我仍然搞不清楚策略上有何功能的胡國興呢?
或多或少,曾俊華和林鄭都部分拯救了泛民。林鄭的不濟事和曾俊華民望工程的成功,都令泛民 all-in 變成較合理;至於錯失的推進民主的機會,我們可以安慰自己:這從來都不是什麼機會。
建制派不同集團其實都是輸家。五年前,不少本地商界敢於違抗北京意旨,繼續投給唐英年,引來不少「有骨氣」的讚賞。各土共集團如工聯會到最後階段轉軚支持梁振英,仍然可以解說是因為民意所向。五年後兩樣都不存在了。本地工商界大部分人和中聯辦組成非神聖同盟支持林鄭,已經喪失反抗的能力和意志。各土共團體在長期等待老爺點燈,最後說來說去支持林鄭只是因為中央信任,變成只是為北京執行欽點的工具(你會說:從來都是啦,不過這次更難看而已)。林鄭最後的民調支持跌低於三成,已經低於建制的基本盤,他們可能已經流失部分「淡藍」的支持。
劣幣驅逐良幣的制度
回歸20年,第五任特首,香港人可能只是想要一個能通過「黃子華測試」(註一)的特首,至今還未有遇上。
曾俊華不單是通過了這個測試,而且還是一個可以得到群眾歡迎和支持、寄託希望與淚水的前政府高層。更厲害的,是他在沒有中央和政府支持,沒有成型政黨或參政團體支持下,做到了這一點。
我想,這應該就是他不會成為特首的重要原因了。
中國政府並不想香港有一個極受群眾歡迎、一呼百諾、民氣極盛、可以團結大多數香港人、不同階層和不同政治光譜都可以支持的特首,特別是在沒有中央支持的情況下,可以凝聚到這樣的支持。這樣高支持的人,挾民意反中央豈不是很麻煩?
特區政制的設計,不利有個人魅力的政治領袖出現。各種選舉制度的設計令管治權威和權力零碎化,也不鼓勵有社會基礎深厚的執政黨出現,目的是保證操控權力繩索的源頭,最終會掌握在北京或中聯辦的手裏。由上而下的政治控制需要,比有效管治更重要。
這是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社會和制度,在這次選舉中暴露無遺。不懂爭取公眾支持的當選了,原因是她沒有公眾支持只能靠阿公支持。在21世紀的開放國際都會,管治的威望靠的是權威(authority),要人民心悅誠服。政治控制需要先行,凌駕民意民情和社會需要,特首難以建立其威望,劣幣驅逐良幣的邏輯會由上而下的慢慢滲透到政府和社會的不同角落。每一次「選舉」,都可以帶來一次倒退。
馬嶽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研究選舉及民主發展
註一:黃子華說:「如果你可以不帶保鑣一個人走入一個大型屋邨,然後能安然走出來,你可以做特首了。」
from 也是這裡,也在這裡~ http://ktoyhk.blogspot.com/2017/03/20170329_29.html
Thursday, 30 March 2017
美议员强调亚太地区的重要性
来源:
美国之音
美国总统川普即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谈。在华盛顿,美国国会几名议员强调亚太地区对美国的重要性。他们表示,美国必须确保在亚太地区的“强大、有效和现任的”领导地位。
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亚太小组主席泰德·约霍(Ted Yoho)星期三(3月29日)在华盛顿的一个研讨会上说,亚洲的重要性超越美国任何一届政府的存在。
他说:“朝鲜半岛的统一,中国崛起的深远影响,东盟作为亚太区域组织的命运,东南亚地区的飞速增长,这些外交政策上的趋势,都要比美国任何一届总统政府要持久。”
他说,令人高兴的是,川普政府已经意识到了亚洲的重要性,虽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重要性是因为朝鲜的挑战引发的。他说,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和国务卿蒂勒森最近到亚洲的访问,川普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会晤以及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即将会晤,都体现了川普政府对亚太地区的重视。
不过,这位共和党众议员提到,到现在为止,美国在亚洲的盟友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角色仍然表感到担忧,因此,第115届国会有责任确保美国亚洲政策的持续和完善。
他还说,如果说,金正恩对美国构成短期具体的威胁,那么,习近平则对美国的威胁则是长期的,并是战略上的。
约霍是在美国智库国家亚洲研究局(NBR)召开的“2017,与亚洲接触”的研讨会上这么说的。
共和党众议员安·瓦格纳(Ann Wagner)是最近成立的美国国会东南亚连线的共同主席。她在同一个研讨会上说,东南亚国家希望美国做出更大的承诺。
她说:“我们的亚洲盟友和伙伴面临着中国的经济制衡力量以及在重要水域越来越强势的做法,希望美国做出更大的保证。美国必须和东南亚负责任的国家一起制定一个共同的计划,破坏中国的在南中国海分裂行为,并征服他们的军事化行动。”
她说,美国应该继续增加自由航行行动,并扩大海岸警卫队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把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强势行为当成对美中关系的最主要威胁。她说,她和国会将与川普政府一起努力,确保美国是亚洲地区“强大、有效以及现任的”领导。
美国众议院美中工作小组共同主席、民主党众议员里克·拉森(Rick Larson)说,因为川普政府宣布美国撤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亚洲国家对美国是否会坚持在亚太地区的整体存在感到担忧。他担心川普决定削减对外援助以及裁减国务院都会损害美国在亚洲的软实力。他呼吁川普总统参加亚太地区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和东盟峰会等区域会议,因为这些都是亚洲国家希望看到美国在亚洲存在的信号。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3/%E7%BE%8E%E8%AE%AE%E5%91%98%E5%BC%BA%E8%B0%83%E4%BA%9A%E5%A4%AA%E5%9C%B0%E5%8C%BA%E7%9A%84%E9%87%8D%E8%A6%81%E6%80%A7.html
美国之音
美国总统川普即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谈。在华盛顿,美国国会几名议员强调亚太地区对美国的重要性。他们表示,美国必须确保在亚太地区的“强大、有效和现任的”领导地位。
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亚太小组主席泰德·约霍(Ted Yoho)星期三(3月29日)在华盛顿的一个研讨会上说,亚洲的重要性超越美国任何一届政府的存在。
他说:“朝鲜半岛的统一,中国崛起的深远影响,东盟作为亚太区域组织的命运,东南亚地区的飞速增长,这些外交政策上的趋势,都要比美国任何一届总统政府要持久。”
他说,令人高兴的是,川普政府已经意识到了亚洲的重要性,虽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重要性是因为朝鲜的挑战引发的。他说,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和国务卿蒂勒森最近到亚洲的访问,川普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会晤以及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即将会晤,都体现了川普政府对亚太地区的重视。
不过,这位共和党众议员提到,到现在为止,美国在亚洲的盟友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角色仍然表感到担忧,因此,第115届国会有责任确保美国亚洲政策的持续和完善。
他还说,如果说,金正恩对美国构成短期具体的威胁,那么,习近平则对美国的威胁则是长期的,并是战略上的。
约霍是在美国智库国家亚洲研究局(NBR)召开的“2017,与亚洲接触”的研讨会上这么说的。
共和党众议员安·瓦格纳(Ann Wagner)是最近成立的美国国会东南亚连线的共同主席。她在同一个研讨会上说,东南亚国家希望美国做出更大的承诺。
她说:“我们的亚洲盟友和伙伴面临着中国的经济制衡力量以及在重要水域越来越强势的做法,希望美国做出更大的保证。美国必须和东南亚负责任的国家一起制定一个共同的计划,破坏中国的在南中国海分裂行为,并征服他们的军事化行动。”
她说,美国应该继续增加自由航行行动,并扩大海岸警卫队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把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强势行为当成对美中关系的最主要威胁。她说,她和国会将与川普政府一起努力,确保美国是亚洲地区“强大、有效以及现任的”领导。
美国众议院美中工作小组共同主席、民主党众议员里克·拉森(Rick Larson)说,因为川普政府宣布美国撤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亚洲国家对美国是否会坚持在亚太地区的整体存在感到担忧。他担心川普决定削减对外援助以及裁减国务院都会损害美国在亚洲的软实力。他呼吁川普总统参加亚太地区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和东盟峰会等区域会议,因为这些都是亚洲国家希望看到美国在亚洲存在的信号。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3/%E7%BE%8E%E8%AE%AE%E5%91%98%E5%BC%BA%E8%B0%83%E4%BA%9A%E5%A4%AA%E5%9C%B0%E5%8C%BA%E7%9A%84%E9%87%8D%E8%A6%81%E6%80%A7.html
朝鲜可能即将举行核试验
来源:
法广
据韩国媒体报道,朝鲜即将于4月择机进行第六次核试验。朝鲜可能在中美峰会前先声夺人展现拥核决心,也可能会后挑衅搅局,表达不满。
韩联社指出,韩美情报部门根据核试在即的迹象和内政外交日程表预测,朝鲜将在4月前半段择日试爆核弹。美国的朝鲜专题网站对商业卫星日前拍摄的咸镜北道吉州郡丰溪里核试验场进行判读,在地下核试验场的北侧坑道附近发现运输安装测量装备的迹象,这意味着核试准备工作进入尾声。为使挑衅效果最大化,朝鲜很可能照例为4月初的中美元首会谈、4月11日第十三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五次会议或4月15日的105周年太阳节“献礼”。
鉴于韩美鹞鹰联合演习期间美军战略武器接踵来韩,朝鲜可能会韬光养晦暂避锋芒,等到军演处于强弩之末的4月底进行核挑衅,迎来85周年建军节、可能举行阅兵式的4月25日被视为挑衅节点之一。此时武力示威,还能给5月9日选出的韩国新总统以颜色。一名韩国教授分析称,金正恩当前的政治算盘越打越复杂,朝鲜半岛本周末的局势将空前紧张。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3/%E6%9C%9D%E9%B2%9C%E5%8F%AF%E8%83%BD%E5%8D%B3%E5%B0%86%E4%B8%BE%E8%A1%8C%E6%A0%B8%E8%AF%95%E9%AA%8C.html
法广
据韩国媒体报道,朝鲜即将于4月择机进行第六次核试验。朝鲜可能在中美峰会前先声夺人展现拥核决心,也可能会后挑衅搅局,表达不满。
韩联社指出,韩美情报部门根据核试在即的迹象和内政外交日程表预测,朝鲜将在4月前半段择日试爆核弹。美国的朝鲜专题网站对商业卫星日前拍摄的咸镜北道吉州郡丰溪里核试验场进行判读,在地下核试验场的北侧坑道附近发现运输安装测量装备的迹象,这意味着核试准备工作进入尾声。为使挑衅效果最大化,朝鲜很可能照例为4月初的中美元首会谈、4月11日第十三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五次会议或4月15日的105周年太阳节“献礼”。
鉴于韩美鹞鹰联合演习期间美军战略武器接踵来韩,朝鲜可能会韬光养晦暂避锋芒,等到军演处于强弩之末的4月底进行核挑衅,迎来85周年建军节、可能举行阅兵式的4月25日被视为挑衅节点之一。此时武力示威,还能给5月9日选出的韩国新总统以颜色。一名韩国教授分析称,金正恩当前的政治算盘越打越复杂,朝鲜半岛本周末的局势将空前紧张。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3/%E6%9C%9D%E9%B2%9C%E5%8F%AF%E8%83%BD%E5%8D%B3%E5%B0%86%E4%B8%BE%E8%A1%8C%E6%A0%B8%E8%AF%95%E9%AA%8C.html
自由亚洲电台:中国意外收大礼,美国轻率掉陷阱?
特朗普政府新任国务卿蒂勒森3月18日开始为期两天的访华。中国方面本来以为蒂勒森的到访只是一次“表态之旅”,却意外地收到了一份特大礼物。
这份大礼是3月19日习近平会见蒂勒森时蒂勒森说的一番话。习近平当时说,中美关系发展目前面临重要机遇,中美两国完全可以成为很好的合作伙伴,蒂勒森回应,美方愿本着“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发展对华关系。这番话立刻在美中两国媒体、外交界和学者之间掀起激烈反响。中国方面喜出望外,称是中共外交的胜利,而美国方面一些专家学者则指责蒂勒森“犯了大错”,陷入了中国的外交陷阱。
如果只从字面上理解,“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没有什么了不起,在美中两国关系目前面临着自建交以来最微妙、最敏感的时刻,用这十四个字作为缓解,释疑,避免对抗,建立互信合作关系,似乎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但是如果了解这十四个字的出台背景,就知道蒂勒森此次访华重提这十四个字,非同小可。2013年6月,习近平和奥巴马在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时,正式用“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作为他2012年提出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概括。2015年9月,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再次强调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和这十四个字。可惜的是,奥巴马始终不感兴趣,一直到离开白宫,都没有正式回应习近平的说法。
奥巴马为什么不感兴趣,中国方面非常清楚,知道中美两国对中国核心利益的认同存在重大差异。这主要表现在“相互尊重”方面。对美国来说,如果承诺“相互尊重”,就意味着要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而美国发现,中国的“核心利益”语义不详,范畴太广,且日益扩大,从开始包括对台湾、西藏和新疆的主权要求,到后来包括对东海和南海相邻国家有争执的主权,再到后来,中国的核心利益扩大到其国体、政体、政治稳定、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等。对于这种大而无当、包罗万象,而且不断扩大的核心利益,美国自然不会接受。
无法得到美国方面的回应,中国颇为沮丧。美国《外交政策》网站于本月2日刊文“中国悄悄放弃中美‘新兴大国关系’”(China Quietly Abandoning Bid for ‘New Model of Great Power Relations’ With U.S.)就多少反映了中国的沮丧情绪。几年前,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黎安友曾指出,所谓“新型大国关系”不过是中国“先发制人地”让美国臣服于其“合法安全利益”的一套说辞,他希望奥巴马不要稀里糊涂地入了中国的“套”。
讽刺的是,奥巴马没有稀里糊涂地入中国的“套”,中国自己对“新型大国关系”的热情也在悄然逝去,而特朗普政府的热情却突然来了。他会不会入了中国的“套”?
众所周知,国务卿蒂勒森是个“外交素人”,就像总统特朗普是个“政治素人”一样。这不能不让人生疑:蒂勒森是出于尊重对方的考虑,简单重复习近平说过的话,还是代表特朗普向中国正式表白?如果是代表特朗普,这是特朗普深思熟虑的结果,还是头脑发热的结果?是特朗普政府中对华鹰派的暂时失势还是温和派的偶尔胜利?这其间的原因,有必要进一步探究。
不管原因如何,对蒂勒森访华的结果,美国一些学者和外交界人士表示痛心疾首,中国方面则自管自地庆祝。中国一些学者和媒体认为,美国不仅承认了中国的核心利益,而且也接受了习近平对美中关系的描述。他们欢呼,中美关系“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终于由不确定走向了确定。
可是中国方面高兴的太早了,事情绝没有那么简单。特朗普团队的对华鹰派有可能成功操作特朗普质疑“一中”,就有可能再次成功地反转由十四个字主导的中美“新兴大国关系”。而特朗普个性的不确定性,可能会为美中关系增加更大的不确定。不按牌理出牌的特朗普一旦发现中国有意操控他的政府,发现全盘接受中国的定义,对美国不利。他会不惜一切地再次出尔反尔,而主张的前后不一致历来不在他的忌讳之中。那时,对中国而言,煮熟的鸭子可能又要飞了。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17579
这份大礼是3月19日习近平会见蒂勒森时蒂勒森说的一番话。习近平当时说,中美关系发展目前面临重要机遇,中美两国完全可以成为很好的合作伙伴,蒂勒森回应,美方愿本着“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发展对华关系。这番话立刻在美中两国媒体、外交界和学者之间掀起激烈反响。中国方面喜出望外,称是中共外交的胜利,而美国方面一些专家学者则指责蒂勒森“犯了大错”,陷入了中国的外交陷阱。
如果只从字面上理解,“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没有什么了不起,在美中两国关系目前面临着自建交以来最微妙、最敏感的时刻,用这十四个字作为缓解,释疑,避免对抗,建立互信合作关系,似乎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但是如果了解这十四个字的出台背景,就知道蒂勒森此次访华重提这十四个字,非同小可。2013年6月,习近平和奥巴马在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时,正式用“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作为他2012年提出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概括。2015年9月,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再次强调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和这十四个字。可惜的是,奥巴马始终不感兴趣,一直到离开白宫,都没有正式回应习近平的说法。
奥巴马为什么不感兴趣,中国方面非常清楚,知道中美两国对中国核心利益的认同存在重大差异。这主要表现在“相互尊重”方面。对美国来说,如果承诺“相互尊重”,就意味着要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而美国发现,中国的“核心利益”语义不详,范畴太广,且日益扩大,从开始包括对台湾、西藏和新疆的主权要求,到后来包括对东海和南海相邻国家有争执的主权,再到后来,中国的核心利益扩大到其国体、政体、政治稳定、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等。对于这种大而无当、包罗万象,而且不断扩大的核心利益,美国自然不会接受。
无法得到美国方面的回应,中国颇为沮丧。美国《外交政策》网站于本月2日刊文“中国悄悄放弃中美‘新兴大国关系’”(China Quietly Abandoning Bid for ‘New Model of Great Power Relations’ With U.S.)就多少反映了中国的沮丧情绪。几年前,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黎安友曾指出,所谓“新型大国关系”不过是中国“先发制人地”让美国臣服于其“合法安全利益”的一套说辞,他希望奥巴马不要稀里糊涂地入了中国的“套”。
讽刺的是,奥巴马没有稀里糊涂地入中国的“套”,中国自己对“新型大国关系”的热情也在悄然逝去,而特朗普政府的热情却突然来了。他会不会入了中国的“套”?
众所周知,国务卿蒂勒森是个“外交素人”,就像总统特朗普是个“政治素人”一样。这不能不让人生疑:蒂勒森是出于尊重对方的考虑,简单重复习近平说过的话,还是代表特朗普向中国正式表白?如果是代表特朗普,这是特朗普深思熟虑的结果,还是头脑发热的结果?是特朗普政府中对华鹰派的暂时失势还是温和派的偶尔胜利?这其间的原因,有必要进一步探究。
不管原因如何,对蒂勒森访华的结果,美国一些学者和外交界人士表示痛心疾首,中国方面则自管自地庆祝。中国一些学者和媒体认为,美国不仅承认了中国的核心利益,而且也接受了习近平对美中关系的描述。他们欢呼,中美关系“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终于由不确定走向了确定。
可是中国方面高兴的太早了,事情绝没有那么简单。特朗普团队的对华鹰派有可能成功操作特朗普质疑“一中”,就有可能再次成功地反转由十四个字主导的中美“新兴大国关系”。而特朗普个性的不确定性,可能会为美中关系增加更大的不确定。不按牌理出牌的特朗普一旦发现中国有意操控他的政府,发现全盘接受中国的定义,对美国不利。他会不惜一切地再次出尔反尔,而主张的前后不一致历来不在他的忌讳之中。那时,对中国而言,煮熟的鸭子可能又要飞了。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 2017/03/20 -- 沈志华教授半岛问题报告要点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0 -- 美国之音:简介纳瓦罗的《致命中国》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16 -- 《纽约时报》特朗普女婿家族欲与安邦集团达成4亿美元生意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16 -- 《纽约时报》美国将进一步向中国施压,要求其约束朝鲜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15 -- 《华尔街日报》特朗普考虑对支持朝鲜的中国企业加大惩罚力度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15 -- 古德明:美国之罪 尽归南韩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15 -- 梁京:中国的国运与美国的危机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12 -- 美国之音:习近平可能4、5月访美举行川习峰会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10 -- 赵楚:反韩不反美,制裁乐天之后,中国面对萨德的真正困境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2/27 -- 何清涟:中美经济战泡沫消退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17579
Wednesday, 29 March 2017
半岛局势走向推演
作者: 吴戈
近日,山东辱母杀人案在大陆舆论场刷屏,而前日沸沸扬扬的朝鲜半岛局势却迅速降温。其实,半岛危机远未真正缓解。尽管美国国务卿蒂勒森表示要对朝动武,仍附有一个模棱两可的前提——“如果评估朝武器项目的威胁达到我们相信需要行动的水平”。其实这话更多是用来施压中国彻底制裁朝鲜,因为中国最害怕半岛开战而自己并不愿、也很不宜再次参战。
中国是否做出了承诺仍是一个谜,但在蒂勒森与中国领导人见面后,中方新闻通稿大谈两国元首会晤和中美关系的重要性,美方声明却只字不提,显然美国不光将动武,也将包括元首会晤和经济利益等中方有求于美之处都用作了施压的筹码,中国如果不能认真制朝并见到成效,恐将付出较大代价。
然而更大的悬念在于,即使中国采取切断能源供应命脉等措施制朝,朝鲜是否顺从并真正履行弃核义务,还很难定论。在近日的美韩军演期间,朝鲜照例暴跳如雷并于3月6日和22日分别发射了4枚和1枚弹道导弹,以示对联合国的制裁和美韩的军事压力毫无畏惧,事情后果不严重无非只是因为最重要的22日那枚中程导弹发射失败,同时美国给了中国机会制朝,暂时未将朝鲜的挑衅行为提交安理会。
当然,即使提交安理会,联合国的制裁也长期未逼朝就犯。即使中国完全切断朝鲜石油供应,在石油供应极其紧张的条件下就没法搞原子弹了吗?请记住,中国1959年9月发现大庆油田,形成产量是更晚的事,但中国下定决心搞原子弹的596工程在1959年6月就拍板了,而且同样是苏联不给的全部自己干。也就是说,只要朝鲜决策者认定这事对其政权生存和利益有利,与外界的资金、技术和经济联系的断绝是否足以使其导弹核武器工程完全瘫痪,很难有十足把握。要知道,朝鲜有铀矿和核材料加工能力,有导弹工业,技术水平的粗糙并不影响其政治上的核讹诈能力。
即使美国对朝动武,外科手术式的摘除其核力量也极为挑战,那意味着多部好莱坞大片中英雄人物的好运气全部附体。只要朝鲜独裁者还在,很难假设他在被打击后不对美国或周边发动恐怖袭击等报复。如果加上消灭朝鲜领导人及其亲信的目标,则难度加倍,并同时意味着要准备接管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这一点显然美国和中国都没有做好准备的迹象。
另外,朝鲜还有一条极为宽广的退路,就是做出弃核姿态,先解除美韩动武的切实危险。鉴于这一姿态必将使中国如获至宝,中国甚至可能大力呼吁并率先解除对朝制裁。而朝鲜是否事实上弃核,无非是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机制下再玩一趟轻车熟路的游戏,这个过程费时费力,少则一两年,多则十年都难有确切结果。除非美国像对待伊拉克那样发动全面战争,否则朝鲜大可争取到喘息之机。而中国对维护朝鲜政权的热情和抢夺半岛主动权的需要,注定了中国将全力配合并阻止美国再现伊拉克战争。
退一万步,即使朝鲜真地屈服,放弃核武器,单以常规手段,照样挑衅韩国,刺激中国,骚扰日本,搅得地区鸡犬不宁,不管国际国内都有利可图,关键在于只要是流氓,就有机会。这也决定着,国际社会和周边国家出于对流氓的无法容忍而联手消灭之,才是朝鲜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但这些国家相互之间的矛盾,注定了这种可能很小。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17576
近日,山东辱母杀人案在大陆舆论场刷屏,而前日沸沸扬扬的朝鲜半岛局势却迅速降温。其实,半岛危机远未真正缓解。尽管美国国务卿蒂勒森表示要对朝动武,仍附有一个模棱两可的前提——“如果评估朝武器项目的威胁达到我们相信需要行动的水平”。其实这话更多是用来施压中国彻底制裁朝鲜,因为中国最害怕半岛开战而自己并不愿、也很不宜再次参战。
中国是否做出了承诺仍是一个谜,但在蒂勒森与中国领导人见面后,中方新闻通稿大谈两国元首会晤和中美关系的重要性,美方声明却只字不提,显然美国不光将动武,也将包括元首会晤和经济利益等中方有求于美之处都用作了施压的筹码,中国如果不能认真制朝并见到成效,恐将付出较大代价。
然而更大的悬念在于,即使中国采取切断能源供应命脉等措施制朝,朝鲜是否顺从并真正履行弃核义务,还很难定论。在近日的美韩军演期间,朝鲜照例暴跳如雷并于3月6日和22日分别发射了4枚和1枚弹道导弹,以示对联合国的制裁和美韩的军事压力毫无畏惧,事情后果不严重无非只是因为最重要的22日那枚中程导弹发射失败,同时美国给了中国机会制朝,暂时未将朝鲜的挑衅行为提交安理会。
当然,即使提交安理会,联合国的制裁也长期未逼朝就犯。即使中国完全切断朝鲜石油供应,在石油供应极其紧张的条件下就没法搞原子弹了吗?请记住,中国1959年9月发现大庆油田,形成产量是更晚的事,但中国下定决心搞原子弹的596工程在1959年6月就拍板了,而且同样是苏联不给的全部自己干。也就是说,只要朝鲜决策者认定这事对其政权生存和利益有利,与外界的资金、技术和经济联系的断绝是否足以使其导弹核武器工程完全瘫痪,很难有十足把握。要知道,朝鲜有铀矿和核材料加工能力,有导弹工业,技术水平的粗糙并不影响其政治上的核讹诈能力。
即使美国对朝动武,外科手术式的摘除其核力量也极为挑战,那意味着多部好莱坞大片中英雄人物的好运气全部附体。只要朝鲜独裁者还在,很难假设他在被打击后不对美国或周边发动恐怖袭击等报复。如果加上消灭朝鲜领导人及其亲信的目标,则难度加倍,并同时意味着要准备接管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这一点显然美国和中国都没有做好准备的迹象。
另外,朝鲜还有一条极为宽广的退路,就是做出弃核姿态,先解除美韩动武的切实危险。鉴于这一姿态必将使中国如获至宝,中国甚至可能大力呼吁并率先解除对朝制裁。而朝鲜是否事实上弃核,无非是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机制下再玩一趟轻车熟路的游戏,这个过程费时费力,少则一两年,多则十年都难有确切结果。除非美国像对待伊拉克那样发动全面战争,否则朝鲜大可争取到喘息之机。而中国对维护朝鲜政权的热情和抢夺半岛主动权的需要,注定了中国将全力配合并阻止美国再现伊拉克战争。
退一万步,即使朝鲜真地屈服,放弃核武器,单以常规手段,照样挑衅韩国,刺激中国,骚扰日本,搅得地区鸡犬不宁,不管国际国内都有利可图,关键在于只要是流氓,就有机会。这也决定着,国际社会和周边国家出于对流氓的无法容忍而联手消灭之,才是朝鲜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但这些国家相互之间的矛盾,注定了这种可能很小。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 2017/03/29 -- 美国之音:朝鲜第六次核试验几乎准备完毕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3 -- 沈志华:从中朝关系史的角度看萨德问题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2 -- 同盟的裂缝:朝鲜战争期间中朝高层的矛盾、分歧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2 -- 梁京:朝核危机与中国的真难题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0 -- 《华尔街日报》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军事打击是应对朝鲜问题的选项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0 -- 沈志华教授半岛问题报告要点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16 -- 博谈网:朝鲜拒谈无核化,中国主张宣告失败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15 -- 自由亚洲电台:解放军集结中朝边境,疑朝方再度核试有关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14 -- 赵家村演义(1-3)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6/02/09 -- 《太阳报》柳扶风:美韩要斩首 中国喊协商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17576
博谈网:39名占中人士被锁定 恐掀起一轮立法会撤销议席(DQ)潮
(博谈网记者苏智敏报道)香港新任特首林郑月娥刚宣称要修补社会撕裂,27日包含三名早期策划人在内,即有9名占中参与者被以“公众妨扰罪”提起诉讼。然而这只是官方清算的第一步,现有消息传出,39名占中人士已被锁定,或有下一波检控行动,被认为是当局有意吓阻大规模街头运动再次发生。
阻吓性的大清算
据《苹果日报》报导,占中运动后,警方集中调查48位主导的知名人士,继日前先抓捕的9位,其余39人的调查工作已完成,正待律政司法律意见,有足够证据就会提出检控。
而这39人,报道引述消息指出,包括时为学民思潮召集人的黄之锋、学联前副秘书长岑敖晖和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等人。至于其余数百名被捕的占领者,警方则倾向给予警告,但最终仍要视律政司意见作决定。
这场极有可能发生的新一波拘捕行动,有泛民人士透过港媒指出,立法会内的民主派议员大部分在占中运动中担任不同岗位,一旦被判刑超过3个月,料会引来新一轮撤销议席(DQ)潮。
《基本法》第七十九条中列明“未得到立法会主席的同意,连续三个月不出席会议而无合理解释者”,立法会主席可宣告其丧失立法会议员的资格。但现任立法会主席为立场亲中的梁君彦,而何谓“合理解释”也一直有争议。另外,《立法会条例》明订,若有人被判监逾3个月,5年内不得参与立法会选举,这意味着,最糟的情况是泛民政团的接班部署将被打乱。
亲中港媒《大公报》报导这39人之消息时,也特别提及“DQ”议员的问题,指同样根据《基本法》第79条,议员犯刑事罪行,判处监禁一个月以上,并经立法会出席会议的议员三分之二通过解除其职务,“意味参与‘占中’的多名现任反对派议员有机会被‘DQ’”。
针对警方预约拘捕及起诉参与占中运动人士,被点名的学联前副秘书长岑敖晖向《苹果日报》表示,他对自己可能被检控一事不感意外,认为当局是看准时机,待一切选举结束,才开始对占中人士进行拘捕,目的是藉清算行动,阻吓大规模街头运动再次发生。
美国国会再次警告
一连串的事件,让香港社会陷入一片愁云惨雾,这背后显然都有中共黑手在操控。当民调较低的林郑月娥,却以777票离奇当选后,一直观察中国人权的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CECC)即发声明指责北京干预选举,已违背《基本法》第22条中央政府不得干预香港事务,及第45条特首选举应最终达至普选等规定。
身兼委员会主席的美国国会参议员鲁比奥(Marco Rubio)及联合主席兼衆议员史密斯(Christopher Smith)在声明中批评中国介入香港特首选举,指林郑月娥明显是北京偏爱的候选人,在具有高度限制的选举中仍向选委们施压,让林郑月娥胜出,是让香港自治及法治受侵蚀的做法。
该声明警告,香港局势若沦为中国另一个城市,会失去自由繁荣及中西桥樑的特色,便要重新评估香港透过《美国-香港关係法》建立起的特殊地位,可能取消香港拥有的资源和特权。
对于日前被起诉的九位占中运动领袖,声明中也呼吁林郑月娥作出符合港人对民主期望的实际改革。
随着“一国两制”原则不断被北京破坏,美国国会议员一再发出警告。近期是在今年2月由美国共和党、民主党两党联合提出的《香港人权和民主法桉》(Hong Kong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ct),该法桉建议对压制香港自由的中港官员实施制裁,包括冻结在美国资产及禁止入境美国。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17580
阻吓性的大清算
据《苹果日报》报导,占中运动后,警方集中调查48位主导的知名人士,继日前先抓捕的9位,其余39人的调查工作已完成,正待律政司法律意见,有足够证据就会提出检控。
而这39人,报道引述消息指出,包括时为学民思潮召集人的黄之锋、学联前副秘书长岑敖晖和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等人。至于其余数百名被捕的占领者,警方则倾向给予警告,但最终仍要视律政司意见作决定。
这场极有可能发生的新一波拘捕行动,有泛民人士透过港媒指出,立法会内的民主派议员大部分在占中运动中担任不同岗位,一旦被判刑超过3个月,料会引来新一轮撤销议席(DQ)潮。
《基本法》第七十九条中列明“未得到立法会主席的同意,连续三个月不出席会议而无合理解释者”,立法会主席可宣告其丧失立法会议员的资格。但现任立法会主席为立场亲中的梁君彦,而何谓“合理解释”也一直有争议。另外,《立法会条例》明订,若有人被判监逾3个月,5年内不得参与立法会选举,这意味着,最糟的情况是泛民政团的接班部署将被打乱。
亲中港媒《大公报》报导这39人之消息时,也特别提及“DQ”议员的问题,指同样根据《基本法》第79条,议员犯刑事罪行,判处监禁一个月以上,并经立法会出席会议的议员三分之二通过解除其职务,“意味参与‘占中’的多名现任反对派议员有机会被‘DQ’”。
针对警方预约拘捕及起诉参与占中运动人士,被点名的学联前副秘书长岑敖晖向《苹果日报》表示,他对自己可能被检控一事不感意外,认为当局是看准时机,待一切选举结束,才开始对占中人士进行拘捕,目的是藉清算行动,阻吓大规模街头运动再次发生。
美国国会再次警告
一连串的事件,让香港社会陷入一片愁云惨雾,这背后显然都有中共黑手在操控。当民调较低的林郑月娥,却以777票离奇当选后,一直观察中国人权的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CECC)即发声明指责北京干预选举,已违背《基本法》第22条中央政府不得干预香港事务,及第45条特首选举应最终达至普选等规定。
身兼委员会主席的美国国会参议员鲁比奥(Marco Rubio)及联合主席兼衆议员史密斯(Christopher Smith)在声明中批评中国介入香港特首选举,指林郑月娥明显是北京偏爱的候选人,在具有高度限制的选举中仍向选委们施压,让林郑月娥胜出,是让香港自治及法治受侵蚀的做法。
该声明警告,香港局势若沦为中国另一个城市,会失去自由繁荣及中西桥樑的特色,便要重新评估香港透过《美国-香港关係法》建立起的特殊地位,可能取消香港拥有的资源和特权。
对于日前被起诉的九位占中运动领袖,声明中也呼吁林郑月娥作出符合港人对民主期望的实际改革。
随着“一国两制”原则不断被北京破坏,美国国会议员一再发出警告。近期是在今年2月由美国共和党、民主党两党联合提出的《香港人权和民主法桉》(Hong Kong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ct),该法桉建议对压制香港自由的中港官员实施制裁,包括冻结在美国资产及禁止入境美国。
相关日志
- 2017/03/29 -- 《纽约时报》政治报复?香港警方将起诉“占中三子”等9人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9 -- 德国之声:特首选举翌日 政府起诉占中人士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2/23 -- 港亲中成报转态:高层遭跟踪疑受政治恐吓,周二晚间突发声明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2/20 -- 寻衅滋事?大陆左派网红蔡小心公开悬赏一万元殴打香港法官杜大卫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2/13 -- 《纽约时报》被单蒙头用轮椅推走:肖建华神秘失踪内情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2/12 -- 德国之声:肖建华年三十被蒙头坐轮椅推走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5/02/19 -- 香港书商疑封杀“雨伞”书籍 评论指背后或有政治动机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5/01/05 -- 《纽约时报》香港民主派抨击警方拘留14岁女孩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5/01/03 -- 《蘋果日報》黎則奮:政治迫害陸續有來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12/17 -- 香港獨立媒體:警務處長曾偉雄預告秋後算賬 恐針對未成年少年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17580
叶檀:高利贷背后的暴力法则 砍头债的存在是一种耻辱
苏银霞案件再次印证高利贷在中国底层的暴力运作模式。
我不赞成高利贷,但认为高利贷无法取缔,主张取缔所有年息在36%以上的“砍头债”,同时严打黑社会。我把超过36%以上年息的债务称为砍头债。
第一,高利贷与黑社会天然匹配
高利贷与暴力缔姻非常容易理解,这是高风险行业有暴力保护才能获得高收益。去借高利贷尤其是民间利滚利的高利贷的,或是垂死挣扎之人,或是对过桥贷抱一线希望之人,他们鬼门关前摇摇欲坠的桥上寻找一线生机。
催高利贷就是把借贷者从桥上推下去的人,掉落下去的人或者家破人亡,或者妻离子散,心理已经接近崩溃,不是特别狠、特别无底线的人,根本从事不了催债这一行。
经济下行、民间借贷链条崩溃,就会出现大量催债者,我以前听说过的恶行包括,多少钱一只手明码标价,绑架人家女儿做出伤天害理之事。在当地没有两把刷子,根本不可能长期从事高利贷,进行无底线催债。
中国社会底线本来就低,乡村的低保还贪呢,何况高利贷里的真金白银。只要决策者对高利贷眼睁眼闭,民间就有各种高利贷催债队伍突破底线横行,那些半失业的、乡间耍横的牛二就此找到了出路,找到了组织,苏银霞事件将层出不穷,黑社会也将团队化、组织化。
第二,目前彻底取缔高利贷是不现实的。
就是政府取缔,也取缔不了,否则民间高利贷不会如此渊远流长。存在,是因为需要。
我看到很多人把苏银霞事件归咎于银行不借贷,老实说,这件事怪天怪地也怪不到银行头上去。银行是锦上添花的,在防止坏帐的基础上获得收益,明明知道这个行业产能过剩,这家企业一无品牌二无技术三不属于保护行列,有哪一家银行继续放贷才怪。
有人说那为什么那些煤炭企业明明产能过剩还能得到贷款,辉山乳业能拖那么多银行下水,企业跟企业不一样,这是银行信贷最为人诟病的不公平之处。但煤炭企业得到贷款,不等于苏银霞可以得到贷款,银行这样做将错上加错。
在这一次实业转型过程中,一些银行最糟糕的是过河拆桥。答应下一批贷款,条件是还了上一批贷款,哄得实体企业去找高利贷过桥,结果银行拿到钱就把桥拆了。你可以不贷,不能这么不地道。
创业企业有点前景的可以找风投,国企可以找银行,上下不搭悬在半空的就是苏银霞这样的企业。
高利贷古已有之,就是用来接上求告无门的人的资金链的,一般来说,高利贷或者是求告无门的企业,或者是那些永远改不了吃屎个性的滥赌狂嫖的人,这些企业这些人风险极高,高息就是用来弥补高风险。
政府取缔,民间高利贷仍将盛行,这一块金融空缺只有以垃圾债等方式来填补。
第三,坚决取缔36%以上的高息。
这种利滚利的砍头息就是把人拖下深渊的罪魁,连过桥的好处都没有,就是砍人头,必须取缔,否则永无宁日。
转引八大山债人的一段文字:互联网艹金融+高利贷,基本玩法,1:9的杠杆,给那些p民10%的收益,放出去40%的利率(这简直不是高利贷,高利贷都是100%啊,山东高利贷案件中,利息是月息10%,利滚利,1年下来的利息是213.84%)。
有人说,贩毒才能赚回来,只能说,童鞋,你太天真了,高利贷的毒比贩毒的毒性还大,看看美国经济学对贩毒的研究,那些初入圈的小白,报酬还不如普通工人,得是毒枭才行。不过,毒枭是放贷的,不是借钱的。
现在银行最高的无风险收益率也就5%左右,最高法有规定两档是24%和36%,36%这条底线一定得守。既照顾了国情,又充分照顾了借贷方,砍头债的存在简直就是耻辱。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17581
我不赞成高利贷,但认为高利贷无法取缔,主张取缔所有年息在36%以上的“砍头债”,同时严打黑社会。我把超过36%以上年息的债务称为砍头债。
第一,高利贷与黑社会天然匹配
高利贷与暴力缔姻非常容易理解,这是高风险行业有暴力保护才能获得高收益。去借高利贷尤其是民间利滚利的高利贷的,或是垂死挣扎之人,或是对过桥贷抱一线希望之人,他们鬼门关前摇摇欲坠的桥上寻找一线生机。
催高利贷就是把借贷者从桥上推下去的人,掉落下去的人或者家破人亡,或者妻离子散,心理已经接近崩溃,不是特别狠、特别无底线的人,根本从事不了催债这一行。
经济下行、民间借贷链条崩溃,就会出现大量催债者,我以前听说过的恶行包括,多少钱一只手明码标价,绑架人家女儿做出伤天害理之事。在当地没有两把刷子,根本不可能长期从事高利贷,进行无底线催债。
中国社会底线本来就低,乡村的低保还贪呢,何况高利贷里的真金白银。只要决策者对高利贷眼睁眼闭,民间就有各种高利贷催债队伍突破底线横行,那些半失业的、乡间耍横的牛二就此找到了出路,找到了组织,苏银霞事件将层出不穷,黑社会也将团队化、组织化。
第二,目前彻底取缔高利贷是不现实的。
就是政府取缔,也取缔不了,否则民间高利贷不会如此渊远流长。存在,是因为需要。
我看到很多人把苏银霞事件归咎于银行不借贷,老实说,这件事怪天怪地也怪不到银行头上去。银行是锦上添花的,在防止坏帐的基础上获得收益,明明知道这个行业产能过剩,这家企业一无品牌二无技术三不属于保护行列,有哪一家银行继续放贷才怪。
有人说那为什么那些煤炭企业明明产能过剩还能得到贷款,辉山乳业能拖那么多银行下水,企业跟企业不一样,这是银行信贷最为人诟病的不公平之处。但煤炭企业得到贷款,不等于苏银霞可以得到贷款,银行这样做将错上加错。
在这一次实业转型过程中,一些银行最糟糕的是过河拆桥。答应下一批贷款,条件是还了上一批贷款,哄得实体企业去找高利贷过桥,结果银行拿到钱就把桥拆了。你可以不贷,不能这么不地道。
创业企业有点前景的可以找风投,国企可以找银行,上下不搭悬在半空的就是苏银霞这样的企业。
高利贷古已有之,就是用来接上求告无门的人的资金链的,一般来说,高利贷或者是求告无门的企业,或者是那些永远改不了吃屎个性的滥赌狂嫖的人,这些企业这些人风险极高,高息就是用来弥补高风险。
政府取缔,民间高利贷仍将盛行,这一块金融空缺只有以垃圾债等方式来填补。
第三,坚决取缔36%以上的高息。
这种利滚利的砍头息就是把人拖下深渊的罪魁,连过桥的好处都没有,就是砍人头,必须取缔,否则永无宁日。
转引八大山债人的一段文字:互联网艹金融+高利贷,基本玩法,1:9的杠杆,给那些p民10%的收益,放出去40%的利率(这简直不是高利贷,高利贷都是100%啊,山东高利贷案件中,利息是月息10%,利滚利,1年下来的利息是213.84%)。
有人说,贩毒才能赚回来,只能说,童鞋,你太天真了,高利贷的毒比贩毒的毒性还大,看看美国经济学对贩毒的研究,那些初入圈的小白,报酬还不如普通工人,得是毒枭才行。不过,毒枭是放贷的,不是借钱的。
现在银行最高的无风险收益率也就5%左右,最高法有规定两档是24%和36%,36%这条底线一定得守。既照顾了国情,又充分照顾了借贷方,砍头债的存在简直就是耻辱。
相关日志
- 2017/03/28 -- 苏银霞事件告诉我们:宁可关厂也不要借高利贷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7 -- “辱母伤人案”揭地下金融链:月息一分收十分放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7 -- 被重审的合同诈骗案:放贷者背后的济南公安身影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7 -- 《每日人物》山东聊城冠县催债人:连我都看不下去了 这一行迟早要完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7 -- 杨海鹏:高利贷现在已是地方权贵与黑恶势力之粘合剂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7 -- 马前卒:吃到高利贷辣椒 才想起资本主义是川菜套餐?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7 -- 一个放髙利贷者的金融自由梦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6 -- 聊城阳谋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6 -- 刺死辱母者案:追债方讨要非法债务,并已涉侮辱罪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6 -- 向生而死—致困境中的中小企业主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17581
自由亚洲电台: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已近临界点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正在发生的一件大事,就是决策高层认识到,房地产泡沫已经接近临界点。做出这一判断其实不难,因为所谓一线城市,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都市,两年之间,房价在所谓“天价”水平之上,又翻了一番。这不仅令这些地方打工的主力,也就是80、90后白领阶层在当地买房彻底绝望,而且形成了二、三线城市房价也要大涨的预期。买不起房的打工者或开始逃离大都市,或用自己的积蓄在还没有严格限购的地方买房,从而带动了更多城市对房价上涨的恐慌,中国房地产泡沫有全面升级的巨大危险。
当权者应该看到,两年内中国的房价总水平若再翻一番,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可以预期,决策当局今年内将不得不做出非常困难的选择。周小川最近在博鳌论坛上公开承认货币政策导致楼市泡沫“不是预期的后果”,发出了政策将有重大改变的明确信号。
当局的困难选择之一,就是人民币一次性大幅贬值,以便一面稳住房地产的名义价格,一面让工资和消费品价格的水平上升,逐步扭转房地产价格与工资收入者的购买力完全失衡的格局。但是,这个选择不仅会带来严重的通胀风险,驱使更多资本外逃,而且也会对世界经济带来冲击,尤其是可能刺激特朗普对中国采取严厉的贸易保护措施,以压制中国对美国扩大出口。
尽管如此,笔者认为这比另一个选择,也就是主动捅破楼市泡沫,让楼价下跌的风险要小一些。这是因为,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并非真正由市场机制形成,而是地方财政体制的产物,也就是所谓的土地财政的产物。这一安排让地方政府的收入高度依赖土地批租,因此,房价大跌将带来巨大的政治问题,也会让整个国有银行陷入债务危机。
虽然人民币贬值不可避免,但只要当局维持房价不能跌的预期,一线城市楼市继续上涨的压力就不可能消除,这是因为就业人口向大都市和权力中心集聚的趋势无法改变。人们相信,只有在权力中心才能找到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就令权力中心的楼市经常性地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那为什么当局不能放弃限购,放开权力中心的土地供给,充分满足外来就业人口的住房需求呢?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会导致大都市越来越难以治理,而且也会造成人口大量外流地区的治理危机。东北地区的危机就与这个因素有直接关系。
也就是说,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不仅是货币政策过于宽松的产物,而是有更深层的制度原因,这个制度原因就是中央集权的大国,无法为人口的自由流动和空间分布提供一个有效的调节机制。中央集权导致经济运行对行政权力的高度依赖,从而导致了房地产价值对行政权力的高度依赖。经济普遍扩张时,这种格局似乎问题不大,一旦经济下行或收缩,整个行政权力的空间分布格局无法对做出相应调整,因为行政权力扩张很容易,收缩则很难。那些经济相对规模绝对和相对下降的地方政府,面临着无法克服的政治障碍。这种“棘轮效应”正是中国房地产泡沫难解的根本原因,也是当局多年不敢正视房地产泡沫难题的根本原因。
最近北京决定让几个发达省份对口解决东北三省的困境,说明当局已经在寻找解决地区不平衡难题的办法。但房地产泡沫已经积聚的风险,依然可能会放出今年最大的黑天鹅。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17517
当权者应该看到,两年内中国的房价总水平若再翻一番,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可以预期,决策当局今年内将不得不做出非常困难的选择。周小川最近在博鳌论坛上公开承认货币政策导致楼市泡沫“不是预期的后果”,发出了政策将有重大改变的明确信号。
当局的困难选择之一,就是人民币一次性大幅贬值,以便一面稳住房地产的名义价格,一面让工资和消费品价格的水平上升,逐步扭转房地产价格与工资收入者的购买力完全失衡的格局。但是,这个选择不仅会带来严重的通胀风险,驱使更多资本外逃,而且也会对世界经济带来冲击,尤其是可能刺激特朗普对中国采取严厉的贸易保护措施,以压制中国对美国扩大出口。
尽管如此,笔者认为这比另一个选择,也就是主动捅破楼市泡沫,让楼价下跌的风险要小一些。这是因为,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并非真正由市场机制形成,而是地方财政体制的产物,也就是所谓的土地财政的产物。这一安排让地方政府的收入高度依赖土地批租,因此,房价大跌将带来巨大的政治问题,也会让整个国有银行陷入债务危机。
虽然人民币贬值不可避免,但只要当局维持房价不能跌的预期,一线城市楼市继续上涨的压力就不可能消除,这是因为就业人口向大都市和权力中心集聚的趋势无法改变。人们相信,只有在权力中心才能找到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就令权力中心的楼市经常性地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那为什么当局不能放弃限购,放开权力中心的土地供给,充分满足外来就业人口的住房需求呢?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会导致大都市越来越难以治理,而且也会造成人口大量外流地区的治理危机。东北地区的危机就与这个因素有直接关系。
也就是说,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不仅是货币政策过于宽松的产物,而是有更深层的制度原因,这个制度原因就是中央集权的大国,无法为人口的自由流动和空间分布提供一个有效的调节机制。中央集权导致经济运行对行政权力的高度依赖,从而导致了房地产价值对行政权力的高度依赖。经济普遍扩张时,这种格局似乎问题不大,一旦经济下行或收缩,整个行政权力的空间分布格局无法对做出相应调整,因为行政权力扩张很容易,收缩则很难。那些经济相对规模绝对和相对下降的地方政府,面临着无法克服的政治障碍。这种“棘轮效应”正是中国房地产泡沫难解的根本原因,也是当局多年不敢正视房地产泡沫难题的根本原因。
最近北京决定让几个发达省份对口解决东北三省的困境,说明当局已经在寻找解决地区不平衡难题的办法。但房地产泡沫已经积聚的风险,依然可能会放出今年最大的黑天鹅。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 2017/03/28 -- 黎岩:房价暴涨背后的囚徒困境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4 -- 从学区房热潮看阶层固化:东京与北京的冰与火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2 -- 黎岩:抢着上车的购房者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2 -- 中国房地产得了疯牛病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2 -- 仅是事前限制是无法遏制楼市泡沫的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1 -- 限购限贷出台 疯狂抢房不止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0 -- 日本人眼中的中国楼市:一线城市房价已超过泡沫年代的东京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17 -- 中国的高房价与跨代贫穷制度化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17 -- 如何解读最近惊人的房价表现及趋势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17 -- 房价之谜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17517
蔡慎坤:没有普京的俄罗斯何时到来?
“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这是当年普京对俄罗斯人许下的豪言壮语!时间过得真快,这个曾经年轻气盛的俄罗斯领导人,三届总统一届总理干下来,20年按揭基本到期了,俄罗斯的经济和民生都一片凋零,尽管他在政治上几乎扫荡了所有反对派,民意支持率也达到恐怖的86%,然而“不明真相的群众”依然可以一夜之间就从大街小巷涌向广场,甚至大胆喊出了要一个“没有普京的俄罗斯”。
俄罗斯在周末发生的大规模抗议,尽管无事不报无所不知的环球都鸦雀无声,网民们还是从网络中获得了真相。虽然普京在我们的媒体上倍受尊宠,在中国甚至有数不清的粉丝,但是过去20年,他在俄罗斯的所作所为,人们还是知道许多。我不明白的只是一大群并不关心中国现实的网民,倒是特别关心普京的一举一动,哪怕是只言片语都会赢得阵阵喝彩!
普京取悦俄罗斯人乃至中国网民的不外乎两招:个人崇拜和民族主义,这两招在集权国家屡试不爽!在媒体频密的报道中,普京如同一个圣人,上天可架战机、入海可捕鲸鱼,在大森林里可驯服老虎。普京热爱多种体育运动,柔道更是胜过职业高手,在F1赛车道上可以风驰电挚!普京有一身硬汉的肌肉,面对孩子却又表现出少有的柔情。
普京精心打造的俄罗斯硬汉形象,无论是梅德韦杰夫,还是其他政客都只能望其项背。至于民族主义不过是普京控制俄罗斯人思想的一种方式,让俄罗斯人时时有危机感有恐惧感,似乎只有普京才是俄罗斯的拯救者,才是俄国人的守护神。
俄罗斯政治史有着浓重的集权色彩,从彼得大帝到叶卡捷琳娜女皇再到沙皇亚历山大,俄罗斯人对强势君主一直情有独钟。比如斯大林从掌权执政到病死床榻,前前后后在苏联掌权23年。克格勃出身的普京也已把国家政治搞成了密室政治,他默认乃至很享受一国命运系于一人的风光状态。
普京自认为只有自己才是俄罗斯的主宰,其他人都是奴仆,即使梅德韦杰夫也不过是个配衬和跟班。过去20年,凡是反对普京或对普京构成威胁的势力或个人,都被他一一除掉了。无论是当年英俊潇洒的俄罗斯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还是俄罗斯前第一副总理涅姆佐夫,甚至是著名女记者安娜 波里特科夫斯卡娅等等政客名流,要么被关进大牢,要么死得莫明其妙!
早在2007年,《时代》周刊的知名编辑阿迪·伊格内修斯在《沙皇诞生了》一文中提到普京,只传达了一个信号:“我,在掌控一切”。该文批评说:为了维持稳定,普京可以关闭电视台和报纸,拘捕商界反对派人士,压制反对党。该文还援引美国的俄罗斯问题专家迪米特里·西梅斯的话说:普京是一个被俄罗斯人选出来的沙皇。
早在普京提名眉目清秀、神态腼腆、缺乏权力根基的梅德韦杰夫出任总统时,外界就预测普京不会放弃权力,最多让梅德韦杰夫干完一届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任期间,最大的功劳是修改宪法,将叶利钦时代制定的总统4年任期延长为6年,从而为普京重新执掌总统大位扫清了障碍,使得普京可以连选连任直到2024年,其执政时间长于斯大林。
俄罗斯人乃至中国网民对普京的崇拜,实际上也是一种对威权、铁腕、集权专制的崇拜。如果说中国网民对普京和俄罗斯当下的状况了解不多,那么对普京前几个任期还是有所了解的,俄罗斯人乃至中国网民崇拜于普京的强力整肃以及对西方的强硬,对其蔑视人权、打压民主的做法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干脆加以赞赏!不少俄罗斯人乃至中国网民在看到任何不利于普京的消息时,往往都会象捍卫祖宗一样力挺普京。
俄罗斯人乃至中国网民不愿正视一个现实,普京与那些在苏联垮台过程中偷盗国家资产靠人民血汗而崛起的寡头相比,并无任何区别,普京既不是俄罗斯穷人的代表,也不信仰所谓的卡尔.马克思——而只是寡头资本家的代言人或者说利益共同体!
多年来,有关普京的隐秘财富,一直是学者、分析师、反对派、记者、情报机构想要解开的谜团,也是海外舆论一直在挖掘的新闻,对于这个正走向专制极权的俄罗斯新沙皇而言,公开的财产数据很难让外界相信,而许多确凿的证据显示,普京的隐秘财富远远高过外界的猜测,甚至很可能是当今这个世界的首富。
俄罗斯反对派亚博卢党的创始人亚夫林斯基曾抨击普京:“他创建了一个制度,没有别人只有他才能当总统,只有他才能统治的制度。”亚夫林斯基认为,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走的是一条全面违背欧洲文明价值观,彻底倒退回到过去苏联时代的道路。俄罗斯社会的自由越来越少,言论不断受到压制,一些人也因此被关押,这个制度迟早将垮台。“这是一个历史的陷阱。所有的人都意识到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俄罗斯正在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变化。”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17561
俄罗斯在周末发生的大规模抗议,尽管无事不报无所不知的环球都鸦雀无声,网民们还是从网络中获得了真相。虽然普京在我们的媒体上倍受尊宠,在中国甚至有数不清的粉丝,但是过去20年,他在俄罗斯的所作所为,人们还是知道许多。我不明白的只是一大群并不关心中国现实的网民,倒是特别关心普京的一举一动,哪怕是只言片语都会赢得阵阵喝彩!
普京取悦俄罗斯人乃至中国网民的不外乎两招:个人崇拜和民族主义,这两招在集权国家屡试不爽!在媒体频密的报道中,普京如同一个圣人,上天可架战机、入海可捕鲸鱼,在大森林里可驯服老虎。普京热爱多种体育运动,柔道更是胜过职业高手,在F1赛车道上可以风驰电挚!普京有一身硬汉的肌肉,面对孩子却又表现出少有的柔情。
普京精心打造的俄罗斯硬汉形象,无论是梅德韦杰夫,还是其他政客都只能望其项背。至于民族主义不过是普京控制俄罗斯人思想的一种方式,让俄罗斯人时时有危机感有恐惧感,似乎只有普京才是俄罗斯的拯救者,才是俄国人的守护神。
俄罗斯政治史有着浓重的集权色彩,从彼得大帝到叶卡捷琳娜女皇再到沙皇亚历山大,俄罗斯人对强势君主一直情有独钟。比如斯大林从掌权执政到病死床榻,前前后后在苏联掌权23年。克格勃出身的普京也已把国家政治搞成了密室政治,他默认乃至很享受一国命运系于一人的风光状态。
普京自认为只有自己才是俄罗斯的主宰,其他人都是奴仆,即使梅德韦杰夫也不过是个配衬和跟班。过去20年,凡是反对普京或对普京构成威胁的势力或个人,都被他一一除掉了。无论是当年英俊潇洒的俄罗斯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还是俄罗斯前第一副总理涅姆佐夫,甚至是著名女记者安娜 波里特科夫斯卡娅等等政客名流,要么被关进大牢,要么死得莫明其妙!
早在2007年,《时代》周刊的知名编辑阿迪·伊格内修斯在《沙皇诞生了》一文中提到普京,只传达了一个信号:“我,在掌控一切”。该文批评说:为了维持稳定,普京可以关闭电视台和报纸,拘捕商界反对派人士,压制反对党。该文还援引美国的俄罗斯问题专家迪米特里·西梅斯的话说:普京是一个被俄罗斯人选出来的沙皇。
早在普京提名眉目清秀、神态腼腆、缺乏权力根基的梅德韦杰夫出任总统时,外界就预测普京不会放弃权力,最多让梅德韦杰夫干完一届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任期间,最大的功劳是修改宪法,将叶利钦时代制定的总统4年任期延长为6年,从而为普京重新执掌总统大位扫清了障碍,使得普京可以连选连任直到2024年,其执政时间长于斯大林。
俄罗斯人乃至中国网民对普京的崇拜,实际上也是一种对威权、铁腕、集权专制的崇拜。如果说中国网民对普京和俄罗斯当下的状况了解不多,那么对普京前几个任期还是有所了解的,俄罗斯人乃至中国网民崇拜于普京的强力整肃以及对西方的强硬,对其蔑视人权、打压民主的做法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干脆加以赞赏!不少俄罗斯人乃至中国网民在看到任何不利于普京的消息时,往往都会象捍卫祖宗一样力挺普京。
俄罗斯人乃至中国网民不愿正视一个现实,普京与那些在苏联垮台过程中偷盗国家资产靠人民血汗而崛起的寡头相比,并无任何区别,普京既不是俄罗斯穷人的代表,也不信仰所谓的卡尔.马克思——而只是寡头资本家的代言人或者说利益共同体!
多年来,有关普京的隐秘财富,一直是学者、分析师、反对派、记者、情报机构想要解开的谜团,也是海外舆论一直在挖掘的新闻,对于这个正走向专制极权的俄罗斯新沙皇而言,公开的财产数据很难让外界相信,而许多确凿的证据显示,普京的隐秘财富远远高过外界的猜测,甚至很可能是当今这个世界的首富。
俄罗斯反对派亚博卢党的创始人亚夫林斯基曾抨击普京:“他创建了一个制度,没有别人只有他才能当总统,只有他才能统治的制度。”亚夫林斯基认为,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走的是一条全面违背欧洲文明价值观,彻底倒退回到过去苏联时代的道路。俄罗斯社会的自由越来越少,言论不断受到压制,一些人也因此被关押,这个制度迟早将垮台。“这是一个历史的陷阱。所有的人都意识到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俄罗斯正在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变化。”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 2017/03/29 -- 俄罗斯爆发五年来最大规模示威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13 -- 《纽约时报》西方国家警惕俄罗斯RT新闻网宣传攻势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09 -- 机核网:被Steam下架的一款战争游戏和它背后的是非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2/16 -- 《纽约时报》官员称特朗普竞选团队曾多次与俄罗斯接触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2/04 -- 陶杰:无间道今昔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1/25 -- 《华尔街日报》普京治下的俄罗斯经济为何屹立不倒?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6/12/15 -- 美国之音:乐见中国成美头号对手 俄渔翁得利等待战略机遇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6/12/14 -- 練乙錚:聯俄制華,特朗普有條件嗎?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6/12/11 -- 《华盛顿邮报》中情局认为俄助川普赢得大选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10/13 -- 《经济学人》“普京的十二项丰功伟绩”凸显俄罗斯个人崇拜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17561
国台办:台NGO人士李明哲涉危害国安被调查
来源:
博谈网
台湾NGO工作者李明哲赴中国大陆“被失踪”
(博谈网记者苏智敏报道)日前入境中国后失踪多日的台湾非政府组织工作者李明哲,传出遭中国政府国安单位拘留的消息,中国国台办29日承认,称李明哲涉嫌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活动。
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3月29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证实,任职于NGO组织“台北文山社区大学”的李明哲是因「涉嫌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活动」,正接受有关部门调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又称,李明哲目前身体状况良好。
NGO工作者李明哲长年支持公民社会组织,并与中国民间人士分享台湾民主经验,此次前往中国属私人行程,处理他岳母的医疗事宜,却在3月19日入境中国后即失联。台湾陆委会确认李明哲于19日下午11点51分入境中国,但没有任何旅馆入住纪录或逮捕纪录。
台湾海基会也先后于20日、24日发函海协会,请求中国有关单位协寻,但直到25日仍没有得到任何官方响应。直到27日晚间李明哲妻子李净瑜才从台湾政府间接消息得知,李明哲是遭中国国安单位拘留,但仍不知在中国何处。
由于李明哲有高血压病史,焦急的李净瑜28日已透过海基会转交高血压备用药品,及新台币3万元让先生在牢狱中能正常饮食。
日前当李明哲失踪消息传出时,国际特赦组织东亚区域主任轲霖(Nicholas Bequelin)即谴责:“李明哲失踪的事实,让那些和中国公民社会合作者的安危再度受到质疑。”
有同为NGO工作者的台湾人士指出,李明哲可能被指控违反中国去年4月通过的《境外组织管理法》,该新法对任何有涉嫌危害国家安全、颠覆政权、分裂国家的NGO组织活动,都被要求停止或驱逐出境。然而中共政府所谓的「国家安全」定义十分空泛,709案被捕的维权律师几乎都被冠上此罪名。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3/%E5%9B%BD%E5%8F%B0%E5%8A%9E%EF%BC%9A%E5%8F%B0ngo%E4%BA%BA%E5%A3%AB%E6%9D%8E%E6%98%8E%E5%93%B2%E6%B6%89%E5%8D%B1%E5%AE%B3%E5%9B%BD%E5%AE%89%E8%A2%AB%E8%B0%83%E6%9F%A5.html
博谈网
台湾NGO工作者李明哲赴中国大陆“被失踪”
(博谈网记者苏智敏报道)日前入境中国后失踪多日的台湾非政府组织工作者李明哲,传出遭中国政府国安单位拘留的消息,中国国台办29日承认,称李明哲涉嫌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活动。
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3月29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证实,任职于NGO组织“台北文山社区大学”的李明哲是因「涉嫌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活动」,正接受有关部门调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又称,李明哲目前身体状况良好。
NGO工作者李明哲长年支持公民社会组织,并与中国民间人士分享台湾民主经验,此次前往中国属私人行程,处理他岳母的医疗事宜,却在3月19日入境中国后即失联。台湾陆委会确认李明哲于19日下午11点51分入境中国,但没有任何旅馆入住纪录或逮捕纪录。
台湾海基会也先后于20日、24日发函海协会,请求中国有关单位协寻,但直到25日仍没有得到任何官方响应。直到27日晚间李明哲妻子李净瑜才从台湾政府间接消息得知,李明哲是遭中国国安单位拘留,但仍不知在中国何处。
由于李明哲有高血压病史,焦急的李净瑜28日已透过海基会转交高血压备用药品,及新台币3万元让先生在牢狱中能正常饮食。
日前当李明哲失踪消息传出时,国际特赦组织东亚区域主任轲霖(Nicholas Bequelin)即谴责:“李明哲失踪的事实,让那些和中国公民社会合作者的安危再度受到质疑。”
有同为NGO工作者的台湾人士指出,李明哲可能被指控违反中国去年4月通过的《境外组织管理法》,该新法对任何有涉嫌危害国家安全、颠覆政权、分裂国家的NGO组织活动,都被要求停止或驱逐出境。然而中共政府所谓的「国家安全」定义十分空泛,709案被捕的维权律师几乎都被冠上此罪名。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3/%E5%9B%BD%E5%8F%B0%E5%8A%9E%EF%BC%9A%E5%8F%B0ngo%E4%BA%BA%E5%A3%AB%E6%9D%8E%E6%98%8E%E5%93%B2%E6%B6%89%E5%8D%B1%E5%AE%B3%E5%9B%BD%E5%AE%89%E8%A2%AB%E8%B0%83%E6%9F%A5.html
英国今日启动脱欧 最快2019年3月完成
来源:
华尔街见闻
英国29日将启动脱欧程序,由英国首相梅(Theresa May)正式发函通知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Donald Tusk),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
根据里斯本条约第50条,欧盟会员国可以依据本国宪法要求退出欧盟。在确定退出欧盟后,当事国必须通知欧洲理事会,以启动为期两年的退出协商。
梅今晚与图斯克、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及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通电话,确认将要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
她签署的信函也已准备好,将在英国夏令时间29日中午12时30分(北京时间晚间7时30分),由英国驻欧盟大使巴罗(Tim Barrow)转交。
梅接着会向国会议员宣布,英国退出欧盟的时间正式迈入倒数。梅预料会发表演说,包括强调保障每个公民的权利,务必要有最好的谈判结果,英国民众必须团结一致等。
在野党工党党魁柯宾(Jeremy Corbyn)表示,工党尊重离开欧盟的决定,会监督未来政府“每一脚步”。
以下是英国广播公司(BBC)整理的脱欧重要事件时间表:
·2017年3月29日:英国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
·2017年4月29日:欧盟领袖(除去英国)召开特别高峰会,通过英国脱欧谈判指导方针。
·2017年5月:欧盟执委会公布谈判指导方针,或许会透露英国和欧盟的未来贸易协定谈判是否要同步进行。
·2017年5月/6月:开始谈判。
·2017年4月、5月:德国国会选举。
·2017年秋天:英国政府预期推动“大废除法案”,废止1972年国会通过的“欧洲共同体法案”,未来欧盟的法律不再凌驾于英国法律之上。
·2018年10月:完成谈判的目标期限。
·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英国国会、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进行投票。
·2019年3月:英国正式退出欧盟。(谈判时间可以拉长,但必须有欧盟27个会员国同意。)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3/%E8%8B%B1%E5%9B%BD%E4%BB%8A%E6%97%A5%E5%90%AF%E5%8A%A8%E8%84%B1%E6%AC%A7%7C%E6%9C%80%E5%BF%AB2019%E5%B9%B43%E6%9C%88%E5%AE%8C%E6%88%90.html
华尔街见闻
英国29日将启动脱欧程序,由英国首相梅(Theresa May)正式发函通知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Donald Tusk),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
根据里斯本条约第50条,欧盟会员国可以依据本国宪法要求退出欧盟。在确定退出欧盟后,当事国必须通知欧洲理事会,以启动为期两年的退出协商。
梅今晚与图斯克、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及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通电话,确认将要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
她签署的信函也已准备好,将在英国夏令时间29日中午12时30分(北京时间晚间7时30分),由英国驻欧盟大使巴罗(Tim Barrow)转交。
梅接着会向国会议员宣布,英国退出欧盟的时间正式迈入倒数。梅预料会发表演说,包括强调保障每个公民的权利,务必要有最好的谈判结果,英国民众必须团结一致等。
在野党工党党魁柯宾(Jeremy Corbyn)表示,工党尊重离开欧盟的决定,会监督未来政府“每一脚步”。
以下是英国广播公司(BBC)整理的脱欧重要事件时间表:
·2017年3月29日:英国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
·2017年4月29日:欧盟领袖(除去英国)召开特别高峰会,通过英国脱欧谈判指导方针。
·2017年5月:欧盟执委会公布谈判指导方针,或许会透露英国和欧盟的未来贸易协定谈判是否要同步进行。
·2017年5月/6月:开始谈判。
·2017年4月、5月:德国国会选举。
·2017年秋天:英国政府预期推动“大废除法案”,废止1972年国会通过的“欧洲共同体法案”,未来欧盟的法律不再凌驾于英国法律之上。
·2018年10月:完成谈判的目标期限。
·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英国国会、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进行投票。
·2019年3月:英国正式退出欧盟。(谈判时间可以拉长,但必须有欧盟27个会员国同意。)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3/%E8%8B%B1%E5%9B%BD%E4%BB%8A%E6%97%A5%E5%90%AF%E5%8A%A8%E8%84%B1%E6%AC%A7%7C%E6%9C%80%E5%BF%AB2019%E5%B9%B43%E6%9C%88%E5%AE%8C%E6%88%90.html
【立場新聞】梁文道:樹欲靜而風不止
要是沒有意外,今天應該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有大批市民會為了一場其實從來和他們沒有多大關係的特首選戰而惋惜、而慨嘆,甚而流淚悲憤的日子。這種人當然就是大家口中的「薯粉」,一群在過去兩、三個月裏頭突然被動員起來,能量龐大得驚人的普羅百姓。如果奉行極端鬥爭路線的建制群豪硬是要說這些人全是激進「黃屍」的話,我希望他們只不過是在繼續玩弄選戰策略,而不是真心相信這種偏離事實的判斷。仔細回顧整場選戰,分析他們在社交媒體上頭的留言,就會發現這群為數眾多的「薯粉」,雖有不少立場傾向泛民,但卻絕非民主至上的原則派,更不是親近港獨的右翼本土主義者。畢竟,感動得他們哭了又哭的曾俊華,可是個如假包換的建制人物,既要尊重「八三一」框架,又要為第二十三條立法,而且還不斷表白他那竹升仔式的家國情懷。再結合幾份可信民調的結果,我們大致可以說這群人就是香港中產社會的主流,年紀不大,收入尚可,學歷也不算太低。打擊他們,無論對任何政治勢力而言,恐怕都算不上明智。
「其實我地根本唔係想反中央……。」「呢一刻有冇普選都唔係最緊要啦,我只係想香港唔好繼續沉淪。」「過去幾年的撕裂真是令人疲累,我只係想要一個親民啲,可以團結到人心嘅特首。」「如果薯片叔叔真係做到特首,我願意喺大球場睇港隊踢波嘅時候同佢一齊肅立唱國歌」。類似留言,在曾俊華的競選臉書上頭可謂比比皆是。這種話要是出現在林鄭月娥的專頁上頭,把其中的主角換成林太,我想藍絲也不會一見就群起而攻之吧。為什麼?因為這類話語滿是妥協求和的語氣,不激進,不越矩,不反中,不亂港,溫和得無以復加。這群人的想望和要求,還真像他們常用的另一個詞語所形容,是「卑微」的。
於是我們第一個要問的問題,是他們這種心情是怎麼來的?這種情緒又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感染力,傳染到如此普遍的地步?不消說,它當然來自過去五年的社會背景,是對過去五年的負面回應。它的普遍,則反映了市民大眾對過去五年的不滿達到了一個什麼樣的程度。
以往香港社會要是有些什麼政治紛爭,使得政府施政不順,體制總是有很多理由的。但是過去五年,除了一份《蘋果日報》加上半份《明報》,以及即將關台的「有線電視」等少量異數之外,幾乎所有傳統媒體全被收編,你還能說是傳媒都在針對政府嗎?要說外國勢力猖獗,過去五年國家花了這麼多人力物力,扶植壯大了那麼多的社團機構,難道在自己的領土上都還鬥不過那些神龍見尾不見首的外國勢力嗎?要說人心未回歸,九七之後都二十年了,為什麼九年前還會為了汶川地震日夜憂心,為了京奧成績振奮競舞的香港,竟然會在今天突然冒出一批港獨分子,並且其中主力還是回歸之後才成長起來的青少年呢?
問題很多,但是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政治。
「薯粉」現象背後的情緒,是種政治情緒,是過去幾年政治路線和施政手法的直接結果,儘管它聽起來是那麼地低聲下氣,看起來是那麼地不「政治」。便連葉劉淑儀女士最近也都指出,政治問題只能政治解決。如果新一任特首林鄭月娥以為這全是社會和經濟發展受阻之故,試圖左加點長者津貼,右加點教育資源,減一些隧道費,甚至逐步造地多蓋點房子,以民生工程來消弭這種情緒的話,那就真是錯用了醫治慢性病的藥物去對付外科急症了。嚴格講,這些政策不是沒用,只不過一來見效需時,而且每一招都只能處理一個局部問題。更重要的是提案上了議會,你怎樣保證反對派不反對不拉布,不在雞蛋裏面挑出一大堆骨頭呢?所以焦點還是得先回到政治,回到當下社會敵我分明的鬥爭氛圍。不先化解政治矛盾,任何社會工程上的小修小補都將無濟於事。
曾俊華的競選工程之所以那麼出色,就是因為他非常成功地捉住了這一點。很多人誇讚他的團隊公關工夫到家,可是千萬別忘了,再好的公關,也得先有個極好的賣點。他的賣點就是修補撕裂,重建信任,他所有公關行動幾乎全都捉着這一核心理念不放。他看準了社會氛圍,看準了香港中產主流的要求經過五年已經低到了不可更低的水位,於是才能在建制派大原則上不讓半分的前提底下,把一群淺黃甚至淺藍的市民弄得又哭又笑。他那些日誌,講辭和短片,固然不乏動人之處,但我總懷疑看哭了的「薯粉」其實有更大的程度是在為自己而哭。沒有那種叫人感傷的情緒做背景,這些洋葱可能也就只是濕了水的火柴而已。掌握對了社會氛圍,抓對了賣點,這不是尋常意義下的公關,而是過人的政治敏感和政治判斷。
當曾俊華在溫煦柔和地講政治的時候,林鄭月娥卻在硬橋硬馬地講政策,這就是他倆競選工程的最大區別了。
曾俊華判斷今日社會氣氛低迷若此,和梁振英絕對脫不了干係。既然梁振英「語言偽術」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就大打真誠人性,甚至連自己口齒不夠便給的缺點也成了優點。既然梁振英「過度有為」的表現使人疲倦,他就高唱「休養生息」,甚至連一向被人攻擊的「太hea」也都忽然可愛了起來。既然梁振英面對反抗絕不手軟,他就主銷自己的寬容幽默,甚至示範一次怎樣回應網上的「白色恐怖」。換句話說,他整個競選工程設定的真正對手其實不是同台的林鄭月娥,而是台下的梁振英;是公眾記憶裏的梁振英,以及「梁振英路線」五年來所造成的氛圍和情緒。於是接下來就只需要等待林鄭月娥埋位,等她自動變成梁振英之後的梁振英了。
偏偏林鄭月娥過去五年緊跟梁振英路線的形象早存,卻還要在梁振英宣佈不再連任的第一天就表明自己要踵繼梁氏路線,更別提與梁政府秤不離砣的中聯辦還要或明或暗地替她拉票助選了。於是在這場社會情緒詮釋戰的第一步上,她就已經輸了,於是本來也大有機會可當「奶粉」的市民便成了後來的「薯粉」。直到後來她再想切割自己與梁振英的聯繫,再想擺脫中聯辦加持的光環,皆已為時過晚。這除了是我曾經強調過的政治智慧不足之外,更是由於她的身不由己。她不會完全不了解香港中產主流的感受,更不會不知道梁振英的低民望意味着什麼。但她很清楚,要是真想當上特首,起碼在這個階段是不能甩開梁營與相關人眾的。她沒錯,所以她贏了特首寶座,儘管輸掉了香港民意。
這便引到「薯粉」現象的第二個問題,也是他們今天最想問的問題了,那就是為什麼?為什麼港人最擁護的人選會輸?為什麼不求普選,不求二十三條不立法,更不求港獨,只是想要喘一口氣,如此卑微的願望也不被允許實現?為什麼同是位居高層的老建制派,他們喜歡的這一個就是不被中央信任?到底那個玄而又玄的「中央信任」是什麼意思?不僅今日「薯粉」這番大哉問的背後埋藏着一個真正深層次的政治問題,我怕它還會觸發往後更加嚴重的政治矛盾。「薯粉」想要休兵止戰,甚至不少「忍痛」挺曾的泛民也都累了,但是北風答應嗎?
原刊蘋果日報
原文連結
from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com/2017/03/subside.html
「其實我地根本唔係想反中央……。」「呢一刻有冇普選都唔係最緊要啦,我只係想香港唔好繼續沉淪。」「過去幾年的撕裂真是令人疲累,我只係想要一個親民啲,可以團結到人心嘅特首。」「如果薯片叔叔真係做到特首,我願意喺大球場睇港隊踢波嘅時候同佢一齊肅立唱國歌」。類似留言,在曾俊華的競選臉書上頭可謂比比皆是。這種話要是出現在林鄭月娥的專頁上頭,把其中的主角換成林太,我想藍絲也不會一見就群起而攻之吧。為什麼?因為這類話語滿是妥協求和的語氣,不激進,不越矩,不反中,不亂港,溫和得無以復加。這群人的想望和要求,還真像他們常用的另一個詞語所形容,是「卑微」的。
於是我們第一個要問的問題,是他們這種心情是怎麼來的?這種情緒又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感染力,傳染到如此普遍的地步?不消說,它當然來自過去五年的社會背景,是對過去五年的負面回應。它的普遍,則反映了市民大眾對過去五年的不滿達到了一個什麼樣的程度。
以往香港社會要是有些什麼政治紛爭,使得政府施政不順,體制總是有很多理由的。但是過去五年,除了一份《蘋果日報》加上半份《明報》,以及即將關台的「有線電視」等少量異數之外,幾乎所有傳統媒體全被收編,你還能說是傳媒都在針對政府嗎?要說外國勢力猖獗,過去五年國家花了這麼多人力物力,扶植壯大了那麼多的社團機構,難道在自己的領土上都還鬥不過那些神龍見尾不見首的外國勢力嗎?要說人心未回歸,九七之後都二十年了,為什麼九年前還會為了汶川地震日夜憂心,為了京奧成績振奮競舞的香港,竟然會在今天突然冒出一批港獨分子,並且其中主力還是回歸之後才成長起來的青少年呢?
問題很多,但是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政治。
「薯粉」現象背後的情緒,是種政治情緒,是過去幾年政治路線和施政手法的直接結果,儘管它聽起來是那麼地低聲下氣,看起來是那麼地不「政治」。便連葉劉淑儀女士最近也都指出,政治問題只能政治解決。如果新一任特首林鄭月娥以為這全是社會和經濟發展受阻之故,試圖左加點長者津貼,右加點教育資源,減一些隧道費,甚至逐步造地多蓋點房子,以民生工程來消弭這種情緒的話,那就真是錯用了醫治慢性病的藥物去對付外科急症了。嚴格講,這些政策不是沒用,只不過一來見效需時,而且每一招都只能處理一個局部問題。更重要的是提案上了議會,你怎樣保證反對派不反對不拉布,不在雞蛋裏面挑出一大堆骨頭呢?所以焦點還是得先回到政治,回到當下社會敵我分明的鬥爭氛圍。不先化解政治矛盾,任何社會工程上的小修小補都將無濟於事。
曾俊華的競選工程之所以那麼出色,就是因為他非常成功地捉住了這一點。很多人誇讚他的團隊公關工夫到家,可是千萬別忘了,再好的公關,也得先有個極好的賣點。他的賣點就是修補撕裂,重建信任,他所有公關行動幾乎全都捉着這一核心理念不放。他看準了社會氛圍,看準了香港中產主流的要求經過五年已經低到了不可更低的水位,於是才能在建制派大原則上不讓半分的前提底下,把一群淺黃甚至淺藍的市民弄得又哭又笑。他那些日誌,講辭和短片,固然不乏動人之處,但我總懷疑看哭了的「薯粉」其實有更大的程度是在為自己而哭。沒有那種叫人感傷的情緒做背景,這些洋葱可能也就只是濕了水的火柴而已。掌握對了社會氛圍,抓對了賣點,這不是尋常意義下的公關,而是過人的政治敏感和政治判斷。
當曾俊華在溫煦柔和地講政治的時候,林鄭月娥卻在硬橋硬馬地講政策,這就是他倆競選工程的最大區別了。
曾俊華判斷今日社會氣氛低迷若此,和梁振英絕對脫不了干係。既然梁振英「語言偽術」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就大打真誠人性,甚至連自己口齒不夠便給的缺點也成了優點。既然梁振英「過度有為」的表現使人疲倦,他就高唱「休養生息」,甚至連一向被人攻擊的「太hea」也都忽然可愛了起來。既然梁振英面對反抗絕不手軟,他就主銷自己的寬容幽默,甚至示範一次怎樣回應網上的「白色恐怖」。換句話說,他整個競選工程設定的真正對手其實不是同台的林鄭月娥,而是台下的梁振英;是公眾記憶裏的梁振英,以及「梁振英路線」五年來所造成的氛圍和情緒。於是接下來就只需要等待林鄭月娥埋位,等她自動變成梁振英之後的梁振英了。
偏偏林鄭月娥過去五年緊跟梁振英路線的形象早存,卻還要在梁振英宣佈不再連任的第一天就表明自己要踵繼梁氏路線,更別提與梁政府秤不離砣的中聯辦還要或明或暗地替她拉票助選了。於是在這場社會情緒詮釋戰的第一步上,她就已經輸了,於是本來也大有機會可當「奶粉」的市民便成了後來的「薯粉」。直到後來她再想切割自己與梁振英的聯繫,再想擺脫中聯辦加持的光環,皆已為時過晚。這除了是我曾經強調過的政治智慧不足之外,更是由於她的身不由己。她不會完全不了解香港中產主流的感受,更不會不知道梁振英的低民望意味着什麼。但她很清楚,要是真想當上特首,起碼在這個階段是不能甩開梁營與相關人眾的。她沒錯,所以她贏了特首寶座,儘管輸掉了香港民意。
這便引到「薯粉」現象的第二個問題,也是他們今天最想問的問題了,那就是為什麼?為什麼港人最擁護的人選會輸?為什麼不求普選,不求二十三條不立法,更不求港獨,只是想要喘一口氣,如此卑微的願望也不被允許實現?為什麼同是位居高層的老建制派,他們喜歡的這一個就是不被中央信任?到底那個玄而又玄的「中央信任」是什麼意思?不僅今日「薯粉」這番大哉問的背後埋藏着一個真正深層次的政治問題,我怕它還會觸發往後更加嚴重的政治矛盾。「薯粉」想要休兵止戰,甚至不少「忍痛」挺曾的泛民也都累了,但是北風答應嗎?
原刊蘋果日報
原文連結
from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com/2017/03/subside.html
从高举“依赖理论”旗帜转为“全球化”捍卫者,中共彻底精神分裂
中共最高领导习近平不久前在欧洲达沃斯论坛上,高调宣扬贸易全球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人一下子脑筋转不过弯,感觉时空彻底错乱。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中共多年来抨击以美国为首的贸易全球化商业活动,不管是在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的20世纪末抑或成功加入组织后的21世纪初,它批判全球化的火力始终不减,(只要翻回当年大量中央及各省的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就能得到印证)。但是现在它却似乎对自己的说法作了全盘否定,岂不令人觉得奇哉怪也。
所谓"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自由世界的说法,其理论根据是古典经济学中的国际贸易关系,认为各国凭借其自身资源与他国贸易而互相得益,从而使国家走向现代化。
但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却并不如此认为,他们认为所谓全球化不外是发达国家(或"中心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或"边陲国家")的一种剥削,导致后者得不到发展以致落后贫穷腐败等弊病。他们称此种关系是不平等的"依赖理论"(Dependency Theory)。
依赖理论要义如下:
1. 世界分中心国家与边陲国家。中心国家是欧美等先进国;边陲国家是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中共多年来抨击以美国为首的贸易全球化商业活动,不管是在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的20世纪末抑或成功加入组织后的21世纪初,它批判全球化的火力始终不减,(只要翻回当年大量中央及各省的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就能得到印证)。但是现在它却似乎对自己的说法作了全盘否定,岂不令人觉得奇哉怪也。
所谓"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自由世界的说法,其理论根据是古典经济学中的国际贸易关系,认为各国凭借其自身资源与他国贸易而互相得益,从而使国家走向现代化。
但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却并不如此认为,他们认为所谓全球化不外是发达国家(或"中心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或"边陲国家")的一种剥削,导致后者得不到发展以致落后贫穷腐败等弊病。他们称此种关系是不平等的"依赖理论"(Dependency Theory)。
依赖理论要义如下:
1. 世界分中心国家与边陲国家。中心国家是欧美等先进国;边陲国家是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
2. 中心国家依赖发展中国家的天然资源或廉价劳动力而得到发展并领先。
3. 发展中国家只能依赖出卖天然资源或廉价劳动力以求存。由于受到中心国家的剥削,导致国力衰弱,无法发展。
依赖理论最早是由阿根廷经济学家Raúl Prebisch在1950-60年代提出,后来由德国经济学家Andre Gunder Frank加以发挥,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支派。由于单纯想以反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解释贫穷与腐败现象,却无视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先后局限与国际关系上的作用,此学说成为了自由市场经济学的反动,大开国际现代化的倒车。
现在让人不解的是:往日竭力高举"依赖理论"旗帜的中共国为何在一夕之间一百八十度转向变成了"全球化"的大力捍卫者?这中间到底出了什么变化?中共捍卫全球化自由市场的举动是真诚的吗?
关注中共国政局的读者一定能观察到,在中共立国的前三十年,由于在政治与经济上闭关锁国,导致国家一穷二白,在尝尽苦头后,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政策,国家引进外资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才出现了中共后三十年在经济上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就是说,中共是"全球化"体制下的得益者。
中共既是全球化体制下的得益者,那么国家领袖捍卫全球化体制不是合情合理吗?又何怪之有?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好了。问题就在这里:中共并不是真的心诚悦服全球化。在理论上,它从没有放弃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依赖理论的说法,始终在反先进的中心国家;在实践上,它完全不遵守世界贸易的规则运作,不只没有遵照世贸协定的时间表开放国内市场,反而奉行贸易保护主义,靠违规的伎俩大占世界贸易的便宜。
这样一个名与实、言与行、表与里都不一致的国家,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加以形容,只能用"精神分裂症"去解释。中共以为靠这种精神分裂的两面人手法可以永远欺骗世人,殊不知,世人早已看穿中共的这一套伎俩,这段日子的外资大撤退和终止进口中国货正是对违规者的全面大反击。中共的经济引擎已经死火,政权就要彻底解体了。
本文链接:《神经错乱的马克思主义》(8/2011)
from 启蒙年代 http://ift.tt/2o93uEY
3. 发展中国家只能依赖出卖天然资源或廉价劳动力以求存。由于受到中心国家的剥削,导致国力衰弱,无法发展。
依赖理论最早是由阿根廷经济学家Raúl Prebisch在1950-60年代提出,后来由德国经济学家Andre Gunder Frank加以发挥,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支派。由于单纯想以反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解释贫穷与腐败现象,却无视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先后局限与国际关系上的作用,此学说成为了自由市场经济学的反动,大开国际现代化的倒车。
现在让人不解的是:往日竭力高举"依赖理论"旗帜的中共国为何在一夕之间一百八十度转向变成了"全球化"的大力捍卫者?这中间到底出了什么变化?中共捍卫全球化自由市场的举动是真诚的吗?
关注中共国政局的读者一定能观察到,在中共立国的前三十年,由于在政治与经济上闭关锁国,导致国家一穷二白,在尝尽苦头后,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政策,国家引进外资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才出现了中共后三十年在经济上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就是说,中共是"全球化"体制下的得益者。
中共既是全球化体制下的得益者,那么国家领袖捍卫全球化体制不是合情合理吗?又何怪之有?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好了。问题就在这里:中共并不是真的心诚悦服全球化。在理论上,它从没有放弃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依赖理论的说法,始终在反先进的中心国家;在实践上,它完全不遵守世界贸易的规则运作,不只没有遵照世贸协定的时间表开放国内市场,反而奉行贸易保护主义,靠违规的伎俩大占世界贸易的便宜。
这样一个名与实、言与行、表与里都不一致的国家,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加以形容,只能用"精神分裂症"去解释。中共以为靠这种精神分裂的两面人手法可以永远欺骗世人,殊不知,世人早已看穿中共的这一套伎俩,这段日子的外资大撤退和终止进口中国货正是对违规者的全面大反击。中共的经济引擎已经死火,政权就要彻底解体了。
本文链接:《神经错乱的马克思主义》(8/2011)
from 启蒙年代 http://ift.tt/2o93uEY
Tuesday, 28 March 2017
比经济脱实向虚更严重的问题出现了
齐俊杰
最近,无论出席什么样的活动,参加什么样的聚会,话题之一必然是房子,炒房,炒房,还是炒房。越说房子是用来住的,大家炒房的热情越高,房地产越调控,大家买的反而越义无反顾,这到底几个意思呢?
最近几个热点事件,从北边辉山乳业的暴跌,到山东高利贷逼债的辱母杀人案,无不是跟炒房,跟炒钱有关。在北京最热的是连续的调控,甚至躲到博鳌开个经济论坛,讨论最火爆的还是房价的话题,另外,那么多公司都开了业绩发布会,但只有地产公司的发布会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昨天也有消息说,一个上市公司卖机床9年亏了1500万,今年卖了12套房赚了2000万。都说经济脱实向虚了,其实远比这可怕的多,很明显现在人心已经脱实向虚了。
经济脱实向虚,是指金融不再服务实体经济,比如2016年的几个月,房贷就把信贷来了个大包干,银行除了发房贷,其他事都不干了。我们的货币各种炒作,炒房,炒股,甚至直接钱炒钱,全国各地遍布高利贷,民间金融,甚至各种各样变种的非法集资,然后这些钱集中起来炒楼,放贷,炒资源,已经形成了一种势力,否则怎么可能有些楼盘,一开盘,就被很多人抢光,几个亿的现金,即使你找马云,他也未准能马上就拿的出来。所以必然是民间集资行为。几年前其实就有过,有的地方一个村,一个乡,甚至一个县都在搞这种所谓的高收益理财,年息能达到30%,然后把钱汇集在一起,出去进行资产投资,或者干脆放高利贷。最后的结果就是形成了一地鸡毛,那些地方从此不再有任何产业,人也不愿意干活,每天就想着收利息致富了,最后收了几个月利息,觉得挺好,遍不断加大投入。最后就是连利息带本金,带红利转投资的钱,全都赔了干净。人家就是吃准了你这点,知道你赚了钱,就算是吸毒上了瘾。跑不了的。
而这样的傻逼事,现在全国范围到处都是,只是换了个外衣而已。比如炒楼,很多人买2套房,买3套房,根本不是为了自己住,也不是为了改善,就是跟风炒作准备赚钱,但你说他炒作,他肯定不爱听,人家说这叫投资。是防止人民币贬值,所以之所以去抢房子,还是一种恐惧,害怕自己的钱损失。哎呦我去,这都是被无良媒体洗脑了,以为前几年人民币外升内贬,后几年也一定是贬值的。怎么可能?现在人民币在对外贬值好不好,对外贬值对应的是外汇储备下降,也就意味着大量的人民币在换成外汇离场,那么国内的人民币就会越来越少,人民币应该在国内越来越值钱才对。这不叫通胀,这叫通缩。而之所以你看到人民币和房价的关系如此扭曲,刚好说明了房地产是个巨大的泡沫,相当于股市6000点,买一个泡沫防通胀,我早就说过,这就好比用吸毒的方法戒烟是一个道理。你拿着人民币,即使对外购买力下降,未来5年顶多贬值20%,但你要拿着房子,最后泡沫破灭后还能拿回多少这就很难说了。很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回来,你还得每月往里面搭钱。比如在北京投资商住房的可能已经血本无归了,在厦门炒楼花的,已经在去找高利贷的路上了。
人心脱实向虚最大的杀伤力在于,没人想好好工作了,没人想自己的职业规划了,天天想的就是炒房,炒钱,做投资。在回答各种问题中,大家普遍爱问的就是10万块钱如何用最快的速度增长到100万,要不就是月薪8000怎么才能财务自由。这些问题很吸眼球,但说明跟绝大多数人的想法是一致的。何以解忧唯有暴富,是大家错了吗?大家没错!因为不暴富,你靠努力的工作,已经一辈子买不起房了。所以才会铤而走险。听有人给屌丝出主意,如果你要想逆袭,必须得玩命加杠杆,没错,赚钱速度会很快,但赔钱速度更快。因为杠杆本身还有成本。这就是一条不归路,要么成功冲过封锁,要么背上几十年的负债,永世不得翻身。但这个游戏只有10%的人能够成功,9成的人都会失败,你玩不玩呢?之前肯定很少有人玩,因为风险太大。但现在玩的人越来越多,因为玩了这个游戏还有10%的成功机会,而不玩则100%的会失败。这就是人心浮躁了。不光是个人,各个企业各个上市公司也都在热衷于炒钱,炒房。为什么?因为实业没利润,别人炒大把赚钱,自己不炒就吃亏了。那么请问把钱都拿去炒房了,拿什么做研发,拿什么支持产业运营。拿什么去跟外国产品抗衡。
如果不把这个预期扭转过来,不让大家踏踏实实的回到各自的岗位上,何谈工匠精神,还谈什么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而在中国的经济历史上,我们已经付出了太大的教训,大炼钢铁超英赶美,90年代还有价格闯关失败,每次人心浮躁之后经济必然陷入萧条。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17533
最近,无论出席什么样的活动,参加什么样的聚会,话题之一必然是房子,炒房,炒房,还是炒房。越说房子是用来住的,大家炒房的热情越高,房地产越调控,大家买的反而越义无反顾,这到底几个意思呢?
最近几个热点事件,从北边辉山乳业的暴跌,到山东高利贷逼债的辱母杀人案,无不是跟炒房,跟炒钱有关。在北京最热的是连续的调控,甚至躲到博鳌开个经济论坛,讨论最火爆的还是房价的话题,另外,那么多公司都开了业绩发布会,但只有地产公司的发布会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昨天也有消息说,一个上市公司卖机床9年亏了1500万,今年卖了12套房赚了2000万。都说经济脱实向虚了,其实远比这可怕的多,很明显现在人心已经脱实向虚了。
经济脱实向虚,是指金融不再服务实体经济,比如2016年的几个月,房贷就把信贷来了个大包干,银行除了发房贷,其他事都不干了。我们的货币各种炒作,炒房,炒股,甚至直接钱炒钱,全国各地遍布高利贷,民间金融,甚至各种各样变种的非法集资,然后这些钱集中起来炒楼,放贷,炒资源,已经形成了一种势力,否则怎么可能有些楼盘,一开盘,就被很多人抢光,几个亿的现金,即使你找马云,他也未准能马上就拿的出来。所以必然是民间集资行为。几年前其实就有过,有的地方一个村,一个乡,甚至一个县都在搞这种所谓的高收益理财,年息能达到30%,然后把钱汇集在一起,出去进行资产投资,或者干脆放高利贷。最后的结果就是形成了一地鸡毛,那些地方从此不再有任何产业,人也不愿意干活,每天就想着收利息致富了,最后收了几个月利息,觉得挺好,遍不断加大投入。最后就是连利息带本金,带红利转投资的钱,全都赔了干净。人家就是吃准了你这点,知道你赚了钱,就算是吸毒上了瘾。跑不了的。
而这样的傻逼事,现在全国范围到处都是,只是换了个外衣而已。比如炒楼,很多人买2套房,买3套房,根本不是为了自己住,也不是为了改善,就是跟风炒作准备赚钱,但你说他炒作,他肯定不爱听,人家说这叫投资。是防止人民币贬值,所以之所以去抢房子,还是一种恐惧,害怕自己的钱损失。哎呦我去,这都是被无良媒体洗脑了,以为前几年人民币外升内贬,后几年也一定是贬值的。怎么可能?现在人民币在对外贬值好不好,对外贬值对应的是外汇储备下降,也就意味着大量的人民币在换成外汇离场,那么国内的人民币就会越来越少,人民币应该在国内越来越值钱才对。这不叫通胀,这叫通缩。而之所以你看到人民币和房价的关系如此扭曲,刚好说明了房地产是个巨大的泡沫,相当于股市6000点,买一个泡沫防通胀,我早就说过,这就好比用吸毒的方法戒烟是一个道理。你拿着人民币,即使对外购买力下降,未来5年顶多贬值20%,但你要拿着房子,最后泡沫破灭后还能拿回多少这就很难说了。很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回来,你还得每月往里面搭钱。比如在北京投资商住房的可能已经血本无归了,在厦门炒楼花的,已经在去找高利贷的路上了。
人心脱实向虚最大的杀伤力在于,没人想好好工作了,没人想自己的职业规划了,天天想的就是炒房,炒钱,做投资。在回答各种问题中,大家普遍爱问的就是10万块钱如何用最快的速度增长到100万,要不就是月薪8000怎么才能财务自由。这些问题很吸眼球,但说明跟绝大多数人的想法是一致的。何以解忧唯有暴富,是大家错了吗?大家没错!因为不暴富,你靠努力的工作,已经一辈子买不起房了。所以才会铤而走险。听有人给屌丝出主意,如果你要想逆袭,必须得玩命加杠杆,没错,赚钱速度会很快,但赔钱速度更快。因为杠杆本身还有成本。这就是一条不归路,要么成功冲过封锁,要么背上几十年的负债,永世不得翻身。但这个游戏只有10%的人能够成功,9成的人都会失败,你玩不玩呢?之前肯定很少有人玩,因为风险太大。但现在玩的人越来越多,因为玩了这个游戏还有10%的成功机会,而不玩则100%的会失败。这就是人心浮躁了。不光是个人,各个企业各个上市公司也都在热衷于炒钱,炒房。为什么?因为实业没利润,别人炒大把赚钱,自己不炒就吃亏了。那么请问把钱都拿去炒房了,拿什么做研发,拿什么支持产业运营。拿什么去跟外国产品抗衡。
如果不把这个预期扭转过来,不让大家踏踏实实的回到各自的岗位上,何谈工匠精神,还谈什么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而在中国的经济历史上,我们已经付出了太大的教训,大炼钢铁超英赶美,90年代还有价格闯关失败,每次人心浮躁之后经济必然陷入萧条。
相关日志
- 2017/03/29 -- 自由亚洲电台: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已近临界点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8 -- 黎岩:房价暴涨背后的囚徒困境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4 -- 从学区房热潮看阶层固化:东京与北京的冰与火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4 -- 时寒冰:不在疯狂中死,就在疯狂中亡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2 -- 黎岩:抢着上车的购房者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2 -- 中国房地产得了疯牛病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2 -- 仅是事前限制是无法遏制楼市泡沫的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1 -- 限购限贷出台 疯狂抢房不止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0 -- 日本人眼中的中国楼市:一线城市房价已超过泡沫年代的东京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17 -- 如何解读最近惊人的房价表现及趋势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17533
德国之声:特首选举翌日 政府起诉占中人士
特首选举刚结束、当选新特首林郑月娥表示首要团结社会之际,警方于翌日落案起诉9名参与2014年占领行动人士”公众妨扰罪”。被落案起诉的包括”占领中环”发起人、”占中三子”戴耀廷、陈健民、朱耀明、学联前常委钟耀华及张秀贤、立法会议员陈淑庄、邵家臻、社民连黄浩铭以及民主党前立法会议员李永达。他们于周一(27日)早上接到电话,被要求当天傍晚到警署报到,将被控以”公众妨扰罪”,并预计在30日( 周四 ) 在法院提堂聆诉。
始于2014年9月28日的”占领中环”行动,历经七十五天后,警方于12 月12日全面清场金钟占领区。警方出动七千名警力、行动八小时,拘捕了二百零九名抗命人士,其中十二名学联成员包括现任立法会议员罗冠聪、四名”学民思潮”成员包括黄之锋以及十五名立法会议员。
“雨伞运动”结束至今已相距两年多,警方一直未起诉被补人士,却突然在特首选举后第二天通知以上九名人士,正式落案起诉。事件旋即震惊整个社会,舆论一片哗然,预计日内其他清场期间被捕人士也会陆续收到警方起诉通知。
运动后两年没有起诉行动
“占中三子”之一陈健民接受德国之声访问时表示,他是于周一早上九时多接到警方通知被正式起诉,于周四会在法院提堂聆讯。陈表示,尽管他由参与占领运动开始,早有心理准备要被捕入狱。然而事隔两年多警方也没行动,却刻意选择在特首选举后的第二天高调起诉,说明这不是一个”巧合”的日子,是政府”深思熟虑下”的决定。陈建民认为,警方等到特首选举后才进行清算行动,相信是不希望影响林郑月娥的选情。
陈健民重申,在周日的特首选举,许多市民因为曾俊华的落败而感到沮丧,在林郑月娥表示要修补社会撕裂的第二天,马上又要面对政府开始清算占领人士的行动,真是情何以堪。陈表示自已以平常心去面对,然而却为香港感到难过,担心将来的民主之路更是荆棘满途。陈健民强调他以”雨伞运动”为荣,与民主运动共同进退。
公民党议员陈淑庄在接获警方通知后表示,警方提醒她带备1万元保释金,周四到东区裁判法院应讯。陈淑庄强调,愿意相信这不是候任特首林郑月娥的决定,但认为事件会令林郑月娥更难修补社会撕裂,日后施政将举步维艰。
陈淑庄又批评梁振英在特首选举翌日采取行动,是为林郑月娥送上死亡之吻,阻碍林郑月娥修补社会撕裂。
另一被起诉的前学联常委张秀贤质疑,警方在特首选举翌日采取行动拘捕占中人士是明显的”清算行动”,又或是给候任特首林郑月娥、给示威者的“下马威”。而社福界议员邵家臻表示,将以平常心面对事件,强调不会逃避刑责,但质疑候任特首林郑月娥口讲修补社会撕裂,”原来和解等于政治清洗”。
检控由律政司独立决定
对于9名曾参与占中人士被警方落案起诉,候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会见记者时多次强调,相关的检控工作是由律政司独立进行,候任特首及日后上任特首都不应该干预。对于拘捕占中人士会否与她提出要修补社会撕裂的方向背道而驰,林郑回应指”修补社会撕裂不等于在法治方面作出妥协”。对于社会质疑梁振英是故意要为林郑月娥新政府制造”炸弹”,林郑月娥回应时表示,不认为现届政府在她当选翌日出手预约拘捕是有意留难她。
而律政司司长袁国强回应传媒查询时表示,警方今日依据律政司的法律意见向其中9人展开刑事检控程序,完全是基于法律和执法的考虑。由于刑事法律程序即将展开,律政司不宜就案情作进一步评论。律政司强调不应将刑事检控政治化,社会上有揣测今日对占领行动人士采取行动,是候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的指示,有关揣测毫无根据,对与事实不符,重申律政司进行刑事检控时不会向行政部门事先知会。
国际特赦组织香港分会发声明,批评行动冲击了香港的表达及和平集会自由,总干事区美宝认为,当局明明有2年多的时间考虑和处理案件,偏偏在林郑胜出小圈子选举翌日通知检控,令人质疑是出于政治动机,形容政府”报复性的行动”是对香港建立已久的自由和权利的蔑视,只会令政治局势更为紧张。
而立法会议员兼”众志”主席罗冠聪回复德国之声问询时表示,他与黄之锋、及”众志”其他两名当天被捕的成员均未收到警方起诉通知。罗相信自己同样会被起诉,会以平静心情面对,认为警方的起诉行动是梁振英为新政府“铺路”,背后其实是执行北京政府下达的命令。
晚上7时30分前9 名被起诉人士抵达警察总部,共有200百多名市民到场,高呼”公民抗命,无畏无惧”的口号。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17505
始于2014年9月28日的”占领中环”行动,历经七十五天后,警方于12 月12日全面清场金钟占领区。警方出动七千名警力、行动八小时,拘捕了二百零九名抗命人士,其中十二名学联成员包括现任立法会议员罗冠聪、四名”学民思潮”成员包括黄之锋以及十五名立法会议员。
“雨伞运动”结束至今已相距两年多,警方一直未起诉被补人士,却突然在特首选举后第二天通知以上九名人士,正式落案起诉。事件旋即震惊整个社会,舆论一片哗然,预计日内其他清场期间被捕人士也会陆续收到警方起诉通知。
运动后两年没有起诉行动
“占中三子”之一陈健民接受德国之声访问时表示,他是于周一早上九时多接到警方通知被正式起诉,于周四会在法院提堂聆讯。陈表示,尽管他由参与占领运动开始,早有心理准备要被捕入狱。然而事隔两年多警方也没行动,却刻意选择在特首选举后的第二天高调起诉,说明这不是一个”巧合”的日子,是政府”深思熟虑下”的决定。陈建民认为,警方等到特首选举后才进行清算行动,相信是不希望影响林郑月娥的选情。
陈健民重申,在周日的特首选举,许多市民因为曾俊华的落败而感到沮丧,在林郑月娥表示要修补社会撕裂的第二天,马上又要面对政府开始清算占领人士的行动,真是情何以堪。陈表示自已以平常心去面对,然而却为香港感到难过,担心将来的民主之路更是荆棘满途。陈健民强调他以”雨伞运动”为荣,与民主运动共同进退。
公民党议员陈淑庄在接获警方通知后表示,警方提醒她带备1万元保释金,周四到东区裁判法院应讯。陈淑庄强调,愿意相信这不是候任特首林郑月娥的决定,但认为事件会令林郑月娥更难修补社会撕裂,日后施政将举步维艰。
陈淑庄又批评梁振英在特首选举翌日采取行动,是为林郑月娥送上死亡之吻,阻碍林郑月娥修补社会撕裂。
另一被起诉的前学联常委张秀贤质疑,警方在特首选举翌日采取行动拘捕占中人士是明显的”清算行动”,又或是给候任特首林郑月娥、给示威者的“下马威”。而社福界议员邵家臻表示,将以平常心面对事件,强调不会逃避刑责,但质疑候任特首林郑月娥口讲修补社会撕裂,”原来和解等于政治清洗”。
检控由律政司独立决定
对于9名曾参与占中人士被警方落案起诉,候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会见记者时多次强调,相关的检控工作是由律政司独立进行,候任特首及日后上任特首都不应该干预。对于拘捕占中人士会否与她提出要修补社会撕裂的方向背道而驰,林郑回应指”修补社会撕裂不等于在法治方面作出妥协”。对于社会质疑梁振英是故意要为林郑月娥新政府制造”炸弹”,林郑月娥回应时表示,不认为现届政府在她当选翌日出手预约拘捕是有意留难她。
而律政司司长袁国强回应传媒查询时表示,警方今日依据律政司的法律意见向其中9人展开刑事检控程序,完全是基于法律和执法的考虑。由于刑事法律程序即将展开,律政司不宜就案情作进一步评论。律政司强调不应将刑事检控政治化,社会上有揣测今日对占领行动人士采取行动,是候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的指示,有关揣测毫无根据,对与事实不符,重申律政司进行刑事检控时不会向行政部门事先知会。
国际特赦组织香港分会发声明,批评行动冲击了香港的表达及和平集会自由,总干事区美宝认为,当局明明有2年多的时间考虑和处理案件,偏偏在林郑胜出小圈子选举翌日通知检控,令人质疑是出于政治动机,形容政府”报复性的行动”是对香港建立已久的自由和权利的蔑视,只会令政治局势更为紧张。
而立法会议员兼”众志”主席罗冠聪回复德国之声问询时表示,他与黄之锋、及”众志”其他两名当天被捕的成员均未收到警方起诉通知。罗相信自己同样会被起诉,会以平静心情面对,认为警方的起诉行动是梁振英为新政府“铺路”,背后其实是执行北京政府下达的命令。
晚上7时30分前9 名被起诉人士抵达警察总部,共有200百多名市民到场,高呼”公民抗命,无畏无惧”的口号。
相关日志
- 2015/10/13 -- 《纽约时报》占中少年黄之锋寻求竞选香港立法议员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5/10/12 -- 反占中犒赏:张德江亲赞警队 亲京派进校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5/09/29 -- 端传媒:在港陆生,无处投递的热爱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5/09/28 -- 李怡:雨傘一年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5/09/23 -- 練乙錚:九二八一周年.安倍贏安保.日本自衞隊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5/05/15 -- 《香港文匯報》網民籲「珍惜回鄉證」 跨企不聘「佔領」者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5/04/14 -- 回鄉記:佔中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5/02/19 -- 香港书商疑封杀“雨伞”书籍 评论指背后或有政治动机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5/01/29 -- 香港与李嘉诚:一个失败的制度和一个成功的商人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5/01/16 -- 《纽约时报》黎智英谈“占中”与香港民主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17505
【眾新聞】麥燕庭:黑哨是這樣凸顯的
林鄭月娥當選新一屆特首後,繼續在記者會上否認中聯辦或北京的襄助;落選的曾俊華只表示,支持他的選委有壓力,但看不見北京的干預,沒有證據云云。可是,筆者卻在場內場外均看見建制派被動員的影子。
投票前夕,朋友傳來香港政研會的邀請函,預先約人在選舉日下午舉辦「祝賀林鄭月娥當選女特首」的唱跳玩奶粉派對。噢,未選便知道結果?果然是獨樹一幟地為林鄭月娥調查出支持度高於曾俊華的團體!
預知的,還有一些非主流政論員在投票前夕告訴筆者,曾俊華翻盤無望,林鄭月娥會過七百票;有人只聽到她會高票當選,但沒有具體票數。有關結果其實從近日李嘉誠由拒絕表態到差不多劃公仔劃出腸地支持女媧補天已經知道,但連一些外圍政論員都「收到風」,便知道「西環」信心十足,且開始進行輿論引導工作。
投票開始不久,筆者從三樓的傳媒採訪區跑回五樓點票中心的傳媒工作區,其間要再次進行安全檢查,只見一些已經過安檢的男子圍在一起,等齊人再上五樓,筆者走過他們身邊時,特意走慢一點,便看見他們手腕上都套上啡色膠帶。若說這是一種識認,相信也不會離開事實太遠吧。
上到五樓傳媒工作區,筆者只能在最後一排工作桌找到位子工作,後面便是偌大的公眾區。老實說,坐在記者區第一排桌子也看不到台上做什麼,因為記者區與選委區之間已讓攝影師上下兩層擺滿腳架,大家抬頭只能見到腳和屁股,那在直距約一百呎的記者區之後的公眾區能看到什麼?當然是只有記者的背影和攝影師人牆,若要瞭解台上的點票情況,只能看電視轉播的大會片段。結果,這個可以容納約一千人的區域,很快便被「大媽」和「大叔」坐滿,當中當然包括記者早先看見的「啡帶人」。
這些有組織的公眾人士,不知是比筆者還要心水清,還是有人傳話,在傳媒還未肯定林鄭月娥當選時,公眾區已於12時半爆出掌聲和歡呼聲,為林鄭月娥祝賀有之,高呼勝利有之,原來群眾已知道她取得逾600票,篤定勝出的消息。
少部分歡呼後便收工離開,但大部分仍留守,在林鄭取得超過770票後,現場再傳來歡呼聲,並揮動手中的國旗和區旗。大局已定,來自不同團體的「小圈子」便聚在一起拍照,其中一圈男子組呼喚隊友時高叫:「快啲過嚟影相,要交數呀。交數交數,快啲快啲!」問他們是什麼團體,迎來的卻是一陣默然。
說實在的,今天這些有組織市民較為醒目,不是光回答你是市民外,便是不回答,有一名像是領隊的市民更叫站在他椅子旁的我走開,免得不小心「整親你」!
筆者完成工作後坐隧道巴士離開時,碰巧同站上車的還有一對也是剛離開選舉中心的男女,就坐我身後高談濶論。根據那中年男子的說話,坐在他旁邊的中年女士以往是在林鄭月娥競選辦公室主任陳智思的公司工作,指陳在中央「揮手」後歸隊,接著還點了幾個在中央「揮手」後歸隊的選委名字,男子最後說:「北京揮手,你能怎麼樣!北京原先係諗過曾俊華嘅,但你冇計架,依家唔係丫嘛,而且佢(指林鄭月娥)都唔差,你哋點會唔支持,咁咪歸隊囉!佢實贏架。」筆者靜靜地聽著這對男女的對話,讓筆者驚訝的,是這些「中央干預」都可以在大庭廣眾高談闊論!抑或說者不認為這是干預?
正如有記者在記者會上追問曾俊華,是否認同這是一場吹黑哨的球賽,球證、球員、場地都是別人的?曾俊華此時亦不能不鬆口說:「場場波都有矛波!」其實我想講,連現場觀眾都是他們的人。
原文連結
from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com/2017/03/highlighted.html
投票前夕,朋友傳來香港政研會的邀請函,預先約人在選舉日下午舉辦「祝賀林鄭月娥當選女特首」的唱跳玩奶粉派對。噢,未選便知道結果?果然是獨樹一幟地為林鄭月娥調查出支持度高於曾俊華的團體!
預知的,還有一些非主流政論員在投票前夕告訴筆者,曾俊華翻盤無望,林鄭月娥會過七百票;有人只聽到她會高票當選,但沒有具體票數。有關結果其實從近日李嘉誠由拒絕表態到差不多劃公仔劃出腸地支持女媧補天已經知道,但連一些外圍政論員都「收到風」,便知道「西環」信心十足,且開始進行輿論引導工作。
投票開始不久,筆者從三樓的傳媒採訪區跑回五樓點票中心的傳媒工作區,其間要再次進行安全檢查,只見一些已經過安檢的男子圍在一起,等齊人再上五樓,筆者走過他們身邊時,特意走慢一點,便看見他們手腕上都套上啡色膠帶。若說這是一種識認,相信也不會離開事實太遠吧。
上到五樓傳媒工作區,筆者只能在最後一排工作桌找到位子工作,後面便是偌大的公眾區。老實說,坐在記者區第一排桌子也看不到台上做什麼,因為記者區與選委區之間已讓攝影師上下兩層擺滿腳架,大家抬頭只能見到腳和屁股,那在直距約一百呎的記者區之後的公眾區能看到什麼?當然是只有記者的背影和攝影師人牆,若要瞭解台上的點票情況,只能看電視轉播的大會片段。結果,這個可以容納約一千人的區域,很快便被「大媽」和「大叔」坐滿,當中當然包括記者早先看見的「啡帶人」。
這些有組織的公眾人士,不知是比筆者還要心水清,還是有人傳話,在傳媒還未肯定林鄭月娥當選時,公眾區已於12時半爆出掌聲和歡呼聲,為林鄭月娥祝賀有之,高呼勝利有之,原來群眾已知道她取得逾600票,篤定勝出的消息。
少部分歡呼後便收工離開,但大部分仍留守,在林鄭取得超過770票後,現場再傳來歡呼聲,並揮動手中的國旗和區旗。大局已定,來自不同團體的「小圈子」便聚在一起拍照,其中一圈男子組呼喚隊友時高叫:「快啲過嚟影相,要交數呀。交數交數,快啲快啲!」問他們是什麼團體,迎來的卻是一陣默然。
說實在的,今天這些有組織市民較為醒目,不是光回答你是市民外,便是不回答,有一名像是領隊的市民更叫站在他椅子旁的我走開,免得不小心「整親你」!
筆者完成工作後坐隧道巴士離開時,碰巧同站上車的還有一對也是剛離開選舉中心的男女,就坐我身後高談濶論。根據那中年男子的說話,坐在他旁邊的中年女士以往是在林鄭月娥競選辦公室主任陳智思的公司工作,指陳在中央「揮手」後歸隊,接著還點了幾個在中央「揮手」後歸隊的選委名字,男子最後說:「北京揮手,你能怎麼樣!北京原先係諗過曾俊華嘅,但你冇計架,依家唔係丫嘛,而且佢(指林鄭月娥)都唔差,你哋點會唔支持,咁咪歸隊囉!佢實贏架。」筆者靜靜地聽著這對男女的對話,讓筆者驚訝的,是這些「中央干預」都可以在大庭廣眾高談闊論!抑或說者不認為這是干預?
正如有記者在記者會上追問曾俊華,是否認同這是一場吹黑哨的球賽,球證、球員、場地都是別人的?曾俊華此時亦不能不鬆口說:「場場波都有矛波!」其實我想講,連現場觀眾都是他們的人。
原文連結
from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com/2017/03/highlighted.html
【立場新聞】顧秋田:此情難再 — 為何香港不會再有另一個薯片叔叔
有人說,過去幾個月就像一場夢。可惜要來的總要來,沉醉過後,總要面對夢醒時分。香港從來就是現實,現實從來都是迫人。獅子山下,沒有甚麼逆轉奇跡,金紫荊旁,只餘一片愁雲慘霧。
曾俊華所代表的,不是一個政治派系,不是一套施政理念,甚至不是任何政策立場。由始至終,他代表的其實只是一個簡單的信念──we are still one。不論社會如何四分五裂,我們仍是一個香港。儘管高牆處處,我們還是願意相信圍牆內的人和我們說著同一種語言,有著同一種盼望。只要有一個合適的人走出來,社會始終都可以重修舊好,找一個大家都接受的平衡點重新出發。然而,隨著他的落敗,這僅餘的一絲希望亦告幻滅。當最後的橋樑都已崩裂,甚麼團結、和諧亦變成遙不可及的夢想。
「薯片叔叔」是一個特定時空裡的特定產物。儘管曾俊華擁有世界級的公關團隊,他的成功卻是結合了天時地利。由「守財奴」、「中產財爺」到「薯片叔叔」之路,實在有太多不可或缺的因素。假如在某個平行時空裡,某一個人沒有出現,或是某一件事沒有發生,也許就不會有今天的薯片叔叔。而過了今日,香港亦恐怕難再提供合適的土壤,孕育出另一個曾俊華。在3月26日,香港正式進入了「撕裂2.0」。但這場「撕裂2.0」不只是未來五年、十年的事,而是一條真真正正的不歸路。
一、泛民重傷,三線抗爭皆到盡頭
曾俊華之所以得到大量民主派市民支持,是因為遇上了他們最脆弱的時候。曾經,民主派以為2014年的佔領運動是公民覺醒的開端。可惜遍地開花沒有帶來民主的果實,反而讓中共看清了港人的底牌。佔領運動、旺角騷亂和之後的宣誓風波,分別代表了「和理非非」、「勇武抗爭」和「走入議會」三條抗爭路線的潰敗。短短兩年間,民主派三度試圖突圍,傷亡卻一次比一次慘重。在這群龍無首、新路線仍未確立的時候,曾俊華橫空出世,就像在茫茫大海裡漂過一根浮木,成為了所有人唯一的寄望。
由於受傷太重,所以民主派亦史無前例的願意妥協。即使曾俊華明確支持23條立法,對831框架含糊其辭,他們也寧可接受。然而,這種迷失的狀態不會維持太久。繼續下去,香港的民主運動只有兩條路走──有些人會心灰意冷、選擇認命,變成六四後的中國式順民;有些人會在跌到之後重新站起,用其他方法和中共繼續周旋。前者早已心死,不會對任何人抱有期望,後者負隅頑抗,眼見今次挺曾無功而還,自然也不會再輕言妥協。無論如何,都難再出現民主派為一名建制中人搖旗吶喊的場面。
二、高官落地,浪子回頭千金難買
有了時勢,不代表人人都可以做英雄。民主派支持曾俊華,是因為他是「唯一一個建制高官肯講人話」。這種想法很容易理解,但背後其實有不少耐人尋味之處。首先,這個條件分成了前後兩部份,次序絕不能調轉。建制派講人話(如田北俊)是浪子回頭,會被讚賞;民主派走入建制(如湯家驊)卻是賣港投共,比民建聯更無恥。因此,要進佔香港政治光譜的中間位置,只有從藍到黃的一條單程路,民主派政客是想也不用想。
當然,由建制走入中間,也不是人人可以做到。換作是根正苗紅的曾鈺成出來講人話,只會招來「收買人心」、「分化泛民」的指控。相反,高官雖然屬於建制一方,但香港人對公務員的政治中立畢竟還抱有一點幻想。加上財金政策向來較少引起關注,除了一年一度的財政預算案,其餘工作普通市民其實不大清楚。由於不用硬著頭皮執行國民教育、廿三條等政治任務(甚至政改亦可置身事外),在建制政界人士中,又以財金系官員最能給人政治中立的感覺。曾俊華能成功走入中間路線,財爺的身份實在功不可沒。
三、兩屆財爺,正邪交纏聯商制共
然而,以前高官身份批評政府的人說多不多,說少也絕不算少,陳方安生和王永平就是很好的例子。曾俊華得到廣大支持,還有一個很詭異的因素,就是他和商界的關係。也許是因為田北俊訓身支持,也許是他擔任財爺九年的履歷,市民普遍相信他是商界心儀的人選。某程度上,過去幾年市民對官商勾結的指控,反而成為了曾俊華的最大本錢。所謂lesser evil,就是市民在共產黨和地產黨兩個敵人之間,選擇了後者。
香港人很現實,沒勝算的事絕不會做。民選議員被DQ,比個喊喊已經仁至義盡,因為大家都感到無能為力,連遊行都不想去了。反觀曾俊華參選,卻能獲得500萬真金白銀的捐款,與其說是因為lesser,不如說是因為evil──不夠evil,根本就不可能「聯商制共」,更不可能支撐這場歷時三個多月的夢。
此情難再,蘇州過後全線停航
薯片叔叔就是這個特殊環境創造出來的神奇人物,為中共帶來了前所未見的威脅。中聯辦全方位介入這次特首選舉,足以證明他們的確擔心被曾俊華乘虛而入。正因如此,中共往後只會更嚴密提防曾俊華這類人物再度出現。在第一點上,中共已徹底摒棄懷柔政策,民主派所受壓迫只會更加鋪天蓋地,市民進一步降低期望是可預見的事。但在第二和第三點中,中共卻大可加強對香港政界的控制。
首先,在新一屆政府的問責團隊中,相信不會再有任何稍具個人魅力的人。張建宗這種只懂辛勤工作的「伙計」是最佳選擇,但黃仁龍、陳家強、甚至陳智思這類人物,中共就會抱有一定戒心。至於新民黨、自由黨中有真正選舉經驗,懂得connect市民的人,更加不可能被委以實權。最好整個團隊都像陳甘美華、丁葉燕薇一樣,毫無個人特色,只能像倒模出來的工具一樣,一意為北京執行他的意旨。同時,Facebook亦將會是下屆問責團隊的大忌。和市民溝通,就足以觸動北京的神經,會被視為「曾俊華式叛變」的先兆。
如果我是中聯辦,更會立即重新檢視一遍所有D4以上官員的資料,看看誰人有機會變成另一個曾俊華。於外國長大、或是入職前有其他工作經驗的人都是高危人物。(順帶一提,曾俊華曾於美國任職中學教師,直接接觸年青人,其後以31歲「高齡」加入政務職系,也令他視野更為廣闊,更加貼地)公務員團隊原本是一個大熔爐,但AO中始終有很多天之驕子。經此一役,政府領導層中的熔合過程只會進一步加劇,將懂得獨立思考的人像雜草般逐一拔走,就是有另一個曾俊華,也不可能再進入權力核心,建立這等跨黨派的勢力。
我不是狂熱薯粉,但曾俊華的出現,的確為黑暗中的香港帶來過一絲卑微的希望。雖然這個結果一早已經預見,但在曙光消失的一刻,畢竟難免感到唏噓。最可悲的,是此後也不會再有任何人能帶領社會走出困局。也許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根本從來就沒有任何生機。
作者 facebook
原文連結
from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com/2017/03/hong-kong_28.html
曾俊華所代表的,不是一個政治派系,不是一套施政理念,甚至不是任何政策立場。由始至終,他代表的其實只是一個簡單的信念──we are still one。不論社會如何四分五裂,我們仍是一個香港。儘管高牆處處,我們還是願意相信圍牆內的人和我們說著同一種語言,有著同一種盼望。只要有一個合適的人走出來,社會始終都可以重修舊好,找一個大家都接受的平衡點重新出發。然而,隨著他的落敗,這僅餘的一絲希望亦告幻滅。當最後的橋樑都已崩裂,甚麼團結、和諧亦變成遙不可及的夢想。
「薯片叔叔」是一個特定時空裡的特定產物。儘管曾俊華擁有世界級的公關團隊,他的成功卻是結合了天時地利。由「守財奴」、「中產財爺」到「薯片叔叔」之路,實在有太多不可或缺的因素。假如在某個平行時空裡,某一個人沒有出現,或是某一件事沒有發生,也許就不會有今天的薯片叔叔。而過了今日,香港亦恐怕難再提供合適的土壤,孕育出另一個曾俊華。在3月26日,香港正式進入了「撕裂2.0」。但這場「撕裂2.0」不只是未來五年、十年的事,而是一條真真正正的不歸路。
一、泛民重傷,三線抗爭皆到盡頭
曾俊華之所以得到大量民主派市民支持,是因為遇上了他們最脆弱的時候。曾經,民主派以為2014年的佔領運動是公民覺醒的開端。可惜遍地開花沒有帶來民主的果實,反而讓中共看清了港人的底牌。佔領運動、旺角騷亂和之後的宣誓風波,分別代表了「和理非非」、「勇武抗爭」和「走入議會」三條抗爭路線的潰敗。短短兩年間,民主派三度試圖突圍,傷亡卻一次比一次慘重。在這群龍無首、新路線仍未確立的時候,曾俊華橫空出世,就像在茫茫大海裡漂過一根浮木,成為了所有人唯一的寄望。
由於受傷太重,所以民主派亦史無前例的願意妥協。即使曾俊華明確支持23條立法,對831框架含糊其辭,他們也寧可接受。然而,這種迷失的狀態不會維持太久。繼續下去,香港的民主運動只有兩條路走──有些人會心灰意冷、選擇認命,變成六四後的中國式順民;有些人會在跌到之後重新站起,用其他方法和中共繼續周旋。前者早已心死,不會對任何人抱有期望,後者負隅頑抗,眼見今次挺曾無功而還,自然也不會再輕言妥協。無論如何,都難再出現民主派為一名建制中人搖旗吶喊的場面。
二、高官落地,浪子回頭千金難買
有了時勢,不代表人人都可以做英雄。民主派支持曾俊華,是因為他是「唯一一個建制高官肯講人話」。這種想法很容易理解,但背後其實有不少耐人尋味之處。首先,這個條件分成了前後兩部份,次序絕不能調轉。建制派講人話(如田北俊)是浪子回頭,會被讚賞;民主派走入建制(如湯家驊)卻是賣港投共,比民建聯更無恥。因此,要進佔香港政治光譜的中間位置,只有從藍到黃的一條單程路,民主派政客是想也不用想。
當然,由建制走入中間,也不是人人可以做到。換作是根正苗紅的曾鈺成出來講人話,只會招來「收買人心」、「分化泛民」的指控。相反,高官雖然屬於建制一方,但香港人對公務員的政治中立畢竟還抱有一點幻想。加上財金政策向來較少引起關注,除了一年一度的財政預算案,其餘工作普通市民其實不大清楚。由於不用硬著頭皮執行國民教育、廿三條等政治任務(甚至政改亦可置身事外),在建制政界人士中,又以財金系官員最能給人政治中立的感覺。曾俊華能成功走入中間路線,財爺的身份實在功不可沒。
三、兩屆財爺,正邪交纏聯商制共
然而,以前高官身份批評政府的人說多不多,說少也絕不算少,陳方安生和王永平就是很好的例子。曾俊華得到廣大支持,還有一個很詭異的因素,就是他和商界的關係。也許是因為田北俊訓身支持,也許是他擔任財爺九年的履歷,市民普遍相信他是商界心儀的人選。某程度上,過去幾年市民對官商勾結的指控,反而成為了曾俊華的最大本錢。所謂lesser evil,就是市民在共產黨和地產黨兩個敵人之間,選擇了後者。
香港人很現實,沒勝算的事絕不會做。民選議員被DQ,比個喊喊已經仁至義盡,因為大家都感到無能為力,連遊行都不想去了。反觀曾俊華參選,卻能獲得500萬真金白銀的捐款,與其說是因為lesser,不如說是因為evil──不夠evil,根本就不可能「聯商制共」,更不可能支撐這場歷時三個多月的夢。
此情難再,蘇州過後全線停航
薯片叔叔就是這個特殊環境創造出來的神奇人物,為中共帶來了前所未見的威脅。中聯辦全方位介入這次特首選舉,足以證明他們的確擔心被曾俊華乘虛而入。正因如此,中共往後只會更嚴密提防曾俊華這類人物再度出現。在第一點上,中共已徹底摒棄懷柔政策,民主派所受壓迫只會更加鋪天蓋地,市民進一步降低期望是可預見的事。但在第二和第三點中,中共卻大可加強對香港政界的控制。
首先,在新一屆政府的問責團隊中,相信不會再有任何稍具個人魅力的人。張建宗這種只懂辛勤工作的「伙計」是最佳選擇,但黃仁龍、陳家強、甚至陳智思這類人物,中共就會抱有一定戒心。至於新民黨、自由黨中有真正選舉經驗,懂得connect市民的人,更加不可能被委以實權。最好整個團隊都像陳甘美華、丁葉燕薇一樣,毫無個人特色,只能像倒模出來的工具一樣,一意為北京執行他的意旨。同時,Facebook亦將會是下屆問責團隊的大忌。和市民溝通,就足以觸動北京的神經,會被視為「曾俊華式叛變」的先兆。
如果我是中聯辦,更會立即重新檢視一遍所有D4以上官員的資料,看看誰人有機會變成另一個曾俊華。於外國長大、或是入職前有其他工作經驗的人都是高危人物。(順帶一提,曾俊華曾於美國任職中學教師,直接接觸年青人,其後以31歲「高齡」加入政務職系,也令他視野更為廣闊,更加貼地)公務員團隊原本是一個大熔爐,但AO中始終有很多天之驕子。經此一役,政府領導層中的熔合過程只會進一步加劇,將懂得獨立思考的人像雜草般逐一拔走,就是有另一個曾俊華,也不可能再進入權力核心,建立這等跨黨派的勢力。
我不是狂熱薯粉,但曾俊華的出現,的確為黑暗中的香港帶來過一絲卑微的希望。雖然這個結果一早已經預見,但在曙光消失的一刻,畢竟難免感到唏噓。最可悲的,是此後也不會再有任何人能帶領社會走出困局。也許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根本從來就沒有任何生機。
作者 facebook
原文連結
from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com/2017/03/hong-kong_28.html
南中国海:中国可以随心所欲搞军事了?
来源:
德国之声
美国一智库发布报告称,中国在南海三处人造岛屿的建筑工程已基本完成。北京政府今后可以随心所欲地在这一争议地区部署战机及其他军事力量。
位于华盛顿的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分析最新卫星图片之后发现,中国在位于南中国海的这三处人工岛屿上所建设的飞机跑道、机库、雷达站和钢筋混凝土构造的地对空导弹发射基地均已完工或即将完成。
美国当地时间周一(3月27日)公布的此份报道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具总结性的研究结果,它显示出中国正利用填海造岛计划来加强针对南中国海大部分地区及其岛礁的主权声张。
报告中涉及的三处人工岛礁分别为渚碧礁(Subi Reef)、美济礁(Mischief Reef)和永暑礁(Fiery Cross Reef)均为斯普拉特里群岛(中国称南沙群岛)的一部分。中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台湾和印尼都对南沙群岛或其部分区域提出主权要求。
每年通过南中国海运输的贸易额高达5万亿美元,这一区域同时据信蕴藏丰富海底资源。
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中国在以上三处岛礁上均建设了足以容纳24架战斗机及4至5架大型飞机(例如轰炸机或预警机)的机库。
在同样具有主权争议的西沙群岛永兴岛(国际上一般称为帕拉塞尔群岛的林岛/Woody Island),中国建设的机场设施已经启用。当地一年前便已部署红旗9号地对空导弹系统,并在至少一处地方架设了反舰巡航导弹发射装置。
拥有这些机场及先进的监控和预警雷达设施后,中国军方几乎可以在整个南中国海区域内展开行动。
报告称,“北京政府现在可以随时在斯普拉特里群岛上部署包括战机和移动导弹发射装置在内的军事设施。”
中国在南中国海一共建造了7个人工岛屿,此举引发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强烈批评。这些国家认为,中国的行为加剧南中国海军事化,并且试图通过改变现有地理状况来达到自身的主权诉求。
中国政府则一再强调,这些岛礁建设工程主要用于民用目的,尤其是为了加强海上安全。北京同时保证,不会影响这一区域的海上和空中航行自由。但外界不清楚的是,中方的这一保证中是否包括别国的军舰和战机。
针对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最新推出的报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周二(3月27日)表示,“中国在自己的领土上部署或者不部署必要的国土防卫设施,这都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也是国际法赋予主权国家的自卫权和自保权。”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3/%E5%8D%97%E4%B8%AD%E5%9B%BD%E6%B5%B7%EF%BC%9A%E4%B8%AD%E5%9B%BD%E5%8F%AF%E4%BB%A5%E9%9A%8F%E5%BF%83%E6%89%80%E6%AC%B2%E6%90%9E%E5%86%9B%E4%BA%8B%E4%BA%86%EF%BC%9F.html
德国之声
美国一智库发布报告称,中国在南海三处人造岛屿的建筑工程已基本完成。北京政府今后可以随心所欲地在这一争议地区部署战机及其他军事力量。
位于华盛顿的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分析最新卫星图片之后发现,中国在位于南中国海的这三处人工岛屿上所建设的飞机跑道、机库、雷达站和钢筋混凝土构造的地对空导弹发射基地均已完工或即将完成。
美国当地时间周一(3月27日)公布的此份报道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具总结性的研究结果,它显示出中国正利用填海造岛计划来加强针对南中国海大部分地区及其岛礁的主权声张。
报告中涉及的三处人工岛礁分别为渚碧礁(Subi Reef)、美济礁(Mischief Reef)和永暑礁(Fiery Cross Reef)均为斯普拉特里群岛(中国称南沙群岛)的一部分。中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台湾和印尼都对南沙群岛或其部分区域提出主权要求。
每年通过南中国海运输的贸易额高达5万亿美元,这一区域同时据信蕴藏丰富海底资源。
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中国在以上三处岛礁上均建设了足以容纳24架战斗机及4至5架大型飞机(例如轰炸机或预警机)的机库。
在同样具有主权争议的西沙群岛永兴岛(国际上一般称为帕拉塞尔群岛的林岛/Woody Island),中国建设的机场设施已经启用。当地一年前便已部署红旗9号地对空导弹系统,并在至少一处地方架设了反舰巡航导弹发射装置。
拥有这些机场及先进的监控和预警雷达设施后,中国军方几乎可以在整个南中国海区域内展开行动。
报告称,“北京政府现在可以随时在斯普拉特里群岛上部署包括战机和移动导弹发射装置在内的军事设施。”
中国在南中国海一共建造了7个人工岛屿,此举引发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强烈批评。这些国家认为,中国的行为加剧南中国海军事化,并且试图通过改变现有地理状况来达到自身的主权诉求。
中国政府则一再强调,这些岛礁建设工程主要用于民用目的,尤其是为了加强海上安全。北京同时保证,不会影响这一区域的海上和空中航行自由。但外界不清楚的是,中方的这一保证中是否包括别国的军舰和战机。
针对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最新推出的报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周二(3月27日)表示,“中国在自己的领土上部署或者不部署必要的国土防卫设施,这都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也是国际法赋予主权国家的自卫权和自保权。”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3/%E5%8D%97%E4%B8%AD%E5%9B%BD%E6%B5%B7%EF%BC%9A%E4%B8%AD%E5%9B%BD%E5%8F%AF%E4%BB%A5%E9%9A%8F%E5%BF%83%E6%89%80%E6%AC%B2%E6%90%9E%E5%86%9B%E4%BA%8B%E4%BA%86%EF%BC%9F.html
专家:此时举行川习会有个大问题
来源:
美国之音
美中两国的外交官正在为定于4月初举行的两国领导人峰会做最后的准备,尽管双方还没有正式发布川习会的消息。美国有分析人士认为,在这个时候与习近平举行峰会有一个大问题,即川普行政当局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对华政策。
美消息人士证实川习会
星期二,路透社援引没有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的话说,美国总统川普将在4月6日至7日在他位于佛罗里达州的私人庄园马阿拉哥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举行会晤。
事实上,川习会的消息在还没有落实之前就泄漏出来了,但是很诡异的是,在峰会下个星期就要举行之际,美中双方都还没有公布有关的细节。有分析认为,这说明双方仍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包括朝鲜问题以及会谈能够达成哪些具体成果等。
这次庄园峰会将是川普总统就任以来首次与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习近平也将成为继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之后川普在马拉阿哥会见的第二位外国领导人。
分析:此时举行峰会反而有损美中关系
不过,美国的观察人士认为,在目前这个时候举行美中两国领导人的峰会为时过早。
前《华盛顿邮报》驻京记者潘文(John Pomfret)星期二在该报发表评论文章说,在川普政府还没有对华政策的时候举行领导人峰会不仅毫无意义,而且只会对美中关系带来损害而不是好处。
在潘文看来,从川普在竞选期间对中国的严辞抨击,到过渡期间打破美国将近40年来的外交传统与台湾总统蔡英文通电话,并对“一个中国”政策提出质疑,到入主白宫后在与习近平的电话交谈中承诺遵守“一个中国”等等,都说明川普政府没有一个清晰的对华政策。
他还认为,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在访问中国期间鹦鹉学舌的重复中国对美中关系的描述说明,中国知道它要从美国那里得到什么,即美国对中国日益增多的“核心利益”的尊重,川普政府则根本不知道它要从中国那里得到什么。
蒂勒森:有必要早日举行峰会
蒂勒森在说明川普和习近平需要早日会晤时表示,这两位领导人需要会面来确定美中整体关系以及对话本身的架构。他还表示,“这两位领导人需要花一些时间在一起,以便我们对他们的优先考虑有一个明确的理解,他们也对我们的优先考虑有明确的理解。”
对此,潘文质疑说,难道我们不需要首先知道我们的优先考虑是什么吗?而从过去几个星期的左右摇摆中,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川普政府实际上有一个优先考虑,更不要说有一个能够实现其目标的战略框架。
谁在负责美国的中国政策?
在潘文看来,目前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还不知道究竟谁在负责美国的对华关系:是川普的女婿库什纳还是国务卿蒂勒森?
这位著有两本有关中国专著的美国记者表示,川普在不清楚他要从中国那里得到什么的时候就贸然与很清楚想要什么的中国国家主席举行峰会,违背了“交易的艺术”。
“交易的艺术”是川普1987年与人合写的一本书的书名。该书出版后曾经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单的榜首,使得川普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名字。川普也时常以自己撰写了这本书来说明他是一位高明的谈判对手,擅于达成交易。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3/%E4%B8%93%E5%AE%B6%EF%BC%9A%E6%AD%A4%E6%97%B6%E4%B8%BE%E8%A1%8C%E5%B7%9D%E4%B9%A0%E4%BC%9A%E6%9C%89%E4%B8%AA%E5%A4%A7%E9%97%AE%E9%A2%98.html
美国之音
美中两国的外交官正在为定于4月初举行的两国领导人峰会做最后的准备,尽管双方还没有正式发布川习会的消息。美国有分析人士认为,在这个时候与习近平举行峰会有一个大问题,即川普行政当局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对华政策。
美消息人士证实川习会
星期二,路透社援引没有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的话说,美国总统川普将在4月6日至7日在他位于佛罗里达州的私人庄园马阿拉哥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举行会晤。
事实上,川习会的消息在还没有落实之前就泄漏出来了,但是很诡异的是,在峰会下个星期就要举行之际,美中双方都还没有公布有关的细节。有分析认为,这说明双方仍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包括朝鲜问题以及会谈能够达成哪些具体成果等。
这次庄园峰会将是川普总统就任以来首次与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习近平也将成为继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之后川普在马拉阿哥会见的第二位外国领导人。
分析:此时举行峰会反而有损美中关系
不过,美国的观察人士认为,在目前这个时候举行美中两国领导人的峰会为时过早。
前《华盛顿邮报》驻京记者潘文(John Pomfret)星期二在该报发表评论文章说,在川普政府还没有对华政策的时候举行领导人峰会不仅毫无意义,而且只会对美中关系带来损害而不是好处。
在潘文看来,从川普在竞选期间对中国的严辞抨击,到过渡期间打破美国将近40年来的外交传统与台湾总统蔡英文通电话,并对“一个中国”政策提出质疑,到入主白宫后在与习近平的电话交谈中承诺遵守“一个中国”等等,都说明川普政府没有一个清晰的对华政策。
他还认为,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在访问中国期间鹦鹉学舌的重复中国对美中关系的描述说明,中国知道它要从美国那里得到什么,即美国对中国日益增多的“核心利益”的尊重,川普政府则根本不知道它要从中国那里得到什么。
蒂勒森:有必要早日举行峰会
蒂勒森在说明川普和习近平需要早日会晤时表示,这两位领导人需要会面来确定美中整体关系以及对话本身的架构。他还表示,“这两位领导人需要花一些时间在一起,以便我们对他们的优先考虑有一个明确的理解,他们也对我们的优先考虑有明确的理解。”
对此,潘文质疑说,难道我们不需要首先知道我们的优先考虑是什么吗?而从过去几个星期的左右摇摆中,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川普政府实际上有一个优先考虑,更不要说有一个能够实现其目标的战略框架。
谁在负责美国的中国政策?
在潘文看来,目前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还不知道究竟谁在负责美国的对华关系:是川普的女婿库什纳还是国务卿蒂勒森?
这位著有两本有关中国专著的美国记者表示,川普在不清楚他要从中国那里得到什么的时候就贸然与很清楚想要什么的中国国家主席举行峰会,违背了“交易的艺术”。
“交易的艺术”是川普1987年与人合写的一本书的书名。该书出版后曾经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单的榜首,使得川普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名字。川普也时常以自己撰写了这本书来说明他是一位高明的谈判对手,擅于达成交易。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3/%E4%B8%93%E5%AE%B6%EF%BC%9A%E6%AD%A4%E6%97%B6%E4%B8%BE%E8%A1%8C%E5%B7%9D%E4%B9%A0%E4%BC%9A%E6%9C%89%E4%B8%AA%E5%A4%A7%E9%97%AE%E9%A2%98.html
練乙錚 - 論曾俊華的政治前途
氣短集 香港蘋果日報 2017年3月29日
塵埃落定,明顯看出北京的確在意香港「撕裂」;不過,這個在意,只限於統治集團內部,簡單說就是在意唐、梁板塊之間那道裂痕。
這次特首選舉,要義在於讓人更清楚看到香港高層政治生態,以及北京的干預角色。由此觀照「曾俊華現象」,分析他的個人政治去向,有助解答香港政經發展的一個無可迴避的問題:本地資產階級能否發展出自己的群眾性政黨?大家意識到,「曾俊華」一夜之間成為一個含金量極高的政治品牌,無論哪一方勢力都不能忽視,甚或要爭取為己有;他的個人政治取向和歸宿,因此具社會意義。
小板塊掌政 頂層失衡
2012年的選舉,梁營偷壘成功,導致香港商界頂層頭輕尾重地分裂、失衡。大板塊丟了政治地盤,屈居統治集團的內部反對派;小板塊得意忘形,看風駛盡隽,對龍頭老大只是招降納叛,無半點「只有香港營」的味道。政治上,梁營極左盲動,導致天下大亂,獨、自運動鵲起,唐營卻在旁邊看熱鬧,自由黨還不時向特府放冷箭。
此局面絕非北京所樂見,所以習氏一直對梁特非常冷淡,去年12月終於作出了斷,讓梁特下堂、梁營解散、梁板塊歸位。北京提拔林鄭,競選團隊主要由唐營人馬把持,並且在她的政綱裏點明要取回中策組踰僭的人事任命權,就是補救香港統治階級內部政經失衡的舉措。
分豬肉 港英容易特首難
凡在中環打過滾的人都知道,板塊之間鮮少可以和解,紛爭只能壓服,好聽點說是「擺平」。在港英年代,政府能夠扮演「終極利益分配者」角色,商業利益之爭控制在商業環節,商人不能犯上作亂,故政府管治權力始終穩固;維持這局面的條件有兩個,現在都不復存在。
一、制度原因:殖民地港督是英國從海外委派的,上任之時與本地商界板塊沒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可以按板塊自然比重及其變化進行經濟利益分配和政治權利微調,原有的政經平衡因此容易保持(這裏說的「政治權利」狹義地指獲得能夠影響最高決策的行會立會議席和重要公職等)。
但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直接來自本地利益集團,不然就是集團囊中物、代理人。利益分配失衡越來越嚴重,演化成政治上「不是梁風壓倒唐風,就是唐風壓倒梁風」的局面,兩者的鬥爭由裏及表,包掩不住。本來,中聯辦或可擔當「終極利益分配者」角色,無奈派來的京官本身就嚴重腐化,絕不滿足於蠅頭小利,而是要趕緊歸邊即食大茶飯之輩。
二、誘因轉變:殖民地時期,本地財團主要是英國資本,它們的第一利潤中心是香港,其他利潤中心也多半在新加坡或南非等前英國殖民地,而不是在英國本土。港督基本上是這些財團的政治效忠對象。但是,九十年代前後,英資逐步撤出,華資則在接手乃至幾乎囊括整個香港商界同時,開始在大陸建立另一利潤中心,而且比重越來越大。
在大陸逐利須與權力共謀。港資有優勢,大者能直達中共權力最上層,四十年來與一眾京官太子黨駙馬黨建立了非常個人的金權關係。港商要利益,京官有權力,你效忠於他,他就給好處。英殖時期那種本地財團直接而集中地效忠港府的模式完全改變了;港商與京官之間建立了另一套直接的金權紐帶,繞過香港地方一級權力機關(指特區政府和西環),猶可進行高利潤運作。但是,從地方一級管治效益看,這種「效忠分散」是不利的。尤其是像過去四、五年,香港管治機器被本地小板塊及在大陸處下風的江派把持,大板塊就不買賬,一擺姿態(例如撤資),中央就有反應,梁特就要下台。
「李家之城」 頂層穩定
然而,在「效忠分散」的格局下,換了是香港管治機器由本地大板塊及在大陸處上風的習派把持,管治還可以大致上如中央所冀望地相對穩定。這樣一種局面,無疑就是北京要透過這次特首選舉達致的。具體而言,中聯辦會變,共產黨會用它慣用的方法整頓:摻沙子、換班子。至於特區政府裏,今後五年或十年,會是唐風壓倒梁風,梁粉只留一兩個活口點綴;換句話說,從統治階級觀點看,由「李家之城」操控政府,是香港頂層穩定的一個必要條件,因為經濟實力與(狹義的)政治權利比較能夠匹配。
曾俊華就是在這樣的場景裏正式登上香港政治舞台。然則,他既然敗選了,還有甚麼更長遠的政治作用、更積極的政治角色呢?
上面說過,這次選舉換人之後,會實現中央所冀望的頂層相對穩定。但是,這只是梳理了統治階級內部結構關係;除此之外,還有廣大民眾這一瓣要考慮。香港進入半開放社會之後,共產黨發覺,搞本地中產和知識階層民眾政治不是它的強項。
二十年來,當權派組織如民建聯、工聯會、大量新移民和「港漂」組織、各類型智庫喉媒、統戰機構如港區人大政協,再加上近年新出現的一眾「愛字幫」、「幫字派」等左派或極左組織,數目爆發性增長,資源要多少有多少,但是人心不回歸就是不回歸。2014年的佔領運動,主力參與者是八九十後。同時出現的自決和獨立運動,支持者本是青壯年居多,已經夠北京認輸了,現在日漸離心的,更不止於青壯年,那就更叫共產黨不安。抓不住中間民眾的心,只得貶踩民意,於是陷入惡性循環。
另一方面,共產黨的同路人──香港的資產階級,始終未能發展出有生命力的中產保守政黨。梁派不用說,葉劉的新民黨領導層會分裂。唐派靠的自由黨,長期都只是一個精英俱樂部。唐營需要的,一是能玩密室政治駕馭小圈子選舉的能力(這個已有),一是一個群眾性的中產保守政黨(這個未有);有這兩方面的政治能量,它方可在今後二、三十年甚或「後47」的階段裏穩掌香港統治機器。曾俊華橫空出世,給予唐營這方面的進一步想像和發展空間。
曾俊華的政治品牌優勢
是次選舉最後兩個星期,曾的個人魅力發揮到極致;單看他年逾花甲,卻在所有年齡組別裏同樣叫座,便證明他是搞民眾政治的天才、一筆絕對寶貴的政治資產,其「薯片叔叔」的品牌價值已經可以清楚估算,問題是他會把這筆資產押給誰?
答案他自己很可能已經知道。像他那種身價地位的人,決定辭職參選之前,一般會慎重考慮一旦敗選的最可能下一步。那一步是甚麼,筆者不擅長亦無條件替他作心理分析,只能客觀推導。他今後出路不外三條:退休享清福、以他的財金背景「搵真銀」、投身民眾政治。
有人會說,若他選擇從政,首先應該考慮服務民主派,因為按政治倫理,他這次能有驕人表現,先決條件是能夠入閘,而民主派百多張提名票是關鍵,況且他的支持者當中,淺黃佔比應該不低;也就是說,他欠了民主陣營一筆。
不過,這個想法有弱點。曾之前與民主派的協議,如果不包括敗選之後替民主派做事的話,便是一次過你情我願的交易:他從民主派那裏得到的是入閘和有所表現的機會,他給予民主派的是一個夢,或者說,是一個對共產黨的憎恨的表達和發洩機會;現在兩無拖欠。如果他是一個未出櫃的民主派,那是民主派走運;如果不是,後者不要表錯情。
筆者估計,薯片若決定以後從政,替唐派成立並領導一個略為親中的資產階級保守中產群眾性政黨,是最大可能。這個發展,共產黨絕對支持。
薯粉不必替他擔心,「美帝卧底」那回事,不過是「選舉語言」,而且中央從來沒親自說過,是梁派嘍囉或者幫港出聲那些傢伙的訛語;甚至可以估計,由於他搞中間民眾政治價值高,能共產黨所不能,已經有統戰部的人登門拜訪向他真誠道歉了。不然,甚麼叫包容?甚麼叫修補撕裂?共產黨的那些體己話可不是隨便對民主派說的。
from Vicsforum - One man's forum http://vicsforum.blogspot.com/2017/03/blog-post_29.html
塵埃落定,明顯看出北京的確在意香港「撕裂」;不過,這個在意,只限於統治集團內部,簡單說就是在意唐、梁板塊之間那道裂痕。
這次特首選舉,要義在於讓人更清楚看到香港高層政治生態,以及北京的干預角色。由此觀照「曾俊華現象」,分析他的個人政治去向,有助解答香港政經發展的一個無可迴避的問題:本地資產階級能否發展出自己的群眾性政黨?大家意識到,「曾俊華」一夜之間成為一個含金量極高的政治品牌,無論哪一方勢力都不能忽視,甚或要爭取為己有;他的個人政治取向和歸宿,因此具社會意義。
小板塊掌政 頂層失衡
2012年的選舉,梁營偷壘成功,導致香港商界頂層頭輕尾重地分裂、失衡。大板塊丟了政治地盤,屈居統治集團的內部反對派;小板塊得意忘形,看風駛盡隽,對龍頭老大只是招降納叛,無半點「只有香港營」的味道。政治上,梁營極左盲動,導致天下大亂,獨、自運動鵲起,唐營卻在旁邊看熱鬧,自由黨還不時向特府放冷箭。
此局面絕非北京所樂見,所以習氏一直對梁特非常冷淡,去年12月終於作出了斷,讓梁特下堂、梁營解散、梁板塊歸位。北京提拔林鄭,競選團隊主要由唐營人馬把持,並且在她的政綱裏點明要取回中策組踰僭的人事任命權,就是補救香港統治階級內部政經失衡的舉措。
分豬肉 港英容易特首難
凡在中環打過滾的人都知道,板塊之間鮮少可以和解,紛爭只能壓服,好聽點說是「擺平」。在港英年代,政府能夠扮演「終極利益分配者」角色,商業利益之爭控制在商業環節,商人不能犯上作亂,故政府管治權力始終穩固;維持這局面的條件有兩個,現在都不復存在。
一、制度原因:殖民地港督是英國從海外委派的,上任之時與本地商界板塊沒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可以按板塊自然比重及其變化進行經濟利益分配和政治權利微調,原有的政經平衡因此容易保持(這裏說的「政治權利」狹義地指獲得能夠影響最高決策的行會立會議席和重要公職等)。
但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直接來自本地利益集團,不然就是集團囊中物、代理人。利益分配失衡越來越嚴重,演化成政治上「不是梁風壓倒唐風,就是唐風壓倒梁風」的局面,兩者的鬥爭由裏及表,包掩不住。本來,中聯辦或可擔當「終極利益分配者」角色,無奈派來的京官本身就嚴重腐化,絕不滿足於蠅頭小利,而是要趕緊歸邊即食大茶飯之輩。
二、誘因轉變:殖民地時期,本地財團主要是英國資本,它們的第一利潤中心是香港,其他利潤中心也多半在新加坡或南非等前英國殖民地,而不是在英國本土。港督基本上是這些財團的政治效忠對象。但是,九十年代前後,英資逐步撤出,華資則在接手乃至幾乎囊括整個香港商界同時,開始在大陸建立另一利潤中心,而且比重越來越大。
在大陸逐利須與權力共謀。港資有優勢,大者能直達中共權力最上層,四十年來與一眾京官太子黨駙馬黨建立了非常個人的金權關係。港商要利益,京官有權力,你效忠於他,他就給好處。英殖時期那種本地財團直接而集中地效忠港府的模式完全改變了;港商與京官之間建立了另一套直接的金權紐帶,繞過香港地方一級權力機關(指特區政府和西環),猶可進行高利潤運作。但是,從地方一級管治效益看,這種「效忠分散」是不利的。尤其是像過去四、五年,香港管治機器被本地小板塊及在大陸處下風的江派把持,大板塊就不買賬,一擺姿態(例如撤資),中央就有反應,梁特就要下台。
「李家之城」 頂層穩定
然而,在「效忠分散」的格局下,換了是香港管治機器由本地大板塊及在大陸處上風的習派把持,管治還可以大致上如中央所冀望地相對穩定。這樣一種局面,無疑就是北京要透過這次特首選舉達致的。具體而言,中聯辦會變,共產黨會用它慣用的方法整頓:摻沙子、換班子。至於特區政府裏,今後五年或十年,會是唐風壓倒梁風,梁粉只留一兩個活口點綴;換句話說,從統治階級觀點看,由「李家之城」操控政府,是香港頂層穩定的一個必要條件,因為經濟實力與(狹義的)政治權利比較能夠匹配。
曾俊華就是在這樣的場景裏正式登上香港政治舞台。然則,他既然敗選了,還有甚麼更長遠的政治作用、更積極的政治角色呢?
上面說過,這次選舉換人之後,會實現中央所冀望的頂層相對穩定。但是,這只是梳理了統治階級內部結構關係;除此之外,還有廣大民眾這一瓣要考慮。香港進入半開放社會之後,共產黨發覺,搞本地中產和知識階層民眾政治不是它的強項。
二十年來,當權派組織如民建聯、工聯會、大量新移民和「港漂」組織、各類型智庫喉媒、統戰機構如港區人大政協,再加上近年新出現的一眾「愛字幫」、「幫字派」等左派或極左組織,數目爆發性增長,資源要多少有多少,但是人心不回歸就是不回歸。2014年的佔領運動,主力參與者是八九十後。同時出現的自決和獨立運動,支持者本是青壯年居多,已經夠北京認輸了,現在日漸離心的,更不止於青壯年,那就更叫共產黨不安。抓不住中間民眾的心,只得貶踩民意,於是陷入惡性循環。
另一方面,共產黨的同路人──香港的資產階級,始終未能發展出有生命力的中產保守政黨。梁派不用說,葉劉的新民黨領導層會分裂。唐派靠的自由黨,長期都只是一個精英俱樂部。唐營需要的,一是能玩密室政治駕馭小圈子選舉的能力(這個已有),一是一個群眾性的中產保守政黨(這個未有);有這兩方面的政治能量,它方可在今後二、三十年甚或「後47」的階段裏穩掌香港統治機器。曾俊華橫空出世,給予唐營這方面的進一步想像和發展空間。
曾俊華的政治品牌優勢
是次選舉最後兩個星期,曾的個人魅力發揮到極致;單看他年逾花甲,卻在所有年齡組別裏同樣叫座,便證明他是搞民眾政治的天才、一筆絕對寶貴的政治資產,其「薯片叔叔」的品牌價值已經可以清楚估算,問題是他會把這筆資產押給誰?
答案他自己很可能已經知道。像他那種身價地位的人,決定辭職參選之前,一般會慎重考慮一旦敗選的最可能下一步。那一步是甚麼,筆者不擅長亦無條件替他作心理分析,只能客觀推導。他今後出路不外三條:退休享清福、以他的財金背景「搵真銀」、投身民眾政治。
有人會說,若他選擇從政,首先應該考慮服務民主派,因為按政治倫理,他這次能有驕人表現,先決條件是能夠入閘,而民主派百多張提名票是關鍵,況且他的支持者當中,淺黃佔比應該不低;也就是說,他欠了民主陣營一筆。
不過,這個想法有弱點。曾之前與民主派的協議,如果不包括敗選之後替民主派做事的話,便是一次過你情我願的交易:他從民主派那裏得到的是入閘和有所表現的機會,他給予民主派的是一個夢,或者說,是一個對共產黨的憎恨的表達和發洩機會;現在兩無拖欠。如果他是一個未出櫃的民主派,那是民主派走運;如果不是,後者不要表錯情。
筆者估計,薯片若決定以後從政,替唐派成立並領導一個略為親中的資產階級保守中產群眾性政黨,是最大可能。這個發展,共產黨絕對支持。
薯粉不必替他擔心,「美帝卧底」那回事,不過是「選舉語言」,而且中央從來沒親自說過,是梁派嘍囉或者幫港出聲那些傢伙的訛語;甚至可以估計,由於他搞中間民眾政治價值高,能共產黨所不能,已經有統戰部的人登門拜訪向他真誠道歉了。不然,甚麼叫包容?甚麼叫修補撕裂?共產黨的那些體己話可不是隨便對民主派說的。
from Vicsforum - One man's forum http://vicsforum.blogspot.com/2017/03/blog-post_29.html
朝鲜第六次核试验可能几乎准备完毕
来源:
美国之音
美国智囊机构北纬38度线星期二表示,朝鲜第六次核试验的准备工作可能已经进入最后阶段。
这家监测朝鲜动向的网站星期二公布的消息说,星期六拍摄的卫星图像显示,丰溪里核试验场继续停放着车辆和拖车,而且有通讯电缆接到试爆隧道的迹象。
这家网站还说,抽水机正在把水从隧道里抽出来,应该是为了便于监测爆炸情况或者保持通讯设备的干燥。
北纬38度线的报告说:“这些因素结合起来明确意味着试爆准备工作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包括仪器的安装。不过,从图像上看不到核装置或爆炸时间的明确迹象。”
报告说,现场没有什么动静”可能意味着试爆准备工作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不过报告还说,朝鲜知道全世界在注视着它,因此也可能是虚张声势,因此不要轻易宣布朝鲜马上就要进行核试验。
据悉,朝鲜近日又进行了一次火箭发动机试验。一些专家说,这次试验又有进步。美国官员星期一对路透社说,这次火箭发动机试验可能是洲际弹道导弹研制计划的一部分。
朝鲜不顾联合国的制裁,已经进行了五次核试验和一些导弹试射。一些专家和美国官员说,朝鲜在研发能够打到美国的携带核弹头的导弹。
从克林顿政府到现在,美国20多年来一直争取解决朝核问题,但是毫无收获,朝鲜从当年人们猜测是否有制造几枚核弹的能力,到现在明确拥有了核武器。美国官员抱怨中国在解决朝核问题上不卖力气,应付了事,甚至在制裁中偷偷放水。
最近中国宣布禁止进口朝鲜的主要出口物资煤炭。不过有评论说,中国虽然增加了制裁朝鲜的力度,但是也在拿捏这个力度,不会让朝鲜政权垮台。
据报道,朝鲜和中国丹东之间刚刚开辟了航线。做为这条航线上的第一架班机,朝鲜高丽航空商社的一架有73个座位的安148型客机星期二载着50名中国游客在平壤顺安国际机场降落。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3/%E6%9C%9D%E9%B2%9C%E7%AC%AC%E5%85%AD%E6%AC%A1%E6%A0%B8%E8%AF%95%E9%AA%8C%E5%8F%AF%E8%83%BD%E5%87%A0%E4%B9%8E%E5%87%86%E5%A4%87%E5%AE%8C%E6%AF%95.html
美国之音
美国智囊机构北纬38度线星期二表示,朝鲜第六次核试验的准备工作可能已经进入最后阶段。
这家监测朝鲜动向的网站星期二公布的消息说,星期六拍摄的卫星图像显示,丰溪里核试验场继续停放着车辆和拖车,而且有通讯电缆接到试爆隧道的迹象。
这家网站还说,抽水机正在把水从隧道里抽出来,应该是为了便于监测爆炸情况或者保持通讯设备的干燥。
北纬38度线的报告说:“这些因素结合起来明确意味着试爆准备工作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包括仪器的安装。不过,从图像上看不到核装置或爆炸时间的明确迹象。”
报告说,现场没有什么动静”可能意味着试爆准备工作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不过报告还说,朝鲜知道全世界在注视着它,因此也可能是虚张声势,因此不要轻易宣布朝鲜马上就要进行核试验。
据悉,朝鲜近日又进行了一次火箭发动机试验。一些专家说,这次试验又有进步。美国官员星期一对路透社说,这次火箭发动机试验可能是洲际弹道导弹研制计划的一部分。
朝鲜不顾联合国的制裁,已经进行了五次核试验和一些导弹试射。一些专家和美国官员说,朝鲜在研发能够打到美国的携带核弹头的导弹。
从克林顿政府到现在,美国20多年来一直争取解决朝核问题,但是毫无收获,朝鲜从当年人们猜测是否有制造几枚核弹的能力,到现在明确拥有了核武器。美国官员抱怨中国在解决朝核问题上不卖力气,应付了事,甚至在制裁中偷偷放水。
最近中国宣布禁止进口朝鲜的主要出口物资煤炭。不过有评论说,中国虽然增加了制裁朝鲜的力度,但是也在拿捏这个力度,不会让朝鲜政权垮台。
据报道,朝鲜和中国丹东之间刚刚开辟了航线。做为这条航线上的第一架班机,朝鲜高丽航空商社的一架有73个座位的安148型客机星期二载着50名中国游客在平壤顺安国际机场降落。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3/%E6%9C%9D%E9%B2%9C%E7%AC%AC%E5%85%AD%E6%AC%A1%E6%A0%B8%E8%AF%95%E9%AA%8C%E5%8F%AF%E8%83%BD%E5%87%A0%E4%B9%8E%E5%87%86%E5%A4%87%E5%AE%8C%E6%AF%95.html
刘易杰:守法的前提条件
在所有破坏司法制度的行为当中,有一种叫选择性执法。什么意思呢,同样是法律,有些人触犯了,法律不去管,或者说轻罚缓治,而另一群人触犯了,就狠抓严罚,雷厉风行。比如说有人强占了你的东西,你要不回来,去报警吧,不立案,去起诉,不执行。你一怒之下,闯进人家把东西拿回来了,结果警察来了把你抓了。再比如说,有人打你,你不还手就是挨打,找警察找法院,也没人理你,反过来你还手了,警察就来了,把你抓了,说你打架斗殴,故意伤人。
你看,要是摊到你身上,你肯定要说,凭什么?!这特么司法不公平!哪儿能这样!
的确,这是不对的,关于法制,自古就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现在也天天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追求这个人人平等,不平等又怎样?
如上的两个例子,虽是虚构的,但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但看其中“你”最后的行为,无论是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还是还手打人,的确都触犯了法律,依法抓你,没有任何问题。可是又是为什么每个人都会觉得,真要是如此,那非常不公平,这是滥用法律,是司法腐败?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要奉公守法,有没有人教给你,为什么要守法?你承诺“守法”,并履行你的“承诺”,有没有什么条件?
社会学上有个理论叫“契约理论”,人类从茹毛饮血的时代进步到今天的文明社会,相当于共同签署了一份社会“契约”,度让了一定的“自然权力”换来了“社会权力”。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不再被允许了,强者不可以再肆意凌虐弱者,我不能仰仗着自己身强力壮去欺负,抢夺比我弱小的人,这是我度让出去的自然权力,换来的是什么呢?是在这个契约之下,比我强大的人,同样不能肆意欺负我,抢夺我的财产。
为了保障这个社会契约的运转和有效,我们还要度让一定的“个人权力”,给“公共权力”。现代社会,司法文明的国家,全都禁止使用私刑,私设法堂,私自报复这些行为。哪怕是“杀人偿命”,对方杀了你家人,你要诉诸法律,法官判他死刑。判刑之后,你也不能执行,执行权力已经度让给了国家的执法机关,由警方执行死刑。同样,对方抢夺,欺诈了你的财产,你也不能喊一帮兄弟把钱给抢回来,必须要诉诸法律,由司法机关判决,再由执法机关执行,把你的钱给要回来。这就是因为你度让了一定的个人权力给国家法律体系,不只是你,每个人都一样。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有秩序性的运转,整个社会的安全性大大提升,运营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使每个人都从中受益,也让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
那么问题来了,回到开始的例子,当你度让个人权力给国家,放弃自然权力换取社会权力的同时,有没有什么“前提条件”。
对于每个人来说,守法这份“契约”,的前提条件,必须是这份契约能够公平公正的执行。契约规定了我不能欺负比我弱小的人,前提条件是比我强大的人不能欺负我。否则,这份“契约”是无效的。同样,个人度让了自身保护自己的权力给国家,那么国家必须严格的执行法律,保障每一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不能选择性的,只针对一部分人执行“法律”。
相信这两天很多人都被一起“刺杀辱母者”的案子刷屏了。山东的一伙黑社会高利贷,向一个女老板追债,借了135万,已经还了180万,还加一套70万的房子。依然不行,追上门来虐打,虐打不说,按报道里的说法是,用“极端手段羞辱”,十一个大男人,羞辱一个女性的手段,能有多“极端”,各凭想象去吧。当事人的儿子也在场,实在不能忍,先是报警了,警察来了之后放下一句话“要债可以,别动手”,就不管了。结果,小伙子拿起刀,把这群黑社会捅死了一个,捅伤了三个。然后被判了个死缓。
这案子之反响如此之大,南周先曝光,人民日报跟进,互联网社区更是吵翻了天,公众号自媒体纷纷出文章抢热点,也有许多吃官饭的警察法官,出来为组织洗地,或是卖苦求理解,或是拍案骂法盲,八仙过海,各现神通。
我一直说,2013年以来,我国的法治水平是逐步下滑,严重倒退的,滑天下之大稽的或是让老百姓拍桌子骂娘的案子和判决层出不穷,这个案子就是其中典型。自干五警察和体制内法律工作者洗地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将最后的“杀人”和前因后果切割开来,单独对待,单看你杀人,肯定是触犯了法律,那犯了法我抓你,判死缓,我这是在执法,你“无话可说”,起码在某些人看来,你应该是“无话可说”的,而我这么做,是在维护法律尊严,不但没错,反而该表扬呢!
你看,回到之前的选择性执法,单方面违反社会契约公平性的例子上,你就很好理解了。中国的司法和执法机关是什么德行,很多人都有亲身体验,大城市还好,小城市尤其是北方的小城市,再尤其是北方经济欠发达的小城市,公检法能有多黑多腐败,是很多在北上广深生活的人想象不到的。从东北走出来的年轻人,哪个不带着几个曾经老家人遵纪守法活不下去的故事啊?这个案件中的警方,不是不被信任,报道里面说,当事人曾经四次报警,换来的就是出警一次,在现场呆了四分钟,放下了一句“别动手”就走了。四分钟是什么概念,我们打辩论的时候,按照标准四分钟的陈词,准备的稿子是每分钟300字,四分钟的时间辩论员不停的说也就说个1200字。警察来看四分钟,当事人在场的有十多个,连现场什么情况估计都没询问清楚,就要甩手闪人了。
再深入想想,这帮黑社会,横行霸道欺负人,有没有保护伞?真要是执法为民,认真贯彻,这些地方黑恶势力,最起码得在警方有个挂号备案吧,现场看到了,被害人也报警了,警方接下来还不作为,能说明什么?
当然我这是诛心之论,恶意揣测,洗地团伙肯定是要否认的,即便如此,在他们给案件“辩护”的时候,也要把这部分切割出去,另当别论,换句话说,他们坚持的是:即便黑社会犯了法,再即便代表国家执法的警方不作为,也不能作为杀人者行凶违法的理由!
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有句妈卖批不知该不该讲?
回归到社会契约理论,公民“守法”,本质上是在履行自己的社会契约,履行这个契约的前提条件是,其他人也要守法,收到这个契约的约束。其他人不守法,侵犯了我的权益,就要受到“违约”的惩罚,就是法律的制裁,警察和法院,代表着我度让私人权力给的国家,他们的契约内责任,就是必须要惩办违约方。他们不负责任,不作为,不能保障守法公民的财产安全,人身安全,个人尊严不被侵犯,可以被视为单方面违约,如果你违约了,那么我……
任何一个“契约”,执行和履行都要有前提条件。投资人和创业者签署的投资协议,对赌条款,比如你如果把活跃用户做到1000万,我便跟进1000万的投资,你若没做到,那就不能再管我要这个钱。反过来,对于投资人来说,按照条款,规定时间内你把钱打到公司帐户,那么我给你一定比例的股份,到时间你钱没到,则视为违约,后续我该做什么也不必做了。这种契约,一旦单方面发生违约,则违约条款自动触发,有时候连法庭都不用去,双方一拍两散了。任何单方面违约,还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契约合同义务的,都是耍流氓。
我要说什么呢?现实社会中,政府的执法机关不作为,包庇黑恶势力,该立案不立案,就是对公民“守法”契约的单方面违约,接下来还要要求被害者继续“守法”,就是在对公民耍流氓。
有人要炸逼了:你是说只要政府不守法,老百姓就不用守法吗?那这社会不就乱了吗!
其实这不是我说的,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也确实是这么做的。柴静的《穹顶之下》里面有个例子,说按规定,大卡车出厂要安装尾气净化设备,但这个设备会让成本增加好多钱。有一个生产商抱怨:如果政府把那些不安装的厂商都抓了关了,我肯定装,但没有,所以你让我怎么装?别人不装我装了,我的车出厂价就比人高几万,怎么竞争?所以我也不敢装。
你看,在经济领域,已经是这样了,如果政府选择性执法,触犯了法律不执行,放任其进入市场和其他人竞争的话,那么其他竞争者的选择就是:我也同样不守法。这就是你违约就别让我遵守,你不仁别怪我不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有一家厂子任意排污,把环保成本省下来,产品价格更有竞争力,政府要是不抓,其他的企业就会纷纷效仿,大家一起排呗,互相伤害呗。有一家奶粉厂往奶里掺三聚氰胺,成本下降,价格更有竞争力,政府要是不作为,那么很快,市场上的奶粉里就都是三聚氰胺了。按法律,后面学坏的这些企业,哪个都违了法,可你要不抓第一家,凭什么后面抓它呢?
回到山东刺死辱母者这个案子,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有人把“政府违约我就违约”用在市场竞争上,案子中的人是拿来拼命的。讲实话,你当着一个二十来岁血气方刚的山东小伙子的面侮辱他母亲,这行为本身就得用“作死”来形容。孔孟之乡圣人故土,人家还没上来就操刀子杀你,还给报了个警,警察不作为,就只能儿子作为了。死者和凶手,该恨的都是不负责任的警察。
我知道这个案子很快就会像其他的网络热点一样,被后来的热点所代替,重新归于平静,除了一具尸体和几个犯人,其他人的生活照旧,太阳依旧会从东方升起。许多人可能一生都遇不到如此极端的情况,我祝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公正的阳光。
也希望每个人都记得,当你签下“守法”的这份契约的时候,所必须满足的前提条件。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17439
你看,要是摊到你身上,你肯定要说,凭什么?!这特么司法不公平!哪儿能这样!
的确,这是不对的,关于法制,自古就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现在也天天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追求这个人人平等,不平等又怎样?
如上的两个例子,虽是虚构的,但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但看其中“你”最后的行为,无论是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还是还手打人,的确都触犯了法律,依法抓你,没有任何问题。可是又是为什么每个人都会觉得,真要是如此,那非常不公平,这是滥用法律,是司法腐败?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要奉公守法,有没有人教给你,为什么要守法?你承诺“守法”,并履行你的“承诺”,有没有什么条件?
社会学上有个理论叫“契约理论”,人类从茹毛饮血的时代进步到今天的文明社会,相当于共同签署了一份社会“契约”,度让了一定的“自然权力”换来了“社会权力”。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不再被允许了,强者不可以再肆意凌虐弱者,我不能仰仗着自己身强力壮去欺负,抢夺比我弱小的人,这是我度让出去的自然权力,换来的是什么呢?是在这个契约之下,比我强大的人,同样不能肆意欺负我,抢夺我的财产。
为了保障这个社会契约的运转和有效,我们还要度让一定的“个人权力”,给“公共权力”。现代社会,司法文明的国家,全都禁止使用私刑,私设法堂,私自报复这些行为。哪怕是“杀人偿命”,对方杀了你家人,你要诉诸法律,法官判他死刑。判刑之后,你也不能执行,执行权力已经度让给了国家的执法机关,由警方执行死刑。同样,对方抢夺,欺诈了你的财产,你也不能喊一帮兄弟把钱给抢回来,必须要诉诸法律,由司法机关判决,再由执法机关执行,把你的钱给要回来。这就是因为你度让了一定的个人权力给国家法律体系,不只是你,每个人都一样。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有秩序性的运转,整个社会的安全性大大提升,运营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使每个人都从中受益,也让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
那么问题来了,回到开始的例子,当你度让个人权力给国家,放弃自然权力换取社会权力的同时,有没有什么“前提条件”。
对于每个人来说,守法这份“契约”,的前提条件,必须是这份契约能够公平公正的执行。契约规定了我不能欺负比我弱小的人,前提条件是比我强大的人不能欺负我。否则,这份“契约”是无效的。同样,个人度让了自身保护自己的权力给国家,那么国家必须严格的执行法律,保障每一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不能选择性的,只针对一部分人执行“法律”。
相信这两天很多人都被一起“刺杀辱母者”的案子刷屏了。山东的一伙黑社会高利贷,向一个女老板追债,借了135万,已经还了180万,还加一套70万的房子。依然不行,追上门来虐打,虐打不说,按报道里的说法是,用“极端手段羞辱”,十一个大男人,羞辱一个女性的手段,能有多“极端”,各凭想象去吧。当事人的儿子也在场,实在不能忍,先是报警了,警察来了之后放下一句话“要债可以,别动手”,就不管了。结果,小伙子拿起刀,把这群黑社会捅死了一个,捅伤了三个。然后被判了个死缓。
这案子之反响如此之大,南周先曝光,人民日报跟进,互联网社区更是吵翻了天,公众号自媒体纷纷出文章抢热点,也有许多吃官饭的警察法官,出来为组织洗地,或是卖苦求理解,或是拍案骂法盲,八仙过海,各现神通。
我一直说,2013年以来,我国的法治水平是逐步下滑,严重倒退的,滑天下之大稽的或是让老百姓拍桌子骂娘的案子和判决层出不穷,这个案子就是其中典型。自干五警察和体制内法律工作者洗地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将最后的“杀人”和前因后果切割开来,单独对待,单看你杀人,肯定是触犯了法律,那犯了法我抓你,判死缓,我这是在执法,你“无话可说”,起码在某些人看来,你应该是“无话可说”的,而我这么做,是在维护法律尊严,不但没错,反而该表扬呢!
你看,回到之前的选择性执法,单方面违反社会契约公平性的例子上,你就很好理解了。中国的司法和执法机关是什么德行,很多人都有亲身体验,大城市还好,小城市尤其是北方的小城市,再尤其是北方经济欠发达的小城市,公检法能有多黑多腐败,是很多在北上广深生活的人想象不到的。从东北走出来的年轻人,哪个不带着几个曾经老家人遵纪守法活不下去的故事啊?这个案件中的警方,不是不被信任,报道里面说,当事人曾经四次报警,换来的就是出警一次,在现场呆了四分钟,放下了一句“别动手”就走了。四分钟是什么概念,我们打辩论的时候,按照标准四分钟的陈词,准备的稿子是每分钟300字,四分钟的时间辩论员不停的说也就说个1200字。警察来看四分钟,当事人在场的有十多个,连现场什么情况估计都没询问清楚,就要甩手闪人了。
再深入想想,这帮黑社会,横行霸道欺负人,有没有保护伞?真要是执法为民,认真贯彻,这些地方黑恶势力,最起码得在警方有个挂号备案吧,现场看到了,被害人也报警了,警方接下来还不作为,能说明什么?
当然我这是诛心之论,恶意揣测,洗地团伙肯定是要否认的,即便如此,在他们给案件“辩护”的时候,也要把这部分切割出去,另当别论,换句话说,他们坚持的是:即便黑社会犯了法,再即便代表国家执法的警方不作为,也不能作为杀人者行凶违法的理由!
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有句妈卖批不知该不该讲?
回归到社会契约理论,公民“守法”,本质上是在履行自己的社会契约,履行这个契约的前提条件是,其他人也要守法,收到这个契约的约束。其他人不守法,侵犯了我的权益,就要受到“违约”的惩罚,就是法律的制裁,警察和法院,代表着我度让私人权力给的国家,他们的契约内责任,就是必须要惩办违约方。他们不负责任,不作为,不能保障守法公民的财产安全,人身安全,个人尊严不被侵犯,可以被视为单方面违约,如果你违约了,那么我……
任何一个“契约”,执行和履行都要有前提条件。投资人和创业者签署的投资协议,对赌条款,比如你如果把活跃用户做到1000万,我便跟进1000万的投资,你若没做到,那就不能再管我要这个钱。反过来,对于投资人来说,按照条款,规定时间内你把钱打到公司帐户,那么我给你一定比例的股份,到时间你钱没到,则视为违约,后续我该做什么也不必做了。这种契约,一旦单方面发生违约,则违约条款自动触发,有时候连法庭都不用去,双方一拍两散了。任何单方面违约,还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契约合同义务的,都是耍流氓。
我要说什么呢?现实社会中,政府的执法机关不作为,包庇黑恶势力,该立案不立案,就是对公民“守法”契约的单方面违约,接下来还要要求被害者继续“守法”,就是在对公民耍流氓。
有人要炸逼了:你是说只要政府不守法,老百姓就不用守法吗?那这社会不就乱了吗!
其实这不是我说的,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也确实是这么做的。柴静的《穹顶之下》里面有个例子,说按规定,大卡车出厂要安装尾气净化设备,但这个设备会让成本增加好多钱。有一个生产商抱怨:如果政府把那些不安装的厂商都抓了关了,我肯定装,但没有,所以你让我怎么装?别人不装我装了,我的车出厂价就比人高几万,怎么竞争?所以我也不敢装。
你看,在经济领域,已经是这样了,如果政府选择性执法,触犯了法律不执行,放任其进入市场和其他人竞争的话,那么其他竞争者的选择就是:我也同样不守法。这就是你违约就别让我遵守,你不仁别怪我不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有一家厂子任意排污,把环保成本省下来,产品价格更有竞争力,政府要是不抓,其他的企业就会纷纷效仿,大家一起排呗,互相伤害呗。有一家奶粉厂往奶里掺三聚氰胺,成本下降,价格更有竞争力,政府要是不作为,那么很快,市场上的奶粉里就都是三聚氰胺了。按法律,后面学坏的这些企业,哪个都违了法,可你要不抓第一家,凭什么后面抓它呢?
回到山东刺死辱母者这个案子,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有人把“政府违约我就违约”用在市场竞争上,案子中的人是拿来拼命的。讲实话,你当着一个二十来岁血气方刚的山东小伙子的面侮辱他母亲,这行为本身就得用“作死”来形容。孔孟之乡圣人故土,人家还没上来就操刀子杀你,还给报了个警,警察不作为,就只能儿子作为了。死者和凶手,该恨的都是不负责任的警察。
我知道这个案子很快就会像其他的网络热点一样,被后来的热点所代替,重新归于平静,除了一具尸体和几个犯人,其他人的生活照旧,太阳依旧会从东方升起。许多人可能一生都遇不到如此极端的情况,我祝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公正的阳光。
也希望每个人都记得,当你签下“守法”的这份契约的时候,所必须满足的前提条件。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 2017/03/27 -- 美国之音:辱母案判无期舆论哗然 最高检已介入或有转机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6 -- 对“聊城案件”的评论:先回到“纲目”上来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6 -- 聊城阳谋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6 -- 吴钩:宋代一起“刺死辱母者”事件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6 -- 刺死辱母者案:追债方讨要非法债务,并已涉侮辱罪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6 -- 破破的桥:简单讲一下辱母杀人案的报道逻辑(附媒体报道和判决书对比材料)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5 -- “刺死辱母者”,主要问题不在于定罪,而在于量刑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5 -- 烧伤超人阿宝:逼债与杀人——《水浒》里的那点事儿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5 -- 枭律:放高利贷的黑帮,一般背后都有徇私枉法的恶警和黑心法官的支持,有些司法贪官甚至在高利贷公司有股份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5 -- “刺死辱母者”背后的企业家恐惧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17439
国民党民调:愈六成民众不满意蔡英文施政
来源:
美国之音
台湾中国国民党星期一公布的民调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者不满意民进党政府蔡英文总统的施政。不过,尽管如此,高达近60%的受访者不同意罢免蔡英文,愿意再给她一次机会。
台湾在野党国民党委托全国意向顾问公司所做的民调表明,61.5%的受访者不满意蔡英文总统的施政,满意的受访者仅为25.7%。
国民党文传会副主委胡文琦说:“蔡英文总统上任不到一年,争议不断,施政的满意度只有相当难堪的25.7%,这基本上已经创下了国际政治史上的金氏(吉尼斯)世界纪录。不满意度高达61.5%,换言之,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台湾民众不满意蔡英文的荒腔走板的施政表现。”
近六成不同意罢免蔡英文
胡文琦说,尽管多数民众不满意蔡英文总统的施政,但是在“是否要罢免蔡英文总统”的问题上,竟然有高达59.4%的民众不同意罢免,同意罢免的受访者仅为28.9%。
不满意蔡英文总统施政表现,与不同意罢免蔡英文总统的人数在统计学上基本持平,看来似乎有些相互矛盾。对此,胡文琦解读说,
“国民党的研判基本上,这是我们台湾人民的敦厚善良朴实。针对蔡英文执政快满周岁,台湾的民众认为,应该给蔡英文一个机会,留校察看。”
胡文琦也承认,执政党民进党在立法院占多数,要罢免蔡英文总统,难度相当高。但是在“是否同意提出罢免案给蔡政府压力”的问卷中,有高达57.4%民众认为,应该提出罢免案,而不同意提出罢免案的仅为3.6%。胡文琦说,这代表了台湾民众又期待,又怕受伤害的心态,希望蔡英文政府应该要改进,同时也希望在野党要给执政党压力。
对国民党的认同高于民进党
这份3月24日至26日进行的民调还显示,在“政党认同”的议题上,23.4%的受访者对国民党表示认同,对民进党认同的只有15.6%,时代力量为5.6%。胡文琦说,国民党的认同度,略呈上升趋势,而民进党的认同度,则大幅度下滑。但是,他指出,“政党中立”和“无反应”的受访者高达52%。他说,这反映出台湾民众认为应该理性,走中道路线的民意趋势。
胡文琦说,这提醒国民党应该重视理性的中间选民,继续努力地“接地气”,配合民意的走向,提出真正的“富国利民”的相关政策。
台湾民众对蔡英文政府的施政表现不满也反映在被认为是具有“泛绿”色彩的台湾民意基金会的民调上。台湾民意基金会3月20日公布的民调显示,42.5%的受访者不赞同蔡英文总统处理国家大事的方式,赞同的为37.6%。去年520蔡英文上任时的支持率曾高达69.9%,不支持率仅为8.8%。
国民党的这份民调的调查样本为1069份,抽样正负误差3个百分点。
全球假货将大增 中国是大产家
来源:
美国之音
全球假冒产品和盗版活动预计将在今后10年期间增加。中国是假货生产的中心。假货无奇不有,包括服装,电子产品,危险的假药和化妆品。
但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公司在试图应对假货带来的商业威胁。它们采取种种措施来识别假货,保护正牌和正牌商品生产的就业。
国际商标协会和国际商会委托进行的一项调查得出报告说,到2022年,全球假货生产和盗版活动的经济价值将达到两万三千亿美元。全球假货市场在2015年价值一万七千亿美元。
市场调查公司前线经济学公司在2017年发表的报告说,假货所造成的社会、投资和执法成本可能高达四万两千亿美元,危及五百四十万个合法就业位置。
分析家们说,假货制造和欺诈一直是商业的一部分,但随着商业全球化,假货生产的速率也加快了。
经济瘟疫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办公室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假货和假药对公众健康和安全构成严重危险。”
假货的范围包括汽车用品,化学品,杀虫剂,消费电子产品,电子部件,食品,饮料,农产品。
虽然婴儿奶粉之类的食品造成死亡和疾病的事件得到新闻报道,但机械、食品和药品假货导致的人类伤亡情况还不清楚。
中国中心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办公室和世界海关组织估计,2010年世界各地没收的假货有75%是在东亚制造的,其中大部分是在中国出产的。
总部设在澳大利亚的产品安全公司YPB集团的执行主席约翰·休斯敦说,“假货的问题基本上来自中国。”
他说,“中国的假货生产厂家现在可以拷贝最好的包装,甚至把真货生产者都没有的全息图印在假货的包装上。因此,现在需要在产品上使用可追踪识别和辨别真伪的技术。但令人十分吃惊的是,现在世界各地这种技术应用很少。”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办公室说,印度和中国是主要的假药来源地,全球各国没收的假药将近百分之六十来自中国。
尽管中国采取了若干措施打击假药,假药的关键性生产工序可能会转移到其他国家,其中包括北朝鲜,缅甸和越南。
销售渠道
假货销售的主要渠道是电子商业和网络销售渠道。去年12月,美国将中国的阿里巴巴集团列入“假货观察名单”。
自那时以来,由总裁马云领导的市值两千七百亿美元的阿里巴巴说已经采取许多措施打击其网络上的假货贩卖者,其措施包括建立电子记录系统,通过供应链来追踪食品真货。
阿里巴巴也呼吁中国当局引进更严格的法律,实行更严格的执法和惩罚措施打击中国的假货制造者。阿里巴巴也抱怨中国有关假货的法律含混不清,使当局难以对假货制造者采取法律行动。
阿里巴巴采取的打击假货的措施包括将价值三亿八千万美元的货品下架,关闭十八万个淘宝网店,关闭了675个经营单位。
反击措施
许多国家的政府也在采取行动打击伪造产品贸易的某些环节。泰国经常大张旗鼓地突击搜查假货供应商,并大力宣传捣毁假货。
柬埔寨,假药成为一个卫生健康的大问题。柬埔寨内政部最近表示关闭了60多家非法药房,并采取措施打击伪币制造,尤其是打击美元伪币。
在越南,面对潮水般涌来淹没市场的化妆品假货,越南医药管理健康部下令中止销售三十多种美容产品。
越南的工商企业也抱怨来自中国的假货给有关企业每年造成千百万美元的营收损失。
打击假货
产品安全公司YPB集团的执行主席休斯敦说,如今对打击假货的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因为假货跟世界很多地方的越境移民和恐怖主义的问题有关。
MarketsandMarkets.com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反伪造包装产业的价值在2015年为820亿零5000万美元,到2020年将增长为1539亿5000万美元。
休斯敦说,亚洲国家的政府在关注反伪造技术,因为它们意识到了伪造产品和黑色经济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造成负担和损失。
美国之音
全球假冒产品和盗版活动预计将在今后10年期间增加。中国是假货生产的中心。假货无奇不有,包括服装,电子产品,危险的假药和化妆品。
但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公司在试图应对假货带来的商业威胁。它们采取种种措施来识别假货,保护正牌和正牌商品生产的就业。
国际商标协会和国际商会委托进行的一项调查得出报告说,到2022年,全球假货生产和盗版活动的经济价值将达到两万三千亿美元。全球假货市场在2015年价值一万七千亿美元。
市场调查公司前线经济学公司在2017年发表的报告说,假货所造成的社会、投资和执法成本可能高达四万两千亿美元,危及五百四十万个合法就业位置。
分析家们说,假货制造和欺诈一直是商业的一部分,但随着商业全球化,假货生产的速率也加快了。
经济瘟疫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办公室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假货和假药对公众健康和安全构成严重危险。”
假货的范围包括汽车用品,化学品,杀虫剂,消费电子产品,电子部件,食品,饮料,农产品。
虽然婴儿奶粉之类的食品造成死亡和疾病的事件得到新闻报道,但机械、食品和药品假货导致的人类伤亡情况还不清楚。
中国中心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办公室和世界海关组织估计,2010年世界各地没收的假货有75%是在东亚制造的,其中大部分是在中国出产的。
总部设在澳大利亚的产品安全公司YPB集团的执行主席约翰·休斯敦说,“假货的问题基本上来自中国。”
他说,“中国的假货生产厂家现在可以拷贝最好的包装,甚至把真货生产者都没有的全息图印在假货的包装上。因此,现在需要在产品上使用可追踪识别和辨别真伪的技术。但令人十分吃惊的是,现在世界各地这种技术应用很少。”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办公室说,印度和中国是主要的假药来源地,全球各国没收的假药将近百分之六十来自中国。
尽管中国采取了若干措施打击假药,假药的关键性生产工序可能会转移到其他国家,其中包括北朝鲜,缅甸和越南。
销售渠道
假货销售的主要渠道是电子商业和网络销售渠道。去年12月,美国将中国的阿里巴巴集团列入“假货观察名单”。
自那时以来,由总裁马云领导的市值两千七百亿美元的阿里巴巴说已经采取许多措施打击其网络上的假货贩卖者,其措施包括建立电子记录系统,通过供应链来追踪食品真货。
阿里巴巴也呼吁中国当局引进更严格的法律,实行更严格的执法和惩罚措施打击中国的假货制造者。阿里巴巴也抱怨中国有关假货的法律含混不清,使当局难以对假货制造者采取法律行动。
阿里巴巴采取的打击假货的措施包括将价值三亿八千万美元的货品下架,关闭十八万个淘宝网店,关闭了675个经营单位。
反击措施
许多国家的政府也在采取行动打击伪造产品贸易的某些环节。泰国经常大张旗鼓地突击搜查假货供应商,并大力宣传捣毁假货。
柬埔寨,假药成为一个卫生健康的大问题。柬埔寨内政部最近表示关闭了60多家非法药房,并采取措施打击伪币制造,尤其是打击美元伪币。
在越南,面对潮水般涌来淹没市场的化妆品假货,越南医药管理健康部下令中止销售三十多种美容产品。
越南的工商企业也抱怨来自中国的假货给有关企业每年造成千百万美元的营收损失。
打击假货
产品安全公司YPB集团的执行主席休斯敦说,如今对打击假货的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因为假货跟世界很多地方的越境移民和恐怖主义的问题有关。
MarketsandMarkets.com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反伪造包装产业的价值在2015年为820亿零5000万美元,到2020年将增长为1539亿5000万美元。
休斯敦说,亚洲国家的政府在关注反伪造技术,因为它们意识到了伪造产品和黑色经济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造成负担和损失。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3/%E5%85%A8%E7%90%83%E5%81%87%E8%B4%A7%E5%B0%86%E5%A4%A7%E5%A2%9E%7C%E4%B8%AD%E5%9B%BD%E6%98%AF%E5%A4%A7%E4%BA%A7%E5%AE%B6.html
黎岩:房价暴涨背后的囚徒困境
前几天有一项楼市传言,背后隐藏的各方信息却颇值得玩味。
有消息称小米公司要与万科携手盖房,仅限小米员工购买,房价平均在每平方米四至五万元人民币,位置在海淀永丰。那里当前市场均价在每平方米八万元以上。
消息正在房价暴涨之时传出,引致巨大讨论。不过,如果仔细推敲一下,小米员工虽然能够买到半价房子,但是没有产权,无法公开交易,也不能落户口。
此事足以成为从观察火爆楼市的一个鲜活切入点。从买方角度上看,小米不少员工完全符合统计意义上的“刚需”定义——工作没几年,收入还可以,未来有成家的需求,也有买房的必要。
目前,这个项目还处在小米公司内部征求意愿阶段。据公司内部透露,统计购房意愿后才会决定合作与否,以及合作建房的面积。但至今公司里的舆论声音都是:不值得,不买。而这就印证了现今在购房人心理上已经出现的一个明显特征:买房在理财上的功能意义超过了居住功能本身。
这个变化背后隐藏着的逻辑就是:所有买到房子和想买房子的人都绝对不希望房价下跌。他们是冲着上涨而买的,房屋的居住功能并不是唯一衡量标准——这也同时可以解释为什么政策性商品房在市场频遭冷遇。至今为止,北京市大热的通州区还有单价不到两万元的政策性商品房,自推出以来已经滞销四年,但与此同时通州的商品房价格扶摇而上。
而从开发商的角度上说,这个事例所展现的事实更是极端:为何要和小米谈这么条件苛刻的合作?是因为万科当时买下的就是一块不能出售的地块。
这块地是去年12月北京市推出的首个“限房价竞地价”地块。在拍卖前先给出了一系列苛刻条件:这块地上未来房屋的售价均价不超过53400元/平方米,且最高销售单价不得超过56100元/平方米。房屋套型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面积必须占所有住房面积比例的70%以上。
而在报价时,几乎所有竞拍开发商都选择了“全部自持”,最终万科先后以50亿和51亿元拿下永丰的两个地块。
100%自持,说白了:开发商买回这块地,盖出房子只能用于出租,而不能卖。
只要粗略计算一下,就能发现万科买地的成本令人咋舌,租售比高达 1:500 至 1:650之间,也就是说,如果以盖房子出租这个方式,万科要42至54 年才能收回成本。再加上3年左右的建设周期,万科这个买卖根本不划算。
可是,为什么即使没有产权,还有很多苛刻的条件限制,万科也要拍下这块地,甘冒这么大的风险?从投资角度来说,这放在一个商业主体身上,似乎完全是不可理解的行为。
但是,如果放在整个房地产行业的状态中去看,万科的举动又很好理解。房地产企业最怕的不是项目亏钱,而是没有项目可做。上市公司需要业绩,非上市公司需要营收。而宁可将自己放在京沪深这种房价更为看好的城市中去搏斗,也不能到库存严重的三四线城市去冒险。这也几乎是房地产商们的共识。道理很简单,市场上对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预期远远高于三四线城市。
另外,在这件事情中还有第三个主体:拍卖土地的政府。土地是在政府手里的,如果非常想压抑房价,完全可以用更低的价格向外拍卖土地,并要求开发商限制最终销售价格。如果在一片二手房中出现一处价格远低于周边平均的新房,对市场价格的抑制作用是很明显的。
这样的事情,北京曾经也是做过的。2004年,在CBD核心地区,富力城和苹果社区两个中高端楼盘的马路对面,就出现了一处限价商品房,这曾经一度导致苹果和富力的销售不畅。
然而,北京市在调控背景下推出的地块,其苛刻条件也只是开给了开发商,政府得到的收入只是减少了超额的溢价,但与之前价格相比仍然是缓慢上升。
至此,政府、开发商、购房人,三个主体在这一处地块上已经凑齐。事实上,我们不难发现的是,这三方其实抱有的是相同的愿景——房价缓慢上涨。
政府的土地拍卖价格暗暗道出了它希望房价缓慢上涨而非下跌。
开发商不惮于在这种苛刻条件下仍然固守一线城市,是因为他们期待通过未来的价格上涨来弥补预先透支的空间。
购房人在不能获得完全产权的前提下不愿意买房,也是因他们有对未来房价的上涨预期,不希望自己的投资收益跑输他人。
这也是这轮房价上涨潮不同于以往的最大区别:市场上不再有多空之战,原本应该各自牵制的三方力量持有的是相同的目标。无论业内、专家、政府、房地产商、购房人、中介……无论你问到哪一方,都会直白地告诉你:房价确实不合理,但是看不到任何下跌的可能。
这种态度的空前一致本就是对房价的巨大心理支撑,更火上浇油的是,政府、购房人和房地产商三方之间又都没有把态度挑明,而是暧昧地互相窥视猜测。
其中最忧心的是房地产商。时隔四个月,从小米的合作洽谈中能够初窥万科的变通方式——通过把项目打包出租给第三方的方式来实现资金回笼。
事实上,不仅仅是万科,所有房地产开发商都陷入到了“停不下来”的境地之中。根据年报统计,全国百强房地产企业的平均负债率早已超过70%的安全线,恒大的负债率甚至已经超过90%。
表面的风光和背后的高负债,使得这些开发商完全不能从容享受房价高涨给他们带来的收益。而只有不断地拿地、做项目、摊薄成本……才有可能让他们不会出现资金链断裂,才有可能让他们活下去。
房地产商的大举进军,一定程度上已经从企业战略使然,变成了不得不然。
购房者的心理焦虑也不轻松。房价一路飞涨而又看不到下跌的理由。就算明知现在买房不仅要搭上两三代人的全部积蓄,更要背一身贷款,但看看政府和开发商各种暗藏不表的潜台词,之后只好决定:再难也得先抢上这辆车。
这是此次学区房涨幅居首的最根本原因:既然透支了两三代人的积蓄换一张车票,那就挑最抢手的来。虽然价格高,但转手的可能性也远远大于其他类型的房屋。
而政府,从定下土地招拍挂制度,定下房地产是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基本定位之后,就已经不得不随着这辆车一路狂奔。
魔鬼隐藏在细节当中。
1998年,杭州在全国率先实行土地储备制度,将土地的一级开发权收归地方政府所有。在政府进行了地块规划后再以招拍挂的形式向社会推出。
这项试点政策实施到第六年时,经统计确认,杭州七大区块的楼面地价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拍卖时的平均溢价率超过50%。其中,上涨最快的城西区块,从2000年的2188元/m2涨到了2003年的5326元/m2,三年多的时间里增长了2.4倍,而到了2004年,相同区位的土地更是拍出了7547元/ m2的价格,预计建成后开盘价将超过万元。而当时京沪核心地段的中高档商品房也不过就是这个价格。
当时,就有专家认为,这样规划和管理土地的方式对于房价将起到很大的促升作用。但有关部门以“更有利于城市统一规划管理”的理由否决了这一点。
行至今日,房地产相关收入在地方政府收入占比中已经超过了50%,改革财税分配制度的最好时机已过,让地方政府自毁饭碗早已难上加难。
三方都预期房价上涨,都在窥测另两方态度的同时,一边内心纠结一边暗自加磅。于是房价也就脱离了三方共同期待的“缓慢上涨”这一目标,转而一路狂奔。
这种疯狂的上涨无疑是三方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螺旋已成,谁来迈出第一步?谁来先叫一声停?
现在,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看去年抛售内地房产的李嘉诚了。事实验证了他的老谋深算。他亏掉的是从今年以来由于房价疯狂上涨而错失的利润空间,但逃离了令各方泥足深陷的囚徒困境。
可悲的是,李嘉诚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仍然圈在这个危险游戏中无法脱身,甚至甘于献身。心理上的胶着,比激烈的对峙更难以克服。
至于谁能让这种尴尬局面真正停下来?恐怕只能寄希望于某个黑天鹅事件了。只是一旦如此,后果就是玉石俱焚的局面。
这时,需要做的是再度审视三方力量。
至今为止的政府调控,所致力的方向就是在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政府直接参与生产活动的大经济背景下,让控制局面的牌更多一点。让局面不至于到了某一天全然超出了政府的掌控能力。用各种信号告诉另外两方:不要再让房价涨上去了。手段也很明显,归根结底就是信贷、土地。
至今为止的房地产商,所致力的方向就是让资金链不至于太过紧张,能够确保企业平安地度过政府调控中形成的资金紧张期。同时尽量把一些生长性良好的项目拿在手里,让自己在上涨预期中不要太输给同行。
而购房人的期待最简单:上车,并且尽量在车上站到更好的位置。三方力量中,购房人最为分散,四下群起买房的景象很容易造成他们的心理恐慌,导致他们看不清规律。事实上,在一次次调控中,房价早已有了固定的起伏规律,抢在调控政策出台之前上车的人是最不理智的,他们没有抗御风险的力量,但缺乏的是抵抗心魔的定力。
在这个复杂螺旋中,购房人既是房价上涨的最大受害人,也是最直接的推手,最彻底的接盘者,更是力量最弱小的一方。
所以,囚徒困境之下,谁应该先撤伙,还不明白吗?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17498
有消息称小米公司要与万科携手盖房,仅限小米员工购买,房价平均在每平方米四至五万元人民币,位置在海淀永丰。那里当前市场均价在每平方米八万元以上。
消息正在房价暴涨之时传出,引致巨大讨论。不过,如果仔细推敲一下,小米员工虽然能够买到半价房子,但是没有产权,无法公开交易,也不能落户口。
此事足以成为从观察火爆楼市的一个鲜活切入点。从买方角度上看,小米不少员工完全符合统计意义上的“刚需”定义——工作没几年,收入还可以,未来有成家的需求,也有买房的必要。
目前,这个项目还处在小米公司内部征求意愿阶段。据公司内部透露,统计购房意愿后才会决定合作与否,以及合作建房的面积。但至今公司里的舆论声音都是:不值得,不买。而这就印证了现今在购房人心理上已经出现的一个明显特征:买房在理财上的功能意义超过了居住功能本身。
这个变化背后隐藏着的逻辑就是:所有买到房子和想买房子的人都绝对不希望房价下跌。他们是冲着上涨而买的,房屋的居住功能并不是唯一衡量标准——这也同时可以解释为什么政策性商品房在市场频遭冷遇。至今为止,北京市大热的通州区还有单价不到两万元的政策性商品房,自推出以来已经滞销四年,但与此同时通州的商品房价格扶摇而上。
而从开发商的角度上说,这个事例所展现的事实更是极端:为何要和小米谈这么条件苛刻的合作?是因为万科当时买下的就是一块不能出售的地块。
这块地是去年12月北京市推出的首个“限房价竞地价”地块。在拍卖前先给出了一系列苛刻条件:这块地上未来房屋的售价均价不超过53400元/平方米,且最高销售单价不得超过56100元/平方米。房屋套型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面积必须占所有住房面积比例的70%以上。
而在报价时,几乎所有竞拍开发商都选择了“全部自持”,最终万科先后以50亿和51亿元拿下永丰的两个地块。
100%自持,说白了:开发商买回这块地,盖出房子只能用于出租,而不能卖。
只要粗略计算一下,就能发现万科买地的成本令人咋舌,租售比高达 1:500 至 1:650之间,也就是说,如果以盖房子出租这个方式,万科要42至54 年才能收回成本。再加上3年左右的建设周期,万科这个买卖根本不划算。
可是,为什么即使没有产权,还有很多苛刻的条件限制,万科也要拍下这块地,甘冒这么大的风险?从投资角度来说,这放在一个商业主体身上,似乎完全是不可理解的行为。
但是,如果放在整个房地产行业的状态中去看,万科的举动又很好理解。房地产企业最怕的不是项目亏钱,而是没有项目可做。上市公司需要业绩,非上市公司需要营收。而宁可将自己放在京沪深这种房价更为看好的城市中去搏斗,也不能到库存严重的三四线城市去冒险。这也几乎是房地产商们的共识。道理很简单,市场上对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预期远远高于三四线城市。
另外,在这件事情中还有第三个主体:拍卖土地的政府。土地是在政府手里的,如果非常想压抑房价,完全可以用更低的价格向外拍卖土地,并要求开发商限制最终销售价格。如果在一片二手房中出现一处价格远低于周边平均的新房,对市场价格的抑制作用是很明显的。
这样的事情,北京曾经也是做过的。2004年,在CBD核心地区,富力城和苹果社区两个中高端楼盘的马路对面,就出现了一处限价商品房,这曾经一度导致苹果和富力的销售不畅。
然而,北京市在调控背景下推出的地块,其苛刻条件也只是开给了开发商,政府得到的收入只是减少了超额的溢价,但与之前价格相比仍然是缓慢上升。
至此,政府、开发商、购房人,三个主体在这一处地块上已经凑齐。事实上,我们不难发现的是,这三方其实抱有的是相同的愿景——房价缓慢上涨。
政府的土地拍卖价格暗暗道出了它希望房价缓慢上涨而非下跌。
开发商不惮于在这种苛刻条件下仍然固守一线城市,是因为他们期待通过未来的价格上涨来弥补预先透支的空间。
购房人在不能获得完全产权的前提下不愿意买房,也是因他们有对未来房价的上涨预期,不希望自己的投资收益跑输他人。
这也是这轮房价上涨潮不同于以往的最大区别:市场上不再有多空之战,原本应该各自牵制的三方力量持有的是相同的目标。无论业内、专家、政府、房地产商、购房人、中介……无论你问到哪一方,都会直白地告诉你:房价确实不合理,但是看不到任何下跌的可能。
这种态度的空前一致本就是对房价的巨大心理支撑,更火上浇油的是,政府、购房人和房地产商三方之间又都没有把态度挑明,而是暧昧地互相窥视猜测。
其中最忧心的是房地产商。时隔四个月,从小米的合作洽谈中能够初窥万科的变通方式——通过把项目打包出租给第三方的方式来实现资金回笼。
事实上,不仅仅是万科,所有房地产开发商都陷入到了“停不下来”的境地之中。根据年报统计,全国百强房地产企业的平均负债率早已超过70%的安全线,恒大的负债率甚至已经超过90%。
表面的风光和背后的高负债,使得这些开发商完全不能从容享受房价高涨给他们带来的收益。而只有不断地拿地、做项目、摊薄成本……才有可能让他们不会出现资金链断裂,才有可能让他们活下去。
房地产商的大举进军,一定程度上已经从企业战略使然,变成了不得不然。
购房者的心理焦虑也不轻松。房价一路飞涨而又看不到下跌的理由。就算明知现在买房不仅要搭上两三代人的全部积蓄,更要背一身贷款,但看看政府和开发商各种暗藏不表的潜台词,之后只好决定:再难也得先抢上这辆车。
这是此次学区房涨幅居首的最根本原因:既然透支了两三代人的积蓄换一张车票,那就挑最抢手的来。虽然价格高,但转手的可能性也远远大于其他类型的房屋。
而政府,从定下土地招拍挂制度,定下房地产是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基本定位之后,就已经不得不随着这辆车一路狂奔。
魔鬼隐藏在细节当中。
1998年,杭州在全国率先实行土地储备制度,将土地的一级开发权收归地方政府所有。在政府进行了地块规划后再以招拍挂的形式向社会推出。
这项试点政策实施到第六年时,经统计确认,杭州七大区块的楼面地价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拍卖时的平均溢价率超过50%。其中,上涨最快的城西区块,从2000年的2188元/m2涨到了2003年的5326元/m2,三年多的时间里增长了2.4倍,而到了2004年,相同区位的土地更是拍出了7547元/ m2的价格,预计建成后开盘价将超过万元。而当时京沪核心地段的中高档商品房也不过就是这个价格。
当时,就有专家认为,这样规划和管理土地的方式对于房价将起到很大的促升作用。但有关部门以“更有利于城市统一规划管理”的理由否决了这一点。
行至今日,房地产相关收入在地方政府收入占比中已经超过了50%,改革财税分配制度的最好时机已过,让地方政府自毁饭碗早已难上加难。
三方都预期房价上涨,都在窥测另两方态度的同时,一边内心纠结一边暗自加磅。于是房价也就脱离了三方共同期待的“缓慢上涨”这一目标,转而一路狂奔。
这种疯狂的上涨无疑是三方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螺旋已成,谁来迈出第一步?谁来先叫一声停?
现在,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看去年抛售内地房产的李嘉诚了。事实验证了他的老谋深算。他亏掉的是从今年以来由于房价疯狂上涨而错失的利润空间,但逃离了令各方泥足深陷的囚徒困境。
可悲的是,李嘉诚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仍然圈在这个危险游戏中无法脱身,甚至甘于献身。心理上的胶着,比激烈的对峙更难以克服。
至于谁能让这种尴尬局面真正停下来?恐怕只能寄希望于某个黑天鹅事件了。只是一旦如此,后果就是玉石俱焚的局面。
这时,需要做的是再度审视三方力量。
至今为止的政府调控,所致力的方向就是在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政府直接参与生产活动的大经济背景下,让控制局面的牌更多一点。让局面不至于到了某一天全然超出了政府的掌控能力。用各种信号告诉另外两方:不要再让房价涨上去了。手段也很明显,归根结底就是信贷、土地。
至今为止的房地产商,所致力的方向就是让资金链不至于太过紧张,能够确保企业平安地度过政府调控中形成的资金紧张期。同时尽量把一些生长性良好的项目拿在手里,让自己在上涨预期中不要太输给同行。
而购房人的期待最简单:上车,并且尽量在车上站到更好的位置。三方力量中,购房人最为分散,四下群起买房的景象很容易造成他们的心理恐慌,导致他们看不清规律。事实上,在一次次调控中,房价早已有了固定的起伏规律,抢在调控政策出台之前上车的人是最不理智的,他们没有抗御风险的力量,但缺乏的是抵抗心魔的定力。
在这个复杂螺旋中,购房人既是房价上涨的最大受害人,也是最直接的推手,最彻底的接盘者,更是力量最弱小的一方。
所以,囚徒困境之下,谁应该先撤伙,还不明白吗?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 2017/03/24 -- 从学区房热潮看阶层固化:东京与北京的冰与火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2 -- 黎岩:抢着上车的购房者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2 -- 中国房地产得了疯牛病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2 -- 仅是事前限制是无法遏制楼市泡沫的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1 -- 限购限贷出台 疯狂抢房不止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20 -- 日本人眼中的中国楼市:一线城市房价已超过泡沫年代的东京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17 -- 中国的高房价与跨代贫穷制度化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17 -- 如何解读最近惊人的房价表现及趋势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17 -- 房价之谜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7/03/17 -- 林默:北京房价到底打败了多少经济学常识?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17498
台湾寻求美国军售 同时加紧研制潜艇
来源:
美国之音
台湾剑龙级海虎号(SS794)潜艇停靠在高雄的海军基地。(2017年3月21日)
面对中国展示武器所预示的严重威胁,台湾采取了寻求美国军售与自行研制新型武器并重的策略。
台湾海军上星期和当地两家公司签署了在今后四年里研制潜艇的谅解备忘录。台湾国防部的一名发言人说,虽然最终价格还没有敲定,但最后价格可能会达到8千5百万美元。潜艇是对付强大对手的理想武器。
台湾之所以产生自制潜水艇的雄心,部分原因是中国向其他政府施加压力,要他们不向台湾出售武器。台湾媒体上星期援引台湾总统蔡英文的话说,潜舰项目是建立独立国防工业整体计划中最具挑战的部分。
台湾海军目前有两艘在上世纪80年代从荷兰购买的剑龙级潜艇,还有两艘1946年制造的加皮級(Guppy)潛艇。据“全球火力”网站(GlobalFirePower.com)统计,中国军力居全球第三,台湾居第19位。
台湾国防部发言人说,海军尚未在星期二签署的协议中确定订购潜艇的数量。
台湾立法委员李俊俋说,“台湾因为过去造游艇的技术非常好,那我们希望利用‘国舰国造’,一方面是鼓励国内的产业,一方面对台湾的国防工业也有助益。”
寻求美国帮助
另一方面,据华盛顿的媒体报道,美国总统川普可能会在今年上半年批准对台出售一批先进武器。
美国在台协会发言人游诗雅(Sonia Urbom)说:“撇开具体的案例,我们可以说,根据美国的长期政策,美国对台军售是以对台湾防御需求的评估为基础的。”
立委李俊俋说:“放卫性的武器对台湾的安全是有助益的话,那我们也都希望,也都欢迎。那我们也希望美国和台湾军事交流上可以更密切。我们都希望美国能够尽快通过,然后赶快让台湾准备来处理。”
台湾国防部发言人陈中吉星期一说,政府将敦促华盛顿批准军售。
奥巴马否定了12月的军售
美国前奥巴马政府在去年12月拒绝了对台军售案。一些分析人士估计,川普至少会为军售案开绿灯。一些媒体在华盛顿的报道说,美国可能会在下一个军售案中向台湾提供先进的火箭系统和反舰导弹。
在台湾为一家美国政治咨询机构工作的分析人士方恩格(Ross Feingold)说,“我倒不认为这件事很紧迫,但是,到了做决定的时候,奥巴马政府决定不卖,现在川普政府正在以合理而适当的速度采取跟进行动。”
他说:“更需要问的问题是,下一步该做什么,因为现在做的只是批准早就在台面上已经讨论过的问题。”
川蔡通话给台湾注入了希望
中国对于任何国家向台湾出售武器都很愤怒,尤其是美国。台湾期待着川普,是因为他去年12月冒着激怒中国的危险同蔡英文通了电话,他的属下对北京在海上的军事扩张采取了强硬路线。
当奥巴马政府在2010年批准64亿美元对台军售的时候,中国短期切断了同美国的一些交流。美国在2015年宣布另一批18.3亿美元对台军售的时候,中国向美国驻北京使馆正式提出抗议。
一些人认为,奥巴马在去年12月否定对台军售,是为了对中国示好,而川普批准对台军售可能会刺激中国取消在朝核问题上的任何合作。
台湾受到中国航母游弋的震撼
中国海军唯一的航母辽宁号去年12月和1月份在台湾附近游弋,使台湾人受到震撼,毕竟台湾距离中国最近的地点只有160公里。这个月,中国13架战机飞跃台湾以东的冲绳岛海域。台湾国防部也在密切关注北京在有争议的南中国海海域建设军事设施的举动。
台北政治行动团体公民监督国会联盟的常务理事顾忠华说:“中国最近在南海的动作虽然不是针对台湾的,但是他在很多军费上面越来越强大,我觉得台湾的民众一定是感觉到,如果我们再没有一些自己的抵抗能力的话,我们的谈判筹谋就会更减少了。”
台湾民意支持加强国防
台湾立法机构需要拨专款才能购买美国武器,而分析人士说,中国的威胁在为台湾军购增加民意支持。台湾今年的国防预算是102.4亿美元,占台湾GDP 的2.05%。
美国智囊机构史汀生中心东亚项目主任容安澜(Alan Romberg)说:“由于台海局势不仅停滞不前,而且在某些方面有所恶化,目前是赢得台湾内部对武器采购支持的最好时机,也是在华盛顿获得同情的最好时机。”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3/%E5%8F%B0%E6%B9%BE%E5%AF%BB%E6%B1%82%E7%BE%8E%E5%9B%BD%E5%86%9B%E5%94%AE%7C%E5%90%8C%E6%97%B6%E5%8A%A0%E7%B4%A7%E7%A0%94%E5%88%B6%E6%BD%9C%E8%89%87.html
美国之音
台湾剑龙级海虎号(SS794)潜艇停靠在高雄的海军基地。(2017年3月21日)
面对中国展示武器所预示的严重威胁,台湾采取了寻求美国军售与自行研制新型武器并重的策略。
台湾海军上星期和当地两家公司签署了在今后四年里研制潜艇的谅解备忘录。台湾国防部的一名发言人说,虽然最终价格还没有敲定,但最后价格可能会达到8千5百万美元。潜艇是对付强大对手的理想武器。
台湾之所以产生自制潜水艇的雄心,部分原因是中国向其他政府施加压力,要他们不向台湾出售武器。台湾媒体上星期援引台湾总统蔡英文的话说,潜舰项目是建立独立国防工业整体计划中最具挑战的部分。
台湾海军目前有两艘在上世纪80年代从荷兰购买的剑龙级潜艇,还有两艘1946年制造的加皮級(Guppy)潛艇。据“全球火力”网站(GlobalFirePower.com)统计,中国军力居全球第三,台湾居第19位。
台湾国防部发言人说,海军尚未在星期二签署的协议中确定订购潜艇的数量。
台湾立法委员李俊俋说,“台湾因为过去造游艇的技术非常好,那我们希望利用‘国舰国造’,一方面是鼓励国内的产业,一方面对台湾的国防工业也有助益。”
寻求美国帮助
另一方面,据华盛顿的媒体报道,美国总统川普可能会在今年上半年批准对台出售一批先进武器。
美国在台协会发言人游诗雅(Sonia Urbom)说:“撇开具体的案例,我们可以说,根据美国的长期政策,美国对台军售是以对台湾防御需求的评估为基础的。”
立委李俊俋说:“放卫性的武器对台湾的安全是有助益的话,那我们也都希望,也都欢迎。那我们也希望美国和台湾军事交流上可以更密切。我们都希望美国能够尽快通过,然后赶快让台湾准备来处理。”
台湾国防部发言人陈中吉星期一说,政府将敦促华盛顿批准军售。
奥巴马否定了12月的军售
美国前奥巴马政府在去年12月拒绝了对台军售案。一些分析人士估计,川普至少会为军售案开绿灯。一些媒体在华盛顿的报道说,美国可能会在下一个军售案中向台湾提供先进的火箭系统和反舰导弹。
在台湾为一家美国政治咨询机构工作的分析人士方恩格(Ross Feingold)说,“我倒不认为这件事很紧迫,但是,到了做决定的时候,奥巴马政府决定不卖,现在川普政府正在以合理而适当的速度采取跟进行动。”
他说:“更需要问的问题是,下一步该做什么,因为现在做的只是批准早就在台面上已经讨论过的问题。”
川蔡通话给台湾注入了希望
中国对于任何国家向台湾出售武器都很愤怒,尤其是美国。台湾期待着川普,是因为他去年12月冒着激怒中国的危险同蔡英文通了电话,他的属下对北京在海上的军事扩张采取了强硬路线。
当奥巴马政府在2010年批准64亿美元对台军售的时候,中国短期切断了同美国的一些交流。美国在2015年宣布另一批18.3亿美元对台军售的时候,中国向美国驻北京使馆正式提出抗议。
一些人认为,奥巴马在去年12月否定对台军售,是为了对中国示好,而川普批准对台军售可能会刺激中国取消在朝核问题上的任何合作。
台湾受到中国航母游弋的震撼
中国海军唯一的航母辽宁号去年12月和1月份在台湾附近游弋,使台湾人受到震撼,毕竟台湾距离中国最近的地点只有160公里。这个月,中国13架战机飞跃台湾以东的冲绳岛海域。台湾国防部也在密切关注北京在有争议的南中国海海域建设军事设施的举动。
台北政治行动团体公民监督国会联盟的常务理事顾忠华说:“中国最近在南海的动作虽然不是针对台湾的,但是他在很多军费上面越来越强大,我觉得台湾的民众一定是感觉到,如果我们再没有一些自己的抵抗能力的话,我们的谈判筹谋就会更减少了。”
台湾民意支持加强国防
台湾立法机构需要拨专款才能购买美国武器,而分析人士说,中国的威胁在为台湾军购增加民意支持。台湾今年的国防预算是102.4亿美元,占台湾GDP 的2.05%。
美国智囊机构史汀生中心东亚项目主任容安澜(Alan Romberg)说:“由于台海局势不仅停滞不前,而且在某些方面有所恶化,目前是赢得台湾内部对武器采购支持的最好时机,也是在华盛顿获得同情的最好时机。”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3/%E5%8F%B0%E6%B9%BE%E5%AF%BB%E6%B1%82%E7%BE%8E%E5%9B%BD%E5%86%9B%E5%94%AE%7C%E5%90%8C%E6%97%B6%E5%8A%A0%E7%B4%A7%E7%A0%94%E5%88%B6%E6%BD%9C%E8%89%87.html
流氓的下一步棋你永远都猜不到
来源:
博客
早在三年前,总理就创新一个名词,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目标实现起来很难。但一夜之间,北京就实现了这个目标,商住实行限购,购买对象是公司,或者没有买过房的个人。请注意,没有买过房的个人,包括住宅,对于能够买的起商住的人来说,大部分人都是买过房的。所以个人买商住的路就堵死了。但是没有关系,树挪死,人挪活,可以注册公司买商住啊。前天出台的政策,昨天就有项目开始帮个人注册公司了。你看,到时候北京有多少套商住,就有多少家公司,万众创业算个屁,人人都是老板,人人都在创业的路上。
3.17新政,不少小额贷款公司乐开了花,多少人因为首付款提高,而被迫借贷,大家都知道小额贷款是吸血鬼,但是在高房价的压迫和诱惑面前,很多人还是选择无奈的接受。而商住限购,工商局注册大厅又火了。这是一个多么奇葩的国度。这国的国民因为一套房子,被迫去离婚然后又结婚,被迫去借贷,被迫去注册公司。这样的制度不仅是折腾,而且是邪恶。当成都市房产交易大厅的女研究生,因为政策性的限购,而无法过网签,痛哭流涕时,这不是百姓的耻辱,而是坏的制度对所有百姓的羞辱。
往年的流氓,在出台调控政策时,还假模假样披着道德的外衣,给大家一个缓冲的期限。比如3月份的出新政,然后具体实施日期放到4月1日施行。如今道德的外衣直接扒下,赤裸裸的露出庐山真面目,下班前出台,第二天施行。我有一个学员,今年孩子上小学,为了让孩子有一个相对较好的学习环境,决定换一个地方。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郊区房子卖了,价格是295万,然后要到5环旁边换一套总价750万的二流学区房。请注意。郊区换到5环是进城,然后750万的房子是二流学区。但就是这样,认房又认贷的新政让他现在无房能买,最终因为首付不够而放弃,最后的选择就是租房,而孩子上学的又怎么办?
一个接近40岁的大男人在我面前痛哭流涕,我们还能为这样的政策欢欣鼓舞,或者是梦想政策的制定者目的是试图打压房价吗?在高房价面前,当局出台的所有政策都和一个字有关,就是限。今天的房价上涨,和什么有关系,当然是体制,这种制度性的推动谁也无法阻挡。M2的飞速增长,土地制度和土地财政,户籍政策,城乡二元体制,无一例外都在为这个高房价体系保驾护航。而近十几年来出台的无数房地产调控政策,都是通过限购、限地,提高首付比例来打压市场,而最终的效果就是抱薪救火,和它们口口声声宣传的保护民生南辕北辙。
你永远都不知道流氓的下一步棋会下到哪里?如今一线城市的高房价犹如飞驰的高铁,而二线城市的房价就是和谐号,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就是绿皮火车。不管什么样的火车,一路前行的过程中,总会新上一部分人,然后抛弃一部分人。在这个过程中,人群或者叫阶层不断的被固化。甩下来容易,再上车非常的难。一票难求,而且票价越来越高,这也是老百姓为何对房价越来越恐慌的重要原因。今年不买房,一年又白忙。去年今日可以买三居,今年此时懊悔买两房。这种荒唐,在过去十几年里不断的真实发生。
不断的有人问我,房地产调控的到底是何目的,其实司马昭之心,只不过很多路人无知。在这里我再说一次:任何形式的调控和限购都是人为的制造稀缺资源,让一部分人失去参与的权力和资格,从而导致房价的快速上涨,是谓房地产调控。调控和限购,不是为了稳定房价,而是为了让房价保持政府所希望的和可控的稳定增长。说白了,把所有人都赶到房地产这个赌局中来,他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的抽成,而且抽成的力度越来越大。同时,所有政策都是围绕尽可能的延长赌局的时间来做文章。
最后再说两句,房地产就是一只老虎,已经把中国经济绑架在自己的虎背上。现在当局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灭了这只虎,让房地产硬着陆。但是这种代价太大,GDP崩塌,地方债和企业债引发的破产会引发金融风暴,当然还有他们最怕的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屁股底下的椅子没了,还玩个毛。所以即使硬着头皮也要骑下去,很多人还会问一个很傻的问题,那房价涨到什么时候才算个头啊,没有头,虎行前方就是这个体制的万丈深渊。房地产最终结局就是这个体制的下葬品。这条不归路还很漫长,所以歌照唱,舞照跳,灯红酒绿。想起那句著名的话: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朋,眼见他灰飞烟灭。
@ChloeAngyal, @arappeport, @guardian, @ReutersUK, @mashable also Tweeted.
从山东高利贷案,看中国高利贷团伙模式和演化
八大山债人
山东杀高利贷黑社会追债人案件,基本就是一个基层失控的感觉,高利贷团伙的真正控制人,肯定不是追债人这种不上台面的马仔,高利贷团伙的演变:
1、高利贷最早是扒着银行吃银行。
比如以前银行分支行行长故意拖延贷款放款时间,让借款人从分行行长这里借“过桥贷款”,高利盘剥。
这个模式能一直在03年后,一直吃到现在,期间随着经济增长规模扩大,有随着钢贸行业完蛋、实体经济完蛋而缩小,但只要银行存在的一天,就能够接着吃的,一直吃到被抓。
2、真*高利贷团伙的资金来源,必须有来源于当地zf官员。
因为有zf官员参与的高利贷,才能够保证催收,黑社会催收只是台面上的玩意,各种小企业主惹不起的官员和部门,才是高利贷团伙催收时,最先使用的工具,而且是最有效的工具。
当然也有无数高利贷团伙,没有发展到让官员入伙,这些都是小打小闹,这些才是公知和谢平教授嘴里的“民间借贷”,但都不入流,都是瞎扯和瞎搞,都是人情之间的帮助而已。真的民间借贷,没有官员撑腰,根本做不大,做不长。
所以,怎么判断有没有zf官员入伙的高利贷呢:(1)高利贷团伙盘踞时间比较长,可能长达5-10年,没有地头蛇加持的足够的追债能力,早被人骗贷骗光了;(2)屡次在当地有丑闻,但依旧能够持续壮大发展,规模越来越大,这点很难判断,除了团伙内部主要控制人外,没人说得清楚规模多少,只能间接判断,比如是不是涉及的产业越来越多啦,等等。
3、互联网艹金融+高利贷的新阶段。
互联网艹,这是高利贷等黄赌毒三俗行业的迅猛发展机会,没有抓住互联网艹的高利贷,是不思进取的高利贷。
而搭上互联网艹春风的高利贷团伙,主要运营方式就是《让子弹飞》里面的“大户钱财尽退,留下p民缴纳的”,简单点说,自己出10万注册个互联网艹金融公司,zf官员给90万,承诺高收益从p民那弄来900万,1:9的杠杆,注意,这个杠杆是旱涝保收,不是你们配资炒股的,股票跌了次级就被清盘,还要补仓,这种弱智玩法不合适“互联网艹金融+高利贷”。
互联网艹金融+高利贷,基本玩法,1:9的杠杆,给那些p民10%的收益,放出去40%的利率(这简直不是高利贷,高利贷都是100%啊,山东高利贷案件中,利息是月息10%,利滚利,1年下来的利息是213.84%)。。。然后官员那个100的收益率是1000万*140%=1400万,去掉给p民的990万,还剩下410万,全归官员了,收益率310%,正好过了马克思先生说的3倍利润啥伤天害理的事都做了。
好了,说了挣钱的时候,不挣钱怎么办,亏了怎么办呢?
小田段子说,这个高利贷追债人,居然追回了2倍本金了,还接着追到被人杀,简直是行业耻辱,其实也不算耻辱了,因为可能1000万或者1亿放出去了,亏了90%了,亏到了官员资金的本钱了,追债人必须保证官员本金的安全啊,至少在放弃追债和亏官员本金之间,追债人选哪个??难不成还选不追钱了??!!然后,追回来的每一分钱,可能都会优先落入到官员的口袋中。
比如,接着上面的例子,1000万放出去,亏了900万,追来100万,怎么办?先还给p民?还是先把官员本金的100万先还了??你们自己选吧。
小结
(说起高利贷这个,想到最近搞的官员财产登记制度,看你有多少套房多少股票,呵呵,没人想到要看官员在外头的多少高利贷吧??)。
山东高利贷案,这是一个悲剧,从金融角度看,基层金融已经烂到了骨子里(你在客厅见到一只蟑螂,厨房里肯定到处是蟑螂了)。
从法律上看,我虽然支持血亲复仇,但做了事就要担责任,大家之所以如此激动,是因为这个案例里面,“坏人”干了伤尽天良的事,暴力机构和法律缺位啥事不干(比如那两个被捅后还活着的人,他们追债放高利贷,法律能对他们做什么么?啥也做不了,法律意义上,他们不是坏人,所以前面加了双引号),而奋起反抗的人,因为激情犯罪,法律知识淡薄,准备不够充分,造成了犯罪现实太明显,则被法律绳之以法。因为犯罪事实太明显了被抓了,荒谬么??是挺荒谬的。法律从来不保证正义,只是保证社会的稳定运行罢了,既然定了游戏规则,就要遵守和继续玩下去,至少现在还没到掀桌子的时候。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17406
山东杀高利贷黑社会追债人案件,基本就是一个基层失控的感觉,高利贷团伙的真正控制人,肯定不是追债人这种不上台面的马仔,高利贷团伙的演变:
1、高利贷最早是扒着银行吃银行。
比如以前银行分支行行长故意拖延贷款放款时间,让借款人从分行行长这里借“过桥贷款”,高利盘剥。
这个模式能一直在03年后,一直吃到现在,期间随着经济增长规模扩大,有随着钢贸行业完蛋、实体经济完蛋而缩小,但只要银行存在的一天,就能够接着吃的,一直吃到被抓。
2、真*高利贷团伙的资金来源,必须有来源于当地zf官员。
因为有zf官员参与的高利贷,才能够保证催收,黑社会催收只是台面上的玩意,各种小企业主惹不起的官员和部门,才是高利贷团伙催收时,最先使用的工具,而且是最有效的工具。
当然也有无数高利贷团伙,没有发展到让官员入伙,这些都是小打小闹,这些才是公知和谢平教授嘴里的“民间借贷”,但都不入流,都是瞎扯和瞎搞,都是人情之间的帮助而已。真的民间借贷,没有官员撑腰,根本做不大,做不长。
所以,怎么判断有没有zf官员入伙的高利贷呢:(1)高利贷团伙盘踞时间比较长,可能长达5-10年,没有地头蛇加持的足够的追债能力,早被人骗贷骗光了;(2)屡次在当地有丑闻,但依旧能够持续壮大发展,规模越来越大,这点很难判断,除了团伙内部主要控制人外,没人说得清楚规模多少,只能间接判断,比如是不是涉及的产业越来越多啦,等等。
3、互联网艹金融+高利贷的新阶段。
互联网艹,这是高利贷等黄赌毒三俗行业的迅猛发展机会,没有抓住互联网艹的高利贷,是不思进取的高利贷。
而搭上互联网艹春风的高利贷团伙,主要运营方式就是《让子弹飞》里面的“大户钱财尽退,留下p民缴纳的”,简单点说,自己出10万注册个互联网艹金融公司,zf官员给90万,承诺高收益从p民那弄来900万,1:9的杠杆,注意,这个杠杆是旱涝保收,不是你们配资炒股的,股票跌了次级就被清盘,还要补仓,这种弱智玩法不合适“互联网艹金融+高利贷”。
互联网艹金融+高利贷,基本玩法,1:9的杠杆,给那些p民10%的收益,放出去40%的利率(这简直不是高利贷,高利贷都是100%啊,山东高利贷案件中,利息是月息10%,利滚利,1年下来的利息是213.84%)。。。然后官员那个100的收益率是1000万*140%=1400万,去掉给p民的990万,还剩下410万,全归官员了,收益率310%,正好过了马克思先生说的3倍利润啥伤天害理的事都做了。
好了,说了挣钱的时候,不挣钱怎么办,亏了怎么办呢?
小田段子说,这个高利贷追债人,居然追回了2倍本金了,还接着追到被人杀,简直是行业耻辱,其实也不算耻辱了,因为可能1000万或者1亿放出去了,亏了90%了,亏到了官员资金的本钱了,追债人必须保证官员本金的安全啊,至少在放弃追债和亏官员本金之间,追债人选哪个??难不成还选不追钱了??!!然后,追回来的每一分钱,可能都会优先落入到官员的口袋中。
比如,接着上面的例子,1000万放出去,亏了900万,追来100万,怎么办?先还给p民?还是先把官员本金的100万先还了??你们自己选吧。
小结
(说起高利贷这个,想到最近搞的官员财产登记制度,看你有多少套房多少股票,呵呵,没人想到要看官员在外头的多少高利贷吧??)。
山东高利贷案,这是一个悲剧,从金融角度看,基层金融已经烂到了骨子里(你在客厅见到一只蟑螂,厨房里肯定到处是蟑螂了)。
从法律上看,我虽然支持血亲复仇,但做了事就要担责任,大家之所以如此激动,是因为这个案例里面,“坏人”干了伤尽天良的事,暴力机构和法律缺位啥事不干(比如那两个被捅后还活着的人,他们追债放高利贷,法律能对他们做什么么?啥也做不了,法律意义上,他们不是坏人,所以前面加了双引号),而奋起反抗的人,因为激情犯罪,法律知识淡薄,准备不够充分,造成了犯罪现实太明显,则被法律绳之以法。因为犯罪事实太明显了被抓了,荒谬么??是挺荒谬的。法律从来不保证正义,只是保证社会的稳定运行罢了,既然定了游戏规则,就要遵守和继续玩下去,至少现在还没到掀桌子的时候。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 2017/03/25 -- 《中国经营报》民间借贷官影:济南公安局下属企业参与放贷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6/10/26 -- 扶他柠檬茶:黑社会医院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6/10/24 -- 上海拉面风云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6/10/23 -- 法律不是挡箭牌?拉面公约比法大?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6/09/19 -- 北朝论坛:谁是我们应该团结的,谁是我们应该反对的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6/07/13 -- 民间投资快速下滑可能源于民间融资体系崩塌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6/06/17 -- 《纽约时报》拍裸照作抵押,中国网上高利贷的潜规则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6/04/26 -- 杨恒均:黑社会可以爱国,爱国不可以黑社会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6/04/12 -- 《法制晚报》招嫖团伙在如家抢地盘砍断对手双脚 称如家管得松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6/04/06 -- 和颐酒店女生遇袭,原来如此?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17406
冯学荣:我为什么瞧不起中国历史学家
中国的历史学家是一个笑柄多多的群体,今天我们谈谈,他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历史学家笑柄一:双重标准
中国历史学家最大的笑柄之一,就是看问题有双重标准,例如大清帝国的铁骑在嘉定屠城,是罪行,但同样是大清帝国的铁骑,将准噶尔汗国的人不分男女老少屠杀干净,这叫做"平定准噶尔"。
同样是大屠杀,杀的对自己不利,叫做罪行;杀的对自己有利,则叫做功绩。
还有,匈奴不可以打进我的国土,但是我可以进攻大漠、追杀匈奴,别人杀进来是侵略,我杀出去则是自卫。汉武帝南征北战,将大片别人的土地收入自己的囊中,然而这件事,我没有见到任何一个历史学家站出来,发出过一丝的批评,为什么?屁股决定脑袋。
历史学家不堪面对的是,如果没有侵略,广东只是俚人的天下,汉人的疆域从哪里来的?
打来的。
日本人吞并台湾朝鲜成为日本帝国,是侵略,然而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中华,则是历史的功臣。
你所在的立场,决定了你看到的世界。
还有,分裂蒙古是罪行,分裂朝鲜则是功绩。
还有,美国水兵在民国耀武扬威,是国耻;大清北洋水师在日本长崎耀武扬威,则为国庆。
还有,荷兰东印度公司从原住民手中夺走宝岛,叫做侵略,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夺走宝岛,叫做收复,而原住民作为宝岛的主 人,则在历史中失去了位置。
还有,英国在上海设租界,是侵略,大清帝国在朝鲜设租界,是亲善。
各种双重标准,各种流氓。叹为观止。
照照镜子,你,是不是这样的人?
历史学家笑柄二:逻辑混乱
中国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很爱面子的群体,因此就算是亡国这种事情,都可以被他们写成一段优美的历史,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蒙古帝国吞并汉人帝国(宋朝)的事情。
明明是汉人帝国亡国于蒙古,中国的历史学家却说那也是中国的一个朝代,叫做"元朝"。事实上,根本不存在什么"元朝",所谓的"元",不过是当时横跨欧亚两大陆的大蒙古帝国(The
Mongol Empire)的一部分。在当时蒙古统治者的眼中,汉人是贱民,是被征服者,元朝根本就不是中国。
当年忽必烈派兵进攻日本,这件事在日本的历史中叫做什么?叫做"蒙古袭来",为什么日本人不把元朝侵略日本的战争叫做"中国侵日战争"呢?因为元朝根本就不是中国。
所谓元朝,不过是汉人前后97年的亡国史,仅此而已,根本不存在什么"元朝",成吉思汗也不是中华的民族英雄,元朝也不是中国人的国家。
如果一股侵略者亡了我的国家,建立他们自己的国家,然而他们的国家在历史中后来又变成是我的国家,那么试问所谓的抵抗侵略,又有什么意义呢?
逻辑混乱。
大清帝国也一样,也是汉人亡国的历史,前后268年,大清帝国是不是中国?不是。这一点,丁汝昌邓世昌们看不清楚,然而孙中山却是看的很清楚,所以在甲午战争爆发那一年,孙中山急急忙忙找了日本驻香港领事馆,干嘛?要钱,要枪,孙中山要日本出钱帮他,他要组建一支武装,在南中国和日本实现南北夹击之势,共同攻击大清帝国。
孙中山为什么要和日本联手攻击大清帝国?因为大清帝国不是中国。中国在1644年已经亡了。这一点,孙中山看的很清楚,当年的同盟会上上下下,基本上都看的很清楚,所以孙中山要日本帮他推翻大清,然后恢复一个汉人的国家。
所以我们回首再看两次鸦片战争,我们中国老百姓应该帮助谁?答案是:应该帮助英国人,赶跑满清鞑子,然后在英国人的扶持下,恢复一个汉人的国家,然后作为报酬,向英国全面开放中国的市场,这才是正确的路子。
注意:史料显示英国并无领土野心,与英国合作并无亡国风险;且开放市场对双方均有利,此乃经济常识。
所以我们说两次鸦片战争,是谁挨打了?是"我们"挨打了吗?不是。是满清侵略者挨打了。以自由贸易为旗帜的英国代表先进的文明,我们如果是有眼光的人,我们应该站到英国一边去,共同推翻大清,建立一个自由市场经济的汉人国家。
历史学家笑柄三:自欺欺人
中国历史学家还是一个很狡猾的群体,他们懂得删减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而迎合读者的喜好。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886年大清帝国北洋水师在日本长崎耀武扬威的事件。这件事今天从历史资料看来,毫无疑问,是大清的水兵先动的手,然而在中国历史学家的笔下,几乎所有关于这件事的历史图书、影视作品等,清国水兵先动手这个情节,都变成了日本警察先动手。
骗人能长久不?不能长久。因为人性求真。总有人站出来说真话。例如我。
你一个泱泱大国的水兵,倚仗自己的炮舰强大,到人家的国土上去动手打人,事后不但不反省,而且还堂而皇之在历史书里公然撒谎,说是人家先动的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
都喜欢骂日本鬼子?自己又是什么?五十步笑百步,仅此而已。
还有火烧圆明园,你把人家谈判使团的人给杀了,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是谁的祖宗教导的?杀了人家使团,怪人家烧你的园林?1979年你派个使团到河内,被人杀杀看?你会怎么想?
还有义和团事件,历史学家只告诉你辛丑条约,然而山西巡抚毓贤在太原对传教士不分男女老幼实施大屠杀,我没见一个中国历史学家下笔写过一个字。
阉割前因,只留后果,这就是中国历史学家欺世盗名的惯用伎俩。
然而,自欺欺人只能爽一时,时间一久,一切都会水落石出,大白天下。
双重标准,逻辑混乱,自欺欺人,他们这一代已经没救了,我们寄希望于下一代,希望我们的年轻人,将来个个都是明白人,不要再做这样的骗子。
来源:作者博客
附注:
冯学荣,男,1979年出生,广东阳江人,现居香港,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优秀作家。
出版著作:
2012年4月 团结出版社《历史其实很雷人》
2013年1月 香港中华书局《从甲午到七七:日本为什么侵华》
2014年1月 金城出版社《日本为什么侵华:从甲午战争到七七事变》
2014年2月 中国文史出版社《原来如此第2辑:清同治以后150年中国底本》
2014年3月 香港中华书局《从共和到内战:见证北洋十七年》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17/03/blog-post_26.html
历史学家笑柄一:双重标准
中国历史学家最大的笑柄之一,就是看问题有双重标准,例如大清帝国的铁骑在嘉定屠城,是罪行,但同样是大清帝国的铁骑,将准噶尔汗国的人不分男女老少屠杀干净,这叫做"平定准噶尔"。
同样是大屠杀,杀的对自己不利,叫做罪行;杀的对自己有利,则叫做功绩。
还有,匈奴不可以打进我的国土,但是我可以进攻大漠、追杀匈奴,别人杀进来是侵略,我杀出去则是自卫。汉武帝南征北战,将大片别人的土地收入自己的囊中,然而这件事,我没有见到任何一个历史学家站出来,发出过一丝的批评,为什么?屁股决定脑袋。
历史学家不堪面对的是,如果没有侵略,广东只是俚人的天下,汉人的疆域从哪里来的?
打来的。
日本人吞并台湾朝鲜成为日本帝国,是侵略,然而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中华,则是历史的功臣。
你所在的立场,决定了你看到的世界。
还有,分裂蒙古是罪行,分裂朝鲜则是功绩。
还有,美国水兵在民国耀武扬威,是国耻;大清北洋水师在日本长崎耀武扬威,则为国庆。
还有,荷兰东印度公司从原住民手中夺走宝岛,叫做侵略,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夺走宝岛,叫做收复,而原住民作为宝岛的主 人,则在历史中失去了位置。
还有,英国在上海设租界,是侵略,大清帝国在朝鲜设租界,是亲善。
各种双重标准,各种流氓。叹为观止。
照照镜子,你,是不是这样的人?
历史学家笑柄二:逻辑混乱
中国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很爱面子的群体,因此就算是亡国这种事情,都可以被他们写成一段优美的历史,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蒙古帝国吞并汉人帝国(宋朝)的事情。
明明是汉人帝国亡国于蒙古,中国的历史学家却说那也是中国的一个朝代,叫做"元朝"。事实上,根本不存在什么"元朝",所谓的"元",不过是当时横跨欧亚两大陆的大蒙古帝国(The
Mongol Empire)的一部分。在当时蒙古统治者的眼中,汉人是贱民,是被征服者,元朝根本就不是中国。
当年忽必烈派兵进攻日本,这件事在日本的历史中叫做什么?叫做"蒙古袭来",为什么日本人不把元朝侵略日本的战争叫做"中国侵日战争"呢?因为元朝根本就不是中国。
所谓元朝,不过是汉人前后97年的亡国史,仅此而已,根本不存在什么"元朝",成吉思汗也不是中华的民族英雄,元朝也不是中国人的国家。
如果一股侵略者亡了我的国家,建立他们自己的国家,然而他们的国家在历史中后来又变成是我的国家,那么试问所谓的抵抗侵略,又有什么意义呢?
逻辑混乱。
大清帝国也一样,也是汉人亡国的历史,前后268年,大清帝国是不是中国?不是。这一点,丁汝昌邓世昌们看不清楚,然而孙中山却是看的很清楚,所以在甲午战争爆发那一年,孙中山急急忙忙找了日本驻香港领事馆,干嘛?要钱,要枪,孙中山要日本出钱帮他,他要组建一支武装,在南中国和日本实现南北夹击之势,共同攻击大清帝国。
孙中山为什么要和日本联手攻击大清帝国?因为大清帝国不是中国。中国在1644年已经亡了。这一点,孙中山看的很清楚,当年的同盟会上上下下,基本上都看的很清楚,所以孙中山要日本帮他推翻大清,然后恢复一个汉人的国家。
所以我们回首再看两次鸦片战争,我们中国老百姓应该帮助谁?答案是:应该帮助英国人,赶跑满清鞑子,然后在英国人的扶持下,恢复一个汉人的国家,然后作为报酬,向英国全面开放中国的市场,这才是正确的路子。
注意:史料显示英国并无领土野心,与英国合作并无亡国风险;且开放市场对双方均有利,此乃经济常识。
所以我们说两次鸦片战争,是谁挨打了?是"我们"挨打了吗?不是。是满清侵略者挨打了。以自由贸易为旗帜的英国代表先进的文明,我们如果是有眼光的人,我们应该站到英国一边去,共同推翻大清,建立一个自由市场经济的汉人国家。
历史学家笑柄三:自欺欺人
中国历史学家还是一个很狡猾的群体,他们懂得删减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而迎合读者的喜好。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886年大清帝国北洋水师在日本长崎耀武扬威的事件。这件事今天从历史资料看来,毫无疑问,是大清的水兵先动的手,然而在中国历史学家的笔下,几乎所有关于这件事的历史图书、影视作品等,清国水兵先动手这个情节,都变成了日本警察先动手。
骗人能长久不?不能长久。因为人性求真。总有人站出来说真话。例如我。
你一个泱泱大国的水兵,倚仗自己的炮舰强大,到人家的国土上去动手打人,事后不但不反省,而且还堂而皇之在历史书里公然撒谎,说是人家先动的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
都喜欢骂日本鬼子?自己又是什么?五十步笑百步,仅此而已。
还有火烧圆明园,你把人家谈判使团的人给杀了,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是谁的祖宗教导的?杀了人家使团,怪人家烧你的园林?1979年你派个使团到河内,被人杀杀看?你会怎么想?
还有义和团事件,历史学家只告诉你辛丑条约,然而山西巡抚毓贤在太原对传教士不分男女老幼实施大屠杀,我没见一个中国历史学家下笔写过一个字。
阉割前因,只留后果,这就是中国历史学家欺世盗名的惯用伎俩。
然而,自欺欺人只能爽一时,时间一久,一切都会水落石出,大白天下。
双重标准,逻辑混乱,自欺欺人,他们这一代已经没救了,我们寄希望于下一代,希望我们的年轻人,将来个个都是明白人,不要再做这样的骗子。
来源:作者博客
附注:
冯学荣,男,1979年出生,广东阳江人,现居香港,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优秀作家。
出版著作:
2012年4月 团结出版社《历史其实很雷人》
2013年1月 香港中华书局《从甲午到七七:日本为什么侵华》
2014年1月 金城出版社《日本为什么侵华:从甲午战争到七七事变》
2014年2月 中国文史出版社《原来如此第2辑:清同治以后150年中国底本》
2014年3月 香港中华书局《从共和到内战:见证北洋十七年》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17/03/blog-post_26.html
Monday, 27 March 2017
作家平路看香港新特首:最安全的人,最不得人心
小說家平路曾以香港光華文化新聞中心主任的身分駐港七年,她身為小說家的犀利觀察與親住香港的人生經驗,無疑是最能詮釋香港現況的觀察家。她為什麼一直記得1997年交接大典上,陳方安生穿著的那件大紅旗袍?紅旗袍與香港西環中聯新年掛著的大紅燈籠,為什麼讓香港變成不敢樂觀的撕裂社會?
這次香港行政長官選舉常常聽到一個關鍵字「撕裂」,因為香港社會的確處於被撕裂的狀態。新任特首既是林鄭月娥,最重要的觀察點是她上任後,香港社會的撕裂感會不會更加劇烈。
先說問題根源,來自於回歸之初,北京與香港之間始終欠缺信任感。
香港與中國大陸,原本的體制、社會、司法、以及對民主進程、對公民社會的期待與想像都不相同。更何況,在北京眼裡,香港一直存有港英政府的「餘孽」;但對香港人而言,無論法治或基礎建設,處處感受得到港英殖民時代的「餘澤」,單就對殖民時代的情感與歷史解釋,就可以看出香港與北京之間的差異。
我一直記得(當時我參加「浩然營」的活動在香港),1997年交接大典上,當時的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穿著一件大紅旗袍。為什麼要穿大紅旗袍,其實是在「交心」,不只陳方安生,那段不短的時間,香港達官富商的夫人們在各種社交場合常是一身紅,寧可撞衫或撞色,務必把自己穿得紅通通的。另外,剛回歸那幾年,包括藝人出場的時刻,都一定會唱「我是中國人」那首歌,為什麼這麼刻意?背後,其實是心虛。如果香港人自覺一切很篤定,做中國人這麼理所應當,便不需要去努力表態。
紅旗袍背後的心虛
這種隱隱然的隔閡始終都在,包括大陸領導階層對著香港人講話,常會感受到一種錯亂的節奏感。一般而言,領導已經習慣於他講什麼話,到了某個點上,台下就會拍起手來。但對著香港人,一則因為北京話與廣東話的差異,再則因為香港人不習慣中式的官場文化,一切就顯得不那麼自然。反之亦然,譬如後來一任特首位子上的曾蔭權勉強用北京話致詞,說得丟三落四,節奏跟不上,也會出現類似的錯亂感。
這種錯亂的節奏其實是隱喻。為香港與北京的衝突埋下伏筆。
如今回頭看,每一屆特首重複同樣的循環,幾乎是尷尬的宿命:因為面對北京的不自然,覺得心虛,想要努力向北京輸誠、表達他是北京的自己人,但愈是刻意表現,香港市民就愈是不信任這位特首;接著因為民意基礎動搖,特首更覺得自己需要北京力挺,對北京益發曲意示好。這種循環在這一任特首梁振英身上,看得很明白。
林鄭月娥當選恐怕更不樂觀,林鄭是北京欽定,但她的民意支持率極低,低到歷任特首上任前的最低。或者就是因為是北京欽定,香港人一開始,對她究竟是面向北京還是面向香港已經存著疑慮,這份疑慮反映在她的選前民調支持率,也必然反映到她的日後施政上,簡單說,大多數香港人從day one就沒有投下同意票。她一旦坐在位子上,信任問題可能會愈來愈嚴重。
兩列火車對撞危機,沒有絲毫扭轉
特首選舉已經是小圈圈選舉,如果北京放手,大可以給三個特首候選人公平競選的機會。曾俊華與林鄭月娥一樣,本來也是港府官員。但就因為曾俊華相對而言柔軟一些、公關能力強一些,比較受香港市民歡迎。有民意基礎或民間聲望的候選人,卻注定讓北京中央不放心,擔心他挾民意自重;林鄭月娥因為比較硬梆梆(rigid),中央覺得她效忠的程度不容懷疑,又因為她民意支持度低,非得緊緊靠著北京,所以北京願意欽定她。卻也因為被欽點,她發言就愈發要處處顧及北京的看法,聽在香港市民耳朵裡就愈發不順耳,這似乎變成無可避免的循環。
香港與中國兩地在許多地方原本存在許多不同,種種不對等的情況下,民間往來又構成衝突,衝突情勢若是發展下去,像兩列有可能對撞的火車。從這次特首選舉,我看不到任何跡象,足以緩和對撞的危機。
客觀來看,北京應該以大事小、應該更放手、應該更寬容。但一來北京一黨專政慣了,不習慣權力下放;二來對北京領導而言,香港「垂範」台灣的可能性,愈來愈看不到。這兩個因素加在一起,北京對香港有可能失控的情勢失去耐性,處理的手段愈來愈少了應有的細膩。
這會讓原本不該成為焦點的小事,累積民怨,變成問題的焦點。
其實香港人最擔心的,就是香港人與香港社會的特質漸漸「被」消失,被大量的大陸來的移民與資金,再加上後面的政策,導致整個香港的特質被稀釋掉了。高鐵直通表面上是便利兩地交通,但其實是政策,方便更多大陸人到香港來。又譬如大陸人移民到香港的「單程證」,審批權全由大陸決定。這類的事情,如果北京讓出一點決策權給香港,其實結果沒有差那麼多,譬如「單程證」申請者的理由多是家庭團聚,無論是由大陸方面審批或者香港方面審批或兩地共同審批,通過申請的人可能都差不多,但象徵意義上,有機會參與審批,香港人會覺得被充分尊重。總要讓香港人對自身事務,覺得還有一點「話事」的空間(我們說的話語權)。
二十年來這類話事的空間愈來愈被縮減,香港人的主體性眼看在消失之中,這正是香港從一個非政治社會,變得這麼政治化的原因。説是愈來愈多香港人贊成分離主義,其實更類似一種直覺的反應,愈不給出聲音,就非得要出些聲音讓外界聽見。
誰放大了虛妄議題?
香港獨立本來是不存在的議題,坦白說,香港幾乎不存在獨立的條件。但現在香港社會高度政治化的結果,一個虛妄的議題,變成了現實環境的對照組,變成讓人藉此表達對現實不滿 ,say no的選項。
社會所累積的不安,造成各種撕裂與對立,其中也包括年輕與年長世代的對立。雨傘運動後,年輕人變得更激進。香港傳統家庭原本習慣的是安定、非政治、有錢賺就好(搵食艱難嘍!),但年輕人認為,如果每個個人繼續鄉愿,沒有機會說出政治訴求,香港的未來就沒有機會。
世代間的對立,政治上親中與民主、以及民主派內部的矛盾等等,讓香港社會很容易小事就沸騰,整體社會茫惑不安,在商界、在立法會的場域等等,愈來愈習慣給人貼上標籤、分別立場,一旦每個人都先有了標籤,遇到任何事情就只剩下立場的對決。
香港社會是撕裂的狀況,北京一度希望香港所謂「垂範」台灣的效果已經沒有了,自從1997以來這二十年的變化,看在台灣人眼裡,甚至有反作用。「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說法,讓人觸目驚心。在北京眼中,同樣也覺得「今日台灣,明日香港」,如果不強力控管,香港愈來愈像台灣,北京覺得更糟的在於,兩獨有可能合流,香港的情勢有可能全面失控。
1997年時,如果你問我未來會怎樣,我想不到情況會這麼快起變化,想不到香港與中國的關係會這麼惡化,因為香港社會比較起任何地方,算是個很容易治理的社會。 香港人守法、有效率、運作上軌道,這是港英時期留下來的社會特質。所以1997年,北京拿到的香港不是一張壞牌。
然而,二十年看下來,北京其實頗為失敗。因為北京對這顆東方之珠的社會規範生疏、不信任、不尊重也不融入,造成如今很難扭轉的情勢,真的非常可惜。畢竟,治理香港與治理大陸很不一樣,大陸幅員廣大,「維穩」放在第一位或是形式使然,客觀說,如果替北京領導人想,整個版圖差異這麼大、那麼多問題、如此廣渺的國家,有些經濟發展議題時間表推前,有些民主議題要往後排也是可以理解的事。但香港不同,香港是一個已經高度秩序、現代化發展,有其自主能力自行運轉的地方。給予香港多一點自主性,包括普選在內,這樣的經驗將有益於整個中國逐漸民主化。
頗為可惜的是,回推至二十年前,我相信北京的意願其實不是不想在香港好好做,做給整個世界看。只可惜因為不習慣、 不熟悉、不信任,遇上北京僵硬的體制,尤其底下的人體仰上意,執行面很容易選擇寧左勿右(譬如西環北京派來治港的官員都怕出錯)。每一仼特首的選擇看得最清楚,愈是刻意選一個看似安全而服從的人,注定就是不得香港民心的人。
歷史中充滿了必然與偶然,有時候是不必如此的吊詭。香港的情勢不必如此而變成如此這般,如果情勢繼續惡化下去,有一日放在時間的河流裡看,對「東方之珠如何變成一個黯淡的中國南方城市」,不論是現在回顧過去二十年,或二十年之後再回顧現在,這個命題將令人歎惋。
如果上述黯淡的前景成真,未來回溯地看,這次的特首選舉將是其中一個失策的例子:目前林鄭在不符合民意下出綫,對北京而言,她任期內只得一路力挺,很容易因為小事釀成治理危機,到時候一切歸咎於北京欽點,很容易激化香港人對於北京的怨怒。總之,硬要扶一位民意與親和力皆有疑義的候選人坐上特首,對北京,恐怕並不輕鬆,並不是值得慶祝或必然符合長期利益的結果。(陳一姍採訪整理)
——《天下》杂志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17/03/blog-post_79.html
這次香港行政長官選舉常常聽到一個關鍵字「撕裂」,因為香港社會的確處於被撕裂的狀態。新任特首既是林鄭月娥,最重要的觀察點是她上任後,香港社會的撕裂感會不會更加劇烈。
先說問題根源,來自於回歸之初,北京與香港之間始終欠缺信任感。
香港與中國大陸,原本的體制、社會、司法、以及對民主進程、對公民社會的期待與想像都不相同。更何況,在北京眼裡,香港一直存有港英政府的「餘孽」;但對香港人而言,無論法治或基礎建設,處處感受得到港英殖民時代的「餘澤」,單就對殖民時代的情感與歷史解釋,就可以看出香港與北京之間的差異。
我一直記得(當時我參加「浩然營」的活動在香港),1997年交接大典上,當時的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穿著一件大紅旗袍。為什麼要穿大紅旗袍,其實是在「交心」,不只陳方安生,那段不短的時間,香港達官富商的夫人們在各種社交場合常是一身紅,寧可撞衫或撞色,務必把自己穿得紅通通的。另外,剛回歸那幾年,包括藝人出場的時刻,都一定會唱「我是中國人」那首歌,為什麼這麼刻意?背後,其實是心虛。如果香港人自覺一切很篤定,做中國人這麼理所應當,便不需要去努力表態。
紅旗袍背後的心虛
這種隱隱然的隔閡始終都在,包括大陸領導階層對著香港人講話,常會感受到一種錯亂的節奏感。一般而言,領導已經習慣於他講什麼話,到了某個點上,台下就會拍起手來。但對著香港人,一則因為北京話與廣東話的差異,再則因為香港人不習慣中式的官場文化,一切就顯得不那麼自然。反之亦然,譬如後來一任特首位子上的曾蔭權勉強用北京話致詞,說得丟三落四,節奏跟不上,也會出現類似的錯亂感。
這種錯亂的節奏其實是隱喻。為香港與北京的衝突埋下伏筆。
如今回頭看,每一屆特首重複同樣的循環,幾乎是尷尬的宿命:因為面對北京的不自然,覺得心虛,想要努力向北京輸誠、表達他是北京的自己人,但愈是刻意表現,香港市民就愈是不信任這位特首;接著因為民意基礎動搖,特首更覺得自己需要北京力挺,對北京益發曲意示好。這種循環在這一任特首梁振英身上,看得很明白。
林鄭月娥當選恐怕更不樂觀,林鄭是北京欽定,但她的民意支持率極低,低到歷任特首上任前的最低。或者就是因為是北京欽定,香港人一開始,對她究竟是面向北京還是面向香港已經存著疑慮,這份疑慮反映在她的選前民調支持率,也必然反映到她的日後施政上,簡單說,大多數香港人從day one就沒有投下同意票。她一旦坐在位子上,信任問題可能會愈來愈嚴重。
兩列火車對撞危機,沒有絲毫扭轉
特首選舉已經是小圈圈選舉,如果北京放手,大可以給三個特首候選人公平競選的機會。曾俊華與林鄭月娥一樣,本來也是港府官員。但就因為曾俊華相對而言柔軟一些、公關能力強一些,比較受香港市民歡迎。有民意基礎或民間聲望的候選人,卻注定讓北京中央不放心,擔心他挾民意自重;林鄭月娥因為比較硬梆梆(rigid),中央覺得她效忠的程度不容懷疑,又因為她民意支持度低,非得緊緊靠著北京,所以北京願意欽定她。卻也因為被欽點,她發言就愈發要處處顧及北京的看法,聽在香港市民耳朵裡就愈發不順耳,這似乎變成無可避免的循環。
香港與中國兩地在許多地方原本存在許多不同,種種不對等的情況下,民間往來又構成衝突,衝突情勢若是發展下去,像兩列有可能對撞的火車。從這次特首選舉,我看不到任何跡象,足以緩和對撞的危機。
客觀來看,北京應該以大事小、應該更放手、應該更寬容。但一來北京一黨專政慣了,不習慣權力下放;二來對北京領導而言,香港「垂範」台灣的可能性,愈來愈看不到。這兩個因素加在一起,北京對香港有可能失控的情勢失去耐性,處理的手段愈來愈少了應有的細膩。
這會讓原本不該成為焦點的小事,累積民怨,變成問題的焦點。
其實香港人最擔心的,就是香港人與香港社會的特質漸漸「被」消失,被大量的大陸來的移民與資金,再加上後面的政策,導致整個香港的特質被稀釋掉了。高鐵直通表面上是便利兩地交通,但其實是政策,方便更多大陸人到香港來。又譬如大陸人移民到香港的「單程證」,審批權全由大陸決定。這類的事情,如果北京讓出一點決策權給香港,其實結果沒有差那麼多,譬如「單程證」申請者的理由多是家庭團聚,無論是由大陸方面審批或者香港方面審批或兩地共同審批,通過申請的人可能都差不多,但象徵意義上,有機會參與審批,香港人會覺得被充分尊重。總要讓香港人對自身事務,覺得還有一點「話事」的空間(我們說的話語權)。
二十年來這類話事的空間愈來愈被縮減,香港人的主體性眼看在消失之中,這正是香港從一個非政治社會,變得這麼政治化的原因。説是愈來愈多香港人贊成分離主義,其實更類似一種直覺的反應,愈不給出聲音,就非得要出些聲音讓外界聽見。
誰放大了虛妄議題?
香港獨立本來是不存在的議題,坦白說,香港幾乎不存在獨立的條件。但現在香港社會高度政治化的結果,一個虛妄的議題,變成了現實環境的對照組,變成讓人藉此表達對現實不滿 ,say no的選項。
社會所累積的不安,造成各種撕裂與對立,其中也包括年輕與年長世代的對立。雨傘運動後,年輕人變得更激進。香港傳統家庭原本習慣的是安定、非政治、有錢賺就好(搵食艱難嘍!),但年輕人認為,如果每個個人繼續鄉愿,沒有機會說出政治訴求,香港的未來就沒有機會。
世代間的對立,政治上親中與民主、以及民主派內部的矛盾等等,讓香港社會很容易小事就沸騰,整體社會茫惑不安,在商界、在立法會的場域等等,愈來愈習慣給人貼上標籤、分別立場,一旦每個人都先有了標籤,遇到任何事情就只剩下立場的對決。
香港社會是撕裂的狀況,北京一度希望香港所謂「垂範」台灣的效果已經沒有了,自從1997以來這二十年的變化,看在台灣人眼裡,甚至有反作用。「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說法,讓人觸目驚心。在北京眼中,同樣也覺得「今日台灣,明日香港」,如果不強力控管,香港愈來愈像台灣,北京覺得更糟的在於,兩獨有可能合流,香港的情勢有可能全面失控。
1997年時,如果你問我未來會怎樣,我想不到情況會這麼快起變化,想不到香港與中國的關係會這麼惡化,因為香港社會比較起任何地方,算是個很容易治理的社會。 香港人守法、有效率、運作上軌道,這是港英時期留下來的社會特質。所以1997年,北京拿到的香港不是一張壞牌。
然而,二十年看下來,北京其實頗為失敗。因為北京對這顆東方之珠的社會規範生疏、不信任、不尊重也不融入,造成如今很難扭轉的情勢,真的非常可惜。畢竟,治理香港與治理大陸很不一樣,大陸幅員廣大,「維穩」放在第一位或是形式使然,客觀說,如果替北京領導人想,整個版圖差異這麼大、那麼多問題、如此廣渺的國家,有些經濟發展議題時間表推前,有些民主議題要往後排也是可以理解的事。但香港不同,香港是一個已經高度秩序、現代化發展,有其自主能力自行運轉的地方。給予香港多一點自主性,包括普選在內,這樣的經驗將有益於整個中國逐漸民主化。
頗為可惜的是,回推至二十年前,我相信北京的意願其實不是不想在香港好好做,做給整個世界看。只可惜因為不習慣、 不熟悉、不信任,遇上北京僵硬的體制,尤其底下的人體仰上意,執行面很容易選擇寧左勿右(譬如西環北京派來治港的官員都怕出錯)。每一仼特首的選擇看得最清楚,愈是刻意選一個看似安全而服從的人,注定就是不得香港民心的人。
歷史中充滿了必然與偶然,有時候是不必如此的吊詭。香港的情勢不必如此而變成如此這般,如果情勢繼續惡化下去,有一日放在時間的河流裡看,對「東方之珠如何變成一個黯淡的中國南方城市」,不論是現在回顧過去二十年,或二十年之後再回顧現在,這個命題將令人歎惋。
如果上述黯淡的前景成真,未來回溯地看,這次的特首選舉將是其中一個失策的例子:目前林鄭在不符合民意下出綫,對北京而言,她任期內只得一路力挺,很容易因為小事釀成治理危機,到時候一切歸咎於北京欽點,很容易激化香港人對於北京的怨怒。總之,硬要扶一位民意與親和力皆有疑義的候選人坐上特首,對北京,恐怕並不輕鬆,並不是值得慶祝或必然符合長期利益的結果。(陳一姍採訪整理)
——《天下》杂志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17/03/blog-post_79.html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