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4 November 2024

日美据报拟在年底前制定针对“台湾有事”的首个联合作战计划

来源:
法广

据共同社24日获悉,美军计划在南西诸岛(琉球群岛)和菲律宾部署导弹部队,并设立军事基地,以防“台湾有事”。报导称,日本自卫队和美军的目标是在12月底前制定针对“台湾有事”的第一个联合作战计划,其中将包括部署导弹部队的计划。

报导称,日美两国应对不排除武统台湾的中国的基本计划已经曝光。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区域内广大地区将成为“战区”,周边居民有可能被卷入中国军事基地的袭击并成为受害者。这是在采访一位与日美关系密切的消息人士时透露的。

上述消息人士称,装备“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系统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濒海作战团(MLR)将从鹿儿岛县部署到冲绳县南西诸岛(琉球群岛)。

在“台湾有事”紧迫性增加的初期,将根据美海军陆战队“远征前进基地”(EABO)作战概念,在有人岛上建立临时基地。日本自卫队预计将提供后勤支持,包括提供弹药和燃料。

报导称,美国陆军多域特遣部队(MDTF)下的一个导弹部队将位于菲律宾。周日,日本防卫省以及美国和菲律宾驻日大使馆的电话均无人接听。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11/%E6%97%A5%E7%BE%8E%E6%8D%AE%E6%8A%A5%E6%8B%9F%E5%9C%A8%E5%B9%B4%E5%BA%95%E5%89%8D%E5%88%B6%E5%AE%9A%E9%92%88%E5%AF%B9%E2%80%9C%E5%8F%B0%E6%B9%BE%E6%9C%89%E4%BA%8B%E2%80%9D%E7%9A%84%E9%A6%96%E4%B8%AA%E8%81%94%E5%90%88%E4%BD%9C%E6%88%98%E8%AE%A1%E5%88%92.html


Thursday, 21 November 2024

黎智英出庭自辩:我无非为了捍卫自由

来源:
法广

苹果日报创始人黎智英周三在香港法庭上说,他的媒体所做的无非是为了捍卫自由和民主。

对黎智英的审判是自从中国强行施加于香港一部安全法之后最重要的审判之一,这部法律2020年中实施后,众多的民主人士、包括许多青年学生遭到拘捕、审判,有些被迫逃亡国外。

现年76岁的黎智英被指串通外国势力,根据港版国安法,这个罪名可以使人坐牢终生,黎智英在法庭上做了无罪辩护。

西方国家和国际人权组织不断呼吁释放这位颇有影响力的报纸的创始人,他的报纸『苹果日报』被指控刊载了支持2019年在香港爆发的空前规模的民主运动。

但是,黎智英在法庭上表示,他的媒体体现了“香港人民的基本价值观:包括法治国家,自由,捍卫民主”。这是黎智英自2020年被囚禁以来首次表态。

他继续说:“人民越是知情,他们就越是自由”。他表示自己投资媒体就是为了“捍卫自由”。他同时辩护说,他反对暴力,反对港独,并认为有关香港独立的想法是“疯狂的。”

举止有度,脸带笑容,黎智英胸有成竹地站起来为自己辩护,四名警察围拢着他,他向出席庭审的听众致敬。

但仍不失锐利,当被问到他为何于2014年退出『壹传媒』,他毫不迟疑地回答:“我是老板,我要退出,我可以做到”。

在审判黎智英的前一天,香港45位民主人士被以“颠覆罪”判处直至10年的徒刑,这是在这个一度相当自由的土地上对反对派人士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的审判。

黎智英的妻子和女儿在陈日君枢机主教的陪同下出庭,陈日君枢机主教也正在根据《安全法》遭到调查。

黎智英也是一位天主教徒,他在作证时不时转头看着他们,因为他们就坐在他身后几米远的地方。当法庭宣布休庭,黎先生走出证人席时,他向他们问好,并向他们献吻。

黎智英自 2020 年 12 月以来一直被拘留,他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国际特赦组织中国部主任莎拉-布鲁克斯(Sarah Brooks)周一谴责说,“仅仅因为他的报纸敢于批评政府(......),他就被预防性监禁,这反映出香港对人权的尊重正在瓦解”。

中国外交部周三称,他们认为这位媒体大亨是 “反华势力的代理人和走狗”。

80 岁的退休老人刘女士周三在法庭外的瓢泼大雨中告诉法新社记者,黎智英“值得我们钦佩”。“他有很多钱,他随时都可以离开,但他没有离开”。

黎智英面临一项 “阴谋传播煽动性出版物 ”的指控和另外两项阴谋 “勾结外国势力 ”的指控。

苹果日报于 2021 年停刊。检方指控黎先生和该报的六名高管利用该报 “鼓励反对政府”,并将其作为 “与外国勾结 ”的一部分。

检方指控黎智英多次呼吁美国和其他国家对中国和香港实施制裁或从事 “其他敌对活动”。

他还被指控通过 “与香港站在一起”(Stand With Hong Kong)活动组织,帮助两名年轻活动人士游说对北京实施制裁。

不过,黎智英周三说,他 “从未 ”要求国际联络人采取行动或影响外交政策。

他承认曾在2019年呼吁美国副总统彭斯 “为香港说话”,但表示没有要求采取任何行动,并强调这 “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上个月,英国工党首相斯塔默(Keir Starmer)表示,让拥有英国国籍的黎智英获得自由是其政府的 “优先事项”。

一组律师已就被告被任意拘留和长期隔离的问题向联合国提出了多项投诉。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11/%E9%BB%8E%E6%99%BA%E8%8B%B1%E5%87%BA%E5%BA%AD%E8%87%AA%E8%BE%A9%EF%BC%9A%E6%88%91%E6%97%A0%E9%9D%9E%E4%B8%BA%E4%BA%86%E6%8D%8D%E5%8D%AB%E8%87%AA%E7%94%B1.html


顏純鈎:以法治之名行獨裁之實,以專政之惡斷民主之路——香港四十七人案的審結意味法治之死

作者臉書


執筆時,四十七人案尚未審結,對其結果不抱任何希望,但對當事人深感痛惜,對中共與特區政府更加痛恨。
此案的要害牽涉立法會議員選舉過程中的協調工作。在真正民主制度下,議會選舉存在選前的協調,根本是正常不過的事情,為取得選舉成功,任何合法的串連和互利,都是法律允許的。今次政府以「非法手段」提控,指的是候選議員在選前提出一個日後否決政府預算案的共識,這項共識針對的是當選後的議員工作範圍,而他們根本未曾當選,只是口頭上的討論,也沒有涉及任何實際行動,為何就犯罪了呢?
假設「35+」真的成功了,在未來立法會審議政府預算案時,部份議員共同行動,一律給予否決,那時再來討論是否「以非法手段」癱瘓政府,那還差不多。現在八字都未有一撇,能否當選根本未知,可能「35+」永遠都不會發生,既然沒有「35+」,又何來以「非法手段」顛覆政府?
舉例說,如果有幾個年輕人一時興起,在家裡商量要去搶劫銀行,但說歸說,永遠都沒有做出來,那他們是否犯了搶劫銀行的罪?這個比喻當然不十分恰當,因為彼此的動機南轅北轍,但在法理上是一樣的,便是所謂犯罪,要害在一個「犯」字,是要做出來才算數。
無庸置疑,四十七人案只屬於民主機制和言論自由的範籌,政府根本無權過問。中共為杜絕香港巿民的政治抗爭,不惜將香港民主派趕盡殺絕,這便是以法治之名,行獨裁之實。我們雖然無法改變審判結果,但我們要明白中共的邪惡本質。
反駁政府與法庭很容易,但「欲加之罪何患無詞」,中共的慣用統治術,便是以臨時性局部性法規,去凌駕和削弱憲法的宏觀原則,以國安法覆蓋基本法,想要做什麼﹑想要怎麼做,都可以打橫來,「有法可依」。
四十七人案審訊之初,法庭便否決了陪審員之設,美其名為「公平起見」,既然講公平,避免成見與偏見,更應該借助普通巿民的常識與良知來判斷。但政府與法庭互相勾結,擔心在挑選陪審員過程中,無法確定陪審員的政治立場,為保證審判結果百分之百控制在政府和法庭手上,索性取消陪審團,由三個「聽話」的法官定生死。
為什麼法庭害怕陪審員?因為陪審員來自普通巿民,香港人長期受普世價值影響,憑良知和自己對法治的認識作出判決,他們不會聽命於政府,政府無法預先控制陪審團的判決,所以取消陪審員,便是未審先判的唯一路徑,捨此沒有保障。
香港百年法治傳統已煙消雲散,連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都已經被美國制裁,這是香港法治之恥,也是香港法治終結的重要標誌。中共去到哪裡,哪裡就人妖顛倒,寸草不生,近年香港政治環境之惡化,香港經濟民生之凋蔽,都是必然會發生的,四十七人案之審結,正是香港法治崩塌的一個重要標誌。
四十七人案是一個整體,但案件發展至今,涉事各人的態度很不相同,有人堅持不認罪,有人選擇認罪,有人做辯方證人,有人做控方證人。各人選擇不同,基於各人的政治立場和認知,也基於各人的人格。身陷囹圄之內,備受身心折磨,在可能的範圍內選擇一定的妥協換取減刑,這是無可厚非的。
對於那些堅持不認罪的,唯有表示衷心的敬佩,以一切可能手段聲援和救助;對於選擇認罪的,如果可以借此減刑,我們也應表示諒解;對於選擇作辯方證人的,我們應該支持;對於轉作控方證人的,我們先要抱質疑態度,然後看看他們如何在法庭上作供,會不會損人利己,會不會為專制政府提供彈藥,會不會加重手足的刑期?
有傳媒報道區諾軒轉作控方證人之後的供詞,將戴耀廷等人多次會議的詳情提供給法庭,這無疑對戴耀廷和其他當事人相當不利。為了表示自己的悔改,不惜為專制政府提供所謂證據(內容可能是區諾軒聽命而虛構出來),這樣的人只是政治投機的軟骨頭,只配被人唾棄。
有民主才有真正的法治,有法治才有基本人權,有人權才有思想和人身自由,追本溯源,民主才是源頭活水。今日香港法治淪落到如此不堪境地,其根本原因便是我們沒有民主,這也是中共死都不肯將民主這個憲法與基本法的莊嚴承諾付諸實現的根本原因。明乎此,我們唯有將爭取民主作為我們終極的目標,不達目標,死不瞑目。
不要以為法治缺失只是香港民主派的痛苦根源,所有香港巿民都在這個共同的惡劣環境下身受其害。近日香港商界正飽受中共搜刮民間財富的巨大政治壓力,日後那些愛國愛黨的巿民,也都一律平等地難逃法治缺席的苦頭。中共越接近覆滅,越將瘋狂殘害百姓,大家都要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
四十七人案被告們在未審之前,已經被囚了兩三年。當初他們為香港人的反共抗爭而負重前行,此後還要為我們共同的未來承受無盡的身心痛苦,希望大家都記得他們的名字。他們的犧牲一定會有回報,他們也必然在香港歷史上留名。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4/11/blog-post_466.html


鲍承模揭共产哀歌"把人变成鬼" 盼中国人脱离专制苦难

上海出生、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打为"反革命"的鲍承模(Chengmo Bao)年轻时赴美自费留学翻转人生。六年前他从美国教育界退休后,将三十二年在中国的苦难经历写成回忆录近日在台湾出版,揭露共产党的本质,他说专制社会"把人变成鬼",希望中国人不再受他受过的苦。

鲍承模《共产哀歌-红旗下的岁月(ELEGY UNDER THE RED FLAG》书中人物都是原名原姓。20日在台北新书发表会上,主持人、台湾大学新闻所荣誉教授张锦华问,这样行吗?鲍承模说,正是当事人托付写出来,务必让后世知道,暴政之下人性的恶可以泛滥到什么程度。

鲍承模追溯祖先是蒙古贵族、成吉思汗的后代,家族从安徽迁出。他的父亲因为是国民党员被判反革命,家族在文革时被打为黑五类。鲍承模1952年出生于上海,3岁时父亲就在中共“肃反”运动中,因“历史反革命”被捕,之后被以“现行反革命”判处无期徒刑。他自述自此成了社会垫底的贱民,备受歧视、欺凌,被当成“鬼”一样活着。

鲍承模提到他14岁遇上文化大革命,红卫兵无法无天,他被赶到农村再教育、受农民监视,眼见两名知青死亡,令他受到震动。9年在农村形同被抛弃,后分发到淮北煤矿。

鲍承模说:“我愿意去,至少可吃饱饭。在中国32年很少可吃饱饭。土匪干部说:像你这样的黑五类、狗崽子,共产党让你活着就是最大恩赐,你还想吃饱饭!我在中国的32年,所有升迁机会都对我关闭,不给任何机会,对我最好的待遇是降三级处理。”

共产党在农村和城里搞“共产”

鲍承模以家族成员的遭遇,揭露共产党怎么在农村搞共产,他提到所谓土地改革:“规定一村一村杀百分之五。地主占不到百分之五,就从最富有的抓来杀,把这些人的土地、家具等所有家产抢过来再平分。土改搞了以后,使共产党有兵源跟国民党打。”

至于在城市里,就以“公私合营”的名义搞共产。鲍承模提到,很多他妈妈那边刘家亲戚资本家,找外婆哭诉说,共产党公私合营比绑票还厉害,令他们前半辈子心血白流,后半辈子衣食无着。

鲍承模另外还谈到他有个姨父懂五国语言,在上海做重型机械进出口生意,规模做得很大,内战后期,国民政府经济崩溃,和外国人做生意都用黄金计算,其保险箱存放的都是外币、金条和买来保值的钻石。

鲍承模说:“共产党对这大鱼一定要吃的!太简单了,他说你不是跟德国人做生意吗?你会德语,那你就是德国间谍、特务。就把他(姨父)送到安徽一处农场劳改,从一九五几年一直关到七几年才判,20年后才判,判什么结论?说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无罪释放。他出来后人傻掉,经过20多年严刑拷打,人不像人。”

鲍承模指出,共产党夺政权就是靠抢劫和屠杀,还诡辩是革命,披着革命外衣,夺取政权。

历经文革后赴美国自由世界 “从鬼变回人”

鲍承模在1984年靠自费赴美留学,最终获得教育学博士,曾在纽约市当高中教师、在纽约市教育局担任教育评审员。2005年至2018年在纽约州教育厅担任“提高教学品质专员”。2018年退休。

鲍承模说:“到美国遇到很多贵人,体会到美国人的善良和美国制度的公平。在中国和在美国的经历就是很大的反差对比,就如我在书的封面所写,专制社会把人变成鬼,在一个自由社会里,鬼就变成人。”

鲍承模提到书名有两层意思,他在中国32年度过地狱般的日子,到美国以后,很长时间仍从噩梦中惊醒,可幸这段日子已经过去,透过这本书,为他在中国的日子唱一曲挽歌,也为共产政权敲响丧钟。

鲍承模从一个处在专制社会底层被侮辱、被损害的青年,奋力成为自由国度里的公职人员。他拒绝遗忘,写下回忆录,希望唤醒在暴政中被愚弄的人心道德,警惕不要重蹈覆辙。

新书会主持人张锦华说,文革前后运动,有统计显示,内部镇压运动死八千万人,没看到几本传记。中共用暴力和谎言运用极权专制阶级斗争,受害的是每个人,连在家里都斗争惨烈。鲍承模的回忆录是大历史下的缩影。提醒前世不忘,后世之师,令她想到在美国的犹太屠杀馆上写的,不要再发生。

矢板明夫:习近平在共产哀歌下从被害者变成加害人

与会的媒体人、印太战略智库执行长矢板明夫提到,从作者“专制社会人变成鬼”的概念,令他想到作者和习近平是同年代。文革时,习近平下放延安,很疼惜他的大姐被下放到蒙古最终被迫害自杀,习近平痛哭流涕,他也是这制度的受害者,但当上总书记却成了加害者,中国所有悲剧都与他脱不了关系。

矢板明夫说,最近看到珠海、无锡、湖南都发生自杀性突袭杀人事件,被称为“遍地张献忠”、“张献忠现象”,张献忠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矢板明夫说,在中国,事故死亡超过36人以上要追究省籍干部,再大的事故一般都报死35人以下,且从不公布死亡名单,共产党邪恶和谎言本质,以鲍承模说“把人变成鬼”形容这制度很具说服力。

矢板明夫提到香港“四十七人案”宣判,这些香港社会菁英沦为被重判5至10年的囚徒,只是因为参加民主派选举,这在任一民主国家都是正常的程序。

矢板明夫提醒,台湾更应认识共产党邪恶的本质,自由民主制度脆弱、稍纵即逝,应全力捍卫。

责编:陈美华、安克    网编:瑞哲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gangtai/hx-chengmo-bao-published-a-memoir-on-hispolitical-suffering-in-china-11212024090859.html


彭博社:影子油轮助中国规避制裁 伊朗九成石油卖中国

据彭博社本周三报道,卫星图像显示,中国在马来西亚附近的海域集结了老旧油轮,通过船对船转运的方式规避国际对伊朗的制裁,每年将数十亿美元的伊朗石油运送至中国。中国的官方数据中也显示,其在过去两年从伊朗进行石油进口。不过,随著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加剧,该产业的规模其实正持续扩大,相比2020年已增加了一倍以上。

彭博社保守估计,这些“影子油轮”在今年前9个月已交易约3.5亿桶石油,交易金额超过200亿美元。该产业背后的中国运营商以中介和空壳公司为主,这种安排保护了中国的主要企业免受美国的制裁。而实际上,中国企业购买了约90%的伊朗石油出口量。

报道指出,前述消息的揭露凸显为何美国在制裁伊朗和俄罗斯时相当困难,因为庞大的“暗油”运输网络通常不会涉及大型实体,此外,尽管美方已敦促马来西亚加强查缉其经济海域上的“暗油”交易,但收效甚微,该产业是刻意选择在马来西亚政府控制有限的海域进行贸易。

文章提道,有海事专家警告,这些影子油轮在老旧、未投保、且未经监管的情况下大量运输石油,极有可能发生毁灭性的漏油事故。其他合法船只也担心大量的影子船只行经南海,在其刻意关闭应答器的情况下,将大幅提升船只碰撞风险。

对此,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呼吁国会在未来6个月内授权其进行更详细的研究,并对伊朗规避问题可能不断升级的风险表示担忧。据《南华早报》报道,该委员会指出,伊朗石油通过马来西亚、阿联酋和阿曼进行转运,并被重新标注为“中东石油”。光是在马来西亚,中国官方记录的石油进口量便已超过马来西亚自身的原油产量。

责编:安克    网编:洪伟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tj5-iran-sells-most-oil-to-china-11202024161526.html


波罗的海两海底电缆被切断中国货船难脱干系 涉事四国发"混合战"警示

来源:
自由亚洲

Photo: RFA

去年中国货船涉破坏波罗的海天然气管线一事悬而未决,上周日(17日)和周一(18日)凌晨,波罗的海再有两条通信电缆被切断,而当时正有一船从俄罗斯出发的中国货船经过事发海域。丹麦海军追踪并拦截了该船只,而瑞典也启动了调查。和事件相关的德国、瑞典、芬兰和立陶宛四国,指责是“蓄意破坏”且发出“混合战”的警示。

英国《金融时报》及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媒体周三(20日)报道,波罗的海2条通讯电缆被切断。

中国注册货船“伊鹏3号”途经事发海域

事件分别发生于上周日上午8时和周一凌晨2时左右。首条被切断的为瑞典和立陶宛之间的通讯电缆;第二条被切断的是连接芬兰赫尔辛基和德国北方港口城市罗斯托克1200公里长的光缆。芬兰国家营运商Cinia表示,根据总部位于雅典的船舶追踪组织MarineTraffic数据显示,事发期间,在中国注册的一艘货船“伊鹏3号”(Yi Peng 3)途经事发海域。该船日前是从俄罗斯的乌斯卢加港(Port of Ust-Luga)出发,正前往埃及的塞得港(Port Said)。

船舶追踪组织 MarineTraffic追踪到的"伊鹏3号"分别在11月18日在波罗的海的航线以及11月19日后17时后,它已在丹麦海军的追踪和拦截中。( MarineTraffic)

情报专家表示,丹麦海军随后密切追踪并拦截了这艘中国货船。瑞典已对这两宗事件展开调查,及研判“伊鹏3号”可能扮演的角色。

瑞典政府拒绝对事件发表评论,但一名瑞典官员透露,警方将与海岸防卫队和武装部队合作,调查这艘中国货船的行动。近来,欧洲对潜在破坏行为的担忧日益加剧,这是近几个月来第二宗此类调查。

德防长:没人相信这些电缆是意外被切断

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留斯(Boris Pistorius)于周一直指,短短二十四小时内就有两条海底电缆遭切断,恐怕是遭人蓄意破坏,且可能是混合战(hybrid warfare)的手段。他强调“没人相信这些电缆是意外被切断”。

德国外长贝尔博克(Annalena Baerbock)也表示:“普京在操弄我们的恐惧,我们不能依赖克里姆林宫的承诺,相反我们必须自己投资于我们的安全和保护。而欧洲国家也要团结一致,捍卫我们自己的关键基础设施”。

德国内政部长费瑟(Nancy Faeser)表示:“柏林正在非常重视这一情况,并愿意为调查人员提供协助”。

德国、瑞典、芬兰、立陶宛发“混合战”警示

目前,和事件相关的德国、瑞典、芬兰和立陶宛四国防长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类似的事件应该置于俄罗斯对我们日益增强威胁的背景下进行评估,包括欧洲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混合战”。

立陶宛国防部长卡斯楚那斯(Laurynas Kasčiūnas)补充说:“调查结束后,欧盟及其成员国必须充分利用最新制裁措施,应对此类破坏关键基础设施的行为”。

据悉,“伊鹏3号”为总部位于宁波镇海区的“伊鹏海运公司”旗下的散装货船,船公司承认接到配合调查的要求,但拒绝透露详情。该公司名下仅拥有两艘船只,注册于2016年8月,注册资本仅两千万人民币。但创办人陈建军关联的公司也包括福建“伊鹏海运公司”、“寰宇东方国际货柜(启东)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但该公司颇为神秘,鲜有公开资讯。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在周二,再次批评中国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提供物资支持,但认为对中国船只在波罗的海的活动却甚少公开讨论。透过该事件,美国“非常担心混合战争”,美国当局会等待调查结果并与相关国家讨论。

评论:中国假借民营商船之名实施破坏

曾在瑞典居住多年,目前居住在德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吴文昕向本台表示,此次四个国家表态清晰立场,认为这是“蓄意破坏”行为。吴文昕认为,罪魁祸首应该是中国,她们假借民营商船之名实施破坏。

吴文昕说:“从这个事情有关的四个国家基本上都说:这不可能是个意外事件。对我来说,这个所谓的民营企业的货船肯定不是真的民营企业,其实就是奉共产党之命故意破坏。比如说,南中国海什么中国的”渔船“常向菲律宾挑衅,说是渔民,其实他们明明是中共的海军,我看在波罗的海的事情完全是同一回事”。

吴文昕认为,两条海底电缆被切断,令欧洲国家觉醒,特别是北欧国家为其“天真”交的学费。

吴文昕说:“这些国家过去低估了共产党的邪恶,太天真。共产党现在这样做,北欧国家也可以说是交了学费吧,这些国家现在透过这个事情,提高她们对中共的警惕性,已经越来越觉醒了”。

德国华裔时事评论员成世光在接受本台访问时,首先指出该事件令欧洲国家震惊,但对台湾人来说,这是中共常态动作,因此中共从技术层面有这样的操作能力。

成世光说:“对国际社会来讲,中共这种流氓行径可能是所谓的新闻,对跟中共对抗超过70年的这个国家台湾早就不是新闻。台湾有两个外岛,一个是马祖,一个是金门,她们跟台湾都有电缆的联接,有这个经验的”。

评论:中共以此举间接应援俄罗斯

成世光也指,俄罗斯在入侵乌克兰战争中愈来愈呈现败势,不排除中共以此举在地缘政治上搅局,间接应援俄罗斯。

成世光说:“我们知道俄乌战争,俄国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地位,现在俄国跟北朝鲜、伊朗、中国联合起来,想要赢得对乌克兰这个侵略的战争。她们现在发现北韩派兵参加,竟然西方国家没有太多的反应,中共在制造纷乱”。

成世光也指,包括德国在内的官员虽然这次表态严厉,但似乎还未将事件放入“中俄邪恶联盟”层面考虑。他也希望美国、德国及北欧等国家,拿出真正对华制裁措施来。

成世光说:“德国的防长、德国的外长、德国的内政部长都说话了,虽然他们的表态是非常坚决的,可是他们并没有讲到真正问题的核心,就是中共用破坏电缆的方式来测试整个自由国家。中共这是一个流氓行为,世界各国应该看到这个东西的底蕴到底是什么,当集体的来抵制它们,不能让它们在波罗的海那边耍流氓,又在南美秘鲁那里装笑脸,这种两面手法是没有用的”。

波罗的海基础设施遭到最严重的破坏行为,发生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不久,当时一系列爆炸摧毁了连接俄罗斯和德国的北溪天然气管道。

一年多前,一艘悬挂香港旗的中国货柜船Newnew Polar Bear的锚,损坏了芬兰与爱沙尼亚之间一条天然气管道。

芬兰和爱沙尼亚当局至今未对外说明,究竟他们认为这宗事件是“蓄意”还是“意外”。芬兰也于周一建议,不要对这次海底电缆被切断一事仓促下结论,理由是中国配合了她们对2023年天然气管道损坏事件的调查。鉴于先前这些破坏,北约成员国已加强了对其数万公里电缆和管道的保护。

就今次事件,中国驻瑞典大使馆、中国驻芬兰大使馆政治新闻处,均未回应本台置评请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周三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先是回应“不了解有关情况”,然后称:“中方一贯要求中国船只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并高度重视保护海底基础设施安全”。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11/%E6%B3%A2%E7%BD%97%E7%9A%84%E6%B5%B7%E4%B8%A4%E6%B5%B7%E5%BA%95%E7%94%B5%E7%BC%86%E8%A2%AB%E5%88%87%E6%96%AD%E4%B8%AD%E5%9B%BD%E8%B4%A7%E8%88%B9%E9%9A%BE%E8%84%B1%E5%B9%B2%E7%B3%BB%E3%80%80%E6%B6%89%E4%BA%8B%E5%9B%9B%E5%9B%BD%E5%8F%91%E6%B7%B7%E5%90%88%E6%88%98%E8%AD%A6%E7%A4%BA.html


民主党下月换届选举 滋扰阻选未凑效 亲中报今批要清除

香港仅存的两个老牌民主党派之一的民主党,下月1日迎来新一届中央委员会选举,但阻挠陆续有来,继参选中委的党员及其家人收到语带恐吓的关爱信来阻吓他们之外,两大北京在港传媒同日以全版报道该党党员涉及「35+」民主派初选案而判刑,甚至以「『鸽党』亟待清除」来表达要将民主党清除的意愿。 

在被视为全面打压香港公民社会和运动的45名民主派人士被判刑后两日,《大公报》和《文汇报》今(21日)天各以内版全版批评民主党,主调都是指该党有七名党员涉案被判刑,其中三人更是「首要人员」;接着翻该党旧帐,指该党早已有勾结外国丶唱衰香港的纪录;之后再找来建制派人士评论,指该党没有前途,例如《大公》便在主文中访问「全国港澳研究会成员丶西贡区区议员陈志豪」,引述陈称,「民主党的招牌早就跟反中乱港势力离不开关系,今次案件裁决结果再次体现民主党长期危害国安的政治取态」,而该党成员在多场选举中未能「入闸」,可见该党不符「爱国者治港」原则,「在香港再无发展空间与政治前途,未来也看不到重新发展的可能性,解散可谓是唯一出路。」

至于《文汇报》则直接以该被头条新闻的标题道明:《「鸽党」亟待清除 免危害国安遗祸》。该报在导言中称,「香港社会各界人士指出,曾经是立法会反对派阵营中最大势力的民主党多年来恶行累累,...,而苟延残喘至今仍不死心,频频搞小动作,若这颗『政治毒瘤』不被彻底清除,势必危害国安遗祸香港。」不过,该报在该文中并未采访任何人。

另外,《明报》则在评论版一个政治耳语专栏中,透过访问两名建制派人士,指对明年参选来届立法会持开放态度的民主党,能够取得提名去参选的前景并不乐观。当中,自称较为温和的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表明,该党党员一定不会提名民主党人,因为民主党以往捣乱和瘫痪议会,「恶劣形象深刻」,预料民主党人难获选举委员提名以便参选。而前人大常委谭耀宗则没有那么一切切,表示有很多变数,但就表明,经历民主派初选案,「当然是麻烦啦,有(留下)些纪录,是难搞的。」

报道同时引述温和建制派议员狄志远说,认为民主党和民协都是爱国爱港政党,应该鼓励多些温和理性路线的政党人士加入立法会。另外又引述不具名的资深建制中人指,民主党现时未必有影响力,且现在距离明年杪的立法会选举,为时尚早。

民主党下月1日换届 料有足够人参选

电邮新闻
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订阅

有不愿具名的资深民主党员表示,对两份左报的报道不觉意外,「耐唔耐都会」,目的是让人与该党切割,短期而言,应是要吓怕竞逐中央委员会成员的党员。

民主党下月1日迎来该党30周年会庆,届时会进行换届选举,现任主席罗健熙已表明会竞逐连任,他上周出席前主席刘慧卿主持的网台节目时透露,多名现任中委会成员及家人以及他们任职的公司,数月前开始持续受到自称「爱国爱港市民」的电邮丶手机通讯程式等滋扰,指控民主党中委成员「反中乱港」等,亦有人让收信息者管好其子女,免得日后要去监狱探访。他相信这是冲着中委会选举而来,因为没有人参选,组织便要解散,但至今表明有意参选的六丶七人均未有因而退缩,更预期可能有差额选举。

根据民主党网页资料,中委会共有十名成员,分别是党主席丶两名副主席以及七名中委会成员。另外,该会亦设有五人的纪律委员会,刘慧卿便是其中一名纪委。

另据公开资料,曾是民主派第二大党的公民党,正正因为没有足够人士参选执行委员会成员,于今年3月正式解散,结束18年的「大状(律师)党」历史。

罗健熙强调,民主党「行得正企得正」,将会继续为香港发声。他形容,滋扰事件「无谓」及令人嫌烦,强调即使在港从事政治工作,亦不应牵连从政者的亲朋好友,认为这些小动作已对香港造成很大伤害,令人质疑香港是否已经发展成一个从政者身边其他人被「搞」的社会。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41121-%E6%B0%91%E4%B8%BB%E5%85%9A%E4%B8%8B%E6%9C%88%E6%8D%A2%E5%B1%8A%E9%80%89%E4%B8%BE-%E6%BB%8B%E6%89%B0%E9%98%BB%E9%80%89%E6%9C%AA%E5%87%91%E6%95%88-%E4%BA%B2%E4%B8%AD%E6%8A%A5%E4%BB%8A%E6%89%B9%E8%A6%81%E6%B8%85%E9%99%A4


Wednesday, 20 November 2024

特朗普对华2.0版:美中新冷战时代到来?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周二(11月19日)宣布,将由华尔街亿万富豪卢特尼克出任新内阁的商务部长,并领导美国的关税和贸易议程。伴随新政府的经济班底逐渐出炉,特朗普的对华关税2.0版的战略图也日渐清晰。那么,这将与特朗普首个任期内的美中贸易战有何不同?

美国总统当选人特朗普周二提名其过渡团队联系主席、金融服务公司“建达”首席执行官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出任商务部长。这也意味着又一名大将加入特朗普的对华鹰派“梦之队”。特朗普在提名声明中说:“他(卢特尼克)将领导我们的关税和贸易议程,并直接负责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

特朗普内阁成型:对华贸易战2.0版渐清晰

身为华尔街富豪的卢特尼克一直坚定支持特朗普的经济主张,积极倡导对外广泛征收关税,也是一名对华强硬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时任商务部长罗斯就曾深度参与了第一次美中贸易战。此外,商务部也主管敏感技术的出口管制。不过,据外媒报道,特朗普的过渡团队没有回应关于卢特尼克是否也会兼任美国贸易代表的问题。传统上,贸易代表才是主掌美国贸易政策的最高官员。

目前,外界也在关注谁将出任新政府的财政部长一职。财长负责美国宏观层面的经济管理,相对商务部长更为重要。据美国媒体报道,特朗普现在已经扩大了遴选范围。其中,对冲基金经理贝森特(Scott Bessent)被视为有力竞争者。他也视关税为谈判工具,并主张针对特定国家征收高额关税。此外,美国前贸易代表莱特希泽(Bob Lighthizer)也是候选人之一。他是特朗普首个任期内关税政策的具体实施者,包括在2020年1月与中国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其他的财长人选还包括:曾任小布什总统经济政策顾问、美联储理事会前成员的凯文·沃什(Kevin Warsh),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克·罗文(Marc Rowan),以及亿万富翁、对冲基金经理约翰·保尔森(John Paulson)。他们也都是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支持者。

专家:将对中国威胁更大

特朗普曾称自己为“关税人”。他在竞选中曾誓言,当选后将对外国商品征收高达20%的关税,并将对所有中国进口产品加征60%的关税。一场比第一任期内更加猛烈的关税战似乎无可避免。

上周六(11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现任总统拜登会晤时表示:“中国已准备好与美国新政府保持沟通,扩大合作,管控分歧”。他还提到,美中在经贸、农业等诸多领域都需要“合作”。这被视为是向特朗普新政府发出了北京愿意谈判的明确信号。

美国律师、作家、保守派评论人士章家敦告诉本台: “四年前,中国经济比现在强大得多。如今,习近平已经放弃了消费作为中国经济的基础,这意味着他拯救中国脱离困境的唯一方法就是出口。现在,特朗普的关税对中国构成了重大威胁,因为它们可以封锁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但更重要的是,特朗普对中国征收关税可能会对其他国家产生鼓舞作用,让它们也采取同样行动。因此,习近平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关税形势。”

针对特朗普的对华关税战2.0版,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 (PIIE) 高级研究员玛丽·洛夫利(Mary Lovely)在11月20日举行的一场美中贸易的研讨会中表示,特朗普政府将专注于减少美国与中国的经济互动:“我用‘国家经济互动’这个词,是因为我认为,我们将在多个不同阶段看到这种强制脱钩。”

特朗普对华关税2.0版将如何实施?

洛夫利分析,特朗普承诺对华征收60%的关税、甚至更高,但实际能够达到何种水平尚难预料。她预计特朗普可能会靠最初发动贸易战所动用的301条款下的权力,以便能够迅速采取行动。其次是投资流动,包括接受内向流动审查和外向流动审查,可以预见相关审查或限制未来会增加。特朗普的团队成员还建议对资本流入征税,这显然会对中国产生影响。

洛夫利还预计,特朗普政府将会对中国公司实施更多制裁,包括出口管制。同时,他们还会对第三国施压,要求它们减少来自中国的带附加值产品。她说:“我认为,我们肯定会在他们明年开始的美墨加贸易协议审议中看到这一点。协议需要在 2026 年之前进行审查和更新。”

针对特朗普的提高关税计划,中国外交部曾表示:“贸易战没有赢家”。瑞银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这就是中国的基本看法。根据瑞银所做的首席财务官调查,汪涛说:“基本上,我们的调查结果是,如果特朗普当选,超过90%的公司预计关税税率会提高。”

美媒:莱特希泽团队已在为特朗普的新关税铺路

美国媒体《政客》(Politico)日前报道,美国前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及其盟友已在为特朗普的大规模新关税铺路。莱特希泽的团队已开始准备内部备忘录,以争取立法者和公众对这一政策的支持。他们还在与关键国会议员和工作人员讨论以立法实施关税。

报道还说,团队预计在特朗普上任后第一天即通过《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采取关税行动。未来几个月,还可能启动联邦机构调查,为关税行动提供依据。团队还在研究如何通过众议院规则调整,允许用关税收入抵消因税改导致的财政收入损失,从而兑现特朗普的竞选承诺。

华盛顿智库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高级顾问威廉·芮恩施(William Reinsch)告诉本台,“他可以再次使用(第301)这一条款,因为有一条法律称为第307条,规定如果一个国家不履行其承诺,那么总统可以采取进一步的报复措施。因此总统必须认定中国没有遵守第一阶段协议,而事实确实如此。”

但特朗普的对华关税是否会很快到位,学者洛夫利表示,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计划,因为这还涉及财政方面的措施,即特朗普的减税计划:“当涉及到美国与外部经济的关系时,他们已经创造了整体的替代经济方案。所以,要说什么会先发生很难,但我们认为,至少对中国的关税和税收改革都将从明年开始。”

中国将如何应对特朗普的关税计划?

目前,外界尚不清楚中国是否已有一套应对特朗普关税的计划。但汪涛指出,这将是一场长期博弈,中国显然有不同的选项:“一是针锋相对,正如我们在 2018 年看到的那样;第二,当然是寻求其他市场。事实上,这就是企业的做法,是中国公司的首选。” 她提到,中国公司现在已经开始转向其他市场,并转移供应链,这还会继续加速。

中国的另外选项是让货币贬值,以及刺激国内需求。汪涛分析:“与第一次相比,中国不会采取那么多或那么激进的报复措施。因为我认为中国明白,美国希望与中国脱钩,但中国的利益是与世界其他国家保持融合,报复对此没有太大帮助。但我确信他们可能会针对某些目标产品进行报复,例如美国的农产品出口、飞机等。”

汪涛预计,中国不会主动地大幅让人民币贬值,但会允许略有贬值。他们将主要依靠刺激国内需求,来应对这场关税冲击。她说: “我们确实认为,对中国的关税可能会很快宣布,而实施可能需要分阶段进行。因此,我们目前的预测是分几个阶段实施,从2025年第三季度开始,然后到2026年等等。因此,政策应对措施将在2025年开始或准备好实施。”

专家:"冷战框架"将全面改写美中经贸关系

面对可能即将上演的美中关税战,本台特约评论员、旅美经济学者程晓农告诉本台:“这个问题是有两种基本的认知框架,一种是非冷战框架,也就是把特朗普第二任期等同于第一任期。第二种是冷战框架。那就是这两个任期完全不一样,因为美中关系已经进入冷战状态。如果是这样思考的话,会有完全不同的结论。”

程晓农认为,中国当局已经自己点燃了美中“新冷战”。他指出,上一轮的贸易战,特朗普是以贸易战为手段,想要逼迫北京停止侵犯美国知识产权,其目标就是“防盗”。但现在美中关系已经发生了巨变,中国企图改变现有国际秩序的野心已经暴露无遗。他说:“拜登做的成功的一件事,就是把美中关系定位到了真实的冷战。”

今年九月,美国副国务卿坎贝尔在国会听证中明确警告,中国是美国历史上最重大的挑战。与中国带来的多方面挑战相比,冷战显得微不足道。中国构成的挑战不仅在军事方面,而是全方位的。程晓农认为,这显示美国现在实际已把中共作为战略敌人,这也让关税问题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关税问题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是单纯的贸易战问题、科技保卫战问题,是科技保卫战的贸易手段。现在关税不是了。关税变成了冷战手段。” 程晓农说,冷战之下,关税问题不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它的目标变成怎样有效地去压迫对方,让对方不至于对美国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或者至少减弱其威胁。“所以它这个目标就完全是非贸易的。”

程晓农强调,现在的美中贸易谈判已不是贸易代表个人所能决定的事情,因为这不再只是贸易问题,而是冷战问题。

美国国会支持撤销与中国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  

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周二(11月19日)发布的2024年度报告指出,中国不顾他国质疑,持续以制造业为发展重心,迫使其他国家吸纳其过剩产能。而美中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将决定21世纪全球权力的格局,因此美国应完善其贸易政策,积极应对这一挑战。

该委员会向国会提出30多项政策建议,其中包括废除中国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地位,取消中国与其他美国盟友相同的贸易待遇。委员会成员赫尔伯格(Jacob Helberg)表示, 取消中国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并不会自动调升对华关税,但将赋予总统权力,重新调整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我认为应该要给予总统足够的空间,重新调整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上周,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众议员约穆勒纳尔也提出一项法案,要求终止实施了二十多年的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政策。

洛夫利认为,由于共和党控制参众两院, 特朗普政府可以让法案通过。同时,这也是两党共同支持的。汪涛则指出,如果法案生效,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平均关税税率可能会更高,但不可能高于百分之六十的额外关税税率。而长远来看,负面影响更大。她说“取消中国的永久最惠国地位需要立法。因此,要扭转这一局面,将会困难得多。所以这是一个长期问题,会继续损害贸易关系。”

责编:安克    网编:洪伟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ingmao/kw-trump-trade-policy-11182024123746.html


黎智英案庭审重启在即 二十四国百多位议员联署促放人

香港传媒大亨黎智英被控违反《港区国安法》一案的庭审将于周三(11月20日)重启。多达24个国家的118位议员就此联署公开信,要求中港当局立即无条件放人。而被港府列为案件"共谋者"的美国原驻港总领事郭明瀚表示,黎智英早已被"未审先判"。他对香港法院的审讯不抱乐观,而把希望寄托在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及其新班子上。

联署信由英国保守党下议院议员凯恩斯(Alicia Kearns)牵头,来自英、加、澳、欧洲多国及欧洲议会的议员参与。联署信谴责针对英国公民黎智英的“持续任意拘留及不公平审讯”,指出77岁的他在香港最高设防的监狱被单独囚禁已近四年,其健康正在恶化,并因其人权民主倡议及新闻工作而被当局以“莫须有”罪名审判:“审判本身就充满了不公义,由精心挑选的法官负责,以据报透过酷刑获得的证据来对付他,而且审讯被长期拖延。”

全球过百议员:让黎智英回家

联署者要求中港当局立即无条件释放黎智英,“在为时已晚前,让他回到英国的家”,并引述联合国任意拘留问题工作组上周五发表的相关意见。该意见认为,黎智英是因为合法行使言论、集会及结社自由而遭拘捕羁押,此举违反联合国《公民及政治权利公约》。联合国工作组认为,黎智英不应该受审,并对他长时间被单独囚禁表示震惊,呼吁港府放人并进行全面独立调查。

而在开庭前一周,黎智英的友人、美国原驻港总领事郭明瀚(James Cunningham)以“香港自由委员会基金会”(CFHK)主席的身份,在英国为营救黎智英而到处奔走。黎智英被控《港区国安法》下的“串谋勾结外国势力”等罪名,案件在年初开审时,控方曾点名郭明瀚为“共谋者”之一。预计案件于周三续审后,黎智英将打破沉默、出庭自辩。

香港法院能否还黎智英清白?

郭明瀚日前在伦敦总结行程时表示,黎智英早已被“未审先判”:“审讯的结果毫无悬念,这是一场'作秀审判',就像对'47 人'的审判一样。有些'47人案'的人认罪而不用受审,但'作秀审判'就是一切都早已决定,没有方法作出有效的法律抗辩。事实上,黎智英早已被中国媒体贴上罪犯标签。”

由于对香港法治彻底失望,郭明瀚选择把希望寄托在曾承诺拯救黎智英的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及其新班子上:“即将成为美国国务卿的参议员鲁比奥一直是香港及其民主自由的坚定支持者,积极参与在华府的辩论和讨论,研究保护香港自由、确保政治犯获释的美国政策。我希望并期望他任国务卿时会延续,我们也期待和特朗普政府就此合作。”

不过郭明瀚强调,黎智英是英国公民,而英国作为《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国,对黎智英负有主要责任。他认为,英国政府可以采取两项行动,包括由首相争取让英国外相或驻华大使等高层官员探望黎智英,而非现时所提出的“领事探访”。

郭明瀚指出  ,“领事探访”只限于领事馆职员接触被囚者并提供协助的层面,然而这项要求已被港府拒绝,因此英方必须提出更高层次的政治要求。他还认为,英方应争取结束对黎智英的单独囚禁,批评近四年的单独囚禁如同“扣押人质”,也是对七旬老人的“野蛮待遇”。

中国曾因京奥开放   习近平治下却彻底改变

曾于2005年至2008年任美国驻港总领事的郭明瀚曾见证中国为北京奥运大兴土木,迎来世界各地的游客及外国投资,并向西方展示其文化,成功走进国际舞台。而当时的香港,正是中国最自由的城市。他忆述当年国际社会在“恐惧与希望交织中”,期望中国会信守对香港“50年不变”的承诺,并渴望看到香港和中国共同成长和发展,结果却事与愿违。

郭明瀚说:“我相信你还记得,那个时期的香港以'亚洲国际都会'自居,是中国的对外形象。不幸的是,这并不是习近平对中国或香港的愿景。习近平把国家带向一个……我在想该用哪个词……在与西方接触上,他把中国带向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方向。”

郭明瀚批评习近平治下的中国挑战国际规范、企图主导亚洲和南海,并加强对中国人民的高压管治、推翻香港的“一国两制”。他欣见西方国家近年意识到中国的问题所在,并制定相应对华政策。他指出,中国若想和西方建立良好关系,香港问题就是最大障碍,而中方只要结束对香港的高压,就可以轻松移除这个障碍,重新和西方社会接触。

责编:何平    网编:洪伟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gangtai/al-jimmy-lai-case-retrial-11192024150931.html


乌战1000天:硝烟每一天

自 2022 年 2 月 24 日以来,乌克兰一直与俄罗斯军队交战,11 月 20 日星期三,乌克兰将纪念该国与莫斯科军队发生战争冲突的第一千天。在这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日子里,生活在轰炸之下的乌克兰人的心态如何?俄罗斯拿下了多少乌克兰领土?当地的军事力量平衡究竟是怎样的? RFI 试图进行盘点。 

乌克兰:俄罗斯入侵一千天后,战争每天都在硝烟弥漫。

据本台驻基辅通讯员 Emmanuelle Chaze 和本台驻日内瓦通讯员 Jérémie Lanche报道称,

对于乌克兰人来说,俄罗斯大规模入侵乌克兰已经过去了1000天,这首先意味着战争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走在基辅的街道上就足以明白那里没有什么是正常的。据路人艾玛说, “这里,在市中心,天很黑,很多灯都因为停电而不再亮了,很多人走路时都拿着手机,就像手电筒一样,以免摔倒”。

联合国驻乌克兰人道主义行动协调员马蒂亚斯·施梅尔(Matthias Schmale)担心,随着冬季到来,乌克兰的能源能力已降至最低水平。“许多基础设施确实已经重建,但这还不够。我担心的是,如果[俄罗斯军队]攻击新能源生产工厂,那么我们显然将达到一个临界点。我们将看到更多的人口流离失所,不仅在乌克兰国内,而且也逃往国外。”

如果数百万乌克兰人生活在远离前线的地方,战争的后果仍然每天都会影响着他们。书店老板玛丽亚·宾迪克 (Maria Bindiuk) 说,“我的许多亲密朋友都试图与外界隔绝,他们更喜欢坐在家里,玩电子游戏或从早上 7 点到晚,只是为了逃避,逃避现实。”特别是因为日常生活的物质困难加上俄罗斯使用悬停炸弹、无人机或导弹的轰炸造成的威胁。在基辅,自9月份以来,警报声每晚都会响起,而该国南部地区也未能幸免,而且更远非如此。敖德萨、尼古拉耶夫和赫尔松地区目前是俄罗斯无人机最常瞄准的地区。

据乌克兰称,俄罗斯10月份发射了2000多无人机等袭击,几乎是9月份的两倍。大部分是伊朗制造的 Shahed 神风特攻队无人机。马蒂亚斯·施梅尔说,“越来越多的平民告诉我,他们已成为无人机的袭击目标。这不仅仅是一种感觉,他们详细地告诉我,无人机是如何跟踪紧咬着他们的……因为无人机的原理是,你不知道它是来监视你的,还是来给你扔炸弹的。它在你上方的空气中发出的噪音显然就是你心理上会有的恐惧。”不幸的是,这些无人机似乎还没有准备好不再攻击乌克兰的天空:最近,朝鲜实际上宣布了将大规模生产爆炸性无人机,运来帮助俄罗斯打仗。

在纯粹的军事层面上,迄今为止,俄罗斯占据了略低于乌克兰领土的20%,如果包括克里米亚半岛的话,即60万平方公里。战斗主要发生在两个主要战线上。第一个是在顿巴斯,从南部的赫尔松到哈尔科夫以东的俄罗斯边境,长约 1,000 公里。有时有多达五道防线作保护,但迄今为止,雷区面积不少于 200,000 平方公里,几乎无法通行。

另一个主要战线位于乌克兰边境的另一侧,即俄罗斯境内。这是乌克兰军队今年八月占领的库尔斯克领土。如果从那时起,基辅军队已经失去了他们已经征服的 1000 平方公里土地中的 400 平方公里,那么他们对俄罗斯领土的入侵使他们能够向对手发起战斗并对俄罗斯体系构成威胁。事实仍然是,在一种情况和另一种情况下,进展仍然非常微弱,而且更像是一种蚕食。因为经过两年半的战争,在真正的危机时期之后,乌克兰方面的局势已经相当稳定。而如果乌克兰军队也存在军队调动和征兵问题,那么俄罗斯人也面临着同样的困难,这也是他们决定征召朝鲜士兵的原因。

莫斯科优势的真正区别在于该国更深的战略储备,尽管如此,随着美国周末授权使用远程ATACMS导弹袭击俄罗斯领土,基辅可以部分弥补这一缺陷。这一转折点当然不会破坏战争的平衡,但至少应该能让乌克兰减缓俄罗斯来轰炸的势头,并给自己一个有益的喘息机会。

最后,关于损失问题,双方都严格保密。然而,9月中旬,美国消息人士估计,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死伤人数超过100万,其中俄罗斯方面的损失是乌克兰两倍:20万人死亡和40万人受伤,而乌克兰方面则有8万人死亡和40万人受伤。自 2022 年 2 月战争爆发以来,乌克兰人一直在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日子里提醒我们,这场战争其实始于 2014 年,即 3,926 天前,从俄罗斯首次侵犯克里米亚领土和从那时起,俄罗斯的侵略野心只会变得更加扩张与猖狂。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6%AC%A7%E6%B4%B2/20241120-%E4%B9%8C%E6%88%981000%E5%A4%A9-%E7%A1%9D%E7%83%9F%E6%AF%8F%E4%B8%80%E5%A4%A9


王丹:中國人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王丹
對話中國智庫  20241014


圖為北京一家證券公司屏幕上顯示的中國股市下跌曲綫。有評論認為,股市的反彈似乎就後勁不足了,按理說這並不令人意外,許多國人對此也是心知肚明。然而還是有很多散戶對股市的持續上揚,甚至對中國的經濟面看好依然滿懷期待。這樣的現象的背後反映出的,是中國人的一種集體心理狀態,或許可以用"斯德哥爾摩綜合徵"來形容。(圖|美聯社)

中國9月底宣佈了一系列刺激措施後,股市短暫反彈。這令一些中國人產生了經濟復甦的樂觀情緒。然而,僅僅兩週的瘋狂買盤和隨後的一天大規模拋售之後,股市的反彈似乎就後勁不足了。按理說這並不令人意外:疫情之後到現在, 中國的實體經濟, 從各項數據上看都並沒有真正的好轉; 經濟衰退導致的公司業績下滑更是普遍存在。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股市能夠如此飆升,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根本就是不正常的事情。再加上中共利用股市收割散戶的做法早已不是第一次,許多國人對此也是心知肚明。然而還是有很多散戶對股市的持續上揚,甚至對中國的經濟面看好依然滿懷期待。這樣的現象的背後反映出的,是中國人的一種集體心理狀態。我們或許可以用"斯德哥爾摩綜合徵"來形容。

所謂"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指的就是受害者明知對方是施暴者,卻始終對其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對於中國的股民來說,很多人其實應當對2015年的股災記憶猶新。當時,中國政府為了應對房地產業的低迷,鼓勵股市投資。在政府和官媒的助推下,投資者大量湧入股市,甚至不惜借貸進行投資。中國股市從2014年的2000點左右,暴漲至2015年6月的5166點。然而,僅兩個月後,這一漲幅便幾乎全部抹去,滬深300指數在8月跌至2850點。許多投資者因此蒙受了巨大損失,甚至賠上了他們的全部積蓄。最近幾週發生的事情,幾乎跟2015年的股災一模一樣,暴力托市導致的,是散戶股民財產的"血流成河"。但中國股民仍然不吸取教訓,這就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典型表現,它顯示出中國人對政府的政策還是抱有相當程度的信任和期待。

中國投資者對於中共政府的依賴,不僅體現在股市上,還體現在其他經濟決策中。很多人總是相信政府不會任由股市和房市一瀉千里,一定會有辦法重新拉抬股市和房市。明知風險重重,卻依然抱有希望,幻想著政策的轉向或經濟的奇蹟性復甦能夠帶來巨大收益。這種"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式的想法,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某種心理上的無奈的表現。面對無可避免的現實,很多人選擇了跟隨政府的決策,甚至為其辯護,因為他們看不到其他的選擇。正如斯德哥爾摩綜合徵的受害者那樣,人們明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一個不可靠的施政者,卻仍然抱有希望,幻想著某種奇蹟的發生。或許我們可以理解的是,對很多人來說,清醒只能產生絶望,而絶望只能讓現實變得更加艱難。

正是從這樣的心理狀態出發,面對不穩定的市場和短期刺激政策,很多人選擇了跟隨和期望,而非冷靜分析和理性判斷。這種心理上的依賴和自欺欺人,使得他們一次次成為市場波動的犧牲品。這一次股市的起伏,一定也會導致一大批散戶成為被收割的"韭菜"。

歷史一再證明,政府並不是萬能的救世主,尤其是在面對複雜的經濟問題的時候。對於中國的投資者們來說,最好的覺醒方式不是依賴政府的短期政策,而是通過自我教育和經驗積累,逐漸提高市場認知,避免成為下一輪股市波動中的"韭菜"。希望這次股市暴起暴落的教訓能夠喚醒更多的人,讓他們擺脫斯德哥爾摩綜合徵的困擾,真正掌握自己的經濟命運。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4/11/blog-post_566.html


Tuesday, 19 November 2024

香港“47人案”宣判 戴耀廷被判囚10年

被称为“47人案”的香港民主派立法会初选“串谋颠覆国家政权”案周二(19日)在西九龙裁判法院(暂代高等法院)判刑,当中有31人认罪,14人经审讯后被裁定罪成,2人脱罪。

法庭裁定,初选组织者为“首要分子”,戴耀廷被判囚10年、区诺轩被判囚6年9个月、赵家贤判囚7年、钟锦麟被判囚6年1个月。

发起“三投三不投”运动的吴政亨被法庭裁定为“积极参加者”,被判囚7年3个月。公民党杨岳桥被指在党内具领导地位并积极行事,被判囚5年1个月。

法庭指“墨落无悔”声明的发起人比其他初选候选人更积极,梁晃维及张可森被判囚4年11个月、邹家成被判囚7年9个月。

法庭裁定其余初选候选人为“积极参加者”,表示若没有他们的参加,该计划根本不能展开,量刑起点为7年监禁,选择不求情的何桂蓝被判囚7年,其余各被告因不同的求情理由和情况,判囚4年2个月至6年9个月不等。

绝大部分被告获悉判刑后表现平静,黄之锋在离开法庭前大喊“我爱香港!拜拜”,有家属得悉结果后在庭内痛哭。

“47人案”是香港首宗颠覆国家政权罪的案件,也是《香港国安法》下规模最大的案件,据国安法条文,刑罚设有三级制,“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会被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积极参加”者会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他参加”则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案件中,有5人被指为初选的组织者,包括戴耀廷、区诺轩、赵家贤、钟锦麟及吴政亨,控方指组织者必属“首要分子”,而其余42人则为参与者。

被裁定罪名不成立的被告分别为刘伟聪李予信,律政司于今年六月就刘伟聪的裁决提出上诉,但没有就李予信的裁决提出上诉。45名被告于今年6月至9月分批求情。

判刑前夕,法院外有约200名市民冒雨排队轮候公众筹,当中包括获无罪释放的李予信、多国领事、社民连成员、天主教香港教区荣休主教陈日君枢机、香港记协前主席杨健兴等,惟法庭早前公布旁听席安排,法庭开放404张公众筹,但正庭只设有5席,其余则分布在其他延伸庭。

在美的港人团体香港民主委员会执行总监郭凤仪表示,全球各地的港人团体已积极游说当地政府和国会,在“47人案”判刑后要作出强烈表态,已确认美国政府会就“47人案”作出回应,他们也同时争取在美国国会会期结束前,能通过《香港经贸办认证法》,作为美国对港府升级人权打压的实际回应。

BBC、法广网等综合

from 博聞社 https://bowenpress.com/news/bowen_341750.html


Monday, 18 November 2024

"四十七人案"判刑前夕港府严阵以待 海外港人为在囚者发声

香港民主派"四十七人案"将于周二(11月19日)开庭审理。此案备受国际关注,港府也严阵以待,提早派出装甲车到法院外佈防,并选择在判刑日举办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有转移焦点之嫌。多个海外港人团体用不同方法为"四十七人案"被关押的香港政治犯发声,争取国际声援。

因参与2020年香港民主派初选,其中45名被裁定“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成的香港民主派代表,将于本周二(11月19日)在香港西九龙裁判法院判刑。“四十七人案"另外两人之前被判無罪。这次案件是《香港国安法》实施后首宗颠覆国家政权罪案件、也是涉及《国安法》被告人数最多的一宗,港府严阵以待,早在周末已在法院外的人行道架设大量铁栏和铁马,周日开始派出在2019年反送中示威期间,曾多次出动镇压示威的“剑齿虎”装甲车戒备。

香港警方在“47人案”前的周末起,已在法院外加强警力。(陈子非提供)
香港警方在“47人案”前的周末起,已在法院外加强警力。(陈子非提供)

出动象征镇压的装甲车佈防 港府欲收震慑之效

有参与民主派初选的前立法会议员许智峯表示,此刻的心情十分凝重,担心昔日战友不知要面对多长的刑期,也担心他们家人。他表示,“四十七人案”是最重要和最受国际关案的政治案件,港府以高姿态在法院外严防死守,不是根据风险评估作出的行动,而是要打压港人的反抗意志。

警方在法院外的行人路划为禁止停留区。(陈子非提供)
警方在法院外的行人路划为禁止停留区。(陈子非提供)

许智峯说:“四十七人案是在《国安法》和《基本法》23条通过后,香港在暴政管治下最重要的案件,是对民意代表进行审判。装甲车是港府可以对人民使用的最高武力和武器之一,是铁幕和镇压的象徵,以及用很高的围栏把法院围封,相信不是港府收到什麽风险评估,而是要用最高姿态震慑社会,让全社会知道政府的控制力没有瑕疵,不要妄想可以做什麽的行动反抗,是要港人放弃反抗。”

他表示,“四十七人案”中不认罪的被告吴政亨是澳大利亚人,已去信澳大利亚外长要求关注判刑,他会与国际对华政策联盟在澳大利亚举行活动,要求澳方就“四十七人案”向港府施压。

在美港人吁美政府和国会通过法案 回应港府升级打压民主

在美的港人团体香港民主委员会执行总监郭凤仪表示,全球各地的港人团体已积极游说当地政府和国会,在“四十七人案”判刑后要作出强烈表态,已确认美国政府会就“四十七人案”作出回应,他们也同时争取在美国国会会期结束前,能通过《香港经贸办认证法》,作为美国对港府升级人权打压的实际回应。

郭凤仪说:“在过去三至四年,美国国会并没有通过一条新的香港法案,这次如果能通过《香港经贸办认证法》法案,显示美国国会没有遗忘香港人,随着港府的行动升级,美国的国会和政府也会用升级的行动,回应香港每况愈下的人权打压。所以我们一直努力,希望国会在余下的一个月会期能通过此法案,也是国会作为大力回应四十七人案判刑的表态。”

港府在法院外架起张张的铁栏作封锁线,防止民众追囚车。(陈子非提供)
港府在法院外架起张张的铁栏作封锁线,防止民众追囚车。(陈子非提供)

郭凤仪表示,早前与香港监察(Hong Kong Watch)和香港自由委员会基金会(CFHK)发出联合声明,呼吁各国的金融领袖不要出席与“四十七人案”判刑同日在香港举办的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以示不会与威权政府站在一起。

在台港人设连侬牆声援港政治犯 示警台湾社会莫信中共谎言

在台港人和在台的港人团体周末(11月16日)也在台北市中心,用“四十七人案”被告的画像制作巨型横幅建临时流动连侬墙,收集公众对在囚者的关心。

发起行动的香港抗争者赴汤表示,中共和港府利用《国安法》扼杀港人的普选权和香港的民主制度,希望透过声援“四十七人案”和政治犯的行动,示警台湾社会。

在台港人和团体周末在西门町设连侬牆收集声援港政治犯的心声。 (陈子非摄)
在台港人和团体周末在西门町设连侬牆收集声援港政治犯的心声。 (陈子非摄)

赴汤说:“这个审判不单只是审判他们,也是审判我们六十万去(初选)投票的人。我们投票的人和当选的人都变成是罪犯,这个对民主国家尤其是台湾有很大的启示,如果他们相信中国的‘一国两制’,慢慢会变成如香港一样的民主大倒退。”

在台的港人团体边城青年秘书长冯诏天表示,除了街头行动外,也会向台湾的国会连线和行政部门进行倡议,呼吁声援“四十人案”和关注其他等候审判的香港政治犯,同时提高对在台港人的协助。

中港政府借"四十七人案"判刑向美新政府投石问路

时事评论员桑普表示,“四十七人案”的判刑已拖延多时,香港法院选择在美国总统选举出炉,新政府还未上任的时间判刑,是有外交和政治的考虑。

桑普说:“看到特朗普来临,一定是来势汹汹。中国跟美国关系,有关税、有科技贸易,香港人权是其中一个,中国已经没牌可打,它就利用这个机会跟美国摊牌,投石问路,试探一下未来美国怎么对待中国和对待香港。所以大家都会关注的戴耀廷和黄之锋等,他们的判刑如何?”

对于港府安排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与“四十七人案”同日举行,桑普表示,港府想要用峰会对冲和稀释“四十七人案”判刑对香港国际形象的坏影响,试图营造新香港经济繁荣的假象,为港府侵犯人权的行为洗白,相信港府只能在内宣看到他们想要的效果,不能够把国际对案件的关注度压下去。

责编:陈美华、嘉远    网编:瑞哲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gangtai/ec-hk-47-democrats-trial-45-sentence-11182024031827.html


拜习会习近平再提四条红线 提前向特朗普亮了底牌?

上周六(11月16日),在秘鲁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美国总统拜登单独会晤时,再次提出了中美关系的四条红线。习近平为何要在此时提出四条红线?这对美国下一届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会产生何种影响?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习近平在与拜登会晤时总结了过去四年中美关系七个方面的经验;其中在第四个方面,习近平强调,“台湾问题、民主人权、道路制度、发展权利是中方的四条红线,不容挑战;这些是中美关系最重要的防护栏和安全网。”

四条红线的提法相比于之前中国政府主要把台湾问题作为中美关系的核心红线,在内容上有所扩展,这引发了外界对习近平此举意图的猜测。外界也多认为,习近平作出这种表述,主要是向明年一月将上任的新一届美国总统特朗普喊话,这可能给近年来本已紧张的中美关系增添变数。

需要一个传递信息的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习近平表述的四条红线中,除了台湾问题外,民主人权、道路制度、发展权利等,在近些年中美关系领域,也是中方常常强调不容侵犯的原则。

海外政论刊物《中国战略分析》杂志社社长李伟东对本台记者指出,类似“四条红线”的说法早已有之,“历次跟拜登见面,包括跟特朗普见面,这些问题都说过,常常的说法都是说台湾问题是底线中的底线,不能逾越的红线,还有不要用民主、人权这套话语来打压中国、污蔑中国,中国的道路和制度是共产党、人民自己选择的,不可干预,”他补充说,加上“发展权利”是近六七年习近平提出来的。

据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今年8月底,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访华并与中方举行新一轮中美战略沟通期间,中方就提出了“四条红线”。当时的说法是: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不可挑战,中国人民的发展权利不可剥夺,触碰这些底线红线,中美关系就兜不住底,“护栏”也会形同虚设。

华盛顿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印太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对记者分析说,本质上,“四条红线”确实并不是新的提法,但习近平需要在这个场合提出红线问题,“我认为习近平并没有什么可靠的渠道来向即将就任的特朗普政府传递信息。”她提到,特朗普第一次当选的时候,中方的人曾与特朗普女婿库什纳见面,从他那里了解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倾向,并试图理解特朗普到底想要什么。

葛来仪指出,习近平这次强调四条红线,目的就是为了给下一届美国政府一个提醒,“就是不要干涉中国内政,我想这是指的民主、人权等问题,中国对民主和人权有自己的定义,他们不接受美国的定义,他们就是不想美国来批评中国的政策,比如新疆、西藏等地方。”

2024年11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左)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右)在秘鲁利马交谈。(POOL / AFP)
2024年11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左)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右)在秘鲁利马交谈。(POOL / AFP)

超长的声明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外交部就这次拜习会发布的声明超过两千四百字,超出以往类似声明的长度。

葛来仪也提到了这一点,她说,“其中还包括了一些很坦率的提法,甚至表达了习近平对拜登治下美国政策的不满,这些都是信号,显示出中方对特朗普政府的期望。”

从这份声明可以看到,习近平总结了中美关系七个方面的经验,还提出了中美双方达成的七点共识;在具体内容上,习近平还多次提到禁毒、气候变化、南海等等中美关系的敏感问题。

外界还注意到,习近平讲话中提及了赖清德的名字。新加坡《联合早报》在报道中指出,这次习近平首度点名赖清德,要求美国认清其“台独”本性;而在赖清德上台前,习近平过去八年从未公开点名批判台湾时任总统蔡英文。

但葛来仪对记者分析说,在赖清德上台前,北京方面就经常提及他的名字,这已经显示出,北京更顾虑赖,而不是蔡;习近平在这里提及赖清德的名字,道理也是相似的,“这表明中国顾虑赖的目的,顾虑在他们看来赖在台湾海峡引发不稳定的可能性;......在这里提及赖的名字就是想强调他们的顾虑。”

图穷匕首见?

李伟东认为,习近平在这次会晤中的讲话,相当于提供了中国政府未来四年面对美国新一届政府的全景式路线图,并且态度很强硬,“这等于是习近平首次如此强硬地直接表达,就觉得是反正拜登也要下台了,这个话说了也就说了,找个机会说了,说了之后好留给下一任团队听。”

李伟东说,这就相当于是打明牌了,“打明牌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习的自信到了一个地步,就是说我不怕你了,我打明牌我也不怕你,无论是军事力量,还是经济力量,你愿意怎么来怎么来,这是习上台以后的一个重大变化。”他说,这显示出了习近平的强势和傲慢,但这样中方的回旋余地就小了,因为这相当于亮了底牌。他以台湾问题为例,说特朗普第一任政府时期的国务卿蓬佩奥曾提及台湾一直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如果特朗普团队再上任后还是这套路线的话,那习近平的做法就会是,你跟我打贸易战,我就打台湾,就会变成这样。”

“四条红线”的说法在周六传出后,到目前为止,特朗普团队目前还没有发表正式的回应。李伟东说,特朗普团队可能会把习近平的这些说法拿出来讨论,但他们仍然会按照既定方针实施其对华政策。葛来仪则拒绝猜测特朗普团队对此的反应。

在社交媒体X平台上则有人说,特朗普和其提名的国务卿人选马克·卢比奥可能对习的说法视而不见。

责编:梒青    网编:洪伟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wy-xi-jinping-draws-red-lines-of-sino-american-relations-11182024103607.html


朝鲜或最终向普京支援10万大军

彭博社引据了解二十国集团部分评估的人士透露,如果平壤与莫斯科之间的同盟关系继续深化,朝鲜可能会部署多达 10 万军队,协助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

朝鲜可能最终向普京派遣10万军队参战。

知情人士表示,这是对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之间不断发展的伙伴关系的众多分析之一。他们匿名进行讨论。他们强调,这种举动不会很快发生,而且这种规模的军事支持,如果发生的话,也可能会分批进行,朝鲜部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轮换,而不是一次性部署。

乌克兰驻韩国大使本月初也作出了类似的评估。德米特罗·波诺马连科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基辅预计部署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作战的朝鲜军队将多达 15,000 名,而且可能在乌克兰东部被占领的地区,每隔几个月就会轮换一次。

一位接近俄罗斯国防部的人士表示,建立朝鲜方面损失补充机制是合乎逻辑的,否则朝鲜军队将在战斗中迅速消失,失去战斗价值。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补充说,流传的10万数字也表明普京计划长期作战。

金正恩决定派遣朝鲜军队加入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斗,这让基辅的盟友感到震惊,他们警告说,此举可能会加剧这场自二战以来欧洲最大的冲突。他们认为,普京和金正恩之间不断加深的合作也可能影响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平衡,而中国和美国在这一地区的竞争日益激烈。

据彭博社此前报道,本周在巴西举行的 G20 峰会上,包括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内,多位盟友都将提出这一问题。朔尔茨上周五在一次罕见的电话中告诉普京,朝鲜军队的部署是乌克兰战争的“严重升级”。

德国官员表示,朔尔茨将于周二在里约举行的会晤上敦促中国领导人利用他们对俄罗斯和朝鲜的影响力,避免战争进一步升级。

官员们表示,朝鲜的部署表明战争正在全球化,朔尔茨和习近平需要讨论冲突的这一新角度。

另一位知情人士称,上周在秘鲁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盟友们也表达了担忧。

近年来,习近平一直是普京和金正恩最大的恩人,并将两位领导人视为推动代替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合作伙伴。但中国政府对朝鲜向俄罗斯派遣军队一直保持沉默,彭博社说,这表明中国国家主席可能对这一安排感到不满。

金正恩与普京的伙伴关系有可能给中国带来更多经济压力,而习近平正准备应对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威胁征收关税可能带来的破坏。这也削弱了北京关于美国不应在印度太平洋地区建立军事联盟的论点。

习近平周六在利马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与美国总统乔·拜登会谈时表示,中国“不允许朝鲜半岛生战生乱”,“在国家的战略安全和核心利益受到威胁时,不会坐视不管”。

到目前为止,朝鲜已派遣超过 10,000 名士兵与普京的军队一起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作战。自 8 月乌克兰军队突然入侵以来,乌克兰军队一直占领着该地区的部分边境地区。作为回报,俄罗斯向朝鲜提供资金并帮助朝鲜提高军事实力。

韩国表示,朝鲜很有可能向俄罗斯寻求尖端技术转让,包括与战术核武器、洲际弹道导弹、侦察卫星和弹道导弹潜艇相关的技术。

除了人员外,朝鲜还向俄罗斯运送了数百万发炮弹和其他武器。《金融时报》本周援引乌克兰情报部门的报道,平壤还向莫斯科提供了远程火箭和火炮系统。

彭博社说,数月来,乌克兰一直请求盟友允许其使用西方提供的远程武器袭击俄罗斯境内的军事目标,以对抗莫斯科对该国能源基础设施等的攻击。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6%AC%A7%E6%B4%B2/20241118-%E6%9C%9D%E9%B2%9C%E6%88%96%E6%9C%80%E7%BB%88%E5%90%91%E6%99%AE%E4%BA%AC%E6%94%AF%E6%8F%B410%E4%B8%87%E5%A4%A7%E5%86%9B


Sunday, 17 November 2024

外媒记者在华风险高 中国新闻“红线”激增 采访频遭打压

来源:
美国之音

英国和日本外媒记者在中国珠海市体育中心外就恶意驾车撞人事件进行现场报道时,先后遭遇阻挠甚至暴力对待,并被警察要求删除拍摄影像。这凸显外媒在中国的新闻工作环境日益严峻。国际新闻组织指出,中国官方已将外籍记者视为首要阻挠目标,试图通过严格控制外媒报道来防止任何社会现象演变为政治事件。中国警方还有系统地针对和逮捕当地的独立记者和外媒,并剥夺进行独立调查的可能性。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视频,当BBC驻中国记者麦笛文(Stephen McDonell)11月11日在珠海体育中心外报道与拍摄汽车冲撞造成35人死亡的事件时,一名穿便服的不明身份的男子从后方走上前试图用手阻挡镜头,并推开麦笛文要求“不要拍”。在麦笛文要求该男子不要阻止采访后,该男子反呛“我是中国公民,你在中国拍摄,有没有记者证”,继续干扰拍摄工作。

麦笛文11月13日以《当恐怖的事情发生,中国的第一直觉是封锁它》一文描述个人经历。他提到,安保人员接到指令对记者进行监视,不仅拍摄记者的照片,还通过电话实时汇报并同步跟踪其行为。最终,安保人员以强硬态度干扰了现场的新闻报道。

麦笛文在文章中说:“当这样的敏感事件在中国发生时,地方官员会组织一批干部假扮愤怒的当地人,他们的职责是针对外国记者并阻止任何报道。这样的行为并不能叫停报道,只会让中国看起来很糟糕。”

无独有偶,日本TBS驻中国记者室谷阳太也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指出,11月12日在体育中心现场拍摄期间,遭自称是当地市民的人包围且报警。警方将其带至警局问话,并逼迫删除所有拍摄的影片。

外媒在中国采访难度高

一名位于北京、因议题敏感不愿透露本名的外媒工作者陈苇(化名)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目前在中国的新闻工作环境“不太好”,一是受疫情封控影响,二是官方对外媒的管控更严格。

陈苇在新闻现场采访时常被警察查验证件,确认采访证和护照,只有合法授权,且现场并非管控区域,没有潜在“危险”才会放行拍摄,否则即使有合法采访证仍会被禁止拍摄。

陈苇表示,尤其在北京的采访难度越来越高,很多活动不开放外媒参与,像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进行的外国元首国事访问,外籍记者按过去惯例可以报名采访本国元首访问中国,但现在仅设置“外媒资源库”提供新闻制作的画面和材料。

更严峻的是,一般中国民众对外媒的认知也发生变化,多数人认为“外媒“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报道充满偏见且不客观,因此不愿配合媒体采访需求。

中共视外媒为“政权稳定的威胁”

无国界记者组织台北东亚办事处倡议专员白奥兰(Aleksandra Bielakowska)指出,在中国的记者报道“红线”禁忌话题数量激增,记者近年不仅必须遵循敏感话题的官方论述,甚至自然灾害、车祸或其他公共利益议题都受到当局的审查。

白奥兰对美国之音说:“外国记者不受欢迎,面临来自当局越来越大的压力。外媒记者每天都受到警方的骚扰、监视、跟踪和监控,使得剩下的记者越来越难以开展工作,报道也变得几乎不可能。”

因为警方经常阻挠他们,禁止他们进入事件现场,不允许他们参加特定活动并前往敏感省份,且消息来源也受到威胁,不得与记者分享任何资讯。中国政府使用签证“武器化”政策以限制外国记者的入境,特别是敢于报道政权认为敏感话题的记者。

她表示,中共当局将独立新闻视为“政权稳定的威胁”,使用各种手段限制外媒记者的采访,包括骚扰、监视和签证政策的“武器化”,且消息来源也受到威胁,不得与记者分享任何信息。由于北京当局正竭尽全力掩盖可能导致社会动荡的事件,并确保不让任何证据曝光,记者只能报道已被当局控制或操纵的事件。

白奥兰认为,自中共领导人习近平2012年上台以来,新闻自由受到了空前打压。她直言,中国正在恢复毛泽东时代的媒体控制模式,自由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权利被视为犯罪。2024年无国界记者组织的世界新闻自由指数显示,中国在180个国家中排名第172位,是世界上最大的“记者监狱”,目前关押124名独立记者。

但白奥兰强调,驻中国的外媒记者扮演着让世界了解中国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国做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强国之一,国际社会不允许中国官方成为唯一的信息来源。

白奥兰呼吁民主国家应该继续向北京施加压力,停止对外媒及其消息来源的干扰,中国才不会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朝鲜,即新闻业成为国家宣传的代名词。

记者在中国是高风险工作

美国人权组织自由之家《异言网》(China Dissident Monitor)负责人史凯文(Kevin Slaten)直言,在中国担任记者是有高风险的工作。因为每次现场报道须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且不清楚中国政府是否会将事件定调为社会不稳定事件,采访存在不确定性,难以正常工作。

史凯文指出,发生被中共认为有危害社会稳定或潜在政治风险的事件时,会发动各种维稳机制,包括派出公安人员到现场、控制参与者或受害者亲属、网上审查不符合官方论述的言论。

而其中一个机制是阻止记者调查事件背后或后续情况,让民众更好地了解事件。外媒记者的现场报导往往会遇到包括警察或便衣警察阻挠、骚扰、跟踪和威吓,甚至遭到官方暴力,比如2022年BBC记者报道上海街头抗议时曾遭警察殴打与拘留。

中共的“维稳”机制旨在防止社会事件的政治化,阻止记者调查事件的深层原因,目的是防止公民把社会事件背后的政治因素连结,讨论政府政策或决定跟事件的因果关系。相比开放国家,民众要讨论重大事件的政治因素,记者工作起到重要作用,让事件更加透明。

而中国政府对新闻的管控也影响民众对外媒的态度。史凯文告诉美国之音:“中国民众不信任外国记者,从中国政府推动的民族主义的角度来看,其他国家要阻碍中国的发展与崛起,而民族主义者可能会错误地相信国外记者是其他国家政府的延申。”

另一方面则是基于中国公民对党国信息与论述控制的害怕,许多中国人接受外媒采访后,公安会找上门,中国缺乏法治之下,恐因“讲太多”而任意拘留并起诉。

FCCC报告:逾八成驻中记者曾被干预

针对外媒记者采访遭阻,位于北京的外国驻华记者协会(FCCC)婉拒美国之音采访请求,但提供针对外媒在中国采访工作遭遇干扰的公开声明及调查报告。

今年2月27日,荷兰国家公共广播电视台(NOS)驻中国记者达斯(Sjoerd den Daas)前往四川成都采访投资人对四川信托的示威抗议行动时,他本人和摄影师遭便衣和警察暴力对待,且被强行押上警车并没收手机和照相机。

驻华外国记者协会3月1日对此事件发表声明,呼吁中国当局信守中国法律承诺,保障外国记者有权不受限制地在中国境内采访报道。

外国驻华记者协会4月8日以《摘下了口罩,障碍仍然存在》为题发布了2023年中国媒体环境报告,显示外媒在中国采访频繁受骚扰,逾半数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被警察或其他官员阻拦,45%经历过被不知名人士阻拦,37%因受官员压力而取消采访行程。

调查指出81%驻中国记者曾被干预、骚扰、暴力对待,报告显示“外国记者在(中国)采访过程中没有遇到问题,才是例外”,近全数外媒认为中国的采访条件从未达到国际水准。

目前,中国社媒微博搜寻不到外媒采访遭阻挠的相关信息,但在BBC播放新闻片段的YouTube频道上,位于香港的网民“uuanimetemporary”回应“我是大陆人,相信我,这货绝不是什么普通老百姓,他居然知道‘采访证’这个东西。无疑是警察或者公关部门的人,甚至连阻隔的话术都很清楚。”

网民“different think”也指出“从该男子很熟练地干涉采访的动作(遮挡摄像机镜头)、语言(询问采访证和喊“赶紧走”)这些中国大陆执法人员常用手段来判断,他并不仅仅是被雇佣来的人员,更不会是普通中国公民,他就是便衣执法人员。”

与外媒记者采访工作遭干预的消息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媒体对此类事件几无披露。然而,《潇湘晨报》11月14日报道,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的两名记者在调查高铁工程偷工减料问题时遭遇袭击,“两名调查记者采访时遇袭手机被抢”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第二名,累计阅读量超过2500万。同日,中国记协发表声明,强调将维护记者正当采访的合法权益。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11/%E5%A4%96%E5%AA%92%E8%AE%B0%E8%80%85%E5%9C%A8%E5%8D%8E%E9%A3%8E%E9%99%A9%E9%AB%98%7C%E4%B8%AD%E5%9B%BD%E6%96%B0%E9%97%BB%E2%80%9C%E7%BA%A2%E7%BA%BF%E2%80%9D%E6%BF%80%E5%A2%9E%7C%E9%87%87%E8%AE%BF%E9%A2%91%E9%81%AD%E6%89%93%E5%8E%8B.html


习近平画美中关系“红线” 台湾:坚定捍卫主权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在秘鲁首都利马与即将离任的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后,中国官方新华社本周日发布习近平在会晤中的谈话内容,其中有关习近平提出美中关系4条“红线”的表态引发舆论关注。

报道说,习近平向拜登表示,“台湾问题、民主人权、道路制度、发展权利是中方的4条红线,不容挑战。”他并警告说,“‘台独’分裂行径同台海和平稳定水火不容”。习近平还要求美方“必须恪守” 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双边关系的政治基础,“支持中国和平统一”。

本台此前报道,本次“拜习会”距离拜登卸任、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就职只有大约两个月。习近平在致辞中对拜登表示,美国刚刚结束大选,中方致力于发展稳定、健康、可持续的中美关系的目标没有改变。他说:“中国已准备好与美国新政府保持沟通,扩大合作,管控分歧,努力实现中美关系平稳过渡,造福两国人民。”但习近平的上述表态,并没有出现在新华社周日的新闻稿中。

根据白宫发表的会后声明,拜登与习近平周六就一系列双边、地区和全球问题进行了“坦诚、建设性”的讨论。拜登谴责朝鲜向俄罗斯派遣数千名士兵,对中国继续支持俄罗斯国防工业表示深切关注,并强调美国致力于维护国际法和飞航自由,以及南海和东海的和平与稳定。关于台湾问题,拜登强调美国的一中政策保持不变,并以《台湾关系法》、《三个联合公报》和《六项保证》为指导。他重申,美国反对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现状,期待两岸分歧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海和平与稳定符合世界利益。他呼吁中国停止在台湾周边破坏稳定的军事活动。

11月17日,台湾的外交部就此声明表示,“中方就本次会晤发布的新闻稿中,再度针对台湾及台美关系发表种种颠倒是非的谬论。外交部再次重申,中华民国台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外交部也强调,正如美国等各方多次指出,中国持续在台湾周边进行军事挑衅行径,才是破坏区域和平稳定的最大祸源与对全球经济繁荣的重大威胁。”

另据台湾中央社周日报道,台湾的陆委会当天也针对习近平所谓台湾问题“不容挑战”的说法作出回应。陆委会呼吁中方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并强调“面对中共对台持续文攻武吓,我方将站稳中华民国宪政体制,不卑不亢,维持现状,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尊严,致力维护台海及区域和平稳定”。



责编:何平 网编:伍檫愙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gangtai/jz1-taiwan-red-line-xi-biden-11172024100937.html


Saturday, 16 November 2024

中国新能源车产量超一千万辆 产业思路显明制度缺陷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周四(11月14日 )宣布,中国新能源汽车本年度已实现一千万辆的产量,并称这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但外界不少声音质疑中国新能源车产能已经过剩,同时还面临欧美高关税的抵制。在多种限制条件下,中国为何仍然大力发展新能源车?这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超一千万辆,中国媒体上一片欢腾。《经济观察报》在报道中引用了业内专家的说法,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短短十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如今还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可以挖掘。

但主流媒体的乐观情绪无法抵消质疑的声音。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隐患,让外界担忧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可能导致大量产能被淘汰,给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带来重创。

产能过剩问题

在官方媒体宣布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一千万辆的消息中,并没有区分中国车企和外资车企的比例。但据《第一财经》报道,2023年,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上中国车企占据了85%的份额,外资车企则只有不到15%。

据总部位于英国的气候问题专业组织“碳简报”(Carbon Brief)今年9月发布的报告,从2019年到2023年,中国的电动汽车出口额(包括特斯拉等外国品牌)增长了160倍,这早已引发外界对“产能过剩”的担忧。

长期跟踪中国电动车产业状况的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Davy J. Wong)对本台记者分析说,“按照正常的国际标准,一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低于80%已经是产能过剩了,目前中国电动车产业的产能利用率是60-70%,这已经是接近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的红线了,这个大家都知道。”

据澎湃新闻网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产能利用率”在57%至76%之间。其中,厂商蔚来和广州小鹏的产能(实际“产量”与“产能”之比)利用率低于50%,而只有比亚迪和特斯拉等少数领先品牌的产能利用效率超过90%。这一数据也被中国储能网转载。

但“碳简报”在其报告中指出,也有中国专业人士认为,“产能过剩争论”是由西方对中国在清洁技术产业的“主导地位”的担忧所推动的;产能过剩只是一种周期性现象。

“已经停不下来了”

在对产能过剩有担忧的同时,中国新能源车出口也引发了贸易纠纷。欧盟对中国产电动车征收临时性反补贴关税已经在10月底生效,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关税更早已在9月底生效。

这些情况表明,中国电动车发展同时面临着国内产能过剩,以及国际出口限制的难题。但从中国政府的反应看,仍然意在大力推动新能源车的发展。

今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法国、与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进行三方会晤时提到,包括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在内的“新三样”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金瑞庭在今年6月底的一次研讨会上也坚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利用率在80%,不存在产能过剩。

前鸡西市副市长李传良认为,中国电动车产业发展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的色彩,“所有汽车制造产业、组装产业和改装产业是严格由国家发改委来管理和批准,他是不允许你因为有能力、有技术、有标准和有材料就能去干的。”他强调,新能源汽车的布局实际上是整个产业经济的缩影。

综合大陆媒体的报道,中国电动车发展从一开始就受到补贴、产业规划和双积分制度(CAFC和NEV积分)等政府政策的支持和推动。李传良认为,在种种产业政策的加持下,“它已经停不下来了,因为计划经济跟市场经济不一样,由于这种管理体制的不科学,很多东西都是大而全,正是这种大而全它不容易适应市场。”

黄大卫则指出,目前中国的一些新能源车制造商实际上是依托了国有企业,要转变也不容易,“现在一些所谓的造车新势力,真正去造车的实际是以前的国企那些老厂,要把它们关停下来的确有困难;比如像小米,他们其实没有能力去造车,他们其实只是套个牌去造车,真正做车的还是国企老厂。”

据界面新闻报道,目前蔚来、小鹏、新特等电动车公司都选择由传统车企进行代工生产,比如蔚来的代工厂是江淮汽车,小鹏选择海马汽车,新特、博郡选择一汽,零跑选择长江汽车等。

政治控制的驱动

但黄大卫认为,中国对电动汽车的大力推动还有超越经济的动机,“电动车在社会监控、信息收集方面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就像华为手机一样,它可以收集大数据。这方面来说,他(中国政府)也有长远的战略考虑和情报需求。”

据中国官媒《光明日报》2018年的一篇报道,中国工信部委托北京理工大学建设和运营的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到当年7月5日为止,已经接入百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实时信息,其中包括车辆运行里程、车辆运行轨迹、充电热力图、公交车能耗监测图等。报道说,这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大数据时代真正拉开帷幕。

对这种做法,国际社会一致保持警惕。人权观察中国研究员王松莲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指出,中国政府希望随时了解人们在做什么,跟踪车辆是他们大量监控的重点。

2020年底,中国国务院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其中第七章第三节提到,要推动新能源汽车与信息通信融合发展;构建“人—车—路—云”多层数据融合与计算处理平台,促进新能源汽车与信息通信融合应用服务创新。

李传良认为,从这些表述可以看出,中国政府通过电动车收集隐私信息的做法可能是存在的,但他并不清楚这种行为是否存在于中国出口的电动车上,“这种情况也可能不存在,但我要建议性地呼吁,中国电动车出来,不应该带有这些东西,要高度防范。”但他说,中国的电动车发展是处在中国政府政治控制的影响下,这就很难说了。

李传良分析说,中国电动车的发展除了具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外,实际上还带有超越计划经济的政治控制色彩,“从经济指标看,你出口创汇,出口带动供应链配件产业,出口带动现在的工人就业等,这实际上都是政治控制的要求。”

李传良认为,中国电动车向外发展,依然无法摆脱政治控制的逻辑,“就像中国建立‘一带一路’机制,你看他对一些国家的债务,对一些国家基础设施的投入,他肯定存在经济行为、资本行为、资金行为,但你看他都是实施一些战略性的控制。”他说,所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也不排除中国政府有政治控制的要求,受到战略控制,“经济角度是控制市场,战略角度是要控制其在全球的地位。”他补充到,电动车发展和出口还能带动下游石墨的开采和加工、以及电池的生产和出口,这些都是战略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一个"共享单车"?

对于目前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电动车的发展,黄大卫并不乐观,他对记者说,“最终的结果肯定就像共享单车一样,大批量淘汰和烂尾。”他指出,电动车早期发展是受到中国政府的鼓动,以及补贴的刺激,市场上现在也还有热点。但现在已经高度同质化,并且已经产能过剩,继续发展下去,结局不会乐观。

李传良则认为,从电动车的企业主体来说,他们还会继续做,也有竞争力,“他为了企业的发展、为了市场的发展等多种因素,这种状态下,肯定还会继续出口、出海,到海外设厂,”在国家层面,中国政府也会推动电动车继续出口,因为这可以带动汽车零配件,以及电池的出口。

但他指出,这些都只是解决短期内的经济问题。长期看,由于产能过剩等问题,三五年内,这个产业可能会走下坡路,对中国经济整体以及就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责编:梒青    网编:洪伟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ingmao/wy-china-ev-productivity-11142024154414.html


俄乌战争1000天,七国集团重申挺乌挺到底要俄罗斯付出沉重代价

来源:
美国之音

七大工业国集团(G7)领导人星期六(11月16日)发表联合声明,重申将继续通过制裁、出口管制和其他措施让俄罗斯为其发动的侵乌战争付出沉重的代价,同时无论持续多久都会坚定支持乌克兰到底。

七国集团领导人是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第1000日之际发表这一声明的。

“俄罗斯仍然是实现公正持久和平的唯一障碍,”七国集团的联合声明说,而发表这一声明“就是要在俄罗斯对乌克兰侵略战争第1000日来临之际表达对基辅的支持”。

七国集团的成员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德国、英国和意大利,而意大利是今年的轮值主席国。

“七国集团重申其通过制裁、出口管制和其他有效措施让俄罗斯付出沉重代价的承诺。我们与乌克兰团结一致站在一起,”路透社援引七国集团的声明说。

意大利安莎通讯社(ANSA)指出,七国集团在声明中重申“对乌克兰的坚定支持需要持续多久就持续多久”。

“我们在(乌克兰)为其主权、自由、独立、领土完整和重建的斗争提供援助方面团结一致,”安莎社援引七国集团的声明说。

“战争持续千日之后,我们看到了乌克兰人民忍受的巨大痛苦,”声明说。“尽管遭遇这些苦难,乌克兰人表现出了无以伦比的韧性和保卫自己的领土、自己的文化和自己人民的决心。”

在七国集团就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千日发表联合声明之前,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曾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通了电话,这也是两人自2022年12月以来的将近两年时间里首次通话。

根据德国总理发言人的说法,朔尔茨在通话时敦促普京将部队撤出乌克兰,并且与基辅就实现“公正持久和平”开启谈判。

克里姆林宫表示,此次通话是应德方要求进行的,而且普京在通话时告诉朔尔茨,任何结束乌克兰战争的协议都必须反映“新的领土现实”。

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对朔尔茨与普京通话作出了愤怒的回应,声称这次通话“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并且“削弱”了对俄罗斯的孤立。

泽连斯基还表示,乌克兰必须确保明年通过外交结束与俄罗斯的战争。

俄罗斯媒体星期六援引俄罗斯国防部的消息称,俄军在乌东顿巴斯前线又从乌军手中夺取了两个村庄。其中一个村庄马卡里夫卡(Makarivka)位于顿涅茨克市以西100多公里处,而另一座村庄 赫里霍里夫卡(Hryhorivka)则位于被俄军上个月占领的塞利多韦镇(Selydove)以西的位置。

英国独立报(The Independent)指出,俄军目前正在乌东顿巴斯前线加强攻势,而夺取上述两个村庄似乎是俄军最新的战果。

乌军今年八月初曾出动一支突击部队越境攻入俄罗斯库尔斯克州边境地区,并且占领了俄罗斯一大片领土。俄军一直试图将这支乌军歼灭或赶回乌克兰境内,但是始终难以如愿。

泽连斯基透露,俄军目前组织了五万兵力正在与当地乌军进行激战,而乌克兰军方表示,俄军连续两天都在战场上遭受了重大伤亡。

据报道,朝鲜援助俄罗斯的上万名部队也被部署在库尔斯克州地区。这支部队将会对俄乌战局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变化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11/%E4%BF%84%E4%B9%8C%E6%88%98%E4%BA%891000%E5%A4%A9%EF%BC%8C%E4%B8%83%E5%9B%BD%E9%9B%86%E5%9B%A2%E9%87%8D%E7%94%B3%E6%8C%BA%E4%B9%8C%E6%8C%BA%E5%88%B0%E5%BA%95%E8%A6%81%E4%BF%84%E7%BD%97%E6%96%AF%E4%BB%98%E5%87%BA%E6%B2%89%E9%87%8D%E4%BB%A3%E4%BB%B7.html


"从钱凯到上海" 习近平参与秘鲁开港仪式引担忧

习近平11月14日出访秘鲁,以视频方式参加位于太平洋沿岸的钱凯港开港仪式,并在秘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表示将实现"从钱凯到上海"的"繁荣之路"。钱凯港被中国称为是在拉丁美洲发展"一带一路"的标志项目,那么,它对美中和秘鲁意味着什么?

11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秘鲁总统博卢阿尔特视频出席了钱凯港的开港仪式。

中国一位有超过五百万粉丝的电视评论员用“釜底抽薪”、直接深入美国“后院”形容钱凯港的开港,同时表示:中国和秘鲁做了一个榜样,告诉他们,美国的霸权主义没法只手遮天,中国和南美洲国家的合作,美国没有资格干预,华盛顿管不着!从这点意义上说,钱凯港项目的推进,吹响了南美洲的反霸权号角。

美国总统拜登也即将于本周末前往秘鲁参加APEC会议。美国大西洋学会发表文章认为,习近平此举会使拜登在秘鲁的影响力“黯然失色”。

以钱凯港为起点

习近平此行目的明显不只是钱凯港。在与他随行的队伍中,有一百多位中国企业界人士同行,包含投资秘鲁钱凯港的中远海运高层,以及控制秘鲁特罗莫克铜矿矿山的中国铝业集团代表。

中国外交部14日发布习近平在《秘鲁人报》(El Peruano)的署名文章,文中写道:“钱凯港的建成有助于秘鲁构建从沿海到内陆、从秘鲁到拉美和加勒比其他国家的立体、多元、高效互联互通格局,打造以钱凯港为起点的‘新时代的印加古道’。”

佛罗里达国际大学杰克·D·戈登公共政策研究所国家安全政策副主任利兰·拉扎勒斯邮件回复自由亚洲电台说:“钱凯港有可能彻底改变中国和南美洲之间的海上航线。正式落成后,钱凯港将成为南美最大的大型港口之一,也将使从秘鲁到中国的航线至少缩短十天,绕过通常通过加利福尼亚州长滩港或墨西哥曼萨尼约港的航线。”

利兰·拉扎勒斯认为这个航线可以使双方受益:“通过这条更高效的航线,秘鲁将能够直接向中国出口铜,中国电动汽车的电池和人工智能培训数据中心需要这些铜;而中国将能够直接向南美市场出口其‘新三样’: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

拜登即将于本周末前往秘鲁出席APEC论坛,随后参加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并与习近平会面。大西洋基金会在今天早些时候发表评论说:“毫无疑问,这两位领导人的国家中哪一个会在该地区占据优势。”

不过,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政治和地理学教授乔恩·泰勒在邮件回复自由亚洲电台的采访时说:“鉴于秘鲁与中国的关系更为友好,以及博卢阿尔特总统 7 月访问北京,美国本应预料到这一点。如果他们没有预料到这一点,那么美国就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

美国圣托马斯大学国际研究讲座教授兼系主任叶耀元认为,也不必过于悲观。他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表示:“秘鲁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美国也没有办法干预他们的决定。事实上中南美洲多数国家的态度都差不多,就是如果美国想要干预我和中国的决定,你拿一样的钱来跟我换,但这就会变成一个无限的循环。”

秘鲁外交部长哈维尔·冈萨雷斯·奥莱切亚就曾公开表示:如果美国忧心于中国在秘鲁日益扩大的存在,那么美国就应该加强自己的投资。“美国几乎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有许多项目,但在拉丁美洲却没有那么多,美国就像一个非常重要但却很少花时间和我们在一起的朋友。”

但叶耀元认为,拉美地区虽然属于“美国的后花园”,而且目前已有中国和美国正在该区域竞争的态势,但美国也并不需要过于担心,“这些国家其实就是左右逢源,拿了很多中国资源,又盖了港口,让中国在这边做大,是想用这种方式跟美国做一定程度的抗衡,想要两边的资源,然后尽量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但就最终来说,这些国家多数在经济上都仰赖墨西哥,而墨西哥又仰赖美国的经济,所以最后真的和美国经济脱钩的可能性还是很小的。”

中国在海外运营着一百多座港口 成潜在威胁

除了贸易,美国专家更担心军事上的安全。

中国国有企业中远海运(Cosco Shipping Ports)在钱凯港第一期项目投资了13亿美元,目前拥有约60%的股份,掌控了该港口独家运营权。为了达成这一目的,秘鲁甚至修改了法律。

根据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估计,中国公司在全球拥有或经营着129个港口。利兰·拉扎勒斯对此说:“钱凯港只是最新的例子。中国控制的许多港口位于巴拿马运河或加勒比海等战略水道上。这些行动可能会给美国军方带来问题。

他举例说:“如果台湾海峡或南中国海爆发冲突,导致海军需要通过巴拿马运河或麦哲伦海峡将船只从大西洋迅速转移到太平洋,如果中国公司愿意,他们就有能力使美国的海军推迟抵达。因为根据中国2017年颁布的《国家安全法》,中国公司被要求支持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这意味着中共可以要求中国的港口管理和航运公司为国家服务。”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周一(11日)发表社论,称所谓“军事用途论”是“抹黑”,“门罗主义执念令一些华盛顿政客对钱凯港抱有偏见……(钱凯港)是中拉务实合作的桥梁纽带,绝非地缘政治竞争的工具。”

但乔恩·泰勒认为形势其实非常紧迫,“仅在西半球,中国就拥有联合运营或全资运营的八个港口——全部位于加勒比海、墨西哥或南美洲,另有三个港口正在计划中。美国应该以开发港口的提议作为回应,迫切需要加强经济发展联系,改善外交关系,并探索扩大军事伙伴关系的可能性。”

另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公司在世界各地拥有或经营的港口中,有三分之一以上停靠过中国海军舰船,中远海运与中国军队在也门、利比亚的非战斗撤离任务都有合作。《华盛顿邮报》引述华府智库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美洲专家伯格( Ryan Berg)的观点说:“中方未必想在那里展开大动作驻扎军舰,但会希望保留这个选项。”

特朗普政府将如何应对?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与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竞争态势是否会有所改变?

叶耀元认为,未来的美国政府“烫手山芋”很多,从俄乌战争,到中东冲突,再到台海议题,但美国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不太可能为了和中国竞争,把资源都转移到中南美洲。因此,未来大概率会保持目前的态势。

但他认为,美国的国家安全依然是有保证的。“这些国家大幅度也不敢真的去做(让中国军舰停靠),做了也可能会导致美国的报复。”

他还分析,以特朗普的执政风格,也许会用关税谈判的办法。“要叫这些国家不拿中国的钱,我觉得有点困难,但是他可能把所有事情都通通拉在一起谈,比如你如果拿中国的钱,那关税给你加到30%或40%,这样美国手上筹码就多了。只是这样子对于整个全球生产链的破坏性也很大。”

责编: 梒青    网编:洪伟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jj-china-funds-peru-port-construction-11152024093650.html


Friday, 15 November 2024

陆委会:中国持续对台统战分化和促融 台湾青年与网红分享经历

台湾的陆委会周四发布报告指出,中国政府持续对台进行统战分化和促融工作。本台采访到一名台湾青年分享其亲身经历,还有一名网红透露中国吸引台湾自媒体人的合作模式。 

11月15日,台湾的陆委会发表报告指出,中国政府持续对台进行统战分化和促融工作,并强调两岸关系唯有坚持“一中原则”及“九二共识”才能重回正轨。

根据陆委会2024年第3季中国大陆情势报告,中国一方面以解放军围岛、操作农产品输陆及关税议题,还有在国台办官网设置“台独顽固份子”专栏与“线索举报邮箱”等措施,加大“惩独”力度,另一方面又通过恢复金厦小三通、举办两岸交流活动,以及提供首来族景区优惠、“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政策”等吸引观光就业,以增进台湾民众对中国大陆的民族、文化及国家认同。

台湾的政治大学外交系教授黄奎博以文字回复本台采访时表示,上述行动反映中共当局目前是在“反独促融”,时机较成熟后才会加大“促统”力道。

陆委会接受本台采访时也表示,这是中国大陆一贯的主张。

台湾青年:交流后改观了 但这是对岸塑造的美好形象

今年六月,以保育黑脸琵鹭为主题到大连参访的高雄曾姓大学生告诉本台,他们三餐受到招待,座位也都事前安排好,能和当地的台办、政府官员和台商交流。但即便私下什么都能聊,鉴于"整个行程下来,他们对我们的态度也都很好、很关心我们,所以我们也不会特别想跟他们聊那些(敏感的)事"。

她说,参观完长达六公里的星海湾跨海大桥和去年启用的大连梭鱼湾足球场后,的确改变她对中国十年前旧旧脏脏的印象,但特别到了晚上,有时间自行出去体验时,感受又有些不同:"(中国)基础建设真的进步得很快。不过,有时候会觉得整体人民不一定跟得上硬体设备进步的速度"。

曾姓大学生认为,多看看是好事,不排斥未来再接受类似的旅程安排。但她同时强调,"还是要自己亲自私下去一趟比较准",因为毕竟这是对岸想要呈现出好的一面,而台湾或许也该考虑举办类似的活动。

台湾网红透露对岸合作模式

中国政府促融的力道不仅体现在邀请台湾人民实地走访,还扩大到与网红合作加强宣传。

曾在社群平台Thread 留言已掌握“舔共网红”的证据,并将对此拍摄纪录片的油管博主“八炯”告诉本台,“如果是很大咖的网红,当然可以直接给钱,现场给现金;或是帮忙找中国厂商业配……相当于商业合作,这样就没有收'红钱'的问题;还有一种是帮忙解决机(票)加酒(店),就看网红怎么跟他们谈”。

八炯说,中国各地的台办运作方式不同,他们既不要求提倡爱党爱国,也不一定只和网红接触,几个年轻人或想要经营自媒体的,只要有兴趣就可能成团。

今年六月,百万油管博主“波特王”透露,七月起将有十组网红获得免费机票和住宿,前往中国旅游拍片。综合媒体报道,本周为期6天的"粤海图强—两岸新媒体湾区行",也将有五十多名两岸的新媒体人共襄盛举。

而在艺人方面,曾因未与运动品牌PUMA解约代言、没有即时表态支持新疆棉而遭中国网友抨击的林依晨,今年八月又因受邀时尚杂志到新疆拍摄,描绘新疆生活简单美好,而被认为是在配合中国大外宣,再度引发舆论关注。民进党立委沈伯洋认为,台湾艺人能获准进入新疆拍片,具有政治象征意义,更像是中国另一波认知作战。

两岸交流还是不交流?

台湾的陆委会副主委梁文杰周四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必须提醒台湾青年不要被对岸的吹捧迷惑。他说,对岸经济环境欠佳, 九月青年失业率高达17.6%,留在台湾发展其实很有前景。

政治大学教授黄奎博则表示,台湾的陆委会和海基会看似在唱“黑脸白脸”。陆委会的重点在于提醒前往中国大陆或与中国大陆交流的风险,看不出有改善两岸关系、消弭民间社会误解的努力;海基会则一直希望恢复交流与协商,新任董事长吴丰山甚至提出“两岸对话、交流、和平共荣、为同胞的共同心愿”。

11月15日,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证实,早前邀请清华大学等7所大陆师生访台的计划,已获政府相关部门同意。综合台湾媒体报道,本次来台的成员,将包括奥运桌球金牌马龙和射击金牌杨倩等人,预计11月27日抵台,12月5日离境。



责编:梒青   网编:洪伟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gangtai/lu-cross-taiwan-strait-exchange-11142024153217.html


金正恩下令大规模生产爆炸型无人机

来源:
法广

本台今天引述朝鲜官方媒体 11 月 15 日消息,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已下令优先大规模生产爆炸性无人机。而此时朝鲜被指控向俄罗斯派遣士兵和武器以帮助俄罗斯侵略战争对阵乌克兰。

据朝鲜通讯社朝中社报道,金正恩于 11 月 14 日星期四在一家工厂参与了对无人机性能测试。据朝中社说,金正恩强调需要尽快建立大规模生产系统,并转向大规模生产爆炸性无人机。

朝鲜于 2024 年 8 月首次展示了这些携带爆炸物的无人机,该机型设计目的是故意撞击敌方目标,作用类似于制导导弹。专家认为,这些无人机可能用于朝鲜与俄罗斯联盟的加强计划。

莫斯科和平壤是整个冷战期间的共产主义盟友,自 2022 年 2 月俄罗斯开始侵略攻击乌克兰以来,两国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去年六月罕见地访问平壤期间与朝鲜缔结了共同防御条约,该条约规定,如果两国之一遭受袭击,将提供互惠的“立即军事援助”。

据朝中社报消息说,在 11 月 14 日的测试中,无人机按照预定轨迹“准确”击中目标。朝鲜官方媒体表示:“在不同攻击范围使用的自杀式攻击无人机的任务是精确攻击地面和海上的所有敌方目标。”

据朝中社还说,金正恩表示,无人机是一种“易于使用的武器”,因为无人机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且应用范围广泛。他认为,朝鲜最近应重视无人军事硬件的发展并将无人机纳入国家总体军事战略。

专家表示,官方媒体去年八月发布的这些无人机的图像类似于俄罗斯制造的“柳叶刀”-3、以色列制造的“哈洛普”爆炸无人机。专家称,朝鲜可能从俄罗斯获得了这些技术,而俄罗斯又可能从伊朗获得了这些技术。德黑兰本身被怀疑通过黑客攻击或从以色列窃取而获得了这些数据。

据本台称,这一消息发布之际,韩国和朝鲜之间关系紧张,朝鲜最近发射了一枚新型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朝鲜政权称该导弹为同类武器库中最先进的武器。

2022年,朝鲜向韩国发射了无人机,其中五架成功越过边境,韩国军方进行了警告射击并部署了战斗机应对。但韩国并未能击落任何一架无人机。今年,朝鲜除了向韩国发射装满垃圾的气球外,平壤也指责首尔部署无人机投放宣传品,侵犯了朝鲜主权。

韩国的朝鲜研究大学校长杨武进(Yang Moo-jin)对法新社表示,通过提及“各种无人机的生产和实际部署”,朝鲜似乎暗示会这样做。上个月,朝鲜修改了宪法,将韩国定义为“敌对”国家,并拆除了连接两国的公路和铁路。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11/%E9%87%91%E6%AD%A3%E6%81%A9%E4%B8%8B%E4%BB%A4%E5%A4%A7%E8%A7%84%E6%A8%A1%E7%94%9F%E4%BA%A7%E7%88%86%E7%82%B8%E5%9E%8B%E6%97%A0%E4%BA%BA%E6%9C%BA.html


Thursday, 14 November 2024

盧斯達:民主黨陷入「反川普」疲勞

盧斯達 上報 2024年11月14日

川普和共和黨大勝,成功奪得了那些搖擺州。賀錦麗這次拿 7000 萬票,拜登上一次拿 8000 萬票,蒸發了很多中間選票,令人意外。

我們可以看到美國人確是頗為因時制宜。上一次川普敗選,其中一個原因是民主黨成功組成了反川聯盟,人們也不滿他的作風,與今次賀錦麗中途換上,民主黨內部沒有完全整合不同。這次又要川普上來,大概是因為對他們而言,美國面臨的問題迫使他們只能換人。

上次民主黨和自由派能夠以反川普為集結公因數,這次民主黨卻不能專心站在高地發炮和派發承諾。因為賀錦麗和拜登政府是一體,作為當權者要為過去 4 年美國影響全世界的高通脹、非法移民、經濟不景負責。

作為陷於被動的一方,民主黨作出承諾的力度吸引力也大打折扣。反而川普雖然自己也有汙點可供翻舊帳,但是他明確表示「我打算如何改變現狀」,而賀錦麗並沒有提出有效的「改變現狀」的策略,甚至沒有相關的意志及態度。

各國大小選舉,最後都可以簡化為現狀之爭,是維持現狀,還是要改?這一次美國人是說要改。而民主黨沒有成功說服他們現狀更好。

有選舉結果之後,本身也是投民主黨的 Bret Stephens 於《紐約時報》撰文分析民主黨敗選,也有一段是關於「現狀」,「許多自由派人士堅信,在拜登領導下的美國情況相當不錯,甚至可以說非常好,任何與此觀點相左的人要麼是散布右翼不實信息,要麼是傻瓜」,四年間當然很多人會向政府反映現狀很糟,但政府沒有做出有效的改變,最終令這麼多選民離民主黨而去。

男性和女性選民的取態,也看到分歧加大。這並不是突然出現,而是十分普世的現象。在歐美及部份亞洲國家,年輕男性和年輕女性對政治和社會問題的看法,分歧不斷加大。年輕男性越來越傾向保守派,年輕女性越來越傾向自由派的類似民調,在近五年十年其實浮面得越來越多,兩性間的敵意和誤解也在加深。

這種情況不只影響他們對「傳統性別議題」(例如墮胎權)的看法。心理的不同影響他們對各種「重點議題」的看法。例如一些年輕男性會更受美國優先、經濟重商的政綱或形象所吸引,例如他們可能更加希望自己「在經濟上能夠照顧家人」,是勞動階層,但是過去 4 年卻感受不到自己有分到足夠經濟成果,而在自由派的身份政治裡面,「男人」其實是排得很後,甚至是被視為有特權,甚至有「原罪」,他們同樣不能在這個體系裡找到位置,最差是面臨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缺乏。

 這些人可能是「中西部鐵銹帶」居民,也可能是大城市裡面的工人。連民主黨的工人支持者,這次也不見得有踴躍歸隊。立場更左的 Bernie Sanders 在選後分析結果,表示:「民主黨會發現,他們離棄工人階級人民的時候,工人階級也會離棄民主黨」(A Democratic Party which has abandoned working class people would find that the working class has abandoned them),其實也說得很白,也就是當你連人民的具體生活也沒有顧好的時候,卻空談表面上的「社會進步事業」,只會令庶民非常憤怒,是不會得到大多數人的肯定。

 更加不說那些「進步事業」多年來引起越來越多爭議,已經被某程度視為刻意撕裂社會。民主黨並沒有與這些爭議刻意保持距離,甚至是誤以為這就是致勝之道。

 當然另一個問題,就是自由派自身的「態度敗票」。不只美國人,有時我們在世界不同地方看到的進步主義信徒,在「傳教」時總是比較傲慢,因為他們太確定自身掌握了「進步」。例如選敗之後,很多人也是在詆毀投川普者是未受教育(uneducated)的閉塞者、厭女者,他們將民主黨一連串執政失敗被選民換掉,簡化解讀為「全美有一半以上人歧視賀錦麗是個女人所以不投給她」。

 這與未爭取到民主的地方不同,成熟民主國家人們爭取的不是基本人權,而經常是在社會不同範圍「不斷進步」的想像和要求,由於是先進的,所以推廣的話,接受就是你的責任,不接受就應該被批判。

 這種自以為義的風氣,在 Bret Stephens 的文章裡就是將中間票數推走的原因之一。很多「原意為好」的政策和提倡,慢慢都帶著強迫性質,推行者甚至因為覺得矯枉必須過正,是正義的,一點不能妥協的。

 雖然自由派認為自己當權才能守護到民主和美國,但保守派同樣有自己另一套看法,他們認為民主黨的很多政策反而是跟美國自身的美好傳統對著幹。例如過份和格式化的「DEI (多元、平等、包容)僱用」是逆反了「用人唯才」的大原則,「弱勢種族加分」是違背了「人人機會平等而不是結果平等」的自由競爭觀念。過份放任邊境和非法移民不管,就是對守法辛勤公民的逆向歧視。

連一般人的生活都顧不好,談社會正義只會被人覺得虛偽,口惠不實。而自由派可能也是輕敵,因為他們以為設定了川普是重罪犯、種族歧視者、厭女者,投民主黨則是「守護民主和價值」,就能輕鬆勝出,但其實保守派的選民也在乎道德價值,並且不少人會認為民主黨的不少做法是倒行逆施,傷害了美國價值,所以要動員起來「修補美國」。反而民主黨多年來不斷進行反川普的動員,用了又用,這東西今天已經金屬疲勞了。

 

※作者為香港評論者/作家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4/11/blog-post_70.html


长平:既怕他们“举纸”优雅,又怕他们“骑行”怪状

德国之声 长平
转自風傳媒20241114


我曾经对一位年轻的朋友说,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如果有学生挨个寝室敲门,说我们上街游行去吧,大有可能会被视为令人敬佩的勇敢者。你们这一代呢?这位朋友回答说:他/她大有可能被当作神经病。

我们用这个例子来区分六四镇压前后不同代际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学生还是"天之骄子",毕业之后大多包分配,有住房,收入稳定,也就是今天很多年轻人梦想的"进入体制内"。但是,他们反腐败,反体制,要民主,争自由,上街游行。今天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卷不动,躺不平,但是他们爱体制,护党国,警惕西方,不愿或者不敢抗议不公。

这当然是一种简单化的描述。从今年六月到本周之前,在郑州,假如有大学生挨个寝室敲门说,我们骑(自行)车去开封吃包子吧,他/她也会得到热烈的响应。
"梦寐以求,爱和自由"

事情缘起于郑州四名女大学生,一时兴起,夜里骑车50公里,耗时三个多小时,从郑州前往开封,吃了一顿灌汤包子。

她们拍摄了视频,发布到社交媒体平台,引得同学们纷纷效仿,开始陆陆续续,终于浩浩荡荡,多达20万青年男女夜骑开封。

集体夜骑像病毒一样传播开来。武汉、南京、合肥、成都等地大学生也纷纷跨上单车,据称还有来自天津的大学生骑逾一百公里前往北京天安门广场。

对于这一"骑行"怪状,开封和郑州的地方政府刚开始莫名兴奋,热烈欢迎——既能振兴旅游经济,又能提高知名度,何乐而不为?但是,当局很快意识到,让年轻人群起上街,蜂拥上路,显然让人心惊胆战。

大多数骑行者不带政治目的,认同的口号是"青春没有售价,疯狂就在当下",甚至扯起大幅五星红旗。但是,也有人含沙射影地咏叹道,"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更有甚者,若干大学生挂出了呼唤自由的旗帜,例如"自由,我踏马来辣(啦)"、"自由者无畏"、"梦寐以求,爱和自由"和"我他妈活一天灿烂一天"等等。
中国河南郑州连日掀起大学生夜骑自行车前往开封的热潮。(照片来自博主
中国河南郑州连日掀起大学生夜骑自行车前往开封的热潮。(照片来自博主"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 X)
"这个事件已发展成政治运动了"

对于年轻人的饱满热情和旺盛精力,专制强人可能为其所用,如中国历史上的红卫兵,德国历史上的希特勒青年团。但是,今天的中共并不像它宣传的那样自信满满,大学生集体上街,只能让他们想到六四和坦克。

禁令比单车跑得更快。郑州、太原、西安等地院校发文禁止跨地骑行;有的大学禁止学生擅自走出校园,除非得到学校签发的"临时出门证";三大单车供应平台出台限制用车措施;媒体连续发表文章批评"夜骑"行动。

"昨天不让骑车,今天不让走路",郑州一些地段实行交通管制,连走路都可能受到盘查和阻止。

按照当局的逻辑,如此壮观的集体行动,不可能没有"境外势力"的参与。果然,据报道,河南一所大学发通知说:"当然也有别有用心的反社会人员或者境外敌对人员的加入,想想当年香港的暴动,同学们就可以理解省教育厅和公安为何如此重视了!"还有校方在微信群组里警告学生:"厅里已经打过电话了,这个事件已发展成政治运动了,参与了一辈子都完了。"
"吃完包子我们就返校啦"

四位夜骑先锋女子大概并不知道,自从2003年12月习近平前往北京月坛庆丰包子铺进行吃包子秀之后,"包子"就成了他的代称之一——多见于X(原推特)等境外社交平台。

X平台用户"墙国荒诞字"制作了一首讽刺歌曲,其中唱到:"党啊亲爱的妈妈,您不要慌不要怕,我没有说您的坏话,我只是想到开封吃包子,和同学们说说话。……开封的包子好吃个头大,吃完包子我们就返校啦,您放心吧!"

我仍然相信,中共对六四运动的血腥镇压,以及其后严丝密缝的洗脑教育,导致几代大学生非常不一样的精神状态。但是,从白纸运动到上海万圣节的事实让我明白,年轻人并不缺乏上街的热情。

有网民评论说,当局不怕他们"骑行"怪状,就怕他们"举纸"优雅。实际上,当局两者都怕,因为这两者之间共享着两个大字,那就是"自由"。

*作者是中国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作家,六四记忆·人权博物馆总策展人,现居德国。本文原刊德国之声。授权转载。

©2024年德国之声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4/11/blog-post_26.html


Wednesday, 13 November 2024

珠海重大恶性驾车撞人案发生后官方做法可疑?

来源:
法广

珠海11月11日傍晚发生重大恶性驾车撞人事件,触目惊心,震惊了世界。一个人为什么疯狂到了这种地步,驾驶越野车,冲进体育场,任意碾压正在锻炼的无辜民众?

社交网络炸开了锅,中国官方迟至第二天才公布了一些细节。警方称,嫌犯樊某已被拘捕,但因自杀未遂尚在医院抢救,无法审问,然而,警方却得出了樊某因为对离婚财产分配不满而动杀机的结论,引发中国网民质疑,连口供都没有,何以迅速得出这样的结论?

珠海警方称,被樊某驾车冲撞而死的人数为35人,因为警方封锁舆论,不让媒体采访,这个数字的真实性也无法独立核实,也让许多中国民众生疑。有网友说,“当官的害怕承担责任,尽量把死亡数字压低,这样的例子不少了”。BBC记者奔赴现场采访,意图核查,也遭到不明身份的“人民群众”围攻。日媒TBS记者12日发文说:他在珠海体育中心现场拍摄时,“被自称是当地居民的人包围,并报了警,我被带到警察局,不得不删除所有材料。”

更为诡异的是,这么大的惨案发生了,当局却设法阻止民众吊唁。路透社注意到,珠海市当局已撤走民众在惨案发生第二天自发送来祭奠死者的许多花圈、花朵、蜡烛。不过,记者周三在现场看到,还有一些骑着摩托的人前来体育场外献花,然而,每束花刚放下立即被拿走,有的甚至没有来得及放下,就被安全人员夺走。

北京当局只是在事件发生的第二天才公布了一些细节,这引发了中国网民的愤怒,他们批评当局行动迟缓,并质疑近年来为什么连串发生此类随机杀人事件,难道仅仅用精神病、报复社会就能解释吗?而且这些人为什么要报复社会?是谁促使他们要报复社会?根源在哪里?这些帖子很快就被当局屏蔽了。

法新社记者也有同样的观察,当局在等了24小时后才公布驾车撞人惨案的死伤数字,这一延迟是否凸显当局在全力遮掩什么?事件发生后,社交网络上死者躺在地上的视频、照片四传,但是周二早上突然消失得一干二净。

法新社分析了北京当局阻挡信息传播的手段,首先,当局严密监视网络动向,通过“关键词”过滤敏感信息。在微博上,周一晚间公布的受害者的视频,很快就遭屏蔽,小红书也不例外。其次,打时间差,当局只是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也就是差不多24小时之后,才公布死亡35人,然而,这一拖延并不成功,瞬间,“珠海一男子开车冲撞人群造成35人死亡”的标签在微博上炸锅,旋即遭屏蔽,旋即又冒了出来。

最后是由官方主导叙事,外媒注意到,中国官媒差不多等于官方发言人。因为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讲话了,官媒才一哄而上报道,但口径也只是在传达领袖批示,比如人民日报报道强调,习近平要求严惩凶手,防控风险源头等等,对事件本身尽量淡化。

中国近月发生一连串随机杀人事件,这种惨案为什么会一再发生,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有人评论,一系列恶性报复社会惨案的接连发生,是这个国家在这个时代没有公平正义的悲惨现实的写照。

北京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十年前发布的微博被广泛转发:“机场爆炸、商场砍人、孩子被摔、城管打死人、驻马店五死三伤……中国社会充满戾气….我们需要思考根子在哪里:当公平公正变得可望而不可及,解决问题没有正常渠道,官官相护,平民没有平等机会,做人的尊严被剥夺殆尽,社会就变成了把好人变成坏人的社会”。

官方极力想冲淡这件事,官媒有一系列大事要报,星期三,覆盖官媒的是习近平前往秘鲁出席亚太经合峰会,另外一个重要的话题是珠海航展,本来中国要通过珠海航展向全世界展示其新型隐形战机,显示中国已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同时拥有两款隐形战机的国家。官媒鼓足了气力宣传,然而,珠海这一特大惨案,让世界震惊。

惨案发生后赶往现场遭到围攻的BBC记者说,中国官方这样做也挡不住消息传播,只是更加损害了中国的形象。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11/%E7%8F%A0%E6%B5%B7%E9%87%8D%E5%A4%A7%E6%81%B6%E6%80%A7%E9%A9%BE%E8%BD%A6%E6%92%9E%E4%BA%BA%E6%A1%88%E5%8F%91%E7%94%9F%E5%90%8E%E5%AE%98%E6%96%B9%E5%81%9A%E6%B3%95%E5%8F%AF%E7%96%91%EF%BC%9F.html


国际关注珠海冲撞事件 外媒记者采访遇阻

珠海越野车冲撞事件造成至少78人死伤,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然而到现场采访的外媒记者却屡被身份不明民众阻挠。另外,尽管发生一连串暴力伤人事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仍强调,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国家之一”。


 “你没有采访证,你不要这样!(记者:你是谁?你是谁?)我是中国人!”英国广播公司(BBC)驻华记者麦笛文(Stephen McDonell)在珠海市体育中心现场报道期间,被一名身份不明男子滋扰,过程被镜头拍下。

记者初时未有理会,继续在镜头前讲述冲撞事件的始末,这名男子却不依不饶,直接出手挡在镜头前,连呼“不要拍了!赶紧走!”。这名自称“中国人”的男子一边推走麦笛文,一边“教训”他,说在中国拍摄要有采访证,又高呼“在中国的土地上我就有权力!”

无独有偶,日本TBS驻中国记者室谷阳太也在采访现场被民众包围,并报警把他带走。他被警方问话,更逼他删光所有采访素材。

中国政府如何处理危机?一个字:堵

麦笛文以文字描述当时经历,题为《当恐怖的事情发生,中国的第一直觉是封锁它》,一语道破中国当局处理危机的手法。他在文中提到中国前总理李克强去年去世后,到他故居采访的记者都被包围辱骂。而他本人上月采访上海随机杀人事件时,也有同样遭遇。

作为资深驻华记者,麦笛文观察到,每当中国发生敏感事件,地方官员都会组织一批干部假扮“愤怒的当地人”,阻止外国记者报道。对于这种行为,他的结论是“并不能叫停报导,只会让中国看起来很糟糕”。

有外媒记者在中国外交部记者会上问到,近期中国多个城市发生暴力袭击事件,会否影响中国对外国投资者及游客的吸引力。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则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 、刑事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并强调珠海冲撞事件中并无外国公民伤亡。

责编:嘉远    网编:瑞哲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meiti/al-foreign-journalists-zhuhai-blocked-11132024130316.html


Tuesday, 12 November 2024

特朗普任命对华鹰派任要职 美中关系将更趋紧张?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目前正在着手组建新内阁,任命重要白宫幕僚。据美国媒体报道,特朗普倾向于提名联邦参议员马可‧卢比奥(Marco Rubio)担任国务卿,并将任命联邦众议员迈克‧沃尔兹(Mike Waltz)为国家安全顾问。这两位议员的对华态度如何?美中关系是否会发生重大转变?

据美国《纽约时报》周一(11月11日)晚引述消息人士披露,当选总统特朗普似乎已决定提名来自佛罗里达州的联邦参议员马可‧卢比奥担任国务卿。另据《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表示,特朗普已邀请来自佛罗里达州的联邦众议员迈克‧沃尔兹出任白宫国家安全顾问。

对此,美国艾德菲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政治学教授王维正对本台表示:“未来,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政策应该肯定是很强硬的态度。”

卢比奥因支持人权  曾两次被中国"制裁"

卢比奥是美国联邦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共和党首席议员及外交委员会的重要成员,并曾任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CECC)主席等职,被认为是参议院中对华鹰派的头号代表。他是2016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也曾是特朗普2024年的竞选搭档候选人。

据路透社报道,卢比奥在2019年曾呼吁美国财政部对中国社交媒体应用程序抖音的海外版TikTok收购Musical.ly展开国安审查,并引发了调查以及撤资令,但撤资令后来遇阻。今年早些时候,被美国制裁的中国科技巨头华为发布了一款搭载英特尔(Intel)人工智能处理芯片的新款笔记本电脑,卢比奥随后要求拜登政府禁止对华为的所有芯片销售。

另据台湾中央社报道,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提到台湾必须向美国缴“保护费”的问题时,卢比奥出面替台湾说话,并预言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将支持台湾防卫对抗中国。

王维正认为, 卢比奥对于中国对美构成的挑战等问题非常娴熟,而且他还发起过多项针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法案,如《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防止强迫维吾尔劳动法案》等。卢比奥也因此而受到北京当局报复,两次被中方列入所谓的制裁名单。

旅美时政评论人士蔡慎坤就此在国际社媒平台X贴文指出:“卢比奥很显然在对外政策上比蓬佩奥更强硬,也知道共产政权对人类社会的危害,特別是对美國的威胁!如果卢比奥出任国务卿,中共该如何取消对他的制裁令?精彩大戏刚刚开始!”

白宫国安会原亚太事务资深主任韦德宁(Dennis Wilder)则告诉本台:“坦率地说,我对卢比奥(被提名)感到有些惊讶。因为卢比奥和特朗普的关系有过起伏波动。但他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在参议院里,外交方面经验丰富。”

沃尔兹  "对华立场最为强硬"的众议员

据报将担任白宫国家安全顾问的沃尔兹议员是特朗普的忠实支持者。他曾是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绿色贝雷帽”的成员,并曾任原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Rumsfeld)和罗伯特‧盖茨(Robert Gates)的国防政策顾问。他在2018年当选为国会众议员,是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军事后勤小组的主席,也是情报委员会和外交委员会成员。对他的任命只需总统批准,而无需参议院授权。

美国《华尔街日报》指出,沃尔兹是“国会中对华立场最为强硬的议员之一”,并参与过众议院中国工作组。他在2021年曾断言:“我们正与中共处于冷战之中。”他也是首位主张美国应全面抵制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众议员,并警告美国需要为印太地区潜在的冲突做好准备。

对于卢比奥和沃尔兹的潜在任命,王维正表示:“这两个人来主导第二任特朗普政府的国安政策,特别是对中国的政策,虽然他们不是中国通,但是我相信第一任特朗普政府所树立的基本论调不但不会改变,而且是找到两个信得过的人,可以忠实地去执行。”

目前为止,特朗普已经公开提名的几位内阁成员大致与外界预期相符,基本都是华府政策圈内人士,而不是像其首个任期内,经常出现一些圈外“黑马”。王维正就此指出,特朗普第一任期在华府还是局外人,也没有自己的班底,所以依靠很多建制派的推荐。但四年之后,情况已大不相同:“可以说,他更胸有成竹,知道要提名哪些人跟他理念比较相近,忠诚度上没有问题。”

特朗普第二任期 美中关系趋更紧张?

谈到特朗普第二任期内将如何处理美中关系,韦德宁分析说:“我认为他们将用两个关键词(catchphrases),一个是‘以实力换和平’,也就是我们需要在印太地区加强自身的军事能力,并提升台湾的军力,所以我期待看到更多的资源和防御开支投入到印太区域。”

韦德宁还指出,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常说“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但这并不表示“只有美国(America Only)”:“你会看到这与第一任特朗普政府不同,他们会希望与盟友更加紧密地合作,如日本、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以确保中国不会采用胁迫式行动,无论是针对台湾,还是在有争议的南海针对其他邻国。”

美国彭博社在周二(11月12日)报道中指出,特朗普准备挑选两名曾严厉批评中国的人士担任政府内关键职位,这表明未来几年,美中之间的关系可能会进一步恶化。韦德宁也认为,双边关系将更加困难,包括在新兴技术领域的脱钩将会持续。但他分析,美中双方在贸易上可能还存在妥协空间。

韦德宁说:“特朗普谈论60%关税,我想特朗普实际上想要一个新的贸易协议,如同他在2020年和刘鹤达成的一样。所以中国要做出决定,他们是想和新政府达成新的贸易协议降低贸易赤字,还是被征收高额关税。”

蓬佩奥出局   "新保守派"与特朗普有分歧?

上周六(11月9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公开发文宣布,他将不会邀请前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和前驻联合国大使黑利(Nikki Haley)加入正在组建的新政府。这让外界颇感意外,尤其蓬佩奥在特朗普首个任内先后主掌中情局(CIA)和国务院,“穿梭外交”颇有建树,并被视为对中共本质认识最为深刻的美国高层官员。多家媒体都曾预测,蓬佩奥将很可能“回锅”成为新任国防部长。

不过,据美国新闻周刊 (Newsweek)报道,极右翼共和党人罗杰·斯通(Roger Stone)日前曾警告特朗普,建议他不要信任蓬佩奥和黑利,称他们是“新保守派(neocons)”。王维正分析:“这个新保守主义neocons,他们相信美国军事力量的强大,可以用它来重塑世界的秩序,而且美国再用兵、军力也基本不会被削减,这是他们的基本假设。特朗普这一派硬鼻子(hard-nose)的现实主义者,可能对在世界比较偏远的地方发生的与美国国家利益不直接相关的冲突,他们可能比较没有兴趣去介入。这是两派最大的差别。” 不过,王维正说,这并不代表特朗普一派是“孤立主义者”,而是更倾向于采取外交或经济等非军事手段解决冲突。

时事评论人士蔡慎坤日前在国际社媒平台X发文,为蓬佩奥没能入阁感到惋惜。但他也说:“共和党内人才济济,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可以放手修正美国的内外政策。更重要的是,有大批新人登上政治舞台。”

责编:何平    网编:洪伟

from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us-presidential-elections-2024/kw-us-presidential-elections-2024-sino-american-relations-11122024133049.html


何清涟:从竞选策略分析美国民主党缘何大败

来源:
上报

这次民主党面临近30年来最大的惨败,共和党一方赢得选举人票、参院、众院、多数州长、全国普选票。但民主党的铁杆们除了嚎哭诅咒之外,极少有人反思。从奥巴马时代开始,民主党就养成了一种不能失去政权的政党意识,不仅将国会、媒体当作政党斗争工具,还进入一种选举依靠舞弊、司法武器化、将不同意见者视为敌人的恶性状态。这种政治生态一旦形成,就很难思考自己为什么失败。

我个人希望这个百年老党的精英们能够思考并付诸行动,将这个严重奥巴马化(Woke化)的政党拉回到正常轨道上来,本文先从竞选策略分析这个党全面失败的原因。

沉溺于身份政治的情绪价值难以自拔

拜登在今年6月与川普辩论中失利,其实主要原因并非他“年老痴呆”,主要是他执政三年半乏善可陈,不仅“拜登通胀”(Biden Inflation)曾达到40年未有之严重程度),还给美国深种祸根(新增2000万非法移民、10万亿国债)。这些劣绩在左派控制的媒体平台上可以被美化掩盖,但如果要辩论,肯定一败涂地。对此,我曾写过一篇《拜登辩论失败背后是左派理念的失败》(上报,2024年7月5日),不再赘述。

拜登辩论失败之后,民主党高层强行换人,不仅不从能力与德行方面考虑,连党内推选这道程式也省去,换上与奥巴马关系亲近的哈里斯。但这位美国历史上唯一没有通过党内初选(Vote)只是被党内高层指定(Choice)的候选人,被媒体称颂的优势只有两点,一是女性,二是黑人与亚裔(其实只有印裔是真实的),均是美国新身份政治认定的优势,算是为被新身份政治荼毒的左派选民提供一些情绪价值。至于哈里斯的政绩,掰着手指头从加州总检察长到其任美国副总统,都找不出几样实绩。在她成为民主党高层选定的总统候选人以来三个多月,所有的公开讲话与媒体采访,无不一败涂地。以至于前民主党总统比尔·克林顿在11月1日密西根州马斯基根高地为哈里斯举行的集会上只能表示,川普执政期间“经济更好”,但人们仍然应该投票给哈里斯。

哈里斯的“黑人”身份优势提供的情绪价值,黑人并不买账,称她模仿黑人口音只是为了选票。女性优势也安慰不了选民,各族裔选民无论男女都做了视频接力表达:我们不在意哈里斯是否女性,我们只在意她是否有能力领导美国。但恰好在领导美国这一点上,哈里斯完全没任何优势,从她接棒之后,她的经济政策只是没贴上拜登标签的拜登经济政策。2020年拜登大谈的进步主义经济政策比如国家经济主义、气候环保绿能因被选民厌弃不能再搬出来,除了照抄川普一些作业如小费不交税、恢复液压石油开采之外,只有一个空泛的“机会经济”。

玩身份政治走火入魔的美国民主党,完全不考虑总统这个位置需要的是领导能力而非他们着迷的身份“优势”,2016年希拉蕊落败,她本人归因于“玻璃天花板”。这次哈里斯败选,左媒第一时间声称“美国还没准备好迎接一位女总统”。因此,民主党要想挽救自身,得从身份政治的自我迷恋中走出来。

低估了美国人对2020盗选模式的警惕

奥巴马等敢推出无德无能的哈里斯,是出于民主党2020年窃选的成功经验:不在于有多少真实的合格选民投票给民主党圈定的候选人,只在于控制好计票权。美国民主党阵营通过2019年成立的捍卫民主联盟建立了八爪鱼式的巨大网路,通过天量邮寄选票与六大战场州延迟开票(最晚的长达1个多月),辅之以七十八天政变计划,成功地将拜登送进白宫(参阅本人《窃选者的炫耀》系列,2021年3月6日),http://heqinglian.net/2021/03/06/show-off-by-pick-thief-1/食髓知味,今年民主党仍然想重施故伎。从选前三个月开始,七大战场州当中的四个州例如宾夕法尼亚、密西根、乔治亚、亚历桑那就宣布要延迟计票,大选结果要5-15天之后才能公布。2020大选舞弊的重灾区亚利桑那州马里科帕郡公开宣布:“不排除选举结果需要数天时间才能确定,更加不排除,大选夜领先者随后被反超,这很正常”。并公示了盗选路线图(熟悉2020年该县选举情况的就知道这是2020年的盗选经验):

“选举日晚8点只有70%-75%的预投票选票结果被公布”(预留25%-30的造票空间);

“随后的晚间会陆续公布大选日亲自投票的计票结果”(所谓“陆续公布”是为了营造透明计票的假像);

“绝大部分选票会在11月6日晚7点前统计完成”(“绝大部分选票”之外,得计算一下需要造多少票来填补差额,达到“大选夜领先者随后被反超”这一目标)

马里科帕郡是美国人口第四大郡,占亚历桑那总人口的61%。2020年,拜登在此赢得4.5万张选票,从而在亚利桑那全州超出川普所获选票1万张。这个县一直被诟病是偷盗大选的重灾区,这位马里科帕县的选举官几乎是对外公布了该县将按差额完成灌票的路线图。

2020年模式辅之以J6对川普支持者的大规模镇压,确实让美国人经历了少见的政治恐怖,但却引发了共和党阵营对2024年大选盗选的警惕。共和党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一是在RNC高层换将,Laura Trump(川普的二儿媳)出任RNC联合主席,投入巨额资金,在全国征召了23万志愿者监票,并聘请了5000名律师,七大战场州当然是重点投入。

据司法观察(Judicial Watch)11月初公布的资料,多达3位元数的诉讼中,赢得了一些重要胜利,例如密西西比州法院裁决,允许在选举日后五个工作日内收到缺席选票计入。此案由司法观察、RNC上诉至联邦上诉法院美国第五巡回上诉法院,第五巡回法院裁定,必须在选举日之前收到选票,任何允许在选举日后接收和计票的州法律都违反了联邦法律。此外,不少民主党掌控的州与战场州被迫达成案件和解,删除不合法选民名单,仅洛杉矶县就删除了120万个名字,纽约州删除了45万个名字;宾州1个县就删除了69,000个名字;肯塔基州删除了50万个名字;北卡清理了大约400万个名字。

乔治亚州亦是2020年的舞弊大州,2024年该州州务卿亦公开宣布将有占选民总数25%的海外选票要延后计算,此案经乔治亚州高法裁决,州内任何地方的选举官员都不得在截止日期之后接受和计算选票,打破了该州的窃选计划。

结果是:不仅民主党原定的盗选计划被成功狙击,导致民主党只能在自己完全控制的州内胜选,还坐实了2020舞弊的指控。2024大选是两党搜寻动员每个可能的选民付出最大努力的一年,但结果发现,哈里斯团队攒足劲花费三倍于川普的竞选经费,却只得到7025万票,比拜登2020年的8100万选票少了整整1000万,:X(前身为Twitter)上的多篇帖子声称卡马拉·哈里斯主要在不需要选民身份证的州获胜。每条帖子都展示了哈里斯和川普赢得选举人团选票的地图,以及需要出示带照片身份证件、需要无照片身份证件和不需要身份证件的州。虽然民主党一方努力辩护,但无法消除人们心头的疑云。

过分相信选举造势的作用,忽视了真正的民意

长期以来,民主党偏离美国民众具体感受,无视底层人民在物价、福利、移民上现实的经济生活问题,在宏观资料和媒体上进行大规模操控,以为巨额资金+媒体助阵+民调造势+投票不验ID这种模式仍然是赢得选举的必胜宝。10月下旬,民主党支持者中的富豪纷纷与川普接触,铁杆左派媒体也开始转向,例如《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与《今日美国》等知名媒体纷纷宣布不支持2024年总统大选中的任何候选人。10月28日川普纽约集会气势如虹,即使形势如此不利于民主党,左派媒体还是齐齐推出11份民调,调高哈里斯领先优势,希冀努力营造的回音壁效应能够帮助她获胜。

但是,这些民调只能安慰民主党的铁粉,民主党的政治高层其实并不相信民调。2020年独家披露七十八天政变消息的左媒Axios报导,众议院民主党人对11月5日的焦虑加剧。“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表现得比副总统哈里斯好”,一位众议院民主党人说。新民主党联盟主席(New Democrat Coalition Chair)安妮·库斯特(Annie Kuster(D-N.H.)表示,她“正在查看资料,我们很容易发现有十几场竞选几乎打成平手”,“我认为你甚至不能指望民调结果准确。好吧,误差范围很广”。还有一位众议员称看了内部民调,不乐观。

其实,提醒民主党对民调不要乐观的不止这一位。另一件是8月20日DNC大会上,支持哈里斯竞选总统的最大金主“未来前进”(Future Forward)的负责人昌西·麦克莱恩(Chauncey McLean)发言,称据他们采访了约37·5万美国人的民意调查,没有其他公开民调显示的那么“乐观”,并警告说民主党人在关键州的竞选中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以上这些,仅仅只是分析民主党在2024年大选中所显示的权力的愚蠢与骄横,还未涉及最根本的原因——左派的政治方向性谬误。也许,用被称为“民主党党报”的《纽约时报》选后的几篇文章做总结最合适,《一个自命不凡、自以为是的政党遭遇惨败》,《绝望、分裂和指责:民主党面临“黑暗的未来”》。

这场选举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美国民主政治回归常识的一场选举。这些被操控的媒体在大选后难得地开始关心美国民间疾苦,华尔街日报:一位选民说,“我们太累了。我们认识的每个人都太累了,好比过去四年一直有人用脚踩在美国人民的胸口上一样。”

与欧洲各国相比,美国人民还未左倾到不可救药的状态(气候环保lgbtqi+这类情绪价值的话题被置于现实中的厨房餐桌与生活安全之后),终于用选票将民主党踢走,当然,这还得归功于川普这位特殊人物的存在,否则,这无数个零的集合也找不到这个1。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11/%E4%BD%95%E6%B8%85%E6%B6%9F%EF%BC%9A%E4%BB%8E%E7%AB%9E%E9%80%89%E7%AD%96%E7%95%A5%E5%88%86%E6%9E%90%E7%BE%8E%E5%9B%BD%E6%B0%91%E4%B8%BB%E5%85%9A%E7%BC%98%E4%BD%95%E5%A4%A7%E8%B4%A5.html


美大选后京官召见港商界发"动员令" 促以实际行动爱国

美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之际,北京派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南下,召见香港工商界代表,要求财团商界要主动作为,用实际行动展现爱国。早前在伦敦二次上市的长实集团未见有主事人出席京官的动员大会,李嘉诚家族当中,只有次子李泽楷代表创科界发言,引发讨论。

中国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上周五(11月8日)到深圳,召开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谈会,有29名香港财团领头人和主要商会代表、香港特首李家超和主要官员等出席。港澳办周日晚上(11月10日)发文,引述夏宝龙在会上表示,今日之世界非昨日之世界,香港不能仅靠传统优势“一招鲜、吃遍天”,企业家应当勇于担当、挺身而出。并引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回信给香港宁波企业家的内容,要求商界要坚定对香港和国家发展的信心,以实际行动诠释爱国爱港,特别要求香港大力推动创科发展,积极邀请外国商界到访,见证香港魅力等。

香港特首李家超周一(11月11日)在香港出席活动致词时再次向商界放话。

李家超说:“我们要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将爱国爱港的力量转化为一项又一项的具体实际行动。香港的商界和企业家都是香港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更应该是贡献者而不是旁观者,不只是做评论员。面对经济转型期,香港各行各业都应该以实际行动建设香港家园。”

出席同一活动的全国政协常委唐英年表示,夏宝龙是要鞭策港府官员、商界及社会,不能空谈爱国,必须有实际行动。

忧中美爆发贸易战 北京心急训话动员港商护港

熟悉中港政治的时事评论员刘锐绍表示,香港在中国经济发展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夏宝龙选择在美大选有结果后马上召集香港工商界,明显是要稳住港资的投资,降低中美一旦爆发贸易战对中港经济的冲击。

刘锐绍说:“北京对香港的经济有四句话:‘留住英资、吸引外资、巩固华资、壮大中资’。但是现在这四个‘资’出现不同的困难,北京估计未来中美关系不会好,很可能更差。北京心急了。所以必须要本地的工商界扎根、投资,才可以把香港作为一个经济的桥头堡保护起来。”

刘锐绍表示,这次夏宝龙与工商界开会长达8个小时,反映北京不满港商还持有两制的资本主义思想。在香港房地产成绩不好时,还是优先考虑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借这次的机会把中国官方直接对民企发指令的文化套用到香港商界。

刘锐绍说:“北京觉得香港的工商界没有配合中央的号召投资。所以现在中央大员公开和动员性的训话,提出具体要求,要各个方面表态和谈到他们具体未来的投资的计划,就好像在大陆里面找民营企业过来,告诉他们中央的要求。这样的实际效果,港工商界还得要听话,但是心里很可能在想要走,对香港的投资环境更不利。”

刘锐绍表示,这次是进一步削弱两制的同时,局限了香港工商界的自主性,也影响外资对香港市场自由度的看法。

李嘉诚长子缺席召见大会 北京刻意挑选出席人士?

香港资深财经评论人颜宝钢表示,中央担心香港经济持续转差的话,会影响港府的财政状况,要求工商界爱国要有实际行动,是提醒他们要出手托市。

颜宝钢说:“香港经济本身已出了很大的问题,大家已看到2023年以来,地产市场已有8幅土地竞投出现流标。香港的财政储备已跌至5000多亿的水平,如果再没有买地的收入,香港政府的财政状况只会转坏。中央政府是看到这种状况要向发展商施压,希望他们能加大力度支持特别是卖地等的经济活动,让房地产市场不要再像现在的一潭死水。”

颜宝钢表示,香港最主要的财团都有主事人出席这次的会议,但李嘉诚家族的安排很特别,只有次子李泽楷以创科集团主席身份出席,仍然是全国政协委员的李泽钜却没有出席,认为北京刻意透过与会的人选安排,向港商加大施压。

颜宝钢说:“长实主席李泽钜没有出现这次的会议,李嘉诚作为香港首富,长实是香港最有影响力的财团,中央政府是否故意利用高规格座谈会挑选出席人士的做法,作为对李家过去一段时间没有投标香港的土地,以及长江基建搬到伦敦上市的惩罚。向其他港商暗示如果不支持北京的要求,未来香港发展的计划中不会再理会李氏家族和长和集团等,值得持续留意。”

颜宝钢表示,随着北京改造香港的营商环境,相信这种由官方对商界发指示和动员的行动会常态化,可能像之前腾讯和阿里巴巴等捐款数百亿元,响应和支持共同富裕专项计划的情况也会在香港发生。

责编:陈美华、梒青 网编:何足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gangtai/ec-xia-baolong-mobilize-hong-kong-business-leadership-be-patriotic-11112024094005.html


Monday, 11 November 2024

中国公布黄岩岛“领海”基线 南海紧张局势升温

11月10日,中国官方新华社公布一份《中国政府就黄岩岛领海基线发表声明》,明确界定这一与菲律宾存在主权争议、菲律宾称为斯卡伯勒浅滩的岛礁各相邻基点坐标和直线距离。

中国外交部当天也以发言人答记者问的形式,回应有关“此举是否系针对菲律宾出台‘海洋区域法’的反制措施?”等问题。中方发言人抨击菲律宾“企图以国内立法形式固化南海仲裁案非法裁决,把中国黄岩岛和南沙群岛大部分岛礁及相关海域非法纳入其海洋区域,严重侵犯中方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这位不具名发言人还警告说,中方“将继续依法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中国海警局周日则通过社媒公众号同步发表声明,谴责菲律宾频繁派军警舰机和公务船只“冲闯黄岩岛”附近海空域“滋事挑衅”,并且怂恿渔船冲闯“黄岩岛泻湖非法作业”。

本台此前报道,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上周五签署两项新法,宣示菲律宾在南海的管辖区域,并为外国船只和飞机划定航道。中国为此召见菲律宾大使,并提出严正交涉。

外界注意到,规划所谓的岛礁基点和基线距离,通常是一个国家在其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内行使的主权。但中国与菲律宾在黄岩岛以及南海其他岛礁都涉及重叠性主权争议。而伴随两国紧张对峙升级,中国海警船还使用水炮袭击菲律宾船只,中菲船只也已多次发生碰撞并造成菲律宾人员受伤。

美国国务院上星期五发表声明,支持菲律宾颁布《海洋区域法》,并呼吁所有国家的海洋主张都要与国际海洋法相符合。

美联社本周日的报道指出,中国于 2012 年占领了位于菲律宾主要岛屿吕宋岛以西的斯卡伯勒浅滩(中国称黄岩岛),此后一直限制菲律宾渔民进入该海域。 2016 年,国际仲裁法庭裁定中国在南海的大部分主权主张无效,但北京拒绝遵守。

报道警告说,北京当局宣布黄岩岛“领海”基线的举动,“可能会加剧重叠领土主张的紧张局势”。

责编:何平      网编:伍檫愙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jz5-south-china-sea-dispute-11102024163438.html


中国政府为何一改“谁家孩子谁抱”立场 出手为隐形债化债?



中国推出十万亿人民币地方债务置换方案,以置换地方政府的隐形债。那么,到底何谓“隐形债”,目前规模如何?中国又为何一改过去“谁家孩子谁抱”的立场,出手化债?

    中国10月PMI结束连5月萎缩 地方債息突破1万亿埋患
    北京推1.4万亿美元救助计划 既不治标也不治本?
    中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增加地方政府债限额6万亿元

中国财政部部长蓝佛安8日在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从2024年开始,中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款中安排8千亿元人民币,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若是再加上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新增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虽然蓝佛安宣称,2028年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将从14.3万亿元,大幅下降至2.3万亿元,然而,路透社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2023年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为60万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7.6%。

隐形债从何而来

中国文化大学国家发展及中国大陆研究所兼职教授陈松兴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中国政府债务主要分为中央政府债务和经中央允许的地方政府债务。过去因财政收支划分,允许地方政府设立融资平台发债,形成实质上是地方政府的小金库,由地方政府担保。因名目上不列入正式债务,而被称为“隐形债务”。

自2008年以来,地方政府因配合中央政府4万亿的刺激方案,要求地方政府大规模推动基础建设。陈松兴指出,地方政府作为主要负担者,透过卖地从房产开发商取得权利金、以及融资平台发债或向银行借款进行融资。直到2022年底,地方融资平台的隐形债务规模约达54.2万亿元,其中发行债券占30%,银行借款占60%,其余为非标准债务。中国的财政收入自2015年来持续恶化,2022年税收与非税收收入占GDP比率从22.18%降至16.8%,而2023年和2024年情况将更不乐观。

2024年2月1日,恒大集团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外围地区,一处未完工的住宅楼开发区鸟瞰。(路透社图片)
2024年2月1日,恒大集团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外围地区,一处未完工的住宅楼开发区鸟瞰。(路透社图片)

“由于财政困难,部分地方政府试图通过违规收费增加财政收益,但仍远远不足应付债务需求。所以中国中央政府批准6万亿元的化债方案,但仅能暂时延后迫在眉睫即将到期债务,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他说。

曾任内蒙古自治区法制办法律顾问室副主任的杜文对本台表示,从胡温时期,中国开始以GDP增长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地方政府为推动基础建设,透过举债投资于城市建设等。通常中央政府仅提供约30-40%的资金,其余则由省、市、县级政府依次配套,形成所谓“配资模式”。地方官员一来为了GDP发展、也为了个人升官竞相举债。然而,并非所有借款均经合法程序批准。地方举债需经省级政府批准,省级政府借款则需报全国人大,程序复杂而冗长。

杜文说:“为了突破合法债务限制,地方政府转向’隐形债’,包括政府直接贷款,以及政府财政担保,由国有企业或城投公司对外借款,形成巨额债务规模。”

隐形债滚雪球

杜文指出,地方政府靠疯狂举债推动GDP增长,然而,随着债务规模超出控制,债务无法偿还,地方政府只能采取借新还旧的方式,甚至借款以支付利息。然而,自今年起,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要求中国银保监会和各大银行,严格控制对地方政府的贷款,尤其针对无担保的口头承诺贷款。由于地方政府依法不允许担保,这是违反担保法、预算法等相关法律,银行打起官司必输无疑,还无法追回资金。

他以自己过去服务的内蒙古政府为例,当时内蒙财政厅给包头亚麻纺织厂,做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通过光大银行进行担保后,内蒙政府对光大银行进行再担保,这是非法的“二级担保转担保”问题。当时这4个亿项目是由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所批准,经调查发现有水分因而喊停。类似这样的事件,经地方法院判决银行败诉,地方政府是可以不还钱。

杜文表示:“若地方政府无力还债,银行面临破产风险,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老百姓的钱血本无归就会造反闹事,之后也会导致其他金融系统出现倒闭潮。中国金融系统一崩溃,整个共产党就塌崩了。所以这次保地方债,其实是为了保银行、保金融系统,这是打掉牙往肚里咽,没办法的办法。”

图为中国工商银行在2020年北京市举行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会场的展示摊位。(路透社资料图片)
图为中国工商银行在2020年北京市举行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会场的展示摊位。(路透社资料图片)

谁家孩子谁抱 为何立场改变?

在中国前总理李克强时代,针对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是强调“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去年1月,时任的中国财政部长刘昆接受官媒访问时也表达相同立场。

曾经入狱的杜文表示,之前坐牢的狱友,有好几位是分管财政的副市长、财政局长被关。他们曾提及中央政府一直在排查隐形债规模,最后的后果是没人敢承认隐形债,中央在统计调查的时候谁也不敢承认,“因为谁家孩子谁抱”,承认之后代表,要还这么多钱,能拖一阵子是一阵子。现在知道的(数字)是极少数。

陈松兴说,与李克强时期与地方保持一定财政距离相比,现任财政部长蓝佛安可能更倾向于执行上级的指示。从9月下旬开始,人民银行宣布降息降准,随后发改委和财政部也出台了相关政策。然而,中国决策层似乎在政策走向没有达成一致共识。

他以恒大爆雷为例,中国政府本应更早采取行动,防止情况发展恶化。然而,由于处理不当,银行被迫承担大量不良资产。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面临财务困难也是由银行贷款或发行由银行购买的债券。

陈松兴表示,拖延只会造成情况日益恶化。“全球金融风暴处理原则是及时行动,且措施规模口径要足够大。然而,中国中央政府每次政策出台时似乎都在犹豫,无法在撙节和大规模刺激之间做出决定。由于这种犹豫不决浪费了时间,导致解决问题的成本不断增加。”

对于近日郑州大学生单车运动,陈松兴提醒,政府的救市计划如果缺乏结构性改革,效果有限。受经济下行和失业影响,大批大学毕业生无业,转向低成本的生活方式,如骑单车参加“单车革命”,以表不满。这对中国政府是重大警示,若不迅速采取措施稳住经济和就业,类似的社会事件恐会持续发生。

責編:许书婷、梒青 网编:何足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ingmao/hcm-china-u-turn-to-resolve-debt-crisis-11112024101744.html


Sunday, 10 November 2024

川普返白宫 未来美国经济政策将不利中国

来源:
上报

Dream Big Again!

2024年11月6日,美国共和党的川普以压倒性票数再度当选第47任美国总统(前曾为第45任总统)。这场美国大选的戏剧性过程,令人不禁联想到他曾主持的真人实境秀《谁是接班人,The Apprentice》,精彩且充满紧张感。今年7月13日,川普在宾州演说时遭遇枪击,但他毫不畏惧,立即站起并高举拳头喊出“Fighting”,激励现场民众齐声高喊“USA,USA,USA”。这一瞬间,被知名摄影记者以美国国旗为背景拍下,成为令人铭记的历史瞬间,完美展现了如“美国队长”般的美国英雄形象。当时,许多人就已经隐隐猜到此次选举的结果走向。

随后拜登在竞选过程中宣布退选,改由贺锦丽代表民主党参选,甚至坊间还传出《辛普森家庭,The Simpsons》动画预言美国将迎来首位女总统。然而,随着贺锦丽在各种场合的表现不佳,遭遇批评,她的胜算逐渐减少,最终的选举结果并不让人意外。

2024年的美国大选无疑将对全球经济、产业科技及区域安全带来深远影响,尤其是对台湾、美国、日本与中国之间的互动关系。若将国际局势比喻为魔术方块,解开其中的问题如同解谜,牵动其中一面便会影响其他面。台美日中的国际关系正如魔术方块,必须从立体角度同时分析,毕竟国际局势有其连动关系,牵一发动全身。

在此次竞选中,川普主张低税率、高关税及移民管制政策,这些政策短期内达成美国经济发展或许有效,但长期是否会造成通货膨胀及对全球财政、金融市场会有不利影响仍待观察。对台湾而言,尤其关注以下三个议题:

一、美国在台海安全角色的定位

川普在竞选中表示,台湾应该为自身安全负责,并称美国将减少对日本、韩国的军事承诺。部分媒体称台湾需支付“保护费”,但这说法未必精确。美国等国原本就对台海问题保持距离,不愿碰触,川普的言论实际上只不过是坦率表达了美国的立场。

二、严格移民政策与非法移民庇护的限制

此议题应属美国内政,只要不违反国际法与人权保障,美国政府本有权决定其移民政策。然而,我们回顾美国历史,美国向来以多元文化融合为自豪,强硬的移民政策或许会与其文化传统相矛盾。

三、国际贸易政策,尤其是半导体科技及关税的改革

无论川普还是贺锦丽,两人都在中美贸易对峙中主张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川普主张取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并将关税提升至60%(其他国家为10%~20%),而贺锦丽则提议限制中国钢铁输入及电动车应征收高额关税。由此可见,未来美国的经济政策将不利中国,而台湾或许能从中美对立中受益。台湾应积极加强与美日的经贸合作,确保友邦对台的支持。

这次选举进一步凸显了台美日中的全球紧张局势。宾州的枪击事件成了川普赢得宾州选票的重要转捩点,因此不要再嘲笑贺锦丽大意失“宾州”,毕竟川普曾在宾州遭受枪击还留下奇迹狂照,这是用生命换来的宾州19张选举人票。至于《辛普森家庭》的预言,就让它保持纯粹且温馨的家庭娱乐性吧!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11/%E5%B7%9D%E6%99%AE%E8%BF%94%E7%99%BD%E5%AE%AB%7C%E6%9C%AA%E6%9D%A5%E7%BE%8E%E5%9B%BD%E7%BB%8F%E6%B5%8E%E6%94%BF%E7%AD%96%E5%B0%86%E4%B8%8D%E5%88%A9%E4%B8%AD%E5%9B%BD.html


Saturday, 9 November 2024

北京推1.4万亿美元救助计划 既不治标也不治本?



北京批准了一项 1.4 万亿美元的一揽子计划,以帮助地方政府置换不断增加的隐性债务。但此次没有提出刺激消费的计划,市场做出悲观的反应。外界如何解读这项计划的原因及效果?

    美新政府人事安排和对华走向 将影响港人海外倡议工作
    中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增加地方政府债限额6万亿元

在11月8日下午闭幕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即上周媒体盛传的“十万亿人民币地方债务置换方案”。

自9月底以来,中国投资者和市场一直在期待一次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这使得中国沪深300指数上涨了近20%。特朗普本周当选美国总统之后更提升了市场对此次计划的预判。但周五公布的计划不及市场预期,A50在香港的盘后交易中下跌,离岸人民币一度贬值0.6%,随后跌幅收窄。

未采取经济刺激手段

市场悲观的原因之一,是此次议案要点仍是以化债为主要目标,缺少此前认为可能会出现的房地产提振措施及刺激消费的措施。

综合海内外报道,此次计划之一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6万亿人民币的债务限额,用以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且“一次报批,三年实施”,按此安排,2024年末,中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将由29.52万亿元增加到35.52万亿元。

另外,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人民币,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两项合计,将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人民币,约1.4万亿美元。

财政部长蓝佛安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后续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保持“零容忍”。中国用“隐性债务”来描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的贷款、债券和影子信贷。

地方债危机缓而未解

据蓝佛安透露,截至 2023 年底,中国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约为 14.3 万亿元人民币,北京计划到 2028 年将其削减至 2.3 万亿元人民币。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 2023 年底时,中国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总额达到 60 万亿元人民币,占中国GDP 的 47.6%。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10万亿债权计划不足以缓解目前中国地方政府的困局。

瑞银前首席经济学家、牛津大学中国中心研究员乔治·马格纳斯邮件回复自由亚洲的采访请求分析说:“中国政府的隐性债务水平很高,严重程度可见于许多地方和省级政府的现金紧张和偿债困难,削减服务和拖欠还款已成为常态。 新计划是一种金融工程,旨在减轻地方政府的负担,争取时间。它不会减少债务,也不会解决地方政府部门举债能力有限的问题。 ”

但他认为中国目前需要的是新的经济模式,而不是彻底的结构性改革。他说:“财政和货币政策已经放松。可以采取更多措施稳定房地产,并允许开发商和过度扩张的银行清盘。但最大的问题是,政府的方针狭隘,只关注产业政策、出口和自力更生,而它应该做的是改变中国的经济模式,使其更加依赖消费、服务、生产力、私营企业以及改革后的税收和地方政府体系。但从政治角度来看,政府不想或不喜欢这些措施。”

不过,中国税务总局前副局长许善达在接受中国《财经》杂志创始人采访时解释说:“10万亿看起来没有给地方政府增加新的资金来源,但中央政府发债的利息低,地方政府之前的债务利息高,债务置换可以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这条安排可以让地方政府马上获得红利。”

他同时也认为,仅化债是不够的,“不要光给开发商减税,同时要给买房人提供资源,让购买者有资源买了,那政府不给开发商借钱,他也能自己借钱把保交楼的事情完成了。”

低迷经济未得到救助

经济时评人王剑则分析,大动干戈只出台了一个债务置换方案,并不是不想刺激经济,而是没有刺激经济的工具了。因此,目前这个方案只是为了解决地方政府“转不动”的问题。“转不动的原因是各种债逼到门上,没钱什么都动不了,现在是要保工资、保运转支出、保基本民生,一年需要10万亿,这就是隐性债置换的规模。现在是解决活下来的问题,离刺激经济还很远呢。”

旅美经济学者黄大卫持不同意见。他对自由亚洲电台分析:“我们现在觉得中国经济不好,都是以西方的视角、老百姓的视角来评价,但北京评判的标准其实不是这样的,他们认为中国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们主要看的是国企,是国有经济,所以他们觉得中国经济现在还好得不得了,国有企业今年增长还很厉害,所以他们觉得不需要做什么。”
2017-09-24T010827Z_487424951_RC15D1FA6040_RTRMADP_3_CHINA-PROPERTY-HUIZHOU.JPG
如果新措施能够支持政府从开发商手中购买土地和未售出的房产,有助于巩固其他类似举措,并减少房地产过剩。(路透社图片)

迎接特朗普贸易战 中国留有后手?

但也有人认为,随着特朗普的关税计划变得更加清晰,北京将在未来几个月逐步加大对中国经济的支持力度。

财政部长蓝佛安也在周五的会议上表示,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已经报批,即将推出。

马格纳斯认为,如果新措施能够支持政府从开发商手中购买土地和未售出的房产,“肯定有助于巩固其他类似举措,并减少房地产过剩,从而抑制销售并迫使价格下跌。但我们必须看看当局是否愿意向该计划投入大量资金,如果愿意,该计划是否会比迄今为止更有效。”

许多人因此将目光转向将于2024年12月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届时,官员们可能会对特朗普的关税立场有更清晰的认识,并有更多时间制定财政战略来保护经济。

特朗普多次暗示,他可能对所有中国进口产品征收 60% 的关税,以缩小华盛顿与其主要地缘政治竞争对手的贸易逆差——这将大幅提高目前平均约 12.5% 的关税。

王剑并不认为特朗普会在一上台就开启与中国的贸易战。“现在美国经济PEC刚刚到2.5,涨一点就是通货膨胀,往下降就是软着陆,打贸易战就是增加成本,就是通货膨胀,所以打贸易战未必有紧迫性,对于特朗普来说,未必是个优先事项。”

黄大卫持不同意见。他说,经过上一轮执政,特朗普对中国已经非常了解。上一次特朗普是在执政两年后才开始对中国加征关税,但此次可能会很快,“也许明年二月就会开始”。他还认为,特朗普不需要直接加征关税,他只要宣布一个时间点,中国就会开展应对行动。

中国经济面临巨大风险和不确定性

如果特朗普加征关税得以实施,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将会对中国造成沉重打击。

乔治·马格纳斯分析说:“上次特朗普这样做时,中国以针锋相对的关税报复作为回应,但这一次,中国缺乏对美国贸易的反击。中国正处于困难时期。如果这些提议得以实施,将对中国造成沉重打击,并促使更多企业迁出大陆。”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高盛前首席外汇策略师罗宾·布鲁克斯在X上预测,如果特朗普对中国征收 60% 的关税,“我们将看到美元出现前所未有的升值。中国只有一个选择:让人民币大幅贬值。”

王剑认为,大批中国企业迁出中国大陆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更严重的负面效果:“中国失业肯定会更严重啊,地方税收下滑啊,就更没钱了”

但经济学家也都认为,贸易战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特朗普提升关税的目的仍然是平衡贸易,会使中国重新回到谈判桌。

黄大卫分析,在经过上一轮与特朗普政策的接触后,相信中国政府已经很了解特朗普的行事风格,谈判是一定会谈的,而且他认为“大概率会谈得来,小概率会谈不拢”,因为中国政府清楚,离开了美国强大的市场,中国商品卖到世界任何其他地方都赚不了钱。

北京提出这项1.4万亿美元计划,外界认为既不治标也未治本,后续的前景仍有多种可能,目前仍无法确定。乔治·马格纳斯甚至说:“也许埃隆·马斯克可以找到一种方法,来约束特朗普和习近平:但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责编:安克.     网编:伍檫愙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ingmao/jj-beijing-stimulus-amid-us-election-11082024153337.html


不是白纸胜似白纸:郑州大学生夜骑自行车被禁止

中国河南省郑州大学学生近期流行夜骑自行车前往开封,曾经出现上万骑车潮涌动。11月8日晚间传出:再有超过20万人参与,骑行大军连绵数十公里。尽管尚无出现有关抗议举动的报道,但由于参加这次夜骑的人数远远超过当年的“白纸运动”,而产生了“不是白纸胜似白纸”的效果:河南各大学急忙宣布封校,被认为是高层急令全面禁止。

据网络媒体信息披露,郑州大学生8日晚间再度包揽所有的共享单车,驰骋50公里外的开封。有录像显示,骑行大军连绵数十公里,警察、警车都不敢阻拦。中央社报道说,这是继上个周末,郑州大学生又一次成功上演万人骑行,许多邻近省市学生也加入其中。一名郑州大学生说:“一个人我不敢,但是一群人我真行。”

报道说,这次参加人数规模远胜“白纸运动”的夜骑行动,没有出现任何抗议中共的言行举动,许多学生手持国旗唱中国国歌,获得开封市民欢迎。

尽管此次骑行看似爱国运动,未表达不满,但中央社报道说,在中共近年来的严控之下,许多维权抗议行动都会出现民众持国旗唱国歌的现象,使警方出手反制多了忌惮。

网络画面显示,郑州大学生骑到开封后,就把共享单车留在开封,并未骑回郑州。天亮后,开封四处被共享单车塞满,许多路段无法通行。

网络信息显示,河南多所大专院校通知学生限期返校,还相继公告封校,禁止学生外出,引发学生不满与抗议。

其中,河南一所大学发通知说:河南省教育厅及学校刚开完针对夜间骑行的会议,目前前往开封的人数已经超过20万。有大量社会人员参与,“当然也有别有用心的反社会人员或者境外敌对人员的加入,想想当年香港的暴动,同学们就可以理解省教育厅和公安为何如此重视了!”

还有校方在微信群组里警告学生:“厅里已经打过电话了,这个事件已发展成政治运动了,参与了一辈子都完了。”要求学生尽快联系去夜骑的人,让他们快点回来。

郑州、开封交警11月9日下午发布通知,称因郑开大道郑州段多处路面被共享单车等占用,为尽快清理相关物品、确保道路通行安全,依据有关规定,决定自9日下午4时至10日12时,对郑开大道郑州段非机动车道实行禁行措施。

网络视频显示,郑开大道已遭全面禁行,路面只看得到警车。

三大单车平台哈啰、青桔和美团随即联合发布公告,要求遵守用车规则,“不得超区骑行”,会持续进行语音提醒,连续提醒3分钟后将“强制锁车”,并依规收取调度费。

“夜骑开封被按下暂停键”等相关话题,当晚相继跃居中国社媒热搜榜冠军,引发网友热议。

据悉,“夜骑开封”走红的原因是今年6月,有4名女学生为了品尝开封的灌汤包,从郑州骑行50多公里到开封,她们将经历发布在短视频平台,引发关注与仿效。此后,夜骑的规模越来越大。

在此之前,开封当局还认为这类夜骑活动有利当地经济,宣布多个景区在夜间对大学生免费开放。开封市长吴海燕11月4日曾经表示:会提前做好迎接随机性大客流的充分准备,优化夜游线路,确保游客安全。

从四通桥到白纸运动的恐惧链

要理解今天在郑州发生的事件,自然要回到两年前:2022年10月13日早上,长期拥有自由思想、网名彭载舟的北京民众彭立发,打扮成环卫工人登上四通桥,悬挂白底红字的:不要核酸要吃饭,不要封控要自由,不要谎言要尊严,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领袖要选票,不做奴才做公民。及“罢课、罢工、罢免独裁国贼习近平”的标语,并燃放浓烟吸引路人注意。由于当时正值中共20大在北京召开前夕,此举受到全球瞩目。但彭立发随后就被北京警方带走,至今下落不明,官方也没有通报任何相关讯息,让外界十分担忧他的安危。

不久后的2022年11月下旬,中国多地大学出现被称为“白纸运动”的抗议活动,为反清零发声,他们呼喊了四通桥勇士的口号,也成为中国当局拍板解封的关键。

第二年2023年“六四事件”34周年之前,北京民众近日赫然发现,2022年10月被悬挂抗议横幅而成名的四通桥的路牌突然被拆除。而百度、高德两大网路地图也不再标示四通桥的位置。

当时中国网友普遍猜测,由于“六四事件”34周年将到,当局担心民众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四通桥”与六四联结,基于“维稳”考量而拆除“四通桥”的路牌。就像2022年底“白纸运动”爆发后,具象征意义的上海“乌鲁木齐中”路牌马上就被拆除一样。

除了“四通桥”成为政治敏感词以外,中国民间抗议清零防疫政策的“白纸运动”参与者也陆续被捕。由于其中不少人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当局就对近年出现的女权团体加强打压的力度,使得中国政治迫害的链条不断加长,共青团中央曾在网路发文称“极端女权已成网络毒瘤”,引发争议。

去年11月,白纸运动一周年前,中共不但在境内禁止任何纪念言行,还施展长臂管辖,要求中国留学生不得组织参与境外的纪念活动。

当前中国经济疲弱,年轻人占人口比例不断下降。看不到未来的年轻人,失望情绪不断累积,有的标榜自己是“不找对象、不结婚、不买房、不要孩子”的“四不青年”。但当局仍然对年轻人的自发性群体活动极其恐惧。“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成为理解当今圣上心理的钥匙。不管是哪里的大学生,还是年轻人,不管他们有没有政治诉求,还是出于什么无足称道的原因,只要他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做一件事,都会让当局心惊肉跳。

今年万圣节前是这样,白纸运动两周年前更是这样。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8%A6%81%E9%97%BB%E5%88%86%E6%9E%90/20241109-%E4%B8%8D%E6%98%AF%E7%99%BD%E7%BA%B8%E8%83%9C%E4%BC%BC%E7%99%BD%E7%BA%B8-%E9%83%91%E5%B7%9E%E5%A4%A7%E5%AD%A6%E7%94%9F%E5%A4%9C%E9%AA%91%E8%87%AA%E8%A1%8C%E8%BD%A6%E8%A2%AB%E7%A6%81%E6%AD%A2


美陆战一师老兵眼中的长津湖战役:击退共军人海战术;师长“不可能”向“志愿军”致敬

来源:
美国之音

编者按:今年的11月10号是美国海军陆战队成立249周年的日子。美国海军陆战参与了多场重大战役,包括1950年代朝鲜战争早期的长津湖战役。值此周年前夕,美国之音采访了参加长津湖战役的海军陆战队一师的老兵,请他们回顾自己记忆中的长津湖战役。

“他们从山上下来的时候,胡须满面,脚上都是冻疮,疲惫不堪,精疲力竭,但是他们的精神依然是高涨的,他们仍然是一支可以打仗的部队。”

美国海军陆战队一师师长奥利佛·普林斯·史密斯(Oliver Prince Smith)1950年12月17日在写给美国海军陆战队总司令的信中,这样形容从长津湖撤退到南部的陆战一师。

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是2021年由中国著名导演陈凯歌和其他两人共同操刀的“英雄”巨片《长津湖》中着墨最多的美国人。也因为这部电影,1950年朝鲜战争早期的这场战役如今在中国广为人知。中国官方的新华社2022年初的一篇报道说,截止当年2月,已经有一亿多人次观看了这部战争宣传片。

这部将尽三个小时的电影,以史密斯将军在陆战一师南撤过程中看到大批冻死的中国士兵时,站在那里举手向他们致敬结尾。

只是,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史密斯当初这么做了。

史密斯将军“不可能”向敌人致敬

2024年10月中,亲历长津湖战役的十几位美国海军陆战队将士和陪同他们的几十位家人从美国各地赶来,聚集在首都华盛顿,庆祝长津湖战役胜利74周年。被问及他们的师长和指挥官史密斯是否会向共军致敬,所有在场老兵都说:“不可能”。

斯坦利·斯潘格尔(Stanley L. Spangle)现年92岁,长津湖战役期间负责驾驶弹药车。他对美国之音说:“共军,对史密斯将军,对我们来说,不管死活,都是敌人。绝不可能向敌人致敬。”斯潘格尔17岁入伍,18岁随着陆战一师开赴长津湖。

当年负责开推土机的威廉·马尔文·帕克斯(William Marvin Parks)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向他们致敬,不就相当于涨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吗?我们的指挥官绝不会这么做!那么做,完全不符合史密斯的个性,”斯潘格尔继续解释说,“向谁致敬,表示对谁的尊重,我们对他们并未怀有尊重。”

长津湖战役期间负责运输的罗伯特·哈兰(Robert E. Harlan)告诉美国之音:“可以想象史密斯将军向盟军致敬,不可能向一直在交战的敌人致敬。”

长津湖战役期间担任机关枪手、今年93岁的鲍比·柏博尔(Bobby Bible)说:“我们的师长对我们的战绩,十分满意,不可能对敌人致敬。”他还半开玩笑说,按照中方的剧本如此扮演史密斯的。美国演员或许应该留在中国,不必回美国了。

鲍比·柏博尔(Bobby Bible) (中间穿陆战军服者)与其他 “长津湖战役”(1950年11月-12月)陆战一师战友2024年10月聚集在华盛顿近郊,重温当年战事。(韩国跨国公司Dongwon/StarKist 提供)
在被问到有没有看到中方拍摄的这部电影,柏博尔说:“没有兴趣,我当年在战场了已经看够了。”柏博尔认为,这部电影“唯一卖座的地方就是中国国内。”

长津湖战役期间担任炮兵的米尔顿·沃克(Milton Walker)说,史密斯是一位绝佳的绅士,非常爱戴下属,电影里向敌人举手致敬这样的描绘,完全违背史密斯的个性和为人。

史密斯的外孙女和传记作者盖奥·席斯勒(Gail Shisler)在网上看了这部电影。她也认为中国方面杜撰了那一镜头和叙述。“他们(在长津湖战役中)打输了,在这样的前提下,要拍英雄史诗,恐怕很难!”她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在电话上笑着说。不过,她补充说,“他们的确费尽了心思!”

伊梵尼娅·穆尼娅(Ivania Munguia)和大卫·本·威尔斯(David “Ben” Wells)两人是退役的中生代海军陆战队员。他们也出席了2024年度的长津湖老兵聚会,为这些将近百岁高龄,他们眼里的战斗英雄,当义工。在听到中国出品的《长津湖》将史密斯将军描绘成对“志愿军”举手敬礼,他们两人看上去颇为气愤。

穆尼娅说:“你去问所有的将军和士兵,不管是海军陆战队还是任何别的军种,他们都不会有别样的回答:我们向国旗致敬,向自己的阵亡将士致敬。”

威尔斯告诉美国之音:“没有一个真正的美国军官或者是士兵任何时候会要向共产党致敬,过去不会,将来也不会。我们彻底反对共产主义。我们相信民众,甚至是共产体制下的民众,我们对他们有信心,他们这会儿只是在强权压制下难以走出来。我们这些军队里的人就是这么想的。史密斯将军永远也不可能做那样的事。”

威尔斯还说:“1950年代的时候我们就是在反共,1960年代也是在反共,到今天,我们还依然在反共,我们正在努力,确保共产主义不会扩散。我们热爱自由国家和社会,所以永远不会向共产势力致敬。”

1950年长津湖战役期间只有16岁的约瑟夫·雷诺兹(Joseph Reynolds)也认为史密斯师长不可能给中国军人敬礼,不过他说:“共军从作战的勇敢上来讲,其实是不赖的,但是站在了历史的错误的一面。”

虽然2021年出品的《长津湖》电影虽然对史密斯有相当的着墨,但是并没有描写“志愿军”与史密斯统领的陆战一师交手的具体经过。长达近三个小时的电影,充斥着枪炮、手榴弹、坦克、近距离肉搏战,但是电影里“志愿军”在长津湖一带交手的对象,只局限于当时赶赴到长津湖东边的美国陆军。

“我们赢了那场战役”

中国官方多年来一贯高调宣传“抗美援朝”战争的巨大胜利和“志愿军”的牺牲精神。除却陈凯歌连续导演的几部电影之外,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近几年来也摄制了不止一部相关题材的“记录片”。CCTV的“纪录片”把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评论放在片头。习近平说,“抗美援朝”“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情况下进行的,“志愿军将士”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

美国历史学家和当年参加长津湖战役的陆战队官兵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指出,对美方来说,交战双方力量的确“极其悬殊”--中共以十倍于之的兵力来力图围歼美军,而且事先占据有利地形,埋伏在山头各处,等待美军进入他们的“口袋”,企图各个击破。

美国军事历史学家查尔斯·尼迈尔(Charles Neimeyer)告诉美国之音:“中共方面事先断定长津湖一带是对美军发动攻击的最佳地点,一来他们料到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在北上过程中,会在长津湖那里兵分两路北上,因此难以互相支援;二来共军故意诱敌深入,并在几个关键地带都设置了埋伏,准备打阻击战,并断掉美军撤退的后路,力争一举全歼。”

尼迈尔还表示:“从时间上,那时正值中共建国不久,如果那一仗大获全胜,对毛泽东领导的政权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讲,都会是一个重要的胜利。这也正是他们为什么倾那么大的力,企图彻底击败美军。”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他说,位处长津湖西边的海军陆战队一师能够做到冲出重围、保存了绝大部分的兵力、并带走几乎全部装备,并在突围过程中歼灭大量敌军,不能不说是奇迹。

但长津湖一战还是让陆战一师损失惨重。史密斯师长1950年12月17日在长津湖结战役结束后列出的美方伤亡数字是:“从11月27日到12月11日,我军撤回到兴南,这期间,战死的人数为400,作战期间受伤的2265人,战场上失踪的90人,作战期间的伤亡总数2755人,非作战伤亡人数(大多数都是冻伤)1395人,加起来总共4150人。史密斯补充说:这个数字尚不完整,因为还有很多的冻伤情形,我们现在还在统计。”

但中国军队的损失更加惨烈。2021年10月发表在《华夏》网站上的一篇有关长津湖战役中方指挥员宋时轮和韩战的文章引用中共党史出版社《开国第一战》一书当中的数据记载:宋时轮领导的第九兵团在长津湖战役中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其中救治无效死亡的约3000人),冻死约1000人,累计减员48156人,减员数量占总数的32.1%。文章并记录说,宋时轮自己在回忆录中形容长津湖战役“艰苦程度超过长征”。

陆战一师官兵在长津湖战役期间的表现如今不仅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骄傲,也是美国近代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亮点。陆战队驻扎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营地的执行官莱恩·阿奈斯中校(Lt. Col. Ryan C. Anness)2024年10月在接待长津湖老兵们到营地来做客期间对美国之音表示:“我参加过阿富汗战事,那时候还曾抱怨当地气候炎热,但是跟长津湖战役期间的极端困难条件来说,阿富汗真算不了什么!”

中共党史资料显示,打败、全歼陆战一师,当初正是当时中共领导人毛泽东给参加长津湖战役的“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志愿军”副司令员宋时轮下达的具体指令。

“他们知道如果能够我们彻底歼灭,就会赢得朝鲜战争。但是他们没做到,”长津湖战役担任弹药车驾驶员斯班戈尔74年后在陆战队华盛顿营地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我们打出了重围。赢得了长津湖战役,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那是我一生当中感到最为骄傲的时刻,因为你知道,任何一刻,你都有可能战死;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被团团围住,我们知道他们一旦在我们的防线中找到某个漏洞,就有能力把我们歼灭,但是我们的防线一直是强有力的,他们最后无以为力。”斯班戈尔说。他说,因为自己是开弹药车的,有步兵保护,他并不担心自己被敌人抓到,但酷寒让他担心。“不能深呼气,只能做短呼吸,要不然喉咙就冻上了。卡车的发动机也不能停,一直开着,因为不能让它冻上。”他说。

得知中方将自己描绘成胜利者,在当时陆战1师师部所在地下碣隅里负责反阻击的机关枪手柏博尔说:“其实他们(那些参战人员和决策者)自己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他接着说,“他们那时候集结了那么多的兵力,可以说是竭尽了全力,想把我们打出去,但是并没做到。八个师打到后来剩下六个师。”

柏博尔说,通过韩战,中方应该意识到,美国决意要留在那里,而且也成功做到了这一点。“而他们呢?除了让自己的官兵大批阵亡以外,还有什么成绩可言?”他说。

鲁迪·米肯斯(Rudy B. Meekins)参加长津湖战役时只有19岁。他和他所在的部队遭遇共军阻击,多处受伤,被授予四枚紫心勋章。

他对美国之音说:“敌人的兵力比我们要多出八到十倍。那里是他们的地盘,地形、地势都对他们有利。他们事先埋伏在那里,占据了山上有利的位置。在这种高度不利的情况下,我们还冲出了重围,并且在突围的过程中,消灭了他们相当一部分力量。在我看来,我们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中方自有他们的说法。”

骄傲永存

陆战一师不仅突破志愿军9兵团16万人的围追堵截,成功抵达东海岸的兴南港。另外,他们还帮助撤走了跟在他们后面、矢志逃离北韩的近10万朝鲜难民。他们当中,就其中包括后来成为韩国总统的文在寅(Moon Jae-in)的父母。

长津湖战役至今是海军陆战队的骄傲。在华盛顿美国海军陆战队纪念馆周边的草坪上有长津湖老兵们(The Chosin Few)竖立的战役纪念碑,纪念碑的雕刻上记录着战役的场景。那里几乎是韩国总统访美的必到之地。

目前,全美各地仍有六、七个长津湖老兵俱乐部分布在各地,仍有300余名长津湖老兵健在。

在2024年于华盛顿举行的纪念年会上,总部在首尔的韩国跨国公司Dongwon赞助了晚宴。面对1950年去到朝鲜半岛、征战长津湖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和他身旁坐着的韩国公司的主管,在这家公司任职的肖恩·麦肯锡(Shaun McKenzie)告诉记者说:“我叔父当年也曾参加韩战,多年来我一直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去参战;今晚,面对这些老兵,和我身边的韩国人,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尽管我叔父多年前已经去世了。”

从全美各地赶来参加长津湖战役胜利74周年的老兵和他们的家属中,有三位老兵的遗孀,在孩子的陪同下,也赶来了。

今年80岁的琳达·杜马斯(Linda I. Dumas)在22岁那年嫁给了长津湖战役的陆战队员威廉·杜马斯(William Dumas)。琳达·杜马斯在回顾长津湖战役的时候对美国之音说:“我们可以以韩国如今取得的成就为骄傲,而且我们从来也没有去占领别的国家,我们珍视的是自由,也同情其他国家民众渴望自由的心情,尽力去帮助他们。中国方面呢?他们只是想要控制人民,看看他们在香港的作为,对台湾的企图……”

琳达的丈夫三年前去世了,但是她和孩子们每年照样来参加长津湖陆战队队员的聚会。“为了纪念他。”从犹他州赶来的她告诉记者。

1950年的时候,威廉·杜马斯在接受美国战地记者采访时被问到,有什么最深切的愿望,他的回答是:让我拥有明天(Give me tomorrow)。威廉的那句话和他当时的照片被很多媒体转载,如今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纪念馆的展览物品之一。战后,他和其他老兵一样,都经历了常年的抚平创伤的岁月。

“但是他,他们这些老兵,都顽强地活下来了;一如当初顽强地活下来,”陪同琳达一起来参加长津湖战役胜利74周年的、琳达和威廉的儿子大卫·杜马斯(Dave Dumas)对记者说。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11/%E7%BE%8E%E9%99%86%E6%88%98%E4%B8%80%E5%B8%88%E8%80%81%E5%85%B5%E7%9C%BC%E4%B8%AD%E7%9A%84%E9%95%BF%E6%B4%A5%E6%B9%96%E6%88%98%E5%BD%B9%EF%BC%9A%E5%87%BB%E9%80%80%E5%85%B1%E5%86%9B%E4%BA%BA%E6%B5%B7%E6%88%98%E6%9C%AF%EF%BC%9B%E5%B8%88%E9%95%BF%E2%80%9C%E4%B8%8D%E5%8F%AF%E8%83%BD%E2%80%9D%E5%90%91%E2%80%9C%E5%BF%97%E6%84%BF%E5%86%9B%E2%80%9D%E8%87%B4%E6%95%AC.html


Friday, 8 November 2024

美国人为何选特朗普当总统?

经济专家说,特朗普胜选要感谢通货膨胀,哈里斯低估了人民对于物价上涨的不满。前总统特朗普(Donal诶 Trump)赢得2024年总统大选,即将开始他的第二任期,他在今年选举得到比2016年更高的票数,是20 年来第一位赢得普选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获得了51%的选票。特朗普不仅有能力 赢得宾州、密西根州和威斯康辛州等“蓝牆”关键摇摆州的支持 ,而且还进军了全国的关键群体。 

特朗普可以重返白宫,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只有四分之一的美国人对自己国家的现况感到满意。

美联社调查全美逾11万5,000名选民、其中“影响投票意愿”的因素,发现民主党与共和党的支持者,关心的议题大不相同。支持副总统哈里斯(Kamala Harris,又译贺锦丽)的选民,相较共和党支持者,更害怕民主制度遭特朗普破坏。而投给特朗普的人更注重经济和移民政策。

哈里斯被许多人视为拜登政府的延续,不过总统拜登(Joe Bi诶en)的支持率长期处于低位。哈里斯在竞选时并没有提出详细的政策规划,没有表达明确的愿景,也没有与美国人民对国家现状共同愤怒。

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琼斯(Owen Jones)写道,他在採访大选的过程中发现,哈里斯在竞选时强调维护民主,但这对部分选民来说,这要不是太抽象,就是他们根本不在乎,他们希望新的总统解决最基本的民生的问题。

而特朗普用简单直白的话语,成功激励这些选民,告诉他们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差,拜登政府糟透了,民主党不值得另一次机会。

经济学教授霍尔登(Richar诶 Hol诶en)在澳洲金融评论报(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上写道,特朗普的胜利显示选民不惜一切代价希望降低价格,美国的通货膨胀是问题所在。

经济问题是出口民调中显示,选民最在乎的议题。在宾州,经济是与民主状况紧密相关的首要议题(佔 31%)。在密西根州,经济是第二大问题,落后民主状况几个百分点。

美国《大西洋》杂志(The Atlantic)记者洛瑞(Annie Lowrey)也抱持相同看法。洛瑞写道,拜登执政期间,物价涨幅超过 80 年代初以来的任何时候。房价及房租在新冠疫情之后不断上涨,为了应对通货膨胀,联淮会提高了利率,却使成本大为上升。

拜登执政大部分期间,食品通膨率超过了整体通膨率; 2022年,通货膨胀率为6.5%,食品杂货价格上涨11.8%。 2023 年,价格上涨势头有所降温,但仍远高于美国人习惯的价格。

特朗普能够胜选,部分原因在于他有能力,将选民从民主党的基础上转移。

年轻人投票通常被视为西方世界左倾政党的主要选票,但在这次选举中,民主党的表现最差强人易,根据美联社分析,哈里斯在这一群体中以 52 比 46 领先特朗普,仅领先8个百分点。相比之下,拜登在 2020 年领先特朗普 25 个百分点,希拉蕊在 2016 年领先 18 个百分点。

最高法院罗诉韦德案裁决后,哈里斯在堕胎议题的立场,被视为她参与选举的优势,而民主党则大力争取女性选票。不过数据显示,她在 18-44 岁女性中的优势是四年前拜登的一半。

支持特朗普的选民中,有略多于十分之八的人是白人,与 2020 年大致持平。大约十分之四的白人选民支持哈里斯,这与拜登在2020 年的支持率大致相同。

特朗普在全国黑人选民中取得了小幅进展,黑人选民约佔全国选民的十分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大约十分之八的黑人选民支持哈里斯。但是,这一比例低于上次总统大选中支持拜登的大约十分之九。特朗普在年轻黑人中所佔的比例大约增加了一倍,这帮助他跻身民主党关键投票群体之列。 45 岁以下的黑人中,大约有十分之三的人支持特朗普,这数字大约是 2020 年特朗普支持率的两倍。

尽管哈里斯赢得了一半以上的拉丁裔选民,但这项支持率略低于拜登当年赢得的约十分之六,与 2020 年相比,拉美裔选民对特朗普更加欢迎。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7%BE%8E%E5%9B%BD%E4%B8%93%E6%A0%8F/20241108-%E7%BE%8E%E5%9B%BD%E4%BA%BA%E4%B8%BA%E4%BD%95%E9%80%89%E7%89%B9%E6%9C%97%E6%99%AE%E5%BD%93%E6%80%BB%E7%BB%9F


Thursday, 7 November 2024

英国发布56项对俄新制裁 10家中港企业入列

来源:
法广

英国政府11月7日在对俄罗斯的制裁名单上新增56项个人与实体,其中有10家以中国为根据地的中国和香港企业入列,数量为2022年2月俄罗斯全面侵略乌克兰以来最多。

中央社说:俄罗斯全面侵略乌克兰后,英国政府于2023年12月首次将中港企业纳入对俄制裁名单。今年6月,英国政府首度制裁硝化纤维素供应和制造商,当时也有中国企业入列。硝化纤维素是制造火药和火箭推进剂的关键前驱物。

7日遭英国政府纳入制裁的中港企业有道通机器人、中国控股、红兔向量实业(深圳)、海能机械(香港)、ACE ERA、新全电子(香港)、金华市海润动力科技、成都景昕科技、麦克维尔工业贸易,以及东莞圣寅数控设备。

其中,路透社9月曾根据欧洲情报消息来源及经检视的文件报导,红兔向量实业(Redlepus TSK Vector Industrial)与俄罗斯合作研发生产用于乌克兰战场的长程打击无人机。这是目前已知第一个中国向俄罗斯输出整套中制军用无人机的案例。

此外,如果比对英国政府7日发布的制裁名单与一份近期流通于乌克兰官方、经中央社检视的调查报告,则部分遭制裁的中港企业也向俄罗斯供应台湾制造商的产品。

英国外交部表示,7日宣布的对俄制裁规模为2023年5月以来最大,目标是打击俄罗斯军工业供应链,以及俄罗斯在全球、不仅限于乌克兰的恶意活动,包括在非洲扶植的佣兵组织。

英国外交部强调,英国是第一个直接对受莫斯科支持的佣兵组织实施制裁的七大工业国集团(G7)成员。今天遭列入名单的佣兵组织有3个,包括「非洲军团」(Africa Corps)。

英国另宣布制裁一名俄罗斯军事情报局(GRU)人员,理由为他涉及2018年英国索尔兹伯里(Salisbury)前俄罗斯双面谍斯克里帕尔(Sergei Skripal)毒杀案。

除了中国和俄罗斯,7日发布的制裁名单还可见位于土耳其、哈萨克、乌兹别克及爱沙尼亚的实体。遭制裁实体涉及为俄罗斯供应和生产工具机、滚珠轴承、微电子产品、无人机零组件等。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全面战争即将满1000天。英国外交大臣拉米(David Lammy)表示,俄罗斯总统普京原以为几天内即可结束战争,但他终将失败,而英国将持续压制俄罗斯当局、支持乌克兰民众争取自由的战斗。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411/%E8%8B%B1%E5%9B%BD%E5%8F%91%E5%B8%8356%E9%A1%B9%E5%AF%B9%E4%BF%84%E6%96%B0%E5%88%B6%E8%A3%81%7C10%E5%AE%B6%E4%B8%AD%E6%B8%AF%E4%BC%81%E4%B8%9A%E5%85%A5%E5%88%97.html


独家报道 | 中国豪华邮轮的北极探险:是爱国游客?还是军事代表?

身著解放军装、手拿国旗的大批中国游客出现在北极的民用研究站,引起了西方的不安,专家对民族主义背后的信号提出警告。

本报导由自由亚洲电台(RFA)调查报导组与挪威广播公司 (NRK) 联合制作,英文版可在此阅读,NRK 的相关报导可在此阅读。

七月下旬的一个清晨,一艘标榜着提供顶级北极旅游体验的探险游轮,缓缓地驶近位于挪威斯瓦尔巴群岛(Svalbard)的尼奥勒松(Ny-Ålesund)码头。

尼奥勒松位在北纬79度,这里是人类在地球上最北端的定居点。在荒凉的北极冬季里,这个小镇大约只有30名居民。

总部位于北京的旅行社“船客”包下了整艘游轮,为来自香港、上海和北京的183名中国游客提供服务。这趟为期两周的“北极三岛之旅”,每位乘客至少支付了13,000美元,旅行社承诺带领他们“奔赴地球穹顶”,并在“世界尽头尊享中国服务”。

中国游客们统一穿著印有北极熊标志的红色外套,踏上这趟行程的第一站:北极黄河研究站。

这群中国游客的到访在旅行社的博客中被大篇幅介绍,充满爱国元素的影片中,他们挥舞着国旗、庆祝中国黄河站成立20周年。

“黄河站不仅是中国科学家在北极的家园,更是中国科学事业在极地取得重要突破的象征。每一块砖瓦都见证了科研人员在这片冰冷大地荒的奋斗和卓越成就,”旅行社网站上的文章写道。

文章还把这场二十周年的庆祝活动场景与“奥运会上升起中国五星红旗的时刻”相提并论。活动中,上百名中国游客在带有中国共产党风格的红色横幅下挥舞国旗。

人群中,一名身穿中国人民解放军制服的女子被拍到行军礼,并在黄河站四处拍照。她的右臂上清晰可见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的臂章,肩上挂着两台专业相机。

RFA及NRK查阅了相关文件,并对政府官员、专家进行访问后发现,这场庆祝活动引起了挪威当局的警觉。斯瓦尔巴岛对军事活动或符号都有严格限制,《斯瓦尔巴条约》明确禁止外国实体进行任何军事行动。

然而,中国的代表显然无视了这些限制。专家指出,这一系列行为典型地反映了中国日益愿意突破法律框架,来展现其影响力和实力。

RFA和NRK的调查发现,这艘游轮上至少有8名游客是解放军退役军人,其中部分人似乎仍活跃于中共的武装力量。他们在北极的邮轮以及斯瓦尔巴岛上,进行了一场协调一致的民族主义展示。

这些庆祝活动中的爱国主义与专家所说的中国所采用的“灰色地带”战术一致,北京利用模糊的军民界限来展示其权力。

中国观察家警告,西方对于应对这种地缘政治操作的准备仍然不足。

“中国在北极的野心反映出一个明确的长期战略目标:中国想在北极成为一个重要的存在力量。”华盛顿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中国的高级研究员孔适海(Isaac Kardon)表示。

研究中国外交政策和海洋战略近二十年的孔适海,认为这些游客的行为及其庆祝活动的背景颇具深意。

自2018年宣称自己是“近北极国家”以来——尽管中国没有北极领土——中国一直通过法律、军事、商业和个人渠道稳步扩大其在北极的存在。

斯瓦尔巴岛已成为最新的角力战场。

大国争夺的北极战场

斯瓦尔巴是偏远的挪威群岛,面积约为夏威夷的两倍,距离北极不到1,000公里,距挪威本土约650公里。  

这个群岛以其壮观的山峰和冰川而著称,地理位置在战略和科学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靠近俄罗斯的科拉半岛——俄罗斯北方舰队和核潜艇的驻地——使它成为军事和资源利益的前哨。  

从斯瓦尔巴收集的雷达数据可以协助导弹轨迹计算和卫星校正。专家警告,在战争发生的情况下,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导弹穿越北极空域——这是从北京到华盛顿的最短路径。   

“斯瓦尔巴在涉及北极的大规模冲突中可能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最近的一份报告提出警告。   

“如果中国与美国的紧张关系继续恶化,北极将成为中国通往欧洲的唯一的重要能源运输路线,”孔适海解释。  

北极冰层的融化开启了新的航运通道,斯瓦尔巴周围的水域将在全球贸易和变化中的地缘政治动态中变得更加关键。

随着这些变化的出现,斯瓦尔巴的治理——过去乏人问津——现在成为了各国关注的焦点。

1920年签订的《斯瓦尔巴条约》授予挪威对该群岛的主权,同时允许签字国从事和平的科学和经济活动。条约禁止任何具有“战争目的”的行为,并授予挪威在岛屿上执行这些规范的权力。  

俄罗斯人在此已经活动了数十年,最初是在冷战期间进行采矿作业。 如今,他们仍然在这里有一个矿山小镇巴伦支堡(Barentsburg)和一个研究站。  

中国于1925年加入《斯瓦尔巴条约》,但直到2004年才建立科学站;北极黄河研究站的成立是中国在北极野心的重要里程碑。  

根据中国的官方网站,该研究站支持冰川学的科学观测、监测和研究,并进行生态学、空间物理学、大气研究和地理信息等研究。  目标是“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其他挑战的全球努力作出贡献。”

但一些专家对于 “纯科学研究”  的说词存疑。

“事实是,对于像俄罗斯和中国这种威权国家来说,特别是那些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机构,实际上并不存在完全独立的民间机构,”挪威北极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及中国北极利益专家兰马克(Marc Lanteigne)说。

 “任何活动,不论如何强调其性质是民用的,信息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反馈给军方。”  

 去年,俄罗斯在巴伦支堡举行了挪威官员形容为有军事色彩的游行—这在斯瓦尔巴前所未见—人群在游行中支持入侵乌克兰的俄罗斯军队。 大约50辆车辆,包括卡车、拖拉机和雪地摩托车,驶过小镇,许多人挥舞著俄国国旗。 一家俄罗斯公司因未经授权使用一架飞越小镇的米-8直升机而被罚款。   

兰马克分析,挪威对于这座岛上俄国——以及如今的中国——上扬的民族主义展示感到忧心。

挪威极地研究所(The Norwegian Polar Institute)作为斯瓦尔巴群岛的管理机构,在一份内部报告中对游轮游客在中国研究站前举行的高调庆祝活动发出了警告。

自由亚洲电台和挪威国家广播公司看到了这份内部报告。报告特别提到了中方一些“特别有问题”的行为,表明中方根本无视规定。报告提到,在庆祝活动举行一个月前,挪威当局明确拒绝了黄河研究站悬挂庆祝横幅的请求——但黄河站仍然把横幅高高挂起,并有中国科学家及游客在横幅前拍照。

挪威极地研究所在报告中指出,游客似乎“准备充分”,带着中国国旗和贴纸,且拍摄照片的方式显示“这些照片很可能会被中国当局使用。”

报告特别提到了穿著军装的女子,并指出这是解放军的服装。报告说,挪威当局对如何处理这一情况感到无所适从。

挪威极地研究所所长官员卡米拉·布雷克(Camilla Brekke)告诉自由亚洲电台和挪威国家广播公司:“新奥勒松是一个挪威的研究站,我们不认为各机构在那里悬挂横幅有任何助益,因为我们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科研国度。”

 “在新奥勒松,如果各研究机构都开始在租用的建筑物上悬挂这样的横幅,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运作方式。”

一些专家担心挪威政府在这件事上处于被动状态。

“我感觉挪威政府在这方面仍在努力跟上形势。” 兰马克说。

北极研究所智库资深研究员安德烈亚斯·奥斯塔根(Andreas Østhagen)提出警告,挪威政府对地缘政治问题的整体沉默是有后果的。“谈到斯瓦尔巴群岛的外交和安全政策时,挪威的策略一直是静观其变,什么都不做,”他写道。

 “挪威对斯瓦尔巴问题越不坦率和透明,越有可能出现误解和阴谋论,甚至是在亲密盟友之间都有可能发生。”

在内部报告之后,挪威政府表示,已与中国驻奥斯陆大使馆会面,并重申了对国际访客的期望,强调“新奥勒松的所有活动必须是民用性质的。”

挪威政府要求中方对穿军装的人员作出解释,并被告知这是“一位私人成员或游轮游客,穿著适合北极荒野的军事风格服装,”他们告诉自由亚洲电台和挪威国家广播公司。

中国驻挪威大使馆表示,游轮乘客是独立访问斯瓦尔巴的私人游客。“中国在新奥勒松的科学团队并未邀请任何游客参加相关的庆祝活动,”大使馆告诉自由亚洲电台和挪威国家广播公司。

 “中国一直根据国际法积极参与北极事务。”中国驻挪威大使馆在回应中写道。

不过,中国大使馆并未直接回应为何中国科研站不顾规范,仍然展示横幅和国旗,以及为何允许军装出现的问题。

“灰色地带”

船客的首席执行官李帆告诉RFA和NRK,在此行之前,他们早已向黄河研究站报备。他们准备了大量的国旗及贴纸,带来了自己的横幅,计划在这天共庆黄河站建站二十周年。

黄河站并未对他们的计画提出异议。

“当天黄河站的工作人员有出来跟我们做一些交流,大家还是蛮高兴的。”李帆说。

 船客的社交媒体账号上,还发布了另一段庆祝活动的视频。

视频中,有八位游客对着镜头介绍是解放军退伍老兵,并在爱国歌曲的背景音乐下排成一列行军礼,喊道“在北极向祖国敬礼”。随后,这群老兵聚在一起分享他们在前线打仗的故事。

李帆说,船上有许多解放军老兵“纯属巧合”,当船客意识到有这么多老兵在船上后,组织了这个特别的仪式及聚会,并录制视频。他还表示,影片中的都是退役军人,因为现役的中国军人很难出国旅行。

然而,一名在视频中自称为刘瑛的游客,正是在斯瓦尔巴被拍到穿著解放军军装女士。她在镜头前介绍自己于1976年入伍,曾参加1984年的中越战争,并给出了她所在部队的名称。

在台湾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任教的的解放军研究专家林颖佑对她的制服分析,确认这是2023年中国国防部向民兵及专武干部发放的“21式作训服”。 他表示,这种制服只限于军事相关人员使用,一般平民无法取得。

同一款的“21式作训服”与中国国防部网站上的介绍吻合。

林颖佑分析,根据她的年龄、制服和其他描述判断,刘瑛很可能是一个地方民兵单位的成员。

民兵是中国三大武装力量之一,另外两个是解放军和武警部队。

截止发稿,刘瑛并未回复采访请求。

然而,不管刘瑛或其他解放军老兵的身份为何, “中国退伍军人在北极挥舞国旗并行军礼的影像,是非常好的大内宣。外国人可能不把它当一回事,但对中国来说这是一种好像我们已经占领这个地方、在这里伸张主权的画面。”林颖佑说。

 “中国试图在法律模糊地带运作——用各种形式去刺探边界,但又不是直接违反法律。”他补充。 “这一次,我们看到穿解放军制服的退伍军人;下次就不是派退役的,是派现役的;或派现役的,但不穿军服,一步步去刺探、测试你的底线。”

孔适海也认为,这类行为典型地体现了“灰色地带”战术——虽然没有明显违反规定,但却在推动边界。

 “一方面,这可能看起来是爱国游客在表达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它微妙地让中国在当地的存在正常化,并将可同时服务于环境数据收集和军事情报的科学活动合理化。”

他说,此类事件可以用来试探,特别是来自挪威和其他北极国家的反应,帮助中国了解哪些行为是被容忍的。 “考量到北极对美国、俄罗斯以及中国的战略重要性,毫无疑问,这种加大在当地的存在感的行为是有意为之的。”

外交难题

几位熟悉外交讨论的消息人士透露,挪威不太可能在对抗中国问题上扮演领导角色。

 “像许多国家一样,挪威在与中国的往来中没有太多的筹码。”孔适海说。

对北京公开的批评可能会招致严重的后果,比如2010年,当挪威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中国人权斗士刘晓波,中国禁止了挪威鲑鱼的进口长达六年。

不过,只要情况持续,北京在北极采取更强硬策略的空间就会继续扩大。

上个月,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中国海警与俄罗斯在北极进行了联合演习。

此前,在九月,中俄官员在北京会面,讨论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开采问题。更早之前,中俄代表曾在斯瓦尔巴会面,探讨在斯瓦尔巴上皮拉米登(Pyramiden)(前苏联采矿中心)建立联合研究中心的可能性。

 “因此,我会说这是中俄正在探索的新形式——找到一种方法,接近‘红线’而不跨越它,”兰马克(Marc Lanteigne)在提到黄河站庆祝事件时说道。

 “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信号,清楚地表明中国在斯瓦尔巴的活动上,开始更加直接地偏离挪威的规范。”兰马克认为,这是挪威政府必须正视的紧迫挑战。

“我认为必须意识到,随着北极整体开始军事化,斯瓦尔巴无论愿不愿意,都会被卷入其中。”

责编 :邓波儿    网编:瑞哲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china-arctic-norway-svalbard-11072024103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