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視駐北美首席政治記者王冠近來成了紅人,早前在今日俄羅斯(RT)中就為中國的南海政策辯護,日前更在RT中與美國的Richard
Weitz就南海問題直接交火(節目的名稱就叫crosstalk)。說來,這個Weitz的來頭不小,在美國智庫界也算是有身份之人。王冠和他的對話,
雖說不是針鋒相對,但王冠流利的英文也使他不落下風。這裡要贊一下。同時也要感歎,中國央視和俄羅斯電視台能在美國宣傳,何時根據對等原則也能讓CNN和
Foxnews在中國下地呢?
可惜,王冠華麗的辭藻掩蓋不了本質上的錯誤。作為一個電視節目,確實可能“忽悠”一般的觀眾,但若稍作思考,卻不免發現漏洞百出。
首
先,在第一段發言裡,王冠抨擊美國的自由航行計劃(FON
program),認為美國是根據一份自己也沒有簽署的條約(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推進自己的地緣政治利益。又指責美國行使自由航行權利時不客觀公正。他
質問:全世界目前約有100個存在主權爭議的島嶼,美國海軍為什麼不去南太平洋英屬福克蘭群島(和阿根廷爭議)、地中海上西班牙的島嶼(和摩洛哥爭議)。
這裡王冠犯了兩個錯誤。第一,美國儘管沒有簽署《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但是簽署了聯合國的《領海及毗連區公約》和《公海公約》等四大公約
(1958年)。這些公約到目前為止都是有效的。事實上,1982年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是對這幾個公約的繼承,當中有關航海自由的規定,和1982年
公約是沒有矛盾的。航海自由,不是1982年公約所賦予的,而是自古以來就有的,並且早就在1958年各公約中已經成文化。而且,美國自由航行計劃也是嚴
格遵從1982年和1958年公約的規定。以美國沒有簽訂1982年公約而否定美國擁有自由航行的權利,無疑是站不住腳的。
此外,王冠可
能不知道,美國法律體系是海洋法系。在美國法律傳統中,即便美國沒有簽訂的多邊條約,如果被認為已經成為國際習慣法,那麼可以直接應用到美國的法律體系
中。在美國有多個成功第運用這類國際法而贏得對美國政府的官司的案例。因此,即便美國沒有簽署1982年公約,如果就某個相關案件,以違反1982年公約
為由在美國法院起訴美國政府,也很有可能被法官支持。
第二,王冠在這裡把海洋自由航行偷換成領土爭端。自由航行計劃從來不針對領土主權,
而是針對“過分的海洋主張”(excessive maritime
claims)。它不是美國支持某個國家對某個領土主權主張的工具,而是表明美國對自由航行的態度和法律實踐造成“不承認”實例的工具。故此,英國和阿根
廷、西班牙和摩洛哥的領土爭議和自由航行計劃一點關係也沒有,美軍自然不會專門到“有領土爭議”的地方。
王冠或是出於知識的貧乏,或是出於詭辯的技巧,生搬硬套,可謂指鹿為馬也。
其
次,王冠在第二段發言裡,反駁美國有關歷史性主權的質疑。他說美國經常質疑中國對南海諸島的歷史性主權(historical claim on
those islands in the
SCS)(注:在視頻的中文字幕翻譯中誤譯為對南海的歷史性主權,南海與南海諸島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並提出所有國家的主權領土都根植於歷史,又舉出美國
佔領夏威夷、波多黎各、關島和美屬薩摩亞為例,證明歷史在主權問題上的重要。
這裡,王冠再一次(故意)混淆了美國的觀點。美國的訴求是航
海自由,而不是南海諸島的主權。美國政府從來沒有對中國是否擁有南海諸島的“歷史性主權”發表評論(沒有肯定過也沒有否認過)。這不是美國所關心的東西,
美國的立場是清晰的和一貫的:在南海諸島的主權問題保持中立,但無論何方擁有主權都不能影響南海的航海自由。美國政府否定的是中國對九段線內海域的“歷史
性主權”(historic title)。而依照國際法和歷史證據的分析,美國的觀點是站得住腳的,也得到絕大部分相關國家的讚同。
最後,在第三段發言中,王冠首先說美國在過去70年一直遏制中國,然後又辯解中國的外交並不富有侵略性,並以沒有在海外建立殖民地以及中國參與的最後一場戰爭是79年的越戰等來證明這個論點。
王
冠簡單化和妖魔化了美國對中國的政策。他舉出的麥卡錫主義和多米諾骨牌理論都是冷戰高潮時的產物,在戰後70年中最多只占20年左右的時間。相反,從尼克
松訪華以來,儘管中美關係有時會有起伏,但總體而言越來越密切。中國從一個貧窮的發展中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國,美國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對中國開放市
場、以及把中國納入美國主導打造的世界經濟體系功不可沒。這怎麼可能用“遏制”來形容呢?
至於中國的戰略意圖方面,到底中國的“野心”有多大,各種分析眾說紛紜,並沒有一個共識。但王冠列舉的兩個例子都顯得很簡單幼稚。
中
國確實沒有在海外建立殖民地。這是因為中國自古以來都不是海洋國家,沒有到海外建立殖民地的願望,但不等於中國就是一個愛好和平、沒有擴張慾望、從不侵略
的國家。相反,中國作為陸權國家,目光放在陸地。如果說世界面積第三大國的領土都是“和平”
得來的,恐怕連小學生都笑了。東南亞國家中越南大概首先表示不同意。
至於現代外交方面,東南亞對中國有戒心是值得理解的。先糾正一點,中
越之間的戰爭直到1989年之後才結束,比王冠所言整整多了10年。除了對越南直接開戰之外,在90年代之前,中國還一直通過輸出革命扶植東南亞共產主義
勢力,干涉東南亞諸國內政:支持過馬共和印共的反政府叛亂;支持製造慘無人道大屠殺的紅色高棉政權;長期為禍緬甸邊境的“果敢”軍隊中,很多就是直接跑到
緬甸當兵的中國人,他們有人甚至成為果敢軍隊的領導層(連王小波的小說中都記載了這段歷史);即便受影響最輕的菲律賓也遭受中國長期對在菲中國人的煽動反
政府廣播之困擾(菲律賓當時有很多華僑,70年代被歸化之前,理論上是應該服從中國政府的中國人)。
中國的政策直到90年代才因為總所周
知的原因而轉變為“韜光養晦”和“睦鄰”政策,這才開始改變中國在東南亞的形象。從1990年到2008年,中國和東盟進入了總體上緩和與迅速發展的年
代。但即便如此,以萬安灘事件、美濟礁事件和黃岩島事件為代表的中國和東盟國家的衝突仍然令東盟國家對中國的戰略抱以懷疑的態度,更不說2009年之後的
日益加深的南海衝突了。中國能否與如何能令東南亞各國真正感受到和平崛起,還是一個未知之數。
Weitz並沒有和王冠針鋒相對地辯論,但
所說的都很有說服力。美國作為從19世紀末一直在南海扮演重要角色的大國,是在東南亞趕走日本侵略者的最大功臣,也是戰後支持去殖民地化與民族解放的最重
要的外部力量。在冷戰結束後,美國仍然在東南亞扮演著首屈一指的維護安全的角色(包括傳統和非傳統的安全問題)。這就是Weitz所說的有益的主導者
(benign hegemon)。用中國的話來說,美國在東南亞的地位是歷史形成的,是東南亞人民的選擇。
(注:中國一些無知的網友嘲笑翻譯中的“善意霸權”。殊不知,中國現在的理論家也把中國以往的朝貢體系向善意霸權的概念解釋。這些網友可不要誤中副車了。)
多
年以來,東南亞諸國已經習慣了“現狀”。在她們的眼中,中國作為一個崛起中的大國,卻似乎要強行改變現狀,把自己打造成一個歷史上從來沒有存在過的“海洋
大國”,也將要史上第一次把軍事力量插入東南亞的心臟——南海深處,還試圖用“亞洲門羅主義”“瓜分太平洋”等策略把東南亞傳統的安全提供者美國排擠出
去。這才是南海危機的核心矛盾。對此,包括越南、菲律賓、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汶萊、美國、日本、印度、澳洲、英國、法國和歐盟國家在內的國際
社會,心存憂慮是可以理解的。國際社會希望中國和平崛起,而不能成為地區不穩定的因素。中國是否能實踐和平崛起的承諾,是否能順應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期望,
才是中國在國際上所需要坦誠回答的。
王冠在節目中沒有直面國際社會的憂慮,反而用指鹿為馬的詭辯術混淆視聽。這種宣傳肯定無法令善於思考的觀眾所信服。實在令人遺憾。
from 黎蝸藤的歷史博客 http://dddnibelungen.blogspot.com/2015/12/blog-post_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