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4 December 2015

台灣來鴻:氣氛冷清的總統選舉

2015年 12月 24日
台灣總統選舉在三個星期後即將投票,這次的選舉的一個特點是氣氛冷清,這是台灣從1996年民主化直選總統以來罕見現象。
這個被許多觀察員共同指出的冷清現象,一個可能理由是半年多來民調一路勝負懸殊,無論國民黨是原來的洪秀柱或後來換上的朱立倫,以及親民黨宋楚瑜,始終都被民進黨蔡英文遠拋在後。
總統選舉一面倒的選情在2008年即發生過。當時馬英九聲勢遙遙領先,也是在實際投票前就被廣泛預期必然當選,不過,八年前配合公投進行的總統大選,並不如眼下顯得選情如此冷清。
目前仍是總統的馬英九已不復當年人氣且成了票房毒藥,以近日一起廣被政治評論員嘲諷的事件為例,一名國民黨立委候選人因競選廣告牌旁被對手掛上馬英九大幅照片連結關係,而宣稱這叫"抹黑"。
在國民黨情勢一路低迷下,冷清選情是否會在本周末的三名候選人首場辯論會後加溫仍有待觀察。雖然有民調顯示七成民眾認為辯論有必要,但也有媒體民調指出逾五成民眾並不想收看這場辯論。

熱情消散?

相對於本屆選舉的冷清,過去二十年來最白熱化的總統大選是2004年由陳水扁對上連戰宋楚瑜合流的選戰,這場被形容為"割喉戰"的激烈選舉最後是以0.228%的些微票數分出勝負。
2004年大選在競選最後階段也有著台灣迄今參與人數最多的超大型競選活動。此一由民進黨舉辦的"牽手護台灣"全台參與者據估計超過兩百萬人,他們在同時間手把手形成約五百公里人鏈將台灣圍起,象徵共同保護台灣獨立地位。
這種兩百萬人參與的選舉活動,不但是空前也似乎是絕後。蔡英文即使看來勝券在握,此前也傳出其用小豬撲滿向民眾的小額募款反應不如預期。
當年"牽手護台灣"這個激起選民空前熱情的活動,仿效的是波羅的海三國脫離蘇聯獨立時三國人民共同拉成的人鏈,但這種宣示台灣為不屬於中國的獨立國家的選舉超大集會早已不復見。
從民調上來看,壓倒性多數台灣人民希望能由自己決定台灣命運,且七成支持台灣獨立。陳水扁此前曾建議民進黨候選人在總統大選應立場明確,作為支持獨立民眾的政治代表與國民黨正面對決,但從2008年謝長廷至兩屆參選的蔡英文都未接受。
蔡此次選舉一再談到她要維持現況在"現有憲政體制"下。這種憲政體制下的台灣雖然被蔡解釋為主權獨立國家,但在國際上不被承認,而包括謝長廷及馬英九對此一憲政體制則先後提出"憲法一中"。
蔡本周在同工商界人士一場座談上,也將強烈反對台灣獨立的北京態度,與台灣民意等量齊觀,說這兩者必須取得平衡。

自身定位議題

周末的總統候選人辯論,或將談到台灣到底是獨立於中國之外的國家,還是屬於中國一部份的自身定位議題。這個台灣人民不被北京允許用公投決定的重大議題,過去一向是通過四年一次的總統選舉形成某種間接選擇。
至少到目前為止,冷清的選情對此議題著墨不深,選舉焦點從初期集中在國民黨換不換下洪秀柱,到近期則是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王如玄介入買賣軍宅及國民黨反控蔡英文炒地。
過去幾年來一個由李登輝帶起來的說法,宣稱台灣的統獨是"假議題"。不過在民間反統力量大爆發的太陽花運動中,不少年輕人說統獨是台灣面臨的真實問題,且已被馬英九急速靠向統一。
而三名總統候選人則看來像是有共識一般地宣稱要維持現狀。維維現狀是馬英九2008年提出的政見,蔡提出與馬同樣像是美國一貫外交詞令的台灣定位,在太陽花後一片反馬反國民黨浪潮下,並沒有影響她的民調支持度。
從網絡上的反應來看,這就如去年台北市長選舉。由支持不少國民黨政治價值的柯文哲對上正統國民黨候選人,支持獨立的反國民黨選民別無選擇只能接受前者,儘管至少一部份人票投得不見得安心。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indepth/2015/12/151224_taiwan_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