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9 March 2013

标普创新高,美股走出危机阴霾

代表美股走势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创下最高名义纪录,是美国经济复苏的迹象,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这主要应归功于美联储。

周四,美国股市最受人关注的指数冲破了2007年的最高纪录,世界大多数其他国家只能满怀羡慕地观望着。

标准普尔500(Standard & Poor’s 500)股指创下了最高名义纪录,这是美国经济在一些领域恢复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水平的最新迹象,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的刺激措施对此做出了部分贡献。

三周多以前,道琼斯(Dow Jones)工业平均指数曾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此前的纪录也是在2007年10月创下的。然而人们认为标准普尔更能全面代表美国股市。

随着投资者竭力应对塞浦路斯银行危机带来的震荡,标准普尔在最高纪录的区域波动了几天,并于之后创下了最高名义纪录。这个纪录意味着第一季度的强劲增长再创新高,在此期间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了10%。

与此同时,世界其他经济体的股市几乎都还远在其历史最高纪录之下。Ned Davis Research公司的分析显示,除了美国,全世界股市指数依然处在2007年最高纪录水平的约29%以下。只有一些较小的国家,比如丹麦、墨西哥和哥伦比亚,已经完全收复失地。

很多新兴经济体股市表现滞后并不代表其整体增长放缓。

比如,中国经济继续在以比美国经济快得多的速度增长。但是中国股市却因增长低于很多投资者在几年前的预期而受到负面影响。此外,中国公司比美国公司更加依赖对欧洲等地区的出口。这造成MSCI中国指数(MSCI China Index)依然比2007年最高纪录水平低42%。

美国工人已经了解到,股市表现并不总能准确反应出经济基本面的强度。2009年3月,美国股价开始触底反弹,而美国的失业率一直以来依然顽固地居高不下。如果考虑到通胀因素,标准普尔这次创下的最高纪录还没有企及2007年的水平。

然而,鉴于美国金融市场引领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在危机最严重的时候,没有人能预测到美国股市的当下表现。策略师和经济学家认为,自那时起出现分化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和企业界对引发2008年危机的根源问题做出了较快反应。

Ned Davis Research公司的市场策略师爱德华·M·克利索尔德(Edward M. Clissold)称,“在解决金融危机带来的问题上,美国比世界其他国家的反应更快,也更加有力。”

周四,标准普尔500上升6.34点,涨幅0.4%,收于1569.19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升52.38点,涨幅0.4%,收于14578.54点,比一季度开始时的水平上升了11%。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Nasdaq Composite index)上升11点,涨幅0.3%,收于3267.52点,远低于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泡沫时期达到的最高点。

经济学家把市场恢复的大部分原因归功于美联储(Fed),美联储和联邦政府其他部门一起,快速解救并重整美国银行和金融体系,而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只从去年开始才真正努力展开行动。虽然银行救援计划仍存争议,但它使得这些机构得以继续发放贷款。

美联储还自行通过量化宽松,例如债券购买计划,向市场注入资金。很多各国的央行人士曾担心,这些计划会诱发恶劣的通货膨胀。还有人担心,一旦美联储收手,美国经济将无法维持当下的增长势头。但是这些担心都没有妨碍到其他国家开始照搬美联储的做法。

纽约梅隆银行(BNY Mellon)国际市场首席策略师杰克·马尔维(Jack Malvey)称,“美联储已经赢了这场战斗,而且将会继续获胜。”

在日本,去年12月安倍晋三(Shinzo Abe)当选为首相,此前其竞选团队曾承诺要采取更积极的货币政策。日经指数(Nikkei Index)今年第一季度的涨幅达19%,其表现位居全球大型股市之首。即便如此,日经指数依然比1989年日本房地产泡沫前的最高纪录低几乎68%。

去年,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开始为刺激欧洲经济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尤其是在该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去年7月称,他将采取“一切措施来挽救欧元”之后。从那时起,欧洲股市开始与标准普尔500大致保持一致。但是MSCI欧洲股市指数依然比其2007年最高纪录低28%。

促成美国股市这次破纪录上攻的另一主要因素是企业高管使用了降低成本的策略,从而增加了企业利润,使公司可以提高给股东的分红。然而,这却对美国的工人造成了压力,他们面临着裁员和降薪的危险。

相比之下,欧洲对劳工有着更多的法律保护,这让那里的公司较难根据当前的经济环境进行调整。

“美国有着一种颇具闯劲的企业思维模式,对此很多人都不赞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私人财富管理部门的首席市场策略师约瑟夫·昆兰(Joseph Quinlan)称,然而,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美国企业界已经证明这一模式更加灵活,也更具韧性。”



from 纽约时报中文网 http://cn.nytim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