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8 February 2013

埃里克·塔尔梅奇:朝核的现实威胁性究竟有多大?

“但是朝鲜的所有远程火箭发射均以失败而告终,意味着它从一九九八年以来,四次发射,零次成功。这就导致一些专家怀疑,朝鲜人即缺原料又缺专业人才,还要受严厉的国际贸易制裁所拖累,这种情况下,它是否还能够成功制作出自己的洲际弹道导弹。”

如果朝鲜的目标只是为了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那么它不太可能去引爆一个核装置来引对手的关注。专家们说,朝鲜在有能力部署核武器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朝鲜擅于展示其军事实力而引发关注,从而捞到政治好处,平壤经常所做的就是企图展示其实力,这反而显示了它的弱点——因此,进行一场核试验就可能适合这种模式。

当上个月朝鲜用发射远程火箭来庆祝一个非常重要的周年纪念日时,一场核试验越来越临近的担心就更重了。它的前两次核试验也是在发射火箭之后不久,卫星图像也显示了它在北部的丰溪里核试验基地加快了行动。

但此后的报道,该基地的进展不大,可能意味着该行动是场诡计,也可能是这里的设施还没有准备好,甚至可能这个国家的新任领导人金正恩在去年十二月其父亲去世而掌权后有了二手想法,他在想是否有必要冒继续受国际制裁的风险。

然而,一场核试验很可能迟早会进行。

“朝鲜人清楚地估价了其核试验和导弹试验的表达效果,即使这种试验只有部分成功”,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核不扩散研究中心的杰弗里·刘易斯说,“由于我们担忧这些武器很可能会在某天起作用,朝鲜人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杠杆效应。”

但是他指出,平壤上个月试图发射的与洲际弹道导弹同类型的火箭悲惨失败了,随后又完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大阅兵,展示了五、六种让人看着不祥的新型导弹,分析家们认为这种导弹不过是低品质的模型,永远都飞不起来。

“他们还没学会走路就想奔跑,轻巧地预测结果了”,刘易斯说道。

一次试验有两个现实的目的。

朝鲜可能正在开发一种使用高浓缩铀的装置,以取代很难获得的钚,而这种钚是它过去所依赖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它需要进行试验以检验是否可行。无论哪种情况,朝鲜人都要缩减其弹头以适配它的导弹——因此,它也需要测试那种能力。

“核爆装置与武器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伊万·奥尔里奇说道,他是美国科学家联合会战略武器的前领导人,是一名核武器顾问。“我们不知道朝鲜的核武器有多大,甚至他们是否有可称做‘炸弹’的东西都不知道。”

朝鲜的核装置可能是仿着美国制造的第一颗钚弹——胖子,它于一九四五年投掷于日本长崎。那颗核弹长三米,重4.5吨以上。

这种核弹可以放置在船上或是飞机上,但如果不能相当“小型化”,做为导弹的有效载荷它就毫无用处,而这需要极为困难的再设计技术。

“一件武器要轻、要紧缩,或多或少要有独自的包装”,奥尔里奇说道,“为了适配导弹,它们必须要少于几百公斤(大约六百磅),同时,要小于一、二个立方米。”

尽管估计的情况不一,外界专家们说,朝鲜有足够的钚用来制作四到八个“简易”核弹,如果它能使用铀的话,就能制作更多的核弹。但到目前为止,从其二OO六年和二OO九年的试验来看,朝鲜试图表明其已经掌握了这项技术——尽管还没有完全成功。

朝鲜的第一次核试产生不到一千吨TNT当量的能量,第二次试验产生的当量也只有四千吨TNT,按照核爆的标准,两次的当量都很少,尽管有些专家认为,朝鲜在第二次试验中已经试验了可以放置于导弹上的最小核装置。

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些试验都为朝鲜的核科学家学习宝贵的经验提供了机会,这就是为什么国际社会在它以前每次进行地下核爆后都要从重制裁它。但是,把这些经验变成切实可用的武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地下试验核装置相对要容易一些,因为人们可以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情况下着手试验”,国际战略研究所的迈克尔·埃勒曼说道,“军用核武器或战略核武器必须要能够在很少预警的情况下按要求引爆。”

接着就会出现另一个问题——怎样把它实施在目标上。

韩国和日本——还有基地在这些国家的超过七万名军力的美国军队——已经在朝鲜的芦洞武器射程范围内,这种武器在一九九三年进行了试射,射程一千三百公里,有效载荷一千二百公斤。

如果加装上核武器,他们会置几百万人的生命于危险境地。

但是朝鲜的所有远程火箭发射均以失败而告终,意味着它从一九九八年以来,四次发射,零次成功。这就导致一些专家怀疑,朝鲜人即缺原料又缺专业人才,还要受严厉的国际贸易制裁所拖累,这种情况下,它是否还能够成功制作出自己的洲际弹道导弹。

(本文选自译言网。译者李光玉。原文标题:N Korean nuclear weapons: How real is the threat? 

原文地址:http://www.japantoday.com/category/commentary/view/n-korean-nuclear-weapons-how-real-is-the-threat。本文链接:http://article.yeeyan.org/view/250973/286717

 

 

 

 



from Co-China http://feedproxy.google.com/~r/Co-china/~3/5C0UnlH6xw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