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7 November 2024

独家报道 | 中国豪华邮轮的北极探险:是爱国游客?还是军事代表?

身著解放军装、手拿国旗的大批中国游客出现在北极的民用研究站,引起了西方的不安,专家对民族主义背后的信号提出警告。

本报导由自由亚洲电台(RFA)调查报导组与挪威广播公司 (NRK) 联合制作,英文版可在此阅读,NRK 的相关报导可在此阅读。

七月下旬的一个清晨,一艘标榜着提供顶级北极旅游体验的探险游轮,缓缓地驶近位于挪威斯瓦尔巴群岛(Svalbard)的尼奥勒松(Ny-Ålesund)码头。

尼奥勒松位在北纬79度,这里是人类在地球上最北端的定居点。在荒凉的北极冬季里,这个小镇大约只有30名居民。

总部位于北京的旅行社“船客”包下了整艘游轮,为来自香港、上海和北京的183名中国游客提供服务。这趟为期两周的“北极三岛之旅”,每位乘客至少支付了13,000美元,旅行社承诺带领他们“奔赴地球穹顶”,并在“世界尽头尊享中国服务”。

中国游客们统一穿著印有北极熊标志的红色外套,踏上这趟行程的第一站:北极黄河研究站。

这群中国游客的到访在旅行社的博客中被大篇幅介绍,充满爱国元素的影片中,他们挥舞着国旗、庆祝中国黄河站成立20周年。

“黄河站不仅是中国科学家在北极的家园,更是中国科学事业在极地取得重要突破的象征。每一块砖瓦都见证了科研人员在这片冰冷大地荒的奋斗和卓越成就,”旅行社网站上的文章写道。

文章还把这场二十周年的庆祝活动场景与“奥运会上升起中国五星红旗的时刻”相提并论。活动中,上百名中国游客在带有中国共产党风格的红色横幅下挥舞国旗。

人群中,一名身穿中国人民解放军制服的女子被拍到行军礼,并在黄河站四处拍照。她的右臂上清晰可见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的臂章,肩上挂着两台专业相机。

RFA及NRK查阅了相关文件,并对政府官员、专家进行访问后发现,这场庆祝活动引起了挪威当局的警觉。斯瓦尔巴岛对军事活动或符号都有严格限制,《斯瓦尔巴条约》明确禁止外国实体进行任何军事行动。

然而,中国的代表显然无视了这些限制。专家指出,这一系列行为典型地反映了中国日益愿意突破法律框架,来展现其影响力和实力。

RFA和NRK的调查发现,这艘游轮上至少有8名游客是解放军退役军人,其中部分人似乎仍活跃于中共的武装力量。他们在北极的邮轮以及斯瓦尔巴岛上,进行了一场协调一致的民族主义展示。

这些庆祝活动中的爱国主义与专家所说的中国所采用的“灰色地带”战术一致,北京利用模糊的军民界限来展示其权力。

中国观察家警告,西方对于应对这种地缘政治操作的准备仍然不足。

“中国在北极的野心反映出一个明确的长期战略目标:中国想在北极成为一个重要的存在力量。”华盛顿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中国的高级研究员孔适海(Isaac Kardon)表示。

研究中国外交政策和海洋战略近二十年的孔适海,认为这些游客的行为及其庆祝活动的背景颇具深意。

自2018年宣称自己是“近北极国家”以来——尽管中国没有北极领土——中国一直通过法律、军事、商业和个人渠道稳步扩大其在北极的存在。

斯瓦尔巴岛已成为最新的角力战场。

大国争夺的北极战场

斯瓦尔巴是偏远的挪威群岛,面积约为夏威夷的两倍,距离北极不到1,000公里,距挪威本土约650公里。  

这个群岛以其壮观的山峰和冰川而著称,地理位置在战略和科学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靠近俄罗斯的科拉半岛——俄罗斯北方舰队和核潜艇的驻地——使它成为军事和资源利益的前哨。  

从斯瓦尔巴收集的雷达数据可以协助导弹轨迹计算和卫星校正。专家警告,在战争发生的情况下,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导弹穿越北极空域——这是从北京到华盛顿的最短路径。   

“斯瓦尔巴在涉及北极的大规模冲突中可能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最近的一份报告提出警告。   

“如果中国与美国的紧张关系继续恶化,北极将成为中国通往欧洲的唯一的重要能源运输路线,”孔适海解释。  

北极冰层的融化开启了新的航运通道,斯瓦尔巴周围的水域将在全球贸易和变化中的地缘政治动态中变得更加关键。

随着这些变化的出现,斯瓦尔巴的治理——过去乏人问津——现在成为了各国关注的焦点。

1920年签订的《斯瓦尔巴条约》授予挪威对该群岛的主权,同时允许签字国从事和平的科学和经济活动。条约禁止任何具有“战争目的”的行为,并授予挪威在岛屿上执行这些规范的权力。  

俄罗斯人在此已经活动了数十年,最初是在冷战期间进行采矿作业。 如今,他们仍然在这里有一个矿山小镇巴伦支堡(Barentsburg)和一个研究站。  

中国于1925年加入《斯瓦尔巴条约》,但直到2004年才建立科学站;北极黄河研究站的成立是中国在北极野心的重要里程碑。  

根据中国的官方网站,该研究站支持冰川学的科学观测、监测和研究,并进行生态学、空间物理学、大气研究和地理信息等研究。  目标是“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其他挑战的全球努力作出贡献。”

但一些专家对于 “纯科学研究”  的说词存疑。

“事实是,对于像俄罗斯和中国这种威权国家来说,特别是那些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机构,实际上并不存在完全独立的民间机构,”挪威北极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及中国北极利益专家兰马克(Marc Lanteigne)说。

 “任何活动,不论如何强调其性质是民用的,信息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反馈给军方。”  

 去年,俄罗斯在巴伦支堡举行了挪威官员形容为有军事色彩的游行—这在斯瓦尔巴前所未见—人群在游行中支持入侵乌克兰的俄罗斯军队。 大约50辆车辆,包括卡车、拖拉机和雪地摩托车,驶过小镇,许多人挥舞著俄国国旗。 一家俄罗斯公司因未经授权使用一架飞越小镇的米-8直升机而被罚款。   

兰马克分析,挪威对于这座岛上俄国——以及如今的中国——上扬的民族主义展示感到忧心。

挪威极地研究所(The Norwegian Polar Institute)作为斯瓦尔巴群岛的管理机构,在一份内部报告中对游轮游客在中国研究站前举行的高调庆祝活动发出了警告。

自由亚洲电台和挪威国家广播公司看到了这份内部报告。报告特别提到了中方一些“特别有问题”的行为,表明中方根本无视规定。报告提到,在庆祝活动举行一个月前,挪威当局明确拒绝了黄河研究站悬挂庆祝横幅的请求——但黄河站仍然把横幅高高挂起,并有中国科学家及游客在横幅前拍照。

挪威极地研究所在报告中指出,游客似乎“准备充分”,带着中国国旗和贴纸,且拍摄照片的方式显示“这些照片很可能会被中国当局使用。”

报告特别提到了穿著军装的女子,并指出这是解放军的服装。报告说,挪威当局对如何处理这一情况感到无所适从。

挪威极地研究所所长官员卡米拉·布雷克(Camilla Brekke)告诉自由亚洲电台和挪威国家广播公司:“新奥勒松是一个挪威的研究站,我们不认为各机构在那里悬挂横幅有任何助益,因为我们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科研国度。”

 “在新奥勒松,如果各研究机构都开始在租用的建筑物上悬挂这样的横幅,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运作方式。”

一些专家担心挪威政府在这件事上处于被动状态。

“我感觉挪威政府在这方面仍在努力跟上形势。” 兰马克说。

北极研究所智库资深研究员安德烈亚斯·奥斯塔根(Andreas Østhagen)提出警告,挪威政府对地缘政治问题的整体沉默是有后果的。“谈到斯瓦尔巴群岛的外交和安全政策时,挪威的策略一直是静观其变,什么都不做,”他写道。

 “挪威对斯瓦尔巴问题越不坦率和透明,越有可能出现误解和阴谋论,甚至是在亲密盟友之间都有可能发生。”

在内部报告之后,挪威政府表示,已与中国驻奥斯陆大使馆会面,并重申了对国际访客的期望,强调“新奥勒松的所有活动必须是民用性质的。”

挪威政府要求中方对穿军装的人员作出解释,并被告知这是“一位私人成员或游轮游客,穿著适合北极荒野的军事风格服装,”他们告诉自由亚洲电台和挪威国家广播公司。

中国驻挪威大使馆表示,游轮乘客是独立访问斯瓦尔巴的私人游客。“中国在新奥勒松的科学团队并未邀请任何游客参加相关的庆祝活动,”大使馆告诉自由亚洲电台和挪威国家广播公司。

 “中国一直根据国际法积极参与北极事务。”中国驻挪威大使馆在回应中写道。

不过,中国大使馆并未直接回应为何中国科研站不顾规范,仍然展示横幅和国旗,以及为何允许军装出现的问题。

“灰色地带”

船客的首席执行官李帆告诉RFA和NRK,在此行之前,他们早已向黄河研究站报备。他们准备了大量的国旗及贴纸,带来了自己的横幅,计划在这天共庆黄河站建站二十周年。

黄河站并未对他们的计画提出异议。

“当天黄河站的工作人员有出来跟我们做一些交流,大家还是蛮高兴的。”李帆说。

 船客的社交媒体账号上,还发布了另一段庆祝活动的视频。

视频中,有八位游客对着镜头介绍是解放军退伍老兵,并在爱国歌曲的背景音乐下排成一列行军礼,喊道“在北极向祖国敬礼”。随后,这群老兵聚在一起分享他们在前线打仗的故事。

李帆说,船上有许多解放军老兵“纯属巧合”,当船客意识到有这么多老兵在船上后,组织了这个特别的仪式及聚会,并录制视频。他还表示,影片中的都是退役军人,因为现役的中国军人很难出国旅行。

然而,一名在视频中自称为刘瑛的游客,正是在斯瓦尔巴被拍到穿著解放军军装女士。她在镜头前介绍自己于1976年入伍,曾参加1984年的中越战争,并给出了她所在部队的名称。

在台湾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任教的的解放军研究专家林颖佑对她的制服分析,确认这是2023年中国国防部向民兵及专武干部发放的“21式作训服”。 他表示,这种制服只限于军事相关人员使用,一般平民无法取得。

同一款的“21式作训服”与中国国防部网站上的介绍吻合。

林颖佑分析,根据她的年龄、制服和其他描述判断,刘瑛很可能是一个地方民兵单位的成员。

民兵是中国三大武装力量之一,另外两个是解放军和武警部队。

截止发稿,刘瑛并未回复采访请求。

然而,不管刘瑛或其他解放军老兵的身份为何, “中国退伍军人在北极挥舞国旗并行军礼的影像,是非常好的大内宣。外国人可能不把它当一回事,但对中国来说这是一种好像我们已经占领这个地方、在这里伸张主权的画面。”林颖佑说。

 “中国试图在法律模糊地带运作——用各种形式去刺探边界,但又不是直接违反法律。”他补充。 “这一次,我们看到穿解放军制服的退伍军人;下次就不是派退役的,是派现役的;或派现役的,但不穿军服,一步步去刺探、测试你的底线。”

孔适海也认为,这类行为典型地体现了“灰色地带”战术——虽然没有明显违反规定,但却在推动边界。

 “一方面,这可能看起来是爱国游客在表达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它微妙地让中国在当地的存在正常化,并将可同时服务于环境数据收集和军事情报的科学活动合理化。”

他说,此类事件可以用来试探,特别是来自挪威和其他北极国家的反应,帮助中国了解哪些行为是被容忍的。 “考量到北极对美国、俄罗斯以及中国的战略重要性,毫无疑问,这种加大在当地的存在感的行为是有意为之的。”

外交难题

几位熟悉外交讨论的消息人士透露,挪威不太可能在对抗中国问题上扮演领导角色。

 “像许多国家一样,挪威在与中国的往来中没有太多的筹码。”孔适海说。

对北京公开的批评可能会招致严重的后果,比如2010年,当挪威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中国人权斗士刘晓波,中国禁止了挪威鲑鱼的进口长达六年。

不过,只要情况持续,北京在北极采取更强硬策略的空间就会继续扩大。

上个月,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中国海警与俄罗斯在北极进行了联合演习。

此前,在九月,中俄官员在北京会面,讨论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开采问题。更早之前,中俄代表曾在斯瓦尔巴会面,探讨在斯瓦尔巴上皮拉米登(Pyramiden)(前苏联采矿中心)建立联合研究中心的可能性。

 “因此,我会说这是中俄正在探索的新形式——找到一种方法,接近‘红线’而不跨越它,”兰马克(Marc Lanteigne)在提到黄河站庆祝事件时说道。

 “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信号,清楚地表明中国在斯瓦尔巴的活动上,开始更加直接地偏离挪威的规范。”兰马克认为,这是挪威政府必须正视的紧迫挑战。

“我认为必须意识到,随着北极整体开始军事化,斯瓦尔巴无论愿不愿意,都会被卷入其中。”

责编 :邓波儿    网编:瑞哲

from RFA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china-arctic-norway-svalbard-11072024103452.html